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

第1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采取乡干部二对一帮带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全程参与村日常工作,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定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机关干部担任大学生村官工作“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把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业绩考核结果等内容与所在村“两委”的年度计划和年终工作考核捆绑在一起,促使所在村“两委”主动帮助、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平台。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压担子”。乡党委给予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在各类材料撰写、文化宣传、远程教育管理等方面,明确要求,落实责任,进行交任务、压担子,增加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二是异岗锻炼。为增进他们尽快熟悉工作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尽可能多的积累工作经验和方法,更好地做好基层服务。

第2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一、如何做好学生干部工作

1.学生干部的选拔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前提下,经由民主推荐、自荐、组织推荐等形式产生候选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学生干部。在特殊时期、民主推荐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由组织指定、任命或聘任等形式产生。

2.学生干部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思想上需积极进取,能将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端正动机,增强责任心,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敢于揭发和批评违纪行为。其次,学生干部需熟悉学生工作和组织结构,对学生工作充满热心,组织集体观念浓厚。第三,需具备良好的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或潜能。

总体来讲,学生干部要符合“一好、二强、三高”的标准,即学习好、工作能力强、自控能力强、思想觉悟高、政治热情高、群众威信高。以身作则,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能真正起到模范表率作用。

3.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①需要有正确的定位: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要提高自己,作为干部需要有服务同学、奉献学校的意识;②要明确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能力:A.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组织协调、综合表达和社会交往等工作能力;C.较好的学习能力,能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③具有较好的个人魅力:能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并取得同学们的拥戴和信任,并对同学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

4.学生干部的监督。要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在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来自老师、同学的监督与自我监督同样不可或缺。

二、学生干部的述职报告制度

述职者,述所职也。述职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书面的陈述,即为“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制度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监督考察制度。

1.学生干部述职报告的目的。首先,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未来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其次,能更好的促进内部交流和学习,使得学生工作有一定的继承性,可以继承以前工作中的好的做法,改进不好的做法,并可加以创新。

2.学生干部述职报告的特点。①个人性:学生干部述职报告要求学生对自己负有职责的工作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并能从中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述职的工作要求是“客观的、自己的”,与一般的报告相比,需要有个人性的特征;②规律性:学生干部述职报告要求实事求是,但是也不是记录流水账,要对已有的事实、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分类、整理与总结,能够得出公正的评价、经验和规律等;③通俗性:学生干部的述职报告,注重现场的交流,需要以大众的理解为标准、现场用通俗的语言去适应评审团的接受心理。

3.学生干部述职报告的内容。述职报告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文章,更不是普通的散文或叙述文,它是类似演讲文稿的一类文体,要求在平实中透出规范。主要内容是学生干部一学期的工作情况汇总,包括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的工作事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建议,下阶段的工作计划等。具体分为:工作阶段内详细情况说明;工作阶段内详细的学生群体所反映情况汇总;工作阶段内深入准确的自我总结;具有可行性的下学期工作计划;建设性地提出对未来工作的看法和学生群体活动的发展建议等。

4.学生干部述职报告的评判标准。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需要“德才兼备”,在学生干部述职报告中,需要体现“德”、“能”、“勤”和“绩”等方面内容。①德:在工作中能否遵守社会道德、践行诚信原则等,能否树立正确的模范意识,起到道德模范作用,成为同学、老师值得信赖的伙伴;②“能”:工作中是否有责任心,是否善于计划和组织,能否按时、按量的完成组织交予的任务等;③“勤”:是否保持了勤恳踏实的秉性,有较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能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做好服务;④所负职责的工作是否能在完成的同时,还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或创新。

学生干部述职制度的开展有利于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亦能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在树立学生干部的良好形象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与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方平.浅谈如何当好一名大学生干部[J].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43-144.

第3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一、准备充分,是做好实习工作的前提。这次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学生和老师早就有了思想准备。我们从三月底就着手准备,与实习单位联系,就实习的相关事宜进行商谈。四月中旬,我们又派专人到无锡,具体解决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包括实习单位的进一步落实、实习生的生活等问题。我们还召开了多次会议进行动员,讲清这次实习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具体要求等,统一了学生的思想,为做好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措施扎实,是做好实习工作的保证。

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学生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系部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提出明确要求并多次亲临学生中进行思想动员,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实习工作中来,带队老师能结合自己的实习经验、实践经验、社会经验和学生的专业实际、思想实际,精心准备,仔细分析主客观因素,让学生明白这次实习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方法、要求,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困难及解决办法。把问题讲清、讲深、讲透、讲全,为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还结合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宣传教育,把思想教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展现新时期大学生良好的道德风貌,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开展了以“为学校争光,为系部添彩,为社会作贡献,为自己树形象”为内容的“四为”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食品卫生的安全、交通的安全、水电火的安全、防盗安全等等)、理想信念教育等。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板报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借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做好分工协作工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实习单位与学校之间以及与带队老师之间都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传递有关实习的各种信息、倾听领导的工作指导、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合理要求,带队老师们做出有利于实习工作的决定,使“三位”真正成为“一体”。由于分工明确、协作有力,带队过程中自然能够做到情况了如指掌、问题紧抓不放、关系保持顺当、学生心情舒畅。实习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事前担心的严重违法违纪违规的现象。

3、做好考勤考核工作。

我们制定了《04旅游专业学生实习要求》和《做好实习的八条纪律》,每个同学都在《04旅游专业学生实习保证书》上签了字。根据实习单位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安排在两个景区和一个旅行社,每个组明确一名组长负责考核,带队老师巡查,保证考勤考核的质量与效果。凡是请假的,必须经过实习单位领导、组长和带队老师的批准,缺一不可。病假还须持县以上的医院证明。在实习之前,我们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制定了《实习生百分考核实施细则》让学生学习了解,与学分挂钩。考核采取走访、调查、互相测评、实习单位综合评价等多种方法与手段,结合考勤情况以及其他表现与业绩。考核分两次进行,初评和总评,最后进行综合评估。要求每个实习生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认真填写自己的《实习手册》,撰写心得体会文章和实习论文进行交流。

4、做好亲情服务工作。

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很好、学习很有规律,到了实习单位后,出现了一些变化,心理的反差、身体的不适应带来一连串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带队老师能够及时掌握情况,体贴学生,及时为他们提供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如:我们住在一所大学招待所,房屋陈旧,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天气炎热,学生下班回来都是一身汗,洗澡成了最基本的要求,而招待所无法提供天天开放,针对这一实际,我们积极与相关单位协商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解决,本着既要为学生省钱,又要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的指导思想,最终得到了圆满地解决,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生活环境,保证他们有良好的心情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去。

5、做好实习指导工作。

实习期间,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性质、年龄特征、技能形成的规律及实习单位的情况,尽可能做到“应知”、“应会”和“应变”相统一,侧重提高应变能力,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实习方案。一是请知识丰富型和经验丰富型的两类“专家”做实习指导老师,通过辅导和示范,让学生模仿,老师指导;二是让实习学生自成“旅行团”,认真讲,轮流练,相互听;三是主动为游客义务试讲,让游客评;四是带队老师组织考,相互比,发现问题及时纠。五是对进步快、应变能力相对强的同学委以重任——“实战演练”。六是进行经常性、多方位、多层次的岗位轮换与交流。虽然有的岗位与专业关联度不高,但对于从教室、宿舍、食堂“小三维”向学校、家庭、社会“大三维”跨越的大学生来说,一样具有新鲜感,能更全面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在学习业务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关管理方面的技巧,了解实习单位这一大的有机体是如何运作的,上层与下层、部门与部门以及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每个岗位都有其特点,都有学问,熟悉这些情况,对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教学相长等大有好处。实习期间,恰逢中国徐霞客国际旅游节在无锡举办,我们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选派三名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筹委会服务工作,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国际重大节庆活动的浓裂氛围和对服务人才的要求,也丰富了实习经历。

三、认真总结,是提高实习效果的关键。

总结是为了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时代的主旋律。及时总结实习工作,为教学改革提供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材料,对于探讨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科学性,准确引导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实习,我们认为有以下收获:

1、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的实践经验得到了丰富。对于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时间从4月到6月,时间比较充分,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东西。

3、学生的意志品德得到了锻炼。实习面临很多困难,通过努力都能坚持下来。意志力不坚强的人在大家的带动下也挺了过来。

4、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4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关键词】构建;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辅导员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必须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对辅导员进行考评,通过考评,奖优罚劣,激励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

一、考评原则

考评对高校辅导员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影响,需要坚持以下原则来制定科学的考评方案。首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公平是针对每位辅导员所得到的评价而言的,每位辅导员所带班级的专业、年级都是不同的,有的差异还较大,在制定考评方案时务必要尊重事实,看到差异和不同,以确保公平;公正意味着要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增加硬性指标,多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减少主观评价,要对考评方案进行多方论证,确保考评的公正;公开即使针对考评的过程又要针对考评的结果,要坚持公开原则,要让辅导员明确考评内容、考评方式以及具体的考评程序,公示考评结果,让每一位辅导员明确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公开相关佐证材料,以达到透明和互相学习的目的;其次,坚持主观评价和客观数据相统一的原则。辅导员的很多工作是难以用数据来衡量的,考核方式要注重主观评价,特别是所带班级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但注意在制定相关问卷时,要注重问卷的科学性和人性化,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要建立学生、教师、领导三位一体以学生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与主观评价相比,客观数据在考核中应当是主要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辅导员工作的业绩是考核的重点,而这些业绩大多是通过数据反映出来,要注意平时数据和材料的搜集,在搜集过程中要坚持客观公正;再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其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对学生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对辅导员的考评要坚持既注重他们的业绩更要关注他们的自身素质,特别是重视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的考评,通过调查问卷、群众座谈、个别谈心等形式来更为直观地了解辅导员的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奉献和敬业精神,以及他们能否公平公正的开展工作。

二、考核内容

辅导员考核内容方面要突出重点,根据中央十六号文件和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相关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考评,根据辅导员的职责,考评内容应主要包括五部分:(一)学风建设工作。学风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高校辅导员必须首先要做好的工作,上课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氛围、同类专业班级的学习成绩是对辅导员学风建设考评的重要指标。(二)班团干部工作。班团干部是辅导员对班级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助手,也是育人的的标本和榜样,班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在很大层面上反映辅导员识人用人的能力,体现辅导员组建团队的水平,因此班团干部建设应当作为重点考评内容,通过对班团干部自身素质和开展工作能力的评价来间接实现对辅导员的考评。(三)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大学生入党不仅能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而且能增强党的活力,使我党永葆青春。选拔和培养学生党员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学生党员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必须重视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对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考察就是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考核,通过发放问卷和群众座谈来了解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情况,以此来评价辅导员党建工作的成绩。(四)特殊学生工作。当前高校的特殊学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在学习上有困难,二是在心理上有障碍,三是在经济上较困难。特殊学生工作是普通高等院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特殊学生工作从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考评辅导员的特殊学生工作水平,要通过与特殊学生谈话来了解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的力度,通过让特殊学生填写问卷,来了解辅导员坚持以生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水平,特别是辅导员在引导和帮助特殊学生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五)就业工作。就业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使高等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辅导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有重要职责,要对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面试技能培训等服务,班级就业率是对辅导员就业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但要区别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仅要关注就业率,更要关注就业质量。

三、科学进行考评

辅导员的工作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要考虑到各辅导员所带班级的特殊性,进行分类考评。(一)根据专业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不同的专业分类进行。目前,在高校主要存在五大类专业,分别是文科类、理工类、农林类、艺术类、师范类(师范类院校在考评时,可分为文科、理工、艺术三类),五大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试难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比较活跃,学习氛围较好,课程相对较容易;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较内敛,专业课难度较大,挂科率相对较高;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则更加活跃,是学校各类活动的佼佼者,但是文化课基础差,学习氛围不浓,组织纪律性较差。各类专业的不同决定了辅导员在付出相同的时间和精力时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对辅导员考评时,按专业进行分类才是比较科学的做法。(二)根据各年级存在的差异,以不同的年级分别进行。以一般本科院校为例,学制基本都是四年。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自制力较差,对大学生活比较陌生,各方面都需要引导,辅导员需要付出的心血和精力相对较多;大二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都已经比较熟悉,对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能较好的遵守,辅导员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只要班委配备得力,工作成效就比较明显;大三是学生学习相对认真的时期,跟大二相比,大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危机感,对学习更加看重,学习风气和氛围相对较好,辅导员只要稍加引导和督促就能事半功倍;大四的学生工作比较繁重,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又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减轻他们的即将进入社会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毕业答辩并找到合适的工作,对于大四的辅导员而言,压力较大,需要完成的工作较多,不仅需要较强的能力,更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鉴于各年级学生工作重点的不同,需要按年级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评。

要成立专门的考评小组,考评小组成员可由校组织部、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后勤派出人员组成,以5-9人为宜。考评小组要严格制定考评程序,严格遵守考评规则,尽可能的减少人为因素,相关调查问卷可邀请专家协助制定,以确保问卷的科学性。考评形式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自评主要是对自己所做工作的自我总结,自评应不低于整个考评分数的15%,他评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主要通过群众座谈、个别访谈和随机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要重视他评,他评不低于整个考评分数的80%,特别要重视来自学生的评价,学生评价的分数应不低于他评分数的70%。要重视对问卷调查的科学分析,每部分打分都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杜绝主观武断,并允许辅导员对于自己的考核结果进行质询。

参考文献

[1]许林敏,赵红灿,胡海山.辅导员考评内容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2]毛杰.浅谈360度反馈评价在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3]丁敢真.浅谈新形势下辅导员考评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7).

[4]王柏林.学生辅导员考评机制与退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5]吴海麒,介俊,谷敏.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08(04).

[6]王楷,毛建平.斯金纳强化理论在辅导员考评体系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7).

第5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高校学生管理的积极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开展育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建设和管理好学生干部队伍,将有助于稳定这支学生工作最前沿的主力军,帮助他们提高素养,更合理的定位角色,也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渠道的拓展和开展其他相关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生存发展模式已不同于过去传统的方式,高校内部的人才培养思路也处于逐渐的摸索实践过程中。学生干部是大学校园活动和高校学生管理的积极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开展育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那种学生干部 “一呼百应”的格局已不再存在。多元社会发展的挑战,大学毕业分配的压力,学生多重交际的困惑,都是新形势下新的课题。这时,主动适应新形势,并因势利导的发挥学生干部此时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塑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呢,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一、人才选拔机制建设

在学生干部储备中,注重早期发现,做好培养准备。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好苗子发现得越早,抓得越早,对其成才越有利。可在新生开学时,对新生进行一次成长成才的调查,包括性格、爱好、特长,有关经历,获奖情况,及大学生活的展望与计划等,这样学校就有一份完整的新生人力资源库。应着重注意两类同学:一是各类模范典型人物,如:学生党员、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以及各项活动积极分子等,他们是学生骨干中的主体层次;二是在班级建设中有着特殊影响和特殊作用的同学,如:学习勤奋刻苦并能带动周围同学,或者富有正义感和公德心,热心支持班级工作的同学,以及那些有特殊专才,表现较好的同学等,他们是学生骨干的附属层次。这两方面层次的同学从进校伊始就可以在各项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提供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检验能力。

在选用标准上,注重德才兼备,同时也要选贤任能,取长补短,发挥整体的最佳效应。要注意学生干部互相搭配的合理性,使他们在适合的位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时,气质与性格的考察也很重要。既要有雷厉风行、勇于实践的外向型人才,也需要兢兢业业,敢于思考的内向型实干者。内外结合,粗细搭配,刚柔相济,才能形成一个稳定、高效的集体。

二、素质培养机制建设

1.思想素质培养。作为优秀的学生干部,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为社会主义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时要加强对学生干部时事政策和道德修养的教育,要用党的先进理论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将其纳入正确的轨道,提升其认识水平。高校要充分利用不定期的理论研讨会、专家报告会、工作经验交流会、培训班等,帮助学生干部提升层次,树立敬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伸张正义、谦虚好学等品质作为自己平时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的学生干部才能真正的感召别人,带动群体,建立健康积极的良好风气。

2.心理素质培养。随着高等教育模式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当代大学生竞争压力更大了、心理负担更重了,很多大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作为学生干部,除了学习之外承担了较多组织活动和社会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更多也更为复杂,所以,难免出现心理的波动。一些学生干部工作顺利时,热情很高,积极主动;一旦遭到误解、非议和委屈,遇到困难、挫折和错误,就表现的情绪低落、心灰意冷,或纵情发泄,或消极对待。对于此类问题,老师应该与“受挫”干部积极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总结和反省,重新激发起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此外,也应邀请校内外心理专家通过讲座、访谈、咨询等形式对学生干部进行辅导,并鼓励学生干部之间以轻松的方式对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培养他们坚强豁达、勇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建立健全的人格。

3.业务素质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的业务素质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应包括: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决策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学生干部要熟悉交往艺术,善于与同学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要善于分析、科学判断各种社会现象和客观事物。要能依据学校布置的中心工作,结合本部门特点和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关键问题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有效可行的决策。也要能够把性格各异、层次不同的同学组织起来,合理安排,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使大家团结互助,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同时,学生干部还要能根据面对的任务和问题,不断的在工作中提出新见解、新方案。这些都是业务素质的体现。经过精心培养的高年级学生干部为人处事各方面都比较老练,可以把自身的经验传授给新一任学生干部,让他们迅速的融入学生组织的工作氛围和工作节奏中。另外,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干部业务素质的有效载体。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让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来经营,把部门当作一个企业来管理,责权到位,责任明确,对他们予以充分信任,培养他们独立处事的能力,缩短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的差距,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最终塑造合格的综合素质。

三、绩效考评和激励体系建设

在学生干部培养中,一定要坚持学生干部考核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一套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体系,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业绩、工作作风的考评。首先,要建立学生干部档案制度,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和考评结果进行统一管理,作为评定学生干部成绩和干部调整的依据。同时,考核条例要明晰实用,充分体现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能形成良好的学生干部奖惩激励机制。三是要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学生干部自评、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的三方意见,对学生干部的自有能力、工作态度、活动参与、任务落实、群众基础、经费使用等工作内容进行总结。最终要及时向其本人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促其成长。

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实行合理的激励机制。大学生干部个人素质相对较高,主要的精神追求就是自我实现。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要经常鼓励,充分肯定,激发热情,增强其自信心和荣誉感,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与此同时,适当结合物质激励的方法,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给予奖励。对于那些工作能力欠缺、责任心不强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优者胜、劣者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的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塑造一支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各级部门的领导下,统筹规划,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只有建设和管理好学生干部队伍,才能为“学生自治”巩固阵地,也才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模范作用,感召广大大学生们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青年的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吕 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工作》,《当代青年研究》,2001.4。

[2]陈跃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成长》,《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第6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关键词:内部激励 选拔制度 外部激励 环境激励

内部激励机制是指在学生工作内部对学生干部的奖惩机制,它不仅包括旧机制的改革、优化,也包括一些新机制的建立,同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的灵活运用。

一、建立科学的选拔制度

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学生干部的选拔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高校学生干部大多数是在开学初的第一个学期产生的。在选举学生干部时,高校教育管理者应该本着德才兼备的原则,力求科学、公平,要做到早了解、早发现,公开选拔、全面考察,择优任用。

1.确定选拔原则。

在选拔的标准上,概括起来是“德”和“才”,而“德”是最重要的。我们选拔培养学生干部,首先是“德”,就是要把政治上是否要求进步,有无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否乐为广大同学服务作为考察的对象。其次是“才”,即才能和智慧,对大学生干部来说就是指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才”是资本,是实现“德”的工具。

2.做好选拔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刚入校时,相互之间了解较少,不可能进行民主选举,而学生干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学生入校前要认真地查阅和研究学生档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特长爱好、担任社会工作及家庭状况等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3.进行科学、公正选拔选拔学生干部要采取公开招聘的形式。实践证明,公开招聘学生干部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关心、支持学生工作,能够真正把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优化学生干部队伍,从而保障学生工作切实有效开展。

二、完善培养教育制度

学生干部选好后,要时刻对他们关心、培养和教育,这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因为学生干部的思想、性格尚未定型、涉世不深、工作经验不足、学业负担较重。容易导致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管理工作者需对学生干部实施系统培训,系统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分析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基础,只有明确了培训的需求,才能保证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果。对学生干部实施系统培训要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分析当前学校面临的现状,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要从三个层次上来进行。

第一,组织分析。学校的学生处应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对学生工作进行分析,分析相应的学校发展水平对学生工作要求,从而确定学生工作的总体发展目标。第二,工作分析。各院系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相应岗位,并对岗位的职责、目标、要求进行分析。第三,个人分析。激励学生干部的基础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满足其需要,通过相关访问,我们发现特别需要培训的人员主要是新加入的学生干部、各学生组织团体中的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在培训形式的上,大多数选择讲座和实际操作;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团体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本职工作基本方法、管理水平和相关专业知识。

2.拟订和实施培训计划

根据已了解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重点针对学生干部群体是新成员、各组织团体中的负责人和主要管理者。培训目标的实现要依靠精心的组织和实施,培训活动的实施需要组织者、培训者和受训者三方的密切配合,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生。培训时,要建立健全三级培训体系。

3.总结评估及反馈

评估既是对上一阶段培训所取得的效果与利弊进行效果估量,为培训成果有效运用提供标准和依据,同时,评估也是改进和完善下阶段培训工作的重要步骤。因此各组织在每一次培训内容结束后,都要了解反馈意见如培训目标是否合理,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方案是否合适,培训方法是否有效等,最好设计一个培训后反馈意见的培训评估表,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调查。

三、建立有效的干部使用制度

使用好学生干部,不仅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新其工作积极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而且还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好的学生干部能够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因为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在学校中起到舆论和行动示范作用。要使用好学生干部,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他安排到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使人尽其才。要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岗位实行轮岗,通过轮岗,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事务,从而能更多全面地锻炼能力,通过轮岗,可以让更多学生干部得到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要使用好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就应实行目标责任制。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始,就给相应的学生团体、个人布置相应的任务,讲明要求,或临时任务之前给学生讲目标、要求,然后放手让学生干部去做。同时,学生管理者要放手让学生干部独立地开展工作,自己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在独立的工作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只有信任和依靠学生干部,才能充分发挥其骨干能动作用,从而使其趋于成熟。

四、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

绩效考评是组织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避免大锅饭现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第7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 专家型辅导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45-02

高校辅导员是在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指导的专职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辅导员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高校各项事业持续进步的过程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并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我国大约有2500万在校大学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生群体。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不容替代的重要使命。尤其是我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高校教育日渐大众化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更要时刻注意到自身所担负的职责,要努力成为专家型辅导员,这样才能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为大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尝试研究在新时期背景下构建专家型辅导员队伍的策略,以做抛砖引玉之用。

一 新时期构建专家型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

1.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之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轨的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在社会结构变动、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更的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辅导员只有成为专家型教师,方能充分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2.是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当今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他们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希望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管是对一个班集体的组织管理,还是对某一个学生的单独辅导,都需要高校辅导员要有耐心、爱心、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教育技能和理论知识素养,方能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是优化辅导员岗位工作的必然要求

比起其他教师,高校辅导员的身份更为特殊,不仅属于高校教师群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站在如此重要的职业岗位上,辅导员必须成为教育专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无愧于自己所担当的重要责任。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构建专家型辅导员队伍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促进高校辅导员的不断成长,向着专家化的轨道迈进。

二 新时期构建专家型辅导员队伍的策略

鉴于专家型辅导员的重要性,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辅导员的不断成长。

1.优化辅导员选聘机制,从源头上把关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如今,素质教育的“春风”越刮越猛,科教兴国的战略也已经深入人心,高等院校要想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人才,不仅要培养他们的理论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力,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就要为大学生的发展配备一支强有力的力量,即构建一支专家型辅导员队伍,使这支队伍能从容应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选聘辅导员队伍时,要严格按照“政治强、纪律严、业务精和作风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与组织推荐有机结合的方式,对辅导员的上岗条件、政治立场、学历层次和任期年限都要有明确要求,从源头上把关,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

2.完善培养机制,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不得不承认,我国高校部分辅导员在参加工作后尚未接受过专门的训练,缺乏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和科学管理知识,所以在分析和解决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工作没有新方法、新手段,甚至出现工作滞后的现象。在当前社会分化的复杂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他们的需求越来越多、个性越来越张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比如组织、宣传、协调、管理和心理咨询技能,还要具备实施就业指导、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专家型辅导员。而导致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不过关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辅导员长期以来一直忙于烦琐复杂的具体事务,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学习与培训,所以要想真正构建一支专家型的辅导员队伍,高校要不断完善培养机制。

一方面,高校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与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攻读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继续学习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高校要定期组织脱产进修活动或者专题培训活动,切实提高辅导员心理学、法制安全、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国内时事政策、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3.加强考核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考核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可以检验出辅导员的工作水平,也能激励辅导员不断提高自己水准,早日成为专家型辅导员。在新形势下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考核,要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要采取量化考核手段,也应该采取定性考核手段,还要同时考核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以此形成立体化、交叉式的考核体系。

同时,高校还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主体,不能由学校领导一人说了算,而是要由院系领导、辅导员同事、学生一起组成考核小组,并明确不同考核主体的权重。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生是教育实践的主体,所以考核过程更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如实说出对辅导员的看法和意见。

另外,高校还要确定考核内容,对辅导员的德、能、绩、勤等方面都要实施考核,尤其要重视辅导员的德行考核,这样才能为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考核流程结束之后,高校不能将考核结果束之高阁,而是要及时召开讨论大会,公开考核结果,总结归纳辅导员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提出对他们的希望,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对于考核优秀的辅导员,高校要对其进行奖励,在高校内部形成“比、赶、超”的竞争氛围;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辅导员,要对其进行岗位调整,让他们接受教育培训,等到他们具备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条件后再让他们重新上岗。

4.改革激励机制,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激励机制是焕发人的工作热情的重要手段。为了打造一支质量过硬的专家型辅导员队伍,高校可以善用激励机制,完善辅导员评定专业职称的方法,促使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早已不局限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高校要为他们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职称申报体系,让辅导员队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职称,肯定自身的价值;同时,要完善辅导员的晋升机制,对于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工作人员,可以为他们赋予行政职务,以此使辅导员的发展更有空间。另外,还要鼓励辅导员参与学校的科研工作,参与课题研究,如果获得有价值性的科研成果,高校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使他们的工作更有干劲、更有激情。

三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打造一支质量过硬的专家型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这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辅导员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当然,构建专家型辅导员队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方能见到明显成效。总之,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发展,为高等教育事业永葆活力注入新的力量和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陶德麟、石云霞主编.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3]钱广荣.十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

第8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88-02

衡量班级管理的优劣的指标,并非是指在有领导参观、学校评比、突击检查等要求时靠临时抱佛脚所作出的表面文章的好坏,或许暂时靠以上手段能更“轻松”的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优秀班级的“荣誉”。但放在一个比较长期的时间段来看,相关班级的辅导员会渐渐发现,从大一到毕业班,班级的纪律性、参与性、集体意识、和辅导员对班级的掌控能力等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现象,这就是班级的管理者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的意识所造成的。这种现象,目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同类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类似的现象,一定有其内在的共性的原因阻碍或推动了该类事物的发展,辅导员要做好班级建设工作,也就是要准确找出阻碍班集体长效健康发展的消极方面,剖析其原因,加以针对性思考、通过探索和实践,提炼出积极的推动因素,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班级的,在巩固优势,及时发现和克服不足的基础上,不断良性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1影响班级有效进行长效管理的因素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以上的问题,导致不能维持长期有效管理的因素较为复杂,总而言之,与学校校纪校风的好坏、辅导员的责任心、阅历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新生入学后心理状态的渐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失落、积极参与后未得到认同所带来的情绪、学业上遇到挫折产生的迷惘、对辅导员等老师和班级干部、同学的认同感下降、校园内外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学院学生工作中一些形式化的使学生产生的抵触情绪等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例如:新生入校之初,带着对大学生活美好的憧憬,同学们彼此之间、以及和老师之间不熟悉,对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事物都有一个判断和适应的过程。同时班级干部管理体系尚未或刚刚建立,大家处在一个起跑线上,彼此之间尚无利害冲突,都愿意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出现了上述不利因素,如果此时不能及时拿出有效应对措施,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势必会出现诸多问题,走下坡路也就在所难免了。

再如:辅导员日常事务繁杂,某种程度上有时也会不自觉的疏于管理,在有参观检查等活动时,突击应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久而久之,学生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认为平时无需坚持好的习惯和规范,只靠突击就可以过关和获得好的成绩,凡此种种,都成为阻碍有效进行长效管理的消极因素。

2考察班级是否达到长效管理目标的判断依据

衡量一个班级是否达到长效管理目标,不能仅看这个班级在学院等各级检查里获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而是要看这样的成绩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检查前得到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的通知,甚至辅导员亲自督战的情况下心不甘情不愿去突击得到的“辉煌”,还是平时就基本是“准辉煌”的状态?结合带班的一些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可以判定班级初步实现长效管理实效的综合表现如下:

首先,班集体从辅导员、班主任开始,能够通过各级班干把任务分解下去,班级干部能够各司其职,有计划、有组织、有配合的调动同学在制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能及时自觉的反馈工作结果、总结成绩及不足,形成班级成长记录,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自己。这整个的过程感觉顺理成章,能够一气呵成,即达到班级干部管理体系和执行体系的长效化、成熟化。

其次,学院和班级的各项纪律、奖惩管理体系能够得到班级多数同学的认同,从而保证产生可以切实执行的氛围、而不是仅仅流于表面。对于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有清醒的是非认识,能够坚持自己业已养成的规范意识,并逐渐把培养的良好素质固化城日常生活的习惯。

在日常上课纪律、思想道德、积极参与、文明礼仪、吃苦耐劳等方面能够听到任课教师、各级领导、别班同学的自发和由衷的赞许声,也是评判班级是否达到长效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据。

具体到量化数据方面,除了同年级班级在学风、班风等方面横向比较直观容易外,如果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更可以在早晚自习出勤率记录、教师对不同班级上课情况的比较、宿舍周月星级获奖数量、人文素质讲座参与情况、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和活动的人数和获奖情况,等等可以量化比较的方面和低年级进行比较分析,若多数指标胜出,也是长效管理实施有效的判据。

3如何在日常管理中进行长效管理的探讨

建立班级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并不是脱离我们现有的常规管理而去另辟蹊径,而是首先需要从辅导员对自身长期规范意识的坚持开始,结合日常管理和学之间的换位思考的互动,不断总结、纠偏、规范、再观察的一种周而复始的过程,最终使得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并把各种规范和要素形成生活学习习惯、主动参与和执行的一个过程。

辅导员是班级建设的规划者、引导者、实施者,首先要有决定在学生面前树立做事严谨、言行规范、思维清晰、有始有终、执行有力的管理者形象,注意自身细节,比如不迟到、说到做到、对学生的事情不论大小能够有始有终的关注,直到解决,办事不拖拉,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明确的答复等等,这些都能给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这位辅导员是个身正垂范、严谨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那么作为他的学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今后实施长效管理打好基础。

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杂,很容易就会陷入到分管工作中去,而让学生感觉不到自己对班级的关注,这一点对班级建设是十分有害的。这里所说的关注,指的是控制住几个容易导致班级管理全盘崩溃的关键点,如早晚自习纪律、宿舍卫生、对学校等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参与情况、班级干部的情况等进行把握,把握的方式则是在学院各项校级校规框架之下,对每项具体的管理规定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换位思考,推敲、推演规定执行的可操作性,做到既不违反校纪,又容易执行,避免由于规定操作不合理或流于形式所造成的执行不力,使每项班级管理规定都能落在实处。

带大一年级的辅导员,要对新生的入学转型期进行有效的把握和引导,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由于新鲜感消退、美好憧憬和现实不符、对大学某些所见所闻不能理解、生活习惯不能适应管理规定、学习出现挫折、人际交往出现矛盾所带来的纪律、参与、思想及行为的懈怠和退步,关于这点,可以从未来就业的人才要求出发,设计合适的职业理念,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贵在执行”等等,避免空洞说教,用实际的、和学生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理念启发学生、统一认识,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让学生能有一个主线的把握,是一个实践证明有效的长效管理方式。

在制订和完善易于操作的、把握住长效管理关键点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学院的绩点考核办法逐条针对性量化,将诸如“爱护花草”等模糊、随意、不能客观评测的条目,在符合学院绩点评测精神的前提下进行替换,更换成和班级管理制度对应配套量的考核项,使制度和考核一一对应,奖惩分值清楚,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的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绩点考核的结果不仅仅作为学期奖惩、评优的依据,也作为学生政治进步和未来就业的推荐和档案材料的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现实和长远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有效保障了班级各方面的“长治久安”。

在班级中推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实行角色模拟。辅导员、班长、班委、普通同学分别模拟企业中从总经理、部门经理、普通员工的角色,要求每个班级成员按照企业基本要求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每位同学都明确自己的责权利,并辅以问责制度。这样将班级管理和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有机融为一体,使学生感到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使班级有序规范,也有利于培养自己将来适应社会的良好素质,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和认同感,更好的保障了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摒弃突击搞表面文章,坚持常态化管理。要在学生生活、卫生、学习、纪律、参与、道德等方面,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比如军训养成的纪律意识、吃苦耐劳、规范意识等等素质,逐步固化成人生习惯,培养学生“放手后不管”的能力,即使在一段时间内辅导员不过问,从班级组织到个人也能良好的保持已有的良好状态,并能自我修复一定程度的问题。

班会课是辅导员重要的思想教育和实践阵地,在长效管理机制中,应用规划得当,可以对班级管理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及时纠偏。辅导员将班会前一段时间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值得表彰的人或事,需要调整的事项等等,“精准”的在班会上将信息传达下去,弘扬正气、对于问题提出或让大家思考后给出解决方案,而后再通过观察、反馈执行情况,如此反复,使班级管理的良性维持时间不断延长,从而实现长效管理的目标。

第9篇:大学生德能勤绩总结范文

【关键词】同辈导师 新生 适应性教育 大学生

近年来,为了让大学新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一种新型帮学手段“朋辈辅导员”“导生”制度在一些高校陆续推出。2011年开始,上海大学在大一新生中推行“同辈导师”制度。

同辈导师制是在以往“迎新导生”制的经验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朋辈教育、同伴导师、同辈群体等理论,根据上海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培养特色,推出的一项工作制度。同辈导师制是上海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有效地帮助了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在同辈导师制的推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

一、同辈导师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同辈导师制以同伴教育为其理论基础。一般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相似经历和年龄的伙伴或群体,在一起分享知识、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

在实践过程中,通常的表现形式为学长制,即通过学长对学弟、学妹进行各方面引导、帮助、教育的一种教育手段。它最早起源于15世纪英国的伊顿公学(称为学长辅导制度),日本早稻田大学还将其作为一种学校的领导机制。同时,学长辅导制度在欧美高校也逐渐流行,美国高校如哈佛大学学长辅导制度的理念就是帮助指导新生面对大学挑战,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为学长提供提高领导能力的机会。

18 世纪英国学者兰卡斯特创立了班长制度,就是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再教育其他学生。在美国,同伴导师是指那些有志于从事为新生服务的高年级学生,亦称“朋辈导师”[2]。

上海大学同辈导师制借鉴了同伴导师新生服务功能、朋辈导师的心理辅导功能、同辈群体的亚文化影响功能,从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中选拔同辈导师,充分挖掘朋辈教育的资源,以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为服务对象,从新生适应、活动参与、心理素质、理想信念、目标树立、价值影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阶梯式的指导、培养、塑造,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行自我定位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二、同辈导师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及效果缺失

从“新生导生制”到“同辈导师”制的探索,加强了学生群体间的互动交流,提升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发挥了大学生主体性,提升了自我教育能力;搭建了新生与辅导员的桥梁,探索出教育管理新模式。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缺失,在选拔制度标准化、同辈导师的个体差异性化、培养监督体系化方面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同辈导师选拔标准不一,制度不够完善

社区学院两届的同辈导师选拔制度方法不一,标准不一。两届的同辈导师选拔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首先选拔组织比较分散,标准不一。没有统一的选拔组织和人员,各组织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选拔制度规范性不足,选的同辈导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其次,选拔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要求不明晰。同辈导师的选拔以主动报名为主,在报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核选拔。由于选拔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每个选拔组织标准不同,造成同一批的同辈导师选拔的标准和要求不同,对后期同辈导师工作的失效运行埋下伏笔。

(二)同辈导师的经验传授易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同辈导师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大学生活经验传授、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传授、价值观引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个体的经验传授前提是同辈导师个体对大学的自我认知和积累。而作为学生个体的同辈导师的认知与价值内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偏好,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在同辈导师与新生的交往中,易将自身带有主观色彩的喜好和所谓的“攻略”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新生。新生往往对同辈导师的经验深信不疑,一旦达成价值认同,形成思维定式,就很难改变其固有思想。这样新生在学习中很可能通过所谓的“攻略”走“捷径”,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同辈导师培养机制简单,定向跟进及反馈制度不足

同辈导师选定后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同辈导师培训计划,存在匆忙“上岗”的现象。在工作要求、责任划分、沟通技巧、语言把握等方面没有完善系统的培养方案实施,一般在开学迎新生前,辅导员进行简易操作,短期培训。这种辅导员包干统筹培养的方式往往造成同辈导师对自身工作内容不清晰、同辈导师群体间工作指向不明确等缺陷。

在同辈导师服务期方面,每个辅导员不同,有的同辈导师只是迎新工作期间,完成新生适应性教育及军训导生任务;有的同辈导师则在整个秋季学期坚持同辈导师工作,在新生活动课中发挥引领作用。对于同辈导师的服务期限没有统一规定,一般由辅导员自行把握。

无论服务期长短,对于同辈导师的定向跟进机制缺乏,没有及时反馈渠道,不利于同辈导师向辅导员系统传达新生情况,也不利于同辈导师工作效果的优化进步。

三、同辈导师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效果优化策略

上海大学同辈导师制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优化。

(一)优化同辈导师选拔标准,规范选拔制度合理性

同辈导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效果的好坏,推行同辈导师制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同辈导师的选拔工作。

首先,要明确选拔同辈导师的标准。优化选拔机制是培养优秀同辈导师的基础。同辈导师是新生入学期间的第一任“人生导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对新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把“选拔”关。

其次,要建立规范的选拔程序。选拔可采用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亦可由从事学生事务的专职干部或者任课教师联名,实名推荐,经过各院( 系) 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报学生工作处批准并正式聘任。

再次,在选拔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亲和力、群众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同学思想过硬,能力很强,就是在沟通时亲和力不够,往往会给人留下老师的“帮凶”的不良印象,不仅不能起到伙伴作用,反而给管理者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到该同学的群众基础。

(二)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完善培养制度

虽然同辈导师具有学生的身份,但却承担着引导低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高校育人质量的重大责任。开展持续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培训是他们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同伴教育的方式方法等,不断加深同辈导师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掌握必备的工作方法。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培训。不同专业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乃至思维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要相应地设计实用和贴近实际、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提高其工作能力,增强工作实效。

最后,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多采取专题辅导式、案例分析式、难点诊断式等教学形式,根据同辈导师自身的特点,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及时跟进工作开展情况,建立良好的效果反馈

同辈导师大多是老生的优秀代表,大部分都能积极完成任务,与新生建立起融洽、亲密、互相信任的关系,得到新生认可,并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指导、帮扶新生,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但也有少数同学由于自身或其他原因,工作上虎头蛇尾,由积极变消极,而此时学院对其工作的跟进力度不到,就很难及时掌握情况。因此,加强对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的跟进和监督非常重要。

首先,制定同辈导师管理制度,召开工作交流会,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每个朋辈教育者的工作效率、个人风格、工作方式,定期做工作情况交流,将工作开展中的遇到困难、难点等问题及时讨论、总结,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今后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在学期末进行考核总结。

其次,将同辈导师组成一个团队――同辈导师团,借助团队的平台,使同辈导师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合作共进的关系,通过必要的行动协调,发挥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提高工作的效果,营造一种工作氛围,使每个同伴导师都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可以使得每个成员感到在为团队努力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起更强的工作动机。

(四)健全考核机制,调动同辈导师能动性

同辈导师制要求同伴教育者在与所指导学生的广泛交往中,协助和指导受教育者顺利开展大学学习和生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同辈导师的工作进行考核,既可保障同辈导师制的顺利推行,又可激励同辈导师再接再厉,将同辈导师教育引向深入。

首先,要坚持激励的考核导向。将考核与经验总结、表彰先进相结合,激发同伴导师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考核内容上,可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为考核重点。即要重点考核导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其次,要坚持自我考核与他人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整体性考核与差异性考核相结合,强调受教育者参与考核的广度,强化同伴导师工作过程考核的精度。在途径上来说,需要通过辅导员、新生代表、学习导师、全体同辈导师来进行集体评议。在考核形式化上,建议可以采取个人总结――同辈导师内部互评――新生评价――辅导员评价――同辈导师工作组评审的操作模式,对同辈导师进行360 度测评。

最后,要注重强调工作日志和工作总结的考核,鼓励同辈导师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于受教育者。在考核时间上,学校往往在新生军训结束后对同辈导师中的“军训导生”进行表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