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型企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首先,政府部门要为中型、小型企业提供一定财政补贴,有效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央财政预算创建针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项目,同时还创建以中小型企业作为主要支持目标的专项资金与基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中小型企业相关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国家中央部门,为了能够有效对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相应的财政资助以及扶持,创建各种类型的扶持资金与专项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了有效扶持,尽管并未有效指出中小型企业,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许多中小型企业已经从中获益。其次,政府的采购慢慢向中小型企业倾斜。充分运用法律从而为中小型企业参与政府部门的采购提供一定条件,很大程度上帮助和扶持中小型企业参与政府有关采购合同,从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大量的机会和份额。对此政府建立了许多法律法规,例如《中小型企业法》等。最后,财政税收体系变化严重影响中小型企业发展命运。国家利用强制性的财政税收征收方法,能够有效把中小型企业一部分利润运用税收的模式上缴国库,然后当作国家的财政收入。针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在一定时间段内企业能够支配利润相对比较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小型企业的相关投资计划与经济决策,严重影响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命运。
二、财政税收体系现状分析
1.财政税收政策不合理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我国正在逐渐针对财政税收体系进行科学、合理调整。可是应为税收财政相关内容存在缺陷,比如说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相关税收制定并不相同,而且纳税的份额也存在差异,有着相对比较明显的差距。尽管针对中小型企业我国制定了相关的税收优惠体系,可是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中相关企业所得税,对于准税率而言,一般只有27%和18%两种,而且此种类型的基准税率仅仅适合运用在大型企业,对于中小型企业并没有一定作用,相反却对中小型的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2.财政税收政策不健全
现阶段,国内的财政税收政策依然不健全,常常会发生逃税和偷税以及漏税等多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财政税收收入。比如说开发票的模式很早就在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中有所体现,国内的所有企业全部通过利用开发票的模式明确相应的缴税的税率。因为财政税收政策不健全,依然存在许多漏洞比如说企业把私人的生活费用当作发票内容,把一些虚假交易的费用当作发票内容等多方面,利用此种方法完成许多种偷税和漏税以及逃税等行为。另外,财政税收体系不健全对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由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资金相关来源并不稳定,规模也比较有限,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大型企业竞争力相比较而言要远远落后,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3.制定的财政税收法律与法规并不适宜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张影响下,我国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关要求,正在逐渐改进与创新财政税收有关法律法规,可是因为部分财政税收政策和体系难以满足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造成财政税收有关法律法规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规模方面比较有限,而且资金的来源也不稳定,虽然税率并不是很高,需要纳税的金额也不大,可是综合中小型企业的自身特点,其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一种经济负担。
4.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不具备科学性
现阶段,国内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也就是缺少科学性与先进性。而缺少科学性与先进性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是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运用滞后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完成税务和税收工作,是难以获取良好效果的。另外,财政税收工作主要通过我国财政部门进行操作,由于受到滞后管理体系的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在执行税收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具体发展情形,同时并未对市场经济有关需求进行深入分析,造成在开展中小企业的相关税收工作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施加了压力。
三、扶持中小型企业的财政税收体系创新对策
1.科学调整税率,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中小型企业的纳税负担
目前,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效降低中小型企业的相关纳税负担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税收体系创新与完善的主要方向。对此,一定要有效结合国内的经济发展以及所有企业发展规模的状况,科学、有效调整与制定中小企业相关缴纳税率,不管是在工业领域或是商业领域都应该科学、合理减小中小企业的有关纳税标准,同时依据各个企业自身特点和员工福利等实际消费水平,从而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部分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以及扩展规模等方面,一定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扶持,从而确保国内中小型企业进一步发展。
2.制定相对完善的财政税收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与有关机构一定要综合考虑市场信息和中小企业具体发展要求,进而制定更加完善与健全的财政税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中小企业可以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同时制定相对完善的国家财政税收有关法律法规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与相关机构要对市场有关信息完成深入分析研究,针对中小企业自身具体发展状况,制定可以推动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国家财务税收体系与法律法规,同时把中小企业的相关纳税标准规定单独的提出,然后纳入到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内容中。其次,制定多种的国家财政税收征税模式,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从而保证财政税收相关工作可以正常进行。同时还应该高速重视与大力支持财政工作,科学调整中小企业的税收,对于各种规模的中小型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并且利用实际行动表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中小企业的相关纳税负担,推动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针对性的制定中小型企业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
国内企业的所得税法尽管对于高新技术有关产业采用15%的优惠税率,但是此种税率应该针对全部的企业。对此,建立部分具备针对性的财政税收优惠对策,推动中小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资金与扶持,从优惠模式方面而言,能够从直接优惠模式不断向间接优惠模式改变。其中间接的优惠模式注重事前的扶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中小型企业的积极性。另外,直接优惠模式为事后奖励,中小型企业只有在盈利的状况下才可以享受此种优惠。比如说许多高科技工程项目在很长的期间内虽然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并没有怎么盈利,而且在初期阶段盈利的润额相对较小,这是享受的相关税收优惠并不是很明显,所以间接优惠模式要比直接优惠模式更利于中小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若想针对性的对中小型企业的进行扶持,要在中小型企业的研发阶段给予一定优惠,有效落实折旧体系,制定科技发展资金等相关对策,将财政税后优惠在生产和销售以及开发等各个环节加大间接优惠,进而有效推动中小型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中小型企业为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小型企业容易受到经济上的冲击,比如,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我国非常多的中小型企业面临了倒闭的风险;但是,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开展电子商务的中小型企业不仅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且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这些都说明了电子商务具有的独特价值和发展前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就是阿里巴巴,它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逐年上升,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10.67万亿元,正式进入了“十万亿”时代,且电子商务的交易规模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因此,我国的电子商务已经迎来一个新的转折点,为中小型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给中小型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也提供了动力支持和物质保证。但是,现阶段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对于在企业内部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电子商务在我国正式推广和应用的时间并不长,电子商务的很多价值并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出来,这就造成了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程度不够,更没有形成清晰全面的电子商务概念。很多管理者认为建立企业网站或者在其他网站进行产品推广就是电子商务,对于电子商务的实施方式、应用范围以及重要性都没有深入透彻的了解,更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价值和收益;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价值,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决断,因为开展电子商务需要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且不能在短期内获得收益。
(二)少资金、缺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
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都具有可用资金不多的特点。开展电子商务是一项长期性、高投入、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项目,需要专业人才进行建设,但是,中小型企业非常缺乏能够熟练掌握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还能熟练开展经营管理的人才,这就给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阻碍。除此之外,开展电子商务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很多的资金用以保证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而且电子设备的配置也需要资金投入,因此,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就显得举步维艰。落后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无法很好地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很好地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导致企业的发展缺少动力支持。
(三)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
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和应用的时间并不长,在逐步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尤其需要解决的就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网络经济的发展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发展,这给传统的法律实践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需要不断完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不断完善在线交易的市场准入机制和交易主体,不断完善在线反不正当竞争和网上无形财产的保护规定,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中产品交付的规定,不断完善数据电文的法律规定。其次,金融电子商务的建设需要稳步推进,支付环境也需要不断完善和稳定。再次,电子商务标准化建设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网络基础环境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不断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政府扶持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
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不足以及设备缺乏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因此,政府对于中小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要给予适当的扶持和鼓励,帮助它们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比如,微型企业开办网店实行税收减免的政策;为中小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培训、资金、政策方面的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扶持资金。另外,政府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市场的调研活动,充分掌握民众对于电子商务的了解和应用情况,以及电子商务知识的了解程度;除此之外,还要加大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从综合方面促进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信用系统
电子商务较之实际交易而言具有网络特殊性,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信用制度,建立完善的商务信用体系。为了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政府需要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信用管理,首先需要不断明确银行、公安部门、商务部门、工信部门以及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以及电子商务交易双方与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商的权利和义务,尽快完成电子商务信用方面的立法工作,让电子商务的管理工作能够有制度和体系可以依靠与遵循。其次,对于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工作也要确定信用评价标准,包括征信系统设计与开发业务、企业与个人征信咨询服务、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企业评级、企业征信以及个人征信活动,在更多方面落实中小型企业的信用评价活动;对于有着不良信用记录的中小型企业要给予相应的处罚,按照情节轻重来判定,或者罚款或者勒令企业停业整顿;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型企业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企业的自律精神,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鼓励所有的中小型企业遵守信用制度,严格诚信地开展电子商务。
(三)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
近年来,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出深入发展的态势,更多的手机用户和3G用户开启了移动网络生活。根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的手机网民已经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44.1%;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主的手机拥有率已经超过了100%。手机比电脑具有携带方便与操作简单的特点,因此,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中小型企业要着重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结合中小型企业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产品的开发与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建设,从而创新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之所以在中小型企业中选择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是因为移动电子商务具有一定的带动性、示范性和代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
(四)加强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建设
1.中小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人才是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并知晓与企业有关的法律的综合型人才。他们的能力主要分为2大部分,首先是理论知识体系部分,不仅要理解当前主要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的重点理论还要知道当前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并且掌握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商法等。其次是技能体系部分,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沟通能力,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管理方法,能够收集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领域的信息并以此做出建议,能够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判断并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些均属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必备素质,但是,由于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性非常强,针对不同的社会需求那么培养的重点也会发生改变。具体以那些知识的培养为主还要视市场而定。国企由于规模庞大、生产任务繁重、人事关系复杂导致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形。即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起到决定性作用,制定本企业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大量的低级工商管理人才具体负责管理政策的执行,起到一个基层管理的作用。而中层工商管理人才则负责对低级工商管理人才的效率和效果进行监督,收集信息并向上报告以及处理紧急事件。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各司其职的系统。对于这个系统而言,它所需要的不是有特别思想的管理人才,而是一名良好的执行者。因此,对于国企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其社会性、语言表达和组织以及配合与执行能力。事业单位要从整体上和政策方面对所管辖的范围内的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收集管辖区域内的企业的经济信息以及据此判断当前执行的政策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正式事业单位的这些工作内容,决定了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法律基础,同时也具有较为丰富的经济学知识,要有实际调查的能力。中小型企业来讲,它们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与国企和事业单位有极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中小型企业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而并不突出对某一方面专业的要求。中小型企业的要求与其企业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资源非常少,为迅速发展企业规模,它们往往倾向于人员的一专多能。一般而言,一专多能的人才需要昂贵的雇佣费用呈现出人员性价比的降低,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都是非常细微琐碎难度低的问题,因此,这就降低了对知识的水平高度和技能熟练度和专精度的要求,但是对知识的广度和技能的种类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人员少,因此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无需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组织手段,采用已经成熟的方法即可。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所需人员的知识的需求。中小型企业所需的人员少,但是平均到每名管理人员身上所要做的工作却并不少,因此,管理的效率非常重要,这就提高了管理人员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实际组织经验的要求。由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管理层面十分复杂,既涉及到高级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又涉及到基层的人事管理,那么,管理人员对复杂信息的处理并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就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这不仅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该工商管理人才的事业发展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2.如何用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小型企业工商管理人才
中小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特殊需求对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侧重的是对国企和事业单位所需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但是,现在的市场需求促使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包括延长学生的实践时间,增长其相关的工作经验,还包括采用案例分析和模拟情景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感性认识。同时,学校也应当锻炼学生对工作报告进行总结发现问题的能力。
作者:邹旭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一)政府采购的类型和特点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激励按照政府采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政府采购的类型分为四种:一种是常规性采购,公共部门购买非研发要求的产品,但是,在招投标过程中考虑创新标准,属于“温和促进型”。第二种是战略型采购,公共部门规定采购的具体技术或服务,此种技术采购与部门政策联系紧密,将有利于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研发。第三种类型不同于采购商品和服务,公共部门直接购买研发以支持政府活动及相关决策。也是一种商业化前研发采购,政府并不一定要购买研发的产品和服务,美国跨部门的中小企业创新计划(SBIR)就是充分运用了此种方式。这种以创新为导向的公共采购方式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早期阶段的金融风险。第四种政府不仅完成采购任务,同时支持私营部门对创新产品的购买。当创新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是私营部门时,政府可采取直接补贴采购者的方式促进新产品的应用,此种方式有利于鼓励国家战略性行业科技型企业发展。政府部门可同时采用多种方式采购中小企业科技型产品,促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其他创新过程。
(二)政府采购的时机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Galbraith(1982)首次提出六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分别为第一阶段,原始证明阶段(proof-of-principlestage);第二阶段,原型阶段(prototypestage);第三阶段,模型工厂阶段(model-shopstage);第四阶段,启动阶段(start-upstage);第五阶段,自然成长阶段(naturalgrowthstage);第六阶段,战略动机阶段(strate-gicmaneuver-ring)。在整个生命周期阶段内,技术创新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关注的重点,都需要外部的相关支持,但是,也有发展的瓶颈和关注点的差异,[1]更容易受到发展限制,政策支持必不可少。在原始证明、原型、模型工厂和启动阶段,以供给类如公共科技投入、示范工程等政策干预为主,也可以采用政府采购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的方式,以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和成本,提高公众对此类技术的认知度,初步试探市场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为种子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新技术应用提供市场检验。在自然成长阶段和战略动机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关键技术已突破,并产生了主导技术设计,也经受住了前期市场的考验,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将极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政府采购政策、法规、程序及服务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积极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中小企业申请政府采购的程序是否便利,影响企业的参与成本。二是中小企业在申请政府采购过程中是否有相关部门的协助和指导。三是中小企业参与采购过程中信息是否对称。四是是否有更便捷的咨询等服务。因此,可通过制定便利的程序,降低参与成本;提供协助指导与咨询服务,制定优惠政策及相关法规,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四)政府采购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供给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主要矛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采购所指向的产品需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是否符合相关采购法的质量及性能标准。三是《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规及实施细则之间的矛盾,阻碍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应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当倾斜,解决上述矛盾,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提供良好的环境与通道,消除政府采购政策、法规中对中小企业参与采购的阻碍因素。
二、发达国家利用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
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荷兰和英国等国纷纷制定“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计划”,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效力,利用政府采购促进创新,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发达国家在制定政府采购规划时,根据本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阶段及特点,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功能,将创新标准引入具体的采购项目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从为公共部门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着手,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用户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例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中小企业市场验证项目(MVP),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旨在为公共部门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主要目标是将创新性采购文化融入政府部门,刺激和支持国内企业创新活动,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MVP通过研发投入和市场验证推进政府与商业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研发项目的商业化和用户导向的应用型创新。此项目包括三个阶段:技术需求分解细化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概念论证阶段,涉及两个利益主体:政府部门和中小企业。MVP要求政府部门明确其技术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征集具体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优先享有承担项目的机会。MVP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于项目是非强制政府部门给予中小企业保留采购份额,公共部门在采购过程中可能会过于考虑成本,采购人员也因风险规避而不采购中小企业产品,因此,项目一方面要求采购部门明确技术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创新、奖金激励(必要的时候使用)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二是项目的核心是充分激发公共部门和中小企业的参与兴趣,因此项目主要采用技术拉动机制,参与主体对特定研发创新的需求将拉动新技术的市场化。第三,中小企业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他们可以将相应的技术进行商业化,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保留使用解决方案的权利。
(二)从公共部门采购中小企业科技型产品的障碍着手,制定并调整项目和政策方案例如,韩国自从1996年就开始实施《中小企业科技产品公共采购的新技术采购保障项目》,2005年项目作了相关修订。最初政府从中小企业购买科技产品的比例还不到采购总量的3%,项目实施效果不佳。韩国相关部门调查总结,项目实施不力的主要原因如下:①缺乏立法约束,②新技术认证才实施两三年,缺乏产品性能认证,中小企业很难从中获得认证。③审计监察署主要关心项目采购是否符合相应的采购程序。采购部门更倾向于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以避免可能出现问题,中小企业很难从招标中获得采购合同。2005~2006年项目基于以上问题进行了修正,如表1所示,修正的内容主要体现在:①为中小企业产品引入保险机制。②调整性能认证系统。③建立推进中小企业技术产品采购的相关部门。④通过提高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技术产品的目标比例体系,规定新产品的20%必须从中小企业购买,提高公共采购的有效性,具体如表1所示。2005年政府采购达到9.3%,2010年已超过10%,金额达到约19亿美元,是项目修正前的3倍,项目实施效果显著。
(三)利用商业化前采购培育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美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英国小企业研究促进计划(SBRI)等都运用商业化前采购(pre-commercialprocurement)方式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例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都分别给予10万美元、15万美元和10万澳元的资助。在企业发展阶段,针对具有商业化潜力的项目,在美国获得1~2年最高75万美元的资助,在英国可获得39万美元~160万美元的资助,在澳大利亚高达上千万澳元。企业进入发展期后转向采购计划或从其他投资者获得另外资金。
(四)确定新兴技术及战略发展领域,制定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研发促进采购项目(Procurement-conditionalSMER&Dprogramme)例如,韩国政府确定政府扶持的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例如,新能源等,若特定组织机构(包括政府、公共机构或私营机构)购买中小企业新技术产品和进口替代产品,韩国中小企业署(TheKoreaSmallandMediumBusinessAdministra-tion,SMBA)将提供内部研发(domesticR&D)费用资助。根据项目参与主体差异,政府承担不同比例的资助,对于私营项目政府提供55%研发费用资金,采购机构20%,公司承担25%;合作项目,政府承担50%,采购机构25%,公司承担25%。由国内买方例如大集团或者公共机构发起的先导项目,并通过认证程序,将获得5亿韩元,发展期必须不长于2年。如果是较高的经济可行性且成功率高的先导项目可以获得相关部门的联合资助。实用价值强的项目,如果新产品开发是由国外买方订购,将获得优惠信贷,政府也会资助成本的50%,但上限是1.5亿韩元,发展期在一年以内。2002~2009年间,韩国政府共资助1499亿韩元(约合1.4亿美元),共计889个项目。项目支持的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技术差距不断缩小。
(五)强制性保留从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美国制定《小企业法》资助和保护小企业,相关法律专门规定政府的整体目标是小企业每年获取的政府采购主合同金额不少于总合同金额的23%,联邦政府1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必须从中小企业采购。法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预留15%的公共采购基金,也就是说,如果每年有100万欧元的公共采购资金,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预留15万欧元。2006年韩国相关法律规定,政府从中小企业的采购份额要达到10%。
(六)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公共采购便利和法律保障美国政府制定长效的实施保障体系促进小企业创新发展:一是制定并修订《小企业法》等专门法律,保障小企业每年获取的政府采购份额,并为小企业提供一系列便利措施。1994年颁布《联邦采购简化法》简化政府采购程序,将政府可使用简化采购程序的上限由2.5万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二是制定详细的联邦采购条例(FederalAcquisitionRegulation),对联邦政府采购产品提供实施指导。三是设立小企业管理局(SBA),是直属的联邦政府机构,各州设立小企业办公室,帮助小企业获得法律规定的政府采购份额。[2]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MVP团队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合同、法律咨询等服务。
(七)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中小企业市场验证项目(MVP)实施过程中,2/3进入项目提议阶段(proposalstage)的中小企业都有与其他中小企业、大学及研发机构合作的意愿。在调查的20家承担可行性研究项目的中小企业中,有12家企业与其他研发组织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为此,维多利亚州创新、产业和区域发展署专门建立中小企业数据库,构建创新网络平台,鼓励中小企业找到与项目研发匹配的合作伙伴,共同促进具体领域的研发和战略制定。MVP是全程资助项目,对中小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信息平台的构建不仅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促进了公共部门、企业与学术界的交流。
三、对我国利用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
(一)完善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的法规与制度我国在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体系还非常不健全,政府采购只是单纯的财政支出控制手段,需要向兼有财政支出治理和国家宏观调控双重功能转变,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功能。积极采购中小企业的产品还主要停留在目标、原则指导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没有相关说明,政府采购政策中没有明确的创新导向,也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指导操作层面。建议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规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的范围、优先次序、扶持力度等作出明确规定,对政府采购程序、方法、效果评价方法、审核和监督方法等作出具体规定。[3]建议增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条款,效仿美国制定详细的采购实施操作规则,确保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份额目标。尽快公布创新产品采购目录,明确国家创新导向和政府技术需求,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竞标。尽快制定《政府采购咨询专家管理办法》等配套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诉求,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
(二)多样化采购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我国应积极采用多种采购形式,扩展采购范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政府采购产品中优先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产品和服务项目。二是依据企业发展阶段划分,在原始证明、原型、模型工厂和启动阶段,采取商业化前采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给予支持。三是在新兴技术及重要的战略发展领域,制定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研发促进采购项目。效仿韩国根据采购主体的差异,政策给予不同比例的资助。
(三)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型产品性能认证和保险制度我国在政府采购过程中有两个倾向:购买国外厂商的产品和国内知名大企业产品,小企业产品常遭受品牌、质量和性能等方面的歧视而被拒之门外,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矫正政府的采购倾向:一是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标准,由当地科技部门组织相关机构认证,将符合条件企业纳入政府采购供应商数据库。例如,天津已先行先试,2011年开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供应商库,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和创新活跃的企业纳入其中,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考虑。二是积极制定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的性能认证和保险体系,对符合质量、性能标准的中小企业科技型产品优先考虑。三是制定买方免责条款,政府工作人员采购符合性能认证等条件的科技型产品给予免责。
(四)从单一支持企业扩展到重视产学研合作、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有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需要,单独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完成复杂前沿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因此,在采购过程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等进行产学研合作,鼓励各方主体形成联合体,共同申请政府采购项目(在联合申报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政府采购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协议合同金额与联合体合同总金额占比需达到一定比例)。政府采购中充分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成长和升级中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瓶颈,以及地方重点优势产业整个产业链条设计与关键配套技术需求,支持地方优势产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研发创新活动。[4]
1.中小企业方面的问题
(1)规模小,资金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规模都比较小,资金问题比较突出。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活力较强,对整个市场经济贡献明显。一旦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也将面临资金、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甚至有的就有破产倒闭的危险。这种经营的波动性给融资和信贷带来困难。
(2)门槛低,创新能力不足。很多中小企业准入门槛低,生产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很多企业都是简单的手工劳动,产品档次低,同质性高。
(3)管理水平不高。中小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人才短缺,不愿意在经营管理上投入过多资金,缺少企业长远发展规划。此外,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比较乱,没有完善的财务制度,很多财务管理只是初级的基本核算,对资金使用不科学。很多企业经营效益差,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4)企业信用级别低,融资难。大部分中小企业市场信息都不公开,银行对其盈利状况、资金来源等都不清楚,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的实力和还款能力。同时,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淡薄,信用水平较低。这些因素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信心不足,信贷积极性不高,很多中小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取资金支持。
2.商业银行方面的问题
(1)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重视不够。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不高,信贷资金规模小,风险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在实际信贷操作过程中,很多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并没有制定系统的贷款体系,没有按照企业的规模进行区分,贷款的流程缺乏针对性。
(2)对中小企业风险衡量不科学。商业银行在衡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主要使用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各项管理数据不完善,缺乏基础数据,用这样的指标衡量中小企业针对性不强,也不科学。
(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在目前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各商业银行过多强调贷款数量,重视银行的经营效益,对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此外,在信贷管理中,由于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不足,且很难获得企业真实完整的信息,一般银行都会要求有更高的收益来弥补风险,这种情况下导致企业贷款与收益不对称。同时,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还款难等现状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这既影响企业发展,也影响银行的经营。
二、提高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1.转变经营理念,重视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在如今各银行激烈竞争大型企业等优质客户的同时,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看到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市场。当前,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导致商业银行对其信贷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但中小企业也有自身的优势。比如,与优质大企业相比,虽然在信用、风险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但中小企业市场大,资源广,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能积极探索一条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机制,将会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源。因此,作为商业银行除了要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外,也应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看到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好中小企业信贷工作,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努力实现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2.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商业银行能否构建一套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关系到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扩展的成败。因此,新形势下要做好中小企业信贷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信贷服务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信贷服务部门。这样不仅可以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市场,拓展信贷业务,而且也有利于对中小企业信贷的营销、审查、风险控制等进行专门负责控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贷前审查、贷中监控、贷后管理等各项制度,优化中小企业服务流程。要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贷款额度和风险情况进行分类处理。比如对一定金额以下的小额授信走简化流程,缩短决策链,对一定金额以上的授信业务走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满足中小企业客户的特殊资金需求。要建立中小企业信贷管理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市场,加强中小企业风险监测,减小中小企业的风险。
3.多措并举,防范中小企业信贷各类风险要根据中小企业经营特点,认真研究防范风险的各项措施。比如,要把好入口。要重点在经营良好、发展潜力大、信誉高的企业中拓展市场。另外,根据规定,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不动产抵押、动产抵押、应收款质押等多种形式担保,可以采取组合担保的方式来降低风险。
三、总结
在建材行业中,中小建材企业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中小建材企业必须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尽量避免自己的短处,采取正确的方式获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对市场的变化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提升其管理效率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小型建材企业人数较少,主要以销售人员为主,其工资制度实行提成制,即销售人员的工资按照销售额以一定比例进行提成,销售额的数量决定了销售人员的主要薪酬,通过变动薪酬以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相对于大企业的规范管理,中小企业不注重销售策划工作,销售管理落后,销售人员的工作没有进行战略性的分工,人员工作区域混乱、重叠。另外,中小型企业的销售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在企业注重销售成果的导向下,人员忽视企业整体利益,以个人利益为重心,销售人员内部之间的业务争夺激烈,影响企业整体营业额的增长。中小型建材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观念陈旧、营销能力缺乏,对营销战略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即便为了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进行营销战略的制定,也荣誉流于形式,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
1.销售渠道单一。中小型建材企业的销售渠道相对单一,一般都是以其中一种为主,另外一种或其它几种为辅,例如有些企业就是以总经销制度为主,同时兼以分销。企业的销售人员主要是通过寻找有发展实力的经销商代为销售产品,虽然减轻了公司的销售压力,同时也简化了企业的管理,但是却也使得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把握有失准确。企业不能取得终端市场或是顾客的第一时间的意见反馈,很难及时对产品研发进行改进和研制,进而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失去短时间占领市场的优势,对新产品的推广速度会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的盈利情况。因此,对中小型建材企业来说,应该采取符合公司特点和战略的多种营销模式,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使得公司得以继续不断发展。
2.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通过创新,企业才能有效整合多种资源,以最低企业成本,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获得有力的市场份额,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绿色环保逐渐成为建材行业的基本要求。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积极转被动为主动,实施绿色营销,建立新的营销哲学观念—绿色营销观念,并努力承担绿色社会伦理责任,在实现企业价值和消费者满意的同时,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3.服务观念不到位。现代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已不再是制胜的法宝,产品的后续服务成为顾客新的关注点。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性不够,营销策划等活动也不够健全,产品营销从开始至结束,其服务观念都不到位。产品销售前没有对产品形成服务理念,产品销售过程中,企业没有对顾客的售后服务进行追踪调查,对销售人员也未进行相关正规的培训,导致销售人员对产品的知识掌握有限,为客户的服务有限。此外,售后服务的不到位也体现了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的服务观念不到位。现代市场,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服务的竞争也更是全方位影响顾客对企业整体水平的评价。
4.缺乏长远规划。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材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小型建材企业为了短时间获益,会制定一些短期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短期营销活动。然而现代市场变化莫测,企业需要为未来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做好打算,结合自身的优势规划并制定长期营销战略。
三、我国中小型建材公司营销战略的制定
1.营销战略制定的原则。营销战略的有效制定关系到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营销战略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可行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营销战略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鼠目寸光,也不能好高骛远,适度的战略目标既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同时又能激发员工的斗志,积极进取。战略的制定可以参考其它企业的成功经验,但是不能照搬硬套,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灵活机动。
1.2前瞻性原则。建材行业未来的市场变化不清,中小型建材企业抵抗力弱,面对突发其来的变化可能无从顺利应对,因此,企业在进行战略制定时,应有意识到考虑到未来长远规划中的内外部可变因素,以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基于4P理论的营销策略的制定。
2.1产品策略。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产品的定位可以采取高档品对高定价,低档品对应高性价比的策略,遵守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按国家“三包”规定对售出产品在规定时间内负全责或是提供相关补偿服务。
2.2价格策略。产品的价格与企业利润直接相关,其影响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如成本、利润等。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产品的定价是依据产品的档次和品质来设定,随着档次和品质的提高,价格也呈上升趋势。顾客可根据需要,选择自己所能接受的档次和品质或价格产品。
2.3促销策略。促销策略是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可以采取场地展销、广告促销和人员推销等促销方式,用于激发消费者购买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其中,人员推销是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中小型建材公司对销售人员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和专业的培训,努力塑造有责任感、勤奋进取、富有专业知识等高素质的营销队伍,保证客户最大需求的满足。
2.4分销策略。产品的分销渠道主要有密集分销、选择分销、独家分销三种方式。渠道策略是我国中小型建材企业产品营销中的重要策略,营销渠道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分销渠道避免过长、控制销售渠道上额外费用的产生、利益共享、保证信息的畅通并加大顾客的销售。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渠道模式也在日益变化,我国中小型建材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渠道进行调整,保证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四、结语
在金融机构方面,主要表现为贷款的意愿并不强烈,最为常见的就是金融机构总是坐等企业登门造访,而不是主动出击,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对于其自身的融资,金融机构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相对较多,因此,积极性不大,也就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果,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因此,有一部分确实需要融资的企业不能顺利融资,最为重要的就是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那么在产品的服务以及创新方面,其做的相对也就不到位。在政府方面,主要是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这也就造成了配套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也就没有一个完善的担保制度和机制,不能为企业提供良好机会和及时的帮助。
二、以杭州为案例,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在主观方面,中小型的企业作为需要融资的主体,对政府不应当产生过多的依赖,应该紧紧把握好的政策,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和渠道,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浙江杭州的不少企业中,他们积极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的资产化,也就是打开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另外,也可以不断地推动企业的预期收益的量化,这样一来,一旦可以估量收益,那么就打通了一条股权的抵押贷款通道。与此同时,杭州各个创意企业最为显著特点是做到了强强联合,借助一切政府的扶持和有力的政策,抓住机遇,打造自己独有的特色,同时,杭州的中小型企业比较注重自身的企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不断地提升企业的信誉。
(二)在客观方面,政府应当给予预定的支持,同时,呼吁金融机构为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便利条件,甚至说提供绿色通道。
例如,在杭州,我们可以看到,去借鉴北京的一个原则,即遵循“差别优惠、比例核定、额度控制、先付后贴”的原则,也就是说,政府或者金融机构,可以自主的对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各个中小型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各项贷款给予不同的政策扶持,在利息支付上给予优惠。而杭州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开启了小额贷款的新潮流,这对于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百年不遇的机遇,因此,我们今天看到杭州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此迅速。
三、结语
(一)薪酬的调整机制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中员工薪酬的多少基本上是企业老板单方面的决定,老板根据对市场行情的大致估计来决定员工的薪酬水平,因为在这种中小型企业中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因而在面对定薪、加薪等薪酬调整政策时,无以为据,随意性很大,不能正确反映员工合理的收入水平。这就必然要求薪酬分配必须遵循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企业中不同部门之间或者同一个部门不同人之间,个人的薪酬水平必须反映岗位职责的区别和个人能力的大小。
(二)薪酬的结构问题
薪酬结构是指员工薪酬的各个构成部分在薪酬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一般的构成薪酬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其中,外在薪酬又可以具体分为基础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直接薪酬和福利开支、带薪休假等间接薪酬,以及舒适办公环境、良好辅助设施等非财务报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的企业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各种分配形式比例结构不合理,造成企业发的钱不少,但员工的工作热情并没有被真正地激发出来。还有的企业在薪酬结构上往往过于简单、过于单一,基础工资加上绩效工资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没有更好地运用薪酬这一工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薪酬结构,通过其构成因素的调整对员工进行激励。
(三)盲目采用所谓先进的薪酬制度
在我国,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自己本身没有好的薪酬模式,不是去找到适合自身的薪酬管理制度,而是一味地去追求、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薪酬管理模式。但是其结果往往都是失败的。因此,在薪酬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企业本身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薪酬制度。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转变薪酬理念,打造薪酬战略
民营企业家们要转变薪酬理念,造就注重人力资本增长的薪酬战略导向观。在正确的企业战略指导下,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战略以及薪酬战略。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要为企业总体战略服务,企业的薪酬制度应着力体现企业的战略意图,放弃成本观念,着眼投资理念。
(二)建立一整套、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
建立一整套、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包括岗位分析、岗位评估、薪酬标准的制定以及薪酬等级设计等在内的薪酬制定构成要素都要完整地建立起来。并且制定的薪酬制度一方面要求体现企业内部的公平与公正,另一方面也要做到薪酬标准与市场行情相吻合,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员工提供恰当的薪酬待遇。对于那些对企业发展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的人才,企业应该提供给优厚的薪酬待遇来留住他们,为企业发展积累人才优势。
(三)调整、完善薪酬结构
民营企业要多角度地设置薪酬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就外在薪酬而言,企业应该根据岗位的性质和岗位的重要程度,进而优化薪酬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比如调整薪酬中的基本工资、奖金、补贴以及各种福利的比例关系,从而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除了外在薪酬外,我们也不能忽略内在薪酬,不能完全把二者割裂开来。比如,公司应该为员工们提供诸如带薪休假、旅游度假、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等福利待遇,这样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薪酬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规范;成因;措施
中小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它不仅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还能使我国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一、中小型企业财务不规范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主题界限不清晰
由于中小型企业采用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不明显,投资者即为经营者,企业财产即为家庭财产,为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企业财产与家庭财产有直接的联系,经营者对其雇佣的员工并不信任,出现了老板管账的现象,这就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支出没有相对规范的记录,从而导致企业账目核算难以进行,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一项基本职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前行灯,其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流动资产的使用情况及流向进行监督。然而企业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往往选择自己的亲属担任,这些人员大多没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从业资格证书,同时他们也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经验,在记账、算账和报账时出现许多不规范行为,使得财务会计审核结果不准确,管理者为维护彼此间的亲情,对此不便于管理,这就弱化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
(三)企业资金来源有限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取更大的利益,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正在扩张。在此阶段的企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银行作为营利性组织,为本省利益和对风险规避的角度出发,银行对会计核算不规范、经营业绩不稳定、偿债能力差的中小型企业拒绝提供资金支持。即使企业符合银行贷款的申请条件,由于中小型企业注册资金少、被认可的土地等不动产数量少等特点,银行对中小型企业发放的贷款金额也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许多企业选择民间借贷,增加企业融资成本,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问题成因
第一,中小企业特殊的组织结构致使在企业管理中多采用家庭管理模式,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这些人员自身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不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不高,导致财务管理混乱。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家族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第二,中小企业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中小企业特殊的组织形式决定着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就是经营者,出现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陈旧的现象,这些企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权利的过于集中。在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得不到强化,财务管理不能正常发挥其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同时,权利的高度集中,削弱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使得财务问题发生时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这必将导致企业财务的进一步混乱,陷入更加严重的财务困境。
第三,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足。我国对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的扶持政策相对滞后,相应的优惠政策不能及时更新。其次,我国中小型金融机构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很片面。银行在我国信贷市场居于主导地位,拥有绝对的垄断权,但其为强化信贷风险的管理,将大部分资金投向大型企业,使中小企业发展没有了保障。
三、中小企业财务不规范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健全企业会计制度
中小企业应该转变经营理念,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遵守国家与会计有关的法律规定,企业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从业资格证书,严防老板管账现象的发生。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现状,各地方级会计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培训力度,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企业会计核算主体层次的清晰,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进行。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会计不仅需要做简单的记账还要做账目的核算和日常经营的财务监督等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家族的管理模式使得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其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这就要求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选拔,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达到上岗资格后方可任职。
(三)健全中小金融机构,完善银行服务体系
积极培育和发展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投融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定做金融产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银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推出更多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产品。另外,银行完善内部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各类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的创新,以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信贷需求。加速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定价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笔者深入分析了中小型企业财务不规范的问题,从其成因出发,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企业后期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