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记叙文范文

高考记叙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记叙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记叙文

第1篇:高考记叙文范文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虽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这天一直在下雨,春树给卧病在床的父亲喂了饭后,就拿了个板凳坐在门口,向门外望去,看着朦胧的远处发着呆。

春树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妈妈因为忍受不了这个潦倒的家而离家,哥哥早早地外出打工,只留春树和父亲住在这破旧的屋子里。春树小时候被开水烫伤过脸,脸上留下了难看的疤,虽然村民们都很纯朴,没有排挤他,但他内心深处却有一块疤,他很自卑。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却读完高中后就回家干活,照顾父亲——家里没有足够的钱,父亲身体越来越差。

春树很喜欢看课外书,从课外书里,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外面有高楼大厦,有摩天轮,有很多新奇的事物,他是多么渴望外面的世界啊。可是他的父亲,他的脸,都让他无法在外面的世界讨生活。

雨渐渐停了,他站了起来,他想到外面走走。他很郁闷,想散散心,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果农在采摘水果。那果农见着他,就咧开嘴笑了:“哎呀呀,来得正好。来,揣几个橘子给你爸爸吃。这橘子啊,可好销了,它是要运到全国各地的呀,贵着呢!”春树看着一棵棵橘子树,它们的形状并不好看,扎根在这大山的泥土里,却结出这么甜美的果实,他好像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看了看哥哥几天前寄来的信。有几张城市风景的照片,背后有几行字:弟弟,大城市虽美,但繁华背后也有着无尽落寞。你这么聪明,一定能在家乡有所作为的!

若干年后,还是这个山村,那里虽不富裕,但村民都很淳朴。你只要走进那里惟一的小学,就会看到一群小学生坐在老师周围,满脸笑容地听他讲课。老师瘦瘦的,脸上有疤,但他的声音是那么自信,那么洪亮动听。他在这里教了好多年书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哥哥”,他教的小学生,有的考上大学,去了大城市,有的毕业后,留在了这所小学。这么多年,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

有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在偏僻的山村里办小学。他平静地说:“只想让更多人能接受教育。”记者想采访他早年经历,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想着去外面,但又去不成,后来一想,自己出不去,可以帮助别人出去嘛,就在这里办了学校,虽然去不了远方,也不负春光。”

距离今年的高考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了,相信很多同学都在积极的备战,可是对于作文要如何才能提高呢?一些满分作文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看看上文中的满分记叙文,是不是非常的有感触呢?

延伸阅读:其他优秀作文两篇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阳光依旧明媚

“哈哈……”

“啪嗒”一滴水落在了地上,我抬起头。

“哈哈……”她笑着擦去了脸上的汗珠。一道道灰色的手印留在那张白皙的脸上。我微笑,用纸巾擦去她脸上的污垢。

“姐姐。你再想什么。你干吗要皱着眉头!”

我沉默……

“姐姐,你的眼神,让我看了好难过!你一定再想不好的事对不对!嗯!给你!每次我不开心的时候妈妈就会给我糖吃。妈妈说糖是甜的,所以会把心里的不开心统统抹去,心里就会甜甜的!”

我只是微笑。没有说话!

她笑嘻嘻的把糖塞到我手里。转身离去。

“哈哈……”笑声依旧回荡在耳边。

小孩子,多么天真、单纯,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烦恼。

……………………

又是明媚的一天,我独自一人又来到了这。

院子里,几个孩子在玩耍。却不见她的踪影。我上前,问:“小朋友,那个爱笑的女孩呢?”

“姐姐,你是说清颖吗?”

清颖,多么美的名字……

“嗯!应该是吧!”我回答。

“她妈妈说她生病了,不能来了。”

“噢?是吗?那到哪可以见到她呢?”

“你看!那就是她妈妈!你去找她吧!”

顺着那小孩指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满脸忧伤,面色憔悴的中年妇女。

我上前,问:“清颖,她怎么样了,她……”话还没说完,那中年妇女就忍不住哭了起来,她哭得就像个孩子,让人招架不住。我轻轻拍着她的肩膀,不说话。

她慢慢镇定下来,说:“清颖她,她怎么会染上这种怪病,这叫我可怎么活啊!”。从她的嘴里我才知道,清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那几天,为了让清颖开心,她妈妈用尽了所有的法子。终于用清颖喜欢吃的糖果战胜了她。难怪清颖会送我糖。前几天,清颖突然高烧不退,她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清颖患上的原来是白血病。清颖的妈妈哭着求医生救救清颖。换来的只是医生无情的一句话:“我们已经尽力了,这几天一定要尽量满足她的要求。”

我跟随清颖的妈妈来到医院,走到房门前,就又听到那银铃般的笑声,只是那笑声是这样的苍白无力。走进病房,就看见清颖站在床边向窗外望,也许是开门声惊动了她,她用她那双大眼睛好奇得向门外看。

那苍白的脸上布满憔悴,但她的嘴角却依然上翘。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了她的身上。因为化疗,她那满头飘逸的长发,被无情的夺走了。

“哈哈……,姐姐,你怎么来了,快过来,我给你看样好东西”往日娇嫩的声音有些暗哑。我沉默……她把我拽到窗前,指着太阳说:姐姐!你快看!多么美啊!我最喜欢太阳了!它总是金灿灿的,好像永远也不会灭!要是……要是我能像太阳一样永远不灭该多好啊!”她那双充满生的渴望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屋子里一片寂静,静的只能听见清颖妈妈微弱的哭泣声。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

终于……有一天……

傍晚,太阳的余光想要射近窗来,却被灰色的窗帘无情的遮挡回去。“姐姐!打开窗帘吧!光线进不来!太阳会生气的!”她微笑着说道。可那微弱的声音,使我不得不贴近她才听得到。我走到窗前,拉开了窗帘。“太阳终究还是要下山吗”她望着斜阳。一滴眼泪从她的眼角滑落。我上前,用手轻轻擦去她脸颊的泪珠,把一块糖果塞到了她的手里。她只是笑着望着窗外,什么话也没说。

太阳下山,暮色降临。她伴着笑容渐渐进入了梦乡,再也没有醒来。

她走了,带着笑容不舍得走了……

命运夺走了她的生命,却夺不走她的灵魂,更夺不走她的笑容……

那一天,阳光依旧明媚。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十年

骤雨初停,一道七色彩虹凌驾于天边,我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渐渐地、渐渐地……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被叫在老师办公室,一直不停地哭,很久很久。当老师再次回到办公室时,泪珠不断。老师很惊讶:这女孩几乎哭了一个上午。

其实,这女孩只是因为晚到了,她心爱的椅子背一个男孩拿去了,她找到了那个椅子,却再也拿不回来,连老师也不信她的所言。她崩溃了,无所适从。她只能用她的眼泪来洗刷自己的伤。

那条悠淡的蓝紫消失了,还好,赤、橙、黄、绿、青还在。

小女孩长大了一点,她迈入了小学的门口。新的学校让她感到新鲜,有点严格的课堂,她有点不适。

那天,最恐怖的数学老师在上课,刚开始,她很认真,然后,她上完体育课的姐姐来到窗前,她无视了课堂,眼睛转向了窗外。她被老师无情地叫了起来,批评了,也不能有所埋怨。毕竟,这次真的是她自己的错。

绿青的宽度在慢慢缩小,很小很小,看不到了,只有赤、橙、黄还悬挂于高空。

那年,这个女孩三年级了,她班里建起了一个图书角,每天中午都有集中看书的时间。这天,她拿到了一本神话故事,她很喜欢,却在接近下课时,被她同桌抢去,因为这本书是她同桌的,他要把书拿回家看,她不愿意。两人起了争执,她被老师叫过去,只是让她在那儿帮忙翻作业,她有点莫名。也有点庆幸,但心里对于那本神话书还是耿耿于怀。

第二天的开始,她收到同桌拿来的那本书,他已经把书看完,而现在,他同桌把书的使用权交给了她。

有一种颜色在不知不觉中消散,天边的彩虹只剩下难以辨别的红、橙。

她终于学会骑自行车。有一天,她骑车回家,恰巧遇到路上的爸爸,她两开启了一场追逐战,他爸爸在前面飞奔,她也发动自己全力使踏板全速飞转,家就在前方。然而,家门前的一个转弯见证了一个毁灭瞬间。车速的过快加上弯道的小角度,她被重重地扔在地上。手心,脸上不堪入目。结痂了,还好,伤口不深,痂脱落以后没有留下什么疤痕。

眼见着之前还分得清的赤橙也变窄了。我确信,现在的空中,只剩下哪点顽强的红色。

时光荏苒,她已经初三,每天不断的卷子让她疲惫,频繁的考试,鲜红的分数,倒退的名次。前方不知道是哪所学校在等待着她。她已经在悬崖的边缘,一步之差,就会使她粉身碎骨。她安慰自己,鼓励自己,给自己自信。终于,她挺过来了,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进入她满意的学校。

最后的一点红色也无法逃脱,它也隐没在了这浩瀚的空中。

第2篇:高考记叙文范文

拿作文教学来说,有点出力不讨好的感觉,无论怎么训练,学生作文似乎只能停留在浅层次水平上,偶有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但总感觉缺少一些东西在里面。作文训练似乎并不对套路,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议论文训练在阅卷中显得很呆板。那种固定模式的重复强化已让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上走上了不归路。而这种套路化的作文在阅卷时则显得没有思想,没有个性,作者则成了脱离生活、懒于思考的机器。自然而然,脱离生活实际的素材也就无法站稳脚跟,很少有学生能运用好这些素材。没有经过大脑思维过滤过的论据是苍白的、缺乏说服力的。如果在作文中只是机械地搬用材料,缩写作文则变成了论据的堆积,前后之间难以形成密切的关系,甚至于出现论据重叠的现象,关键一点,还是在于学生根本没有吃透素材的内涵,所写内容拼拼凑凑,显得很假,这是我们在高三作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和纠正的。

对于记叙文写作来说,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是常见现象,即使有合适素材,但不知如何运用,以至于写出的作文显得生硬牵强,不够新颖。素材运用最严重的现象就是很“唐突”,学生不加思考便直接往上扣——编造一个故事,到最后不顾主题与内涵,象征性地点一下题,有时显得前言不搭后语,偏离中心。但也有些记叙性素材确实动情了,感人至深的同时也让人失之痛心,因为许多学生不会挖掘素材中的感动点,内容平淡,嚼之无味,糟蹋了素材,让人痛切。在记叙构思方面也缺乏亮点,文章像记流水账,或情节安排没有波澜,或故事情节性不强等等,导致立意显得很浅。在语言方面,不会进行环境描写,无法用细微的感悟来表达真情实感;语言比较冗长,甚至于议论性文字与叙述文字对半开;细节描写缺乏或不形象不生动,从而显得语言层面的能力缺乏。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把它放到学习与生活的大环境中来再思考,引导学生写源于生活的记叙文。无论从哪个方面去改变现状,都必须在写作中体现一个“真”字。

1.具体来说,要有真情 生活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庞大的素材库,要教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贴近自己的材料,无论材料是否单调平淡,只要抓住心灵的触发点,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使材料增辉。当然,这也要求考生平时注意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抓住独特的生活的感受等。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每一个动作、心理等细节具体化,甚至放大展现出来,观察越细致越好,描写越恰当越好,把它形象而又真实地再现出来。

《淮南子·说川训》中有“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情感真实还要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叶落本来没有感情,然而人在看到叶落时联想到一年的时光将要结束了,看见瓶中水结冰了,就知道天冷了,这就触发了其慨叹之情,“叶”和“水”虽是景,但却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2.不仅如此,还要真思考 提炼素材,而且要深入地思考生活,凸现作文内涵的思维力度。深入地思考生活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进一步的认识,以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发现平淡中的深刻和司空见惯中的美丽,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只有把握了生活的“真实”之后,才可以在写作上呈现出最佳的立意及清晰的文章思路。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通过生活事实来转变学生的认识态度和深度。在此过程中,思维的创造性也不能忽略,创造性思维是在普通认识的基础上更深一层或独辟蹊径,拥有创造性思维才会使我们写出新颖独特的思想深刻的作文来,才可以还原出质朴的生活来。

第3篇:高考记叙文范文

我在候车亭等公交车,候车亭边有很多小吃摊,卖玉米的、卖煮花生的、卖烤红薯的……我居然在一字摆开的小吃摊边看到了卖南瓜饼的!也许你不知道,一刹那间,我就想起了你。

你有一双多灵巧的手啊!父亲长年在外奔波,养家糊口的重担一直煎熬着他,家里没有的闲钱给孩子们买零食吃。可是,你总有本事让原本粗陋的食物“变成”另外一种精致的模样。总也忘不了你做的南瓜饼。你会精心挑一个自家种的南瓜,和上一点面粉,加一个鸡蛋,再添上几勺白糖,拌匀,团成一团,在案上压一压,再放进油锅里煎一煎,黄灿灿热腾腾的南瓜饼成了我的弟弟们的最爱——那可是世界上最香最甜的南瓜饼啊!

16路车来了,我赶紧从卖南瓜饼的小贩上收回视线,上了车。

购书中心离家挺远,要坐十几个站。还好,车上还有座,我舒了一口气:今天运气很好哟。可是这口气还没来得及完全吐出来,车上的人就多起来了,后来大家都推推搡搡,你呼我叫,车厢里一下子“热闹”非凡。当车开到体育中心的时候,我发现我身边站着一个中年妇女,她脸色有些苍白,不停地往额头上擦驱风油。“阿姨,你是不是不舒服啊?你坐这儿吧。”我站起来,把阿姨往座位上让,阿姨连声道谢。周围好些人也向我投来了异样的目光——那是惊讶和赞许。我有些不好意思,把头扭了过去。其实,我只是在这时候想起了你。每次跟你出门坐车,你总是把座位让给那些更需要它的人。

购书中心大概是我双休日最喜欢呆的地方了。

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书架上方方正正的书本,总会让我想起一位位巨人,他们沉静地立在那儿,等着和造访的人做一次深刻的交谈——我喜欢这种默默的交谈。看书看累了合上书本的时候,我又会想起你,从小到大,不管家里多么困难,你总是那样“慷慨”地为我买下一本又一本的书,从来没有过丝毫的犹豫。我成了班上藏书最多的学生呢!可是有一次开家长会,我发现你穿的衣服是所有家长中最旧最“土”的。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吧,我习惯了带着笔记本来购书中心看书——只看,不买。

第4篇:高考记叙文范文

一、农村学生面对的农村生活比较单调,取材单一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一般来说还是遵守“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写生活中的体验,写所见所闻所感。农村高中学生,面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的时序变化,周围是周而复始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画面,加上学校、家庭、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生活素材是贫乏的、单一的。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写作》的第一章,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一个最尊敬的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村高中学生写最尊敬的人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究其原因,这一代农村高中学生很多从小就是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手上长大的,学生的父母为了生活远走他乡打工维持家庭。学生心中最尊敬的人当然是爷爷奶奶等亲人。试想,农村学生远离父母、面对农村,哪有许多新鲜的生活素材?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接近枯竭,语文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走出乡村、体悟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才能写出新鲜的、活泼的记叙文。

语文教师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与学生一起感悟多彩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面对以上宜兴市农村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困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宜兴市“陶的文化”,研究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带领学生游玩善卷洞,让学生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宜兴市素有“教授之乡”的美誉,让学生每年走访一名宜兴籍教授,写人物报告文学。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才智,又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农村学生的记叙文有东西可写,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太少,记叙文写作受到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干扰

写作需要人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间接经验获得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一个学生的阅读史,也是一个学生的精神发育史。农村高中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在数理化学科高压的氛围中,语文学科课时不多,大量的课外阅读已经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最起码的阅读时间没有保障。还有,阅读与写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阅读是基础,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需要语文教师精心指导。针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量少的现状,有必要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加大农村高中图书管建设力度,增加学生阅读课时,有条件的农村高中图书馆增添网络阅读。有阅读材料,有阅读课时,就需要语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例如,定期举办阅读报告会,研究读写转化的途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架起一条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写作中渴望阅读,如此良性循环,对于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大有益处。

三、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目前的记叙文写作

虽然评分标准有一条“文体不限”,但是实话实说,新材料作文还是从议论文角度切入比较方便。例如,学生先读懂材料的主旨,然后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再采用并列式结构或者递进式结构议论,最后强化观点,自然收束全文。如果审题不错,那么作文的切入分肯定会得到。笔者在基层高中学校调研时发现,有很多高三语文老师平时让学生积累很多素材,作为备考的“论据”,而且每种观点都有不同的素材佐证,可以说议论文备考已经准备的非常充分。而记叙文的写作备考难度就很大,而且在高考的评价标准方面,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中,很明显,记叙文的要求难度比议论文要求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校干脆放弃记叙文写作,专门训练学生用议论文写作对付高考的考场作文。

高考考场作文的评价标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如果评价标准稍微向记叙文倾斜,那么,农村高中写作记叙文的现状就会有大的改变。至少,在细节描写、构思立意、照应脉络上面的训练会落到实处。现代学生需要哲理思辨式思维方式,但是记叙文写作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放弃记叙文写作,片面追求议论文应试作文训练,都是舍本逐末、不负责任的做法。

第5篇:高考记叙文范文

一、写人记叙文写作对象是“人”

(一)当前记叙文写作的问题

写作目标的确定依据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认为,写作中,学生既要学习,又要思考,要认识到,写作的主体是学生自己,但读者既有自己,也有他人,前者微观,后者要在宏观的视野中确定写作目标和效果,这样写作能力才能得到自觉培养。《考试大纲》提倡记叙文要真情实感,细节生动,鼓励学生“以我为主”,写出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感受,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见解,反对为写而写,大话套话,无病,异想天开,平庸虚假地扭捏作态。以这些观点看待现今的记叙文教学,很容易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把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记叙文的方法指导上,例如细节,冲突,构思,线索,抒情,写景,意境,点题等,但很少涉及“写什么”,因为觉得这没有教学的必要,所以也就不去加以研究;二是对于高中三年甚至是一个学期的写作教学缺少规划,有时候感觉很长时间没有写作了,就随手找到一个作文题目,稍讲一二,就让学生动笔,学生就胡写一通,反而是评讲时,老师会花大量时间一一指出不足,甚至讲如何升格,可是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没有针对性和引导性,学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提高,剩下来的,就是学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于写作,还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这样,老师写作教学低效,学生的作品简单甚至稚嫩矛盾让人哭笑不得。

(二)记叙文写作要重视“人”

记叙文的根基是“人”。怎样才能写好人,要叙事,在叙事中去塑造人物形象,去表现主题,表达情感。一般好的记叙文,沉淀下来的,很多是人物形象,可以说,人物形象越突出、形象、饱满、丰富,记叙文越成功,认识到这个问题,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至于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议论抒情,铺垫伏笔,呼应点题等,这些所谓的写作技巧,可以慢慢地教学、锻炼,最后做到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无意识地运用上去,不显生硬。

(三)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记叙文写作,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自己是很熟悉的,情感经历,所思所想,显得真实真挚。此类好文章很多,如下面一段,甚是发人深思:

三模考好了,难得一个晚上不必到校。信步走到校门前的街心广场。华灯初上,流光溢彩,人头攒动,一片欢乐海洋。射灯将花草树木打扮得花枝招展,绿油油一片。可,总觉得少些什么。或许是考前的心理烦躁吧,我安慰自己说。瞥见广场西北角有一条通向深处的小巷,我朝里走去。脚下的路不再平坦,有些硌脚。借着朦胧的月光,我看到脚下那一块块长方形的石块,泛着幽幽的光。或许,这就是大人口中所提到的城市里最后一条石板街吧。怀着虔诚的心,我放慢脚步,生怕踩疼了这条古巷。淡淡的月光倾泻下来,氤氲出一派祥和。寂寥无声,且听虫鸣。两边低矮的平房就那样安静地立着,墙砖之间已滋生了绵软潮湿的青苔。我看见岁月在墙上一点点剥落、侵蚀。木制的大门深锁着,锁住了那青葱的时代,锁住了老一辈曾经激扬的梦。晚风拂面,门环轻叩,却迟迟不见应门人。这里,没有外面世界的五光十色,没有尘世的无边喧嚣和物欲横流。虽然没有绿色射灯的照耀,但它依然显得郁郁苍苍。或许,这就是最本真的绿色吧? 我的心濡润了,如花蕊中的一滴露,也被染上了一点。

但在当前应试背景下,写人记叙文写自己,不容易展开,写作就会是一种自我介绍,或者更有甚者会变成一种梦呓。所以高考记叙文中的“我”,往往会像鲁迅《孔乙己》里的小伙计,只是一个线索人物。故而,考场作文一般写他人。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一般被拘束在校园里,与外面的接触有限,即使是校园家庭生活,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找各种借口回避,甚至漠然置之。现在这个时代,信息膨胀,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较之以往,应该得天独厚,优势明显,但是信息化经济化的社会,浮躁的现实,高考的压力,又不能让他们沉下心来,养成静静思考和感悟的习惯,所以即使生活再丰富,信息再发达,也是无济于事。所以高中作文教学,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关注生活,关注他人,形成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二、如何写好一个人

(―)找熟悉的人物

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人,包括亲人师友,左邻右舍等,他们是学生熟悉的,甚至影响深刻。老师的任务是让他们在学生意识的坟墓中活过来,细细发掘他们的音容笑貌,细枝末节,慢慢升华,突出一点,使人印象深刻。

这几年的高考优秀写人记叙文,大多是写三个方面。一是写小学初中的生活,充满对过去的怀念,对朋友的不舍,对老师的尊敬感恩;二是对高中生活的新奇,抱怨,无奈,迷茫或感愤;三是对周围人物的观照,尤其是对那些底层小人物的同情,尊敬,歌颂。第三种往往不随大流,别具一格,写得深刻,能脱颖而出。如下面这段叙写,就在普通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中与众不同:

那一间瘦小破落的房屋贴着边上双层的独立门户颤抖着,像是站不住,马上就要轰然碎裂了,若不是那团死气里不时憋出几句苍老的唱腔,路过的人准以为那不过是对残垣罢。屋里的人已经很老了,我这样的小辈,不知其名姓,只以“爷爷”相称。

他爱戏,尤其是京戏。这也叫人奇怪,这样一个常年润在江南深巷,梧桐烟雨里的南方人,却偏爱那一口圆润的京味,听着便觉得带着尘土气息的京味究竟是怎么样让他如此痴迷的呢?我怀着对他的一点好奇,便时常到他家去,挤进那间像是快要坍塌的小屋,听他满口的“唱念做打,生旦净丑”。他讲着讲着就爱哼上几句,那个时候的他半卧在竹编的发亮的藤椅里,下巴微微抬起,双目微合,苍老的皮肤下那枚苍老的喉结微微一动,满口黄牙一露,声音就和声带摩擦出的沙哑串联起来,幽幽然绕过他自然弯曲着和着节奏晃动的左手手指,吻过他随曲调打着拍子的右脚,然后渗入我的耳朵,钻进血液控制了我心跳的起伏,我的欣喜便默默泛滥开来。

(二)找不熟悉的人物

得分高的记叙文,肯定不是低幼化的写作,而往往能展现写作者的视野,胸襟,修养,境界,所以记叙文写作要有由表到里的升华意识,要有让读者掩卷沉思的意识。这就要求突破自我的圈子,写自己不熟悉的人物,因为自己不熟悉,那大多数同学不会写到,而老师也未必在漫漫考卷中熟悉,这就可以出奇制胜。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每天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谈谈他们自己遇到过的人物,哪怕是一面之缘,甚至不打照面,只是一晃而过或者抬眼偶然看到,这样可以唤起他们尘封的往事,以及这些往事中的人物,让这些人物死而复生。然后鼓励学生,创造机会,看能否和这些人再续前缘,去了解他们。如果他们消失在人海中,也可以由此及彼,去观照与他们同一类的人物。在这些回忆咀嚼完后,就要鼓励学生在上下学,哪怕在食堂打饭的时候,去观察某些人,或者某一类人,如小区的保安,快递员,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收废品叔叔等。

第6篇:高考记叙文范文

【关键词】住宅设计;户型;品质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to the landscape, interior decoration, residential quality, specific look at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need to be considered starting from the units functionKey words and residential design; units;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24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理念的日趋完善,使得住宅品质的提升成为必然;进入二十一世纪,房地产市场从初期形成到一步步完善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加大调节力度,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突出问题予以引导;土地日益紧张和稀缺,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仅考虑短期商业利益的开发行为。2005年国八条出台对住房供应结构及住房价格的稳定提出指导性意见;2006年国六条出台要求90平方米以下住房须占项目总面积七成以上。在新的环境下应该如何思考和发展住宅户型的设计,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同时住宅品质的提升也需要贯穿在建设的全过程中,包括项目的设计阶段,也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建筑无论从功能上还是从结构型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对住宅的设计形式和品质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一般来说,居住需求的变化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并且总是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深刻影响。现行住宅设计在尊重人性的前提下、丰富了生活,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居住条件得以改善,人均居住面积逐步提高,重视改善居住条件的小康住宅应运而生。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很多设计作品,不但考虑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居住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具体讲,设计是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装饰设计等方面来完成小区居住品质要求的;

在规划上,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佳居住条件为中心。做到慎重选址、合理布置、科学规划,用发展的眼光满足人民的不断增长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健康(运动、保健)需求、安全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舒适需求、交往需求、休闲需求,区内各种因素组合科学,道路合理分流,既方便使用又减少对居住的影响,布局采用多。

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功能的合理布局,使用流线的合理顺畅,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减少面积浪费;在合理利用基地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满足规划要求,并且考虑景观配置的需要,从外在表现上也能体现出品质的提升;这时的建筑作品,不仅是规划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融入到景观设计的范畴中,是景观环境的有机结合部分。

景观设计是提高住宅质量的要素,越来越多的购房户注重环境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景观的优劣、好坏、精细与否决定着居住区的品质的高低。和谐的景观设计将是住宅设计的新趋势。环境景观设计与建筑谱写共同语言,景观之间有系统性和主题性标志,景与境之间要有内在联系。景观布局与建筑设计同步。景观环境与每幢建筑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丝丝人扣、相互对比、映衬、共同构成小区的风格,不能滞后,适宜同步设计。要以建筑为依托,研究地域文化背景。环境设计不能脱离建筑,要体现建筑的特征,满足居民的真正需求,不能只注意观赏功能,而忽视使用功能,要让人进入景观内部,身临其境,不能排除人的休闲活动。要不断创新。模仿传统的园林景观是向后看,照搬西洋的设计是向外看。不管采用何种设计方法,都需要因地制宜乃至不断创新,从而体现作品的亲和力和地方特色。

须要说明的是,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景观这三方面不是绝然分开的,有时甚至需要同步进行,反复推敲;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然而却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娴熟的技能水准以及细致有效地工作积累;设计作品的品质高低与否,不仅仅由市场来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价值观的认同;真正的高品质住宅是经得起推敲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特性;有其文化历史意义的。文化是根,高品质的住宅设计不是简单拘泥于使用功能的需求,成功的建筑必然体现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主题。最好每个小区的建筑应有自己的个性,即使雷同也是出于大规划范畴中呼应的需要,所谓琴瑟和鸣。

真正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认真研究人的需求,人的行为。一切从满足人的需求,方便人的行为出发,就能创造出舒适的住宅产品。真正好的住宅应是体现了先进的科技成果,体现人性化的别具匠心的结果。现在的家居可以说主要解决两个“再生”问题。一是体力再生,另一个是脑力再生。要让住房满足这两个要求,必须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用创新的理念去探索新的设计。在探索中不妨树立以下观念:一是居住功能多样化,从过去强调生存功能变到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二是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留有重新组合的可能。三是空间设计多样化,三维空间共同考虑。四是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住宅技术,用科技带动住宅产品的创新。五是结合生态住宅的研究,推出既能被社会接受,又不失为领先的做法。根据有关人士观察,国外住宅设计有十大新趋势。主要是由独居趋合居;住宅设计重回“城镇”模式,重视与环境的协调:重视室外空间设计,重视外观、内部的连贯性,强调住宅的“主题”;四边形选型仍是住宅设计的主流;室内设计更加注重舒适。从相关情况来看,我国住宅设计的趋势是:依据我国的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按照不同类型的需求,根据人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科技成果,不断创新设计产品。从项目的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饰等方面都以人的需求和行为为研究的出发点,以最大的舒适为归宿。

以下从住宅建筑设计、功能使用及外在表现等方面探讨一下高品质住宅通常应注意的问题:

1.公共空间的布置

新时代的住宅,多数节省用地,其中不乏小户型住宅,为保证其居住品质,应该避免造成人声嘈杂、彼此干扰,又不利于辨别方位和人员的疏导。另外电梯的运载频率过大,等待时间过久,显然也是不可取的。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般一梯设置三到四户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分散公摊面积,提高得房率,又有利于套内户型设计,保证户型的通风采光。公共交通空间合理紧凑布置,要流线便捷,控制面积,在小户型住宅的设计当中就显得更为重要。公共空间是住宅品质的第一环,是给居住者的第一感受,争取自然采光和通风,使其成为一个室外与室内的过渡空间,在发挥交通功能的同时也能成为一个能稍作休憩的场所。从多种角度去挖掘空间的作用,正是如今户型设计的所在。

2.户型面积配置

通常普通住宅套内面积一般为七十几平方米,怎么把这些面积有效分配到各个功能区,这是一个因素。每个功能空间都有其适宜的开间与进深尺寸,大了浪费,小了又降低使用品质,所以在设计当中要以最经济地方式来解决功能设置。比如客厅要兼具起居和会客的功能,而卧室的大小也不宜过大,尺度适宜的卧室更贴合人的心理,利于休息。还有就是走道、过厅的面积要努力减少,此类消极空间对于小户型而言是非常浪费的。

3.室内功能布局

简单地把面积分配成各个空间,形成一个个限定好的厅室,这是传统的做法,但对于小户型来讲就很不实用。室内空间既要围挡分割,又要围而不死;既要有空间的限定,又要有空间上的流动与统一,如此户型才能减少空间的压抑感,创造满意的舒适度和空间感。因此应该要减少固定构建,取而代之以轻质材料、透光材料、多用途的家具。提高空间流动性,给人开敞通透的感觉。随着现代饮食注重健康清淡,加上厨房电器的发展,厨房已不再是一个油烟密布的地方,可以设置成半开敞或是开敞式,对于建筑室内空间营造是一个很积极的因素。简洁大方的厨房流淌于人的视野当中不失为一种优美的装饰,亦是对家的温馨良好诠释。此外,争取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对于住宅的室内空间环境的塑造而言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引入室外的气息和视野,才能有效地减少空间紧张情况下户型的压抑感。

4.空间的有机组合和重复利用

在量的限定条件下,各功能空间有机结合,这需要对家居生活流线有充分的理解。厨房和洗衣服使用的工作阳台结合设置,保证家务劳动的整合与有序;结合开敞式厨房,设计餐厅也不失为小户型住宅设计当中一种很适当的做法。另外储藏空间可以结合走道布置,使一个窄间能够得到多重利用;而餐厅由于使用时间比较集中和固定,所以也可以结合走道来设置,利用椅子的摆放来定义用餐空间。一个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被重复利用,这对于小户型住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提高空间的实际使用效率,其实无形当中也起到了扩大空间的效用。

合理组织各个功能空间,以尽可能少的联系空间来沟通起整套户型。努力做到动静分区,对于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个有利条件。注意避免对客厅穿插设计保证主要空间的完整,任何空间一旦成为了交通核心,其使用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住宅功能要求不断发展,从当初的寝食分离到现在越发细致考究,在保障各主要功能空间的基础上,有条件地设置洗衣阳台、储藏室等辅助空间。把空间潜力越挖掘,功能组织越精密,购房者就越可以得到实惠。

5.室内装饰的时尚性

对于住宅的影响,如客厅,主要考虑到沙发茶几、电视柜摆放问题,现在电视普遍为液晶和等离子屏幕,厚度减少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客厅减少一定的比例也不会给使用带来什么麻烦。提升交通空间效率,交通空间即是组织联系各实用功能的空间,把组织方式由单向性变为多向性,可以有效减少交通面积。一个中间走道就组织起了三个方向的使用问题,交通空间得到了高效地利用,但空间内各功能却又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如此整个房间的面积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6.卫浴空间的打造

卫生间设计的好坏也会对户型面积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直线型排布方式,左边是洗手盆,右边是浴缸或淋浴,中间是马桶,就是一种比较高效地组织方式。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现代住宅当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卫生洗浴的空间,卫浴空间于建筑面积的比重应提高。在发达国家的住宅当中甚至每个房间都自带卫生间,由此可见,卫生空间是现代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元素。因此新一代的小户型也应该体现出这一要求,每套住宅内外卫生间分开设置,小户型也可以具备一个自带卫生间的主卧室。这样即使两代甚至三代人同住的情况下,不论足从使用需要还是私密性考虑,对于生活品质提升都是很有意义的。另外卫生间更可以干湿分离,干湿功能可以同时使用,互补干扰,提高实际使用效率。

7.空间利用

比如配合室内设计,把空间中零碎角落的空间制作成储藏空间,在整合空间的同时又能够弥补储藏功能的不足,一举两得。又如可以结合室内设计,适当地考虑和式房间或是地台的布置,既是空间上的一种限定和趣味,又可以对脚下的空间作为储藏利用。

简而言之户型设计要保持使用空间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合理划分功能分区,隔而不断;最大限度地挖掘可利用空间,扩大空间感,尽量避免死角。小户型固然有他的局限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生活品质就会降低,相反在提倡集约化发展的今天,小户型更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意想不到的便捷性和舒适型。注重细节和品质的住宅更适合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住宅户型取向是由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所以对于它的研究和思考很有意义。它的设计与运用关系到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品质。

8. 外墙设计

外墙的主体材料基本上为钢筋混凝土或各种砌块材料。其设计的依据几乎是一致的,设计结果也相差不多。只是外墙材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只是做简单的涂料,用外墙面砖的都显得档次很高,而面砖的不当使用曾经一度使外墙面砖被人指责。其实任何的材料只要使用的合适,都会为建筑增色。现在新型的外墙材料层出不穷,如:仿石涂料(真实漆)、氟碳漆、干挂石材、玻璃幕墙、铜板、铝合金单板、预制陶土砖等材料极大的丰富着外墙的设计。2006年开始执行的国家新的节能规范中要求,住宅的节能指标要达到65% ,在北方地区外墙的保温做法有了较大的变化,即必须采用外保温的建筑构造;同时保温构造的防火要求也应予以考虑;这样就给外墙贴面砖及干挂幕墙提出了新的难度要求。

9. 设备设施的配置

住宅的设计与开发销售还牵涉到各种设备设施的选型,这也直接关系到居住的舒适度。这方面主要应分为电气及暖通两个专业的内容。电气专业的设备及管线在户内形成的影响相对较少,供暖与通风及给排水专业的设备与管线会因不同的选型而对户型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要求。比如:空调系统的选择,如果选用的是分体空调,户型的设计中就要考虑室内及室外的机件安装的空间、穿墙空洞、在外立面对室外机的遮挡构造等问题;如果选用的是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还要分是全空气系统还是风机盘管系统。前者会有大量的室内送风管线穿越户内的墙体,会对户型的净高有一定的要求,同时由于风管的断面有一定的尺寸,在户内穿行的位置会对户型设计造成影响,因此要协调专业进行设计。后者因在户内穿行的是断面较小且带有压力的冷媒管,只在每个安装风机盘管的位置加大对建筑空间的要求,用以安置回风箱及风机盘管。此外,还有诸如:加新风系统、加湿系统、直饮水入户系统、中水回灌系统、同层排水、地板采暖、户式燃气炉等不同方面的问题都应在户型设计给以综合考虑。

总之户型设计需要“精细化”,更需要大家予以关心,共同予以认真研究和实践。户型设计应以服务于购房者为出发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居住品质,这也是商品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必须满足的普遍性要求。住宅区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住宅设计的新趋势无疑将美化人类的生活。人类对住宅品质的追求在不断地提升,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即使在同一时期内也因地理位置、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不同而不同。设计就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依据大众的使用等各种需求,从而完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高品质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杨树敏 何力 徐艳桦 提升小户型住宅的生活品质 【J】.建筑技术.2010,09

第7篇:高考记叙文范文

一.山随路转,方显过程之美。

任何好的叙述与描写都必须有时间的流动,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和丰富叙事的层次,从而形象地提出问题、演绎命题的内涵,达到形、情、理的巧妙融合。但这个基于时间流动的过程,展现出来的不是流水账式的苍白,而应是叙事前后情感的铺垫转折;或事情一波连着一波的发展,不断形成的冲击效应;或从不同角度叙事组合,从而形成情感的变化,或转折,或加深。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爱在心口难开》,考生下笔即写自己考了145分,回家让父亲签字,本想会得到父亲哪怕一句的赞扬,但父亲头也不抬,自己很不满意,摔门而出。然后插叙交代父子间隔阂已久,难以沟通的缘由。再写父亲节自己被同学拉去买了礼物——一根皮带和一瓶二锅头,回家后父子对饮的精彩片段。最后,“一声‘我爱你’化解无数情”,父子两人在心灵情感上达到了沟通。

从过程性上看,该作具有时间的流动、空间的变化,显出其变化之美;又有情感的转折或加深,使过程性的内容在情感的糅合中显得更加丰厚和别具匠心。

记叙文的过程性,应在合理中写清楚过程,过程中能传神传情。

作为高中记叙文,合理不仅仅是体现在合乎生活常理、情理上,更应体现在合乎题意、立意、情感的有效表达上。后者是体现合理的关键所在,它决定了叙事过程中的详略和顺序。

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爱在心口难开》一文中,“父子”对饮的场景写道:“可怕的寂静,只有酒杯碰撞声。两人都喝得微醺,我望着父亲,幽幽地说:‘爸爸,我……我……我爱你……’极轻极快地带过,也不知他听到没有,‘我没别的意思,只是你那条皮带快断了……’没等我说完,父亲喉咙里冒出一句:‘今天考试考得不错……’我的眼顿时热了。他拿起酒杯,仰头猛地一倒,眼睛闪闪的,红了。他慌忙掩饰道:‘这酒……这酒太烈了……’我笑笑,哽咽着:‘是烈了点……’说罢也举杯一饮而尽,热泪,流进了嘴里……有爱的泪,是甜的……”

这一段过程性描写,不仅细腻生动,而且对题意、立意、情感有效表达的潜在指向十分明显。父爱是不轻易流露的,但父爱又是深沉的。父子之间的男人式的交流是不轻易在口中直接表露的,但基于理解的情感沟通又是默契的。这样的过程性描写才具有真正的合理性。重要的是,只有建立在合理性上的叙述、描写才能传神传情。

二.山光水色,方显情境之态。

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也指某种具体的情景和境地。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都必须在一种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具体而言,记叙文的情境可以是特定的环境描写、氛围营造、场景描摹、细节设计等,它的核心在于具有生活味。高中学生不乏记叙文技法的训练,但为何在写人叙事中出现描写生硬、情感失真、言行失态的现象,关键在于不善于营造一种贴近生活的情境之美。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写我怀着一颗好奇心去探寻奶奶对爷爷的那份让我好奇的举动——“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考生选择了一个充满生活味的视角,来展现好奇心下奶奶对爷爷的那份情感。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此文能在“尺水”中“兴波”,能打动阅卷教师,关键在于能用鲜活的生活细节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这样的描述,除了注意过程性的合理外,更是得益于对写人叙事的情境性展示。奶奶对爷爷的话,嗔怪中充满关爱、满足。淡淡几句,不做作,不雷人,但朴实得感人。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写,最核心的就是在写人叙事中,要能让人物“活在”原汁原味的生活之中,通过对人物生活化的描写聚焦来展示人物的品格,演绎对题目的理解和对题意的表达。这样的文章才显得自然、纯粹、接地气。

三.两美相融,更显“灵秀”之韵。

缺乏情境的过程,必然是单调的“程序性叙述”;而离开了特定的过程,情境的设计只是“为文造情”的技巧。因此,过程性和情境性是相互融合,相互推动的。就记叙文而言,写一事的记叙文,开头往往不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而是下笔把人物就放在心理、情感的矛盾冲突中,然后再交待矛盾的缘由。而这种冲突往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设计和渲染来展开的。如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父陪女儿检查)开头:

“已是上海的深冬,砭人肌骨的寒冷。上海眼科医院外的灰色地面,枯叶软塌塌地浸在积水中,想必淅沥的冬雨定是下了一夜。

拽了父亲的手怏怏地走,父亲忧愁的目光像这锁了寒雾的深冬,迷蒙而凄恻。

来上海检查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在我看来一次检查眼压高是算不得什么的。而父亲的眉自那时起就没有舒展过。是谁强颜欢笑将那忧愁深掩?是谁一夜夜叹息彻夜难眠?又是谁一次次欲言又止独品忧愁?

‘孩子,听话,去检查吧,要是真有问题,我们就可以早治疗,爸这心忧得慌哪!’

于是,此刻我站在这里。”

这段文字,下笔就从事情过程的中段切入,运用上海深冬自然环境的渲染,突出了父亲忧愁的迷蒙、凄恻,然后再交待“忧”的缘由。这样的叙事不仅经济简练,而且富有情韵。

就写几件事的记叙文而言,往往运用“画面剪辑”的方法来将几件事组合起来。要求突出每一件事的“画面感”,即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将事情的“自然过程”简约,将事情的“精要显意”部分在具体情境中放大。既保持了叙事的过程性、合理性、内容的丰富性,又显示其叙事展开中的精美性和动人性。

第8篇:高考记叙文范文

一、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所写内容与所选文体形式不符

有的考生在选择了写记叙文后,其文章内容与记叙文格式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出现了“四不像”的文章。

2.在对一件事进行叙述时,仅仅只是描述完整件事的过程而已

对于人物的刻画、动作的描写、心理的反映、环境描写等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且事件中的人物也不立体,只是一些干巴巴、生硬的文字。

3.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没有区分出、低谷等情感区

对过程仅仅就是大白话的叙述,没有铺垫也没有前后照应,平淡无奇,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故事叙述得毫无张力。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追寻

1.考生为追求稳定的分数

考试要求写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一般学生只有50分钟左右用来对付。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议论文体,因为这种文体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假如字数不够,还可以添加适当的素材,只要立意正确,再在结尾处回扣一下中心论点,应该会得到中上的分数。而对于记叙文来说,不仅要在整篇文章的结构上下功夫,还要把一个故事有序的描述出来,在紧迫的时间内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所以大多数学生就直接忽略掉了对记叙文的学习,导致记叙文写作的水平低下,而且每况愈下。

2.记叙文自身的特点所致

将记叙文与议论文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从表达主题上来说,记叙文若想表达清楚要比议论文更有难度,议论文可以直接用实际事例来进行论证,而记叙文需要在叙述的过程中包含进意义,通过各种技巧的描述和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主题,而且教师在批阅考卷时,哪有大量的精力和闲情逸致去品味记叙文中所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意思呢。

再从写作手法和技巧来说,议论文只要做到实例契合主题、结尾收得好即可,且看重的是论证的过程;而记叙文不同,一定要做到情节曲折、跌宕起伏,而且要充满感情,具有丰富的语言,还要运用各种叙述方式,这样一比就显得较为棘手。

3.日常的作文教学忽视对记叙文的训练与指导

大部分学校在对高中生的作文进行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会忽略对记叙文的训练,因为记叙文要想写好,是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的,结构、语言、详略处理等都是要兼顾的,假如一方面写得不够好,就有可能毁掉整篇文章。在这种压力下,学生们都将精力放在了议论文上,而且教师也提倡学生写议论文,就会给学生们灌输很多议论文所用到的资料。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教学中缺乏对记叙文的关注,也会使得学生忽略对记叙文的训练。

三、如何提升记叙文水平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记叙文写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质量,就要丰富写作的内容,灌输进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文章有趣、生动起来,最后再将文章进行升A,达到另一种境界。

1.文章有趣还要有意义

有的学生在写与长辈给自己讲述以往的故事:虽然那时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都很幸福、快乐,可以去小河里抓鱼,可以在河边嬉戏打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学生现在身处的环境确是严重污染的环境,没有蓝蓝的天空,没有清澈的小河,这个故事其材料必定是真实的,叙事内容也是丰富的,但并没有趣味,也没有丰富的感情。

所以,要想把记叙文写的生动有趣,就一定要对生活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和希望,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情趣,在生活中积累多样的素材;还要运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技巧,针对上文中的题材就完全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以往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环境进行对比,不仅可以充分地表明以往的欢乐,还可以升华层次,突出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2.叙写中要加入“理”

通过一件小事看到了更大的问题,要合理地将叙述内容与哲理进行结合,由一件普通的事情上升到哲理层面。比如说:石缝里的小草看似不起眼,但却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就可以概括到人生中,当你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放弃,要在挫折中爬起来继续奋斗,你就一定会看到希望。这样的立意也会给读者带来正能量,也让人有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而且读起来也并不是一味的在说教,而在在生动的叙述之上,从生活中见微知著,是发自内心真实的情感。

3.在结构上再做些文章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李渔说“结构第一”;日本文章学家遍照金刚有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足见结构的重要性。

第9篇:高考记叙文范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点拨

多年来,江西卷的作文命题一直在限制性和开放性的平衡方面大做文章,既鼓励考生大胆出新,考出灵气,又为避免考生套作而设置了重重限制,正如命题者所言,要让考生“戴着镣铐跳舞”。2011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是如此。这道作文题目,限制性和开放性是并存的。

其限制性主要体现在:

①立意导向有限制。注意其题目中的限制语:“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这就要求考生必须赞同孟子的观点,即亲情之乐、坦荡之乐、教育之乐,而不能从否定方面立意,如教师非常辛苦,但社会又缺乏尊师重教的氛围,因而认为当教师没有乐趣。这样的立意和题目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

②立意内容有限制。只能写孟子认为的“三乐”。第一乐是家庭天伦之乐。父母健在,兄弟平安,亲人与自己好好地活在世上就是最大的快乐。第二乐是坦荡之乐。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宽则乐。钩心斗角者、心为形役者,是不可能体会到这种坦荡之乐的。第三乐是教育之乐。云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是以天下为己任者之快乐。孟子之“三乐”,一乐家人平安,二乐心地坦荡,三乐教育英才;一是为家,二是为人,三是为社会。如果写成“健康之乐”“环保之乐”“求知之乐”“助人之乐”“淡泊之乐”等等,那就和题目风马牛不相及。

③题眼有限制。必须紧扣“乐”来写:如果写记叙文,必须具体叙述和描写“亲情之乐”或“坦荡之乐”或“教育之乐”究竟是怎样的“乐”;写议论文,则必须论证“亲情之乐”或“坦荡之乐”或“教育之乐”为什么成为“乐”。如果只是一般叙述亲情天伦的纯厚、俯仰无愧的表现和教书育人的事迹,或者泛泛议论它们的意义、价值和可贵,而不归到“乐”上来,那就统统不合题意要求。如整篇文章阐述“诚信”的重要性,而置“乐”而不顾,这是严重偏离题意的。

④文体有限制。规定“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文体可以自选,但并非“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考生只能从议论文或记叙文中选其一。

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①“三乐”中可任选一乐,没有限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

②既可以写现实的,也可以写将来的。如果写第一乐或第二乐,是写现实的;如果写第三乐,那就是写将来的。考生可以想象自己的职业是教师,这样也就有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空间。

③既可以写经历、见闻和体验,也可以写感受、体会和思考。这为不同类型的考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以选择写记叙文,以细腻的描写、真挚的情感取胜;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可以选择写议论文,以磅礴的气势、严谨的说理征服阅卷老师。

从考生作文来看,以下几类均为不成功之作:

①审题有误。另立题旨,写成休闲之乐、健康之乐、享受自然之乐等;写了两乐甚至三乐;只写快乐,而没有点明是哪一乐。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