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羊羊教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导入的第一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对象上,所以人们常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教学伊始,教师要在导入上下工夫,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采用各种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故事导入、情境导入、谈话导入等。
有位教师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请大家注意听,然后老师提个问题请大家回答。有一天,猴妈妈给她的孩子分桃子,猴妈妈说:“不够!不够!一天只能吃两个。”猴妈妈又说:“别叫!别叫!现在给你们12个桃子,这下可多了,不过要分六天吃完。”猴妈妈的话还没说完,小猴子高兴得跳了起来。同学们说小猴子的高兴有道理吗?这时同学们议论开了,老师又接着说:“好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学习之后,大家就明白小猴子的高兴是否有道理了。”很快,学生被吸引住了,他们已经进入了这个课堂,精心设计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精心设计导入可以使数学课堂富有趣味性。
二、讲解要有艺术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讲解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的精讲仍然是很必要的。哈佛教育学院督导萨拉・麦克金蒂认为:“我们说话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周围人对我们的看法――要么好而又好,要么糟糕不堪。”这使我们认识了艺术性语言的重要性,其实,教学同人们的生活一样,艺术性语言的使用不仅会使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而且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学语言就应该是一种艺术的语言,除了要做到严密得当外,还应该做到生动、有感召力,这也是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教学时间,一样的教学过程,有些老师讲起来学生爱听,个个积极主动地学习;而有些老师讲起来却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除了与教学方法有关系外,还与教师的语言风格有密切联系。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可对事物感兴趣也是小学生的一个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是怎样引导他们,他们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教师就可以找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他们。上课的时候不妨来点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幽默。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节内容时,可以把“唐僧师徒”请到课堂上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猪八戒太贪吃,在分西瓜的时候觉得1/4太少了,他要1/5。”这个笑话,告诉大家不要学八戒的这种做法,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一个小小的幽默不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也使学生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使教师在教学中谈笑风生,教得轻松,真是一举多得。在教学中只要善于积累和组织,讲课时做到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这样的数学课难道还会枯燥无味吗?
三、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包括图片、文字、声音、动画效果等)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下学习,学生会发现,其实数学也是很有趣的。小学生都想,也都愿意尝试新的事物,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能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简单地说,把学生的一个作业成果放到投影上给大家参观,再加上让学生自己操作,这无疑能使他们内心充满无比强烈的成就感。在条件好的情况下,如果利用计算机软件为学生提供操作机会,那学生就更能体会教学的趣味性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或是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的确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但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当学生亲眼目睹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伴随着提示的声音,再加上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话,效果肯定会比教师一个人在那“苦口婆心”地讲好得多。资料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取的知识占有25%,听觉占15%,而视听觉结合占65%。多方位的外部刺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多媒体技术具有这一功能,它的文字、图片和声音就能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深深吸引住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1.努力开发课外资源 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强调要结合当地实际,学校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让这些资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载体,为培养创新意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要坚决克服单纯的知识积累,这一要求的落实除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体现在作业和考试题目的设计中。因此,在设计作业和考试题目的时候,要考虑知识技能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还要考虑实践与操作因素,更要考虑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作业和考试的过程中,创新意识 得到培养和提高。
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培养创新意识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能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创新思维的动机。
2.1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问题情境要求是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理解的材料,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2.2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跟随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此外,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小组内交流、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e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进一步营造了创新环境、教学民主环境。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2.3 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课本的例题、习题,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在保持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否得出更深刻,更广泛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更一般的命题,并探究其正确性,不落俗套,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还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递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关 键 词】 游戏教学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57-02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高抽象性的学科,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如果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枯燥死板,就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1]而运用游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更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对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挥洒爱玩的天性,开发智力,活跃思维。
一、应用游戏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
首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是对低年级学生好玩天性的顺应[2],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其次,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最后,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还能锻炼低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有着较强的参与意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却不强。[3]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游戏,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而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游戏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虽然游戏教学方法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注意方式与方法,是无法将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体现出来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游戏教学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游戏的设计应当具有知识内涵[4],要避免热热闹闹开展游戏活动,学生却并没有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应尽量使游戏形式更加多样化,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提升游戏的趣味性以吸引低年级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应结合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实际掌握程度,合理选择游戏难度。如果游戏活动的难度过大,很容易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游戏活动的下一步开展。最后,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兼顾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很容犯偏重游戏结果的错误,这就可能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忽略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三、游戏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探讨
1. 创设生活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就是活泼好动、热爱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充分挥洒自己的天性,还能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如果教师采用枯燥死板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无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的时候,一年级儿童由于年龄尚小,缺乏商场购物的体验,因此对人民币仅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用钱买东西也仅仅有一个基本概念,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对人民币的功能以及币值产生进一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将讲桌作为一个小小的商品柜台,并在上面摆放上学生熟悉的铅笔、橡皮擦、练习本、直尺等物品,分别标上价格,教师扮演售货员,随机挑选一名学生扮演顾客,模拟商品的购买过程:
师:你好,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您需要购买什么?
生:请问,这只铅笔多少钱?
师:这只红色的铅笔吗?2元5角。
生:那么这只黄色铅笔呢?
师:1元5角。
生:那我还是买这只黄色铅笔吧,给您5元钱。
师:好的,找您3元5角,请收好(此时教师还可以故意找错钱,看是否有学生指出来)。
当教师模拟商品购买游戏后,可以让学生同桌两人将课桌作为商品柜台,将随身学习用具作为商品开展购买游戏。通过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还能使学生在商品购买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法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2. 创设故事情境
除了创设生活情境,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
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懒羊羊、慢羊羊等正在森林里采野果,他们的篮筐里分别装了5、4、3、2、1个野果,懒羊羊和慢羊羊由于采摘野果的时候累坏了,于是靠着树子睡着了。正在这个时候,灰太狼出现了,它抓住了懒羊羊和慢羊羊,懒羊羊和慢羊羊被吓得大声喊救命,听到呼救声的其他三只羊赶了过来。机智的喜羊羊看见懒羊羊和慢羊羊已经被抓住了,于是就对灰太狼说:“灰太狼,我向你提一个问题吧,如果你答对了,我就跟你走,这样你就一下抓住三只羊了,但如果你回答错了,你必须将懒羊羊和慢羊羊放了,怎么样?”灰太狼一想到可以同时抓住三只羊,老婆红太狼一定会很高兴,于是立刻答应了。喜羊羊问:“灰太狼,我的篮筐里有5个野果,懒羊羊篮筐里有2个野果,慢羊羊篮筐里有1个野果,那么懒羊羊篮筐里的野果和慢羊羊篮筐里的野果加起来有没有我篮筐里的野果多?”灰太狼脑袋一转,想两只羊采摘的野果肯定比一只羊采摘的野果多,于是脱口回答道:“他们两个加起来的野果比你多。”
听到灰太狼的回答,孩子们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及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正确答案是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1+2=3,当然是喜羊羊的野果多。”如此,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将孩子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不仅轻松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了1~5这5个数字,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5以内的加减法。
四、结语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不仅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挥洒自己的天性,同时,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因此,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创设生活情境以及创设故事情境两个途径探究了游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借此给予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定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香兰.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设计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5,(26):159.
[2] 张卫红.游戏教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应有的兴奋剂[J].数学教学通讯,2015,(10):54-55.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直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学生如果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表现为主动、积极和自觉,把学习当做一种愉快的享受、愿意学、乐于学。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媒体,以直观、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兴趣盎然,学得轻松、学得有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20以内的加法中,利用多媒体媒体导入新课,先多媒体播放故事:“夏天是一个吃西瓜的季节,西瓜园里的西瓜熟了,老村长带着他的村民美羊羊、喜羊羊、慢羊羊四个去摘西瓜,老村长摘了8个,美羊羊摘了6个,喜羊羊摘了4个,慢羊羊摘了2个,然后他们就各自挑着回家了”。看完这个小故事,课件分别出示了老村长王、美羊羊、喜羊羊、慢羊羊这四只动漫羊,下面大字闪烁出示他们各自摘得西瓜的个数,最后课件逐个出现问题①老村长和美羊羊两个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②美羊羊和喜洋洋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③慢羊羊和老村长王、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④喜羊羊和老村长王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⑤他们四个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多媒体的巧妙运用,将20以内的加法这一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内容,利用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来吸引他们,孩子们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有的竟拍手欢呼起来,抢着回答屏幕上的问题,无形中是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这一节课临近尾声,学生兴趣依旧盎然。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几何图形”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低,对此内容有时很难找到解题途径,尤其对较复杂的图形难以理解和解答,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手段让灵活多变、化静止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进行教学,便可创设思维情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主动积极地参与看看、量量、画画、比比等感知活动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将感性材料加以抽象,并把抽象出来的加以印证、运用,明确几何图形的内涵和外延,逐步形成正确的几何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时,首先将一个圆2等分,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两个半圆,再把2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将小扇形移动、翻滚、重组,排成两行,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依次把圆进行16、32等分的割拼,外加长方形虚线框并闪烁显示,学生能直观的看出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学生还可以继续割补、外加长方形虚框并闪烁显示,然后观察、比较、揣摩、归纳、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再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依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为基础,在推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根据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原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屏幕上映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用割补法,在屏幕上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问学生:能否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接着,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过一角的顶点作底边上的高,沿高剪开补上,这样就形成了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宽就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实际上是相等的。
在此,因为借助多媒体手段,优化媒体组合,将几何图形计算公式间的逻辑联系程序,设计出特定的动手操作程序和观察程序,使之具体化为可见的逻辑思路,再加上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其求知欲和好奇心泉涌而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正确的推到方法,自己推导出各种计算公式。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利于个别化教学,进行因材施教
一、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爱上倾听
小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数学课堂能否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倾听的情境,决定着学生能否爱上倾听。因此,我们要把功课做在课前,独具匠心地设计有利于学生倾听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喜欢倾听老师讲课,让学生感受到倾听的独特魅力,领略倾听的力量。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制作了下面一幕动画,片中喜羊羊和慢羊羊在上学路上,喜羊羊高兴地说:“我今年12岁,今天是我第12个生日,”慢羊羊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今年也是12岁,可是我只过了3个生日。”喜羊羊惊讶地说:“这、这怎么可能呢?”字幕出现:“同学们,你相信慢羊羊的话吗?”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慢羊羊是在说谎话,是呀,谁不是每年过一次生日呢?此时,动画出现羊教授,他说:“孩子们,慢羊羊没有说谎,他真的只过了三次生日。”学生一脸疑惑,都向老师投来求解的眼光,倾听的欲望由此打开。
这样的情境引入不仅抓牢了学生视觉神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倾听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把倾听作为求解的内在需求,如此学生能不爱上倾听?
二、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主动倾听
1.以身示范,力做孩子的榜样。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存在因学生回答文不对题,或超出预设范围而迫不及待打断学生发言的情况;是否存在学生发言而自己在板书,或准备下一教学环节材料的情况;是否存在对待学生发言漫不经心、随意不做评价的情况……凡此种种不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负能量,必然使学生养成不尊重别人发言、不认真倾听的不良习惯。因此,老师要做孩子们倾听的榜样,多给孩子倾听的正能量。
在教学“用解决百分数问题”时,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精工磨具厂计划加工360个的磨具,前6天加工模具总量的30%,照这样的工作效率,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加工任务?讲解这道练习时,我给学生充分表达、充分交流的时间。学生首先从“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思考,给出了下面两种解法:解法一,360÷(360×30%÷6)-6;解法二,(360-360×30%)÷(360×30%÷6)。接着,学生又从分数的意义出发,给出了另外两种解法:解法三,1÷(30%÷6)-6;解法四,(1-30%)÷(30%÷6)。这些方法学生都易于理解,学生基本能够在倾听中领悟解题方法,对于有疑惑的学生,我请已经理解的学生再讲述一遍,并要求同学们认真倾听,给予复述。解题到此,原本进入下一环节,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犹豫地说:我还想到一种解法,但不知道对不对。我鼓励道:没问题,说说看,并提醒全体同学安静倾听、认真思考。这位学生说:我的列式是6÷30%-6,但说不出道理。全班同学都是一脸“疑虑”,这行吗?一位学生自言自语地说:30%的单位“1”能是加工模具的总天数吗?他不经意的声音马上被一位学生捕捉到,并激发了他的思维火花,他说:对啦,30%的单位“1”既可以是工作总量,又可以是工作总天数,就是说,6÷30%求得加工完360个磨具所需总天数。这时,只要把总天数减去已经加工的6天,就得到了完成磨具加工任务还需天数。回顾学生阐述五种解题方法的过程,我自始至终没有过多地插话,目的就是给学生倾听的榜样,让课堂回归安静,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认真思考的品质。特别是第五种解题方法的获得,正是由于学生认真倾听了,激发了学生的解题灵感,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2.同伴示范,树立身边典范。看得着、摸得到的身边典范是学生的最爱。老师如果能够利用课堂教学建立的倾听典范,学生就会走向倾听、学会倾听,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确认自己的价值与地位。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善于捕捉认真倾听的典型人物,及时给予表扬,发挥同伴示范作用,让全班学生都养成主动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三、注重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有了倾听欲望,领略到倾听的价值后,教者就要多管齐下,采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
1.辨析中练倾听。为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我经常在数学课堂上改变判断题的呈现方式,把过去文字展示改为口头叙述,要求学生安安静静地倾听,认认真真地思考,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敏,并用手势表示命题的正误。如学习倒数后,口述下面命题,让学生判断。命题一:因为0.4+0.6=1,所以0.4和0.6互为倒数;命题二:2×0.5=1,所以2和0.5都是倒数;命题三:1和0的倒数都是本身;命题四:求2的倒数可以用1÷2计算。通过这组听辩练习,不仅让孩子们在辨析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需要孩子们认真倾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无形中让学生获得倾听的训练。
2.口算中练倾听。计算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坚持课前3分钟口算练习,并把视算练习改为听算练习,以此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和计算能力。正确听算的前提是听清楚、听明白,不会倾听是无法正确口算的,逼迫孩子必须认真倾听、安静倾听。听算训练让学生在听算中领悟到倾听的价值――会听,才能达意。
3.游戏中练倾听。把倾听能力的训练融合游戏中,既能激活课堂,又能训练孩子们的倾听能力。
在学习有余数除法后,我设计游戏接力大比拼。如老师出算式15÷2=7……1;学生接力说:你说余数1,我也说余数1,算式是10÷3=3……1;生二接力说:你的余数1,我也说余数1,算式是25÷8=3……1……
又如老师出算式15÷4=3……3;你说余数3,我也说余数3,算式是27÷6=4……3;你的余数3,我也说余数3,算式是33÷5=6……3。
在接力过程中要求学生所接算式不能重复,如有重复比赛结束。接力人数最多的小组胜出。
对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很多教师都着眼于其本身的生动形象性,停留在加快课堂教学进度,扩大学生视野和课堂容量方面。其实,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还不仅仅如此,还在于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应用意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让数学课堂更生动
对于多媒体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正面影响,无疑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起。首先,小学生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而这些思维特征正好是小学生所缺乏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很大程度上将数学知识的学科特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在两者间寻到一个巧妙的平衡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一只小花猫在冬天寒冷的街道上不断地颤抖。教师旁白:在这么寒冷的冬天,小花猫需要一座温暖的小屋。用多媒体出示一座漂亮的小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小屋中的各种图形,并用电脑勾画出各种图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图形进行分类。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学习兴趣,并且通过自己对图形的观察和分类,轻而易举地认识了三角形。
二、多媒体,让数学课堂更新颖
一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都是依据教材例题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最后进行拓展性练习。在没有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这种授课模式的周而复始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是一种阻碍,不能给学生以创新的榜样。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参与进来之后,我们对于导语的设计,对于课堂环境的创造,还有教学模式的选择,乃至课堂练习的题目与容量制定就具备了更大的弹性,增加了多种选择,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譬如,笔者在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就撇开教材中的事例,选取学生津津乐道的动画片及他们课下所热衷的游戏活动等展开统计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让数学课堂更轻松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特征之所以以形象思维与直观感受为主,是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对于社会生活中一些抽象复杂的现象与情况不能有精准的把握。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譬如在讲“除法的意义”这一章节的知识时,笔者就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展示学生喜欢的慢羊羊村长的形象。桌上摆放着6捆青草,慢羊羊村长要把它们平均分给美羊羊、懒羊羊、喜羊羊,只见慢羊羊先一只羊发了一捆,然后又一只羊发了一捆。这时,教师再给学生讲授,这就是除法,要把6捆青草分给3只小羊,保证它们手里的数量保持一致,这就是除法。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学生清晰地理解了除法的含义,而且延长了他们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四、多媒体,让数学课堂更广阔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作用在于给学生打开一扇了望世界的窗户,但要真正欣赏到自然的美景,还需要学生自己睁开眼睛,用心灵去体验。数学教学自然亦是如此,教材中的内容只是一个开头,还需要学生用心灵感悟整个世界的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多媒体课件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譬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课时,对于教材中的圆周率的推导过程,很多教师都觉得单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很难讲解清楚,于是就采取了忽略不讲的做法,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对于数学领域深邃奥秘的魅力的好奇心,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则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图形演示,先出示圆,再依次出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圆内接正四十八边形、圆内接正九十六边形……正六边形的周长正好是圆直径的3倍,正十二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05828倍,正二十四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320628倍……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给学生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五、多媒体,对它的使用要更科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设备,它的使用也是有局限性的。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但一旦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就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交往能力等进行培养,也就是说,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不能达到多元的要求,所以必须慎重选择,科学利用。另一方面,教材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学目标是学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对此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划划、标标,再让学生说说、练练就能很好地达到目标,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反而显得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总而言之,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在表现力、重视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在日益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无疑给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了明媚的春光。探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方法,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育人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逐渐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其教学视频短小精炼、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秉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从而让小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思维发散的情况下收获技能。
一、利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颇受教师青睐的教学模式,其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微课与情境教学的模式相结合,利用微课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微课与情境教学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相辅相成,进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就为学生录制了这样的教学视频:美羊羊和暖羊羊在打扫青草地,其中美羊羊打扫的是一块长方形草地,暖羊羊打扫的是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其中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在打扫完毕后,她们开始争论自己干活干得多,并闹到了慢羊羊村长那里。这时我便让学生开始思考,慢羊羊村长会怎样裁定呢?到底美羊羊和暖羊羊谁干活干得多呢?在这样熟悉的动画情境中,学生都积极地思考。我让他们利用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剪纸卡片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便将平行四边形一边多出的三角形裁剪下来,并拼接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侧,他们发现这个新形成的图形就是一个长方形,并且这个长方形与学生手中原有的长方形大小一样,完全能够重合。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微课丰富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
微课的教学视频虽然短小,但是其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点十分重要。植树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往往会因为考虑不全面而导致计算失误,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体会植树问题的本质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我在教学时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植树专题”。题目中出现“两端都栽”时,微课视频便会出现一条道路,在道路的两端都闪现出一棵树,闪动5秒后这两棵树便分别定位于道路两端;在出现“间隔”时,视频中就会在相邻的两棵树之间闪现出一条红色的线,闪现5秒后便将相邻的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标注上间隔的距离数字。这样学生一边读题一边分析问题,在理清题意与所求的基础上,他们经过一步步的分析很快就能将问题解答出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并且,这样生动形象的视频展示,有助于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具体的形象概念,他们在之后做题时脑中会不自觉地呈现出这样的画面,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利用微课设计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看与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充满求知欲望与探究心理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时,我就利用微课为学生制作了“鸡兔同笼”的视频:老虎是森林之王,一天老虎抓住了同样数量的兔子和鸡,便把它们都关到了一个笼子里。兔子家族和鸡家族的其他成员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都央求老虎放了它们,但是老虎不肯。这时狐狸给老虎出了一个主意:“如果谁能够计算出一共有多少只鸡和兔子,那么就可以将它们放了。”猴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前来搭救它们。这时狐狸只告诉猴子笼子里一共有48条腿,并且两种动物的数量相同。故事讲到这里,我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猴子怎样才能计算出兔子和鸡各自的数量。经过不断的思维碰撞,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方程列了出来,并成功解出了未知数。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微课教学手段下,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利用微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结合微课教学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认知习惯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小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高效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那么,我们一起去羊村看看,看看它们是怎样欢度春节的。
师:多么欢快的场面呀!最让它们开心的是,慢羊羊村长还给他们每人发了压岁钱呢。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生:人民币。)
师: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点评:教师播放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比较亲切,学生兴趣非常浓厚。)
2.亲历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1)同桌认一认
师:在我们的桌面上有一部分人民币,下面就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一下。
(2)重点认识1元纸币
师:(出示课件)谁来介绍这一张人民币。(生介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师:小朋友的盒子里就有一元,把它举起来,有的小朋友举的是这样的一元,它是用纸做的,我们把它叫做纸币,有的小朋友举的是这种,这是硬币。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我们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
(3)认识1角
师:请小朋友们看屏幕(出示课件),谁来介绍这一张人民币(生:1角。)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生:1后面有一个角,所以这是1角。
师:1元和1角尽管都有一个1,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1元,哪个是1角的呀?
生1:1后面有一个元,就是1元;1后面有一个角,就是1角。
生2:图案不同。
生:我是从颜色看出哪个是1元,哪个是1角的。1元的人民币是红色,1角的人民币是褐色。
(4)出示2角、5角、1分、2分、5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师:(出示课件)老师这还有一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谁做小老师?(生:介绍。)
(点评: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知识的起点,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不同面值,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并在小组内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全班的学生介绍。学生热情比较高,参与度比较高。这一环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3.讨论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1)羊羊们有了压岁钱,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它们很有爱心,把压岁钱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们。灰太狼也来参加了捐款活动,它得意地说。(点课件)
师:懒羊羊却哭了,我们一起去帮帮它。(点课件)这是一张多少的呀?(1元)
师:那灰太狼呢?瞧它那得意的样子,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这是一张多少的人民币?(1角),咱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多少?
师:懒羊羊,还在哭呢,你现在想对它说什么?
师:那1元就是_____(10角),那么,1元和10角怎么样啊?那10角就是____(1元)。
小朋友们一安慰,懒羊羊笑了。
(2)师:小朋友们,1元=10角,那么以此类推,1角等于多少分呢?(10分)对了,1角=10分。
师:分已经很少用了,但是咱们的爷爷奶奶啊他们过去却是1分钱1分钱的攒,要攒多少分才是1角啊?(10分)
(3)美羊羊也给灾区小朋友捐款了,它捐了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师: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看,1张5角,2张5角,合起来是几角?10角就是____(1元)。
(4)师:沸羊羊也给灾区小朋友捐了1元,它捐的全是2角的,动脑筋想一想,它捐了几张?说说你的想法。
4.注重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1)喜羊羊有了钱,那它是怎么做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它写了一封信准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寄一封信要花5角钱,它怎么付钱呢?请你帮帮它。你准备怎样拿?
师:同桌一起在桌上摆5角钱,看谁摆的方法多,(生摆)同学们摆好了吗?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们的摆法展示一下?(生展示)
师:小朋友们,你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付5角钱这一个问题,真棒!
(2)暖羊羊想去买些学习用品送给灾区的小朋友,咱们到文具柜台看一看好吗?
文具柜台的商品可真丰富,我现在想买,可没有营业员啊,谁想做营业员啊?
师:营业员你好(你好,你想买什么)我想买1枝铅笔,(一把铅笔5角钱),给你1元(找给你5角)对不对啊?(对)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去。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买啊?(想)
下面请你帮暖羊羊选择一种商品,你拿1元来买,老师应该找你几角?
(点评: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让学生帮助喜羊羊付邮费,帮助暖羊羊购物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5.总结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质疑:为什么没有3、4、6、7、8、9角的人民币,只有1、2、5角?
(点评:教师让孩子谈收获时,有一名学生提到了3角。教师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这一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提出这样的疑问,由于时间关系未能组织学生进行辨析,深入研讨,而让孩子课后去查找资料,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评析
一、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从幕后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多么烦心的事情,决不能将情绪带进课堂。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失败无疑。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拉近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使学生_快乐学习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刨设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课堂充满快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和愉悦感,只有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让课堂教学成为快乐的主阵地
1 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例如:在讲“分数的大小”时,我借用了时下热门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故事:灰太狼抓住了喜羊羊,在跟红太狼商量着每个人吃多少,红太狼想多吃一点,就抢着说她要吃喜羊羊的2/3,留给灰太狼1/3:可灰太狼非要吃喜羊羊的1/2,留给红太狼1/2。现在问题出来了:到底按谁的说法红太狼才能吃得多呢?就这样慢慢引入,让学生带着好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到探索学习阶段。
2 要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比如,我在教学“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一课时,新课前我先出示一则谜语:“一个圆分两半,左一半又一半,计算时常出现,只要看见它,必须把它先来算。”谜底是打一符号。然后让学生猜,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迫切要知道谜底,这时老师把话题一转,告诉大家谜底就在本节课学的知识中,只要大家课上认真听,积极动脑思考,就能找到答案。一个简单的谜语,加之老师有趣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情趣顿时倍增,迫不及待盼望新课的开始。
3 在活动中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快乐学习。例如:在学习“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时,点明了学习内容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分组观察一讨论一概括等一系列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被动地吸收知识变成主动地获取知识。
4 让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计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总面积: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了解社会的变化和进步……这些活动都让学生获得了快乐体验,更加喜爱数学。
四、让兴趣成为快乐的源泉
1 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深奥,学生觉得难学,就会厌学,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2 开展竞赛,激趣乐学。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以“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练习,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对问题回答对的或做对的,采用鼓掌的方式来鼓励他。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
3 设计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我在课堂练习中,采用了以游戏为主的练习形式。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针对学生计算易出错的各种情况,我设计了“计算接力赛”、“我是公正的小法官”等游戏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又能促进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