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化体系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三个体系;农业现代化;建设;梨树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2.001
1加强农业农村体系建设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和关键支撑
1.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二是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
就梨树县情况来看,目前种植业户和养殖业户是最基本的生产和经营主体。其生产的粮食、蔬菜及养殖的畜产品被粮贩子、猪贩子、菜贩子通过直接收购,赚取差价,或通过中介赚取佣金的方式取得大部分利益,农民仍然处在出售材料和初级产品阶段。为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的利益最大化,梨树县提出了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促进规范发展。同时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方式,通过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主体或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2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在体系建设中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的基本要求,全县产品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立足县情来谋划和操作。目前农业单一的粮食生产和以出售原料及初级产品的农业不能有效支撑农业的基础地位,基础地位不牢,势必阻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梨树县的农业产业体系不仅要在农产品保障能力上做足功课,更要在产业特色、产品功能和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把出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农业向高端农业及附加值高的农业转型。通过转型,发展多功能产品,高端产品及终端产品,以求发展和立足,把梨树县的农业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高端产业。在转型中求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求生存。
1.2.1加快构建农产品产业体系 包括粮食体系、畜产品体系、蔬菜体系。在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做好特色产业,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模式。同时与科研单位和院校联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搭建农业科技产业平台,广泛吸引聘用农业科技人才,为该县的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
1.2.2加快构建多功能产业体系 要在生态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好家园建设上下功夫。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循环利用农业等相关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功能型农业,增进社会效益。
1.2.3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 普及农业科技,强化社会化服务,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市场流通和物流体系,搞好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培养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素质和创业水平。
1.3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体系就是要解决“谁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问题。怎样种地以及种好地是农业生产体系中的关键环节。2017年梨树县全县农村土地面积流转近86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5%以上,意味着有25%的农村人口及劳动力面临着二次就业的压力。全县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目前外出务工人员达25.3万人,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
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有秩序规范地把土地流转出来,便于机械的大规模作业,有效解决机械作业面不够,机械性能发挥不出来及机械闲置时间过长等问题。加大对农机具的补贴范围和力度,建立有效管用的补偿机制,助推机械化进程。
2.2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
要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农业,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产品方面的贡献率。
2.3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势必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要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和种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发展专业生产和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链条式发展。
2.4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高效和快捷的通道。不H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还可以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环节,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开办网上农业,实现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
2.5全面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和实际参与者,农民将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先进的机械设备要靠人来进行操作,先进的技术要靠人来掌握,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
【摘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应是外向维度和内向维度的有机统一,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我们在关注现代职业教育外延扩张的同时,应该对内涵提升给予足够的重视,实现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同步发展。文化建设是内涵提升的重要因素,对于塑造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必须高度重视。本文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内涵、路径和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旅游;文化建设;探析
当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职业教育不再是往日低人一等、艰难前行的困境,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繁荣的春天。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批示,总理就职业教育发表重要讲话,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一切标志着发展职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职业教育实现了从教育层次到教育类型的华丽转身,一些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正在而且快速地得以解决,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再是职业教育人的梦想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1]。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笔者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应该具有外向和内向两个维度。就外向维度来说,主要是指职业教育外延的扩大,包括结构的调整,层次的完善和体系的贯通,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就内向维度来说,主要是指职业教育内涵的提升,包括发展导向、动力、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概括来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外向维度和内向维度的有机统一。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经过梳理发现,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这一范畴内,由于受职业教育原有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健全的影响,社会各界包括学界更多地将目光投放到外向维度,更多地关注职业教育层次的完善和各个层次间的贯通,而对内向维度的诸要素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关注较少。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有可能导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蹈上世界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盲目扩大、内涵缺失、质量下降的老路[2]。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化建设在现代职业教育内涵提升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现代职业教育决不应是简单的技术教育,必须摆脱“有技能没文化”的印记。文化应该成为现代职业院校之魂,成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成为管理的基石和育人的法宝[3]。作为一所育人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特别是2004年升格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来,始终坚持“文化立校”战略,努力做好文化建设与行业特色接轨,与职教特色接轨,与地域文化接轨,与国际文化接轨,高度重视文化在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现代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学院文化,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职业人才培养“山旅模式”。
一、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的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1988年由国家旅游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1991年招生办学。2004年改建为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现设有饭店管理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外语系、营养与烹饪系、休闲产业管理系、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基础部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航空服务、高尔夫休闲管理等32个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工380余名。
20年来,学院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燕子山下的弹丸之地到百脉泉畔的千亩校园;从建校之初的1个专业到多达32个专业及方向的专业群;从首届95名学生到如今6000多名在校生,从一名行业新兵到稳居中国旅游教育第一阵营前列,完成了成长历程中的华丽蜕变,开创了中国旅游教育独一无二的“山旅模式”。
20年来,学院获得了诸多引以为荣的“第一”和“唯一”:她是全球获世界服务业最高荣誉“国际五星钻石奖”的唯一学校;她是创下世界体育运动史和职业教育史上难以企及的纪录――全部参与了奥运会、世界大学生冬运会、全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五大赛会服务的唯一学校;她是培育出在世界最大酒店国际联号雅高集团五星级宾馆担任总经理的中国籍学生的唯一学校;她是拥有校内四星级实习酒店的唯一学校;她是建有校内大型高尔夫球练习场的唯一学校;她是拥有3A级校园景区的唯一学校;她是开办全资质国际旅行社的唯一学校;她是出版发行大型高端旅游休闲杂志的唯一学校;她是赴海外研修实习渠道最多、学生数量最多的旅游学校;她是世界运动史上运营管理大型运动员村的唯一学校;是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第三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和2012、2013年、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的学校……
20年来,山东旅院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向社会培养输送了23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培训了近60000名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办学水平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世界服务业最高荣誉“国际五星钻石奖”、“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全省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济南市花园式单位”、“全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志愿者服务突出贡献奖”、“山东省高校校园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2012年,成功入选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
山东旅院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从高等教育的初窥门径者到中国旅游名校的华丽蜕变,首先得益于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山东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是旅游业这方沃土哺育了年轻的山东旅院;其次,是准确把握了职业教育的实质,那就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为己任,坚持文化立校战略,不断凸显办学特色。
二、山旅文化的内涵和组成
山旅文化是指山东旅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教育教学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内核是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管理和育人。它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化校园文化形态[4]。
(一)山旅文化的结构形态
从结构形态上看,由四个子系统组成:一是观念系统,这是山旅文化的核心层,是山东旅院精神风貌的形象体现,主要形式为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校训、校歌、校旗、校徽等;二是制度系统,这是山旅文化的中间层,指的是在观念体系的指导下,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师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奖惩制度等;三是环境系统,这是山旅文化的物质层,包括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高雅健康的育人环境,美丽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等;四是活动系统,这是山旅文化的行为层,包括各类文体大赛、社团活动、师生行为规范等。
(二)山旅文化的来源
从文化来源上看,山旅文化包含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系统,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①服务文化,现代社会是服务型社会,旅游业是服务型产业,旅游院校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行业服务特色。②职教文化,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结合行业特色和需求,注重对师生职业精神和素养的培育和熏陶。③齐鲁文化,山东是孔孟之乡,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山旅文化根植于齐鲁大地,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与地域文化水融。④百川水文化,山东旅院位于泉城济南东部,坐落于有“小泉城”美誉的章丘市百脉泉畔。依托当地底蕴深厚的泉水文化,我们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主题,打造了百川文化系列品牌。⑤国际文化,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旅游业是国际型、开放性产业,旅游院校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与国际接轨,着力突出国际化特色。
三、以现代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多年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坚持“文化立校”战略,着力突出文化在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索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经验[5]。
(一)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来引领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引擎,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遵循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一核心问题,凝心聚智,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始终坚持“旅游教育与市场接轨,与国际一流水准接轨”的办学方向,将人文化理念确立为核心价值观,以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基本培养目标,以“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为使命,确立了“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这一充满浓郁人文关怀色彩的校训,将服务精神确立为旅院精神,提出了“学校文明的第一标志是校舍的无比洁净、养成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岗敬业的习惯,比在任何一门课上考100分都重要、我们的使命是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善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我们是绅士淑女,我们培养绅士淑女”等人才培养理念,提炼形成了绅士淑女理念、精英理念、核心素质理念三大核心理念,以“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三大核心能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将学院建设“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高等院校、现代旅游管理服务精英的摇篮。先进的办学理念让山东旅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以健全的制度体系来保障
先进的理念要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制度体系来保障。所谓制度体系,是围绕核心价值理念,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为了强化师生文化意识,让文化建设落地,我们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系列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1.成立文化传播中心,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策划、实施、调研等各项工作,加强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国家一级学会山东大学华夏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在山东旅院建立了研究基地,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探掘研究。
2.对文化建设成就总结、提炼、固化,正式出版了《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文化手册》,走在了国内高校的前列。
3.让文化成为师生的行动指南。将服务精神确立为旅院精神,学院领导要为全体师生服务,行政后勤人员要为教学和教师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学生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他人为荣。院领导和全体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并向师生公开,院领导开设博客、微博、微信,加入人人网,注重利用新媒体与师学沟通;倡导走动管理,要求干部职工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餐厅、走进操场,走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勤走勤看;重视日常养成教育,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社会实践、思想品德等纳入评价体系,凡综合测评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均不得参与评比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也不得参加由学院统一安排的实习;教育学生“不但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而且要养成随手捡拾垃圾的习惯”,要求老师在操作课结束后,必须使教室恢复到整洁如初后下课;要求学生站有站相,走有走样,举手投足都表现出应有的职业素养,为此,不仅开设了形体课,而且所有的学生毕业前都有一次1小时的站立训练考试。坚持每周进行仪表仪容检查,要求衣着发型端庄,不能染发,即使是炎炎夏日也不准穿短裤、拖鞋。
(三)以优美的校园环境来塑造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形式。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形成高尚的品格,保持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1.全力打造景观化校园,对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精心设计,注入文化内涵,注重文化育人功能,着力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职教文化特色,建设了百川花园酒店、高尔夫球练习场、航空实训楼等众多一流的实践教学场馆,将整个校园建设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2.全力打造生态化校园。保持与环境的协调,所有建筑均设计为低高度、宽基座、灰色调,与周围的青山、田园融为一体。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除花草树木绿化外,分区域养鱼、养鹅、养鸽子、养小白兔、养鸟,整个校园鸟语花香;规划建设中水处理系统,安装中水管道1500 多米,把处理过的中水再利用到绿化浇灌和水体景观营造 ,每天节水达150立方左右,每月节约资金上万元。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建成了学生公寓太阳能洗浴系统,节约了大量能源和资金。
3.建设文化墙系列,分别以齐鲁文化、世界文明、旅游业的朝阳、泉水文化、李清照词文化、社会公德、涂鸦文化为主题建成七大主题文化墙,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4.校园标识系统。为所有的建筑物、道路等进行命名并制作精美的标识牌。如楼宇均以儒家文化经典格言命名,百川花园酒店的餐饮包间均以世界上著名的大江大河命名,学院所有的道路均以世界上著名的奇山峻岭命名,标志性建筑“天行健”雕塑取材于历史悠久的龙山文化。其他诸如中日友谊之林、兰亭茶社、百川广场、真趣园、果然亭等一个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名字,连同校园内随处可见的花鸟虫鱼,共同营造出优美亮丽、氛围浓郁的环境文化,堪称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的和谐统一。
(四)以精品文化载体放大效应
校园文化建设能否成功,除了先进的理念、完善的制度、优雅的举止、优美的环境等要素之外,能否打造和推出一批精品文化载体是关键。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座高耸的灯塔,精品文化载体就是塔顶熠熠生辉的航灯;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湾碧蓝的海湾,精品文化载体就是湾畔美丽精巧的贝壳。只有打造出一批文化精品,校园文化才有亮点,才有活力,才有吸引力,才有生命力。在这方面,学院的探索和尝试主要包括:
1.创办《百川》报。2006年12月创刊,刊名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寓意学院将以兼容并包的精神融会一切先进文化之精华,以开拓深广视野、充实学生头脑、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在全院上下形成乐于求知、勇于探索、能思善疑、求真务实的文化氛围。每月一期,每期四版,内容丰富翔实,成为传播先进理念、展示师生风采、传承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
2.创办百川论坛。创建于2006年10月,以“贴近时代,贴近行业,启迪思想,熔铸真知”为宗旨,每月组织一期,已成功举办50余期,邀请了马瑞芳、王大千、曹永安等一批校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主讲,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类文明的精髓,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主讲人的演讲稿经整理修改后,取名《人文百川》结集出版。作为山东省齐鲁讲坛旗下的山东省职业院校协会分坛,百川论坛于2008年10月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齐鲁讲坛优秀分坛奖,于2009年6月,荣获山东省高校工委颁发的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类优秀成果二等奖。
3.创办百川辩坛。2009年4月创建,以“思则慧,辩则强”为宗旨,本着“以辩促思,以思强辩”的思想,以科学的态度来探索时展进程中的新问题,带来新时代大学生智慧的激荡、思想的冲击、情感的体验及价值观的重构,激发全院学生探索真理、整合信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举办“与院长面对面”活动。2006年11月创办,宗旨是“沟通交流、释疑解惑、建言献策、共建和谐”,每月第二周周二举行,每期一个主题。活动的主题由学生处在征求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经院领导批准后确定,并事先以海报等形式进行通知,使同学们做到有备而来。
5.创办社会公益日活动。2006年11月创办,每月第三周的周四定为“社会公益活动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区,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帮助学生在助人中收获快乐,在奉献中升华品格。
6.创办百川旅游管理服务创新沙龙。2011年6月创建,目标是打造山东旅院“学术特区”,倡导创新精神,聚合业界行政管理、企业经营、学术科研、教育培训等各项优质资源,把握行业动态,剖析发展趋势,用全球化视野观照中国旅游业,做东方旅游管理服务创新的推动者与引领者。
7.创办“兰亭茶叙”活动。创建于2012年10月,以“沟通、成长、荣誉”为主题,每月举行一次,选拔优秀学生代表和学院领导在环境优雅、格调清幽的兰亭茶社品茶聊天,沟通交流,零距离接触。
四、结束语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山东旅院探索遵循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奉行“文化立校”战略,扎根于地域文化、行业文化、职教文化,不断从传统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时代,坚持贴近行业,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其做法和经验不但为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其他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进程中保持办学特色、强化内涵建设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的通知(教发[2014]6号),2014/6/16.
[2]蒋旋新,蒋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17-20.
[3]宋德利,马保烈.全方位构建国际化的旅游职业教育新模式――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J].中国成人教育,2011,(7):16-24.
【关键词】信息化;人才;新技术;制度
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在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物流信息及其相关信息,这些物流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今天的信息网络与知识经济时代里,竞争的日益白热化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管理和市场要求做出快速反应,而建立现代物流信息化体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物流信息化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
要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有以下三点要素必须要满足,而且还要利用合适的方法将他们有机的组合起来,处分发挥三要素各自的特点,并使它们互相补充,以发挥出三要素各自更多的能量。三要素具体说起来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简洁有效的管理制度。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说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现在的世界到处充斥着各种信息,必须有人去发现和总结这些信息,并从归纳总结的信息中整理出规律,然后将规律应用于需要这些信息的地方。对于物流来说,就要总结出物流公司所面对的客户对与物流的要求和他们的偏好。比如说,面对企业客户时,应该了解该企业需要物流来帮助他们完成什么工作,是原料的运输还是产品的运输。如果是原料的运输,要了解供应商的分布情况;而如果是产品的运输就要考虑企业客户的分布情况。还要根据客户以及客户的地理位置设计出最快捷方便的物流路线。此外,还要帮助中小型客户提升他们自身的能力,比如说对于一些小型的制造类企业,物流公司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售后服务的工作,甚至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一些资料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市场和用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物流公司需要针对各种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常规事件的解决方法。这些都是对于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中包含的内容。要想达到以上各种要求,首先要求物流从业人员要拥有较高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因为物流公司的客户会涉及各种不同的行业,只有对客户有所了解,才能为他们设计出合适的物流方案,解决客户在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这就要求物理从业人员必须对各行各业有一定的了解。再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在不断的应用各种新的技术和装备。这也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能够迅速掌握各种新技术和新装备,能够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装备使物流更加便利和快捷。
其次,是新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的应用于物流信息化的技术包括:RFID和GPS技术。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目前定义RFID产品的工作频率有低频、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范围内的符合不同标准的不同的产品,而且不同频段的RFID产品会有不同的特性。其中感应器有无源和有源两种方式。在物流体系中,所有的物流商品都应应用RFID技术,这样可以快速而准确的掌握物流商品的出入库和转移情况。使物流的仓储环节更加高效。并减少人工分拣登记造成的人为失误。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项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目前GPS系统的应用已将十分广泛我们可以应用GPS信号可以进行海、空和陆地的导航导弹的制导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的精密定位时间的传递和速度的测量等。对于测绘领域GPS卫星定位技术已经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全国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测定全球性的地球动态参数;用于建立陆地海洋大地测量基准进行高精度的海岛陆地联测以及海洋测绘;用于监测地球板块运动状态和地壳形变;用于工程测量成为建立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主要手段。用于测定航空航天摄影瞬间的相机位置实现仅有少量地面控制或无地面控制的航测快速成图导致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环境遥感监测的技术革命。许多商业和政府机构也使用GPS设备来跟踪他们的车辆位置这一般需要借助无线通信技术。一些GPS接收器集成了收音机、无线电话和移动数据终端来适应车队管理的需要。这样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掌握物流的流通环节,便于控制物流的运输速度。
利用RFID和GPS技术,将整个物流体系的流通和仓储环节实时掌控,利用无线通讯技术随时对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调度,使整个体系更加高效的运行。同时也使得整个物流体系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时间大大缩短。而且通过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和反馈,使得运输过程中可以提前规避一些风险。
第三点是要有简洁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的强制手段使物流体系中的各个环节接触和使用到的信息有效的采集、分析和反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信息体系。使各种信息能有有效地流转。同时,将整个物流体系中各个环节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需要用制度来约束物流体系各个环节的所有数据必须有效采集,并分类合理存储。对于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应按照分类进行有效性分析,将有效的数据进一步仔细分析,合理存储。以有效数据的分析为基础,制定出物流各个环节的标准化行为规范和各种事件的应对方法。利用有效数据分析结果,对于不确定事件和各种风险进行预判。并对所有预判的突发事件或者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处理方法和风险规避方按。利用有效数据的分析结果设计出符合客户要求的物流解决方案。
(2)通过管理制度加强整个物流体系的执行力,并将应对各种事件的反应时间降到最短。还要通过制度规范整个物流体系的各个环节和从业人员的行为,使得在物流体系中的所有行为都能够快捷有效,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关键词国有林场;问题;对策;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F32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78-01
国有林场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基地,也是维护林区生态的重要屏障。多年来,西吉县林场职工在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工作,为林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绿化和改善生态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天然林保护、国有林场扶贫等项目资金的投入和建设,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变,场部办公及职工宿舍、林区道路、生活用水、场区硬化绿化等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林木种苗工程建设、国有林场扶贫、危房改造、林区通水电路工程等项目都为西吉国有林场的改革与进步夯实了基础,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1西吉县国有林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顺
西吉县国有林场大多数都分布在生态区位十分脆弱的地区,主要承担着造林、林木管护、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造林苗木等任务,从事的是公益性生产经营。由于多年来国有林场实行生产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体制,财政实行差额拨款,致使原本收入有限的国有林场,背负发展与生存的双重压力,部分林场陷入生产停止、生存危机的局面,致使管理经费和苗木生产资金始终存在缺口,严重制约了林场的发展[1]。
1.2经营机制不活
西吉县国有林场分布在边远山区,尽管近年来在土地承包、内部用工分配制度上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其发展基础较差,缺乏开发资金,多种经营缺乏技术和资金,加之事业单位进行企业管理,使林场事企不分,经营机制未完全放开、搞活。
1.3人员超编严重
目前,全县国有林场职工按编办核定的事业编制226人,而实有在职职工305人。
1.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国家投资不足,林场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致使目前该县林场仍有2 146 m2危房得不到及时改造,有6个林场没有通上自来水或饮用水未达到安全饮水标准,部分场区路面得不到改建,供电线路老化。落后的基础条件严重阻碍了林场的发展,亟需更新建设。
1.5外部发展环境差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为改善该县生态、美化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国有林场所发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引起社会和决策部门的重视,赋予林场的社会地位不高。同时,因为配套政策不健全,林场本应享有的权益无法落实[2]。
2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对策
2.1科学分类界定,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脆弱,国有林场都是以面向生态建设、保护和培育国有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因此,改革中应科学定位为生态公益型事业单位。
2.2深化人事改革,加强队伍建设
国有林场作为公益事业单位,要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人” 的原则,实行定编定岗,从严设置林场内设机构,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对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深化劳动用工合同制、干部管理聘用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工资分配制等改革。加强职工科技教育,鼓励职工自学,以不断提高其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3]。
2.3创新经营机制,发展多种经营
国有林场要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深化内部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按照强化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鼓励职工以林为主,大力发展育苗、花卉、养殖等多种经营,积极从事第三产业。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强场富民,形成多种经营反哺林业和林业建设支撑多种经营的良性循环。
2.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对国有林场以事业单位性质办理职工养老保险,将全县国有林场职工全部纳入地方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国有林场职工的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按照自愿的原则进入社会统筹[4]。
2.5建立投资体制和持续发展政策
要根据国有林场森林培育发展规划目标和森林经营的长周期、连续性特点,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对林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中幼林抚育的经营管护森林资源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林业建设投资,列入同级政府的基本建设计划统一安排,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由于国有林场处在农村或条件更艰苦的地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差,各地政府部门要把国有林场的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实施危房、电网、水利设施改造等政策,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国有林场的发展。
2.6加强班子建设和职工培训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实行年度政绩考核制度,为国有林场配备年轻有为、懂经营、善管理的场长,把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敢抓敢闯的优秀分子充实到林场班子中。同时,加入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力度,对政绩突出、职工拥护的班子给予表彰奖励,对不思进取及“软、懒、散”的班子应及时调整。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形成促进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巨大合力。
2.7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大型国有林场
结合西吉县实际,对面积小、起不到调节生态作用、效益低微、机构复杂的国有林场,要通过撤、并等手段精简机构,整合资源,建立跨区域的大型国有林场,将就近的荒山荒地或退耕林地划归国有林场管理,做强、做大国有林场,增强其发展潜力。
3参考文献
[1] 张永栋.广西市县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林业,2007(13):10-11.
[2] 叶君花,唐隆校,唐昌贻,等.遂昌县国有林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10):56,58.
[3] 谢复明.对社会主义新林场建设的思考[J].湖南林业,2006(12):16-17.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问题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融入到各行各业之中,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由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逐步转变成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更加注重非工程性措施建设,采用计算机、遥测遥控、程控交换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加强对相应设备的配置,逐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信息采集等先进系统,努力实现了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对水工建筑物实现了自动化的控制,对于工程作业现场能够实现远程监视,大大提高了办公的自动化程度。
一、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情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还比较落后,在管理方面处于人工管理阶段,主要凭借长期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并且借助一些常规工具和设备,利用人工观测和操作方式来处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事物,包括各类图表的绘制、相关数据的计算等工作,同时进行工程的质量控制、建设进度控制、资金投入控制等,另外还有诸如水情和指令调度等相关工作。一直到九十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网络和通信技术进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领域,但是,当时也只是一般性的一种辅助管理,主要体现在通讯联络和办公自动化方面,现代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还没有全面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刚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二、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基本解决方案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了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现代化管理,各级各部门以及有关建设单位必须顺应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水利建设单位的领导者更应该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走上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之路。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国家虽然有相应的管理规定,但是在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管理方面,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模式,这是我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走之路,因此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供借鉴参考。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特点,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现代化管理系统,这个解决方案包括工程建设期的管理和工程运行期的管理,这也是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项任务,它涉及到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的落实。根据实践经验,工程建设管理的现代化改革,必须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结合工程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充分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其中,配置先进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从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性能稳定、技术先进的现代化控制管理系统,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个能够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这是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发展目标。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系统需要借助现代通信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遥测遥控技术、图文视讯技术等,需要建立一个专用通信传输路径,拥有一套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实时信息采集传输网络,使用远程动态监控网络,并且配备专家决策系统给予支持,这就需进一步配置相关的软件系统,使管理平台更加实用,从而实现对工情、水情、水工建筑物的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办公自动化,并且能够通过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提高工作效率,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在建设系统通信传输链路时,应该采用无线和有线兼容的形式,坚持多链路迂回的原则进行,对于其骨干传输链路来说,应该选择使用技术成熟而且性能又比较稳定的光纤通信方式,或者卫星通信以及数字微波通信等先进技术,确保通信系统畅通无阻和传输效果稳定可靠。对于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可以按照工程建设管理实际需求,科学配置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施,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系统,同时要研制开发工程建设管理使用的专用软件系统,建立一个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局域网,并且实现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互通互联。
三、现代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
1.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主要是用来采集和处理图像、数据信号等,设备安装在工作现场,包括高分辨率的摄像机、可变镜头、全方位云台和防护设备等。根据水利工程特点和施工管理范围,可以在立交地涵的四个角以及工程建设管理处分别设置一台日本松下高分辨率全方位摄像机,配置日本H16Z7516AMS型16倍可变镜头、美国AD1240型或者PIH-301型多功能室外云台,拍摄范围基本覆盖整个地涵,工程建设处的前端设备基本可以覆盖项目业主办公区,可以实现300米范围内的有效监视,前端设备到工程建设监控中心的最大距离达到了3千米。
2.传输设备
传输设备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采集的图像以及一些数据信息的传输路径,主要负责将前端设备采集的有关图像和信息传输到集中设备。对于施工范围内的前端设备,可以采用有线同轴电缆作为传输线路,对于四个角的监控点来说,则可以选择使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传输。
3.集中控制设备
集中控制设备是前端设备旋转方位、焦距调谐、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与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深圳亚奥新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则根据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工程的实践经验,并结合该枢纽视频监控实际需求,另配置图像控制主机、YA100-AVSU视频切换矩阵、九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各一台,主要用于视像信号的控制管理和画面切换、图像存储、多画面分割的控制等。
4.显示记录设备
作为视讯显示和存储设备,显示记录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屏、录像机、存储器等。系统通过配置数台监视器构成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五个前端监控点的任意几路或画面分割的图像。另外,在系统的图像管理中心可以配置一台3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和一台图像服务器,用于显示视频监控图像,并且做处理、检索、存储、控制、管理等工作。系统监控中心由一个主控中心和两个分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权限,既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也能对系统管理参数进行修改设置,主控中心在操作控制过程中其他分控中心不能作任何操作。分控中心则根据管理职权而设置不同权限。
四、总结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跟随社会的发展进行改革提升,走上现代化的管理阶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做好,使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社会。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通信技术不断革新,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迈进,使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高效的管理平台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动态管理,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迈进信息化时代。
>> 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机遇探析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探析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浅议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思考 现代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构建我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浅析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模式及启示 我国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 阐述我国老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积极建立软件公共服务体系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考与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6-1-8)。
⑦数据来源:美国,ALA Library Fact Sheets. .(2015-12-19);澳大利亚,AUSTRALIAN PUBLIC LIBRARIES STATISTICAL REPORT. http://.au/sites/.au/files/publications/NSLA.Aust_Pub_Lib_Stats_2012-13_0.pdf.(2015-12-19);中国,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5)。
⑧数据来源:美国,Public Libraries in the United Survey Fiscal Year 2012 . http://imls.gov/research/public_libraries_in_the_us_fy_2012_report.aspx(2016-1-5);英国,http:///(2016-1-5);日本,文部科学省.平成23年度(2011)社会教育・.http://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1047459&-cycode=0.(2016-1-5);中国,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5)。
⑨数据来源:文部科学省.平成23年度(2011)社会教育・公民. http://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001047457&cycode=0.(2016-1-5)。
⑩数据来源:杨永恒.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指数:理论、方法和初步结果. “十三五”时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演讲PPT.(2015-11-21)。
数据来源: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关于推动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科技馆等免费开放调研报告,2011,6。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卢海燕.国外图书馆法律选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5)[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
[4]李国新,段明莲.国外公共图书馆法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政务服务中心;问题与对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实现制度化、法制化、规则化、规范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网络化、重效率突公平,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和谐融洽。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政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转变与改进的使命,它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与现实着力点。
一、我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质授权不充分
由于政务服务中心的法律定位不明确,既非审批主体,也非监督主体,导致入驻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部门以及审批事项有限,当然也不能为了集中为集中。在这种环境下,造成中心成为收资料、发件室,窗口仅仅是作为接收审批所需要的材料,办理还得发至原单位,反而增加办事环节,违背精简程序的原则,尤其是有些审批项目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进行审批,如果审批窗口授权不完全到位,审批的环节必然有增无减。
(二)存在收费不合理问题
中心存在部分收费不合理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有些单位的收费不透明,没有按照相应的收费细则进行收费。其二,有的单位对于已经取消收费的收费项目仍在收取相关费用,并未按最新的标准收费文件执行。其三,有些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将所有行政收费纳入中心,仍在原单位进行收费,这很很容易产生灰色收入。另外,有些单位的收费标准不一致,收费项目五花八门。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是中心管理层与入驻中心窗口人员的管理。原单位掌握窗口人员人事、薪资等的生杀大权。窗口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中心仅是办公场地,没资格对其管理,而又远离原单位,心理上被“边缘化”。另外,中心本身由多个窗口单位合成的松散型机构,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导致“懒得管”“不敢管”现象。其次是原单位与入驻中心人员管理。第一,相关政策要求入驻中心的窗口人员原则上必须是正式入编的,但实际有不少是外聘人员,这很难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是经过严格考核进入中心的,在素质、思想认识水平不一。第二,首席代表兼职问题。各单位窗口实行首席代表负责制,却存在首席代表两头兼职的问题。
(四)外部监督困难
“政府治理的过程,并非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的过程,而是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过程”。当前很多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暗访的形式,邀请市民参与到中心的建设中,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与困难。暗访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自身体系不完善,另外行政审批制度自身的复杂性及根深蒂固的官僚体制,行政审批具有一定的排外性。通常情况下,只有政府内部人员才能接触并进行相关的行政审批行为,外部力量很难进入行政审批体系内。外加暗访“神秘人”是社会聘请人员,缺乏行政审批专业知识。
二、完善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对策研究
(一)充分授权、规范收费、注重流程优化
原单位对中心服务窗口的授权不充分,必然影响行政审批效率,因此,原单位对窗口审批授权是否充分是非常关键。以“应进必进、能进必进”为原则,凡与群众、企业和各类组织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收费等以及老百姓日常关心的热点审批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原则上要全部要纳入中心进行集中办理。取消不合法收费、调整不合理收费,对入驻中心所有行政类收费进行全面盘查、清理,将相应收费法律依据进行罗列、公开,统一收费标准。优化审批流程要以提高审批效率为出发点,最大程度减少申报资料、审批程序、流转环节、办理时限。
(二)明确中心地位,制定系统化服务标准,创新运行机制
为确保中心能够发挥预期功能,必须有明确界定中心的性质、机构编制、职能设置、管理体制机制、各窗口单位的权责义务等的行政法规,明确中心与政府、与部门原单位、与窗口部门及与监察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制定系统化服务标准,使服务质量、服务方法、服务过程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制度化的形式对服务窗口的建设、内容、程序以及岗位描述有硬性的规定,解决部门之间交叉、重复等审批问题,强化中心的制度、规章,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工作人员管理条例,明确中心公用章制度,强化中心管理地位。
(三)完善管理体制,激励―压力并重的管理
窗口工作的重复性、单调性、服务性要求高,难免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尤其是对业务受理很少的部门,更容易在工作中松懈、怠慢。这就更需要在工作中注入新鲜的元素来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如单位内部的轮岗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好奇心。压力管理是针对激励管理不起作用或者作用不明显的配套管理。一是实行“日考核”管理办法,制定针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纪律等各项全方位的日考核制度。二是建立项目办理效率库,对各窗口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办事准确率、催办率、延误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四)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内部制约机制与外部公众参与机制
有授权就必须有制约,制约和监督都是权力的约束形式,而制约则更多地是从权力结构的内部着眼。首先,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赋予内部监察机构足够的独立性,更好发挥其监督约束作用。其次,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加强对中心首席代表的监督,明确首席代表职责,完善首席代表负责制,形成“中心―首席代表―窗口工作人员”三位一体的沟通体系。将“公众参与”纳入审批过程,通过完善参与方式、丰富参与内容来达到整体协同效应,形成系统长效的行政审批公众参与机制,让公民真正享有行政审批的知情权甚至是参与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地调查;测绘;更新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各领域各方面对测绘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测绘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必须坚持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推进测绘信息化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目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正进入全面构建数字中国的关键期、测绘产品服务需求的旺盛期、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建设测绘强国的攻坚期。一、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信息化测绘是我国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着我国测绘在进入新世纪后现代化建设总的战略方向。
由于测绘可以理解为一项事业,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业务行为,还可以理解为专业技术,因此,对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认识各有不同。如果信息化测绘体系中的测绘是指测绘事业,那么,信息化测绘体系是个大概念,是与测绘信息化发展相关联的技术、信息、产品、网络、装备和设施、管理与服务等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是测绘信息化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测绘事业发展进步的整体性标志;如果信息化测绘体系中的测绘是指测绘业务行为,如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服务等行为,那么,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业务流程和手段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是个内涵适中的概念;如果把测绘仅仅理解为一项专业技术,则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技术形态的具体体现,强调测绘技术的发展,等同于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是个小概念。
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把信息化测绘体系作为大概念运用,解释为整体的测绘事业体系,囊括测绘事业发展的全部内容,将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测绘公共服务等涵盖其中,也不能将信息化测绘体系作为小概念运用,解释为纯粹的技术体系,而失去其真正涵义,弱化其本质内容。所以,信息化测绘体系应该解释为测绘业务手段现代化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主要强调地理信息获取、处理、服务等过程和手段的信息化。
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要坚持需求牵引、统筹规划,政府主导、企业推进,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准确把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测绘的需求特点,统筹规划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全局。充分发挥政府测绘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对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和竞争机制的重要作用,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强测绘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着力解决测绘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大力提高测绘生产力水平,推进测绘生产组织结构调整。要以加快测绘科技进步、提高测绘装备和设施水平为重点,努力实现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服务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要着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未来十年左右,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要实现以下总体目标:测绘科技进步取得突出成效,测绘技术装备和测绘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测绘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构成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现代基准体系、技术体系、装备体系、标准体系等较为完善,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全面实现,测绘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测绘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三、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建立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途径,也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各方面共同推进,测绘及相关行业共同参与,尤其要注重发挥测绘相关企业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不断提高测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自主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以及测绘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增强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和更新能力,充实完善数字化测绘技术装备,促进测绘生产技术及管理手段的优化升级,提高地理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服务的整体实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
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是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和基本保障。要利用现代测绘理论和高新技术手段,建立与维护覆盖全国、陆海统一的新一代高精度、三维、动态、多功能测绘基准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重点是建设覆盖全国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和国家空间大地控制网,全面提高高程控制网和重力基本网的密度与精度。
3.2实时化地理信息获取体系建设
实时化和空间化地理信息获取体系是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手段的重大进步。要着力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的先进测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发射满足测绘要求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展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获取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数字航空遥感系统、重力卫星系统和航空重力系统以及地面移动快速测量系统等。
3.3自动化地理信息处理体系建设
自动化和智能化地理信息处理体系是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手段的重大变革。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
术等高新技术,研制自动化、智能化的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平台,发展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快速、精确处理和集成管理的技术手段,包括:自动化智能化的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对地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地面测量数据快速处理系统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保密处理、产品制作等技术系统。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行关于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要求,助力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鼓励党员在“双基联建”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特制订2021年度洛口村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党员先锋贷”评定工作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进一步深入融和党建引领,强基固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促进洛口村党建工作融和乡村发展,打造信用示范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做好2021年度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党员先锋贷”评定工作特成立城东支行党支部、洛口村党支部“双基联建”暨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党员先锋贷”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张平
副组长:周建华
组员:陈金东 李国荣 杨 梅 胡海华
三、活动评定时间
2021年6月10日至2021年7月10日
四、活动评定方法
由洛口村党支部进行“七一优秀党员”初步评选,根据我行授信条件对“七一优秀党员”名单进行进一步甄选,最终确定“党员先锋贷”授信名单,在“七一”期间党员大会上进行公布,并在党务公开栏公开,并报备总行审核。
五、优惠条件
根据确定的“党员先锋贷”优秀党员,我行将给予贷款利率优惠,贷款额度根据授信党员家庭资产负债、个人信用状况及社会环境风险评价等多方面情况给予壹拾万至叁拾万不等的差异化授信额度,实行动态化管理。
本活动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活动深入开展,促进党建融和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党员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带头作用。希望通过“党员先锋贷”特色贷款产品增加党建引领信用体系建设活动内涵。本方案即日起实施。
城东支行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