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行业信息化范文

行业信息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业信息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业信息化

第1篇:行业信息化范文

我国危化品的产量已达14亿吨,从业单位总数量达31万家,其中生产单位25014家,仓储单位11071家,经营单位136735家,运输单位9796家,使用单位135310家,废弃物处理单位709家。

从以上两个数据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多小散弱,直接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如此,危化品存储和运输环节事故频发,重大爆炸事故不计其数,危化品储运不仅要考虑危化品本身的危险性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还要考虑对沿途区域、居民、车辆及设施等构成的潜在巨大威胁。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披露,运输业每年碳排放2800兆吨,在碳排放主要来源中排名第五,占总量的13.1%,物流行业能耗如此之高,绿色低碳也成为重要关注节点。

为何在开头铺出这几样数据?与追溯话题扯不上边?并非如此,正是需求如此之大,涉及的行业和产业链如此之广,一套完整的追溯系统才显得如此重要。特别是在石化行业,没有追溯,没有信息化,就相当于回到了原始时代。

但大部分物流企业,专注自身物流业务,缺乏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团队,加上资金有限,难以实现系统的持续投入和改进。此外,大中型物流企业的系统仅限于满足自身需求,难以实现上下游外部系统的衔接,分散建设的方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也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石化供应链要建设使用统一系统

从根本意义上来讲,追溯就是一套信息化系统,对物流行业来说,它能减少安全事故,降低物流风险,使物流业务规范化、管理精细化,也能提高效率,减少大量人工操作,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装载率、库容效率、车辆重驶率,更重要的是,能合理规划线路、调度,将配送与仓储方案最优化。在这前提下,石化盈科做了一件事:让企业以租用的形式使用软件和硬件,节省软件开发实施成本和硬件采购成本,同时快速提高自身信息化能力。

去年年底,中国石化曾发文,要切实推进一、二、三级物流的统筹优化,提高效率、降本增效,整合成品油物流运行相关业务系统及数据,实现物流运行动态调度、静态监控。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石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将要建设使用统一系统。

那物流企业如何应用信息化呢?据石化盈科高层解释:“在陆运管理上,我们的系统已经包括有订单处理、车辆调度、在途管控、运输执行、应收管理、成本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客户服务、事件预警、知识库、智能分析等内容,提供基于感知数据的深化应用,实现对人、车、物、路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并且提供面向企业管理者、驾驶员、客户等多角度、跨平台的移动应用,实现随时、随地、便捷的接入。”

据悉,除陆运管理外,石化盈科开发的还有针对水运管理、仓储管理、广告、运力资源共享、信息等多个纬度的不同功能的内容。

第2篇:行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石油行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创新

1引言

石油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属于战略性资源,其在我国呈现出逐渐匮乏的发展态势,因此,应加强对于石油资源的利用与管理,而石油行业物资管理主要就是针对物品与资源开展的管控工作,应当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创新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2石油行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

此类信息系统,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管理观念,融入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将计算机设备作为主要平台,对各类物资进行综合化管理,制定完善的决策管理方案,利用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等实现当前的各类工作。对于信息化系统的开发而言,主要就是建设专门的信息发展平台,作为中枢系统,以全面提高工作速度,降低管理费用,提升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转变传统手工操作方式,减少重复操作的现象,合理安排各类工作任务,且信息化系统能够分析当前存在的工作流程问题,掌握管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另外,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是将先进管理观念与物流理论作为主要载体,按照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管控机制,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满足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及时发现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快解决安全隐患,为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石油行业物资管理信息化问题分析

当前,虽然一些石油行业物资管理机构已经开始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其信息化建设水平,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甚至会为其带来一定的发展阻碍。具体问题为以下几点:

3.1缺乏良好的对接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制定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对接方案,难以在构建相关平台的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物资管理信息资源呈现分散的发展态势,且各方面平台较为独立,在缺乏一定对接工作的情况下,难以将各类加工环节信息数据传输到其他平台中,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问题的情况下,缺乏完善的共享载体,无法对各类平台进行统筹规划,难以促进平台之间的良性对接。同时,一些机构在初期建设相关平台期间,还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难以建设高质量的管控机制,甚至会影响石油行业的长远进步。

3.2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

当前,我国在石油行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无法遵循相关工作原则,难以提高工作成效。首先,在信息化平台建设期间,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没有引进高素质工作人才,一些企业为了节约人力资源资金,聘用一些专业素质较低、缺乏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其次,在工作人员实际发展期间,没有对其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难以全面培养其综合能力,在缺乏专业能力的情况下,严重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规范程度。最后,企业在建设物资管理平台期间,没有积极向各类公司咨询,不能利用严格的考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导致其信息化发展程度受到限制。

3.3缺乏综合化信息平台

相关机构在应用信息化物资管理与开发方式的过程中,还没有建设综合化的平台,难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开发与创新,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会呈现管理次数多、数量少的现象,严重影响大批量工作的稳定运行,且在实际发展期间,还没有利用相关平台反映石油企业发展趋势,无法归纳细化各类体系,不能更好地对工作人员行为进行规范,导致企业在相关工作中,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4石油行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性分析

当前,在石油行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物资管理工作问题,无法满足其实际进步需求,难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提高工作水平,导致各方面的工作受到严重抑制。然而,在信息化建设之后,企业可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等,对各类系统进行分析,提高其先进化水平,优化工作机制,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首先,在对其进行信息化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改革传统的工作方式,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工作形式,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在增加管理量、减少管理次数的情况下,能够满足石油行业在物资管理中大批量的解决需求,全面提高工作成效。其次,在对其进行信息化创新之后,能够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实现一体化平台模式,呈现各个平台的良好对接,在数据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物资管理的先进化水平,优化各方面的工作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最后,在使用信息化创新方式之后,能够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提高石油行业物资管理工作水平,简化各方面程序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先进技术的支持,大力开展创新活动,逐渐优化工作机制,满足现代化技术应用需求。由此可见,在石油行业物资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创新较为重要,企业应当予以足够重视,应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开展创新活动,明确各方面工作要求与内容,为其发展设定工作目标,结合当前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健全管控机制,提高工作可靠性。

5石油行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创新措施

5.1做好平台对接工作

在信息化创新中,应当将各类平系在一起,在相互融合的情况下,促进多平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平台的信息化管理能力。首先,应当对各类分散化平台进行统一处理,在建设完善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实现一体化的平台建设工作,例如:将采购平台与财务平台等融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效果。其次,在建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将各类平台统筹管理,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加大管理力度,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获取准确的数据结果,将各类工作作为依据,在提高其工作效率的情况下,增强其竞争能力。最后,在创新信息化方式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物资消耗与成本控制计划方案,提高数据专业化程度,达到预期的管控目的[1]。

5.2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对物资管理进行信息化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人才管理工作,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首先,可以聘用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岗前培训的前提下,根据人才的优势合理配置岗位,以此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其次,要阶段性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物资管理专业知识与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针对物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做好数据分析与管控工作,提高资源配置优化程度。最后,要积极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使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参与相关工作项目,明确各类工作目的,大力开展各方面管控活动,为其发展奠定基础[2]。

5.3提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创新的过程中,相关机构应当完善信息化建设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做好整体完善工作。一方面,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应当科学开展数据处理活动,针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在改革创新供应链的情况下,发挥信息化创新工作作用。另一方面,应当提高数据结合管理水平,针对石油行业特殊要求,制定先进的战略方案,提高工作成效[3]。

6结语

在石油行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做好信息化创新工作,促进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提高自身工作水平,满足当前石油行业的真实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顾劲松.石油行业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创新模式探析[J].化工管理,2017(7):75.

【2】潘阳.ERP在大庆油田财务上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第3篇:行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行业信息化;通信信息;信息技术

在当下,通信信息的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也是我国加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而互联网的产生更是推动我国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目前,信息化已经在各行各业里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加速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并且做好通信信息技术的保障,已经成为了世界各个国家提高国力的重要选择以及必然选择。

1行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企业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提高,各大企业也开始逐渐认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而且开始着手对企业信息化设施的研发。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企业研发的结果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并且成为了我国信息化设备的代表。随着信息化飞速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也达到了国内先进的水平,也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

1.2有助推动行业发展加快

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一步,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信息化就是把传统的业务进行整合和提升,然后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形成以信息化为主的行业服务理念。同时,以行业信息化来带动和推进行业发展,从而实现整个行业跨越式的进步,为行业走到国际走出国门提供最大的力量。

1.3带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以往产业革命时期没有的新兴产业,而传统产业的体系逐渐衰退,正是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改造,才成为了传统产业获得尊重的出路,也导致了行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2行业信息化的目标

如果想要行业信息化能有最大的发展,那么首先就得要明确行业信息化的目标。而行业信息化的目标就包括了三点。

2.1提高行业竞争力

行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是能够为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企业在行业内占据优势的业务。

2.2实现行业的跨越性发展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所以当下就要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持有重要的分析,对行业之前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及结合对我国行业现在发展的状况,在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可以简单得出一个“跨越式发展战略”。它必然要突破传统行业发展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而是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而这就是当前行业的发展与长远发展的模式。

2.3实现行业的零距离服务

所谓“零距离服务”就是指从行业资源、技术等方面为社会提供最专业最及时的服务,坚持的原则就是“亲切,优质”。但是为了实现以上三点,我们首先就要做到对行业内部的集成,要实现内部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沟通。要做到对资源的共享,才能建成一套统一的信息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行业达到跨越式的发展。其次,我们要将重心转移到对信息化的建设上,要将行业的核心作为行业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这样,才能促使行业信息化达到国际行业的先进水平。

3坚持两项原则

加速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就要坚持以下的两个原则。3.1保证信息化的实用性在行业发展中,信息化要保证在实际应用中要有实用性,而且要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前瞻性以及超前性。而且要能够对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进行一些有战略性的设计。3.2坚持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规范性行业要提升系统的兼容性,而且要实现对信息的共享,要保证各地行业信息的平衡发展,要将行业信息化的建设融入到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里,以及贯穿到系统到设计、开发、以及应用之中。

4保障通信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1)感测与识别技术。(2)信息传递技术。(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其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然而,通信信息技术只有依托安全中心才能得到保证,所以在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行业安全的应急产品和设备要有一定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在技术的创新上也要加大力度,还要建立相对的技术保障体系。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安全应急管理机制,要时刻注意安全应急的运作,更要强化安全应急能力的保障建设。

5掌握对信息化发展认识的三个度

5.1对信息化的认识要有高度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标志,但是不是现代化的内容。无论是对于行业还是企业来讲,信息化都是现在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5.2对信息化的认识要有广度

信息化不仅是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更要用信息技术来提高行业生产和工作效率。在达到成本和开支降低的同时,更要让人们享受到有益处且方便的信息服务。

5.3对信息化的认识要有深度

信息化不仅是个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的问题,可技术问题的解决就一定会和社会经济问题相关联,相结合。所以,在某些意义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所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下,信息化技术要和社会经济相结合,而且这种结合的紧密度越高,信息化的水平就也会变高。

6结束语

归根到底,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且系统的社会工程,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在加快行业信息发展的同时,也要体现出行业贯穿落实发展观的积极举动。要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不仅还能增强行业之间的竞争力,还能促进行业间达到跨越性的发展。在进入行业国际前列的途经下,我们还需要树立行业信息化的意识,以及以信息化的建设带动行业健康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大众服务,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行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4篇:行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供电行业 措施 问题

供电行业信息化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创新都是非常有益的,能够不断推动这个行业的进步,转变行业的管理模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而现在信息化建设还达不到实际的需要,主要问题便是出在供电行业的管理方面、店里企业的管理方面以及电力项目的建设方面。

一、供电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整个供电行业缺乏比较规范的行业标准。信息技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能够保证企业的数据收集和交换,二对于一个行业来说,信息技术是标准化的需要。在资源共享以及整合的整个过程中,信息化建设能够推动整个电力行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但是现在的信息化水平根本达不到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供电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下。根据统计显示,电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每年投入的资金超过了十亿元,但是取得的效果却很不明显,申报的专利成果甚至不到二百项,并且成果转化为技术的概率却可以忽略不计趋近于零,所以可以说,电力企业甚至整个供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非常严重的资金浪费情况,很多投资都是重复的。

3.整个行业存在服务体系欠缺的情况。由于电力改革,电力企业很多管理职能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很多企业存在信息化建设没有头绪的现象,不知道该怎样完成行业服务和信息化工作的对接。

(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

1.组织机构存在比较弱化的现状。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调整,为了满足集中管理的需求,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人员数量减少,甚至很多企业将这一块外包给专门的公司,整个信息技术部门被虚化。

2.缺乏专业的人才。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必须懂得信息方面的技术也了解电力方面的业务,这部分人才对于供电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供电行业实行企业编制,直接增加了引进技术人员的难度,并且由于电力软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力信息化方面的人才不断地转型。

3.运行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电力企业的运行模式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在岗位设置运行方面存在问题比较多,对于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不利。

4.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问题。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知识产权存在不当,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或个人窃取。

(三)电力项目的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 一体化承载的能力不足。各电力企业基本上都建立了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但是由于各个电力企业的信息化进度存在差距,很多企业承载能力比较差,无法发挥出其功能。

2.对业务进行支撑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仍旧存在最基础的查询数据方面,决策分析能力比较差,无法实现智能化控制,无法给管理提供决策方面的支撑。

3.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随着信息化建设,供电行业需要扩容来提高应用程度,但是对于这些资源,却依旧存在着很严重的浪费现象。

二、电力行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办法

(一)转变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看法和观念

1.必须对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供电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必须了解服务体系的责任,必须理清行业的资源,全面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并且组织人员和其他行业进行技术以及经验的交流,并且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供电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2.必须进行服务平台的建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建设信息化的全方位的服务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的经验技术交流,确保能够将研究技术转化成成果,将信息化的理论和实际的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在一起。

3.不断对服务体系进行健全。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化内容进行不断地完善,并且做好推广宣传的工作,合理的队网络媒体进行利用,提供一些除了查询数据之外的工作,比如说行业研究和深度咨询等,不断地完善信息化服务的体制。

(二)对高层管理者的需要充分的把握

进行数据查询是最基础的部分,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信息化工作的扩展,了解供电行业高层的实际需要,帮助其进行决策和管理,不断地强化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化部分能够实现自身的作用和职责。

(三)重视人才,对人才进行考核

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应该把人才的专业技能以及自身的业务方面的能力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岗位调整,提高信息化部门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

(四)重视对信息化工作者的培训工作

由于信息化工作不被重视,所以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人数比较少,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们必须重视这部分人才,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培训,帮助电力行业减轻负担,

(五)对成果进行合理的管理并且申报专利

对于研究出来的成果,为了避免成果被窃取,必须及时的申报专利,提高申报专利的意识,合理的队成果进行管理。

(六)合理的进行项目评估,提高自身的应用水平

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对于那些重点的项目必须合理的进行全方位的项目评估,确保信息建设的资源化管理,从而提高整个行业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水平。

三、结语

想要不断提高电力行业的管理水平,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就必须对信息化建设重视起来,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实际出发,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宇昊.关于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资产评估,2011(11)

[2]刘杰.推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5)

[3]杨云.电力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管理[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48)

第5篇:行业信息化范文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为人们带来很多便捷的服务,互联网上买卖商品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信息化营销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汽车销售应该怎样提升竞争力?汽车信息化销售的模式有时怎样的?本文以此为题,对于当前的汽车的营销模式进行总结,并对汽车信息化营销的大体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

汽车销售;信息化销售;系统信息化

在当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信息化营销也成了商家新的营销武器。信息化营销可以将商品大量的信息进行投放,同时信息的投放种类也很多,让人们对于商品了解的更加详细具体。线上商家可以与客户进行实时沟通与回应,更好地为客户进行服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汽车信息化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信息化营销方便客户的同时,也是在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旧的营销方式和新的营销模式的碰撞将为汽车营销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这将是提升行业争力和营销模式创新的一次良好的契机。

1、汽车销售模式分析

在当前,汽车销售以传统型销售居多,以以下几种销售方式为主,第一种,汽车生产企业将生产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第二种,汽车生产企业自己建立自己品牌的销售公司。第三种,汽车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合作,成立联合经销公司,双方利用各自的便利条件互惠互利。第四种,选定某一经销商成立本公司品牌的专营店。第五种,普通经销公司。现今我国汽车营销还是在总和分区经营的模式进行销售,这也是非常传统的销售方式。现今信息化营销模式已被很多行业所采用,食品、服装、电器等等都已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信息化营销,汽车行业也逐步在向信息化营销所发展,信息化营销对于生产公司和客户都提供了方便,建立起一站式的平台,让客户能够在网络上浏览到详细的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更加的详细和具体,一些问题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与客户进行实时沟通,包括与经销商进行网上交易、合作。汽车信息化营销推动了汽车销售体系的快速发展,是未来汽车营销的一把利器。

2、当前汽车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2.1售后服务工作不到位汽车在出售到客户手中后,进行的维修、保养等服务就是售后服务,作为汽车产品来讲售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什么这么说,汽车跟很多商品一样,出现问题后是可以通过维修和更换零部件进行修复的。商家将汽车卖给客户只是我们服务的开始,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满不满意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之外,就是售后服务,在各行各业中汽车的售后服务4s店的形式是相较完善的一种售后服务体系,但是这仍存在这一些问题。在客户将产品送到4s点进行维修也好还是维护保养也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出问题后客户不仅仅会对4s店的服务不满意,也会对产品的品牌产生不满,这对于企业品牌也好还是信誉都会收到严重的影响。

2.2信息反馈不能全面开展作为生产企业,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企业来讲非常的重要,客户的意见和建议所反映出的是客户的需要和需求意向,无论是优点也好缺点好,生产企业根据客户的反馈区进行完善商品,使商品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让客户对商品的使用更加的满意,从而增强商品的竞争力。这些信息回馈目前都是靠客户在去4s店进行维修、保养时,所填写的资料中获取,但是就目前而言4s点在反馈工作上做的并不是非常的好,反馈到厂商手中的信息内容不具有建设性,作为生产厂商我们根本不能够了解产品有着哪些问题,不清楚在客户眼中我们的商品究竟是什么样的,客户因为什么喜欢我们的商品,又因为什么不喜欢我们的商品,这些我们都不清楚,所以就失去了将产品变的更有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依据。

2.3缺少专业的销售人员现今我国不仅仅是汽车销售行业,所有的销售行业都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销售人员都是非专业。销售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员从事这个行业,但是目前高校销售专业毕业的学生非常的少,对于所有的销售行业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所以汽车销售不得不跟其他行业一样放低招聘门槛,这就很大程度的影响了销售业绩。销售人员必须要有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要对产品知识熟悉了解,为了能够提升销售人员的销售水平和销售业绩,必须要对销售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销售技巧培训。

3、汽车营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厂商和客户所青睐,而且发展也越来越快速,各种资源的整合和配套服务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从客户产品的选择、订单处理、付款收款、客商沟通、货物供应、售后服务等都能够在网络上完成,一站式便捷服务,为双方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企业要将信息化营销引入公司,必须要进行相关配套改革,从生产上必须要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减少库存和生产过剩的问题,生产企业可根据网络营销订单和业绩进行计划生产和计划外生产。更重要的是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特别是生产、财务、销售、配送等部门,一定要及时进行沟通和数据共享。

3.1ASP模式的汽车产业链协作平台汽车信息化销售系统间通过Web进行数据交互,这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管理经销商,部署经销商部分的销售业务的平台。国内大部分厂家租用第三方ASP平台来实现数据交互。信息化营销就是通过互联网建立起销售平台,现今我国用的比较多的动态服务器就是ASP。使用此平台是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由第三公司负责网络上的平台搭建等等工作。使用此平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管理规范。应用软件的设定可根据厂商需要进行定义,而且客户使用也非常的简单,操作使用起来特别的规范。(2)实施成本低。动态服务信息有第三方公司负责维护和数据更新,而且收费方式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更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3)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在网络平台进行营销等一系列服务,可以快速地完成信息交换等各种服务。

3.2汽车信息化销售系统功能设计在这方面的工作上,厂商只需要向第三方公司提供相应的数据,以及实时信息等,让他们上传到网络或是修改,客户就可通过平台共享相关数据。(1)企业内部销售系统平台功能设计。这一部分的系统平台由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两部分所组成,生产企业主要负责经销商订单的审核和查询,产品库存量查询等还包括车辆返厂等相关问题的咨询。经销商所负责的就是向厂家提交订单,车辆接收等工作。(2)汽车产业链协作平台的业务功能设计。在进行平台功能设计时要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在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功能进行区分,一定要明确好避免出现错误。这一平台系统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功能使用的要求,要将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职能区分开,平台所提供的服务要符合客户的需求方向。3.3有专门的门店进行售后信息反馈汽车销售厂商可以有一个专门的店门进行车辆售后以及车辆信息的反馈,对听取客户对整个信息方面的意见,可以加以改进和变化,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很多汽车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机遇,让汽车的售后更加的完善有竞争力。在没有客户的时候,门店的售后人员需要对之前的信息进行整理,汇集成对本企业的成长有利的信息,反馈给研发部门,让其作出更好的改进方案,使自己在汽车行业中越做越好。

4、对汽车行业销售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汽车营销行业做到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对我国汽车制造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还能保证生产、研发与销售相互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服务支持,同时,还能通过销售网络的不断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例如,为了保证客户的出行方便,可以提供路况咨询系统,为客户找到最快捷的到达方式;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整个地区的地图,根据语音找到对应的路线;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在安全方面的系统提升,必须要保证乘客的安全,最好是能够设计研发出来一系列的求救信号,如果出现交通安全故障,可以第一时间解决。信息化不仅仅是对车里的系统进行改进,对汽车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都要保证一体化,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对于汽车的要求,卖出的不仅仅是一台车,同时还有自己的服务以及附加值。所以,现在需要把汽车行业营销过程信息化加强统一化的建设,让汽车行业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共同发展,树立以客户为主的观点,保证了汽车行业的稳定。同时,对汽车行业的技术革新方面还有一定的要求,在重视服务的时候还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以及后续的维修服务情况,通过质量的提升、到位的服务,满足不同的客户对不同汽车的需求,让我国的汽车能够走上国际,同更多的厂商进行竞争。

总之,在营销的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营销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要在信息建设的时候注意对公司相关业务上的提升,慢慢把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上来。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与公司的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信息化程度与公司管理同步,最终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整个公司服务质量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把管理做的更加细致,达到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然后提升整个汽车行业营销的竞争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俊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

[2]刘红雨.试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情报,2010(1).

[3]弭元英,冯绍瑞.基于信息化的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4(12).

第6篇:行业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服装行业;现状;瓶颈;信息化;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 F407.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9-0117-02

[作者简介] 付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服装教学及科研工作。 (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及瓶颈分析

作为“永不衰落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诱人的。据国家权威机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服装企业近3万家,年销售额3000万以上的占30%,有9000余家,比2004年底增加了320家,而1000万以上营业额的也近2/3。这些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服装产量达63.74亿件,其中梭织服装为30.10亿件,针织服装为33.46亿件。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服装厂星罗棋布,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23013人,服装布产量328.28亿米,同比增长19.22%,工业总产值 (现行价)1254.90亿元,同比增长20.24%;销售收入1204.64亿元,同比增长 19.34%;产销率97.85%;出货值416.18亿元,同比增长13.90%,内销占销售产值比重66.11%。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我国服装行业分布明显呈产业集聚地状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而最集中的地方是浙江(占55.05%)、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上海沿海六省市,总产量占全行业份额突破90%,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市场和效益区域分布集中化趋势明显。产业集聚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产品专业为主的服装特色地区;以大型出口企业为中心的服装出口基地;大城市打造服装文化时尚之都等模式。还有一些以出口为主的集聚地,是在原来“三来一补”方式基础上形成的以服装为轴心的产业链。

在如此壮观的服装业规模中,大部分的服装企业都遇到了库存高和畅销品补货难的困境,受产品积压影响甚至毁灭在库存上的服饰品牌数量越来越多。许多服装企业都各展其招,如加大营销力度、招商力度、经销商奖励等,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库存和补货难的问题。品牌经营者对此束手无策。一方面,企业既要考虑快速迎合市场需求,又要保证企业的赢利性,尽可能减少断款、断色、断码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又苦恼于商品的大量积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盈利和发展,甚至导致品牌消亡。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一是消费者需求变化快。由于服装企业是高波动性、多季性、受时尚文化影响很大的行业,消费者的服饰品味和文化鉴赏力等时尚变异节奏也逐年加快,滞后的服装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模式难以快速响应消费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二是市场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对销售及市场动态的信息采集、分析、归纳、共享处理能力和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营销渠道信息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三是企业的市场需求预测能力差。不准确的预测导致滞后的补单、补货及生产速度、库存的无序和持续的增加。四是营销和产品的命中率低。传统的推动式营销和赌博式产品开发的企划模式,使产品难以迎合现时代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口味,而产生库存。五是供应链环节协同能力弱。传统经营模式的供应链管理环节中,在开发、采购、生产、配送、销售等环节的部门间不协调、从采购到产供销无计划、低知识含量的配送管理及运作,错失了大量的市场销售机会。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急需的原辅料难以采购、生产不及时,终端卖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配送不及时、严重的断款、断色、断码等畅销品补货难和滞销产品不断增加导致产品积压。从深层来看,原因就是由于服装企业消费市场需求变异节奏日益加快,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确定性增强,而服装企业的决策层对时尚趋势缺少时尚“感觉”、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和与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分销商、商、承运商)的协作能力,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等到问题严重时,就产生了经营者感到的被动式管理的瓶颈现象。

二、打破瓶颈――信息化的引进

自有品牌企业要经营得好,有四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价格、产品质量、营销、渠道。这四个因素中,大多数服装企业前面三个因素都能应对,而最后的渠道的管理则是瓶颈现象的形成之处。经营者们已从各种途径了解到:信息技术的支持是打破瓶颈的最佳出路,特别是供应链的管理。为了防止一方面专卖店断码缺货,而另一方面分公司和工厂的仓库库存又增加的现象出现,就必须将专卖店、分公司和工厂的库存信息集成。

为了加强采购和库存控制,服装企业需要提高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要能够精确地跟踪原材料、加工流程和最终产品。此外,为了保证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报最大,就要使运作达到最优化,这就需要来自产品和分销两方面的财务信息。实践已经证明,对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的有效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简化复杂程度、监控现金流、避免过度扩张及开工不足。通过以上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高的资产回报率。可见,面对越来越高的运作成本和日渐变薄的利润,掌握来自客户订单和产品两方面的集成的财务信息是何等重要!一旦企业掌握了这些集成的财务信息,他们就可以轻松地知道企业的运作正处于什么状态,下一步该怎么做。

懂得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服装行业的经营者们开始引进信息技术。

三、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服装企业就经过了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的竞争。进入 21世纪,产品的市场竞争已转变为服装企业对市场响应速度、服装产品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就在于服装企业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解和追赶,也就是服装企业要将信息化作为重点来抓。

据统计,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和 CAD设计软件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普遍,而ERP系统的应用比较少,且自行开发和购买的比例相当。也许他们有一套最基础的财务软件或是一套进销存系统来管理企业的物流,但许多中型甚至大型服装企业的运作都没有使用MRP(物料需求计划)或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系统来集成预测、生产计划、采购管理,更不用提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集成业务与财务流程。

像上述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计算机系统很多是他们自己开发的。刚开始往往是因为急需管理居高不下的库存,而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开发了库存管理系统,接下去,进货有了问题,再开始编写采购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往往是独立的模块,形成了信息的孤岛,无法与购买的财务软件集成。

四、服装行业在新世纪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服装企业的发展道路一般是:在创业初期不需要大型专门化设备,可在较少的资本投入下运行,有一定积累后就会首先应用CAD先进设计软件、投资各种先进剪裁设备,此时,资本会快速繁殖与扩张,然而很快会发现效益与成本难以提升,计划、物控、生产与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严重不适应,大量矛盾尖锐暴露。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努力探寻新世纪的发展之路,如果继续在扩张设备、扩张厂房上找出路,而不去解决先进设备、先进设计与落后信息化的基本矛盾,无疑是本末倒置。

信息化在新世纪的发展之路就是:必须立即走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推动服装企业ERP管理普及化。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诠释是: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高速公路是迫在眉睫的重要战略。

五、走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信息化之路

中国的服装业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什么是完整的信息化的概念不清楚;一些大企业只会花大价钱购买国外优质的硬件,这是对信息化肤浅的、物质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在引进信息化之前,首先,要对信息化有个完整的理解。完整的信息化包括三部分,即生产构成的信息化、自动化;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整个企业管理的决策信息化。其中,我国服装企业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差,网上订单,网上支付基本是零状态。

其次,笔者认为,中国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在引进信息化时,应根据现状,先完善企业生产构成的信息化、自动化,等到这些比较成熟后,再实施一套全面集成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ERP系统。 ERP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一个真正的服装ERP系统的核心标志是具备以下服装业的核心功能:强大的服装研发、样板管理功能;打办理、批色跟踪功能;服装BOM自动生成功能;强大的服装工艺、工序、工艺流程管理功能;强大的计划物控功能;强大的智能排产排程功能;强大的剪裁、缝制工资管理功能;严格、灵活的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物控功能;从坯布、采购、生产、工序、成品严密全过程质检控制功能;服装工票条码生成与扫描功能;包装配货计划功能、准确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功能等。

第三,企业实施服装ERP系统后,要尝试将此系统逐步与企业门户网站建立无缝集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世纪之路。

参考文献:

第7篇:行业信息化范文

CEMIS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英文简称,是清科锐华针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适时推出的新一代企业管理软件产品。

CEMIS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搭建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用各部门应用软件系统处理日常业务;同时使总部加强对项目的控制,及时、准确掌握项目业务信息,降低项目成本;帮助企业规范化各种业务单据和流程,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还可以为企业高层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打造学习型组织。

CEMIS包括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经营管理、综合项目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决策支持分析、系统管理七个子系统,涵盖了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全部范畴。综合项目管理是CEMIS的核心,这一子系统对工程项目的业主结算、进度、成本、施工合同、费用、材料、设备、技术、质量、安全、环境、风险等实现全方位管理。

CEMIS符合建设部最新的特级资质信息化考评标准,支持集团公司、子公司、项目部三层管理体系,管理上能够适应直营、联营,承包等各种项目的管控模式。CEMIS是完全基于清科锐华自主开发的平台ReachFramework的产品,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快速个性化开发。CEMIS采用浏览器操作方式,提供了大量数据导入导出工具,操作简单,有利于施工企业快速推广。清科锐华在实施CEMIS时,将不仅仅提供一套软件,同时还提供一套科学、快捷、实用的实施方法,帮助企业把软件用起来而不是仅仅将其当作形象工程。

第8篇:行业信息化范文

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发展延伸出的新d服务业,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领域,承担着为经济建设提供标准化计量测试和产品检验技术服务,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执法履职的技术保障和依据的职能。而检测记录档案是检测行业对结果报告进行溯源的重要凭证,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05)中对检测记录档案的范围、编写、修改、保存期限等有明确要求。传统的检测记录档案归档流程是先由具体试验部门负责编制、整理,随后交档案管理部门根据年份、任务号等进行编号、盖章标识、存档。随着检测行业的发展壮大,检测任务量亦越来越大,检测机构普遍存在归档工作量大、归档效率低下 、档案借阅与归还管理不规范、不便统计等系列问题。如何规范、高效、及时的完成检测记录档案的归档工作是每个检测机构都面临的问题。本文针对记录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出下述改进方案,以期实现检测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规范和归档效率的持续提高。

二、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方案概述

在进行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时,需要体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确保安全”的原则,立足“资源服务和业务管理”的宗旨。为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系统,使其更高效、可靠地管理档案资源,拟从规范归档方法、提高归档实时性、保证档案准确性和完整性等几个方面采取完善措施,在企业经典档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成熟的条码技术(如条形码、二维码),参考现有类似的管理系统(如图书管理借阅系统),实现档案管理系统的电子信息化完善升级。嵌入条码技术后,档案管理系统中归档、借阅、修改等主要功能的实现流程如图1所示。

采用条码技术后的档案管理系统,每份文件、档案都有唯一条码作为身份标识,这个条码包含文件、档案的诸多信息,如记录号、年份、检验记录数量、归档科室、归档日期、归档人等。通过这个条码,纸质文件档案和档案管理系统之间建立起了明了详尽的关系,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工作量,规范了档案归档、借阅、修改等管理方法,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条码技术的应用、系统的完善也增加了文件档案的查询追踪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系统功能描述

2.1档案归档

引入条码技术后,档案归档的详细流程如图2所示。

条码技术应用后,每份报告文件、每个档案袋都有自己的身份标识。档案管理系统利用条码在纸质文件、档案袋和系统之间建立起了电子信息化桥梁,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报告生成、档案归档至后期档案的其它管理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查询与追踪,避免档案遗失现象。

(2)归档系统的排队和提醒功能可以让申请人明确纸质档案提交时间,避免出现网上归档申请通过后,因纸质档案未及时提交而造成的待归档档案积压的现象,促进了档案归档工作进程。

(3)人工印章核对档案报告资料完整性的方式被取代,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扫码形式,利用系统资源自动核对送来归档的档案的完整性,大大节约了归档核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档案袋的条码信息丰富,加上档案存放位置的体系化、信息化,使得整个档案库信息的清晰度增加,方便在系统里进行档案的查询、档案库里对纸质档案袋的查找。

2.2档案借阅

档案借阅与归还系统功能流程图如图3所示。档案管理系统的续借与归还功能模块可参照现在成熟的图书借阅系统进行完善。档案借阅归还流程的规范,有利于档案的追踪,方便有借阅需求人员的同时也可以减轻档案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3档案修改

已归档的档案不得被随意修改。若确实有修改需求时,需要得到相应负责人和档案管理员的同意,相应的修改信息应在档案管理系统里详细记录,做到有据可查。档案管理系统里,档案修改的功能流程图如图4所示。

2.4其它功能

引入条码技术后,档案管理系统的其它功能模块也应该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系统的全面信息化。

第9篇:行业信息化范文

在新的市场格局中,电力交易的完成将更加依赖于基础数据的计量,以及不同参与方相关信息的交流,因此对信息平台的依赖将会越来越大。行业竞争决胜的关键也将变为能否建立下一代的智能化电力信息网络,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安全的运行、更高效益的应用。

一功能一平台的后遗症

在电力行业,很多重要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如电力市场运行和评价系统、电网分析决策系统、电力企业级ERP系统、供电企业营销和电力商务系统、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发电厂级别监控信息系统(SIS)等都在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各种IT信息化应用之初,企业是为了实现一个单独的目标而去购买与之相关的系统与软件,这就造成了“有多少个功能就有多少个系统”的问题,其结果是企业内的IT系统变得愈加复杂。

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在对基础系统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改之后,在系统之上引入了应用的概念,这一变革使得IT架构的整体价值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应运而生了诸如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HR(人力资源)、SCM(供应链管理)、财务、企业语音VoIP等,部署在企业网络之上的IT应用。但是随着这些应用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逐渐意识到这些应用虽然都整合入系统,但并没有真正融合在统一的网络基础上,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可以互联互通的层,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依然严重。

同时,新应用的不断扩展,不仅使得网络承载量增大,网络结构日趋复杂,还增加了整体网络的维护需求。新应用的加载,有时超出了网络的承载能力,出现了作用受限制或闲置的情况,从而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这种种困难都对电力行业的承载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现有网络不断改进升级,并不断强化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和企业级数据中心,以保证各种智能化应用的执行。

归纳而言,信息网络完善的挑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数据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流动,带来了安全性的隐患。随着IT系统成为企业战略性的资源,稍有不慎,即会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其次,众多IT设施和应用的部署,带来了IT系统的复杂性,电力企业决策者们在为不断增长的IT投资和复杂系统所需付出的高额维护成本而头疼。第三,电力企业潜在的IT应用需求仍在不断涌现,在推动IT系统变革的同时,如何实现有效的ROI(投资保护),是每个企业IT决策者需要长远考虑的问题。

智能网络解围

在后信息时代,终端用户需要的是能够更加智能、更理解用户需求的网络。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智能化的网络基础为什么是必需的?首先,各种不同应用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大了电力企业的IT投资,同时也使得企业大环境内的IT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随着这种现象的加剧,“统一换装”显然是不可行的,这种隐约的压力变得愈加清晰。其次,数据在各种应用之间的流动并非是从A系统到B系统这么简单,它们的线路是非常曲折且复杂的,而这就造成了安全风险的提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业界的一些厂商提出了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概念,希望能够对复杂且各自独立的各种应用进行统一的整合、封装与分配,进而节省主动响应业务需求。然而,如果企业的IT系统没有从网络基础架构上对此做出回应的话,那么无论是提升IT设施在商业运营中的影响力,还是提升IT的灵活性,加速IT技术变革都只是空谈。

在这样的背景下,服务导向网络架构(SONA)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了合适的地点,它能协助电力企业在构建IP网络平台方面展现其独特的价值。SONA使得信息在企业IT网络内部能够智能流动,从而整合IT系统,剔除冗余设施,提升网络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