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现代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语文教学必须达到“现代化五要素”的要求,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的步伐。
一、务实。
空谈误事、误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教学中提倡“大三实”,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我们要反对种种形式主义及烦琐哲学的课文内容分析及其提问。我们还主张“小三实”,即扎实、朴实、真实。所谓“扎实”,是要把语文基本训练落到实处,落到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上,特别是读写的基本功。所谓“朴实”,是提倡反朴归真,在课堂上不搞无益的“花样”。有人提倡“玩,玩,玩,玩中学”的所谓“乐学”,实不可取;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勤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课本剧搬到语文课堂上来,只能喧宾夺主、哗众取庞。短暂的外在兴趣产生不了持久的学习动机。所谓“真实”,主要针对某些观摩课的弄虚作假,事先搞排练而言。这样的公开课没有实用价值,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正面道德熏陶。
二、效率。
工农业生产讲究生产率,教学工作也要讲究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空间相对稳定,而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却因人而异。学生的读写能力只有主体在读写活动中才能得到提高、发展、表现和检验。课堂“三少”(读得少,思得少,写得更少)很难高效率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造成“三少”的原因之一是受前苏联专家“文学分析法”的影响。明白如话、一读就懂的课文也要一段一段,一句一句地分析,占用了学生大量读写时间。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教师把启发式混同于提问或谈话法。提问可能有启发,也可能毫无启发。应该提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节课给学生写的时间不应该少于20分钟。包括听写,默写,抄书,写读书笔记,写片断,等等。“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必须改革。
三、理论。
正确的理论具有导向、增殖和增智的作用。现在大部分教师经验有余而理论不足,对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缺乏理论加工,任其自流,或在低层次上重复,徒费精力。比如,对于儿童的错别字类型之一是部件的左右对移(如知--),而很少上下调位的现象,若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就很难说清楚这是空间知觉发展的序列使然。儿童站立时,能正确指出上下,却不容易说清左右及东南西北,就是这个道理。又如类似汉字的字形比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多是先知觉期间的共同点,而忽略两者的相异点。教师如果有识字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就会预先作相反的心理导向,让学生先注意两个字的不同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
要求教师有改革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有自我分析,自我比较、自我调解、自我监控的自我意识,不断摸索,不断试验。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引导他们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尖子。在对待好生和差生问题上,教师要搞积极平衡,不搞消极平衡。要充分关注学习,加以鼓励和辅导;也要鼓励差生迎头赶上,不甘落后。忽视好生,任其自流,把过多时间花在差生身上,企盼学们齐头并进,这违反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基础人才培养。
五、信息。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现代化教学 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优化教学环境,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教学效果。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现代化教学用具,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内容不同,选择教学用具自然有差异,不是单纯采用一种方法。例如,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在学习古诗《长相思》时,对于学生们而言,古诗不好理解,而且时代背景很强。教师应该采用ppt的形式首先将作者的背景和古诗的难懂的词语进行解释,学生们理解之后,再播放视频、音乐和声音,将诗的韵味全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配上教师栩栩如生的介绍,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古诗的含义,并背诵,实现学习目标。
二、拓宽课堂的容量,锻炼学生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传统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邃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起来,更好地学习语文。如,观看电视名牌节目,拓展学习领域。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新闻周刊、世界周刊,还有每年举行的“动中国人物评选”等。这些栏目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科学、时政等。学生喜欢观看,并从中吸收了营养,潜移默化地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科学艺术素养,使学生养成了关心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能使学生不出校门而知天下事。
三、创设情境,激感。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字优美、充满情趣的课文,特别是那些文学作品。这些课文是听说训练的极好材料,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参与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如那些以事物描写为主的散文,语言生动、形象。透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百闻不如一见,一画能达万言。如果能用音像媒体把这些图画展示出来,那么,学生就可触景生情,由情入景,有如身临其境,把自己的情感融于景色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讲授课文时,播放有关录像,让学生面对绚丽多彩、声色并茂的画面,进行朗读训练,效果比学生手捧课本朗读强多了。对于那些以抒情为主的诗歌、散文,作品的字里行间都蕴含作者的喜怒哀乐,运用音像媒体介绍课文的有关背景材料、场面气氛,就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和教师的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地运用,善于做到舍弃:首先,不要过于热衷先进的媒体。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用录音机会比幻灯机效果更佳,有的课堂用一种媒体会比用几种媒体更强。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取舍。比如有些文章可以通过听录音使同学们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在同学们体会到后,要关闭音乐。让学生充分表现,以自己的方式感受文中的律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素材,扩大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丰富教学素材,扩大教学容量,拓宽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拓展的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材料,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景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有效信息接收量。这为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力的增强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视觉听觉并用,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所证明的规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学习兴趣得以持久。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如教《春》一课时,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境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秀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5):124-125.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背景 四个现代化 教学改革
由于受到传统社会观念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定势于或者习惯于经验主义的陈旧性模式,对教学活动的艺术和方法研究没及时跟进,对于语文教学的功能和定义在认识上没能到位,以至于对新课程教育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发生了一些难以摆脱的负面作用。因此本文认为,从现实状况看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和发展空间,应当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笔者从工作中总结得到了“三个现代化”的实践和体会,希望以此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产生添柴助火、推波助澜的积极性作用。对此,本文试从以下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等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之。
一、用新型理念武装师生头脑,努力实现教学思想的现代化
俗话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首先做到解放思想,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在传统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大都把提升质效押宝在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上,并且一直提倡和奉行“以教师为主、以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笔者细细分析一下即可发现,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呈现出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具体表现在“四重四轻”的特点:一是重课程教学而轻思想教育,缺乏对语文教学功能的全面认识,忽视了情感因素对学习行为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重课堂教学而轻实践辅助,缺乏对语文学习多元化渠道的挖掘和利用,不能形成立体化教学体系;三是重知识教学而轻能力素养,缺乏一种高瞻远瞩的长远目标和战略性眼光,既无法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又不能从能力和素养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培养;四是重学习结果而轻教学过程,由于学生正常处于“听众”角色,以至于把课堂教学中“煮好的夹生饭”只有放到课后去“炒着吃”,教学质效难以得到有效地保证。对于上述种种现象,我们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积极实施“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把学习的主渠道、主战场引向课堂实施的双边教学活动之中,认真实现以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 从而在激发课程学趣、发展学习能力和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努力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用科技装备取代传统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气息的现代化
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任何课程相比,高中语文教学具有文字美、语言美、情境美和创意美的鲜明特点,这些我们必须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认真加以挖掘、感悟和体会。然而从实践看来,由于现代学生多了一些活力而缺少一些内涵的缘故,他们对课程教学似乎少了许多灵气之类的东西。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还是一味使用单调陈旧的传统教学手段,那么无论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多高,能够取出怎样的“法宝”,都会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优势,以此创设音像并茂、生动形象的综合效果,来辅助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从中获取最大化的活泼和谐效应。
三、用双边互动制胜单向流程,努力显现教学目标的现代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应用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优化了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教学,谈谈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1.计算机辅助小学低年级进行识字学习。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提高对汉字的记忆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又要重视对写字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出示卡片或图片适当地讲解,让学生口头读读、说说,机械式地朗读、记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果处理得不好,整堂课就会显得呆板枯燥、单调乏味。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长时间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缺乏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于是低年级语文尝试将计算机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利用“怎样写汉字”识字教学软件、“趣味识字”、“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光盘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足。
首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的读音,理解巩固字意,教师讲解学生操作演练,使学生的眼、口、手、脑多种感官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学生乐于这种学习形式,兴趣明显比传统教学要浓厚。
其次,在解决读音的练习上,从带拼音生字到去掉拼音的生字循序渐进,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反复朗读,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在巩固练习中,通过练习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计算机能够对每个学生的练习作出评判,并给学生修改的机会,最后计算出总分。不仅如此,计算机中还会出现一些鼓励的话,如:真棒!你真聪明!没关系,再试试!可要努力啊!这样,就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乐意做这样的练习,完全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计算机还可以加大练习的量,增加一些同等难度或高难度的练习。这样,做的好的、快的同学就可以多练习。由于计算机会做出评判,因此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做这样的练习,完全达到自学自练的目的。
2.计算机辅助小学中年级进行句段学习。句段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是说话和写作的基础。不能把句子写具体是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文中常见的通病。而段又是从句到段,段到篇章的过渡。段的学习既是中年级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又是学生开始从句到段的重要转折点。段的教学的成败,决定了学生作文起步的成败,成为学生将来写作方法、写作手段、写作手法多样化和艺术化的关键。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必要,而且尤为重要的。
中年级计算机辅助句段教学,重点放在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通过观察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动画来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使学生能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及相互间较复杂的空间关系,建立初步的联想能力;能说完整、连贯的话,并能潜词造句、连句成段,达到通顺、健康、真实,有想象力。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培养说通顺的话、说健康的话、说真实的话、说富有想象力的话,养成观察思维表达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把要学的知识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解决的认识规律与学习心理过程。学生通过计算机显示直接阅读,清晰明了,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信息量大,显示速度快的优点。教师的讲解,学生的阅读,师生的共同分析、理解,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中形成新的概念、新的知识。从学生的心理来讲,动手动脑,手脑并进,不仅牢固地巩固了学习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3.计算机辅助小学高年级进行作文学习。高年级作文教学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和连段成篇的能力。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把传统的作文教学和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资源效益有机结合,是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思维训练与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学生既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又能流畅地表达个体思想,符合当代学生好动好思、善于表达的个性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一、引导初中学生质疑议论,主动探索,入景动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行省编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品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式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人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二、激发学生兴趣,观察感知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利用电视录像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小蝌蚪的变化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将录像片中蝌蚪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曲型图片制作成教学软件,利用电脑多媒体,将蝌蝌身体变化过程分步展示于一个画面,学生就能如身临其境般在课堂中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再如:学习第三册《祖国山水多美丽》一课时,过去每讲到这一课,学生只能通过同学、教师的介绍,结合图片来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既可以展示各个景点的声像资料,同时又能收听相关介绍。隆隆之声震耳欲聋,飞瀑彩虹,磅礴气势,呼之欲出。学生学习兴趣大增,通过亲自听、看,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且记忆深刻,油然产生了热爱祖国名山大川并为之自豪之情。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电教实验班中,每一学期我们都安排了若干首古诗的学习,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品词品句,突破难点延伸扩展
初中生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解决疑难问题后就不难读出应有的心情和语气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比,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于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实现了,此课的重、难点也就较轻松地突破了。最后重放多媒体设计画面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说出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能清楚地复述出司马光救人的经过。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言练习,将知识实行延伸、扩展以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可以较平时运用普通教法更省时、省力,更直观,易掌握。如教学生用“……像……”的句式说话,可以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在图像上出示若干本体,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应的喻体。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生动形象的句子自会脱口而出。
贵州省龙里县洗马中学55120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不易直观形象表现出来的、需要用许多语言和文字解释的东西,通过采用图片、录像、动画、图形以及色彩与声音的变化等现代教育技术形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和质量。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景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生动多彩、声情并茂的情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一段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缓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父母之爱最崇高、最无私。这爱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景中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现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实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之后,再来朗读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了阅读效果,这是任何优秀的教师如果只是凭借"三尺讲台,一枝粉笔"去讲课也是无法相比的。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学生阅读感受,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本中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事物情景真实、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渡荆门送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由于古诗词语言精练,含义深奥,富有韵律,有些学生因此很难领会诗文的意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把学生顺利带入古诗的意境,理解诗句内涵。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视频、文本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一幅副壮丽的风景画:高山渐渐隐去,出现空旷的平原,迢迢江水,仿佛流进广阔的平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云霞,如同绚丽的海市蜃楼。这样把学生自然的带入到大自然壮丽的美景中,把古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些精练的语言、深奥的含义具体化、形象化了。实现文字与形象的巧妙的结合,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网络世界多姿多彩,给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电子图书,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读课外书难的问题。在线阅读,学生可以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非线性路径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主题的课外读物,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我在教《黄河颂》一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鼓励学生搜集关于黄河的资料,以便在上多媒体课时交流。这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学这篇课文,尽情地展示搜集来的资料,学生在交流中受到教育,产生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在上《背影》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地映入,然后是精心设计的导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以写的成千上万,就像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生命的历程。”这样的导语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思维、兴趣集中到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扩大课堂知识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意识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与其把课文解说得苍白乏味,还不如让学生独自去品味,去领悟。于是,我刚开始上课就用录音机把声情并茂的朗读放给全班学生听。当朗读结束后,我发现许多学生眼中噙着泪水,久久地沉浸于文中的情景中,这时对课文再过多的分析则是多余的,重要的是让学生释放出他们听后的感悟。
(三)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知识的抽象、零碎是造成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障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载负的信息量大,语言简洁、鲜明、形象的特点,而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真实性,从而可以将学生原来难以想象的知识变得真实形象,易于记忆。视听并行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对陕北人民生命与活力的颂歌,那鼓声动人心魄,令人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但要理解它,想象它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描写表演场面中有一句“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中“流苏”是怎样理解呢?如用语言来解说必定是苍白无力的,因而教这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其浑厚雄壮、刚健激昂的气势,然后提问:“观看影片后,你联想到什么?还有什么事物也同样具有安塞腰鼓那样粗犷豪放、势不可当的特质?”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安塞腰鼓那威武奔放的生命律动。
(四)加强情境教学,培养高尚情操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注意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种教育是以往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手段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使学生在对英雄志士的尊敬崇拜中内心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以升华。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的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的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的图片是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如一位教师在教《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的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创意的图片,但图片的表现力并不能与作者的文字所能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相比。这种强扭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要研究最好的教学方案,使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就要深入地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情况,结合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出最好的教学方案。但有些教师在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强大信息功能的同时,却无意中把教学过程程式化了。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教师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这种固定程序教学,无法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强大信息攻势下,学生过多地被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课件诱导,少有兴趣、少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不能用心体悟文章的语言文字,留在学生库存里的只是被教师“咀嚼过的面包”。因此,就必须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就需要认清:
1.现代化教学手段其实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因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不能盲目利用。
2.现代化教学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因此,课前既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思考,更要进行教育目的性的思考。
3.不可盲目地依赖现代化手段,而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要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使两者相结合,这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选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要与听、说、读、写语言训练有机结合,成为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现代化教学手段要贯彻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而不只是纯粹刺激学生的感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允许学生主动地提出与问题有关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事先要充分准备,使用时干脆利索
关键词:现代化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随着21世纪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新课改下的初中教学,既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所说: “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因此,通过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教学的实践之中,是时展的召唤,是改进教学模式的有力手段。
1 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的优势
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并且通过不断积累与实践,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等符合时展要求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成熟。与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相比,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教学媒介、教学方式、师生角色等方面具有符合时展需要的优势。
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后,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机房、多媒体阶梯教室等教学设施在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师生搭建一个开放性的、可交互式的动态教学平台。借助该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自动自发的进行探究式学习,很多新鲜、新奇的想法和问题,可以很快的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搜寻,可以很明显地自主学习效率,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与传统的教学环境―教室相比,90%以上的学生喜欢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可见,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强等优势,因此,语文教学中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该媒介平台将单向、发散方式的传统教学信息传播方式转变成为了人机交互式。师生可凭借该媒介信息量大、搜索速度快等特点,充分扩充学习资源,提升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该媒介平台也被师生称之为“良师益友”。
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多为教师引导教学,引导学生为自我为中心,采取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而后进行组间或班级内部心得体会探讨。该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人机交互式学习。该教学方式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式、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的核心重点为学生,教师一般是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从机械接受知识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积极寻求合作、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者、研究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模式的误区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是我们达成共识的一个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教师错误的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模式,或因缺乏教学经验、走教学极端等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未能很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例子。
一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完全放任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由于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浩如烟海、纷繁复杂,作为没有太多经验的初中生,将更多的精力浪费到信息搜索、筛选过程中,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二如,教师按照原有教学理念(满堂灌),采取新型灌输方式,总体格局还是老师主动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新瓶装老酒”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因此,对于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的教师来说,首先注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因此,刘永良等指出:“任何媒体的选用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信息和阅读、写作图式,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为学生个别化学习和积极主动的探求创造条件,而不能把‘电教’变成‘电灌’。
在新时代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所有活动都应以为学生学习服务而展开,因而,在该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初次接触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学生,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引导学习。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后,教师应不断地收集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反馈效果,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教学方式等进行改进。因此,教师要导之有方、导之得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走弯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将其贯穿于语文教学每一个环节之中,并且注重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力,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孙姚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模式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5:10-14.
[2] 李研.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及综合性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1-40.
关键词:中学 语文 教学 运用 技术
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质疑议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学生自己发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出现问题后,上课时间更多的由学生用来小组讨论以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实践,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独立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并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再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以学生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现行省编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品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式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中学语文第四册《公鸡的脸红了》一文中,公鸡在它的朋友需要帮助时,很不礼貌地拒绝了;而当它的屋顶被大风刮跑后,邻居们热情地帮助抢修,公鸡想起自己平时的表现,脸红了。为了帮学生体会公鸡的冷漠、以及它得到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后后悔、惭愧的心理,从而领悟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一主题。为此,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录像,展示公鸡傲慢待友的故事情节以及风雨交加的晚上,公鸡急得又叫又跳,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冒雨为公鸡抢修屋顶的场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公鸡会急得怎样叫;朋友们又会怎样进行安慰;得到帮助后的公鸡会怎样想… …)、并要求给画面配解说词(说说朋友们是怎样齐心协力地帮助公鸡的。)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入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而低年级学生阅历又较浅,问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教育技术,使之直观化、具体化。“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观察,引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利用电视录像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小蝌蚪的变化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将录像片中蝌蚪变化的几个阶段的曲型图片制作成教学软件,利用电脑多媒体,将蝌蝌身体变化过程分步展示于一个画面,学生就能如身临其境般在课堂中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再如:学习第三册《祖国山水多美丽》一课时,过去每讲到这一课,学生只能通过同学、教师的介绍,结合图片来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既可以展示各个景点的声像资料,同时又能收听相关介绍。隆隆之声震耳欲聋,飞瀑彩虹,磅礴气势,呼之欲出。学生学习兴趣大增,通过亲自听、看,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且记忆深刻,油然产生了热爱祖国名山大川并为之自豪之情。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电教实验班中,每一学期我们都安排了若干首古诗的学习,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激发学生学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四、突破难点,品词品句
初中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知识,教师用几句教学语言很难表达清楚。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利用电教媒体,就能大大减少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如《精彩的马戏》一文,为理解“绝活”一词,在体会课文语句的同时,如再让学生观看一段“山羊走钢丝”的录像,这样对理解词义就大有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后就不难读出应有的心情和语气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比,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于是我要达到的目的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实现了,此课的重、难点也就较轻松地突破了。最后重放多媒体设计画面时,学生就能很好地说出画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并能清楚地复述出司马光救人的经过。
五、深化练习,延伸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