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两委干部任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家好!我是xxxx社区大学生乡官xxxx。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在这里做关于大学生乡官任支部委员的明主测评报告。回顾任职工作将近2年时间里,在组织部的关心下,在街道、社区两级领导的提点指导下,我积极参与了社区各项工作。在历经各项繁杂的工作的同时,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
1、工作基本情况
(一)基本工作介绍
从分配到xxxx社区以来,接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流动人口的清查。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了解到了本社区地理位置的大致范围,并且认识了各居民组指导员、组长及大部分的群众;接手远程教育的管理工作,从为一名远程教育管理员;负责村社区的食品卫生与安全工作,及时上报农村集体聚餐情况,确保居民集体聚餐的安全;整理办公室文档并进行归总,学会如何整理文件、制作文件;积极配合村社区书记、居支两委的工作、努力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参加市、区、街道的各项重大会议,了解并传达会议精神;今年以来,主要负责xxxx社区群众工作站的工作,以及360网格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学习
多次参加区、街道开展的培训班。具体包括望城区xxxx街道主办的学习沙龙培训班;参加望城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与大学生乡官座谈交流会;参加街道组织的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长沙监狱参观学习;参加在党校开展的以“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环境营造”为主体的讲座;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明白要专心致志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堂堂正正来做人。培养了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
(三)融入农村、深入群众
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乡官应该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状态,无论处在什么环境,要有着敢干事的勇气、想干事的作风与干好事的能力。我们社区属于城郊结合部,目前一部分还属于农村,情况比较特殊。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了解农村人的艰辛,能设身处地的为村民着想,我能用更实在的语言与居民们交谈,用踏实的行动参与各项工作,不嫌脏,不怕苦,不怕累。
一个居委会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面临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繁琐的村居事务,想要融入其中,就必须俯下身来向农民群众学习,尤其是向本村的老党员老干部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寻找融合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处理农村工作的能力。
(四)尽职尽责,亲力亲为
在工作中,我立足实际,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尽职尽责,努力成为“党员群众的贴心人、方针政策的讲解员、致富信息的传递者”,发挥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群众办实事。今年我参与负责的办公室、共表团与科教文卫线的工作,另外还协助党建、群工站、综治维稳、食品安全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复杂和任务的繁重既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也是对我工作能力的检验。繁琐的农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与居民互相交流、增进互相了解的机会。通过这些工作,一方面增进了我与居民的感情,居民们把我当成居委会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当成一名普通的居民看待,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我对xxxx社区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对全社区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这对我协助居支两委完善社区的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存在的不足
回顾自己到村任职以来的工作,虽然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1、工作方法欠创新。因人生阅历少,社会实践不足,处理事情的方法比较简单。
2、能力有待提升。社区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问题没有接触过,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往往考虑得不够周到。
3、下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抓好理论学习,进一步探索新农村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寻找新点子、新路子,再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工作做实、做深、做活;
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并虚心向居支两委成员以及当地老百姓学习;
见》和市区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社区“三资”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制定永清路街道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社区“三资”是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居民群众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全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社区居委会资源得到盘活、资产得到壮大、资金日益雄厚,“三资”间的流动转换不断加大
加快。加强社区“三资”监管,对于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强化源头防治腐败、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任务
2012年辖区的三个“村改居”社区、晓翁企业公司和八个城市社区将全面开展社区“三资”监管工作,摸清各社区“三资”情况,夯实社区“三资”监管工作基础。大致分为清产核资、公开家底、规范
监管三个步骤进行。
(一)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社区“三资”监管的范围:全区所有社区和改制、未改制企业中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具体内容如下:
社区集体资金,包括社区原有积累、取得发包及上交收入、经营收入、租赁收入、投资收入、征用土地补偿收入、集体资产变卖收入、上级拨入资金收入、借入资金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等所形成
的货币资金及有价证券。
社区集体资产,包括社区所有或以投资、经营和劳动积累所形成的各类固定资产、财产物资、债权股权及无形资产等,包括建筑物、机械设备、电力设施、交通通讯工具、道路、设施、应收款、债权债
务、长短期投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包括社区投资兴办的集体所有制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其他形式的集体企业;以及收益形成的集体资产和参与改制社区、企业的集体资产;因各种经
济行为而产生的各类经济合同。
社区集体资源,包括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含宅基地)、林地、山岭、滩涂、水面和荒地等各类自然资源。
依法属社区所有的其他“三资”。
1、宣传发动
街道办事处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社区“三资”监管的意见文件,成立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分管领导、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成员、社区“两委”成员、
社区财务负责人、社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社区居民代表组成的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统一开展工作。街道召开由各社区书记、主任、工作人员、党员、居民代表参加的清产核资工作动员会
。各社区要利用标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公开信等形式,向全体社区干部居民宣传政策,为社区“三资”监管、规范化管理和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制定工作计划
街道办事处制定工作程序,组织协调政府采购中标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参与“村改居”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设计社区“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开展业务培训,做好清产核资的各项准
备工作。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与社区签订区社区“三资”监管委托服务协议书。
3、组织全面清理
在区社区“三资”监管领导小组的组织指导下,街道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全面领导所辖社区开展“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填写统一印制的社区“三资”清产核资登记表,“村改居”社区采取街道为主,委
托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介入,社区配合、居民参与的方式;城市社区采取街道组织、社区为主、居民参与的方式进行。各社区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由社区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上报街道社区“
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内容如下:
一是社区资金管理。“村改居”社区由街道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协调组织会计师、评估师、律师事务所,社区参与商谈工作方案和价格以确定哪个事务所参与;城市社区由街道社区“三资”
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负责,对各城市社区的资金情况组织自查核实,并与资产资源普查情况一并进行公告公示。
二是社区资产管理。对社区的所有资产,包括各类发(承)包、租赁、出让合同等进行全面清查、评估、盘点;通过对资产的清查核实,将原已拆除、损毁、变卖的资产经社区“两委”会及民主理财小
组讨论通过并表决签字,该核销的核销;对有关单位捐赠未入账或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一律按现行价评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对各类发包、租赁、出让等合同,查看价格是否与当时市场价相符,是否
按合同价如期如实结账,拖欠的是否办理欠款手续及是否入账。
三是核查认定债权、债务,评估集体资产、资源。对债权、债务应查明是否有因种种原因造成的死账呆账;是否有人利用职权将集体资产、资源私自长期占用;资源承包应按承包名称核准登记造册。
4、界定资产权属
对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资产资源,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实事求是地做出权属界定。
5、开展资产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对集体所有的无原始凭证的非经营性资产进行估价;对经营性资产中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进行价值重估并进行账务处理。
6、开展合同清理
对现在仍在执行的经济合同进行清理,查清合同期限、金额、履行情况;对合同进行规范,对违反政策法规和显失公平的承包合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变更、撤销或解除。
7、核实资产价值
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资产,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重新核实资产的实际占用量,确定集体资产的价值总额。
8、实行产权登记
依法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进行所有权归属登记,并取得所有权证书。
9、调整会计账目
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根据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给社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社区限期整改,并按规定进行账目调整和问题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10、建立明细台账
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登记、造册、归档,全区所有独立核算的社区的资金、资产、资源和经营项目,都要建立明细台账和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将资产增减和合同变动情况及时、准确进行登记并归档,
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11、检查核定
街道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对各社区“三资”清产核资情况的上报资料进行检查核定,做到账实相符。
12、公示公告
各社区要通过召开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公布、在居务公开栏张贴、电子屏滚动播出、印制公示手册发放入户等多种方式将经街道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核实的“三资”情况进行公示,向居民
征求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公示期间居民提出异议的公示内容,要重新履行登记核实程序;对经公示结果无异议的,按规定要求由社区向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进行资金、资产、资源
资料移交,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全面接管社区“三资”监管工作。
13、移交工作
移交工作由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组织办理移交手续,移交内容包括: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公示报告,社区“三资”清产核资审计报告或审查报告,社区“三资”情况汇总资料,各类固定资
产登记卡片、电子台账、各类土地、厂房租赁合同(协议),经济合同等档案资料。
(二)阳光运作,公开家底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公开社区“三资”核查过程、底数和运作情况,确保群众知情,接受群众监督。
1、核查过程公开
资产清查、资产估价与价值重估、产权界定、资产价值核实、合同清理以及清产核资后账目调整、明细台账等清产核资的每个环节,都要及时通过社区公开栏等载体公开相关数据和情况。
2、资产底数公开
社区集体资金数量及资产资源的存量、种类、价值、分布和使用等情况,以及各项经济合同的承包方、承包期限、承包金额、合同履行等情况,应在清产核资完成后向全体集体所有权人公开。
3、核算结果公开
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应于次月10日前在社区居务公开栏张贴公示上月的“三资”监管工作情况,每年2月10日前公开上一年度社区“三资”盘查的详细情况。
4、多种形式公开
社区“三资”监管工作和清产核资工作的过程、结果等“三资”管理状况要通过居务公开栏、广播电视、电脑触摸屏、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网络、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不少于30天
;社区要编制社区“三资”公开手册,向居民印发公开。
(三)健全机制,规范监管
构建社区“三资”监管平台,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促进社区“三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运行。
1、健全“三资”监管机构
(1)街道成立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各社区“三资”监管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每季度检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2)加强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建设。社区财务委托中心并入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同时规范社区报账员任职条件,提高社区“三资”监管服务工作水平。
(3)加强社区工程招投标管理。全区建立统一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按照《区社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对社区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统一招投标管理,切实加强对工程发包过程的监督,推进社
区“三资”和工程建设的规范管理。
2、规范“三资”管理
全面清查登记后的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由社区居委会与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按规定程序签订委托协议书,纳入街道“三资”监管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监管。加强社区“三资”监管制度
建设,建立《社区“三资”监督管理规定》《社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社区财务检查及审计监督规定》、《社区“三资”规范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规定。认真落实社区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实施社区财务预决算制度,明确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加强财务收入管理和票据管理;加强对社区集体收入、资金来源的管理,防止集体收入资金“体外循环”,从源头上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社
区建设项目资金、土地出让金、转移支付资金以及扶贫资金要及时入账核算,严格管理使用;健全财务支出审批程序。认真落实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评估,建立资产台账,实行
动态管理;规范资产承包、出租、出让,强化资产经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认真落实社区集体资源管理制度,集体资源开发处置要引入市场机制,承包、租赁应当采取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并实
行合同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专项审计监督。
3、强化监督检查
(1)进行检查验收。对社区已经公示确认的社区“三资”情况,报街道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并逐级汇总上报。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按照本方案组织对各社区各阶段的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
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
(2)加强日常检查。社区“三资”和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等业务主管部门和办事处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检查通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
(3)加强公开督查。街道每月20日前要组织对公示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社区“三资”真公开、全公开。
(4)加强审计监督。按照《社区财务检查及审计监督暂行规定》规定,由区审计部门牵头组织,通过委托中介机构、街道内审机构参与等有效形式,每年定期对社区“三资”管理经营情况等进行审计监
督,审计结果应及时公开,并在街道社区“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备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网络平台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打造社区“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实现区、街、居三级网络监管体系,为实现科技防腐奠定基础。使社区“三资”监管工作通过网络媒体在社会得到全面
展示,做到公开、透明、阳光运作。同时实行网络系统监管能为街道和社区全面实现办公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办公信息化和办公无纸化,从而实现人员及经费的节约。
4、健全居民民主监督
(1)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明确议事程序、范围等内容。处置社区“三资”管理重大事项时,均应提交相应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2)推行居民民主评议制度。每年组织社区“两委”干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社区报账员,就“三资”管理、监督等重大社区财务工作向党员、居民代表述职,接受评议,评议结果与被评议对象的报
酬、年度考核等挂钩。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街道党政领导负责制。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要细化责任目标,完善工作流程,建立监管平台,抓好工作落实。党工委书记是社区“三资”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办事处
主任是主要责任人,切实负起主要领导责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具体落实。街道纪工委书记要积极协助党工委研究、部署、协调、督查,促进落实。
(二)加强调研,破解难题。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实际,及时研究社区“三资”监管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指导,妥善调处产权纠纷,正确处理国家和集体
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加强社区“三资”监管与维护群众民益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认真组织所辖社区自查自纠,抓住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实事求是解决各种难题和历史遗
留问题。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急需生力军
在村民自治的大背景下,农民永远都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既有纯农户、亦工亦农的兼业户,也有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打工者、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开始多元化,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也积极参与农村社会管理,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农民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他们不仅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不够,而且多数对农村社会事务漠不关心,尤其是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即所谓的“386061”现象,是农村社会管理不确定因素。因此,培育一大批新型农民带领广大农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农村社会管理成为农民的自我行动,显得十分迫切。
与此同时,作为农民带头人的村干部也是农村社会管理的主角。但目前,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定位还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村干部是无所不管、无所不包,显得力不从心以至无力关心。很多村干部表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占用了自己约80%的工作精力,对党建和其他村级事务性工作就很少有时间过问。尤其是不少村干部普遍存在着本领和能力的“恐慌”,有的村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突破个人的局部经验和思维定式,分析形势没有新观点,研究情况没有新见解,发展经济没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没有新办法,特别是对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深感力不从心,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针对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中央在全国范围开展选派大学生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一大批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级组织。目前已有20万名大学生
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虽然大学生村官较快融入了农村工作,得到了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经验欠缺,独立处理问题较少,同时经受挫折磨炼不够,心理调适能力相对较弱,很多大学生“村官”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特别是面对农村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家族势力关系,他们难以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驾驭能力明显不足。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管理“真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急需生力军。
积极培养大学生村官填补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真空”
填补农村社会管理的“真空”问题,必须从新村官、新村干入手,不断拓宽选人视野,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解决处理复杂问题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目前,选拔村干部眼光不能只局限留在农村里的人,要从原来片面强调致富带头、致富能力的作用转向既能带头致富、又善于协调管理,把善于处理农村社会事务的人才补充到农村基层组织。
大学生村官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除了当好宣传员、技术员、辅导员外,大学生还要当好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员,应时刻心系群众,情牵基层,多看多听多想,在蹲点调研、挂联帮扶、乃至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不安全、不稳定或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情况信息,能解决的马上调解,不能解决的及时反馈给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机构,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矛盾纠纷早化解、存在问题早整改,有效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另外,大学生“村官”受过严格的教育,有一定知识,是农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要有意识地去影响群众,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逐步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形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新村风。
为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参与村级组织社会管理事务,不断提高做好基层工作、服务农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一些地方积极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平台。江苏泗阳县依托民事纠纷调解、便民服务、劳力调查推介、远程教育管理、留守人员关爱等“十大平台”,结合镇村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围绕创业富民和社会管理两大方向,为每名大学生村官明确具体岗位职责和年度目标任务,促进大学生村官全面参与村级组织事务管理。其中,该县引导大学生村官进行民事纠纷调解,让他们深入村组、深入农户,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求,拓宽村情民意表达渠道,协助村支“两委”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关爱,针对任职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现状,积极开展各类关爱活动,让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家庭特别困难的留守老人和儿童,通过照顾家庭生活、辅导孩子学习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倡导文明新风,他们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庄创建工作,推动村居环境治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努力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扬州市引导大学生村官特别是法科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担任人民调解员或调解志愿者,将大学生村官打造成基层维稳的生力军。该市针对商业用地、客商建设发包工程矛盾、涉农劳资纠纷、干旱缺水纷争以及农村承包地纠纷邀请大学生村官发挥专业知识特长,参与纠纷调解。在司法所设立大学生村官调解专席,制定大学生村官调解值班制度,通过调解实践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调解能力和水平。同时,引导广大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感情优势,利用治安巡逻、走家串户等时机,主动到群众中去,通过开展“一进百户知民情”和“再进百户谋福祉”活动,引导全市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户和企业,听取社情民意,撰写民情日记和调研报告,认真梳理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为及时消除社会不安定隐患做出了贡献。此外,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涉农、拆迁宣传消除隐患。
而作为较早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北京市,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社会管理,如有的大学生村官办起了法律学习班,每个月组织村民学习两次,为村民进行普法教育,讲解相邻权关系处理、违章建筑问题等多个专题,由于与村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了村民们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探索农村社会纠纷和矛盾解决的新机制,已建立起法律咨询室、法制宣传窗和普法工作室,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引导激励新农民参与农村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重在参与。主体就是新农民。其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在外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的回乡创业农民工就是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新型村民组织的建设者,对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农村,导致农业科技推广不力,公用事业无人兴办,基层组织严重削弱,新农村建设人才匮乏。而农民工的大批返乡,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和信息,更重要的是返乡农民工经过市场这所“大学”的培育,丰富了见识,更新了观念,接受了开放的思维方式,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建设的人才瓶颈。尤其是农民工返乡,不仅带回了先
进的生产技术,还带来了崭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提升,有助于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如农民工返乡较多的村庄,村民的文化卫生意识、生育观念、娱乐活动、交往行为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农村社会管理注入了崭新内涵。
首先,我代表*县司法局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对各位领导亲临我县检查指导表示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近年来的司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情况汇报,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一、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功能显著发挥。
(一)抓实基层,打牢基础,创新机制,狠抓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近年来,*县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巩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保障措施来抓,在建立健全调解组织、落实办公场所、选优配强调解人员的基础上,按照“预防为主、调解结合、教育并重”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一是遵循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切实加强基层调解室建设,做到了有房子、有牌子、有印鉴、有桌椅,调解制度、程序、纪律规范上墙,在调解室醒目位置设立温馨提示语,卷宗文书格式化、规范化,卷宗档案实行一案一卷,相关材料完整,手续完备,台账表册齐全,各村调委会制作的卷宗档案报乡(镇)人民调委会审查把关后统一管理统一存查;二是因地制宜,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重点围绕“调”字作文章,在“防”字上下功夫,健立健全矛盾纠纷集中统一排查、信息联络反馈、领导接待、疑难复杂纠纷联合调处、已调矛盾纠纷回访反馈和责任追究等六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三是抓死基层一线情报信息掌控工作,依托和发挥当地村组干部、调解人员人缘地缘和情况熟悉的优势,摸排清查各地矛盾纠纷发生规律及其特点,注意随时发现新情况,掌握新动向,对排查梳理出来的矛盾纠纷信息情报,按照及时准确、客观真实的原则,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预见、预防和化解消除各类矛盾纠纷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四是采取散发资料、广播标语、法制讲座、咨询解答、进村入户讲法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民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从根本上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五是创新人民调解激励机制,20*年对全县人民调解组织实行“以案定补”把解决调解员报酬与调处矛盾纠纷案件结合起来,按照“谁调解补偿谁”的原则,打破吃大锅饭思想,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标准为简易纠纷每件定补5元,疑难复杂纠纷每件定补50元,热点纠纷每件100元,重大热点纠纷每件定补200元,特别重大热点纠纷每件定补300元的标准进行以案定补,“以案定补”的落实兑现,激活了人民调解工作,调解案件数量大幅上升,20*年与20*年相比上幅近70%,人民调解员报酬从根本上得到落实,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满意度上升;六是挖掘人民调解文化,把法制宣传与人民调解结合起来,在群众中采取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把人民调解融于法制宣传当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民间法制文艺节目使群众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自觉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从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预防遏制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七是依托基层调解组织、开展部门联合行动、加强接边衔接沟通、开辟法律济困通道,狠抓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排查和调处工作,20*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受理调处矛盾纠纷4700余件,调处成功4580件,调处成功率达97.4%,最大限度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维稳保障功能,基本达到了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分流、为公安减压、为法院减负、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目的。
(二)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
一是以训促学,以考促学,抓好国家公职人员普法教育。县委普法办牵头,从行政执法机关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在法律法规的熟知和应用上有相当水平的同志组建普法宣传讲师团,每年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新近颁布以及经常适用的法律法规组织开展讲座。以全国“五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为主教材,组织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对读本中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题辅导讲座。对新提拔录用和招考录用的乡科级干部实行任前普法学习考试。规范统一实施国家在职在编工作人员年度普法考试。二是以教促学,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按照国家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全县28所中小学校按计划开设法制课,并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每年从政法各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讲师团在每个学期开学期间分赴各乡(镇)、各学校举办法制巡回讲座。同时推行法制副校长制度,主动与政法部门和教育部门联系,从政法部门选派和聘请了28名法制副校长到中小学校任职,协助学校抓好法制课教育,每学期组织青少年学生作法制报告、上法制课等“法律进校园”和编印法律法规资料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三是以宣促学,抓好农村群众法制宣传教育。结合村两委换届,“两校进村”和调解人员集中培训学习,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制宣传讲座,把法制宣传中心户建设作为农村群众学法的窗口,以查阅相关资料、请法律专业人员讲课、组织村民讲解法律知识等形式组织村民开展学法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采取“联合互助”的方式下乡进村与群众面对面开展培训讲座、以案释法、印发资料、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通过合法正规途径反映利益诉求。四是以进促学,送法进单位入社区,以巡回授课、集中学习辅导、组织演讲、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专业法部门法的宣传普及和提高。五是以帮促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抓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机,集中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教育,与公安、劳动社会保障、工商、人口计生等部门联动配合,建立健全外来人员普法讲师团、流动法制学校等组织,到外来人员比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工矿企业、大型超市等单位上门举办法制讲座,利用乡村集市,以发放宣传资料、流动广播,咨询解答等形式送法到基层,送法到外来务工人员手中,同时开通外出和外来务工人员维权绿色通道,对一些情况特殊经济比较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中心及时为他们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六是以送促学,提高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紧紧围绕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企业厂矿生产经营、厂矿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根据企业厂矿的不同情况采取举办讲座、散发法制宣传资料、流动巡回广播、送法律法规小册子、召开职工会议讲法、咨询解答等多种形式,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厂矿活动。七是以讲促学,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的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和法制讲座,提高了他们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和水平。八是创新载体,突出重点,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进乡村入农户、进单位入社区、进学校入课堂、进企业入车间、进矿山入班组、进林场入林区”为主要载体的“六进六入”活动。通过全方位多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工作力度,全县每年受教育人数达20多万人次。
(三)关心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落实法律援助工作措施,认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在加强业务学习、注重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援助条例》和《云南省法律援助办法》,认真落实《曲靖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则》,严格执行案件受理、案件审批、案件指派、质量跟踪反馈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全县8个乡(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开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和残疾人法律援助无障碍通道,在劳动保障、民政、残联、老龄、工会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切实为老、弱、病、残、贫和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使社会弱势群体不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而无法享有法律服务的权利。20*年以来,*县法律援助机构共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经济困难家庭以及其他援助对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8件,为384名弱势群体提供了法律方面的帮助,接听电话咨询解答2000多人次,为社会弱势群体依法维权提供了法律服务保障。
(四)创新载体,搞好服务,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我县始终把安置帮教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积极争取上级重视支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对刑释解教人员和服刑劳教人员开展“五个接触”帮教工程。即:与刑释解教人员相接触,开展经常性回访教育和走访谈心,掌握其思想动态和活动情况,防止刑释解教人员思想滑坡,行为走样;与服刑人员相接触,把帮教工作延伸进监狱、劳教所,对*籍服刑人员开展送法律、送书籍、送文艺、上法律课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与监狱、劳教警察相接触,听取监管人员对服刑人员改造情况的意见反馈,沟通了解服刑人员情况,预防服刑人员走极端出现脱逃脱管的现象;与刑释解教人员家属相接触,沟通掌握刑释解教人员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实施亲情感化帮教;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相接触,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寻求各方面对帮教工作的理解和帮助,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和劳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20*年以来,我县共接受刑释解教人员230人,230人都与相关部门协调进行了妥善安置,没有发生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重新劳教和脱管的情况。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对矫正对象进行了摸底调查,目前我县有矫正对象259人,该项工作在我县已全面展开。
(五)立足基层,面向群众,认真抓好法律服务维权工作。
加强公证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法律法规和理论业务学习,从执业执法、办证办案、服务群众等方面理顺和规范执业执法行为,进一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扎实抓好维权工作。20*年以来,公证处办理各类公证862件,律师事务所办理案件386件,基层法律服务组织办理民事和刑事自诉案件1036件,调解复杂疑难纠纷826件,协办公证36件,办理见证189件,写作法律文书1796份,解答法律咨询7000余人次,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二、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为保障,抓实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在抓好队伍建设、履行维护社会稳定职能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帮助,积极向县委政府和市司法局请求汇报,主动与乡(镇)党委政府、计划、财政、土地、城建等部门协调沟通,做到了8个司法所的建设用地均由乡(镇)党委政府无偿划拨提供,土地房产手续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前提下简化程序办理,县级建设配套资金按每建1个所配套4万元的标准进行配套,全县8个司法所建设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队伍整体活力充分凝聚和调动。
一是以公开栏的形式对司法行政职能、工作职责和办事程序进行公开,明确各自岗位目标和工作职责,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和不负责任的情况发生,同时签订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放手放权发挥司法行政干警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事前广泛征求意见,集体研究决定,民主科学决策;三是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制定和落实《*县司法行政人员行为守则》等十四项内部管理制度和司法行政队伍三项暂行管理规定;四是为从源头上遏制司法行政干警在公务和执法活动中违法违纪,制定了*县司法行政队伍党风廉政建设“五个实行”“六个禁止”;五是强化对制度的检查和落实,注重对队伍的管理和约束,司法行政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