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态成本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经济新常态下,各个同行企业间竞争压力不断增加,在不影响产品价格的前提下,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无非从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两方面入手。然而随着原材料、器械设施以及员工工资等的持续上涨,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强化价格优势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企业长久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成本控制,因为其是反映该企业商业效益与管理水平高低的直观指标,也是决定产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当今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已进入微利时代,构建良性多维动态的成本控制体系应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各企业都应将工作重心置于企业的成本控制上。
一、多维动态成本的概述
所谓“动态”是指依据实际情况对企业项目预算进行灵活调整,依据市场环境实时调整企业项目计划以及财务收支重心。实现对企业进行多维动态的成本控制,即在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核算管理,然后进行成本检测,最终实现成本控制,以保证企业的每项经济活动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因此可以说,多维动态成本控制也是企业管控资本的有效手段,是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的科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资产损失,也能降低企业的财务投资风险。
二、企业成本控制中现存的问题
现阶段多维动态的成本控制体系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大多数企业均属于探索阶段,因此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列举几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的基础信息欠缺,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于企业资本原始数据的会计记录不明确和具体,其中包括有些数据统计难度大而无法提供准确数据,有些数据存在部门交叉因而数据口径不一。以笔者所在的自来水企业来说,这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厂,厂内各净水构筑物、管道、设备很多都因历史原因造成资料不全;又因这些资产多在地下,重新评估难度大,成本高,这就易造成在成本预算或者资产分配过程中,出现重复预算或者预算缺失,因而会导致成本预算的不合理,无法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基础多以主观经验为主,缺乏数据支持
基于目前成本控制没有科学的模式可以效仿,大多数的企业都是凭借主观经验制定成本预算,没有准确的数据支持,就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支出计划,同时也难以衡量各个项目、各个部门的实际资金及资源需求量,因而容易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造成资源分配不均,甚至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使企业资金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总之企业预算的数据依靠不足,就会大大降低企业成本预算的权威性与执行性,容易造成随意更改与任意执行,不利于企业预算工作的实施,也不利于企业成本控制的实现。
(三)成本控制中各个环节衔接信息利用不当,缺乏部门间信息交流
目前企业职能规划已相当完善,这对于企业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各部门间分工明确、职能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内部原本统一的数据信息分割开来,造成横向数据信息分散,再加上各部门间相互联系较少,不能实现有效信息的共享与统一,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使得企业信息与业务流程出现脱轨现象。
(四)成本控制中没有设定明确的责任划分
有些企业员工只注重任务量的完成,并不注重完成的效果如何,再加上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没有一定的奖惩制度,长此以往,造成企业为员工的任务效果买单,容易造成员工的懒散,也不能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对于企业成本来说,增加了企业成本中薪金成本,也造成了一定的人力浪费。有的企业即使注意到这一点,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责任追查也就不能具体到个人,缺乏对资本投入的回报成果承担责任。
三、企业多维动态成本控制战略体系的构建
构建多维动态的成本控制战略体系,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评估,从而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成本预算与执行性较强的成本控制方式。下面从几个维度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实现提出一些建议。维度1:依据企业管理阶层对企业成本进行全方位把控企业的管理层主要由成本战略层、成本精益层和成本控制层构成。
(一)成本战略层:该层主要侧重于企业资本的集中管理,加强企业的成本战略层管理,有利于企业合理分析企业成本构成与支出动因,从而制定科学的预算框架,同时还有助于对成本预算的科学预测、智能分析以及实时监测。
(二)成本控制层:该层主要侧重于管理企业运营周期的项目部署,贯穿企业成本计划的制定、控制、管理以及考核分析的整个过程。加强成本控制层有利于实现对企业的整体化把控,也能有效促进各个部门、环节的工作业务衔接,从而有利于减少企业的信息缺失现象,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三)成本精益层:该层侧重于监督成本的使用情况,并完成对企业的不合理预算的调控。加强成本精益层主要目的是减少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经验做法,利用准确的会计数据制定科学的成本预算,从而增强成本控制的可操作性。维度2:依据产品属性的不同构建恰当的成本控制体系产品的属性不同,其成本控制体系也应有所差异。以自来水企业为例,其提供的水产品主要有城市用水、直饮水、瓶装水等。不同的品种,对水的质量要求就不同,质量检测的指标不同,因而资源及成本预算比重也应有所差异。对其实行动态成本控制体系,要求具体细化评估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并加强企业的决策支持和成本控制。维度3:依据控制模式制定控制计划目前自来水企业有总公司、分公司,水厂及附属公司,多维动态成本控制体系要求企业合理评估并分析每个渠道的产品收支状况,依据产品的类型制定适合的成本控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成本支出与控制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行成本控制对于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耗与浪费具有重要作用。维度4:分季节调整经营计划有的企业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例如自来水企业,雨季原水水质差,净水原材料投加量大增;夏季供水量大,加大压力供水电力支出多。多维动态的成本控制应详细记录并评估每个季节的产品成本与效益状况,并结合一定的经验数据,制定出较为合理的预算及业务计划,从而减少产品的不必要库存,降低资源损耗。维度5:依据客户类型制定服务计划不同企业产品针对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同,对于高端客户群体,其不仅要求产品的质量过硬,售后服务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这部分产品要加强售后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成本;对于自来水企业中直饮水环节,其成本划分则主要在加工处理与质量检测上,直饮水的成分与质量是其市场依赖性的主要决定因素。
四、结束语
在企业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并非遥遥无期,一切成本皆可控也并不是无稽之谈,只要合理分析企业的成本构成以及资本动因,对企业预算进行全方位把控,及时发现以及调整项目及部门预算,就有可能实现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就目前现状来说,企业要想全方位把控投资成本,不但要加强纵向成本评价机制,还要开展横向业务目标及资源配置的评价机制,这样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预算制定的不合理之处,宏观调控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并有利于企业联系为统一有机整体。
作者:王少君 单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西村水厂
参考文献:
[1]吴雯洁.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激励博弈模型及策略研究.商业经济研究[J],2015,(31):116-117.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动态控制
引言
在安哥拉K.K.一期工程,中铁十四局项目部承建了房建工程Ⅳ标段的16、17、18、20/21#五个地块,总建筑面积约58.5万m2,包括71栋5层砖混结构公寓、52栋框架结构公寓、4所幼儿园、3所小学、4座泵房以及社区市政道路、给水、排水、绿化、庭院工程、一处二级公园。合同签订于2008年5月份,合同工期为36个月,施工过程中顺延至54个月,合同造价34251.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0987.7万元。经过项目部2500多名中、安员工历时4年的艰苦奋斗,于2012年9月15日全部竣工验收,是参建企业中第一个无任何甩项工程的交工单位,K.K.项目部针对成本控制的常见问题也应用了相应的成本动态控制方法,在此将予以阐述共享。
1.建筑工程劳务成本控制问题及动态控制方法
建筑工程劳务成本,产生于各项人工费用。在工程施工期间,劳务成本所占比例大约占总成本20%左右,尽管比例不大,但工程施工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强,给劳务成本的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常见的问题是:劳务人员出现人员流动后,虽然能够实现人员补充,但由于每个岗位的人员安排数量是固定的,在岗位人员缺失后,相应的施工和管理工作可能会暂时出现空白,必然会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管理,即使有新的人员补充,窝工浪费的问题也是无法避免的。
对于建筑工程劳务成本控制问题,安哥拉K.K.项目部采用了动态视角的控制方法,首先要求针对每日工程的消费情况,按照工程的综合价格定额标准,以及根据承包合同的规定,检验劳务成本消耗的情况,如果劳务成本消耗异常,则要重新调整劳动力资源,以及劳动力和人机配套等,以较高的劳动效率,缩短工程施工的时间,即可降低人工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劳务费用支出;其次是加强合同的管理工作,为避免劳务纠纷,在与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确定劳务合作关系之后,即刻签订劳务合同,其中就劳务纠纷的内容、风险和关键问题等,进行详细的附注说明,并由签订者进行签名确认,在施工期间,则安排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根据劳务合同的内容,跟踪收集、整理和分析劳务合同的执行信息,提前做出战略部署调整,这样就能够保证合同段的顺利执行,杜绝劳务纠纷损失情况的出现;再次是人工成本的科学化管理,相关的举措包括人工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等,在管理期间,每一项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正面要求紧扣整个工程的成本核算目标,检验劳务成本与施工计划的匹配程度,精准地进行人工成本的预测和计划,最终形成完整的劳务成本控制体系;最后是劳务成本经济的分析,以月作为基本时间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容,逐条检查劳务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将节约、超支的情况详细列出,同时寻找超支的具体原因,以成本分析报告的模式,在成本分析会议中,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对劳务成本计划做出相应调整。
2.建筑工程材料成本控制问题及动态控制方法
在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体系当中,材料成本所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占全部成本的50%以上。在相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践当中,笔者认为有几个材料成本常见的问题,值得在此探讨:在材料的采购环节,缺少科学的预算,导致施工时材料的数量、规格和质量不过关,而需要重新采购或者退、换货,此时必然会增加预算之后的其它成本费用;材料进场后,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某些质量不合格的材料鱼目混杂投入使用,给工程带来质量隐患,而需要返工重修,此时工程需要增加额外的施工工作费用;在材料保管时,缺乏科学合理的保管措施,出现材料损失、变质、报废等问题。
对此,为了加强安哥拉K.K.项目建筑工程材料成本的控制,且将其视为成本管理的核心重点,该项目部做到了:主要表现在采购环节,做好全方位的市场调查工作,在选择物美价廉材料同时,也严格按照计划中的材料数量、规格和质量标准等,进行材料的科学招标,尽量缩小材料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偏差;其次是在材料进场时,严格检查了材料的质量情况,对于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入库和使用,将采购损失降低在最低范围内,同时可规避材料的质量问题带来的工程损失;其三在材料的保管期间,该项目部加强了材料的保管工作,为材料提供良好的保存环境,避免材料出现损失、变质和报废等问题,适时可通过一系列的核算工作,判断库存材料的超耗节约情况,及时控制材料的成本。
3.建筑工程机械成本控制问题及动态控制
建筑工程机械成本费用,由购置费、租赁费、保养费、维修费等组成,常见的问题是:在购置和租赁机械设备时,由于没有根据工程的规模状态和实际施工需求,所计划的购置和租赁数量、规格型号等不合理,使得购置和租赁的机械设备不适合工程施工,或者有严重闲置情况,增加了机械的成本费用;与此同时,在施工期间没有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为了节约保养费用,超负荷使用机械设备,使得机械设备的寿命水平大大缩短,反而需要耗费更多的维修费用,这一点也违背了机械成本控制的科学化原则。
安哥拉k.K.项目为了减少机械成本,在施工之前,综合工程的规模状态,以及实际的施工需求,确定了所需机械设备的数量、规格型号等,并根据实际所需,制定了机械购置和租赁计划,将购置和租赁成本控制在一个弹性范围内,在购置和租赁机械之后,根据机械的数量、规格型号、性能特征,科学计划的安排了机械保养工作时间,杜绝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行,将机械设备的损坏率降至最低状态,即有效控制了机械维修成本的产生。
3.结束语
笔者通过总结安哥拉K.K.项目部劳务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等三个方面的控制方法,使得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紧扣工程成本管理的要求和条件,并灵活参考、借鉴以上提到的管理经验,以进一步提升施工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超.如何实现高效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华建设,2011,(12):128-129.
关键词:动态成本;全过程成本管理;科目体系;目标成本
1 动态成本的精细化管控的前提
1.1 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科目体系
科目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现状而定。完善的成本管理科目体系应包含以下两大一级科目:开发成本及开发费用。开发成本下的二级科目包含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及开发间接费;开发费用下的二级科目包含财务费用、营销费用及管理费用。三级及三级以下的成本科目,可根据企业自身具体管理现状详细制定。
1.2 根据科目体系制定目标成本
按房地产项目开发节奏划分,目标成本可分为可研阶段、土地摘牌阶段及扩初设计阶段三个版本,扩初阶段的目标成本可作为执行版的目标成本。企业也可根据自身开发节奏,制定施工图阶段的目标成本作为执行版目标成本。
1.3 合约规划体系
合约规划体系是在建立科目体系之后,为实现更为精细化的成本管控,结合企业自身现状而建立的合约分判,将成本科目分判落地为预计的规划合约。但合约规划体系不是工程动态成本管控的必要前提。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科目体系及制定出执行版目标成本后,便进入动态成本管理阶段。
2 动态成本的概念及意义
2.1 动态成本的概念
动态成本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某一时间节点上的预计项目全成本,而非在此时间节点上的已发生成本。虽然项目动态成本会随着项目开发的推进而变化,但“动态”的重点是体现在时间上,而非成本本身数值上的动态。
2.2 动态成本的意义
动态成本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某一时间节点上的预计项目全成本,是用以与目标成本进行比对,同时比对不同时点上的动态成本,而后进行分析,研究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不同时点动态成本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规避成本超支风险,使得项目目标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并能按既定目标落地,不超支。
3 动态成本管控要点
3.1 目标成本编制全面不漏项
目标成本是否全面、可行,是动态成本管控是否有效的基础。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动态成本的跟踪发现目标成本有缺项漏项,有两种处理方式:
第一、无论是设计成果、施工方案的不足还是目标成本编制本身出现问题,如果发现严重的缺项漏项,对目标成本影响较大,则应第一时间修正目标成本,以保证动态成本比对的基础合理有效。
第二、项目全成本的构成科目通常可达到200条左右,因此目标成本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全面,因此应在一级科目(开发成本)下设置“不可预见费”作为开发成本下的二级科目,以解决对目标成本影响较小的缺项漏项的成本归口问题。不可预见费的设置因企业的管控能力差异而异,通常不应超过开发成本的5%,以1%~3%为宜。企业应随着项目推进及时总结,不断完成成本科目的设置,以减少目标成本编制缺项漏项的原因产生的成本占不可预见费的比例。
3.2 主动优化成本
执行版目标成本确定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成本管控者被动等待动态成本因各种原因产生对成本管控不利变化。因此主动优化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成本管控者(开发部门、设计部门、成本合约部门、工程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等)定期(可以以月度为周期)回顾成本,主动发现问题。一旦发生的对成本有积极作用的较大额度的优化,应及时调整目标成本。
3.3 已发生成本的及时归集
在实际成本管控过程中,无论是跨区域的大型开发企业,还是地域性的中小型企业,都存在成本游离的问题。即部分已发生成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归集到成本管理体系表单或者成本管理ERP系统的对应成本科目中,使得动态成本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成本现状。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经济性文件没有及时审批并归集。
(2)边出图边施工导致成本难以预计。
(3)成本管理人员没有将已签订合同或已审批的经济性文件及时归集。
由以上原因带来的成本归集不及时导致动态成本失准的问题,结合实际管理经验,可以通过定制ERP成本管理系统(非OA系统)的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在系统内建立成本科目体系、合约规划体系、工作流审批体系以及报表体系,合同、补充协议、非合同性成本、签证、设计变更等,审批完成后成本自动归集。定制ERP系统的整个过程要在管理咨询、软件购买、实施推广、服务器等方面上花费一定费用,也可以通过表格、文字、流程等辅助形式,自己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线下管理体系,但这种脱离咨询公司的线下管理方式,在体系建立和执行上,对管理人员的要求相对更高。另外,如非十分必要,忌“三边”工程。
3.4 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的管控
在3.3中提到的设计变更、签证等经济型文件的审批不及时造成动态成本失准,ERP是解决方法之一,但归根结底,需要工程和成本管理人员的高度执行力。根据实际管理经验,设计变更、签证的“一单一算,一月一清”是基本可以实现的。通常情况下,除特殊情况外(塌方、管线漏水漏气、重点关键线路上对工期有重大影响的变更等),5~10个工作日内,基本可以实现经济性文件的“先洽后施工”,至少可以实现“边洽边施工”,工程结算时,除特殊情况外,未及时审批的经济性文件不予受理(可在工程合同中对此加以约定,以避免纠纷)。设计变更、签证的“一单一算,一月一清”,对于工程管理人员会存在一定抗性,因此执行力尤为重要,对于设计变更、签证管理的执行力要求不是机械的、硬性的,而是对成本管控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
3.5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预警机制
关键词: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0引言
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本身具备四项控制性管理,分别为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1]。其中,安全管理为管理工作中的前提,成本管理为管理的核心,进度是管理的重要形象,质量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2]。就施工单位来说,追求企业利润是企业经营目标之一,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会对企业的各项成本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水利施工企业必须积极的开展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由此可以更好地对项目的安全、成本、进度和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高效的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赢取更为客观的利润,另一方面,保障项目的质量、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后续的使用。
1概述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水利施工项目自身的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在项目质量和安全保障、符合工程工期和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施工单位积极采取组织、技术、合同和经济等多项经济措施,有效的管理施工涉及的成本费用支出[3]。开展成本目标管理主要是为了将项目成本有效的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同时谋求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获得最大化的项目建设利润。除去工程施工所需的基本开支费用外,这里还有为了满足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等多方面要求的成本,一般称之为质量成本、进度成本以及安全成本。安全成本主要指的是在确保安全生产由此产生得了一系列费用以及安全事故而形成了相关经济损失[4]。质量成本主要指的是在保障工程质量的情况下而支出的相关额外费用[5]。进度成本主要使得是为了满足合同的工程进度要求,而采取一系列措施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没有满足工期要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符合合同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积极的开展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2水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面临的各项问题
2.1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意识支配行为,是行动的基础。水利施工企业缺乏较为浓厚的成本管理意识会加大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使得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起不到显著的作用,这一问题在我国水利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的普遍。根据对国内水利施工研究分析可知,国内多数施工单位存在观念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成本管理的开展。当前成本观念主要反映在各个施工阶段,事中、事后成本管理不足,更多的单位仅仅重视事后管理,尤其成本管理没有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很多施工企业缺乏对预算审核的重视,表现在缺乏对小项目的预算,仅仅关注大项目。另外,施工单位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动态性,采集的资料比工程施工进度滞后,导致工程项目施工混乱无序,导致成本管理效率不高,水平偏低。
2.2水利项目施工单位缺乏素质过硬的成本核算人员
从现阶段分析,施工单位组织的成本管理效率不高更多是因为内部的成本管理人员欠缺完备的管理知识,成本管理相关综合素质不高。从目前形势分析,水利施工单位内部的多数财务人员兼任了成本管理工作,然而财务人员并不具备成本管理相关专业素养,成本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缺乏较强的综合管理观念,使得其他机构工作难以有序进行,成本管理部门及其人员也没有按照相关分析原则尽心成本管理,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2.3缺乏完善的水利施工单位成本管理体系
完备、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对成本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现阶段,成本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欠缺。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一些成本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给予有力的执行,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的前提下,成本管理人员责任缺失,部分单位并没有对成本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责任也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出现权利交叉或者空位的情况,工作人员以及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制度的建设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对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了阻碍。
3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3.1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
当今时代为信息时代,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特别是成本管理工作,假如在成本管理有效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展安全成本动态化管理,使得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当前,成本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过去传统的观念,增强成本管理思想,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管理知识,更好地组织安全成本动态管理工作。
3.2强化水利施工项目全程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就水利施工企业而言,他们需要重视的不仅是实际施工,还有施工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各项信息数据,进而组织高效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在上文已经阐述,现在很多企业更多关注或者更多去研究成本的事后管理,对于事前以及事中的成本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动态管理效率严重不足。为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本动态化管理,必须将安全成本动态管理思想融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去,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来,同时在项目决策、项目设计以及项目招投标等项目投标环节给予成本管理以高效的重视。此外,在施工当中,必须开展全程的动态化管理,努力发掘施工材料以及设备价值,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在成本管理过程当中,必须针对施工建设项目的概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最大限度的估量和预算工程项目最大的施工成本,出于对施工当中成本变更项目的考虑,预先突出相应可操作的针对性解决措施,保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设资金充足,禁止因为建设资金不足或者断流而对工程的施工产生负面的影响,由此保障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任何施工项目其相关的施工环节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水利施工项目也是一样,甚至水利施工项目这一特点非常明显。因此在项目成本管理当中,施工单位必须积极的构建成本管控体系,由此将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由此使得安全成本动态化管理效率更高,减少成本管理相关问题出现的几率。
3.3优化成本管理
科学、合理的施工项目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推动水利项目施工,可以有利于水利施工项目的有序开展,甚至会对项目成本数量形成一定的影响。成功的设计方案还可以有效降低费用,由此使项目施工成本降低。项目进行过程中设计环节较多,以往的成本管理会产生很多的费用,由此使工程项目成本进一步增长。在水利项目管理中,必须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开展全程预算,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施工材料等多方面的控制,在项目设计阶段就相应进行科学的规划,由此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可以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有序进行,防止发生意外,进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必须积极完善水利项目工程管理体系,明确成本核算人员相应的工作和责任范畴,一旦发现资金或者成本问题,立刻找出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4结语
水利施工项目属于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水利施工项目也伴随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水利建设单位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必须加强管理,尤其是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建设项目的需求。但是从目前项目建设情况看,很多施工单位缺乏对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意识,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关施工单位必须着力对当前的安全成本动态管理研究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应对措施,在保障施工项目质量的同时,加强安全成本动态化管理,切实提高成本管理的动态性,促进成本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冉沁灵.对水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143-144.
[2]杨旭东,徐池.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3):104-106+110.
[3]罗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5(24):48-49.
[4]王哲.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0):419.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革命的影响,国内外成本管理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发展局面。本文通过对成本管理发展动态的追溯研究,为我国成本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成本管理;发展动态;评析
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之信息化革命的深远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成本管理范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具体表现为以制造成本为主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导向转变为以战略为中心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而且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发展中又鲜明的带有着各实施国家本国管理理念,就如日本的“成本企画”模式,美国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等。
一、传统成本管理模式评析
回顾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这始终与财务会计的发展密不可分,并且是从财务会计中衍生出来的。纵观世界会计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会计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即使相比于西方会计发展,而且也显得更历史悠久。就如在我国西周时期就有了会计岗位“司会”与“宰夫”,由此,说我国成本管理会计发展于我国西周时期一点也不为过。当然,以此来追溯西方成本管理会计发展的论述也是相同的,即成本管理会计,尤其是成本管理理念在世界古代时期就已形成了。然而,真正飞速发展却在工业革命之后,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成本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创新。具体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两权分离产生的股份制这种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利用规模经济扩大企业规模时,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同时随着生产工艺流程的日益精细化,产品品种也日益多样化。由此,关于间接费用的分配以及使之对象化于各种特定产品就成为困扰企业成本管理的一大难题。至此,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且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以后。
回顾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在间接费用分摊处理上形成了根据成本分配不同特点的成本计算方法。诸如根据产品品种分配成本的品种法;根据产品批次分配成本的分批法;以及根据产品步骤及产品品种分配成本的分步法,其中,分步法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这些成本分配的计算方法是基于制造业企业的工业成本计算为历史背景。此外,20世纪初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体系(也称“泰罗制”),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导向,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由此,“泰罗制”的创立也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发展。但在这其中,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暴露无遗。
其缺点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由于较多的关注间接费用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模式,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陷入了关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价值耗费的“路径依赖”循环中,而忽视对于企业外部环境(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等)的审视与分析。由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使企业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了经营失败。
(2)企业较多关注成本管理的“刚性”方面——物质资源的计量与管理,而忽视成本管理“柔性”方面——人力资源成计量与管理、企业文化成本计量与管理等,即缺乏“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这使得企业更加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下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人作为企业管理主体,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成本管理,乃至成本管理模式下的有效激励与约束,那么可想而知企业成本管理首先受到重创,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对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兼顾,也即忽视了对人的利益平衡与兼顾,由此体现了传统成本模式“刚性”的一面而非“柔性”的一面。
(3)传统成本管理较重视以财务信息为导向的显性成本动因,而忽视以兼顾非财务信息为导向的隐性成本动因。这更体现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不符合成本管理的时代特征。毕竟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在,企业的“软性”成本管理因素,诸如企业交货次数、顾客投诉次数等,对企业成本管理决策很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评析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较多的体现了以竞争与价值成本管理为基础的战略成本管理特点,即形成了以战略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模式。笔者认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的发展更多的是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伦理学等的发展演变过程。例如,基于管理学角度,波特的“五力模型”将战略定位的思想引入成本管理中,克服了笔者之前所谈论的企业在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下较多的忽视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审视与分析的缺点。这让企业拥有统观全局的视野,分清及认识企业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发展,以此实现企业价值对大化。基于经济学角度,企业引入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对企业的定价决策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毕竟相对于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更能体现出企业的弹性成本管理理念。基于社会学及伦理学角度,伦理法引入成本管理分析,使企业更加关注道德的恪守。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具体分为以下发展趋势:
(1)管理学研究范式对其研究范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之前已论述过“五力模型”对其发展的推动作用。此外,又如引用PEST方法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也就是集中围绕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因素对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也如SWOT方法对企业行业环境的分析,也就是集中围绕优势、机会、威胁和威胁对企业的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总之,这些使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突破原有传统成本模式的方法束缚,融入了对企业战略定位的分析。
(2)成本管理不再仅仅是成本控制的环节,而且也是价值创造的过程。此时,成本管理融入了价值链分析环节,力在促进企业价值的提高。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了成本动因追溯,结合了企业的竞争战略,并以此对企业价值活动进行整合,以此创造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总之,价值创造导向的成本管理全面地揭示了有关企业竞争力的成本信息,以此形成了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3)成本管理融入了波特的“竞争战略”思想,将竞争战略具体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目标集聚战略。并围绕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以此来决定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战略,以此来替身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4)成本管理结合了许多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及相应技术方法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成本管理模式。诸如,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使企业的生产环境、技术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此使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失去应有的作用而使成本信息不再可靠,进而产生了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其次,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基于消除企业整个生产周期中的浪费现象,把有用的资源用到能为最终产品增加价值的作业上去的目的,由此推出了适时生产系统。再者,又如企业成本管理对企业生命周期成本的考虑。
三、总结
现代成本管理模式是基于传统成本模式而演变与发展的,并形成了在传统成本模式上“扬弃”的“兼容并包”的发展趋势。在兼顾传统成本模式“刚性”一面,它更加关注了企业成本管理模式“柔性”的一面,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尤其可以在对人力资源成本计量与管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关注上。笔者坚信,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与发展,以及信息革命的继续推动,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会更加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创造,更加会适应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成本管理;施工预算;过程控制
引言
施工预算是成本动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企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使企业保持良性发展和稳定的盈利水平。项目成本动态管理即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对施工信息进行掌控,预测达到的目标,并将实际的成本消耗与预算对比,一旦发生偏差,立刻采取措施纠正,直到整个项目结束,整个过程的成本管理都是围绕着工前预算进行的,所以施工预算是成本动态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只有进行科学、准确、合理的预算,将企业资源的潜能最大化发挥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的施工预算,还能激发全员实施成本动态管理的热情,因为其设置了明确的目标和问责奖励制度,能够给员工自身带来动力,获得工作的满足感。
1 施工预算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1.1 施工预算内容
施工预算总成本,包括施工直接费、现场费用和其他费用,施工直接费是在项目施工中直接为建筑实体形成有关的费用,有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设置费等。现场费是在施工准备阶段到施工完成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和管理费用,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其他费用是由客观环境造成的费用,如雨季施工措施费、冬季施工措施费、施工辅助费,以及各种因素导致的工作效率降低带来的施工成本增加。
切块费用,包括施工间接费、施工技术及设备拓展费、计划利润。施工间接费有企业管理费和施工财务费,企业管理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管理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办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交通费用、劳动保障等,施工技术装备费用是为了扩大自身规模,提高施工技术而购买的机械设备费用,计划利润是施工前预测得到的应有利润。
1.2 成本管理中施工预算基本原则
预算方法,施工预算方法有定额法、经验估算法、内部市场定价法以及实测法。在选择施工预算方法时要保证清单单价统一,确保各单项项目的价格标准科学、合理,以真实的人工费用、机械费用和施工工程量来进行一种或多种方法的预算。
施工预算的核定目标为确定预算总成本、切块费用、施工合同管理目标以及施工项目应缴税费。为了达到施工预算核定目标,要确定合理的经营目标,目标过高会不利于实际项目的完成,会给施工人员带来负面情绪,不利于施工管理。而经营目标太低则不能达到施工企业的盈利目的。
施工预算前要对主要合同文件进行详细研究,因为主合同文件中规定了各项清单项目的工作内容、要求、质量责任等,这些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基本构成成本,只有明了合同中各项的具体细节内容,才能保证施工预算在招标方的要求范围内。
1.3 施工预算流程
现场勘查,通过现场勘查能够了解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收集成管理中所需资料,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所需的施工方案、工艺和工期安排,从而合理计划施工人员、现金流和机械设施。施工组织设计是实际施工的指导文件,直接影响了施工成本的构成,另外还要分析构成施工组织设计的单项内容、复核工程项目设计图、工程量清单、专用合同条款、专用技术规范等。施工现场的管理部门分析,初步估计现场所需的管理人员组成和数量、办公位置、面积、材质等,需要的试验器材、测量设备等。
预算手段和预算书,利用计算机软件编制定额估价表、工程量清单报价、工程实体材料消耗量定额估价表等。预算书包括编制说明、经济指标汇总表、工程量清单汇总对比表、现场经费清单等。
预算协商,在预算编制完成后要与施工负责人进行协商,摒弃传统的上令下行的方式,从而共同确定施工预算的可执行性,具体的预算协商为确定预算书初稿、拟定协商函、沟通、分析意见、主管领导审阅、预算书终稿。
预算下达,企业的施工预算应以合同的形式由施工企业与具体施工负责人签订,必要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达。
1.4 施工成本预算的动态管理
成本动态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承接到施工开始阶段,通过预算书确定施工项目的总目标,施工开始到竣工阶段,对预算中每一步进行执行兑现,竣工后对施工项目各项内容对比考核,总结经验,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施工项目内部对成本的动态管理要具有全面性,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管理,监理项目成本动态管理的观念,在施工中每个步骤加以控制,成本动态管理每个步骤实行PDCA循环,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应力水平。
2 施工预算在项目成本动态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组织体系
目前成本管理体系包括成本预算管理决策小组、成本动态管理执行部门、施工部门三部分,成本预算管理决策小组是施工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成本预算的最终审定,指定成本预算管理制度,协调预算过程、成本动态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冲突。施工成本动态执行部门,负责编制预算的基本表格、确定合理的经营目标,严格执行已经通过审批的预算书,监督施工部门预算的实施。监理成本控制组织体系可以明确责任主体,使施工中每一个成本控制环节都有相应的负责人。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网络联系和实际交流,实现内部合作,达到高效的成本管理目的。并建立实施奖励惩罚机制,提高全员的积极性。
2.2 施工预算为核心的成本动态管理体系建立
成本动态管理要求在施工前进行成本预算,施工开始后进行成本过程控制,竣工后进行综合性评价,而施工前的成本预算对以后的各个阶段实施有着指导控制作用,在建立成本动态管理体系时应以施工成本预算为核心,形成包括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评的循环系统,不断的精细化成本数量,使之更加合理、科学。在施工预算中可以综合采用定额法、经验评估法、内部市场定价法和实测法,保证成本动态管理的顺利实施。
2.3 成本动态管理的过程控制
减少施工方案设计修改,在施工开始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量减少由于施工设计的不合理造成的修改,一旦出现必须修改情况,要提前向公司设计部门申请,经设计部门和成本动态管理部门授权后方可进行。加强用工用料的管理,材料费用在施工成本中占主要部分,对材料的控制要从签订采购合同开始,严格核算材料的型号、质量、价格等因素,确保价格合理,质量合格,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材料使用台帐,并跟踪材料在现场的使用、回收情况。成本动态管理过程中要分析成本消耗的偏差分析,缩小成本与预算中的偏差,并明确成本环节职责,将各个分部工程细致划分,以小组为单位对成本管理工作责任到人。成本动态管理的时间节点要符合进度要求,防止由于进度延误造成的损失。
2.4 竣工阶段成本动态管理
竣工阶段根据有效的竣工图纸、施工收方单据、签证等对已发生的成本消耗和预算书进行对比。实行一审结算和二审结算两个步骤,第一次由企业内部成本动态管理执行部门执行,二审则由外包公司进行,找出节约成本和超出成本部分,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程项目成本动态管理提供依据和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灿,赵晓辉.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138.
[2]李飞.浅谈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7):64.
关键词:电力;成本;动态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X77 文献标识码:A
1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概念及原则
1.1成本控制概念
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工程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实施阶段的签证发生控制、以及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其主要由成本计划与预测、实施与核算、分析与考核、整理成本资料和编制成本报告等部分组成。绩效测量和补充计划编制是电力工程成本控制所通常采用的方法。
1.2成本控制原则
①动态控制。电力工程施工具有一次性的特点,而且资金一般是由政府或开发商来投资,所以成本控制对于电力工程施工的而言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就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成本目标的确定工作,并进而编制出相应的成本计划,为成本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②全面控制。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从工程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都有相应的工作内容,所以必须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予以明确界定,并采取必要的考核措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在各自岗位上实现成本控制,达到全面控制成本的的目的。
③权责利相结合。在电力工程施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项目经理、各成本控制职位的员工等,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成本控制环节中去,必须在工程项目部成立之初,就制定出自上而下从项目经理到普通员工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分清职责并一一落实到位,确保制度能够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2电力工程施工成本动态控制及管理对策
2.1加强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意识
若要在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实行成本管理,电力工程的施工企业就必须加强对员工关于成本管理意识的教育与普及,同时要利用好考核与激励机制,将成本控制目标与员工的实际利益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电力工程的成本管理与其自身利益是密不可分的,进而可以形成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的良好氛围,使得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与动态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得到充分实施,从而提高了电力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2加强电力工程施工风险成本管理
要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风险成本管理,首先要完善施工现场签证和材料用量、材料价格的确认工作;其次要对合同中各项条款进行细致研究;最后对于合同中没有约定,但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各种变更,都要及时形成书面文字记录。盖公章时一定要盖齐缝章。对于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险费用,要事先做好约定。如果对风险成本管理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极有可能造成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失,甚至造成极为重大的经济损失[3]。
2.3加强电力工程施工的合同管理
①建立健全电力工程施工的合同审查机制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内和企业外各种法律途径的作用。
②对于电力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都要仔细地阅读和审查,要充分重视合同的公证与鉴证工作。
③为预防和规避合同风险,要正确使用合同担保制度。
④要通过招投标机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来减少电力工程施工的合同成本。
3推行电力工程施工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动态控制与管理
①对于工作人员的安排要严格按照定额执行,资金的支付必须控制在项目经理手中,严禁越权签字。实行各专业、各科室的费用承包制度,并制定出相应的承包奖惩办法。
②要针对施工队制定出降低施工成本的指标,并组织相应部门进行逐月考核,做好施工成本分析工作。
③要实行招标材料采购,把人情网、关系网从源头堵住,避免采购工作中滋生腐败,造成企业利益受损。
④对于外包工作,要合理确定工程量,并采取招投标方式来选用施工队,并签订正式的施工合同,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等问题。
4电力工程施工的成本动态控制与管理实例分析
某220kV新建变电站的电气安装及二次调试工程中,需安装220kV主变2台、220kV及110kV配电装置均采用全封闭SF6GIS设备共10个间隔、40套10kV成套开关柜、2台SF6户外断路器、4组三柱式220kV隔离开关、12组10kV并网电容器、2台接地变、2台站用变以及76面二次屏。
通过对各个工种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核算后发现,变电安装的人工单价为80元/工日,而施工企业内部员工的人力成本远大于80元/工日。如果该变电站电气安装都由电力企业内部员工来完成,成本将无法达到施工图预算中的人工目标成本;继电保护调试的人工单价为330元/工日,满足成本控制目标。因此,该工程最后采取了变电安装工程由内部员工担任技术监督和项目经理,其余进行劳务分包;而继电保护调试则全部由内部员工进行施工。市场部对工程进行了明确的分割,分别确定了劳务分包的范围及内容,技经部门编制了详细施工图预算,并对劳务分包制定了严格的人力成本目标,为市场部签订施工合同提供依据。同时对工程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制定出一个清晰的数量和单价目标,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对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严格执行进出料管理制度,使得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每一个分项工程的成本都控制在成本目标范围以内,完全实现了项目成本的目标管理。最后,工程施工结算费用为16940744元,而整个工程的所有成本总和为13558561元,为公司创造了338万元的利润,还节省了约80万元的材料成本和35万元的机械成本。
结语
对电力工程施工成本进行动态控制与管理,能够大大提高资金利用率,有利于电力工程个体经济利益的提高,也有利于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工程施工成本的动态控制与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每一个成本管理人员充分参与其中,不断学习和吸收现代管理精髓。因此,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成本管理与动态控制体系,以实现电力建设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造价 动态管理 控制成本
引言 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成本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控制过程。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大、产品单件性等特征。影响建设工程的造价因素繁多,在生产过程中复杂多变。因此在整个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必然可能产生各种因素。
1、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几个环节
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不仅仅是对设备、材料价格动态因素、人工价格动态因素、工程质量标准和设计变更动态因素、隐蔽工程的动态因素等的动态管理,而且要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设计阶段、招投标与合同价签订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
1.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根据概算估价指标和造价指数等价格信息,全方面考虑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然后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提出可行性最优方案。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根据概算估价指标和造价指数等价格信息,合理确定投资规模,要对各种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予以全面的考虑。可行性研究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
1.1.1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常有一些不顾客观规律,忽视对项目可研过程中的经济评价,导致提高成本、降低效率,影响项目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建设地区的选择。如建设地区的选择,有一个基本原则,即靠近原料、燃料和消费地的原则。这样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避免原料、燃料和成品的远途运输,减少费用,降低成本;可缩短运输距离,减少流通时间,加快资金周转,有利于企业经营。
1.1.3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
1.1.4项目的经济规模。
1.1.5工艺评选。
1.1.6设备选用。
1.2设计阶段1.2.1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的最主要阶段,而其初步设计阶段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不仅要为设计方案负责,还应将工程造价观念注入设计中,然后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设计出最佳的建筑方案,并对工程造价加以严格控制。1.2.2技术设计阶段,即为基本设计和招标文件准备阶段。在设计阶段,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在工程量清单的计价下编制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中不仅要包括通常的内容,如图纸、图纸修改、相关材料要求、招标须知、技术规范等,还必须提供工程的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报价参考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1.2.3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是编制施工图预算、实行招投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控制工程进度拨款的依据,同时也是工程结算的基础资料。因此,设计人员应主动深入现场了解情况,认真研究影响工程投资的各种动态因素,依据设计规范尽可能地合理设计,并推行限额指标设计和标准设计,争取做到在保证使用安全、功能齐全的情况下,把项目投资和设计变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3招投标与合同价签订阶段1.3.1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招投标采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式,它具有统一工程量、合理低价中标、投标单位根据企业定额自主报价等特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和具体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新的计价模式下做好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应把握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标底的编制审查、询标工作、合理低价中标、确定合同类型、合同条款的约定注重合理分摊风险等重点。
1.3.2制定严密的合同条款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跟踪与管理。聘请有经验的咨询公司编制严密的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对承包商的制约条款完整严密,防止施工单位进场后以各种借口进行索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能有效地影响工程造价。
1.4项目实施阶段
1.4.1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情况变更,经常出现工程量变化及发包方与承包方在执行合同中的争执等许多问题。处理这些问题,应做到有理有据,实事求是,每项签证要附有相应的甲方出具的工程联系单,即该项签证的内容是被事前认可的,而不是事后发生的,一旦造成既成事实的结果,双方因此发生的纠纷、矛盾和扯皮就在所难免。加强过程管理,事中控制远比事后控制的效果好。
1.4.2建设工程的材料及设备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以上,显然控制材料成本是控制施工阶段造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系统关注机构公布的价格,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建立起企业自身的价格信息网络,保持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准确的把握不同地区及不同规格的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信息,保证工作人员可随时随地地调用及监督,做到资源共享。在参照价格信息的基础上,增加理性分析的因素,把握材料的走向趋势。
1.5竣工结算阶段
1.5.1严把签证关。在具体工程结算过程中,应对签证程序及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区别对待,正确引用。为避免不合理签证造成投资增加,除监理工程师和甲方现场代表必须把住签证关外,造价工程师在结算审查中,应认真分析签证内容的客观性,合法性及合理性,分析签证有无重大偏离现象,签证事件的责任方是谁,是否属于合同允许调整的范围等等,总之只有合法、客观、公正的签证才是有效的,才能引用在结算中
1.5.2制定合理,完善的审核程序。审核部门应根据被审查项目的不同类别,配以合格的专业审核人员,要深入到工地现场调查研究,了解所审核项目的情况,要求提供例如招标文件、竣工图、施工合同、施工记录,特别是隐蔽验收记录,现场变更签证单等资料作为审核的依据,审查资料的完备性非常重要。
2、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几项措施
2.1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是一项融政策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必须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2.1.1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工程建设管理法规,如计划立项、设计施工、招标投标、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管理法规。2.1.2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资料、数据库,对各种工程类型的工程造价进行测算、分析和研究,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确定先进合理的定额工料机消耗量,为定额的改革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2.1.3地方主管部门要坚持定期市场价格信息,包括设备、材料、人工价格信息,以及各类工程造价指数等,以指导企业自主定价。2.1.4要大力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领导,要重视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造价管理人才,定期举办专业业务培训班,积极开展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造价管理水平。
3、加强建筑结构设计比选、有效地控制房屋建筑造价成本
3.1 合理的选择建筑结构类型
常用的房屋建筑结构基本体系分为水平分体系与竖向分体系两种,其中前者主要指板--梁体系大跨度体系,而后者则同时包括了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及异形料结构体系等。显而易见,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产生的工程造价必然有所不同,并不是说最低的房屋建筑成本控制就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我们应依据建设单位的施工能力、投资水平、工期规定对不同结构类型的造价差别做综合层面的分析,对比投资与获取利益的平衡面,成本控制的优化配置,从而从中找出最适合该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类型。
3.2 依据施工环境,选择最适宜的基础形式
房屋建筑基础形式的投资成本占工程结构总价的1/3之多,因此可以说合理的选择基础形式是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主体因素。同时合理的房屋建筑工程基础形式还会有效的缩短建设工期,使基坑维护的工序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在结构设计实践中,当施工工程的实际环境为软土地基地区时,高层或小高层房屋建筑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其基础形式则应采用条型基础或筏板基础。
3.3结构体系、构件的截面确定及材料的科学选用
结构体系、构件的截面确定及材料的科学选用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性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合理的选择适用的上部结构体系,可以在方案的设计上对总体工程成本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而构建的截面类型又会由于上部功能使用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引起的工程造价与成本投资必然不尽相同。
4总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投资活动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要想做好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合理控制,就需要运用扎实的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对工程的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等阶段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建筑安装企业经营效果,减少耗费,增加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目标作业成本法 动态成本管理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课题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科研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科学事业单位要提高科研管理的合规性,就必须从课题的全成本管控入手。对科研管理而言,可行性阶段的目标成本预算是实现科研课题的预算与经费管理的重点,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对动态支出管控,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科研课题而言,科研活动的作业成本是实现动态过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全过程和全成本的科研课题成本管控,促进科研经费的合规性,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基于ABC方法的全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是指将科研课题的目标成本按照作业成本分解方法(Activities-Based Cost Method)进行科研任务的工作项分解,形成从课题立项到最终课题结项的全过程的经费使用的一种管控手段。成本预算将复杂的成本管理转化为对每个工作项的费用支出的逐项分解与分项控制,实现了对课题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由谁来编制成本预算是全成本管理的第一个碰到的问题。成本预算应由课题参与团队以及相关的支撑与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一般由课题组长牵头,由课题组对目标成本的用途、需求和费项按照作业项进行分解,相关职能部门对作业项的价格、支出合规性和会计准则进行复核。
成本预算编制时间则主要根据课题的性质而定。如果科研课题的作业分解、费项单价评估体系相对成熟,可以在课题可行性阶段进行编制,审批后进行作业成本的细化,这一般适合于那些目标导向的科研课题。如果管理精细度未达到足够的程度,则至少应在课题立项最终批复前进行编制,这一般适合于那些探索性、前沿性的基础研究课题。
对目标成本进行成本分解的方法多为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同时结合课题情况和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制定课题各作业项的目标成本,以及每笔经费使用的场景,从而形成课题的全成本使用计划。这就需要科学事业单位通过信息技术等平台,对所有科研课题的历史数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建立作业成本共享知识库,是编制好作业成本预算的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不能将目标成本细化到具体的作业成本,则将目标成本分解到粗颗粒度的预算科目即可。随着课题的实施,这些预算科目再逐步细化到作业成本的执行计划。
在编制成本预算时,对未能具体化的费用支出科目,引入预算余量的方法进行总量预算,并作为费项的“蓄水池”,随着动态经费执行的变化而变化。预算余量表达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偏差。针对预算余量,可以作为每一个费用支出项的弹性范围,也是执行作业成本控制的参考值。
二、动态成本的过程管理
(一)成本预算动态优化
对尚未执行的目标成本,由于课题执行的不可预测性,可能导致经费使用没有按照规划的方案执行,则需要动态对成本预算进行相应调整,也可能要配合预算变更。这有两种情形:
将原有的大类的科目预算细化为更明细的作业成本预算;针对课题执行情况的变化,将某些作业成本进行微调,修订作业成本的金额及条件,可能需要将成本的科目预算数进行表内调整。
随着课题执行的进度,作业项可能会出现一些外协方或供应商提出的变更内容而影响成本,但课题组尚未确认;或课题组预计要发生的支出金额与费项变更情况。此时需要针对课题预算提前进行预算变更,调整目标成本,以动态实现预算的准确性。
(二)课题动态成本跟踪
课题组一般都希望在课题执行过程中,能跟踪课题结项时的全成本,以便对课题预算进行全过程管理。动态成本跟踪一般由信息系统完成,定期提供课题动态成本跟踪表,编制动态成本分析报告,披露重大的费用调整和变更内容,向课题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1、课题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反映课题成本的实际执行状况,是每个作业项上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以及未发生的目标成本的合计,是成本预算管理的预警、控制的主要依据。课题的动态成本的表达式为:
动态成本 = 经费已执行数+已确认预算变更数+待发生项的目标成本
2、预算余量
预算余量是课题成本控制的偏离尺度,通过其与工作项的预警、控制指标的对比,可以反映成本控制的效果和待发生项的成本控制的精细度。
3、成本调整
通过课题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对课题动态成本的分析以及对后续课题执行情况的预判,可以作出分析:
如果作业成本“预算余量”有盈余,可以调整到其他作业成本项下使用(在科研经费制度的预算科目允许的调整范围内),称之为“成本表内转移”。这种情况下,仅涉及课题预算表内的成本调整,不影响课题的总成本。
如果作业成本“预算余量”不足,表内调整无法满足支出要求,导致该作业成本后续无法执行,需要进行课题预算追加,此时影响课题的总成本,必须经过预算变更的审批许可。
三、目标成本对经费支出的管控
经费使用的全过程中,需要严格预算控制,由专业部门根据课题实际情况拟定合同,明确合同金额、付款时间、付款方式,进而形成课题成本执行计划。同时,将合同付款与课题计划中的工作项或工作成果进行关联,保证经费支出与实际课题的验收标准相符,避免成本失控的问题。
在经费使用申请的审批环节,必须对照成本预算,并考察作业成本的预算余量,通过预警、控制等进行对应管控,以降低课题执行过程中的目标成本偏差。
经费支出审批时,可能需要重点审核的情形有:
(1)执行金额 < 预算金额
需要课题组针对支出预算偏差阐述原因,并对预算偏差的处置方式提出方案。执行偏低的作业成本,相应差额计入成本预算余量,可调配给同类科目作业项的成本支出,并出具成本调节单。
(2)执行金额 > 预算金额
需要课题组阐述成本偏差原因,并对缺口金额安排支出来源。如果是作业项内容变更,就调整作业成本的目标预算,登记为作业成本缺口;如果是原目标成本不足或外部条件变化导致的成本增加,则需从预算余量中支出,同时出具成本表内转移单。
最后,分析变更产生的原因及变更引起的成本偏离,从而实现动态成本的实时管控。
四、结束语
科研课题的成本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全范围的动态监控,是集科研业务管理、财务与会计、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集成管理问题。在科研课题的各个阶段,成本管控的关注点不同。在可行性阶段,难点的是针对作业成本的全面细化与分解,侧重全成本;对于执行阶段的成本管理,难点是进行动态的监控,需按照目标成本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成本的动态跟踪,侧重全过程。科学的动态成本管控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张咏梅,宋炳霞.我国目标成本管理与作业成本管理整合研究现状[J].财会月刊,2014
[2]刘荣.基于课题制下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可行性研究[J].会计师,2009
[3]李智敏,李敏.基于作业成本思想的高校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摊销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