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北师大版教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凭借其雄厚的学术优势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编写了一套高质量的职业高级中学英语教材。教材充分考虑到职高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以后的就业走向,利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实用、形式新颖、知识结构严谨。本文作者论述了几点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所感受到的该教材的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高级中学英语》是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颁发的《职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编写的,共有三册。该教材既体现了现代英语教学的理念,又充分考虑到职业高级中学的教学特点,是一本广受好评的优秀教材。
一、注重职高生的特点和发展需要
职业高中的学生是为了将来就业进行学习和培训。英语是他们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工具课。因此职高英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他们走出校园也能实现终身学习。北师大版的职高英语教材一直力图把成为独立、积极的英语学习者的理念传输给职高生。
1.简化单词、语法和课文,注重口语和读写能力的培养。
英语普遍是职高生的薄弱环节,入学后,他们又要分一部分时间学专业课,学文化课的时间相对少了。因此该教材呈现的单词、语法和课文,相对于普高教材简化了很多。但简化不等于简单处理知识的结构和呈现过程。首先,高中应该学习的语法知识都有规律地分布在各单元的语法部分。另外,对学生的口语和读写能力的训练要求并不放松,甚至更注重口语了。几乎每个单元的最后,都有关于读音知识的介绍和训练。这对于纠正学生的发音非常有帮助。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两组口语练习部分,这明显是为了增加学生课堂上开口说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
2.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运用。
掌握并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外语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的必备条件。这对于职高生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职高生应该培养更强的独立性。而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把学习策略的训练渗透到教材的编排之中,使得平时的课堂学习就是在学习使用学习策略。另外,这套教材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学习策略的讨论。讨论基本是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但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策略进行反思。通过讨论,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教师的良好组织、精心引导,这部分策略讨论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3.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择。
为照顾大部分职高生起点较低的特点,每个单元都是从学习的基础结构开始学习。同时每个单元都有两个听说和读写的学习任务,学习难度和词汇量逐步增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决定是否进行第二项任务。这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能保证他们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英语方面能有长足的进步。另外,教材在布置学习任务或设置交际情景时,都会给出两到三种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自身教学特点,选择适合的情景组织教学。教材的编写给了教师很大的灵活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酌情删减或增加。 二、努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衡量一本英语教材优劣的标准。北师大版的职高英语教材在这方面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体验真实语言的机会。
创造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是交际英语课堂的要求。这套教材的编写也充分运用了交际教学法的理论,让学生熟悉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和话题内容,并且有充分的时间体验所学的目的语,从而实现用英语思维。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话题为主线”和“任务为主线”,即在一个单元中设几项语言活动任务,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话题的选择和任务的设计体现了编写者的良苦用心。话题大都是职高生在求职、工作或交际中可能涉及的内容。题材偏重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素材。素材或改写自原汁原味的英文素材,或由教材专业编写人员编写,语言鲜活地道。任务的设计都努力把学习者置身于各话题涉及的真实情景中。课堂上,学生就有各种机会进行情景交际。学生在完成这些语言任务时,不仅要应用语言知识,而且要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这使学生感受到,英语不是远离他们抽象的东西,是可以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是可以用来进行真实交际的语言,使他们逐渐形成这样的习惯,用学来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和经历。
2.为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详尽的语言支持。
职高生的英语普遍是他们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在职高的教学安排上,英语的课时并不多。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套教材的解决办法就是为学生顺利完成说和写的任务,提供充分的语言支持。比如,在第一册第五单元主要是练习关于问路这个话题的对话。在一开始的warm-up中,通过第一个练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种关于表达地点的词汇;通过第二个练习,学生可以了解各种问路、指路的表达方法。在下一个部分:Listen and Speak:Task1中,通过听几段关于问路的对话,学生对这方面的语料会更加熟悉,他们也会有说的冲动。有了这样的准备,即使那些基础很差的学生也能很顺利地投入到随后的关于问路指路的对话练习中。学生在掌握每一个话题的基本语言功能后,不会原地踏步。第二轮的听读练习会帮助他们把语言能力再向纵深发展。在第五单元的Listen and Speak 2中,学生要听一段关于问路、指路的更复杂的对话。在Read and Write:Task 2中,要求学生阅读关于指路的文章并准确回答出问题,最后还要用英文写出自家的地址,训练难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有了前一部分训练的铺垫,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可以顺利实现的。也可以说,前一部分为后一部分的学习提供了语言支持。同时基础词汇和功能句型在两轮训练学习过程中的复现,也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它们的用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教材版本 比例尺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4-039-01
《比例尺》这部分内容在《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要求是:“了解比例尺;在特定的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中,《比例尺》这个内容的编排各具特色,现比较分析如下:
一、教材编排异同点
(一)相同点:
1. 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比例尺在生活中、地图上常常出现,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两种版本教材均准确把握了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地编排了比例尺的相关内容。
2.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两种版本教材不仅以学生熟悉的地图或房间平面图引出比例尺的意义,还创设了丰富的独立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解决有关比例尺的相关问题。
3. 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两种版本教材都涉及到了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等,这种编排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渗透一定的函数思想。函数就是从数量的角度反映变化规律和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
(二)不同点:
1. 编排顺序不同。人教版教材在编排比例尺的内容之前,安排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把比例尺归属为比例的应用第一部分,之后安排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而北师大版教材之前安排了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学习。相比有所不同的是,教材删除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相关内容,并把图形的放缩提前到学习比例尺的前一课时,目的是通过观察、操作,在感受图形相似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比例尺的意义埋下了伏笔。
2. 对比例尺不同形式认知的侧重点不同。人教版教材在认识比例尺时,对不同形式的比例尺认知完整,且注重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结合。北师大版教材则侧重于数值比例尺的认知,教材始终未呈现线段比例尺的学习,对数值比例尺另一种形式的学习,也是通过教材第32页“你知道吗”栏目呈现,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3.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不同。人教版教材把比例尺的教学确定为比例的应用范畴,紧紧围绕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对于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材呈现的是用解比例的方法进行。而北师大版教材在学习本课之前没有安排“比例”知识的教学,教材突出了“比”这个重要概念,把比例尺的教学归属为比的应用来教学。如教师用书第42页指出:“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比的意义,比例尺的含义等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解决上述问题(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等),教师不要补充解比例的内容。”
二、比较后的启示与思考
(一)需要完整认知比例尺各种不同形式吗?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形式,数值比例尺又分为“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如1:100或10:1两种情况。而北师大版教材明显重视数值比例尺中常见的“缩小”比例尺,且舍去了线段比例尺的认识。事实上为了防止学生将相关实例的某些特征误认为是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经常用到的一些实例。比如,只认识1:100、1:650000000这样的“缩小”比例尺,学生会误认为比例尺中前项都必须是1,面对10:1、10000:1这种“放大”比例尺时就会不知所措,从而忽略了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一本质属性,相反,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放大比例尺与缩小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感悟概念本质。另外线段比例尺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不仅仅是因为生活的需求认识它,更重要的是,学生可通过几种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例尺内涵的认识丰富而又完整。
一、不应删除的内容
1.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和分组分解法,我认为是不应删除的,而且必须加强,其原因是:
(1)教材中仅讲了提取公因式和运用公式法,然而在进行分式约分时往往需要对分式的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仅用书中提供的两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这显然也是矛盾的,因式分解只要求用两种方法进行,然而仅用这两种方法是否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运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仅用这两种方法也是不够的。如,北师大九年级上册P62 习题2.7第2题解下列方程。该题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可以的,但用因式分解法来解的话,学生会更易理解,但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书中又没涉及到,好的方法用不成、不能用,这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这节内容删除了虽然是给学生学业减轻了负担,但给学生思维却带来了很重的负担,现在学生只要遇到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从三角形相似来考虑,因此,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思维负担。实际上若不删除这节内容,学生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内容就会无师以自通,也有利于对“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二、提出一些建议
1.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运算中的第1节(整式)”应提到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3节(代数式的求值)后面;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运算中的第2节(整式的加减)”应提到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5节(去括号)后面。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更宜体现知识间的螺旋上升的原则,也就避免了还没有学习整式(单项式、多项式),代数式的概念就去学习合并同类项,还给学生学习减轻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负担。
2.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提前,以至“位置确定”和“一次函数图像的运用”中学生学习时不会产生障碍。
3.九年级下册第3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P127议一议中: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当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简称圆心距)。这样会让人误解为“只有两圆外切时,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才叫圆心距”,而其他几种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就不叫圆心距!因此,我认为圆心距的概念应先讲。
关键词: 指导思想;教材结构;课文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59-01
从教育学角度上来说,语文是一种集听、说、读、写以及译为一体的语文文字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的总称。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一定水平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能够丰富自身情感积累,提升个体思想行为意识境界,构建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应当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先从人教版与北师大版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比较入手,谈谈这两种教材各自的优势。
1.人教版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指导思想的比较
人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为:基于教育“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基本战略思想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而服务的必然要求,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的目的是逐步培养起小学生正常理解并应用汉字的行为能力,并在理解汉字的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指导,使小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译的能力,在爱学习、爱语文学习的同时实现自身智力心理的全面发展,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带下坚实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较人教版中年级语文教材的指导思想来说显得更加的细化与具体,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兴趣先导。北师大版本的中年级语文教材一改传统意义上语文教材内容繁杂且学习难度比较大的局面,着重强调了语文教材学习内容与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设计了冬冬与丁丁两个鲜明的儿童形象陪伴着学生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②.学会学习。北师大版本的中年级语文教材不再认同传统意义上被动式接受、死记硬背式的教学现象,提倡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最恰当的语文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③.整体推进。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塑像,将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转变为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以及写作能力。④.文化积累。文化积累作为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纪语文教材指导思想的最后一环,旨在帮助学生在获取语文能力的基础之上,传承并弘扬中华名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进步文化的精髓。
2.人教版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教材结构的比较
以北师大版小学三、四年级的教材结构为例,在三、四年级的“语文天地”中,各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板块成为了语文教材最显著的结构特征。小学生能够通过"日积月累"板块的学习完成课堂各种字词句的阅读、写作及背诵联系,巩固课堂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开卷有益”板块,小学生能够在充分把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性的阅读训练,并配合相应的思考题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畅所欲言”板块的作用下,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及沟通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配合“金钥匙”板块下的“自检”板块,小学生自我检查的意识及习惯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而人教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对于教学板块的体现显然不如北师大版集中与突出。
3.人教版与北师大版语文教材课文内容的比较
人教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方面将重点发在了对小学生文章主旨的理解方面,理论性的问答题型及词语解释题比例比较大,而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在课文内容选定方面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出了“主题单元”的形式。这种主题单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思想主题,知识主题,也非人教版所倡导的文体写作能力主题,而是一种以文化及人文特性为主的主题形式。这种全新的教材主题方式使得整个中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向着课外进行了延伸,向着小学生的课后活动、课余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延伸,在各种情感性提问与开放性问题的作用下着重阐述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北师大版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色彩》、《母亲河》、《走进森林》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北师大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小英雄》、《亲情》、《民族之花》等教材;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北师大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岁月》、《收获》、《面对错误》等。每一个主题单元都是一个基本独立的学习单位,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挖掘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及整合性是北师大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课文内容选定的初衷。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一大关键分支,是社会大众思想及情感交流的工具与载体。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字规范性的实用工具,同时也是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整个教育教学事业中所占据的地位尤为关键。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小学中年级语文教材都体现出了各自的编写特点,均是顺应时展的产物,在新教育理念的作用下均能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值得我们肯定。
参考文献
[1] 杨朔.简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兼谈语文教学中的理想教材[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 李冰霖.贴近新大纲体现新思想--谈人教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的修订要点.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12)
一、实验的做法
1、组建班子。我们确立集美二小三个班和集美小学二个班为实验班级,由区教研室教研员和三位实验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的实验原则、形式和方法,采用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依据教材内容,以发展、创新的观点展开全面研究。
2、加强培训。实施课程改革,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关键。实验初始,市教院初教室就请来了省里的专家王永老师,给实验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使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转变。实验教师为自己能够成为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都深深地感到了课程改革所赋予自己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教研员和实验教师还分别到福州、吉林、深圳参加北师大课程中心举办的教材培训,与刘兼等专家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想法以及认为教材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来,与专家们共同研究、分析,加强了对实验教材的认识,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
3、交流协作。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课题组每月1-2次的集中备课、听课、研究教材教法;市教研员精心指导,实验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明确思路,把握宏观导向。结合本区实际,区课题组每两周一次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思想;开展互动式教研,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听课、评课,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经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实验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实验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研讨会,把实验研究的新思想、新经验,向全区数学教师进行横向渗透。
4、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将课程改革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上。根据新教材的“密切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个特点,初步建立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为:问题情境——主动探究——归纳概括——实践应用。”我们还围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专题,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做到:在以人为本的宗旨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投足都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5、评价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评价体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驱动器。在数学实验中,我们力求转变传统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以人为出发点,关注发展性评价,记录成长,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我们从学习行为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尝试性的研究。学习行为评价主要从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情感状态;课外作业——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课外实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思考——主动与教师、同学、家长交流和讨论学习的情况等方面来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中,讲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多样性。(1)笔试:考查知识技能情况,鼓励创新做法,如命题的开放性、综合性;(2)口试:考查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实践操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等。
二、实验的收获
四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实验年级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普遍热爱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未参加实验的年级学生远不及的。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一、编排体系及内容变化
1.新旧教材目录对比
2007年版
2012年版
2.单元板块及内容的变化
(1)旧教材及新教材中虽然都有“加与减(一)、加与减(二)、加与减(三)”三个板块,但是板块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旧教材中的“加与减(一)”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新教材中的“加与减(一)”主要内容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旧教材中的“加与减(二)”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新教材中的“加与减(二)”主要内容则是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旧教材中的“加与减(三)”主要内容是100以内三个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新教材中的“加与减(三)”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可以看出新教材的编排知识点减少,知识难度降低很多。
(2)因为新教材第一单元“加与减(一)”只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所以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移到新教材第三单元。旧教材第六单元“购物”、第八单元“统计”在新教材中没有出现。去掉了一年级小朋友比较“窝心”的“人民币的认识”及简单钱款计算,方法及策略上的要求也随之降低。
(3)旧教材中的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新教材中以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代替。明确指出只从两个方向上观察物体,会辨析(教材中偶尔也出现了从上往下看,但不作很高要求,旧教材明确要求四个方向)。去掉了使一年级小朋友头痛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去掉了厘米与米的关系认识,去掉了了解测量方法多样性及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必要性的认识”。
(4)一年级下册新教材也增加了一个“综合实践”类的“数学好玩”板块。其中的章节知识内容分为“分扣子”和“填数游戏”。
(5)旧教材八个单元14个板块,约105个页码,建议教学使用课时数约为72课时。新教材六个单元9个板块,约95个页码,建议使用课时数约52课时,教材知识内容从容量和难度上都有所降低。课时数的减少也正暗合了一年级下学期的时间短暂。
二、新教材编写意图理解
1.以新教材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为例:在旧教材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材编写中分为“买铅笔”“跳伞表演”“练习五”“美丽田园”四个章节,其中“买铅笔”一课中试图说明及要求学生掌握“20以内减9、减8、减7”;“跳伞表演”一课中试图说明及要求学生掌握“20以内减6、减5、减4、减3、减2”等知识内容,还有比多比少的内容。整个知识体系编排显得凌乱而繁杂。而在新教材中这一单元分为“买铅笔(减9)”“捉迷藏(减8)”“快乐小鸭(减7、减6)”“开会了(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求缺多少,也是减6、7、8、9的综合)”“跳伞表演(巩固减6、减7,迁移至减2…5)”“美丽田园(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一(单元练习)”“做个减法表(单元复习,主要是找规律)”八个章节,断课清晰,有章可循。
2.以新教材中的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为例:旧教材试图在第一章节“数铅笔”中表达四种数数的方式,从“一个一个地数”到“两个两个地数”到“五个五个地数”到“十个十个地数”。方法多,跨度大,小朋友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而在新教材中,编者把这一板块内容分解为“数花生(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数一数(十个十个地数,加强理解10个1与1个10的表达)”两个章节内容,数的时候还增加多种器具。这样的内容编排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
当然还有很多章节内容的合理编写,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新增板块内容说明
1.“数学好玩”这一板块内容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过,主要分为“淘气的校园”“一起做游戏”两个章节。一年级下册则分为“分扣子”“填数游戏”两个章节。这个板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淘气的校园”有类似以“分类问题”为载体,“一起做游戏”有类似以“几何问题”“简单运算”为载体,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是知识点复习课,而是要着重于“说清方法规则、动手完成任务、体会愉悦心情”。一年级只要求能“按问题完成任务”就行,不要拔高到做“小课题”的地步!而一年级下册分为“分扣子”“填数游戏”两个章节也有各自独特的要求。
(1)“分扣子”章节中的分类比一年级上册的“淘气的校园”中的分类标准更细而且步骤连续,是第二层次的分类要求。即要让学生明白不管以怎样的标准,只要每次以“单一标准不断往下分”,分类的结果都一样!这种分类只是让学生初步地感受“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不同”,是单一标准、单一步骤地分,是第一层次的分类。在这个章节中要提醒教师注意的是教材的整个情境串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也就是说“做一做”的步骤是与“议一议”中的分法连续的,最后到“想一想”出结果。所以在自己编制练习时可以起码编出两个分类标准,即至少可以分两次的分类题,但是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又不可以编得很难,这对教师是个挑战!同时教师在一年级下册作业本的练习编写中也应尽量遵循这个原则。
(2)在“填数游戏”中,根据教材编写说明的要求,是为了渗透“数学有趣,数学好玩”的思想,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之美、数学的规律。这个章节的数格填数游戏只要求“给出的数字在每行每列全部用完”,不要求去观察横行、竖列及对角线位置的数字和特征,强调不要以“数独”形式来训练!还有一点与“分扣子”相同的是,在这个章节中的情境串也是递进且步步深入的!
2.在“整理与复习”板块中,与以往不同的是分为“我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我提出的问题”“巩固与应用”几个片段。其编排的主要目的是“在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已经学过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小朋友提出问题、困惑及猜想”。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也许提不出书上的那些问题,或者会提出与书上根本不同的问题,但这也没关系。
四、新教材编写特色
首先,教材的编排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示情境,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听得懂、体会得到的场景。这样的教材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觉到了数学的有趣和作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同时一年级下册新教材删去了许多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繁难深奥”的内容,这也极大地增强了小朋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其次,整本教材编排脉络清楚、目标清晰、训练巩固到位。
以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在明确几个章节“减9、减8、减7等内容”之时还明确了课时教学目标“还剩几个?多几个?缺几个?少几个?”等。使教师断课清晰,上课有章可循。同时每个重要或是比较难的章节内容都配有“试一试“,相当于增加了一节练习课,使学生知识运用训练加大,对数学的领悟加深,方法能力得到提高。
再者,本册内容编排较之以往旧教材来说情境丰富,问题解决方法策略多样化。
在许多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教学用具:有小棒、小方块、计数器,还有直尺(比一上的毛毛虫数线又规范严格了一步)等工具,形象直观,富有童趣。使学生在方法技能的掌握上不仅有情境的载体,更有具体用具的依托。
【关键词】人教A版;北师大版;例题;难度
一、研究意义
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①课堂教学中,例题的合理设置与教师的恰当引入相结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然而现在高中教材有多个版本,教材例题有所不同,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两个版本教材(以下简称人教A版、北师大版)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中的例题为对象,对以上两个版本教材的例题数量、例题类型、例题素材等方面进行比较,为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供一些参考。
二、例题难度的比较
1.对两个版本的教材中例题总量及例题本质比较
图一
图二
数学例题中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学生的理解。课程目标中提出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强调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要大力加强,而联系生活,本质上是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因为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抽象出具体模型。从图二中可以看出,人教A版联系生活实际的例题所占比例更高,从例题的本质来讲,北师大版教材更难些。
例题总量(图一)可以反映教材的例题系统在数量上的水平高低.例题综合难度可以刻画例题系统的质量特征。图二主要对例题的本质进行了分析,下面将根据模型对各因素逐一分析来比较例题的综合难度。
2.鲍建生的综合难度模型
采用鲍建生的综合难度模型,从四个难度因素、12个等级水平,先对两个版本教材数学l中的例题进行区分,再计算出每个等级水平所占的百分比,
(1)探究水平。探究水平最低层次是识记。识记知识过多容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不能真正理解。中间层次为理解,包括合理地选择数学方法,灵活地运用数学的程序性知识,主动地建立不同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特点:常规性、封闭性;最高层次为探究。探究主要指对已学数学知识的拓展,及猜想推理,能建立数学模型,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简化题目。现代社会正需要能探究的人才,探究性题目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运算水平。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技能,最低为无运算,即直接套用公式不计算结果或作图,如求集合的交集;第二层次为数值和简单符号运算,只含数字的运算或包含一到两个步骤的、字母符号的代数运算;最高层次为复杂符号运算,指三步或三步以上字母符号运算,也包括对公式的运用,如北师大版教材数学1中81页对对数的运算性质的运用。
(3)推理水平。最低层次是无推理,即直接可以看出的,不需要推理过程,如通过函数图像说明函数单调性或单调区间;第二层次是简单推理,即含有一个或两个推理步骤,如求对数函数的值,先推出一个合适的公式;第三层次是复杂推理,包含三步或三步以上的推理,如一些应用题的解答。
从推理水平比例中可以看出,北师大版更侧重复杂推理题。可能是因为人教A版在函数的一些公式的运用、集合的交与并方面的题目更多,而套用公式的题目大多属于无推理题目。
(4)知识含量。“知识含量”是指所涉及的知识点数量。由表一可知,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在一个知识点和两个知识点的题目数量相差不大,含三个及三个以上知识点的例题数设置的都很少,可能因为调查的高一第一学期的数学教材好多知识没学,不易于联系知识点。还可能因为对高一学生一堂课涉及的知识点过多,会让许多学生接受不了,慢慢的失去学习兴趣。
总体上,北师大版教材更难些;北师大版教材更注重探究、复杂运算、复杂推理及多知识点的题目。人教版教材更重视一个知识点题目即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学生的理解。
3.建议
例题是教师在讲课时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题目中图片与题目的联系,加深学生理解;讲解例题时,加深对题目的讲解,注重概念、定理等的运用;合理设置题目顺序,可以根据教学中的现状适当调整;多研究教材,多听优质课,重视平时学习,将例题的内容讲解的更具体更易理解;小组讨论时,适当加强学生的沟通,提问要有随机性;如果例题不合适,教师可以自己创设一些题目,有的例题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把它们当做练习。
参考文献:
[1]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严士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刘超.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习题难度比较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2011
[4]鲍建生.中英两国初中数学课程综合难度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5]彭上观.高中数学不同版本新教材习题的比较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2006(5)
作者简介:
一、教材编排结构比较
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有其共性的地方,同时也呈现出不同的编写风格与特点。通过对三个版本的有关“射线、直线和角”这一内容的比较发现,苏教版和人教版的编排比较相近,都把射线、直线的认识放在“角”这一单元,且射线、直线、角的认识安排在一课时。在这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线段,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节课在学生认识射线之后,通过图例(苏教版)和实例(人教版)的方式引出角的概念。两个版本对“角”概念的引入建立在射线认知的基础上,侧重于对角的静态定义的理解――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北师大版教材的编排有所不同,把“线与角”作为一个单元编排,其中“线”与“角”分别作为独立的内容安排在不同的课时,即把“线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作为一课时,重在三种线的联系与区别;把“旋转与角”作为一课时,通过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形成不同类的角,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二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对角的概念不作描述,侧重通过活动角渗透角的动态定义的理解――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除此之外,三个版本都在线段、射线、直线概念教学的基础上涉及线的性质的教学。如三个版本都通过操作体验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中苏教版还提供了相关的生活场景。苏教版、北师大版都通过图例让学生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其中苏教版介绍了“距离”的概念。关于角的读写方法,苏教版和人教版的介绍方法大致相同,而北师大版在二年级已作过介绍。
二、概念呈现方式比较
虽然三个版本教学内容大体相同,但对射线、直线、角的概念呈现方式不尽相同,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侧重用举例的方式呈现概念,大都没有逻辑起点;苏教版教材既注重实例感知(如生活中的射线),更侧重于联系已有知识形成概念(如以线段为基础运动形成射线、直线)。三种版本虽然呈现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注重从生活原型中认识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供生活原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帮助学生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概念的转变。因为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射线”“直线”的原型,因此认识这两种线要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端点”“无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三、概念区分方式比较
在各教材中对“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区分,主要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见教材内容)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三套教材都非常重视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三种线的本质特征,进一步理解概念。
四、习题安排比较
苏教版: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线的认识”练习:
“旋转与角”练习:
【关 键 词】 思想品德;编写理念;设计思路;呈现方式;课文内容
开展对教材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取长补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全国范围内适用的思想品德教材有近10套之多,各种版本思想品德教材各具特色,本文以粤教版、北师大版、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为例,从编写理念、设计思路、呈现方式、课文内容四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希望找出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的规律和三种版本教材的特色,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材的编写理念
教材的编写理念是教材的灵魂,体现了编者的价值追求。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为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生活拓展的需要,以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来设计教育板块,使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促进学生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实践,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三个版本的教材都是根据这一基本理念编写的,但在编写过程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道德培养方面
粤教版教材侧重于学生通过教材自主养成良好的道德,教材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教材定位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向导、学生“道德养成”的工具。北师大版教材侧重于树立“道德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情境的设计和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教版教材侧重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道德学习融入生活之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教材是学生“道德学习”的工具。
(二)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方面
粤版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编写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功能,通过学习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体验和探究,侧重于让学生参与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北师大版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情境和他们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人教版教材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教材、教师、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三位一体关系,教材是学生的“商谈者”和“对话者”,但其侧重点放在通过学量知识学习完成任务教学目标。
(三)课程评价方面
粤教版教材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品德养成的功能,教材明确设计与安排了评价活动,尤其是教材每课设置了“实践与评价”板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化所学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北师大版同样重视评价方面,在课文需要的地方设有“各抒己见”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评价能力。人教版教材则在单元前后的主题活动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评价渗透,在教材中安排大量的“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活动,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二、教材的设计思路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材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坚持正确的导向,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的关系,整合道德、青春期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内容的思路来编写。
粤版教材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整个初中阶段分五本书,七、八年级各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七八年级上、下册为一体,上册1至4单元,下册5至8单元,九年级全一册4个单元。每册书都有相同的结构,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有3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课除外),共12课。每一课又分四个板块:“探究园”“心灵导航”(法律部分为“法律导航”、国情部分为“国情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
北师大版教材初中阶段分五本书,七、八年级各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每册分为4单元,每个单元视内容而定安排有2~4课不等,紧扣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提炼出循序渐进的生活主题逻辑系统,以简明易懂的板块方式呈现,形成教材的总体框架。
人教版教材整个初中阶段分五本书,七、八年级各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每册书视内容而定安排8~10课,组成4个单元,人教版教材根据教材体现“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的互动”原则来编写教材,通过学习栏目的变化、活动的设计表现教材“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特征。相比粤版教材,其设计思路显得较为笼统。
三、教材的呈现方式
(一)课文结构方面
粤教版教材按照“问题――活动――观点――扩展”的思路编排教科书体例,每册书都有4单元,共12课,在每单元中,首先是该单元的导语,它明确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每课题下面的主题词,以精练的语言提炼该课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是课文,是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板块构成,每一板块都有特定的功能,同时穿插“小词典”“名言警句”等栏目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北师大版教材在每一个单元前面都设计有一个与该单元内容相关的名人名言,在单元中,每一课由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主题构成课文的主题内容,以三个形象生动、简明易懂的板块的方式呈现,每个板块以一个标志性图标引导。“思想驿站”作为第一个板块,这是课文的主体部分;“活动平台”旨在通过活动,以主动探究的方式感受、体验、感悟课文的内容;“扩展阅读”是课文的有机延伸。除了上述三个板块外,课文还在需要的地方随意插入了一些与课文主题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社会观察”“各抒己见”“知识链接”“名人名言”等内容版块,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人教版教材每册书视内容而定安排8~10课,组成4个单元,按课、框(一课时的内容)、小目等层次编写,在每个单元的标题下均设计有主题探究,其目的在于以主题统领整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每课题下由几句简单的引言概括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或激励性语言引起学生兴趣,以便于学习本课内容。接下去是课文,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课一般有2~3个用颜色标记标出的课题组成,在每个框题中,均设有活动、问题、情境体验、相关链接、名言警句等,将这些内容穿插于课文之中,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语言方面
粤版教科书通篇使用第一人称叙述,语言亲切感人、文辞清新丰富、表达不拘一格、说理层层深入。大量地运用了排比、比喻、对比、举例、引用、设问等修辞手法,使句段气势不凡,文采斐然,读来节奏朗朗。北师大版教材则是较多地采用了带有抒彩的语言,提高了教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教版教科书则注意用平等、友好的语气说话,语言朴实、简约、富有情感、通俗易懂,教科书中许多人生哲理、青春哲理、生命意义等重大主题用了大量浅显易懂的俗语来表达。
(三)图文方面
粤教版教材色调和谐,在书中安排了大量的彩色漫画、照片,每个单元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处理,使人感观愉悦。北师大版教材注重正文与插图的恰当比例关系,图像能够说明了的内容,不再用文字重复,使整套教材图文并茂。人教版教材版式设计朴素、庄重、灵活、富于个性化,书中的标题、活动设计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以区分不同板块的不同功能,使教材具有简单、朴素、庄重之美。
四、教材的内容
(一)导语、名言警句、主题探究
粤版教材每单元的标题下则是单元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段话概括出了学生在本单元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北师大版则是在每单元前都有一句与课文内容提要相关的名言警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从中感悟真理、树立信心。人教版教材每单元标题下均设有主题探究,这种探究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及参与其中,使知识得以深化,思想得到升华。
(二)主题词、引言
主题词与引言是就每课内容而言的。粤版教材在每课的课题下都设计有2~3个精练的、概括性的词语作为主题词,用于点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北师大版在每课的前面都有一、二段精美的语句作为引言,让学生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引发学生思考。人教版教材每课课题下用几句话或一个小故事作为引言,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课题上面则是一幅与课题相关的图片,两者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及课文内容。
对比这三种版本的教材特色,我认为粤版教材的主题词更简练易懂,帮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也符合减轻学生负担的素质教育要求。北师大版的精美的语段点明确学习目标,引发学生思考。人教版教材的图画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课题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主题词和图画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
(三)课文内容比较
粤教版教材的课文内容由“探究园”“心灵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与感悟”四个板块构成,这是在借鉴国外教材依据儿童认知心理上规律所构建的四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设计的崭新的内容呈现方式,通过学习“心灵导航”专门的板块,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其他三个板块也是为“心灵导航”服务的。北师大版教材专门设置了“思想驿站”这一栏目,这是课文的主体部分,以同龄人的口吻就所提出来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从中获得感悟。人教版教材的课文内容没有明显的栏目标记,没有把内容分为几个板块进行讲解,但它把大量的活动设计、情境设置、问题探究、相关链接、名人警句等穿插于课文之中,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利于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练习对比
粤教版教材有专门的板块“探究园”和“实践与评价”让学生练习,学生通过参与到活动之中来进行练习,并且是在“心灵导航”前后设置这两个栏目,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活动中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课后实践、评价所学知识,掌握知识,加深理解。北师大版有“社会观察”和“活动平台”栏目,强化学生参与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人教版的练习内容较少,只在情境设置和少量活动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或讨论得出结论。
五、编写教材建议
通过教材对比,我认为编写教材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材要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要有利于学生自学;二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要考虑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之间的衔接,要有连贯性、完整性;三是要以生活主题模块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的需要,创设他们乐于接受并有利于他们自主发展,能对他们的思维、情感、态度构成适当挑战的学习情境,加强“讨论、探究、体验”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究、理解,在活动与实践中体验、认知,在实际生活中锤炼、提升;四是要把握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理念,使课程广泛吸纳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新观念;五是教材要力求以美的形式呈现,包括美的文字、图画、版式设计等,使教材除了完成教化功能以外,还具有留存的价值,教材所选择的素材应当以真实性、生动性、震撼力来感染学生,强化教材自身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雷霖. 人民版与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比较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