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和合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和合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和合文化论文

第1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如何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和政府的作为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和承担规则制定、监督、协调、服务、引导等职能的企业和政府,如何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通过自己的作为,更好、更有效地去履行和保证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其社会责任。

一、企业要抓住核心,统筹兼顾。从决策理论上讲,组织进行决策,往往需要一个相对单一的目标,目标多了,就无法进行有效决策。如企业欠了供应商的钱企业文化论文,企业不支付就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但是,钱给了供应商,企业就没有钱买原材料,生产就无法进行,职工就要失业,消费者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股东也就没有了回报,你说企业该怎么办?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有主次,有轻重缓急,有层次之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企业必须做到抓住核心,统筹兼顾。

一是找准切入点,牢牢抓住企业经济责任这个核心不放松。因为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履行其它社会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股东没有回报,企业就不会有投资,没有投资就不会有企业企业文化论文,没有了企业,什么法律责任、伦理道德责任、公益责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企业只有发展了,即通过向社会提品或劳务、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为顾客创造价值,有了可供分配的利润后,才能吸引投资者追加投资;才能实现职工就业,才有钱给职工发放工资和福利、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加大技改、环保投入以及支付供应商的货款;才能给政府交纳税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政府完成社会二次分配成为可能;才能制定公益计划,为社会做好事,等等。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认为: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仅仅是做得好还不够,还必须做好事。然而,为了做好事,首先必须做好企业中国。他说,只要一个企业忽略了在经济上取得成就的限制并承担了它在经济上无力支持的社会责任,企业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如果因此而损失了企业取得成就的能力,那就是最不负责任。通俗地讲,就是企业有了钱企业文化论文,你才能尽责任,反过来说,企业要尽社会责任,你必须先做好企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核心责任就是要在法律、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想尽一切办法先养活自己,再做好、做强、做大,夯实发展基础,取得做好事的本钱和能力。

二是抓好联动点,统筹兼顾,积极履行企业公益责任。企业公益责任虽然是倡导性的,但也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应尽的义务。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其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公众的支持、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所以企业发展壮大后,只要有能力,就应该从利他主义的道德责任感出发,积极、主动参与、支持社会慈善等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把中华民族“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原则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论文,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政府要从无为到作为。如何保证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承担特殊职能的政府,应与时俱进,从无为到大有作为。

一要积极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虽然我国暂不鼓励企业搞sa8000社会责任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的lso26000也没有颁布,但国际知名大企业对中国很多的分包商已经提出了要求。随着国际竟争的进一步加剧,不少国家也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一种竟争手段。政府要末雨绸缪,大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倡导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引导民众正确、全面地看待企业社会责任。

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制制度体系和促进、保障、评价机制,做到有法可依。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时候,总会面临一个机会成本问题,它总是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做平衡。所以,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政府必须比企业看得远、跑得快,决不能出现企业因遵守法律带来成本增加而输给不遵守法律的企业。要通过科学立法保证市场竟争的公正、公平和合理,及时把企业拉回到规则里来。

三要强化市场监管和法律的执行中国。法律再好,没有执行力不行。小煤窑、小造纸、小化工问题,不少就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所以企业文化论文,要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真正得到落实,政府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包括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不作为实施责任追究。确保政府的管控纵到边、横到角,努力实现政府社会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四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因为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竟争市场上,企业追求自己的利益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它直接追求社会责任带来的好处、效果还要大,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使然。

五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吸引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公益责任。因为公益责任毕竟是倡导性责任,不能靠法律制度强制执行,必须靠企业的道德自觉。国外目前很多好的做法,如通过税收减免来激励企业投资高薪技术、节能环保和公益事业,鼓励企业做好事。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尝试,但基本局限在高新产业,但还很不够。

第2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1)群众文化要遵循群众性的原则。群众是文化的主体,也是群众文化的受众,没有群众参与的文化就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创作和文化活动。所以,文化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民间的优秀文化资源,培养更多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加大对群众文化的扶持力度,发挥民间艺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传统民间文化艺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2)群众文化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群众文化工作人员,需要将群众文化的传播和群众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将零散的群众艺人组织起来,逐步建立起专业性的群众文化社团,并且组织这些艺人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沟通。

2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

(1)群众文化逐渐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也逐渐使得我国的文化艺术发展逐渐呈现出时代环境下的开放性。一个地区群众文化中,融入了当地的社会习惯和风土人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这种文化就会逐渐向周边扩散,进而传播到全国,但是当这一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就难以再发展了。其主要原因是群众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空间的局限。这时,当地的群众文化就会逐渐的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与融合,这一群众文化的社会化也就越来越明显。(2)群众文化逐渐规模化和产业化。在我国政治和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我国的文化也逐渐地与国际接轨,群众文化逐渐走出了国民,融入了世界。其市场化与产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在另一个方面也显示出了我国的群众文化已经收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中,其已经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另外,我国的群众文化是我国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与重点之一,群众文化的发展也逐步朝向科学化、建筑化等方向发展,这促使了我国群众文化产业链的形成。

3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众文化的发展措施

(1)开拓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群众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应该充分利用我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力量进行全方位的发展与传播。例如,目前在社会中比较流行的街头文化、青少年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以及商业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形式都是新时期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形势。这些形式均是群众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良好载体,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载体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群众精神文明的建设,成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载体之一。

(2)大力发展通俗文化。通俗易懂的文化作品可以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更加生动形象的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使得群众更加切身地体会到群众文化所表达的寓意。所以,群众文化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例如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小品、相声,在为群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可以引导群众对我们的社会生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这样就制约了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所以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3)发展广场文化。广场文化是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的体现。广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娱乐演出、广场美化、健身文化和街头文化。在建设广场文化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广场文化要以公益性为主,要避免出现过浓的政治色彩和经济色彩。第二,广场文化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审美趋势和经济能力,选择适用于全年龄段的广场文化,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秀的文化氛围。第三,广场文化应该以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基础,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改进落后的群众文化,取缔腐朽的文化。

4结语

第3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对人民群众进行以“和谐”为底色的社会道德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文化中吸纳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道德精华,诸如“寓德于乐”“寓德于文”“寓德于情”“文以载道”等,都是当前我国群众文化的传统特色。以群众性、广泛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在人的品质培育、人的灵魂塑造、人的精神内涵丰富、人的文化精神提升各个方面功能的发挥,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人们的精神状态,陶冶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历史和现实都表明,群众文化一直都在大力弘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道德传统,使得参与者自觉主动滴运用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都结合开展了诸如“模范家庭”“模范夫妻”“道德楷模”“奉献爱心”等等内容,振奋了群众精神,激励了群众热情,增进了社会团结,营造了高尚的道德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道德水平。

二、群众文化发挥着凝聚力的作用

通过开展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创作和展示弘扬和谐理念的优秀作品,可以传播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建设和谐社会的观念,使得和谐社会的建设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更进一步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理想和信念内化为全社会的意识,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和为真、和为善、和为美、和为贵”的共识,就会极大地提升全民族的内心凝聚力,从而引导全社会形成齐心协力共建和谐社会的滚滚洪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群众文化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还表现在,它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和魂魄,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和谐社会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失去根本。在社会结构变动、经济体制变革、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的形势下,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正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途径。群众文化的广泛开展,通过多种多样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转化为社会共识,并以此逐步地形成全社会的价值体系,就能够消解思想冲突,提升社会认同,社会摩擦,避免社会动荡,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群众文化发挥着素质支撑的作用

国民素质的培育和提升,是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提升国民素质,第一要使国民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培育全体国民的个性力量、人格力量,培育全体国民克服困难、面对艰难困苦的适应力、承受力和应激力等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要培育全体国民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提升科技文化素质。第三要培育全体公民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责任意识、开放意识、爱国意识。第四要培育公民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群众文化是一种多方位的、特殊的知识和能力的载体,它具有普及各种知识、传授各种能力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能力,可以扩大知识面,可以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传授和交流的功能,可以使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经验和才智。群众文化还是对国民进行终身教育的一个好途径。

四、总结

第4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意义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对会计基础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要求和示范,在日常工作中参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标准,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努力的方向,会计基础工作日趋规范。另一方面,会计基础规范化对会计基础工作考核的意义也不容忽视,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时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考核提供了政策依据以及考核标准,有利于进行更加深入的改进。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

目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标准。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不高、会计人员素质有待优化。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重制约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顺利开展,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无序的现象还少量存在。因此,积极探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有效途径势在必行。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量化考核的应用

在了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发挥量化考核的优越性,加强量化考核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为此,下文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量化考核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量化考核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作用

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的有效开展,采取量化考核的形式,为会计工作提供所应遵守、执行的标准,有利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会计人员提供行动指南,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保证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从量化考核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作用上看,它不仅是会计人员工作的事前标准,而且是具体标准细化考核目标的过程,也为日后会计工作的监督评定提供了有利依据。因此,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量化考核的应用必不可少。

(二)量化考核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应用

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的考核项目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其中不同的考核项目,所对应的标准分和扣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进行量化考核的过程中,采用百分制的量化考核,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会计基础工作考核体系。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应本着客观公正、据实评分的原则,“以考核为手段,以促进管理、强化服务为目的”的宗旨,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切实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量化考核。

三、结语

第5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移动拥有全球最多的移动电话用户,网络规模极其庞大,过去主要发展GSM,当前重点是TD,其间也会有一些补充性无线技术,三五年之后可能是LTE,未来甚至是我们现在未知的技术。无线技术作为一种接入手段,总是在推陈出新,但无论引入什么无线技术,网络整体架构向全IP融合架构演进的方向不会改变。从现在入手,搭建一种顺应潮流、适应未来的网络架构,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身处3G时代,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网络IP化后多业务融合带给电信网的积极影响。IP化在降低电信运营商成本的同时,也将大大增加他们的选择性。现在IP化的网络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成熟,几乎所有被市场认可的应用,都可以用IP接入来实现,显然IP化是网络演进的终极方向。融合后的多业务网络便于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并降低综合造价。传统的电信网采用分层次接入、分层次管理的设计思路,一次通信的发起到建立连接,需要穿过许多层次,网络显得很“厚”。实现网络融合后,终端与应用之间的距离明显缩小,网络需要维护的环节大大减少,通信服务的质量更便于控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全IP融合业务网络从投资和收益两端都有突出的贡献: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便于推出创新性业务。长期以来,中国移动一直致力于产业链建设,从移动梦网、手机定制乃至今天的上网本,都非常重视合作伙伴的利益,也乐于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探讨、共享先进的理念。作为领先的互联网设备提供商,思科与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往合作主要集中在数据产品特别是IP产品层面,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以及网络安全产品等。3G时代来临,网络IP化日益深入,从整个网络架构体系演进的角度出发,IP产品几乎可以应用到中国移动任何一个网络单元中。思科对IP技术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与中国移动的合作空间非常大。例如,移动核心网引入软交换技术后,需要一个巨大的承载平台;实现全业务解决方案,需要无线侧的传输和接入IP化,等等。

在3G网络建设中,基站之间的承载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由于它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因此IP化的进程会比较快。从某种意义上说,TD网络建设,可以引申为一个庞大的IP接入网建设。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从原来传输网的角度去演进,实现基站的接入能力,如PTN;二是直接采用IP接入方式,就是所谓的IPRAN。从技术角度看,PTN更多在第二层上实现IP化,而IPRAN则在提供二层传送功能的同时,还提供三层功能。IPRAN的最大优势在于,众多基于IP的应用可以直接承载,而不需要再叠加三层网络。这样一来,“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变成了支持多业务应用的直接接入。现在电信业已经步入全业务时代,应用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普遍基于IP技术,因此需要“更加彻底的IP化”。不少人片面地将IP化理解为只是提供以太网接口和分组传送功能。试想,LTE和企业L3VPN等诸多应用需要网络提供三层及更高层的功能,随着应用的增加,需要在二层网络之上再叠加三层网络,并考虑在多层叠加网络间协同部署;网络中层级复杂,不仅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还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IP化后的全业务融合网络包含IP化与网络融合两个平行的方向,需要运营商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全业务运营时代的来临,也赋予中国移动这样的传统移动运营商新机遇,尤其是在互联网中的IDC领域。尽管这一市场存在竞争,但中国移动拥有众多服务提供商合作伙伴,在移动互联网的多个领域都很活跃,其业务常常出现爆炸式增长,由这些合作伙伴自身建设数据中心既不好规划也缺乏规模性。中国移动正在着力推广的IDC业务,为这些下游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联网设备托管平台,可以让合作伙伴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的发展,这同时也给中国移动的业务拓展以及与思科的深度合作带来了新空间。

第6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影视传媒;艺术;文化娱乐;互动;互补

在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的今天,在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高涨的时代,和谐文化已成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影视作品是人学,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传播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活动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劳拉・穆尔维曾经指出,“电影提供若干可能的,其一就是“观看噼”。在有些情况下,看本身就是的源泉,正如相反的形态,被看也是一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新技术迅猛发展,卫星及相关科技设施将世界连为一体,出现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财政的全球化和传播的全球化等诸多相互联系的现象,其间信息和传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起着神经网络中枢的作用。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内容,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传播文本,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球化对我们的娱乐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当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所导致的传播媒体的更新以及全球化时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等方面,这样一来,相对于文学曾经有过自己黄金时代的电影所受到的挑战就不足为奇了。电影的诞生把一种集阅读、观赏和获得审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带到现代人的面前,使一部分非文学专业的读者、观众只需花上一二个小时的时间就读、看完了一部浓缩了的长达数百页的文学名著,并且能获得感官和视觉上的巨大享受。这无疑对文学市场是一个冲击。但我们切不能忘记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一部电影的成功有时也可带来文学原著的畅销。五六十年代的中外电影《牛虻》、《暴风骤雨》、《林海雪原》、《红与黑》、《苔丝》等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文学原著的走红。八九十年代根据王朔、苏童、余华和刘恒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阳光灿烂的日子》、《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和《菊豆》等的走红或获奖也促销了他们所创作的文学原著,并迅速地使他们成为近乎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

电视业的崛起以及其在80年代中国的迅速普及曾一度对中国的电影产生过一定的冲击,但相当一部分观众并不屑于仅在电视荧屏上来欣赏电影,他们仍愿花钱去电影院静心地欣赏影片。如果该影片的故事情节始自文学原著,他们照样去书店买来原著仔细通读。前几年出现的“《围城》热”以及近几年出现的“三国热”、“水浒热”也使得这些文学经典走出了文学的象牙塔,来到普通读者、观众中,从而在某种程度达到了原作者所始料不及的“后启蒙”效果。这些现象的出现无疑为当代文化研究者提供了难得的“社会文本”,同时,这也说明,传播媒介的不同并不能代替人们欣赏艺术的习惯和多种选择。大众传媒并非一定要与经典文化艺术作品形成二元对立。可以说,中国的电影业始终是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自己的100多年,这其中既有政治风云的变幻,也不乏经济杠杆的作用,此外还有其它媒体的挤压因素。直到现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它仍然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并在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其它媒体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将面临的一个问题:中国电影在世纪之交将向何处发展?从近年电影界既引进西方大片,同时又推出自己的大片这一事实来看,前景并不悲观。“面对世界性的后殖民主义大潮的冲击,中国电影能否实现必要的自我调整,从而走出这暂时的低谷?对此不少人持怀疑的态度,其理由是商业大潮的冲击使得一批颇有实力的优秀编导不惜为取悦商界而丢弃艺术家的良知……”在当时的情况下,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波及到中国,中国电影工业所受到的冲击主要来自西方的电影以及有着更多观众和更大市场的电视。但毕竟,全球化的步伐是令人难以预计的,而且这一步伐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愈加紧凑。曾几何时,在大众传媒业独领的电视已经感觉到了全球化时代网络的影响,更何况需要更为精湛的艺术创造、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更大制作的电影了。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便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逼近,电影将发挥何种功能?它能够在网络的覆盖和电视的普及之双重压迫下仍然求得一席之地吗?有人曾就全球化时代的网络霸权作出这样的估计,“在网络时代里,由于人人都可以上网,每个人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传统媒介里的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对立将不复存在……在媒介方面包括两种预测,一是传统媒介在文化层面上的消失,即网络里的社会信息文化对传统媒介里的大众文化的代替,网络里的双向沟通对于传统媒介里的单向传播的代替,这是一种实质的消失。二是传统媒介在物质层面的消失,即现存的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广播、电视等都将基本消失。”这种担心虽不无道理,但却未免夸大其词了。如果情况果真如此的话,首当其冲的恐怕并不是报纸和杂志,因为在网上浏览新闻信息还可以令电脑操作者承受,但若要在网上阅读篇幅较大的文章或学术论文,恐怕就令人难以承受了,人们要么就下载这些资料,要么干脆坐在舒适的沙发上阅读刊登在制作精美的杂志上的书面文本。而观赏电影则不同,对于只想知道故事情节或浏览风景画面的普通观众来说,在电视上观看电影或在网上观看也许更为有趣和简便,稍稍不满意就可无情地按下遥控器的键或移动鼠标。这样看来,“电视所受到的冲击也许更为直接。既然全球化已经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它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也就是自然的。”人们既可以否定、攻击全球化,也可以为它欢呼,但是无论人们如何评价全球化,涉及的都是这样一种强势理论:以领土来界定的时代形象,曾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在各个方面吸引并鼓舞了政治、社会和科学的想象力,如今这种时代形象正在走向解体。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是一种文化与政治的全球化过程,它导致人们熟悉的自我形象和世界图景所依据的领土社会化和文化知识的制度原则瓦解。如果这样来理解和诠释全球化,那么全球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国际化、集约化、跨国交融和网络化,它也在更大的程度上开辟了一种社会空间的所谓“三维的”社会图景,这种社会图景不以地区、民族国家和领土来界定。至于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也不限于某一特定的传播媒体,因为每一种媒体都有着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特殊功能,因此对中国电影之未来前景持悲观的态度至少是短视的。全球化虽然已经直接地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并或多或少地波及到我们的文化生活,但正如它不能取代各国的民族经济一样,它也更无法取代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世界是多彩多姿的,人们对艺术欣赏的要求也是多元的。后现代社会使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多种选择,同样,对审美方式和娱乐也有自己的选择。电影、电视和网络虽然都属于传播媒介,但它们各自的功能有所不同,它们各自只能满足观众、网民某一方面的需要,却不能彼此取而代之。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三种媒体之间的关系并非全然对立,而是互动和互补。如果就其覆盖面和影响而言,首先应数网络,其次是电视,最后才是电影;但就其艺术等级而言,则首先是电影,其次是电视,最后才能数到网络,因为未经审查和筛选的网上艺术充满了文化垃圾和低级趣味的东西,它永远无法登上艺术的殿堂,倒是其中的一些有可能被影视埋没但确有价值的艺术品将被影视导演和制片人“发现”进而加工成艺术品。

可以肯定,在全球化的时代,电影艺术也和它的同伴――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一样,不但不会消亡,反而会同时具有更多的高科技制作技术含量和贴近自然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劳拉・穆尔维.《视觉与叙事性电影》.周传译,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坛》.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2] 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147.

[3] 朱光烈.《传统媒体,你别无选择》[N].北京:中华读书报,2000-08-16(16).

第7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一)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参与不够

化工企业的绩效考核是化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化工企业能否良好运转和经营,涉及到化工企业所有员工的切身利益。考核者是绩效考核工作能正常运行和取得较高质量的保证主体,现在新疆大多数化工化工企业的绩效考核主体主要是被考核者的上级和被考核者本人。不难看出,新疆大多数化工化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认识不够,很多人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自己只是在做配合工作。甚至就是上级对下级进行考核,没有下级对上级的考核,这就使许多工人认为:绩效考核无非是管理者的工具,目的就是扣钱。甚至有些管理者将考核作为控制员工的一种手段,甚至是展示上司权威的一种做法,在这些错误思想下,管理人员容易违背绩效考核的原理,使得员工惧怕考核,逃避考核,从而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和考核工作的正常开展。难以做到员工在绩效考核的各个环节上的参与,使绩效反馈难以到达普通员工的层面,难以让其发现自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绩效工作的提高。

(二)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

新疆大多数化工化工企业之前的考核表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员工进行全方位考核,五个方面看似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实际上很多内容空洞无物,很难把握,考核表的内容设计根本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的部门和岗位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大而全,反倒是考核内容没有任何的针对性,考核的结果也因此不具有客观真实性,令人难以信服。

(三)绩效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绩效考核方法的选取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新疆大多数化工化工企业过去主要采取的考核方法是目标管理法就是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发展要实现的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和逐步落实,让企业的各级各层管理人员以至每一个员工都根据企业的总目标来制订自身的目标和实现举措,并把各种目标的实现情况当作考核的依据。但是,作为一个化工企业人员流动也是比较大的,现在的年轻人抗压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富有朝气也很个性,考核方法如果不够合理,会让他们倍感压力,感觉到不公平,没有发展前途,容易跳槽。

(四)绩效考核结果缺乏有效反馈机制

新疆大多数化工化工企业的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身工作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新疆大多数化工化工企业可供反馈的考核信息较少,化工企业受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考核工作比较流于形式,有用的考核信息较少。而且,人力资源管理者担心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敌对情绪,不愿将考核结果及相应解释反馈给被考核的员工,造成化工企业的员工不能知道自身的真实工作情况,无法在以后的工作发扬自身的优势,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五)绩效考核结果的激励性不明显

现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主要体现在薪酬奖金上,与职位晋升、职务调整、培训、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等关联度不高。而员工的需求层次不同,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到良好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结合起来、并根据员工需求实施奖励才能真正地调动化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由于绩效不能与薪酬设计合理挂钩,考评结果也未能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绩效考核做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力资源的其他因素密不可分,绩效考核的结果也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其他人力资源活动的有效开展。

(六)绩效考核结果的促进性不强

新疆大多数化工化工企业的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脱节现象,考核的结果只是作为确定员工奖金的一个依据,考核结果不公开,导致考核结果呈现出形式化,在很多程度上降低了考核结果的应用,培训部门得不到考核结果的反馈,难以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员工本人也不到考核结果,不知道自己的优劣所在,不能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提升自身能力,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缺少依据,员工甚至会对考核结果的公平和公正产生怀疑,致使石河子天能化工化工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难以取得成效,化工企业的人力资源也缺少竞争优势。

二、新疆化工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对策研究

(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全员参与

化工企业的绩效考核不是化工企业哪一个人的事,通过学习、会议和报纸等方式对化工企业的绩效考核进行宣传。使化工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能了解绩效考核的实际情况,增加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在考核内容和方法选择上,应该采取多种考核方法共存,针对不同岗位情况采取关键绩效考核法,目标考核法等方法共存。要充分了解每位被考核者的岗位特点、工作内容、工作状况、任务完成情况和心理动态等,制定合适的岗位考核标准,考核者要了解被考核者的绩效情况,使每位员工感觉到自己既是考核者也是被考核者,考核是非常公平的。使员工对考核部门的抵触转变为接受和理解。绩效考核不再是哪个部门的事,也并非是管理者的工具,绩效考核并不是只为了扣员工的钱。

(二)对员工进行压力疏导,提高工人的稳定率

由于化工企业自身的特点,需要的人员较多,同时人员流动也比较大,已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工人普遍偏年轻化,现在的年轻人抗压能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富有朝气也很个性,一个好的绩效考核也会让他们倍感压力,这种压力得不到排解,他们就会感觉到不公平,没有发展前途,容易跳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每个人对一件事或者是一个制度都有一定的适应期。在适应期中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及时对员工进行不良情绪疏导,使其顺利度过适应期。将会大大增加员工的稳定率。

(三)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及时反馈绩效考核结果

没有反馈,就不知该如何改正,不知如何改正,就不会进步。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和员工都能各取所需,共同发展。绩效考核的结果是要被考核者了解自身工作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把所有的信息都公之于众,如果这样会让不少员工觉得难堪,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如:手机短信,微信和上网等方式将个人的考核结果发给被考核人,由本人确定考核结果。如果考核结果无异议。就自己根据自身不足,改进。这就达到了绩效考核的目的。

(四)采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8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赫哲族;狗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渔猎民族,其先民肃慎自古生息繁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其活动范围远至库页岛等地。在距今约3000年的黑龙江省宁安县镜泊湖莺歌岭遗址中出土了4件小陶狗,说明肃慎系民族驯化狗和使用狗的历史源远流长。因其善于驯养狗并且把狗运用于和狩猎生产和交通运输中,所以在历史上有“使犬部”的名称。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因为赫哲族居住区相对偏远,食物来源比较充足,所以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交通方式变化很小。狗在他们狩猎生产和交通运输中一直稳定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狗与赫哲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赫哲族的文化中狗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在赫哲族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凌纯声先生在《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偶有涉及,但未作专门论述。目前,于学斌和萨马尔二位先生对相关问题做了研究,但二者分别以“北方渔猎民族”[4](p64-69)和“那乃人”(1)[5](p112-118)中的狗作为研究对象。前者的研究范围较宽,赫哲族仅是北方渔猎民族之一;后者的作者是俄罗斯学者,其论述多涉及俄罗斯远东地区诸小民族。因此,这一课题有进一步专门研究的必要。因所在地区与赫哲族聚居区接近,笔者曾多次去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考察。在这里,以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为例,据笔者所闻见,结合相关史料,对赫哲族的狗略作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狗在赫哲族狩猎生产中的作用

在赫哲族的经济结构中,狩猎长期处于重要地位,是他们维持生活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赫哲猎人赖以生存的粮食、棉布、食盐及其所使用的铁制工具、马匹、火药枪、钢枪等生产生活资料都以猎产品换取,所谓“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为生计”。因为他们的居住环境有广阔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因此其狩猎生产方式长期延续,狗在狩猎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赫哲族普遍驯养猎犬,从其幼仔时期开始饲养和训练。在其成年后,猎人在出猎时带领它认路和嗅兽洞分辨各种野兽的气味,并且由熟练的猎犬带领追捕野兽。在猎犬训练成熟后,猎犬在赫哲族人的狩猎生产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了。

从古至今,同江市街津口村一直是赫哲族聚居区。在这里,解放前不管贫富都养猎狗,在狩猎生产中用狗非常普遍。猎犬在家时,吃粮食和鱼骨兽骨;出猎时,猎犬和猎人同吃兽肉。1958年,“这个村二十六户赫哲人家,除老弱病残户不参加狩猎外,有十七户饲养二十三条狗,每户至少饲养一条,多至二条,又多是公社中的‘围狗’(2),它是公社中的公共财产,分到各户饲养,每年由公社补给一定数量的饲养粮。”[1](p53-54)

猎犬寻踪追迹,守洞捕兽,其作用与枪、马同等重要。好猎犬在咬捕细毛兽时,不伤毛皮,也不擅自吃捕到的野兽肉。猎犬在赫哲语中称“音达”,是赫哲族人民狩猎生产中的重要助手,它们主要负责瞄踪和追逐。犬的嗅觉和听觉都和灵敏,在狩猎中能主动在草丛中、江河边和树林里寻觅野兽。赫哲族人居住的地区适合貉和鼬生长,猎犬在协助赫哲族人捕猎时善于追捕这两种野兽。猎犬在生产中能够及时发现这两种动物藏身的洞穴,引导猎人挖掘兽洞。夜晚来临时,猎犬继续守候在洞穴旁,以便于次日猎人次日继续挖洞。在守候的过程中,猎犬有时把猎物杀掉然后回到猎人的住处通知猎人取回猎物。据载,同江市街津口村的两个老太太尽管行动不便,但是依靠优良的猎犬的帮助,仍然能够在秋季狩猎中取得猎物三四只至十余只。[1](p43)

二、狗在赫哲族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赫哲族在交通运输中,如果是水路则用船只,如果走旱路则用车马,冬天走雪路则用雪橇。赫哲族不仅用狗狩猎,而且把狗做为重要的牵引力量用于交通运输中。狗在赫哲族的交通运输中,主要是用作狗爬犁的牵引力量。

赫哲族的狗爬犁在其语言中称为“拖日乞”。元朝为保持驿路畅通,曾在这里设立四十多个“狗站”,专门提供“拖日乞”所需用的畜力。明清时期,狗拉爬犁在赫哲族聚居的地区就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明一统志》在“狗车木马”条下引《元志》云:“狗车如行船,以数十狗拽之,往来递运”。解放以前,狗做动力的“拖日乞”还是赫哲族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工具。三江地区极其闭塞,到了冬季,一般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而“拖日乞”却畅通无阻。狗爬犁“少则套一、两条狗,多则套七、八条狗。一条狗可拉七八十斤;七八条狗可拉五六百斤”[1](p162-163)这种狗爬犁可以在深雪中行进,便于走远路,比马快的多。

赫哲族用于交通运输中的狗需要从幼年开始训练,“犬在幼畜时勿使其外出,用脖套拴在庭院的桩子上,因它总想往外挣脱,借以锻炼其臂膀的力量”[1](p143)。赫哲族养狗很多,“一般人家弄两、三条狗,据说下江一带还有饲养十几条甚至几十条狗的人家”[1](p163)这是因为,狗爬犁一般是用一条以上的狗牵引。套狗的方法是“由头狗拉一条长绳,头狗是经过训练的,只要头狗走正道,其他狗都是跟着走的。头狗拉总绳,其余的狗各带脖套用短绳栓在总绳上,群狗合力拉总绳”[1](p163)。这样,狗爬犁就能飞快地跑起来了。

因为赫哲族地区冬季严寒,用狗拉动爬犁在冰雪中前进,能够运输货物和传递消息,给人们提供物资和保持联系。这种情况,在俄罗斯境内的赫哲族,即那乃人中也是同样存在的。据俄罗斯学者萨马尔先生研究,俄罗斯境内的那乃人中,“在整个冬季,狗担负起了全部交通运输的重任。在捕鱼和狩猎中,狗是作为役畜使用的。”[5](p115)这从一个方面侧证了狗的作用。当年,这种爬犁是赫哲族主要的交通工具,狗作为牵引畜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狗在赫哲族习俗中的地位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民俗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赫哲族的生产生活和狗密切相关,所以狗在赫哲族文化中具有特别的位置。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凌纯声先生对狗在赫哲族中的作用的陈述随处散见。俄罗斯学者萨马尔先生在那乃人中间也注意到了相同的情况,“狗的日常应用角色使它的形象在那乃任的世界观、各种仪式和民间文学中都留下了印记”[5](p112)

赫哲族的主要生产活动是捕鱼狩猎。狩猎生产中漂泊山野,居无定处。冬季狩猎入山,冰雪在肩,寻踪追兽。露宿野外,只有篝火,猎犬与之相伴。[1](p10)赫哲族居住的地区,冬季冰雪覆盖,雪橇是基本的交通工具,狗是基本的畜力。因为狗是赫哲族重要的助手,所以赫哲族人与狗的感情很深厚。

赫哲族人不买卖猎犬,猎犬在幼年时可以互相赠送。赫哲猎人从不戴狗皮帽子、不吃狗肉。在赫哲族任看来,猎犬是他们的亲密伙伴,“猎犬如果死了,尤其为主人尽了不少力气的好猎犬,主人是非常惋惜的,一定把它尸体掩埋起来,以防野兽来吞噬。”[1](p44)据赫哲族人吴连升讲,有的猎人把已死的猎犬扛起来,放在树杈上。但不知道这种方法应做何解释。[1](p44)这种作法,可能是防止野兽吞噬;但是,也可能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在北方一些民族中,长期流行树葬习俗,赫哲族猎人这一行为或许和这一习俗有密切关系。《魏书・失韦传》中,有失韦国“父母聚哭三年,尸则置于山书之上”。《北史・契丹传》“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据凌纯声先生考察,黑龙江下游的赫哲族有树葬的习俗“赫哲人打围死在山中时,即取大树干的一段,先将树的一面斫平,再挖成槽形,上面亦覆一槽形之树作棺盖,尸纳木中,用树皮紧扎棺与棺盖。然后用有树叉之树四棵,上架两横木,其上再搁树枝铺成一台,高约丈余,棺即置于台上”[2](p221)与这种风俗相类比,赫哲族是把狗看作与人同样的生命来对待,对狗的树葬是赫哲族风俗的一种延续。

赫哲族信萨满教,狗神是其中的一种神灵,“赫哲族的狗神长约19厘米,主司狗业,平时藏在一个皮口袋里,出猎时将口袋携带在身,祭时则陈列供奉”[2](p141)。由此可以看出,赫哲族已经把狗视作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狗在赫哲族民族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注释:

(1)赫哲族本来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是中国境内的民族。但是,清末的不平等条约,分割了中国东北的土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成为界河,赫哲族成为跨界民族。中国境内,称赫哲族;俄罗斯境内,称那乃族,其实是同一个民族。

(2)猎犬,当地人称“围狗”。

参考文献:

[1]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M].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

[2]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辽海丛书第4册. [M].沈阳:辽沈书社,1986.

[4]于学斌.北方渔猎民族养狗使狗的文化阐释[J] .北方文物,2004,(1).

[5]萨马尔,张嘉宾.那乃文化中的狗[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6).

第9篇:和合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国内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与狂欢诗学。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理论发生学角度看,狂欢化理论并不能直接挪用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因而,理清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并且以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现象为现实观照去发掘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对大众文化研究的启示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米哈伊尔·巴赫金的思想足迹涉及哲学、语言学、诗学、符号学、美学和文化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学界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话理论、复调小说和狂欢诗学。二十世纪中后期,源起于英国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思潮兴起,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成为约翰·多克、费斯克等大众文化研究学者广为引证、剖析的理论资源,鲍尔德温等人主编的《文化研究导论》一书也将巴赫金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理论家之一。川(P202)

    巴赫金研究在当前中国学界炙手可热,争论颇多,呈现出众声喧哗、杂语共生的态势。就其狂欢化理论而言,学者们聚焦于狂欢理论是否“想像催生的神话”展开对话与争鸣;①同时,对于狂欢化理论能否被挪用为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话语资源,观点也是莫衷一是。②由于巴赫金理论架构的庞杂和未完成性,其在传播与接受中存在种种误读,本文在文化研究视阂中考察狂欢化理论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合理关系。

    一、狂欢化理论与民间文化

    巴赫金从民间文化的历史源头出发,以歌德《意大利游记》中对1788年罗马狂欢节的描述为史料,结合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拉伯雷的创作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狂欢化理论。狂欢节、狂欢式与狂欢化是狂欢化理论的三个核心范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巴赫金提出了狂欢化的重要概念。狂欢化渊源于狂欢节,而狂欢节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神节和民间仪式,它盛行于古希腊、罗马并延续至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节庆、仪式和庆典活动。“国王加冕和脱冕仪式的基础,是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的核心所在,这个核心便是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狂欢节是毁坏一切和更新一切的时代才有的节日。r(P163)狂欢式意指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礼、形式的总和,它是一种没有舞台,不分演员和观众的游艺。巴赫金分析了狂欢式的四个范畴:1.等级制取消,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自由、率真、随意而亲昵的新型关系,人们的行为、姿态、语言都从阶级、年龄和贫富差异中解脱;2一种插科打浑式的情景喜剧;3.俯就,一切被狂欢体以外的等级世界观所禁锢、分割、弃绝的东西又重新结合,神圣/粗俗,崇高/卑下,明智/愚蠢等二元对立重新订立盟约;4.粗鄙,一种读神式的、降格的与肉体下部相连的摹仿与讥讽。以上四个范畴不是关于平等与自由的抽象言说,而是通过生活形式加以体验的具体感性的游艺仪式的“思想”。当狂欢式转化为文学的语言时,就是所谓的狂欢化。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