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微信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接龙微信信息的方法:进入“微信”,打开发起接龙的群聊;在输入框输入“接龙”,微信自动弹出“收集信息-进入接龙表格”;进入接龙表格,在“例”后方输入接龙格式,点击“+”;在“+”后输入接龙内容,输入完成“发送”;接龙完成。
微信接龙可以用来收集无需存档的信息;学生作业接龙,汇总作业信息;用来统计是否同意某项规定;上报当前位置。这个功能把自己的出行、健康情况上报,好方便发起人收集信息,高效有序。
(来源:文章屋网 )
2、如果不是wifi的情况,可以查看下是不是内存信息过多,这时候我们可以去清理下内存。【设置】-【通用】拉到最下【清理微信存储空间】。
3、也可以在同一界面顺便清空一下聊天记录,看看有没有效果。
4、如果对方拉黑了你也是发不出消息的,你可以发给别的同事或者朋友测试下,如果单独只对她发不出消息,那是被拉黑了。
微信转朋友圈的信息的方法是将想要转发的内容复制之后,点击右上角相机状按钮,选择相应图片之后粘贴刚才复制好的内容,点击发表即可。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来源:文章屋网 )
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流广告呢?信息流广告插在你的社交媒体中,几乎与你能看到的其他内容样式并无二致,你甚至还能去点赞和评论,以及看到你的朋友们的评论。与此同时,信息流广告还通过兴趣等多维定向,尽量将降低广告的骚扰度,即微信所提到的理想范式:广告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国内,尽管微信信息流广告刚刚起步,然而微博、QQ空间、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的信息流广告却已经非常成熟,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案例,也成为数字营销价值井喷式爆发的少数几个领域之一。以微博为例,去年Q3信息流广告收入达到2280万美元,同比增长438%。而号称潜藏百亿广告金矿的朋友圈广告加入,势必将迎来原生广告的新一轮井喷。
原生性:三大巨头堪称伯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社会化风暴下营销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将品牌信息与媒介信息融为一体共生共长考验着智慧。FaceBook敏锐地发现了这样的机遇与威胁,开信息流广告之先河,在饱受盈利质疑后终于打开了利润阀门。在形式和内容融入度上,三大平台的信息流广告似乎并无太多差异:广告内容与好友内容比较一致,违和感较低。
创意性:FB微博信息形式丰富,微信以H5为主
在图文表现的基础上,FB在去年底还推出了15秒的视频信息流广告,在自动为用户静音播放,这大大提升了广告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承载量,可创意的空间也比较大。而微博的卡片信息流广告内容中植入视频、活动、商品等多种元素,并在展现形式上实现大幅优化,富媒体的展现形式相比普通微博内容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独有开放的社会化营销特色,通过社交关系链病毒营销进一步扩大广告效力。而作为后起之秀,微信信息流广告的表现形式目前来看还比较传统单一,主要以图片+文字形式进行信息,但H5的表现较为酷炫,是其最大的亮点。而有趣的是,H5曾被FaceBook所抛弃,而现在又在微信朋友圈里起死回生。
客户结构:三大巨头聚焦点不同
尽管同为社交信息流广告,但三大巨头因为各种原因和背景差异十分悬殊:在FB的客户结构中,那些拿到投资的APP广告主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他们一方面需要通过推广积累第一批用户,另一方面需要以FB为背书讲述更加动听的资本故事。而刚刚开始的朋友圈广告,则以土豪型大型品牌客户为主,据说起步价是1000万,显然,没有个三五千万,基本上是进不了微信销售部大门的。从目前的实际来看,首批朋友圈广告主确实取得了良好的公关效应。从微博的信息流广告分为“品牌速递”和“粉丝通”两个产品,前者针对品牌客户,10万起步,后者针对效果类客户,进入门槛会更低,投放方式也更加灵活。
互动性:微博、FB互动性较高
FB凭借news feed可以日进400万美金,其秘诀就在于让用户更多的参与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NBA总决赛临近时,沃尔玛为刺激其NBA T-shirt的销量在FB上发起了一项投票,用T-shirt代表球队,让用户择一投票支持。但不同以往,在这里热火VS马刺背后则是like VS share,这项讨巧的设计让用户无论选择哪项都能让广告传播。而情绪正在沸点的球迷让这个本是广告的投票迅速风靡FB。
和FB一样,微博的信息流广告产品也有着较高的受众参与性,包括转、评、赞、投、关注等多种互动形式。比如在“捷豹史诗大片”微博信息流广告中,最大特点在于首创好友关系传播模式,目标用户看到广告内容并产生互动后,相关微博会继续展示给关注该用户的粉丝,帮助广告主更全面多样的与消费者互动沟通交流,这种“传递式”且极具互动沟通的交流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品牌曝光。
相比之下,微信朋友圈广告在互动性上并没有带给人太多惊喜,我们期待着后续有着更加经验的互动形式被研发出来。
精准性:大数据可以讲述的营销故事更大
网络广告机构Marin Software提供数据称,移动端信息流广告的点击率要比PC端高出187%,而点击成本却低了22%。显然,基于精准的大数据是FB成为抗衡谷歌的网络广告巨头最核心的原因。那么,FaceBook是如何能做到精准的呢?用户在Facebook上喜欢分享和点击哪些文章、使用什么样的应用、关注了哪些页面、有哪些书影音喜好,这些数据都会成为Facebook用来判断一个用户身份的依据,从而帮助广告主提供精准投放。为了避免一些失误的广告投放给用户带来干扰,Facebook还为用户提供了信息流广告的附加选择:如果用户发觉某条广告和自己毫不相关,可以选择屏蔽该条广告或者屏蔽该广告主发出的所有广告信息。
2、打开“新建用户信息”界面后点击“随机头像与昵称”。
3、设置好头像和昵称后点击“保存”,这时就完成第一个头像昵称新建了。
4、返回到微信登录应用界面后继续点击“新建头像昵称”,完成第二个和第三个头像昵称新建,然后点选其中一个新建头像昵称。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商业化;信息流广告
一、信息流广告与微信平台
信息流广告顾名思义,即在用户社交媒体工具中,伴随用户好友动态中出现的推广信息或广告内容,并依据社交群体属性及用户个人属性进行推广或投放的广告形式;辅以文字图片加链接的主要表现方式,常采用按点击的CPC或按展示的CPM模式收取费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信息流广告伴随着新型社交平台应运而生,同时以Facebook、Twitter、微博等形式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支撑,成为了企业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信息流广告目前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Twitter的移动广告营收占比达75%,Facebook移动广告收入占比提高至53%,信息流广告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纵观国内,新浪微博2014年第三季度,信息流广告收入同比增幅高达438%。截至2015年1月微信用户突破5亿,月活跃用户量已达4.38亿。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网络社交工具,微信社交圈的高活跃度给腾讯公司带来了无限商机。
根据腾讯此前的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腾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为24.4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18.2%,占腾讯总收入的12.31%。腾讯此番推出微信朋友圈广告势必会对广告业务收入带来不小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广告收入始终是社交网站或媒体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以新浪微博为例,其广告和营销收入在2014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中占比高达77.8%,反观坐拥4.68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来说,手中的微信用户资源好似一座尚未开启的财富宝库。由此看来,微信朋友圈广告时代的到来,或许是大势所趋。
二、微信平台商业化历程
微信的商业化历来是业界关注的话题,从腾讯投资京东为其开设一级入口开始,到拍拍网在微店上新的布局,以及微信公众号体系对企业本地服务的各种尝试,都表现了微信在商业化道路上的诸多探路之举。
2014年5月21日微信官方发表声明称:“微信朋友圈是由熟人关系链构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它不是营销平台。我们不鼓励利用个人微信号进行营销,为了保护用户体验,净化平台环境,微信会对部分通过大量添加好友从事商业营销的个人微信号进行联系人数量限制,并对用户举报较多、涉及假货及商业侵权的微信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由于没有第三方保障信誉,从2014年开始,陆续有网友声称他们参与的微信营销或微信活动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相符,出现无法兑现的情况。对于朋友圈信息过剩、骚扰信息泛滥,微信官方团队对此的建议则是:1、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屏蔽广告的朋友圈消息;2、对于骚扰严重的账号,用户可自主解除好友关系以达到解决信息骚扰;3、朋友圈支持针对单条消息进行举报的功能。
朋友圈营销的大行其道,恰似也证明了朋友圈用户资源的价值,营销的原则是因人而动,时刻以客户为目标基础。当微信坐拥如此巨大的用户群体,其含金量与价值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2015年1月21日,微信朋友圈广告功能在微信开始测试,名为“微信团队”的微信公众号出现在用户朋友圈中,该微信号了一组由六张图片和一条链接组合而成的广告。这六张图片分别以文字的形式依次传达了“它无孔不入;你无处可藏;不是它可恶;而是它不懂你;我们试图;做些改变。”六个信息。除此之外,点开链接后显示“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朋友圈广告将会通过微信广告系统进行投放和管理,广告内容本身是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生态体系,以类似朋友的原创内容进行展现,在基于微信用户属性进行定向的同时,采用实时社交混排算法,依托用户关系链进行互动传播。这意味着微信团队已正式在用户中测试信息流广告。腾讯此举也是继游戏、电商等摸索后,使微信在商业化道路上迈出又一重要步伐。
2015年1月25日,vivo、宝马、可口可乐三家的广告首批投入微信朋友圈。网络上一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开宝马,喝可乐,用vivo手机的人才是人生赢家”。种种迹象表明微信朝商业化模式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截至2015年3月3日12点,来至互联网新浪问卷的一份关于“你怎么看微信在朋友圈插入信息流广告?”的网络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3,209人中,有86.6%,2779票的网友选择”不能接受”;占调查人口总数7.0%的224名网友选择“无所谓”;仅有占调查人口总数6.4%的206名网友表示“能够能接受”。然而,来至第一调查网的关于“微信测试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调查,关于“你怎么看微信在朋友圈插入信息流广告?”的投票结果显示,在125名调查对象中,20.00%的人选择“无所谓”;39.20%选择“能接受”;40.80%的调查对象选择“不能接受”。两份调查结果数据存在差异,但调查结果显示出都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还是对信息流广告持中立或不接受态度,如何照顾好用户的体验,想必也成为微信团队重点考虑的因素。
三、如何优化微信用户体验
2014年,早在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出现前,微信一些订阅号文章就出现了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图文广告,基于为了不打扰用户体验的目的,这些广告大都放在页面底部。目前看来,信息流广告已发展为社交媒体中较为成熟的广告模式和广告形式,这或许迟早也是微信商业化的必经之路,但如何在照顾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在不破坏朋友圈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信息流广告稳固自身的市场,还需不断的探索。
1、 做好用户匹配,广告内容精准投放
广告信息包含的信息量并不大,但过渡的频繁的投放广告则会对用户造成信息骚扰。避免广告信息的泛滥所造成的影响,就得针对不同的用户属性,基于用户的家庭环境、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甚至行为爱好和消费习惯选择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广告内容的投放。
2、创新广告数量和广告形式
按照微信官方的定位,朋友圈广告是“第一款由用户来决定是否存在的广告”,用户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接受广告与否。但仅仅为用户提供拒绝接受广告这一功能还不能优化用户的体验,因此,还应思索创新广告的形式,结合用户的地理环境和兴趣特性,推送相关信息,让用户从被动中接收广告信息的形势得到扭转。
3、规范、审核朋友圈信息行为
从企业公众号的集赞抽奖,到各种眼花缭乱的贴图式微店,各种无序的营销手段已经影响了用户对朋友圈的体验。既然微信官方正在探索信息流广告这一广告模式,大部分用户自然希望朋友圈的媒介生态环境更加健康。“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微信广告的第一条广告语,能否天从人愿,也只能拭目以待。
四、信息流广告的前景
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Twitter,还是国内的微博、微信以及今日头条等先行者,多家社交媒体网络平台都先后推出信息流广告,种种迹象都肯定了信息流广告的发展前景,信息流广告或将成为移动广告的主流趋势;随着微信信息流广告的推广,以及信息流广告的深入人心,在未来,或将成为广告主的选择。(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阑夕.那些朋友圈里的广告.21世纪商业评论,2014-06-06
[2] 陈静.朋友圈“插播”广告更需用户匹配.经济日报,2015-01-23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方式被逐渐淘汰。现如今,以用户为互动中心的信息沟通方式及注重互动性的交流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据统计,微信在推出大概一年的时间内便因其强大的互动性、高效性及开放性等优势,赢得了超过一亿的用户。这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更新模块,促进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完美发展。
一、微信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在眼下的信息化时代中,微信的推出是必然的。微信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微信应用于图书馆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实现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及互动交流方式的建立,需要微信向其提供可能性,与此同时,把微信应用于图书馆独特的信息服务模式中,是具有可行性的。这不仅能大幅度提升用户心中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还能提供更多新颖实用的信息给用户。具体来讲,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应用可行性的主要表现:
1.网络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科技水平在日益提高,网络及智能手机逐渐普及到各家各户,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微信,是顺应时代的需求,并在依靠智能手机及手机网络下得到迅速普及。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站总体的百分之六十,比非智能手机的使用人数多出了百分之十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智能手机及手机网络的普及在微信的推广中占着关键地位[1]。同时,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用户中,较大部分拥有高学历,因此,他们将是在信息化时代中的主要传播者及使用者。
2.强大的用户平台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这是一款免费手机通讯工具。而腾讯公司作为互联网中的巨头,拥有丰富的经验及严密的管理机制,作为腾讯旗下的微信,拥有着非常强大的平台及广大的用户,随着发展,其规模正直追同为腾讯旗下的QQ。同时,微信还构建了我国最大的网络社区,通过这些强大的网络基础,微信荣登我国最热门的即时通讯工具之一[2]。
3.信息传输免费
微信是一款免费的手机通讯软件,正因为如此,许多白领、学生成为了微信的用户,对社会中低收入人群而言,微信的费用问题极其重要,这个问题成为了微信能否让人们乐意使用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目前,微信的费用仅仅表现在网络流量费用上,相对于短信来说,微信的资费拥有较大的优势,因而,微信在当今社会中迅速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
二、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微信在我国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微信与图书馆相结合在许多图书机构已经开始推广,但还处于初步的尝试阶段。通过微信,我们把图书馆服务理念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做到与时俱进,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信息服务及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读者导航服务
图书馆是信息聚集的重要场所,是知识信息领域的核心,它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基本的图书,还承担着信息与文化交流的职责。因此,图书馆信息服务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为了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信息的处理效率,可以借助微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对目前信息服务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信息的处理及互动交流的效率,以便读者能快速、有效的进行查询。微信应用在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中,不仅能方便读者,还能大量减少图书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3]。
2.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
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核心即为咨询服务,相对于传统服务咨询面对面的实时特点,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服务咨询工作,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通过微信平台把读者所需要的书籍内容发送到读者的手机或电脑终端上,不用考虑读者在哪,也不用考虑时间的问题,做到更快、更便捷的向读者用户提供咨询服务。除此之外,还能利用微信平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咨询服务项目,例如出国、考研等相关信息,同时,确保信息一对一推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信息骚扰,从而让咨询服务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
3.开通文化传播服务
图书馆是信息服务的中心,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与读者共同对信息知识、文化进行开发、利用并传播,然而目前图书馆缺乏与读者共享信息的有效手段。图书馆对于信息的共享,往往会通过QQ群、微博等工具,但是,这种信息推送、宣传的方法会对一些不想接受此类信息的读者造成困扰[4]。面对这样的局面,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标签分类功能及朋友圈功能,对读者类型进行分类,接着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推送不同类型的信息,从而打造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互动。不仅如此,微信在图书馆的应用,还能对图书馆文化传播功能的深度与广度产生有利影响。
4.开通用户信息收集功能
微信是一种大众媒介方式,通过它,能把原本由官方的传播媒介大众化,促使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信息使用方式,打破了官方对舆论主导权的垄断,使其逐渐成为平民掌握的平台。在微信平台下,普通读者摆脱了受众身份和被动的地位,转而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及传播者。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来收集广大用户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了解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感受,并以此来缩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确保图书馆能更快,更准确的把握住读者的所思所想。
〔关键词〕微信网络;用户;关系动机;信息传播模型;MATLAB仿真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07
〔中图分类号〕G25073;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11-0037-06
〔Abstract〕With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WeChat,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diffusion and public opinions guide.This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alistic guidance for enterprises,government and other agencies.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theory and dynam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is paper provided a modifi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el.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definition of user acceptance threshold and relative motivation.It depicted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process curve through MATLAB simulation,and got the law of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suggestion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r acceptance threshold and relative motivation had obvious effects on the width and 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Key words〕WeChat network;user;relative motivation;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MATLAB simulation
微信作为在线社交网络的典型代表,其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播平台,更成为了一种人类传播方式,也是对人类交往方式的重构。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微信以移动端口为基础,以手机用户为依托,以增强用户个性化体验为目标,融合了信息丰富化形态,重新整合了人们的生活圈、社交圈、工作圈,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沟通交流、信息获取、消遣娱乐等需求。相比于已有成熟研究的微博,对于微信应用的有着其独特的传播机制和传播过程。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微信不仅仅是商家广告和政府的公关平台,强大的用户群自创内容及分享信息的行为极大了支撑着该平台的活跃度。于是,本文根据微信的传播特点和网络拓扑结构,以朋友圈信息传播平台为研究对象,提出用户接受阈值和关系动机影响因素,借助复杂网络理论和传染病动力学理论,基于经典的SIR模型,结合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的状态,构建适用于微信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为在仿真环节还原真实信息传播过程奠定基础。
1相关研究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用户个体的差异性,使得用户的信息传播行为是极其复杂的。Web20环境下,用户的角色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用户的生理、认知、情感都发生了变化,用户也已经从被动地接收信息到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使得环境与用户的互动更加频繁,同时有着复杂的因素影响着用户行为。英国情报学家威尔逊(TDWilson)在信息行为模式研究中给出了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逻辑框架图[1]
由图1可见,用户不仅处于特定的环境中,而且用户信息行为受到个人因素、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等的影响。邓胜利[2]在《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用户信息交互行为》提出信息交互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本身也是一个集各种理论于一身的复杂过程,它将用户、环境、内容、系统各方面整合在一起,而不仅仅考虑技术的理性因素,更要考虑到人性的感性因素。微信作为一种复杂社交系统,本文将用户的信息行为聚焦于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分享行为,作为共同的客体,借鉴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分类为:用户属性和关系动机以此为构建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刻画不同变量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最早由Kermack与McKendrick对黑死病传播规律的研究中提出的,因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可塑性,随后学者将其应用到不同的具体研究情景下,提出了其演化改进模型,并得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Linyuan Lü等人[3]结合小世界模型,加入记忆效应、社会加强、非冗余联系人3个影响因素,定量传播概率。徐翔斌等人[4]研究了网络度分布、网络平均度及初始激活节点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SIR模型;黄宏程[5]结合网络拓扑特性,引入感染用户的衰减函数提出对应的信息传播模型;还有学者对节点影响力、用户相对权重社会加强作用、个体的遗忘和回忆机制等影响因素融入到模型进行的研究[6-7]。Centola[8]实验研究结果得出聚类系数与信息传播速度成正相关关系。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网络拓扑特性对传播能力的影响,很少从用户行为动机角度量化分析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对微信相关影响因素融入到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更少,当前主要有朱海涛等人[9]对微信朋友圈中的用户相似度、信息价值和信息时效性等影响构建了改进的SEIR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微信网络中信息传播内在机制,本文结合微信传播特点,以微信朋友圈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用户行为动机影响因素对SIR模型进行改进,提出符合微信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
2模型构建及仿真模拟
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微信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网络特性[10],借助复杂网络中图论理论,本文把社交网络上的用户定义为节点,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表示为节点之间的边,通过调查笔者部分好友以及好友的好友之间的关系,作出好友关系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笔者认为同一条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下,不同的用户会基于不同的原因将信息传递到其朋友圈。如图2所示,用户1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后,只有部分好友(用户2、4、5)将信息传播下去,本文将其命名为感染者;而其他好友(用户3、6、15)并为分享该条信息,本文将其命名为免疫者。通过调查得出各好友之间的关系,用户1与用户2、5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用户1与用户4是家人关系。笔者将影响用户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类为用户心理阀值和好友关系。刘行军[11]细化并实证分析用户心理对信息传播的广度及深度的传播价值。胡吉月等人[12]研究了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关系对信息传播价值的影响作用,得出大多数用户倾向于“熟人的影响力大”。基于此,结合传染病动力学理论,重构基于朋友圈传播平台下的信息传播模型。
21模型的构建
211影响因素分析
假设在初始情况下(t=0),微信网络中只有一个感染者,即第一个分享信息或者信息的用户,其他个体均为无知者。那么初始感染者个体会将信息传播给其网络上的微信好友个体,则其好友将会以一定的概率由无知者转为易感者。易感者个体同时受到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作用下,会以一定概率成为感染者。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会以一定速度达到稳定状态,所有用户将不会再分享该信息。
(1)用户接受阈值。个体在接收到信息后,会因个体认知需求、情感需求、社会资本维系、自我呈现等心理动机[11]影响对信息形成判断,以作出是否接受该条信息,将信息转为接受状态的临界值称为用户的接受阈值。由此可见,每个用户有着不同的用户接受阈值。
(2)关系动机。微信是基于强关系网络建立的平台,目前,随着微信技术应用和用户需求发展,用户之间的弱关系越来越多,用户关系对用户接受信息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明显,于是本文引入关系动机,表示为用户更愿意接收并接受来自亲近的好友所传播的信息,进而成为感染者。
212SIR模型的构建
假设一个节点j在t时刻处于未知状态S,但在Δt时刻可能是接受或者退出状态,在Ia、Ib、R之间变化,在[t,t+Δt]时间段内,节点状态转移状态如图3所示:
在用户关系网络中,不考虑其好友数量和好友关系的变化影响。SIR模型将关系网络中所有的个体N分为三类:S(易感者,Susceptible)、I(传播者,Infected)、R(退出者,Removed)。其中,S在接触到传播者后会以β〈k〉转为退出者,该用户对信息并不感兴趣,即使信息多次出现该该类用户的朋友圈中,仍然不能说服该类用户关注信息;S在接触到传播者后,与信息产生共鸣,用户心理机制感知到信息对其有用,超过用户心理接受阈值会以α1〈k〉概率转为传播者Ia,将信息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S在接触到传播者后,对信息本身并没有强烈的兴趣,但是由于与传播者者的“熟人关系”,传播者的影响力仍然会以α2〈k〉概率促使未知者转为传播者Ib;信息在经用户一次分享后将不再对同一信息进行分享,传播者会以概率1转为退出者,同时信息停止传播。于是,将S作为未分享信息并不知道信息的用户状态,Ia作为因用户心理认可信息而分享信息的用户状态,Ib作为因用户熟人关系而分享信息的用户状态,R表示为不会再分享信息的用户状态。于是,SIR模型用来模拟微信朋友圈中信息的传播过程,用动力学微分方程表示如方程组(1)~(4)所示:
dS(k,t)dt=-(α1〈k〉+α2〈k〉+β〈k〉)S(k,t)(1)
dIa(k,t)dt=α1〈k〉S(k,t)-Ia(k,t)(2)
dIb(k,t)dt=α2〈k〉S(k,t)-Ib(k,t)(3)
dR(k,t)dt=α1〈k〉Ia(k,t)+α2〈k〉Ib(k,t)+β〈k〉S(k,t)(4)
k表示网络中度数,该模型中假设其大小保持不变;S(k,t)+Ia(k,t)+Ia(k,t)+R(k,t)=N,且假设N大小固定;节点状态转移过程中,是以一定的概率主动地选择是否传播信息,用户在接触到信息后,因同一因素进行传播行为的概率是统一的,且保持不变[13]。在用户心理接受作用下传播信息的概率α1定义公式如公式(5)所示:
α1=p〈D1(x1,x2,…,xn)〉(5)
D1(x1,x2,…,xn)代表用户心理接受阈值,表示用户在同时受到自身知识程度、情感诉求和社会资本维系等自身因素影响后传播信息的临界值。传播概率α1随着其心理特征的变动而变化,用户心理阈值越大,α1值越小;用户心理阈值越小,α1值越大。其次,由于“熟人关系”对信息传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于是本文将用户分享信息的关系动机定义如公式[15](6)~(8)所示:
α2=p〈wij(α,t)〉(6)
ωij(α,t)=ωαij∑k1m=1ωαmi(7)
ωij=δijki-1+kj-1-δij(8)
其中,ωij(α,t)表示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传播关系的强弱程度,用户之间拥有的共同好友数量量化,共同好友数量越多,用户之间的关系强度就会越强。α为调节参数,ki表示节点i的度,kj表示节点j的度,δij表示i与j之间的共同好友数量。ωij(α,t)值越大,用户的关系动机越强;反之,关系动机越弱。
综上,以上两个传播概率依赖于不同的影响因素,表明了未知者转变为传播者是由不同的因素影响作用下发生的状态转移。下文中将分别针对用户接受阈值和关系动机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作具体分析。
22仿真实验分析
本文使用MATLABR2014a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以微信网络结构为基础,对连接该平台的所有连接节点状态进行研究。实验微信网络中未知节点、传播节点和退出节点的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根据模型特点并参考相关文献的数据设置[14],作出以下假设:初始状态网络中S(0)=199,I(0)=1,R(0)=0,相关概率参数设置为:N=200,α1=05,α2=01,β=04。迭代次数T=50则得出S(k,t)/N,Ia(k,t)/N,Ib(k,t)/N和R(k,t)/N随着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该模型中,未知者节点S(t)的密度在初期呈现骤减趋势,t=5时,已经接近零值,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节点在初始阶段都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t=-1时,两类传播节点都同时达到最高点,且在该点,未知节点与退出节点相交,随即两者都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并归为零。信息在扩散的初期,浏览信息的用户会迅速作出选择,随后,传播者集中分享信息,传播热度达到最高后慢慢冷却下来,信息的传播范围较小。退出节点在初始阶段迅速增多,不断上升直至达到密度1,表示所有用户接触到信息不再分享信息。
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传播,会受到各种来自用户本身、好友关系强度的影响,本文将已经量化的各影响因素考虑到传播概率中,通过不同变量的初始条件,对影响信息传播的主要因素进行仿真分析,以期形象客观把握其影响过程和影响程度。
221用户接受阈值
Web20技术应用架构下,传统的社会化媒体逐渐转为新型自媒体平台,用户也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到可以主动地传播信息。在信息传播链条中,大量研究已发现,用户认知、情感、自我呈现和社会资本维系等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用户的传播行为。于是本文将作出如下定义:用户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产生共鸣,信息所传达的知识、情感、感官等要素对用户受益,用户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并愿意分享信息的临界点为用户的接受阈值。若用户的满意度超过了该临界点,信息便得到传播,该用户转为传播状态;若是用户的满意度未达到该临界点,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下,该节点退出传播链条。在本文仿真实验中传播概率分别选取02、05、07和1,其中前3个传播概率α2=01。随着用户接受阈值不断降低,其对应的传播概率取值逐渐变大。在用户接受阈值不断降低的情景下信息传播状态如图5所示:图5传播概率α1仿真试验图
由图5可见,在传播概率α1设置为不同数值时,变化程度最为明显的是传播节点a的密度。其中,未知节点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快速减少,然后缓慢趋于零值。信息扩散的初始阶段,传播节点a的密度迅速增加,在t=1时达到最高点,随之传播信息的节点数量最终没有节点再传播该信息。且随着α1取值不断增加,其密度变化明显,但是,即使α1=09时,传播节点a的密度只是接近04,未及用户总量的一半。由此可知,即使高质量的信息,在微信网络中,该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有限制的。在某一时间t,若有有接近1/2的用户分享某一条信息,则该条信息具有较高的价值含量。一方面,该类信息值得媒体人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该类信息的广泛传播所引发的社会效应,需要相关部门给与关注,防止舆论恶化或者传谣行为的形成。
222关系动机
微信朋友圈不同于微博,是一款集QQ好友、手机通讯录和“附近的人”3种渠道为一体的关系网络移动社交平台,具有更强的用户粘性。本文将关系动机定义为用户考虑与用户之间形成稳定的好友关系,于是,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较为私密的纽带,体现着以强关系为主、弱连接为辅的全方位新型虚拟社区[16]。已有研究表明,来自“熟人关系”的信息信任度会更高,本文所述“熟人关系”不仅仅指有着血缘关系的亲属,而且包含基于互动交流形成的紧密好友关系,用户之间交流越频繁,其关系紧密度则越高,信息更易被接收者传递下去。在接收到信息,虽然未达到用户满意度,但由于与传播者有着紧密的关系而接受信息。于是将用户关系强度作为另一影响用户传播信息的影响因素。根据公式分析,用户关系越强,ωij(α,t)数值越大,则传播概率α2数值就会越高。假设传播概率 分别为:01、03、05和07四个不同的数值,α1=01,其他参数作出相应的变化
图6主要描述了传播概率α2数值的大小对传播者的影响,由于α1+α2=1-β,在α1=1时,在传播概率α2设置不同数值时,该网络中形成的效果与传播概率α2的效果类似。由此可见,用户的关系动机下,强关系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效果更佳。微信朋友圈形成的在线网络中,人际关系强度越高,用户之间的相互信任度就会更大,那么就会有越多的用户分享信息,从而提高信息传播深度,并促使信息在较短时间产生较强的传播效力。
3结论
综合以上仿真结果,本文从用户的用户接受阀值和关系动机探讨了信息在微信网络中不同影响程度,真实量化了信息在实际传播过程的动态过程,为企业、政府、媒体等机构主体有效地扩散信息和实现信息管控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研究结果对相关部门给出以下建议:第一,降低用户接受阈值促进信息传播,用户希望所接收的信息能够帮助自己或者帮助周边的好友,出于个体心理动机会自主地选择是否接受信息,因此迎合或刺激行为主体的认知、情感需求等心理,在进行商品、机构活动信息投放的同时,结合当前流行要素植入知识、情感、娱乐类等充满轻松正能量而又有“干货”的软文,用户会更容易接受从而将信息分享给周围的好友,实现二次传播。第二,充分利用微信网络中的强关系。从本文研究结论得出,关系动机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效果。而微信作为一个以强关系为主的网络系统,其网络结构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将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并不断提升强关系。因此充分利用关系价值,沟通用户、建立强关系,并不断拓展与深化强关系也是各机构需要考虑的手段。
本文基于微信网络以微信朋友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信信息传播特点,引入用户接受阈值和关系动机两个影响因素,再次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微信网络的改进的SIR模型。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信息实际传播过程和规律,为企业电子商务和政府舆情传播政策制定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Wilson TD..Models in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99,55(3):361-367.
[2]邓胜利.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用户信息交互行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33-135.
[3]Linyuan Lü,Duan-Bing Chen,Tao Zhou.The small world yields the most effective information spreading[J].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1,13(2).
[4]徐翔斌,李恒,王坤.Web20网络信息传播影响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8):44-49.
[5]黄宏程,蒋艾玲,胡敏.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6,33(9):1-6.
[6]刘东亮,黄颖,毛海宇,等.基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8):30-34.
[7]程晓涛,刘彩霞,刘树新.基于局域信息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J].计算机应用,2015,(2):322-325,331.
[8]DCentola.The Spread of Behavior in an Online Social Network Experiment Science.2010,329:1194-1197.
[9]朱海涛,赵捧未,秦春秀.一种改进的移动社交网络SEIR信息传播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3):92-97.
[10]刘颖,张焕.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微信用户关系实证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4):56-61.
[11]刘行军.微博用户及其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2]胡吉月,张蔓蒂,黄如花.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作用[J].情报杂志,2013,32(6):181-185.
[13]刘丹,殷亚文,宋明.基于SIR模型的微博信息扩散规律仿真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28-33.
[14]王金龙,刘方爱,朱振方.一种基于用户相对权重的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J].物理学报,2015,64(5):71-81.
微信朋友圈拉黑只是对方不能查看朋友圈动态,但是可以收到对方的信息。
微信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于微信4、0版本2012年4月19日更新时上线,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