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统编教材范文

统编教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统编教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统编教材

第1篇:统编教材范文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于2017年在全国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已经实现了全学段覆盖。根据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相关要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了古诗词的编选,数量上达到112首之多,不仅远远超过原人教版,而且比课标要求的75首,还多出37首。除了数量上的增加,统编教材在古诗词选编及教学设计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导向,这些变化主要是教学栏目设计的完善、诗词主题突出儿童化倾向,新诗编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小学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

1栏目设计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采取了分层次、分学段的编选原则,依据学段和教学栏目,设计古诗词教学。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各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小学低年级,1-2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高年级,3-6学段,则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规定了不同学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指出“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侧重于诵读、积累,对于刚刚接触诗词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诗歌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高年级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诗词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与音韵之美,提升对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为初中段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据此,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112首古诗词分别编排在两个教学栏目中,一是作为课文出现,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设置简单的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诗词基本内容;二是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作为学习资料,意在使学生接触更多古诗词。小学阶段新增的古诗则均匀地分布于这两个教学栏目中。小学一二年级只编入一部分内容浅近、生动活泼的古诗,如《咏鹅》《画》《风》等,使低年级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近亲古诗,想象古诗中的画面,感受诗词之美。小学三到六年级则在助读系统和课后习题上做一些稍微复杂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学习古诗,了解与其相关的知识,比如“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说说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涉及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这些习题的设计分别从景物描写、情感表达、古代文化常识等角度出发,有助于高年级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词内容。

2诗词主题突出儿童化、形象化

除了分层分学段教学,统编教材古诗词选编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接受能力,突出诗歌题材的儿童化和形象性,贴近儿童心理和儿童生活。相较于原人教版教材,增加了儿童诗、谜语诗、咏物诗,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悉古诗,优化了古诗词的教学适应性。教材编选诗词的儿童化倾向体现在:一是以儿童形象、儿童活动为题材的古诗,如《池上》《小儿垂钓》《村居》《所见》《稚子弄冰》等,这些古诗刻画了儿童的心理、动作、情态,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儿童形象活泼可爱、灵动有趣,与日常生活紧密贴合。二是符合儿童思维和认知特点的形象性较强的古诗词的增选。咏物诗和写景诗的选编,突出了古诗词的形象化和画面感,这些古诗语言清新明快,状物细腻逼真,易于小学生诵读和接受,有助于发展学生形象化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比如,《咏鹅》《画鸡》《蝉》《墨梅》《雪梅》《竹石》等。最后,低学段编入的谜语诗也增加了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比如《画》《风》,这两首诗是咏物诗,也可以看作是谜语诗,诗中并未直接出现“画”或“风”字,而是巧妙地通过自然风物的描绘,启发学生思考,猜测谜底,使古诗词学习更有乐趣。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编写应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相应,这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条件,原人教版教材诗词选编就倾向于低学段古诗的形象化和儿童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完善了这一设计,使古诗编选的儿童化主题更为凸显。除了选用原人教版教材中已有的《咏鹅》《画鸡》《池上》等篇目,又发掘和新增了多首儿童诗、咏物诗,比如《稚子弄冰》《采莲曲》《蜂》等,这些古诗有益于学生亲近自然万物,了解传统文化,领略古典之美,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使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及传统文化教学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2篇:统编教材范文

-----九年级历史备课组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汤坑镇第二中学 九年级历史备课组

3月21日,我们参加了2019年春季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网络培训,观摩优秀一线教师的高效课堂,聆听资深专家的精彩点评,感受新教材洋溢的时代气息。此次培训历历在目,令人耳目一新,使我们受益颇多。

一、此次培训解决了一些教学困惑。多年在初三岗位,对新的统编教材了解甚少,但对课标内容还是比较熟悉的。统编教材将新课标的许多新内容补充进去,给我们一线教师解决了很多困惑。因此这次培训给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方便高效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专家的指导。

二、此次培训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和钻研精神的不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事先准备一桶水,甚至要一条河”。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老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备教材,备学生,树立意,理主线,明重点,筛史料……当看到老师们展示的课例,不禁感叹他们能把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有理有据。她们的课堂为什么能做到有趣有料且有效呢?是因为他们有足够广博的知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具有高深的历史知识起码要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广博的知识,还要要不断学习和追踪历史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课程,适应新教材。

第3篇:统编教材范文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及教育部关于统编三科教材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为使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把握统编教材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编写思路现统编教材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我有幸参加了2019年7月31日由教育局主办国培计划(2019)统编教材学科培训,经过3天的培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量的阅读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不再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了。本次网络培训由开幕式、专家讲座等组成。认真听取专家解读教材编写思路以及教学建议学以致用,指导我们平时的教学。

通过讲座的学习使大家了解到四五六年级语文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专家讲座中的编排特点和教材亮点。明确了在教学中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让语文老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统编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儿童的现实世界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统编教材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而且这次培训本人对这本册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尽管学习时间短暂,我事先也没对教材有太多的阅读与思考,但在老师的精心准备、多方引用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下,我对这套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 如何要梳理本次培训学习的感受或收获的话,以下两方面,当是最想提及的。 

(一)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章,不仅有古诗的学习,还安排了文言文寓言故事,我们既在学习现代语文,也不能割裂古代语文。学习古诗文,掌握汉语的传统与特色美。从课程中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语文的责任,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与体现。 

(二)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材编者非常用心地思考语文学习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度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 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总之,新教材有新气象、新要求,要深入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教,还需要我们对教材下更多的研读功夫。

首先,通过孙琳老师分析, 我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教材的编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 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激发 学习的兴趣。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 引导学生去发现, 去自主的探究。 我们应当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 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语文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们全面地了解了新教材的内容,

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对教材的分析,帮我们明确了今后教 学的思路。 新课标在识字、 写字方面, 实行 “认写分开” 、 “多 认少写” ,提出,会认、会写两种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会在今 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再次,新教材对阅读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鼓励学生 多阅读,广积累。一年级阅读教学,学生要会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能读准字音,会停顿。认识常见的标点符号, 能说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教师不用刻意去解释课文,让孩 子在朗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时也要联系儿童生 活,关注儿童的成长。尽快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阅读。 最后,我们语文教研组进行了热烈的专题研讨,针对今 后的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老师们谈看法、说感受,交 流心得和体会,正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言献策,努 力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网络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对 小学语文的新教材有了新的认识。

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 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我会从现在做起,不 断熟悉课本内容,对照课标要求,整体把握教科书的框架脉 络, 不断的反思与总结。 我相信, 在新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我会信心百倍地投入我们的课堂。

新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多年来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新教材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我们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怎样的双线?这就要我们自己进行梳理,所以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出单元的主线。

第4篇:统编教材范文

关键词: 记忆系统 英语教材 英语学习效果

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开发语言能力,即运用大脑中的语言机制生成和理解语言。教育者不仅传授知识,还应该指明通向智慧之路。而目前中小学及大学的英语教材编写与英语教师在教学法上侧重于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技巧,对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智能――记忆能力的开发与发展有所忽视,更谈不上作针对性的引导。

1.记忆系统研究

目前很多人对记忆系统背景不是完全了解,其实记忆训练可以追溯到三四百年前。记忆状态可以分为感官记忆(sensory storage)、短期记忆(short-term memory)、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长时记忆是我们学习过程中追求的。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内容无所不包,能反映人在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中的一切经验和活动。根据研究,长时记忆包括范畴、命题、概念、词汇、程序、情景、表象、语言范例等多种内容。这些内容都和语言有关。所以,外语学习及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和有效利用记忆系统。

从中国的文化历史背景来看,记忆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学习历史上崇尚背诵记忆,早就有“学而时习之”,重复或背诵的学习方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记忆系统。小时候学东西时,总是很自然模仿人家或者讲我们听到的东西,因此,背诵、重复的学习功能是从小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由于这个功能可能是我们最容易掌握的功能,很多人把背诵的工作描述成死背或硬记,由此很多人也负面地认为“背诵”是不好的工具。而事实是在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下,记忆系统理论的运用和记忆能力的培养对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更有效。

2.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环境

2.1语言定位。

英语在我国作为外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而非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外语的使用目的多样,主要用于对外的领域,如旅游、对外交流、参阅外国文献资料等。基本上没有语言环境,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如何把课堂上的短时记忆转化为学生的长时记忆?对于说的输出,二语学习出于交际的需求,比较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而外语由于使用机会的限制,采用语法分析,强调阅读能力的提高。

2.2记忆兴趣。

二语学习者为了工作、生活的需要,不得不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外语学习者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往往带有明显的工具性甚至功利性的学习动机,如课程要求、升学压力等。“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读是最主要的,不论是学理工或文史哲的,都必须掌握读的技能,并要大量地读。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国外各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和科研成果,以供我们借鉴参考。当然,如果他们能用英语发表文章,或能用英语与国外学术界进行交流,那当然很理想,但不能作为普遍的要求”(李观仪,2002)。

2.3教学环境。

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学安排及固定的班级。英语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词汇要求,还规定了统一的教学安排、统一的考试――四、六级的量化标准。学习主体――班级规模都在40人以上,课堂实践机会很少,中国学生本身多内向,不善于开口表达,谦虚内敛,高中后的学生认为发言太彰显和出风头,潜意识已在暗示不宜当众开口说英语。这种中国式的偏向于背诵理解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几乎等于零。各个阶段英语学习基本上也是为了中考,高考,四、六级考等。

3.从外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来看,外语学习是一个不断刺激―反应的过程和输入输出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外语无捷径可走,不走弯路,不图表面,不盲目跟风,遵循中国国情下语言学习的规律才是捷径。广泛阅读,熟记大量词汇,习惯用语,俚语是学好外语不可或缺的条件。千万别把背诵、翻译、复述、听写等传统的学习方法视为落后而放弃的方法。事实上应该把英语作为获取信息的工具,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以此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阅读广度的提升和扩大,这才有利于其对英语实用性的认识和理解。借助大量词汇和阅读的基础,学生在面对全英文的环境时,听说很快就不成问题了。从口语能力转为书面能力要比书面能力转为口语能力更难些。母语学习如此,外语学习也是如此。仅仅能够进行流利但简单的会话,要发展到能够读懂一般报刊性文章或自己专业的文献,必须经过更为艰苦长期的努力的学习。因为前者说话者可以运用策略及肢体语言等,而后者在词汇和句子结构上就是实在的体现。同时,如果书面能力强,口语能力是比较容易搞上去的。

4.生理机构

大多数人的形象感觉方面的最初反应是下意识的,感兴趣的东西,就会看得比较清楚,除此之外的其它东西就会被忽略。我们知道人有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官记忆是指通过这些感官所产生的印象或记忆是最初的记忆存盘,需要通过短期或长期记忆的存盘处理才会被记住,否则稍纵即逝很快就忘了。短期记忆一次记忆资料的数量有限,除非不断重复,否则几分钟后会被其它资料取代而忘记。所以资料如果能不断重复,短期记忆就能持续。长期记忆的资料本身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遗忘。

5.记忆系统原理在教材编写中的体现

记忆法培训和引导在外语学习具有重要性。记忆中的语言规则包括语音、句法、语义、语篇等规则。在教材编写上,做如下规划与设计:在英语学习中,许多学生觉得忘掉的比记得的多,一味死记硬背,又枯燥,又浪费时间。所以掌握记忆的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5.1音近形近词记忆法。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把已学过的单词和生词联系起来。既是扩充词汇的手段,又巩固了有记忆的词汇。如词汇where―wear;father―farther;flagrant―fragrant;flail―frail;polish―perish―publish;ally―allay―alley―alloy等,词组如take in,take away,take out,take up;break out,bring out,put out,find out等。学生很容易混淆或者根本分不清各自的意思与用法。在教材编写中可以索性把它们放在一起,促使学生真正记住还区分出各个词。把音近形近的的词总结在一起,无形中增加了记忆回忆的次数。

5.2词根词缀记忆法。

词根词缀记忆法解决的是词汇微观记忆问题。它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单词的构词规律,通过掌握一组单词的共同词根词缀,达到成串记忆单词的目的。教材中应罗列相关词根词缀,便于学生能扩大猜词能力,如知道-able,-ability的意思是capable(能),就可以知道able,enable,capable,ability,possiblity等都跟能力和才干有关系。这样在教材中出现的词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需要记忆的单词不再是4000个,而可能是1000个左右,甚至可能更少。

5.3联想记忆。

联想就是搭起一座记忆的桥梁,利用熟悉的事物连接新的信息,因而节省时间并强化记忆效果的方法和系统。随着想象力的提高,它能把观察力和记忆能力提升到我们想不到的高度。想象力比语言思维更迅速。联想“是把两个或三个想法联系起来,一个想法通过回忆过程拉动另一个想法紧随其后”。这个过程常常是下意识地进行的。如每当想到winter这个词时,人们会下意识地联想到chilly,snowy,skiing,freezing类似的词汇。外语时态、语态规则和母语可能截然不同,英语的现在时就有如下:

He writes a letter every Saturday evening.

He is writing a letter now.

He has written hundreds ofletters to Jane since he left France.

英语的进行时有:

He is panting the wall with his father.

He was panting the wall when I saw him.

The wall is being panted by his friends.

It has been raining for three hours,then they have to delay the activity.

在教材编排上要彼此之间相互对比区分,通过相互联想学习记忆它们的规则。

5.4感官记忆,有效利用图像。

根据记忆系统原理,图像的组合变得更滑稽、更怪诞,也更能铭刻在学生记忆中。通过训练学生把两个或几个东西通过富于幻想的联想组合起来,事实上当思想上把几个东西联系在一起,就真实地把联系放在眼前,这个“图像”就牢固地定在记忆里了。教材可提供一些图像,如:A sock is on the top of the lamp.A drowy boy is below the lamp.How odd the picture is!竟可能怪异地把一些东西排列在不同的图画中;允许学生构思荒诞的图像来联想不同的词汇和词组。越是不寻常,越是容易留下印象。

除了书本教材,尤其应该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运用记忆系统的特点用生动直观的方式将某个语言知识、某一个文化信息呈现给学习者,并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界面加大了对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结语

外语语言习得特性,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特点,要求遵循记忆的方法和系统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可是由于种种应试要求,太多学要求,忽视了学生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记忆能力的培养,以及片面地否定了记忆方法在教学及教材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Brad.Joyce著.岚风编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2]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开顺.从多重记忆系统看外语能力与学习[J].外语研究,2009,(2).

第5篇:统编教材范文

关键词:作业系统 文言文教学 文言词语 语文教材

引言

作业系统是“按照一定目标有计划地设计出来的一套‘练’的方案或题目”。[1]它包括课后练习、思考、活动以及单元综合练习。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也在与时俱进,自然影响到作业系统的编制。即使为同一课文设计作业,不同版本教材也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和教学功能。本文以文言词语练习题为切入点,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旧两套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作业系统,即2007年第二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必修)》(一套5册,简称“课标教材”)与2003年版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语文》(一套6册,简称“大纲教材”),审视编者意图,以期帮助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灵活使用课标教材、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

一、比较研究两套教材作业系统中的文言词语练习题

人教版课标教材有文言文(文言韵文除外)17篇,大纲教材有文言文40篇。二者相同的课文有14篇,如《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兰亭集序》《赤壁赋》《师说》《劝学》《过秦论》《陈情表》等。首先我们对两套教材作业系统中的所有文言词语练习题进行统计与对比研究发现,两套教材文言词语练习题设计上有如下不同。

第一,课标教材侧重于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文言虚词的练《逍遥游》中有“之”等两三个词外其余基本不涉及。大纲教材兼顾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学习与积累,其作业系统中涉及文言常见虚词15个以上,超过了当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第二,课标教材大幅度减少了“一词多义”辨析的练习量。就课标教材保留大纲教材的14篇文言文看,只有《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和《逍遥游》3篇各编排了一次“一词多义”的辨析练习,占文言词语练量的25%。而大纲教材则为《烛之武退秦师》《兰亭集序》等10篇课文编排了不同数量的“一词多义”辨析题,占文言词语练量的53.6%。

第三,课标教材中部分古汉语基础知识以作业提示的方式散点分布于题干中,如《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过秦论》的课后习题,题干用简练、明确的语言分别提出了古今汉语的音节特点、赋体文章中词语的“对文”现象和古人写文为避免“同字重出”常用近义词代替的语言现象。而大纲教材中古汉语基础知识主要采取集中串联的方式,将编写的若干文言文知识短文(如《怎样学习文言文》和《文言实词的特点》),分别安排在文言文单元后面。

第四,课标教材在体现古汉语特点的同时,开始关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联系。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习题二(“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解释课文中下列单音词,体会这一特点。 朝、亡、厌、国、戍、夕、危、师、及、辞”[2]),其题干指出古今汉语在音节上的差异,但从列举的古汉语词语看,它们的词义与现代汉语有相同、相近或相似关系。古今汉语的对比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

二、思考与教学建议

(一)对文言词类学习取向的思考与教学建议

课标教材十分看重文言实词的学习,明显弱化文言虚词的学习。这可能是基于如下考虑:(1)课程标准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2)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基础性和均衡性。关于什么是“浅显文言文阅读能力”一直未有明晰的界定,导致文言词语教学长期以来全面撒网,缺少必要的取舍和主次。课标教材的这一变化,似乎希望在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承担的任务各有差异。

那么,课标教材的这种取向如何呢?笔者认为,它有一定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句子的理解策略有语义策略和句法策略两种。读者一般首先按照语义策略加工句意,因为实词的意义和联系经常可以决定句意,只需从句法分析中得到少许帮助(只是在必须时起到证实与去歧义的作用);而且人们还可以理解句法不正确的句子。但遇到一个复杂的句子时,读者就会有意识地启动句法策略;不过若句法分析失败,人们又会用语义分析决定句意。中国人理解汉语语句的意义首先是根据语义,其次就是语序。[3]同时,根据汉语的特点,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实词占绝大多数,虚词相对较少。实词具有实在意义,常统治着句意的理解,语言一旦离开了实词,语言的基本表意作用就很难实现。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精要有用的原则,在必修课中把实词作为文言词语教学的重心。不过我们也知道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古今汉语中虚词数量虽少,无实在意义,作用却很大。因此课标教材在虚词习题编制上的过分弱化,可能会引起误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所防范,适当调整虚词量的学习比例。

(二)对文言词语练习量减少的思考与教学建议

课标教材文言词语练量减少,特别是大量减少“一词多义”的辨析练习,编者主要意图是希望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一味解词释义和题海战术的做法,希望今天的文言文教学还能关照文章、文学、文化方面的教学目标。这种变化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文言词语少学习或不学习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度”的把握,防止误解教材。学习迁移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技能的迁移需要一定训练量保障,但并不是说量越多越好,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很多,所以在文言词语学习与训练中应合理调配量与质,处理好“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阅读图式理论又告诉我们,阅读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技能,阅读理解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加工,也是读者已有的对客观世界所了解的知识的运用过程。即阅读过程有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在发挥作用,一种是自下而上方式,指读者运用语言图式,主要通过对字词句的分析来理解阅读材料;另一种是自上而下方式,指读者运用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主要凭借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阅读材料。前者是阅读的基础,不可缺少,但读懂了文章的字词句不等于就一定读懂了文章,它需要后者的介入。后者是一种高层图式,但仅从后者出发容易导致学习基础不牢、阅读技能下降。因此文言文教学中既需要文言基础知识在一定量与质上的保证,又需要文章之学、文学欣赏和文化常识的介入,二者缺一不可。

(三)对古汉语基础知识编排的思考与教学建议

两套教材除按惯例将部分古汉语基础知识安排在单元说明和课文注释中外,大纲教材主要采用集中串连的方式,在某些文言文单元之后编有专门的文言知识短文。课标教材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在文言文单元中采取散点分布的方式,在文言词语习题的题干中编入一些知识性的作业提示,如《赤壁赋》课后习题二提及赋文中“对文”的语言现象;二是在“梳理探究”版块中采用集中串连的方式,设计了《文言词语与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识》两个学习专题。

散点分布与集中串连的编排方式各有优劣。前者涉及的知识直接从课文学习中归纳出来,知识与课文、训练紧密融合,学生感到易懂、有用、精要;短处是知识零碎,缺少系统性、整体性,适用于学习不太讲求系统的知识;而后者的优劣正好相反。以此为评价标准,可以说课标教材在知识系统的编排上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它不仅力求使这两种编排方式达到尽可能的互补,而且力求在文言文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中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练习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梳理探究”版块中相关专题的设计,不仅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为我们较系统地编制了文言文基础知识,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而且向我们提出了“谁梳理、谁探究”和“怎样梳理、怎样探究”的问题。因为“梳理探究”版块本身具有综合性学习的性质,其“梳理”是学生对自己多年学习、积累但又零散的知识进行提取、整理、分类的过程,使已有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掌握得更理性、更规范;“探究”是学生在梳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己概括整理出一定的观点、研究思路方法,显示出一定的规律和技巧的过程。它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主要在提升、拓展、学习方法等方面加以点拨和引领。这就提醒语文教师今天的文言文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接受式地、死记硬背文言知识,它也是文言文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学习主体意识的唤醒。

(四)对文言文语言教学策略的思考与建议

文言文阅读中主要存在语言文字、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障碍,其中语言文字障碍是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文言文教材和文言文教学重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异性,忽视了它们的根叶关系。从语言流变看,文言是“源”,白话是“流”,今天构成白话的基本语汇多来自于文言语汇,大部分双音节词由文言演绎、附缀而来,80%以上的成语都来自文言、典故,今天为了使语言典雅、庄重、厚重,人们也常常借用文言词句。因此现代学生在长期的学得和习得中建构起的现代文阅读图式,对文言文学习也有正迁移的作用,它以同化或顺应的方式与文言文的新信息相互作用,帮助学生构建起一套文言文阅读图式。刘廷芳(1921)用联想学习的观点对汉字进行的心理学实验也证明:汉字的学习可以借助对于已经认识的汉字的联想来解释新字,并且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已识汉字,才能产生对新字的理想作用:而且,识字越多,这种联想能力就越大。[4]反思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更多的是放大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忽视了它们的源流关系,只片面看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阅读图式对文言文学习的负迁移作用。今天语文教师是否应该从现代汉语、现实生活中找到文言文学习的依托或关联点,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原有图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和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呢?语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第6篇:统编教材范文

2016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消化系统》教材变化

2016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消化系统》教材变化情况如下,请各位临床助理医师考生注意查看:

p313:“时间长若未及时补液和调整”修改为“若时间长而未及时补液和调整”;

p315:“……称为一点癌”;

p319:“并可见胃粘膜改变。”修改为“并可见胃粘膜改变,如蛇皮征或马赛克征。”;

p327:“冷冻、微波、激光等治疗”修改为“冷冻、微波、高强度超声聚集等治疗”;

p328:“②造影后应开放T管引流24小时以上”修改为“②造影后应开放T管引流24小时以上,再次夹管2~3天,仍无不适症状,可以拔管”;

p336:

1.“1.CT胰腺区动态薄层增强扫描效果较好,对判定肿瘤是否侵犯大血管,是否可切除有重要意义。还可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肝内转移。”修改为“1.CT胰腺区动态薄层增强扫描效果较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判定肿瘤是否侵犯大血管,特别是用以明确胰头钩突下肠系膜上动、静脉能否与胰头解剖分离开,从而判断能否完成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还可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肝内转移。”;

第7篇:统编教材范文

一、前言

现在根据统计已有逾三百所高校图书馆应用了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系统包含了采,编,典等共八个模块,采,编,典这三个模块因为它们的流程有连续性与统一性,我们把重点探讨放在对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在多校区图书馆管理采访,编目,典藏方面的实现方案与优缺点。

二、汇文系统对多校区图书馆采编典管理的方案――(总分馆方案)

总分馆方案指的是在总馆进行总的采购前提下,采访设不同订户也就是各个分校,为不同分校区分开采购图书,编目人员进行文献编目工作,典藏工作员需要按照采访不同订户把书籍典藏到各分校。

由于是为各个订户分开进行订购,在对订单草拟的过程之中,采访工作员需要对在征订范围内的书籍逐个进行不同书籍数量的选择。但是问题是在真正的采访过程之中,因为同一所学校的各个分校的开设专业,受教学生的年级不一样,特别在有的学校有三四所分校区的前提下,这种逐条订购的方法不仅出错率大,而且工作量大,在真正实际的工作中并不太使用。

为了达到高效完成工作,且出错率减小的目的,选择各自为不同的订户批量进行自动订购。采访工作员可以在批量订购结束之后能统一的对ABC三个校区的订单内容进行增,删,改,查等。

在不同的ABC三个订户的订购书籍到了总馆之后,采编工作员需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验收和编目的工作。可以根据对ABC三个校区的订单内容中的书籍标准号,数量进行审核。在验收时就可以对书籍的具体订户信息有了解。编目工作人员在编目工作时,活用网络编目资源,即网上OPAC,辅助编目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书籍数据质量得到了提高,由汇文文献管理系统带来的数字化多校区图书馆管理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快,这对促进书籍资源共享起到一定作用。编目人员还需要熟练掌握和理解汇文系统的机读目录格式编目规则和MARC格式的字段、子字段、标识符、指示符等的各类含义。汇文文献管理系统的不断进步也要求着编目人员具备更好的知识涵养与储备。

因为书籍验收后再编目,过程中已有ABC校区的标记,由此标记可以进入典藏环节,在典藏模块中进行具体操作,在“新书自动分配规则”下设置。最后核对数据,打印清单,将书籍送到ABC区图书馆,典藏工作结束。

总分馆方案的优点是:采访工作员需要按照各个校区的需求订购书籍,由于设不同的订户,各订户经费易控制。对编目工作人员而言,能利用过程中已有ABC校区的标记进行书籍编目,简便快捷又清晰。缺点是总馆采访工作员需将各分校的书籍分开,工作量较大。

三、汇文系统对多校区图书馆采编典管理的方案――(总馆方案)

总馆方案即总馆进行一起合并采购,采访只设一个订户就是总馆,典藏工作员按照各自校区的具体需求把书籍典藏到各个分校内。

采访只设一个订户,多个校区书籍都用该订户订购。在具体的订单草拟时,采访工作员对征订的书籍根据各个校区的需求选择数量为各校区下单。经后发订,再验收和编目。编目工作人员需要能够对不同类型或载体的书籍进行编目,建立和维护MARC记录,能够多途径地检索各种类型文献的书目记录。还可以按照具体的需要,灵活设置系统参数。在编目环节结束之后进行典藏。

总馆方案中,有两种典藏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自动典藏规则。因为同所学校各分校的专业,学生年级不一样,规定某类数量的书籍典入某个校区的典藏规则显然不合适。可制定自动典藏规则,不适用于该规则的书籍另外处理。此方案的优点是:自动典藏,方便效率高,但是会出现实际中,手工典藏与自动典藏不一致的问题,造成麻烦。

第二种方法将手工与自动典藏同步进行。此方法工作效率不高,但不易错。总馆方案要求采访,编目,典藏工作时都要遵照各校区的规则,采访工作相对简捷,但经费不易控制,且典藏工作复杂。

四、汇文系统对多校区图书馆采编典管理的方案――(分馆方案)

分馆方案即各分校区各自进行采编典工作。各校区独自拥有自己的采编典部门,在同一服务器前提下用汇文系统各自订该校区所需书籍。

在采访模块中,各个订户选用不同的书商代码,如果选用同一书商代码,则各个订户各自的书籍订购数可能会出现因代号重复而无法导人的大问题,本校区自己制作订单。

当然有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各个订户使用同一服务器的时候,而且选用不同的书商代码分别进行订购,定下的书籍较为困难,在批中需详细核对订户信息,对重复订购的书籍进行对应的删除操作。

当然书籍的验收,编目也是在各校区独立的完成。在编目中,需将各订户的订购书籍数量数据合并,书籍的番号如果使用的是自动生成的号码,那么各个校区书架上的相同分类书籍的编号会出现不连续的问题,造成了书籍上架的工作很难进行。尽管汇文文献管理系统中的编目模块具有联机联合编目功能,校验查核功能,还具有回溯建库,以及统计的功能,但是在真正工作是还是会有许多的困难和困扰。

多校区的书籍典藏工作与单校区的无差别,利用自动典藏规则,单个处理特殊书籍。该方案的优点是各校区经费方便控制,典藏工作较快,但采访过程中的书籍及上架较繁杂,且各个校区要有专人分管采编典工作,人力资源浪费。

第8篇:统编教材范文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绞痛;颈动脉病变

随着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倍受临床重视和关注[1]。临床研究证实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临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情况,总结分析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声像特点,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做出贡献[2]。本文作者结合析2015年7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2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初步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62例为对照组。心绞痛组62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5.43±4.79)岁。对照组62例健康者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50~69岁,平均年龄(54.18±3.2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 05)。

1.2方法

1.2.1冠状动脉造影 本文选取的62例心绞痛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分为0、1、多支颈动脉病变患者。0支病变者23例,1支病变者19例,多支病变者20例。

1.2.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测,分别检查两组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颅外段,仔细观察其内-中膜的厚度、血管壁、血管内径等具体情况。如果内-中膜的厚度对于1.2 mm确定为斑块形成。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内膜是否光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性质以及数量。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正常:IMT

1.3.2斑块积分:0分:无斑块;1分:1处斑块且厚度2 mm;3分:2处斑块且1处厚度至少>2 mm;4分:2处以上斑块且厚度均>2 mm[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字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

2结果

2.1对比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IMT、斑块积分 心绞痛组患者颈动脉病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MT、斑块积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 0、1、多支颈动脉病变患者在颈内动脉IMT、分叉处IMT、颈动脉硬化斑块积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全身性疾病,在早期发现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冠心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颈动脉斑块可反应全身动脉硬化的程度,分析颈动脉斑块可反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所以,颈动脉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依据[5]。临床常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但是其价格昂贵,对患者影响大,且操作复杂,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作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绞痛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研究结果显示,心绞痛组患者颈动脉发生斑块率、IMT、斑块积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彩色多普勒超观察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同时检测颈总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积分以及分叉处IMT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可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作为冠心病筛查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春梅,袁志红,曹学萍. 探讨彩超在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5):67-68.

[2]罗浩,韦慧.高频超声评价心绞痛患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4;18(12):1685-1687.

[3]Zureik M,Bureau J M,Temmar M,et al.Echogenic carotid plaques are associated with aortic arterial stiffness in subjects with 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Hypertension.2003,41(3):519-527.

第9篇:统编教材范文

[关键词]统编教材;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承载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一、挖掘文本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引领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感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拓展,以使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如在执教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的时候,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再让学生仿照着文本中的样式,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生就能初步感受到语言表达要完整而有条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曹冲这个人物的聪慧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最后,教师进行适当拓展: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改写的,读起来特别有趣味,大家不妨课后去读一读。对于这个拓展文本的阅读,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过程,能在学生心中扎下表达有序完整的根。再如,在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的教学中,在教学之前,教师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的资料;在课堂中,在学生交流了自己家乡过端午节的习俗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把我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这样教学,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统编材中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的课文还有许多,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并抓住有利时机展开教学,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二、借助课文插图,渗透传统文化

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美感十足、极具民俗特色的插图,这些插图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是激发学生兴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如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有这样的阅读提示:“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在这个文字旁边配备了一幅中国结的插图,孩子们环绕在红红的中国结四周。这就给读者以恰当的暗示:这单元的内容都与传统文化有关。因此,教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感受编者那独特的匠心。再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中配备了一幅插图,这幅插图中后羿身着皮毛,赤着足,身后有九个太阳在炙烤着大地,后羿正侧着身在拉弓……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去感受后羿这个人物形象的勇敢,从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统编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教材中的插图,教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