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本研修自我总结范文

校本研修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本研修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本研修自我总结

第1篇:校本研修自我总结范文

一、教研制度

1.按照工作站工作计划,定期举行工作站教师交流汇报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专题进行主题交流研讨,本形成文本资料。

2.在本工作站的大课题下站内成员也可以针对自己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确定子课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工作站的整体沟通建立课题群,进行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模式的实践研究,并形成切实有效的理论。

3.通过教师的自我总结和学习归纳,形成本工作站教师特色群,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

4.本工作站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以带动工作站成员所在各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二、学习制度

1.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广泛阅读教育报刊杂志,积极在本工作站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或通过QQ群进行研讨交流。

2.各成员应积极上传学案和课例、精品课视频等至工作站博客,其他成员要阅读并给予评价,通过面对面的专题交流或是网上的留言交互形成教研氛围。

3.在工作站举行的教研活动中认真做好记录,并针对其中的创新点、异议点展开研究,尽可能形成教研论文在专业杂志发表。

三、责任制度

工作站成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积极参加工作站组织的专题报告、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各项活动。遵守工作纪律,不无故缺席工作站活动,要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对积极参与研讨和交流的教师给予相应表彰与奖励。

1.提高师德修养,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不断充实自我,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2.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

第2篇:校本研修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一、多伦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多伦县地处中部,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全县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人口13万人。1999年实现了“普初”,2006年实现了“两基”达标。

全县有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15所、幼儿园4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生约70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建设队伍学校采取的措施

(一)培训院校加大全员培训力度

多伦县教师进修学校根据盟教育局下达的培训任务,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培训。重点开展“三新一德”培训,即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培训采取研训结合的办法,避免了教师只单纯听、只接受理论教育的单一模式,而是深入到学校去实地听观摩课。聘请教育专家与大家一同备课,选出授课教师与专家一起上公开课,专家点评后再上第二次公开课,专家再点评,通过反思教学课,大家有了“问题意识”,又通过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学员们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亲身参与了一次听课、讲课、点评课的活动,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员们的培训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培训热情颇高。

(二)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研究工作

1.“三主一体”校本培训模式

实行“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导,以乡镇中心学校为主阵地”的一体化培训模式。(1)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导,指导教师所在学校制订校本培训方案和计划,帮助组织落实培训任务。(2)以村级学校为主体,加强校本培训管理过程,采用教师自主学习、交流体会、研究问题等形式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

2.“自修反思”校本培训模式

“自修反思”模式强调教师自主学习、自省反查、合作研究等自成体系的培训。在我县城乡初中、小学,采用“自修反思”培训模式组织教师认真阅读培训教材,自主吸收,更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对照自选发展目标,在有一定感知和体验后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同时,组织以培训基地为主体的专家指导教师自评、互评、导评成果,激发教师终身发展的欲望。这种模式把培训随时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过程中,达到教师培训的基层化、全程化、全员化。

3.教师所在学校做好本培训的规划和实施工作

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负责人,对校本培训工作已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切实加强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把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建立校本培训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三)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营造学习氛围

1.加强学习型学校建设

首先,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学校领导是学校文化的缔造者,要善于鼓励、支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为知识和教育信息的自由流通、共享、使用和再创造提供可能。其次,组织学习团队,以一批品德高尚、事业心强、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或教龄虽短但业务技能精湛、创新精神强的青年教师为导师,建立“导师库”。根据学科对接、师徒意向等确定结对对象,导师通过听课、谈心、教材分析、备课指导、上示范课等形式对新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指导,从而使新教师于短时期内在语言、教态、课堂调控和应急事件处理方面达到规范、有序。教师相互学习,教师逐渐习惯相互支持与合作教学,再次发挥专家的协作指导作用。

2.组织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

教师在对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接触过程中,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经验并形成相应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快更好的专业发展。因此,各学校要把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作为落实校本培训的有效载体,让教师通过借助于案例完整、真实和具体的情境模式的学习,缩短教学与实践生活情境的距离,增长实践性智慧。

首先,教师选择适宜的案例。案例要真实、典型,依据当下学习的主题,围绕本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已经解决或有待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完整、真实、具体的情境描述。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助于启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深化理解,有益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其次,教师通过“学习沙龙”、专家讲座、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进行案例学习,并引导教师通过讨论评析、对照研究、解读他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成功之精华,找到自己的不足,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第3篇:校本研修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18402

1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现状

1.1学生的特点

西安翻译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民办院校,大多是文科类的考生,就他们所学的专业课而言,可能涉及不到计算机知识,但他们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却都离不开计算机。新入校的部分学生入学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知识浅薄,学习积极性却很高。就计算机基础而言,大体可分为3类:零起点;似是而非;水平较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兼顾各类学生的特点,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1.2现有的课程设置

计算机课程安排原先分为4个阶段: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及互联网的操作。但经过几年的学习,大一大二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比较高涨,大三以后,学生的主要学习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上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计算机知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生面非常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该课程教学如何既满足基础好的学生的需求又能兼顾基础差的学生呢?

(2)计算机类课程很多,非计算机类学生学习哪些计算机课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工作有用呢?

(3)该课程实践性强,知识点多,但课时有限。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梳理,需要大量课时,同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4)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和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四点,此次课程改革的意义重大,势在必行。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就来讨论一下改革的具体措施。

3改革的具体内容

3.1优化课程设置

为了让高年级的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能学习到更多的有用的计算机知识,我们从2011级新生开始,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安排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一学期:计算机基础的学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的应用,为今后从事办公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三学期:数据库技术的学习。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拿到证书,更好地就业。

第四学期:根据具体专业安排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要让他们在校期间学习一些应用方面的技能。如对外语类的学生开设《高级办公自动化》,对经管类的学生开设《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针对碰到的问题使用计算机找出解决的方案,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

通过学生在校期间四学期不间断地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努力培养出各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3.2完善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根据计算机课程理论实践并重的特点,要求在课堂上既要讲好理论,又要注重操作实践。我们计算机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两课时的内容,分为4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复习及新课引入。首先对上节课的内容做简要回顾,再引入本堂要讲述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完本节课要达到的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识的渴望。

第二阶段:新课讲授。这阶段主要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的讲解思路力求适应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各种例证,结合形象生动的课件,使学生由浅到深、由被动到主动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实践操作部分的讲解都是通过实例进行的,重要的过程要举一反三,反复强调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三阶段:上机操作。这阶段以所讲理论为主线,出一些以本节课内容为主的习题让学生完成,自我验证学习效果;也可不局限上机内容的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自我总结。

第四阶段:归纳总结。教师根据上机巡视的情况,归纳指出学生们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其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

3.3教师的培养与授课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就要求担任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在业务上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并掌握当前一些比较流行的软件及计算机先进技术的应用,才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计算机课在多媒体机房上,每个机房都是一个局域网,教师机上装有“教师机软件”,可控制学生的屏幕,让学生直观看到教师的操作,并可实时提问与上交电子版作业,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4精选优秀教材

选择好的教材是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保证,而选择教材的条件是:所学必为所用;内容新颖、章节连贯、安排合理、逻辑性强。近两年我们逐步编写了2套适合高职类学生的计算机教材,教学效果良好。

3.5课后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并经常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让他们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地学习,使他们能够根据各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独立地、有选择地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放的电子阅览室有一千多台计算机,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凌.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4).

[2]张立今.高等教育改革理论创新的探索[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李禾.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0(10).

[4]姜培民.教师实践课程构建与实施——校本研修制度的新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黄雄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56).

[6]肖念.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第4篇:校本研修自我总结范文

三驾齐驱 跨越发展的动力

教育,是为了使学生末来生活更加美好。义务阶段的教育,意义在于恪守教育本质,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还学生应有的快乐、幸福天地。

继确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之后,重庆市綦江区高青学校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注重校园文化,开展德育创新、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师素养、完善教学管理、加强特色建设,全面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如今,一所随处激荡着快乐,洋溢着微笑的幸福校园已然形成。德育创新与新型课堂并蒂花开,素质教育大放异彩,高青学校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纵深

走进高青学校,其半个多世纪办学历程中积淀的厚重文化底蕴,以及办学取得的成就,让我们肃然起敬。校园内成荫的树林,幽静的环境,宜人的景色,更彰显出求学佳地的风采。

周学元校长告诉我们,作为一所创办于1955年,已经迈向规范化、质量化、现代化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既要传承,更要创新,让校园成为生长思想的沃土,培养有思想的教育者和有道德、有品位的学生,才能让学校续写荣光。

融三位一体 拓展德育空间

以人为本,以德为本。

教育专家指出,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把握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现代德育的多元化特征,高青学校提出了让学生提前学做“社会人”的大德育观。学校把“德”放在教育之首,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特色,融工作策略、养成教育、环境建设为一体,并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在确保“不出问题学生”的基础上,努力使学生最终成为厚德之才,有用之才。

创新德育工作策略。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想必是最大的,所以在高青学校,和谐的德育队伍建设必不可少。为了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全员全程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不断强化“每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引导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规范从教行为,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同时,学校每月组织召开德育工作培训会,对德育办、团委、群团组织负责人、班主任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历史的道德水准、时代的发展、理论的高度引领、案例分析、总结部署、计划安排、 互动交流等,真正使德育内容专题化、规划化,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实效性。

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者,又是学生的监护者。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搭建三结合教育“立交桥”,延伸学校德育空间,往往事半功倍。为此,学校积极实施“开放式”德育策略,认真组建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竭力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交流平台。同时,学校还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和单亲困难家庭子女的思想及生活情况,尽最大能力使之住校安心、学习得心、生活宽心。实践证明,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 互动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为学校对学生有效实施德育教育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注重学生养成教育。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而习惯和价值观则是后天养成的。高青学校在创新德育工作的实践中,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重点,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以德服人,以德育人。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学校对学生各种行为习惯都有具体要求,有相关人员督促、检查并进行量化。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学生观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光盘,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同时,学校还以学生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劳动习惯、健康习惯、勤俭习惯等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按照“严”、“活”、“树”、“实”的四字方针,有计划、有措施、有序地开展。

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以班级为单位,认真抓好“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每天一小时锻炼、每周一个主题班会、每周一歌、每人每天一个随笔日记、每周自我总结”的“七个一”活动。通过开展纪念日活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养成现代公民素质;通过每周升降旗仪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元旦、中秋、端午等传统节目开展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狠抓人文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为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塑造校本德育特色,学校努力使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学会尊重,学会交际,学会健康快乐生活。校团委组织各班成立了“四岗一站”,负责检查学生课余时间的仪容仪表、文明用语、文明行为、清洁卫生、遵章守纪、环境清理等行为的管理和监督。为了让文明语言、文明行为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校团委还相继组成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讲文明、树新风”等演讲征文比赛,组织“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大型条幅签字活动,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领,营造出浓厚的文明氛围。

课改与交流

让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教育不是用来禁锢学生思想的,而是用来丰富学生内涵,激发学生潜能,开阔学生视野的。让课堂更加生动,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缤纷,这是高青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在“以人为本、减负提质”的课改思想指导下,高青学校经过广泛调研,结合自身特色,着手实施了“三课教学模式”课堂改革。该模式包括:一、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反馈四个阶段。预习引导、自主学习,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拓展提升,穿插练习、全面巩固,达标检测、反馈校正五个步骤;二、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含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落实双基,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练习、拓展提升,反思总结、布置作业;三、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含错题统计、找准错因,自主纠正、反思内化,展示思路、暴露问题,重点点拨,方法指导,变式训练、二次达标。

教学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高青学校致力于提升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分期分批派教师到外地学校听课取经,学习先进经验;邀请外教骨干到学校讲座,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学校还大力加强校本研究,大力开展集体备课,积极构建“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有效课堂,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让教师带着课题研究、学习,使学校教师在短时间内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加强教师的培训是项基础工作,在适当的时候也会通过一些竞赛来‘验收’和‘升级’。”高青学校周学元校长介绍称,学校鼓励老师们走出去参加各种比赛、竞赛,在老师们勇于展现自己的同时,也在比赛中学到了先进经验。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如师德教育培训、新理念培训、新课程培训、新技术培训等,通过老师自学研修、共同研讨,增强了教师团队教研的意识和能力,提升了教师教育理念与思想,切实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让学生快乐 比什么都重要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主题,然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绝对不是仅以“分数”来衡量。

“操场上那些运动健儿你们看见了吗?在我们学校,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周校长微笑着说,“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成绩’,掌握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理,难道不是更为重要?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综合素质真正得到提升,能够微笑面对未来,快乐对待人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据了解,为让学生全面发展,高青学校在“2+X”项目活动中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二是适应性原则,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体育、艺术、科技选修项目;三是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自主选择;四是安全原则,创造物质条件保障活动顺利进行;五是特色原则,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拓展教育空间。

此外,学校通过整合资源,赛评结合,把实验“2+X”项目与开展课间、课外文体活动,集体竞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体育运动队,艺术团(队)和体育、艺术、科技兴趣小组,坚持经常训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为实施“2+X”项目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努力彰显学生特长。

第5篇:校本研修自我总结范文

感受学校的精神内核

周瑛:做人要有风格,学校办学要有品位。从我来到风华中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在思考:风华的精神是什么?风华拥有一种怎样的办学风格?在融入风华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感受到,风华精神的核心是“爱”――爱事业、爱学校、爱老师、爱学生。

这种爱是汇聚于心,又自然流淌出来的。

陶继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大爱,就没有大教育。如果真能做到爱事业、爱学校、爱老师、爱学生,就会将生命融入事业之中,将责任维系学校之中,将感情融入师生之中。有了这种精神,虽累犹乐,虽苦犹甜。在这种状态下工作,效率会很高,收获会很大。

周瑛:是的,风华中学校在爱的理念引领下,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应该说,这种文化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凝聚力量的基础,是学校长远发展的精神资源。它植根于师生的思想深处,内在影响着大家的精神世界,外在体现在学生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每一名教师的工作状态上。学校最大的发展潜能就是有一个年轻的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团队,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精神都是令人称赞的,我也以此为自豪!

陶继新:在与你们老师交流的时候,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种“优秀”,我们对话的时候,他们所提的问题非常深刻。有这么好的教师,作为校长当然值得自豪。不过,您希望他们“更上一层楼”;事实上,在您的引领下,他们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新轨道。

周瑛:教育应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当每天面对纷杂的事情,我总在想如何能给教师愉悦的工作心情?只有教师心态平和,进入课堂之时才会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才会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追求有实效的管理。但对于存在的问题,会因不同教师、不同的班情进行合理、有针对性的解决。处理问题以尊重每一位教师为前提,提出合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把每位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相统一,互相促进,共生共赢。

陶继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特别看重内心的感受,在得到尊重的时候,他们会心生感激,甚至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为其和谐发展提出好的建议,他们大都乐于接受,便能心情舒畅地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于是,教师会更好地成长,学校也会较快地发展。

周瑛:是的,仁以育民,君子之道。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也处处渗透着“爱”的理念,我们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位教师,倾听他们的声音,把教师们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当教师和他们的家庭遇到难处时,我们总是和他们在一起共同面对,把我们最真诚的关心给予他们,让大家感到领导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每天清晨,教师们都早早来到学校组织内容丰富的学生自习;有的教师病了还坚持工作,因体力不支晕倒了,第二天又面带微笑地站到讲台上;有一位毕业班的女教师,爱人得了脑肿瘤,她硬是瞒着学校坚持到学生毕业离校后才陪爱人去北京动手术;还有一位毕业班的教师,母亲病危也未耽误学生一堂课,她边陪护母亲边为学生批改试卷,在中考结束几天后,她的母亲就去世了……学校每天都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全校上下形成了一个“以校为家、校荣我荣”的和谐氛围。正是由于教师们的敬业乐业、默默奉献、呕心沥血,才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是这些可敬的教师们成就着孩子们的美好明天!

陶继新:精神太可嘉了!没有对学校的爱,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可能做出这么大的牺牲。而且这是内在动力使然,因为他们既不图名,也不为利。一所学校,如果有了这种爱,有了这种精神,就可以无坚不摧,就可以无往不胜。不过,同时还要告诉老师们:一定要锻炼好身体,一定要学会休息,因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周瑛:我也并不提倡学校工作过多地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是有限的,希望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本职工作。我们提倡教师奉献,但更关心教师身体与生活、关心他们的苦乐悲喜,关心他们的子女成长,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

培植教师成长的沃土

周瑛:我个人认为,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不断地向前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才会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多年来,我校利用校本培训和科研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课堂教学文化节”就是我校锤炼教师教学技能的“练兵场”。课堂教学文化节开幕前,大家围坐在一起,备课研讨,推敲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文化节开始后,大家一起观课、议课,一方面深深地沉浸在每一堂课中,为参赛教师精彩的教学设计、深入浅出的启发引导以及学生深刻独到的思维所吸引;另一方面,大家通过课后共同切磋、研究、畅谈体会,收获着感悟和智慧。此时学校领导也深入到各教研组,与教师们一道探索、交流,倾听大家对每节课的评议。随后伴着灯火,与评委们一起汇总各教研组的成果,以促进学校下一步的教学工作。2011年2月开学,我校开展了“有趣、有效、成长”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文化节活动,大家真正感悟到:优质课堂一定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寓教于趣;要创设生命化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收获,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们把这些感悟主动带到自己的课堂里去探索、研究,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创造优质的课堂教学。

陶继新:欣赏“有趣、有效、成长”这个主题。如果离开了这六个字,就不可能形成真正优质的课堂。有了兴趣,教师与学生内在的潜能会自然而然地勃发出来,因此“情感高效”应当成为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这种状态下的高效,师生往往可以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审美状态,以至驶进主动创造的巅峰境界。这样的“有效”不但呈现于当下,还有持续性,还有长久的效益。正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愉快地成长。成长未必当下就有成功之果。可是它一定会结出果。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成功,而没有持续的成长,即使一时成功了,未来也未必成功。当关注成长而不特别关注成功的时候,师生的心灵会相对安适,会走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道法自然”的生命法则之中,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周瑛:我校还开展了丰富多

彩聚焦校本的研究活动:“主题式集体备课”方式,以生为本,以备课为基础,增强对实际问题探讨的实效性;课题课展示,让科研成为教学的“导航仪”;教师讲坛,让读书和学习成为教师成长的“给养”;科帖平台,让交互式的主题研究成为联结你我的“纽带”;校论文评比,为科研加油,让教师们的成果呈现出来;《风华韵致》,让平凡的日子里留下你我研究的“足迹”。

这样,学校把“突出研究主题,突出研究目的,突出行为跟进,突出效果反馈”作为校本研究的着眼点,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走创新之路,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始终与风华同行,将风华传统的校本研修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陶继新:让读书和学习成为教师成长的“给养”特别重要。可以使教师在文化不断升值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深刻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生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课堂语系,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得到“亲”的教师也会更爱学生,更喜欢教学,会在教学中感到其乐无穷,感到生命原来如此富有意义。

周瑛:我校一直倡导教师读书,努力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心灵需求。几年来,我们把许多教育丛书发到教师手中,提升了大家的素养,为校本研究提供了知识的积淀;读书使大家学会思考、提升了境界,学会做一个有胸襟的教师;读书带给大家的心灵智慧与豁达,为校本研究中大家互通有无、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奠定了人格底蕴。

陶老师,我很赞同您“取法乎上,阅读经典”的提法。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历尽沧桑传递到了今天,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我校不少教师在读《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著作,用经典文化滋润心灵,积淀底蕴,以儒家精神,走教育教学之路,以道家思想,给自己提供一个超功利的理想。外儒内道,以执著又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与人生。就像您说的“经典为伴,幸福一生”!

陶继新:经典中的圣贤之意一旦内化到心里,外化出来就有一道又一道绚丽的风景。人们常说:“名师出高徒。”那大师呢?更可以出高徒。因为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我有个观点,我们读经典也好,读大师的作品也好,他身上、他的文章当中,不但摇曳着一种智慧的光华,而且也流泻着一种思想和心灵的要义。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半部《论语》也可让我们的心灵丰盈起来。

老师们只有通过亲近大师,阅读大师,不断地内化,提升自己的人格与文品,时间长了,就能走进高层次的境界。

缔造教育的研究者

周瑛: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我校的集体备课最具特色,各学科多次在省、市的教研活动中展示,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们的高度赞誉。

教学中有一些问题表现在课堂上,但根源是在教师的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上。我校的集体备课有三种形式:常规集体备课、主题式集体备课和即时集体备课。

过去我们的常规集体备课在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教师的成长,多数教师完成一轮以上的教学,大家驾驭教材的能力越来越强,困惑质疑少了,这时集体备课呈现出复制从前而缺乏吸引力的情况。我们就开始着手改变我们的集体备课,提出“主题式集体备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引导大家“旧课新备”,向深度、广度思考与探究。更侧重挖掘教学中本质性的内容。

“主题式集体备课”既具备常规备课的特点,同时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系列长期、深入地研究。教师们在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后,首先结合学情,独立备课;再在集体备课中交换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再后进行二次备课,将集体备课的精髓内化;接着开展研讨课,以检验集体备课成果;最后交流,总结提升。

“主题式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们备课前准备要深入细致,备课中要质疑释疑、畅所欲言,备课后要修改思路,运用于教学。

“即时集体备课”,是平时教学遇到困惑,大家随时随地研究探讨,或提出问题,或切磋教法,或研究试题,或交流体会,有时是和风细雨的,有时也唇枪舌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画面,在风华中学随处可见。

陶继新:“主题式集体备课”很有价值,老师们围绕着某个关乎课文核心问题的主题备课,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妙用。这样的主题大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非通过研究与思考,就不能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备课不能游离主题,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对不同意见的争辩中,各抒己见,,使大家对问题产生深层次认识;二是要学会分享,好的思想与思路不能独自享用,而应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成果。分享的思想一旦延伸,对于提升集体凝聚力,对于提高老师们的思想境界,都很有作用。

“即时集体备课”具有即时性与速战速决的特点。它往往可以产生思想的火花,形成有价值的意见。这种备课蔚然成风之后,还会于无形中加强彼此的沟通与融合,生成和谐而又不苟同的研究风气。

周瑛:集体备课为教师的成长作了铺垫,可以促使教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集体备课也锤炼了教师们协作钻研的精神:在备课中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把集体探索的精神点燃,把集体思索的智慧凝聚。集体备课使大家强烈感受到每个人的教学离不开吸纳集体的智慧,每个人都需要集体,也被集体所需要。

应该说风华教师们呈现给学生的每一个45分钟,都是集体智慧与个人思考的有机整合。

陶继新:集体智慧的形成,受益者还不只是教师,更有学生。因为课堂的高效是与教学环境的和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环境下教学是快乐的,学习是愉悦的,课堂就成为了一次又一次师生心灵交融的幸福之旅。

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周瑛:风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尊重教育规律,构建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无论是工具学科还是非工具学科都一视同仁。我们认为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益。因而我们关注每门课程的开设质量及课堂的教学效果。

陶继新:没有教育情怀,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是为了应试的学校领导与教师,大多是考什么教什么。其实,这些人不但思想境界不高,而且“应试”境界也很低。没有丰富多彩的课程,看起来是集中了更多的时间应试了,实际上却因为学习的太过单一与枯燥,消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周瑛:是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具体来说,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四门学科我们从起始学年就予以重视,关注这些学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些课程设计了许多和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命题,意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政治课前学生的“新闻播报”,历史课前的“历史大观园”、地理课的“板块设计”、

生物课的“探究奥秘小实验”等。在课堂中,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了去探求的渴望,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动力,在全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中,99%的学生得了满分。

此外,我校着力打造适合风华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是我校三级课程开设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我校利用每周三下午两节课的时间,开设覆盖所有学科及学生兴趣、爱好的21门校本课程:如英语角,历史故事组、围棋课、国学诵读、口才辩论培训,数学游戏、篮球、排球、合唱等,这些课程既给每位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拓展了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

陶继新:现在学生学习的障碍之一就是封闭性,而封闭性时间一长,就会窒息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就会让他们缺少创造性。而没有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即使一时考上了大学,也不会有太大的潜力,未来的发展也不会太好。因此学生学习不应只学课本这种固化的文本知识,还要学习生活知识,即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知识。古人主张“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就内含着生活与社会实践。而学生经历了这些活动,有了这方面的知识之后,就会将学到的书本知识活化,就会给固化的文本增添生命的张力。

校本课程如果不打上校本的印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你们开发与开设适合风华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会让教师与学生感到亲切,会成为风华中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文化。

周瑛:课程开设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让学生热爱学校的学习生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希望。每年从风华走出的学生,都特别留恋风华园的成长岁月,留恋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留恋老师们对他们的教育关爱之情。这些青葱岁月的美好记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现在学校教育的应试倾向十分严重,但教育者应担当一份社会责任,好的教育,应该能让学生得到多元化的发展。所以我们重视发展学生的各种特长,同时我校非常重视学生艺术才能的培养与发展,我们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我校的器乐队由80多人组成,我们成功举办过专场音乐会。学校还在校园内开展“冰雪艺术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冰雕比赛,活动充满情趣,带给他们艺术创作的情趣与快乐体验!在哈市中学生每年的冰雕、雪雕比赛中,我校连续多年获得第一名。

陶继新: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看来,音乐之于人的成长太为重要了。80多人组成的器乐队,虽然只是你们学生整个音乐活动的一个分支,但是足以看出你们对艺术的重视,艺术可使学生得到心理的特殊愉悦,由此生成审美,会让他们终生难忘,进而滋养他们生命的成长。

冰雪艺术节之于孩子们来说,不只是在学习一种艺术,更是在创造艺术,更是淋漓尽致地释放自己的创造能量。孩子永远都喜欢这些与天地相融的活动,享受无尽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经常感到快乐且有成功创造的孩子,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内蕴其中的巨大潜力,从而让他们更加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周瑛:是啊,孩子在他成长过程中要有自己经历的体验,要激发对一些事物的兴趣,并成为今后发展的原动力,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注重养成和心灵的耕耘

周瑛:光有课程是不够的,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养成教育。经常有同行到学校来,评价风华的学生精神面貌好,行为规范,课间操整齐、有序,这是学校特色德育的成绩。

德育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德育的任务是培养有良好行为习惯、有情感、有责任感、有道德观念的学生群体。

我校寓德育常规于养成教育之中,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寓德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不同年级依据学情确立不同的德育目标。六年级――抓常规,重引导,成习惯(规范教育);七年级――抓体验,重实践,促发展(体验教育);八年级――抓内涵,重反思,强完善(感悟教育);九年级――抓疏漏,重整体,达升华(自我教育)。通过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的熏陶和润泽,让德育逐渐内化为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

陶继新:你们注重学生养成教育,可谓抓到了关键处。养成教育最难抓,因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反复才能形成的。没有细致入微的大量工作,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好习惯,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坏习惯,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养成教育瞩目的是学生一生的成长,一生的幸福。

周瑛:正如您所说,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才能得以实现。

学校成立了“雨润春禾”班主任工作室,每周进行一次班主任的集体备课,共享教育智慧,交流育人经验。开展“星级班级”评比,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内驱动力”从而构建学校“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模式。时刻把握教育契机,运用升旗校会和德育实践活动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们以课间整顿和卫生管理为突破口,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规范学生行为。

陶继新:班主任“集体备课”,人人都可以谈出自己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经验,每人都在分享,每人也都有收获。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还可以共同研究,寻找解决的方案。这样,不但可以加快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促进了班主任之间的友谊。

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关键。魏书生之所以要做甩手班主任,主要不是因为他的事多,为了省时间,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没有自我教育,不会自我管理,事事依赖老师是没有根的教育。只有让良好的习惯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才能长出根,根深才能叶茂啊!

周瑛:现代的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家庭教育参差不齐,学校教育就要把握各种契机,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多种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军训、大课间比赛等活动,都要召开新生家长入学会,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

学校每年9月份为大型活动月,举行校园艺术节演出、召开校运动会、毕业班的誓师大会、学生行为规范训练等,我们希望通过多种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

陶继新:这些与升学考试多无直接关系的活动,有的学校已经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可是,你们却大有“多多益善”的态势。其实,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人格生成、习惯养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才重要,成人更重要。没有使命感,没有学生成长意识者,是不可能如此兴师动众地搞这么多的活动的。从另一个方面说。如果做人问题解决了,也会对其成才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大德者,才能有大才。因为没有大德支撑的才,寿命是短暂的。

周瑛:我在学校管理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特别需要你对他学习成绩以外事情的关心,需要你关注他在学校里多方面的表现,关注他的心灵世界。

2011年,我把还有一年即将毕业的学困生召集来,对他们说,“你们是学校中最为重要的孩子,只有你们成才了,才是学校和老师们最大的欣慰”,这番话说完,他们本来木然的神情变了,当他们知道学校多么重视他们,就会给你惊喜的表现。对于德育,学校还有许多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每一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们的成长轨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我们解决的方法不单一。每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面对,用不同的钥匙去打开他们心灵的锁。

陶继新:解决困惑的问题,难度大,但可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任何的困难对于不怕困难的人来说,都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而且,还会在这种过程中,享受破解问题的愉悦。

周瑛:是的,我很赞同您的看法。解决问题可以积累经验,使教师们感受到职业的快乐与尊严。

第6篇:校本研修自我总结范文

  最新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多年来,学校始终重视对新教师的培养,“青蓝工程”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途经。这一举措为我开拓了专业成长的空间,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我也在一次次的参赛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着教学水平,使我的教学技能,从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实现了用3—4年培养成学校的骨干教师的目标。我已有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20xx年成为“合肥市第三批骨干教师”。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一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自成师傅培养对象以后,我更是立足本职、自我加压。现就近四年的成长之路,总结如下。

  一、用良好的师德引领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影响人。

  不管在生活、学习还是教学工作中作为师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我为我解疑排难。师傅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细致、踏实让我这个徒弟崇敬、佩服不已。师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文明的生活观念带动我鼓励我做到敬业、精业、勤业。师傅每学期推荐一本教育专著共同阅读,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只有多积累,课才能上的有韵味。

  二、在互相听课、评课中进步。

  相互听课、评课是徒弟们向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很大的收获。教学质量是检验一个老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阵地。师傅非常重视我在教学上的每一个细节:从备课到课堂,从课堂到点评反思,虽然师傅自己的工作很忙,但是只要是我这个徒弟的事,师傅从不推脱从不马虎,而是仔细地帮我修改,认真地听我上课,诚恳地对我进行指导。师傅在评课时对我的指导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是体现在具体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我懂得课堂上应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从而使我明白一堂课该如何真正达到有效。

  三、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学习进取。

  在师傅的要求、指导下,我通过参加培训、座谈会、听专家讲学、阅读有关杂志书籍等各种方式获取课改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通过这样长期地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我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钻研教材遇到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点主动向师傅请教,与师傅共同钻研教材和备课,虚心接受师傅的建议,修改不足以更好的吃透教材。 我积极参与了学校教研组活动及区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认真学习,积极发言,撰写反思。

  四、多上公开课,竞赛课。

  师傅常鼓励我多上公开课。每次正式上公开课以前,师傅都给我提意见,我的教案和课件得以反反复复修改,这样的精心准备使我上课时有了信心。并且每次做课后我都能从中有所得、有所悟,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课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令我倍受激励,这都和师傅的悉心教导与关怀密不可分。

  有了师傅的教诲和点拨,我积极参加比赛,飞快地成长着。20xx年十月在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二等奖。20xx年获瑶海区第六届教学评比一等奖。20xx年论文《以主题单元阅读拓展课外阅读》在合肥市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成果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xx年获得“合肥市第三批骨干教师”。所以的荣誉取得,都与师傅的敦敦教诲分不开,深情地说一声:师傅您辛苦了!

  最新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教育教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在自己的工作中迈出了探索的步伐,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在自己的教育舞台上,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阅读这些案例时,我时常惊讶于这些教师精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常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进步所感染,时常感受着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快乐。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理念

  一)、不断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话语。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会清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才会适当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难度。通过自己的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取得课堂教学管理的成功。

  二)、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案例中的教师无一不是具有高尚的人格的教师,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执着于所从事的职业,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三)、无私奉献,绽放教师美丽的光彩。

  我们都知道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热爱你的学生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基础”。

  作为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方法,都要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取得效果;否则,都不会取得任何结果。做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只要你拥有爱,那么它定能传递到世间的每一处,传递给世间的每个人。从书中我还懂得了要学会理解与沟通,宽容与厚爱,真诚与善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我们需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爱生的前提下,深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了解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憎恶喜好,我想这对于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有益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学生呢!教师出自内心的宽容态度,是远比严厉地批评强百倍的教育方法,这种宽容是出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我们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学习的状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帮助,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其次,公正地评价学生。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秀学生,不冷落后进生。而且,更应对后进生施以关爱,善于发现、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

  四)、积累得失,永不放弃,铸就教师教育实践的成功。

  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对教学过程要认真设计与严格执行,教学方法多样化,在活动中获得语言,接近师生情感距离,锻炼与提高教学技能,完善和发展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向案例中的老师们学习。尤其是张曼凌教师的10分钟+10分钟+10分钟>30分钟理论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如果在平时我们能利用这10分钟把上课的闪光点记录下来,哪怕只有几行字,日积月累一定是一笔不小的收获。书中的衣奎伟老师每天都认真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今天发生了什么矛盾,是怎么解决的;今天遇到了什么挫折,有什么感受;今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具体到课堂教学,课的成功之处,课的精彩之处,课的不足,学生的进步等等,都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还有案例中的彭荣辉老师,坚持“秉烛夜读”,最终成为“成长”的受益者。此外周萍老师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都是很好的例子。

  二、目前教师的存在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据检测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的罪魁祸首就是“职业倦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个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很少主动地去学习,涉取新知识,没有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另外教育部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方式单一,主要是专题讲座,听课以及研讨会等,这些活动往往以讲解为主,接受培训的教师是被动学习者,很难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参与面也不广。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大力倡导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活动形式,为此我们不仿采取以下举措:

  一)、加强学科教育的思考与研究,不同理念和专业化发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展现。

  要关注儿童艺术思考和研究儿童究竟是怎样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的,要思考和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最适合儿童学习,要思考和研究学科设计与编写思路,要思考和研究什么样的测试、评价的手段和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要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案例书写和问题研究,勤于做教学观察笔记和教学反思,善于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要加强专业功底的提炼,如口语能力、阅读能力、语言与跨文化意识,还要具备其他教学能力,如:板书设计、简笔画、演唱演示,体态语运用等能力。可以开展以培养阅读,运用能力或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为主题的活动。打破传统研讨会上仅有专家讲座的形式,而是采用分组讨论,大会自由发言和分享教学故事的方式展开。在分组讨论中,每位教师都可以畅所欲言,每位教师都是学习者,都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通过分享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他人的教学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相互沟通和改变自我中得到提升,激活教师的创造力,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二)、要保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延续性。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不再是教师个人的事,而是教育系统改革的重要部分。因此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教师仅凭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多接触网络,案例中的许多教师就是很好的见证。我们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网络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群,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为目标,多参与教师自主成长的平台,营造共同学习、相互理解和扶持的文化氛围,不断辐射和引领自己在相互沟通中追求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把自己在交流中获得的信息乃至教学理念迁移并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师在专家引领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个人今后专业成长的方向

  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我认为其中很重要一点是课堂教学无论新课改还是素质教育,其主阵地仍在课堂,只有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观念更新了,新课改、素质教育才能取得成功。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现在甚至有点害怕上课,我感到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也不怎么会评课,可是,我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我要从头学起,从上课做起,能从课堂中发现问题,有所反思,有所感悟,有所进步。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创设真实的情景,把身边的东西当作教学资源,并且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环节尽量做到层层递进,板书设计规范美观。多听课,且要用心去听,用脑去想,要常反思,勤动笔,把每位教师课堂的可取之处与存在问题都写出来,并设想如果自己去上,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更完美,效果更明显。我更要学书中提到的30名教育专家,优秀教师那样,到网络论坛中去吸取,去交流,去学习,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

  任何实践的成功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被时代所淘汰。我相信,每位实践于第一线的老师们读完这本书,也定会有更深的体会,会发现您及周围老师在新课程实践中的影子,让我们在不断反思中提高。

  

  最新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范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几年的师范专业学习和研究生学习生涯,让自己渐渐走近了教育,渐渐明白了怎样去做一名老师,怎样去做好一名老师,但是我也清楚的知道这些理论知识要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要回归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做到“爱课堂,爱教育,爱学生”,一年的从教经验使我明白,做到“爱课堂,爱教育,爱学生”只是一种起码的教育情怀,对于一个渴望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青年教师来说,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就我们青年教师而言,要想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就必须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我们要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师表的高尚风貌,刻苦的工作风格,精湛的教学技艺,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博大的爱生情怀。同时,学习还包括我们自己内功的修炼。众所周知,教师应该读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作为青年教师就更需要读书,但是,有一个问题就需要我们思考:青年教师应读哪些书?

  有人认为,教师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不论读什么,只要读就行了。亦或是如一些学者所说,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读者,读书不能完全凭兴趣,随心所欲,而应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即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表明,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所能达到的高度,真正的优秀教师一般应具备3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也许都将限制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最终决定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读书“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如果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势必会造成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出现大片的知识空白,使教育教学成为一门“孤立绝缘的学问”:在知识容量上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在思维方法上便没有受到应有的“训练”。这样我们站在讲台上,就会缺乏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