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部审计工作要点范文

内部审计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部审计工作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部审计工作要点

第1篇:内部审计工作要点范文

一、年度审计工作目标

年的内部审计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以财务收支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重点,结合我院年工作要点、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把促进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进服务,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针对合理科学利用教育资源,防止铺张浪费等内容开展审计。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和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

二、审计的内容

1、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教学系的教师津贴发放,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班费、实习费等使用情况进行内审;

2、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电大工作部的学费、教材费等收缴情况进行内审;

3、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附属中学的学费、教材费等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审;

4、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成人教育部的学费、教材费等收缴情况进行内审;

5、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后勤集团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6、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学院招待费使用情况进行内审;

通过开展财务周期审计,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及时评价部门财经管理状况,加强事前防范,促进部门管理自律。

三、审计的方法及范围

审计的方法是:首先各单位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其次内审人员采取审查资料、个别访谈、审计调查等方法进行。

审计的范围是:教学系及相关单位07年以来的财务收支情况,其中教学系学生奖学金等项抽查一个年级。

四、时间安排

1、上半年对教学系进行内审;

2、下半年对电大工作部、附属中学、成人教育部、后勤集团(育苑公司)等部门进行审计。

五、有关资料的提供

1、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评定办法、评定程序、评定结果;班费、实习费的使用情况等资料。

2、院、系两级教师津贴发放及津贴分配与二次分配办法。

3、电大工作部、附属中学、成人教育部各类生源的收费依据;后勤集团(育苑公司)各类收费的依据

4、学院有关接待、招待的文件、审批表、月汇总表等

第2篇:内部审计工作要点范文

今年我局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年初落实了全年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要点和工作内容,使法制工作与审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真正做到及时、准确落到实处。同时按照《审计机关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我局明确了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法制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法规科作为职能科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等日常工作,安排专职法制宣传联络员,根据实际情况深入审计现场,宣讲法律法规,解决法律问题,加强对审计人员学法执法情况的检查监督。全局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局干部共同参与的格局。

做好特约审计员工作和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按照《市特约审计员工作管理办法》和我局制定的具体工作办法,今年做好第四届特约审计员的总结工作和新一届特约审计员的聘用工作,继续邀请特约审计员参与审计项目方案汇报会,项目的过程汇报会、随访被审计单位,进一步了解我局审计干部廉政勤政情况的有关情况,检查审计干部依法行政行为,促进依法审计水平的提高。根据《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市内部审计协会有关的规定,我局在今年下半年举办了内审人员后续教育课程培训班,对内部审计规范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培训,组织区部门和单位内审负责人定期参加区内审人员例会,交流内审工作经验,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内审人员的业务知识。

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组织学习。为了更好地完成2012年全年的审计工作,组织全局干部参加了市局组织的集中业务培训,学习了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范讲解、经济犯罪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廉政教育等内容,重点学习了《市审计条例》。本局还修订了本区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等4个审计工作方案并组织学习,邀请市审计局业务处室领导介绍市局优秀项目的审计经验。二是组织全局干部撰写审计论文。组织全局干部撰写2012年审计经验交流文章,积极上报我局绩效审计开展的典型经验,总结我区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典型经验,撰写《关于建立区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上报市审计局审计科研课题。三是围绕本区宪法宣传周开展《审计法》的宣传工作。我局通过加大对《市审计条例》的宣传力度,把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市审计条例》作为推进审计工作的重要机遇,加强审计监督,依法行政,为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3篇:内部审计工作要点范文

以保障卫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卫生中心工作,坚持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扎实有效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卫生经济管理依法开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免疫系统”功能和监督、服务职能。

二、工作要点

(一)完善内审组织建设,强化基础规范

一是按照卫生部《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二章第五条的要求,区级医院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科,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科,配备专职审计人员,也可以授权本单位其他科室履行审计职责,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审计人员。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确保全系统内审组织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重点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效性、合理性的审计,努力构建内部审计监督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和发展,实现以“合规审计”为主向以“风险和内部控制为导向审计”的转变,提升内审工作水平。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开展内审工作

1.强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自2014年起,拟对局属各单位任期五年以上的正职领导干部或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有计划地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完善以任中审计为主、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任期内轮审的工作制度。重点审查单位负责人在任期内的重大事项决策、内部管理制度、银行帐户、经营情况、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等,客观、全面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2.建立局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告知制度”。

发放《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告知书》,提前告知每位领导干部已被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并对任职期间应负有十一项经济责任及所在单位、个人应禁止和避免的十项经济行为进行明确告知。运用审计手段实施权力监督,强化预防和警示作用。

3.深化常规性财务收支审计。

主要是加强单位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往来款项、专用基金等审计监管,加大对财务风险和违规行为的纠正力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各单位要在本年度中安排不少于4次对出纳人员、收费人员库存现金的随机抽查;4月份完成:截止2014年3月末本单位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刷卡未结款项——“应收医疗款”、区级医院POS机刷卡应收款以及局直属单位财政专户存款的核对工作;完成本单位2013年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审计。具体审计方式:凡具备自审条件的以单位自审为主,不具备自审条件的可委托具有法律资质的社会中介审计。审计检查情况或出具的书面报告单位存档并上报区卫生局,针对自审中发现的问题,必要时卫生局将组织人员进行复审,复审结果报局主要负责人或相关会议讨论处理。

4.严格基本建设、维修工程项目结算审计。

随着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达标加快推进,加强基本建设和维修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充分发挥资金效能显得尤为重要。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县卫生系统基本建设管理规定(暂行)》中相关规定执行,基本建设、维修工程项目结算审计重点检查被审单位在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款支付、相关工程设备材料采购核算、竣工决算(外审或局基建领导小组内审)、资产交付使用等环节的运作情况和相关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监督,规范基建行为,防范基建投资管理风险,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单位务必认真清理已竣工交付使用、尚未进行决算审计、未转增固定资产的基本建设项目,抓紧做好后续相关工作,确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从而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国有资产的实际状况。

5.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调研和专项审计调查。

根据省卫生厅要求,4—6月分别组织开展2010—2012年度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2年—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2009—2012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1年—2012年乡镇卫生院配置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调查。强化专项资金监管,促进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及有效使用。

6.切合实际,多形式开展内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围绕医疗体制改革大局,经济管理、财务控制、审计监管的任务十分繁重。考虑目前财务、审计人员紧缺,区卫生系统内审工作将通过单位支出事先报账审核、事中单位自查、互审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多种形式开展,认真分析审计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反映基层单位的困难和建议,提出合理的审计整改措施和审计建议,从规范制度、堵塞漏洞、提高效益方面发挥内部审计的功效。

7.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内审基础工作。

在区内审协会的业务指导下,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单位内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4篇:内部审计工作要点范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卫生改革和发展这个主题,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卫生经费管理、规范医疗卫生单位收支行为、提高卫生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主要内容

1、积极开展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根据年度部门预算,重点审计单位财务收支,重点审查预算编制及调整的拨款进度执行;检查政府采购流程规范性,从源头上制止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2、重点组织阶段性专项检查。年结合上级卫生、审计和财政等部门要求,重点开展票据管理、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重点项目检查及医疗收费等专项检查。票据管理专项检点是检查各单位收费票据的领购、使用、核销和作废情况;基本药物专项检点是检查各单位基本药物网上采购和使用情况;项目重点检查扩大内需建设资金及省级专项的使用、管理情况;医疗收费检点是抽查各单位检验、放射等检查收费项目。

3、严格落实后续审计。重点对年被审计局审计的单位对审计决定(意见)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二)审计方式

采取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重点抽查面为20%。当年被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审计的单位不在进行重复审计。

三、工作要求

第5篇:内部审计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要点;措施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确保会计信息正确可靠,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使之成为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资产的安全、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建筑施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市场不规范行为也时有发生,建筑企业在经营上存在很大的风险。内部控制是现代施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管理企业风险,保障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管理,才能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内部控制目前面临的窘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能准确评价和识别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能识别项目施工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仅仅停留在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的层面上,执行力差,失去了实际意义;二是内控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有限,管理过程中缺乏具有设计、施工、管理、造价、财务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现有内控人员对工作不熟悉,不能识别出企业将要面临的风险。

一、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在实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各部门、各环节按照相关制度与流程办事,各岗位人员责权利明确,有利于国家政策的执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够及早发现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降低经营风险;能够有效的规范企业行为,控制经营风险,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潜能,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

内部控制制度有别于公司规章制度,它是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从施工计划、劳动组织、材料设备、财务等多方面进行控制,减少资源的浪费。加强内部控制首先领导要对内部控制足够重视,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含组织机构责权分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预算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绩效考评机制、信息技术控制等);二是提高人员素质(包括经常进行业务培训,建立选拔机制、绩效考核末位淘汰机制等);三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四是注重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做好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等。

三、内部控制要点分析

从微观上讲,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要点主要包括项目实施前期的控制,后期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几个方面:

项目实施前期:核实业主项目立项审批是否合规;核实业主可行性报告的编制是否客观真实;核实业主项目资金是否已经落实,是否存在长期垫资施工的可能;核实项目合同的签订是否采用标准合同文本,是否存在错误及歧义;审查工程款支付条款、工程质保期限、竣工验收、竣工结算,以及合同变更、追加合同结算等事项。通过以上各项审查,避免企业为了承揽工程项目“饥不择食”,避免业主不按合同办事,将风险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

质量方面:构建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按项目特点配置质量管理人员,明确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关键岗位坚持持证上岗原则;提前找出质量把控要点,提出质量预控措施;及时组织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做好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工作,尤其是甲供材料设备的验收;隐蔽工程、防水等施工要严格按照图纸及规范进行,做好内部验收工作;存在重大质量隐患时,应立即暂停施工,组织专题会议,落实相关解决方案后,再开始施工;对重大质量事故,应及时上报,并上交调查报告;对已完工程,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窝工、返工、重大质量事故、验收中被认定为不合格的工程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

进度方面:构建健全的进度控制体系;按项目规模配置管理人员;根据合同要求修订或编制进度计划,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时更新;确保劳动力、材料设备的供应满足进度计划的要求;定期编制进度报告,对于进度滞后的情况,找出偏差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对甲方原因造成的进度拖延,应保存证据,做好记录,及时提出工期索赔。

成本方面:项目开工前再次核实施工组织计划,对影响成本的关键指标进行反复技术比对,确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编制时,要注意合理确定预留金额;目标成本编制完成报公司上级部门审批;目标成本按职责分解,落实责任成本;若成本超出审批的目标成本,及时编制分析报告,说明超支原因及改进措施,重新启动审批流程,调整成本目标;视工程项目的规模编制工程结算,如按月进行结算,在主体结构封顶后进行结算,项目竣工后进行结算:将预计最终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对,找出差异及应对措施,并进行备案;对甲方原因导致的费用增加,应保存证据,做好记录,及时提出费用索赔;总结成本管理的经验及不足。

安全方面:构建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按项目特点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做好“四口”、“五临边”、外脚手架,塔吊施工等安全防护措施;按规定设置消防通道;做好深基坑、高支模、外脚手架等的安全监控;坚持每日进行安全检查;按规定购买保险;对施工中出现的重大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徐丽霞.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研究[J].内部控制,2012(08).

[2]范静.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研究[J].企业研究,2012(07).

[3]刘艳.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3(09).

第6篇:内部审计工作要点范文

坚持依法审计,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一)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全省审计机关要抓住今年落实中央和省委改进工作作风规定的契机,以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和“国家治理”的审计职能为指导,以健全完善审计质量内控制度、强化审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全方位扩大审计成果、多途径抓好成果利用为重点,以争创优秀审计项目、多出审计“精品”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全体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并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认真查找工作差距,逐级落实创新举措,强化审计质量责任,促进依法审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的层级控制。从计划编制、方案制定、现场实施、报告编审、处理处罚、成果利用等关键环节着手,切实抓好审计项目质量的逐级责任落实。

1.切实抓好审计组长(主审)现场审核工作。加强审计现场操作质量的管理,落实组长(主审)对审计工作底稿及审计证据的现场审核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方案或组织实施不当、审计证据不适当不充分、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不规范等操作过程应予解决的问题,打牢提升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

2.认真落实业务部门的复核责任。进一步完善部门复核制度,切实避免部门复核走过场的问题。一是各业务部门要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骨干作为兼职复核人员,并力求相对稳定;二是探索建立远程电子复核平台,促进审计实施与报告编审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三是细化审计复核意见书,抓好审计组采纳复核意见情况的检查;四是将部门复核情况纳入项目审理内容进行核查;五是审计人员较少的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推行部门交叉复核办法,防止部门复核的缺失。

3.进一步强化审计审理工作。认真落实审理机构职责,建立适应地方特点的审理工作机制,优化审理流程,细化审理意见书,提高审理质量和效果。创新审理工作方式,探索建立审理信息数据库,搭建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重大项目的跟踪审理。注重审理结果的运用,加大对审理意见落实情况的检查。将日常审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的绩效管理考核。县级审计机关可通过设立专职人员审理或集体审理等多种方式,解决审理工作任务繁重与审理工作力量不足的矛盾。

4.健全完善审计结果审定机制。结合各级审计机关工作实际,规范审计质量把关流程,完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审计移送处理的审定工作机制,落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确保审计执法的公平、公正,提高审计监督的公信力、执行力。

(三)加强审计业务指导和审计项目质量检查。上级审计机关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理念,强化审计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要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领导和工作指导,切实帮助基层发现和纠正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业务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全省审计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业务指导、项目质量检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审计业务绩效考核等工作的相互结合,实行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将工作绩效考核融入平时检查,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

今年,省厅将继续对三分之一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抽查,各市(州)审计局应积极安排好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的检查工作。

(四)抓好优秀审计项目的打造与评选工作。要在制定项目计划、整合审计资源、严格组织实施、扩大审计成果、提高成果运用效果等多方面着力,认真打造审计“精品”项目。要按照优秀项目评选的具体要求和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审法发〔2012〕118号)的规定,认真组织年度优秀项目的推荐和评选工作,确保评优质量,提升优秀审计项目档次,带动全省审计项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审计规范化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以总结审计机关成立30年的工作经验为契机,对过去制定的机关运行、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做好修订、完善工作,促进机关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备查制度,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六)加大地方立法工作力度。今年应着重抓好《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的立法工作。坚持注重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广泛调研,加大省政府法制办审查环节的协调配合力度,做好省政府审定和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环节的各项工作,促使条例尽早出台,为强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做好其他部门拟定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其有关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的协调、办理工作。

(七)加强与其他执法监督部门的协作配合。强化依法办案、依法处理、依法移送意识,健全审计执法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财税、国资监管等执纪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推进形成监督合力。在提高审计移送案件线索质量的基础上,完善审计移送处理相关制度,提高审计移送处理工作成效,扩大审计监督效果。

(八)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2014年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办发〔2014〕14号)的要求,以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为重点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年”活动,规范执法人员资格和执法程序,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对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省审计法规库”,进一步提高法规库的实用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在巩固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工作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落实全省审计机关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审计法规制度的提案、议案。切实做好被审计对象提出的申诉和提请政府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事项,防范审计风险,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继续抓好《省内部审计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法制队伍建设

第7篇:内部审计工作要点范文

一、转变工作职能,突出审计重点。

1、狠抓内控综合评价,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的内控体系,是我们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建设要求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保证全行经营发展能够保持“长治久安”的一项系统工程。2002年起,我们始终按照全面推进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进程的要求,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切入点,以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为突破口,在全行持续地开展了对支行内控综合评价工作,促进了各项业务健康的发展。一是坚持推行连续、序时的评价做法。每年对各支行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交流、检查监督五个方面实行了全过程内控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到全行每一个业务品种、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重要环节。在综合评价中坚持“三个重点”,即以三级行为重点评价对象;以关键环节为重点评价内容;以过去查出问题为重点评价切入点。通过几年的内控评价工作,使各种违规违章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内控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员工遵章守纪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2年支行内控评价等级为二级以上的行3个,占比42.9%;2010年支行内控评价等级为二级以上的行8个,占比100%。二是实施全方位的内控管理考核机制。按照总省行要求,将内控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单位评先重要参考依据的基础上,同时纳入对各支行经营绩效考核体系中。为各行狠抓内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且牵动操作层、管理层、决策层的切身利益,使内部控制基础进一步夯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每年按照《分行内控管理奖励办法(试行)》规定,在全行开展内控管理工作先进评选奖励活动,对内控制度执行好、管理效果好的行处、网点和专业,以及模范执行规章制度、敢于抵制违规的一线员工和查处违规有功的检查监督人员给予表彰,大力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

2、抓好专项审计,切实防范经营风险。

3年来,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内控合规工作要点,以强化内控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为核心,加大对重点业务、重点部位和重要岗位的监控力度,认真履行常规审计职能,实现了预定目标。2005-2010年共组织开展审计项目77个,累计检查营业网点229个,其中:支行内控评价3次,专项审计10次,临柜业务突击检查4次,离岗、离任审计60次。参加省分行专项审计13人次,配合省行及外部检查19次;累计发现问题629条,发出检查意见书129份,提出整改建议278条,较好地发挥了审计的服务、保障作用。主要做法:一是按照“全面监督、突出重点、分步突破”的思路及实现“零违规、零差错”网点的目标,不定期地对各营业网点进行了临柜业务突击检查,每年网点覆盖面不低于30%,重点检查营业经理履职、现金管理、账户管理、反交易等16个风险点,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了现场整改不留隐患,对严重违规的问题,按照《临柜业务处罚记分处罚标准》现场进行了现场记分处罚,做到了从严、从快的原则,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二是规范行为,深化专项审计。3年来,我们重点开展了年终会计决算、贷款质量、电子银行等专项审计,其中把年终会计决算审计作为一项常规性审计工作进行了序时审计。通过审计规范了经营行为,经营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呈现出“存贷两旺、不良双降、结构改善、管理加强”的良好发展势头。三是严格各项业务专项审计工作。在监督检查中,我们坚守“三个杜绝”。即:杜绝“下不为例”。要求每一名检查人员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坚持制度,犯什么错误就要接受什么处罚,决不能因错小而手下留情,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弱化员工风险意识,放松案件防范警觉性。杜绝“姑息护短”。检查中如发现网点部门负责人对员工缺乏管理,对出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事后补上的行为,我们会加倍进行处罚。杜绝“业务发展违规”。越是业务发展,就越要强化内控管理,预防案件事故,我们在检查中对因出发点是为发展业务而形成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在严格处罚的同时,加强内控意识教育,真正做到“尊重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内控文化氛围。

3、规范离任审计,服务经营决策。

我们把任期离任、离岗审计纳入了干部管理程序和经营管理决策。一是在项目执行程序规范化管理上,我们按照人力资源部门先提交书面委托书,再拟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报分管行长审批,最后组织实施的基本审计程序开展,维护了审计监督和干部任免程序的严肃性。二是在项目实施规范化管理上,我们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审计、下审一级原则,在“四个必审”,即任期届满或届中离任必审、拟提拔使用必审、任期满三年必审、撤降职或辞职辞退必审前提下,对离任、离岗审计范围、内容、成果利用作了统一规定,对审计事前、事中、事后操作程序作了统一要求。三是在项目质量规范化管理上,我们不断创新审计方法,改进审计方式,严格执行了审计责任制、项目组长负责制、项目主审人负责制、审计质量考核制、审计结果督办制和审计情况通报制等一系列的内控制度来确保审计质量,特别是推行了项目主审人制和审计质量考核办法,从而减少了审计风险。在审计中,我们始终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其在任职期间的经营管理行为、责任和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作出了符合实际的审计评价。3年来,我们按照总行《中国工商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离任稽核办法》和《省分行营业机构负责人离岗稽核实施细则》要求,共开展离任、强制休假离岗审计项目60次,其中:支行正副行长总会计及中心主任离任审计42个;强制休假离岗审计18个。

二、强化业务培训,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

3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内控优先”原则,通过系统培训和宣传内控(合规)文化,使员工综合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普遍提高,遵章守纪和参与内部控制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提升,促进各行内控评价等级呈逐年上升态势。一是加强科技投入,最大限度地扩大培训人数。为达到全行所有员工都能直接收看到总、省、市行培训情况,创造有利于员工学习的良好环境,提高员工的学习热情,2010年在我们积极协调下,为5个支行安装了视频装置。二是建立学习制度,制订学习方案,保证学习时间。2010年在全行开展了《业务操作指南》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全行相关部门制订了培训方案,确定集中授课培训内容,并列出详细的培训时间表。三是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注重学习成效。为确保学习真正起到培训员工、熟悉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和防范操作风险的目的,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了重点和专业针对性,重点把握各项业务流程、风险点和风险控制措施。在培训授课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操作实例、案件分析为重点。在培训反馈上,加强与员工交流,及时了解基层行员工对集中学习培训的反映,并针对反映的问题对部分课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业务实例和案件分析。2010年共进行集中视频授课37次,累加参加人数2500人次。

三、加强审计结论的利用,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

审计结论的利用是实现审计目的、发挥审计作用的关键环节。只有从纵向和横向向两个方面扩大和深化对审计结论的利用,做到审计一个行规范全行,处理一个人教育全行人,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我们主要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通过审计听证会的形式,帮助被审计单位认识自己工作的现状、主要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被审计单位正确利用审计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管理,改进工作。二是通过及时下发审计意见书、审计督办通知书、内部检查情况通报等形式,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检查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及责任人处理情况,并结合自己的职能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监督。三是对内外部审计检查中发现违规问题的责任人,坚决严肃处理,以儆效尤。3年来,共对146个违规违章单位和247名责任人提出了通报批评,对721名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对11名责任人进行了记分处罚。

第8篇:内部审计工作要点范文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问题;解决对策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运营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寻求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运营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将其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

1.优化投资决策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以规范的资金管理作为基础;尤其是在开展业务活动时,需要加强投资管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在进行新的业务活动投资时,需要考虑目前的资金管理情况,为投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应该明确企业现有的资金状况和资本结构;特别是在投融资时,更要充分考虑成本情况,预估投资活动需要消耗的成本费用,保证资金链的可靠性;同时,需要对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核算分析,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确保企业业务投资符合实际发展需求。

2.全面考核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是管理人员需要明确的工作要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所以,在日常运营管理中,就需要将资金使用效率考核纳入资金管理体系。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节约资金,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实现资金利用率最大化,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所以,大多数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会通过考核资金使用效率的方法,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本增效,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减少资金管理风险。

3.完善资金分管使用制度

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对资金收支行为进行科学管理,为业务活动开展提供准确的依据,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约束和管控。目前,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资金分管使用制度属于一种常见的制度形式,可以实现对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在企业需要周转资金时,能够通过资金分管使用制度,防止资金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有效规避风险。企业不断完善资金分管使用制度,能够帮助各部门和资金管理相关人员明确资金的使用情况,减少资金浪费问题,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准确的资金管理信息,防止资金链断裂等资金风险。

4.有效监督企业资金流向

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会产生频繁的资金流转,特别是资金数额较大时,难以有效地进行资金管理,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向出现偏差,很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可以监督资金流向,帮助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和分析资金支出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的财务支出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和纠正,减少资金浪费或流失问题;同时,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严格进行资金支出,避免财务风险。

三、企业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1.风险可控原则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风险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风险就是资金管理风险。企业如果发生资金管理风险,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极大影响。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时,需要执行风险可控原则,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管理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实现发展目标。很多企业都会遇到资金管理风险,甚至超出企业的可承受范围,导致企业经营秩序紊乱,不仅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还会产生资金流失问题。由此可见,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落实风险可控原则,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加大资金风险管控力度。

2.科学使用原则

企业科学地使用资金,能够有效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时,减少各种风险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企业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时,要坚持科学使用原则,根据工作规划合理地配置资金,不断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当前,企业需要加强资金、技术及人员的有效配置,特别是需要加强资金保障,避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企业在使用资金时,需要分析资金管理内容,针对每一项业务活动,合理地分配需要使用的资金,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

3.提高效率原则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企业资金管理的要点。如果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就会产生资金浪费等问题,严重时还会使得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因此,企业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时,需要落实提高效率原则,将资金管理作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浪费问题,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在使用资金时,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联系,形成协调合作的工作模式,从而有效地配置资金,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目前,很多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在开展相关业务工作的过程中,资金管理人员没有完全履行工作职能,导致企业资金使用受到限制,整体的使用效率较低。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资金严重分散,甚至有些分公司在银行开立多个账户,导致企业集团总部无法有效地掌握资金的整体情况,造成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势头较猛,但是没有充分考虑资金使用情况,盲目投资相关项目,扩展项目投资,不仅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会增加资金成本,影响投资合理性。长此以往,企业后续的必要投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还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

2.预算管理不规范

预算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内容,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全面掌握预算管理内容,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预算管理实现预期目标。但是,部分企业在资金预算管理时,还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虽然企业会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年度资金预算编制工作,但是没有对预算编制人员提出具体的要求,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法实现对相关人员的有效约束,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部分企业的预算弹性较大,管理人员没有结合现金流量和生产经营状况,细化资金预算内容,导致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统筹管理,资金管理过程缺乏合理的规划,影响了预算管理效率。

3.缺乏内部控制机制

资金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效,所以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督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充分体现岗位价值。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缺乏可靠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机制没有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导致工作人员的行为无法得到规范,容易出现违规行为。部分企业没有针对资金筹措、经营投入、信贷管理等,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尤其是管理人员使用资金时缺乏严格监管,导致部分资金业务无据可依。在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资金管理比较混乱,工作人员的行为比较随意,缺乏责任意识。当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经常推卸责任。数据审核及财务收支等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了各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五、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在优化资金管理流程时,需要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可靠的措施,实现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监督。企业集团总部可以应用会计委派制,对下属公司的会计核算、集团审计等工作内容进行监督管理;要求会计主管在从事日常工作时,遵循制度要求和内容,有效履行工作职能。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有效开展审计工作,能够规范资金使用流程,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各种风险。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职能,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使用各种方式方法,规避财务风险。另外,企业需要针对资金管理流程,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以事前、事中、事后投资决策审核为基础,让管理人员监督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管理的规范性。

2.强化融资渠道管理

融资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和方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经营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分析目前的生产经营模式是否能够满足战略发展需求。为了提高运营效率,企业可以增加融资渠道,防止融资成本过高,导致投资项目失败。目前的企业融资模式,最常见的有发行债券、股本融资及基金等方式,这些资金筹集方式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规范性,避免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资金管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不论利用哪种融资渠道和方法,财务管理人员都需要事先做好科学的预算管理和融资评估工作,针对其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和控制,在实现资金筹集目标的同时,确保资金融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为了实现资金管理目标,企业需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企业需要确定经营发展目标,然后制订资金预算管理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分析预算管理方案的可行性。预算管理是影响企业资金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预算方案,开展各项业务工作,防止超预算支出或无预算支出等问题。与此同时,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预算监督,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审批资金时,相关人员要保管好工程预算管理预案及相关档案资料,不断优化预算管理工作流程,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4.选择合理的资金管理模式

资金管理的核心就是确保资金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在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满足企业的运营发展需求。在选择资金管理模式时,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结合企业特点和现实情况,选择成熟的模式,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部分企业比较关注内部资金供求关系,因而建立资金结算中心,简化资金结算流程,及时回笼企业资金,实现对资金的严格管控。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账户数量,增强企业信用,在归集资金的过程中降低风险,从根本上减少成本支出。有些企业会在满足成立时间、注册资本及净资产率等标准的前提下,建立独立的财务公司,对企业资金流通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有效投放资金。财务公司可以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提高每笔投资的收益,避免资金分散、低效、浪费、流失等问题,并有效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5.加快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各行业都已经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很多企业会以信息系统为核心,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质量。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资金管理力度,为企业的项目开发、融资等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操作,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失误,避免人为因素对资金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促使企业资金管理向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还可以实现对相关资金和账户的有效监督管理,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信息化操作流程,让管理人员掌握信息化操作方法,实现资金结算集中处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资金结构、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方式,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企业需要明确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结合具体情况,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优化配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构建长效机制,提升资金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玉婷.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山西农经,2020(22).

2.汤威.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中国外资,2019(22).

3.杜伟.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财会学习,2019(29).

4.易展.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