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生活范文

老年人生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生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生活

第1篇:老年人生活范文

关键词:农村 老年问题 养老

人生一世,什么时候最苦,有人说老来苦,青春不再,行将就木,疾病缠身,儿女如果不在身边则孤独无依。什么时候最幸福,有人说老了最幸福,奔波一辈子终于可以在家休息,不用再为事业前途煞费苦心,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这说明老年人也有苦有乐,但事实上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农村老年人,他们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在我们这个孝行天下的国度,如何让农村老年人尽量少一些苦多一些乐,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农村老年问题

1.农村老年人口增加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达到 1.77 亿人,到本世纪中叶预计将达到 4 亿人口,老年人中将近 60% 都在农村,农村的老龄化形势同样严峻,这给农村养老、医疗等带来压力。

2.农村老年人养老困难

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方面存在“四个无”:“无钱养老”。农村老年人大部分把一生奉献给了儿孙,未富先老,因老致贫,没有多少积蓄,又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只能靠儿女的微薄接济;“无人养老”。近些年,农村家庭规模减小,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道德滑坡嫌弃老人成风,老少两辈人发生矛盾,使得有些老人没人养没人管;“无处养老”。很多老人把新房子给了儿子儿媳,自己住破旧的老房子,年轻人很多也不愿意和老人一块住,公办养老院数量有限并且只收纳“五保”老人,民办养老院正处在起步阶段并且收费不低,在何处养老也成了两难的问题;“养老无保障”。农村老年人缺乏养老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犯难以得到及时维护。总之,农村老年人在儿孙面前忍气吞声,在养老上无能为力,在晚年丧失了人生的信心和乐趣。

3.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差

农村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低,仅维持在解决吃饭问题上,很难谈的上其他消费。精神生活单调贫乏,老年活动场所欠缺,文化娱乐很多仅限于看电视,很少有其他的文化活动。由于观念落后,丧偶老人很难再找老伴,孤单寂寞。行动方便的老人还可以找些事做,那些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很多只能独处一室,照料不足,则如僵尸枯木,可谓悲惨。

4.农村老年人服务机构欠缺,服务市场尚未形成

鉴于农村目前现状,除了少数养老院,农村老年人专门服务机构几乎没有,农村老年人服务市场尚未形成,农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年用品不能充分供给。

二、解决农村老年问题的意义

1.解决农村老年问题有助于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和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解决农村老年问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要,让他们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他们安度晚年,享受到人生最后的温暖和乐趣。

2.解决农村老年问题有助于带动老年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解决农村老年问题,满足老年人需求,需要提供老年产品和服务,这为发展老年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消费潜能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助于带动老年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调结构,促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老年产业是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老年产业的发展反过来有助于农村老年问题的解决。

3.解决农村老年问题有助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新村建设,还包括乡风建设,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让老年人生活更好些,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勇气和信心,也有助于孝道文化的弘扬和乡风文明的建设。人皆有老,老年问题的解决也可以让年轻人看到希望,减轻负担,更好的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中。老年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减少农村矛盾纠纷,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三、解决农村老年问题的对策

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夯实物质基础

解决农村老年问题,前提是经济充裕,有钱才能好办事。近几年,国家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收到良好效果。只有农民富了,农村发展了,农村老年问题的解决才会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2.关心老人生活,弘扬孝道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孝道文化,尊老、爱老、养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约束。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孝道文化,呼吁社会各界关心老人生活。老人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我们对老人要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抚慰、心理上交流、感情上帮助、健康上关怀、爱好上关心,体贴冷暖,无微不至。

3.建设老人活动场所,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人也有多种需求,比如交友、锻炼、文化娱乐等,要通过政府、集体、个人等渠道筹措资金,建设老人活动场馆,比如体育锻炼场所、文化娱乐场所等,平时特别是年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活动,让老年人享受到生活的美好,愉快的度过晚年。

第2篇:老年人生活范文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14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第3篇:老年人生活范文

【关键词】 老年人;居住方式;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1005-619X(2007)04-0222-02

21世纪是全球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的时代,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的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人口老龄化而家庭结构却发生了一些演变(尤其是居住方式),由数代同堂的“同巢而居”逐渐演变为“分巢而居”,甚至出现了“空巢独居”等多种模式,老龄人因孤独寂寞而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日益凸现。为了解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究竟有多大影响,我们于2005年期间对沙河梅花园地区的3个干休所250名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居住方式与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个干休所的住户房号按1、4、7、0者为抽取对象,共调查离退休老人250名,年龄60~90岁,男性196名,女性54名。调查对象具有自行回答问卷问题的能力。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务、居住方式等5个因素;另一部分为生活质量评定内容,采用GQOLI-74调查表[2],量表主要涉及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包括主观生活质量评估满意度两个方面,共74条目,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20个因子。每个维度包括的因子如下:躯体功能维度包括、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运功与感觉功能5个因子;心里功能维度包括: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5个因子;社会功能维度包括: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4个因子;第20个因子为受试者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以100分计算,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2.2 资料收集方式

在干休所卫生所工作人员配合下,由经过统一训练的护士入户,对调查对象作统一解释说明后,请其自评填写或由护士逐条询问记录。

1.2.3 资料统计与分析

将收集的资料数据用SPSS1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后,进行t检验,并使用Scheffe法检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发出问卷258份,收回250份,调查合格率达96.9%,调查对象平均年龄(73±6.23)岁。其中军职休干83名,占33.2%;师职休干140名,占56%;地方休干27名,占10.8%;丧偶90名,占36%;70%以上的老人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2 老年人居住方式调查情况

250名老年人中,“空巢独居”子女远在外地或虽在本地居住但每月前来探望不足一次的有91名,占36.4%,“分巢而聚”,子女虽不同住,但每周或节假日前来团聚的128名,占51.2%,子女和或祖孙同住的“同巢而居者”31名,占12.4%。三种居住方式中又按不同情况分为:空巢有爱、空巢有亲、空巢有友;分巢有爱、分巢有亲、分巢有友;同巢有爱、同巢有亲、同巢有友三个层次。

2.3 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情况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居住方式调查显示,与家人同住的“同巢而居的老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较空巢而居者有非显著性差异,社会功能、物质功能有显著性差异。

“分巢而聚”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较空巢而居者有显著性差异。两种居住方式总体评分均较“空巢而居”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差异(表1)。

3 讨论

3.1 老年人居住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在忽略了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环境等其它物质与人文因素后单项调查同一类型(干休所离休高级干部)老人的居住方式并与生活质量相匹配进行调查,证实居住方式对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空巢而居的老人,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分及总体评分均低于分巢而居者,而分巢而居者,又低于同巢而居者。三种居住模式中,每种得分层次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寡情少友。

3.2 老年人居住方式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原因

老年人居住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缺乏美满家庭生活的良性氛围,缺乏情感生活而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孤独老年人下丘脑活动增强,有害物质分泌增加,可影响血压、心跳和情绪,降低机体免疫力,使人多病体衰。孤独既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又增加患病的可能。

3.3应当注重对老人的居住方式进行护理干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老龄人口迅速增加,老年护理社会需求量日益增长,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老年护理中,要注重对老年人居住方式进行干预。

第4篇:老年人生活范文

本研究选择延吉市为调查点,探讨朝鲜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健康质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延吉市抽取6个居委会,以访谈的形式,对60~89岁的朝鲜族老年人(在延吉市居住3年以上,能参加老年社会活动者)进行调查,资料全部合格。共调查148人均为朝鲜族,女性124人,男性24人,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06±10.33)岁,文化程度,专科以上11人占6.89%,文盲54人占36.47%,有职业和离退休71人,无职业77人。婚姻状况,已婚(包括再婚)63人,丧偶85人。家庭结构上有大家庭18人(占12.16%),单亲家庭47人(占31.75%),空巢家庭45人(占30.14%),孤寡家庭38人(占25.68%)。

1.2 调查方法 (1)生活满意度指数(LSIB)共12个项目,3级评分。(2)社会支持量表(SSRS)共10项4级评分。实施调查之前,评定员进行各量表的培训,取得良好的一致性,实地调查由评定员与每位老年人访谈,依据老年人的主观感受填写好调查工具。

2 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平均得分为16.24±4.56,社会支持量表平均得分为20.80±2.76,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老年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状况自身的健康状况均有相关性。

2.1 职业与生活满意度 有职业与离退休人比无职业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社会支持方面也有显著差异,见表1。

2.2 年龄与生活满意度60~74岁之间的老年人比75~89岁之间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两者相比有差异,这可能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有关,因为老年人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而老年人的生活满意与躯体健康有着直接关系,见表2。

2.3 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享受离退休金、得到社会的经济保障或从亲人方面得到足够的经济援助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也很高,无经济保障、无职业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低,两者相比显著性差异,见表3。

2.4 家庭结构与生活满意度 随着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也随之改变,现代老年人多在“空巢”与“孤寡”家庭里生活,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目前老年人再婚率增高也说明这一点。

3 讨论

结果表明: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为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家庭关系、自身健康状况。这与国内其他学者们见解基本相同。

3.1 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相关性很大 原有职业,享受离退休金,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较高,经济状况良好,生活满意度高:没有经济收入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较低:家庭养老的人受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障养老的人受社会保障措施水平,社区健康服务质量的影响。故改善老年人健康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系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5篇:老年人生活范文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第6篇:老年人生活范文

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现状

1.1 国外现状

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同时还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PACE全方位养老服务项目就是通过多科合作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英国重视人本精神,通过多种形成的养老服务以及完善的监督体系,开展个案管理式养老服务,同时采取分级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这些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有重要借鉴作用,同时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更好的开展、体系更加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

1.2 国内现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养老模式历经20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上海、大连、广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分别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且取得良好效果。尽管我国在新型养老模式建设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因制度、资源等因素影响,制约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2]。

2 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 健康状况

有研究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在老年人群中通常存在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出现行动、肾功能、视力等方面的障碍,对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伴随老年人疾病情况和疾病种类的加重和增多,使得其健康状况处于下滑状态,这也会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度,加重经济负担,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3]。

2.2 经济状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容易受到经济状况影响。有研究指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比月收入不足1000月的老年人高。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活质量与财务满意度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经济状况越好,其社会经济形象越佳,这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4]。

2.3 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作为一种生活因素,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同时对疾病发生有延缓作用,另外还可以使老化程度得以减缓。有国外学者指出,身体活动与自我效能、自我价值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进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4 文化程度

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越高,两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高,其健康观念则更加积极,对精神生活质量较为重视,可以使自己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节,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生活质量比较高。

2.5 社会支持

据国外报道指出,生活满意度与社交网络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老年人而言,社会网络的建立与保持可使其负性情绪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内报道中,社区支持变量影响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社区对老年人养老支持存在一定限制[5]。

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护理需求

3.1 日常生活护理需求

有学者对某省1018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度最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对社区的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极高,如洗漱护理、进食护理、饮水护理等。也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度随年龄增长也不断升高。对于此,社区应对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整合,为社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多种优质护理服务。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基于社区服务强化建设外部资源,如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等。另外,还应不断强化照顾护理团队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化和多样化,增加社区宣传力度,使照护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3.2 个体化护理需求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过程中,应以服务对象特点为依据,为老年人提供个体化服务,如针对空巢老人、离退休老人、丧偶老人等,应强化心理干预,给予其心理支持,为这部分老年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使其消极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针对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痴呆等,应制定个体化评估方案,并形成照护计划,深入发展临终关怀护理,使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第7篇:老年人生活范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期望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探讨健康与长寿的秘诀成为许多学者永恒的研究主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永嘉县93位健康长寿老人(指80岁以上)的生活方式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情况、睡眠状况、吸烟饮酒习惯和心理状态。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农村老年人生活方式对健康长寿的影响,探索健康长寿秘诀。

[

关键词 ]生活方式;健康长寿;农村;老年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期望寿命逐渐延长,老年人的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张江华等学者(2012)从身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运动情况以及吸烟情况等方面对百位长寿老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他得出结论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健康长寿的保证,想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就必须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1]。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做过大量研究,提出影响健康长寿的五大因素包括生活方式(60.0%),社会因素(10.0%),气候环境(7.0%),医疗条件(8.0%),遗传因素(15.0%),由此可见生活方式对健康长寿具有重大的影响。温州市永嘉县作为浙江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是目前浙江省拥有百岁老人最多的县。因此,笔者通过对永嘉县93位健康长寿老人(指80岁以上)的生活方式进行深入调查,以此来探讨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枫林镇和岩头镇健康长寿老人(指80岁以上)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3份,其中男55例,女38例;年龄范围为80~104岁,90岁以上占27%。访谈对象25例(90岁以上),包括3例百岁老人。

1.2方法

制定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提纲,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老年人生活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状况、膳食、运动、吸烟饮酒以及心理状况。

2、调查结果分析

2.1健康状况

进入老年期以后,人体组织结构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但其中许多慢性疾病都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的退行性疾病。调查中68.8%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类型的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疾病为主,大部分老人还表现出耳背,老花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虽然患有慢性疾病,但61.3%的老年人仍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他们心态良好,乐观地看待疾病与死亡,平静地接受衰老带来的一系列退行性疾病。

2.2饮食习惯

姜华(2014)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百岁老人三餐都很有规律,荤素有度,定时定量,咸淡适宜,且大都吃到七八分饱,合理膳食造就了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之道[2]。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就餐时间都比较规律,他们早餐时间是在5:30~7:00,午餐时间在10:30~12:00,晚餐时间在16:30~18:00。根据老年人早睡早起的作息规律,老年人用餐时间较年轻人而言会提早一点。由于老年人肠胃消化功能已大不如年轻人,睡前吃夜宵会增加肠胃负担,危害健康,因此建议老年人睡前不宜吃得过饱。此外,合理的饮食习惯除了就餐时间规律外,还要充分考虑饮食口味和营养搭配,调查对象中51.6%的老人日常饮食中荤素搭配都比较合理,大部分老人口味都比较清淡,很少吃煎炸油炸高热量食物和辛辣的食物。但是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普遍会自己腌制咸菜,大量研究表明腌制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对身体危害极大,因此并不提倡食用腌制品。科学研究表明,老人想要身体健康,应该注意食物种类的多样性,这样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才能齐全。

2.3生活方式

2.3.1身体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对于65岁及以上的成人,身体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活动、步行、工作以及家务劳动等[3]。调查对象均为8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大部分老年人的身体活动主要为交通往来(如步行或散步)、家务劳动、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时间活动。全部老人每日身体活动时间都达0.5小时以上,达到每周至少210分钟以上身体活动的目标。

2.3.2睡眠状况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也不断增多,疾病不仅造成老年人身心的痛苦,导致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调查对象中有60.2%的老人表示自己的睡眠状况较好,39.8%的老人认为自己睡眠状况一般或差。尽管老年人夜间睡眠质量大不如前,但事实上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并没有减少,许多老人都会选择在中午睡个午觉,将晚上少睡的时间“补回来”。

2.3.3吸烟饮酒情况

调查对象中有20.4%的老人会吸烟,而且都是男性,有一些老人表示自己年轻时抽烟,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因此现在已经成功戒烟。值得关注的是,调查发现岩头镇许多老人还会自己种植、制作并吸食土烟,有一位老人表示自己从年轻开始就一直抽自己做的土烟。种植烟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普遍,但现在已经逐渐淘汰,虽然没有研究表明吸食土烟对身体健康有极大危害,但笔者仍不提倡吸食土烟。21.5%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会饮酒,主要为男性,他们大部分都是喝白酒和自家酿的米酒,也有一些老人会喝点药酒调理身体,养生保健。他们每日摄酒量大部分都在50ML左右,均在健康饮酒范围之内。

2.4心理状况

86.0%的老人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觉非常满意,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子女较多,大部分都在5个以上,子女十分孝顺,时常会来看望他们。许多老人家里甚至已经是四世同堂,子女孝顺,老有所养,尽享合家欢乐。另一方面,老人自身性格比较开朗随和,邻里关系和睦,人际关系和谐。同时他们的心态都比较乐观,对疾病和死亡坦然接受,不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类许多疾病都与心理状况有关,紧张、愤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容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对老年人影响更大,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4]。因此老年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显得格外重要。

3、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永嘉县93位健康长寿老人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健康长寿的秘诀:

3.1合理膳食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遵守“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不暴饮暴食,每餐7分饱,晚餐也不宜吃得太晚,在下午6时左右完成为宜,这样有助于老年人肠胃消化,营养充分吸收又不会发胖引发高血脂;睡前不宜吃得过饱,否则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加重肠胃负担;饮食要荤素搭配,咸淡适中,保证营养均衡。另外,老人不宜吃得过于清淡,应该适当吃点肉补充蛋白质和脂肪,以满足身体代谢的需要,首选为鱼肉和鸡肉。

3.2适量的身体活动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不用剧烈运动但是要保持每天0.5小时以上的运动量,可以选择散步,家务劳动和种花草等休闲活动。爱劳动、爱运动在长寿的后天因素中起重要作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3.3充足的睡眠

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10点以前入睡,早上6点以前起床为佳,这样有利于身体机能和细胞修复,自我调节,充足的睡眠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保证。

3.4戒烟限酒

吸烟不仅使人成瘾,还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坚决杜绝烟草,要从年轻人开始做起,因此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与引导。如若戒烟较困难,可以慢慢减少吸烟量或者借助烟草代替物直至完全戒除。酒可适量饮用,但切忌过量饮酒,过量饮酒容易伤肝。此外,还应该有选择的饮酒,注意不要喝高度烈性酒,低度白酒、药酒、水果酒(如葡萄酒、杨梅酒)等要有节制。

3.5心态平衡

人到晚年要做到心胸开阔,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性格,不发脾气, 少与人发生争执;要平静乐观地看待疾病与死亡,不患得患失,不杞人忧天,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此外,还要积极搞好各种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上下辈关系和邻里关系,和睦的人际关系是老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张江华,刘昆,王景新.生活方式与健康长寿相关性研究——文登长寿之乡百位健康长寿老人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荟萃,2012,27(12):1083-1085

[2]姜华.山东省乳山市百岁老人长寿因素调查与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2012.53-68张玉琪.老年人的心理与健康[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6):194-195

[3]刘丽芳,曹璐.亚洲国家不同人群身体活动现状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19-123

第8篇:老年人生活范文

一、夏季注意饮食调养:

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脾胃虚弱,一到夏季,消化功能明显下降,不思饮食,稍不注意,易患多种疾病。因此,要注重老年人的夏季饮食调养。

一是肉类的选择。由于夏季昼长夜短,机体代谢旺盛,出汗多,消耗大,蛋白质分解加快,体内常处于蛋白质缺乏状态,所以,要吃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有滋阴补气作用的食物,如瘦肉、鲜鱼、鸡蛋等。属性偏热偏温、含脂肪多的鸡肉、羊肉、肥肉等,夏季应忌食。

二是蔬菜瓜果的选择。夏季身体出汗多,水溶性维生素C随汗液排出较多。因此,夏季应尽量多吃些水分大的新鲜蔬菜水果,这样既能补充因身体大量出汗丢失的水分及钾、钠等无机盐,又能保证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还有清热解暑作用。加之,夏季是瓜果蔬菜的旺季,适当多吃些营养丰富的西瓜、西红柿、冬瓜、黄瓜、莴苣、扁豆等,对增强体质有一定作用。

三是主食的选择。要粗细粮搭配,多吃些稀饭、面条、牛奶等,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少吃或不吃油条、油饼、油炒饭、糯米食品等,以免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使人感到饱胀而更不想吃饭。

四是冷饮冷食的选择。啤酒、汽酒、汽水、凉粉等冷饮冷食,可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适当吃一些,但不可暴饮暴食,防止胃肠受到冷刺激而引起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胃痛、腹泻等症状。

二、盛夏须防“热伤风”:

感冒是一年四季的多发病,别看它不算“大病”,有时症状也不轻,还可因并发症而给人带来大麻烦。人们常认为伤风感冒多发于寒冷季节,其实在盛夏季节患感冒的人也不少,俗称“热伤风”。人们观察到热天一旦患感冒,体温往往很高,热度不易下降,还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胃部饱胀、大便溏泻等症状。

“热伤风”常发生于下列原因:1.在出汗较多的高温环境中,如在乘凉时瞌睡,因为汗腺大开,毛孔疏松,邪风乘虚而入,降低了免疫功能而发病;2.盛夏贪凉,把电风扇对着身体直吹,或者在洗浴后不等擦干皮肤,就吹电风扇。这样,虽然散热很快,却扰乱了生理规律,病毒便乘机发难。

“热伤风”重在预防。在盛夏季节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尤其要当心因贪凉而患“热伤风。”

三、夏季谨防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可因脑缺血或脑出血而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等,严重的则发生猝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风与气象关系密切,当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或32摄氏度以上时,是中风的发病高峰。因此,老年人入夏谨防“热中风”。

第9篇:老年人生活范文

根据国内有关专家调查的结论,每个人的健康寿命7%取决于自然环境,8%取决于医疗条件,10%取决于社会因素,15%取决于遗传因素,而60%取决于生活方式和行为,可见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决定人寿命的关键,而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又是由人的心态支配的。

如果说命运是由心态决定的,那么良好的心态则是延年益寿的秘方。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应拥有怎样的老年生活呢?最关键的是要调整好心态,努力做到像年轻人一样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地生活。

著名绘画大师刘海粟活到98岁,他的长寿秘方是:能经受这么多的坎坷,就是气量大。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他对什么磨难都能容忍、放得下。愿天下的老年朋友们都有颗不老的童心,热爱生活,向往未来,尽情玩乐,笑口常开,把病痛和烦恼抛到脑后,尽情享受美好的老年生活,活出健康心态,让每一天都呈现出别样精彩。

归零――开启另一段精彩人生 张峪铭

朋友邀我小聚,说是有一件事要征求我的意见。朋友已近40岁了,在某县当法官,按理说这是个令人羡慕且体面的职业,可他不愿意困死在体制内,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在体制外搏一把。像他这样将别人求之不得的“金饭碗”弃之如敝屣,不得不让人佩服他敢于将生活“归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