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学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心理素质;英语学习
一、 引言
在当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时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保障。学科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以立足学科教学,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样重要。英语是当今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对外交往的增加,英语已经成为大学生们今后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技能。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近年来英语教育工作者对英语教学做了大量的改革。然而尽管教师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们的成绩参差不齐,差异悬殊。大学生们是经过各级考试的层层选拔才进入高等学府的,因此他们的智力差异相对较小,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英语学习品质的差异,这给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从英语教学理论看,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品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法、教材应用、学习策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在教学方法、模式及教材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心理素质便是值得考虑的因素。本课题主要考察心理素质对英语学习品质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心理素质的定义及结构的界定并不统一。心理咨询博士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其中心理动力是指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性。王希永等人认为:所谓心理素质是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就其内涵而言,心理素质所反映的是人在某一时期内的心理倾向和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人进一步发展和从事活动的心理条件和心理保证。就其外延而言,心理素质包括人们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也有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除智力因素以外,决定和影响人活动的一切非智力因素都可以称为心理素质,亦即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各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和,如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自信心等。本课题把心理素质狭义地界定为非智力因素这一面,主要考察其中动机,兴趣,意志及自信心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体现。
二、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样本分别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三所典型的工科院校。包括自动化管理、机械、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材料科学等专业。样本按男女生比例随机抽取,男生677人,女生323人,共1000人,其中78.8%来自农村和小城镇,21.2%来自城市。发放问卷1000套,回收有效问卷958套。 课题组成员分为三组,分别负责三所院校学生的访谈,形式为半开放性的小组谈话,事先围绕主题拟好一些问题。为确保学生谈出真心话,对愿意面对面交流的学生采取当面访谈,其他学生围绕问题写出心得,以书面形式提交。
三、 问卷、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
通过考试,大学顺利毕业获得四、六级证书,找个好工作当作拓取新知识的有效工具为今后考研究生打好基础适应社会发展和今后工作需要为出国深造做准备喜欢西方文化,愿意与西方人进行交流,若有机会,愿意出国生活无明确动机
65%72.2%35% 38% 68.1%6.5%21.8%0%
备注:此表各部分之和超过100%,这部分题为多项选择,因为有些学生具有多重英语学习动机。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着想,也就是说他们持工具型学习动机。而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喜欢西方文化,愿意与西方人进行交流,即融入型学习动机。认知期望理论认为:持融入型学习动机的人不管是否达到目标,都能控制其学习行为,包括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而持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人由于学习目的具有功利性,急于看到量化的学习效果,往往倾向于在学习中寻找捷径,反而欲速则不达。
表2的数据显示:有四成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小(40.9%),而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对人文社科类图书也不感兴趣。喜欢看英文电影及听英文歌曲的比例较高,也就是说学生对直观的东西感兴趣。另外,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兴趣会产生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意志力方面,本课题组采用“意志力评定问卷20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评结果如下:
统计数据表明,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意志力较薄弱或很薄弱。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的表现形式。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是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的积极行动,后者表现为抑制或拒绝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发动和制止这两个方面又在实际活动中得到统一。正是这种调节,才使人去克服各种外部的或内部的困难。根据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老师和家长为了使学生在层层考试升学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增加竞争力,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为他们做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用双手把他们托入了大学的校门。进了大学,由于环境、教学管理方式的改变,自我管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学生离开了家长的督促,缺少了教师的严格管理,生活和学习变得懒散、松垮,意志力薄弱的一面凸显出来。
问卷的最后一项是自信心的调查,课题组对来自农村/小城镇与城市的学生分别做了统计。结果见表4。
表中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自信的,但农村自信心偏低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由于农村/小城镇经济条件不富裕,走出原来生活学习的小环境,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大环境时,有些学生与人相处显得敏感而自卑。另外农村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有些学生担心发音不准,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参加活动。由于没有信心,也就制约了英语学习的进步。
(二) 访谈
通过访谈,课题组收集到另外一些影响英语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及自信心方面的信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进入大学后,目标不如以前明确了,有的甚至说目标没了,感到空虚失落,学习动机只在应付考试。
2. 不能学以致用,所以懒散。
3. 所学专业不喜欢,经常处于矛盾之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4. 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更好衔接,影响积极性。有学生形象地说:“中学英语和大学英语就像一个出了毛病的老人的脊背,根本连不直溜”。
四、 建议和措施
著名语言学Kresen(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出情感过滤理论认为:语言习得者并不吸收他们所接触到的全部语言材料。他们的动机,态度和情感状态把外界语言环境输入的某些部分筛选出去。并因此影响到语言习得速度和质量。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 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
师生的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师生感情的主导一方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热爱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当教师的情感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这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秘诀。另外,对教师学识和修养的好感会促使学生产生情感迁移,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二)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组织交流与讨论,可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泼融洽的语言交流中,给学生创造展现自我,体验英语学习成功的舞台,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如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英语角等。尤其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和正面的反馈,哪怕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学生继续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已获得成功的事物也容易引发兴趣。当学生为获得成功而感到愉快时,也就是兴趣产生或强化之时。
(三)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培养人文素养。多介绍一些西方文化,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融入型学习动机。尽量克服“学学英语就是过四、六级或考研”的倾向。
(四) 建立合理的目标,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目标建立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难度,但一定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明确可行的阶段性短期目标,鼓励学生坚持到底,并给予监督,直到最终的长期目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自觉确定目标,自觉实现目标,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克服困难,坚持行动,直到达到目标。在学生受挫时帮助分析原因,提出建议,鼓励其克服困难,通过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提高意志力。
心理素质的各方面不是独立分开而是紧密相连的,并且有时互为基础和条件。培养学生时应各方面兼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显著提高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蒋祖康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王希永,瑞博.《心理教育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调查人数及对象,初二年级七班八班各50人
调查目的;通过对学生学习和心理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和学习状况,为搞好教学服务。
调查情况分析。
1你现在的学习压力;过大的百分之十一,过小的百分之八十二,还可以的百分之七。
以上数据表明,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说明学习心态的调整很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乐趣,他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
2你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期望的百分之七,家庭的期望的百分之三十一,自己的期望的百分之五十六。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的自我期望较高。他们希望自我价值的实现。
3一般情况下,你会如何缓解自己的压力,与别人面对面交谈的百分之五十二,电话的百分之八,书信的百分之九,网络的百分之二十九。
以上数据表明,孩子需要交流,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缓解压力的主要方法就是交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交流也成为孩子缓解压力的主要途径。
4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主动学习,会的百分之七十九,极少的百分之二十不会的百分之一。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针对大学生理财情况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华大学各学院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和艺术专业的在校本科生。本次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问卷有效率85%。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方式来回答问题,主要包括当代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以及自己的理财观念和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问卷内容从不同角度真实的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观和消费观。
二、调查数据分析
某高校网站bbs上发表一百两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三千是大户。这的确是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真实写照。
三、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显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
关键词:中职二年级学生 心理健康 调查报告
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关系学生一生健康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职二年级学生的身心正在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随着其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走上社会和择业危机的来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也让他们或多或少地开始出现一些心理的波动和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找到疏导和解决的途径,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一、调查概况
1.研究对象
中职学校2014级学生,调查问卷发放220份,收回220份,有效问卷208份。其中男生102人,女生106人。涉及的专业有学前教育、财经商贸、数控技术、电器工程、信息技术、机械加工等七个系部。
2.研究方法
结合学生所在专业和男女生比例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当场收回问卷,不记名。
3.研究工具
结合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参照心理测评的相应资料,采用课题团队自制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学生对专业前景和自我成长的认识等。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有大约12%的学生热爱学习;认为自己是优秀、自信的学生占8%;认为自己是幸福快乐的学生约占40%;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积极乐观的学生只占到28%,而渴望成功与进步的学生却占到了57%,超过半数;认为有钱即可走遍天下的,和遇事容易激动、不计后果的学生占比相近,都是15%左右;对老师、家长有很强烈的逆反心理的和“我”是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坏孩子的学生比例相同,都是5.3% ;感觉自己非常孤独,和依靠手机网络游戏填补内心空虚的学生占比非常相似,都是9%左右。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中职二年级学生都拥有渴望成功与进步的强烈愿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缺乏心理调适能力,遇事不能理性进行分析和处理,部分学生和家长老师之间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转向虚拟世界寻求精神寄托。同时还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以及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深入的必要性。
2.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对问题“平时遇到压力、有心事的时候最想和谁说”,学生中选择找家长的占18.7%,选择找老师的占3%,选择找同学的占42%,选择上网或者到社会上寻求安慰占6%,选择无人可说闷在心里的占20%,选择找心理医生的占0%,选择用其他方式的约占17%。
由此可见,中职二年级学生面对压力和困扰,缺乏有效地寻求帮助的解决途径。同时也体现出中职学校老师在和学生沟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学生对专业前景和自我成长的认识
对问题“经过一年的学习,你对所学专业的印象”,学生选择喜欢的占47%,不到一半;选择厌倦的占10%;选择没感觉的占到了43%。对问题“在校一年,你最大的收获”,学生选择交到朋友的占37.5%;选择知识增长的占34%,选择成长的占7.6%,选择其他的约占16%。
由此得出,经过一年的学习,很多学生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职业方向。学生在个人成长上更重视社会交往和知识的获取,关注内心成长的学生占比很小,需要提请教育层面的关注。
三、调查的结论
一是中职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有着其非常强烈的渴望成功与进步的愿望,特别希望被认可、被正确的引导。从调查问卷可见,学生依然强烈希望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和权利。学校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挑战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可以通过学校教学和社团的平台,以及定期开设免费的心理健康讲座,组织活动拓展学生们的社交圈和心理认知的健康视野。
二是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少,一旦遇到问题不去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多数学生在家庭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中目前仍存在很大的沟通障碍,而且在交友方面学生缺乏必要的辨别力。因此可以考虑开设线上线下的家长课堂,帮助全体老师和绝大多数学生家长提高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自评
2012年12月对本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要求首先评价自己心理素质好坏,然后写出自己心理素质好与不好的表现。全部调查人数为206人。其中,自认为心理素质好者占85%(174/206),自认为心理素质不好者占6.5%(14/206),自认为心理素质一般者占8.5%(18/206)。
一、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好的表现
性格好;对自己有信心,处理事情果断,乐观地面对每一件事,宽容别人的事,考试有信心,考试下来乐观面对考试分数,别人上课说话,只要不打扰自己的前提下,会宽容别人说话这件事;坚持,有耐心,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团结同学,自觉;危急时刻冷静,果断,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律,刻苦;不随意浏览网页不良信息;尽职尽责,在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有毅力,不轻易放弃;面对困难,自强,善于思考,善于用积极方法调控情绪;是有责任心的人,对长辈尊重,对待学习认真勤奋,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主动发言,做事稳重,能够思考问题的对与错;能主动帮助朋友摆脱困难,对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是干着急而是用心去沟通化解,生活中的紧急安全事故能急中生智想办法解决;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会换位思考;喜欢上网但从来不浏览与学习无关的信息,认为心理素质的好坏与各个方面都有关系,并努力调整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可以积极接纳别人提出的要求;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对未来十分向往,审美观较强;对挫折和成功都有自信心,可以自我开导,以开朗的心态对待一切;适应环境,有意志;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打架,不吸烟;帮助困难的人;全面发展;有主见,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的能力,立场坚定不易受别人诱惑;热爱集体,有主动性,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大事小事淡定,说到做到,对自己犯的错误能担当并积极改正;有把握的事能放开去做,没把握的事想清楚再去做;事后自我反省;玩是玩、学是学,什么场合干什么;能正视困难;不气馁,不顶嘴讲道理,对自己满意;知道自己的缺点;头脑清醒;友好交往;行动有计划,头脑冷静,交友慎重;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慎重选择;没有不好的动机;能自己解决自己的烦恼;自知自己的不足;关键时刻能控制自己,能够和同学、朋友、家人促膝谈心,喜欢运动;不冲动,不去娱乐场所;性格、脾气以及交朋友的方式都表现出我的心理素质好;每次考试不好都能一笑而过;行为规范;心理素质好坏就看说话与做事,说话看是否符合逻辑,做事看合不合适;能承受较大的打击;精神饱满;果断从事,做了错事勇于承担,不做违法的事;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人缘很好,相信自己;有很好的控制力和人生观,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刻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经常反省;帮助别人等于帮助了自己;有很好的应激能力;能静下心来思考;自我认识彻底;不走极端;不会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积极为班里作贡献;认清现状,规划自己的理想与未来;能力很好,能分清真善与假恶;可以勇敢地挑战自我,更加提高自信心,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得到自信和发展;做事考虑后果,能力所及之事认真完成;能明辨是非;该做的尽力,不该做的坚决不做;态度好;阳光、热情;相信自己会越来越成熟;生活中没有太多的不良行为;能做一些有利于社会之事;跟别人交流并获得经验,能换位思考,不装清高;善于请教;脾气好,坚持不懈,坚持自己好的方面;处理事情方法与态度不消极,喜欢交朋友,性格外向;好面子,好强;不与同学发生正面冲突,不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人生拥有积极的态度,违法乱纪的事从来不做,自认为不好的事也不干;成熟;不歧视别人,相信明天会更好;从不盲目地大喊大叫,富有爱心,宽宏大量;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通过正当途径去挣钱;对自己打击很大的事情也能面对;兴趣爱好丰富;能监视自己的行为;做事有方向,自豪,努力干成一件事。
二、认为自己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
自己老是有奇怪的想法克制不住;不爱学习,上课爱起哄,脾气暴躁;不认真,有时处理事情有些极端;不诚实,待人接物不开放,总会有不自信,没有勇气去接受一些事情;学习方面没有定力,不能控制自己,没有坚持;不能控制情绪;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就会垂头丧气,一次失败就会心情很不好;占有欲很强,忍耐度有限;对没有了解的事乱发脾气;有时说脏话、吸烟、喝酒;粗心;做事经常中途放弃,不能坚持做完;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久了,就没有耐心;马虎大意;优柔寡断脾气暴,消极,不成熟;爱闹事,乱扔垃圾,对长辈没礼貌,不懂得忍让;没有方向感,没有一个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把持不住脾气,不冷静果断;做事的动机不明白;不自觉,总是需要别人的提醒,懒惰;有时候“颠”不住;对生活没有任何期望,有些偏激,不能控制情绪问题;有些鲁莽,性格冲动;不乐观,没信心。
非常在乎别人的肯定;不能持久地坚持一个观点,和别人讨论问题也不能长时间坚持;考试不好的不良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对自己制定的计划只能坚持一个星期;每天总是闷闷不乐,搞得自己沉默寡言,与别人交流少是因为怕受伤;情绪非常激动且控制不住,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经不住诱惑;冲动,缺乏毅力,管不好自己,兴趣贫乏,不喜欢活动;与同学说话控制不了情绪,看不惯别人的炫耀,也怕被别人小瞧;没有计划和方法,做事从来都是怕苦怕累,生活中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暴躁没恒心,马马虎虎;易怒,性格不好;做事不考虑后果;有自闭症,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对陌生的事物充满恐惧;不能冷静应对挫折还胡思乱想,爱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软弱;记忆力不好,个性沉闷;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差劲的人,不为别人着想只为自己着想,不自信,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时常做白日梦,没有准确的自我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在素质教育稳步推进的今天,重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关注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天津市小学生为总体研究对象,在具体实施中,依据分层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所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试材料,对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该量表制定出全国常模,适应我国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也叫焦虑测验。该量表用8项因素反映学生的焦虑心态,每个因素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即小于8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8分为异常焦虑。8项标准分的和为学生的总焦虑分,故总标准分临界点为65分(小于65分为正常焦虑,大于或等于65分为异常焦虑)。这8项因素分别是:学习焦虑倾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其中无一因素达到或超过8分为正常焦虑生;至少有一个因素达到8分或以上的学生为异常焦虑生。
问卷调查对四所学校四年级和五年级1024名学生以纸笔形式在同一时间施测。并对首次测谎题大于8分的同学进行了重测,回收统计之后有效问卷为1001份。
对于回收的问卷使用spssl 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形成对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认识。
三、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总体还是分性别与年级,异常焦虑生的检出率都是比较高的。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必须关注如此普遍的小学生焦虑现象。从理论上讲,必须为这些检出的异常焦虑生制订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进行干预,改变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适应行为。
2.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表调查结果
表2是对各分内容量表所做的统计,样本的大体情况比较明晰地展示在表中,从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内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又尤以总标准分的差异值得我们去关注。在被调查样本中,总标准分中的最低分为21分,而最高分高达96分,同时12.145的标准差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内部存在的巨大差异,而处于高分端的那些强焦虑学生是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甚至特殊关照的,因此,只用团体辅导帮助这些学生是明显不足的,辅之以个别辅导就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样本总标准分的平均数48.80明显高于正常焦虑水平(24.284-8.2),因此,又进一步证实了当今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个事实,说明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从各分量表的检出率我们看到,小学生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在冲动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五方面,其中又以冲动倾向和过敏倾向最为突出。而普遍被认为是学生心理焦虑来源的学习焦虑则排在较后的位置。这与近年来教育界认为学生的心理焦虑并非主要在学习,而是表现在自信心、情绪控制等方面是一致的。由此,我们也可以认识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这对于矫正应试教育的错误做法也是很有助益的。
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比较
经过统计分析,男女生在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四因素间存在显著差异。冲动倾向间的性别差异与学龄期学生在情绪上的性别差异是吻合的:女生比较容易悲观、消沉和伤心,更容易表现出恐惧和焦虑;而男生的情绪表现强烈,更容易将愤怒的情绪表现出来,如生气和发火。因此,男女生在冲动倾向上平均数都较高,而男生表现的更为突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娇养和过分照料都会使孩子形成依赖心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很容易在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感到恐惧,调查也向我们展示了学生的恐怖倾向的状况。通过分析,在恐怖倾向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性格、教养方式和社会期望所造就的性别特征,女生比男生胆小,容易恐惧;二是由于女性进入青春期比男性要早1~2年,再加上社会生活条件和身体状况的不断改善,普遍表现为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提前,因此,四五年级的女生已陆续进入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使女生变得害羞、缺乏自信、紧张、焦虑。自责倾向生成的机制是这样的:孩子依赖父母(教师)父母(教师)严厉惩罚孩子孩子对父母抱有敌意;当这种敌意表现出来时,父母(教师)越发严厉地惩罚孩子孩子失去了憎恨的目标自责倾向形成。男生自责倾向要高于女生,是和社会对小学生的评价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不管是父母或教师,甚至是社会其他人员对好孩子、好学生评价标准首当其冲就是学习好、听话等。众所周知,女生在小学阶段较之男生生理早熟以及性格乖巧,女生学习成绩普遍要优于男生,因此,常人眼里女生更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而很多男孩就会因此被父母和教师责备或惩罚,长此以往,男生就会产生自责,严重的就会形成自责倾向。开放精神趋向是现代儿童的时代特征之一,也就表现为男女生孤独倾向的总标准分都较低,但他们内部依然存在性别差异。许多研究都发现:男孩比较独断、好胜,并往往表现为攻击性;而女孩更乐于助人,更具利他性,她们更易于与同伴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男女不同的语言交流方式也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因此,女生更合群,男生则更独立,也就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多地感受到孤独。
所以针对性别特征进行心理辅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统计中男女生在总标准分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学生整体状况并没有性别上的差异,所以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设计,但必须注意性别敏感性,应意识到性别可能是一部分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一些细节之处关注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年级差异比较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倾向、自责倾向和孤独倾向五项因素以及总标准分之间都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年级差异,而且四年级的均值都要高于五年级,说明四年级学生的焦虑倾向要普遍高于五年级。这一现象在对小学生心理的各项研究中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如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研究发现儿童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一般进程:一二年级直线上升;三四年级出现低谷;五六年级回升。另外还有很多对学龄期儿童所做的研究也证实四年级的儿童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在这个关键期,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初期,生理的巨大变化,使他们产生畏惧、羞涩、紧张等情绪,尤其是在得不到成人的正确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更使他们不知所措,自然会产生焦虑的倾向。同时生理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心理的变化。因此,必须对四年级这个关键期的学生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四、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前天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全面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2.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
3.关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4.依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雪,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专题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4~228.
[2]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古人伏.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6~117.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专业理论功底扎实,却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初期将面临很大挑战。大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可提高大学生应付各种情况的能力,培养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才干,学会自我管理,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最终实现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学习《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学》等课程之后,我们通过对周围同学寝室生活、使用电脑情况现象的观察,运用社会学中的相关理论和调查方法,调查分析网络对大学寝室同学之间心理距离的影响。
调查目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及其思想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
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网络产生的极大的依赖,面对着电脑屏幕,浏览新闻,看电影、听音乐、聊QQ,一言不发、相安其事、自得其乐,仿佛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在寝室海吹狂侃,无话不说的融洽气氛已经永远定格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寝室内的沉寂和室友之间关系的渐渐疏远。我们不禁要思考:网络的普及是使寝室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加亲近了,还是日渐疏远?
本小组成员旨在运用社会学理论所学的知识和社会调查方法,通过抽样调查,对大学生上网时间,内容及形式,对寝室生活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网络对大学生寝室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的影响,并为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增进寝室同学之间交流互动,营造和谐融洽的寝室生活氛围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调查对象
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课题组从我院本科生中经过简单随机抽样,抽取8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在实证的基础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电脑网络对大学寝室同学之间心理距离的影响。
调查方案及过程
本课题组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搜集资料和数据,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从我院本科生中抽取80名同学。为确保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发放自填问卷,现场填写回收的方式,问卷发放80份,回收80份,有效问卷71份,有效率88.75%。问卷设计包含对学生基本上网环境的调查,上网的时长、上网内容以及电脑网络对受调查者本人、室友的影响。
关于人际关系、心理距离的亲疏很难通过具体的指标来测量,更多地涉及一种心理感受,因此,小组成员通过访谈的形式,以及他们对和室友的关系的亲疏程度的感受,对问卷调查所不能涉及的许多难以量化的指标作一些定性描述,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是研究者获得更多直观、感性的材料。
在数据统计分析阶段,运用Spass、Execl等数据分析软件,将每份问卷各项内容录入之后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形成统计表格、图形,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相关回归分析,验证假设。
调查结果
此外,通过对你拥有电脑后,你跟同学、室友相处时间变化如何?一题的统计,42%以上的学生感觉拥有自己的电脑后,寝室的集体活动少了,大多时间用于上网,23.32%的同学感觉不变,6.8%的感觉变长。
调查结果分析
上网时间及内容
此外,通过对比第4、5题的统计结果,平均每天上网1-5小时的同学的人数超过了平均每天在寝室1-5小时的人数。虽然这些统计结果需要剔除一些影响因素,但是这一组数据的差距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充斥着我们的课余生活,尤其对寝室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网络对大学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源于其以下的几个特点。首先,自主性和开放性。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其承载的信息量极大,使用者可以自主选择、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信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网络具有平等性和虚拟性。在网络上,个人身份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地位的平等带来了交流的自由,任何人在互联网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网络创设了一个虚拟空间,人可以尽情地尝试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还能轻松实现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梦想。此外,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沟通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络营造的虚拟现实是一种特殊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大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新闻之后的跟帖,各种网络社区、BBS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比现实生活中更加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
通过对上网内容的统计,如图3,相当一部分同学集中在看电影、听音乐、及其他一些娱乐,浏览新闻、查找资料,以及网络交流方面,而这些也正体现了网络的便捷极大地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一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了大量新闻资讯和各种资料、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和畅通的信息交流沟通渠道。
电脑网络对寝室集体活动的影响
此外,通过对你拥有电脑后,你跟同学、室友相处时间变化如何?一题的统计,42%以上的学生感觉拥有自己的电脑后,寝室的集体活动少了,大多时间用于上网,23.32%的同学感觉不变,6.8%的感觉变长。
通过对一些同学的访谈,他们普遍感觉大一的时候,室友之间经常聊天,聊着自己的高中生活、家乡的风土民情,有的寝室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卧谈,聊着彼此津津乐道的各种话题。同时每个人在寝室的时间也很多,再加上大一时刚来,还是有些不安全的感觉,空间上大家也共同认为寝室是一个让人心理上感觉最安全的地方。时间空间较多重合带来的结果就是公共活动的增多,刚到大学时4个人总是一起结伴活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一起去看电影、聚餐。在聊天、公共活动等互动中,寝室群体关系逐渐形成。这种大环境也对寝室成员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历了生活上的磨合期后,寝室成员相互熟悉,互动频率逐渐增高。
网络提供资料来源和信息沟通渠道
电脑、网络对个人生活有无影响,个人的认知并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尽管70%的同学认为自己并非沉迷网络,但是另一组数据却指出遇到学习困难时,有62%的同学选择通过上网查资料,向网友询问 。
不难看到,网络资源的广泛性和便捷性已经改变了同学们在学习中的选择取向。毫无疑问,每个人都会,并且愿意选择省时省力的方式,但与此同时,网络资源却成为了分割观点的存在。当前,同学学习中更倾向于从网上汲取观点,并将之当做自己的想法,缺乏了将观点提出并讨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即使是在寝室中进行的,也会让同学在思维和相互关系这两方面有所获益。
而正是这种求便捷的心理不禁对同学个人的思维做了隐性的限制,让每个人都更乐于去搜索而非讨论,减少了思想的交锋,为个人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一个人和他人的交往受着其个人思维模式的影响。可以说,电脑网络将这一过程内化,将其固化为同学们感觉不到的一种共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电脑网络毫无疑问的影响了寝室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
通过对当你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或心理压抑时你会怎么办?一题统计结果可发现,仅有23%的同学会向自己的室友倾诉,寻求其帮助,而70%以上的同学则借助网络媒介来疏通自己的抑郁情结。QQ、MSN、博客等远程通讯手段,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交流空间,很多同学有心情郁闷烦躁的事情都倾向于上网倾诉解决,或者写写自己的博客发泄情绪,电脑网络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情绪低落的调节方式电脑的情感支持越来越凸显出来,寝室同学作为情绪倾诉者的地位降低了。
从数据中可知,电话联系亲友依然占据了最大的比例,32%的比例可以说并不是特别高显然,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介对于传统的电话等媒介有了一定的取代作用。不妨大胆猜测,这样通过电脑屏幕键入自己的想法,利用QQ,飞信等媒介即节省了生活费,同时也比直接在寝室中接电话道明要更保守、含蓄。就这么看来,网络也许赋予了一个同学在与家人联络方面的相对隐私,但这样又是构成了同学之间漠然的基础原因?因为不了解,所以只能选择礼貌的招呼,缺乏了一个宿舍对待同一问题的共同感,也缺乏了同学之间相互的感情交流,扩大了隐私权的范围,从而在心理上制造了无形的隔阂,导致了宿舍同学之间交流不足的状况。室友作为第一选择的只占了23%,不过若将其当做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来看,也许更好理解就像前言所提到的,八九十年代大学生之所以在宿舍中海吹狂侃、天南地北等现象正是随网络的崛起而消失。
此外,时代的差异也造成了这一现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处于中国的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的价值还是以社会性为重;而经过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城市化等社会演化进程,个人对家庭的定位有着脱离不开的关联。同时再看一下通过网络与网友分享这条,虽然只占据了13%,但是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宿舍室友之间的交往。这条可以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校内等实名制网络社区,二是非实名制的论坛和博客。实名制社区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给宿舍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分明同处一室,却要选择网络留言,留下的文字取代了面对面的沟通,或者是对方失意是一个单纯的鼓励眼神。这给人以一种错觉,仿佛只有在网络中才能敞开心扉,只有在网上才能说出真的内容。那么,这又是基于隐私保护原则还是其他原因?(在这里我们不得而知)而另外一种非实名制的论坛和博客,其作用更像是一个树洞我讲我的,反正来看的人又不认识我(或者根本没人看)。诚然这是一种发泄方式,但这种选择本身就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回避(和日常生活相关),而这种回避显然会加重人对于舍友的不信任感,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壁垒。
由此可见,与宿舍同学倾诉烦恼正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它无法取代亲友语言中可感知的关切,也面对着相对私密的网络的挑战。
网络催生虚拟的社群网络
人们进入网络,除了要获得信息的满足外,人际交往也是一个重要的使用诉求。BBS、博客、网络社区的形成,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广阔的观点表达平台,并逐渐形成了以网络为媒介的虚拟社群,在这一社群有形成独特的话语符号、讨论方式和人际关系,以宿舍为单位的传统社群网络逐渐弱化。
虚拟社区的交往具有超时空性。通过网络,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网络中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在虚拟社区里,我们只能通过网名、 ID号标识自己。ID号依个人的爱好随意而定。所以,传统的性别,年龄,相貌等在虚拟社区里可以随意更改。
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状况 SCL- 9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这一群体的学生来源多种多样,既有应往届的高中毕业生,又有未成年人的初中生,他们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因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不同,有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作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关系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据报道,全国大学生中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大学生因为心理或精神疾病而退学的占退学总人数的54.4%[2],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甚至造成大学生退学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于2007年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00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高职生的心理状况,为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校心理干预提供材料。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以下简称SCL-90)是当前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查的专业量表。它含有90个项目,每项5级评分。它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几个方面,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有无该症状作出评定。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以我校为主的1000名江苏省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统一指导语,要求学生当堂答题,当堂交卷,在答题过程中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以免互相影响、降低信度。对于问卷处理,我们利用我校购买的大学生心理管理软件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对SCL-90量表的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统计学专用软件包SPSS对数据采取t检验。在这次心理健康问卷中我们采用1―5分制,将以上9项因子中有一项因子的分值在2分以上者视为心理异常,有一项以上因子的分值在3分以上者视为存在有中等以上的心理异常。
二、整体结果及分析
表1 本组学生与全国青年组常模比较
*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
所调查学生的9项因子与全国青年组常模[3]比较如表1所示。这些学生在SCL-90的各项因子的得分上有一半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值一半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值。经统计学t检验发现,本组得分与常模差异显著(T2.00),表明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普通青年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其他五方面则优于全国青年,而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五方面差于全国青年。各项因子的分值按递减顺序排列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敌对、焦虑、抑郁、其他、恐惧、精神病性、躯体化。该组学生各项因子的得分顺序与全国青年组都有所不同,说明高职生在心理健康上与同龄的其他青年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需要对高职生的心理状况作进一步的研究。
表2 各因子异常者占参试人数的比例
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上看,SCL-90各因子的异常比例如表2所示。各因子按所占比例的大小递减顺序排列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敌对、抑郁、恐惧、焦虑、其他、精神病性、躯体化。去除各因子交叉异常的影响,有24.1%的学生被检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1989年国家教委在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时有20.2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4],表明该组高职生的心理状况稍差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
三、各类学生比较及分析
表3 男女生各因子比较
表4 城乡学生各因子比较
表5 是否独生各因子比较
1.男女生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SCL-90的各个因子中只有恐怖一项有明显差异(T=3.21),其他因子差异不大,男生的分数低于女生,表明在恐怖性方面男生优于女生,相比之下女生显得更胆小。
2.城乡学生比较
从表4中可以看出,虽然城乡学生各因子的强度上各有高低,但在SCL-90的各个因子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这表明江苏省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生源地上基本一致。
3.是否独生子比较
从表5中可以看出,是否独生子方面在SCL-90的各个因子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尽管两者在强度上高低不等。这表明这些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是否独生子上基本一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江苏省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全国同龄青少年的整体水平,目前有24.1%的高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表明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并要进一步加大措施力度。高职生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等几项指标上。在不同学生类别上,男生在恐怖一项指标上优于女生,城乡学生和是否独生子在SCL-90的各个因子中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就提示我们在以后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应注意不同学生类别间心理问题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许新东.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中国学校卫生,1992,(1).
[2]马立骥,.医科与攻克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研究中国学校卫生,1997,(2).
[3]金华.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精神病杂志,1986,(12)
[4]刘美娟,余华.大学生SCL-90测试结果研究.心理科学,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