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整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

整车维护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整车维护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整车维护实训总结

第1篇:整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厂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厂需要大量从事现场工艺、加工、质量和现场装配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根据汽车制造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应该培养能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从事汽车冲压、焊接、喷涂作业,从事汽车总装制造、检验和调试、生产现场工艺维护、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整车下线检测和调试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和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特色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当前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通过实验实训锻炼提高操作能力,可以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适应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奠定基础,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因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实现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特色。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技能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需要的生产性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实现校内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内容高度融合。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的需要 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并接受专业实训的职业教师。

当今更多的讲授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课程的教师直接来自于各大中院校,本身对汽车制造过程不是很熟悉,即使到汽车制造厂进行专门的培训,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不能完整地接触汽车制造整个流程。针对汽车制造典型的工作任务设置的实验实训将是这部分教师快速熟悉汽车制造流程的一个渠道。

展示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让学生尽早感受企业的氛围 汽车制造厂一般来说都是大型或特大型企业,有汽车企业特有的文化和氛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真实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营造一个真实的汽车制造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感受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企业管理方法和岗位要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服务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升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行业内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围绕市场所需、企业所需,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在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时需考虑本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3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及课程体系分析

通过到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厂调研,同时根据往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岗位设置的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的主要岗位能力包括汽车驾驶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装配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冲压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车身喷涂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生产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能力、汽车整车下线检测及调整能力。

针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于汽车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含18个学习领域,并将18个学习领域划分为具有模块结构特征的初级模块、中级模块和高级模块。其中,初级模块包括汽车材料、汽车电工电子、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基础、钳工实习;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驾驶实习;高级模块包括汽车总装技术、汽车生产与物流、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汽车检测技术、顶岗实习、拓展学习领域。

4 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

通过对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大量调研,同时根据上述课程教学特点和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具体要求,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块。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如表1所示。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更多地是借助于实习单位。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主要校外实习项目如表2所示。

5 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实验实训项目的布置和讲授

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车生产与质量管理、汽车总装技术两门课比较难理解,因为真实的工作情景只有在汽车制造厂才有。这两门课的教学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非常关键,因为它要模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要讲授汽车零件的装配方法、简易工艺的编制和维护、生产中物流和质量管理及企业文化的灌输等。这部分的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在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完成

具体方法:建立一个基本操作训练间(包括螺纹连接训练、油管连接训练、线束连接训练和装配工具使用的训练)和一条车门及附件的拆装生产线,生产线具体布局如图1所示。

简易车门线采用悬链的形式来推动,每条线设置10个工位,其中拆卸四个工位,装配四个工位,两个过渡工位,安排完整的十个车门及附件。装配线周围布局和生产现场一致,有看板,有物流架、有生产管理规程等。

具体运作形式:①每个工位有完整的装配和拆卸工艺(指导教师先做);②以每个工位为一个小组,生产线流动;③每个工位的学生按照工艺进行拆装,同时将该工位的检验卡做出来;④继续本工位做2~3个车门的拆卸和装配操作,校核检验卡的准确性;⑤上述工作完成后,学生流动到下一个工位,重复做③~④的工作;⑥八个工位的工作完成后,点评本组检验卡的正确性;⑦八个班组相互评判检验卡,对装拆现场的情况进行点评;⑧指导教师总结

6 结束语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一个主要方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本专业的发展。模拟汽车制造企业来开设实验实训项目,有利于学生尽早地熟悉企业的运行模式和要求,更好地理解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让 学生能零距离地融入生产实际中,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整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 汽车维护 课程 教学 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95

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维护课程探索,明确“做什么、谁会做、怎么做、为什么做、何处做”,从而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教学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所以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改革课程, 是当今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核心在于,按照企业实际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 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工作。这种教学理念要求以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设计内容, 采用理论教师和实操教师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

一、中职学生现状

(一)中职教育是“生存教育”,从而导致中职学校的招生是零门槛

中职学生是“学科体系”培养出的不合格品,普遍存在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纪律松懈,对任何事情无所谓,对老师在教室上课不感兴趣,执行力极低,在课堂上爱出风头、爱做小动作,内心孤独、空虚,学习难入门,甚至是不想学;更有的家长把中职学校当成托儿所,只要小孩在这里不出事就行,学不学无所谓。所以面对中职学校的现状,以学科体系建立的实训和理论教学,是不适应的,也是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不改变学科体系建立的实训体系,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成片的现状就不可能改变,更谈不上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技能的形成。

(二)中职专业学生从生源上来看,他们大多数也是来自农村

他们选择学习专业,仅仅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凭借一技之长求职谋生,所以他们学习的重点在于“会”动手,而操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就往往忽视。企业以安全生产为根本,而规范性和系统性则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缺少了这些东西学生到岗后还需再培养。

二、以前汽车维护教学方式及效果

汽车维护这门课程,是针对汽车行驶到一定里程后,对其进行的一系列保养、检查等活动,目的在于维护汽车的良好性能,保持其正常运行。学生就应该通过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训,培养成深受企业欢迎的适用型人才,并最终实现就业目标。然而以往汽车维护教学方式:简单项目导入式教学,每个项目下面又含若干小项目。都是按照顺序,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项目逐个增加,直到整个维护项目变得比较完整。

按理来说教学效果应该较好,然而这种教学方式除了理解能力较好的同学能接受之外,并不具有普遍效应。

三、新理念下汽车维护教学过程设计是关键

教学过程设计关键在于老师,老师要有创新思维,要有新的课程理念,那么教师要如何做呢?

(一)把握实情

首先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校的实训具体实际情况,把汽车维护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工作任务单,采用工作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

(二)编制工作任务单

由于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工作任务单尽可能编制简单易懂一些。

(三)工作任务单具体内容

1.基本信息:如项目名称、班级、姓名、组号、组长姓名、实训日期、实训地点、任务要求、总课时、成绩等。

2.学习情境、学习目标。

教学项目是按照工作过程而展开的,而连接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纽带是学习情境,专业教学的学习情境是一种职业情境。

3.资料收集。

以问答题的形式学习理论知识,另有一些需上网查阅资料的题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计划和决策。

小组成员名单及工作任务分工,制定作业计划。

5.工作过程作业表。

由于中职学生实际情况,工作过程作业顺序表学生编制有一定难度,那么可以由教师编制,编制时尽可能详细易懂。

6.反馈与学习拓展。

施作业后的反思。写出做的好的和纯在在的问题。

7.考核评价。

评价是手段,意义是促进发展,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形成。

四、汽车维护工作过程具体实施体会

(一)维持秩序、清点人数

整队、报数,清点人数;培养学生的气质。实训后及时总结,及时点评。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激情爆发出来。

(二)采用小组合作法,组长负责制

1.选人和培养组长综合能力。

选人:原则上要求由责任心强、学习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首先每组的组长对项目作业,老师先做示范,教会他们,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兴趣和责任心。同时其他同学做任务工单上的思考题。组长学习、操作熟练后,由教师马上对他们进行考核评价,及时点评,同时让组长学会考核评价的方法。经过这种训练,培养了班上的骨干力量。

2.组长组织组员学习。

学习方法最好是采用教师做示范的方法,每个组长给本组的组员做示范;这样挤在一起的人数减少了,学习起来效果和效率就高了。从教学效果来看,解放了教师繁重、重复的工作量,而且组长积极性、兴趣相当高,他们很有成就感。培养了组长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训练时有几点必须强调,根据汽车维护这门课的特点,第一安全意识每次实训都要讲,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第二强调8S 管理,特别是操作的规范、工量具的摆放整齐、场地的清扫干净等等。组员考评时,两个小组的组长对调做评委,当场给成绩,教师签字确认。每个组训练的同时,老师现场指导和巡视。每个组必须培养两个骨干,便于教学工作。

3.把过程考核代替期末一次性考核。

把课程考核由原来的期末一次性考核改为过程考核,把理论学习、实训、考核全过程迟到、早退,请假,8S操作规范,物品、工具设备摆放,主动协助组成员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任务完成后清理场地等纳入考评。

五、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工作过程化的汽车维护驱动法这种学习方式后,实现了个个动手、人人过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实实在在地掌握了汽车维护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好评。

六、总结

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开展现代中职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诸如工作过程驱动法、等方法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应用新理念进行课改,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现代的新型技术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项金林.汽车维护[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第3篇:整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从“大发展”走向“大提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是瓶颈问题,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不协调,解决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群体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目标为导向,教育内容为依托,教育方式为具体实现形式。探索和实践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满足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06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

2.遵循教育规律。1903年我国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和职业教育家周学熙从国外考察归来,便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体制,开始倡导“工学并举”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的记载。

3.积极促进企业需求、学院发展和学生就业的一致性。以行业为背景,符合专业特点,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汽车产业是我国的重要工业产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在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他加工制造业生产、技术、管理等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的高职层次性和工作工科性决定了教学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共建教学平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融合;通过校企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资格、生产实际、行业标准“四融通”;通过校企共同组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知行合一、学做一体,培养职业人。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1.基于现代职教理念,校企共建“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

“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是依据专业需求,校企共建的可用于教学、实习、实践的典型实训装备、实训生产线和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包括汽车原理与构造分中心、汽车制造分中心和汽车生产自动化分中心,能实现三个相互支撑、相互完善的功能。

图1 汽车制造实训中心

能进行汽车整车制造关键能力的培养,汽车制造分中心是国内最早将汽车整车生产的四大工艺(冲压、焊接、装配和喷漆)及设施“搬进”实训基地,学生进行诸如冲车门、焊车门及车身、装配发动机、喷漆等典型工位的操作、工艺编制和调试,填补了汽车制造类专业教学的空白。

能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及装配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从原材料性能分析、热处理到零部件设计、加工,直至汽车发动机装配实训室和汽车变速器装配实训室,充分熟悉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完整制造过程。

能进行汽车生产线控制中关键能力的培养,该中心设置了企业设备和生产线上使用的液压、气动、PLC、传感器、总线等技术的多个实训室,学生不仅能排除生产线的常见故障,进行简单的生产线调试,还能根据任务进行生产线控制方案的设计。

校外实训基地,有与我院深度合作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集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技术开发与服务;有长春一汽等接收学生实习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有直接接收学生就业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

校内外实训基地相互补充、相互呼应,构成完整而高效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实训体系。

2.“1-4-1”工学结合教学进程组织模型(见图2)

图2 工学结合教学进程的组织模型

1――在第1学期完成入学教育、汽车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

4――在第2~5学期分别完成冲压、焊装、喷漆、装配等专业学习领域。

1――在第6学期完成就业教育和顶岗实习。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学院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汽车制造生产岗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熟悉企业文化。此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管理规则和实习考评标准。

3.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教学项目

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学习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设置了汽车模型的制作与测绘、汽车解构与分析、汽车零部件加工(上)、汽车英语、汽车电控、汽车生产线自动控制、汽车零部件加工(下)、汽车车身制造、机器人工作站的使用与维护、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经济生产12专业学习领域,这些学习领域的部分内容将分别融入到汽车卡车模型、汽车轿车模型、气动机械手3个项目中,3个项目间设有能力梯度和能力侧重点,汽车卡车模型是基础层面的;汽车轿车模型涉及材料、热处理、冲压、焊接、装配、电控等方面的能力,成果――电动汽车是学生在多个实训室实际操作设备工作积累的结晶,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亲自经历了汽车制造的流程,体验到职业工作氛围,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连续性的积累,在做中学,学中成长、收获;气动机械手在机加工生产出零件的基础上,增长控制方面的能力,增强故障排除的能力。每个项目总体分析后将分解成相应学习领域的子项目,无论是项目总体还是子项目,以及各学习领域内其工作任务的执行,都严格遵循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六步法,从中多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技能、技巧,特别是学习实际应用知识的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洛克说,任何东西都不能象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为学习领域,彻底抛弃专业课“理论讲课”与“实训、实习”两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生产”情景中,教师变为企业师傅或工程师,学生变为企业员工,教学过程变为工作过程,在学习领域采用适用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会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中使用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5.学生成绩的评价

(1)评价要全面

学生评价表(如表2所示)

表2

(2)评价要起到能力升华的效果

评价结果应以一种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陈述出来,使得评价人员、被评者或第三者都明明白白的知道得分点、丢分点,寻找弥补方法和改正措施,起到“评价”本身又是一次学习的作用,达到能力升华的效果。

6.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认可,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如表3所示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可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了多个通行证。

表3

7.利于双师型教师、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成长

人才培养模式建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之上,人才培养过程也是教师科研过程,汽车制造实训中心这个平台利于教师“教”和“工”相结合,利于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的实训装备上开展科研项目,利于工学结合学习领域的“零距离”开发,利于教师了解企业技术动态,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开发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开阔教师眼界、扩展知识面。

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制度的保障力度缺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紧密配合,但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等现实性的问题,企业很难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中国广大的人力资源供给,企业很少面临人员缺乏的危机,所以企业在工学结合方面的投入热情不够、没有必须性。

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学校领导给予鼓励和支持,需要老师具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学生的配合。

第4篇:整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鄂西北;汽车维修;人才需求

[DOI]10.13939/ki.zgsc.2015.11.065

1 调研背景介绍

根据从十堰市公安交管局统计得到的数据可知,2013年十堰市全年新增车辆27588台;2014年十堰机动车驾驶员数量增至近65万人,机动车总数增至57.6万余辆,其中轿车新增1.6万余辆,私家轿车同比增长4%,并且以每天近百辆的趋势在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在给汽车维修业带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该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工特别是中高级维修技师需求量巨大,汽车后市场的快速增长与汽车维修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该地区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2 调研目的和意义

为了能够给鄂西北地区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为本地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本文对该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实际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一方面为制定汽车维修以及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使人才培养方案既能够满足鄂西北地区乃至湖北省相关企业对汽修人才的实际要求,同时又符合高职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

3 调研方案设计

3.1 调研对象

2014年9―12月,我们对鄂西北地区十堰市组织开展企业调研,筛选了16家在汽车维修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调研分析对象,十堰市一类维修企业(4S店)共14家,调研了7家,调研覆盖比例达50%;二类维修企业共73家,调研了9家,调研覆盖比例为12%,基本反映出鄂西北地区维修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

3.2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十堰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岗位需求;维修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要求。

3.3 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会议交流等。

3.4 调研数据汇总与分析

(1)汽车维修专业人员及相关岗位需求统计(见下图)

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人员需求情况

(2)职业岗位对专业核心能力要求调研。对调查表填写的数据进行了整理,结合企业相关人员访谈情况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规格及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体要求(见下表)。

职业岗位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

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具备必需的机械、电工电子等技术应用能力;

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和维修诊断知识与技能;

4.掌握汽车售后服务知识与技能;

5.具有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技能;

6.具备正确使用外语专业资料的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1.制订工作计划能力;

2.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4.评估总结工作结果的能力

①企业除注重新员工的专业能力外,对综合素质如能否适应工作环境,吃苦耐劳,是否能承受工作压力,能否与人合作等社会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可以通过平时上课有意识培养,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进行专项锻炼。一般来说,没有任何汽车维修相关知识的学徒工经过2年学习锻炼,也能成为小师傅(中级工),高职学生一般半年就能成为小师傅(中级工),2年以后就能成为大师傅(高级工),十堰市泽美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通用雪弗兰4S店)经理甚至连没有任何基础知识的学徒工都要,关键就是要吃苦耐劳,这也是高职生需要重点锻炼的一点。②应该具备对车辆的简单故障判断与分析的能力,对车间维修工具的使用维护保养的基本能力。应该有守时遵纪,敬业爱岗,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良好的团队合作等社会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4 解决汽车维修企业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矛盾的对策

区域内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培养,要注重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逐步实现高校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教学内容上要始终保持与未来工作岗位的相适应,切实做好学生技能培养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保证学生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基于实际调研结果,个人认为企业维修企业相关岗位人才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4.1 校企合作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阶段性递进

学生在校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后,需要深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学校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制订一系列学生实训计划,前期的实训内容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汽车养护方面知识,从宏观上对当前汽车维修企业在运行管理上的机制以及该行业的人才供需情况,从这些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汽车维修行业;中期实训应该着重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企业要给学生配备专门的师傅来讲授他们更多的维修和检修技术,逐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效果;后期实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学习汽车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综合故障检测和排除能力,在企业技术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整车故障检测、故障处理等工作。此外,企业和学校之间还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的方法,让更多的在校生逐步转变过企业员工,构建更为全面的校企合作体系,推行职业素质教育和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在实际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4.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汽车维修专业涉及学科面较广,该专业主要面向于汽车生产、维修、服务类企事业单位的汽车维修工、汽车故障检测等岗位,既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以企业构造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熟练的汽车维修技术来完成客户汽车维护、保养、疑难故障解除等工作。因此,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要从这一目标出发,从教育教学计划到教材制定,再到学生企业实训整个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3 高校专业设置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互动

近些年,国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目标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用性专业人才。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行业需要主动去适应发展需求,研究目前缺乏的人才专业内容,保证行业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在专业人才需求方面,缺乏更多的是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人才,在这一点上需要依赖汽车维修人才市场法则,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优势。

4.4 改进汽修专业人才教学方法

汽修专业更加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需要结合实际操作来进行更多的训练。为了能够适应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帮助学生掌握更为系统的汽车维修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来学习现代先进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以及整车检测流程,进而培养能够与时俱进的专业汽车维修人才。

5 结 论

经过调研,本文较为系统真实地对鄂西北地区汽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了解,结合调查情况要逐步提高汽修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并结合本地区高校学生培养和就业情况,提出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为鄂西北地区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发展提供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以期能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5篇:整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

(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工科类高等院校的电子实验室对实验器材及工具的管理有着巨大的需求。本文作者设计了一种集导线悬挂式整理排放、电子元件分类存取及工具存放于一体的多功能电子元件实验管理小车,并验证了其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实验管理;电子元件;导线整理

0 引言

目前我国有近700多所工科类高等院校,几乎每所高校都设置了电类教学实验室,在管理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①各种导线摆放杂乱,不便选用;②缺少对各类元器件的分类整理,导致其存取不便,易丢失。

上述问题导致了实验维护效率低下,且影响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本文设计了集导线悬挂式整理排放、电子元件分类存取及电子工具存放于一体的多功能电子元件实验管理小车,其独创的可拆卸悬挂式导线放置模块实现了导线分类管理,采用推车的方式方便搬运,在结构按功能划分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均可拆卸和调整,能适用于多种实验室教学管理要求。

1 作品结构设计

1.1 导线管理

悬挂式导线放置模块

针对导线难以放置的问题,设计了悬挂式导线放置架,结构如图2所示:

该机构通过将多个外伸架并列排放,将导线放置于外伸架的间隙中,由于每个外伸两端凸起的特殊挡块可以挡住导线的接口,并且外伸架的间隙可以随着导线的粗细调节,同时放置外伸袈的横杆的高度也是可调节的。如果导线的数量过多还可以适量的增加放置横杆及外伸架。

1.2 电子元件管理

1.2.1 电子元器件放置抽屉

电子元器件放置抽屉是由42个205mm×135mm×70mm的抽屉组成,足够支持1次或几次的实验所需,而且每个抽屉都可以添加夹板。可拆卸式的组合结构,适用范围范围更广。

1.2.2 电子工具放置柜

电子工具放置柜是由2个490mm×490mm×400mm的柜子组成,可以放置万用表、电烙铁等电子工具。

2 产品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电工电子实验室是高校中重要的基础实验实践场所,其建设直接影响着课程、实验和实训等教学环节的效果。以我院电工电子实验室为例,根据实际调研发现:每批实验中需要管理约800根、18种类型的导线,以及包括电阻、电位器、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在内的约1000件、35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一个实验室,两个课时接待一个班的学生(约30人左右),完成一个实验平均用时两个课时。在实验室配备两辆COD小车后,我们再一次进行了测量分析,一个实验室,一个班的学生(约30人左右)完成一个难易程度相近的实验,平均用时1.5个课时左右。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同学们花在找寻导线的时间上大大减少,电子元器件也是一目了然,不用跑来跑去找实验器材,可以专心于实验,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3 总结

3.1 产品设计优点

该车采用推车的方式方便搬运,在结构按功能划分进行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均可拆卸和调整,能适用于多种实验室教学管理要求。整车采用模块化设计,以“高效率,低成本”为宗旨,集多种功能于一身。采用独创的悬挂式导线放置,合理的安置实验所需导线,借助可调式排线夹结构,通过移动排线夹,改变排线夹间距,从而适用于所有型号的导线;加装电子元器件存储柜,对各类元器件进行分类集散管理;以推车的形式便于运输,使其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3.2 推广应用价值

全国共有高校2198所,每所高校有电类实验室5个,且每个实验室需COD小车2辆,则全国所需COD小车21980辆,每辆COD小车的成本为500元,假设售价为1000元,可见其销售市场广阔,并且利润较高,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蜗杆蜗轮传动受力分析与效率计算[J].机械工程及自动化,2011(4).

[2]滚珠丝杠系统的动态特性[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33(4).

[3]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1-5卷,全5册)[M].5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4]成大先.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M].5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6篇:整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营销;人才培养路径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汽车营销领域,这一趋势尤其明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结合,这就对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时展的趋势,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新需求,适应时展新趋势的汽车营销人才。这样一来,人才的培养过程就不能脱离企业的需求,而应当与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采用校企合作便成为目前为止较为适合的一种方式。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基于校企合作的理念形成了校企融合、定岗实习、订单培养、工学结合这样四种方式。其中较为深入的要数工学结合和订单培养这两种方式,而灵活性较强的是校企融合和顶岗实习这两种方式。当然,这四种方式孰优孰劣很难评判,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

企业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比较旺盛。一方面是因为营销人才的流动性较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周期比较长,据大多数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反应,一个新进的汽车营销人员从入职到熟悉基本知识,至少要三个月的时间,从熟悉到精通则需要9个月到2年不等,这还是基于员工本身思维活跃、勤劳肯干的基础上。从各企业的招聘情况来看,具有一定汽车专业知识、营销理论知识以及良好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比较受企业欢迎的。

我们走访了金华市规模较大的几十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进行了相应的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发现企业最看重的依然是员工的品质,包括忠诚、勤劳、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是对能力的需求,沟通协调能力是企业在选拔和提升营销人员时最看重的方面,其次是汽车专业知识和营销业务能力,最后,才是对学历的要求。在学历需求上,普遍以大专学历为主,也有企业表示,如果能力突出,可适当放宽学历的要求。

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个新现象是,企业希望自身的营销人员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操作互联网营销。据一些汽车4S店反应,现在有许多客户会在易车网、汽车之家以及品牌官网等主流的汽车网站上留下咨询信息,4S店相关人员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梳理、及时跟进,挖掘到不少的潜在客户。再通过电话营销、邀约来店、上门回访等方式,在这些潜在客户中促成了一定的成交。这些4S店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希望自身的营销人员不仅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善于操作互联网,始终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前沿,形成具有个性的营销方式。

这样的汽车营销人才,仅仅依靠学校里的课堂教育,有条不紊的实践教育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毕竟离市场一线仍有一定的距离。榱伺嘌出适应当今企业所需要的汽车营销人才,需要选择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同时,在基于校企合作的理念上,对于人才培养路径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二、改革理论课程,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

汽车营销人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汽车营销人员是指从事汽车整车销售并提供相关销售服务的工作人员,而广义的汽车营销人员除了从事汽车销售的人员之外,还包括汽车配件销售人员、汽车保险销售人员、汽车服务接待人员以及客户服务人员。我院汽营专业培养的人才是指广义的汽车营销人员。经我院专家与合作企业骨干人员的岗位群调查分析,明确了我院汽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领域,应当完成的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确立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现代汽车结构、原理、性能与使用等相关知识,会汽车技术服务、汽车市场营销预测与策划、汽车市场分析,具备汽车营销及后服务管理能力,具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备中高层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这就要求本专业毕业生既要熟练现代汽车尤其是轿车的结构、原理以及性能特点,又需要具备较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形成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应用能力、具有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基于此,我院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特别是重构理论课程体系,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

(1)根据企业需求和时展的大方向,引入电子商务实务课程,并将其设置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电子商务是现代商业发展大势所趋,汽车作为高端消费品,其购买的流程,涉及到的服务较为复杂,一般都需要消费者到店亲自进行试乘试驾,进行体验并充分对比后才会形成购买,汽车购买后的保险、上牌、交税等手续,又需要专业人员方能完成,这就和一般消费品不同。现代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将商品的性能通过网络展示给潜在客户,消费者选中商品后在网上下单、支付,商家又经过物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一笔交易便形成了。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是通过商家的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而对商品进行了解的,商家要做的是尽可能准确地将商品信息传达给潜在消费者,消费者下单付款了,一般交易也完成了。与汽车的交易相比,销售过程中需要的服务和手续少了很多。因此,电子商务在汽车销售中的应用,远远不如一般消费品那样深入。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创新,特别是“互联网+”模式的推广,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开始探索独特的适合汽车销售的电子商务模式。目前主要是浅层次的结合,即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吸引并邀约客户来店体验,进而促进成交。在该专业引入电子商务的课程,正是基于企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形成电子商务理论基础,以便将来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变化以及新的要求。

(2)扎实学生的汽车理论知识。在课程体系中安排了汽车文化、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技术、汽车底盘技术、汽车电气技术等课程,使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汽车知识。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训,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观摩、体验,甚至亲自动手操作,形成对汽车的完整认识。包括汽车品牌文化,不同车型的构造和特性等,为学生有效地认识和分析一款汽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提高学生的营销技能。汽车营销人才的核心能力仍然在于营销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营销不同于销售。营销是一个完整的循环往复的工作过程,包括市场调研、战略制定、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营销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不同于销售经验可以以一次次的实战中得到增加和提升,营销能力更需要有全局的观念,需要有对市场的感觉和把握。学生在走上汽车营销岗位后,一般的职业路径是销售顾问――销售顾问讲师――销售经理――销售总监――总经理,或者是在职场中打拼一段时间后自己进行创业,无论是哪种路径,都需要对市场有足够的把握,需要有全局观念,形成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如此一来,理论储备的重要性便显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少走一些弯路,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包含了汽车市场营销、汽车营销心理学、汽车营销策划、汽车配件市场营销等着重于培养学生基础营销能力的课程。

在专业理论课程的设计上,分别确定了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扎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具体安排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课程设计构架

三、创新实训内容,推进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

为了培养面向企业需要、面向未来的汽车营销人才,汽营专业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上,定位于要求学生既要有丰富的汽车专业知识,深厚的营销理论知识,更需要把专业知识和营销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中,利用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形成了学生经常走入企业的走出去模式。

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其中一般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社会上生存必须掌握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有独立生活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对于汽营专业的学生来说,主要有正确评价汽车的能力,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能力、客户开发的能力、沟通能力、汽车服务相关业务处理的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完成复杂任务和解决新问题所具备的实践能力。这三种类型的实践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主要解决职业适应问题。

在教育条件下,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经过从知识到一般技能再到熟练技能最后能够综合应用这样4个阶段(见图2)

图2

第一步是从知识到一般技能的转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影响,学生将获得的显性知识加以实际操作运用,巩固知识,获得某种技能和问题解决的策略。第二步是从一般技能到熟练技能的转化。学生将已获得的技能,经过多次实践,强化训练,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进行独立的实践训练,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修正错误,使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风格。最后是从熟练技能到综合应用,学生能够应用技能来解决现实情境中复杂的、不良结构问题,这是在学生熟练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知识内化的迁移过程。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客观要求,我院在实训项目的安排上,由浅到深安排了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岗前实训以及顶岗实训,确保学生每一学期都可以与企业进行一次深入的接触,对市场前沿有一定的感悟,一步步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形成。

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我院汽营专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金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金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汽车4S店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不定期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借助企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技能教育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通过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任务,企业人员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项目等,实现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我院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依托地方企业的优势,得以把实训课程引入到企业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实训。初始实训课程有认识性实训,学生在企业里实训一周,对汽车行业形成感性认识。汽车专业知识的实训有汽车发动机实训、汽车底盘实训、汽车性能实训、汽车电气实训,学生在校内实训室中进行简单地操作,然后到企业参观,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跟着企业里的师父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并详细描述自己的实践情况形成实践报告。在此过程中,从新车观摩、新车清洗验车,到维护车辆的接待过程与维修过程的观摩、体验和实践,再到对车辆修理的参观和体验,使学生形成对汽车产品的整体认识,对于汽车的构造、性能、文化形成直观的体验。在完成了汽车专业知识的实训之后,开始进行营销实训,包括汽车商务礼仪实训、汽车推销与商务谈判实训,以及基于营销管理的5S管理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将学生的汽车专业知识与营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汽车营销实践能力。

经过以上实训内容的实施,学生的实践能力已初步形成,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在实训体系中设计了岗前实训,这一实训安排是基于校企合作进行汽车营销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的特色。这一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的后12周,时间长、内容综合,学生完全进入企业进行锻炼,并完成相应的项目。过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实训,学生对理论有所巩固提升,在技能上实现综合应用。

图3 实训课程体系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为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双师型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各种技师(工程师、会计师等)素质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近五年累计2年时间),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汽车营销专业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师的培养上设计了包括教师入企业培训、教师企业挂职在内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首先,汽车营销专业通过学院与合作企业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给每一位专业教师提供了进入企业一线学习锻炼的机会。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重在长效,有一定的持续性,因此所采用的方式比较灵活,有参与企业培训会议、参与一线岗位的顶岗实践、做企业管理人员助理三种方式,安排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经常性地到企业培训。学习专业技能,感受企业文化,与各类客户接触,提高应对客户的技巧,体会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幻,进一步掌握各类汽车营销技能。使教师能够始终对生产经营一线的状况有所了解,对汽车行业有深入的体会,持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教师的实训教学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搞好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一,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提供契机。

经过培训,教师对自己所教授课程对应的岗位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当前市场的新现象、新变化,使教学的步伐能够跟上行业发展速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及早适应职业要求,今早与社会接轨,提高汽车营销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比教师入企业培训更深入的是教师挂职机制的建立。挂职期间,教师完全成为企业的员工,服从企业的管理与考核,学校与企业共同对教师进行过程管理。在挂职锻炼期间,教师需要做到真正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参与管理,同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每日撰写工作总结与工作体会,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到工作与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教师应了解相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学习行业里的新技术,接受汽车行业的新观念,同时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企业服务,真正让企业、学校双方都从中受益。

经过挂职锻炼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形成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有更准确的了解,为准确定位汽车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提供有效建议,完成课程教学的改革。

经过企业的培训和一定时间的挂职锻炼,教师对于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任务,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用自身的实践经验现身说法,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实训中作为指导老师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真正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承担好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营销人才的重任。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进企业挂职锻炼,学院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将教师入企业的情况作为教师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之一,与教师的待遇挂钩,并进行考核评价,为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车营销人才培养路径的设计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规律。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学生走向管理岗位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训设计上,考虑了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由分散到综合、由浅入深地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而这些设计,又都建立在与企业深入沟通,相关教师在行业一线亲自体验的基础之上,因此,能够有效地培养出适应时展,满足企业需要的汽车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莫舒h.汽车营销专业课程校企合作的改革与实践.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2期

[2]吴敬静.汽车营销专业“校企融合-教学见习”人才培养模式解析.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11期

[3]王斯斯.加校企合作,建立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专业以赛促学的长效机制.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2期

[4]武瑾.情境式教学法在汽车销售实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02期

[5]胡业华.卢建平.职教教师专业化视域下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研究.职教论坛.2015年24期

第7篇:整车维护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现状 素质 教学 实践 改革 发展

1.汽车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学习没有压力,缺乏紧迫感、责任感

现代家庭独身女子多,长期以来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对社会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同时现行的招生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学生须通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成绩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中职学习。而现在的招生模式却是各中职学校铺上红地毯、畅门入学,没有任何分数限制,学生可以轻松进入中职学习,而且不论成绩如何,由于大环境的需要最终都能轻而易举地进入工厂就业,当然这样就业的学生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1.2教学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职教特色

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教材内容陈旧,与现代汽车技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这次国家级培训就深有体会。现有教材多以传统汽车如CA1092、EQ1092等车型为主,对汽车电子技术讲解仍停留在交流发电机、电压调节器、电子点火装置、电子喇叭等70年代初期第一代分立元件的基础上。而对于现代汽车汽油喷射技术、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集中控制技术、EPS等汽车新技术、新结构介绍太少或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对于现在较前沿的如汽油直喷技术(FSI),柴油高压共轨技术,柴油机电控技术、电子调速器等几乎少有提及。教材生成周期过长,导致新技术进入课堂、新设备进入校园滞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而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行业、4S店的需要。

此外,现行汽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不仅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其中适应现代汽车需要的人才奇缺,是制约汽车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的最大困惑。

1.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教学环节的严重不足,已无法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

目前汽车专业的课程安排中,文化基础课占40%,专业基础课占40%,生产实习课仅占20%,且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而国家的职教政策是在校实习两年,第三年顶岗实习,从而使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方式依然沿袭“粉笔+黑板、口授+板书”的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难充分应用到教学中。生产实习设备大多是企业淘汰下来的、低技术含量的残次品,或已无法正常运转的废品或只是陈列品,只能勉强给学生进行拆装实习,无法满足故障诊断与排除及维护保养实习的教学需要,除此之外,实习车间的配备也跟不上,这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4现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在学历层次、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学历层次不齐,“双师型”骨干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实际操作能力极低,实践技能严重不足。不能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多数专业教师由于从未在维修企业工作过,实践技能严重缺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动口不动手,或者多动口少动手,教学时理论课时占用过多,遇到实际动手却把课时安排的很少。这无疑于纸上谈兵。这些问题已成为汽车专业教学进步与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

2.汽车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2.1二头延伸,狠抓学生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学生的状况,我认为让学生学习有压力,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是重中之重。为此,可采用二头延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学生入学时即开始进行延伸,可通过交谈、走访、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整体情况,结合学生的成绩和就业意向分班。其次,在学生就业时进行延伸,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分配,同时将每一名就业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建立档案提供给就业的厂家,不仅把学生分配到厂,而且还要向厂家介绍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适合什么样的岗位,扶上马送一程,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有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

2.2加快教材修订工作,以优化课程结构

从职业教育分析入手,认真研究国家的职教政策,加强市场调研,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加快教材的修订工作,在修订中要进一步充实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内容,把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和提高教材质量作为突破口,更好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与改革工作。另外,为提高教材的适用性和科学性,应加强与各中职学校的联系,注意收集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方式取证,定期对已有教材进行修订,不断提高教材的质量。

学校也应适应就业市场及国家的职教政策,有针对性地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既保持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相对稳定,又应积极主动地不断调整、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死教材活运用,使教材中的内容能与自己学校的实验实习设备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专业教学之路。

2.3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对少数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但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鼓励通过多种方式限期完成学历进修,并要求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或参加国家级培训,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要严把教师学历关,今后聘用的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研究生。其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走出去”是指对大学毕业进入教师岗位的专业教师,虽然学历符合要求,但由于从未在维修企业岗位上工作过,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学校应适时送他们到企业进修、提高,对他们进行实践技术培训和“应知”、“应会”的考核,使其达到高级工以上的操作水平并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或者,给出一定时间让专业课教师到高校学习深造,或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掌握本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学习到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的调整。“请进来”即聘请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或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达到师资队伍的科学组合。这样既可把企业丰富、生动的经验带到专业技能教学领域,又可加强学校与企业、与市场的联系,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

2.4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