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感恩的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月儿圆圆话中秋
三、活动时间:x月x日--x月x日
四、活动内容
1、“中秋月圆知多少”十分钟队会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通过十分钟队会,在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
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小小歌谣传情意(一年级)
利用音乐课学唱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学生怀念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4、佳节感恩送祝福(二年级)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5、追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三年级)
收集中秋由来的传说,组织开展最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
6、情满中秋诗词吟诵比赛(四年级)
通过诗词吟诵,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营造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要求:内容不拘,自己作品、唐诗宋词、中外诗歌、儿歌童谣等皆可,形式力求新颖,每班不少于10人参加,时间不少于2分钟。
7、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五年级)
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并可用来布置教室。
关于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让学生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节民间的传说、民间庆祝方式;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推进学校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1X年9月上旬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宣传
1、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以“我们的节日·南京中秋”为主题进行演讲,宣传;
2、利用主题班队会、校园网开设专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讲述与中秋有关的民间故事。
(二)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佳节思月——主题阅读
1.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3)组织同学们开展中秋节有关的诗歌背诵活动。
(4)开展诗词赏析讲座
2、参加对象:1——6年级的学生
3、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第二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活动一: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庭欢度中秋节
活动二:共看明月皆如此---以“美好传统节日,多彩民俗风情”为主题写文章,可以是观察日记,节日游记,阅读体验,精彩创意等。
活动三:利用福建文明风、福清新闻网等网站,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过中秋活动,开展学生与远在异地打工的父母进行网上对话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共度中秋佳节。
活动三:开展文明礼仪我示范宣传活动,学习文明常识,践行文明礼仪规范。
活动四:创意抒情。在校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情义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活动五:“快乐体验”活动。少先队员向社区的孤寡老人和贫困者送月饼,送温暖。
本文由中国教育文稿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由来。
2、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3、了解重阳糕的由来。
4、会读一、二首有关重阳节的诗歌。
【知识目标】
1.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礼物送给老人,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查阅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及参考工具书,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情感。
2.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
3.培养儿童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 印发邀请函、做好宣传准备工作(施蕾、贾燕琴、高亭等)
(2) 布置班级文化墙(各班班主任)
(3) 排练节目:
一1班 诗朗诵 负责老师:艾黎英
一2班 快板 负责老师:戚翊淼
一3班 英语儿歌 负责老师:季新六
年级节目 歌舞 负责老师:孟晓蕾
队列训练 负责老师:张睿琪
(4)活动用品准备
*折纸活动:
爱心树——庄敏霞
爱心折纸(180张)——施蕾
活动裁判:施蕾 庄敏霞
*喂蛋活动:
白煮蛋(36只)、小碗(12个)——施蕾
课桌椅(12套)布置——孟晓蕾
背景音乐——孟晓蕾
活动裁判:施蕾 孟晓蕾
*“赶猪”活动:
赶猪棒(8根) 球(4只)——贾燕琴
活动裁判:贾燕琴、季新六
2.学生准备。
(1)通过采访或查阅资料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及风俗等。
(2)会读一首重阳诗
收集重阳节的诗文,选一、二篇读熟,以备展示。
(3)自制一张敬老卡
写上两三句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心里话,并会美化。
(4)说两三句敬老话
一定要当面对老人说,注意配上肢体语言。如果有些老人住得很远,没有办法在重阳节这天相聚,也可以通过打一个热情洋溢的尊老电话来表达敬意。
(4) 敬一杯敬老茶
先备好一小撮茶叶、几粒枸杞、两小片陈皮,用开水泡好后双手奉上,配上几块五香豆腐干当茶点
(6)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在家给老人表演节目,敲背、按摩或者盛汤添饭等;陪老人聊天、下棋打牌、看电影等,也可以陪老人外出散步、赏花,放风筝给老人看。
三、活动时间:2011年10月5日(周四)上午
四、活动过程:
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
主持稿:陶夏珠
一.
生(合):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家好!
田林小学《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彩云追月,桂花飘香,秋高气爽胜春光。” 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来到了。小朋友,那你们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
生(男):知道,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师:你真聪明。
生(女):老师,我还知道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老年人的节日。
师:没错,因为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又称“老人节”, 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你们看,今天我们邀请了那么多的家长来到田林小学做客,和小朋友们一起庆祝重阳佳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鼓掌)
二.
生 (男):1.重阳佳节就是好,
(女)2.民俗民风气氛妙。
(男)1.敬老爱幼美传统,
(女)2.文明和谐风格高。
(男)1.重阳老少聚一块,
(女)2.欢天喜地乐陶陶。
生(合):祝所有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
生(女):我们的同学也学到了很多本领,他们也要表演给爷爷奶奶看。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特地为爷爷奶奶准备了节日的礼物,那让我们快点欢迎他们出来。
生(男):好,下面,请欣赏一(1)班小朋友表演的诗歌朗诵
一(1)班表演
生(女):除了诗歌,我们还学会了别的本领,下面,请一(2)班小朋友为我们表演快板
一(2)班表演
生(男):一(2)班小朋友表演得very good
生(女):你的英语说的真好,我们再来听听一(3)班小朋友带来的英语儿歌
一(3)班表演
《上学歌》音乐响起
生(男):你听,这是什么音乐?
生(女):这是我们都会唱的《上学歌》。让我们一起给家长们唱支歌。
(全年级合唱)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本领,老师看到你们的爷爷奶奶看了直竖大拇指。
别看爷爷奶奶的年纪大了,他们的身体可棒呢!让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活动准备
1、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和有关图片。
2、事先让家长和孩子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有关民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前几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了解重阳节的有关内容,你们都了解了重阳节的哪些内容,谁能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二、认识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通过故事《重阳节由来的传说》,加深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和认识。
2.介绍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人们有丰富的活动,如登山、赏菊、喝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3.关于重阳节的诗歌
《采桑子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过故人庄》 孟浩然
三、发表感言
播放图片,发表感想。
(1)我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
a.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一个电话或陪老人吃一顿饭。
b.讲一个动人的故事给老人听。
c.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一张幸福照。
d.陪伴老人一起散步。
e.为老人们做一道可口的菜(可以是水果拼盘)。
f.自制一张精致的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2)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句心里话。
四、活动总结
只见她打着伞蹲在几株盛开的月季花前,用手机给花朵拍照。她的神情专注,望着面前鲜红的带着雨滴的月季花,一抹淡淡的微笑漾在嘴角。她一连拍了几张,又来换着角度,继续选取美艳的花朵。
落雨的天气,总会让人心情低落,情绪一如阴沉的天空,有些压抑。可是我想,对那雨中拍照的女子来说,她此时的心情一定是明媚晴朗的,只因她有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
仔细想来,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事物,并不一定都是昂贵的。就像这女子路遇的一朵花,给她带来了快乐和喜悦。
我的朋友小李是一个心灵手巧、喜欢做手工的人,因为善于感知美,如今的她,左手是凡俗的生活,右手是诗和玫瑰,让人欣羡。在她家里,到处是她手工做的花卉,有洁白的栀子花,优雅的莲花,还有艳丽的玫瑰。这些花卉在她形B各异的花瓶里静静“绽放”,不仅装点了房间,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可是谁又知道,那些栀子花和莲花都是用田间地头再寻常不过的棉花壳做成的,那些玫瑰也是用彩色丝袜做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是这些一文不名的材质,竟然做出了那些惟妙惟肖、姿态万千的花朵。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的、美的生活不是只有住大房子、开好车、周游世界、不停地消费。有时,只要有颗善于感知幸福的心,你就会发现那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无处不在,好生活一点儿也不贵。
有一次,朋友送我一本诗集。翻开看,那些诗句精美,让人赞叹。我不禁想,作者该有一颗怎样热爱生活、诗意盎然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的诗歌,他的生活也定像诗一样美。朋友说,作者平时的工作是在猪场养猪,这些诗歌都是他在工作间隙写下的。
那一刻,我惊讶无比。在那样的劳作环境里,心里竟然还会有诗歌流淌,换作我,做不到。文友说,这位作者写诗好多年了,诗歌给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让他感觉活得非常充实。虽然工作艰苦,但只要有一张纸、一支笔,他就感觉很幸福。
我感叹诗人对生活的要求是如此简单,对幸福的感觉是这样敏锐。
我的文友小李是位勤奋写作的姑娘。这些年,她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写作,发表了许多为人称道的好作品。有次,我和她聊天,她告诉我说,平时忙于写作的她,业余难得有空闲时间,以至于她觉得,如果哪天晚上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看电视,这样休闲的生活,简直幸福爆满。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感恩教育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常言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了感激他人,奏响了和谐社会从学生抓起的生动乐章。 因此班主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着对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报恩。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虽然“感恩”是一个舶来词,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具有感恩教育的元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古代二十四孝”、“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流传至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各样的思潮传入中国,在打破了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后,在思想领域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扼待建立。思想领域显得无序而混乱。
在一段时间内我国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只注重空洞的说教。媒体上有关缺少感恩心和加强感恩教育的事例越来越多。缺少感恩之心的年轻一代的表现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心与关注,“感恩教育”也应势而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由于父母的宠爱与娇惯,不少男孩便被惯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女孩便被宠成了家中“小公主”。他们缺乏对父母辛苦的体会,缺乏对父母爱心与恩情的理解,缺乏感恩意识,有些甚至恩将仇报,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应当加强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图报。这样,对于创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走上社会后学会感恩,学会报恩,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极为有利的。
不知感恩和回报甚至连起码的礼节礼貌、“礼尚往来”都不懂这不仅是“一对苦恼父母”的苦恼而且可以说是当今孩子的通病。在中国数千年的道德传统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做人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素养有恩不报者甚至以怨报德者是要被当成小人被唾弃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和受到一定冲击“感恩”一词现在在有些人看起来是过时了。目前感恩教育已成为全国舆论界热门的话题班主任更应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学校的感恩养成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将来能否成人也就意味着直接关系到孩子走上社会后能否安身立命、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建立和睦美满的家庭、能否获得同事和亲友的尊敬、能否在工作中取得应有的成就。而如果一个孩子毫无感恩之心连起码的“礼尚往来”都不懂那么就不仅仅是缺乏良知和道德素养的问题了连适应社会的起码能力都不具备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肯定是要四处碰壁成为孤家寡人的。以应试教育为借口给青少年提供了便捷而又方便的顺畅渠道学生不知挫折不知获得的不易只知一位的求索养成了“人人为我”的习惯最终害人害己。
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
三、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措施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与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因此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才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1.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组织主题班会,学生在班会中讲“感恩”的历史故事、现实故事;在班会中为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在班会中朗诵自己或别人写的有关感恩的诗歌、小说、散文等;在班会中表演有关感恩的文艺节目;在班会中讲自己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具体做法;也可以在班会上组织“感恩的心”演讲比赛。学生收集到了有关感恩教育的第一手材料,让他们在班会上把自己的感想和认识说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启示,互相感染,激发学生感恩的热情。
2.通过情感方面的感染使学生明白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学校通过开展写致家长、老师一系列书信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的感恩卡,郑重地写上各种表达感恩的话语:感谢老师、感谢班主任、感谢同学,以信件为载体,传递爱的信息,让感恩之情插翅远飞。曾有学校组织学生给父母、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从未表达的感情,不少家长反映要感谢老师对孩子的辛勤教育,感谢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有位家长这样说:“今天收到了儿子的信,真的太激动了。”还有一个家长激动地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都不跟我们说话,前几天收到孩子的信,看了之后感触很多,孩子在信中对我们的教育方法、处事做人等提出质疑,我们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和我们有抵触情绪,也认真的给孩子写了回信,现在我们沟通的非常好,衷心地感谢班主任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
3.班主任从认识到实践层面培养学生感恩于行
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让学生认知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无功利的给予。班主任可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例如:以班级为主体召开了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还可以组织感恩诗歌朗诵会、感恩文化故事会、观看有关感恩的电影、电视等。
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孝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班主任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作为班主任,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从洗一次碗筷;洗一次衣服;发一个信息,每天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基本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4.营造浓厚的感恩环境改变培养感恩行为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适当的位置布置学生自拟的感恩标语。餐厅可写上“一粥一饭当思父母之血汗”;教室可写上“今日我因父母而幸福,明日父母因我而自豪”;校园宣传园地可写上“为了让父母绽放灿烂的笑容,我将尽情挥洒汗水”;家长会上可写“爸爸、妈妈请放心,我们在尽心”。创办有关“感恩”的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显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亲眼目睹生活中感恩的典型事迹,从而得到感染。
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以各自的形式施展才华,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孝、知孝、行孝”的热情,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去,坚定感恩的思想。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光说不做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去冲突、去活动,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构建。感恩教育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来感悟生活,感激父母,感激朋友,感谢祖国,感谢人民,感慨人生,感慨人类,我们将收获一个个美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彭剑飞,冯周卓.中学语文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 经典诗文;诵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48-01
1 中高年级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经典诗文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炼绵长,蕴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蕴藏着丰富的“素质”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流淌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凝结着一代代人最宝贵的生命体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殿堂,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读千古美文,做现代少年”。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是汲取民族语言精华、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之一,诵读经典诗文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裨益。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通过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习,已经能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并能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这对于进一步开展诵读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 “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 “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腹有诗书气自豪。”从每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古诗词的平仄韵律的特点是非常适宜于小学生诵读的,通过诵读数量的积累,对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乃至对孩子的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2 中高年级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方法措施
2.1 创设环境,营造诵读氛围: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某种环境,周围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在校园里、教室里张贴诗人画像,名诗名句,并定时更换;草坪、花圃的栅栏、路灯柱等都写上诗意的语言;将《论语》、《弟子规》、《唐诗宋词》等诗、文学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板报、橱窗、走廊常年刊录。校园里,经典名句随处可见,处处弥漫着经典的气息,洋溢着国学的墨香。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经典记住。让校园一砖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让学生时时刻刻与孔子、孟子、屈原、李白、杜甫等古代先贤对话,让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成为一种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2.2 定量定时,检查落实诵读
(1)老师为班级学生推荐每周吟诵的内容,每周一主题,如:李白的诗歌、杜甫的诗歌、春天的诗歌、宋词周、三字经诵读等。每学期,要求学生能背诵教师指定的必背古诗文,参与面100%,达标率95%。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
(2)充分利用早晨、上课前、下课后等时间,开展诵读活动。
(3)每周检测学生吟诵情况。分小组竞赛和每周教师检查相结合。
2.3 开展活动,激发诵读兴趣
2.3.1 竞赛类
背诵小能手评选:利用班会午会,在学生中开展古诗背诵比赛。
古诗文知识竞赛:内容涉及诗词发展演变中的常识、诗人介绍、代表作品等。在知识竞赛中,学生既走进古诗文,也走进了流芳百世的诗词名家的精神世界。
古诗文朗诵比赛: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参加,或慷慨激昂、或思乡怀旧、或欣喜欢悦、或抑郁忧愁……大家都沉浸在诗的海洋里,一首首佳作似一曲曲动人的歌谣,流入每个孩子的心田。
2.3.2 展示类:学校的橱窗、每个教室的黑板报、墙报……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和才华的阵地,诗词小报、诗配画、诗化作文……形式多样,应有尽有。
2.3.3 活动类: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中秋节来临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了有关月亮的古诗文,专门开设了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做一张贺卡给父母,让他们懂得感恩,理解象征合家团聚和美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许多学生都说这样的中秋节过得才有意义。
结合班队课开展活动,如在母亲节的那一周,让学生收集有关歌颂母亲的古诗文并制成贺卡,组织一次“送贺卡赠诗词”的特别行动。一首首普通的诗文,因为倾注了孩子的真情就成为无价之宝。这一举措,既表达了礼轻、意重、情深的文化内涵,更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3 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成效
3.1 学生获益多:经典诗文的背诵已然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种时尚。通过诗词文化教育的积累与欣赏,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学生在近一年的古诗文诵读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加强了修养,丰富了思想。他在和古代诗文、文学家、圣人的直接对话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学生无论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才,他有丰厚古诗文功底,对他将会大有裨益。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也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2 家长反映佳: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起了家长的强烈关注。他们也加入到孩子的诵读活动中,手捧经典,有滋有味地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品味,让书香飘满家庭。有的家长还积极主动到学校献计献策,推动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的种种变化犹如一股飓风,给四平八稳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带来了新鲜空气。
3.3 学校换新貌:经典诵读掀,文明儒雅换新貌。通过诵读活动,学校师生形成了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推动广大师生形成了“想读书、多读书、乐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大力营造了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时间:40分钟 满分:42分)
题组一 命题(话题)式仿写(10分)
1.(2015·合肥模拟)请以“慈善”为话题,再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
慈善是一种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它是融化冰雪的阳光,是消除阴霾的春风;
;
。
2.(2015·杭州二模)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与示例组成排比句式。(4分)
故乡的山,巍峨峻峭,回荡着故乡悠扬舒心的山歌;
,, ;
,, 。
题组二 自由(开放)式仿写(4分)
3.(2015·台州高三质检)仿照例句,另选意象,再写两个句子。(4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走世间的尘埃; , ;,。
题组三 嵌入(填空)式仿写(12分)
4.(2015·海口二模)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面画线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4分)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勉励李翊在治学作文上下工夫,希望他能达到古人立言境地。治学作文要像种植果树,施肥养根,等待它结果;像点油灯,加上油,期望它发光;像,, 。他说树根深厚的,果实才能丰美;灯油充足的,发光才能明亮;,。
5.(2015·东北三校联考)仿照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①;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②。
6.(2015·石家庄一模)读麦肯光明广告公司创意春晚公益广告《筷子篇》有关内容,根据文意补充设计,或描述生活或陈述见解。要求:句式大致相同,语意相关。(4分)
筷子,是一个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情感与爱很重要的工具。它所传达的,是启迪,是传承,是明礼,是守望,是关爱,是感恩,是睦邻……
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启迪;
幼儿时,,;
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
长大后,,;
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
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
题组四 续写式仿写(8分)
7.(2015·巴市一中高三期中)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4分)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
。
8.(2014·武汉二模)仿照下面的诗歌,为这首诗歌再续写一节。(4分)
墨 香
你香醇如酒
我沉醉不归
屈原的傲
文天祥的骨
都在你的浓郁香味中气贯长虹
答:
题组五 对联式仿写(8分)
9.(2015·济南一模)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副对联。(4分)
柳色 泉声 鸣环佩 展画屏 入耳 迎眸
答:
10.(2014·山东高考)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4分)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答:
参考答案
1.慈善是一种胸怀,当别人陷入窘境时,它是缓解干渴的雨露,是滋润心田的清泉 慈善是一种境界,当别人遭遇坎坷时,它是躲避风暴的港湾,是带来慰藉的星光(每句3分)
2.故乡的水 清纯甘甜 养育着故乡憨厚淳朴的儿女 故乡的树 饱经沧桑 遮蔽着故乡饱经风霜的土地
3.如果我是春雨 我将滋润人们的心田 如果我是圆月 我将装饰离人的梦境
4.(示例一)养母鸡 喂它食物 期望它生蛋 食物充足的 鸡蛋才会更好
(示例二)养花卉 施肥浇水 期望它开花 肥水充足的 花朵才会美丽
(示例三)种庄稼 浇水施肥 盼望它打粮 水肥充足的 粮食才会丰收
(示例四)养肥猪 喂它食物 盼望它长肉 食物充足的 肉质才会肥美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
6.妈妈鼓励你尝试用筷子夹起生活的喜乐年华 是一种传承 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一块她爱吃的菜 是一种感恩
7.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吹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
8.你潇洒如诗
我深情吟诵
苏轼的豪
辛弃疾的放
都在你的激越韵律中穿越时空
(本体、喻体恰当,形式2分,内容2分)
9.泉声入耳鸣环佩 柳色迎眸展画屏(每句2分,上下联颠倒扣1分)
关键词:蜕变;破茧;飞舞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85-01
关于缔造完美教室,在现代,美国有雷夫老师作为榜样,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对完美教室的理解是:一间完美的教室,意味着师生共同穿越的一门门完美的课程;一间完美的教室,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一间完美的教室,要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一间完美的教室,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所能,让教室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一、毛虫蜕变
联系孩子当下的生命,我和孩子们选择了《热爱书吧》这首诗歌,作为班级主题诗,它成为我们穿越一个学期的共同愿景,而“朝向阳光,诗意成长”的班级宣言是我们“四一”班的名片,成为引领我和孩子们前行的源泉。
笔者认为,对于“缔造完美教室”,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打造班级文化,特别是班级中外显的物质文化,那只是“缔造完美教室”操作层面中,最简单易行的一小部分。完美教室的愿景很美好,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困难很大,特别是有些硬件跟不上。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要打造班级的物质文化层面,布置一下教室环境,搞一首班歌、做一个班徽、往墙上贴一份班级公约,就是在做完美教室了,这些外在的要不要做,当然要做,它是缔造完美教室的“外功”,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其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的。可以熏陶学生,凝心聚力,在目之所及之处给人以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是要往更高、更深处前行。
1.在吟诵中丰盈,在阅读中成长。在一个美妙的黎明,声情并茂的朗朗读书声便充溢在我们的教室里。而我所做的,就是做群鸟中一只领唱的鸟,带动学生,并与学生一遍遍的咀嚼欣赏晨诵的诗歌。因为晨诵,因为诗歌,催发了我的灵感,也开始写一些诗,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送给我的学生,现在已成为我和学生相互沟通的主要手段。
2.打造书香班级,享受缤纷生活。在班级文化创建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一起动手装扮教室及楼道的墙壁文化。我的舞台我做主,童心在这里得到升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诵读经典,七彩梦想树,快乐书吧等都被我充分运用,创造着属于师生共同的温馨家园。
我为每个孩子建立了“阅读成长记录袋”,孩子们将每次的阅读记录卡,制作的诗歌小报,整本书共读手抄小报,自制的创意书签等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与收获,都充实到阅读成长档案袋中。
我校的每个教室都呈现很多的亮点与故事。独有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徽,彰显着每个教室独有的文化内涵。
3.与家长一起共筑完美教室。鉴于留守孩子和个体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教育,我努力架起家校的桥梁,与家长一起将缔造完美教室工作延续。其中有我写给家长的公开信,有推荐给家长的读书方法,与家长一起走上阅读之旅。在家长会上积极倡导亲子共度,力求让家长明白亲子共读是最美的亲子方式。在与家长的共同编织与缔造中,彼此体味着一路风景,当然也有家长的冷漠,学生的无视……每当此时,我告诫自己:新教育在缔造完美教室的路上,我,家长和孩子追求的不是逗号,也不是句号,而是感叹号。
二、化蛹为碟
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必须发展自己。要发展自己,说到底就是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途径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所以我觉得要学会反思,一个反思的老师,一个读书的老师,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
1.一个理想的教室,必须以人格教育为先。“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将孝顺,社会讲公德”成为我班人格课程的道德准则。主题队会我带孩子们观看邹越的主题演讲《让世界充满爱》。在听取的整个过程中,交织着孩子们的泪水与真情。另外我觉得德育需要知,德育需要情。都知道知情意行的原理。道德认识,如果离开了道德的情感体验,道德认识是没有办法形成道德意志的。于是我开展了《让妈妈高兴》的感恩互动活动,要求每个妈妈在参加活动后,写一封感受给我,然后学生朗诵最好的。结果好多学生与家长都流下了热泪,真可谓是哭声中带着笑声,泪花中飘荡着幸福。
2.一个理想的教室应以智慧教育为重。我和学生实施着活力课堂大单元语文。为此我为同学们编写了《课堂展示歌》,每节课书上的内容占本模块的的70%,30%是师生自选教材。当教教材的时候,老师和学生有一个知识量不对等的地方,就是老师手里多了一本教学参考书。但是,当教自选教材时,学生和老师的知识量是对等的。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后,我们还有教学魅力吗?这就要求我拿起书来学习,只有养成学习习惯,才不会使自己在学生面前丧失学术魅力。每一单元学完大家必须学会一首歌,能画一幅画,吟诵一首诗……总之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发挥自己的强势智慧,85%的课堂都是在幸福的笑容里,真诚地交流中,激情的展示中渡过,我找到了成就感。
3.本期开展的“每日一诗”吟诵活动,成为每节课前五分钟的庆典。大课间活动,孩子们尽享户外运动的同时,学习吟唱经典诗词。另外孩子们生日的当天,我会送上生日诗,利用晨诵时间,让生日的孩子享受他专属黎明的幸福与甜蜜,成为一个生日庆典。在“三八“节,”“元旦”,清明”等节庆日,都会吟诵一些与节日内容有关的诗文,努力让孩子提升人文素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故事会”“诗文朗诵会”“红领巾广播”“国旗下演讲”……在“读书节”庆典展示台上,让孩子们尽展才能。
三、彩蝶飞舞
踏着新教育的泥土,领略着晨诵诗意,享受着绘本的浪漫一路走来。再次走进我们的教室的那些孩子们尤其是进城务工的子女们,他们恬适地捧着书本,欣然于晨光共舞,课堂上的眼光不再羞怯,回答问题时不再犹豫,见到客人不再回避,这些都源于读书氛围的营造,儿童课程的浸润,更源于阅读成为了学生生命成长的至要。让学生悄然改变,是新教育实验的初衷。
一、语文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主要是仅仅围绕某个主题,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同时,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知识构建的一种阅读模式[1]。通常在堂课的有效时间内,学生能够阅读5篇 15:05 文章。促使学生的阅读效率明显提升,并使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丰富其知识面,其自身也得到满足,使其对阅读兴趣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因为语文群文阅读能够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几篇文章,因此,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要求较强,早期其速度可不能达到要求,但通过几次的练习后,学生通常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速度。基于此,学生由被动阅读的状态转变为自主阅读,使其利用自身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群文阅读能够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弊病,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出现明显的变化。
二、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具备的基本课型
(一)单元重组
现阶段,语文教材都是单元紧紧围绕着某个主题,单元中通常有4~5篇的文章,为群文阅读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有一个单元均选自相关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及《儒林外史》,其都和智慧相关:通过智慧获得财宝、招起祸端、使人们的心性迷失。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应有效的指导学生对极具特色的课文《智取生辰纲》中“智取”内容精读,对智慧的有效利用充分感悟,随后在对《杨修之死》中,有关对智慧招惹祸端与智慧迷失人心性内容的描写进行反复的阅读,对相关语句表达的智慧的巧、愚以及呆的内容予以比较与体会。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将单一的课文教学获取的零散知识更系统化,促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完善。
(二)外延略读课文
《教师教学用书》[2]对略读课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内容的理解方面,明显比精读课文的要求低,通常是知晓大概内容”、“更多的是学生利用精读课文中获取的知识以及方法,将课文自行读懂”。通常可以实施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略读课文教学,以一带多,具有较好的阅读效果,促使教学目标更好实现,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明显提高。
(三)比较“综合性材料”
现阶段,语文教材中都会安排某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章节,为不同文章提供有效的“阅读材料”。此种“阅读材料”和课文存在一定的不同,不可以单篇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比不同的诗歌阅读中,对不同作者的表达风格以及表达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充分体会,切身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所在,为学生搜集与整理诗歌等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三、语文群文阅读的“结构”整合
(一)使文章组合“线索”较丰富
目前,教材的主题教学课文的线索较重视人文,如对大自然的保护与关爱等。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文章组合的线索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3]。如将友情类的文章结合教学,以人文主题作为线索等,发现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文章线索具有较强的丰富性,其对教师的视野、智慧以及对文章的掌握具有较高的要求。
(二)使文章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在较多读本中,一般会出现以“母爱”为线索的阅读内容,其中的各篇文章均讲的是母爱。但部分课文并未充分的“结构化”,由于文章的联系性较弱,内部逻辑性不显著。因此,可以多次尝试编选一组“母爱”的文章,最后确定《慈母情深》与《母亲的存折》。为什么选择这两篇文章,主要是因为两篇文章都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能够使学生对母爱的伟大有进一步的了解,促使学生对感恩父母,具有德育教育的目标。此种逻辑能够指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母爱的伟大”,进而尽可能的地丰富学生对“母爱”的掌握,即是“结构化”。结构化的群文阅读,能够给学生传送一种有效的信息:不可以单纯的背诵零散的知识,而需要掌握事物之间具有的联系。只有充分掌握整合,才可以使看似散乱无章的信息,转变为系统化的知识。
(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
语文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具有探究性高水平阅读,对发现乐趣充分体会。在具体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课文中出现的显著异同点,能够诱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在对《愚公移山》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传统的《愚公移山》与美国的《明罗移山》相结合,前者主要表达了人们做事必须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后者讲述一对老夫妻通过搬家的方式,将挡在面前的高山移走。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产生了较强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