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货币互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货币互换人民币国际化积极作用
一、货币互换的内涵及其发展概况
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通常是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双方的事先约定就是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作为一项常用的债务保值金融工具,近年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央行重要的金融管理工具,不同的是互换主体是国家或地区。本文采用的货币互换协议(又称“本币互换协议”)定义是互换双方可在必要之时,在一定规模内,以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向两地商业银行设于另一方的分支机构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二、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总体情况
目前,我国分别与其他国家已签订了37份央行货币互换协议,达成协议的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士以及欧洲央行等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份货币互换协议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减轻外汇储备压力,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央行与于2001年12月6日签订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大量发达国家国际收支恶化,为防止不断恶化的金融形势波及国内金融业,我国及时重启“汇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启动,中国人民银行签订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对该工具进行创新,并有常态化使用该工具的倾向。
三、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的积极作用分析
(一)进一进增强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流动性互助能力
在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国际社会上虽然存在可供选择的流动性支持措施主要有三种:外汇储备、区域多边或双边流动性救助机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流动性救援机制。但由于后两者反应速度和灵活性等原因,各国优先积极准备自身外汇储备以备不时之需,东亚各国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近年来不断增加外汇储备,但是限于自身国内经济实力,以及以及大量外汇储备的高成本以及面对汇率浮动和损失储备的情况,各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与相关国家签署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充分发挥其互助救援机制作用是很不错的选择。因为双边国家层面的流动性支持工具作为外部流动性支持措施,在使用条件、可获得性及救助速度方面具有优势。而在各种金融危机中坚挺的人民币成了美元之外不错的外汇选择,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是对区域、全球流动性救援的有力支持。同时对于我国而言,只有保全了亚洲邻国的经济稳定,才能使中国的经济损失减到最小,多项货币互换协议的付诸实施,也标志着新兴市场央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与手段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二)有助于推动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与直接投资增长
与美国签署的互换协议有所不同,我国中央银行推出的双边本币互换在期限和作用上都有所创新。目前未结算的协议均为2011年以后签署,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展期,协议目标除加强金融合作外,还侧重促进贸易和投资。这些货币互换的金融创新能够推动双边国家贸易及投资。其运作机制是,以往国外企业姓我国进口,需用将本币兑换成美元美元支付货款,而我们企业受到美元要兑换成人民币,双方承担大量的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而互换货币之后,外国央行在通过货币互换获得人民币后,能够向本国商业银行及本国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支持这些企业以人民币从中国进口商品或者对中国进行人民币直接投资,无需动用美元储备;中国的出口企业可收到人民币计值的货款,可以有效规避以美元计价而造成汇率风险,同时降低汇兑费用,对于双方都有好处。
(三)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创造条件
在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之前,我国中央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可使人民币在境外一定程度上实现商品计价、支付手段、结算手段、价值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通过实施双边货币互换,近年来,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不断创出新高,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地区的越来越受欢迎,流通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主要被用于边贸支付结算,在局部地区成为当地的交易支付手段,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硬通货。作为价值储藏手段,人民币这一职能有所进展,作为官方外汇储备实现了零的突破。2006年12月1日,人民币成为菲律宾中央银行官方储备货币,意味着人民币向国际化跨出了重要一步。同时,柬埔寨也把人民币作为国家的储备货币。我国中央银行下一步应积极扩大与周边各国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别范围和规模,首先实现人民币东盟化、区域化。
四、结论
货币互换协议通常是在危机时被运用的一种货币工具。货币互换作为央行间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手段已经为我国和国外主要央行所实践,并且在应对金融危机、向国际金融市场提供国际货币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从推动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的角度看,本币互换协议有利于境外企业及民众认可并持有人民币,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计划奠定坚实基础,远远不止从资金收益和资金成本上获得好处。
参考文献:
[1]付俊文.货币互换工具的理论与应用:美联储的实践与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09).
[2],鲁凤玲.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实践[J].中国金融,2012(04).
[3]刘文翠,蒋刚林.中国D东盟金融合作现状与制约因素解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3(03).
【关键词】货币互换 政策建议
一、发达经济体央行互换网络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六国央行长期互换协议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应对全球美元流动性紧张状况,以及对手方风险所造成的融资成本飙升,美联储创造性地推出一项货币政策措施,即货币互换安排。美联储通过国际货币互换体系,直接向互换国央行、间接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了美元,承担起了国际货币“最后贷款人”的角色。2007~2009年,美联储曾先后与欧、英、日、加、瑞五家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并在互换框架下动用了互换资金。危机时期的货币互换安排为临时性安排,六国央行将其转化为长期货币互换协议,可视为危机期间做法的延续,本质上仍是欧、英、日、加、瑞五家央行与美联储的货币互换协议,美联储依然处于货币互换体系的核心,互换货币主要以美元为主。各国在经济呈现出越发明显的复苏迹象,但是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诸多的宏观形势下,延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属必要。为及时替代和补充因流动性协议到期、QE退出对市场流动性和市场预期稳定可能造成的影响,六家发达经济体央行构建的长期货币互换网络,无论在前瞻引导市场预期,亦或是应对未来全球美元短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均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二)六国央行长期互换协议会强化美元流动性垄断格局
由于签署长期货币互换协议的六国均为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具有代表性,而同时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改革中具有不可忽视影响的广大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则被排除在外,难以体现其在全球经济全面复苏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诉求,从这种意义上看,美元的潜在垄断影响无形得到了加强。这种格局的形成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发展:一是凸显区域货币保护,强化美元垄断地位。基于未来货币政策回归正常的趋势下美元流动性逐步收缩的基本判断,六家央行通过构建长期互换网络,进一步加强了彼此的货币合作,形成了区域性的“资金洼地”,进入该体系的货币和金融市场将及时得到流动性支持,享受国际资本的垄断溢价,而其他广大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则无缘进入该体系并享受相应的货币垄断溢价,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均衡局面。二是扰动市场预期,加大市场波动。由于六国央行签署的长期货币互换协议,更多地着眼于该互换货币体系内部情况,因此货币政策操作可能会偏离市场的常态化预期,从而因市场预期混乱,导致美元汇率极端变化,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跨境资本大进大出,从而加大金融市场无序波动。三是加剧全球金融体系分化,阻碍全球一体化进程。建立以美元为核心的主要发达国家间的长期货币互换网络,形成具有垄断性的美元长期互换机制,可能会导致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规则发生变化,进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影响到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国际发展和国际地位。四是弱化国际监督,影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美联储通过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长期货币互换网络,为全球金融体系直接、间接提供了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第三方机构的指导和监督效力,六国互换体系之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话语权因此受到影响,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偏离轨道。
二、六国长期互换协议对中国的影响
(一)六国央行长期互换协议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和金融活动
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拉动全球经济较快复苏的主要引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呼吁新兴经济体国家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任重而道远。而在当前的国际宏观形势下,以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较多,维持量化宽松政策成为维系经济复苏态势,获取利益最大化的客观选择。因此,六国签署长期货币互换协议对全球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同样会潜在地体现在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活动中,同时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作为防御未来美元短缺的缓冲,但从外汇储备的科学合理运用和防御效力看,防范美元流动性压力的效率可能不及目前五家央行与美联储签订的长期货币互换协议。
(二)六国建立长期货币互换网络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发展空间
据SWIFT统计,2015年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有率达到1.8%,成为全球第七大常用支付货币。此外,截至2015年3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已与29个经济体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安排,总规模超过3万亿人民币。从这种意义上说,主要发达经济体垄断美元流动性,其实也为我国人民币更多地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接受和使用赢得了难得的空间。
三、政策建议
基于此,当前我们需要适应形势,把握机遇,加快改革,增强实力,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促进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是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发展方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提高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我国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完善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各项措施。利用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投资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巩固人民币区域间核心地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鼻咽癌;放疗;不良情绪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2-0087-03
鼻咽癌属于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报道称其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占到3%左右[1]。目前对于鼻咽癌肿瘤的主要方法是采取放射治疗,可以快速杀死恶性肿瘤细胞,但是放射线在杀死癌肿细胞的同时对于正常的组织细胞也会造成损害,在放疗过程中会产生如口腔黏膜炎、放射性皮损、恶心呕吐等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2]。我院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1.35±3.76)岁,其中病理类型为鳞癌30例,腺癌7例,未分化癌5例;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51.92±3.62)岁,其中病理类型为鳞癌28例,腺癌10例,未分化癌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五官科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方式:首先对患者进行预见性心理护理,对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的形式讲述放疗的有关知识和放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负面心理压力[3]。其次,对患者实施预见性的基础护理,叮嘱患者放疗期间穿宽松棉质柔软衣服,避免穿带衣领的衣服;放疗前要做好口腔准备,必要时请口腔科医师进行会诊,清洁牙齿,处理好牙龈的炎症,摘除金属牙套,保持好口腔卫生;放疗期间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可进食半流质饮食,利于组织修复[4]。第三,做好针对不良反应进行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做好照射野皮肤保护,避免阳光下暴晒,防止使用肥皂粗毛巾擦洗,避免抓挠及用手撕剥表皮,痒感严重可用拍打方法或涂冰片、炉甘石洗剂缓解,同时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叮嘱患者餐后用温水或者含漱液漱口,对于部分出现溃疡或者疼痛较重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疼痛严重患者给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混合液漱口止痛[5];对患者双侧鼻腔用生理盐水冲洗,(1~2)次/d,清除鼻咽腔内的分泌物和肿瘤坏死组织,保持局部的清洁;放疗期间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增强营养,减少探视,注意保暖,避免发生感冒和交叉感染,骨髓抑制严重患者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对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包括进食后鼓颊和吸允的动作交替进行,按摩颞颌关节,上下牙齿轻叩,指导患者进行张口练习[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进行评分,前三项包含5个因子,最后一项包含4个因子,每一项评分均按照5级评分实施[7]。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3 讨论
鼻咽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变的范围可侵犯至颅底部到颈部,一般好发于鼻咽部的咽隐窝和顶前壁,病灶呈现结节性、溃疡型及黏膜下的浸润型多种类型,临床上以鳞状细胞癌较为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头痛、耳鸣耳聋、听力下降、鼻咽部有肿物,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面部麻木、复视、上眼睑下垂及视力降低等[8,9]。本病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是放射治疗,虽然医学技术不断革新,放疗设备逐渐发展,但由于放射线对于正常组织的损害使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口腔疼痛、黏膜溃疡、张口困难等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与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11]。
我院对进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预见护理措施,较好地改善了患者不良情绪并提高了生活质量。由于肿瘤的发病及放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心理上带来了双重打击,让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大大降低,会造成部分患者中断治疗,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并降低了治疗效果。我院采取多种健康教育的方式给予患者实施预见性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告知患者通过积极地护理措施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配合临床治疗[12,13]。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后,大部分患者均能够积极地按照医师和护士的要求配合临床治疗,患者的心态较为平和,精神状态也较好,均顺利地完成放射治疗的全过程,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求生的渴望,提高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由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部位特殊性,使得部分患者在饮食上受到影响,因此在基础护理上指导患者如何合理进行饮食结构调整,同时为避免出现口腔炎症,指导患者做好口腔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放疗期间进食以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饮食或者辅助喝汤有助于吞咽,既可以增强患者自身机体的抵抗能力,还有助于组织的修复。最后我院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实施针对不良措施的预见性护理,针对张口困难我们积极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早期接受恢复性训练,避免出现张口困难;同时对于口腔和鼻腔积极给予预防性的冲洗和含漱等措施,减少患者出现感冒和交叉感染的几率,降低了口腔炎及骨髓抑制导致的感染发生;最后指导患者注意对照射野皮肤的保护和预见性指导,防止出现放射性皮炎的发生[14,15]。这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做好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让患者提高对放疗的耐受能力,提高了患者参与到治疗中的积极性,让患者主动对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行为或者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鼻咽癌实施放疗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治疗评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彭希琳,陈南珠,谢惠清. 不同护理方式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副作用影响的探讨[J]. 现代护理,2010,7(10):3-4.
[2] 张玉丽,李红卫. 鼻咽癌放疗反应与并发症的护理[J]. 现代肿瘤医学,2009,12(4):381.
[3] 张国桥,昊燕萍,郑美春,等. 鼻咽癌放疗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9,13(2):67-69.
[4] 冉茂芳. 鼻咽癌放疗的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2(6):584.
[5] 陈齐香,安瑛. 护理干预对减轻鼻咽癌适形放疗口腔黏膜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2(8):893-894.
[6] 杨莲秀,潘贵平. 鼻咽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护理及体会[J]. 吉林医学,2010,31(1):138.
[7] 王建平,陈仲庚,林文娟,等. 中国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测定-EORTCQLQ-C30在中国的试用[J]. 心理学报,2000,32:438-442.
[8] 全宇莉,赖妙娟,郑玉琴. 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副反应的效果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9):1632-1635.
[9] 唐忠敏,陈丽君,黎容清,等. 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应用效果评价[J].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455-1467.
[10] 王玉珠,诸蕊玉,彭希琳. 全程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心理、行为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8,22(9A):1366-1367.
[11] 欧阳冰. 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患者放疗中的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68-2869.
[12] 王红霞,王丽,王妍娃. 3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护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31-32.
[13] 王秋莉,弓儒芳,丛玉清. 40例舌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 中国当代护理杂志,2010,20(8):81-82.
[14] 杨玉芬,朱剑君. 舌癌联合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83-184.
关键词:人民币互换;人民币国际化;Eviews;Logit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中国政府认识到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危害以及中国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中国与一些贸易发达的国家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我国先后与韩国、东南等地区国家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2009年,国务院在上海等金融发达的城市开展了人民币结算点,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作用。
二、文献综述
1.货币互换货币互换是指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照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的两种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到期利息的交易行为。双边货币互换主要是两大类,为商业性的货币互换和国家间的货币互换。商业性的货币互换主要是一种工具,为企业管理,规避汇率风险以及赚取利润,主要通过交换金额,期限相同,币种不同。国家间的货币交换目的为了促进两国在进行贸易结算的时候不需要通过其他国家货币结算,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外汇市场,促进了双方贸易。货币互换具有满足双方意愿,降低融资成本,规避汇率风险的功能,通过货币互换,两方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换取得到相应的货币,不用自己与相应的银行进行换取不同货币那样,支付相应的利息,还要进行汇率的兑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满足双方意愿,并且降低成本,减少了汇率波动风险。2.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指货币国际化是指一国的货币能够在世界市场上行使其基本职能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国际上发挥货币的交易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PC藏手段。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从货币的汇率变化至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变化再到世界储备资产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先货币周边化在货币区域化在货币国际化。3.货币互换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货币互换对人民币国际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签订货币协议,双方约定一定的金额,通过货币互换,将得到对方货币使其注入本国金融系统中,提供了短期流动的支持,可直接用于支付进口对方国家的商品,推动人民币在区域范围内的流动性;其次,通过货币互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双方国家进行经济贸易用双方的货币进行支付功能,会使得人民币使用地域越来越大。就以上货币互换的过程当中,潜移默化的促进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充当货币的一系列职能。
三、理论分析
1.模型选取与介绍研究中国与其他国是否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的过程当中,牵扯到一系列的其他宏观因素条件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最终的状态只有两种:是或否,这就是所谓的“二元型响应”,即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的情况设为1,没有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的设为0,对于这种0-1的模型设定可选择生长曲线的形式成为Logit模型,所满足的计量经济模型设定形式为2.选取指标分析该模型为了探究影响我国人民银行与他国签订互换协议的影响因素,查阅了相关文献,了解到两国交流之间影响协议签订的是贸易规模,贸易规模的定量指标我们选取的是我国与对方国家的出口额;除了贸易往来,也通过投资进行货币互换交易,所以第二个指标选取的是我国境内外商的投资额;除了用于支付结算,货币互换还能够规避风险,所以第三个指标选取的是我国与他国之间的汇率波动情况;指标结构如下图:
四、实证分析
透视希腊债务危机中的金融互换
货币互换使希腊政府债台高筑
货币互换是一项常用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其功能主要表现为转移汇率风险,降低筹资成本;实现资产负债的最佳搭配,分散外汇风险;帮助交易双方规避外汇管制、利率管制及税收限制等。而希腊正是利用了货币互换的上述特点,通过表外的货币互换交易,“暗地里”将原本负债累累的资产负债表修饰一新。
那么,希腊是如何利用货币互换这一工具来掩盖赤字的呢?根据已披露的数据,分析可得希腊政府与投行(以高盛为例)之间签署的合约内容如下:
首先,希腊发行金额为100亿美元(或日元)的十年到十五年期的国债,然后将其发债所得到的美元(或日元)收入与高盛进行货币互换,从而得到欧元收入,待债务到期时再与高盛将欧元换为美元(或日元)来进行支付。到这里,这只是一个出于规避汇率风险的普通的货币互换,但合约的关键点在于,此货币互换合约的汇率选择地是历史汇率,并没有正确反映欧元的市场价值。
据高盛披露,早在2000年12月到2001年6月间,高盛通过一系列的货币互换操作,帮助希腊政府减少了23.67亿外债(以欧元计),从而使其债务占GDP的比例从105.3%降低至103.7%,降幅为1.6%。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换取2001年更低的债务和赤字率,希腊不仅向高盛支付了高额的佣金,而且付出未来更高负债额的代价,从而陷入一个债务不断膨胀的恶性循环,这也正是此番希腊债务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利率互换加剧了希腊的危机
利率互换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利用利率互换,可以管理资产负债组合中的利率风险,可以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和现金流。在希腊债务危机中,由于2001年前后达成的货币互换合约降低了高盛所持有的互换组合的价值,为了对冲组合价值下降的风险,高盛与希腊又达成了一项长期利率互换协议。新的利率互换以当时新发行的希腊债券为基础,在债券存续期内高盛支付债券利息,而希腊政府则按可变利率向高盛支付现金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互换可能带来损失,如果与经济恶化环境纠缠在一起,就极有可能对债务危机的产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信用违约互换(CDS)放大了市场对希腊危机的恐惧
在为希腊安排了一系列的互换交易之后,高盛清楚地认识到希腊经济的不断恶化会令其在未来互换合约到期时,出现违约的可能。为了防范这些交易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保证“隐形”贷款的安全,高盛请出了CDS这一重要级的金融衍生工具。
CDS于1995年首创,是信用衍生品市场上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仅在美国市场上CDS的名义交易量就高达15.5万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易金额更是达到天文数字,而且其中高达60%的交易是不透明的。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中,CDS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而现在,CDS又成为了希腊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之一。通过购买CDS,高盛不仅提前转移了希腊政府的违约风险,而且当CDS价格上涨时,高盛更是可以从中盈利。事实上,投行纷纷在欧洲市场购买希腊债务相关的CDS产品,正是在向市场释放出对希腊政府不利的信号,令投资者对希腊政府的偿债产生怀疑,从而推高CDS的价格。当希腊政府爆出债务危机之后,CDS价格更是大幅上涨,一度飙升到400点以上,逼近迪拜金融危机时446点的高位。而相应地,投资者对希腊政府可能出现违约的担忧也进一步加剧,导致希腊政府发行国债的成本不断攀升,其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
希腊危机对于我国的启示
对于我国而言,目前尚未受到希腊债务危机的影响,但如果全球爆发大规模的政府债务危机,势必会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处于全球经济链条中的我国应该如何应对,也是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从此次希腊债务危机中,我们也应该受到如下启示:
加强金融危机后的财政收支管理,特别是要重视地方债务管理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的财政情况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一旦因为管理不善而出现违约风险,评级机构就会下调国家的评级,从而导致政府融资成本上升、货币贬值、资本外逃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而政府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往往会选择加息的举措,但这又会抑制经济的复苏,这时政府便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虽然中国远离欧洲债务危机,短期内尚不会发生债务危机,但是债务问题应该引起中国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从中央政府的角度来看,虽然我国财政已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2009年全国税收总收入的增长速度仅为11.7%,比以前年度大幅回落,而财政支出却有明显增长,2009年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1.2%,2010年我国的预算赤字将达到1.05万亿元的新高。中国应该针对自身国情,确定合理、安全的赤字规模,从外汇储备、经济结构、外债负担以及整体债务状况等方面全面、有效地审视和管理中国的债务。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大量地方政府依靠举债度日已成为公开的秘密,特别是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2009年各地方政府更是纷纷举债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剧增。据央行2009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数据,全国3800多家地方融资机构,管理总资产8万亿元,地方政府的负债已达到5万亿元,日益严峻的地方债务问题应该引起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规范地方融资平台、防范潜在的财政风险将成为金融危机后政府面临的新命题。
正确认识金融衍生产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目前的希腊债务危机,金融衍生产品因为在一次次的金融风暴中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成为众矢之的。实际上,从产品自身的设计结构而言,这些金融衍生品并无罪过可言,只要合理采用,就会发挥出应有的风险管理功能。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的存在,只是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往往更难于识别、计量和控制,并且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作用,其带来的风险可能会更显著,而这一点往往会被投机者所利用,成为其“赌博”的工具。可以说,金融衍生产品就像一辆精美的汽车,正确地驾驶可以尽享驰骋之美,但一旦违规操作,就难免会发生车祸。
因此,在合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和防范随之带来的新风险。首先,要明确交易的目的和动机,防止投机行为的产生;其次,要合理确定交易的规模,加强对暴露的头寸的管理,及时采取相应的对冲措施,对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以免后顾之忧。再次,政府应增大衍生品操作的透明度,加强对财务状况特别是表外业务的监管力度,严防相关机构利用衍生品进行投机活动,特别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稳定。
谨慎对待与国际投行间的交易
在全球一体化的走势下,金融活动早已突破了国家的界限,国内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与国际投行的交往日益密切。但我们会发现,虽然最初是为了防范风险,但由于自身经验不足、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专业素质缺乏等种种原因,国内的企业和机构经常会被那一张张复杂的产品合约“毫不知情”地引入巨额损失的深渊,深南电、东方航空、中信泰富等衍生品投资巨亏的案例早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作为国家的债务管理,在使用诸如货币互换的金融衍生产品过程中,谨慎对待与国际投行间的交易。由于衍生产品具有零和博弈的特征,如果是一家金融机构或企业持有金融衍生产品,其损失可能影响最大的就是破产倒闭,如果交易者一方是政府,可能的影响就是国家的信用危机和新的债务危机。
在与国际投行的交易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防范风险、套期保值的初衷,合理确定交易的头寸规模,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被复杂的合约条款蒙蔽,明确产品的真实结构,选择合理的金融产品,并加强金融产品使用过程的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这样才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互换;利弊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平均保持了大约10%的年经济增长速度,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危机里的出色表现奠定了世人对中国政府以及人民币的信心。诚然08年危机中世界各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学者也在积极的探讨是否人民币国际化会成为摆脱世界经济困局的一剂良药;是否借此机会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一. 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首先,要理解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理解什么是货币国际化,以及作为国际化货币应该具备什么功能,请见表一
表1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 官方用途 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 国际储备 货币替代和投资
交易媒介 外汇干预载体货币 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 钉住的锚货币 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人民币目前既不能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也不能作为官方用途的锚货币。
2000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中国东盟十加三多边会议,成为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第一步,会议所达成的《清迈协议》成为人民币货币互换的标志性文件。所谓的货币互换,是一种服务于双边式经济的协议,按事先的约定用双方货币进行互换的市场行为。在货物交换中可以不使用第三国货币而是直接使用本国货币来进行结算,从而减少了货币的汇兑损失,在累计一段时间后统一由本国的央行进行结算,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
从签署协议的十年间,中国积极地拓展与世界各国的金融合作。根据博鳌论坛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13年度报告》的统计,中国已与E11(新兴11国)中的韩国、印尼、阿根廷、土耳其、巴西这5个国家先后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与E11内部双边货币互换规模达7300亿人民币。此外,若以全球货币互换量计算,目前中国已与19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达1.6万亿元人民币,互换对象国遍及亚洲、欧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
据统计,2010年以来,人民币作为国际金融交易结算的货币地位不断上升,从2010年10月的第25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16位。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
一国货币能否走出国门,最终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全球的影响力决定的,从来就不会凭借一个国家的主观意向来决定。回顾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日本的货币化道路,走出去的条件无不是源于自身强大的工业,以及经济实力。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1.人民币国际化会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人民币的国际化带来的是更多的贸易以及金融服务将会采取人民币结算。而现今国际主要的结算货币是美元,日元,以及欧元,在美国、日本一轮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下,人民币的国际化无疑会降低进出口企业的汇兑风险。
2.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会提高中国金融机构,企业的融资效率,使他们更加容易地获得人民币资产。竞争力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服务行业的扩张。这将有利于中国成为敢于纽约伦敦比肩的世界金融中心
3.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非居民将持有人民币,这有助于中国货币当局向外部世界收取铸币税。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中国外汇储备的巨额损失,减少美国等西方国家铸币税的剥削。
(二)人民币国际话的危害
1.人民币国际化将刺激针对货币汇率的套利活动。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利率升高,从而导致货币升值。国际热钱将通过更为方便途径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进行套利。套利活动的负面影响在亚洲经融危机中展漏无遗,因为由大规模瞬时资金参与的套利活动很可能会刺激热钱的流入,它可能带来“羊群效应”,并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强大的冲击。在利率和汇率缺乏弹性和资本项目受管制的中国,在现阶段还不存在对人民币进行大规模套利的基础条件。
2.快速人民币国际化将导致货币替代的发生,以及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的增长。境外人民币持有增量是掌握在居民手中,还是在非居民手中,这会对货币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相对而言,非居民持有货币的增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比较弱,而居民在境外持有本币增量则会进一步的使货币需求处于易于变动的状态。
三. 结论
综上所述,比较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劣,援引东方早报的一遍文章题目,“人民币国际化需走的更稳”,的确盲目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种激进的策略。中国过去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原材料、石油的进口,以及欧美市场的繁荣,是一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战略。而国内市场的消费只占GDP的1/3左右,随着此次欧美市场的不景气,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步入寒冬。况且人民币国际化力度越大,美国对中国的警惕性以及攻击性就会愈发强大,而欧元区国家会更乐于看到人民币成为美国的枪靶,而亚洲国家将会更加警惕中国试图建立的新秩序。
现阶段中国政府依然不能放开资本项目的管制,这是因为中国的金融体制相当不健全,金融衍生品单一,资本市场单一,很难防御国际热钱的攻击,并且企业对汇率利率的变动缺乏弹性,中国需要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然而如果今后中国经济能够成功完成经济转型,成为科技实力雄厚、国家工业体系完整合理、国内市场发达的真正繁荣经济体,到那时人民币走出国门将会既有力气,又有底气。(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储备;货币政策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渐渐转变成一次资本主义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2万亿的外汇(以美元为主)储备大幅缩水。这使得我们认识到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储备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在今年4月2日伦敦召开的G20峰会上,我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的概念,旨在改变单一依赖美元机制,当然这一提议目前行不通,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加快汇率体制改革,正视外汇储备问题。美国通过发行美元转嫁危机,巨大的损失使得我们必须调整当前的储备体系,来避免紧盯美元带来更大的损失。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我想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之我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阶段取得的成绩
(一)货币互换协议,包括以下内容: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该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该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29日在这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根据该框架协议,阿根廷从中国进口商品时可以使用人民币,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
(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必须具备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应条件。
政治方面:国内政局保持长期稳定,并且在国际中处于强势地位,以保证金融资产的安全性。经济方面:一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规模总量足够庞大;币值需保持相对稳定;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
综合以上考虑,我觉得人民币目前还没有具备成为国际储备的条件,最重要的就是国内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没有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可兑换,离岸金融业务也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但我们现在具备的优势以使我们有能力向世界推广人民币:
充足的国际储备——这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30%左右。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30%,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不利因素)
(一)遭遇“特里芬两难”。“特里芬两难”是偿还能力与持有者信心之间的两难境地,任何一种货币来充当国际货币时都存在“特里芬难题”,即要使货币价值要稳定,它就不能作为国际货币;要作为国际货币,它的价值就难以稳定。
(二)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由下图知,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即意味着政府选择了稳定的汇率制度和资金的完全流动,因为一个高度开放的不受管制的金融市场和货币价值的稳定是国际货币的基本标准。
(三)国外热钱的涌入,投机增加。人民币国际化使得国内经济更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冲击。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汇率风险 外汇远期交易 外汇期权交易 货币互换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在此之中的国际融资活动也更加活跃。而汇率变动的风险又是国际融资活动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2005年日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变大,国际融资活动中的汇率风险进一步增大。然而关于国际融资中的汇率风险研究却相对较少,宋立松,董虹(1997)介绍了国际融资以及避险的主要方式方法;王雪青,邵虹,刘俊颖(2000)提出了应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国际融资活动中的汇率风险。易锐(2009)介绍了国际融资过程中的货币选择问题。然而,没有研究系统综述国际融资方式以及相应的汇率风险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国际融资的不同方式,随后分析了各种融资方式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问题,同时结合汇率风险的特性,提出防范汇率风险的各种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发现外汇远期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和货币互换交易是防范汇率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二、国际融资方式及面临的汇率风险
(一)国际融资方式
1、国际贷款融资
国际贷款融资主要指跨国企业向国际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融资方式,跨国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是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国际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大型跨国商业银行,世界银行,区域性开发银行等。一般而言,跨国企业与国际商业银行借贷关系归属纯商业关系,跨国企业在贷款到期后需归还本金及利息;而世界银行和区域性开发银行对跨国企业的贷款则带有支持其发展或当地经济发展的公益性质。一般而言,向世界银行或区域性开发银行贷款利率水平要低于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水平;同时世界银行或区域性开发银行很多情况会豁免跨国企业贷款,而国际性商业银行则较少豁免企业贷款。国际贷款融资的最主要特点是约定还款本金,还款期限,及还款利率(可能为浮动)。
2、国际债券融资
国际债券融资是指跨国企业到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国际债券融资。跨国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也是债权债务关系。国际债券融资与国际贷款融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债券融资属于直接融资,而贷款融资则属于间接融资范畴。一般而言,国际债券融资有两种: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外国债券是指跨国企业在国外以当地的币种发行的债券;欧洲债券则是指跨国企业在国外市场以第三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
3、国际股票融资
国际股票融资是指跨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金融机构一般承担股票发行的工作,而外国的投资者则是跨国企业的股东,对跨国企业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一般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带来的潜在损失与收益。在跨国企业融资过程中,国际股票融资一般不面临汇率风险,因为跨国公司不用再约定时间归还投资者的股本,跨国公司在融资之后,股份只能在金融市场上自由流转而不能赎回。但跨国公司通过国际债券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则面临汇率风险。因为无论是国际债券还是贷款融资都要在规定的期限以外币进行还本付息,而在规定期限汇率发生了波动,则跨国公司则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我国在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上升,开始几年兑美元呈逐渐升值状态,而近两年人民币开始对美元双向波动,而人民币贬值而加大了跨国集团在国际融资过程中的损失可能性。随着人民币弹性进一步增强,汇率风险在国际融资过程中必然也逐渐增大,采取各种方式规避外汇风险是跨国企业在国际融资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三、汇率风险防范措施
(一)采用远期外汇交易规避汇率风险
外汇远期交易在外汇买卖双方通过标准合同文本的形式约定交易币种、金额后在未来一个确定的时间内以确定的外汇价格进行交易。一般在国际融资中,跨国企业可以与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集团签订远期外汇合约,锁定汇率,规避风险。
(二)采用外汇期权规避汇率风险
跨国企业在国际融资过程中,通过向某交易对手支付期权费,购买外汇期权的方式规避汇率风险。跨国企业支付完期权费后,可以选择在未来根据约定币种以一定的外汇价格进行换汇,也可以选择不行权即不以约定价格约定币种进行外汇买卖。购买外汇期权赋予跨国企业换汇的选择权,而非一种义务。
(三)采用货币互换规避汇率
跨国企业可以选择与交易对手进行货币互换进行汇率风险防范。一般而言,在融资初期跨国企业将融的外币与交易对手进行互换,获得本国货币,并在约定还款时间将本币以一定的价格换成外币。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明确跨国企业在选用国际贷款以及发行国际债券的形式进行国际融资时会面临较高的外汇风险。而随着我国汇率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汇率双向波动的加深,防范汇率风险是每个跨国企业在国际融资中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而言,采用远期外汇交易、期权交易、货币互换是规避外汇风险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宋立松,董虹.国际融资与避险[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
北京市金融街某银行营业部主任魏冬菊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近期出口增幅回落,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使得出口企业遭遇利润下降等各种压力增大。人民币结算试点后,在区域贸易中采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可以提高贸易便利性,并降低国内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尤其是对于建设周期比较长、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大型成套设备来说,非常有利。”
货币互换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非研究部东亚日本区域经济研究员王泺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时说:“尽管人民币国际化仍需时日,但可适时推进人民币东亚国际化。”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合28.29亿美元)。此举不仅有利于帮助韩国解决面临10年来的经济低谷,也令人民币首次以官方的姿态走出国门,历史意义非凡。
据悉,此次中韩签署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合28.29亿美元)的本币互换协议是双向的货币互换,双方可在上述规模内,以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协议的有效期为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对于为何实施上述措施,王泺告诉记者,签署互换协议意味着双方承诺一定的互换额度,在危机深化的特定情况下随时启动。具体而言,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为本国商业银行在对方分支机构提供融资便利,并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两种货币未来兑美元汇率的波动,稳定了金融市场。同时,中韩双方在获得互换资金后,有利于双方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费用。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及金融往来密切,产业间的依赖性也很强,在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力仍持续的当下,此举对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及推动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有重要的作用。
人民币崛起东南亚
魏冬菊告诉记者:“从历史以及现实环境看,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将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条件尚不足以支持大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相对于国际化,人民币迈向区域化的各种条件正逐步成熟。此次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两个试点地区的贸易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有利于双边贸易的开展同时规避因美元贬值所带来的风险。此举对于人民币迈向区域化乃至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近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币未来肯定会在全球充当一定的角色,而一个能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离岸金融市场必不可少。而在国务院公布的振兴金融市场的细则中,已提出将允许香港企业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香港政府也提出将扩大人民币在港贸易结算中所占比例。
商务部亚非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波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金融海啸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印尼等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希望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予以援助的愿望。但东南亚区域国家对于人民币的呼声,并非应中国要求为之,而是在美元危机中的自觉选择。”
据了解,马来西亚于2005年放弃了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转而实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浮动,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之一。菲律宾更是于2006年签署总统令,要求其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之一。据知情者透露,菲律宾的人民币储备是以货币互换的形式,将一定数额的菲律宾比索运到中国,换取同样价值的人民币资产并储存在中国央行,并取得利息。
袁波告诉记者,东南亚许多富人,都看好人民币的升值前景,纷纷从各自的渠道收集到人民币,但在现实中,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限制,海外的银行并不能接收他们的存款,无处获得利息,他们便把钱存在家里自己的小金库中,热情依然不减。
美元霸主地位难保
袁波说:“美国公布的一系列救助方案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提振信贷市场和股市的同时又令美国巨大的债务雪上加霜,而在未来巨额赤字和利率极低的双重压力下,美元可能会成为美国政府拯救市场和经济的牺牲品。但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的美金储备,如果美元地位动摇的话,对所有国家都是一个损失。各国针对美国的救与不救,已经处于一个两难的境界了。实际上,各国对‘霸主’美元已深有危机感了。”
连日来,美国政府频繁打出“救市拳”,市场则担心重拳之下美元可能倒下。救市的庞大支出可能使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转向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从而导致未来一到两年内,美元贬值的风险加大。
日前,投资大师罗杰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言,美元即将贬值,并将失去其作为全球外汇储备的霸主货币地位。罗杰斯认为,美国通过税收优惠、注资花旗银行等一系列救市“大礼包”举措,将使未来局势更为糟糕。
罗杰斯说,尽管目前美元有短暂反弹,但未来美元会很快贬值,并将失去其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的霸主货币地位。美国试图令美元贬值以使美元更有竞争力,但历史无数次验证,这一举措难以奏效。
不过,魏冬菊认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美元。在目前全球经济困境远未恢复的情况下,美元依然会相对强势,毕竟美元的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目前美国方案对美元汇率在短期内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会撼动美元的国际地位。
■专家视点:“危”中带“机”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影响不全是负面的,而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中最大的机会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应抓住机会将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计价工具,如有可能,进一步成为国际贸易的支付工具,成为结算工具。现在的确出现了一个机会,适当推进人民币在东亚地区逐步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