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放管服改革范文

放管服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放管服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放管服改革

第1篇:放管服改革范文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六最”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9〕11号)文件精神,对我办承担“放管服效”工作进行认真梳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落实省级明确的标准清单

为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市县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标准清单的通知》(晋政办发〔2018〕106号)精神,以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为重点,按照国家统一的行政权力事项标准规范,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后共计行政许可事项252项,并以《县政府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18年版)》(X政办发〔2018〕112号)文件在县政府网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对近年来上级政府下放县级权力情况进行了一次“回头看”,从2012年到2018年,我县共承接省市政府下放和自行清理未列入县本级目录的行政审批事项共计178项,其中承接省市政府政府下放行政职权事项102项,通过清理未列入县本级目录的行政职权事项76项;通过清理需调整及更名的行政许可事项67项,取消行政职权事项146项;取消年审年检事项2项。调整非行政许可事项12项。

目前,所有行政职权事项全部承接取消下放调整到位。调整后我县权责清单行政职权事项为3252项,其中行政许可163项,行政处罚2428项,行政强制111项,行政给付19项,行政检查42项,行政确认38项,行政奖励33项,行政裁决4项,行政征收征用25项,其他权力389项。

三、进一步推动依法向园区授权赋权

在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广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授权经验,经过深入调研后,下一步按照“能赋尽赋能放尽放”的原则,向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赋权到位。

四、清理整治变相审批

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变相审批自查整改工作,不存在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名义行政审批之实现象,全面消除了审批的“灰色地带”。

五、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学习借鉴省政府在5个国家级园区先期试点的经验,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完善制度设计和政策构架,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提速扩容,在全县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最大限度让企业用营业执照“一把钥匙”打开准入和准营“两扇大门”。逐步推动减少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准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模式进行分类管理。

六、大力推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为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我县2018年根据市政府文件要求,取消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项、依法列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的事项8项。调整后全县共有中介服务事项38项,涉及单位11家(财政局1项,经信局8项,民政局2项,国土局5项,卫计局6项,环保局2项,水利局6项,交运局3项,住建局3项,安监局1项,市场局1项),并以繁政办发〔2018〕43号文件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布了全县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

第2篇:放管服改革范文

一、工作总结

(一)“便民服务三办制”实现服务零距离。一是常态开展书记集中办,让群众舒心。镇便民服务中心增设村级便民集中服务窗口,逢1、4、7赶场日,除场镇社区和场镇周边村外,其它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于早上9时至12时在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开展政策宣传、资料审核、接件盖章等业务,实现镇村两级事项一站式服务。二是试点推行便民办,让群众放心。设立大垭社区、白阳坝村2个村级便民代办示范点,辐射临近村8个,覆盖群众近万人。逢赶场日、法定假日,受理和解决毗邻群众问题。同时,各村、社区设立“党员明星代办队”,重点针对出行困难、留守老弱等群众,主动上门服务,对接、认领需求事项、承诺代办时限,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做到“服务到位、关怀到家”。今年以来,全镇2个“代办示范点”“党员明星代办队”服务群众630余人次,代办事项370余件。三是探索实施片区托管办,让群众省心。针对跨村群众,创新制定“村级就近办、镇级顺向办、特事开放办”的“托管办理套餐”。全面梳理村级服务事项托管清单20余项,较远村民可委托就近村支“两委”代为办理。办理镇级业务时,群众可沿途选择其他村办理前置事项,如遇特殊情况,群众可在与户籍村沟通对接后,向任一村支“两委”委托办理。截止目前,“托管套餐”已服务群众71名,涉及业务145项。

(二)“一体化政务平台”打造办事新模式。一是深入推进“一网通办”能力提升。规范运行一体化政务平台,优化办事服务流程,推进线上线下同标准运行,一体化平台依法规范公开办案。践行“平台之外无审批”,全镇网上申办和在线办件数据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镇共计录入8749件,已全部办结,无一例超期件,群众评价率稳步提升。二是及时认领目录清单。针对系统中实时的便民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及时认领并按照相关指标要求完善实施清单。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事项管理,确保在服务流程、材料精简等基础配置到位精准。目前所有办理事项均为“通过”状态,政务服务事项率达100%。

(三)“重点型项目建设”攻坚释放新活力。结合区六届六次党代会谋划的发展目标,践行“一切项目推动都是为了群众更有品质的生活”理念,聚焦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形成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的强大合力。截止目前,场镇供水管网提升工程已完成主管道改造工程;S305、S202线属于我镇辖区的拆迁工作已经全面完成,为全区竣工投用S305、S202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配合区文旅局进行乌梅山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乌梅山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我镇正在全力配合筹备第三届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为全区展示地方形象、打造乌梅特色名片、促进招商引资提供智慧。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镇“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结合大局客观审视,我镇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一网通办”办件覆盖率不高,群众主动评价数有待继续提升;(二)受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等因素影响,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

第3篇:放管服改革范文

一、梳理办事流程,简化申请材料

按照“减证便民”的原则,属于政府职能部门间可以内部传递的数据信息和证明材料,一律不向申请人收取。进一步梳理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证明。房屋地址变更证明不再到民政局盖章,所在居委会出具即可;纳税需要的县内户口不动产登记查询材料由登记中心内部查询完成;二手房转移登记不再收取交易告知单。存量房转移登记提交的8项材料减少至5项。

二、提质增效,压缩办理时限

通过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梳理精简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审核环节、EMS送证到家等方式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将工业项目土地首次登记和土地转移登记压缩至4个工作日;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抵押登记压缩至1个工作日。

三、持续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

目前二手房转移登记已经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其他一般登记要对标二手房转移登记,将房产交易、税务、登记部门合并为一窗受理窗口,配齐受理人员、审核人员、办公设备,实现每个窗口都能一窗受理进行交易网签、纳税审核、不动产登记。加快推行“一窗受理”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审核效率,减少部门间重复的办理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四、推进信息互通共享

通过县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或部门直连等方式,在业务规范和数据完善基础上,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公安、民政、税务、市场监督管理、公积金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统一数据使用标准。获取不动产登记部门所需的身份证、户籍、婚姻关系、完税情况、营业执照等信息。

第4篇:放管服改革范文

一、坚持“减”字当头,降低审批门槛

1.着力削减审批事项。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本着依法依规、应减尽减、便民高效原则,青岛市行政审批事项数量从799项削减至目前的349项,累计削减450项,精简率达56.3%。彻底取消了非行政许可事项,堵死了变相增加行政审批的后门。在削减过程中,青岛市不做表面文章,不盲目追求削减数量,坚持一事一项,不设子项,方便当事人办理。

2.做好上级下放事项的衔接落实。对国务院、省下放至青岛市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均在一月内及时组织市直部门逐项制定衔接落实方案,确保“接得住、办得好”。近年来,共承接国务院、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7项,均得到落实。

3.积极稳妥下放管理权限。青岛市按照依法依规、应放尽放、无缝衔接的原则,先后向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黄岛区)、青岛高新区等下放行政管理事项110余项。在实施下放过程中,既积极推进,将各功能区和区(市)希望下放的事项尽可能下放;同时,又细心稳妥,做到严把关、适度放,事前深入研究论证,征求功能区和区(市)的意见,事后做好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加强有效监管,确保放得稳、接得住,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坚持“严”字统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1.加强规范管理。针对监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问题,青岛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构建制度完善、职责清晰、协同有序、运转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青岛模式”。出台青岛市行政审批批后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对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程序步骤及配套措施作出详细规定,构建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组织部门对全市正在实施的审批事项逐项编写批后监管办法,明确监管措施,落实监管责任,推进事中事后监管的规范实施。

2.强化示范带动。在即墨市打造“1(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1(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责任制规定)+X(系列基本监管制度)”制度体系。建立监管事项清单制度,将各部门面向市场主体实施的480余项监管事项明确了监管内容、监管依据和监管措施,面向社会公布,倒逼部门依法规范按职履责。在城阳区推行“监管全过程控制”,将审批事项的监管范围、监管内容等分解到周计划、月计划,全部录入控制平台,实施全过程亮牌管理,实现对监管工作实时、动态监督。在崂山区推行“有因检查”制度,通过“提前预警、风险预控”和“可疑必查、风险管控”,有效解决了建筑施工、劳动用工、食品安全等领域盲目执法、执法效率低等问题,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降低了行政检查成本。这些做法和经验在全市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

3.搭建监管平台。一是建立商事登记审批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在前期全省首家公布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的基础上,将商事登记注册信息通过平台实时告知同级相关审批部门,并向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申请人短信提示,最大程度实现了第一时间告知、全智能推送,有效确保了工商部门和审批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及时共享、无缝对接,从而实施有效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高度评价,省政府已确定在全省推广青岛市做法。二是开发建设全市统一的双随机监管平台。大力推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做好监督检查全流程动态监督,加强抽查结果运用,着力解决行政检查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在市工商局、市文化执法局和黄岛区食药局试点,通过在监管平台摇号的方式随机产生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避免检查任性。今年上半年将在市、区(市)和镇(街)三级推广,实现市场监管执法事项全覆盖。

三、坚持“优”字为本,提升服务水平

1.打通网办瓶颈。制定了《青岛市实名制个人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方案》,全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基本建成,借助各类实名制认证手段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注册、身份认证、历史办件查询、热点信息推送服务。整合行政审批大厅、民政、公积金、市政公用、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等重点部门网站用户体系,整合后注册用户超过25万,实名制用户超过15万,所有用户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行”。组织建成涉及777万自然人和33万法人的基础数据库,组织30余个部门分别向基础数据库提供信息123项,用于部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2016年全年数据交换达到4.4亿条。建立全市统一的证照信息数据库,累计入库证照数据1.27万余条。市机构编制、档案、电政信息、政务服务管理、法制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青岛市行政审批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明确行政审批电子档案的整理归档、保管、统计、利用、鉴定销毁和移交进馆工作规范,为网上审批和政务服务过程中电子材料的传输和认定提供制度依据。

2.推进网上审批标准化。以材料最简、流程最优、时限最短为原则,对市级及各区(市)的7000余项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事项的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统一本系统标准,确保申请要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信息一致,加快全市网上审批平台标准化建设,推动实现全市网上审批互联互通。

第5篇:放管服改革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明月松风”为你整理了这篇市场监管分局“放管服”改革和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1.巩固完善“一窗式”服务窗口,“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开办环节。开发区管委为了加大“四最”营商环境的建设,积极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开发区市场监管分局按照市局统一工作部署,围绕企业开办,在服务大厅开办了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式”综合受理,税务、公安、税控设备服务商等部门集中进驻。运用互联网“一站式”服务平台将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税控设备申领、银行预约开户、社保等业务整合为1个环节、1次办理;自7月31日,我市正式上线皖事通APP企业开办专栏以来,开发区积极宣传手机端企业开办专栏的运用,企业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办、移动办,办理界面简单易操作,企业办事便利度、企业获得感和满意感得到极大地提升。

2. 压减开办材料。已将企业开办材料压减到一套3份以内,进一步减少了申请人提交的材料的数量,新开办企业的材料,通过线上“一网”进行“一次采集”,做到信息在各部门间无缝对接、实时共享,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全程网办。

3. 降低开办成本。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制公章服务, 7月20日起公章免费刻制已由四枚扩展至免费刻制五枚公章。8月30日起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税控设备。新开办企业,按申请人要求邮寄的,由开发区管委对政务服务办理结果提供免费快递服务。开发区市场监管分局全面落实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的《六安市市场监管局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全程帮办暂行办法》,免费为企业提供全程帮办服务。

4. 提效率。为了持续提升企业开办网上大厅服务功能,不断优化企业开办系统,推行企业标准化登记和智能化审批,市场监管分局企业开办已开展了“审核合一”,实现不见面审批,减少流程,压缩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配备了“企业商事登记全业务自助一体机”、“ 个体登记智能审批机” 有效提高了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的质量和效率,真正把“不见面审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不打烊”“零见面”办理营业执照。

5.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依托企业开办业务系统,皖事通APP企业开办专栏,打通信息共享通道、信息无缝对接,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新开办企业设立登记控制在4小时以内,企业开办全流程控制在1个工作日以内。

6.推动企业注销便利化。为破解企业“注销难”问题,为企业退出市场提供高效便利服务,省市场监管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工作的通知》,市商改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的通知》,开发区严格贯彻落实,窗口工作人员做好宣传工作及迅速掌握业务,并指导企业。积极帮助和引导企业通过注销平台公示债权人公告或简易注销公告,将线下办理普通注销登记材料压减为2份,时限压缩为即办件,不断提升注销便利化。

7.“证照分离”扎实推进。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协同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切实解决“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的问题。通过“证照分离”办理企业登记业务,惠及企业户。

第6篇:放管服改革范文

关键词:ESP 保定市 师资 评价

一、 保定地区ESP人才的需求分析

保定位于冀中腹地,面积2.2万平方公里,2009年总人口1102万人,列全国地级市之首。作为有着两千三百年的光辉历史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现处于“环渤海区域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天津145公里、石家庄125公里,素有“京畿重地”之称,是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埠城市。

从1992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十几年来,保定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优势的三大支柱产业:新能源、轻型汽车和纺织服装。以三大产业为依托的一大批信誉好、规模大、实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吸引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菲尼斯公司、柯达公司等很多外商的投资并达成多项中外合作项目。保定市涉外经济的增长态势极为喜人,特色极为明显。汽车及零部件,定兴礼帽,高碑店箱包,安国中药材,蠡县皮毛,高阳毛纺,容城服装,顺平肠衣,定州铸造曲阳石雕,易县建材,安新羽绒、苇编,清苑有色金属等已形成保定市企业涉外经济区域特色产品,并且已经出口到亚、非、欧、美四大洲的175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经济方面以外,保定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也需要大批外语人才。保定文化底蕴深厚,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清代直隶总督署所在地,也是著名的体育冠军城和大学城。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城。保定西倚华北绿色屏障太行山,东部有华北最大的湿地华北明珠白洋淀,山水秀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6处、3A级景区9处,中国十大名园之一古莲花池、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世界地质公园白石山等景点闻名于世。另外,保定正在全面建设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基地和“太阳能之城”,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城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国两个低碳项目试点城市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彰显历史之韵、传承文化之魂、营造山水之秀的保定渐渐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对既通晓文化旅游知识又通晓英语的人才需求也在日渐增长。

二、当前保定高校ESP现状和存在问题

1、从教师角度看问题

从师资角度来考虑,大学公共外语教师每周承担20个左右学时的课程,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继续学习,进修商务旅游等专业知识,若担当ESP教学则显得专业知识不够,上课很吃力。而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英语口语欠佳,对语言课程的教学规律不熟悉,教学手段单一,上课不生动,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互动活动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加之其它原因使某些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精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对保定部分高校的调查显示:80%的外语教师均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欠缺相关的外贸专业,而75%的专业教师虽然熟悉专业理论但缺乏相应的一线实践经验和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双师型”素质人才匮乏。所以这样的师资队伍会影响到我市高校ESP人才的培养。

2、从学生角度看问题

学生对ESP了解较少,兴趣不浓厚,总觉得学起来吃力无味。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少,学生初次接触该学科时过多专业英语输入容易使其产生痛苦和抵触的情绪,导致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理解不足,记忆混乱,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经过调查,很多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环节做得不够好,不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和保定学院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践的机会,缺乏能够真实锻炼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

3、从教材看问题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不太高。经调查,只有5%的学生认为ESP教材很好,40%的学生认为ESP教材比较好,45%的学生认为ESP教材很一般,10%的学生认为ESP教材很差。教材成为ESP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4、从课程设置看问题

对我市高校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我市高校英语课程设置多数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为重点,英语专业学生所学课程均为语言教育或语言文学,某一专业领域的相关英语课程的设置结构尚不完善,课程中英语技能与专业知识在实训环节较为薄弱。

三、解决办法

1、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依靠高水平知识全面的师资力量。教授ESP课程的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又需要有过硬的语言功底,既能够传授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又通晓语言学习的规律,合理生动地组织课堂教学。要培养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就要鼓励专业教师进修外语课程,或是语言教学的教师重新进行某一领域专业知识的学习。无论是哪种方式,院校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放下思想负担,拨出专门经费开辟各种渠道派送老师出国或到其它院校进行全职脱产学习,致力于培养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

2、转变高职ESP教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语法分析+英汉翻译”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分析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上某些句子的较为复杂的语法现象;讲解新单词或短语的用法;逐句翻译成汉语以解释句义。这种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的课堂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ESP教学的实施不应是一种以传授语言知识点为中心的“精读型”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必然会造成“满堂灌”的现象。ESP教学应该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即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和英语各项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室,通过一些音频和视频的资料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并结合材料适时开展讨论或辩论,增加师生互动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到网上或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不仅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实训环节,突出技能培训

高职ESP培养目标的技能性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这种技能是在特定职业语境中通过运用职业语言而形成的,它不应仅仅在课堂上进行培养,而应在真实的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来训练。一是将现有实验室的功能拓展与延伸,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如利用多媒体教室建立国际会议训练厅、活动展示室、模拟某些景点,创造性的开展仿真实训教学。二是加大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力度,让学生进行工作角色体验和工作环节的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水平。如组织学生开展商务谈判、产品推介、初级口译等实训活动等。三是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深入企业与公司开展产品促销等活动。四是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开展行业性合作,如结合金融行业、外贸进出口企业、涉外交流部门建立校外教学顶岗实习与就业实训基地,实现 ESP 课程教学与毕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五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利用真实场景如某些旅游景点,对外国客人进行景点介绍,让其体验生活,学以致用。

4、完善评价体系

基于ESP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以 ESP 职业交际技能评价为主,而不应拘泥于对孤立的知识点或英语词汇的考核。由于技能的形成具有过程性,因而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跟踪评价。ESP教学要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应该改革常规的考试办法,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笔试要包括专门用途英语本身的内容和专业知识内容,具体题型可以有专业词汇定义的考察、语法和表达法的填空、辨析、英汉互译、改错以及事例讨论、常识问答等。口试的方式可以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定义辨析、案例讨论、常识问答、模拟情景演练等。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予以记录,把平时布置的作业如翻译某个说明书或介绍旅游景点记录在评价体系中,让学生注重平时的演练和积累。另外,学校也要创造条件给学生考取专门用途英语证书的机会,如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1-3)、金融英语等级证书等。这不但能使学生看到学习的成果,更主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最终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学风。

5、改革课程设置,实行订单式培养

企业与高校根据需求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践课程体系,在企业全方位参与和跟踪下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定期向高校派送客座教授和实践指导人员,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配套实践练习,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订单模式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在毕业前期,以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合作企业择优录用。为了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才场上更具有竞争力,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前社会大背景下各行业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又了解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需求,确立以提高学生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所需英语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课程设置应该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以满足社会要求,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为指向标,偏离了这个指向标,ESP教学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和生命力。

四、结论

教学的精髓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不同行业的专业外语人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保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各专业领域内的人才,ESP教学在各高校的推广顺应了社会对专门性和综合性外语人才的需求。但现在的ESP教学还存在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实现以教学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0保定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编号:20100318。

参考文献

第7篇:放管服改革范文

医保付费制度应运而生。在承认现存利益格局条件下,医保支付方式会产生较小的利益冲突和调整,符合医疗机构及医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最大化实现患者利益,从而带动其他方面改革,盘活全局。

医保支付方式将从单一项目付费方式向按总额控制、人头付费、病种付费以及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付费方式转变。医保支付方式的改变,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将产生新挑战。本文拟探讨新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趋势

目前,国内外医保支付方式有五种,分别是:按服务项目付费、按总额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和按病种付费,每种付费方式均有利弊。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采用项目付费制。根据这种付费方式,患者面对的是一组项目组合,主要受单价,经治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行医模式影响。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中,医生所提供的无形的

劳务收费明显低于成本,财政补助又不足,只能通过药品和大型设备检查收费等有形物品的耗费来弥补无形性费用。因此,单一项目付费制下,无法抑制过度医疗的行为。

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才能控制医药费用的上涨,当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始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由后付制改为预付制。如现在所实行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按病种定额付费。将费用控制责任由保险人转移到提供者身上。病种付费制(DRGs)将具有某一方面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预付标准从疾病的主要诊断,是否需要手术,患者年龄和有关合并症四方面综合平衡,确定每种疾病住院日和费用,用预付方式支付给医疗服务提供者。各病种的分组医疗费用实行定额管理,旨在控制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激励医院主动降低成本,追求治疗的“性价比”。

医保支付方式的转变,迫使医疗机构发展先进医疗技术,医护人员主动控费,加强信息化管理,强化财务管控。

二、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应对的策略

1.拓展收入增长内涵,主动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随着医改不断的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转变,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只有服务收费和财政补贴两个渠道。政府投入的力度将会加大,以保障医院的资本性支出,建立医院发展靠政府,运行靠医保的收入模式。医保资金占医院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多,促使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动接受医保经办机构的费用控制,调整医药结构。医院发展模式将从规模扩张型转到质量效益型,投入也将转到学科建设。

2.倒逼医院从内部控制成本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的在于利用支付方式调节经济杠杆,在兼顾政府、医院、患者的利益上启动的,这使医疗机构药品赢利,耗材赢利大幅度减少,主动控制各项检查,用药,而将管理放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上。在医保支付方式中,按病种费率计算是极付弹性的。医保经办机构对每个病种均有结算标准,如果实际发生的医疗费低于结算标准的,先由医保经办机构按规定比例支付,差额在下一年度清算时支付;如果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高于结算标准的,医保机构支付标准以内的,差额由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机构必须精打细算,主动控制药比,耗材比,优化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重视医疗质量安全。

3.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做到精细化管理

医保支付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患者自费部分不能增加,医院收入不能减少。医保扩面提示,支付方式和报销比例的改革,将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物价收费制度,积极应对医保病种支付方式。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收费制度改革。

临床路径作为目前最新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目的是减少或避免服务对象康复的延迟以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能够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临床路径首先要确定被选疾病的实际临床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优化临床路径。优化主要侧重于对平均床日数的缩短,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化验次数,并增加必要的服务项目,使流程更合理有效。以此为基础来测算病种平均成本。实际成本的测算包括:1.平均床日数2.各类检查治疗平均次数3.平均药品的使用量4.平均输血,输氧量,将此数值与各项目成本进行乘积后加和,计算各类病人的病种平均成本。实际病种平均成本=病种床日成本*床日数+∑(某检查、治疗项目单位成本+输血和氧气成本)。

第8篇:放管服改革范文

文/林湘艳

腹痛就是腹部有病

腹部在身体的中部,它的范围很大。腹腔里脏器很多,与消化、泌尿、心血管各系统均有关联。一般来说,腹痛的原因多数还是由于腹腔中的脏器疾病引起的。但是由于腹部和它邻居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临床上,对于腹部疼痛不能只考虑是腹部的问题,还应该考虑到其他脏器病变对腹部的影响。换句话说,腹部疼痛不能只认为是胃肠肝胆出了毛病,还可能是其他系统的病,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或呼吸系统有了毛病都可以出现腹痛。

腹痛部位就是病变部位

多数情况下,腹痛部位多为病变所在部位。但在临床上,发现腹痛部位与疾病的关系不明显者不少,像阑尾炎刚开始几个小时,腹痛常出现在上腹或脐周范围。此刻腹痛可能不很重,耐受力强的人可能不会引起注意,这时候常被诊断为胃炎或胰腺炎。几个小时过去后,当阑尾炎症进一步扩散,影响到右下腹局部的腹膜时,患者就会感到右下腹处有剧烈疼痛,不少病人这时才到医院看病,诊断自然也就明确了。

腹痛越重,病情越重

腹痛只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一般来说,腹痛程度与局部器官的病变性质、病变部位、全身情况及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即人的感觉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腹痛剧烈不一定就代表病情严重,腹痛程度较轻不一定就表示病情不严重。同样是阑尾炎,儿童及青年人的腹痛症状就更加明显,而部分老年人则可以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为轻微腹痛。

腹痛就用止痛药

面对受痛苦煎熬的患者,要求尽早给予止痛药,以便早点减少痛苦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引起腹痛的原因有很多,盲目使用止痛药,对于有些疾病,特别是外科疾病,可以掩盖患者的疼痛感觉,造成诊断困难,而实际上病情还在发展,从而耽误及时正确的治疗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

1.腹痛不仅是腹部有病,还要考虑是否有腹部以外的脏器疾病(包括全身性疾病)引起。

2.腹痛部位未必就是疾病所在部位,腹痛出现后应去医院看病,尽早把病因查清楚,但有时需要时间观察才能确定诊断。

3.不能依据其疼痛的严重程度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尤其对于老年人的腹痛,即使症状轻微,家属也应该高度重视,尽早送医院就诊。

4.在腹痛原因未弄清之前,切忌随意服用或注射止痛药。

排便习惯改变当防肠癌

文/刘宁春 张可欣

徐先生在一年前发现自己多年的排便习惯有所改变,由每天一次变成每天四到五次。他想可能是自己上了年纪,胃肠道功能不好,少吃点荤菜就会没事。虽然这么想,可是病情却是一天一天在加重,逐渐发展到一吃完饭就想大便,却又拉不出来,并且排便开始伴有出血。即便这样,也没能让徐先生有所警觉,反而自认为是得了痔疮,不用小题大做。直到两周前的一日,在晚饭后短短1个小时里,徐先生就拉了四次肚子,便池里全是鲜血,这才感到事态严重,急忙去医院就诊。后经医院诊断为大肠癌。

第9篇:放管服改革范文

关键词:客房服务管理课程内容团队协作对策

《客房服务与管理》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及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从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来探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供同行们切磋。《客房服务与管理》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技术课,安排在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今后实习和就业起到理论和技能上的指导。要想使学生掌握过硬的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变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融会贯通。

一、《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上缺乏针对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应当结合毕业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应用性知识和技能介绍得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宾客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影响很大,如酒店管理软件不断先进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等。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有些内容与实际工作并不相符,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花费时间对教学内容再次进行甄别,也会造成学生在预习和自学时的困惑。

(二) 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可以促进学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高质量学习的发生决不是孤立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欠缺之处,其一就在于忽视了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化。将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论引入《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给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课堂教学由一个人活动变成多个人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师生互动的最佳结合,从而在整体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效果。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各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特别是那些不敢在人群面前表露自己想法和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在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实例,这类学生慢慢地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渐渐地在全班面前也不胆怯了。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能促进学生达到共同学习的目标。 团队合作精神是学生未来就业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客房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酒店的客房部设有许多岗位,各岗位都需要大家的协作和员工间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经营效果。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团队合作氛围中学习,能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思路

(一)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更加科学合理

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上,以前的课程缺乏针对性。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再结合酒店行业客房部门的岗位设置,将课程分成了六大模块,21个单元,。主要讲授了客房基础知识、客房的清洁整理、客房设备用品管理、服务质量与优质服务、客房部安全管理、客房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六大模块的学习, 并分别确定课程模块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课程在有效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内容的选取中培养学生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相处等基本素质,特别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着眼于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情商的养成,着眼于个人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岗位适应能力和转换能力的增强,从而实现就业岗位广、不容易失业且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特色。使学生掌握酒店客房部所要求的服务和管理能力。酒店真正需要的是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进入酒店后能够真正同酒店外部招聘进来的人员分别开来,他们拥有技能服务知识,但同时他们本身的高素质才是酒店所急需的,这种区别开来的高素质最终能够充实进入酒店的中层管理。这部分高素质是在综合了服务和管理两方面知识后的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最后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酒店的管理人才。,

(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体系。 团队合作精神要始终贯穿本课程的教学各环节。例如:在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问题即使很简单或是意义不大,都应给予解答。但是,他们提出的问题大多具有普遍性,这些问题可能正是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应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并互相交流。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除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外,教师还应积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主要有:

1、分析并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形成模块项目课程内容的载体是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是项目课程的核心要素。将酒店客房不同工作领域的实际工作任务引入教学中,并进行整合,归纳典型的、项目式的工作任务(模块),形成项目课程,使项目课程的实施能覆盖实际的工作任务,并对项目进行适度包装,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2、协作训练。《客房服务与管理》中的部分教学章节如:客房认知、客房的清洁整理等内容可在本校模拟客房实训室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人数和模拟场地规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训练。为了完成专业技能训练时确保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可以根据学习底子较好和较差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这种活动形式能照顾他们实际能力,能够开展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和互相监督。

3、讨论法。教师先给出可以讨论的题材,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也可分组讨论。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不同的酒店客房管理部门都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不能违反酒店工作原则。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应将所涉及的原则向学生交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归纳。

4、角色扮演。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它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通过角色表达自我观点和见解,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心理活动,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学习内容的性质,并随时进行学习评价和指导。如模拟酒店客房服务人员,能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