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造型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造型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造型设计论文

第1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一)造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Unigraphics(简称UG)是公司自产软件产品,起源于美国麦道飞机公司,以CAD/CAE/CAM一体化而著称,并可支持不同的硬件平台。六十年代成为商业化软件,被众多美国公司所采用。多年来,UG软件汇集了美国工业的心脏和灵魂---航空航天与汽车工业的专业经验,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集成化机械CAD/CAE/CAM软件,并被多家美国和世界著名公司选定为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和制造的标准。

(二)国产隐形战机模型。国产隐形战斗机是在近年来进行试飞的一种新型军事装备,它的出现受到了全世界人的瞩目。由于它是一款新的战机,它的仿真模型研究和设计,普遍应用于科研与高校计算机仿真教学中。

二、模型基本尺寸的确定

(一)在CAD中插入图片。由于国产隐形战斗机是中国最新研制的新型战斗机,尺寸数据不详,只有一些图片资料和少量基本参照尺寸所以此方法用在本次造型中最为合适。

(二)模型基本外形轮廓尺寸测绘与确定。在图片插入后用CAD的平面绘图功能对模型外形最大轮廓进行测绘。测绘所得曲线尽量与原图片保持一致,以保证模型外形与实物外形的相似度。

三、构建草图

在草图命令下绘制构建国产隐形战机模型的俯视图、草图。

四、构造实体

运用“扫掠”、“回转”、“通过曲线网格”、“通过曲面的缝合”这几种命令构建实体。

(一)通过扫掠。创建扫掠曲面,执行“插入”|“扫掠”|“扫掠”命令(或者单击“曲面”工具栏中的“扫掠”按钮),打开“扫掠”对话框。

(二)通过曲线网格。该方法是指用主曲线和交叉曲线创建曲面的一种方法。其中主曲线是一组同方向的截面线串,而交叉曲线是另一组大致垂直于主曲线的截面线。通常把第一组曲线线串称为主曲线,把第二组曲线线串称为交叉曲线。由于没有对齐选项,在生成曲面,主曲线上的尖角不会生成锐边。

(三)通过曲面的缝合。偏置后的曲面还需要裁剪或者补面,用各种曲面编辑手段构建内表面,然后缝合内表面和外表面。缝合时,经常会出现缝合失败现象,一般有下列几种可能情况:①缝合时,缝合的偏体太多。应该每次只缝合少数几个片体,并需要多次缝合。②缝合公差小于两个被缝合曲面相邻边之间的距离。遇到此类问题,一般是加大缝合公差后,再进行缝合。③两个表面延伸后不能交汇,边缘形状不匹配。如果片体不是B曲面,则需要先将片体转化为B曲面,使之与对应的另一片体的边匹配,再进行缝合。④边缘上有难以察觉的微小畸形或其他几何缺陷。可局部放大,进行表面分析检查几何缺陷,如果确实存在几何缺陷,则修改或重建片体后重新缝合。

五、零部件分别造型

(一)机头。由于机头部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为2次分别设计。机头上部平面与X-Y平面成6~7度,利用UG中的基本平面功能做一平面,再将草图中机头部分曲线投影到平面中,然后利用回转命令做出机头上半部分。

(二)机腹及DSI进气道。机腹主要是有曲线网格,以草图曲线截面构建成实体。然后用抽壳命令构建DIS进气道,其V子凹口是用辅助平面修剪而成。

(三)鸭翼。鸭翼与X-Y平面成一角度,在X-Y面上造型完成后用“移动对象”中的“距离”和“角度”命令将鸭翼调整至尺寸。

(四)全动尾垂。全动翼尾垂与X-Z平面成一定角度,在X-Z平面造型完毕后用“移动对象”中的“角度”命令将全动尾垂移动至正确位置。

(五)驾驶员座舱。隐形战机座舱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草图的绘制,曲线网格完成实体造型。

(六)发动机喷射口。喷射口主要是由曲线网格命令做出曲面,将曲面偏置后缝合成实体。

六、模型整体设计

(一)各零部件求和。模型零部件造型完成后,运用“求和”命令将各个实体进行求和布尔运算,最终完成整个模型的造型设计

(二)模型的美化处理。国产隐形战机以黑色的表面,被网友称为“黑丝带”。所以,在造型设计的最后我将模型表面进行真实着色处理,以高亮黑色塑料作为色调,将我国新型隐形战机“神秘”的韵味体现出来,并将战机座舱进行了透明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2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一)中国现代陶瓷造型艺术的现状讨论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大致都是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过程:有基础的低级陶瓷艺术到高级的陶瓷艺术、由简单的设计到复杂的工艺、由注重生活实用到欣赏性为重。但是伴随着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机器生产的应用,使得中国原有的传统质朴风格渐渐被掩盖。目前,保留着一些特点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的陶瓷,只是在某一些设计家的画稿里。与之相反的就是现在大多的陶瓷设计家往往是追求现代文化里的几何、线条、意念等等的风尚。这些情况都使得陶瓷造型艺术无法得到很好地发展。在大多数西方国家,经过三次工业革命的猛烈冲击,始终盛行着设计工业产品的风尚。于是乎,在国外文化风尚的渗透下,中国陶瓷造型设计也是展现着流线设计、太空设计、未来设计等等特点。而国外的陶瓷工艺,例如连体注浆、冷压成型等等,也是使得中国陶瓷器物的传统生产方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中国,陶瓷艺术的设计和制造越来越缺少传统的自然感和诗情画意的风情,但是人们却是对这种传统古朴的风格越来越喜欢,同时对这种风格的品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例如,关于陶瓷茶具,人们更喜欢造型十分精致,风格极其清新淡雅,关于花瓶,则是要求造型十分简单但是却也富有写意情趣的。但是,现实的陶瓷艺术制作却是让人十分失望,陶瓷的制作是越来越简化,并没有将中国传统和现代艺术完美融合。更是有许多人直接模仿古代的玉器和石器的造型。虽然古代的艺术作品在一定情况下反映但是人们的实际生活,具有特定的传统意义,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仿制,就无法做到贴合现代实际生活的需求和文化。这样做不仅没有很好地继承传统陶瓷文化,更多的是对传统陶瓷文化侮辱。

(二)中国现代陶瓷造型艺术的实用性与欣赏性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其实和陶瓷产品有着这样或者那样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陶瓷产品有着很大的实用性。就像在我们现实生活所能看见的,例如餐具、茶具、酒具等等生活用具,花瓶、屏风、陶艺等等环境装饰品。关于陶瓷产品,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手可见,随手可触摸。一些优秀的陶瓷艺术设计家认为,在陶瓷设计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购买者的实际心理需求和欣赏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陶艺产品受到使用者的喜爱。其中,关于消费心理差异来看,就存在着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小孩、年轻人和年长者之间各种的差异。陶瓷造型的设计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文化,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做许多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总之,对于现代陶瓷造型设计作品来说,应该更多的是往其欣赏道路走去,而不是仅仅考虑其造型的实用性。陶瓷造型艺术设计要从欣赏层面来进行探索和学习。

二、中国现代陶瓷造型艺术设计的手法

(一)器表分割技艺器表分割设计手法是一种刚刚兴起的一种陶瓷造型设计手法,它是通过浅分割器形表面,随后设计成要么横向要么纵向的器物表面纹理。这种技艺手法的艺术特点就是。当器物被一定的光线照射的时候,能够凸显出装饰纹路的起伏性。通过精美的分割线,可以代替原有的表面绘画装饰,而且更加具有欣赏性。这一种设计手法能够更加有力渲染器物的感染力,而且更加具有韵律感和欣赏动感。同时,这种技艺手法能够使器物具有见面的个性和活力。运用各种花型的纹理,能够给陶瓷艺术提供全新的面孔。在运用这种技艺手法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一些像是骨质瓷、高白瓷等高档瓷器在使用这个手法的时候,就不需要对瓷器做进一步的彩绘装饰;二是要学会适当的使用分割线的深浅把握,深浅的把握能够使器物更加具有魅力。

(二)凸花装饰造型设计同时,也是在陶瓷行业刚刚兴起的陶瓷器物表面来凸显的凸花装饰食物。从装饰这一层面来看,这一种装饰有着图案化花卉的特点。凸花并没有什么色彩,而是直接附在器物的表面,看起来就像是和器物融为一体一样。就其造型来看,这一种技艺手法属于传统的造型手法,主要的形式是古代的花瓶。其中,在凸花装饰造型技艺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烤漆和成型等工艺因素的影响。凸花造型装饰具有十分清晰的结构,这也就是说,凸花的凸起部分要恰当的有一定高度,这样才能够实现花纹装饰与器物的完美结合,使得凸花的布局能够很好地与造型特点相照应从而更加富有欣赏性。

(三)切削法所谓的切削法,与之前的器表分割技艺有着较大的相似,但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比较大幅度的改动器物的主体特征,改变器物原有的结构。与此同时,切削法也是十分重视器物的主体的简练。于是乎,在这样的设计原理下,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眼睛所能够看到范围的器物两边的变化,设计的越发简单,得到的效果也就愈发明显。在使用这种技艺后,器物的形象有着较大的改变,一般有着三角形、椭圆形等变化,这也就是说,用这种技艺设计出来的陶瓷作品,会有很大的新奇性,如果再添加一些相应的装饰,这就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三、中国现代陶瓷造型艺术设计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陶瓷造型设计的学习和发展当陶瓷造型设计者在设计一个全新的陶瓷造型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传统陶瓷造型,并且根据设计的主体和现实需要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融入进去;其次,在保留传统陶瓷造型文化的基础上,要避免抄袭;最后,在为新的器物选择辅件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到衔接的是否自然合理,要坚持与整体相协调。

(二)中国现代陶瓷造型艺术表体处理陶瓷造型作品在设计的时候,有许多设计者借鉴各种各样的设计手法来帮助设计,从而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在这其中,有借鉴传统陶瓷造型而形成的特点鲜明的陶瓷作品,也有运用现代抽象艺术而形成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大多有着奇型八状的形状、复杂难懂的技艺,虽然受到人们喜爱,但是受到现代生产技术的限制,无法大量投入生产。同时,在陶瓷市场存在一些求新的消费者,这就使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陶瓷设计者设计出一些造型独特的陶瓷造型作品。

四、结语

第3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品牌形象是指企业或其某个品牌在市场上、在社会公众心中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它体现公众特别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是存在于人们心理的关于品牌的各要素的图像及概念的集合体[3]。品牌形象由有形的产品功能性和无形的品牌个性特征两方面组成,其产品功能性是品牌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无形的品牌个性特征反映人们的情感需求、精神寄托,显示其身份、地位、心理等个性化要求[4]。品牌、产品和消费者三者构成一个双向循环(图1),品牌策略和品牌文化能促进产品设计创新,反之产品设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和驱动品牌发展。

1.1品牌形象促进产品设计创新

企业的文化理念、品牌策划伴随着企业成立而产生,并指引着产品设计理念、设计定位、设计构思。中国轿车起步晚于欧美、日韩国家,生产研发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自主汽车品牌的品牌形象一直处于中低端,整体的品牌决定其消费市场、消费人群、产品价格。这几年自主品牌都与国际知名企业展开合作,通过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逐渐完成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并意图走向汽车的中高端市场,获取高额的利润,但效果却不如人意。消费者难以接受自主品牌的中高产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自主品牌产品定位模糊,造型意象混乱,在围绕品牌进行可持续创新方面略显不足,导致没有稳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难以在中高端汽车消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品牌是一种概念、一种象征,企业建立品牌,开拓市场以获取利润,消费者通过品牌认知产品功能、品质和服务,品牌对产品开发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1.2产品设计驱动品牌发展

如今市场品牌林立竞争激烈,而品牌竞争的实质是产品,产品是品牌形象的物质基础,是品牌主要的有形功能性形态,品牌形象最终通过产品传达,没有产品支持的品牌只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商标[6,7]。成功品牌是以产品作为载体,传递着品牌的附加价值,产品和品牌的关系协调则能实现双赢,一方面优良的产品能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度和认同感,如美国苹果公司从Mac、Ipod、Iphone、Ipad一直持续创新,挽救了困境中的苹果品牌,2012年8月成为世界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8,9];另一方面品牌的知名度能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认同,促进品牌的传播,路虎豪华SUV凭借强大的品牌优势,产品卓越的驾驶性能迅速地占领中国高端越野车的市场。产品设计优劣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满意度,优秀的产品设计能驱动品牌快速发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2应用实例

以湖南江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麓重工)的液压挖掘机造型设计为例。江麓重工是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而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又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两大集团公司的文化背景下,江麓重工铸就百年军工、科技引领的独特企业品牌文化理念,制定强军壮民、突出创新、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及科技领先、军民共进的企业发展方针[10],如图2。液压挖掘机是2013年公司重点研发产品,本项目组和公司技术开发部共同研究决定在江麓重工的特色品牌形象基础上,开展江麓重工230型液压挖掘机造型设计,传播江麓重工军工文化特征,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2.1产品造型意象定位

产品意象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色彩、造型、材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心理表现,定位液压挖掘机产品意象使造型设计符合液压挖掘机使用者感性需求[11,12]。通过品牌产品造型意象尺度分析,获取各知名品牌液压挖掘机产品的造型风格特征、设计语言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最终确定230型液压挖掘机产品意象定位由以下三大因素构成:江麓重工企业品牌文化特征(品质、厚重、军工、科技)、用户的工程机械造型设计需求(安全、高效、耐用、朴实、坚毅、经济)和现代产品造型设计趋势(动感、环保、简洁、信息、创新)。230型液压挖掘机产品造型意象四个核心关键词:军工、工程、高效、科技(图3)。

2.2液压挖掘机造型与工程设计

根据230液压挖掘机技术、原理结构特征、生产制造的特点,项目组决定保持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动臂、斗杆、行走机构、转台的造型结构特征不变。以产品造型意象四个核心关键词为造型设计定位,重点对铲斗、平衡配重、箱体覆盖件、发动机罩、扶手、驾驶室防护罩开展造型设计,重新布局产品的整体色彩涂装和标识贴图,新二维造型设计方案(图4),体现了江麓品牌文化特征,融合了现代造型设计元素,并符合用户对工程机械产品的感性需求。挖掘机箱体和配重的造型验证比例模型(图5),以实物的形式展示设计方案的三维空间关系。建立PROE数字模型(图6),CAE验证保证设计方案的工艺性、制造性和良好维护性。全新230液压挖掘机(图7)与老款产品和同类竞争性品牌产品相比,整体造型更简洁、现代、个性和硬朗,局部的配电箱、通风孔、发动机罩、扶手等造型特色鲜明,既保持了工程机械所固有的造型语言特征又体现了江麓军工品牌文化特色,形成了市场差异化产品品牌形象,新款产品投放市场,获得经销商和用户的广泛好评。

3结论

第4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传统的无领造型因没有领片,而根据下领围线的形状对无领造型进行命名,如“V”字领、“一”字领、“口”字领等[7].此类领型除没有领片外,主要的特点是颈部四周较为单调,当除去面料颜色和质感等因素后,从纯造型美感的角度看,其造型极易偏向于生硬的视觉效果,因此,为提高无领式造型设计的效果和设计的灵活度,可重点对领下的造型进行设计,以此来映衬领形线的美感.如图1所示,a、b、c三款服装领部均属无领式造型,(a)款接近于“V”字领,但由于其领口略微的不对称和领下的褶皱造型相结合,使领部的造型效果极为生动和飘逸,a款整体的造型风格属于偏中性化的职业装风格,而因生动的领部造型,使其服装的整体造型风格兼具干练和柔美的效果;(b)款服装的领部接近于“口”字领,但由于其领围的一半线条与肩部的装饰片相连,使无领的造型形成了小立领的视错觉,该造型设计模糊了人体颈部与肩部的视觉区域,使得颈部四周去掉了无领式造型的生硬效果,另外,其领下的装饰褶上边缘形状亦形成了无领式造型的另一部分,其作用是模糊了颈部与胸部的视觉区域,使无领式造型更生动的同时,也使得胸部造型产生更为丰满的视觉效果,b款的设计方法充分应用了颈部的四周造型,使其与颈部的视觉区域形成关联性,如此便可大大提高无领式造型的整体效果;(c)款的领部属于对称式合体无领造型,其领围线的基本形状与常规性的无领造型形相似,但其整体的领部造型应用了扭曲视错觉原理,由领部四周的装饰性褶线形成向颈部汇集的线条组合,易形成颈部缩小和胸部向外膨胀的视错觉,同时,该设计方法又容易使服装的整体效果显得更为隆重与端庄.因此,无领式造型要充分应用领下线四周的造型,使其与领部形成造型上的关联性,如此便可达到丰富领线轮廓和提高整体造型美感的目的.

2立领造型案例

2.1立领的层次与肌理设计

常规性的立领造型是简单的衬衫领座形状,如旗袍和学生装的立领,其造型变化的弧度非常小,以至于在造型上领宽、领高等因素几乎被固化,形成人们印象中固有的立领印象[8],而在造型设计的层面上,“立领”应被定义为“立着的领片造型”,在符号人体穿着功能性前提下,不应对领宽、领高、领片数量及领片形状有任何限制.立领案例Ⅰ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a)~(d)4款服装的领部均属于立领造型,(a)款的领部是常规性立领造型,领宽和领高进行扩大的设计,中间扣位的设计增加了立领的不均衡美感,整体的领片造型类似于户外运动装中的挡风片,领部造型在显得端庄的同时又增加了冬装保暖的功能性;(a)款是常规性立领在造型手法上的细微变化,而(b)款则是在(a)款的基础上递进了一步,(b)款的领部属于双层式立领造型,内层的立领接近于常规的立领造型,在功能性上接近于常规性立领对颈部的抱合程度,其外层的立领造型属于装饰性领片,主要起到装饰的作用,使其整体的领部造型更有层次感;(c)款领部造型的基本形态亦属于常规性的立领造型,但其由整圈的肌理形成的领片使领部显得非常厚重,其造型属于非常隆重的装饰风格,由于领部造型线条的密集感,使得领部成为整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同时,其性能上的作用与(a)款相似,且更为增加了冬装保暖的作用;(d)款以领部造型的领片属于常规性立领造型的变形设计,仅在领宽与领高上有变化,而其主要的造型特点是前领中部位的肌理设计,即平面领片与立体领片的结合,在造型设计手法上更为丰富,虽然,其领部所占的面积较小,但因其在肌理搭配上形成的造型效果更富有层次感,使得领部的设计厚重且精致.在立领的造型设计中,丰富立领的造型和提高形式美感的递进方法分别是:扩大领面面积、增加领片的层次、以肌理代替领面以及片状领面和肌理的结合,这四种方法的应用,视领部在服装整体造型中视觉比例的重要程度而定,当服装整体造型越复杂时,领部的造型应趋向于更为简单的设计方式,而当服装整体造型越简单时,领部的造型则应趋向于更为复杂的设计方式.

2.2立领的视觉区域模糊化设计

图2的设计案例主要针对在颈部区域的立领设计,另外,可以应用立领的基本形态,在造型设计上对颈部、肩部和胸部的视觉区域进行模糊化设计,使立领造型风格有更加多样化的视觉趣味.立领案例Ⅱ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a)~(c)三款的领部都属于立领造型,但它们都不同于常规性的立领形态,皆没有形成完全向颈部抱合的结构特点,而是不同程度地向颈部的周边区域扩张,(a)款的立领与肩部朝下的装饰性翻领形成一个特殊的领部造型,由于其两部分领片造型的弯曲方向,使得领部区域的造型将视觉重心引向胸部中间,这种设计手法起到了模糊领部与胸部视觉区域的作用;(b)款的立领造型使得肩部的区域被压缩,领片向两肩方向的延伸产生了肩宽缩小的视错觉,服装的整体造型因领部的设计显得精致与秀气;(c)款立领的领片造型虽然简单,且周围并无密集性造型相映衬,但其领片所处的位置相当微妙,颈部附近接近常规性的立领,而领片的下方位于胸上围的位置,同时,领片的造型将肩部割裂成较小的面积,使得领片形成了类似小坎肩的视错觉,而将颈部、肩部和胸部的视觉中心汇集在一起,因此,可利用模糊视觉区域的设计手法来提高立领造型设计的灵活度,当立领与其它区域形成视觉上的高度关联性时,可利用立领造型的延伸感,形成缩小肩宽和扩部的视错觉效果,从而达到提高领部和服装整体造型美感的目的.

3翻领造型案例

3.1翻领的装饰性与功能性设计

翻领指的是领片可以翻折的领子[9],常规性的翻领造型通常根据其翻折领面的面积大小来命名[10],如在面积上接近衬衫领型的翻领称为小翻领,在面积上接近翻驳领的翻领称为大翻领,正是由于这种较为简单的命名方式使得翻领造型的设计思维过于僵化,缺乏创意,常规性翻领造型的另一特点是对称式关门领结构,领部的前中线处大都以纽扣和拉链作闭合造型,因此,欲提高翻领的造型设计灵活度,须先改变翻领基本的结构形式美感.翻领案例Ⅰ如图4所示,(a)~(c)3款均是翻领造型,但它们的领部闭合形式皆与常规性翻领造型有所区别,(a)款的领片造型与基本的翻领相似,但其领片没有闭合的结构,闭合点在门襟的顶端,使得领片的装饰功能更为突显;(b)款领片的特点在于与上领围部位的间距,使领片在视觉上与闭合区域明显隔开,与(a)款的领部造型相比,装饰感更为突出;(c)款的领部有明显的闭合功能,但其闭合处的不对称性及营造的特殊门襟造型,使得领部为服装整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同时,领部的闭合造型使服装的整体造型效果显得端庄.在翻领的造型设计中,领片在领部造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以装饰为主,还是以功能为主,这取决于领片是否具有承受拉力的闭合点,以及与门襟闭合点的距离大小,当领片上没有闭合点时,领片与门襟的距离越远,领部的装饰性越明显;当以领片为闭合支点时,可应用肩部和衣身上的装饰线来辅助领部的造型,用来平衡领部作为闭合支点而产生的不均衡感.

3.2翻领的翻折形式设计

图4的案例主要针对翻领的闭合形式进行的造型分析,而翻领的翻折形式亦是涉及的重点.翻领案例Ⅱ如图5所示,图5(a),(b)两款的翻领造型与常规性的翻领在整体造型效果上有较大的差异,具有更高的创意和形式美感.对颈部抱合度较高的翻领在领面面积越大时,领面与领座之间的间距越大,越容易使领面产生不平整的褶皱,因此对颈部抱合度较高的大翻领较难形成结构上的可行性,而(a)款的领部造型恰是利用大领面形成的不平整的褶皱与纸样的放褶量相结合,形成装饰性的褶皱,使其领片翻折后产生的特殊规整状态成为领部的造型特点,领片的轮廓下方边缘线形成类似于领围分割线的视错觉;另外,以肌理设计代替翻折后的领面,可使领部的整体造型更趋于向颈部抱合的状态,并且可利用领面的外轮廓造型做各种视错觉设计;(b)款领部造型的特点是领片的多层翻折状态,领面的平面宽度是领座高度的6倍,若没有特殊的领面造型处理,如此大的领面宽度不具备领部结构的可行性,而(b)款的领部共作了3层翻折处理,大的领面与领座为1层翻折,然后又将大领面做2层翻折,形成翻领与垂领相结合的造型;与常规翻领造型相比,(b)款领片虽是对称形式,但领片的造型属于相对不规则形状,领片的前下领围脱离了衣片上的领围线,使翻领的视觉区域扩大了,因造型密集和面积较大而成为服装整体造型的视觉中心.

4驳领造型案例

4.1驳领造型面积设计

驳领主要指西装的领子,在结构上一般由上领和下领两部分组成,由同一条翻折线形成穿着时的领部转折面[11].现今驳领的造型主要应用于职业装的设计中,因职业装穿着场所强调的严肃感使得驳领的造型变化幅度非常小.近年来由于国际时尚趋势的影响,职业装的造型出现了休闲化风格,其穿着的场合亦不限于单一的工作场所,许多时尚职业装同时适用于工作与休闲场合,在体现端庄和干练的同时亦强调优雅时尚的气质[12],在职业装造型的时尚化中,领部的造型是至关重要的.驳领从与门襟的结构关系上可分为连襟式驳领和脱襟式驳领.连襟式驳领即领片与门襟在衣片结构上是相连的状态,领口大都呈“V”字形,脱襟式驳领即领片与门襟在衣片结构上是分离的状况,领口大都呈“U”字形,如图6所示,图6(a)款属于脱襟式驳领,(b)款与(c)款属于连襟式驳领,(a)款领片造型与“青果领”相似,此类较为简单的领片造型可通过外轮廓的线形变化,达到提高领部整体造型和时尚感的设计目的,如(b)款的领片是由(a)款领片外轮廓基础上的曲线形状变化而成,虽然造型变化所占的面积不大,但领片造型的不均衡美感大大提高,(c)款的领片是(b)款领片的缩小版,在造型效果更为精致的同时亦增加了胸部区域设计的灵活度.脱襟式驳领由于领口面积较大,极易形成向外翻口的状态,为平衡整体的造型美感,领面的外轮廓适宜较规整的造型,以使领面和胸部造型处于较平整的状态;由于连襟式驳领的领口线条较为挺拔,领口造型与脱襟式相比较为生硬,因此,领面的外轮廓线条适宜作局部的不规则设计,平衡领部的整体美感.

4.2驳领的层次设计

图7是在常规性驳领基础上进行的层次设计案例,常规性的驳领造型较为严肃和庄重,而在职业装休闲化的风潮中,通过增加领部造型的层次感来达到装饰目的设计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时尚职业女性所青睐.图7中的(a)款领部是一常规性的枪驳领,(b)款和(c)款是在(a)款领部基础上作的层次设计.(b)款是在(a)款基础上的上领层次叠加,由于上领的造型面积较小,其叠加的层次效果对枪驳领整体造型风格的影响并不明显,仅是增加了较小的装饰效果;(c)款是在(a)款基础上的下领层次叠加,由于下领的造型面积较大,其领片的外轮廓线长度明显大于上领在正面的外轮廓线长度,叠加后的整体领部装饰效果也明显优于(b)款,领部的造型风格亦更趋向于休闲化的风格;(d)款是在对于(a)款下领进行叠加的同时,对外层下领的造型作了微小程度的变化设计,由于双层下领轮廓线的差异,使得(d)款的领部造型风格与(a)款产生很大的差异,领部在服装整体造型中的面积扩大,使得造型更为密集和富有变化,而成为明显的视觉中心.因此,在驳领造型中增加层次的设计方式极易达到改变领部整体造型效果的目的,造型效果的改变程度则取决于叠加的层次面积大小和叠加后轮廓线的差异程度.

5结论

第5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圆形”为传统钧瓷最主要的造型样式

圆形容量大,节省材料,制作方便,而且在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更重要的是,在造型结构的形式美中,“圆形”比其他器形更容易取得形体权衡比例曲直对比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更能充分表现钧瓷神奇的窑变釉色。因此,“圆形”为传统钧瓷最主要的造型样式。此外,传统钧瓷器物的造型讲究对称性和线条的变化。一般来说,器型两侧曲线弧度的大小、宽窄、长短、高低和伸缩的变化,对器物形体的美感和风格特征起着很大的作用,给人以庄重、饱满、秀美、活泼等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传统钧瓷往往会结合造型的风格特点,注重呈现流畅的线条变化特征。

传统钧瓷在器物细部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设计技巧

从传统钧瓷作品细部造型设计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钧瓷制作工匠,在造型设计、加工原料、整理胚胎的过程中,都精心操作,别具匠心。一般来说,他们会把器物口沿儿修得厚薄有度,使釉汗的流存恰如其分,从而实现口沿儿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比如,宋代最具代表性的钧瓷造型梅瓶和玉壶春瓶大都是小口外卷,薄而秀雅。钧瓷作品除了具有特殊的、尖薄的边沿儿外,设计师还充分利用钧釉的特征,设计出宽厚的平折沿儿,从而使口沿儿显得更加妖娆多姿。除此之外,在钧瓷器物的足部设计过程中,由于钧釉釉层厚而且流动性比较强,因此设计师往往将足部设计成内收外撇的三角形,一方面是承受釉汁的下淌,另一方面则是防止釉汁沾染足部,避免破坏钧瓷器物的整体视觉美感。部分设计师还会在足部加上一道沟槽,阻止釉汁流淌,使整个器物的釉色恰到好处。

钧瓷器物的外部造型蕴含着浓烈的传统思想内涵

正如上文所说,传统钧瓷的概念造型主要是通过现实物象散发出来的造型概念、设计思想、功能定位、审美特征和艺术追求等。自古以来,人们对钧瓷的欣赏讲究“外六相”和“内六品”。其中,“内六品”,即是要从钧瓷作品外部的造型特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内涵,其中包括气、势、情、韵、灵、神六个方面。比如,我国瓷器鉴赏中提出:“钧瓷者,气之所凝、石之所炼、水土之所塑、工匠之所雕、火之所成、天地万象之所结也。”这种气不一定为审美者所推崇,它只不过是钧瓷工匠或钧瓷艺术家的意念与钧瓷窑变的天然表现,比如文人气、君子气、仙道气、佛禅气、豪士气、贵妇气等。另外,从整件钧瓷的造型、色泽、纹路、意境图像来看,它蕴含着颓势、行势、进势、下势、止势、上势、矮势、立势、高势、卧势、起合呼应之势等,因此,在鉴赏钧瓷时要明其势,摆钧瓷时也要会取势、顺势,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无限乐趣。

传统钧瓷器物外部造型的美学内涵分析

钧瓷器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造型样式、造型思想、造型规律等几个方面。笔者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钧瓷器物几种典型的外部造型要素的美学内涵。

1.钧瓷器物的造型样式之美

造型样式主要是指钧瓷器物的视觉模型,即设计师准备将具体的钧瓷作品设计成什么样的形状。早期的钧瓷造型设计主要是以日常生活中实用性的器皿为模型,其中包括碗、盆、罐、盘、瓶、盒、钵、樽、鼎、炉、洗等,后来才逐渐开始以更具艺术性和美学性的造型为模型。比如宋代及其以后主要是以梅瓶、玉壶春瓶或者花盆作为钧瓷器物造型设计的主要模型,这是因为这几种造形装饰性、美学性效果更加明显。除此之外,在钧瓷造型样式的细部,“圆形”是我国钧瓷器物的主要造型样式,给人以庄重、饱满、秀美、活泼的视觉观念;器物的口沿儿厚薄有度,使釉汗的流存恰如其分,从而实现口沿儿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钧瓷的足部造型大都是内收外撇的三角形,既能够承受釉汁的下淌,同时也能够防止釉汁沾染足部,避免破坏钧瓷器物的整体视觉美感等。由此可见,钧瓷器物的造型样式无论是整体模型,还是细部设计无不体现着对“美”的追求和呈现。

2.钧瓷器物造型设计的思想内涵之美

众所周知,艺术品之所以具有收藏价值,主要是由于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在我国传统社会,每一件钧瓷精品都是匠师呕心沥血的杰作,从造型、釉色、纹饰等各个方面体现着其独特的思想观念。正如上文所说,从整件钧瓷的造型、色泽、纹路、意境图像来看,它蕴含着气、势、情、韵、灵、神六个方面的思想内涵,体现出文人气、君子气、仙道气、佛禅气、豪士气、贵妇气等不同的情感意蕴。由于受到不同时代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影响,钧瓷器物的造型设计也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宋代崇尚的是道教文化,忌讳造型设计的繁琐复杂和刻意为之,讲究造型和色彩的自然淡泊,以“无为达至有为”,最终实现由一及二,由二及四的太极阴阳数理。因此,宋代钧瓷器物的整体造型显得古朴、端庄、大气、理智,透露出浓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意境。

3.传统钧瓷造型设计的虚实空间对比之美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绘画艺术讲究“以白当黑、黑白结合”的绘画技法,要求整幅作品中的形态、纹样、色彩能够相互交织,虚实相生,互相依托,从而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钧瓷器物作为一种立体造型,必须充分利用造型设计中的虚实关系,进而塑造出特殊的视觉美感。

一般来说,钧瓷器物中的“实空间”主要是实体外壁,“虚空间”则是指围绕着钧瓷外壁或者是包含其中的以“空”为主体的空间。钧瓷造型设计中合理有效的虚实关系处理,能够使其造型丰富,增加艺术气息。比如,宋代著名的“提梁壶”,在壶体上方有意形成一个较大的虚空间,同时为了追求器物整体的视觉平衡,设计师又刻意缩短了壶嘴的长度,这种虚实关系的处理给人以舒展自如、庄重大方的感觉。除此之外,合理的虚实处理也极大地节省了造型材料,有利于钧瓷器物的烧制和运输。比如,一些钧瓷器物的体型较大、分量较重,如果能够在器物内部或者是底部进行一些虚空处理,则可以极大地增强其轻巧感,突显出我国传统陶瓷作品的独特之处。

4.传统钧瓷造型设计中的韵律与节奏美感

在我国造型设计领域,设计师常常通过线条、图案、物象、造型重复而规律的变化来营造特殊的艺术美感,从而带来一种潜在的造型表现力和思想感染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节奏和韵律是形式美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

在钧瓷造型设计过程中,工匠艺人也常常在造型细部通过特殊的设计元素来创造良好的节奏和韵律美感,比如形体的方圆、大小、升降、开合、俯仰、收放;器物表面图案和造型的交错、起伏、顺逆、凸凹、断续、翻转变化;线条的缓急、张弛、曲直、长短、隐显、强弱等。总的来说,我国传统钧瓷造型设计中的韵律与节奏美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钧瓷造型设计起伏变化的韵律,其中包括形体起伏和口部边沿起伏两个部分,使整体器物形成逶迤曲折的外部线条和规律变化,产生优美的视觉观感。这种起伏变化具有明显的韵律美感。其次是钧瓷造型设计中连续变化的韵律美感,也就是对同一造型元素进行反复的应用和表现,从而形成一定的视觉节奏和韵律,给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感受。

比如在我国传统钧瓷造型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弦纹”,就是在工匠艺人手工造型的时候,刻意地塑造出诸多连续不断的弦线,从器物细部的角度增加造型的韵律感,然后结合钧釉烧制过程中的流动与停顿,体现出弦线流动性、变化性的曲线韵律视觉效果,这是钧瓷造型韵律美感的特殊之处。

比如,在现代钧瓷作品“孔雀开屏”中,设计师通过粗细不同、长短有致的弧线的交替和重复变化,在钧瓷器物表面形成线条特殊而规律变化,突显出钧瓷造型设计的韵律效果和视觉美感。

5.我国传统钧瓷造型设计过程中的平衡、对称美感

第6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技术美是人们把审美引入技术活动中,用美的尺度衡量产品效用功能与精神功能、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相互统一的深度[5],是从哲学角度对美学的思考。用于服装设计领域,反映出在人文、经济综合体系内利用技术创造有时尚元素特征和附加价值的形态自由化信息,满足服装造型与人体静动态实用机能的关系,以功用性进入市场;同时在一定消费条件下,服用者能用感知觉的变化清晰地表露个性特征。而技术与功用等的谐调整合能实现服装造型的精神和内涵演绎,符合消费者心理等多层面需要,故技术美赋予服装造型独有的特征:1)技术要素的情感化与艺术化。服装造型内涵以外在整体和内在局部形态传达,在物质满足无法适应的消费时代,有明确结构、材料、工艺等技术要素印迹的服装需要能够承载文化及象征性等非物质意义的情感符号作为传播手段,设计者依据审美变迁对技术要素的表达方式做形态美的感知、提取和优化,将具有明显非同步特征的各形态要素艺术化,使隐匿的技术情感转化为超越服装商业价值的艺术情感与文化生产力,使服装造型成为各时间段文化变迁的情感物化产物。2)造型形态设计中事、物的互助化。现代服装造型设计是通过建立在穿着状态基础上的、形而下的有形物质设计表达形而上的理念,符合着装者全面要求的外形和内在结构等方面的“人—机—环境”大系统设计,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会使其关注的不只是服装“物”概念,还包括特定时空下“人—人”或“人—服装”间行为的互动与信息的互通,即服装“事”概念,从而将相应环境下表层显性和深层隐性的文化意义联结,增强了设计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性”特征。

2服装造型多元形态技术美表达分析

2.1功用形态技术美表达

服装功用性是服饰文化成因之一,描述因功能所决定的基本形式无法满足精神需求,将“人”的特性和周围“物”的协调收纳进来,使处于多样化审美感知等环境中的受众产生一定生理、心理效用等,借用有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赋予服装动态系统相应的精神活动能力[6]。功用传统一直是服装造型设计的中心,尽管技术引发的物质丰富改变了受众价值判别标准内涵,服装造型形态自由性增强,但经异化的设计活动对被动的功用特征影响甚微,各类设计元素以理性技术手段按美学原则造型,用近于装饰的手法隐匿功用形态,让其呈现局部具象化或整体抽象性的艺术张力。如军服造型包括外廓型的功用差异和内饰物标识的功用差异,男女军服常服廓型采用“T”“X”型,用后腰横带、束腰等方式收腰身,既满足日常活动,又在形态上突出功能美感;姓名牌、级别资历章、绶带、胸标、臂章等内饰物则增强军服作为职业装的识别功用性。功用形态技术美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其语义传达全面考虑人在服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行为、环境适用性的硬件要素,同时满足其感官审美体验性的软件要素。

2.2材料形态技术美表达

造型设计是有目的性的对材料和物体做组织、加工的综合五感创造过程[3]。人们对材料质地及服装产品整体意象等的感知是动态发展过程的,各生理器官感知材料自然原始的物理特征,通感与空间结合,互通人类感官世界的真实性,引发心理情感体验与共鸣。新材料涌现、新织造工艺、后处理技术与二次成型技法等都丰富着服装造型材料形态语言,使其与特定社会文化相联演绎出一定象征意义,反映服装的“物—物”关系和“物—人”关系。1)服材表面特性为基础,表现为已有质地、色彩组合和图案描绘等二维或二点五维平面与空间所打造的表面视觉一次肌理效应。技术美感染力融合传统与现代众多色彩、纹样的具象与抽象形式,从绘、泼、溅、染、磨等平面或肌理技术手法中汲取营养,用建立于材料本身特性基础上的特有语言、观念和感受触动着装主体的情感情绪。图1为Etro2013春夏时装系列[7],材料形态注重材质表面的数码印花处理,和服与一块布的无结构造型、长袍式样与东方风格的鹤、凰、花卉等动植物图案巧妙组合,以廓型和冷暖配色的过渡与布局,共同描绘出东方文化意蕴与西方色彩热情的融通。图2为Prada2013春夏女装[8],用段染、浸染、喷染等染色技术以色晕渐变把自然界的抽象为系列绸缎服的图案装饰;裁片染彩变换以无彩色为主,染色扩散的纯度明度色晕变化产生水色光影效果丰富材料视觉;衣身局部的纹样以柔美无彩色与淡粉色的互溶过渡实现色晕与硬质绸缎的和谐共存,用抽象性突出设计的东方风情禅意。此类技术美描述逐渐突破材料单纯色彩视觉影响,融入更多款式细节设计变化,将服装设计要素做充分组合。2)以服装材料二次形塑为延伸,在心理感知基础上依靠技术建立材料延展的虚拟特征属性与物质状态,或用织造形成内部肌理,或用表面立体、镂空处理、符号与细节质感和肌理的形塑演绎节奏韵律形式的空间层次感,由空间视觉纹理变化引发触觉、嗅觉等心理特征,传达成衣某些效用信息;二次形塑可用于整体或局部的体量扩张与空间延伸,包括拼合式形塑、复立体形塑和破坏性形塑。图3为邓皓2011春夏针织连衣裙[9],将伊斯兰建筑礼拜殿内柱上花朵式放射状小尖拱龛的抽象体作为裙身针织纹样,采取对称、连续、循环方式形成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点缀裙身;裙摆则以独有的针织技法织造纹理实现表面立体特征肌理,而抽缩堆积获取了人体空间由深至浅的立体廓型围合过渡,于流动的服饰变化中将伊斯兰建筑文化刚直而纤柔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来;图4的Etro2012秋冬女装款式[10],用腐蚀加工在丝绒表面做对称的通透花式纹案,材料肌理层次视觉多变,人体肌肤和面料间的反差若隐若现,带出材质形塑中的色彩变化;皮革镂空款式中则将材料二次形塑中“二”的概念丰富化,在同一款服装中用镂空皮革与毛料组合,精致的镂空点、皮革边缘自然波浪褶的流线感与毛料厚实感共同演绎款式的刚柔特征。材料二次形塑增加了材质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感知,可通过表面肌理的不同程度处理达到五感交联的状态。

2.3结构形态技术美表达

服装造型整体印象由外轮廓决定,并引出具有丰富直观感知的物质实体,而结构技术是外轮廓实现基础,能构成服装并展现与装饰相同的空间张力和生命感知韵律,提供与功用性相适的空间形式。其技术美感通过服装成型内外块面与人体凹凸区域的位置关系、相连或相拼块面边界线形态等信息传递,现将结构形态技术美语义概括为两类:1)借省道、褶裥、分割线或垫衬等内结构语言,按人体线、面差做空间维度动态软性雕塑体,服装体现“微建筑”的美感和流线性。图5为巴黎世家的设计师尼古拉•盖斯奇埃尔2012春夏女装用结构变化演绎先锋主义建筑形态服饰[11],以宽松式为原始状态,结合人体颈、胸、腰、臀的连续双曲面,利用面料折裥成型技术塑造颈前凹面、胸腰落差收式夸大腰腹臀凸面的连续空间变化,用“虚—实—虚”过渡的折裥式省缝划分为侧结构面和中设计面。设计面边缘虚化的省式折裥影响造型流动美观性,体现设计者对款式的结构感知和风格定位;结构面省缝折裥形态依据设计面形态变化,除能辅助塑造风格特征外,体现板师对人体结构的理解,保证成衣完整的塑形效果。2)用结构“破”“立”关系创造时代感知形象:一是突破人体比例、表面起伏和面面转折限制,以块面二次构建的体量感、层次感和错视感等形式法则,塑造建筑结构力量感;二是消解省道、分割线形态特征,以折叠、包裹、卷曲等灵变性、容纳性结构手段确立人体美感时代精神性的“无结构”模式;从结构创作理念等方面破理性、立感性。图6为比利时设计师马丁•马吉拉2009秋冬利用结构破立关系建立起肩部的屋檐建筑特征[12],“虚化”的结构性细节与“物化”的装饰性细节弱化人体肩形特征,用肩角耸起夸大廓型特征,领口及腰间的过渡曲线体现面料自然线性向结构力学建筑技术美的转变,取得刚硬与柔美相间的精致外观效果;如图7所示,川久保玲2012秋冬女装将强烈几何感的二维平面理念用于服装造型设计形成纸片装概念[13],融合材料性能的斗篷式阔摆、大斜度肩颈线、扁平的弧形香蕉袖、略微前置的衣袖窿位、边缘接口经压缝工艺处理的廓型等牵引出整件衣服扁平视觉效果的刻意立体造型,灵巧而坚硬的线性特征、纯粹且简化的空间状态演绎出二次元向三次元空间造型的认知。

2.4工艺形态技术美表达

服装工艺形态是传统手工制作和现代工业生产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技术与文化形态,是对现存事物作美化整理的动态历史过程,工艺师借助一定材料、工具、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实践活动[14-16]。按流程顺序划分为:前期生产准备、铺排料工艺、剪裁工艺、缝制工艺、整烫塑形工艺、质量控制、制订技术文件以及流水线设计等[17],其中综合物料特质、机械设备、后整理技术、生产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将传统和高新技术融合,获取形神兼备的审美载体。前期准备和铺排料裁剪工艺为后期造型技术做好材料形态、结构形态准备;缝制工艺是造型实现基础,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按其制作特点和艺术形态分为基础工艺和装饰工艺;基础工艺缝接各衣片实现从平面向立体式样转变的工艺技术,如成衣开衩工艺、开门工艺等;装饰工艺用于体现设计理念或实现一定功用的工艺技术,或带有东方刺绣、镶滚等传统工艺美术的印迹,或以西方具象或抽象花边、排褶、镂空等立体装饰工艺,借服装承载或移植工艺的文化蕴义。整烫塑形工艺贯穿于成衣制作整个过程,涵盖产前、粘合、中间、成品整烫等几部分,是保证服装符合人体体表凹凸立体性状、实现特定造型结构稳定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归推拔是成衣造型二次塑形的重要整烫工艺环节,其技术美实现一方面对人体基本结构特征的观察和把握,了解人体凹凸曲面的表达与工艺实现的关系,确立归、推、拔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操作中要对成衣造型有连续性、系统性、区域划分性的充分认识,进而实现工艺操作的连动性。

3结语

第7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国产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表现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源远流长,造型丰富多彩:亭台楼阁、殿堂榭舫、廊轩厅斋,并且各代建筑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秦汉宫殿之古朴威严、隋唐宫殿之华丽恢弘、明清宫殿之宏大壮美。在园林建筑之中,亭台楼榭、山石花木、池沼溪流,皆因地制宜,可谓巧夺天工,浑然天成。其他如寺院的肃穆庄严,清远宁静,沉定人心;民宅的古朴亲切,生活气息浓厚等。传统建筑艺术让游戏设计师有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以在虚拟世界中开荒拓土,搭建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多数国产网游中,对游戏建筑的造型设计,都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进行创作,即便个别游戏为了游戏风格的统一加以夸张,但其背后的传统风格依然显而易见。在国产网游《大话西游》的场景设计中,亭台楼阁的造型设计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这种对传统建筑语言的直接转化让游戏场景更给人真实感。它的模型制作精良并结合中国古典元素进行了创新,如亭子横梁上的太极图,配合木质对联的装饰,整体造型古朴典雅。这种对文化元素的汲取、解构、整合也是很多游戏场景设计的惯用手段,用来增加画面美感;大殿朱红色柱子配合鎏金的龙纹装饰,皇家气派尽显无疑。之所以对“门”大加修饰,因为在中华文化数千年演变中,门变得越来越厚重庄严,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建筑体现出的威严与温馨、辟邪与祈福、驱恶与迎祥、高尚与正直、血腥与祥瑞,所有这些都是借助“门”这个独特的载体,糅合、统一、发扬并展示出来的。这种设计不仅保留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元素,维系了游戏基础世界观的架构,符合了人们传统的理念,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达到了商业性、社会性与艺术性和谐共融的效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传统建筑的造型也极具地域特色,这种地域性、民族性也被运用在网游设计中。在网游《梦幻西游》中,Q版的游戏风格难掩徽派建筑的神韵:高墙翘角、黑瓦白墙。在《天下3》中,九黎这一关卡的建筑造型独具民族特色: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建筑的底层,整体造型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层叠而上。这种穿斗式的造型便是设计师借鉴了苗族传统的吊脚楼造型设计而成的(图2右)。这种建筑的设计思想,也反映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之一。可以说,无论是传统徽派建筑还是民族建筑文化,对游戏艺术创作尤其是场景设计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欧美传统建筑的造型特点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体现

欧美传统建筑以石材为主,造型带有明显的宗教神秘色彩,这源于欧美人对宗教虔诚的信仰。欧美传统建筑的造型风格多样:罗马式、希腊式、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种种鲜明的造型特点也是游戏师最佳的灵感与取材来源。在游戏设计中市井文化同样不能忽略。在诸多欧美网游的建筑中,比如小酒馆、铁匠铺、民房都是根据欧美传统建筑石木搭砌的特点来设计的。玩家对于游戏世界观的第一印象,是建立在已有文化基础上的,这种文化的认同感对任何一款网游都是极为重要的要素。

二、游戏景观的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宫殿、园林对游戏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景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北方以恢弘大气的宫殿群落闻名,南方以山明水秀的江南园林著称,二者也成为游戏设计师的设计源泉。中国宫殿建筑斗拱硕大,金黄琉璃瓦铺顶,配有绚丽的彩画粱柱、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在国产网游中,宫殿造型的场景可以提升游戏自身的文化品位,需要设计师加以艺术化的创新。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而在角色扮演类的游戏中,这种建筑文化恰恰为游戏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场景。

(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网游自然景观设计的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国画在技法上也深深影响了网络游戏在自然风景上的构图设计。中国画讲究散点透视,这样可以让画面拥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位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以表现壮美景观的磅礴气势。

三、结语

第8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构成设计是艺术类院校必须开的基础造型课程。但就陶艺专业的教学,如果仅仅将设计停留在抽象构成的层面,脱离了陶瓷艺术本身,那课程的开设就没有意义。立体构成课是基础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立体原理与陶瓷造型设计有效衔接作为立足点。课程不仅关注纯粹的艺术创作,更是设计与制作、动手与动脑桥接的过程。在通过一些案列进行教学,从立体原理入门,以陶瓷造型为归宿,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设计思维方式,加强对立体形态与空间的认识,加深对形式美法则、造型材料、构思与创意等的理解。在实践教学目标的同时感悟知识内涵。学生经过立体结构造型能力培养和实操动手能力的强化,有了对陶瓷造型的分析、发现、判断、挖掘、优化、多角度观察等能力后,不但可促进其新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加深对立体原理之于陶瓷设计的基础性作用的理解,还可明白立体原理在造型的形成方法上与陶瓷造型设计的一致性。当学生按照立体原理中点、线、面基础元素进行强弱、动静、疏密、虚实等基本规律组合,结合裁剪、切割、镂空、折曲等手段对虚拟陶瓷不同部位造型,就能从真正意义上领会从抽象到具象、形态美感、形态创新以及新的视觉效果的含义,最终在作品中充分体现陶瓷形态的三维空间设计感和视觉表现张力,这是立体原理与陶瓷造型设计有效衔接的意义所在。

二、确保有效衔接的关键是合理组织和实施课程能容

本课程目标是借助立体原理着力培养和打造学生对陶瓷造型设计的判断力和创作力,而这一目标达成的关键则是合理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项目教学。课程内容注重设计理论和教学任务的有机整合。制定并有计划的安排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并将其充分体现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手与脑的结合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两者的有效结合。教学任务一:立体构成原理的认识及其训练。知识要点:

①立体构成原理;

②立体构成各要素与其关系;

③从平面走向立体;技能要求:从平面到半立体、全立体的转换:平面视图的立体化;平面材料立体化。教学任务实施:分三个实验完成。

(1)平面到半立体的感知训练:以卡纸为材质,从感觉出发:将酸甜苦辣以线条形式出现,并转为半立体。将酸甜苦辣以美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从酸甜苦辣四中感觉中体会并抽取元素,进行平面到半立体的感知训练。要求通过面材的纸张设计,在平面纸上做切割,积极地利用此切割线,把纸进行折叠、弯曲、拉引等处理,使之产生出凹凸的半立体造型来.并将四中感觉通过思考、提取出反应相应感知的主次、聚散、高低、曲折等要素和空间的关系,甚至构成触感的肌理,感悟形和形之间的关系、凹凸相互转换的自然规律,注重力感和整体感。

(2)平面到半立体的抽象训练:以卡纸为材质,将我们抽象的风为主题,进行平面到半立体的抽象训练。同样要求通过面材的纸张设计,在平面纸上做切割,积极地利用此切割线,把纸进行折叠、弯曲、拉引等处理,使之产生出凹凸的半立体造型来.并将风的特征通过思考、提取出反应相应感知的主次、聚散、高低、曲折等要素和空间的关系,甚至构成触感的肌理,感悟形和形之间的关系、凹凸相互转换的自然规律,注重力感和整体感。

(3)平面到全立体的衔接训练:以卡纸代替泥片,进行器皿杯子的设计,以达到平面素材的立体装换。以纸为材质,先经过造型的构思,确定一个图形,然后按照图形进行切割(材料不要完全切断,至少保留一处相连),再通过折叠、穿插和固定,使之成为立体杯子的形态。这种思考与训练要求实践者很好的平面构思与立体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对材料的特性有很好的把握。教学任务二:立体构成基本形态的训练。知识要点:

①熟练掌握形式美法则的规律;

②通过运用材料表现立体构成的三种基本形态。技能要求:熟练掌握线、面、体材构成的方法。教学任务实施:以面材实验为主。

任务实施:面材构成训练:以面为基础元素,并结合陶瓷造型壶的结构,用面材围合成一个壶的造型。首先要先理解面材构成的概念、特征,分析面,并掌握面材构成的方法。其次以壶为基础,分析壶的各部分结构,将面材构成和壶有效的结合。同时也达到了用纸来研究壶的形状:壶的结构、解剖面和壶的外轮廓的呈现。把这些面黏在一起来表现作品,模型看起来像一个骷髅,只有骨架。教学任务三:立体构成综合形态训练。知识要点:熟练掌握立体构成各基本形态表现技法,并能综合运用。

任务实施:以泥为材质,进行陶瓷造型的艺术性表达,具有综合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实验要求学生用泥为材质,了解泥的特性,运用所学构成的各种方法,分析重组新的造型并体现以下几个词:生长、重生、舞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要求学生不仅对材料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还要把立体原理和陶瓷造型的制作美学要求一致起来。达到在做实验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和生成作品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检验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技能的掌握,更使学生在训练中将知识体系重构、产生创意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自己作品所选的元素、肌理、层次、颜色、空间等处理,从内容与形式的分析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上教学任务的重点主要定位在结构创意和研究陶瓷造型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中最终要明确:

①立体原理是针对形态进行三维立体空间整体性的理想把握;

②单纯的立体原理训练与陶瓷造型设计中实用立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即纯粹的立体原理训练在材料可能达到的范围内,可任意发挥想象力创作新的造型,而陶瓷造型设计要与陶瓷造型的功能等共同承担设计效果;

③构思的表达应该大胆的尝试和运用,将所学立体原理融会贯通于陶瓷设计之中,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结语

第9篇:造型设计论文范文

强化理论基础,提高文化素养

人物化妆造型设计是一项技术“活”,但是在技巧的背后是理论的依托和文化的素养的积累和沉淀。因此,教师在重点对学生的技巧进行训练和指导的同时,对学生的理论和文化教育却也不能放松。

1.树立新的课程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教学中要注重书本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所以,一方面要求教师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多媒体资源,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注重人文艺术知识的融入。人物化妆造型不仅仅考量的是化造师的技巧,同样更多的是考量对造型师妆面整体设计的驾驭能力,而这种能力更多的是人文艺术素养的积累。比如参与一场舞台剧的化妆工作,如果对角色人物的理解出现偏差,那么通过妆面所反映的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生活阅历乃至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就都会出现偏差,而这种能力就来自于文学艺术素养。因此,在教授《人物化妆造型设计课程》中,应当加入人文知识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化繁为简,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课程的授课通常比较枯燥,而且单向“灌耳音”式的教学方式也会令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进行《人物化妆造型设计》课程的理论授课时,易采用化繁为简的教学方式,简明扼要地梳理出知识体系,坚持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了,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搭建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关于新教改下如何授课的几点思考

新教改之后的教学更加注重自主探索、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但新教改也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全盘否定,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并没有变,只是为了适应现在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方式上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平等、更加注重创造力的教学方式。

1.不要为“活跃”而“活跃”。“寓教于乐”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同样在新教改中,也更强调“快乐学习”。但是“教”的目的是“育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切忌为了追究形式上的活跃而活跃,从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实质。长此以往,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学习态度的树立都是非常不利的。

2.知识要让学生终身受用。即所传授的知识不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是否“适应终身学习”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不仅要让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方便学生们实际应用。另一方面,通过直观地向学生传递所学知识对学生终身受益的价值,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并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终身思考、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是持久保持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的方法和不竭的源泉。因此,从长远看,引导、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动力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传授学生的知识其实很有限,积累更多的知识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如何帮助学生搭建更为科学的知识体系,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思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