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类论文范文

建筑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类论文

第1篇:建筑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智能管理;安全用电;公寓

1公寓类建筑安全用电智能管理系统

本系统分为标准通讯型和网络通讯型两种。主要区别在于售电PC机与管理机之间的传输介质不同,标准型配置中售电PC机与管理机通过CPU卡数据备份实现通讯,对每个用电单元实行用卡管理;而网络型配置中售电PC机与管理机之间则是通过485HUB实现通讯。标准通讯型系统由售电PC机、读卡器、IC卡、管理机、机柜等几部分组成。网络通讯型系统由售电PC机、485HUB、管理机、机柜等几部分组成。

2公寓类建筑安全用电智能管理系统功能

(1)常用功能:单元用电计量计费,单元预存电量低限提示,预购电量,无费关断;(2)管理功能:单元用电储值查询,定时控电,单元限电,免费基础电量设置,房间调换数据转换,退费管理;(3)保护功能:短路、漏电保护,故障自动报警,非法操作或误操作提示,账户操作日志的追踪审计,掉电数据保护、断电恢复,关断失效报警,通信线路诊断等。

3网络通讯型系统部件及功能

3.1机柜

机柜分为集中式和分层式两种。集中式机柜可控房间数为96,112,128,144,160个:分层式机扣可控房问数为8,16,24,32个。集中式机柜比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单元式、通廊式公寓配电使用;分层式机柜的主要优点为布线方便、减少工程量、节约工程费用、减少电压损失等,特别适合于较大规模公寓配电使用。

机柜主要由柜体、单元计量板、数据传输板、空气开关、接线端子、电压表等部件组成。(1)电压表:三个电压表分别显示Ll、L2、L3三相的交流电压;(2)接线端子:包括机柜的用户线输出端子和单元计量板接线端子排;(3)空气开关:用于房间用电的短路、过载保护;(4)数据传输板:数据采集和传输及控制继电器;(5)单元计量板:计量和控制房间用电的单元模块。完成电能的模数转换,控制用户的送电、断电状态。

3.2管理机

管理机由显示屏、键盘、插卡口、通讯口、状态灯、电源灯等组成:

(1)功能:建立房间号与机柜行列号的对应关系,设置机柜的初始参数如初始电量、电流限流值等。

(2)卡的分类:分为用户卡、管理长和数据传输卡。用户卡:①插长冲值;②查询电量;③插卡恢复供电。管理卡:①查询房间信息;②查询开关时间;③查询断电房间;④设置开关时间;⑤设置系统时间;⑥手动房间送电;⑦手动房间断电;⑧取消开关时间;⑨购电提醒明细;⑩断电房间明细。数据传输卡:①对管理机的初始化;②数据传输:用于电脑控制中心与管理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将数据传输卡放入管理机中,管理机中数据将自动导入数据传输卡中: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导入卡中后,将数据传输卡插入管理机中,管理机将自动读取数据。

(3)管理机与机柜、机柜与机柜之间的连接见图1:

①管理机与机柜之间通过485通讯进行连接,管理机使用220V电源;②管理机与机柜之间的通讯线长度不应超过1200m;③机柜与机柜之间通过485通讯线进行连接。

3.3485通讯智能控电操作系统模块功能

(1)房间信息管理此模块是485用电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分为购电管理、换房管理、预约退房、退房管理、补电管理、断电/送电管理六个子功能模块:①购电管理:用户买电时使用。可以输入购电金额或购电度数,系统自动转换,操作完毕可将数据发送到管理机,并且可以打印单据;②换房管理:用户换房时使用。换房前,应将管理机中的电量导入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换房管理分为单个换房和批量换房两种;③预约退房:将房间内的剩余电量结算到这时刻为止,为退房管理做准备;④补电管理:将管理机下所有房间按初始化时的月补电量进行补电操作;⑤断电/送电管理:可以选择特定或全部房间的断电/送电手动操作。(2)综合查询此模块的功能是为了方便用户查询所需的各种信息,分为历史查询、房间信息查询、用电统计查询、电量报警查询四个子功能模块。

(3)统计分析此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图形来显示某一公寓或某一管理机或某一房间在某一时间段的用电量情况,可以按月份或按日期统计显示出相应的数据分析图。

(4)通讯管理:通讯管理主要完成的功能是PC机与管理机进行数据传输。内容包括:向管理机写入房间初始化信息、向数据库内写入现存电量、向管理机写入换房信息、向管理机内写入退房信息、向管理机内写入增加月补电信息等。

(5)数据备份:数据备份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将数据库数据备份到磁盘和从磁盘上恢复数据的操作。

(6)系统维护:系统维护主要完成的功能是在系统使用之前对房间、用户卡、设备、用户的初始化等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模块:数据维护、参数设置、用户管理。

4公寓类建筑安全用电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4.1各种计量设备的比较

(1)机械式电度表:机械式电度表仅可以完成电能计量功能,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如用于公寓,在管理使用上有以下不足:需要管理人员抄表、收取现金,当电度表数量很多时,工作量相当人。机械式电度表价格约为70~100元/台,安装时需要另加表箱、空气开关费用和安装费。

(2)电子式IC电度表:电子式IC卡电度表可以完成用电计量及预收费,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但用在公寓上同样有不足之处:如果IC卡表安装在寝室内,则电表容易被人为损坏;如果IC卡表集中安装,会造成插卡使用时非常不方便。电子式IC卡电度表价格约为300~400元/台,安装时同样需要增加表箱、空气开关等配件以及安装费用。

(3)智能控电管理系统智能控电管理系统是专为公寓设计的一种产品,与机械式电度表和电子式IC卡电度表相比,不仅可以完成用电计量,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实现预收费,特别适合于公寓的物业管理;②有强大的智能控电功能,例如完成定时关断功能、负荷控制功能;③具有用电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④机柜内己包含了表箱、空气开关等配件,不增加额外费用;⑤安装简单,操作方便,设备集中管理,不易损坏;⑥系统配置数据管理机,有统一的插卡孔,使用方便;⑦本系统价格低于电子式IC卡电表,市场报价约为250~300元/户。

4.2应用前景

智能控电管理系统在许多集中应用场合开始显示出独到的优势,这使它开始引人瞩目并取得相应的发展空间。它将逐步改变和发展原有电度表应用领域的产品概念,在相关领域显示出更大的发展前途。智能控电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大大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寓智能化管理水平,对需集中情理的公寓尤其适用工程实践中,由于不同业主对本系统的认知程度不一样,实际采购及应用洋细数据均有待进一步调查。

5电气设计与各专业间的协调

5.1与建筑专业的协调

电气设计时应向建筑专业提供智能化系统弱电机房和强电设备用房的布置要求。弱电机房主要用于综合布线系统、电话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智能控电管理系统等,它可以和公寓底层的值班室合用,面积约为30~40m2。强电设备用房指变配电室或配电室,一般位于自行车库层或底层,设备用房面积大小应按建筑规模和具体工程的用电设备情况来确定。设计时还应向建筑专业提供强、弱电竖井的布置要求。规范规定强、弱电竖井宜分开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强、弱电电缆应布置在竖井两侧。电气竖井的位置应保证至平面上任何一点的计算机信息插座的线缆距离不大于90米,电气竖井除了敷设强电、弱电电缆桥架以外,还要考虑放置智能控电管理系统机柜、网络机柜及其它弱电配线箱。电气竖井的门应选用丙级防火门并向外开启。

5.2与结构专业的协调

电气设计时应向结构专业提供有关设备用房的荷载情况、进出建筑物管线穿地下室剪力墙孔洞大小、数量和位置,还要提供电气竖井内的楼板预留洞尺寸和准确定位。根据结构梁的最低标高确定水平干线桥架的安装高度以及部分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根据框架柱(或构造柱)内钢筋分布情况确定作为防雷引下线的主筋直径及数量。

5.3与给排水专业的协调

根据给排水专业提供的消火栓位置做出消火栓按钮直接启泵线路图,并复核消火栓箱是否与配电箱位置冲突。确定公寓顶层是否有消防水箱及稳压泵(稳压泵属少消防负荷)。如果公寓为三级负荷,稳压泵的供电须从进线配电箱百供单回路电源外加EPS组成双回路电源供电。

5.4与暖通专业的协调

与暖通专业的协调主要是房间内暖气片的安装位置以及卫生间内通风器的配电。在布置房间内电气设备时,应避免与暖气片打架。同理,采暖进出户管道也应与MEB端子箱进行总等电位联结。

参考文献

[1]吴藏.智能集中式电能计晕系统在公寓中的应用[J].建筑电气,2006,(1).

第2篇:建筑类论文范文

(一)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以至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系致富由于社会上确实存在凭借关系、靠行贿来承揽建筑工程的现象,而能揽到工程又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致富捷径,以至于现在有的学生把关系看得很重要,从而不愿意刻苦学习、认真干工作,他们认为能力不如关系,学知识作用不大,于是成天想着怎样拉关系,套近乎,走后门。事实上,关系致富是在市场经济不规范的情况下才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具有普遍意义,学生要能够正确认识和看待此种现象。

2.诚信缺失目前,对建筑行业来说,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例如:招投标过程中,伪造资质、弄虚作假、串通中标;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降低标准、违章操作;发包方不履行合同,拖欠工程款等等,这些诚信缺失的行为伤害了人们的道德信心,阻碍了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学校因素

1.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更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而职业道德教育多停留在一般职业道德层面,没有建筑职业道德的专用教材,甚至,很多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等同于职业道德教育,或者仅在思想政治教育里涉及一些有关建筑行业的职业教育。

2.教师的道德教育影响力不够很多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没有把职业教育溶入到专业教育里面;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又因为对建筑行业并不十分了解,在授课时只能泛泛而讲;还有部分教师本身素质不够高,削弱了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力。

3.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大部分建筑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多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过于概念化,缺少鲜活的案例,没有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参与程度不高,这就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在内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三)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有明显不足,而建筑行业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基层条件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施工现场紧张、忙碌、艰苦的生活。有的学生入学时分数不高,因基础较差,部分专业课程如建筑力学、结构力学等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渐渐失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即使毕业后从事了建筑行业,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也会大打折扣;有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明确,不仅没有用心地去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没有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导致实践动手能力差、与人协作能力差,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知识相去甚远,只要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殊不知,没有在校期间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则很难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建筑岗位的工作。

二、加强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1.学校要与家庭、行业企业密切联系建筑类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忽视家庭、建筑行业、企业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要密切与家长的联系,设立家长接待日,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等,多与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学校还要深入社会、建筑行业、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听取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培养意见和建议,以使专业设置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具有市场针对性。

2.学校内部分工协作建筑类高职院校内部各部门、组织、人员要分工协作,使建筑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渗透到高职教育的各个方面。院党委、院团委、院学生工作处、院教务处、院就业处、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都应参与进来,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对高职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形式各样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

(二)优化突出建筑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针对建筑行业、企业及社会大环境的特点,建筑类高职院校要优化并突出以下建筑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遵规守法,廉洁自律,不,不;科学施工,安全生产,保证工期,保证质量;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精益求精,建造精品;坚持诚信,不以次充好,不偷工减料;厉行节约,不浪费原材料;不怕吃苦,忠于职守;钻研业务,提高能力;团结协作,提高效率等。

(三)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途径

1.抓好“两课”及就业指导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是大部分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因此,要努力抓好“两课”,并根据建筑行业特点,进行职业责任、质量信誉、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还可结合建筑行业中有关职业道德的案例,或通过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和职业场景对学生因势利导,生动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通常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课程总教学时数较少,而且重视相关法规政策的介绍、强调正确的择业和灵活的就业以及求职的技巧,忽视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以及对创业的引导和鼓励。建议高职院校针对就业指导课程要增加教学时数,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数据举证、案例教学外,还可采用“虚拟招聘”等形式,生动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

2.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专业课教学中如能结合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和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渗透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如建筑施工中的“隐蔽工程”,在隐蔽之前不仅有许多技术层面的要求,还有许多职业道德层面的要求。

3.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和教育建筑类高职学生中有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自控力差,这些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很难做到敬业、勤业。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日常的行为规范及教育抓起,建立和健全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学生行为,逐步培养学生具备明事非、善学习、知荣辱、守纪律的优良品质,为以后走向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4.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教学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训练。如: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实训任务,安排学生到企业担任一定岗位的工作等。通过实践,学生切身感受到职责、诚信、纪律、协作等职业规范的重要性,从而深化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5.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类的校园文化活动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赖课堂上的理论宣讲与灌输,还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新生入学初期,要着重开展专业认识教育,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大学期间,一是通过主题班会、团课、演讲赛、辩论赛、建筑技能大赛,建筑企业文化讲座、建筑业成功人士或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献爱心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职业观念与情感;三是成立一些与建筑相关的协会或社团,如测量协会、沙盘协会等,通过社团活动引导学生逐渐把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理性就业与择业,以及诚信、敬业、服从管理、注重合作等内容的教育活动。

(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第3篇:建筑类论文范文

(1)古建筑为体现福祥,大多都会在建筑的大殿正脊中部埋设有金属宝盒。有些建筑的房顶内部还设有锡背,极大地增加遭受雷击的概率。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古建筑风格本身就存在着雷击的危险,像是飞檐、翘角、梁柱、屋脊、吻兽、塔刹等构架都是突出建筑轮廓的,这就会造成安全隐患。

(2)古建筑分布在比较空旷的风景区、江河湖泊的附近等区域,极易遭受雷击。

(3)从古建筑选址的地理环境可知,其修建的场地一般地势都是比较高的,为了显示其高贵壮观,位置还比较突出,这都会加大遭受雷击的可能性。还有些古建筑比较讲究风水,其四周一般都会有高大的树木,而且都是成片的分布,这些高大的树木会增大遭受雷击的可能性。

(4)为了保护古建筑,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但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古建筑本身的结构构架不能够被二次改造,所以有些建筑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防雷设施的安装及使用均未达到应有的标准。

2关于古建筑防雷类别的分类与确定

我国建筑防雷标准是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版))来作为建筑的建设与后期维修中的防止雷击标准来执行的。另外在GB50165-1992第3、4、5条做了以下大致的规范:对于不同的建筑的防雷要求不同,它是根据防雷的装置与构造的不同来变换的。对于国家一类的古建筑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关于二类古建筑的保护,要求是按照一类民用建筑的标准来进行保护;对于三类的古建筑,要严格的执行第二类民用建筑物来考虑,尽量做到很好的保护古建筑与建筑内的文物。另外,我国的古建筑的防雷分类也是有特定的标准的,要求是必须要根据其重要性与使用性质来确定,并且规定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大小至少要分为二类以上的防雷建筑物,尽量避免稀有文物的损失与破坏。

3古建筑设计的防雷措施

在具体的古建筑物防雷设施中,要根据条件的不同来分别进行不同的防雷设施的安装。我们可以大体的将防雷措施分为内、外部防雷,就是可以按照建筑物对雷电的感应程度不同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防雷区,这些防雷区有专门的功能要求,并做了不同的规定:直接接受雷击不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非保护区,没有任何的保护方法,这些区域会直接遭受雷击,天空中的雷电周围的电磁场没有任何的衰减;直接接受雷击但受保护的防护区,这个区域内的特点就是电磁场没有减弱,但是这个区域内的大部分物体都很少遭受雷击,并且所有的建筑物都是暴露在空旷的空间内。第一防雷击的保护区,这一保护区简称LPZ1,它的特点就是从空中流来的电磁场得到了一定的减弱,其结果与作用就是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物体都能够有效的避免直接遭受雷击;第二防止雷击保护区,这一区域可以减少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起的后续防护区;防雷击后续防护区,这个防护区的具体要求就是进一步减少雷电电磁脉冲,以此来达到保护水平高的标准。

3.1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我们大致的了解一下过去的外部防雷设施,从以前的防雷经验上总结来看,传统的避雷装置一般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来组成的。接闪器通常有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这样的三种部件。接闪器都是安装在建筑物的顶部,其功能与作用就是要把高空中的雷电引下来。然后接闪器的下部会和引下线的上部紧密的相连,接闪器的下部件就会和接地的装置相连,它的作用类似有一条通路的导线,把接闪器引下来的雷电顺利的流到接地装置,这样接地装置会埋于地面很深的地方,就可以把大电流疏散到大地中去。另外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在避雷装置的安装时,要尽量采用长度比较短的避雷针。

古建筑的宝贵之处是由于其保存着其原始原貌,所以在安装避雷装置的时候,要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保存其原始面貌,这样的话就能够尽最大可能的满足建筑物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另外我们要合理科学的铺设避雷设施,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在建筑物屋面的正脊、斜脊等地方安装。同时要尽量避免直、锐角弯曲,采用圆弧状的弯曲,并且其引下线的弯曲弦长应该大于对应弧长的1/10。

(2)避雷装置中的引下线应该环绕古建筑的四周、墙面铺设,两条引下线的平均距离为18m。

为了保证古建筑正面的足够美观,原则上是不能铺设引下线的,但是为了安全,所以在铺设引下线的过程中,要尽量隐蔽铺设安装。另外,在一些面阔较大的钱物避雷带要尽量的选用直径较大的材料来进行铺设,在两端的引线也要加大材料的直径。同时要增加引线的数目,这样能够做到有效的分流。在铺设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

(3)在古建筑的的不同地域要根据游客的分布和集中程度来采取不同的均压措施。

如:在宽度较为狭窄的古建筑周围可以采用水平圈式的接地装置,这样的话,要特别注意保持接地装置与地下管线的安全距离,避免引下来的雷电击穿地下管线。

3.2关于侧面雷击的应对措施

在古建筑的防雷措施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古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来确定防侧击雷的方法。如在山区地带亦或是在空旷的古建筑物周围,要确定需要进行防雷的均压带,并且使均压带和建筑物四周的金属物体进行接地。最基础的安全要求就是窗上的玻璃没有空洞,因为在山野地带雷电可能会以雷球的状态钻进室内。还要特别注意一下树木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3.3做好建筑物内部的防雷措施

古建筑的内部防雷就是指的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危害。在加强建筑物的外部防护措施的同时,也不能够放松对于内部防雷的建设安装,它大致可以分为地位连接、加装避雷器和合理布线等一系列措施。在我国重点保护文物的古建筑内,一般都设有消防、报警和监控设备等,然而这些弱电系统的雷电感应的危害很大,因此加强内部防雷显得尤为重要。

4在古建筑防雷工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发现,很多古建筑的建筑地理位置都不是很好,大都处于高山、险峻的地带,这样地理不佳的问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防雷工程施工的难度。另外,考虑到为了使古建筑保持良好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防雷工程施工时就要小心,隐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技术指标不能够达标:

(1)我国对于古代建筑的统一避雷施工标准,会使得文物保护人员难以保持一个合理的尺度,可能会存在着想要很好的保护古建筑,加大防雷措施,但会减弱古建筑的魅力。否则就会使得古建筑风韵犹存,但处于极易破坏的状态下。

(2)我国的古建筑大都是以木材为主,但是现代的避雷装置都是一些沉重的金属,这样就很容对古建筑造成伤害。

(3)在古建筑地面四周的引下线的间距很难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加上古建筑的墙体形状不一,也极大地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5结论

第4篇:建筑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物防雷保护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直击雷和感应雷是雷电入侵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两种形式。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线路并经过电气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的雷击。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规定,建筑物的防雷区划分为LPZOA,LPZOB,LPZ1,LPZn+1等区(各区的具体含义本文不再赘述)。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分区,是为了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等电位联结点的位置,从而决定位于该区域的电子设备采用何种电涌保护器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实现与共同接地体等电位联结。

建筑物直击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A区,其保护设计已为电气设计人员所熟知,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设计由避雷网(带),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立柱基础的钢筋网与钢屋架,屋面板钢筋等构成一个整体,避雷网通过全部立柱基础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将强大的雷电流入大地。建筑物感应雷的保护区域为LPZOB,LPZ1,LPZn+1区,即不可能直接遭受雷击区域;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形成感应雷电压的机率很高,对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尤其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对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感应雷入侵。由感应雷产生的雷电过电压过电流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由供电电源线路入侵;高压电力线路遭直击雷袭击后,经过变压器耦合到各低压0.38KV/0.22KV线路传送到建筑物内各低压电气设备;另外低压线路也可能被直击雷击中或感应雷过电压。据测,低压线路上感应的雷电过电压平均可达10KV,完全可以击坏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电子信息设备。(2)由建筑物内计算机通信等信息线路入侵;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地面突出物遭直击雷打击时,强雷电压将邻近土壤击穿,雷电流直接入侵到电缆外皮,进而击穿外皮,使高压入侵线路。②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在线路上感应出上千伏的过电压,击坏与线路相连的电器设备,通过设备连线侵入通信线路。这种入侵沿通信线路传播,涉及面广,危害范围大。③若通过一条多芯电缆连接不同来源的导线或者多条电缆平行铺设时,当某一导线被雷电击中时,会在相邻的导线感应出过电压,击坏低压电子设备。(3)地电位反击电压通过接地体入侵;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经过引下线和接地体泄入大地,在接地体附近放射型的电位分布,若有连接电子设备的其他接地体靠近时,即产生高压地电位反击,入侵电压可高达数万伏。建筑物防直击雷的避雷引入了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入地,在附近空间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变化,会在相邻的导线(包括电源线和信号线)上感应出雷电过电压,因此建筑物避雷系统不但不能保护计算机,反而可能引入了雷电。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备的集成电路芯片耐压能力很弱,通常在100伏以下,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计算机防雷系统,层层防护,确保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由此可见,对建筑物内各电气设备进行防感应雷保护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感应雷的防护当中,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已日趋频繁;它能根据各种线路中出现的过电压,过电流及时作出反应,泄放线路的过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电气设备的目的。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4条规定:电涌保护器必须能承受预期通过它们的雷电流,并应符合以下两个附加要求:通过电涌时的最大钳压,有能力熄灭在雷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即电涌保护器的最大钳压加上其两端的感应电压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

现在,我们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的各类防雷建筑物的雷击电流值进行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的选择。

一、一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50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第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00*50%/3/3=11.11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50*50%/3/3=2.7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11.11KA*30%=3.3KA及2.78KA*30%=0.8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1.11*8=88.9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10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10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二、二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5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37.5KA,波头0.25us;根据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50*50%/3/3=8.33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为37.5*50%/3/3=2.08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8.33KA*30%=2.5KA及2.08KA*30%=0.6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8.33*8=66.6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65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65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三、三类防雷建筑物

1、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六规定,其首次雷击电流幅值为100KA,波头10us;二次雷击电流幅值为25KA,波头0.25us;根据附图1,全部雷电流i的50%按流入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接地装置计,另外50%按1/3分配于线缆计;首次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100*50%/3/3=5.55KA;后续雷击:总配电间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分流值为25*50%/3/3=1.39KA;如果进线电缆已经进行屏蔽处理,其每根供电线缆雷电流的分流值将减低到原来的30%,即5.55KA*30%=1.7KA及1.39KA*30%=0.4KA,而在电涌保护器承受10/350us的雷电波能量相当于8/20us的雷电波能量的5~8倍,所以选择能承受8/20us波形电涌保护器的最大放电电流为5.55*8=44.4KA;即设计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7条规定,该级电涌保护器应在总配电间处安装,即在LPZOA,LPZOB与LPZ1区的交界处安装。

2、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第6.4.8,第6.4.9条规定,在分配电箱处,即在LPZ1与LPZ2区的交界处安装电涌保护器,其额定放电电流不宜小于5KA(8/20us),故此处应选用电涌保护器SPD的最大放电电流为40KA,额定放电电流为10KA;以法国SOULE公司产品为例,选用PU40型。

在供电线路中,电涌保护器的具体安装以较常用的TN-S系统,TN-C-S系统,TT系统为例,示意如下:

1)TN-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2)TN-C-S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3)TT系统过电压保护方式

综上所述可见,在防雷保护设计中,总的防雷原则是采用三级保护:1、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基础接地装置泄散;2、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信号线引入的过电压;3、限制被保护设备上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这三道防线,缺一不可,相互配合,各行其责。目前通常作法是以下三点:

1)建立联合共用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防雷体系

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包括桩基、承台、底板、地梁等),梁柱钢筋,金属框架,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连接起来,形成闭合良好的法拉第笼式接地,将建筑物各部分的接地(包括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与建筑物法拉第笼良好连接,从而避免各接地线之间存在电位差,以消除感应过电压产生。

2)电源系统防雷

以建筑物为一个供电单元,应在供电线路的各部位(防雷区交接处)逐级安装电涌保护器,以消除雷击过电压。

3)等电位联结系统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文)明确规定,各防雷区交接处,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尤其建筑物内的计算机房等弱电机房,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在此处除采取电涌保护器进行感应雷防护外,还应采用等电位联结方式来进行防雷保护,本文不再叙述。

作为电气设计人员都非常清楚,建筑物的防雷保护设计是一项既简单又繁琐的内容,但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还有待于各位电气设计人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善为谋划,精心设计。本文仅此设计作了一点粗浅的探讨,所以文中不足之处,望同行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第5篇:建筑类论文范文

(1404)

一、课程论文在本课程中的地位:

《岭南建筑》是一门学习建筑地方特色的综合课程。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听课和考察实习,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深入思考当前建筑领域中地方特色问题后,把自己的一些独立的看法和观点整理,写出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就是考察学生对岭南建筑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论文的选题

1.选题:

1)光孝寺的岭南特色

2)仁威庙的岭南特色

3)番禺学宫(农讲所)的岭南特色

4)六榕塔的岭南特色

4)华南理工大学或华南农业大学中的某座中国固有式建筑的岭南特色

5)南方大厦的岭南特色

6)你认为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建筑

2)本人设计作业中如何考虑体现岭南特色:

a.适应岭南气候特点

b.反映岭南风俗文化

2.题目自定

提出的观点要充分列出理由,并附照片说明。

三、写作要求:

1.一人一文,2000~3000字,插图不少于20张

2.写作顺序是:

题目—作者姓名(含学号)-指导老师—写作班级—约100字的摘要—3~5个关键词—正文(分段,各段应有小标题)—参考文献——写作日期。附图要有简短说明,可分散在正文中,也可以集中放文章最后(要注明图号)。

3.用A4纸打印,除题目用小3号黑体字,小标题用黑体4号,其余用小4号宋体字。行距固定值20磅。

四、课程论文考核的方法

1.要求在课程结束后的3周内(即13周星期五下午5时前)各班各自班长收齐论文,并刻录一张光碟备查,交到工程实验南楼505汤老师办公桌面。

2、以上为期末考查成绩占总分70%,平时上课占30%。

五、参考文献:

引用别人成果一定要注明出处并加引号,引用部分不能超过全文的1/2,超过为不及格论文。

岭南建筑课程论平时考察报告指南

(1306)

一、平时考查为课堂布置的考察报告一份,总分30%;

二、3~5人小组,3000~5000字,图10张以上(含简单测绘图),不能超过5人。

三、报告含:题目、建筑物名称、时间、地点、目的、考查人、内容(本建筑简史,建筑的结构类型、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空间剖面、细部特征,人为内涵、损坏状况、社会的评价、你们的评价共十部分)

第6篇:建筑类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消防系统,设计实例

 

1、前言

云南某千年古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曾两度遭遇火毁。2009年的地震导致古寺大部分建筑受损,现正进行统一修复,而消防系统设计与实施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2、火灾危险性分析

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寺院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形式,火灾危险性极大,而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很低,并且由于寺院是建在山上,发生火灾后火势能够迅速蔓延,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2)建筑之间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寺院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3、消防系统设计

由于寺院存在上述火灾隐患,而对其实施保护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对策。古建筑消防安全不仅要以扑灭火灾为第一目标建筑工程论文建筑工程论文,而且还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古建筑的整体结构及形式。因此,火灾探测技术及消防安全措施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能够因地制宜的达到早期探测和早期灭火。整个工程中消防系统包括消防电气系统及消防灭火系统。

1)消防电气系统设计

消防电气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1]。

(1)根据本工程对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要求,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和论证,为该工程提供以下配置方案如下表1所示论文格式范文。

(2)根据《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2],并参照故宫等国内古建筑领域的常用探测保护方式,在本次设计中采用了点型感烟探测、点型感温探测、极早期吸气式探测以及视频火灾探测。

其中,视频火灾探测系统是现代消防的最先进技术。本工程在大雄宝殿设置一套8路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大雄宝殿空间高大,点式探测器不能满足规范的设置要求,其他探测方式对古建筑的美观及使用会有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设置了视频火灾探测系统。它的特点是:

l系统不仅能够探测烟雾,还能够探测火焰

l能够起到视频监控的作用

l现场设备只有摄像机,安装方便

l管线少,不破坏建筑结构

l能够夜间探测

l能够适用于如大雄宝殿这类大空间古建筑

表1消防电气系统设置一览表

 

序号

保护区域名称

保护措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广播系统

消防电话系统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1

鼓楼

 

 

2

钟楼

 

 

3

藏经阁

 

 

4

禅房

 

 

5

客堂

 

 

6

大雄宝殿

 

 

7

地藏殿

 

 

8

方丈室

 

 

9

圆通殿

 

 

10

后轩北院

 

 

11

斋堂

 

 

12

消防控制室

 

 

13

消防泵房

 

 

第7篇:建筑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鸡公山;中外关系

在鸡公山的相关研究中,姜传高长期从事鸡公山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创办了《鸡公山文史研究》期刊(1-7期),通过对史书、案卷、文稿和在山居留过的老人的回忆加以归纳整理,将鸡公山走过的漫长历程趣味性的再现给广大读者。姜老经常在博客中译介近代在鸡公山避暑西人的回忆录,更新关于鸡公山的相关研究成果,但是姜老的研究侧重于对史料的挖掘。

笔者通过对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搜集整理,发现三个规律:第一、在一些有分量的专著中涉及鸡公山,界定鸡公山的性质,涉及“鸡公山德产处理”问题,另外在一些传教士的回忆录中间有论述;第二、将四大避暑地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从宏观角度探寻避暑地的开辟、发展、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的问题;第三、从各种不同侧面来探索鸡公山的情况,比如说文化、经济、旅游、建筑、生物学、外交等角度研究鸡公山。具体表现如下:

一、总体性研究

在总体性研究中,如费成康主编的《中国租界史》,该书是国内较早一本对“避暑地”进行定义的学术专著,详细论述了“避暑地”与“租界”在风貌、开辟、法律制度、行政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在其他关于租界史研究的几本专著中都多少涉及了一点关于鸡公山的内容。日本学者川岛真在《近代中国外交的形成》一书相关章节中提到了“鸡公山案”,作者的侧重点是在分析“一战”结束后在德国避暑房屋分配过程中交涉署的作用,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交涉员与中央的微妙关系;此外,鸡公山的开发与西方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生活在鸡公山的美国路德宗传教士回国后保存了关于鸡公山的部分档案,另有一部分传教士在回忆录中也有关于鸡公山的相关记载。研究美国文化的齐小新的《口述历史分析――中国近代史上的美国传教士》,书中专门一章论及鸡公山,通过在鸡公山生活过的传教士的亲口叙述,使我们对鸡公山的那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综合比较研究

此方面多将鸡公山和其他三个避暑地结合起来研究。浙江大学李南的博士论文《中国近代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建筑活动研究》一文从建筑学的角度,详细论述了鸡公山等四大避暑地的开辟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建筑活动;苏州大学吕晓玲的博士论文《近代中国避暑度假研究(1895一1937年)》该文侧重在旅游史和社会史方面,全面勾勒了近代避暑度假的概貌,论述了四大避暑胜地的概况,分析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效应,进一步论述了四大避暑胜地的收回过程;最值得一提的是张慧真的硕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避暑地的形成与发展》一文,是目前国内少有的以“避暑地”为研究对象的专题论文,主要从中外关系、社会史、旅游史的角度考察了近代中国避暑地的历史,相关章节论述到了鸡公山的开辟、收回交涉过程,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其在台湾地区,其所运用的资料多为中研院近史所所藏的外交档案,然而,近代地方交涉的部分档案多保存在大陆地区,像湖北档案管里面保存了许多关于鸡公山、湖北交涉署的档案资料。由于她无法取得,所以缺乏档案资料的相互印证,得出论点难免有点偏颇。以上论文均把四大避暑胜地结合起来研究,在论述避暑地的形成过程中对鸡公山租地交涉都多少涉及,且所引资料基本相似,除了张慧真在行文所引资料中运用了部分外交档案,其他均未涉及。此外还有几篇硕士学位论文,例如,浙江大学自然地理学院李灿的《四大避暑圣地比较研究》等等,在此不在一一列举。除了学位论文之外,还有一些期刊论文,介绍四大避暑地,这方面的论文也有许多。

三、专题性研究

鸡公山的专题性研究,起步于1985年,相关的专著有《鸡公山志》、《鸡公山》、《到鸡公山看老别墅》、《鸡公山史海拾贝》等一系列著作,但目前我们通常把它们列入资料范围。

除上述专著外,还有相当部分学位论文,有代表性的是张明瑜的硕士论文《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与影响》从历史学和社会史角度论述了鸡公山的开发与鸡公山对于当地社会发展变迁以及近代化的影响;有从旅游学的角度论述,宋晨的《山地度假旅游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以鸡公山为例》本文应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山地度假旅游开发的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还有从建筑学角度来研究鸡公山的;在期刊论文方面,陈越的《鸡公山的历史沿革与风景特色》则主要从历史沿革、风景特色方面评述了鸡公山近代在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概况;有从建筑学角度研究的,姜传高的《鸡公山近代西洋建筑》一文综述和回顾了避暑地的开辟简史、历史分期、别墅分区、建筑风格、审美价值等内容。万传琅撰写的《鸡公山近代别墅建筑》从发展简史、别墅分区、特点等方面展开总述;有从生物学方面研究鸡公山的,鸡公山风景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各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中外植物学界高度重视,对鸡公山的自然科学研究迄今仍绵延不绝;也有从文化方面研究鸡公山的,以周继伟为主的作家试图从文学的角度解读鸡公山,其作品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第8篇:建筑类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建筑,节能降耗效益成本法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能源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节能。所谓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1.建筑节能降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达到节约能源、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成本管理论文,而且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重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这加大了我国能源压力,制约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

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效益成本法

效益成本法是由中国矿业大学经贸学院财会科研组朱学义教授提出,并于 1993年4月25日发表在《成本与价格资料》上(1994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此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瞿文莹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李定安分别编著研究生教材《高级成本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研究》,瞿文莹教授在《高级成本会计学》第十五章第三节中做了介绍,李定安先生在《成本管理研究》第七章第五节对此进行专门介绍。

综上所述,所谓效益成本法,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范围、额度及其分配趋向的一种现代成本计算方法。

2.1效益成本法的效益分类

(1)按耗费产生效益的期间可分为当期效益、滞后效益(包括投资性滞后效益和决策性滞后效益)、延期效益三种。

(2)按耗费产生效益的行为层次可分为决策效益、挖潜效益和投资效益三种。如下图所示:

决策效益

节约效益成本管理论文,如节水、节电、节料、节费、节资等

降损效益,如降低废品损失、盘亏毁损等

成本性经济效益 挖潜效益 质量效益,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入等

扩展效益,如增加生产、扩大销售等

投资效益

(3)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单位可分为内部单位效益和全厂综合效益两种。

(4)按耗费产生效益的对象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种。

2.2效益成本法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耗费对企业内部可计量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确定各种效益成本。(2)确定耗费效益系数控制支出;同时确定效益奖励率提高效益。所谓耗费效益系数,是指每元耗费可取得多少可计量的经济效益,常用成本效益分析、专家调查、历史数据测定等方法确定,一般应用于决策效益成本和投资效益成本两方面。(3)采用经济效益剖析法确定立项核算的效益成本。所谓经济效益剖析法,是指利用实际核算资料剖析经济效益关系中的各项因素,并通过实际调研,揭示其中最薄弱、最有潜力的项目作为主攻方向的一种方法。(4)确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有两种支出方式:①全额挂钩支出,即全部耗费都从所创效益额中支付。②单项奖励支出,即对承包单位或承包人按项进行专门奖励,正常耗费仍按现行办法进行。(5)设置专门账户汇集各种效益成本,然后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支出途径进行结转。

2.3效益成本法的主要特征

(1)耗费同效益挂钩。即从耗费上计算效益;从效益上反省耗费,效益奖励反过来又列作追加的工资费用。

(2)成本核算对象既不是产品,又不是责任单位(责任人),而是立项的成本性效益。这是区别于传统成本法和责任成本法最主要的特征。

(3)核算具有阶段性。虽然该方法也按现行成本计算期进行费用的归集与结转,但核算项目上的更替和时间上的断续已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核算方法具有辅。一方面它在现行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借助于管理会计中决策成本等方法。因而核算有帐内、帐外之分。

(5)核算对象领域管理目标相统一。效益成本法从单项效益的核算入手,最终是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这同企业管理的分目标和总目标一致。因此,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也是经济效益的提高过程。

3.效益成本法在建筑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3.1科目和账簿的设置

为了集中反映建筑节能降耗所需的费用同效益的关系,效益成本法在现行核算的基础上还要在资金占用类增设“效益成本”一级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创造建筑节能降耗效益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以及计提的效益成本奖,贷方反映结转的效益成本,月终一般不留余额。该科目按效益成本的种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明细账采用多栏式成本管理论文,格式如下:

效益成本明细账

账户:挖潜效益成本

凭 证

摘 要

借 方

贷方转出

节约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降损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质量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扩展效益成本(效益额:元)

合计

 

 

 

 

 

 

 

 

 

第9篇:建筑类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住宅 设计技术 策略 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 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知道,住宅建筑可以说是人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所以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人们追求的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回归自然, 来享受轻松舒适的生活。近几年, 我国建筑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已经进入了生态建筑时代。所以就如何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节能节地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此“ 生态住宅” 的新概念就产生了。以下就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目作简要的分析。

二.背景项目

2011年6月 - 2012年4月:华润置地新江湾九里

项目描述:华润新江湾九里延续“九里系”的高品质内涵,法式建筑,结合宫廷园林设计,讲究十字对称的仪式感和尊崇感,产品均以160-300平米左右的大平层为主。华润新江湾九里从规划到设计,从地块到户型,均致力于为“生活充满传奇“的城市精英们打造一个符合他们居住梦想的“家”。

2012年4月 - 今:华润置地宁波•卡纳湖谷

项目描述:华润•卡纳湖谷 总占地面积为487亩,内拥稀缺至极的90亩内湖和70亩天然山林,整体项目规划约300余户,也是目前宁波最大的纯别墅社区。华润•卡纳湖谷采用地中海式风格,立面结构敦实、质朴、大方、浪漫,展现纯粹的坡地原生庄园世界。

其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运用的是生态学原理,在设计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要遵循综合系统效率最优的原则。在设计和组织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主要是指使得物质和能源在建筑系统中能够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规律,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无污染、高效、节能的生态平衡建筑环境。我们在这里的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住宅区的自然环境, 比如土体、水体、空气、绿化、能源以及动植物等, 还包括住宅区中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系统环境。在这种的设计理念下,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始终都会保持以生态平衡为中心,使得住宅生态环境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三.项目设计原则

所谓的生态住宅设计, 就是指综合的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人工环境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来设计和建设住宅建筑, 这样可以把住宅建筑打造成为一个小的良性的生态系统, 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比较健康、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如下图所示:

图一:住宅示范房

图二:规划设计绿化用地

图三:减轻居住区环境污染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追求高效节约的同时不能降低生活质量,如果以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是毫无意义的。

2.设计时要做到生态化。生态住宅首先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化,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做到无污染以及可循环。

3.在规划设计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在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在设计时要了解当地气候、地形、水文、植物以及当地的经济、人文、历史、习俗等条件, 再结合一些健康的建筑材料和环保的施工技术作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

4.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在住宅设计时应该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 要结合气候、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不能盲目的追求先进生态技术,所以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是要顾全整体。

5.要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在生态环境建筑设计时减轻污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所以要尽可能的使环保的材料和设计方法,争取做到零污染, 做到资源的再生、循环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很多人认为占地大, 容积率低才能建设生态住宅。所以片面追求住宅区大规模、低容积率、绿化空地大、楼宇间距宽, 忽视绿色住宅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

2.有些人把建造生态住宅区等同于建高档豪华住宅小区。事实上,高档豪华住宅并不等于绿色生态住宅,房子建的再高档, 如在开发时不注意自然生态保护,甚至为追求高档装饰使用有放射污染的装饰材料或在住宅中装氟里昂空调, 就背离了绿色消费的真谛。

3.一些人认为洋建筑就是绿色的、生态的。不少新开发的住宅崇尚欧式、澳式风格, 并将此作为楼盘的卖点, 生搬硬套, 而不考虑当地的实情, 结果建起来后只好看不好住, 造成了新的浪费。

4.有些人认为生态住宅就是多种花草、树木的绿色园林式住宅。这比过去只管建房, 不顾环境的做法是一大进步。但生态住宅除了自然景观, 还有环境保护, 实行防污、排污、治污, 甚至使用无毒、无污染、节能的建筑材料。

5.一部分人认为生态住宅只能到空气比较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城区或城市郊区开发建设。其结果是在这些规划相对滞后和基础设施不够配套的地区, 涌现一个个规模大、封闭式、小而全的新住宅, 形成了发展商因建大住宅而办起了小社会的现象。

五.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

1.住区物理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 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 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 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生态住宅中的住宅物理环境设计, 指的是按人体舒适要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实质就是合理调节与处理各种影响住区物理因素使局部环境朝有利于人体热舒适方向转化, 从而提高居室内外物理环境的热舒适质量以满足适居性要求。

2.绿化系统及绿色材料系统。绿色生态住宅的绿化系统应具备“ 生态环境、休闲活动、景观文化” 等三大功能。因此, 其建设的重点除应满足绿地率、种植保存率与优良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植物种类等指标要求外, 更应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 应减少硬质铺地, 加强垂直绿化。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中, 对于材料、用品的选用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提倡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二是要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并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 的方针, 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3.水资源的节省以及废弃物处理。节水的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节水设备的使用; 二是住宅中水处理。值得指出, 生态住区里处理的是中水而不是生活污水, 不能为简化水系统的设计、节省投资而把二者混在一起处理, 这是水资源的节省中应该注意的。由于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概念, 因此在考虑能. 循环、材料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时, 不应停留在单体建筑和个体住区的尺度上, 而应将其置于区域乃至城市的大环境中来全盘考虑。污水、垃圾、废弃建材的分散化处理势必造价昂贵、效率低, 不符合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要求。需格外指出的是, 不应追求垃圾在住区内无害化就地降解处理。因此, 集中处理住区废弃物才是生态住区设计中的明智之举。

4.智能化住区, 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采用高科技自动化将住区内所有的物业、家务、服务设施、生活及工作设施连接起来, 从而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大化等。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对传统民居的积极保存和再生, 并运用现代技术使其保持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 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 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化。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生活习惯, 让居民参与设计方案的选择。

六.结束语

本问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项目,对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作了简要的分析,首先分析了设计原则和理念,在介绍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结合这些问题作了简单的策略分析。当前生态住宅环境已经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通过这个案例对我国的住宅建设生态设计策略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饶永 浅议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5年5期

[2]马会军 节能住宅设计中的技术策略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10期

[3]张敬民 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4]王钲日 浅谈生态建筑理论与建筑住宅设计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5]黄茂英 官斌 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2年4期

[6]刘玉苗 竺昱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