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我校在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不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增加学生作业负担前提下,通过调整教学关系,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走出了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改革之路。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将新的理念转化为普适性的教学策略,使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学方式,养成了新的课堂行为习惯,建立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新文化。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的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让课堂真正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构建模式,引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我们精心构建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流程,帮助教师明确改革的目标追求、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入格”,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们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基本理念和模式为: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提升——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2、自主学习 学生个人的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提纲”自学,考虑好自己的见解,找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做好笔记,以备交流。
3、合作探究 在每个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索之后,首先开展小组合作,通过交流,组内成员之间能取长补短,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形成组内共识。
4、训练提升 运用自学和合作中学会的知识做题,解决有关材料题目或教师精选的模仿性训练题和拔高题,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认知水平。
5、均分评价 测评分为课时测评、单元测评和综合测评。课时测评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多采用“无分数评价”的方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课时达标题后,各小组交换批改,然后公示各小组平均对题或错题个数。
6、反馈巩固 对达标检测中出现的错题进行合作研究,解决错误知识,让未射中的靶子再射一次。最后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对未能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落实补救措施,力争“堂堂清”,并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给本组成员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实现全员过关。
小组合作学习和均分评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和合作意识的形成,也促进了校园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 借鉴先进经验,制定教学常规
1、备课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制订好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教师应认真备课,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写好教案,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明晰,符合高效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铺垫性(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趣味性(情感互动)、实效性等。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等)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指导。
(7)如何进行反馈矫正,要落实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8)要准备当堂训练题,实现“堂堂清”。
2、上课
(1)用简短的话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导向。
(2)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三大原则:
“三讲三不讲”原则: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必须讲,而且要讲透;对于学生已经会的、通过自学能会的、讲了也不会的坚决不讲。
实效性原则:将一些表演性、虚假性、无关教学效益与质量的环节坚决删除,减少无效劳动。课堂上该砸“死”的要千方百计砸死、记牢、练熟;该搞“活”的则必须调动探究、讨论、想象等各种手段搞活。
反馈矫正原则:将诊断性反馈、过程性反馈、形成性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堂堂清”。
(3)控制“讲”与“练”的时间关系,训练时间总和每节课至少达到20分钟。
(4)规范课堂管理,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不举手就提问或回答问题。
(5)提高自身素养,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3、作业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课外研究性、实践性作业。
(2)作业量:每周作业次数至少为周课时数的70%;每天每科作业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作业批改:要标出学生出错的地方;要进行二次批改;备课组内批改符号要统一;提倡写鼓励性、人本性批语,使作业成为师生情感、知识交流的园地。
三 基于问题解决,深化校本教研
第一步——核心攻坚,初建规范
教改初期,学校组建了由校长挂帅,全体业务干部和10多名重点实验教师为核心的课题攻关小组,通过论坛、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初期实验探索,让老师们明确了主要改革措施的理论依据,明确了课堂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初步构建起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基本规范。我们先后总结并在各班教室内张贴过“学习小组管理办法”、“自主学习基本规范”、“课堂讨论基本规范”等,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尽快养成倾听、质疑、表达等新课堂所需要的学习品质。
第二步——专题研究,突破瓶颈
我们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突破课堂改革中的“瓶颈”类问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主课堂有效性。学校梳理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自主学习效率问题、课堂学习中的游离学生问题、课堂讨论有效性问题等,作为招标课题提供给各学科备课组,备课组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形成研究方案,组织力量集中攻关。
第三步——模块指导,提升效益
进入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把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研究深入到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将课程划分为:语文、英语、数学、理化、史地生政、音体美综五个模块。围绕研究的目的进行有针对性地研讨,重点是各环节的操作要点和注意的问题,如何进行有学科特点的学法指导等,着力提高各学科、各环节的教学效益。
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以“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为宗旨,坚持立足岗位、全员参与、总结经验、整改问题、实在有效、力求特色的原则,我们扎实有序开展教师观课议课活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观课议课活动结束后,我们又开展了三课活动,即带头课、示范课和研究课,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关注问题,研究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构建特色教学模式,开展课堂细节问题“行动研究”、进行“研课标、煮教材、论教法”师能培训活动,举行教师教学竞赛。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开展学生学习竞赛活动。
第**届小学“黄海潮”活动圆满落幕了。这次活动的一大特色是,许多学校展示了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创新上的成果。如实验小学的“智趣课堂”、双语小学的“寻根课堂”、马塘小学的“智慧课堂”、宾山小学的“生态课堂”、孙窑学校的“愉悦课堂”,另如“文化课堂”、“生命课堂”、“体验课堂”、“共进课堂”、“自主课堂”等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不乏理念先进、操作简便、初显成效的比较成熟的课堂模式。
毋庸置疑,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中,有实践无思想、有想法无做法、思想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大量存在。就是对课堂模式构建这个话题,也看法不一,做法不一。有的按兵不动,有的全面推进。不管怎样,课堂教学模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学过程成熟的表现。名校、名师不都有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吗?好的课堂模式,能够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构建情理合一的教学模式,一般要经过学模、建模、用模这三个过程。
一、学模
学习人家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应是学思想。无论是几年前的洋思模式,还是杜郎口、乐陵、东庐等学校的做法,照搬照套绝对不行。仔细分析这些学校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又体现着一个共同的理念: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解放学习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成长的主人。这是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所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良莠不齐,反映了一些学校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模糊,这是构建教学模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人家构建先进教学模式,还应学精神。建模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朝三暮四的跟风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像蔡林森校长,无论是当初的洋思,还是现在的永威,一开始的情形都是一样的:落后的学校、三流的生源、低水平的师资,在这样的地方推行改革,其困难可想而知。强硬的制度要求和柔中带刚的精神力量,成为教学改革的最有力的保证。这些正是我们许多人所缺乏。
二、建模
立足实际,创建符合校情、师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我们教学实践必须遵循的真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把“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教学思想和我们的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必须认真分析了解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坚持模式来自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努力使之达到情理合一、水融的境界。
注重实在,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指向很明确,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师生共同发展。其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是检验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好差的最重要的标准。课堂上,学生表现积极、专注、自信、全面、深入,能自主、会思考、习惯好,这些是好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的共同表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得到生动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用模
推行课堂教学模式,各地做法不同。有的一枝独秀,全校一个模式,甚至整个地区一个模式;有的百花齐放,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各有各的形式。不好说谁对谁错,各自都应有各自的出发点和依据。区别使用,应是比较合乎实情的做法。
材料:猪瘦肉250克,淮山1根,北芪适量,红枣3颗,枸杞少量,盐少量。
方法步骤:
1、将猪瘦肉洗净切四方块,飞水去血沫。淮山戴上一次性手套处理,去皮切滚刀块,放入清水碗中浸泡;
2、煲内放入3碗水,放入除枸杞以外的所有材料,大火煲开转小火煲2个小时;
关键词:资源;兴趣;创新;协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2-0110-02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灵活应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才是课堂的核心所在。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让学生的实际运用与课堂互相融合、互相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更有活力和光彩,学生才会更投入,更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必须创造性、扩展性地使用教科书,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去拓展适合本校学生的课堂教学资源,灵活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内容。经过实践研究,笔者总结了利用优质课程资源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四大“宝典”。
宝典一:创新课程资源,让学生“乐”起来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是值得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从学习内容,也就是课堂资源出发。优质的课程资源哪里来?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具有丰富的乡土资源。乡土资源是教师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极好的资源,它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特色生活的认识与感受,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发展与提高,也可以在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生活经验与知识。
例如,在教学《画图的综合应用》一课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画高楼大厦、铃铛、盘花等,会使其感到乏味和单调。笔者选取优质的乡土素材资源,如家乡的山、水、鱼、蓝天、白云、小鸟等景物融入其中,学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画图工具的使用技巧,而且提高了审美能力,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宝典二:丰富课程资源,让课堂“嗨”起来
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能动性,让学生更有激情地完成课堂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让他们收获成功和喜悦,真真正“嗨”着学。
例如,在教学《创作演示文稿》一课时,笔者带领学生参观了地方老街,并在参观的过程中,给学生详细介绍了老街的建设和历史,让他们以“家乡的老街”为主题进行创作。学生非常感兴趣,思路也比较开阔,有的学生甚至利用课余时间去拍照、咨询、查找资料。最后,学生的演示文稿做得有声有色,非常精美、生动,所以利用优质课程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典三:挖掘课程资源,让学习“新”起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乡土资源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展本土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周围的自然资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人文资源融入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去创新、去发展。
例如,在教学《创作图画》一课时,如果学生的视野不开阔是很难完成这一课的,笔者就引导学生“走进”家乡,把看到的、想到的、尝试过的都画出来。学生们画了田野、小河、小桥、小船、小鸟、小狗、大树等,这样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栩栩如生的家乡绘画作品就诞生了。利用乡土资源创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宝典四:整合课程资源,让思维“聚”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完成一项开放的具体任务时,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学生往往需要整合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可能耗时较长。所以,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时间上,学生通过自己无法较好地完成,这时,学生便会产生合作的渴望,希望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应抓住或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愿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一期课程的主题“大数据的精准营销”,迎合了当今大数据时代的话题热点,在开课前就受到了众多学员的认可。本次课程邀请了大数据领域里的权威专家段方博士来进行授课,段方博士在讲解过程中引用了诸多案例,对会展行业要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目标客户的选取,透过数据库的挖掘与分析,让手中的数据与信息发挥最大的价值,做了独到的讲解。对于此次课程,学员们的反映良好,并表示受益良多,同时对下一期的举办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表示将会继续支持参与。(陈猛)
明年年底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对外开放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作为湖南省内第一、中部一流的综合性展馆,它的建设一直备受各方关注,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展馆钢结构主体施工,接下来将进入建设全面提速阶段,预计明年10月竣工,明年年底对外开放。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是湖南省、长沙市重点工程,项目占地约800亩,设12个单层展馆,建筑面积约44.5万平方米,可提供展位逾8000个。场馆分两期开建,其中一期建北面8个展馆、北登陆厅及2个连廊,登陆厅和连廊内设办公、会议、餐饮、休闲等配套设施。(陈猛)
两年耕耘换来今秋硕果?国家会议中心试点成效显著
自2014年1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全国首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会展场馆企业以来,企业标准化工作领域已由安全、工程等场馆基础服务,向餐饮、会展策划等企业特色服务延伸,并辐射到人事管理、财务监管、工会党务等行政工作领域,促进了企业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化发展。
截至目前,“国家会议中心会展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完善了企业服务蓝图、建立了会展服务标准化体系构架,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研制标准81项,汇总岗位手册涉及21个部门、338个岗位,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国家会议中心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培训指导、加大宣传力度,旨在打造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李红)
专家学者为兰州会展经济建言献策
关键词 金水宝胶囊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和布地奈德悬液 咳嗽变异型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为临床慢性咳嗽的一种常见病因,常仅表现为发作性咳嗽,无哮喘表现。应用金水宝胶囊联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加布地奈德悬液治疗CVA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2011年收治CVA患者50例,符合以下4项诊断标准:①慢性咳嗽(时间>2周)常伴有夜间刺激性咳嗽。②胸部X线检查常无异常改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流量昼夜变异率>20%。③排除其他病因如鼻后滴漏综合征、口服ACEI药物诱发、胃食管反流等所致的慢性咳嗽[1]。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两组年龄17~65岁,病程3个月~2年。两组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治疗组给予金水宝胶囊3粒/次,3次/日口服,同时加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1.0ml加注射用生理盐水2ml,2次/日,加布地奈德悬液1mg/次,2次/日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1.0ml加注射用生理盐水2ml,2次/日,加布地奈德悬液1mg/次,2次/日雾化吸入。两组治疗有效后均改为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0.5ml加注射用生理盐水2ml,2次/日,加布地奈德悬液1mg/次,2次/日雾化吸入,治疗组继续口服金水宝胶囊3粒/次,3次/日维持治疗,疗程3周。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后咳嗽于1周内消失;②有效:咳嗽于2周内消失;③无效:治疗2周以上仍有咳嗽。显效+有效=总有效。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2%,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心悸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1例,心悸2例均未治疗,自行消失。口咽部念珠菌感染1例,经每次吸入后漱口及适当的抗真菌药治疗消失。
讨 论
CVA是一种特殊的哮喘,常于夜间或清晨出现慢性发作性咳嗽,痰少或无痰,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CVA患者约40%在2年内发展为典型哮喘,现普遍认为CVA的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是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气道慢性炎症,由于个体差异喘息阈值高,导致只咳不喘。产生的炎症介质刺激迷走神经或咳嗽感受器,引发咳嗽[2]。
CVA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但长期糖皮质激素应用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出现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加用金水宝胶囊能够进行免疫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证实金水宝胶囊有抗炎、抗氧化、止咳化痰、扩张支气管、拮抗肺水肿、抗缺氧及双向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能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人体免疫调节机能,具有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的功效[3]。因此金水宝胶囊与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联用既能发挥协同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治疗观察中发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周后疗效更为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所以口服金水宝胶囊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加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国梁,林卫涛.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9(3):600-602.
【关键词】探究 交流 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汇报交流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帮助学生理清、调整思路,掌握科学探究技能,得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重视科学课堂中的有效交流,对于有序地引领学生锻炼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养成自主探究习惯,发掘自身创新潜能,提升科学教学的实效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中,在实验探究的交流汇报这一环节,还存在着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较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费时而低效的现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促进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后有效地进行汇报交流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良好的交流习惯是基础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可见,要提高课堂上汇报交流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和科学的表达习惯。
1. 我们共同的习惯――安静倾听
在科学课堂上,汇报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可知,学生比较在意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不重视同学的发言。因此,良好的倾听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这就需要从学生刚接触科学课就开始培养习惯。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逐步、渐进式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但是,众所周知,一种习惯的养成开始往往是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用一些小方法来帮助孩子。比如,教师在汇报交流活动中,给倾听的孩子提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些小方法都是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应该借鉴。
2. 我们共同的语言――科学用语
科学课堂教学中表达和交流是指把对科学的认识表达出来,进而进行相互传播,交换各自的认识,形成新的认知。因此,科学教师应把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表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
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科学词汇。如果学生连科学词汇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奢望他们在交流中科学地表达,又怎么可能理解这个科学概念的深层含义呢?当然,还是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去引导孩子对科学概念进行建构,而不应该死记硬背科学概念。
其次,当交流中学生词不达意的时候,教师需要指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倾听,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不清的话语中的真实意图,并用简练科学的语言帮助学生表达,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二、精心的活动设计是保证
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课的基础,课堂中产生的实验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表现,其中隐含的科学思维才是它的灵魂。而实验探究活动之后的汇报交流,则是这些科学思维的交流,通过这些思维火花的碰撞,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在精心准备的前提下再多一点“不精心”,给学生的思维活动留下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发现,在交流中有的放矢。
三、恰当的交流方式是关键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找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需要的交流方式。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希望自己经过实验探究后得到的成果能被展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在交流活动中,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参与最大化,不管是对中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
有的教师组织的交流活动参与度和活跃度较高,学生乐于参与交流,参与交流的机会也更多,每个小组的实验数据都为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同时大量的数据也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有的教师的交流汇报活动,参与的学生太少,大部分学生只是“打酱油”,他们的努力成果并没有被展示,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交流的热情渐渐消失,思维的火花也就难以产生。因此,在交流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每个学生探究成果的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思维,让汇报交流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
总之,在实验教学课中要提高学生参与汇报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交流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科学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维,以合适的方式组织学生交流。那么,汇报交流活动将不会再是科学课堂中的走过场,孩子也将不会是交流中的看客,从而使交流活动真正发挥出促进孩子思维碰撞,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佃.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焕发课堂生命活力[J].新课程(中学),2010(10).
用期盼的眼睛透过洁净的玻璃,看教室里演绎着的课堂,虽无法为这40分钟下个准确定义,却模糊感知到,教师应轻松教学,学生应快乐学习,课堂教学应由浅入深、有效、高效。虽无缘拜访两所名校,但却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从几节课堂实录中结下了不解之情,从十几页资料中定下了难分之谊。研读中,我读懂了几个词:思考,自悟,交流,展示。随后,在“向名师学习,向名校学习”的教学改革热潮中,学校确定了“激情导入——提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检测总结”自主高效六步教学法,向老师们展示了几节教学示范课。课堂的新颖吸引着我站起来,走下去,走近些去观察课堂,这里再无指责、训斥,也没有溜号、走神,这不是我要寻找的吗?这样,我第一次接近了我的理想。
几经思考后,我觉得思路清晰了许多,便在班级里验证它的实效性,掀开它美丽的面纱。然而,连续的几堂课告诉我:有限的时间无法完成流程,尚幼的学生无法全面解读教材!为什么美丽中总是带有一丝缺陷?为什么追求中总附有一些艰难?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还是自身能力水平不足?在连续的几天,我坐在办公室里,心难以宁静,墙壁洁白,亮得出奇;室门殷红,艳得耀眼,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穿过门缝传进耳朵里,校园里独特的喧闹让我再一次想起我的理想。我不甘心,怎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我想。什么是高效课堂?六步教学法中哪些环节不属于我的教学风格?我进一步去想。再次细读资料后,只觉得高效课堂使学生思维积极,忙碌地运输知识,使学生思维碰撞,细致地分割、组装、合成知识。它是快速的、深刻的。而自主高效六步教学法就蕴含了自主学习、转教他人的高效理念,承载了严谨缜密、系统完整的高效流程,它摒弃先教后学,宣扬先学——后教——再学,鼓励学中发现疑难,然后听取讲解,最后归入头脑中。模式没有错,也许是与我的教学习惯相顶撞。当我这样一步步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时,我的心灵又萌生出一种渴求。
从那以后,我便时时思考它,或在课堂上,或在下课之时,让我一次次在课堂实践后反思,在反思总结后印证课堂,渐渐地,我走进难以忘记的初衷。
几个星期后,探索依然,我开始尝试着改变我的课堂,让自己符合六步教学法,也让它属于我。在简洁导入后,学生互考预习,在板书重、难点后,进行第一次精炼汇报,我只做纠正提示;之后,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内容理解不懂的问题,进而归纳出学习目标,紧接着出示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在自学、交流后,进行第二次汇报展示,此次汇报不必纠结在黑板上,形式可采用小黑板及小组口头汇报等,我适机做总结、追问,完成内容的全面讲解及感情的升华。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我习得;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95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一种英语学习习惯的教育,是一个英语学习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我们提出《初中生英语“自我习得”的研究――英语课堂预习汇报制》,主要是基于以下一些思考和认识:开展“预习汇报制”,能促进英语自我习得,使学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激发和提高学习兴趣,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进教学效率;开展“预习汇报制”适合我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促进学科教学发展,强校兴校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预习汇报制”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增强学习自信,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做好有力的准备。
一、预习汇报制的形式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预习?如何提高我们学生的预习效率?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如何将“预习汇报制”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总而言之,我们就是在思考如何让“预习汇报制”落到实处?
老实说,这些问题从开始教学的第一天起就困扰着笔者,到现在笔者还没找出答案,但在此期间,笔者和同组的伙伴们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这三个学年,我们尝试了三种不同的预习形式。
1. 重难点归纳提问式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先归纳出新课中的重点与难点,英语学科主要是以新单词、新词组和新句型为主,同时同学在本子上提出一些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在课上,教师每次按学号或者根据电脑上的摇号指令随机抽取1至2个学生到讲台上,来复述自己的预习情况。本子上的预习内容格式如下:
这个做法的好处是能让所有学生都在课前去翻一翻课本,这个是有形的压力,毕竟学生对书面作业还是很重视的。另外还有一个无形的压力在迫使学生好好对待预习工作,那就是课堂预习汇报制,学生虽然是孩子,但他们也要面子,如果让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话,事先他肯定会做些准备的,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对知识点的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定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锻炼。
2. 课堂对话互动式
在课堂上,我们的汇报形式也从之前的“一个说,众人听”的悠闲,改变为“二人互动,众人纠错”的紧张。每堂课上,按学生的座位号一桌一桌轮,轮到的一桌通过一人上台提问,一人脱稿回答的形式进行预习反馈。台下同学如果一听到错误当场指出,一个错误扣一分,总分20分。最后得分就是该桌同学的评价分。这种形式既让轮到预习汇报的同学有种合作使命感,也让听的同学提起了兴趣,尤其是最后的Language show部分,大部分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出很好的对话。
3. 练习提前做,汇报自愿式
所以到了八年级上学期,笔者有点茫茫然,不知所措了。八年级学习内容较七年级,难度和容量都有所提升,而且平时的作业量也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加。所以我们想,让学生再继续写书面的预习报告或者做自主学习稿,对他们来说作业量会不会太大了?所以我们慢慢采用了第三种预习形式,练习提前做,汇报自愿式。
二、预习汇报制的过程
1. 学生的课前准备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优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并安排一名小组长。教师对词汇、语法、句型、难句、课文的理解程度(线索、大意、观点)提出具体要求,并且要做到有布置就有检查。
2. 学生的课堂展示
(1)上课前2分钟四人一组开展讨论,进行分工:1人主讲3人听并记录预习中的不足――开展讨论重点及组内同学问题――推选1人参加汇报。这样每天轮流进行,每天学生的角色变换激励学生潜下心来去预习。(2)一般每次上课有1-2个学生进行展示活动,学生展示后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指明某某学生回答,若该学生回答不出可向讨论组的其他学生求助。(3)接下来,班内的学生可以把自己问题提出来让展示的学生来回答,而教师就是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普遍性的问题以便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其中包括了学生在预习汇报单上的疑难问题。(4)学生对黑板上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
3. 学生的课后设计
预习汇报只是学生自我求知的一个过程,为了课堂及课后的学习,我们设计了一份学生“自我习得”学习稿,帮助学生监督、调节自己的学习。
三、预习方法的指导与评价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的认知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1. 妥善安排预习时间
提前设立预习时间,并一如既往的按时进行预习是很重要的。对于新课的预习,最好的时间一般是前一天晚上,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点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点时间。预习时应区分重点、难点,切不可随心所欲,有空时提前预习几课时的内容,以为接下来几天就可以不用预习,完全把预习当成是一种头痛的老师硬逼的学习任务。
2. 预习目的和预习任务
一般说来,预习的目的是在新课之前先感知教材,为新课的顺利进行肃清障碍。而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开展具有反思性和探究性的预习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 预习评价
哲学认为:人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作为初中学生,他们的预习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是一个渐进的、曲折向上的发展过程。作为教师,要在不同的时期客观的评价学生的预习水平。刚开始时,大多数学生的预习笔记是纯粹的抄书,不分重点、难点,也不分一、二、三、四,像炒糊了的年糕黑乎乎一团。此时,作为教师需要的是耐心和指点,应该认识到,在认识新事物的第一阶段这样的水平是合乎情理的。
四、预习汇报制的研究成效
1. 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培养
(1)自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骨干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强。不管是本班教师还是带课教师来上课,都有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这些学生学习兴趣浓,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近三年对校级、市级的公开课,都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校青年教师评优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中,这些班的学生表现出广泛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平时报刊杂志一发到这些班级,同学们都争先恐后抢着看。
(2)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不仅爱学习,而且会学习,他们课堂上善于向老师提问,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英语课堂上,学生不需要老师多讲,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查工具书,同学之间开展讨论,独立把课文的主要意思弄清楚,而且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由于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我校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得到该校教师的一致好评。
(3)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每个学生都表现得很自信,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成功者。学生的自我组织管理能力也很强,每次英语活动都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策划,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且活动质量都很高。
2. 教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
经过这几年的教科研的研究,学校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使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不仅成为口号、策略,更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近三年来有二十篇论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研究,一批老师得到迅速成长,由于参与课题研究,迫使教师主动学习有关理论,分析和加工教材,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改研究的骨干。
五、预习汇报制的思考
“预习汇报制”作为一种新模式的实践探索,还有许多方面有待研究。一是“预习汇报制”模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待明确和完善,理论研究要进一步深入。作为一种新模式,目前只是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区别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模式,起到号召式的作用,作为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实践操作有待进一步探索,并逐步上升到理论上的研究,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模式还任重道远。二是新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目前还很难把握。虽然考试及格率比较令人满意,但学生素质能力还有待更长时间的实践检验。且缺乏评价学生素质的指标和方法,新模式的反馈系统有待建立和完善。三是“开展预习汇报制”有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还没有完全到位。
今后尤其要重视注意以下六点:1. 激励全体同学的讨论与参与度且各人有自己的分工角色;2. 在讨论中促使小组互补,完善了预习中的缺陷,同时在学生的知识间的“碰撞”解决了许多容易的或稍难题;3. 在小组中的讨论促使学生得参加讨论表现自己,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了合作能力;4. 同时也解决了每一节课汇报人数有限的缺陷;5. 同时,在预习汇报后准备适量的课前预习检查练习题进行重点提示;6. 定期开展预习报告展示,定期进行预习报告的检查及等级评定。
参考文献:
[1] 程黎曦.教师与新课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2]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