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商品质量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品质量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品质量论文

第1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我国电子商务自2008年以来交易规模实现大幅度增长,2014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12.3万亿元[1]。网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但网购商品质量问题日益凸现。开展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尤为迫切。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11月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杭州),并于2014年1月又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杭州),加大了对电商产品质量监督的力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是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质量监督的主要手段,其中的监督抽样方案十分重要,2015年1月下旬发生的淘宝网与国家工商总局的争议起因就是监督抽样的样本问题。电子商务产品与实体店商品或仓库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存在许多不同之处,目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的抽样方法却大多依循适用于实体店商品或仓库产品的监督抽样标准,一些监督的结果也难以令人信服。因此,研究电商产品监督抽样方法及其特点十分有意义。

2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文献及标准分析

国内学术界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状况已有许多探讨,但对于电商产品的质量监督研究较少。何云福从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的角度,指出电子商务产品监督抽查所需样品的取得、样品的确认以及后续处理等环节都与日常的监督抽查工作遇到的情况不同[3],并较多探讨了电商产品监督抽查模式,但未涉及到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方案。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网络购物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等客观原因,鲜见国外学者对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领域的研究文献。产品验收抽样检验是由使用方采取的一种质量控制手段,而监督抽样检验是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第三方机构为保证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产品质量进行的监督。为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系列适用于质量监督特点的抽样检验标准。目前,我国已颁布实施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标准体系。但对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样,仅颁布实施了1项标准,即GB/T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以下简称GB/T28863-2012)。GB/T28863-2012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程序是专门为对流通领域的商品实施质量监督而制定的,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属于流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共性,因而对电商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时可根据条件采用GB/T28863-2012。GB/T28863-2012对适用对象、监督总体确定、复验程序等做了规定,但对样本量大小、计量或计数质量特性的不合格判定方式、抽样点及抽样方式等并未明确。本文就风险控制、抽样点及抽样方案、监督质量特性及其不合格判定三个方面分析了GB/T28863-2012的特点(见表1)。

3电子商务产品抽样特点分析

由于网络购物情境不同于仓库或实体店,对于电子商务产品的监督抽查必定与仓库产品或实体店商品的监督抽查有所区别。本文对淘宝、京东、亚马逊、当当、唯品会等网购平台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网购平台的物流方式有显著的区别:淘宝一般由第三方快递公司运送;京东、亚马逊和当当既有自己的产品配送服务,也有第三方的快递公司服务;唯品会完全是自己的快递配送服务。也就是说,随着经营模式的不同,有的网购平台有自己的仓储,有的则没有,即网购平台与货物仓储属于两家不同的企业。有仓储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可按现有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标准执行,两者无本质区别。现对独立、无法确定库存的电商产品抽样特点进行分析。通常在进行产品监督抽样时,要先判断批量大小,不同大小的批量采用不同的监督抽查标准来确定抽样方案及方式,抽样人员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待销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实体店为现场抽),并且执法人员、检验人员、销售者三方必须同时在场。网购平台与实体店的监督抽查差异就在于销售者(网上商家)不在场,抽样人员面对网上商家时,只能看到商家单方面呈现的店铺信息及产品介绍,难以考证一些信息的真实性,不能直观鲜明地了解样品基本情况,因而对于没有自营商品仓库的电商平台,只能通过下单购买来抽取样本。对于电子商务产品,抽检方还难以确定样本量、批量及总体量,比如遇到部分电子商务产品库存样品量太少而无法抽检、部分电子商务产品下单购买时必须超过一定个数才进行配送等问题,因而通过检索抽样表形成抽样方案的方法不易实施,且抽检的样本量不可能很大,样本量过大会使购买费用增加,提高检验成本。此外,下单抽样后,产品通过快递进行配送的运输过程难以监控,产品待检测性质易受系统因素干扰,容易导致产品检测结果的失真。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有多种类型(见表2),有的商家销售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或不同品牌的产品,没有自营品牌,此种类型商家占多数,类似于经销商;有的商家直接销售某个厂家生产的或某品牌产品,没有自营品牌;有的商家是某个生产企业或某品牌授权的官方网店,专门销售该厂家或该品牌的产品,产品品牌就是商家自营品牌,且一个电商平台的某品牌官方商家只有一个,类似于商。因而对于不同的网上商家,还需注意不同的抽样问题。对于第一种网上商家,同种类型的产品可能是多个厂家生产的,或者是多个品牌均有同种类型的产品,比如:同一外观的0.5mm黑色签字笔芯有大品牌,也有小品牌,甚至有无法直观获知品牌或厂家信息的,这类产品可能存在信息不全、伪信息等问题,容易出现大面积假冒伪劣现象,影响抽检人员对产品是否验收合格的判断,若执行监督检验,则很难追溯产品质量问题源头,也很难将监督抽检结果告知承担主要质量责任的一方。对于后两种网上商家,监督机构可以追溯到生产方,保证产品基本信息的信度,确保监督总体验收抽样合格,排除假冒伪劣产品干扰检测结果而影响监督总体真实质量水平等问题。同有自营仓库的电商平台一样,对于第三种网上商家(如官方旗舰店),具备自有、独立的库存,监督机构可以依循传统产品监督抽样检验程序。电商产品的抽样特点总结见表3。

4建议

第2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摘要文章应用风险感知的概念以及基于消费者风险感知的购物决策理论来解释网上购物的行为,归结出了欲研究的影响国内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内容,设计了一个实证研究假设模型。在此基础上,调查广州地区的部分消费者,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此模型。得出下列结论:(1)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有“来源于商品情况及零售商的风险感知”、“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及“心理风险感知”;(2)性别、网络经验、收入水平不同,则各类风险感知对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影响情况不同。文章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网上商店的管理启示,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在线购物;风险感知;信任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购物已为更多消费者接受。尽管网上购物的发展不如预想那样迅速,但电子商务的服务范围依然呈逐步扩大趋势,已涉及旅游、票务、金融、房地产、职业介绍、网上教育、网上娱乐等。与传统零售相比,网上零售的优势在于信息沟通,它可以即时、动态地更新有关商品种类、价格、配送等信息。其劣势在于:买卖双方远隔千里、相互不了解、不能进行面对面交易;顾客无法直接触摸、试用商品。这种劣势就导致顾客的风险感知较高,从而制约了网上购物的发展。因此如何降低消费者风险感知,取得并维持顾客的信任是在线零售成败的关键所在。

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有哪些内容?它们如何影响消费者在线购物?如何把握消费者在线购物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文着重研究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的内容,并通过问卷调查来研究各类风险感知的影响,以及提出如何降低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建议。

一、风险感知的概念以及基于消费者风险感知的购物决策理论

风险感知最初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的鲍尔(RaymondBauer)从心理学延伸出来的。风险感知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果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Dehaix,1983)。它由不确定性和后果两部分组成。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满意程度感知的不确定;后果指的是购买和使用商品后可能的损失。

米切尔(Mitchell1995)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消费者风险感知的购物决策理论,在购买过程的各个阶段,消费者都在冒某种程度的风险,并且风险感知的水平是不同的。在确认需要阶段,由于没有立即解决问题手段或不存在可利用的产品,感知风险不断增加;开始收集信息后,风险开始减少;感知风险在方案评价阶段,继续降低;在购买决策前,由于决策的不确定性,风险轻微上升;如购买后消费者达到满意状态,则风险再次走低。

米切尔指出:在购买过程的各个阶段,每个消费者都在努力回避或减少所感知的风险。也就是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就是一种减少风险的行为。而消费者改变、推迟或取消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感知风险的影响。当感知风险降低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完全消失,消费者决定购买。因此,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是促进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的最好方法。

二、网络购物的风险感知内容

消费者购物的风险感知内容,已有很多研究。多数学者是从购物的后果(后果指的是购买和使用商品后可能的损失)来划分,其中为大家所认同的风险为:Jocoby&Kaplan(1972)提出的资金风险感知、功能风险感知、社会风险感知、心理风险感知、身体伤害风险感知五大风险。Roselius(1961)定义还提出另一种风险即时间风险。而Stone&Gronhaung(1974)的研究中,发现了这六种风险解释88.8%的总风险感知。

在网络购物环境下,消费者所感知的风险,比传统购物风险感知的内容范围更广。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每种风险的内容有变化,二是新的消费形式带来的新的风险,也就是除了上面提到的六大风险外,还有其他伴随网络而产生的新的风险,如个人隐私风险。

NenaLim(2003)提出了一个基于来源的新的网上购物消费者风险感知分类方法——按风险感知来源划分,可分为:零售商风险感知、消费者自身风险感知、产品情况风险感知。

网上购物的风险感知的具体内容,根据CNNIC历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三、风险感知的实证研究

根据上述风险感知的内容及SandraM.For-sythe研究思路的归纳,笔者提出了下面的研究思路,来研究各种风险感知对在线购物的影响。

根据上述风险感知的内容及SandraM.For-sythe研究思路的归纳,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的类型可分为来源于IT技术的风险知觉,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知觉,来源于时间/便利性风险,来源于心理风险。而消费者的网龄、收入、性别不同,风险感知类型也不同,从而影响到在线购物的参与程度。笔者提出了下面的研究思路:

1、研究假定上述各种风险感知类型与在线购物的参与程度均负相关。

2、研究网龄、收入、性别与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类型的关系。

问卷调查的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共发放问卷400份,问卷回收253份,回收率为63%。其中有效问卷210份,公司职员162份。学生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在210份有效问卷中,有108位男性,占51.4%;102位女性,占48.6%,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年龄方面,最小的23岁,最大的32岁,平均年龄26.5岁。

职业方面,公司职员162位,在读研究生48位,分别占77.1%和22.9%

收入方面,月收入3000元以上占42.9%,3000元以下57.1%

网龄方面,被调查对象的网龄在3~8年之间,平均网龄5.6年。6年网龄以上的占54.3%。

网络购物经验方面:未参与在线购物的有96位,占45.7%。已参与在线购物的有114位,占54.3%。

问卷调查结论如下:

结论1:风险感知类型与网上购物行为的关系

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风险感知有“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心理风险感知”。这三类“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消费者的“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对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心理风险感知程度”及“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程度”。从样本总体看,“来源于IT技术的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频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结论2:性别与网上购物行为的风险感知类型的关系

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特征存在差异。对于男性消费者,其“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受“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及“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程度”的影响较显著。而对于女性消费者,“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受“心理风险感知程度”影响比较显著。

结论3:网络经验与网上购物行为的关系

网络经验不同,则各类风险感知对“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影响不同。对于低网龄消费者,只有“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心理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对于高网龄的消费者,“来源于IT技术的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次是“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程度”也对参与程度产生影响;但“心理风险感知程度”与高网龄消费者的“在线购物参与程度”无相关性。说明随着网络经验的增长,消费者逐渐不再担心隐私会被公开。

结论4:收入与网上购物行为的关系

收入不同,则各类风险感知对“在线购物参与程度”的影响不同。对于低收入消费者而言,只有“来源于商品质量及厂商信用的风险感知程度”、“心理风险感知程度”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对于高收入消费者而言,四类“风险感知程度”都与“在线购物参与程度”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相关性最强的是“时间/便利性风险感知程度”,说明高收入者更关心时间价值。

四、实证研究的结果的管理启示

根据前面的理论,减少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是促进消费者产生购物行为的途径。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启示:

1、支付方式不再是网民担心的主要因素,采用银行卡支付的安全性已经得到认可。这对广大商家而言是个很好的时机。

2、网上购物消费者现在更多地关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厂商信用能否得到保障以及网上信息是否可靠等问题。而网络对正面、负面的信息均能起放大作用,所以建立起商家的信誉是最迫切的任务。不虚假信息、虚假广告,保证商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是建立信誉的方法。可选择厂家承保的定型化的产品来销售,如手机、电脑等。

3、如果是销售女性顾客为主的商品,关注点应该是使消费者相信网上信息不被公开。

4、男性顾客购物频率高,而且他们关注的是商品的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所以网上销售应主要关注男性顾客为主的商品。

由上可见,网上商店要更注重品牌网站,赢得消费者口碑。销售商品类型可选择男性顾客为主的商品,不易造假的商品,厂家联保产品。也可以与实体商店合作,由实体商店保证售后服务。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本文对影响中国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进行了初步研究,力求对于国内在该方面研究的匮乏填补一些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但由于资料和文献的缺乏,以及样本容量较小,并且在实证调查中采取方便抽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研究中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1)对影响国内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风险感知类型的归结及问卷测试题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国外的研究,可能不够完善和准确,值得作进一步的分析。

(2)受各种资源限制,本研究仅以广州部分消费者作为调查对象,样本欠缺广泛代表性。若条件允许,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各种途径展开调研,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3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全面介绍了鲜食玉米的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精细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实际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1地块选择

选择土壤有机质丰富,速效养分含量高,耕层深,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排灌方便,含盐量低的中性黏质壤土。为防止混杂,最好是连片种植,且与其他异类玉米实行空间隔离,隔离距离不低于400m。种植区要远离污染源,距主要交通干道200m以上。因大部分特用玉米(甜、糯、爆裂等)的籽粒秕瘦,种子自身营养不足,幼芽顶土能力差,幼苗比较瘦弱,所以应选择土质肥沃、不板结、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块种植。

2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应力求做到深、松、细、匀、肥、温。耕作层深厚而疏松是玉米庞大根系下扎和扩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支持根的下扎与固定,增强植株抗倒性。鲜食玉米中的甜玉米类型,其籽粒中淀粉积累的较少,种子干瘪皱缩,生活力弱,发芽拱土能力差,耕作层细碎、平整有利于种子顺利发芽出苗,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加速有机质、矿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及对土温的调节能力。

3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当地环境,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生育期适宜,皮薄无渣、口感好,甜度适中,粘性高的优质高产抗病甜、糯等适于鲜食的玉米品种。

4适时播种

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分级,仔细剔除霉烂粒、变色粒、破碎粒以及杂粒等,置于太阳光下晒1~2d,能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用种衣剂或50%辛硫磷乳油进行拌种(绿色农产品允许使用)以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等。当5~10cm土层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辽沈地区的春玉米裸地种植大约在4月20~25日;地膜覆盖栽培在3月末4月初播种。播种深度3~5cm,视墒情好坏决定,墒情好的稍浅,墒情差的适当加深,株距要均匀,覆土要严实。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播期,可春播或夏播。为使鲜食玉米果穗错期上市,可采用分期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或育苗移栽形式,促进提早成熟,可提前上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一般密度为5.25~6.75万株/hm2为宜,实际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具体情况确定。具体播种量,点播以每穴2~3粒种子为宜,精量播种每穴1~2粒种子为宜。因其种子瘦秕,发芽顶土能力差,要适当浅播,少覆土。以鲜食为主的特用玉米一般在乳熟期采收,因而应根据其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适当调整密度。

5严格隔离

鲜食玉米其性状多由隐性基因控制,种植时需要与其他玉米隔离,以尽量减少其他玉米花粉的干扰,否则将失去或弱化其原有特性,影响品质,降低甚至失去商品价值。生产上鲜食玉米要与其他同期播种的玉米空间隔离300~400m;或同其他玉米品种的花期相差25~30d;或利用山岗、村庄、树林等自然屏障隔离种植。

6加强田间管理

鲜食特用玉米幼苗长势弱,应在保全苗上下工夫;苗期应早追肥,促早发;加强开花授粉和籽粒灌浆期的肥、水管理;尽早去除杂株和分蘖;采取人工辅助授粉,减少秃尖,提高商品质量。

7病虫害防治

因鲜食玉米的籽粒和植株营养成分高、品质好,极易招致地下害虫及玉米螟、金龟子、蚜虫等害虫的危害,且玉米果穗受害后,会严重影响其商品质量和市场价格。对此要早防早治,以防为主。为防止食物中毒,鲜食特用玉米在授粉后采用生物和生物农药防治,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绝对不能使用残留期长的剧毒农药。可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防治玉米螟可使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按1∶50配成毒土,3%克百威颗粒剂或90%敌百虫1 500~2 000倍液灌心叶。

8适时收获

鲜食玉米的收获,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以保证其最佳品质和适口性,获取最高经济效益。正常应于籽粒发育乳熟期(授粉后25d左右),即花丝变黑时为收获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 刘淑君,高建军,候莉莉.鲜食玉米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16.

[2] 吴忠粱,茆文军,吴建中,等,鲜食玉米的发展优势及配套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8):88-89,94.

[3] 陈海洲.小棚西瓜套种鲜食玉米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8(3):33.

[4] 张爱莲,张金科,徐宝莲.菜用大豆、鲜食玉米、大白菜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J].山东蔬菜,2006(1):38.

第4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范围和程度日益加深,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外贸依存度偏高,商品结构过于集中,贸易摩擦加剧,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本文从科技角度出发,分析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解决我国付外贸易中存在问题的重要作用。

不论是从总贸易量的大小,还是从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范围来看,中国在贸易数量上是贸易大国的事实不容质疑,但是从贸易质量上衡量.中国离贸易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反映在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诸多问题中。下面从科技角度分析高技术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

一、发展高技术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发展中大国的定位,以及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思维的影响,我国一直把“劳动力成本优势”作为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并相应地大力发展诸如纺织、服装等众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忽视了对传统高科技产业、生物制药等新兴朝阳产业和未来世界性主导产业的重视和培育,从而导致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具有“比较优势陷阱”的特征:出口过于集中于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比较明显,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2000年之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不到巧%。直到2007年,这一比例才仅到30.1%,也就是还有约70%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偏低。因此,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长远发展的考虑,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巫待优化。通过提高我国在在新兴朝阳产业、未来世界性主导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增强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加我国出口商品中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例,实现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发展高技术有利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以下简称TBT)是指由一系列技术标准、公证检验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有关商品包装、标签等的规定组成的,对进口商品的质量要求。TBT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却更多的成为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对进口商品质量复杂苛刻的限定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它是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施手段发生相应的变化的产物,是非关税壁垒逐步取代传统的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我国是外贸出口大国,出口商品集中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受到TBT限制尤为明显,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当然我们可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直接跨越TBT的限制。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真正将TBT消化掉,掌握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才是发展的王道。虽然这种跨越需要付出代价,但是通过了充满艰辛的成长之路,才能实现中国制造的升级,获得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发展高技术有利于取得国家竞争优势

第5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面对外资连锁巨霸疯狂侵占中国零售商业市场,文章从外资连锁企业市场策略以及国内连锁超市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实际谈了一些应对措施和策略。

随着传统经济、服务经济向新经济演进以及供方经济向需方经济演进过程中,中国的零售业出现了一个明显反差——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竞争激烈,或微利或保本或亏损经营;另一方面跨国连锁巨头以令人感叹和震惊的速度在华布店点,抢占中国市场。具有关资料显示,“洋超市”在我国东部沿海的市场占有率达50%,这些洋超市以及其丰富的商品和高雅便捷的购物氛围深深打动中国消费者的心,超市里整日人头攒动,生意兴隆。不经意间,我国4万亿元的商业市场正遭受这些外资连锁巨霸疯狂分割,面对国际零售巨头大兵压境,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连锁超市你准备好了吗?”本文在问题入手,结合实际谈一些建议和应对策略,以期引起业内人士的足够重视,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沃尔玛”、“家乐福”……。

一、外资连锁企业入占中国市场的策略

1、外资零售企业在经营业态上定位准确。据专家分析,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战略目标,主要着眼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从长期考虑出发制定企业战略,在店铺位置(place)和业态选择定位上十分准确。他们全都避开了中国已超规模容量的大型百货店,清一色地选择了现代零售业的主力业态——超级市场,直接开设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式超市。它们在进入初期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以预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主导权、垄断权为最直接目标,不惜以3-5年甚至10年的亏损为代价。

2、外资零售企业注重市场调研。据了解,为保证市场进入的成功,几乎所有进入中国的欧美大型连锁集团,如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美国沃尔玛、荷兰的万客隆等,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都对中国市场进行长达数年的深入细致准确的调查,投入了成百万、上千万的市场调查费用。

3、外资零售企业借助先进的管理技术,充分发挥价格竞争优势。为此,零售商们除了采取大规模采购(通过设立跨国采购中心)以压低进货成本外,在物流、供应链、店铺管理、商品销售服务及其他相关隐等方面,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赢得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如深圳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店经营理念:“天天平价,始终如一”。利用服务的差异化和供应链竞争优势,沃尔玛以其优异的配送体系和持续库存补充以及全天候通讯定位系统而稳坐全球零售第一把交椅。

4、外资零售企业管理上有着良好的刚性和柔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优厚的待遇与大量培训、晋升机会使加盟员工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感。马斯洛曾说过人的需要是有层次性的,而这些需要中尤以精神需要——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为最重,因而员工在竭力打造自己明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滚滚的献财源。

二、目前中国连锁超市存在问题

1、发展势头缓慢,成本费用控制不力,总体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如2002年超级市场成本费用总额比2001增长10%,而成本费用利润率却下降了0.08个百分点。

2、资金缺口大,经营场地有限,销售规模不大,资产负债率过高。我们知道建立在资金不足基础上的市场扩张就如走钢丝,一旦某个环节脱节,整个供应链将会出现连锁反应,最终引起企业的破产解体。曾经福建省最大的连锁超市华榕存产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3、商业物流信息化与管理水平偏低。

鉴于我国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超市与企业之间不能及时交换数据,致使发货方和订货方无法掌握订货状况及货物在库、在途状况,从而导致卖得好的商品经常缺货,而不畅销的商品却库存积压。另外我国实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道路交通情况紧张,包装、集装箱条形码设施相对程度低,货架、车辆、托盘等运载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导致了我国连锁超市各有各的供应商和物流渠道,造成物流活动分散,物流运营成本较高,无法发挥价格竞争优势。

三、中国连锁超市的应对策略

1、对环境需求有准确的把握,确定优化的供应链。英国著名的物流专家克里期托费评论“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如宝洁公司凭借不同的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和持续补给的计划领先。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对企业和顾客有利的差异化服务,赢得消费者的情感和心理份额。

2、加强与供应商的团结协作。需求型经济下,人们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因此产销之间迫切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和网络手段,协调彼此的生产、经营和物流管理活动,进而建立在最短时间内响应客户需求变化这种相互信赖、相互促进的协作关系。这种ECR即“高效消费者响应”供应链管理模式在雀巢与家乐福产销之间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我国目前许多超市还很欠缺这种模式推广的技术平台。

3、加强成本管理,重视采购环节,建立第三方物流。经济学家咸平认为国外零售商凭借强大的全球采购体系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网,借助规模优势,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从而能够在华实行低价倾销,赢得中国消费者对“洋超市”的青睐。据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采购专家研究表明,节约1%采购资金,相当于增加5%的销售额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所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水平有关,它可以成为企业利润的“摇篮”,也可以成为企业利润的“坟墓”。中国连锁超市在采购模式和战略上应有大的突破。应由传统的为库存而采购转变为订单而采购,力争零缺陷供应商,从而优化采购流程,降低采购交易成本。尽可能地打破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建立自身的采购体系,借助第三方物流,以快速应对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4、提高商品质量,注重顾客隐性需求,打造中国超市的品牌。纵观中国许多中小城市的超市,它们在商品质量上还不能完全让消费者放心,企业文化模糊、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缺乏特色,没有一良好的购物人文环境,顾客的隐性需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面对外资连锁企业的咄咄逼人之势,中国连锁超市没有任何退路,唯有奋起与之抗衡。当然作为政府应该有所为,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法规,为公平竞争创造环境,避免不规范竞争和服务业倾销;其次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做好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规范工作;最后在资金缺口上给予一定的扶持。毕竟,“中国的市场是中国人的市场”,中国人最了解国人,我们相信中国的“沃尔玛”将不再是神话。

参考文献:

1、罗永泰·不同经济类型的营销模式与隐性营销的形成。财经问题研究。2003(11)

2、张其中·跟上连锁超市发展的脚步。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0)

3、郝浩·反向战略,更优化的供应链定位。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3)

4、攀登·外资连锁大鳄吞噬中国?中国对外贸易。2003(9)

第6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关键词:O2O;餐饮团购;团购满意度;餐饮满意度

一、文献综述

虽然与国外团购市场相比,我国网络团购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学者针对团购现状,以国外的研究理论为基础,从多个方面选用一定方法对基于O2O模式下F购消费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做实证分析和验证。虽然这方面的研究的不多,程度不深,总体来说我国对基于O2O模式下团购消费者满意度的研究还不成熟。

姚丹(2011)认为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一直是市场营销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也是服务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追求的重要目标。作为一个典型的服务性行业,优质的服务是餐饮企业建立和发展与顾客长期关系的重要手段。她在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选择南京的餐饮团购市场作为研究背景,首先对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和顾客忠诚三个变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适用于餐饮业团购的模型。她再根据餐饮团购的特点,将服务质量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既包含了餐饮企业服务质量又包含着团购网站服务质量,这两种服务质量会通过顾客感知价值,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顾客忠诚的影响。

张瑜(2011)在借鉴前人针对网络环境想顾客满意度的研究下,综合线上与线下的各种因素,指出七大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因素:网站设计、购买便利性、商品属性、顾客服务、安全性、物流配送、顾客重复购买。

唐凯(2011)提出与团购相关的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从顾客购买产品的流程来分析,即购买前、购买时、购买后。由此认为网站设计、商品属性、安全性团购网售后服务质量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出四大提升满意度的策略:(1)选择优质商户,加强对商户服务质量的监督;(2)增强议价能力,丰富商品种类;(3)完善售后服务质量,提高团购的信用水平;(4)完善网站设计,保证交付信息的安全性。

同年,唐凯(2011)又具体提出一个网络团购评价指标体系,其分为网站设计、商品属性、安全性、团购网售后服务质量和商家服务质量五个维度,基本能衡量网络团购的整体满意度水平。在影响顾客整体满意度程度上,商家的服务质量和商品属性对顾客整体满意度影响较大,其次是团购网售后服务质量,网站设计和安全性的影响最小,也就是提高网络团购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于商家的服务质量、商品属性和团购网的售后服务质量这三个方面。而网络团购总体满意度水平处于比较满意和不满意之间。

王小康(2011)在关于顾客满意度和团购的现有文献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团购顾客满意度模型,有感知质量、价格优势、转换成本、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五个潜变量(感知质量包括产品质量、网站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四个维度),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团购市场中,顾客对质量的感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会显著正向影响顾客忠诚度;转换成本与顾客忠诚度间相关关系不显著;价格优势对顾客满意度影响不显著;产品质量对质量感知的影响系数最大。

赵菲菲(2012)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餐饮企业参与团购的特征,构建餐饮企业团购网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餐饮企业团购网站选择指标体系的假设:餐饮企业团购网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五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团购网站品牌形象、团购网站技术水平、团购网站服务水平、团购网站信任水平以及团购网站网络口碑。用半结构化访谈法与内容分析法进行实例研究,验证假设成立,并且这五个因素的重要性是逐渐递减。这间接表明团购消费者更重视品牌和安全性。网站越安全,服务质量越高,团购消费者越满意。

根据2015年中国网络市场的发展情况:年轻网民在团购各类群体中参与度最高,大学生与企业白领仍是网络团购的主要群体。其中,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他们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期,他们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对于各种新事物也能很快很好的接受。所以,作为主流消费群体,大学生团购的需求对未来团购市场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以团购消费者的主体--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餐饮团购消费者满意度相关的影响因素,对未来O2O模式下餐饮团购消费者满意度的研究起一定参考与借鉴作用,同时为提高餐饮团购消费者的满意度的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

1.调研方式、方法

为达成调查的目标,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网络问卷调查法,以期获取不同学校的在校大学生对餐饮团购满意度影响因素较较为全面认识。

2.调查的组织安排

围绕研究目的,本次调查共设置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被调查者个体基本情况;二是被调查者关于餐饮团购的基本信息;三是影响被调查者的餐饮网络团购的因素;四是对现在团购网站及商家提出提升建议。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选择使用SPSS软件展开统计分析。

三、数据分析

1.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8份,通过对回收的158份问卷初步检查,确定全部为有效问卷,保留有效问卷158份,有效比例100%。根据本市场调研的研究目的,选择使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展开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等。

(1)样本的性别与年级

参加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女生91人,占57.6%,男生67人,占42.4%,女生稍多于男生。在年级分布上,大一占19.0%,大二占25.3%,大三占23.4%,大四占32.3%,可见调查基本均匀覆盖全年级,具有普遍代表性。

(2)每月可支配金额

在大学生每月可支配金额调查方面,结果显示选择可支配金额在1000元~2000元的被调查者最多,占比例为55.1%,其次是1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占29.1%。2000元~3000元占9.5%,3000元以上占6.3%。由于在校大学生几乎没有正式工作,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父母、奖学金、兼职或者实习,可支配金额有限,收入水平较低,因此他们应该也更倾向于购买物美价廉的餐饮团购商品或服务。

2.大学生餐饮网络团购基本信息

(1)餐饮团购次数

通过对被{查者在过去三个月里参与团购的次数的进行调查,我们可知:52.5%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三个月参与团购的次数在0~3次之间,所占比例最高;团购次数在4~7次的人数所占比例为31%;团购次数在8次及以上所占比例最少,仅为16.5%。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过去三个月的团购次数并不多,集中分布在0~3次之间,可见餐饮网络团购虽然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其发展成为主流餐饮消费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

(2)餐饮团购网站使用情况

根据表1,可知,美团网是大学生最关注的餐饮网络团购网站,使用比例达到69.6%,其次是大众点评(39.9%),百度糯米(25.3%),淘宝聚划算(24.7%),使用比例都比较高,而窝窝网等其他网站使用率相当低,在7%~2%之间。使用率排名靠前的几家团购网站均是目前国内知名度高,规模较大的行业领先者。

(3)餐饮团购的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如表2,72.8%的被调查大学生进行O2O餐饮团购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这说明价格仍是网络餐饮团购网站竞争大学生消费群体的重点。其次就是支付快捷、退款方便(59.5%),这表明随线上支付的广泛运用,逐渐激发了消费者对快捷支付的需求。而菜色丰富占54.4%,表明现在大学生对菜色有更高的要求。消费返利(返现、积分等)占41.8%,表明商家的一些促销活动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还是起到有一定作用。消费地点便利、以前的团购经历良好、朋友推荐等因素虽然占比相对较小,但也都达到20%以上。

3.线上因素分析

(1)团购网站属性

百分比和总计以响应者为基础。

a.值为1时制表的二分组。

根据表3发现:在团购网站属性方面,69.6%的被调查者认为团购信息的真实性是为最重要的指标,但女生占比明显多于男生。其次,网站购物流程的便利性占52.5%。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男女比例大不相同,16.5%的男生选择网站购物流程,而女生几乎是男生的两倍,显然,女生更加注重流程的便利性。还有团购信息描述的详细程度也较为重要,占比为44.3%。团购网页设计的视觉效果占24.1%,表明大学生追求个性,比较关注视觉上的享受。而商品信息的更新速度占9.5%,说明商品信息的更新速度对大学生满意度影响并不大。

(2)网站服务水平满意度

通过表4可知:在满意度评分中,各项指标在1~5之间都有分布。从均值比较看,支付的网站的在线点评服务达到3.62,说明消费者对网站在线点评服务满意度较高。其次是客服人员的态度是3.50,说明消费者对客服态度还是比较满意。其它几个网站服务水平的指标,均在3.5以下,特别是网站解决客户问题的能力均值最低(3.37)。

(3)支付属性

在支付属性上,大学生显然更关注支付的安全性,平均得分为2.69。其次是支付的便利性(1.82)与支付方式的多样性(1.45),说明大学生对支付的便利性与支付方式的多样性考虑较少。

4.线下因素分析

(1)商品属性

根据表5可以发现:81.6%的大学生最关注商品的性价比,说明大学生既注重价格,又对商品的质量有所要求。其次,商品质量占72.8%,质量仍旧是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重点。商品的数量、商品的种类丰富程度比例相当,均在25%~30%之间,说明大学生对商品数量、商品的种类丰富程度关注较少。

(2)商家服务水平满意度

通过调查发现:只有就餐时的隐形性消费情况的极小值为2,其他各项指标在1~5之间都有分布。从均值上看,顾客只有对就餐环境舒适度的满意度最高,但也仅为3.57。而服务的业务态度和水平、消费过程等待时间、就餐时的隐形性消费情况等其他指标均值都在3.5以下,说明这些大学生消费者对这些线下商家服务水平满意度几乎都不高。

四、主要结论

1.在校大学生可支配金额有限,收入水平较低,因此他们应该也更倾向于购买物美价廉的餐饮团购商品或服务。

2.餐饮网络团购虽然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其发展成为主流餐饮消费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

3.使用率排名靠前的几家团购网站均是目前国内知名度高,规模较大的行业领先者。

4.价格仍是提升大学生消费群体满意程度的重点,并且随着线上支付的广泛运用,逐渐激发了消费者对快捷支付的需求。

5.在团购网站页面设计属性方面:

(1)团购信息的真实性、网站购物流程的便利性是最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男女比例大不相同,显然,女生更加注重流程的便利性及团购信息的真实性。

(2)大学生追求个性,比较关注团购网页设计的视觉效果。

(3)团购信息描述的详细程度对大学生团购满意度影响较大。

(4)商品信息的更新速度对大学生满意度影响并不大。

6.在商品属性方面:

(1)大学生既注重价格,又对商品的质量有所要求。

(2)商品数量、商品的种类丰富程度对大学生满意度影响较小。

7.在支付属性方面:大学生显然更关注支付的安全性。

8.在网站服务水平方面:大学生消费者对网站在线点评服务满意度较高,网站退款、顾客投诉、团购券等问题满意度不高。

9.在线下商家服务水平方面:相对其他指标,大学生只有对就餐环境舒适度的满意度最高,而大学生对服务业务态度和水平、消费过程等待时间、就餐时的隐形性消费情况等问题满意度几乎都不高。

五、提高餐饮美食网络团购满意度的建议

1.对团购网站而言:

(1)团购网站在团购信息前应充分了解商家信息及商品质量,起到监督的作用,确保团购信息与商品真实情况相一致,坚决禁止盗图等虚假信息的。

(2)建立合作商家考核体系,定期对商家提供团购商品的质量进行检查,保障商品信息的真实性。

(3)尽量采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团购信息,避免顾客的错误消费。

(4)简化注册登录的流程,允许并扩大顾客使用微信、微博、QQ等时下关注度较高媒介平台的账号登录,提高使用便利性。

(5)优化页面的视觉设计,简单新颖,特点鲜明,提高视觉效果。

(6)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号,适时推送网站活动,让了解更多的网络消费者能够通过流行的媒介平台获得及时团购信息,既减少一定的宣传成本,又增加潜在用户的还能够扩大网站的知名度。

(7)重视在线点评服务对大学生团购的引导作用,对经常进行点评的消费者适当给予奖励,从而,鼓励顾客积极进行在线点评。

(8)加强与商家的协调及时回复消费者的退款信息,简化退款流程。

(9)加强对客服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网站客服人员的素质、服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诚解答消费者的疑问,以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满足消费者的合理要求,从而获得消费者的好感。

(10)采用多种方式及时提醒消费者关于团购券的使用情况。

2.对商家而言:

(1)在保持价格优惠的同时,能够注重商品的质量,采用健康新鲜的食材,提高服务水平。

(2)加强诚信经营,遵守行业道德标准,确保菜品质量与团购信息相一致。

(3)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与服务能力,耐心解决消费者提出的问题,提高消费者就餐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4)鼓励消费者在团购网站或者其微博、微信等关注度高的媒介平台分享就餐的真实感受,扩大潜在团购群体。

3.就支付问题而言:

(1)团购网站应加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及财务安全的保护,在团购网站注册和登录r,尽量减少消费者私人信息的输入。

(2)团购网站可以考虑当消费者在消费成功后,再将费用转到商家户头,以此来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3)除了传统的在线网银、支付宝、微信等使用广泛的支付中介平台外可以允许消费者到店里支付现金、刷卡,进一步提高支付方式的多样性与便捷。

(4)加强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确保其不会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与财务信息,提高消费者的支付安全。

参考文献:

[1]姚丹.餐饮团购服务质量对餐饮企业顾客忠诚的影响--以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D].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11.

[2]张瑜.网络团购客户满意度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唐凯.网络团购顾客满意度的提升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1,9,4-7.

[4]唐凯.网络团购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王小康.基于团购模式的顾客感知质量和满意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7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团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交易方式,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更为流行,网络团购作为一种独特的营销策略,已经成为现代商务理念、营销管理决策等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当前网络团购的具体情况,对这一市场交易方式的营销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网络团购概念与形式

    从营销学角度来讲团购就是一个消费者团队集中向商家采购某种商品的一种商务模式,网络团购的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销售者主动通过网络组织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团购。销售者往往是通过网络团购信息,主动邀请消费者参与团购。二是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自发组团通过网络进行团购。在这种方式中所有参与网络团购的人都是消费者,组织者是消费者中的一员,他负责通过网络将零散的消费者组织起来,以团体采购的优势和销售者谈判,从而获得比单个消费者优越的购买条件。三是专业的团购组织通过网络组织团购活动。在这个方式当中除了消费者和销售者外,专业的团购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为了帮助消费者购买而提供服务的组织。

    二、网络团购的营销流程与问题分析

    (一)网络团购的营销流程分析

    首先,消费者需要在团购制定网站上注册成为这个网站的会员。消费者只有成为了会员,才能够参与到这个网站组织的团购活动当中。其次,消费者进入网站以后,浏览商品信息,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确认订单。在订购之前消费者一般会先去实体市场上了解所购商品的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各团购网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来确定购买意图。订购后,消费者在确定商品质量和服务纠纷毫无问题时不轻易退单。再次,负责团购的网站进行订单确认。团购网站收到订单后,对消费者所订购商品的型号、款式、数量、价格、交货信息等进行核实,并及时联系消费者。同时在会员的“订单记录”中填写订单处理状况,并将订单及时提供给商家。最后,供货商收到团购订单后,及时给消费者发货。供货商在接到团购订单后再次联系消费者进行确认、核实,按照约定的地点将商品及时送达,并完成签收、付款等有关事宜。

    (二)网络团购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网络团购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团购营销手段同质化倾向严重。从营销方面来讲同质化是大忌。营销手段的同质化使商品本身的特色难以突出,需要采用具有特色化的营销手段和策略,以期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和业绩。但是,在现实中,只要一种网络团购营销模式出现,就会有很多人模仿或者抄袭,在营销思路、策略、定位和市场供应群等方面都存在着“扎堆”的倾向。营销策略同质化的背后必然是大规模的低水平重复,大量激增的团购网站在互相抄袭的过程中导致其运作和组织都相当不规范。这种同质化倾向的原因在于网络团购的低门槛现状,缺乏一个较为合理的准入机制予以对网络团购商家的资质进行一个最基本的评估和准入。

    二是缺少统一的约束机制和售后服务保障机制。网络团购依托虚拟的空间和无形的平台,必然要面临着难度更大的约束、管理和保障。当前网络团购逐步趋于冷静观望的态势,很多团购网站面临尴尬局面,由于依托虚拟的、缺乏制度约束力的环境,相关配套的约束和售后保障机制缺失,买卖双方缺乏信任。消费者团购缺乏安全感。而之后的服务满意度和投诉却无人关注。

    三、营销策略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努力构建信用机制

    质量和信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是消费者能够形成长期稳定消费行为的前提。信用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信任多次叠加沉淀会形成稳定的商业信用。类网络团购应注入一个临时的信任问题和一个长久的信用体系。临时的信任能够促进长久的信用机制,信用机制建立在临时信用叠加沉淀的基础上。供需双方形成了信任才可以长久地合作,消费者既能以合理的价格得到优质的服务,网络团购的新的消费者也能源源不断,而老顾客也因为信任所购商品和服务愿意继续在团购网站,才使商家得以持续经营下去。

    (二)完善资格审查建立高标准的准入机制

    团购网实质上就是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组织,能够有效地改善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为双方更好地服务。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团购网是造成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网络团购在我国由于正处于发展阶段初期,门槛太低,正因为这一点,大量的团购网激增且迅速泛滥。因此必须对与团购网相关的服务和辅助机构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降低当前团购网中存在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这样从网站建设本身和外界制度层面综合提高团购网的进入门槛,保证其质量和资质。

    (三)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加强沟通

    出于网络团购是高度信息密集型产业的属性,要高度重视信息反馈机制,强化商家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多样化沟通。可以在网站建立信息反馈渠道,集中收集顾客对团购网站和商家的评价,了解固定和潜在消费者的需求,从中找出优缺点,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给消费者的服务带来更大的便利性,提高团购网站的营销能力和技巧,改善商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打响团购网站和商家的牌子,形成口碑营销,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钱大可.网络团购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第8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摘 要:随着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蓬勃发展,随之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买家特别关注的在线评论问题,在线评论已成为网络买家购买商品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在现有的C2C模式下,在线评论出现偏差的原因及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帮助网络用户更为理性的购买商品,帮助网络卖家制定更为精准的营销计划,促进整个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在线评论 C2C模式

一、在线评论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商务模式,在这虚拟的商务模式下,如何使用户相信商品的质量,一个交易双方都看重的环节就是在线评论。国外学者关于“信息化影响购物”的全球调查显示:人们最相信的是所熟悉朋友的推荐(92%),而报纸等的可信度为(58%),在线评论的可信度为70%。由此可见,在线评论已成为人们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60%的网民在购买商品前会查看用户评论,只有15.4%的买家不查看用户评论,可见大部分买家愿意从线评论中发现商品的真实信息。并且有调查显示国内的网购买家受在线评论的影响较外国大一些。

二、中国C2C网站在线评论存在的问题

好评率居高不下,退货率也高居不下。据统计,C2C 网站在线商品评论的好评比例往往接近 100%,中评和差评的比例微乎其微。这种情况应该预示着商品质量高,用户非常满意,但事实上,却是伴随着高比例的投诉率。尤其是这几年极为火爆的双“11”,高的惊人的销售量背后,有着高的离谱的退货率,这高的退货率除了物流、产品质量等原因外,还有许多不明原因的退货,学者的研究倾向认为这是人为操纵销售量和好评的结果。

如果在线评论不能传递买家的感知,进而不能传递商品的真实信息,则会增加其他消费者的交易风险,误导企业制定错误的营销策略,还会影响网络口碑的传播效率。长此以往,广大买家会丧失对购物平台、对网购的信心,对C2C电子商务极为不利。

三、在线评论偏差原因研究

C2C模式下的在线评论存在偏差早已被广大学者认同,需要研究的是这些偏差如何形成。本文拟从在线商品评论的缔造者:消费者、网站和卖家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网站方面:以我国最大的淘宝网为例,评价机制过于简单,仅为“好评”“中评”“差评”这三个级别,好评分为“主动好评”和“默认好评”两种,“默认好评”就是如果买家在收到商品后 15天内没有进行主动评价,系统就会自动给出好评。不主动评价的买家,并不一定对商品满意,因而“默认好评”无疑会推高在线商品的好评率。 当用户对所收到的商品由于种种原因不满意需要退货时,此时就不能再对商品进行评价,因而“退货交易关闭”机制会人为的降低“差评率”,这就阻碍了瑕疵商品的口碑传播,所以“退货交易关闭”机制和“默认好评”机制是导致偏差出现的重要因素。

2、网络卖家方面:近年来,由于买家越来越重视在线商品的评论,卖家因此产生操纵评论得分的动机,人为地推高评分。操纵手段包括:

① 虚假好评。在商品开始销售的时候,认为操纵评论的现象比较严重。随时间推移慢慢减少。为了最大化利益,一些卖家自己伪装成买家或者雇佣别人,进行虚假交易进而给出虚假好评。在初期,交易量少,评论数不多,卖家能以较少的虚假好评提高商品的好评率。并且新商品常常需要交易量和好评率来提升搜索排名以吸引顾客,因此在商品上架初期有大量卖家采取人为刷好评行为。当有大量真实的评价出现后,操纵成本增大,操纵现象减少。

② 隐藏或删除差评,学者们已经证明,负面评论会导致销售额削减,其影响力是好评影响的5-10倍。因此应运而生大量的专业删差评组织。除了专业删贴之外,国内很多网站采取“不或直接删除负面评论”的做法。

③ 对发表好评的消买家进行奖励(简称为奖励好评)。这种手段已经成为多数网站通用的方法。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商认识到网络评论的作用,直接或者间接操纵网评的行为将会愈演愈烈。

3、买家方面:消费者的个体行为因素,也是影响在线商品评论真实性的重要因素。有很多消费者拿到商品后,如果不是特别满意或特别不满意的话,并不会主动进行评价,而不评价并不会对消费者有任何影响。还有一部分买家为了避免卖家的骚扰,而被迫给好评。

不真实的评价传递出的是不真实的商品信息,这对网络交易的双方都是无益处的,长此以往对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四、建议

1、改进“默认好评”机制和“退货交易关闭”机制。改变简单的三级评价机制,添加默认评价和退货评价两类。全面地反映不同消费者对商品的体验感知,最大限度地维护商品评论信息的客观性。

2、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购后评价。改变现有的好评返现激励机制,这种激励带有一定的卖家偏向性,不能传递出真实的买家评论信息。可以由网站平台对主动评价的买家给予物质激励措施,改变买家的不积极评价的态度。

3、加强对操纵评论行为的监管,加快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建设。卖家操纵评论的现象愈演愈烈。网站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此类现象的监管力度,逐步优化评价机制,提高整治的频率及力度。政府应该制定更具体的政策法规,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的大环境,增加公民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4、加强对商家的伦理教育,伦理价值的失范现象十分严重,有很多网络卖家利用电子商务的不规范性,只追求短期利益。引导商家培养网络道德意识、要求商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5、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低是我国当前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不仅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资料:

[1]李雨洁,C2C模式下在线评论偏差的成员与影响机理研究 ,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14.

[2]崔耕庄梦舟,彭玲,莫让网评变为“罔评”:故意操纵网络产品评论对消费者的影响,营销科学学报. 10(1).21-34.

[3]卖家的网评操纵行力论可信吗——在线商品评论的偏差分析及矫正策略.营销科学学报,9(2): m.125.

作者简介:

第9篇:商品质量论文范文

关键词:柠檬市场;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一)保险人对于所提供的保险商品质量的信息多于投保人

在保险市场上,保险人对于保险商品的质量信息平均掌握地要比投保人更多些,这样就形成有关保险商品质量信息的非对称分布。在购买时,买主会把所有的保险都看成是“中等”质量的,他们只愿意支付平均质量的预期价格水平,于是,高于平均质量的保险商品将被迫撤出市场。由于高质量的保险商品撤出市场,导致保险市场上商品的平均质量进一步下降。这样,买主愿意支付的购买价格水平也将随之下降到新的平均质量水平上,结果,又导致较高质量的保险商品被迫继续将商品撤出市场。如此循环,最后保险市场上仅剩下低质量保险交易。这就如同格莱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二)投保人关于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信息多于保险人

1.保险业的“逆向选择”。投保人对于被保险者的信息掌握地要比保险人更多些,保险人不能区分高质量客户和低质量客户,只能以估计的市场总体风险水平为依据设定一个统一保费。然而,由于高质量客户和低质量客户自身风险不同,对保险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低质量客户比高质量客户更愿意购买保险,于是市场的总体风险水平比预估的要高。在这一风险水平下,保险公司必然亏损,因此保险公司只能选择提高保费。此时,需求曲线的作用下,高质量客户更少了。因为风险的又一次提高,保险公司还是会亏损,所以,只能再次增加保费。如此循环,最后高质量客户就会完全退出市场,此时市场上投保的客户完全为低质量客户,这就是“低质量客户驱逐高质量客户”了。

2.投保人的“道德风险”。没买保险以前,这些潜在的投保人始终注意防范风险,随时准备采取行动,以避免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因为在投保前,投保人必须自己承担风险所造成的损失;然而,一旦投保,风险不再是由投保人自己承担,保险人要承担部分或全部的损失,所以投保人往往不再像以前一样谨慎。此外,为了获得保险,一些投保人会选择隐瞒重要事实,甚至有意制造保险事故。

二、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从对整个保险市场进行规范的角度来看,现有的法律仍然是不够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保险法律制度,缺乏自律和必要的法律监督。同时,保险条款定义的面也比较宽,缺乏司法解释,相关行政法规尚未配套健全。在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上,法律法规对保险当事人行为的约束是不够的。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二)信息资源缺乏。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充足,但这些信息并非免费的,得到更充足的信息,会增加投保人或保险公司的成本。所以,就有了低风险者都不愿投保,高风险者却更愿意投保;被保险人投保后,对保险标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管理;在被保险者发生保险事故后,损失程度往往被高估;为追求自己的利益,保险销售人员或者其人不重视核保要求与理赔准则。

(三)期望效用不一致。根据预期效用法则,最大期望效用方案会是理性人的选择。经济学家用预期效用分析:保险人可以收取的保费的最高限额是预期损失和风险保费(定义为愿意支付超过公平精算保费的最高金额)的总和。但是,因为人们对风险态度各异,所以风险保费也有所不同,这将影响保险的需求。大多数人会投保是平均保费的前提,但低风险者只愿意按低于平均保费投保,只有高风险者投保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必定会亏损。在此情况下,基于平均保费的保险合同将被取消,保险公司会专门针对高风险者设计保险合同。因此,在存在的“逆向选择”的情况下,只有高风险的人可以享受保险。

(四)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与风险管理机制要求相比,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不少:一是风险意识差;二是忽视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分析;三是未曾认真对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或强度)无法区分和衡量;四是没有对风险施以合理和有效的方法,比如财务型风险处理方法和控制型风险处理方法;五是对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性和适用性缺少检查、修正与评估。

(五)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粗放式经营的结果就是,“剜到碗里就是菜”的理念仍然是很常见的;承保,防灾,索赔相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作系统还没有形成。同时,低水平的管理造成的后果就是急功近利。假单据、假保费、假赔案、假利润、假存款和公款私存的现象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是因为低层次、低水平、低效率的管理,使得保险人不仅经营管理不统一,也使得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受到损害。因此,股东的利益没有得到体现;在保险的业务和管理上的问题更加突出;保险计划、组织、控制、激励以及领导的功能显得单薄乏力。这样的经营管理方法,既不能应对入侵的诸多风险,更何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治理对策

通过对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情况的了解,分析其形成原因,结合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大保险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公众对保险知识需求不断增加,相关部门和媒体应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险基础知识和法规知识。公众对保险了解的越多,对保险就越容易接受,商业保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将变得更加坚实。而且,公众对保险知识了解地越多,就越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保险产品,趋利避害,保护自己的利益。由此,保险市场将继续保持良性互动的状态。

(二)信息披露规范化。信息披露是一个重要的修正信息不对称的手段和机制,但提供真实的信息并由公共媒体以规范的形式传播和披露是其前提。现阶段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是我们的信息披露约束的主要对象,对被保险人与投保人的手段还很欠缺,这取决于个人征信体系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三)加强核保验险,抑制 “逆向选择”。解决保险人和潜在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直接的方法是保险人尽可能从投保人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且对被保险人分类和严格的筛选,以避免由于“逆向选择”给保险人造成的不利后果。为此,一要严格规范核保制度;二要加强和提高核保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在确定保险方案前,核保人必须认真仔细的审核和分析每一条信息,并仔细核实投保人之前的索赔经历,判定保险标的风险类型;三要引进计算机程序管理,由计算机筛选投保人的申请。如果您接受或拒绝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再由核保专业人士作出具体的评价;四要合理划分风险等级和投保标的,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承保策略,让承保风险趋于一致;五要引入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对风险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

(四)因人而异,设计有针对性的保险合同。按理说,不同的投保人有不同的潜在损失,投保人根据风险程度不同支付不同的保费才是绝对公平的。很多发达国家也用不同分类因素对投保人进行区分。比如人身保险,像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的习惯、一些特殊的职业、健康状况被公认为是公平地区分投保人、避免“逆向选择”的有效分类标准。但在机动车辆保险中,以上分类标准就不是很有效。几项世界范围的调查研究表明,司机的职业、年龄和性别不是对未来索赔次数最有效的预测变量,最有效的是司机过去的索赔经历。因此,要减少投保人的“逆向选择”,就必须依据投保人的风险偏好和索赔经历,灵活地设计和推出因人而异的保险合同,做到量体裁衣。

(五)推行风险分摊制度。保险公司推出保险产品时,可以采取风险共担制度,即当投保风险发生并造成损失时,保险公司承担大部分,投保人承担小部分。这样将投保人的利益与投保风险相结合,促使投保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投保风险的发生,达到减少投保人的冒险行为、防范“道德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eorge ・ A ・ Akerlof.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C].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商务印书馆,2002.

[2]黄海骥.保险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及其影响[J].保险研究,2003(12).

[3]朴明根,雷定安.论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J].保险研究,2002(06).

[4]车驰.论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与保险经营[J].保险研究,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