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社区志愿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

第1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现状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 我国志愿者协会对“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而图书馆志愿者是指在不谋取物质报酬的条件下,志愿为图书馆贡献个人时间和服务的人,他们是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已久,民众参与图书馆服务管理非常普遍。然而,我国内地的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关于图书馆志愿者的管理尚不完善。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及公益事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志愿者活动,成立了很多志愿者组织,随后逐步走进公益部门,走进图书馆,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1995年,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就开始引进学生志愿者协助图书馆开展服务。随后,在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借鉴了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志愿者队伍。此后,北京、河北、广东、浙江、上海等十几个省市各类图书馆先后开展了志愿者活动。如,2000年5月,中山图书馆向社会招聘图书馆社会义务工作者,并根据《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制定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义工管理细则》;2001年武汉图书馆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2002年青岛市图书馆开始引入义工机制;2002年4月,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了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了爱心援助、志愿者讲坛、义务图书管理员、义务讲解员等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2002年4月辽宁省图书馆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到2004年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已达630人次;上海图书馆目前有注册志愿者281位,自2005年5月成立志愿者团队以来,基本每周保持40至50的志愿者服务人次[1];而笔者所在的图书馆,2009年前后才开始引入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目前平均每周参与服务工作的志愿者达到30至50人次;与大陆相比,志愿服务在我国台湾地区图书馆界开展得较早,并于2001年颁布了全球第二个《志愿服务法》。早在1990年,有台湾学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台湾地区145个公共图书馆中,使用志愿者的就有43个,占被调查者的29.66%[1]。

总体上来说,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在引入志愿者、合理有效地管理志愿者、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方面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图书馆难以吸引和留住志愿者。规范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运作与保障机制是有待于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现实意义

1.缓解图书馆人力的不足,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正式编制人员有限,在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接待读者数量显著增加,同时读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限的工作人员和日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共图书馆人员的不足。此外,通过招募来自不同行业和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可以优化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增加图书馆的朝气和活力

志愿者的加入,会对正式馆员们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通常,馆员们长时间从事同一性质的工作,多少会产生倦怠感。同时,由于行政事务的压力,势必越来越多将精力与时间都转移到行政业务上;而志愿者由于是自发性的参与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工作中通常充满活力与热忱,无形中能够带动图书馆自身员工的工作热情,为馆员带来正面的影响。

3.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关系,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

在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其本身就是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公共图书馆通过志愿者的公众参与,增加与读者的双向沟通,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关系。同时,借助志愿者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图书馆,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管理还处于一个探索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目前在国家级别上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公民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条例。1999年9月开始实施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是国内首部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 此后,湖北、吉林等地相继推出了地方性条例[2]。这些条例明晰了志愿服务的相关概念,对其服务对象、经费来源、志愿者权利与义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据统计,在中国志愿服务领域,截至2014年年底,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已制定志愿服务地方立法的有20个,占64%[3]。然而,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界定、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对志愿者的奖励措施和奖励标准、志愿服务中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各地的立法差异较大,执法水平悬殊。同时图书馆界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办法或制度,从而造成了志愿服务随意性强、积极性不高,志愿服务难以持续、深入开展。

2.志愿者流动性大且素质参差不齐,图书馆志愿者培训工作事倍功半

由于拥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工作经验,志愿者队伍出现素质参差不齐,差异性极大,人员流动性大等等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为例,志愿者队伍的年龄跨度从十几岁的中学生至六十多岁的退休干部职工,学历从初中至大学不等,据统计,2013年、2014年两年共计有4419人次参加志愿服务,连续参加3次或以上的志愿者为1108人次,占总人次的22.8%,而连续参加5次或以上的志愿者仅为488人次,占总人次的11%。

在招募志愿者时,大多数图书馆并没有设立严格的筛选程序,基本上只要报名就可以参加,馆方需要花费时间和人力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管理与监督费时费力。而图书馆一般会安排志愿者从事图书整理、搬运书籍等较为重复或次要的工作,对志愿者缺乏挑战性,使志愿者感觉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进而不再从事图书馆志愿服务,这让图书馆的志愿者培训事倍功半。

3.缺乏规范化的招募和管理制度,志愿服务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大部分的公共图书馆未能针对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制定专门的制度和相关的指引,在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并没有对进行报名人员必要的评价分析和筛选,在志愿者的管理上,缺乏相应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部分志愿者服务热情不高,愿者服务工作持续性差,志愿服务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4.激励措施不完善

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及动机多元性等特点。志愿者虽然不追求物质的报酬,但追求精神方面的肯定和支持,很多公共图书馆既没有物质报酬,又缺乏精神奖励。激励措施不完善造成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

四、完善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对策

1.通过立法确定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为志愿者提供法律保障,才能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虽然有部分省市已经制定地方性的法规和条例,但由于缺乏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导致出现各地立法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加快推动出台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十分有必要。此外,对于公共图书馆界而言,虽然部分图书馆制定了志愿者管理办法,但大部分公共图书馆还是缺乏制度化的规章,公共图书馆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志愿者的招募、管理、表彰都制定规范性指引,才能保证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可持续发展[4]。

2.规范招募程序,建立长期有效的志愿者培训和考核管理机制

志愿者招募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社区论坛、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志愿者招募工作的宣传,也可通过与学校、志愿者团体联系,采取单位共建、团体招募等方式扩大招募范围。除了招募学生志愿者外,还要争取吸引更多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中。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管理上的问题,或产生图书馆日常运作的麻烦,图书馆要严把入门关,在申请人报名后,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而且经过适度筛选才被允许参加志愿服务,会使入围者有被尊重的感受,才会对此团体有较强的责任感。

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是提高志愿服务质量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对志愿者提供岗前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完成后进行测试,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服务。此外,还应对志愿服务工作效果建立日常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应包括服务时间、服务态度、业务能力、读者评价等方面。

此外,建立一个统一的图书馆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平台,会更有利于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和志愿者资源的优化配置。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时引入志愿者项目,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平台,既为志愿者提供了参与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机会,又使志愿者资源在不同图书馆之间进行调剂,达到平衡供需的目的[5]。另外,图书馆在加强志愿者培训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志愿者的性格特点及爱好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

第2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公共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优质服务、力创和谐”的基本原则,志愿者服务的目标与此一致,即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公共图书馆引人志愿者服务机制,不仅仅对缓解人力资源不足,优化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使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本文结合大庆市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的实际工作,谈谈对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一些思考。

1.大庆市图书馆及其志愿者服务工作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一座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的著名现代化工业城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5312.91km2,占黑龙江总面积的1.19%。人口为2815508人,非农业人口为1434563人,占本区的51%。大庆市现有两个公共图书馆,规模最大的位于城市中心,即大庆市图书馆。大庆市图_书馆新馆于2013年11月竣工,2014年4月23日正式面向读者开放使用,其占地面积为4.56hm2,建筑面积为35000m2,建筑高度为22.8m,工程投资为2.5亿元,设计藏书量为200万册,目前馆藏数量超过100万册,是黑龙江省内建筑面积最大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大庆市图书馆现有在编工作人员59人,临聘的工作人员35人,共94名工作人员。全馆设有10个读者服务区,包括2个中文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少儿图书馆、古籍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地方文献馆、电子阅览区、读者服务部(包括办证、咨询服务台;爱心漂流书屋;寄包处)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提供365天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服务。

大庆市图书馆的志愿者从新馆开馆至2014年年底报名人数已达448人,2015年年初大庆市图书馆成立了大庆市图书馆志愿服务队,至今已有107人通过大庆市志愿者服务网加人大庆市图书馆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由大庆市图书馆馆员以及具有文化服务能力且热爱公益事业的社会读者组成。志愿者为大庆市图书馆分担了大量的工作,以2015年10月19日为例,大庆市图书馆文献一室上书1365本、文献二室上书506本,志愿者上书的数量占到上书总数的67%。在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馆内活动比较集中,如讲座、报告会、展览、影视宣传片播放和阅读推广等,志愿者的参与极大地缓解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足的状况,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和志愿者的社会形象,达到了图书馆与志愿者双赢的效果。大庆市志愿者服务队成立至今,已服务150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6000h.

2.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形式

2.1参与图书管理

根据2015年8月接待读者最高峰期间的各部门业务统计数据可知,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平均每天协助前台工作人员完成办理117个读者证,帮助读者开启寄包柜48次,解答咨询56条,完成3717册图书借还以及5217册图书、杂志整理上架。此外,志愿者每天上午协助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读者在2个文献借阅室、少儿图书馆借阅后归还到24小时自助图书馆内的大量还书进行分类,再运回各馆室,按原有的定位整理上架。

2.2参与流动图书服务

大庆市图书馆通过组织图书馆志愿者开展送图书下基层活动,进一步延伸了服务渠道,扩大了馆藏图书的流通利用范围。大庆市图书馆先后在11个社区、4所学校、3个部队举办图书流动活动共计16次,年均流动送书达6502册。

2.3参与图书馆公益活动

大庆市图书馆每年都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活动,其中有一些志愿者参与其中,如负责少儿活动、名人讲座、真人图书、摄影、书画展览、图书漂流、各矿区团委组织的读书交流等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宣传工作。最为成功的一个活动是邀请了一位钢琴教师志愿者,他将自己心爱的钢琴搬到图书馆培训室,从2014年5月开始至今,坚持在每个双休日下午为爱好音乐的读者进行钢琴即兴演奏的授课,同时与大家互动演练歌曲,容纳百余人的培训室每次都座无虚席,音乐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使他们在读书之余也能欣赏到音乐的美。这也成为了大庆市图书馆多功能服务的一.大亮点。

(1)读者公益培训活动。大庆市图书馆公益课程涉及音乐、美术、国学、计算机等多种领域,切实做到零基础、零门槛、零收费,满足读者除了书籍之外的文化需求。公益课程共计已开展110课时,深受读者喜爱。

(2)读书活动。为增进读者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方式与阅读体验,大庆市图书馆分别为大读者和小读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在志愿者服务队的辅助下已开展真人图书馆11期、大庆讲坛29期、市民书友会21期。

(3)少儿图书馆在志愿者服务队的帮助下举办了“德一书院”、国学大讲堂、七彩生活夏/冬令营、少儿换书大集、少儿英语角等公益活动共计200余课时。

3.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庆市图书馆一直对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很重视,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志愿者服务工作为大庆市图书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志愿者工作经验不足且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志愿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就大庆市图书馆而言,志愿者来源主要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他们年龄偏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从事志愿者服务的时间仅仅局限于课余时间,甚至是在寒暑假,这也是造成志愿者工作经验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时仅凭一时冲动,难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3.2工作内容单一

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图书借还、分类、上架以及相关咨询等简单业务内容上。由于工作的范围较窄,未能给志愿者们提供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

3.3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大庆市图书馆志愿服务队”已经注册成立,但由于人力不足,仍由读者服务部一人兼职负责对志愿者的招募和分配,虽然克服了以往志愿者服务分配不合理的弊端,但后续的培训、指导均在用人部门进行,考核管理也只是进行了服务时间的统计,对志愿者服务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网络平台管理还在逐步完善中。

3.4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

大庆市图书馆启用志愿者服务的时间较短,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志愿者信息库的建设刚刚起步,在激励机制建设上,只是简单地实行了提供午餐、免押金办理图书证、累计工作满50h增加借阅册数等措施,但对志愿者需求的多元性关注程度不高,未给志愿者提供更多的个人锻炼和发展空间,导致许多志愿者工作热情不高,甚至流失。

4.推进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策略

4.1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

各图书馆首先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针对在志愿者组织管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志愿者招募、培训、指导与考核等工作的实际需要,明确志愿者服务所需的条件和要求,为志愿者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的特长和热情,防止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出现。目前’大庆市文广新局和图书馆领导高度重视志愿者工作,紧密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内容,从提高窗口单位服务质量人手,建立健全了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办法》《大庆市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工作方案》。志愿者服务队工作的开展、统计、归档与总结由专人负责。

4.2完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机制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招募主要通过图书馆网站、微博、微信平台、读者Q(?群发起倡议,建立志愿者信息库,根据志愿者年龄、学历、特长、技能水平、服务时间和服务意识进行分类,结合图书馆功能有针对性地安排合理的服务岗位。做好志愿者人职前相应的培训’首先带领志愿者对图书馆进行全面参观,让他们与读者近距离接触,并了解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岗位要求、管理制度,尤其要让他们对志愿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社会产生的意义能有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义。

4.3加强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

目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主要是在职、在学群体,由于服务时间的不确定性,导致志愿者队伍具有流动性强、不稳定的特点。如何确保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有效衔接,就需要志愿者组织机构对图书馆的工作需求进行调查,合理有效地确定岗位人数,然后结合志愿者的个性特征合理安排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此外,每年都要定期调查准备离开图书馆服务岗位的志愿者,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新志愿者的补充工作,确保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稳定性。建议与周边高校团委或是院系的辅导员联系,建立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基地。在每学期的学生实习期,发动学生自愿为图书馆进行义务服务。例如,2015年6月下旬,东北石油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1、2班共计50名大学生’自愿来大庆市图书馆进行社会实践,由学校负责组织带队,而图书馆进行社会实践岗前培训,实践周期为15天。这项做法不但填补了寒暑假、双休日之外志愿者工作的空白,而且从各个部门反馈的情况看,大学生志愿者集体服务的优点是工作热情高、服务意识强、便于统一管理。实践证明,发动和组织社会实践大学生自愿加入到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中来,是公共图书馆今后进行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4.4完善奖励机制

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人加人志愿者的队伍,大庆市图书馆建立了志愿者服务档案,依据自愿参加服务的重点事例记载、服务累计时间等定期进行评定,表彰那些在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优秀个人,通过图书馆网站的志愿者板块进行宣传,颁发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及时通报他们所在的单位、学校,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价值,也体现了图书馆对志愿者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肯定。

5.结语

总之,志愿者服务是大庆市图书馆特色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这项工作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但它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未来的工作中其作用也举足轻重。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志愿者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有更多的变化,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志愿者服务方法,确保志愿者为图书馆广大读者提供最优质的志愿服务。

第3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关键词]NGO 图书馆合作 图书馆协会

[分类号]G250

所谓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它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其原动力是志愿精神。国际NGO自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从总体上被分为运动型NGO和倡导型NGO。运动型NGO是面向救助和发展的组织,倡导型NGO主要通过游说、激进分子的活动来唤醒人们的意识。

发达国家的NGO已经发展到高度成熟与完善的地步。以美国为例,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额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NGO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随着国际性大型NGO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将触角伸向中国,中国本土NGO也在这个大环境下不断创立发展起来。近年来,NGO通过各种渠道开始被中国的民众所认识,并在中国的公共服务、慈善公益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NGO与图书馆在“公益”性质上的广泛契合,NGO作为民间力鲢参与图书馆建设的事例就也司空见惯了,如著名的纽伯利图书馆、摩根图书馆、克里勒图书馆都通过非政府的力量建造运营。除了出资捐赠建造图书馆,美国的NGO还深入到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中,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的公益服务。“全美图书募捐活动”就是其一,它是由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发起的,其目的是帮助学校图书馆丰富其藏书,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2010年,“全美图书募捐活动”一经发起就得到众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美国国家教育协会为全美44所学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另外,其他43所学校分别获得了出版社给予的优秀图书捐助。

1 NGO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影响日渐凸显

1.1合作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发展

NGO与图书馆最广泛的合作形式是: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图书馆的建设。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尤为明显,尽管大多数国家的国家与省(州)、市级图书馆都是由政府兴办的,但大量的社区图书馆和特殊图书馆多为NGO组织所办,一些国家私立性质的大、中、小学数量大,特别是私立大学比例更大,它们所属的学校图书馆均属NGO之列。从绝对数量上看,国家与各级政府兴办的图书馆比例很小,大多数的图书馆具有NGO性质。同样,我国的市县(区)以下的基层图书馆建设一直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除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图书馆有所发展之外,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社区图书馆基本上处于空白。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图书馆是NGO发挥作用最大的地方,NGO具有贴近基层、了解群众需求、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通过其筹措资金,解决馆舍与图书资料经费困难的问题,再由志愿者(或安排就业者)进行管理。

1.2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实现NGO与图书馆的双赢

NGO与图书馆的合作可以有多种渠道与灵活多样的方式,共同实现双赢。如:图书馆为NGO组织的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和活动场所;也可以利用图书馆人群往来集中的特点,为NGO组织募捐或其他筹措经费等工作提供便利条件。NGO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为图书馆的卫生、绿化或阶段性突击工作等提供人力资源;也可以通过国际NGO组织资助偏远贫困地区建设图书馆等。

1.3NGO模式正在渗透到图书馆事业发展中

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这一特征已经开始渗透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各种图书馆联盟的出现就是最典型的标志。2002年5月,由CALIS管理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22家高等学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通过了成立宣言。该联盟以“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资源”为宗旨,制定了《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章程》,强调依据章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联盟形式协调高等学校特别是部属院校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的立场。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图书馆界已经很好地掌握了NGO的规则,并利用NGO的规则和组织形式对正在建设中的数字图书馆进行单边或多边磋商,协调立场,制定共同遵守的原则和标准。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中国图书馆界的一个巨大进步。

2 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NGO

NGO在西方图书馆事业的成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较短,但已经开始对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无法忽略的因素。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2.1NGO文献已经列入国家图书馆保存计划

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一切具有历史记录价值的文献资料都应该在图书馆中有所记录。NGO在参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产生的文献资料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活跃在中国的大型NGO,如香港乐施会、绿色和平组织、喜马拉雅基金会、自然之友、NGO发展交流网等,在参与中国的慈善事业、传播科学环保理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会议文献、研究报告、社会调查报告、项目相关资料等,这些非正式出版物对于反映中国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008年9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专门面向NGO公布了《国家图书馆致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封信》,信中充分肯定了NGO在发展理念、组织架构、行动模式、项目运转机制和效果等方面资料的文献价值。国家图书馆计划系统采集国内NGO的相关资料,凡符合收藏标准的NGO文献,将被收入正式馆藏并永久保存。作为国家总书库的国家图书馆在此方面率先做出了引导作用,各级同样具有文献保存功能的省级大型图书馆,也应当开始重视与NGO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的合作。

2.2NGO参与图书馆的实体建设

目前,已经有许多的国际与本土NGO参与了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例如,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下的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于2002年建立,负责中国各地青树图书馆的项目实施支持和协调督导。截至2010年4月,该中心已经在青海、甘肃、陕西、江苏、贵州、云南和山西7个省市自治区帮助建立了43所图书馆,其中18所中心图书馆带动了周围的25所卫星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乡村图书站,并在北京设立了1个流动书库,为4所打工子弟学校服务。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机构也是一个本土NGO,其下的“乡村图书馆”项目自2003年由志愿者开始发起,致力于为改善乡村教育提供最为基础的公共教育设施。该项目计划为援建的每个图书馆配备适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图书1000本,订阅2份报纸和4-5份杂志。同时,在图书馆的实际运作上,坚持方便读者、促进读者阅读以及管理员本地化的原则。

2.3NGO参与图书馆读者教育与阅读推广

公共图书馆需要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能,但是,鉴于图书馆员数量与专业的限制,图书馆要进行特定的专业技能培训,必须得到其他组织的支持,而NGO可以很好地参与到图书馆的教育活动中来,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服务。2006年,国际NGO法国沛丰组织与北京西城区图书馆开展了主题为“潜力无限”的农民工计算机技能培训,图书馆主要负责场馆和配套设施的提供和对学员在图书馆培训期间的管理,沛丰则提供专人全职、全程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这种合作模式不但拓展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也凸显了NGO的公益价值。

2010年,心平公益基金会发起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乡村图书馆建设及阅读推广研讨会。在会上,奕阳教育研究所负责人张守礼将NGO支持乡村阅读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书本扶贫:现在已经过渡到第二个阶段,即阅读推广,不只是看书识字,还有阅读的方法与内容;在未来的第三个阶段,则必将是文化立人,参与乡村公共生活的重建,激活当地文化网络,重建公民社会。从2007年9月开始,立人乡村图书馆组织已经在湖北黄冈市蕲春县、河南信阳市淮滨县、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建成5个图书馆,每个馆已经实现平均馆藏5 000册,每个馆成立义工小组和读书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以阅读为中心的课余活动。

2.4NGO对图书馆特殊人群的服务

每一位读者在公共图书馆内都有平等享受图书馆资源及服务的权利,对于一部分特殊人群,图书馆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而个体图书馆在服务特殊人群功能发挥上仍有不足,NGO的专业性可以弥补这一点。

“华声公益助盲志愿者团体”组建于2005年,是一个总部设在北京,以网络为平台,自发组织成立的民间公益志愿者团体。旨在帮助盲人接触社会、走出家门、接受教育及培训,改善盲人群体的生存现状。目前,该NGO正在筹建虚拟有声图书馆,包括海量的有声读物资源,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图书馆管理软件,面向全国的盲人开放,提供给全国的盲人在线收听。目前已经完成硬件的调试安装,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图书馆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

2.5行动中的NGO――图书馆志愿者行动

志愿者行动具有强调自愿,广泛参与,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特点,它充分调动了广大热心图书馆事业人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在美国,图书馆读者意识很强,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读者在图书馆中地位很高,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对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各地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类似“图书馆之友”的群众性团体,例如波特兰市馆组织的“图书馆之友”就有3000多会员。“图书馆之友”是读者自愿参加的,一般是热心图书馆的读者,也有各区推荐的读者代表和当地名流。“图书馆之友”反映读者愿望和要求,帮助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参加图书馆义务劳动,向图书馆捐款和向社会募捐筹款。

同样,在我国很多的省市图书馆中,也活跃着一支支志愿者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工作,无偿为图书馆提供帮助,为社会奉献爱心。如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书库管理,维护阅览室的秩序,打扫卫生,协助图书馆新用户使用终端检索操作,在大型图书馆进行楼层指引等服务。有的青年志愿者还利用自身的外语优势,为语言沟通障碍的国际读者提供翻译服务,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图书预约、资料查询等服务。

3 NGO与图书馆合作中的瓶颈

在我国,由于监管的缺失和NGO自我约束不足,使得NGO公信力不高;普通民众对于参与到NGO中的动力不足。也使得NGO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获得更快速的发展。纵然在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过程中,NGO没有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但是却不可忽视一些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3.1资金与来源短缺

NGO是公益性的团体,不像政府那样有财政收入的支撑,也不能像营利组织那样有利润获取的途径。所有的NGO在投身中西部乡村图书馆的建设时,必须得到社会个人或团体的广泛捐助,这些NGO的社会资源均来自市场、社会、海外等开放的竞争世界。在募捐的过程中,NGO对于项目实施的结果无法做到很好的把控,一旦资金链条断裂,便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以至于影响到援助项目的进展。微笑图书室是在2003年5月由民间志愿者自发筹建的网上公益捐书平台。它号召热心公益的人们通过微笑图书室的平台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捐赠旧书刊或者捐款筹集新书刊,为孩子们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其负责人表示,这种通过网络募捐图书的捐赠力量微薄,对落后地区的阅读状况改善只能是雪中送炭。

资金匮乏对于整个NGO的群落来说是一个事关生存的普遍问题,目前,许多NGO希望通过改善与政府的合作模式来寻求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时在募捐的方式上更加开放,能够让更多的慈善人士参与进来。这种探索值得图书馆在与NGO合作时借鉴。

3.2志愿者服务时间短

对于国外的NGO来说,在中国开展项目时间受到限制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以“梦想行动国际”的“图书馆项目”为例,该服务项目的每个周期为三周,由于所招募的志愿者大多是留学生,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他们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一来,图书馆所能够收到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国内从事乡村图书馆合作的NGO,其志愿者大多通过招募的方式找寻,有志于扎根乡村的志愿者毕竟是少数,大量的志愿者在服务了半年或一年之后会选择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因此,不断招募新的志愿者是NGO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志愿者交接的时候出现了空档,NGO与图书馆的合作也会暂时中断。

针对短期服务的制约,NGO目前的解决方式有两个,一是通过招募致力于长期服务乡村的志愿者,举办一些长久性的活动让乡村图书馆的项目能够维持下来;二是通过对当地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实现乡村图书馆的长久发展。

4 充分发挥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作用,推动NGO与图书馆事业的合作发展

中国图书馆学会是由全国图书馆工作者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图书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图书馆和政府之间充当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虽然中国图书馆学会与政府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业务开展与组织形式具有典型的NGO特征,即不靠权力和经济利益驱动,其经费来源主要由会员交纳的会费、各类捐赠、政府资助、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以及各类基金等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草案第二稿,对图书馆的定义是:“向社会公众或者特定对象开放,具有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开发和服务功能的社会公益性机构”。NGO的基本宗旨是利他、关爱、公益,这与图书馆事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NGO与图书馆具有相同的公益特性和相似的理想追求与奋斗目标,“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而以有益社会为宗旨”,是二者共同的追求,它们完全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可以互动、互惠、互利,共同造福于人类。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常熟论坛”上,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办馆的个人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的参会给论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也给与会者带来了惊喜和感动,他们在这次论坛上受到的重视和展现的风采让人们看到了NGO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作为第三分会场的主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使人们对社会力量援助图书馆建设充满了无限憧憬与期望,无限感动与祝福,同时也有不尽的思考与担忧:社会力量以怎样的模式参与图书馆建设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基层图书馆是不是应该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

第4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责任;服务与创新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责任的发展

早在几十年前,国外高校图书馆就已向社会开放。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和许多高校图书馆向社区居民颁发资讯通行证,为有查阅资料需求的公民提供服务,据1998年统计,全美科学家通过在各类大学图书馆中阅读和查找资料,每年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高达3000亿美元;肯特和何塞社区内的大学图书馆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图书和其他媒体资源,从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鼓励社区成员终身学习;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校外社会服务占服务总量的40%;日本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已达到80%[1]。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收取适当费用。”这体现在法律层面上,国家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给予支持。2007年,网上调查“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显示,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向公众全面开放的网民高达75.99%。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实践基本集中在北上广地区。数据显示,只为本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对社会公众基本关闭,仍然占全国高校图书馆的95%以上。

二、高校图书馆承载社会教育责任的意义

1.弘扬文化

图书馆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储藏典籍和汇聚知识的圣地,也肩负着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高校图书馆应该以人文关怀为起点,关注和引导社会各群体的思想动向、文化深度,传播先进文化,履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政治教育责任。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对读者用户的思维道德素质的培养,除了为用户在基础学科知识层面提供支撑以外,对于用户的人性层面,思想道德修养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也至关重要,不可顾此失彼,从而在道德方面更好地履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责任。

2.守护记忆

保存和整理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首要职责之一。此项职责是以保存整理现有的文化积累并传承后人为前提,通过创建并发展本馆的特色馆藏,建立特藏图书阅览室,为教师提供著作陈列空间等方式,优化馆藏资源的同时,扩充馆藏资源类型,从而在学术层面履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责任。

3.建设学习型社会

自十六大以来,我国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未来的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境界[2]。图书馆作为社会大众终生教育的第一门户,应该为民众社会教育贡献力量,高校图书馆应借助自身丰富的文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大众提供继续教育服务。远程教育实现了服务上门,降低服务成本,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有偿与无偿服务的冲突。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阅读社会的发展趋势,培育读书国民,实现社会大众的终身学习。通过在机场、工地、地铁等地设置图书流动站,来发挥公共教育职能。

4.维护教育公平

在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里,维护获取信息、知识的权利,保护教育的公平,从而提升社会包容度,是高校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帮助社会各个群体获得更多的社会教育机会和社会体验,从而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偿与延伸。对于青少年儿童,可以提供学习场地和各类设施,以借书的优惠来鼓励读者,培养青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为残障人士提供专门的服务,例如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指导和培训,为盲人提供书籍和特殊阅读设备等;为教育传播的志愿者提供各种教育资源。针对所在的社区,高校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开设社区教育中心、文化休闲中心、开放实体空间、开放数字资源,开办展览、培训、讲座、沙龙,提供课件、MOOC、视频等多种方式提供服务。针对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本馆专业人才、文献资源,为政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揭示,提供分析报告等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责任的创新

1.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时间掀起了全新的“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互联网+”“新媒体”“新能源”“3D打印”等崭新的名词铺天盖地地映入大众的眼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灵魂。正值“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和“双创”的发展机遇,作为高校图书馆,为鼓励大学生和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提供支持,责无旁贷。但同时作为全社会的文化高地,基于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图书馆也理应为构建“双创”的社会作出贡献,为校园外的广大社会群体提供创新创业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结合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积极扩展服务对象,从在校师生,扩展到校友、研究所科研人员以及广大的社会群体。为他们提供专业创业的教育培训,利用新媒体推送相关信息,加强创新创业的资源建设力度,举办专题书展,建立导读目录,将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对外开放,提供远程创新创业MOOC网络教育课程,提供创业场地和网上交流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履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责任。

2.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海外发扬光大

图书馆是“智慧之舟”,是“社会之脑”,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守护和传承,这是高校图书馆承担的重要社会教育责任之一。如今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大步踏在富国强民的路上,在世界的舞台上重新亮相,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语言和历史,也需要让全世界了解和认知。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与海外院校合作办学的桥梁,通过建立行业联盟、企业联盟、高校联盟、城市联盟等方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远程实现向海外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高校图书馆可以创建本馆的特色资源库,融入优势学科的跨文化教学资源、汉语言文学资源,或者历史文化资源,效仿“国家汉办的海外孔子学院”的运作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利用远程教育,建立网上虚拟学院,提供远程的学习辅导、参考咨询、语言培训、教学资源共享、学习体验中心和学习监控服务。通过这个创新模式,吸纳海内外用户的同时,也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既弘扬和传播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使国内的用户获得更丰富和前沿的国外资源,从而使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完美诠释社会教育促进者的角色。

3.志愿者服务缓解投入与需求的冲突

高校在发展和履行社会教育责任的过程中,经费和人力很难满足本校以外服务所增加的需求,吸纳志愿者是缓解冲突的方法之一。虽然志愿者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力和财力的问题,但是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和监管机制,为有意愿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人士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建立完善奖惩机制,竞聘上岗,打造和培养一支专业度高、责任意识强、有活力、有规范的志愿者服务型团队。

[参考文献]

[1]李鹤松.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意识[J].贵图学刊,2011,(3):14-15.

第5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一年级教师史密斯告诉记者,学校一般不布置家庭作业,但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读书20分钟,家长要亲自监督并签字确认。对于来自非英语家庭的阅读困难生,学校还会号召其他学生的家长担任志愿者,帮助这些孩子读书。

美国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而且均属于公益性质,不向读者收取一分钱。麦金利小学所在的帕萨迪纳市,是个仅有10多万人口的小城,除了一座大型中央图书馆外,多个社区共有9座分馆,平均1万多人便有一座图书馆。史密斯表示,每当暑假来临,这些图书馆都会针对中小学生举办读书活动,由专门的志愿者带领孩子阅读,交流心得体会。

自幼在读书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长大,许多当地人已把阅读当做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几年,记者无论乘飞机、坐地铁,还是从公园长椅旁走过,都会看到有人捧着书或电子阅读设备,沉浸在文字的海洋。就是在休闲度假场所,也经常可以邂逅正在享受阅读乐趣的人们。

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每年都会举办图书节。在洛杉矶,由《洛杉矶时报》、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图书出版商等联合举办的年度图书节,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每当图书节来临,展会现场总是人山人海,警方需要特别增派警力,负责维持周边的交通和治安。

有意思的是,2011年,“占领运动”在美国多个城市爆发,持续数月。记者在洛杉矶的抗议现场采访时,惊奇地发现组织者居然开设了一个临时图书馆。“我们的‘占领运动’不是一天、两天,投身这场持久战的人们不可能不读书。”一位活动组织者的话从侧面凸显出阅读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

除了民间自发形成的阅读风气,美国的政府机构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国民阅读,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美国历任总统都十分重视国民阅读,并在卸任后纷纷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图书馆。

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期,推出了儿童阅读全国计划,并颁布《卓越阅读法》,还在《中小学教育法》第二章中加入与阅读有关的条文,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和引导学生阅读。克林顿还呼吁,全美100万名志愿者站出来,帮助儿童读书。在小布什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推出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律,其中面向学前教育的“阅读优先”项目,要求每个州都制订一套综合性阅读计划,保证每个孩子在三年级时都具备阅读能力。此外,该法律还制订了专门计划,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享受阅读。

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强调,将增加联邦政府用于儿童早期教育的财政拨款。美国政府的财政预算显示,教育部将对“阅读是根本”等非营利组织提供拨款,助其开展与提高全民读写能力有关的各种活动。

第6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高校图书馆应该承担起一份责任,将自己的文化渗透播散到周围,使公民从高校图书馆享受到获取信息知识的权力。那么,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向社会开放、为社区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早在20世纪,德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诺德就提出:“图书馆不应该只为特殊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

一、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社区对创建文明和谐新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社区,不能只简单地理解为让社区群众走进图书馆借阅文献资料信息,而更重要的是要为社区服务,让图书馆员走进社区、走进群众的生活,利用高校图书馆自身资源优势,创建文明和谐社区。

(一)帮助创建学习型社区,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社区提供服务,不仅仅是让社区居民走进图书馆阅读、查询所需的资料,由于受条件、设施和所存文献资料范围的限制,高校图书馆实际上也不可能完会向社会开放,而是利用自身人力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使高校与社区形成共生存、共发展的互动关系。这样,社区经济发展了、和谐了、安全了,群众文化素养提高了,也能极大地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样,高校图书馆把其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推向社区,不但能普及现代科技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能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技能,使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居民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学习型社区的创建,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二)促进文明社区创建,构建和谐新社区。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使市容市貌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但是社区也常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如聚众赌博、伪科学、封建迷信等,给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未成年人理想的确立形成很大影响,严重的可以使社会风气恶习化,甚至影响到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高校图书馆通过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服务,组织阅读、图片展览,开展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反封建迷信、崇尚科学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文明社会风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构建和谐新社区。

二、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社区应把握的主要内容

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开放,服务社区,应着重利用人力知识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居民开展教育,服务前要对他们的知识需求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发展的愿望,从需求实际出发,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组织有利于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活动,使社区文明、和谐地健康发展。就当前形势应着重抓好以下服务内容的落实:

(一)提高生活技能教育服务。要想使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内容能够赢得居民的喜欢,吸引居民积极踊跃参加,必须使所服务的内容贴近居民的生活,能指导居民的生活实践。

1、开展家庭实用技能教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产品、家用电器等服务着家庭的每个生活环节,对这些电器产品的使用、保养、维护等知识也就进入了每个家庭,如微波炉、电磁炉以它的干净、方便特性吸引了很多人,几乎每户居民家中都在使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发生事故,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对于电器的使用、保养、维护常识应作为社区教育的经常性内容,可以开展知识讲座,也可以开展使用经验交流,解答群众疑难,尤其对老年人和接受、记忆能力弱的人要开展经常性的教育与“一对一”服务。

2、开展衣食住行科学常识教育。衣食住行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但这些都有科学性,如果计划不合理,打算不周到,花同样的钱达到的效果可谓相差巨大。因此,对衣食住行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就能极大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居民生活得更健康、更有品位。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便利的条件制作生活科学常识小册子,开展生活小常识讲座,制作板报宣传,让生活在社区的居民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科学生活的知识,把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传递给居民,使生活常识能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开展理性消费、依法消费观念教育。随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在全社会的分享,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市场物质供应又丰富充足,给居民消费也带来了很多有利条件,但是居民如何理智地消费、如何甄别假冒伪劣产品和各种欺诈性广告以及个别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这便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掌握信息资源丰厚的优势,对居民进行理智性消费教育,可以制作辨别真假商品的宣传图板,进行真假产品对照,讲解识别商家在促销过程中可能设置的消费陷阱,提高打击伪劣的能力。

(二)抓好社区家庭凝聚力的培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平面、立体媒体对家庭的影响,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逐步减少,邻里互不相识,就连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在逐步减少,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不能只把自己当作高校文化的传播者,而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延伸服务,通过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

1、在社区开展读书评比和文体比赛活动。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优势,选择一定的课题范围,如如何消除“代沟”、如何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等问题进行探讨,让社区居民走进图书馆借书阅读,探讨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然后选择一定的机会进行交流评比,评选优秀予以奖励,激发居民参与热情。还可根据社区居民生活特点,联合高校体育专家,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活动,锻炼体魄,陶冶情操,也增进社区家庭与家庭、家庭成员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和谐社区的发展。

2、贴近生活,组织专家进行婚姻家庭知识讲座。高校图书馆联合相关部门组织有关心理、婚姻家庭方面的专家,就社区居民关心的生活问题,组织有关婚姻家庭、婆媳关系如何处理的讲座,促进夫妻相互理解、正确处理好婆媳关系,以及对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让服务更贴近广大居民的生活。

第7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服务职能;提升幸福感

幸福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因素、政治因素等。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

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为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并且为社区活动的场所的公共服务单位,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012年5月1日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向,《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实施,对于改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条件并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整体品质、效能和管理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理性发展、包容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贯彻落实《公共图书馆规范》,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呢?从化市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 落实思想教育职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目的是要引导和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可以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把精神化成物质;可以通过对馆藏的遴选,加工、集萃,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1.1 选购、推荐有思想性的书籍

阅读让人变得更自由、更纯正,思想类的书可以带给人更大的、更持久的精神愉悦。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所以推荐书目非常重要。

我馆积极贯彻图书馆的思想教育职能,首先在采购书籍时注重书籍书籍的思想性,不断补充更新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然后把思想教育类的书籍专门设架并摆放在大厅醒目的位置,让读者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吸引读者阅读;还定期通过网站、微博向读者推荐这类的书籍,引导读者积极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另外,积极组织读者参加读书征文活动、摄影活动等,如:组织参加“悦读・修养――广州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读书有奖征文”活动 及为贯彻党的十精神,努力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举办的 “岭南民俗摄影作品大赛(2013年春节)”活动等。让人们在阅读、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

1.2 开展思想教育类活动,提倡社会文明道德

文明是城市之魂,道德是立身之本。中华民族素有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人们崇尚道德、赞颂道德、践行道德。公民道德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道德讲堂”宣传思想道德,利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我馆积极响应宣传部的号召,开设“道德讲堂”活动,邀请道德模范讲述自己见义勇为的事迹,宣传高尚的道德风尚,为市民树立道德榜样,达到宣传道德、净化心灵的效果。

2 贯彻文化素质的教育职能,促进社会文明

图书馆进行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使受教育者可以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它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向社会所有成员敞开大门,教育他们如何才能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文明,我馆做了大量的工作:

2.1 建立图书馆分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有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在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总分馆服务,形成统一的机构标识,统一的业务规范,建立便捷的通借通还文献分拣传递物流体系,提升同一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社区是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成果、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为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在家附件就能借阅到有用的图书,我馆把服务工作延伸到社区和乡镇,先后建立了吕田、良口、太平等多个分馆,城郊、江浦、街口等社区分馆,实现每个镇有分馆,街道有服务中心,并对其进行人员培训、设备选购、资源配备等各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提供业务辅导协助,扶持其业务工作走上正轨。其后,还在河滨、向阳、希贤、街口等四所小学建立分馆,让图书馆进校园。

2.2 广建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是为了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而建的文化设施。

从化是个山区县市,地域辽阔,人居分散,有些的乡村离市区有六七十公里,离镇中心也有十几公里,农民想读书看报比较困难,我馆根据这种情况,在各镇先后农家书屋 十多家,每家配备图书1000 种以上,报刊、音像资料等100多种,并定期派馆员帮助整理图书,开班培训馆员,让农民们在家门口就能读到喜爱的图书,学到实用的科技知识。使我市基层文化,尤其是村(居)基层图书馆事业,呈现崭新的局面,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为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更澎湃的动力,也为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出一份力。

2.3 建立流动图书馆

流动图书馆是指公共图书馆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定期或不定期面向社会,为一些不便利用图书馆的人员有针对性地配备图书,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图书馆,它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流动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流动服务窗口,一方面扩大了图书馆的覆盖面,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它所特有的灵活性,大大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扩大了服务人群,使图书馆服务得到进一步的延伸。近年来,我馆利用获赠的一辆流动书车,一直坚持开展流动图书馆的服务,开辟了沙贝、城郊、禾仓、世纪星等四个乡村小学固定流动服务点,还开展了书香进军营活动,定期给市消防大队的官兵送书,大大丰富了学生和战士们的业余生活。

2.4 开展读书进企业活动

企业里工作的都是打工一族,工作时间长,生活单调,很多企业职工希望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但是离图书馆太远,借书不方便,我馆为了解决企业职工读书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培养企业职工崇尚阅读,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和风尚开展了“读书进企业”活动,在开发区组织了各企业职工参加的读书号召活动,发放了5000多个数字图书馆借阅证,使广大企业职工受益。

2.5 利用网络延伸图书馆服务

当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我们带进了数字化时代,许多中青年读者由于工作压力大,业余实践紧张,到图书馆借阅图书资料常因自身时间条件而被制约,而这一部分读者是社会的生力军,对知识的渴求、对资料的查阅要求都比较高,我们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书目检索、参考咨询、文献提供等远程网络信息服务。根据这一情况,我馆开通了数字图书馆,并积极推广,免费发放数字图书馆借阅证,以开讲座、出海报、咨询解答等方式指导读者使用数字图书馆,让读者能够在办公室或家里随时访问图书馆网站,可以利用零星时间阅读图书、获取所需资料。

3 践行个性化服务职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是教育职能的组成部分。健康的文化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生活中心之一,在传播文化,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们可以从图书馆里借去自己喜爱的图书,回家细细品味;也可以到阅览室里随便翻翻报纸、看看画报,欣赏一下美术作品,享受读书之乐。也可以到计算机网络中心上网进入聊天室聊聊天,给亲朋好友发一份电子邮件等等。此外,还可以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我馆注重为大众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3.1 节日活动形成品牌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馆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都组织活动,春节的游园活动,元宵节的灯谜会,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的诗歌朗诵会,中秋的灯谜会等已经形成了我馆的一个活动品牌,深受读者的欢迎而踊跃参加。这些活动既传承了中国文化又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使民众在节日多一分幸福快乐。

3.2 启动文化沙龙吸引读者

文化沙龙可以为读者搭建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不断完善自我,提升精神境界的舞台,为广大师生、各界人士提供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平台,给市民一个追求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展现自我的机会。我馆定期组织的少儿及家长参加的绘本智慧乐园、小手变变变、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市民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每个周日的免费电影更让读者愉快地享受着文化娱乐大餐;从城讲堂特邀李锦源主讲――关注“现实的焦虑”,“选好创作题材”的讲座,任征宇老师的“相声助你快乐学语文”的讲座,刘向阳老师的“唐诗系列讲座”等让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文化知识、增广了见闻。还有不定期的书画展使读者进到图书馆就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3.3 组织公益性讲座延伸学校教育

公益讲座是一种开放的社会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是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方式的发展和延伸。公益讲座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知识、交流思想的有效形式,正以其影响力强、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而日益受到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青睐。它不仅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自身社会知名度、公信力和感召力,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对引导人们健康向上、提升社会公众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馆承办了由市妇联、市教育局、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知心姐姐”全国巡回报告会,由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举办“做好心理调适、迎接大学生活”专题讲座;社区市民慢性病健康管理等公益性讲座,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4 引入志愿者服务

图书馆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提到:公共图书馆应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而且引入志愿者,就像在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志愿者在实际的工作中,能了解到图书馆每一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其背后图书馆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这样,他们对图书馆会少一份埋怨,多一份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服务过程中可以把自己的体会与其他人分享,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进而理解和认可图书馆的工作。因为他们来自普通市民,立场中立,宣传更具真实性,因此也更有影响力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作为文明的承载着,其鲜明的公益特色、浓郁的书香环境是延续人类文明、追求和谐发展的美好殿堂。我们作为图书馆的工作者要加倍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为提升民众的幸福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EB/OL]. /view/6ba7db5c312b316... 2011-10-11

[2]李婷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提升居民幸福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J] 图书馆 2012 (1)

[3]刘 莉 公共图书馆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谈[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5)

[4]王秀武 如何做好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 贵图学刊 2011(3)

第8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美国老人吉姆退休前是一名机械师,他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次来中国工作。其间,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深深吸引了他。受其影响,妻子艾丽丝也对遥远的中国产生了兴趣。于是,2006年,71岁的吉姆和老伴作出一个惊人决定――移居北京生活。

接触从拥抱开始

夫妻俩在通州区租了一套两居室,得知这里的“英语角”需要志愿者,他们立刻联系了外事办请求加入,从此成为通州区英语角“铁杆”外籍志愿者。

在外语角附近的麦当劳,有一个常年“驻扎”在这里的流浪汉,他又聋又哑,看上去很年轻,偶尔有人离他近些,他就嘴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吉姆和艾丽丝每次来,都会微笑着和流浪汉打招呼,慢慢地他们成了熟人。看到吉姆和艾丽丝,流浪汉的眼神会变得柔和起来,吉姆总是像往常一样拍拍他的肩膀,指指外面再捂捂耳朵,表示天气很冷,他能明白吉姆的意思,也总是点点头,开心地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只要吉姆在麦当劳里,流浪汉总是安静地待着,一点都不暴躁。

过了不久,吉姆与他打招呼的方式变成了拥抱。对流浪汉来说这显然是陌生的行为,但身体的接触并没有让他觉得惊恐不安,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去拥抱吉姆,只是使劲地按按吉姆的胳膊。

2008年,吉姆离异的女儿朱蒂也带着小艾比来到了中国。小艾比是朱蒂收养的第4个孩子,是一个黑皮肤的墨西哥孩子。一家4口人在中国的生活并不富裕,靠的是老人的退休金,还常常需要为回国办签证的机票钱发愁,但他们的生活却充满了快乐,街坊们很喜欢这家人,看到他们就高兴地跟他们说“哈”,还有人说,“老外来了,老外来了。”

自食其力融入大家庭

冬天很快来了,看到那流浪汉常常挨冻,善良的朱蒂找了个床垫子,连比画带拉地把他带回了家,让他睡在地板上,从此他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吉姆夫妇为他取名艾伦,意思是喜欢大笑的人。

朱蒂在美国是做早教工作的,用教小孩子的图卡教艾伦学英文,虽然艾伦听不到,但他很聪明,能很快明白朱蒂手势的意思。

艾伦是个勤劳的人,努力养活自己。每天早上7点多,他就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在街头,四处捡废品卖到回收站,每天晚上朱蒂会帮他把这些零钱毛票一张张整理好。

一天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艾伦已经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他们,茶几上整整齐齐放着4份麦当劳的早餐,大家恍然大悟,这是艾伦用自己捡废品挣来的钱为大家买的早点,他没有舍得为自己买。

朱蒂流着泪拥抱了艾伦,看到大家都舍不得吃,艾伦把汉堡的包装纸打开,硬塞进每个人嘴里,这是他表达爱的独特方式。艾丽丝老人也不禁老泪纵横,却一脸幸福地说:“我的孩子,你真棒!”

自从来到中国,吉姆和艾丽丝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中国办一家公益的中英文图书馆。用了3年多的时间,他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期间为了找到合适的场所,他们开着自己的三轮车跑遍了整个通州,英语角的很多年轻人被他们感动,纷纷作为志愿者加入他们的行列,终于帮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图书馆之梦,他们为这间小小的图书馆取名为纽带图书馆。

图书馆刚租下来时,到处破烂不堪,一片狼藉,艾伦常常一连几个小时蹲在地上,一点点铲去地上的水泥硬块。看到图书馆没有窗帘,他还特意从街上捡回一幅,洗得干干净净交到吉姆手里,一挂上大小正好。

超越血缘的亲情

2009年12月5日,北京市民政局为北京市社区志愿者举行了颁奖仪式,吉姆因为3年多来为通州英语角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终身荣誉奖,他也是唯一的获奖外籍人士。

这些年来,吉姆一家数次搬家,艾伦始终和他们住在一起,并且有了自己的房间。有时他还能帮着朱蒂做些简单的饭菜。有一次,艾伦被民警送到了救助站,朱蒂见他没回家,四处寻找,那以后朱蒂就给他买了一部手机用来定位。

2010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夜,艾伦得了急性阑尾炎,忍不住痛苦。吉姆闻讯起身,看到艾伦疼得额头上直冒冷汗,当即让女儿打120,一家人把艾伦送到医院,做了手术。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艾伦看到了艾丽丝老人关切的目光,竟口齿不清地喃喃喊了声“妈妈”。老人流着泪,轻轻地抱着他说:“好孩子,你受苦了!”

住院期间,艾丽丝和朱蒂每天都给他做好吃的,并给予细心照料。艾伦病床的枕头下面,则放着一张他和吉姆全家人的合影,他时常会拿出来看,并露出纯真的笑容。

靠着家长们的口碑,纽带图书馆和朱蒂的英语培训班办得越来越红火。在她这里任教的外籍教师也多了起来,教师们的孩子没人照顾,于是她为这几个外国孩子办了一个小小的全天幼儿园。

自从纽带幼儿园正式运营,艾伦成了第一个员工,负责打扫卫生,艾伦非常兴奋,每天早晨早早就蹬着三轮车来了。做完自己的工作后,他就抢着做其他事,因为他留心学习,做起来也像模像样。

第9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6.002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d implement“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ork of Librar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New Period” 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jointly,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document in three aspects: the new concept released from the document, psychological block which should be overcom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cument and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so as to help clearing up the thoughts of library professional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pecify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focus, transforming the blueprint in the document into reality,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ies.

Keywords Open. Diversity. Fus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y. Librar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ncept.

2015年5月20日,教育部网站了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家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这是继200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图书(室)规程(修订)》后,又一次统领全局,聚焦中小学图书馆深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在思想和内容上都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中小学图书馆文件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必将成为中小学图书馆在新时期未来发展的总目标。

1 《意见》阐释的新理念

1.1 开放,释放中小学图书馆办馆活力

中小学图书馆办馆活力主要体现在中小学图书馆的利用率上,涉及师生到馆率和文献使用率两个维度指标。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受到应试教育和以馆为本的思想束缚,使图书馆固步自封,失去了原本可以在校园里成为师生知识的伙伴、精神的导师、智慧引路人的地位,师生到馆率、文献资源使用率均呈下滑趋势,使得陷入门庭冷落的僵局。中小学图书馆唯有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勇敢地敞开封闭已久的馆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方可为中小学图书馆寻找到一条新生的发展道路。

新颁发的《意见》分别从延伸空间、扩大服务半径、拓展服务功能、充实人员队伍四个方面启迪中小学图书馆在困境中焕发生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如《意见》中指出:将中小学图书馆的地理空间由馆内延伸至馆外,触及至学校、教室、走廊等边角空间,使整个学校都成为图书馆可以使用的空间,实现师生时时阅读,处处阅读;扩大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由向本校师生开放扩大到向社会、社区及学生家长开放,通过扩大学校图书馆的受众来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壮大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通过引入志愿者,本校教师及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各类型人群,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共同参与图书馆的建设;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由单一的阅读功能,拓展到学术讲座、师生作品展示、开展教师交流活动及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功能,使图书馆与更多的师生建立联系,提高师生对图书馆的关注度,进而吸引更多师生走近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1.2 多元,夯实中小学图书馆的办馆基础

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结构的优劣及馆藏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师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在众多中小学图书馆调研与访谈中发现,师生在学校图书馆中查找不到自己所需的图书是师生不再愿意使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优质而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改变由中小学图书馆单方决定图书采购的现状,建立以师生为本的资源建设体系,是中小学图书馆亟待突破的瓶颈。

《意见》分别从采购主体、采购渠道、文献载体、资源评价及资源建设格局五个方面为中小学图书馆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资源保障体系。在采购主体上,打破以往图书馆一言堂的采购模式,积极吸纳师生、家长、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共同为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出谋划策;在采购渠道上,中小学图书馆除了常规的采购方式外,还应通过社会捐赠及收集校本资源等方式,以形成本校的特色馆藏;在文献载体上,形成实体馆藏与虚拟资源相互补充,多元统一的馆藏资源;在图书评价上,建立师生读书反馈和评议推荐制度,广泛收集师生对图书馆图书采购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随时调整采购策略,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图书采购;在图书资源建设格局上,建立起省、市、县级的中小学图书馆网络体系,不仅要在纵向上实现教育系统内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纸质与电子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还要在横向上实现与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等馆际资源的对接,从而为中小学图书馆构筑起强大的资源保障体系。

1.3 融合,突显中小学图书馆的价值

中小学图书馆立身安命之本便是实现其育人价值。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在以馆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始终立足于自身的建设环境中,管理模式、服务手段均落后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的发展需求,导致其在学校中作用发挥有限而被逐步边缘化。

新颁布的《意见》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环境打开了思路,启迪中小学图书馆需要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通过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实现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与图书馆行业相对接、与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相贯通、与出版领域相协调的建设环境中。如《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要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推进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度融合,将图书馆资源纳入到教学资源中;基本形成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格局,带动全民阅读,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加强中小学图书馆适应相关出版领域的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执行工作,不断推进图书馆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让中小学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2 落实《意见》需要克服的三种心理

2.1 守旧心理

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留给师生的印象就是死板、保守,图书馆人员安于现状,工作方法、管理模式、服务内容常年累月保持不变,“以馆为本”“被动等待”“功能单一”的服务理念让中小学图书馆与学校师生的需求、期盼渐行渐远,图书馆却依然我行我素。

《意见》阐释的开放、多元、融合的理念是对中小学图书馆原先僵化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使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原有的工作状态、工作模式、工作方法面临着瓦解与崩溃,让原本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图书馆人员失去了旧有的工作环境,并与长期形成的守旧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冲突,给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笔者认为,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应坦然直面《意见》,加强中小学图书馆专业理论修养,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同行图书馆的经验与成果,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整合和利用与自身发展相关的资源与技术,按照《意见》指引的路线与方向,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改变中小学图书馆一成不变的工作作风,使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的守旧心理随着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所呈现出的新面貌、新形象得以舒展,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推动中小学图书馆迈上奋进的轨道。

2.2 畏缩心理

害怕困难、害怕失败、害怕承担风险与责任是实施《意见》常见的心理阻碍,也是当下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在守旧之外,影响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第二大心理因素。畏缩心理让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挑战自我的勇气与毅力,失去了原本可与中小学教育发展随影同行的机遇。

《意见》提出的开放、多元、融合的理念为中小学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开启了许多先前尚未涉足的领域与项目,如网络图书馆建设、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开展协作建设、为学科服务等都有待于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积极地探索与尝试,并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正确认识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风险,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贯彻和落实《意见》的精神和要求。

中小学校也需要向本校图书馆这场改革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给予中小学图书馆宽松、包容的改革氛围,使中小学校成为本校图书馆改革的实验场所,允许试错,包容失败,从而让中小学图书馆人员放下思想包袱,减少畏缩心理,进而在工作中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勇于实践,促使《意见》提出各项精神和要求逐步落地、生根,成为现实。

2.3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

中小学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母体环境是基础教育[2],这也决定了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与贴合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倾向,图书馆人员一心专注于馆内建设,全然不顾教育环境的变化,致使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偏离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轨道。

新出台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内发展的价值取向,“使图书馆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成为学校信息资源高地和师生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全面融合于教育教学环境中,浸润于师生的需求之中,嵌入到课堂教学主阵地之中[3],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人力与专业优势,开展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使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中逐渐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幕后走向前台、由边缘走向中心。

中小学图书馆在开展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本馆的建设,还要关注与中小学图书馆相关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校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教学改革、科研需求等,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中,使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重心由馆内向馆外拓宽,由注重资源收藏向资源利用转移,由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转移。

3 落实《意见》需要的保障措施

人、财、物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中小学图书馆再发展的关键要素,落实与《意见》相配套的人、财、物,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图书馆贯彻与推进《意见》目标的达成,提升各项改革举措落实的质量。

3.1 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主体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人的关键因素。新颁布的《意见》促使中小学图书馆从内涵发展和跨界发展两个维度上进行深入地探索,无疑对中小学图书馆人员队伍的构成和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小学图书馆人员队伍构成不能局限于馆内人员,不能局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能囿困于低学历、低职称的水平线上,而应积极构建人才梯队,各施其长,各展其职。

3.1.1 馆长

馆长,是落实《意见》的主要责任人,承担着学校图书馆工作的策划、协调、组织之责,需要具备纵观全局、注重统筹与整合各方资源、善于发挥图书馆优势的能力。在中小学校中,馆长最理想的人选是由校长担当,站在学校的高度,在学校中践行书香校园,同时也为中小学图书馆助推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3.1.2 馆员

馆员,是落实《意见》的骨干力量,承担着为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之职。可以通过建立资格准入制,提升入职门槛;设立中小学图书资料系列职称,给予在岗人员应有的专业地位和相应的待遇;制订专职人员配比数,保证中小学图书馆人员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实践,从而使新时期赋予中小学图书馆的职责更好地得以贯彻。

3.1.3 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是实现中小学图书馆核心服务的中坚力量[4],承担着开展学科教学和为学科教学服务双重的任务[5]。中小学校的学科馆员最合适的人选是让学科教师兼任,由图书馆和教学处加强其业务培训、实行教学管理与考核,并给予学科馆员在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优先,使学科馆员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教学与服务之中,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

3.1.4 志愿者

志愿者,是中小学图书馆充实队伍,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6]。中小学图书馆的志愿者可由在校师生逐渐向家长、社区、社会扩展。活动的项目可从阅读做起,通过阅读项目的引领,让志愿者了解中小学图书馆,熟悉阅读活动的推广与组织形式[7],并充分利用志愿者的口碑传播阅读活动的效果,扩大阅读活动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中,最终在全民阅读中发挥图书馆独特的作用。

3.2 财,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经济基础

财,是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充足的财力投入有利于《意见》目标的达成。中小学图书馆的财源主要包括人员收入、采购经费和图书馆建设经费等。

3.2.1 人员收入

中小学图书馆在中小学校中处于教辅地位,使得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在职称的评聘、绩效的考核都逊色于教师,甚至出现了等同于后勤人员的待遇,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新颁布的《意见》在开放、多元、融合的理念指导下,需要中小学图书馆人员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劳动的收入和付出的成本不对等时,将会使中小学图书馆人员放弃改革的念头。中小学人员的收入分配需打破教师与教辅人员二元体制的束缚,应按照岗位贡献的大小、付出的多寡、效益的高低来设定收入,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从而激发起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的内生动力,促使中小学图书馆向《意见》所要求的方向转型。

3.2.2 采购经费

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是依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公用经费中列支的学生人均图书经费乘以在校学生数换算而成。据统计,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每年可支配的购书经费在10 000~60 000元不等。就目前看,这笔经费能基本满足师生对纸质图书的需求,但要建设数字图书馆,尤其是引进、开发特定阅读需求的数字资源产品,经费还捉襟见肘。因此,大幅度增加中小学图书馆可支配的数字资源采购经费,才能让中小学图书馆自主引入数字图书产品,有机会与数字资源商开发适合本校需求的数字产品,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让中小学图书馆能更好地服务于本校师生,更好地向社区、社会开放,助推书香社会的建设。

3.2.3 图书馆建设费

图书馆建设费主要用于中小学图书馆空间改建、设施设备的添置、软件的更新与维护等。中小学图书馆由于长期缺乏建设专用经费,使中小学图书馆在空间改造、设备投入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建设缓慢。增设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专项经费,采用集约化的供给方式,由市区统筹,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加强项目实施前后的监管,最大化地发挥建设经费的效益。

3.3 物,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物质保障

物是指中小学图书馆在建设中所添置的各类设施设备。中小学图书馆在开放、多元、融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将实现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的建设格局,不断拓展图书馆功能,满足师生个性化、多样化和泛在的阅读需求。

3.3.1 实体图书馆建设

实体图书馆是中小学图书馆的主阵地。开展实体图书馆的建设首先要配足配齐书架、书橱、报架、阅览桌椅等常规物件,并在颜色、形状、高度、大小的选取上满足师生良好视觉效应和舒适的阅读需要。其次,在开放理念指导下的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将得到拓展,中小学图书馆还需增配电子白板、投影仪、音响、电子屏等满足中小学图书馆多功能的发展需要。再次,为突显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小学图书馆还需充分利用墙体、墙角、桌面等空间配置字画、名人名言、花草、艺术品、沙发、空调等以更好吸引师生来馆阅读。

3.3.2 虚拟图书馆建设

虚拟图书馆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师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中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首先需要建设流畅的网络环境,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施;其次,配备满足需求的电子阅览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IPAD等实现在线或移动阅读;再次,增设用于师生自助服务的终端,如电子触摸屏、电子书借阅机、打印机等为师生提供使用虚拟图书馆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阅读需要[8]。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