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理学试题及答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微课程;网络教学;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6-0063-02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the internet, the corresponding network teaching methods are enriched,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teacher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pharmacology and puts forward the tentative plan of pharmacology curriculum.
Key words micro-lectures; network teaching methods; pharmacology
1 前言
微课程(Micro-lecture)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雏形源于美国LeRoy A. 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之后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先生完善[1]。在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先生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现已为国内部分院校所实施,均取得良好效果[2]。
微课利用网络平台结合视频制作技术,可以做到对知识点的反复学习及观摩,忽视授课时间、地点等传统授课条件,授课内容简短精练,重点、难点突出,使枯燥的内容线上化、形象化,非常迎合于当前学生依赖网络、喜欢变革、热爱自由的性格爱好。因此,将书本重点难点知识、自主学习知识通过微课程形象化、线上化、随身化,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趋势。本文围绕药理学学科的特点,提出对药理学微课程建设的设想。
2 微课程建设与影响
微课程的含义 焦建利[3]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4]认为,微课应是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视频在10分钟内,能够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余胜泉等[5]则从学习元的角度,认为微课不单纯是学习资源,而是在微型资源的基础上附加教学服务的小型化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及其安排、学习效果评价、课程学习认证与教育服务功能。
李巧芳、朱乾娜、马艳分别对我国近三年的微课程研究论文进行了分析[6],从目前我国微课程研究论文上看,微课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微课和微课程概念辨析、设计与开发的理论,而实践与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医药学领域的运用。“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组中,高教医科学校通过审核的微课数仅有11个。
微课程对传统药理学教学的补充 药理学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多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讲授。一方面由于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大班授课也难以实施TBL、PBL等教学方法,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引入网络平台及微课程等辅助教学手段十分必要。药理学授课内容紧凑,部分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易发生漏听、难以理解等现象,通过校园Wi-Fi、KINGOSOFT网络平台(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具有视频上传、在线考核、在线互动等功能)及微课程,可以做到反复听、随身听,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另由于课时或专业问题,部分教材内容需要自主学习,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难以掌握相应知识。通过网络微课程及KINGOSOFT网络平台考核,摆脱书本的枯燥,达到学习目的。
但要明确的是,由于药理学涉及很多其他学科,传统课堂中的授课教师可以保证知识的连续性,而微课只是对某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的讲授,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因此,微课程只是对传统药理学教学的补充,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完全替代药理学授课。
药理学相关微课程构建 微课程以视频为载体,在短时间(5~10 min)内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全过程。药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重点、难点、疑点非常多,全面对知识点进行微课建设的操作性很低,所以知识点的筛选对微课程的构建及其有效利用都非常重要。
作为网络学习平台,KINGOSOFT软件可以提供在线互动考试,教师可将整理好的知识点试题上传至平台,通过考核进行成绩分析,根据错误率及实际情况筛选出数个知识点,制作相关知识点视频脚本,脚本内容要紧紧围绕知识点录制微课程,编撰相关试题共同上传于KINGOSOFT平台,供学生在线学习以及进行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考核。
药理学相关微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如何评价药理学微课程教学法的效果非常重要。
首先,采取客观法,依托于KINGOSOFT平台,通过对学习过相关知识点的学生进行考核,将本次考核得到的错误率与原有考核得到的错误率进行对比,实施客观数据分析,得到相应实验结果,验证微课程教学法的有效性。KINGO-SOFT平台网络测试试题具有随机性质,每名学生的考试试题及答案顺序不同,可保证公平性。这种客观评价方式既全面、科学,又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增强学习效果,以达到既定目标。
其次,采取主观法,配合使用调查问卷进行有效分析,在问卷中应涉及四个问题:1)在你看来,药理学微课是否对学习造成干扰?2)你会主动学习微课吗?3)你通过微课的学习及KINGOSOFT平台测验,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4)你对药理学微课程教学有什么建议?结合问题,进而增强调查问卷的有效性。
药理学相关微课程构建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应具有相应的变化,知识获取途径更多元化、丰富化。一定程度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能力与教师相仿,再加上药理学学科本身教学内容错综复杂,涉及学科甚多,知识又有交叉,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整理分析能力,掌握药理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术水平,对复杂的知识进行整理提炼,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建立有效学习途径,M而增强教学效果。微课程的构建避免了传统课本枯燥的同时,也是对教师的知识整理精炼能力和网络信息技术熟练能力的考验,使微课的构建者在数字时代更加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3 结语
微课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传统药理学的教学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发展的新颖教学形式,以其独有的特点,改变了传统药理学教学的枯燥、乏味。通过微课教学形式,突出了重难点,并进行了视频美化,增加了药理学教学、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这种全新的药理学学习过程中,对于复杂的概念问题、理论问题能够很好地理解消化。
教师授课应以学生与学科建设为本,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丰富药理学课程内涵;根据学科特点,筛选知识点,建立微化模块;采用线上微课程供学生学习,采取KINGOSOFT网络平台进行阶段性考核,在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药理学网络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2-14.
关键词:药理学 “多元化教学”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教学改革
药理学是医学与药学、基础与临床的双重桥梁学科,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它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诸多学科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涉及内容广泛、理论性强,需要掌握的内容较多,学习起来费时、费力。由于内容繁杂,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单一“教与授”的模式:在课堂上,老师不断讲授,没有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且学生一般只有在课堂上才能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方式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往往会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多元化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倡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采用案例法教学、提问式教学、归纳法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便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便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学习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1.整合与更新教学内容
教育部1号文件指出:“要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我们首先根据浙江海洋学院药学系药学和生物制药专业培养目标及《药理学》教材制定药理学“多元化教学”教学大纲。尝试在课程内容保持学科体系的前提下,将“多元化教学”教学模式应用于药学和生物制药专业《药理学》课堂的教学改革,以案例法教学、提问式教学、归纳法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等教学法启动课程学习与指导,这些方法不是在课堂中的单一运用,而是根据具体授课内容,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理论水平的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有计划地实施这些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从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并积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放的眼光以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的目的。对于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转为以药物开发、创新药物研究等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3]。实现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目标。
2.改革教学方法
药理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拓展学生学习、研究新药研发的思路,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实施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案例法教学:在内容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病例和医疗事件,组织同学采用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本方法的教学规模为4~5组,每组10人左右。采用案例教学法,真实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提问式教学,一是自问自答方式,教师提出问题,但并不要求学生来马上回答,而是起到一种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二是教师先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让学生作简答;三是有一些问题问而不答,让学生自己思考。这种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归纳法教学:药理学课程内容繁多,涉及多个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知识,在药理学教学中采用归纳、总结和分析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比较的方法,学生就能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启发式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突破重大课题的思路和创造性实验。如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以启迪学生如何突破传统思维进行科学研究。
互动式讨论:安排一定的学时由学生在中国药典中自选一些药物,全面掌握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并在同学中进行小组(16人)交流,这样每人从1个药物扩展到了16个药物,再从各组中选择分析方法有代表性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既扩大了比较分析研究药物的种类,又学到了课本中所没有的方法。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和动画等多种多媒体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双语教学:全面的推行双语教学,教学资料包括投影、幻灯等多媒体资料,关键知识都有英文注解,并且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建立完善的“药理学”课程网站:建设和完善药理学课程网站,提供学生与老师交流的辅助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学习,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和网点,进行辅助学习。另外,设置了讨论区和随时交流的版面,老师可以提供一系列课程相关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增加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在作业方面,网络教学提供了更灵活的试题类型,学生完成后在网络上提交,教师可以在提交的电子版本上进行修改,给出分数及正确答案。
4.完善考核方式
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把课外作业、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体现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重提高到40%,综合考试占60%,以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调整期末考试的内容和题型:大幅度增加选择题形式的情境模拟题以考察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具体药物临床应用的判断能力。
增加案例形式的题型: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材料的基础上独立地做出分析,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对策,以考察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药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增加综合问答题:尽可能结合临床病例、新药研制问题,让学生设计解决办法,有一定的拓展空间,以避免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鼓励独立思考。
综上所述,将传统教学与新型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力求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与素质。力求为学生营造多维的学习环境,来改变学生作为知识被动接受者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韩卉,尹艳艳,贾雪梅等.以问题为中心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63-64.
关键词:药物应用护理;试卷分析;试卷质量;教学思考药物应用
护理是在药理学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用药护理的综合性专业技能课,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桥梁课程,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代表药物应用的基本知识、主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具备药物应用护理的基本技能[1-3]。考试能检查和评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试卷分析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5]。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某卫生学校2015级护理专业《药物应用护理》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评价试卷质量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作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重庆市某卫生学校2015级护理专业1班—4班《药物应用护理》期末考试试卷共239份,以姚宏主编的《药物应用护理》(第2版)为教材,共72学时。考试时间为2016年6月。
1.2命题与考试
授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共两套试卷,分别为A、B卷,考前由教务科随机抽取其中一套作为期末考试试卷,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min,满分100分。考试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共50题,具体题型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1.1.3方法试卷的评判依据考前制订的标准答案和评卷标准进行,由高年资授课教师以流水作业方式集体进行,阅卷后由专人复查、登分。阅卷完成后,用Excel2013和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算出平均分、标准差、难度系数、区分度、信度等试卷质量指标。
2结果
2.1成绩分数分布
有效试卷共239份,最高分97.0分,最低分44.0分,全距53.0分,平均分71.1分,标准差12.46,成绩近似正态分布,各分数段频数分布见表2.
2.2试卷质量评价
本套试卷总难度系数为0.71,总区分度为0.30,信度为0.79,各项试卷质量指标评价结果见表3~表4。
2.3考生失分情况分析
试卷根据《药物应用护理》教学大纲进行命题,此次考试学生失分情况中主观题高于客观题,具体由高到低为:分析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填空题、单选题和判断题,见表5
3讨论
3.1题型分布及成绩分析
本套试卷客观题与主观题所占分值比例为7:3,题量比约为5.3:1。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总结、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药物应用护理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多,涉及面广,作为对学生课程结束总结性考试,因而客观题量稍高。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分数主要集中在60.0~89.0,良好率24.27%,及格率83.68%,成绩近似正态分布,一方面有利于选拔优秀,甄别落后,另一方面也可借此激发学生积极性,提升其学习成就感。
3.2试卷质量分析
3.2.1难度难度分析通过难度系数(P)来评价,其由该题通过率来计算,P=X/W(X为该题的平均得分,W为该题的满分值),反映大部分学生对该考查知识点的掌握度。一般认为,P<0.6为难,0.6≤P<0.8为适中,P≥0.8为容易。平均难度是衡量试卷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平均难度在0.7~0.8。良好试卷难度应合理分配,难、中、易的题目比2:6:2[6-8]。本试卷小题型中,难、适中、易小题各占12%、38%、50%,容易题过多,适中题偏少,特别是考查学生记忆为主、基础知识的单选、判断题容易题较多,一方面说明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另一方面在今后的出题中应该适当增加试题难度;各大题型难度系数P介于0.6~0.8,全卷难度0.71,总体难度适中,基本达到了本次考核目的。3.2.2区分度区分度(D)是指试题对学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是作为评价试卷质指标,筛选试题的主要依据,它是依据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对某题的难度系数,通过区分度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D值越大区分度越好,一般认为,D≥0.3,区分度很好;0.20≤D≤0.29,试题适中;D≤0.19,试题差[9-12]。本试卷的良好题为10道,适中题为13道,差题为27道,分别占总体的20%,26%,54%;各大题型中,主观题区分度优于客观题的,特别是名词解释和分析题较好,判断题和填空题较差。说明学生在最基本的知识方面都能较好掌握,当主观灵活应用方面,相差区别比较明显。结合难度分析,提示成绩较低的学生需要加强学习、增强综合能力应用,与难度分析基本保持一致性。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30,属于区分度较好的试卷,但选择题、填空题的区分度较差,判断题有待改进。3.2.3信度信度是反映测试内部题目得分一致性的量度,用克伦巴赫Alpha(Cronbach'sα)系数来表示信度系数,可以采用SPSS计算。试卷信度系数α涉及其本身可靠性和评分可靠性,通常应大于0.6。本次考试试卷考查面广、方式丰富,评分标准客观、准确,统一阅卷,专人复核和统分,总体信度系数α为0.79,说明试卷信度较高,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状况、实际水平。
3.3教学思考
教学中发现,学生渴望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进行临床见习,增加对中医理论的感性认识。课题组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设计了简单直观的临床实践模式,将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案例教学法、多媒体图片、实地临床见习等方式综合运用,并提出相应的临床问题供学生思考。如将脏与脏关系失常的证型(心脾两虚证、心肝两虚证等)设计成案例情境,通过PBL教学供学生讨论;或教师提供简单病案,让学生思考讨论其病因、病机、证型等;或用多媒体图片演示瘀血、痰证舌象及部分临床表象,让学生思考中医病理产物的致病特征。也可与相关临床科室联系学生见习,筛选中医基础理论涉及的主要病症,增进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如讲授完心主血脉,可带学生到附属医院观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患者面容,提问:“西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两颊紫黯,为什么?”启发学生联系心其华在面、主血脉功能,对心血瘀阻产生直观认识;见习慢性严重肺病的呼吸困难,提问:“患者的呼吸困难,你考虑与哪些脏的功能失常有关?”启发学生理解肺主气以及肾不纳气的内涵。考试及成绩系统分析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2个班级统一试卷考试,满分为100分。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其中知识运用能力试题占30%左右,部分试题无固定答案,根据学生答题思路而定。为避免主观因素影响过大,宜固定1~2位教学及临床经验较丰富的教师阅卷。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各成绩段的分布情况及不同题型成绩进行分析,成绩比较用U检验。
问题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对试验班(2010级中医2班)和对照班(2010级针推涉外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2个班考试成绩经非参数1-sample-K-S检验,Asymp.Sig.(2-tailed)均>0.05,说明2班学生考试成绩均符合正态分布。预先给定信度为0.05,查正态分布表,得U0.05=1.96,经统计分析,U=4.497大于U0.05。因此,可以95%的可靠性断定2班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分段(80分以上)2010级中医2班占2班总人数的39.7%,2010级针推涉外班占2班总人数的12.9%,前者是后者的3.08倍;中分段(70~79分)及低分段(70分以下)2010级中医2班占2班总人数的14.7%,2010级针推涉外班占2班总人数的32.7%,后者是前者的2.22倍。表明2010级中医2班高分段人数多,低分段人数少,而2010级针推涉外班则相反。从2班考试成绩U检验分析及各分数段人数比较,说明试验班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问题教学模式效果显着优于传统讲授式教学。
讨论
1课前阶段
1.1学情分析。药剂学课程开设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已经摆脱了高中时期的学习模式,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坐在教室听教师授课已经不再是唯一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方式,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借助网络、移动终端和专业软件进行线上学习[2]。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结合多媒体移动终端的参与式、互动式、沉浸式学习方式更乐于接受。学生对教学资料的需求也从教材、讲义、辅导书等纸质资料发展到音频、动画、视频等各类多媒体资源,丰富的线上资源也成为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媒介。1.2教学设计。“片剂”是药剂学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固体制剂品种中应用最为广泛。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都进行了全面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主要考虑到学生目前已具备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知识,并结合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养三方面设计合理的目标,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并将预习要求和任务单通过蓝墨云班课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对教学内容和要求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的设计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蓝墨云班课开展多种交互性教学活动,将互动式教学模式贯穿始终,结合翻转课堂、启发式教学等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与实时反馈。教学评价的设计,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蓝墨云班课上学生学习行为、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小组学习成果累计的经验值,获得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反思,推动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形成良性循环。1.3资源准备。为满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辅助教学的需要,教研组开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常规的PPT课件、学习指导和自测习题外,片剂教学相关的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也非常全面,如片剂生产设备的结构组成和安装使用的Flash动画,片剂脆碎度仪、硬度仪等质检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视频等。此外,教师将教学难点拆解为小模块,录制了多个微课视频,供学生预习和复习之用。学生通过蓝墨云班课自学既可以提前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可获得相应的经验值奖励,为取得较好的期末总评成绩打好基础,这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学习动力。对于一些求知欲强、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蓝墨云班课上学习关于片剂的新技术、新发展,开阔视野,提升知识水平。
2教学过程
2.1课前预习。课前教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上传蓝墨云班课,运用蓝墨云班课通知功能提醒学生预习,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及时通知未预习的学生完成预习工作。同时,蓝墨云班课助手“小蓝”和“小墨”也会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学习报告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掌握其中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可节约课堂时间,课堂会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重难点的教授及开展课堂讨论[3]。此外,课前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提出“你使用过哪种类型的片剂?查一查片剂有哪些种类?”等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再联系自身经验,获得问题的答案到答题讨论区。学生通过文字、图片和语音各抒己见参与讨论,教师为积极发言的学生点赞,特别优秀的学生还会获得额外的经验值奖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2.2课堂教学。2.2.1教学导入。通过预习教学资源,学生对课程重难点有了初步认识,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了教学有效性。教学开始前,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签到功能完成考勤工作。蓝墨云班课提供了“一键签到”“手势签到”和“手工登记”3种考勤功能,还可通过定位判断学生是否已经到达教室,教师灵活运用这些功能进行签到,学生的出勤记录自动生成,一目了然。在教学导入阶段,以课前头脑风暴中学生的讨论内容入手,或以学生蓝墨云班课答题区有争议的答案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随即导入片剂课程的教学内容。2.2.2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利用蓝墨云班课的丰富功能展开教学活动。例如讲解片剂特点之前,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发起随机选人活动,随机选取学生分享自己接触过、使用过的片剂具备的特点;在讲解了片剂处方组成后,请学生进行处方分析,再根据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讲解;在“片剂制备中出现不合格现象的解决方法”这个难点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通过蓝墨云班课的“抢答”功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竞答类型的教学功能互动性极强,可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所获的经验值奖励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2.3教学总结与测试。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推送片剂基础知识测试题。测试题目出自教研组建立的药剂学习题库,内容以当次课堂上学习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为主,难度和题量适中,确保能如实反映学生的掌握程度。测试题的内容基本为客观题,需要学生迅速做出准确判断。测试活动结束后,蓝墨云班课会显示学生的作答情况和每一题的正确率,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及时分析讲解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最后围绕测试结果展开对本次教学内容的课堂总结,再次强调教学重难点。
3课后提升与反馈
课后,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的“作业/小组任务”功能布置课后作业,主要分为两类作业,一类为复习巩固课程知识点为主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包括完成本学习单元复习题、复看片剂制备流程和设备使用的视频资料等;另一类需要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的开放性作业则需要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分配给各组不同的药品名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某个药品的片剂处方并上传蓝墨云班课。所有作业均需在蓝墨云班课提交并设置了提交时间,只有按时完成才能获得相应经验值,有助于解决学生作业晚交、迟交的问题[4]。教师的作业批改也均在蓝墨云班课上完成,批改结果会即时反馈给学生。小组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批改,整组学生获得同样的成绩,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可随时随地进行批改并及时反馈,实现了移动办公,提升了工作效率。学生也可根据作业评价了解对于片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夯实基础。此外,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开放“答疑/讨论”区,鼓励学生疑问帖,教师及时回复,其他学生也可参与讨论,共同提高。
4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的评价,都可以在蓝墨云班课上实现。对学生的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学期总评,评价贯穿教学全程。在整个教学阶段,学生在蓝墨云班课上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课后测试、作业完成、自学教学资源、参与答疑讨论等学习行为均转换为量化的经验值记录在系统中,为学期总评提供数据支撑。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也至关重要,教师通过“投票/问卷”功能针对教学各个环节设计调查问卷,请学生参与评价。针对学生反馈,不断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设计方案,为下一轮教学提供改革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