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第1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关于什么是教学设计,当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在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说道“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全面系统的分析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得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更好的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以实现教学目标。作为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学设计一直是落实课程中高中地理教学理念最为基本的条件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主要是对教学媒体、地理学、传播学、以及现代学等相关技术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来对地理教学中的需要和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方法进行设计,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对解决办法进行试行以后,对试行结果进行评价,并且在进行评价这一重要的基础上对课程中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进行改进的一个系统过程。

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地理教师课堂设计难以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以来,虽然高中地理教师都尽自己所能的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中难免会有传统教学方式占绝大多数的现象,从而使其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践难以适应的问题。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规律一节时,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可能仅仅是解读一下课本内容,或利用PPT模糊的解读一下课本内容;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以及赤道的运动轨迹图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轨迹图,虽然这种教学方式也可能会使其教学任务得以完成,但是却没有充分利用“三维教学”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全的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以至于使学生在学习地球运动中没能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地地球运动轨迹,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就是高中地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理论知识不充分,运用新课改教学资源的手段不健全。

2.2地理教师课堂设计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

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而不愿意去参与到老师教学活动中。和老师一起去寻找地理事物形成、发展、分布的规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产生这样三种学生:努力记笔记的“学习派”、得过且过的“中间派”以及从不学习的“捣乱派”,他们大多数都有一个特点:不太愿意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以至于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进度。

3.如何解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3.1如何使地理教师课堂设计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课改以来,学校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按照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方案,就需要重视对地理教师进行关于新课程改革后地理教学知识理论的有效培训,进行知识更新,以使其形成完善的地理学科内容体系,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努力改变地理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设计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师理论知识的培训更新时,还要注重对地理教师运用新的教学资源的培训,使地理老师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资源,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力求使教学内容图像化,例如:利用“地球公转演示仪”或自制活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将黄赤交角的变化用共面直线来表示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地地理图像,明确地球运动规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地理教师课堂设计如何引起学生的参与

高中地理涵盖了自然、人文、区域等的大量的专业知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可能会产生恐惧意识,更有甚者会丧失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对地理教师课堂设计的响应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抽取了几个学生,很慎重地告诉老师,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八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而且他们比其他学生具有“更显得幸福”、“求知欲更强”等倾向。所以,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去夸奖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且试图去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伙伴,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或者用地理实验来论证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宽容学生的错误并且委婉的给与正确的指导或纠正,这样就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处在被动的地位,而是一个和老师相互平等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增加和老师的交流和互动,积极思考、回应老师的提问。

4.结论

第2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标下教学观念与现代课堂的融合,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实施与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来看:很大一部分是地理老师的教学观念、课程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鉴于此,教学目标设计之前,必须整合指导理念与思想进行。

1.课程理念是正确定位目标价值的基础。课标最核心的要求是将学科发展变成学生发展,通过注重地理探究、学习需要、地理素养,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也可以看出:当代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发展,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更要从知识传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是一切思维产生的源泉,科学的问题对激发探索欲望、提高思维活跃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科学提问对解决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期间,问题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深刻性与开放度,通过注重实施层次,达到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思维的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能否自然高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重大联系。在充满自信、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与效率较好。因此,在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独立学习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小组讨论,并且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层反思、监控、补救、调整,以此激发学生的效能感。在创建小组时,结合学习差距与个性特征,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二、体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1.展现三维融通。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维度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其中技能与知识是条件,同时也是价值观、情感态度、方法实现的有效载体,方法与过程是关键,它是实现整个情感态度、技能知识以及价值观的中介。因此,在现代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整合学生状况、知识技能与实施方式,尽量做到实践与目标设计的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功能。

2.关注主体差距。自课标推广以来,它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学生发展。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它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最近发展区间”与多元功能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梯度。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要求与层次的目标梯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保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优化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在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在教学设计之前,对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深入教学目标与基础设计,深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它的课程要求是: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且概括圈层特征。建议通过示意图绘制或者利用学具、教具,明确地球圈层构造。在这道题中,它指出了该章节的学习目标,掌握地球圈层特征与结构,活动建议是针对目标或者要求提出的建议,不仅是教学媒体组合与选择的依据,还能辅助学生认知,生成良好的媒介。这两个建议重在体现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得以实现的方式方法。另外,通过示意图或者学具进行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标精髓。地理课程作为地理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尺和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渗透教学精神,贯彻课标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地理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与持续发展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将技能知识、方法与过程、态度与情感有机地贯彻到一起,这样才能将其生成互相联系的整体,最后推进学生发展。

第3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一、 设计思路

本课件采用框架网页, 模块化设计, 每节课题分为知识专题模块和操作模块, 交互性强, 全部使用按钮超链接, 根据教学或学习需要随意操作, 使用方便。学生自我选择决定小组成员,在知识专题模块选择确定研究的专题问题。教师选取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地理知识、视频作为补充资料, 供学生查阅和探究结果寻找结论。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就某个专题或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测。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在线交流或在线检测情况进行监控, 以加强对教学的调控和引导。

二、 教学设计过程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打开网络课件首页, 观察课件中的动感文字和与地球地图有关的系列动感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地球地图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 作个别辅导,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

2、 小组分工, 确定研究的专题问题

学生每 4- 6 人一组, 组内进行分工,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 从知识模块中选择确定本组研究专题。

3 、收集资料, 协作学习, 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在网络教室中通过课件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 通过人机协作在各操作模块中选取与本组研究专题有关的视频和资料进行自主探究, 并在小组内论文进行讨论、交流、补充、修正, 加深对该专题的理解, 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结并整理成文字或课件, 然后进入“讨论区”进行交流。

4 、网上交流展示成果, 同学、教师讲评

学生将小组制作的文档或课件作品保存以后, 传到网站的作品展示区 “成果展示”, 学生就其中任意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同时也可以对照其他同学的作品, 对自己的作品加以改进。

5、 巩固练习加深

学生进入测试网页“知识起跑线”, 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 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 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 测试结果由网络反馈给老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监控。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情况, 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讲评。

6 、知识拓展, 课题延伸

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入 “智力加油站”、“地理小博士”和老师推荐的有关的网站, 阅读课外知识, 扩大知识面,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给老师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

三、 设计和教学中的体会

新教改条件下的中学地理网络教学的实施,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 手法具有多样性, 教学氛围轻松、活泼, 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 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的外部刺激,控制性好, 交互性强。学生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 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 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 大大增加其思维广度和深度。

2、改革了传统教学模式, 促进教师教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借助于网络多媒体技术, 教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 它需要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加工, 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 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所具有的一切本领。多媒体网络教学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 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整合。在对多媒体信息的论文发现、搜索、开发、利用过程中, 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用心于钻研教学的专家, 不仅使学生受益无穷, 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3、 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教学改革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师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学生是教与学的中心。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探究学习知识,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以及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多媒体网络教学, 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 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 同时也能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第4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将“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改革的核心理念。初中地理教学在经历这股改革之风后,对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课改核心理念的理解、新课程内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思维的引领等都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

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师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同学者对其的理解不甚相同。笔者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张景焕等人从“教学设计流程”角度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界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就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结果的评价六个方面。

二、初中地理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涵盖的内容

1.教学内容丰富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对新课程改革前陈旧的教材内容的摒弃以及对传统教学内容的扩展。教师应在分析并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材予以归纳整理,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的特点与难点,并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相联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能深刻地理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情分析及时

通常情况下,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以及生理心理状况的差异,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理解能力,以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于学生易于掌握的内容,如,遇到等高线、海拔、地球自转公转等概念性内容时,可以稍做解释,一遍带过;而对于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如,五带的划分、陆地地形、世界气温分布等内容时,就需要详细讲解它们的异同点。及时进行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

3.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地理课程目标确立了三维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决定着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有效地开展与实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尝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享受地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使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地理课程产生兴趣,并乐于学习地理知识。

4.教学方法灵活

教师应该摒弃课改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灵活地选定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繁杂的地理原理、地理概念、地理规律以及复杂抽象的地理图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等,灵活选择模块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体验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灵活教学的目的。

5.教学过程生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以课堂为载体相互交流活动的过程。衔接自然、逻辑完整的地理教学过程是达到高校课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情感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师生互动,主动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合作及探讨,打造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堂。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与探讨中,主动去了解自己所关注的问题,对于掌握地理知识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个性。

6.教学评价准确

准确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了解目标完成情况、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最有效途径。教师能够从中发现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措施

1.深刻体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了解教学新理念

课标具有引领性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初中地理新课标对地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等都有详细的说明。深刻体会新课标,有利于教师了解新课改后的教学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做好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新课标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到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以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这一课时为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安排实验课,带领学生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并用做好的模型演示地球的公转与自转,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理解知识。

2.准确把握新教材,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新教材的内容,才能完成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有效落实《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充分阅读新教材,准确理解新教材内容的编排思路、知识的相关性、重点与难点等,并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定位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学习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达到“用教材教,借教材学”的境界。以海陆变迁这一课为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联系实际、资料查找完成这一课程的教学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教材的知识传授给了学生,也利用教材学习到了更丰富的知识。

3.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明确自身角色扮演

新课标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充分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应该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带领学生畅游地理知识的海洋。教师在教学中,应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引导、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不是轻易地将问题方向和答案告诉了学生。教师应明确,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师是参与者,参与地理课程教与学的活动。整个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然后相互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4.综合了解学生情况,积极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理解接受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影响着教师的课程教学设计。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以此设计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做到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认识大洲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分组教学与学习,每一组学生都是强弱搭配,分工合作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整理归纳后向大家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在这一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要做到这种全民参与式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学习课程。

初中地理教师只有合理地完成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在新课标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主动培养自己所缺乏的能力,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达到新课改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

[1]李宗录.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1):45-48.

第5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优化;教学设计;拓展;地理思维

新课标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这是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地理教师应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升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

(一)合理利用新教材中案例,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在兴趣培养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钻研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使其获得成功的,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引进了大量的案例和活动,改变了以往教材知识性文字表述太多,缺少活力的现象。在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认真阅读教材中案例的内容,理解各个案例所要描述的具体地理事物、说明的问题、表达的思想等,在深刻理解案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看案例开始,充分发挥对案件内容进行联想、延伸分析的能力。因此对于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减少资料的搜集、整理、核实的麻烦,同时是同学们养成演绎、联想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培养了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创设外部的“境”激发学生,以境促情

通过生活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中有教育价值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创设生活情景,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将具体的生活经验地理化,让学生经过探究活动解释说明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创建富有激情与生命力的生活课堂。如课前地理信息会,课后的辩论、地理角等都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二、优化教学设计,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来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的作用逐渐减小,越来越多地依靠学生的独立性。如教学《工业区位条件》一课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调查本地工业园区的发展,以乡土地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工业区位的条件及对本地工业园区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地激发,不仅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通过对工业区位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了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变化,加强了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本节课由“一维的知识性目标”拓展为“丰富的三维目标”,突出了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不仅解决了“怎么教”“教什么”这两个层面上的问题,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怎么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我们必须在考虑教师教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要营造和谐氛围,实行民主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将学法指导列入教法设计中,使学与教并重。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培养,提倡在理解、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它们与其他学科一道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合理利用新教材中的案例,拓展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引进了大量的案例和活动,改变了以往教材知识性文字表述太多,缺少活力的现象。在教学中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认真阅读教材中案例的内容,理解各个案例所要描述的具体地理事物、说明的问题、表达的思想等,在深刻理解案例的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看案例开始,充分发挥对案件内容进行联想、延伸分析的能力。如教学《洋流》一节时,教师创设洋流与航海的相关情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1)请在世界空白地图上绘出哥伦布两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线,并标注经过的洋流名称。(2)请在地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为什么冬季出发,夏季返回。(3)请指图讲解: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沉没地点,及惨剧发生的原因。以上案例引入历史事件,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不仅考虑到了问题情景的现实性,而且考虑到了情景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目标达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因此对于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减少资料的搜集、整理、核实的麻烦,也是同学们养成演绎、联想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培养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注重实践性教学

第6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课堂是造就学生进步,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空间,讲台是展现老师才能的场所。要使自己在课堂小天地,运筹帷幄,游刃有余,教师应该注重课前备课,因为备课是成功的前提。一堂课是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因为教师在备课时会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设计。

一、就个人备课而言,备课有各种分类法,但从时间上可分为长期无序备课和短期有序备课。

1.长期无序备课。长期无序备课就是教师利用闲暇时间结合自己的情趣,有意识地对教学有关有用的各类资料广泛收集,建立有效的增量知识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会使教学获益匪浅,特别是地理课讲授内容涉及广泛,既有“人性”的弘扬,也有“理性”的扩张;既有宏观世界的展示,也有微观世界的探奥;既立足现在,又展望未来。时间之长,空间之大,内容之多是地理学科特点,如果没有较多的课外增量知识,就难于把课讲活,讲好。教师应将有关知识变成自己教学的实用知识,使自己有扎实的功底,较高的素质。

2.短期有序备课。短期有序备课是指课前对一定教学内容进行个人设计。既备知识,又备教法;既备练习训练,又备学法指导;既备资料收集,又备板书设计等多层次全方位备课法。这种备课量虽大大加重,但对教学十分有帮助。当然,备知识是重点,备教法是改革,学法指导,板书创造才是关键。另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自己学懂了不算本事,把学生教会,教懂,教好,才算本事,这就依赖于教师在备课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基于下列原则:巧妙的导入,流畅自然的衔接,形式和内容的有效统一,布局合理的设计,良好的结束。并始终注重将时代性,现实性,趣味性,知识性,双边互动性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巧妙的导入新课。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这就要求老师在讲授新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求解答:或创设情境激起想象,或运用对比引入思维,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我们在讲地球内部结构时,是这样设计导入的:当今世界英俄法各国都不遗余力,不惜巨资,投入对外层空间的研究开发,而对地球内部深层次研究开发远远落后,因为人们在“天堂”和“地狱”之间,选择了“天堂”,故时至今日,人们对地球内部只能靠地震波研究,下面我们可以从地震波的变化看出地球的大略结构。

2.通畅自然的衔接。―堂地理课的内容,貌似整体,实是知识汇编,有许多“断层”带。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承前启后,使知识点转换自然,使段落环环相扣,达到自然衔接,给人一种流畅的美感,这也是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给予重视的一点。例如,在讲降水类型时,一般教师把降水类型分类对比,各类型之间坐直通车法讲授,而笔者先讲梅雨(锋面雨),然后用久雨必有久晴引出伏旱(反气旋),再用久晴必有雨点出台风雨(气旋雨),并通过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锋面雨的形成》,《台风雨的形成》进行讲解。

3.形式和内容必须统一。没有形式的内容是单调乏味的讲解,没有内容的形式是华而不实,夸夸其谈解说。有的地理老师墨守成规,书云亦云,没有任何变通,语言干涩;有的老师上课舌绽莲花,口吐珠玑,滔滔不绝,可是离题万里。这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才能启迪学生追思求索的灵感,形成有效记忆,增加理解,活跃气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采用文学表述手法,运用诗歌,散文等文学语言来描述具体生动有趣,紧扣学生心弦。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梅雨天气特征时,就设计引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讲水分循环时,对引用的古诗做了幽默的处理,即“一江春水向东流,奔流到海不回头,否则成了大阴沟。”

第7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明确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的原则,从初中学生的需求出发,用活动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益于地理教学创新发展。文章立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活动设计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活动设计

随着我国初中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课堂活动的设计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教育问题。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活动设计给学生高效的学习体验,是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

1坚持实践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

初中地理学科,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科具有科学性,也具有人文性,每一个地理现象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以及自身的特点,让实践性课堂活动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到自然与社会之中,才能促进地理知识正确性与真实性的提高。本着素质教育的原则,用创新理念对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进行实践化改革,才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地理学习素养得以提高。一直以来,地理实践教学都是初中地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教师要结合地理知识应用性与实践性特点,鼓励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在讲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农田中去观察本地的地理现象,发现本地农业的特点以及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天然的地理模型,能够给学生更直观的学习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地理学习意识,成为地理知识开发者。

2坚持探究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

在地理课堂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位科学家,他们在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开发全新的地理知识。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理学习过程,与科学家开发地理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相同的。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意识到探究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对未知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利于地理课堂的高效化。比如在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用自己认为最高效的方式将它们表达出来。一些学生会用表格,一些学生会用图形,不同的思维会产生不同的探究学习成果。也正是这些不同的探究成果,促进地理活动质量的提高。

3坚持层次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提高,让层次化成为教学活动的又一大特点。活动难度具有层次,才能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初中地理课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活动应当从简到难,从浅入深。层次化的地理课堂活动符合初中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规律,有益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以及学习技能。在初一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活动难度偏低。在初二与初三阶段,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逐渐提高,教师就可以提升活动难度。例如,在讲解《地球和地球仪》时,教师可以利用“我来说一说”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简单描述地球或者地球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时,教师要适当提高难度,利用竞赛形式组织课堂活动。

4坚持时代性,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活动设计

时代的进步,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元素。地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新的观念,在初中地理课本与时俱进的同时,初中地理教师也要设计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活动中引入一些地理探究成果,在活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都是促进地理课堂活动现代化的有效方法。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地图认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遥感地图与卫星图片给学生展示现代化的地图,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代社会,地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更可以向学生介绍GPS与GIS系统,在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展示时代性的地理成果,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施地理教学。例如,在讲解《地势和地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地理课堂活动变得灵活起来,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他们搜集到的学习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分享给大家,让时代性的技术、知识融入到地理课堂中,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地理课堂需要更多创新元素的融入,利用实践活动性、探究性、层次性与时代性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所学的地理知识,有利于课堂教学价值提升。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最大限制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地理教学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秀斌.初探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学园(教育科研).2013(07)

[2]梁素琼.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学习(中).2011(05)

第8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设计 评价体系

高中地理具有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等特点,同时它又是一门实际应用价值较高的学科。现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更新教学设计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体能力,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是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去加以考虑。高中升学任务繁重,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教师讲授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对所授知识接收理解的速度也比较慢。如此一来,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效果也很难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而学生也常常由于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错误把握,导致他们学习出现被动,对所学知识无法形成系统清晰的认识。

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设立的教学目标要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始,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他们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有关的地理知识,激发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想象力,切实提高对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投入力,特别是要通过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培养师生共同学习相长的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从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找到对人生目标、人格培养的更深的理解。

(二)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

现代教育观念下,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体验、生活实践、自主性学习活动来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地理知识点的框架式讲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地理学习中去,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思考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形成课堂内的有效阅读。然而实践教学中许多情况下恰恰相反,有的教师只是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考虑,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无法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从而形成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学习相脱节的现象,根本达不到学习的实际效果。

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在讲授方法的筛选上力求达到较高的水平,切实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要不断把讲授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要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出发合理设定有关问题,让他们在讨论中能够有所认识,问题出的太难,学生的讨论通常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问题出的太易,实践讨论又无法达到对地理知识深入认识的效果。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师首先对有关地理知识要有深刻的把握,要从地理学习的总目标出发,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教学设计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目前我们现行的教学设计评价体系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也存在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往往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过多看重分数的作用,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发挥评价机制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重视对学生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过程的评价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应了解学生在提出地理问题、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回答地理问题这一完整过程中的表现。此外,评价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二)重视对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水平的评价

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等。

(三)重视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理解力的评价

这种评价不能局限于学生具备了多少地理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理解水平上,常用方式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解释概念;给出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等。

(四)重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时应关注学生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审美能力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等。

参考文献:

第9篇: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渗透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研究者,而且成为课程设计者。笔者倡导的教材处理生活化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取舍、整合并进行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力求改“教教材”为“用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科学处理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家乡,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笔者在8月份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比赛时,针对“澳大利亚”一节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生活化”的处理方法,渗透家乡的特有动物丹顶鹤、麋鹿,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羊毛衫的标识——澳毛”等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内容,赢得评委青睐,荣获一等奖。又如,笔者参加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时,对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新编辑制作了一段MTV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人入胜,学生倍感亲切。在认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探究土地资源的特点后,笔者话锋一转,“谁不说俺家乡好!你对家乡知多少?”把同学们的思维牵引到“感受家乡土地”上来。

    所以,生活化地处理教材,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更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体现新课标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长期以来,学生大多“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因为书本上的一些结论是教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学出来的。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把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及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建构一个问题系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实践、设计、实验等方式验证、应用所学,既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够充分体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精心设计三大问题——“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怎么开发利用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可以设计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我国缺水吗?”(水资源匮乏)——“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时空分布不均)——“我们怎么办?”(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再如,在设计“我国的人口”一节时,可以提出“根据对身边居民分布及迁移情况的了解,你认为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有什么问题?你知道或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所要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利于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究性地自我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再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设计:“你能举例说出天气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还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规划中关注天气,形成使用地理知识、技能指导生活、生产的意识。在进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查找识记,为避免枯燥机械,可以设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哪的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哪个省?”等富有人文色彩的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习地理的意识。

    三、教学环节活动化——凸显新课改特色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环节活动化。所谓教学环节活动化是指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教学环节的活动化,给足学生学习时间,留足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教室”成为真正的“学堂”。

    例如,“巴西”第一目“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学习内容可设计成旅游活动:行程路线一,走进巴西国家——说出巴西的位置和面积特征;行程路线二,走进巴西家庭——探究巴西的人种特点及成因;行程路线三,走进巴西街头——感受巴西的多元文化及其影响。又如,“澳大利亚”一课可设计成参观学习活动:第一站,走进动物世界王国;第二站,走进澳大利亚;第三站,走进牧场生活;第四站,走进工矿企业。又如,“黄河的治理”一节可设计成主题教育活动:主题一,你对黄河知多少——黄河的概括;主题二,母亲河的贡献——丰富的资源;主题三:黄河的忧患——黄河带来的危害;主题四,我为黄河把把脉——造成危害的原因;主题五,我为黄河绘蓝图——黄河的治理。再如,“长江的开发”可设计成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活动一,饮水思源——探寻长江源流概况;课堂活动二,靠水吃水——探索长江开发方向;课堂活动三,涌泉相报——探求长江治理措施。这样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拓宽学生地理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构建开放地理课程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信息化——展现新技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