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农村小学教师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小学教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小学教师论文

第1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1.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

对于农村教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工作一贯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对于继续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会。这些新理念和方法毕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实践所得——集思广益,只有了解了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进步,也才知道有许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电子白板、需要投影仪才能用。

2.经费问题

西部地区教师普遍待遇低,尤其是农村教师。最近十几年,西部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几乎都是由教师自己承担。虽然近几年来我县有部分学校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费用给予报销,但除了培训费外,还要承担数目不小的住宿费、生活费以及其他开支。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师不愿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二改善彝良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措施

1.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训教师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第一,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用当前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技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第二,对培训者进行专门集中培训。在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单位抽取一定的人员参加由国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组织的专门培训。这些专家学者对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有较高认识,参与过课改,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过他们对地方培训者进行培训,可以整体提高培训者素质,更好地为地方继续教育培训服务。第三,地方继续教育培训脱离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训教师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训教师每年必须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定的调研,走入中小学课堂,及时挖掘中小学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农村中小学的具体情况来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培训中解决教师们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重视继续教育。

2.培训形式多样化

第一,校本培训模式。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要学习内容。它注重在探讨中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第二,专家引领教育方式。让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一起参与到继续教育中去,通过专家们的示范以及在专家提供的新的理论指导下,使教师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是当前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教师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继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完成培训科目,最后通过考试而达到目的。第四,送教下乡模式。由相关部门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让一些经过培训的高校教师,定期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上对教师进行短期的教育培训,使当地教师便捷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第五,远程培训模式。利用网络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一个学习培训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培训对课堂的生成、构建、发展、探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认识、探求,都将是一次革命性的学习方式。

3.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

第一,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技能培训,这样便于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第二,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针对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培训实效。第三,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尝试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试行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履职考核的必备条件,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

4.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观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师们的知识、观念必须更新。无论是老教师或是新教师都必须通过继续学习来达到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继续教育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化。

5.政府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

政府应转变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补助,减轻农村教师的经济负担。

第2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十来个年头了,但纵观全国尤其是农村的教育模式,仍然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甚至有些地方这种模式愈演愈烈,拼命的提高学生平均分、升学率,以此来衡量教师水平和学校优劣。素质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造假作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多少年来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从学校作起向社会延伸,而不是单靠学校一方行为而能作好的。

那么困扰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教育自身。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一些理念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作秀之嫌,花拳绣腿;农村的大多数教师远离都市,新的教育观念接触晚,更新慢,再加上周边众多的农民群体的同化作用,使教师自身思想滞后。更有许许多多的教师为了职称、为了工资而流连忘返于各种各样的“短、平、快”的进修,并没真正学到什么,甚至在进修和继续教育考试中弄虚作假。再者教育行政领导在制定对教师的考评方面仍按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束缚了教师们的发展,一味为了追求升学率而拼命要成绩,大搞题海战术,扼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家庭因素。传统的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一心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子女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否则就是“没出息”,导致孩子们压力过大,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认为读书只要不上大学,不分工作就是无用,才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另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对学生学习不重视,对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给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说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就是从这一点来说,待到接受素质教育的孩子们作了家长的时候,再进行素质教育就会很轻松了。

在农村实行素质教育就应该认真克服上述困难,对症下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切实加强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理念的培训,尽快摆脱传统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大力推行新课改,培训不能走过场走形式,要真杀实砍,真正使教师更新认识。教育要创新,教师必须进取;要造就人才,教师自己必须要有才。对全体教师进行敬业精神教育,让教师对教育事业真正热爱,而并不只是为了生计而无奈的一种谋生方式,采取新的激励政策,让真干活的人能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力提高一些有特长教师的待遇,留住人才,因为这些人在素质教育中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和家长懂得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升学率,而是促进升学率的提高。

2、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再教育,让他们接受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理念,向家长宣传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家长进行积极向上的励志教育,让他们的心态影响学生。教育家长应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要知道家长的责任不只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那就大错了,家长平时应多学习多读书、看报,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3、学生教育方面,多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之外的教育,诸如习惯教育、道德教育、自信心教育、感恩教育、中国传统礼仪与基本国学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教育等等,使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素质真正提高。现在人们物质条件好了,人们的智力水平相对过去要高了很多,就现在初中教材内容而言,如果学生潜心自学定会无师自通的,何况还有老师的指点,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的“潜心”,这应成为当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4、生态文明村建设不应只作表面文章,要加强内部文化设施建设,并且让教育部门参与进来,让学生参加新农村建设,动手动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现代文明思想,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主动摒弃一些不文明思想和作法。多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能走出校园,到社会的大舞台当中去锻炼成长。比如,举办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让农家孩子进城,感受城市生活节奏,零距离接触只有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以增长他们的见识。

总之,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困扰,真正实行确有难度,并非短期能实行好的,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包括全社会必须认真转舵,明确目标,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跟随社会发展脚步,中国的教育才能赶超世界先进,国家才能进一步富强!

第3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

一、如何提高学生接受性口头语言与表述性口头语言的能力

(1)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重点是发展学生接受性口头语言与表述性口头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倾听水平与质量,帮助学生正确学习说普通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口头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是受特定往环境以及由此引起主观心态、情绪等因素制约。所以要发展学生口头语言,就必须促进学生交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情感,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有话敢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就说。口头语言不只是发音准确、语法无误就算正确,口头语言是向对方说话,所谓正确使用口头语言,是指必须能正确反映自己和对方关系。粗野口头语言是对对方人格不尊重。尊重对方人格,信赖对方,就要使用适当口头语言去交谈。

(2)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学生们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学会同成人或同伴讲话,愿意和别人交谈,能用简短的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是小班口头语言教学要求。由于学生口头语言发展是能听懂口头语言意义向应用口头语言讲行交际发展,但在理解口头语言时往往受直接经验影响,更重要是学生是掌握口头语言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语音示范教学生学习掌握正确发音,采用直接示范和示范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多次重复某一言语发音使这一发音得以巩固;及时帮助学生正音;通过发音儿歌教学使学生练习一些较困难发音或相似字音;通过拟声故事,带领学生进行发音练习。由于学生思维具有形象性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大量教具,动作、表情、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

(3)对这个时期学生来讲,他们接触到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天上星星、月亮,地上花草、树木,公园里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对象。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话,多注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让学生和学生们们多进行口头语言上交流,上课时候尽可能多提问学生,学生想象空间是很大的,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利用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怎样更加正确地引导学生说话,让家长在家里能够多倾听学生的口头语言,多与学生沟通。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组织能力

(1)老师最好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而且要注意口齿清楚,发音准确,语句连贯。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尤其应注意纠正“口吃”的毛病,比较多见的是父母对儿童学说话过于急躁,纠正多而鼓励少,或对做错了事的学生采取恐吓、逼迫的方法,导致儿童在心态紧张时发生口吃,有的是因模仿他人口吃而引起习惯性口吃。矫治口吃主要应消除环境中不良刺激,避免周围人讥笑,并培养儿童从容不迫讲话习惯,循序渐进地加以纠正。这个时期学生大部分时间和老师、学生们在一起,老师和学生交流一定要使用普通话,而且语速不能太快,对于个别有口吃现象或吐字不清学生应该多鼓励并且认真引导。一个人说话胆量大小,说话水平发挥如何?与说话时气氛很有关系。说话时气氛好,人兴致就高,情绪便比较高昂,谈兴也会叫浓,这样便会无拘无束,倾心畅谈。说话时气氛不好,人情绪就低落,当然就不会有好兴致说话。

(2)因此老师组织活动时,一是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无话不谈亲密朋友,时值得自己信赖可依靠,使学生在心理上战胜自己,有说话勇气;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多采用分组讨论和集体谈话相结合教学方法,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说话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够及时感觉到老师关注,从而使学生很自信地站在同伴面前大声讲话。对学生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口头言语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好方式,因为学生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自己也会慢慢地学会从容不迫地叙述故事。久之,则可掌握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师可用漫画来引起学生听故事的兴趣,并且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看漫画,锻炼自己讲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连贯性。

(3)这时,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尊重对方人格、信赖朋友教育。不允许因自己身体强壮就施展暴力。也不允许因为对方老实就肆意侮辱。也不能因对方在某些方面能力弱,就瞧不起人家。学生是在人相互交往中学习口头语言,如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口头语言,就能用口头语言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了。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师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影响着学生。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严以律己。早晨见面说“早上好”,回家时说“再见”。不只是走走形式,而是要表示出对人尊重。所以,当老师对学生们说这些话时候,或学生向老师说这些话时候,都必须表现出愉快和尊重情感, 要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别人带给自己快乐。让学生了解如果自己说出话不尊重别人自己也不会得到尊重,教师可以利用口头语言游戏或者扮演故事角色让学生切身体会。切记在学生说话时严厉训斥学生或打击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以后口头语言的表达。

三、如何提高学生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1)那种以为听听广播员标准播音就可以学到正确口头语言看法,是非常错误。挂在墙壁上播音喇叭播出口头语言,不过是一种音调,不是人和人之间关系,没有感情。按照标准语教学生说话并不是口头语言教育。在一般使用方言场合却用标准语敬语去说话,就是抬高对方地位,不是表现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口头语言,有时甚至是一种伪善的表现。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当地通用亲切口头语言,如果方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时,就应该用方言说话。有些学生说话口齿清楚,词语连贯,另一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差,发音不正确,这种差别多非先天产生,而是在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发展情况不同造成。受人类生长发育规律制约,个体在诸多方面发育一旦失去快速期这一良机,往往终生难以弥补。要想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让他尽早掌握口头语言这门技巧。

(2)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

综上所述,按照标准语教学生说话并不是口头语言教育。在一般使用方言场合却用标准语敬语去说话,就是抬高对方地位,不是表现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口头语言,有时甚至是一种伪善表现。对学生言语训练抓得越早,掌握得越好,智力发展就越快。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达,口头语言学习与不同领域内容结合起来、在生活和环境中渗透进行,将会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的思考、探索,学生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4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我对学校一年级12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了解到:学生自己整理书包的占58.2%,早晨自己穿衣服的占2.2%,自己叠被子的占1.6%,用餐时自己盛饭的占14.1%,自己每天步行到校的占5%。

由此引发我的思考:而今中国一大批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进入充满竞争的21世纪,将会惨遭淘汰。尤其是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劳技教育已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对小学生加强劳技教育呢?

1.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劳动课教学大纲》,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第一,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要培养学生真正爱劳动的习惯,要给予热情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第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如打扫办公室、批改作业等。有时还要带头劳动,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学生一起劳动,能空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如犯错之后罚擦黑板、摆桌子、扫地等,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2.重视劳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的主阵地,在每学期初,学校就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保证做到:劳技课,课表上有位置,行动上不被占挤。另外还要求广大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编排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挖掘每课内容和思想内涵,创设劳动教育的愉快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树立劳动观念。如在手工制作时,播放一支精选的音乐,营造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实践操作。其次,加强先进导向,进行技能指导。教师在课前先制作几个精致的手工制作,让学生进行观赏,激发学生浑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手愿望,然后,指导其手工方法,让学生自己操练。再次,展示劳动成果,让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3.开发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

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实践中,我们力争做到劳技教育的五个结合:

与自我服务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如教育学生自己削铅笔、包书面、整理书包、洗手洗脸、剪指甲、订钮扣、系鞋带、穿衣服、铺床叠被等。

与学校服务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大扫除劳动,让学生为美化校园、美化班级出力。如擦窗扫地、布置教室、植树浇花、冲洗厕所等。

与家庭服务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其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应该关心家中的事,做好父母的小帮手,培养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如:洗衣做饭、扫地洗碗、买菜购物等。

第5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一是消极认识信息技术教育,二是片面理解信息技术。走出误区的策略主要是教师要转变消极落后观念,培养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恰当引入语文课堂,让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成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然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仍存在着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误区。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发展。 

一、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1、消极认识信息技术教育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已基本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开通了远程教学资源。然而,面对日益完善的电教设施,一些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未真正落实,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现状依然存在,多媒体教室是计算机老师的“专业”,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远程教育“远”而“不成”。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延续的是落后的传统模式,语文教师怕教,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传统误区。 

2、片面理解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技术,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但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就先进,借助信息手段外衣,进行着传统填鸭式教学,把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课理解为成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组合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另外,片面强调备课必须制作课件。在备课中,教师过多地通过网络下载资料,进行着文字、声音、图象等多种信息简单叠加处理。虽然这样的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对多媒体信息负载的兴趣,但可能引致学生读的时间被音频替代了;思考的时间成了等待答案显示;创新的思维被教师设计的“标准”答案锁住了;上黑板写、练的机会被屏幕上的自动文字代替了。这样的语文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读、说、想象思维能力。忽视语文的基础训练,只能使一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陷入更大的误区。 

二、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信息技术下的误区 

1、教师要转变消极落后观念,培养信息素养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和开展已成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有教育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教师信息素养。 

2、将信息技术恰当引入语文课堂,让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整合的目的是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达到教学的优化。语文课的学科特点,使它较容易和信息技术结合,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农村中小学学生因地域因素造成的信息缺失,知识面狭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恰当地选择最能表现相应教学内容的媒体。媒体制作中,或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或打破时空界限,拓展课堂的时空,调动学习思维,激发学生联想、想象;或设计音频,以指导学生对比朗读;或超级链接知识,引导学生创新、探究;或设置话题,激励学生讨论、质疑。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把它同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中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上《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她用多媒体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伴随着音频朗读,教师的生动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在教授初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时,一位老师巧妙地插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美国黑人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美国南北战争影普资料。媒体打破课堂时空局限,为学生理解美国黑人的自由斗争提供了生动、广阔的背景,引起了学生共鸣,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如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利用媒体截取了一段暴风雨的声音,让学生听声音写场面,进行写作训练。有的同学想像了山洪暴发的场面;有的同学通过想像描写了庆功会的场面;还有的同学把自己想像成了战斗英雄,详细地描写了自己驾驶战斗机在长空冲锋的场面……可见,学生的想像力是无穷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的想像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转变传统教学观,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服务教学,让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第6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一、着力解决薄弱学校“弱”的问题

1、农村薄弱校工程建设有效推进。我区在全市首家启动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年,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五套班子及区直部门挂钩帮扶农村薄弱校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两年多来,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农村薄弱校建设实施方案,全区共投入资金1975万元,购置电脑1570台、课桌椅7000张,铺设塑胶操场11个,农村薄弱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逐步健全城乡教育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五中等18所城镇学校与31所农村薄弱学校实行“校对校”对口帮扶。去年5月日报教育版用较大篇幅以“给农村薄弱校输血——区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介绍我区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举措。

2、农村学校校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按照上级部署,紧紧抓住新一轮校舍抗震改造新机遇,采取了抓排查、抓规划、抓鉴定、抓建档、抓调整、抓手续、抓推进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年,西厝中学教学楼等9个校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年,我区把校安工程建设纳入区政府本年度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48个项目,重点推进十二中学生宿舍楼、青山中学综合楼等42个农村学校校安工程项目建设,目前18个项目竣工,24个在建。年建设47个项目,其中农村学校占42个,今年秋季,十二中学生教学楼、实验综合楼,龙桥洋西小学教学楼,霞林街道中心小学教学楼,下黄小学教学楼等大部分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3、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效明显。按照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先后投入资金1200万元,为东沙中学、东海中心小学等13所学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塑胶跑道,完善办学条件。目前13所学校已通过标准化学校省级验收。同时,完成东沙中学、柯朱中学、西厝中学、常太中心小学、青山中学5个卫生校园建设。

4、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取得成效。投入资金200万元,购置电脑300台和一批电化设备,完成东沙中学、西厝中学、东海中心小学、十二中等12个信息技术教育试点的建设,全区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得到提升。今年要继续加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投入力度,促进18个新信息技术教育点的建设。

今年要继续推进农村学校42个校安工程项目建设,分解区财政200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村薄弱校添置电脑、课桌椅、铺设塑胶操场,改善农村薄弱校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今年要完成33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至2013年,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均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

二、着力解决城区教育规模“大”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学校扩容方面成绩突出,全区校园面积新增305亩,校舍面积新增25.79万平方米,学位新增3000多个。重点推进城区学校扩容改造工程建设,五中新校区学生食堂、体育馆、学生公寓、运动场、看台、教学楼1建成投入使用;今年8月所有项目全部建成,实现五中与三中校园互换,促进三中办学规模扩大。文献中学南、北教学楼,南门学校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区第一实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棠坡小学升格为区第二实验小学;正在筹建华林学校、文献中学新校区(园中学)。逸夫实验幼儿园新校区已完成主体建设,幼儿园与小学剥离,扩大逸夫实验小学办学规模。城区学校扩容建设后,有效解决文献中学、南门学校、逸夫实验小学等校班生规模过大问题。

三、着力解决农村学校资金“缺”的问题

1、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一是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年度始,我区实行城乡和农村统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农村小学每生每年由原来280元提高到350元,农村初中每生每年由原来420元提高到550元,每年增加农村教育经费410万元,确保教育经费持续均衡增长。二是清欠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年度,我区对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进行全面普查,全部清欠了19所中小学校债务,投入清欠资金1323万元。三是倾斜农村薄弱学校经费。年度,投入资金945.65万元,专项用于薄弱学校设备购置和校舍维修。四是积极鼓励民资捐款助学。2008年以来,全区多渠道筹资达3000多万元。年、年春节期间,东海、灵川两个沿海镇发扬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利用民营企业家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召开多场新春联谊会,募集资金达1200多万元;十八中以校庆为契机筹资312万元,这些资金专项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建设。

2、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一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生学杂费。年度,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近4万学生受益,共补助免除学杂费资金900多万元;二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年度,免费提供农村中小学生教科书共19844人资金182.1万元。三是对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年度,对2207个寄宿生补助生活费72.47万元。同时,全面启动“免费营养早餐工程”,确保农村寄宿生每天“一杯豆浆、一个鸡蛋、一至二个馒头”。四是减免“一、二女户”贫困高中学生学费。年度,共对239人“一、二女户”贫困高中减免学费,减免资金6.14万元。

今年,要继续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财政安排上,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认真落实年校安工程配套资金,确保48个项目有效推进。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和贫困家庭、低保家庭子女“两免一补”等优惠扶持政策。继续教育经费按教师工资总额1.5%—2.5%核拨,有效落实教师培训专项资金。重视职业教育,教育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兴学,营造浓厚的捐资助学氛围,弥补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的不足。

四、着力解决学校布局“劣”的问题

以“校安工程建设”为契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拟在农村四个学校设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文件,撤园头小学并入园头中学,设立园头学校;撤青山小学并入青山中学,设立青山学校;迁建常太中学并入常太中心小学,设立常太学校;撤濑厝、埔柳、隆兴小学并入埔柳中学,设立埔柳学校。同时,投入1123.5万元,迁建华一中心小学,华一原校址并入十二中,扩大十二中校园面积。资源的整合,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化组合,合理配置,资源共享;实现了中小学教师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防止了校舍重建出现闲置浪费,节省建设资金近千万元。

五、着力解决队伍建设“差”的问题

着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干部和教师队伍。

1、出台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文件。年,区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交流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改善教师待遇等多项措施,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了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提升了我区师资素质和能力。每年暑假,组织实施中小学校级干部绩效考核,由副局长分别担任组长,从区教育督导室、进修学校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考核组,对中小学校级班子进行绩效考核,加强了对校级班子的管理。

2、本科生首次进偏僻小学任教。精心组织、周密布置,实施师范类毕业生公开竞聘考试,三年来择优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98人,充实到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任教,年本科生首次进偏僻小学任教,有效解决农村紧缺学科教师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和学校无法开齐开足课程的问题。

3、支教挂教31个薄弱校。落实支教制度,安排43位中小学教师到农村薄弱校支教;组织公开课、学科教学观摩近80场次;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及部分区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25人次;16所城乡学校实施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互访;区教师进修学校对口支援31个薄弱校,这一系列活动有力促进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

4、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给予偏僻山区教师每人每月150元、山区教师每人每月100元、普通农村教师每人每月30元的津贴,调动农村教师积极性。今后要持续增加农村中小学中、高级职称职数比例,切实调动基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倾斜农村教师评先评优。隆重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有60多名农村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同时邀请受表彰的农村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观看庆祝教师节暨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晚会《放歌教育》。出版《教育探索》一书,其中收入27篇农村教师论文。同时,鼓励农村教师踊跃参加“教育论坛”、说课大赛、课件制作、优秀论文评选以及教学公开周和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今年要开展全员性远程网络培训、举行名师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举办第七届“教育论坛”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做好“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优秀论文等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教学质量,争取高考中考再获丰收。

六、着力解决教育管理“软”的问题

1、抓教学质量提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学校教学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规范教职工请假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从去年9月份起,抽调督导室、进修学校人员组成督查组随机对中小学常规管理进行督查,对督查出的问题及时通报,跟踪督促整改落实,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多形式开展教育论坛、说课大赛等教学教研活动,我区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年,高考中考再获丰收。五中高考成绩实现了的历史性突破,中考26个教学质量指标中,我区19个指标位居全市第一,7个指标位居全市第二。

第7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彭局长:自2006年1月我市成立“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克拉玛依项目组”以来,全市26所学校,257个教学班,10311名学生,416名学校主管语文教学的领导和教师参加了该项课题的实践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与课改,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三年来,学生习作共投稿8133篇,被《作文个性化平台》等全国性刊物刊发的有183篇;教师论文共516篇,被《作文个性化课题通讯》等全国性刊物刊发的有26篇;另有几十篇论文、课例、教学设计被总课题组分别评为一、二、三等奖。课题评价组对我市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项目组被授予2007~2008年度“科研先进集体奖”,我个人也被授予“教育科研管理特别荣誉奖”。

克拉玛依市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很好。在拥有高水平教育硬件装备的条件下,如何提高软件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应该是下一阶段我市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这次克拉玛依市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与课改成果在全国同类地区名列前茅。我希望子课题项目在第一阶段科研和课改成果的基础上,将下阶段的“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发展到全市的初中、高中,形成一条龙的科研体系和课程改革,在扎根中华民族语文教育沃土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认真转变我们的教育观、教师观、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为探索和创造出适合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新范式而不懈努力!

记者:克拉玛依市自1997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以来,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巩固提高“两基”方面,克拉玛依市将进行怎样的安排和部署呢?

彭局长:2009年下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这是对自治区“两基”工作的一次整体验收和全面评估,也是对全疆各地教育工作的一次考验,更是我们加大教育工作力度,关注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个重大契机。

首先,明确“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动员大会的目的。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增强积极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市“两基”工作的检查、验收。

其次,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两基”业务档案建设、经费统计的梳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各区、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协作,精心安排部署,明确职责、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记者:和谐家庭是教育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8年,您们启动了“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该工程的实施情况?

彭局长: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和谐家庭教育工程”主要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方面,关注民生,提高认识。市教育局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终身教育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家庭教育网和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专家顾晓鸣为近千名教师、家长作了题为《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的讲座。引导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家庭教育现代化纳入教育现代化整体布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加快构建家庭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实现我市教育优质、均衡、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来自各区教育局的主管领导,各中小学的校长书记、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各幼儿园园长,试点社区及学校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共300余人分别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培训。

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成立后,各区教育部门将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各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将成立研究指导站,配备多名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指导师。通过讲座、家长理论知识培训、团体训练、个体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处理家庭教育矛盾的能力,解决学生、家长在实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各学校、社区的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站内,将成立“家长俱乐部”、“学生俱乐部”,并通过网络建立家长群、学生群等,方便家长、指导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探讨。我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记者: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是很乐观,您觉得如何才能促进克拉玛依市教育的公平?

彭局长: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并且积极组织带领各族教职工开展了大量工作。

第一,关注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制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办法。各级各类学校努力挖掘教育资源,最终将近1万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安排入学,而且使农民工子女与克拉玛依市市民子女享受同等教育。

第二,把隶属克拉玛依市农牧区的学生安排到市区学校就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和加强少数民族儿童学前教育,市政府于2008年初出台了对贫困家庭的儿童实行入园费用全免或减半的优惠政策。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作出决定:把该区的中学生全部安排到市区和白碱滩区有关学校寄宿就读。2007年9月10日,又把距市区70公里的小拐乡的61名农牧民子女安排到市第二小学寄宿就读。并划拨专款给予补贴。

第三,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8月,克拉玛依市开办了区内初中班。到2008年8月底,先后在和田、博州等边远农牧区招录了5批小学毕业生,并安排在市三中和十中就读。为此,市政府先后投入了1亿多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区内初中班的学生将达到2250名。

第四,坚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为贫困生铺平求学之路。2008年,克拉玛依市首次对考入国家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学费全额救助。各中小学校还经常组织教职工开展为贫困学生“献爱心,送 温暖”的活动。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市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70名教职工,两次捐款总额达13.31万元。市慈善总会从2000年起就开展了“慈善助学”工作,仅2007年就发放助学金152万元,救助贫困生706人次。

第五。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2008年6月17日下午,新西兰Rotorura国际语言学校校长克里斯・莱克女士一行来我市交流、参观与考察。双方就今后互派教师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学习以及组织克拉玛依市优秀中学生赴新西兰参加寒暑期夏令营活动等教育合作达成多个意向。克拉玛依市的教育开始走向国际化。

记者: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请问您们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发展教师继续教育的?

彭局长:2008年以来,市教育局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列入“关注民生年”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邀请内地专家、名师前来现场讲学、授课和外派教师进行培训、研修等方式,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内容,强化培训管理,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截至7月中旬,各级各类培训共计3695人次,包括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等多项内容。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在前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得培训井然有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培训内容如下。

第一,骨干教师培训。4~6月,组织38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去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培训;7月10~19日,聘请全国知名专家6人,在市教育局报告厅开展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10天的首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结业培训。

第二,骨干班主任培训。1月21~25日,选派2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哈语言骨干班主任的培训;5月19~30日,组织我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7月6~10日,外聘南京5名专家在我市第六中学报告厅完成了374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中小学德育干部及骨干班主任培训。

第三,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挂职培训。3~4月,组织第三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34人去南京挂职培训,其中中学校长15人,小学校长19人(其中少数民族8人)。

第四,少数民族中小学各类“双语”教师培训。2月份,选派6名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参加了2008年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春季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班:3~6月,组织10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双语”教师教材教法培训,组织11名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参加了第三期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知能提高培训;7月10~14日,聘请自治区教科所三位专家,在我市第二中学举办了近1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双语教师和学校领导参加的汉文化知识拓展培训。

第五,教育信息技术培训。4~6月,组织举办了200人参加的为期2个月的首期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远程培训,并完成了一期25人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第六,高中教师新课程远程培训。6月24日~7月29日,组织全市普通高中民汉教师800余名进行了高中新课程远程培训。同步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各学科为期3天的高中新课程远程集中培训f汉、维、哈三种语言同步授课1和教育部为期10天的汉语言网络互动式培训。

第七,新分教师培训。7月7~11日,聘请南京5位专家在第六小学开展了近300人参加的为期5天的2007年、2008年新分教师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培训、教育教学常规、心理学教育、新课改培训等。另外,还进行了军训、素质拓展训练、油城乡土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学科实习培训等。为新分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适应教学岗位奠定了基础。

第8篇:农村小学教师论文范文

——教师教育稳步推进。教师培训达到293期1.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4.4%。学历教育在校注册学员突破1000人,普通话测试达到5200人,成人教育再上新台阶。

——课改研究重点突出。今年高考成绩优异,一本上线3600多人,较去年上升5.9个百分点。重点比率约为15.16%,比上年提升5.3%,名列全省前列。

——中职教研卓有成效。省赛获103块奖牌,国赛获19块奖牌,继续居于全省前列。高职(单考单招)考试,上线2730人,上线率高出比全省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本科上线275人,比去年增加139.1%,占全省本科人数的27.2%。

——科研指导扎实有力。编写教材30本,专著4本,个人著作7本;省级以上刊物72篇(其中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22篇);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结题的省级以上课题23项,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1项。

第一部分 2014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学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紧缩、外包业务受限、迎评任务剧增等困难,但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奋斗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创思路、求发展,全年工作圆满完成。

在“三位一体”培训结构日趋完善、提升空间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培训课程作为发展的重中之策,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促进教师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教师培训创新。以“课程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为载体,重点推进“名师工程”,选送和培养26位名师申报省报特级教师,其中17位名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在结业的班级中,以“高端理论研修”为切入点,全力提升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专业素养,293位学科带头人顺利结业。践行“异地蹲点教学”的培训模式,高中9门学科969位教师完成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化三阶段式”和新教师的“主题课例式研训”,引领26位高中语文青年教师开展跟踪培训,161位新教师顺利结业。

2.推进干训工作研究。以“构建教育管理个人知识”为目标,依托理论学习、实践蹲点等途径,65位名校长课程领导力显著提升。采用“聚焦问题、现场教学”的培训模式,209位校长圆满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写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题的“十二五”校长骨干校(园)长培训任务。“三阶段两基地参与式”在新任职资格校长班培训反响良好。依托教育管理研究分会年会,成功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265校长参加,并交流管理经验。

3.加强德育研训建设。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实践研究,推行“隐性知识显性化”研训模式,11所“__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学校”和10个“市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在中小学德育专业化建设上取得明显实效。组织开展“高一起始年段班集体建设策略”和“高中生生命教育”主题教研活动90人。精心策划德育学术研究评比活动,有53篇论文入选全省德育论文评比,13篇获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20%。切实加强学校德育骨干教师培训,115位德育骨干教师圆满完成19个专题讲座、3次参与式培训、6次实践蹲点培训任务。启动家庭教育 “送百场,惠万家”农村科学家教巡回辅导服务60人次,有效促进了社会大德育网络体系建设。

4. 继续教育规模稳定。圆满完成教育部下达指标,在校注册学员达到1000多名,其中,新招学员80名,毕业113名。硕士研究生班、全日制大专班的合作办学前期工作准备就绪,进一步强化了稳规模、求发展的学历教育发展思路。迎评、机测等工作基本到位,顺利通过省普测示范中心抽测工作,有效指导全市普通话测试5200人。

面对新旧高考政策实施的严峻形势,我们保持清醒,明确守住稳发展,关注重点领域,集中精力抓考试研究,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以增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性。

1.深化调研工作内涵。以市本级高中为主,落实新课程教学和“高三后阶段复习有效性”教学调研,为全市高三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特色办学进一步落实。顺利完成精品课程交流平台建设,以“一校一方案”为根本要求,加快推进选修课程建设,编制出版《生涯发展与管理》等选修课程4册。认真落实《指南》,深入开展基层幼儿园专题调研,进一步强化园本培训工作,启动早教指导中心工作,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幼教教研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以“随班就读”为重点,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教研,积极推进普特融合活动,全面启动特殊教育学习教材研制,

文化课教育和康复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得到有效开展。2.加强学科教学指导。重点抓好高三复习的研讨与指导,强化各级各学科地市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有效推进地市联合高考研讨活动。加强学科基地指导,16个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已经转型到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上,选修课程开发和学科选修教材编写进展顺利,学科建设样本、校本研修先导、课改实践先行团队等方面示范辐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正式启动高中各学段的选课走班制度。重视学科课程建设,规范精品选修课程评比,6个项目入围全省微课程开发评比。出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建议》,编著15门学科课程整合培训教材135册,校本课程开发取得实效。成功举办第十六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深化“基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教育改革”主题,与会人员达到4000人。

3.推进监测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测试卷、学考评估卷、模拟测试卷和中考测试卷的命题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中考、高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有效跟踪和评析高中教学质量。依托网上阅卷系统,进一步加强高三模拟测试成绩分析,注重大样本采集的有效性,数据分析的时效性明显提高,为调整高三教学策略提供强有力依据。关注新高考改革,高考一本率创历年新高,列全省第4位。继续规范教研系统“三项评比”,有序推进大市“双高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轻负高质”课堂典型发挥实效。努力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基于学习与成长力培育的评价”改革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我市教育质量增量评价和绿色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研究初中升学综合评价,全面推进中考改革,所命题的4门科目被评为全省中考优秀试卷。初高中空中智慧在线课堂全面启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推进均衡教育奠定了基础。

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发挥优势,重视能力培养,运用竞赛机制,在调整中稳增长,为中职教育长远发展筑基铺路。

1.巩固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以36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抓手,圆满完成12个专业577名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和6个项目2356人的职业学校教师指令性培训任务。精心组织31个专业328位教师开展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获得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的省级表彰,成绩在全省列第三。取得8个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参赛资格,成绩居于全省前列,有效促进了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

2.推进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指导力度,省赛共获19金、41银、43铜好成绩,金牌数列全省第二;取得20个国赛项目参赛资格,共获3金、15银、3铜,总成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继续重视高职考试指导工作,今年2730人上线,上线率达95.6%,高出全省平均上线率21.4个百分点,上本科线275人,比去年增加160人,占全省本科招生人数的27.2%,比去年提高2.2个百分点,4人为专业高考状元。重视浙江省第六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工作,我市共获得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12件,并推进多所学校成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实验室和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创业实验室。

3.落实和深化职教教研工作。组织6个专家组,对全市16所省等级以上职业学校开展了2013年度“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和“教科研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教学管理专项评估,形成10万字的《__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评估报告》,为我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职业学校,在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方面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建立考核量化标准,联合市教育局对首批、第二批和第三批共15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进行了年度绩效考核,对新申报的第四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创新基地进行了实地核查和评审,全力推进专业创新基地建设。成功举办全市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专题培训班,为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开好头、起好步。加强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文明风采”活动有序开展。在2014年度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市选送的119件作品有84件获奖,其中一等奖9件、二等奖32件、三等奖43件,获奖率70.1%,高出全省平均获奖水平10.1个百分点。

在研教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竭尽全力,始终把科研兴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管理,注重转型,强化指导,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1.优化课题管理。已经形成开题“一题一例一策略”、结题“一课一法一报告”的课题管理模式,课题指导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多角度多层次抓实抓好课题评审申报工作,省教科规划课题中立项50个,省厅教研课题立项42个,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立项270个,市教改专项课题立项59个,年度重点调查研究课题立项56个。有重点有计划改进跟进课题管理指导工作,完成40项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9场教育教学规划微型课题中期研讨活动,500项课题结题培训。多元化常态化分步分层推广优秀成果,教科研基地示范辐射作用得到发挥,桐乡六中“五点同步”教改成果得到推广,市实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题成果得以转化。

2.加强科研指导。组织开展__市第六轮教育科研基地的中期检查与调研指导工作,以“教育科研创新与管理机制建设”为主题,通过听、查、问、看等形式,听取调研学校教科研工作情况汇报,查阅教科研课题、成果等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开展教师座谈,听取学校对目前教育科研的困惑与我市教育科研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调研学校主导性课题、骨干教师课题等进行实地指导,全力打造我市教育科研工作高地和重要科研孵化平台。以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为重点,完成市教育科研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市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辅导班2个培训项目,优秀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以农村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下乡活动,携手基层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组织开展__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评审工作,共评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7篇、二等

奖23篇、三等奖34篇,有效提升了提教师教育信息化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认真开展“我与课程”科研论文专题评选活动,评出一等奖32篇,二等奖83篇,三等奖169篇。以“我们的评价”为主题,征集教育评选论文322篇,150篇获奖,推进了教育叙事研究。以市属科研管理为重点,成功举办市属学校教科室主任论坛、微型课题中期研讨、科研片组等活动,市属学校教育科研质量有所提升。以“两刊一编”为平台,引领展示全市教育科研发展,为学院科研深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注重心理研究。继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建设,加强全市10所省一级心理辅导站管理,1所成为全省心理特色培育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展示、论文评比、专业知识说课比赛、心理咨询个案的同伴督导、高考备考心理辅导专题教研、高中心理选修课程研发等研训活动,完成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暨C级证书培训6场1600人,C证面试通过率达90%。积极参与组织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的社会公益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收到广泛好评。

面对学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有序有力,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建设,着实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1.加强党建工作。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六项禁止”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三公”经费明显下降。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细化责任分解,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清廉务实为民”蔚然成风。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委班子及成员认真对照277条征集意见建议,深入查摆问题、谈心交心,形成23条班子整改意见和11条班子成员整改意见,目前整改率达到99%,学院党委的凝心聚力作用成效显著。全体党员的实践学习更加深入,重温“六个一”活动,到社区认领“微心愿”43个反馈良好率100%,深入农村学校开展携手行动,让党员更贴近群众,赢得了一线教师的良好评价,有4名党员受到市属“七一”表彰。

2.推进文明创建。组织力量,全院人员共同参与,按照市级文明单位责任分解表落实工作,形成评审材料10卷66册,在市文明办的细心指导下,已被拟定为市级文明单位,公布于__日报。充分发挥工会领导作用,认真落实教代会审议制度,审议修订《学院评聘方案》,科学制定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有效地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退休教师和老党员管理,落实两项待遇,充分发挥退休人员老有所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作用,并依托实验学校,圆满得完成了早教园和空中课堂建设,使学院的退教工作取得创新性发展。有序推进社区结对、综合治理,经常性开展社区联谊共建活动10次,充分发挥学院教育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帮助格林社区在业余党课、科普讲座、文艺表演等方面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校园绿化保养,树立标识标牌,烘托文明创建氛围,并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及时修理,为全市研训工作创设了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3.强化服务管理。起草学院公文规范性文件,收文发文1500件,档案归档1600件120卷,未发生差错问题,为有效推进学院上情下达奠定基础。按照学院发展规划,认真制订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实施办法,完成岗位聘期考核,进一步规范人事管理,较好地完成2人人动工作。出台学院车辆管理和使用办法,坚持用车预约登记制度,公务用车更加科学,累计出车369次。安排各类培训293班次,用餐14000人次,累计收支突破千万元,总务后勤保障更加到位,浪费现象明显改善。

继续深化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委班子建设,以党风带院风,进一步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1.落实整改措施,防止“”抬头。对在今年教育活动中查找的问题,按照整改方案,逐步得到落实,并将整改结果进行公示,自觉接受职工和服务单位的监督。

2.加强党建工作。开展有计划的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制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六项禁止”精神,细化责任分解,加强正向舆论引导,“清廉务实为民”蔚然成风。建立党员进社区等考核机制,开展携手行动,让党员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3.推进文明创建。加强市级文明单位责任分解落实,有效助推学院各项工作开展。认真落实教代会审议制度,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开展社区结对、综合治理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加强管理,推进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地运行。建立包括培训、教研、科研等在内的工作考核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三位一体”培训结构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把教师培训课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策,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促进教师教育稳定发展。

1.加强教师培训创新。重点推进“名师工程”,以“高端理论研修”为切入点,全力提升市级名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专业素养。继续实行“异地蹲点教学”的培训模式,开展高中教师专业发展90学时培训。进一步深化青年教师专业提升的“问题化三阶段式”和新教师的“主题课例式研训”,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推进干训工作研究。以“构建教育管理个人知识”为目标,依托理论学习、实践蹲点等途径,提升名校长课程领导力。圆满完成“教育信息化”、“科研写作”和“教育管理”等主题的“十二五”校长骨干校(园)长培训任务。

3.加强德育研训建设。认真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实践研究,完善11所“__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学校”和10个“市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考核办法。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

面对新旧高考政策实施的严峻形势,集中精力抓考试研究,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进素质教育,以增强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性。

1.深化调研工作内涵。落实高中新课程教学和选课走班教学调研,为全市高中教学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导,引导学校特色办学。认真落实《3—6岁教育指南》,进一步强化园本培训工作,启动早教指导中心工作,学龄前儿童教育研究全面到位。以“随班就读”为重点,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教研,积极推进普特融合活动。积极研究和推进中考改革,改进高中招录办法。

2.加强学科教学指导。强化各学段各学科地市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有效推进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学科基地指导,有效推进选修课程学科建设样本、校本研修先导、课改实践先行团队等方面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举办第十七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开设空中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性。

3.推进监测体系建设。深入研究各科期末测试卷、学考评估卷、模拟测试卷和中考测试卷的命题工作,有效支持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中考、高考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有效跟踪和

分析高中教学质量。注重大样本采集的有效性,为调整高中教学策略提供强有力依据。认真贯彻落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性学科“统测”工作要求,努力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以“基于学习与成长力培育的评价”改革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发挥优势,重视能力培养,运用竞赛机制,为中职教育长远发展筑基铺路。

1.巩固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以360学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为抓手,圆满完成十二五教师90学时专业发展培训任务和专业技能指令性培训任务。

2.推进和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大技能大赛项目集训指导力度,继续办好中职学生技能节。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和学分制管理。加快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促进校企的紧密合作。

3.落实和深化阶段性教研工作。以“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教科研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职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建立考核量化标准,实现中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再提高。

始终把科研兴教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管理,注重转型,强化指导,推动教育科研发展。

1.优化课题管理。多角度多层次抓实抓好课题评审申报工作和课题质量的监评工作,多元化常态化分步分层推广优秀成果,发挥教科研基地示范辐射作用。建立科研团队,以更扎实的措施促进教育研究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