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班级班务与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班务与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班务与教学

第1篇: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经过三四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掌握了英语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将继续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全方位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读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养成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

三、个人教研专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

四、主要措施

1.重视语音的训练,进一步复习巩固音标。

2.扎实训练四会句型,切实掌握语言材料。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

附: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Revision

第二周:Unit 1 period 1-4

第三周:Unit 1 period 5-7 Unit 2 period 1

第四周:Unit 2 period 2-5

第五周:Unit 2 period 6-7 Unit 3 period 1-2

第六周:National Day

第七周:Unit 3 period 3-6

第八周:Unit 3 period 7 Unit 4 period 1-3

第九周:Unit 4 period 4-7

第十周:Unit 5 period 1-4

第十一周:Unit 6 period 1-4

第十二周:Unit 6 period 5-7 Unit 7 period 1

第十三周:Unit 7 period 2-5

第十四周:Unit 7 period 6-7 Unit 8 period 1-2

第十五周:Unit 8 period 3-6

第十六周:Unit 8 period 7 Unit 9 period 1-3

第十七周:Unit 9 period 4-7

第十八周:Unit 10 period 1-4

第十九周:Revision: Unit 1—Unit 4

第二十周:Revision: Unit 6—Unit 9

第2篇: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语教学重点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要培养良好的发音,正确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运用语言的习惯,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接受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方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译林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整体来说都比较活泼,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较积极,对学习英语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较强,他们勤学好问。因此对他们而言,英语基础知识需要继续深入的渗透,把重点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上。扩大学生对西方国家了解的知识领域,充分发展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但有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较差,不愿意学习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待提高。五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新教材系列配套,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因材施教。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不同水平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也适合农村地区的小学生的需要,确保他们也能达到《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突出兴趣培养,保护和发展求知欲,寓教于乐。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材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科书全部采用彩_画,情景会话贯串全套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与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绕口令、谜语、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能够自觉学习,同时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朗读流利,准确掌握书中的重点内容;帮助他们能够利用简单的日常用语的交际。熟练掌握所学歌曲、chant等。同时,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四会句型、单词。

②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③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2、难点:

①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②使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成绩。

五、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4、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6、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2一、教材简析

本套教材的编写,参考了国内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吸取了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和全身反应法等各教学法的优点,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了我国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材在编写中尽量做到教学内容浅显易懂、生动活泼、分量适度、易于入门。教学内容的编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循环往复不断复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学中要求教师在交际中听说,兼顾语法结构,以便于教学,易于接受,同时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感性知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

2、打下较好的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

4、能听、说、读、写81个短语和单词,以及16组句子和11个单句(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使用并能读懂简单短语篇)。

5、能听、说认读21个单词。

6、学会手工制作。

7、听懂后、会唱8首歌曲。

8、能听懂、会吟唱10首歌谣。

9、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10、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11、能了解6个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生活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各课、各单元中的四会词、句。

2、在逼真的情景中练习英语会话并发展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打好语音、语调和书写基础。

四、实施措施:

1、教学会话时,教师要使自己全身心地进入角色。

如果可能,尽量以现身说法或表现法,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情景之中,从而理解会话的含义,以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2、教学词汇、句型或常用的表达方式时,可与会话教学结合起来。

要尽量利用该课中会话的情景,或用卡片、图片、投影片及其他事物、模型、玩具、剪贴画等使学生边学习边体会所学词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3、语音教学要贯穿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要贯彻教学始终。

但要注意所用的语气要和缓,利于学生接受。

4、要将学生的英语学习融于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去。

5、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无论课上、课下师生间相互招呼、问候、道谢、道歉或教师发指令让学生活动或奖励评估等等都尽量用简短的英语说。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3一、教材解析

本册教科书共十个单元,其中第一至第四单元和第六至第九单元为新授单元,每单元各由八个板块组成;第十单元为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各由四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既相对独立、有所侧重,又紧密联系、相互呼应,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的这一编写意图,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将各个板块有机组合、合理安排,使它们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新授单元的第一部分Read andsay是情景对话板块。该板块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以提高会话能力,同时还呈现新的词汇和句型。第二部分Look, read andlearn主要按话题归类和图词结合的方式呈现词汇。这些单词有的已在3A,3B,4A及4B中出现过,有的则是全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特别要加强对要求四会掌握的词语的操练。第三和第四板块中的句型,是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一般都要求四会掌握。句型必须放在情景之中教学,这样做,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意思,了解句型使用的场合;三能防止操练时枯燥乏味。

Read and act和Look and read板块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和良好的朗读、阅读习惯。本册书第四单元和第八单元都出现了较长的语篇,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力求做到能初步理解。Look,find and say/ Do a survey/ Work inpairs等具有游戏和“任务型”学习性质的活动板块。这个板块提供的饶有趣味的语言材料和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的智力都有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使用性。

学生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要求学生能在真实的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的方式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参与,乐于合作,主动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学习困难,得到帮助。

4、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就课文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活动,能理解6个幽默。

5、注重融合学科知识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知识。

6、注重中外文化知识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来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理解简单的中西文化知识。

7、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教改措施

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各不相同,他们对英语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学习成绩上的体现也不同。这些具体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必须达到同一个基本目标,教学设计上须体现不同层次,才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求。

1、尊重每位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认真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共同目标,然后确定每节课的扩展方向及内容。

5、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

6、设计分层的家庭作业,使学生可自选学习内容。

7、学科实践活动

四、研究措施

1、课前指导预习;

2、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性学习的动机;

3、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关注过程评价,为自主学习和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4新的学期已经来临,为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我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接受新知识速度参差不齐,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很高,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个别学生书写不认真。所以本学期应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学期教学目标和奋斗目标

1、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能运用英语在日常学校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的日常口头交际,如问候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

3、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他课内外活动,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听懂指令并做成适当的反应,能读懂配图小故事,能根据

图片进行简要的口头描述,能唱教过的英语歌曲,并诵读一些英语诗歌和歌谣。

5、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6、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7、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及外国人的风俗习惯。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

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勤于观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多向学生介绍学习英语的方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充分利用教学用具运用录音磁带帮助学生正音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3、设计全面、高效、富有层次性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4、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行:“比、学、赶、帮”活动。通过多种竞赛形式,检验学生英语掌握情况,课堂上尽可能照顾后进生,面向全体学生。

5.根据小组竞赛加分的形式,把每班分成多个英语学习小组采取学生自主管理,老师指导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作业、背单词的任务。

6.教授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俗时,适时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让孩子们扬长避短、汲取其他国家比较进步的思想,加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五)、课时安排

Unit 1 My new teachers 6课时

Unit 2 My days of the week 6课时

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6课时

Recycle One3课时

Unit 4 What can you do 6课时

Unit 5 My new room 6课时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6课时

Recycle Two3课时

五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5教材编写思路

以话题为纲,交际功能为线,兼顾结构,运用英语去完成任务为目标。即 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教材特点

1、强调语言运用。

本教材体现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起始阶段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玩中学。

2、注重能力培养。

整套教材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et’s find out /Let’scheck /Pair work /Task time 。在活动手册中还特别设计了学习评价的栏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

3、突出兴趣激发。

教学形式多样化,其中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任务、绘画等

4、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文化的介绍。

本册介绍中西方称呼姓与名顺序的不同 ,西方国家涉及星期的主要节日等

5、融合学科内容。

(对其他学科的兼容并蓄)

6、重视灵活扩展。

充分考虑学校老师学生个体的差异。C部分可选择学习。

7、实现整体设计。

内容与目标

1、能听说读写92个单词或短语以及13组句子和9个单句。

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听说认读16个单词。

3、能学会6个手工制作。

4、能听懂会唱8首歌曲。

5、能听懂会吟唱12首歌谣。

6、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7、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教学方法建议

一、词汇教学(Let’s learn)

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是围绕话题归类出现的。与前四册不同的是,从五年级上册开始,Let’slearn中的部分或全部词汇要求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四掌握。

教法注意点

1、注意词汇的呈现方式

2、利用Let’s

start 部分引入新词。Let’s start既可以复习三四年级的已学过的单词和句型,

还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引入新单词,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朗读、拼读新词。

3、在交际中教学单词。

教师应力求在语言交流中教单词,用旧词联系新的语言,融会语言

和词汇的教学。不要为了教单词而教单词,也不要让学生死记,要把它放到具体的对话(句子)中学习。

4、充分发挥单词卡片的作用。

二、对话教学(Let’s talk Pair work Group work)

本册教材浓缩了原有的情景会话,更突出了目标句型。为给学生提供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这部分还提供可供替换的内容。为此,教师应做相应的调整。

1、在听力活动中感知新的语言(Let’s

try )。在原来Let’s talk一页设计了新板块Let’stry,这个听力练习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Let’s learn部分的.学过的新词,并在进入Let’stalk新句型的学习之前先从听觉上感知新语言,方便了教师针对目标语言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循序渐进达到教学目标。如学生听不懂,可反复播放录音,学生通过听音 看图理解关键词判断出正确答案。

2、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学说语言

(1)抓住主句型,替换关键词操练主句型。如在第四单元A部分的主句型为:Can you……..?Yes, I can.No , I can’t.教师可引导学生替换动词单词,突出重点地操练语言。依然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的交流中逐步掌握主句型,为Read andwrite打好基础。

(2)教师应面向全体,尤其是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3)教师要充分使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巩固、掌握新语言。

三、阅读理解教学(Read and write )

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是:读懂对话或短文;完成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的填充句子练习;听说读写四会掌握一组句子;完成一项综合运用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这部分的注意点:

1、不应象Let’s

talk中那样教,应降低要求,并不作要求全部会认读;

2、write部分照样子“抄”并不是“写”,应该让学生自己扩展,运用到现实中去;

3、可以表扬加鼓励写的好的同学可以少“写”;

4、要从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部分的教学建议:

1、学生阅读对话,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约5分钟)

2、教师解惑答疑、设计问题以考察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完成填充句子的练习。

(约5-10分钟)

3、学生全体参与任务型活动,实际运用所学语言。

(约10-15分钟)

4、课堂完成活动手册。

(约5-10分钟)

第3篇: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一、摸清学生底细,做到工作有的放矢。

开学初,我对全班学生作了一次全面了解,基本上掌握了学生的分布情况、家长对子女的管理层次、学生乘搭校车情况、学生智力水平情况等等,使我的工作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如,王楠同学,开学的时候成绩很差,其本人也缺乏自信,针对这个特点,我设法在她有丁点进步的时候表扬她,还在她学习急需帮助的时候出现在她身边。现在,王楠同学不但成绩进步了,而且在她的语言中更增添了许多自信。

二、充分利用好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由于这班学生是我从四年级带上来的,所以班干部队伍已经成型,这学期的一开始,我就确立了“以生管生”的工作思路。为此,我的做法是:1、想方设法提高班干部的威望。2、要求班干部任何方面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3、制定班级管理制度。4、人性化处理班级出现的大小问题。

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我班班干部的班级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班风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利用班会课时间并配合《品德与社会》对全体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学生还小,他们还缺乏自觉性,这是客观事实,需要我们班主任从旁经常提醒指点。为此,每逢单周星期一的班会课,我都会按照学校德育处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并将要落实的德育要求每星期写在黑板醒目位置上,时刻提醒学生,有时我还举一些具体事例来进行说明。除此之外,我还配合《品德与社会》各单元的主题“解开心中千千结”“法律在我身边”“不屈的民族”和“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

第4篇: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商务英语;教学创新;数字出版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促进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集网络化、数字化于一体,具备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传播优势。新媒体使传播更为快捷、内容更丰富、形态更多样,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和知识的多元化需求。在教育领域,伴随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型教材和教学模式也不断涌现。商务英语教学也开始借助新媒体,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生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同时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和教学的创新对教材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即是对《商务英语》数字化出版的探索。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

第一,新媒体传播范围更广,既包括普通大众,又涵盖社会精英。新媒体是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传播媒体,它应用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媒体中话语权的壁垒,实现了大众言论的自由化。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消息,评论朋友或是其他公众人物所发的信息等。新媒体出现后,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传播变得更为大众化。第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路径不同。传统媒体虽然也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但是其传播速度远不及新媒体迅速。当下的信息传播时效加快,人们登陆任何一个网站,人们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类型的新闻、资讯,而手机等移动通讯的广泛应用,又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利。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媒体的一端是信息者,另一端是信息接受者。新媒体是网络状传播,人们可以随时和任何人进行信息沟通,其对信息的评论也可以让他人看到,这方面的显著例子就是娱乐新闻的传播。新闻刚一出来,就会有很多人关注并在聊天当中谈及,或是当作一个话题来聊。信息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可以实现时时互动交流,信息经过层层衍生和传播,已经难以辨别和在严格意义上区分者和接受者。参与新媒体的人,通常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下次信息传递的者。第三,新媒体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当新媒体还未出现时,人们的交流是单一的,每个人只能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聊天,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当新媒体产生并成为流行的交流平台后,每个新媒体用户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网络当中人人地位平等。可以说,新媒体改变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使大众由被动变为主动,并成为新媒体的一部分。第四,新媒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传统媒体中,人们接收资讯受到固定时空的限制。而新媒体所带有的巨大知识库以及信息网,打破传统媒体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原来封闭的信息变得自由、公开和透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搜寻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二、新媒体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出版

在新媒体视角下,《商务英语》也改变了原有的出版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原有的纸质文字、图片,存储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通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读取、分析。《商务英语》突破纸介质的媒介特征限制,内容不仅可以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存在,还可以是音频、视频、Flash等形式。多媒体融合的内容表达形式,增强了内容的吸引力,也提升了教材内容的自我表现力。数字出版方式改变了原有印刷图文的载体,从而扩展了图书内容,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和视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原本单一的出版方式,使图书出版开始向多元化转变,由此印刷版图书被转化为更为环保的网络版图书,原来的厚重书本也变成数字化的字符图案以供读者阅读,携带起来更加方便,大大增强了图书的实用性。数字化的《商务英语》具备了网络传播的可能性。借助新媒体销售平台,《商务英语》可以实现电子商务的销售方式。电子商务平台与传统的书店不同,读者能够借用网络轻松了解书籍内容,可以看到其他读者的评论,帮助他们决定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图书。网络的快捷传播,也使《商务英语》吸引并拥有了更多的阅读者和学习者。数字化出版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随时更新教材内容,适时增加教学的丰富资源。纸质图书容量固定,修订的周期较长。而数字化出版可以随时调整内容,如若发现有错误的地方可以及时更改,若发现更好的内容素材可以替换。数字化出版还可以大量开发与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比如音视频配套资源、习题资源,方便读者选购。学习资源的立体化、多元化构建,使得不同程度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按需选择。关于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利弊的讨论不绝于耳。目前以数字出版物完全替代纸质出版物还有一定风险,借助新媒体,我们也可以轻松实现二者结合的方式。即使沿用纸质出版物,也可以通过新媒体销售平台实现《商务英语》的发行工作。同时新媒体上的大量资源,对于纸质出版物更是必要的内容补充。如果同时出版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既能与传统的阅读模式相匹配,减少教学的不适应性,又能基于网络平台,为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商务英语》的教学创新

1.更加凸显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学生的主体性往往体现不足,加上僵化的考试制度的限制,学生积极性不高,以考试通过为目的。课堂上的正式教学,师生互动因时间关系十分有限,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能获得及时解答。新媒体的使用,扩展了课堂教学的范围,连通课内外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极大发挥,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检测学习进度,和教师保持实时沟通。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以《商务英语》教材为媒介,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效知识进行自我学习评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更加注重案例教学

商务英语的学习需要借助很多实际商务活动的案例让学生去体验、去学习,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教师可以搜索更多鲜活的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对商务英语的职业要求有更加直接的了解,掌握更多的商务英语教学的技能和技巧,为未来从事该职业做好准备。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积极参与案例教学的讨论。案例教学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最好的解决方案存在于充分的智力交流中。

3.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商务英语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扩大商务英语词汇、短语、句型,在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有所提高,以便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借助新媒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分别进行英语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比如,传统媒体下的听说读更多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或者录音、录像等,新媒体下,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网络上的商务英语教学的视频、App、公共微信等,都是学生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资源。总之,新媒体环境下,《商务英语》的教材编写、出版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随之而来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教材编写者、出版社和教师需要积极应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商务英语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韩晶晶.浅谈外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科技信息,2011(9).

[2]严俊,廖国强.从英汉商务合同的对比看英文国际商务合同的文体特征[J].经营管理者,2011(8).

第5篇: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9单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13-10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整体感知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基础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把1~5集中学习,使时间大大缩短。从“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散了写字的难点,便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使学生在认数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把加减法计算结合,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数的概念教学基本结构是:基数(数数)、数的顺序、写数字、比多少、序数(第几)、组成(合与分),在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的过程中,重视学具和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含义。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认识数的过程,不只是单纯认识数字符号,而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师要综合考虑数、数量、数量关系等要素,结合学生学习的特征设计和组织相关内容的教学。通过数量的感知、数字的认识、数字的大小比较以及数的运算等,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和数的运算。这个过程是数学基本思想——数学抽象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从具体事物和数量抽象为数的过程。

(一)1~5的认识(基数)(在教材中没有出示名称)

第一,引导看图感知数量,说一说图中各种数量(一位老奶奶、一只狗、两只鹅、两个箩筐、三只喜鹊、三盆花、四棵向日葵、四只小鸡、五个南瓜、五个玉米),可以把看到数量尽可能地表达出,建立实物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数量表示出时,是用数量刻画事物,把事物的个数与相应的数量建立联系。物化出相应的小棒根数(1根小棒、两根小棒、三根小棒、四根小棒、五根小棒),同时渗透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将数和形适当联系,直观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通过以上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一个数字。如:我有一只铅笔,我有两只手,我家有三口人,我有4个本,我有5元钱……

第二,从数量抽象为数。从一位老奶奶,一只狗,一根小棒,到数字1;从两只鹅、两个箩筐、两根小棒到数字2;……从数量到数的抽象。教学中应当把数量为1的事物放在一起,把数量为2的事物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数量可用数表示1、2、3……

(二)数的顺序

是由数字——动态演示——点子图组成。

学生认识了1~5后,在计数器动态拨珠,着重说明:1就是一颗珠子,2就是先拨1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得到2,……。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逐步认识到,后面一个数是由前面一个数添上1得到的。

然后让学生摆点子图,从整体上掌握1~5各数的顺序:1后面一个数是几?2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5的前面有几?

(三)写数字

要重视书写,分散难点。先教学1、2、3的书写(一笔),再教学4、5的书写(两笔)。

教师示范数字的写法,从哪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并说明每个数字在格中的布局。然后让学生按着笔顺进行书写练习,或在桌子上用手指比划。接着在书上的练习格里描写,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寸、一拳、一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最后在空格中独立书写。1~5这5个数字在一节课内大约用25~30分钟的练习时间。

(四)比多少

本单元的“比多少”,将实验教科书中的比大小和书写“>”“2、2

(五)第几(序数)

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叫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教材通过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的含义。实验教科书是给出第1和第3,填第2、第4、第5,新教材给出第2,充分把基数与序数结合比较,理解序数含义。有5人排队,叔叔排在第5,都用了数字5,其含义不同。还有小孩前面有人,穿裙子的阿姨排第,她后面有人。

教材还设计了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用来发散教学的思想?如阿姨买了票后,小孩排第几……

自觉排队,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教学时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六)数的组成(合与分)

在实验教科书称为“几和几”,本单元称为“分与合”。

数的组成知识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教材从“4、5”的组成为例,通过实践活动直观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

P21页主题图,教学“4”的组成,4个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有几种情况。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用学具把4个向日葵分成两堆,说一说,把4分成几和几。然后引导学生把分的过程和结果归纳总结:4个向日葵,先往右移1个, ,说明3和1组成4(4分成3和1);接着向右再移一个, ,说明2和2组成4(4分成2和2),最后再向右移一个, ,说明1和3组成4(4分成1和3)。写出分析式,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比 4 4 ,让学生理解两种分法是一样的。

做一做:1是3的组成,2是2、3、4的组成。

P22页主题图,教学“5”的组成。把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放法?联系4的组成操作过程,动手操作,然后总结,把5分成两堆的几种不同分法,并把几种分法填在书上。然后将5的分析式进行整理,使学生明白 5 和 5 5 5 是一样

的,只要知道4和1组成5就想到1和4组成5。

做一做:通过操作和实践,以不同的方式表示5的组成,加深对5的组成的理解和记忆。

(七)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按加法、减法,分别进行初步认识和计算两部分来编排的,更加突出加减法的含义,计算中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算法。

1.加法。

加法的含义:主题图是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个气球?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3个气球用数字3表示,1个气球用数字1表示。把3个气球与1个气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3+1=4,“+”叫加号,算式读作3加1等于4。认识加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然后增加了点子图,利用集合圈,更明确地表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之更抽象。然后通过做一做,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说出加法算式。

加法计算:根据儿童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通过3个学生计算3+2=,体现不同的学生在计算上存在明显差异,尊重学生的想法,逐步体验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一是点数:1、2、3、4、5;一是接数:从3接着数4、5;一是想组成:3 2,3和2组成5,所以3+2=5。

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2.减法。

减法的含义:教材的编排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一个小朋友手中拿着4个气球,飞走了一只,手中还剩几只气球?接着出示了点子图 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 〇 表示去掉,从4个中去掉1个,用抽象的点子图,把事理表示出来,还剩几个?去掉要用减法计算,4个气球用数字4表示,1个气球用数字1表示,从4个中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算式是4-1=3,所以认识“-”减号,读算式:4减1等于3。

减法计算:通过2个小朋友计算5-3=的思考过程,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一是倒着数,从5开始,去掉3个,也就是去掉5、4、3,还剩2只;一是想分成 5 逐步体验哪一种算法更简便。

做一做的练习,通过5-1=、5-4=,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的关系。

在学习加减法时,第一要读懂图意,知道图意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会用三句话描述图意,也就是注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训练。如p25页主题图:树上有3只松鼠,又跑来了2只松鼠,一共有几只松鼠?p27页做一做1:地上有5个苹果,拿走1个,还剩几个?第二,要理解图意,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用什么方法计算。如加法:一共有几只松鼠?就是把树上的3只与又跑来的2只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减法:地上有5个苹果,拿走1个,是从5个中去掉1个,还剩几个?用减法计算。第三,用自己理解的算法进行计算。所以在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对学生说理的训练,不要求学生说得完整,但必须要引导学生说。

数学是很讲“道理”的科学。数学为什么是科学,就是它得结论的过程是有逻辑的。不要责怪学生能力太差,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学生“讲理”。要读懂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抽象出数字进行计算(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八)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变化不大。

教材通过三幅画展示小猴逐次把桃吃光的过程:

盘里有2个桃 盘里有1个桃 盘里没有桃

说明“没有”用0来表示,0表示“没有”的含义。

出示直尺,左端的起点是0,说明0表示“起点”的含义。

然后学习0的写法。

教材通过3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青蛙和小朋友思考5-0=的图画讲述有关0的加减法,明白其含义。

(九)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比实验教科书增加了一个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安排了“整理和复习”,是学生入学来第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的整理,使知识形成结构和网络;另一部分是供练习用的习题。

整理是将教材中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些题目,以这些题目为整理知识的线索,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索再现“1~5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所有知识,另一方面根据这些线索将分散学习到的“数和加减法计算”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整理和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要明确整理和复习的任务。这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学习,但不是重讲。这种重新学习并不是对已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理解,扩大联系,进一步提高掌握水平的过程。

(1)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不同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2)引导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3)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弥补知识、技能掌握上的某些缺陷,查缺补漏,全面落实知识技能掌握的教学目标。(4)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5)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过程,就是对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整理和复习”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其次,启发、激活学生头脑里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理解方式对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形成知识结构;最后,将重新组织的知识内容,应用于新的情境,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

3.精心设计练习。整理复习离不开练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复习课中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又要注重综合性的练习。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也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通过整理和复习的过程有很大的提高。P32页 (1)是对第一、二、三单元知识、数数、写数、比较大小的整理。(2)是对2、3、4、5的组成整理。(3)是5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系统整理。

教材按照纵、横两个维度对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排列,要求学生探究、发现算式的排列规律。

提出了“任意指一道算式很快说出得数”的要求,表明在单元学习结束时,对加减法计算速度提出了要求: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说明0的加减法的特殊性。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的各数,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的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认识符号“>”“

2.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本单元教学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注意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法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实物教具(学具);另一方面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符号感。

2.适当渗透集合、对应、统计思想,但不讲集合、统计、基数、序数等名称。

3.重视学生操作和语言表达结合,创设情境,直观教学,通过操作建立表象,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加强数学意识。

4.在计算过程中,鼓励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本单元教学时间:10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在儿童生活中有较多的关于图形感知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形成初步的几何概念,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材料等,形状是物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儿童在认识物体时,首先感知的就是物体的形状。因此,形状知觉在儿童对物体的感知发挥主导作用,它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加而逐步发展。

本单元主要讲“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比实验教科书降低了难度。儿童生活中直接接触的大多数是立体图形,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只认识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的认识,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摸一摸、摆一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和用数学思维、语言交流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悟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材是按知识引入(创设情境)——知识的教学(探究建模)——知识的应用(解释和应用)编排的。这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由实物——实物图——几何图形,使学生由直观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出概念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亲自感知,丰富自己的智慧。

本单元适合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做一做1: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通过观察、操作,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圆柱、球容易滚动,球在地面上还能转动。长方体、正方体有平平的面,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搭物体时,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会倒塌;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做一做2,通过游戏,按指定形状摸实物,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经历在各种形体中观察、交流、活动的过程,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各种实物,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滚一滚,摆一摆,搭一搭,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教学中主要通过观察和操作实物(或学具),使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建立空间观念,知道他们的名称,能辨认就可以了,不要提高要求。

4.教学中注意图形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学生的交流表述不一定规范,也可能说出暂时学不到的其它知识,教师要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其他同学都会说。

本单元教学时间建议:2课时。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的编排与实验教科书基本相同。

教材结构

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有机地结合。数的认识、数的概念形成和学习思路与“1~5数的认识”一样。引导学生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序数的含义——写数字——数的组成,从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数的概念,形成数感。加减法计算,直接出现“一图四式”,到“10的加减法”过渡到“一图三式”。随后教学连加、连减、混合运算,充分用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及计算方法。

本单元安排解决问题,是为了巩固“加减法意义”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46页~47页、P57页,第一次接触用加减法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材中用: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用图画形式呈现解题的三步过程。在加法和减法中学生已经学了说三句完整的话,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到:图中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要读懂题,说明题中有几个数学信息,都是什么?(发现问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数量关系,用什么方法解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列式解答并且进行检验(解决问题)。6、7题是用图画呈现故事情节,8、9题用简单的文字呈现情境。但6、7是认识大括号“ ”和问号“?”,用大括号表示总数(或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求出所要求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在问题情境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获得解决简单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为今后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到学习了“8、9的加减”后,第二次学习了解决问题。主题图中有三幅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通过小鹿图,我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进一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情境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自己是选用什么方法计算和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方法计算,选出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教材还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三步过程,更深刻地感受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 6和7的认识与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6和7的认识”,有关“6和7 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三部分,与实验教材基本相同。

1. 6和7的认识。主题图是关于6、7的数数,将人物图用点子图表示并抽象出数,认识6和7,摆小棒,使每一环节对应编排,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数器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直观的说明,5添上1是6,6添上1是7,抽象出6比5大1,7比6大1,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还安排了鱼缸和鱼的图,不仅安排了6、7序数意义,同时要求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第七缸和7条)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写数字,也是先示范,然后按虚线描数字,最后独立写数字。6和7的组成,与实验教科书相同。先通过涂一涂、填一填,感知6的组成,让学生有序地填出6的组成,帮助学生掌握6的组成。7的组成只出示了三种分法,其余三种分法让学生去联想前面的分法而自己得出。教材还提出了“看到每一组,你还能想到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联想,去发现另外几种组成。教材还增加了“做一做”的练习。

2.有关6、7的加减法。先学习6的加减法,再学习7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与实验教科书比较,有很大的改变。改变了“一图二式”的过程,直接过渡到“一图四式”(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注意把数的组成和计算练习紧密结合起来。

练习九中1~4题是数的认识的练习,5~12题是加减法的练习,第12题是一道开放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P45页下图内容是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生活用数字的语言表述,教师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训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中包括基数和序数的训练,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在一年级四班是否是序数的训练?)

3.问题解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初步了解解题的一般步骤。P46页是加法,p47页是减法。每个内容都是用一幅画呈现故事的情境。在加法中,首先要看懂图意,图中说的是有两组小兔,左边有只,右边有只,这叫两个数学信息。如果有数字就直接用,如果没有数字,要从图中数一数,用数字表示出来,使学生逐渐明白,从物体个数得到数量,从数量抽象出数字。要说“ ”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用语言表述就是一共有几只?这样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把左边的4只兔子和右边的2只兔子合起来),分析数量关系,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把分析的过程写出来,就是4+2=,想组成,4和2组成6,所以4+2=6(只),通过分析问题而解决问题,这就是第二步,做得是否正确,数字是否写得正确,通过反思和检验,最后回答答话,学习填写答话,把计算的结果写在答话中,这是第三步。这样就把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呈现出来,久而久之,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技能。例题下面的做一做,引导学生仿照例题:理解题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计算方法——列式计算,并检验,回答答话。

在减法中,同样呈现解题步骤。所不同的是大括号 表示已经是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从7只中跳入水中2只,表示从7只去掉2只后,荷叶上还剩几只,用“?”来表示。因此,学生就能准确用语言表述图意:荷叶上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荷叶上还剩几只?明白了题意,就会找出两个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表示从7只去掉2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7-2=5(只)通过检验后,回答答话,填写答话。

做一做:还可仿照例题,先理解题意,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然后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计算方法,列式解答、检验,填写答话。

在初学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中,一定要启发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按照解题步骤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体现转化思想。不要求学生说得严密,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特别是让学生多说一说,启迪他们的思维。注意解决问题,先不要求学生写出单位名称和答话,可以先讲加法,再讲减法,然后再混合练习。

(二)8、9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包括“8、9的认识”,有关“8、9的加减法”和“解决问题”三部分,和实验教材基本相同。

1. 8、9的认识:主题图是关于8、9的数数,将人物图用点子图表示,并抽象出数字,认识8和9,摆学具,使每一个环节对应编排。通过计数器和直尺图,以及点子图,直观地说明7和8、8和9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然后教材安排了十二生肖中的9种动物图安排了8和9序数的意义,这与实验教科书对比,改变较大。十二生肖应是12种动物,因为现在只学到9,所以只出示了9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同时又分别将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加以区别(8只和第8只),这也是难点之一。写数是先示范——描虚线数字——独立写数字。8和9的组成也比6、7的要求高一些,编排上与实验教科书相同,要求学生去分、去摆8和9的组成,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通过学生联想去推出,特别是9的组成,看到一组组成(如9 )马上想到另一组组成( 9 )。

2. 8、9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比实验教科书改变较大。先学习“8的加减法”,再学习“9的加减法”。用“一图四式”(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表示算式,注意把组成和计算练习结合起来,经历根据一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练习十一中的9,是抄写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正确、工整地抄写算式,教师要讲抄写的方法:一个数字、一个符号占一个田字格。养成书写的良好习惯。

3.解决问题:这部分教材改变较大。由于学生在6和7中已经了解了解题步骤,本节是根据图画加简单的文字呈现问题,进一步体验解题的过程;知道题中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几个数字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

主题图出示三幅情境图。第一幅图中,用文字给出了一个数字信息,用图画表示出第二个数字信息(跑走了3只小鹿),给出了问题。第二幅图中,用文字表示了第一个数字信息,用图画表示出第二个数学信息(大树右边有2个蘑菇),自己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蘑菇)。第三幅图中,用图画呈现了两个数字信息,给出了问题,这部分教材主要说明:一道解决问题,必须有两个数字信息,和一个数学问题。数学信息有的用简单的文字表示,直接用;有的用图画表示,必须通过数抽象出数字再用;如果没有问题可以提出问题,使之呈现出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所以在主题图下又呈现解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自己看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包括“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比较实验教科书删去了“填未知数”这部分内容。

“10的认识”编排同“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数数——点子图——抽象数字——操作学具、摆一摆——计算器(10的产生)——直尺图(顺序)——点子图比较大小——组成——写数字。在p60页下方第一次呈现了数学背景知识——算筹,用“你知道吗”介绍数的产生。

10的加减法: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一图三式”。因为一图可以表示两个加法,而两个加法算式,只是变换了两个数的位置,和是一样的,所以写哪个加法算式都可以,因此,今后只写一个加法算式就可以了(实际渗透了加法交换律)。这样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

关于“解决问题”只在练习十三中10题出现,巩固解题步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解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四)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是本单元的又一难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是两步计算的初步接触,要分两步进行口算,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在心里,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为加减或被减数进行计算。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数而想不起来,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在计算前各安排一幅插图(与实验教科书相同),用小鸡的走来和离去的过程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根据直观图意感受连加、连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在教材中算式用连线的方法标明计算顺序(注意减法带有箭头),并注上得数,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这种方法,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而采取的特殊措施,不要求学生计算时这样注明。

教学时可把例题的情景图制成课件或图片,根据画面上的动态过程理解算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使同学思考:连加中图上的小鸡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从左到右的顺序列出算式,算出第一步算式后,提醒学生第二步应是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和第3个数相加,从而排除学生计算第二步时由于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数而无法进行的障碍。同样连减也是根据动态的画面理解连减的计算顺序。

(五)加减混合

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配合例题各安排了一幅情景图,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所不同的是第二幅图中的第一步算式的得数没有标明,留给学生自己填写。第一幅图是先加后减,而第二幅图是先减后加。

(六)整理和复习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既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内容包括本单元所学习的“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整理,另一部分是练习题。在知识的整理中将所要整理的知识内容设计成一些题目,以这些题目为整理的线索,再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所学的知识,将分散学到的数和加减法计算知识综合起来,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这部分内容有:“基数和序数的整理”、“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解决问题和连加连减的整理”。

练习十六,1题是组成的练习,2题是10以内的计算,3、5题是解决问题,4题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6、7题是拓展性的练习。

P72页,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数学背景知识——象形数字,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P72页下方,呈现了本单元的数学评价,“你想说什么”启发学生自己总结表述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绩等。

本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数数的过程,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数。会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各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掌握6~10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比较熟练地运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4.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参与观察与操作活动的过程。注意把操作和观察与思考、语言表述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3.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自我评价,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4.计算要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尊重学生的选择,在计算中逐步掌握其它计算方法。

5.教学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随意增加教学难度。要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练习和表述的机会,使之更快地进步。

本单元教学时间建议:20 课时(6、7 5课时;8、9 5课时;10 4课时 连加 4课时;整理2课时)。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由一位数扩展到两位数,是学生认识上的飞跃,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操作活动,使所要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个位;能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并能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并认识加法,减法中各部分名称,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本单元内容结构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数位写数10加几和相应加减法加法;减法各部分名称;解决问题。

(一)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在p73页展现了一幅图画,图中有水果,一个梨,一个菠萝,一个柿子,两个桃子,两个苹果,两个香蕉,两个石榴。通过数数,复习了10以内的物体个数的数数。然后通过数11个正方形、15个球、20个小棒,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例一:突出以数单位“10”为基础,认识11~20以内的数。

首先,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是1个十(也为满十进一做了铺垫),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直观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其次,通过操作,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用小棒摆数时,10根小棒一捆,就是一个十;几根小棒就是几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二捆小棒就是二个十,也就是20。使学生会读11~20各数并了解11~20各数的意义。

例二:数的顺序。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重点是11~20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多练习一些接数。

例三:在计算器上直观地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利用小棒图和计算器说明计算器的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的数的不同,初步了解进制。写数时从十位写起,十位上有几个珠表示有几个十,用几表示,抽象出数字十位写几;个位上有几个珠,表示几个一,用几表示,抽象出数字,个位写几。

读数时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读法来。写数时,每两个数之间要适当留开一些不要连在一起,写20时不要把0丢掉。

在p76~77页练习十七中3、4题,丰富了学生数数的经验,数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数(3题),还可以5个5个地数(4题)。7题的三幅图,每幅的左边都是“十”,第一幅图10本,再接着数2本是12本;第二幅图10支铅笔再接着数3支是13支;第三幅图中是10个球,再接着数6个球是16个球。都是加深对“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的体会。

(二)11~20的加减法

本节分两个内容:“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同时介绍加法、减法各部分名称,这部分内容与实验教科书相同,不同的是做一做中1题,不要求学生写“一图四式”,而是“一图三式”。

学习“10加几”,一方面巩固了11~20各数的认识,也为今后的进位加法做了准备。学习“相应减法”,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学习“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实际上是简单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但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但这不作为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作为考试内容。主要是认识加法、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解决问题

如例6,是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数字比较小,画图比较方便。

如: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可以数(接数)小丽10,11、12、13、14、15是小宇。中间有4人。

可以画图:小丽 小宇, ,

第 10 第15 10 11 12 13 14 15

中间有4人

如练习十八例5、6题。

例5题:今天星期一,推迟3天星期几?

3天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

例6题:从10页读到14页,读了几页?

10页、11页、12页、13页、14页

5页

P81页下方,呈现了本单元的数学评价,“你想说些什么”,启发学生自己总结表述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数学乐园

数学乐园是教学实践活动。

“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途径。针对问题情境,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及其它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课标”还指出: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教材p82~83页的“数学乐园”,是将学过的数学知识,以问题的方式串起来,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

教师可以事先做成卡片①2个②3个③4个④5个⑤4个⑥3个⑦2个,分组活动。

这种类型的课程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经历正确数出在11~20的物体各数的过程,感知这些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感知“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加强表达能力,加强对数的理解。

2.增强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3.读数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初步了解进制,引导学生感悟,不是讲解十进制关系。

4.写数时要求整齐均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教学时间建议: 5 课时。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认、读、写整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本单元比实验教材降低了难度,只讲“认识整时”。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认识钟面:时针、分针、12个数字;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练习巩固中渗透一些知识,介绍了钟表的背景资料。

P84页主题图,介绍钟表表面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数字几,就是几时;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几,点的右边是“00”就是几时。

P85页通过小明的一天生活,说出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用“小明9时在做什么?”说明有上午9时,还有晚上9时。通过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在p87页6题中快8时了,快12时了;10时过一点,8时过一点,渗透看时间不但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怎样表述。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弹性,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除了基本练习外,8题稍难一点,要求学生根据前4个时间排列的规律,判断第5个钟表的时刻是几时,并画出时针和分针,填写时针、分针指向几。

P85页下图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的钟表背景资料。

P87页下图是本单元的教学评价,用“我会什么”?“我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自己总结表述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本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和操作过程,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时间比较抽象,教学时结合操作学具,亲身经历、亲自实践,摸一摸、拨一拨,建立时间观念。

2.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珍惜时间。

本单元教学时间建议: 2 课时。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的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减。本单元编排与实验教科书相比有些变化。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知识结构

20以内进位加法

“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做一做”中专门安排了练习题。“凑十法”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在以后学习中经常会用到。“凑十法”本身包括了多种方法,如“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等,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因此, 先教学这种方法,在掌握了此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其它方法。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为了使计算达到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教材中适当安排了练习题。注意变换形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一)9加几

通过一共有多少盒的情境图,用对话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数”:箱内有9盒,从9起接着数,数出结果。“凑十法”:箱内有9盒,先放进1盒凑成10,10加3得13,画面上“你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

为了强化凑十法,“做一做”1题通过摆一摆,操作学具,感悟凑十的过程,配合图在算式下面注出了凑十的过程,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基础。

教材增加了一组对比练习题,“做一做”2,沟通两个算式的联系:9+1+2= ;9+3= ,进一步强化了凑十的过程。练十四的1、4题,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9加几”的数学问题。

(二)8、7、6加几

如例2,从主题图中取出一幅情境图,在上节教材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上节相同。在情境图下方出现了点子图,渗透了集合的思想,从物体抽象到点子图,由物体个数抽象出数字计算,给出了算式,把凑十的过程留给了学生,学生不依靠实物,自己想一想 ,及时抽象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算理的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做一做”1,类推7加几、6加几的凑十法,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做一做”2,是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对比练习,进一步沟通两个算式的联系,强化了凑十的过程。

再如例3,教材编排与实验教材相同,只是在三种算法下,加了一句“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做一做”的练习,比以前更抽象了。学生用哪种计算方法都可以。“做一做”的3题,练十八的8题,启发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练十一的6题,从图和算式都是填未知数的形式,这里不是讲填未知数,可以用数的组成填写算式,既巩固已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又为学习减法做准备。

(三)5、4、3、2加几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5、4、3、2加几”,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算。教材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些计算。从编排上看,与实验教科书相同。只是在练十二2题,渗透了统计思想。4题是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解决问题

本节教材注意呈现形式是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设计情境图,为学生学习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资源。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由于寻找信息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运用数学知识,体会加法的含义。

例5,教材还是呈现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用“知道了什么”提出信息和问题;用“怎样解答”分析数量关系,用什么方法计算,列式解答;用“解答正确吗?”检验计算结果,填写答话。并启发学生“他们的解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1)按群计数(前排7人,后排8人);(2)按性别计数(男生9人,女生6人)等等,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

例6用画图的方法和对话表示领走的7个和还剩下5个,要求原来有多少个?就是把领走的7个和剩下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通过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进一步掌握解题的方法。

(五)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解题步骤。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应该把培养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计算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做起。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

2.教学中要创设生动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

3.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4.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效果好的练习方法,讲究实效,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本单元教学时间建议:14 课时(9加几 3课时;8、7、6加几 4课时;5、4、3、2加几 2课时;解决问题 3课时;整理2课时)。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整体感知

本单元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小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建立知识网络。回顾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拓展。通过集中复习,使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

本单元重点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编排与实验教材有很大改变。教材以学生自我回顾为出发点,对“20以内的数”的一些基本知识,“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认识钟表”,知道整时,“认识图形”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为主线,通过一些多形式的练习题目,把复习串起来。最后又通过“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图形变化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P105页1题,由填写图表引发问题:数的大小比较——基数、序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数位——数的排列特点——结合认数,认识钟表。

P106页2题,“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题认识图形。

P107页练十五中,1、2、3题是数的概念练习;4、5、6题是数的计算、比较大小练习;其中3题结合钟表对钟表整时的认识。6、7、10、11,是解决问题。11~14题是认识图形。9题以填未知数的形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也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了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的准备。如用“凑十法”计算进行加法,还可以用“接数”和数的组成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种重要的思维策略。这种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想加算减的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个数,会读写20以内各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区分几个或第几个。掌握20以内各数的组成。

2.知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名称,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及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能根据数量关系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钟表中的整时。

4.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整理与复习,以学生为主,多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不要做为新知识来讲授。

2.整理和复习,可以对教材进行加工、再创造,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不要机械、枯燥、重复地抄写,以免加重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

第6篇: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初中英语。

2、年级:八年级 (上)。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the fourth period of Unit 5

5、学时数: 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 能听懂、会读、会说的形容词:famous, rich, successful, main, common, unlucky, ready, simple

b) 能听懂、会读、会说句型:think of, one of … be like, try to do, not so …as…

c) 能用所学句型描述一部熟悉动画片。

2、情感态度目标:

a)通过学习和运用恰当的形容词进一步表达喜欢和不喜欢的电影和动画片,把所学的语言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b)通过对电影和动画片的谈论,希望同学们能了解语篇中涉及的一些美国文化,体会语言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3、学习策略目标:

运用粗读、细读和品读,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及写作的能力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初步认读一些相关的形容词及重要的句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阅读与写作。让学生能运用所学介绍自己熟悉的影片和动画片,最终达到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一年多的英语学习,在口语表达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还保留着一点爱动劲儿,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他们阅读文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阅读活动中主动掌握和运用所学语言。

(四)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的热身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喜洋洋和灰太狼”,创设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不同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教学中还设计了分析文章、归纳段落的中心,在拓展部分,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写作,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1、 Greetings

2、Look at the picture

意图:使用图片进行热身活动,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后面新知识的教授做好铺垫。

Step2 Reading

1、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what it is about .

2、Read the article first and fill in the blanks .

______ Steamboat Willie came out in New York

______ He made 87 cartoons with mickey.

______ Mickey became the first cartoon character to have a star on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

3、Read it again,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does he look like ?

2) Who created him ?

3) What was his first cartoon ?

4) Who is his girlfriend ?

5) Why is he so popular?

意图:

1、通过看图片猜测本课的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学习的气氛,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2、以时间为线索,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3、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带着问题既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目的又能提高其阅读理解的效果。

4、Learn the new words

Mickey

lovely, unlucky, popular…

Walt

great, rich, successful…

1)It's kind of fun to do the impossible.

--Walt Disney

2)All our dreams can come true, if we have the courage to pursue them.

--Walt Disney

意图:

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呈现本课的生词,更易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生词的含义;同时,学生在理解中了解Walt,激发了学生向名人学习的热情。体现教学的激励性原则。

5、Important sentences

1)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is that Mickey was like a common man, but he always tried to face any danger.

2) People went to see “the little man” win

3) He was always ready to try his best

4) Today’s cartoons are usually not so simple as Mickey mouse.

意图:帮助学生掌握语言难点的目的.

6、Make sentences

意图:运用语言点造句,巩固所学。

7、Analyze the article

Paragraph 1 background

Paragraph 2 popularity

Paragraph 3 influence

意图:学生归纳三个段落的中心,以及拟文章的主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Step3 Practice

1 Repeat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given words

Some people might ask… so popular.

1) One of the main … that …, but he always …

2) In his early films, Mickey … and … such as …or…

3) However, he was …People went to the cinema ….

4) Most of them … Mickey.

意图:

1、让学生重复,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积累。

2、降低了背诵的难度,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

Step4:writing

1.Choose the favorite one

2.Give them an example

意图:

1、在掌握词汇和句型以及整体学习课文后,学生在输出的过程中拓展实践,重述主题。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2、给学生提供操练的机会。

Step5: Summary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is lesson?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对学生记忆和再现所学知识很有帮助,同时也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梳理知识的学习策略。

Step6 Homework

1、Ss finish the writing

第7篇: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关键词: 八年级物理 速度 教学设计

目前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科学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迅速拓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航天技术等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大量涌现,对人类而言早已无法靠记忆接受知识和传播知识,靠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记忆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再顺应当代教学的需求。物理课程应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下面笔者就以初中物理“速度”一课为例谈谈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速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物理概念,也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后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在整个初中力学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速度”为例谈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着掌握知识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素养的三重任务,笔者经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研究,结合教学对象实际情况尝试了一节融实验性探究设计和非实验性探究设计为一体,并有机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设计。

一、联系热门视频,聚焦探究问题,逐步建立速度概念

播放刘翔雅典奥运会获得金牌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观众觉得刘翔跑得最快,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什么?而裁判判刘翔跑得最快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又是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到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一:观众所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大的运动快;方法二:裁判所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时间少的运动快。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再思考以下问题:汽车2小时行驶200千米,飞机10分钟飞行100千米,那么在此过程中飞机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呢?学生一定能轻松得到飞机运动快的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得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大小比较运动快慢?从而在符合初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起速度概念,引出速度公式和单位。

二、合作探究,完成纸锥下落过程中速度的测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首先通过多媒体投影给学生出示如下实验提示与引导。

思考:1.测量纸锥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选用什么测量器材?

2.如何控制纸锥从1.5米高处下落的速度呢?

3.如何减小误差?请大家自己设计表格。

4.测量并计算出纸片下落的速度。

5.组内同学如何分工?相互交流,不断改进。

以上思考中“如何控制纸锥从1.5米高处下落?”,对学生而言很有研究价值,很多学生会因为纸锥起点的位置不正确而没有控制高度为1.5米。实验完成后,请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

通过以上试验和练习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效果很好。

三、规范速度公式运用,提升学生公式运用能力

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第一个公式,学生对该公式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公式学习,为此我在公式v=s/t学习运用过程中通过以下一道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了首次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主要途径,一是直接代入公式(或变形公式的代入)解决问题,二是以公式为依据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选的题目可参考如下:

例题:喜羊羊发现后方100米处的灰太狼正以15米/秒的速度向自己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米。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以上例题的规范解答,可以使学生既快又规范地掌握物理公式的应用,从而为今后物理公式学习做好铺垫,从而使初中物理学科教学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到此速度一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一定要有渗透德育的意识,因此我在速度一课的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有机地将爱国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我的主要做法是先向学生展示如下几段素材,然后请学生在看了各段素材后分别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我选的素材都是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如我国体育运动员在奥运会速度项目上勇夺金牌的场景,展示我新一代战斗机各项与速度有关参数等。

实践证明,学生在看了以上两个素材后,感想颇多,受益匪浅,有的学生说将来要像刘子歌一样为国争光,有的学生表示将来要像研制歼20战斗机的科学家一样为国家研制出全世界领先的战略武器。至此,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已远远不仅仅局限于“速度”知识的学习。

第8篇: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喜欢动物跟我来看一看

Whataboutyouhownicelikehorse

十三只猴子我的新家那只老虎

Inthetreethesemangoesmakeatoypanda

试一试过来看多少张桌子

Don’tsleepunderthedesk打篮球

二、按要求写(10分)

gilr(对应词)these(对应词)is(复数)bus(复数)

too(同义词)they’re(完全形式)isnot(缩写形式)

donot(缩写形式)can’t(完全形式)thanks(同意词组)

三、选择(12分)

1、()Thisismango,thatisapple。

A、aaB、anaC、aan

2、()thatisatiger,doyoulike?

A、tigertigerB、tigertigersC、tigerstiger

3、()Ihavetoycars,doyouhavetoycars,either?

A、somesomeB、someanyC、anysome

4、()wouldyoulikecakes?—

A、Yes,IamB、Yes,pleaseC、No,Idon’t

5、()Thisisacakegrapes。

A、forB、toC、with

6、()It’timebed。

A、forB、toC、with

7、()Iastudent。

A、amB、isC、are

8、()Ican’tskate,mybrothercan’tskate,。

A、tooB、toC、either

9、()doyouhave?—Ihavesomepens。

A、WhereB、WhatC、Howmany

10、()ismypencil?—I’sonthetable。

A、WhereB、WhatC、Howmany

11、()ballsdoyouhave?—Four

A、WhereB、WhatC、Howmany

12、()areyou?I’mten。

A、HowoldB、WhatC、Howmany

四、按要求做(20分)

1、Thatisatiger。(改成否定句)

2、Thatisatiger。(改成一般疑问句)

3、Arethesepandas?(肯定回答)

(否定回答)

4、Thisisabox。(改成复数形式)

5、Icanplaybasketball,too。(改成否定句)

6、Mymotherisinthelivingroom。(对划线部分提问)

7、Iliketoydogs。(改成一般疑问句)?

8、Thebooksarethedesk。(对划线部分提问)

9、Mysisterhasninteenbooks。(对划线部分提问)

10、Wouldyoulikecakes?(作否定回答)

五、连词成句(注意大小写)(20分)

1、thatyourcaris(?)

2、youhavetoydoacattoo(,。)

3、arethetigerswhere(?)

4、youwouldwhatlike(?)

5、makelet’sacartoy(。)

6、haveIcanayourlookpandatoy(?)

7、father,my,a,is,teacher(。)

8、Isschoolbagbedroomyourinmy(。)

9、fifteenLindahasbookstheschoolbaginhis(。)

10、ahowbooknice(!)

六、从Ⅱ栏中选出Ⅰ栏中的答句。10分

ⅠⅡ

1、Goodmorning,Yanglin。Howoldareyou!

2、Howmanypensdoyouhave?OK

3、Howoldareyou!It’sanapple

4、Where’sthebird?Five

5、What’sonthetable?Sure

6、Whereismymother?Goodmorning,Wangbin

7、Let’splaytabletennis。They’reballs

8、Wouldyoulikeapencil?It’sinthetree

9、Where’reinthebox?No,thanks

10、CanIhavealookyourpen?She’sinthebedroom

七、根据内容判断是否正确(正确的用T,错误的用F)10分

Hi!Myname’sAmy。Lookatmyfamilyphoto(全家照)。Thisismyfather。He’sateacher。He’stall(个子高)。Helikessports(运动)。Thisismymather。She’sateacher,too。Shelikesreading。Thisismybrother。He’sastudent。

He’sstrong。Ilovemyfamily。

()Amy’sfatherisateacher

()Amy’smatherisanurse(护士)

()IsAmy’sfathertall?——Yes,heis。

第9篇:班级班务与教学范文

一、改善办学条件,引来大量学生寄宿

随着党和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与关怀,从减免学生的课本费到不收一切杂费,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大量投入,学校环境逐年改善,建起了寄宿生宿舍、中心花园、高标准学生食堂、高标准厕所、沼气池,为广大学生寄宿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不收寄宿生住宿费、水电费,还给困难学生提供生活补助,使家长送读的热情空前高涨。使他们形成了共识:送子女寄宿,放心、省心、开心。近年来已由开始的10%左右学生寄宿到现在的80%以上学生寄宿,并且该校良好的办学环境及过硬的教育质量引来了不少外县市、外乡镇的学生来校就读。

二、优化寄宿生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开办寄宿制学校以来,学校成立了寄宿部,由一名副校长专管,配备了生活辅导老师,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早晨寄宿生统一进行体育训练,搞好早自习,白天跟通宿生一道学习,活动全在学校进行。晚上安排自习,科任老师下班督促、辅导,解难释疑。这样学生学习的时间比在家里相对多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生爱学习已蔚然成风,因而教育质量也随之提高。请看几组数据:五年前升入湖南省重点中学一、二中的学生仅十几人,而近年每年都达到六十多人;毕业生合格率由80%左右提高到了98%;多数毕业科目进入市级先进行列,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也连续四年进入市先进行列。

三、开办寄宿制学校,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与毕业生分流问题。

开办寄宿制学校,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有效地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决了农民工留守子女就读无人管理的难题。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一般将子女留给了爷爷奶奶看管,或寄住亲戚家里,虽然这些学生衣食无忧,但学习、管理令爷爷奶奶们伤透了脑筋。学生晚上上网,夜不归宿成了头痛的事了。在学校,这些学生很多表现为学习成绩不好,家庭作业根本不能完成。但他们进入寄宿班就读以后,都融入在一个集体大家庭中,少了孤独感,思想表现及学业成绩也好了起来。学生安心,家长放心,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学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安全问题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一直强调学生的安全意识,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开办寄宿制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的一切活动均在校内进行,减少了学生外出的机会,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没了,上网现象几乎绝迹,打架滋事不见了。私自下河游泳的现象也没有了,近年来学校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

3、开办寄宿制学校,有效地解决了初中毕业生分流的问题。

开办寄宿制学校以前,我校规模大,学生多,难管理,教育质量一直居全市中下水平,普高升学率、学生毕业率、职高就读率也居中下水平。由于还未普及高中教育,学生“挤独木桥”的现象严重,考个高中上个大学成了家长和学生的唯一心愿,因而大多数学生不想上职业高中。开办寄宿制学校以来,随着我市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市职业中专――全国重点职业中专,在高考及就业两方面的良好声誉。使广大学生及家长形成了共识:读普高能升大学,读职高也能考重点,还能学一技之长,便于就业。因此在毕业前夕,学生们都做好了两手准备,考上普高读普高,考上职高读职高。如今所有毕业生都能拥有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近年来我校学生升学率(普高和职高全市升学率86%)都超过了全市水平。职高就读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很好地解决了毕业生分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