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赞美母亲的句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赞美母亲的句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赞美母亲的句子

第1篇: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2.妈妈,今日是母亲节我想对您说:妈妈我爱您。

3.妈妈:身在异乡的我不能给您亲手送上一束康乃馨,惟有以此信息一表我的心意,祝您健康快乐幸福无边。

4.母亲节到了,送妈妈一束康乃馨,祝妈妈身体健康;送妈妈一双暖鞋,祝妈妈脚踏幸福;送妈妈一个挎包,祝妈妈包揽快乐!祝愿妈妈天天安康,日日开心!

5.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母亲节到了,祝福亲爱的母亲,一生平安,幸福快乐。

6.妈妈的唠叨,像天气预报又旧又新,提前向你发警告;妈妈的唠叨,像温泉直冒咕嘟咕嘟,没完没了。我深深的祝母亲节日快乐!

7.我的成长是刻在您额头上的横杠,我的放纵是刻在您眉心的竖杠,我的欢乐是刻在您眼角的鱼尾,我的成功是刻在您唇旁的酒窝。妈妈您辛苦了!

8.母爱,让平凡创造奇迹;母爱,让阳光不分昼夜;母爱,让笑容战胜阴霾。母爱,让快乐升级为幸福。母爱是穷尽一生也无法报答的恩情,祝母亲节日快乐,健康幸福。

9.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10.妈妈我感谢您赐给了我生命,是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样样,我永远爱您!

11.太阳不出来依然风和日丽,星星不眨眼依然华灯璀灿,春雨不洒落依然滋润心田,花儿不含苞依然春*满园,生活不容易依然情绪灿烂。母亲节快乐!

12.妈妈,您就是一颗参天大树,我在您的浓荫下成长。树上落下一枚枚的浆果,便使我获得了丰富的营养。今日是母亲节,我祝您节日快乐,永远年轻美丽,幸福安康!

13.感谢您赐给了我生命,感恩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样样,我永远爱您!妈妈!在这个性的日子送上我个性的问候!祝:母亲节快乐!妈妈我永远爱您!

14.太阳温暖比不上母亲的怀抱,月亮温柔比不上母亲的笑脸,是谁发明的“母亲节”我们一起把他赞。在每年的这一天,在天天的每一年,愿天下母亲笑开颜!

15.祝福母亲妈妈,您为劳了十几年。乌黑的头发已有一丝丝的雪白是为我而生,一条条皱纹是为我而得。你的节日快到了!我祝您青春永驻,事事顺心。”

16.您的慈祥伴随我成长,您的关爱助我成人,您的叮咛我牢记心间,您的教导我永生不忘,母亲节到了,我爱您妈妈,愿妈妈健康快乐,幸福平安,祝妈妈节日快乐。

17.母爱犹如天上月,照在我心间。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路遥远碧海示我心,只要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妈妈,我永远爱你!

18.在母亲节这特殊的日子里,无论漂泊的旅途有多遥远,无法挡住我思您的情怀;无论手中的工作有多繁忙,也无法挡住我祝福您的心声!妈妈,节日快乐!

19.一双手,托起全家的希望;一双眼,充盈无限的深情;一双脚,写下人世的沧桑;一颗心,盛满了对子女的爱意。我尊敬的母亲,祝您母亲节快乐!

20.母亲是一本厚书,尝不够的是柔情,品不尽的是关爱,叙不完的是亲情,说不出的是感激,带不走的是记忆,读不完的是母爱的连载。祝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21.妈妈:您的宽容,让我学会了饶恕;您的善良,让我懂得了怜悯;您的自尊,让我明白了忍耐;您的坚强;让我知道了面对。妈妈,我爱您!

22.昨日之日不可留。五月,流淌过记忆,成功有你鼓励;惆怅你携爱而来。今天:黄昏的夕阳。慈爱难忘,亲情难表,爱者无悔,知足!爱之无憾,足矣!

23.从没有为你写过什么,也没有给你说过什么感谢的话,但你对我的关心和爱意,点点滴滴都在心头。

24.日复一日,这份爱不曾改变。年复一年,这份情越来越浓!母亲无怨无悔的付出,时刻温暖着我。感谢的话我却一直没有机会说:谢谢您,祝您母亲节快乐!

25.您常在给我理解的注视,您常说快乐是孩子的礼物。所以今天,我送上一个笑,温暖您的心。

26.贺卡不能代表我的孝顺,鲜花不能代表我的关心,短信也不能代表我对你的想念。可是尽管如此,我依然要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真心祝你节日快乐,幸福长寿。

27.养儿方知育儿难,当我作了母亲才明白了您对我点点滴滴的爱,在这个个性的日子里,我要告诉您我爱您!

28.母亲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祝亲爱的妈妈健康快乐!您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29.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在牵挂。无论海角还是天涯,她总想与你说说话。只为了抚养我们长大,青丝变成了白发。母亲节,一起祝福我们的妈妈幸福安康。

30.你最得意时,她会提醒你不要太骄傲;你最落魄时,她会告诉你还有我;你犯错时,她会抱着你说没关系。在她心里你永远都是孩子。她就是母亲。

第2篇: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 鉴赏题 鉴赏要素 解题方法 例题解析

鉴赏是语文阅读的核心能力,鉴赏题是语文阅读题中的重要题型,但是考生失分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考生不知道如何解题。那么如何提高考生解答鉴赏题的能力呢?笔者对此作了探讨,简述如下。

在阅读中,鉴赏题分值一般占2~3分,有时甚至占4分。考生每当遇到这种题目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或答不全,或答不准,或答不对,那么,如何解答鉴赏难题呢?这就需要考生掌握必要的解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一、鉴赏题的解题要素

解答鉴赏题,需要考生先了解鉴赏的要素。那么,鉴赏题有哪些鉴赏要素呢?请看下面两个鉴赏命题的例子:

例1:原文:⑥即使冬令时节,父亲也闲不住。他会和叫做家贼的麻雀对话,有时就撒出一些苞谷给这些小家伙,作为对它们一年来在窗前恪尽职守叫醒农人的犒赏。有时父亲要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堆粪翻粪晒粪,这是对泥土的滋补。你想他们陪伴着小麦走了一春,陪伴着苞谷走了夏季秋季,如今到了该歇息的时候,就如女人产后要吃红皮鸡蛋喝红糖水。父亲还会到田地里去,他像逡巡的士兵,把泥土里的瓦块、砖头剔除了,怕这些骨头硌着睡眠的泥土,怕在地里漫游的小动物们闪了腰,怕来年开春撞坏了犁耙。父亲心里最清楚,土地糊弄不得,土地和人是兄弟,多少辈子都比邻而居,对别人好也是对自己好。(2012盐城,《向泥土敬礼》)

问题:2.品味文章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答案:2.(4分)示例: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逡巡的士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泥土地、小动物以人的情态,活泼生动,富有情趣。或: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父亲的连续三个“怕”,强烈地表达出父亲对土地及其生灵的关切之情。(点明所用的修辞手法1分,略加分析1分,表达作用或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例2:原文:最妙的要数那些即将盛开的莲花了,一枝枝从绿伞之中挺身而出,像一支支花剑直指长空,对着这神秘的大地凝望。这些花苞的表层如少女,娇面含春,呈现一派羞色。微风过处,到处是芳香弥漫。白色的莲花掩映于莲叶之间,粉红的朵儿,则探着脑袋,露于莲叶之外。无数洁白粉红的花儿朵儿,在水面上漫卷开来,像晚霞,像云彩,像少女那一抹不经意飘起的红晕。(2012荆州《荡里莲花》)

问题:21.(2分)试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白色的莲花掩映于莲叶之间,粉红的朵儿,则探着脑袋,露于莲叶之外。

答案: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一个“探”字,将“朵儿”的柔美、可爱、羞涩、俏皮之态凸显无余,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

从上面两个例子来看,解答鉴赏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入手分析:

1.方法。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怎样写的)?如,例1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例2中的拟人修辞方法。

2.作用。怎样地写出了(写得怎样)?如,例1中的“生动形象地”“强烈地”;例2中的“凸显无余”。

3.对象。什么人或事物(写了什么)?如,例1中的“父亲”;例2中的“莲花”“朵儿”。

4.结果。人或事物的怎样心理或特点(写出了什么)?如,例1中的父亲“清除田间杂物时认真、仔细的神情”“对土地及其生灵的关切之情”;例2中的“朵儿柔美、可爱、羞涩、俏皮之态”。

5.作者。表达了作者怎样(什么)思想感情?如,例1答案中,虽没有给出明确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但从原文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例2中的“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

6.读者。给读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感受)?如,例1、例2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上面这些要素,涵盖了命题者命题时所给全部答案的内容要素,考生只要将上面这些鉴赏的基本要素答全,不得满分,也得高分。

二、鉴赏题的解题公式

根据上面解题的基本要素,鉴赏题可用公式的形式简洁概括为:

答:作者运用了……①方法,……②地写出了……③人(或事物)的……④心理(特点),表达了作者……⑤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⑥的印象。

对上面鉴赏题解题公式的解析:

1.……①:填写某种方法(角度)。首先选择一种方法(角度)进行鉴赏。如果命题者给出了某种鉴赏的方法(角度),那么,考生按照要求答题就可以了;如果命题者没有给出赏析的角度,那么,考生就应该按照要求选择适合考生自己的方法(角度)解题。这些方法(角度)一般包括:词语(成语、俗语、歇后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人称、表达方式、描写方法、修辞方法、写作方法、语言表达、句式特点、文章结构,等等。

2.……②:填写以上某种方法(角度)的作用。方法(角度)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比喻、拟人的作用是生动形象;排比的作用是使语气强烈有力;对偶的作用是使句式整齐、音韵铿锵。

3.……③:填写人物(或事物)。一般,写人的散文、小说等文章要填写句子中涉及的人物;写景状物的文章要填写句子中涉及的事物。

4.……④:填写人物或事物的结果。填写人物,突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动作、思想、品质、精神等),填写事物,突出事物的特点(特征、情况等)。

5.……⑤:填写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项可以填写的思想感情,如热爱、赞美、敬意、憎恶等。

6.……⑥:填写读者的感受。这一项可以填写读者的感受。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等。

三、鉴赏题的解题例析

请看下面的例子:

原文: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2012年营口《母爱的硬度》文/叶浅韵)

问题: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上面画线的句子。(3分)

解答:赏析可分解为以下几项:

1.……①:运用了排比修辞方法。

2.……②:有力地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3.……③:选文写了人物:“我”的母亲。

4.……④:选文写出了人物母亲的勤快能干、心灵手巧(要强)性格特点。

5.……⑤: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情感。

6.……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将这六点按照鉴赏题的解题公式组合成句,再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就能使回答问题的答案更加趋于完美,获得满分。如:

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①点),语气强烈有力地(②点)写出了母亲(③点)勤快能干、心灵手巧(要强)的性格特点(④点),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的思想情感(⑤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⑥点)。(注:有时②点写在答案的最后。)

综上所述,鉴赏题有其独特的特点,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为考生完整地回答问题,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做法和一些经验。只要考生正确、有效、适当地加以训练,就定能答好鉴赏题。不过,这只是一种方法,在熟练解答鉴赏题之后,考生不应拘泥于这种条条框框,而应灵活解答鉴赏题,否则,考生会走入解题的死胡同。

第3篇: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一、正确把握朗读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中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研读这句话,可以将本课的朗读目标细化为:(1)不读错字;(2)不加字、漏字;(3)不随意中断;(4)不唱读,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七颗钻石》一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分析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结合课文主题,解读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可以站在赞美爱心的角度,读出美好的感情;也可以从读童话的角度,读出故事的神奇。只有正确把握以上朗读目标,不偏离文章的感情基调,不背离文本的人文价值取向,才能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二、突出朗读指导重点——感受神奇

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朗读指导,突出重点很关键。这篇课文的朗读感悟重点,是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让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因此,读出“神奇”便是朗读指导的重点。要读出“神奇”的语气,不能光靠模仿教师的范读,也不能光靠教师诸如“这个地方读重一点儿,那个地方读轻一点儿”、“这里快读,那里慢读”之类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让学生读出感情,关键要在引导感悟和体验文章情感方面下功夫。本文中,感受童话的神奇及丰富的想象,要紧紧抓住水罐一次又一次变化:空水罐——装满水的水罐——银水罐——金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由此,我引导学生梳理出水罐的变化过程,每一次变化,都引起他们的惊奇和兴奋,当梳理到“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此刻,老师牢牢抓住学生的情绪兴奋点,以访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体验——

师:这位同学,你刚才的表情怎么如此惊奇?

生1:想不到一个空空的水罐会发生这么多变化,我觉得太神奇了!

生2:我还发现水罐变得一次比一次好,变得越来越贵重,多么神奇,太不可思议了!

师:当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时,你们为什么都欢呼起来了呢?

生3:课文开头写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旱灾,此时,最缺的就是水,看到那么多水从罐里涌出来,我实在是太高兴了!

生4:去年,我们家乡闹旱灾,记得爸爸妈妈每天从田地里回来都愁眉苦脸的,我知道水有多么重要!看到童话里的人和动物都有水喝了,我怎能不兴奋呢?

……

有了以上情感体验,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便能达到“读出赞美的情感和神奇的感觉”这一朗读目标。

三、突破朗读指导难点——由衷赞美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习小姑娘美好的品质”。要让学生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首先要引导学生感悟小姑娘的高尚品质。可以设计一组训练题来完成:

1.空水罐里装满了新鲜的水,是因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2.给小狗喝水后,水罐变成银的,是因为(小姑娘对动物的爱心)。

3.妈妈舍不得喝水,让给小姑娘,水罐变成金的,是因为(小姑娘和妈妈母女情深)。

4.小姑娘把水给过路人喝了,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从中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是因为(小姑娘对路人博大的爱心)。

通过上述训练,学生对水罐一次比一次神奇变化的原因理解得更加深刻,体悟到“爱心能创造出奇迹”!从“关爱母亲——关爱动物——母女情深——关爱路人”这段心路历程中,深深体会到小姑娘高尚的品质。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便容易达到“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这个目标。

第4篇: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1.分析人物形象。如:文中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析;请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2.概括故事情节、人物表现、故事内容等。如:文章围绕某某故事展开,请概括其情节;补充完整故事情节;补充梳理行文思路;补充记叙文六要素。

3.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或者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如某种写作技巧表达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描写有何妙处等。

4.赏析词语或者句子的妙处,考查文学鉴赏能力。如:赏析词语或者句子;说说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等。

5.根据文本内容理解设题。如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题目答案要根据文本上下文内容来理解解答。

6.写作技巧分析。如某段或者某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或者艺术手法,有何作用等。

7.开放性试题。大多是谈阅读文章后的感想、体会、想法。

中考真题在线

(2013年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11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12那是多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记叙的六要素。(2分)

时间:春天 地点:溪边

人物:我、母亲、螃蟹

起因:我想吃螃蟹 经过:

结果: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母亲给“我”捉螃蟹,发现了一只螃蟹;母亲明白作为母亲的心,没有捉那只螃蟹,空手而归。(考场得分:1分)

分析:答案基本扣住了内容,有得分词语“捉螃蟹”“没有捉螃蟹”。失分原因:一是语言拖沓,表意不鲜明。如:“经过”的答案应为:母亲捉螃蟹。二是答案不严谨,随意堆砌内容。如:“结果”的答案中,“母亲明白作为母亲的心”这是放螃蟹的原因,不是结果。扣1分。

考生答案二:母亲捉螃蟹;母亲放螃蟹。(考场得分:2分)

分析:答案紧扣文本,围绕“母亲捉螃蟹”这件事来概括,语言简洁。得2分。

参考答案:经过:母亲捞螃蟹。结果:母亲放螃蟹。

【名师提醒】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填空类题目要明白答题的范围。如上文“起因”部分对应文中第①②③段内容,“经过”对应第④⑤⑥⑦段,“结果”对应第⑧段。然后概括对应部分的内容。内容概括准确与语言精炼是得分关键。本题为非填空类题目。这类题目需要自己概括,要抓住文中的人物、事件、结果等内容,在文中择用词语。

2. 第⑧段中加点的字“是”是“这样”的意思,请说出它所指代的具体内容。(2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把螃蟹放回了水里,再一次捞起了螃蟹。(考场得分:1分)

分析:答案只截取了上句中的两个小句,导致意思不完整,这是失分的原因。扣1分。

考生答案二: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考场得分:2分)

分析:答案扣住了指代的具体内容。但扩大了内容范围,把整个句子都概括在其中了。

参考答案:把螃蟹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

【名师提醒】这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试题,答案一般出自于文本或者从文本内容理解中得出,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思路。本题考查指代的具体内容,答案在原文中找句子。

3. 仔细阅读第11段,联系全文想想,为什么我会“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2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为“我”要吃螃蟹而劳累母亲,感到自责与心疼母亲。(考场得分:1分)

分析:理解“生出”“苍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点,其中包含自责、痛苦、难过等情感。答案切中“自责”,且说明了自责的原因,但片面,得1分。

考生答案二:母亲为了满足“我”的愿望,在寒冽的溪流中捞螃蟹;“我”也理解了母亲放螃蟹的心,因而自责。(考场得分:2分)

分析:答案较全面,分层思考。全文分两个内容,一是母亲捉螃蟹,二是放螃蟹;直接的后果是,前者劳累母亲,后者让母亲伤心,所以产生自责、难过。

参考答案:为“我”的过分要求让母亲为难而自责,为母亲因“我”憔悴而难过。

【名师提醒】这是一道理解文本内容的试题,它需要在对文本内容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答案。解答时,要弄清楚题干的答题指向,要结合上下文来寻找思路,贴近文本,语言要精炼明白。

4.第⑨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动作描写。表现纠结、痛苦。(考场得分:1分)

分析:这样答题,一是考虑问题不全面,二是语言表现力不强。“表现纠结、痛苦”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考生答案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伤心、难过的痛苦心理。(考场得分:2分)

分析:答案片面,句中“咬咬”“闭起”是动作,“咬咬牙,闭起双眼”是神态描写。

考生答案三: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想满足“我”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母螃蟹的难过、痛苦的心理。(考场得分:3分)

分析:答案较全面地分析了描写方法,特别是为心理原因的分析找出了依据。

参考答案: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螃蟹的痛苦心理。

【名师提醒】解答问题时要全面分析,不能遗漏内容。答问题要有理有据,找出问题的缘由,明白依据。这点是考生特别容易忽略的,很多答案因不全而丢分,原因就在这里。

5.第12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答案得分解析】

考生答案一:议论。作用:总结全文,赞美母爱的伟大。(考场得分:2分)

分析:这样答题,答案内容片面,没有全面归纳出表达的方式与作用。

考生答案二:议论,抒情。作用:照应文章题目,点明文章中心。(考场得分:3分)

分析:答案全面,抓住了句子的关键点,能从整体上思考。

第5篇: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白蘑菇回家阅读答案

白蘑菇回家(19分)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夭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 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组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9.根据故事的发展,把白蘑菇的“经历”补充完整。(3分)

在宾馆,服务小姐纸箱捅洞盛蘑菇——上了火车, ——车到中原, ——火车到站, ——到家后,妈妈喝汤赞蘑菇。

10.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 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结合上下文,品味三个“?”连用的表达效果。)

(2)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好”字的赞叹仅仅是对蘑菇的赞美吗?你还读出了什么?)

11.文中的“青海大汉”能否用“一个大汉”代替?为什么?(4分)

12.有人说本文虽写作者带蘑菇给自己的妈妈,其实写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妈妈,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感悟,请你也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你的感悟(50字左右)。(6分)

同学的感悟:宾馆的小姐暖暖地笑了,或许她想起了母亲慈祥的笑脸,想起了自己给妈妈揉背时母亲舒展的眉头,想起了妈妈同样爱吃白蘑菇,帮助了“我”便是帮助了妈妈。

我的感悟:

参考答案:

9.(3分)青海大汉建议床底晾蘑菇;同室车友让桌(风)干蘑菇;青海大汉交代炖鸡煮蘑菇

10.(6分)(1)三个“?”连用且句式简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青海大汉当时急切而好奇的心情和对我的关心,体现了他的细心与热情,为下文他密切关注与照料白蘑菇打下铺垫。(2)“好”不仅仅指白蘑菇的味道,更是对女儿的孝心的赞叹,对陌生人的心灵之美的赞美。

11.(4分)示例1.可以,因为全文要表达的是对运蘑菇途中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他们是一个善良的群体,所以,他们可以没有名字,也可以不问来处。

示例2.不可以,“青海大汉”来自青海,代表了所有青海人的淳朴和热情,对白蘑菇的赞美也就是对青海人的赞美,并且能与结尾“青海的白蘑菇” 照应。另外,我是从青海带蘑菇回家的,一路走来,写“青海大汉”也更可信。

第6篇: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关键词:听读带动;自读自议;议读品读;回味读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03-01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是: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从上课开始到上课结束教师都在很有激情的讲解,讲得津津有味、振振有词也条条是道,而我们的学生则死气沉沉、目瞪口呆、神情恍惚。本来应该书声琅琅、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变成了说教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如此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方法很多,我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理解课文,陶冶情操。我们要摒弃“无声”课堂,还“读”给学生,让他们在读中去感知,增加感性接触,多次反复,夯实记忆表象,实现“真学”。

一、激情导趣,听读带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读,特别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足以培养学生语言敏锐感知的一项主要手段和实践。”因此,在初次接触新课的同时就要为课堂营造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激情。可以采用教师范读,教师范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具有不可低估的教学魅力。那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恰到好处的表情,声请并茂,让学生听其声,感其情,跃跃欲试,大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把父亲买橘送别的一节跳读出来,饱含深情,极富感染力的朗读一下子引领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另外,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朗读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录音朗读,让学生沉浸在文学的殿堂里乐而忘返。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感知是指心领神会。余秋雨说过“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很多重要的感受无法诉诸语言表达。”因此,阅读理解必须考学生自己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语感。如冰心老人的《谈生命》文中对生命的领悟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文字完成的,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再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以巧妙的构思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读者,学生自读课文,可以理解相濡以沫的幸福,就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称德拉和吉姆是聪明的麦琪了。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语感的形成,离不开读,千教万教读为本,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的阅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在获得文章真情实感的同时,也自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语言形式内化的目的。叶圣陶老先生说:“作家胸入境,入境方始亲。”要入境就得用心自读自悟,读出感情,悟出感情。

三、分析点拨,议读品读

语文教材的课文文化含量极高,处处散发着中外优秀文化的芳香,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咀嚼文章语言运用的巧妙精彩之处、课文思想观念的闪光之处、写法技巧上的高明之处,让学生去发现美的火花,品味其中的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得到美的熏陶。如学习《孔乙己》读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学生应该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孔乙己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矛盾的窘相,进而去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句话所包含的情感。进而在讨论:孔乙己只是迂腐、死要面子、好吃懒做吗?他品质的闪光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很自然的找到了分吃荤香豆这一部分,读到此处,学生就更能理解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了。学生在讨论品读中走进了作品,走进了作者。再如学习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学生通过议读能迅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时就可以把课堂重点放在母亲的辛苦上:“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说明什么?你读出了什么?重点读“震耳欲聋。”接着追问:“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只是想了一会儿吗?马上消失了吗?立刻停止了吗?在课文中找依据。”再读“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品味读:“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母亲给钱时用的动词是“塞”,为什么?于是学生明白了一个拼命挣钱,一心爱家,一心爱孩子的伟大母亲。那么,让学生多读读这些句子吧,读读的是句子,品味的是爱心。

四、饱满深情,回味读

高尔基曾经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准确、明晰和动听。”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揣摩、品味后,学生会受到感情的熏陶,也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时,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饱满深情回味读课文,反复读课文,回味语言蕴含的美的同时又积累了语言,不是一举两得吗?

学习《白杨礼赞》学生激情昂扬回头朗读文章,对白杨树的赞美,对北方民众的赞美,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充满胸膛,朗朗的读书声充盈课堂,这本身就是一种熏陶。学过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更积极更乐观了,诵读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形象的文字已经化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将成为学生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学过《鱼我所欲也》朗朗的读书声响彻在课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舍生而取义者也。”学生会想到中华历史上那些熠熠生辉的英雄们,正义将注满胸膛。这样,教师最大限度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他们表现美的欲望,创造美的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才能将获得的语文素养和审美素养内化。

总之,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学生认认真真的读书,应当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重要的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中品味,品中有读,把读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手持读这条彩练,舞出个精精彩彩大语文!

参考文献:

[1]杨国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第7篇: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8分)

澄澈(chénɡ

dènɡ)

涟漪(yī

yì)

供货(ɡōnɡ

ɡònɡ)

燕国(yān

yàn)

蚌壳(fēnɡ

bànɡ)

倭瓜(wěi

wō)

晃眼(huǎnɡ

huànɡ)

点缀(zhuì

chuò)

二、读拼音,写汉字。

(12分)

1.

我用线想shuān(

)住一只mà

zhà(

),可是却让它跑掉了。

2.因为爸爸不分zhòu(

)夜地耕yún(

),我家chénɡ(

)包的土地收ɡē(

)的麦子非常好。

3.

爷爷家院子里种了一棵sānɡ(

)树和一棵yīnɡ(

)桃树,鸟儿在树上跳来蹦去,就像在空中闲ɡuànɡ(

)。一只hú

dié(

)飞来,落在树上。它们自由自在。

三、填一填。

(10分)

“愈”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愈”字的解释有:①更,越;②贤,好;③病好了。“愈是寒冷,愈是顽强”中的“愈”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痊愈”中的“愈”应选第______种解释。我能为“愈”找两个形近字______、______,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四、形近字组词。

(8分)

侨(

瞎(

)拨(

)衰(

骄(

割(

)拔(

)哀(

五、对号入座填词语。

(6分)

阴暗

阴凉 阴森

1.这部电影的画面(

)恐怖,令人不敢直视。

2.地下室光线(

),空气潮湿。

3.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

)的地方睡着了。

痴迷

着迷

迷惑

4.他不爱学习的表现令我(

)不解。

5.人类对飞行一直很(

),从远古长着翅膀的天使,到今天的太空穿梭机,人类从未放弃过。

6.那里风景如画,令我(

),常常在那儿流连忘返。

六、按要求写句子。

(6分)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园子里的桂花。”(仿写)

_________________,也比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改为转述句)

七、日积月累(11分)

1.《祖父的园子》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本文展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童年生活。

2.季羡林先生认为月是________明,这表达了他对______________之情。我国有许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举头望明月,______________。

3.

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小孩“脱冰作戏”的情景。

八、课外阅读。

(14分)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2分)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___________”画出来。(2分)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6分)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5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多选)(2分)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九、习作。

(25分)

童年,短暂而美好,但却发生了许多有趣或难忘的事。请你选择一件事来写,注意写出怎样有趣或为什么难忘,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chénɡ

ɡōnɡ

yān

bànɡ

huǎnɡ

zhuì

二、1.拴

蚂蚱2.桑

蝴蝶

3.昼

三、Y

9

(喻)

愉快

偷袭

(比喻)

四、侨(华侨)

瞎(眼瞎)

拨(拨开)

衰(衰老)

骄(骄傲)

割(割草)

拔(拔草)

哀(悲哀)(答案不唯一)

五、1.

阴森

2.阴暗

3.阴凉 4.

迷惑

5.痴迷

6.着迷

六、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这里的月亮再圆,也比不上家乡的月亮。”

(答案不唯一)

3.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他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他看。

七、1.呼兰河传 萧红 快乐、自由、幸福(意思对即可)

2.故乡 故乡的思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低头思故乡

3.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八、1.(1)愁眉不展 (2)小心翼翼

2.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3.①“我”因为贪玩,掉进冰水里,母亲又心疼,又担心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我”怎么上学

②突出强调“我”知道错了以后的表现

4.①“我”有了新的棉衣可以御寒,无受冻之忧;

②“我”有了母亲用爱的目光编织成的可以伴随“我”人生的温暖的路。

第8篇: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读书能让我的眼界开阔;读书能让我更容易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读书能让我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田野上的白发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田野上的白发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田野上的白发阅读题: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3分)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

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3分)

答案:

第1题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参考答案为: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第2题叙述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人物”和“地点”要素可舍去,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事”。参考答案为(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第3题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的赏析。这题是属于自选角度赏析题,要求考生针对所给句子,调动品味语言方法的积累赏析句子。需要考生对考题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然后,找准品“点”。常见的如:1、结合修辞手法,品出生动美。首先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对比、反问),并结合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来赏析,这样才不会在答题时“舍近求远”,或者张冠李戴、隔靴搔痒。例如,上面的第3题的第一句可借助修辞手法来品味。参考答案为(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2、抓住关键词语,品出精妙美。关键词语一般指勾住自己眼睛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和品味,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例如上面的第二句就可抓住关键词语“跪”“艰难”进行赏析。参考答案为(2)句中“跪”、“艰难”这两个词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第4题考查句意理解分析。本题用选择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扩大了覆盖面,为阅卷的公正客观提供方便。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另外,选择题我们还应通过分析、比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选择最有把握的一个。答案为:D

第9篇:赞美母亲的句子范文

一、评价要体现真实性

有人说:“表扬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奖品。”老师们也发现,积极的鼓励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进心、自尊心。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过多的、笼统的评价,却导致了评价失真,缺乏真情实感。有的老师一味迎合学生的过分表扬十分流行,“好极了!”、“你真棒!”、“真聪明!”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他们感受不到老师真心的赞美和鼓励,久而久之,评价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

孙建锋老师在执教《最大的麦穗》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孙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一学生朗读一、二小节)

师: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你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给学生提要求,既要让他们听得清又要让他们记得住,那么,苏格拉底的话该怎样读?

大家都练一练。准备挑战这位同学!

(同学们练得有声有色)

师:我相信,你一定能比上一次读得更棒!

(这一次朗读,学生把“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强调得很清楚,也很自然)

师:真为你高兴,你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如果说滔滔河流是两山之间的桥,绵绵细雨是天地之间的桥,缕缕阳光是天宇和地球之间的桥,那么,浓浓情感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软中有硬,轻中有重,无形中感染了学生。他对学生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学生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只会越读越好,学习热情越来越高。

二、评价要富有启发性

教师不加辨别地盲目叫好,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真正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引导,对精神的唤醒,对行动的鼓舞。教师要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真实的评价并不隐瞒学生思想与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与缺点,肯定该肯定。对于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引导该引导。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引导,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加以启发,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真正评价,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震撼。在感悟“扑”这个字时,窦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我们回到文本,母亲对儿子是怎么做的?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母亲的动作中看出她劝儿子要好好儿活。

师:感谢你,让我们大家跟这名同学一起讨论母亲的这句话。请你们跟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老师点示“扑”)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

(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生:因为儿子不想活了,所以母亲扑下去的一定是儿子想要去死的信念。

师:啊?信念?把其中的一个字换一下意义完全不同了。(生改“念头”)。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呢,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句子里,读给我们听。(生读,很有力量)

窦老师抓住一个“扑”字,让学生领悟到了母亲那深沉的爱。当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时,窦老师很巧妙地利用她对学生的评价,给学生一个提示,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与鼓励,又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很快找到了理解句子的突破口,可谓一举两得。也正因为窦老师富有启发性的评价,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学生的生命也在课堂中成长。

三、评价要尊重个性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本更是师生想象力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对同样的文章会有着各自不同的感受,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对他们的个性化体验能作出适当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吉春亚老师《小镇的早晨》一课的教学中,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她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吉老师让学生尝试着写“恬静”)

生:(高高举手)老师,我有想法。

师:有什么想法?

生:老师,你看,写小船的句子还不够说明恬静,我有个好办法。

师:出现了一个会创造的孩子,我侧耳倾听,仔细欣赏。请说——

生:加几个重叠词,“轻轻的”、“悄悄的”、“细细的”、“嫩嫩的”。

(大家笑)

师:大家的欢笑是对你由衷的称赞。这样吧,把你创造性的想法写下来,给大家欣赏,好吗?

生:(点头)好!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