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化学试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前预习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事先知道本次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实验设备,掌握哪些基本操作,以及本次实验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危险实验药品的正确处置方法,这可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整个实验有个大概的了解,对实验进程十分有益②。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仅仅是在课前几分钟草草翻阅一下实验教程,远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与要求。因此,教师要严把预习关,可通过课前提问或检查预习笔记等方式来督促学生做课前预习。除此之外,还可制定一套能公平、真实、准确反映学生实验课成绩的核定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实验不仅注重结果,实验过程也很重要。比如平时成绩:期末成绩=50%:50%两大块,其中平时成绩可细分为课前预习:实验纪律:操作:实验报告=20%:20%:20%:40%。
二、教师指导
(一)定期“号脉”,实时掌控学生基础
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必然造成其学习基础的不同这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必然现象。教师应定期给每个学生“号脉”,以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点掌握成绩中等以下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因人而异地指导每位学生学习。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实验课成绩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为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每个细节,并实时准确记录过程数据的习惯,实验教师可从以下三点开展工作:首先,上实验课的学生以大一新生为主,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示范非常重要,如果有不适合现场演示的实验,也要有相关的视频或PPT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总体把握整个实验的过程,掌握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正常情况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每位学生的实验情况,如操作是否准确、规范等,对操作不规范或不准确的应予以指导和提醒,并告知不规范、不准确操作的后果,让学生谨记于心。再次,实验课结束之后,教师应在每位学生(或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板上检查签字,嘱咐其私下人真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写成实验报告,而后才允许其离开③。
三、探索性实验
探索式化学实验是大学无机化学实验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没有实验步骤,只有实验课题,这块内容的作用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无机化学的浓厚兴趣。教师可在安全可行、科学等原则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设计符合该阶段学生去探索的课题,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所具备的专业课知识及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去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而后通过实验验证之,最后得出结论。比如如何配制硫酸亚铁铵④?教师可让学生由此了解复盐的配制原理,让学生练习一些基本操作(譬如结晶、溶解、加热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区分配位化合物和复盐,以及学会尝试不同原料配比或实验条件对配合物形成的影响等,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学自卖的独立实验能力。
四、开放实验室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室是实验进行的基础平台,学校可将实验教学所有资源免费向化学学生开放,增加他们接触化学实验设备的机会,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当然,实验室开放涉及很多问题,比如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等,因此学校应该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体系,以避免资源浪费、非常事件发生等情况⑤。
五、良好习惯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高效成功的关键。学生只有及早形成一套以自我为中心的良好实验习惯,才能在日后的工作生涯中有所作为。比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中注意观察与思考分析,以及实时记录必须严谨等。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品质——不怕失败。一项完美的实验,往往在成功之前需要非凡的毅力。这些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实验课程中规范科学地引导。
六、结语
/
关键词:高考化学;SO2与漂粉精反应实验;试题分析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4)7?C0093?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 。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
该题是一道基于实验事实创设问题情境的实验探究题,涉及以氯和硫元素为代表的典型非金属元素性质和相关原理知识,重点考查了考生“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的能力。由a的实验现象说明白雾中不存在Cl2,进而排除其对b实验的干扰。b实验中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能产生白色沉淀,考生会首先想到白雾中存在HC1,但②给出的结论明确“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引导考生重新思考“白雾中还可能有什么成分会导致白色沉淀的出现?”从而提出“SO2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解释。命题者的意图显然并非是想考查有关“SO2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的知识(这一知识也不在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范围内),而重在考查考生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化学现象提出合理解释的能力,要求考生经历从观察、比较、分析到推理、判断、论证等思维过程,体现思维的缜密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1]。这从试题给出的参考答案“SO2可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不要求具体回答出沉淀成分即可看出。但从元素性质的角度看,SO2与酸化的AgNO3溶液能否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以及该沉淀究竟是什么?仍需进一步明确。
笔者在与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就上述问题进行交流时发现,几乎所有受访教师都认为SO2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时,SO2会被氧化,若生成沉淀应该是Ag2SO4沉淀;还有一部分教师对“SO2与酸化的AgNO3溶液是否能生成白色沉淀”产生质疑,认为Ag2SO4会溶于酸;没有一名受访教师认为生成的沉淀可能是Ag2SO3。网络上对该题较典型的一种解释也是“SO2可以被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氧化为H2SO4,故SO2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g2SO4”[2],市面上很多流传甚广的教辅也认为得到的是Ag2SO4沉淀[3,4]。
那么,SO2与酸化的AgNO3溶液能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若生成沉淀是否就是老师们普遍认为的Ag2SO4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和分析。
2 实验探究
实验1 A、B、C三支试管中分别装有2% AgNO3溶液2mL,B试管中滴加1滴浓硝酸酸化,C试管中滴加10滴浓硝酸酸化,分别向三支试管中通入SO2气体,三支试管中都立即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沉淀很快从溶液中分离,上部溶液澄清。其中A试管底部沉淀略显灰色;C试管中沉淀量较A、B试管中的沉淀量略少。
实验2 取2mL SO2饱和水溶液,向其中滴入1滴2% AgNO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实验3 取2mL SO2饱和水溶液,先向其中滴入1mL浓硝酸,充分振荡,此时试管上部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再加入1滴2% AgNO3溶液,振荡后无沉淀产生。
实验4 取1:5和1:10的硫酸溶液各1mL,分别逐滴加入2% AgNO3溶液至约2mL,均无沉淀生成。
实验5 将实验1所得三份沉淀,分别加水洗涤并滤去上层清液,再各滴加6滴浓硝酸,试管上部有明显红棕色气体,沉淀溶解得到澄清溶液。再将实验2所得三份沉淀,同上述操作,现象相同。
实验6 用饱和Na2SO4溶液和10% AgNO3溶液制得Ag2SO4沉淀,向沉淀中加入浓硝酸并振荡,沉淀逐渐溶解得到澄清溶液(无红棕色气体产生)。
实验7 取实验1所得三份沉淀,分别加入饱和Na2SO3溶液并振荡,沉淀逐渐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实验8 取2mL 10% AgN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饱和Na2SO4溶液直到沉淀不再继续增加,静置后,再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Na2SO3溶液,上层清液中立即出现大量白色浑浊,继续滴加饱和Na2SO3溶液并振荡,沉淀逐渐溶解。
实验9 向2mL 0.1mol/L的Na2SO3溶液中滴加2mL 2% AgNO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将所得沉淀分两份,分别向其中滴加1:5和1:3的硝酸约2mL,充分振荡,前者沉淀不溶,后者沉淀溶解。
3 解释与分析
实验1现象说明:SO2与不同程度酸化的AgNO3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而生成白色沉淀。那么生成的白色沉淀的成分究竟是什么?
查阅兰氏手册[5]:室温时,Ksp(Ag2SO4)=1.4×10-5;Ksp(Ag2SO3)=1.5×10-14。Ag2SO3的溶度积远远小于Ag2SO4的,说明Ag2SO3更易于生成。相关文献也显示[6]:将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可制得白色的亚硫酸银沉淀,即发生反应:SO2+H2O+2AgNO3=Ag2SO3+ 2HNO3。
4 结论
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较复杂,加入硝酸酸化时,得到的沉淀仍主要为Ag2SO3。
5 两点思考
5.1 对编制实验探究类试题的思考
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基于实验事实的实验探究题,这对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注重实验和科学探究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题就是围绕SO2与漂粉精的反应事实展开问题设计的,尤其是(3)对于考查考生“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的能力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但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在解决该问题时即使想到了可能是SO2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也必然会思考其反应原理,推测沉淀是什么?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容易认为是Ag2SO4。笔者对数十位2014届高三学生的测试和访谈后得到的反馈是:一些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回答是“SO2与酸化的AgNO3溶液反应会生成白色的Ag2SO4沉淀”,这样的回答应该是基本达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即根据题给的结论“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推断另有物质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但认为白色沉淀是Ag2SO4,显然与实验事实不符。因此,在编制以实验事实为基础的实验探究类试题时,不仅要凸显化学学科的学科能力与学科价值,同时更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尊重其逻辑推理,以对化学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13]。
5.2 SO3
2-对检验Cl-过程中潜在的干扰作用
由于Ksp(Ag2SO3)较小和Ag2SO3在一定浓度稀硝酸中能存在的实验事实,当某溶液中存在较大浓度SO3
2-或者是加入酸化的硝酸浓度较低时(如实验9中0.1 mol/L的Na2SO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沉淀后,再加入1:5的稀硝酸时),将会对Cl-的检验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当然,Ag2SO3究竟能溶于多大浓度硝酸?以及硝酸浓度对溶解Ag2SO3速率的具体影响有多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雅莉. 2013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题特色[J].化学教学,2014,(3):76.
[2] http://wenku.baidu.com/view/090b9a66336c1eb91a375d99. html.
[3]梁红. 2013全国高考真题超详解[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3.
[4]天利全国考试命题中心.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汇编全解[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
[5][8] Dean J A.兰氏化学手册(第一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5~9;10~5.
[6][10]张青莲主编.无机化学丛书(第六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576~577.
[7]北京师范大学等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01.
[9]马辉等.亚硫酸钠从含银废液中还原银的研究[J].贵金属,2009,(2):6~11.
[11]卢昌柱. SO42-是否会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作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9):72.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稀溶液中,蒸气压最高的是(
)
A:
HAc溶液
B:CaCl2溶液
C:蔗糖溶液
D:NaCl溶液
2.
在500g水中含22.5g某非电解质的溶液,其凝固点为-0.465℃。
已知水的
则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
)
A:172.4
B:
90
C:
180
D:135
3.
在下列反应中,与产物相同的是(
)
A:
B:
C:
D:
4.
反应,=
-144KJ·mol-1,=
-146J·mol-1·K-1。
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均为,则反应的温度为(
)
A:
780℃
B:
508℃
C:713℃
D:
1053℃
5.
下列气相反应平衡不受压力影响的是(
)
A:
B:
C:
D:
6.
下列几种条件变化中,能引起反应速率常数k值改变的是(
)
A:
反应温度改变
B:反应容器体积改变
C:
反应压力改变
D:反应物浓度改变
7.
对某一均为气相物质参加的吸热可逆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升高,正反应速率常数增加,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减小,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B:温度降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下降,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C:温度升高,正反应活化能降低,逆反应活化能增加,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D:温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常数降低,逆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加,从而导致反应速率减慢。
8.
量子数(n,
l,m)取值不合理的是(
)
A:(2,1,0)
B:(2,2,-1)
C:(2,1,-1)
D:(3,1,1)
9.
H2O分子中氧的成键轨道是(
)
A:2px,2py
轨道
B:sp杂化轨道
C:sp2杂化轨道
D:不等性sp3杂化轨道
10.
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
A: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
B:精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
C:准确度高,不一定要求精密度高
D: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
11.算式结果的有效数字表达为(
)
A:五位
B:三位
C:两位
D:一位
12.
浓度为c
mol·L-1的和H2C2O4的质子条件式是(
)
A:
B:
C:
D:
13.
在pH
=12时用EDTA可单独检出Ca2+和Mg2+混合离子中Ca2+浓度,用的是下列哪一种掩蔽法
(
)。
A:配位
B:沉淀
C:控制酸度
D:氧化还原
14.
0.10
mol·L-1的下列酸中能用0.10
mol·L-1的NaOH作直接滴定分析的是
(
)
A:HCOOH(=3.45)
B:H3BO3(=9.22)
C:NH4Cl
(=4.74)
D:HCN
(=9.31)
15.
已标定好的NaOH溶液往往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这样的NaOH溶液滴定酸时,用酚酞作指示剂
结果会(
)
A:不变
B:偏小
C:偏大
D:无效
16.
Mg(OH)2的溶度积是1.2×10-11(291K),在该温度下,下列pH值中,哪一个是Mg(OH)2饱和溶液的pH
值(
)
A:10.16
B:10.36
C:10.46
D:10.56
17.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A: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EDTA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配合物的颜色
C:指示剂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颜色
D:上述A和B的混合色
18.
在酸性介质中,过量的K2Cr2O7与Fe3+的反应达平衡,此时反应体系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消耗K2Cr2O7的物质的量与产物Fe3+的物质的量相等。
B:反应产物Fe3+和Cr3+物质的量相等。
C:电对的电位和电对的电位相等。
D:电对的电位大于电对的电位。
19.
下列物质中的中心离子磁矩最小的是(
)
A:
B:
C:
D:
20.
某电池-)A│A2+(0.1mol
·L-1)║B2+(0.1mol
·L-1)│B(+
的电动势E
=
0.27V,则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为(
)
A:0.24V
B:0.27V
C:0.30V
D:0.33V
二、填空题(20分,每空2分)
1.已知某二元弱酸的解离常数分别为=
4.3×10-7,=
5.6×10-11。则其酸根作为二元离子碱的第二级
解离常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稀AgNO3和KI溶液制备AgI溶胶,分别测得所加电解质的聚沉值为NaCl
7500
mmol·L-1,MgCl2
50
mmol·L-1,AlCl3
0.70
mmol·L-1,则AgI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某元素基态原子,有量子数n
=4,l=0,m=0的一个电子,有n=3,l=2的10个电子,该原子的价层电子
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位于周期表中(指出周期和族)________________。
4.配合物[Co(en)(NH3)2Cl2]Cl的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配位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
5.He+离子的3s与3d轨道的能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填)。
6.反渗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______________极
8.等浓度的强酸滴定等浓度的不同弱碱时,滴定曲线中相同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分,每题5分)
1.请用稀溶液的“依数性”原理说明施肥过多会将农作物“烧死”。
2.影响配位滴定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如何影响滴定曲线。
四、计算题
(30分,普通版做1-4题,基地班做1-3和5题)
1.
1946年,George
Scatchard
用溶液的渗透压测定了牛血清蛋白的分子量,他将9.63g蛋白质配成1.00L
水溶液,测得该溶液在25℃时的渗透压为0.353kPa,计算牛血清蛋白的分子量。如果该溶液的密度近
似为1.00g·ml-1,能否用凝固点下降的方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为什么?((H2O)=1.86K·kg·mol-1)
2.在c(H2SO4)=1.0mol·L-1H2SO4介质中,用c(Ce4+)=0.05000mol·L-1Ce4+溶液滴定c(Fe2+)=0.05000mol·L-1Fe2+
溶液,计算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电位值和误差为±0.1%之内的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若c(Ce4+)和c(Fe2+)
的初始浓度均增加一倍,突跃范围又为多少?
已知:Ce4+
+
e
=
Ce3+
=
1.44V
Fe2+
=
Fe3+
+
e
=
0.68V
3.
将铜片插入1.0
mol·L-1的CuSO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0.1
mol·L-1的AgNO3溶液的烧杯中,
组成原电池(已知=
0.34V,=
0.80V)。请:
(1)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池反应和电池符号;
(2)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原电池的电动势。
4.
向一含有0.20
mol·L-1氨水和0.20
mol·L-1
NH4Cl的缓冲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30mol·L-1
[Cu(NH3)4]Cl2溶液,问混合溶液中有无Cu(OH)2沉淀生成?
已知:(Cu(OH)2)
=
5.6×10-20
,([Cu(NH3)4]2+)
=
1.38×1014
,(NH3)
=
1.77×10-5.
5.
CaCO3能溶解于HAc中,设沉淀溶解平衡时HAc的浓度为1.0
mol·L-1
。室温下,反应产物H2CO3
饱和浓度为0.04
关键词:物理实验;物理成绩;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22-01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的主要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具有探索精神、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验教学过程中,体现了这种要求,而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优化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
哥拉斯的选择理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需要的就是自尊和归属。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自尊感和归属感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据此,分组时首先要根据内容灵活确定每组的人数以及组数。对于相对简单的实验划分较小的组,难度大的实验划分较大的组,任务多的实验可以采取大组套小组,各自分担一部分实验内容的方法,以此来减少实验中的“闲杂人员”。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并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组长,负责组内具体工作,避免按座位就近搭配分组和按学习好中差搭配分组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给合作学习带来的障碍。
2.利用投影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总结,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个,现象细微,且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桌上进行演示。后排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这就增加了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器将演示现象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又缩短了观察时间,从而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
例如,在测定物质的密度这个实验中,其实验目的就是练习使用天平,学习使用量筒,学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在这个实验中,学生第一次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测量小金属块的体积。因此在做实验之前,教师应先教学生如何使用量筒,如何正确读数。而量筒的刻度较小,教师演示讲解,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楚。这时可利用投影技术,将刻度放大,学生就容易看清。方法一:用立式投影器对圆形量筒进行投影时,会产生聚光作用,在银幕上形成一条竖直亮线,无法看清演示刻度。为了消除圆形量筒的聚光作用,可将量筒放在透明的水槽里进行投影演示。方法二:用立式投影器和专门作投影用的方形量筒。方法三:用卧式投影器和抽拉式量筒投影片(在教学生学习温度计、安培计、伏特计的正确读数时,也可用抽拉式温度计投影片,旋转式安培计、伏特计投影片进行投影演示)。
在讲“磁潮”和“电流的磁潮”这两节课时,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条形磁铁、U形磁铁、同名磁极之间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以及直线电溢的磁场的磁感线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形状各不相同。传统的演示方法一股是: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动玻璃板,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好端着玻璃板走到讲台下,让一部分学生看看,这样既浪费时间,还是有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利用投影技术,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将课本上所讲的几种演示情况投影到银慕上,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各种情况的磁感线分布。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磁潮”的认识,使抽象的问题容易理解。
2.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型实验
网上资源为物理实验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不但可以看到、听到各种信息,而且可以进入学习内容中去。课程教学中,可不定期在校园网上公布一些“探索研究”的课题,以激励学生试着去设计实验、解决特定的问题。学生可以围绕选题,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写成小论文在网上;也可利用电子邮件、BBS等,围绕探究的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解疑、争辩和评价,相互合作解决各种问题。在网络上提出和设计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和文字资料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利用网络进行跨时空交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能大大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3.利用网络的交互优势进行实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在实验复习课中,引入多媒体加强人机交互性,增加学生个体学习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可以扩充实验复习课容量,而且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将《电磁振荡和电磁波》一章的全部演示实验录制成教学片,在复习教学中结合放映相关实验,顺序讲述电磁波的产生、调制发射以及传播、接收等一系列过程,收效甚佳。又例如:各种实验装置的装配,电路的连接复习,可以利用CAI课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行组装连接,当出现错误时给出提示信息。另外,还可以将各种分组实验的重点、难点剪辑成录像,播放同学们观看,并适当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这样利用电脑进行教学增加课堂容量,克服了利用黑板迟缓不连续的弊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应掌握的知识,大大提高。
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使用浏览器对化学信息模块进行分类,基本模块主要包括在线题库、检索中心、电子图书等,远程化学教育网站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创设在线题库,实现在线答疑的目的。在建设远程化学教育网站时,可以利用网页编辑软件、DHTML语言和Javascript脚本语言对其进行开发,实现远程化学教育网站在线答疑的目标,并做好网站的维护工作。根据远程化学教育网站的定位,网站建设者应该明确网站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以化学辅导为主,因此在远程化学教育网站建设时,应该做到网站界面简洁,让人在使用该网站学习化学知识时一目了然的找到自己所需的板块,不会被其他东西吸引,分散了用户学习的注意力。远程化学教育网站还要建立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的题库系统,增强化学题库系统的开放性,并聘请专业人员对化学知识题库进行修订,及时校正题库的错误数据,从而有效提高化学知识题库的数据质量。好的远程化学教育网站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几部分基础化学模块,用户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在线考试或者自主学习,这对现代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
二、远程化学教育网站的开发
目前我国的远程化学教育网站已经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远程化学教育网站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的功能,这实际投入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远程化学教育网站的题库系统呈现出便于管理、资源共享的特点,专家们可以对这些在线题库进行远程维护,确保化学题库系统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远程化学教育网站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网站可以通过网络征集化学试题,这样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远程化学教育网站题库建设的成本和时间,并有利于对题库质量的控制和优化。在远程化学教育网站中,在线化学题库系统能够有效实现远程考试的目的,用户可以在在线题库中进行自主考核,并在答题完毕后查询考试结果,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远程化学教育网站的开发使得化学教学呈现出质的飞越。
三、结束语
【关键词】药物分析 实验教学 立体化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No:2012-3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42-02
药物分析是药学四大主干学科之一[1-2],近年来发展为工业药物分析、计算药物分析、药物色谱分析、药物光谱分析等分枝学科,该门课程的定位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是以研究药品的常规理化检验、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为目标;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则以药物进入生物体内的综合评价,如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等为研究目标。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3],也是开发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为中心,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教学全过程模式改革,构建药物分析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平台,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范例。
1.互动式实验教学
药物分析实验课程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对实验流程进行讲解,将注意事项以问题的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近距离的面对学生,手把手的亲自指导,使学生能牢固掌握药物分析实验操作技能,并对实验项目本身提出学生自己的建议。
2.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基于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整体分析和思维能力[4]。将药物分析实验最后两周实验项目调整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师拟定实验项目,学生自主分好小组并选择相应实验项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思路结合起来,合理制定实验方案,并用PPT在实验室向大家介绍实验目标,实验方案,再依据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实验过程全程录像。实验结束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回放实验录像,并讨论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安全。这种设计性实验,与老师满堂灌的被动学习状态截然不同,学生容易接受,主动要求增加开放实验室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促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开放式实验教学
实验中心对教学实验室预约和定期开放,根据学生预约实际情况,每周开放二至三次,根据实验项目合理安排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进行试验,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动手,熟悉常见药物分析方法和各类大型仪器的操作流程,增加学生对仪器分析以及基础分析方法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4.将科研成果融入到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所讲授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药学类科研项目一般都要涉及到药物分析实验,因此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早了解学科前沿,深化学生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现代大型分析仪器的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仪器使用效率。
5.建设模拟药检所
实验中心通过调研、学习省药检院等药检机构,科学整合教学和科研实验仪器和场所,以药物分析检测为特色,建设模拟药检所,将其打造成实验中心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药检工作,并将基础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天然药物分析等实验内容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药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
6.实验考核方式改革
以形成性评价思维为指导,改革实验考核方式,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1)规范考核标准,制作评价量表,对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对学生实验原始数据、自主设计性实验方案、仪器使用熟悉程度、实验结果开展过程性、阶段性考核;(3)进一步注重形成性评价思维在实验考核中的应用,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形成性评价思维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
总之,通过互动式、开放式实验教学,增加设计性药物分析实验比重,建设模拟药检所等多维度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引,实现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特质,提高药物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嘉伟, 张梦军, 张惠静.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2):292-293.
[2]薄坤,赵国君.药物分析教学改革初探[J]. 现代医药卫生, 2014(10):1583-1585.
[3]黄艳,毛彩霓,姜月霞,等.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科技资讯, 2012(3):198-198.
[4]谢彩侠, 吴明侠. “设计性”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08(12):248-248.
作者简介:
关键词:技工教育 “一体化”师资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89-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由创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科技大国转变,市场急需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技工学校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再也不能按照原来的中学模式办学了,必须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技工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学方式的执行者,学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离开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任何教学改革的设想都只能是无稽之谈。技工学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当其冲地要建设一支符合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精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多种技能一体化”、“教学与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化师资队伍,这也是深化技工学校教学手段和模式改革的关键。
1 建立一支既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生产实习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行一体化教学,建设一支既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在承担生产实习指导教学任务时,除了按教学计划给学生讲解、演讲、巡回指导外,还要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宽。由于学生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都要回到生产实习中应用,在生产实习中碰到的问题都要实习指导教师解答和处理,所以,技工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组织实习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进行课堂教学的训练,让专业课理论教师学习操作技能,限期取得操作等级证。另外,学校应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在实施教学环节中,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队伍,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2 建立一支实行理论、实习、学生管理的“教学与管理一体化”教师队伍
技工学校教学管理机构主要有理论教学机构、实习教学机构、学生日常生活管理机构,这样的管理模式职责分明,利于各司其职,但也会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从管理角度看,这种局面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管理,会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在时间、空间及教学内容上脱节,难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随着技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技工学校层次的不断提升,技校教师不仅仅是理论课的施教者,更是实验、实习教学的指导者,还是学生管理的参与者,应打破教务科、学生科、实习基地的界限,成立集“理论、实习、学生管理一体化”的专业组,实行里路教学、实习教学、班主任工作的“一体化”管理。
专业组是按专业性质建立的学校基层管理单位,成员由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工艺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组长由专业学科带头人且具备一定管理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专业组长在本组内统一调配师资力量,按照教学大纲指定专业教学计划,组织专业理论教学、生产实习教学、学生管理工作,保证毕业生质量及合格率。组员的教学任务按模块或课题划分,把每个课题先结合实物、设备讲解相关理论或原理,接着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详细分解每个动作,讲清动作要领,让学生看清楚,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增强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责任感、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教师各司其职的同时,还应人人参与学校的全面管理,掌握与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设施使用管理、学校良性运作管理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促使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一体化进行。
3 建立一支一专多能型的“多种技能一体化”的教师队伍
技工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尤其是中年以上的教师,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下成长的,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少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对相邻学科和其他技能掌握甚少,对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科技更是很少了解,他们的知识面单一,几乎只能胜任本专业的教学。这种状况,很难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为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技能型”转变,与之相适应,职业教师也必须由“单一专业型”向“复合专业型”转变,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填补自身知识的缺陷,大胆挑战传统教育模式,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技工学校也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教师送出去再培训,扩展和更新他们的知识,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考研等方式进行在职学习和深造,大力吸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4 建立一体化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
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是建立“一体化”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不但能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能激发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学校要把“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帮助其建立清晰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第二,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一体化”师资队伍评价考核体系,明确考核内容和奖励办法,设立“一体化”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通过考核形成“岗位能进能出”、“工资能上能下”、“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工作新机制,将人才培养与考核、工资、职称、职务晋升等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用人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一体化”教师。第三,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考核,并作为评聘、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根据实际情况,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制订考核专业课教师技能的计划,每年组织本校专业课教师参加一轮技能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同时,制定各种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提高“一体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一体化”教师队伍是技工教育对广大教师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前提,只有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知识渊博、各有所长的集政治与业务、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师资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会越来越强大,职业教育的明天也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化学 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m。医学生物化学主要研究人体生物大分子及其复杂的代谢反应,它是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程,为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
但是,对于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加之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生物物质的代谢过程非常复杂,难于理解和记忆;而对于教师而言讲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掌握物质代谢的过程和物质代谢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1、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与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集光、声、色、动画于一体,很好地解决了医学生物化学以往静态教学的难题,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其教育对象年龄普遍偏小,知识功底比较差,他们在生理上、心理上都还没有成熟,意志薄弱、贪玩、不能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千扰,注意力较差,集中力分散,但对新的事物易接受,产生好奇感。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恰恰克服了孩子的这些缺点,多煤体教学使那些深奥,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激发这些孩子们的学习热清,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利用网络下载某些三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在讲解影响氧化磷酸化因素中甲状腺素的作用时,就可以下载一些患甲亢病人的图片,对幻灯片上的图片讲解该病的发生机理,发病症状:甲亢病人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诱导Na-K-ATP酶的生成和解偶联蛋白的表达增加,使氧化磷酸化加快,三羚酸循环加快,营养物质分解加快。此时,由于耗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增加,导致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产热和产水增加,病人会大汗淋漓;而能量生成的增加,会使这类病人异常兴奋易长期营养物质的消耗也会使它们变得消瘦。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甲亢病人出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疾病,也加深了对生化知识的理解,所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通过生化理论与临床病例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东西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知识,而是可以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学生感到生物化学与其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摄取,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多媒体应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避免了枯燥的平面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和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它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人为本是教学的原则,精心选择课件,将课件、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手势、教师的眼神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以教师为主导,合理选择利用多煤体教学,即不单纯依赖多媒体技术,也不单纯依赖静态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是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不断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改进实验方法,强化实验教学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化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验室硬件的建设,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技术的革新息息相关首先应该重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面对一些中专学校实验室硬件建设条件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不断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基础设施设施的建设,只有硬件条件具备了,学生们才能够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强调教师在第1次实验课时就给学生一个标准而又规范的示范,例如,玻璃仪器的清洗、刻度吸管及微量加样器的正确量取、离心机和分光光度计的规范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实践。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手脑并用的能力,把科研项目有意识地纳人实验教学,可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不仅对活跃学生思维,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改善教学内容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天然药物化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b)-102-02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天然药物化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①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周期长,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下,学生不可能完成更多的实验操作,这将造成学生在实验手段和知识结构上出现欠缺;②不同类型天然活性成分会采用不同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方法,且现代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新技术层出不穷,一般本科实验室没有能力完成技术的更新,容易造成实验与科研及工业化生产脱节现象。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好、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1 采用多媒体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实验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中,因待提取有效成分结构的不同,决定了其性质、显色鉴别反应、提取分离工艺不同。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书写大量板书,对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要不厌其烦地讲解使学生听得枯燥无味,在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很难保证实验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图片方式展现待提取分离组分的结构、鉴别反应过程中的基团反应机制;采用动画方式再现提取分离工艺的原理及动态流程,同时用图像、声音等方式提醒提取分离过程中的注意点。通过这种方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如准备实验中的几十种玻璃仪器的清点和认知,传统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讲解3~4小时,结果学生对仪器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现在采用多媒体方法展示各种玻璃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后的洗涤保存方式以及错误使用后的后果,这种直观方式将学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求知,显著提高了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同时,这种多媒体形式不限于课堂,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通过自学方式,一边学习,一边思考,头脑中想象实验的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很好地解决了实验预习中的盲目性问题,使得实验预习更加充分,实验过程更加得心应手[2]。
2 采用多媒体能够规范单元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基本操作多,连续训练、重复训练的机会比较少,学生在低年级学过的一些基本操作的细节认识变得模糊不清,在实验过程中感觉非常陌生,无所适从。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取回流提取、过滤装置的搭配,薄层层析过程中制板、点样、展开、显色,柱层析过程中装柱、上样、层析等基本单元操作,采用多媒体形式演示规范的操作过程,对关键操作通过特写镜头加深学生的印象,并总结在各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多媒体规范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对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学生可以体验整个操作过程,始终处于观察、操作、思考的循环中,通过多次循环,学生将操作环节和操作要点熟记于心,实验过程中会加倍注意。同时,这种规范化的操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也有一定的帮助[3]。
3 采用多媒体能够演示新技术的应用,扩大教学容量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新的提取分离技术,结构鉴定手段层出不穷,仅凭实验中的学习和操作会造成学生在某些实验手段和知识结构上出现欠缺,也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演示新的提取分离技术,从而扩大了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离子交换分离、葡聚糖凝胶层析、金属螯合层析是经典的分离方法,由于时间限制在实验教学中很少被提及。超声、微波提取、超临界CO2萃取、高速逆流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是新兴提取分离技术,红外光谱、磁共振、圆二色谱是天然产物结构鉴定过程中常用的手段,由于仪器设备昂贵,学生基本只有在毕业论文环节中才有机会使用,若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加以提及,学生到时候便会茫然不知所措。借助多媒体技术,对仪器原理和实验过程仿真模拟,展现各种仪器结构,动态演示提取分离、结构鉴定过程,采用录像方式录制真人演示这些仪器的使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4 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特化实验,加强实验管理
天然产物鉴定实验中常涉及到一些有毒有害试剂的反应,如醋酸铅、氢氧化钙等。传统实验中大多使用完毕后随水从下水道流出,污染了周围环境。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该类反应原理,不仅可以达到与实际操作相同的效果,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学生树立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一些实验操作不当会引起不良后果甚至酿成事故,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将其步骤分解,动作慢放,不仅能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使学生看后印象深刻[4]。同时实验室也会突发有毒溶剂泄漏、提取过程爆沸、突然起火等类似事件,若没有预先的安全教育,后果不堪设想。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突发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和措施,加强防毒、防火、防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实验室的常规管理。
5 采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工业化生产过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尤其对于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实验室中的实验教学不能满足他们对工程的需要。怎样将实验室与实际生产过程相互结合在一起?理论联系实际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本专业制药工艺实验室小试车间的教学资源和当地实践基地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模拟演示小试车间50 L提取浓缩机组及制药企业10 m3提取浓缩罐的生产过程,演示制药企业超滤分离的原理及操作过程。利用这种方式大大拉近了实验室与工业化生产过程之间的距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快了他们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速度,提高了他们的实际实践能力。
6 小结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可以规范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可以利用人机对话的交互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实现实验过程中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化学理念。当然,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从中选取最适宜的教学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丽君,崔建华,苗苗,等.天然药物化学发现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运用[J].药学教育,2007,23(1):31-33.
[2]付颖,徐雅琴,李颖娇,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实践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84-85.
[3]徐峰,李翠娟,韩淑英,等.创建促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多媒体系统[J].大学化学,2007,22(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