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金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最早在中国市场开展汽车金融业务的上汽通用金融服务公司7月初宣布,截止到今年6月底,提供的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6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成立不足两月的福特(中国)汽车信贷公司称本月在中国市场开展汽车金融业务,一期投入约6000万美元,而且随着业务增长,投资额还将增加。无独有偶,另一汽车巨头法国标致雪铁龙前不久也表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批准了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标致雪铁龙融资银行共同出资筹建东风标致雪铁龙金融公司的申请。至此已有不下7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或正在在华开展相关业务。另有北京现代等本地厂商也欲试水这一业务。
看到这样旺盛的人气,谁会相信汽车金融公司至今还只是画饼充饥?然而这却是事实:2004年,在全国200万辆的汽车销售中,汽车信贷消费只占10%左右,而这正是汽车金融公司当前在国内开展的主营业务。尽管如此,这些外商除了在媒体面前变得更加低调谨慎之外,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和执着丝毫不减。
在跨国汽车金融公司前仆后继的行为背后,不仅折射出对中国车市的乐观预期,实际上潜藏着这些公司更大的野心。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汽车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对车贷业务的争夺上,但专家指出,其实汽车金融公司的醉翁之意并不在汽车信贷本身。在这样的心态支撑下,当前业务的黯淡对汽车金融公司就不再是一种煎熬,而更多是卧薪尝胆了。
市场失意
虽然“汽车金融”在中国还是个新鲜词汇,但汽车金融公司在国际上早已能够呼风唤雨,成为汽车制造集团重要的“提款机”。像戴姆勒-克莱斯勒金融服务集团目前的合同交易额高达1020亿欧元,福特汽车金融的收入甚至占到福特汽车集团利润的40%以上。面对中国市场这快巨型蛋糕,这些财大气粗的汽车金融公司都胃口大开,做好了大吃一顿的准备。没有料到的是,他们在中国的“首航”航道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宽广。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就像紧箍咒牢牢套在汽车金融公司头上。按规定,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被限制在整车批发、零售贷款以及展厅建设贷款、零配件贷款和维修设备贷款范围内,也就是向汽车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在国内,这一向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地,汽车金融公司除了与银行近距离肉搏之外,已无任何回旋余地。更要命的是,汽车金融公司只能在注册地开展业务,不能设立分支机构和建立网络。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根据客户诚信度确定利率水平,成为吸引客户的重要竞争手段;而在中国,汽车金融公司发放贷款的利率,只能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调整,最高上浮不得超过30%,最多下调不得超过10%。这就意味着和同样开展汽车信贷的银行相比,汽车金融公司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还没有进入市场,汽车金融公司已经在感觉上输了银行一半。
此外,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方式也不像在国外那样灵活,既不能发行企业债券,也不能进行同业拆借,只能使用自有资金或是向银行借款。由于汽车信贷属大额贷款,经销商因为有库存,占用资金的数目比较大,汽车金融公司一般不会把自有资金作为主要融资来源。但如果他们向作为业务竞争者的银行借款,又多少有点“与虎谋皮”的意味。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汽车金融是“一手托三家”,即厂家、商家(经销商)和消费者,因为厂家与商家都为一个品牌服务,所以汽车金融公司实际起到盘活资金、节约现金流的作用。如果汽车金融公司过多占用汽车集团资金,而业务范围又受很大限制的话,反倒成为集团负担,金融公司存在的意义都让人怀疑了。
不管怎样,跨国汽车金融公司还是很珍惜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上汽通用、福特、丰田等外资汽车金融公司陆续跨入中国大门。虽然几家公司在国外有丰富的运作经验,但行走在汽车信贷这根独木桥上还是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除了政策层面的限制之外,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一样,面临着因诚信体系缺失居高不下的坏账风险。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上半年汽车贷款达到1830亿元人民币,其中坏账高达900多亿元人民币,汽车贷款的坏账比例一度上升到了60%。加之当年车市冷清,银行开始全面收缩信贷业务。据银行内部人士介绍,为了规避贷款风险,银行大大提高了贷款门槛,汽车信贷首付比例提高到了40%,还款日期也由5年缩短为3年。汽车金融公司也不敢大意,只能放慢放贷速度和审批速度,提高贷款利率,这等于汽车金融公司自己卡住了财源。2004年,汽车消费信贷在汽车销售中所占比率从原来的30%猛跌至10%,其中还主要包括银行自己所从事的信贷业务,这给注册资金高达5亿元人民币的汽车金融公司迎头一击。
项庄舞剑
虽然几家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市场还没有捞到真金白银,但还保持着足够的定力。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称,自己的业务正按预期的计划发展。戴克金融服务集团称:“期望今年年底前开展国内业务。”如果说这样的表态有点故作镇静的话,那么多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还在排队等着银监会审批准入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显然,当前国内汽车信贷市场的低迷并没有吓退汽车金融公司,他们对汽车金融的前景仍然抱着十分乐观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源自对中国汽车产业所处历史阶段的认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再祥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预计到2007年全国的汽车保有量会从现在的3000万辆增加到7000万辆左右。虽然从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看,2004年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分别有60%和80%出现亏损,出现了50万辆的库存,但主要原因并不是汽车生产供过于求,而是“金融抑制下的阶段性供过于求”。按照他的估计,中国现在有5000万到7000万左右的中产阶级,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而中产阶级正是汽车消费的主要群体。
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如果信贷消费能跟上,对销售的推动将是“成倍”的。在国外,汽车信贷消费能占到汽车消费的80%左右。今年以来,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为全国超过150家汽车经销商提供了批发信贷服务,另外该公司还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与超过100家通用汽车的经销商携手,为消费者提供零售信贷业务。在银行收缩信贷业务的时候,汽车金融公司的主动出击已经初现成效。
关键词:汽车金融公司模式
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现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政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生产商、经销商以及商业银行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应。2004年8月,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成立国内首家汽车金融合资公司,紧接着,福特、大众汽车金融公司相继成立,国内车贷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汽车金融服务的竞争热潮,国内汽车金融市场出现了合资汽车金融公司“逐鹿中原”的竞争局面。国内汽车生产商及商业银行应如何应对竞争激烈的车贷市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应如何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汽车金融服务的起源是在上世纪20年代前后,由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时开始出现的。它的出现引起了汽车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消费者购车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转变。这一转变虽然促进了销售,但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资金。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消费市场的扩大和金融服务及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汽车制造商又开始利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这一位国家法律所认可的公司载体形式来解决在分期付款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问题,从社会筹集资金。这样,汽车金融服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
按照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美元时,便开始进入汽车消费时代。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2005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703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正在进入汽车消费时代,并且能够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已经发生变化,私家车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需求。2001年私车消费比例达到47.1%,2002年超过56%,2003年增至62%,2004年大幅增加为93.7%。汽车消费尤其是私车消费的持续走高,迫切需要完善的汽车金融服务。然而,我国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严重滞后,汽车消费信贷占汽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10%,而其他国家如美国的比例为93%,英国为80%,德国为75%,日本为44%。另外,国外成熟的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而且向汽车厂商、经销商等提供涉及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租赁、维护、回收等多环节的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因此,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差距,不仅显示了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滞后性,更说明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与迫切性。以美国为例,福特信贷、通用融资、戴-克财务、丰田财务等4家专业汽车融资公司占新车贷款销售份额39%。
二、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难点
1.发育不成熟的信用环境
汽车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我国由于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社会征信体系还未发育成熟。消费者信用记录非常分散,企业难以掌握完整的客户收入以及信用情况,而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能为汽车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保障。由于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导致整个社会个人信用评价成本较高。由于以上原因,再加上消费者诚信意识缺乏,使我国个人车贷的账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03年前9个月,中国汽车贷款总量为1800亿元,其中坏账为945亿元;占车贷总额一半以上;2004年前9个月汽车贷款总量为1683亿元,其中坏账高达1000亿元。一度车贷的相关保险业务几乎陷入停滞,这在相当程度上成了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路障。
2.审慎的政策环境
首先,运营资金太少是导致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缺乏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融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单一。在国外,汽车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包括: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债券、购车储蓄、以应收账款质押向银行借款、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出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但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只能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三是信贷风险也使汽车金融公司不敢贸然开展大宗业务。
目前,鉴于国内金融环境,我国关于汽车金融公司的相关政策规定比较谨慎,2003年10月3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11月颁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细则》,2004年8月17日又颁布了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为避免金融风险,目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办的业务比较有限,对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的开展有很多不利,具体表现在:
(1)具体业务的限制
《办法》规定,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可以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期限的存款,提供购车贷款业务,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向金融机构借款,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业务及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其他贷款业务。
以上业务界定对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内开展其他业务实质上设置了许多障碍,比如租赁业务。在国外,租赁业务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而国内发育不成熟的汽车市场导致汽车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租赁业务的开展。另外,汽车抵押融资涉及的相关政策也未做明确规定。
除此以外,《办法》还禁止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汽车金融公司。这就限制了部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国内的扩展。
(2)融资方面的限制
对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融资方面的限制主要是融资渠道的限制,按照规定,汽车金融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5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这样巨额的资金需求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多方筹集。而目前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只允许接受境内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的存款,转让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并且同业拆借最长期限仅为7天,同时又不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进入如企业债券这样的公开资本市场,这样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问题将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3)对贷款利率的限制
《细则》规定,发放汽车贷款的利率,可在央行公布的法定利率基础上,上下浮动10%~30%,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规定基本一致。鉴于目前我国尚未放开利率管制,这使得汽车金融公司在具体业务操作上无法发挥优势。
3.汽车产业本身的波动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成长期,而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波动特别大,这种波动除了体现在产销量方面,还反映在不断变化的价格方面。车价近几年迅速下跌,大幅压缩了厂家利润空间,也让消费者对国内汽车价格失去信心,这无疑增加了那些准备通过汽车金融公司融资买车的用户的还贷机会成本。
发育不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是汽车金融业务开展的一个最具有杀伤力的阻碍因素,也是未来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4.难以回避的金融风险
汽车金融公司是资产负债限制较多的一类专业化金融机构,它的风险分散机制不如商业银行灵活。因此,相对来说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集中度较高。《办法》规定汽车金融公司不得设立分支机构,将5亿注册资金押在同一个地方风险太大。汽车金融公司并非专业金融机构,因此其主要目标并非盈利与金融安全,而是做好服务和促销。公司如果为了促进汽车销售向消费者和经销商过度让利,将造成高昂成本下的经营风险。汽车金融公司同时也向经销商发放贷款,这样风险可通过经销商来加成;公司并就贷款购车提供担保,形成了担保风险,可能形成风险集中放大效应。
三、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前景
1.市场广阔
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小汽车需求将保持20%到25%的年增长率,私家车增长速度将达到33%的水平。目前中国有购车能力的家庭大约为700万户,到2008年将增加到4200万户。预计到2010年中国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全球私人用车的销售中有70%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而我国目前贷款销售仅占汽车销售的20%,还远远未达到这个比例,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达到1500万辆,整个市场销售额至少会达到15000亿元,即使未来20年中国信贷购车比例只有国外平均水平一半,汽车金融业也将有5000多亿元市场容量。全球汽车销售中70%通过汽车信贷销售,而在中国目前不到20%。显然,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在此背景下,汽车金融公司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2.专业汽车金融公司的优势
相对于其它金融机构,无论在批发还是零售业务方面,汽车金融公司都有着天然优势。在零售方面,虽然汽车金融公司利率略高于银行(比银行高出20%左右),但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为消费者减免了一笔“担保费”,因此总体而言其利率并不高。另外,相对而言,通过汽车金融公司办理车贷业务,手续更方便,时间也更短,这是吸引客户的主要原因。在批发领域,汽车金融公司可以凭借雄厚资金实力为经销商提供资金服务,减缓了经销商资金压力。
汽车金融公司在个人车贷具体业务方面,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如2006年开办汽车金融业务的一汽大众推出弹性贷款,期限可放至5年,汽车金融公司还贷方式也更为灵活。有些公司甚至可以“旧车置换抵消首付”。这些灵活、优惠的贷款方式无疑使汽车金融公司在车贷市场赢得较大竞争优势。
同时,汽车消费信贷并不是汽车金融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涉及汽车消费过程的方方面面,如贷款担保、保险、理赔、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旧车处理、经销商的中短期融资等。
除此以外,汽车金融服务是汽车制造商价值链延伸的重要部分,汽车集团自己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其对母公司汽车销售有巨大支持作用,可以得到母公司强大的资金支撑。
四、我国发展汽车金融的对策
1.大力发展汽车产业
汽车金融业作为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是以汽车产业为基础的,尤其是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初期,可以说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前期我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发展汽车产业本身,就是对汽车金融服务业的最大的支持,我们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以及市场环境上给与其发展的空间。只有汽车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汽车金融服务才有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2.创立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
一是要加强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研究和颁布工作,消除政策性瓶颈,尝试逐步有条件地放开对汽车金融机构融资的限制,让它们既可获得银行贷款,又可发行企业债券以及实现汽车信贷资产证券化来向社会筹集资金,真正扩宽汽车金融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汽车金融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减少系统性风险。发达国家汽车金融业务无不是建立在相当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基础上的,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几乎为零,汽车金融公司很难掌握储户的综合信用状况,这就造成了手续繁杂、担保限制过多等弊病,极大地制约了汽车金融业务的开展,所以必须建立权威性和统一性兼备的个人信用制度评估和查询系统,实现信用资源信息的共享。2003年11月14日,国务院批准的人民银行信用管理局正式挂牌,表明信用管理在政府行政层面正式揭开了帷幕。2005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这将促进我国征信业稳定健康发展,对中国汽车消费信贷业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由于信用数据收集、评估流程复杂,所以信用体系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扶持汽车金融中介机构,促进银企合作。现阶段针对信用缺乏和银行门槛过高的弊病,应该出台相关措施促进银企携手合作,扶持一些担保中介机构,让汽车信贷担保公司站在公正立场上,协助银行有偿处理贷前审查、贷中担保、贷后监督的工作。
3.探索近期适合当前形势的汽车金融公司运作模式
从长远看,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主要地位,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我国快速发展汽车金融服务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汽车金融公司当前的运作模式应尽量与市场上各种金融主体尤其是银行的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根据《办法》,汽车金融公司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并且同一法人不得投资一个以上的汽车金融公司,限制了汽车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而商业银行遍布的营业网点则弥补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在地域上的不足。其次,当前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方面也需要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合作。
目前我国应适度发展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拓展其资金渠道,给汽车金融公司更宽的金融范围,将供给方培育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进一步规范发展商业银行汽车贷款业务的同时,应加快培育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研究汽车金融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同业借款或资产证券化等,从而使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专业优势和资金实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特约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以及二手车销售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方位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做到联手规避风险、承担风险,这样就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也可以与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保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稳定健康地发展。
继上汽通用、大众、丰田、福特、戴-克集团、北京现代和沃尔沃在国内成立汽车金融公司后,国内银行首次参股汽车金融公司,由东风汽车、中国银行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2006年8月共同在京宣布,三方合资的东风标致雪铁龙金融公司正式开业。这些汽车金融公司的相继开业,无疑对国内汽车金融服务业务的丰富和深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同峰.汽车金融服务与汽车产业发展[J].中国市场.2005,(19).
[2]王佃凯.论我国汽车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与发展[J].经济纵横,2004,(10).
[3]志军.向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买车[J].沪港经济,2004,(3).
[4]喻平.汽车企业运用汽车金融的模式选择[J].上海汽车,2004,(1).
[5]丰琳.浅议我国汽车金融产业的发展战略[J].北京汽车,2005,(2).
[6]王平,曹梦非.我国发展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04,(6).
一、汽车融资机构主体比较
在国外,从事汽车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贷联盟、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同时也包括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非金融机构。下面主要介绍信贷联盟、信托公司以及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国内不为多见的汽车融资机构。
(一)汽车金融服务公司
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是办理汽车金融业务的企业,通常隶属于汽车销售的母公司,向母公司经销商及其下属零售商的库存产品提供贷款服务,并允许其经销商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的贷款或租赁服务。设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是推动母公司汽车销售的一种手段。
20世纪初汽车金融业务在世界出现。当时汽车还属于奢侈品,因而银行不愿意向汽车消费发放贷款。这给汽车购买者和销售商造成了障碍,致使大多数消费者买不起汽车,汽车制造商也缺乏足够的发展资金。为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的汽车公司组建了自己的融资公司,从而开始了汽车信贷消费的历史。随后,汽车金融的概念得到极大地拓展,包括顾客在银行贷款买车、经销商为营运筹措资金以及制造商为扩大规模而筹资建厂等。
字串8
对“附属于汽车制造公司”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来说,其优势在于将汽车金融服务作为其核心业务,而非仅仅是其众多业务范围的一种。在将获得赢利作为主要目标的同时,也致力于帮助其母公司——汽车生产商——销售更多的汽车。即使出现经济状况下降、亏损等情况,这些公司仍将始终专注于汽车金融服务。提供更广泛的专业产品和服务范围。通过经销商的关系与客户有更多的接触,从而建立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一体化的市场营销网络。
(二)信贷联盟(creditunion)
1、概述:
信贷联盟(creditunion)最早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它是由会员共同发起,旨在提高会员经济和社会地位而创立,并以公平合理的利率为其会员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非盈利性信用合作组织。
一般来说,信贷联盟的会员都有其共通点或共同纽带(commonbond)。各国的信贷联盟法对此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如爱尔兰《1967年信贷联盟法》6(3)条对信贷联盟会员的“共同纽带”作了解释。该法规定,“共同纽带”是指:(a)共同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b)在某个特定的区域生活或工作;(c)受雇于某一特定的雇主,或对于退休人士,在退休之前受雇于某一特定雇主;(d)同属于某组织或协会,尽管该组织或协会设立的目的不是为组建某一信贷联盟;(e)以及注册登记机构批准的其他形式。该法第6(1)(b)条还规定,只有同某信贷联盟其他会员享有共同纽带的人方可加入该信贷联盟。
字串5
英国对“共同纽带”的解释日渐宽泛,根据1979年《信贷联盟法》(CreditUnionAct1979)s.1(6)条的规定,与一个直接完全符合某信贷联盟会员资格者有亲戚关系且与之共同生活的人也可加入该信贷联盟。英国原来不认可协会(associational)性质的“共同纽带”,但2002年英国最新颁布的《监管改革令》(RegulatoryReformOrder)对此作了修正,从而扩充了“共同纽带”的范围。在英国,如果会员丧失与其他会员的共同纽带(如迁出某地,失业等),该会员的会员资格仍可被保留,该会员则被称为“不合格会员”。根据《1996年管制解除(信贷联盟)令》〔Deregulation(CreditUnion)order1996〕第s.5(5)条和第s.5(6)条规定,该不合格会员享有其他合格会员同等的借贷和会员权利,但这种“不合格会员”占全部会员的比例不得超过10%。
在美国,信贷联盟会员准入资格的限制也已被逐步取消。根据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信贷联盟会员准入法》(theCreditUnionMembershipAccessAct)的规定,经监管当局之批准,经联邦政府核准设立的信贷联盟可以吸收不符合原属会员准入资格者加盟。
在资金来源方面,除了会员的存款或储蓄外,信贷联盟还可以向银行、其他信贷联盟等筹集资金,但各国一般都规定信贷联盟向外借款的最高限额。在信贷业务方面,信贷联盟可以发放生产信贷,也可以是包括汽车消费信贷在内的信贷。但是,信贷联盟对外发放贷款一般也有一些限制条件。如英国《1979年信贷联盟法》及《金融服务管理局规则》(FSARules)对英国信贷联盟对其会员发放贷
款作了如下限制:
(1)年龄限制:信贷联盟可以吸收16岁以下未成年人不超过5000英镑的储蓄,年龄达到16岁的未成年人可以首次成为会员,16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获得贷款。
(2)数额限制:资本充足率未达到8%的第一类信贷联盟(version1creditunion)对某个会员发放的贷款不得超过该会员存款额5000英镑(如果资本充足率低于5%)至10,000英镑的贷款(若资本充足率高于8%);对于资本充足率达到或超过8%的第二类信贷联盟(version2creditunion),其对单个会员的贷款不得超过该会员存款额10,000英镑或不高于该信贷联盟股本(一份股本相当于一英镑)的1.5%(以较高者为准)。
(3)贷款期限限制:对于第一类信贷联盟,无担保贷款期限不得超过3年,对于担保贷款,不得超过7年;对于第二类信贷联盟,无担保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有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期限则不得超过15年。
2、信贷联盟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
(1)目的不同。
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其吸纳存款的目的是进行贷款业务获取利润。但是信贷联盟是一种非盈利性的组织,它的宗旨是“不为牟利,不为行善,只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notforprofit,notforcharity,butforservice)。字串9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各类企业纷纷加入其中。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服务机构:汽车制造商、商业银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商二种。
商业银行一度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汽车贷款和金融服务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到2003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提供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1700.06亿元,比年初增长620.14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45亿元,占85%,股份制商业银行206亿元,占12%,城市商业银行45.9亿元,占2.7%;财务公司5.1亿元,占0.3%。但是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而呆坏账近1000亿元,坏账率有40%左右。而在北京,坏账率更高达50%以上。各大银行陆续停止或者提高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门槛,汽车信贷萎缩。直到2006年随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开通,银行凭借其密集的网络优势和充足的资金是银行汽车信贷的优势所在。汽车信贷业务也逐渐回升。总体来说,现阶段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银行。
二、我国汽车金融风险控制中存的在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主体的银行在汽车金融风险的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汽车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不到位
银行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之初,通过采取财产抵押、质押、保险公司担保等贷款担保形式,银行认为贷款万无一失。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行纷纷降低贷款条件。由于贷款客户分散,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缺乏应有的审查,也没有做到贷后跟踪监测,因此造成贷款客户良莠不齐,这些都为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而且汽车消费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有很小的比重,不是其主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催收不及时,只管贷不管收,加重了汽车贷款的风险。
2.银行缺乏对汽车经销商的制约,使得经销商将风险转嫁到银行
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中,银行和汽车经销商的关系只是基于资金供求基础上的商业合作关系,银行为到经销商处购车的客户提供贷款,促进汽车销售。经销商在贷款客户提供物质担保的基础上,为汽车消费贷款提供全保证担保,这种合作应该是双赢的合作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商业关系存在责任不对称,风险分担不平衡。银行提供资金承担了资金损失的风险,相反经销商借助银行贷款促进汽车销售,对其有利,不存在风险。其虽然提供贷款保证,但这种保证通常只是一般贷款保证,是在贷款人落实物质担保之后附加的信用保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汽车消费贷款设定的物的担保价值肯定要超过贷款金额,但在执行时却存在许多障碍,不能及时变现,因此可以说经销商的保证责任通常形同虚设。加之银行对经销商缺乏强有力的制约,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银行的利益,与客户串通办理假按揭、降低购车首付比例等,这样经销商就把业务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银行,形成银行汽车信贷的高风险。
3.银行汽车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产业链短
银行办理的汽车金融业务仅局限于汽车消费贷款,赚取利息收入,不仅造成收入单一,而且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是一项独立的资金服务业务,提供贷款以后除客户按时归还本息外,基本与客户断绝了联系,对客户、担保人等在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4.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当前银行在贷款管理中普遍实行“审贷分离”的原则,即:贷款业务人员负责考察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抵押担保落实情况,将考察结果和意见呈报给贷款审查委员会或部门负责人,其本身没有贷款的权利,最终决定发放贷款的是贷审会或部门负责人。表面看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贷款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了解情况的业务人员没有放款权利,有决定权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贷款责任上,由于最终决定权在贷审会,不仅损害了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业务人员只管放款,不管风险的消极态度;贷款出现风险时相互推脱责任,最终结果是责、权不统一;分工明确,但责任不清,而且由于这一机制手续比较繁琐,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却居高不下。
三、建立战略联盟、共同防范汽车金融风险
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经销商的协作。汽车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经销商任何一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化解其中的风险,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只有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共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确认其是否具有《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信资格,防范贷款风险。汽车金融服务的各机构间应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合力,全力打击信用不良客户。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间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将违约严重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并互通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切实防范一车多贷、一人多车多贷现象的发生。另外,必要时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还要取得车辆管理部门的配合,认真办理车辆抵押手续。
另外,严防保险公司、经销商的欺诈风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保险公司、经销商进行合作。对符合合作条件的伙伴签订贷款合作协议,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时双方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汽车金融经营模式应当具备下面三项职能:为厂商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策略,提供市场信息;为经销商提供存货融资、营运资金融资和设备融资;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租赁融资、维修融资和产品保险等业务,同时具备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目前无论是外资还是国内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建立完整的专业汽车金融服务机构都将面临一定困难。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外市场的金融创新,如车贷债权的证券化和打包处理等金融工具,更是国内无法短期内跟进的。国内厂商缺乏专业金融机构的运作经验,而外资企业适应国内市场还需要一定时间。建立适应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的汽车金融风险控制模式还需要汽车金融公司、制造商、销售商、保险公司、商业银行、政府及消费者等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董梵:我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车界论坛,2005,4:1~3
关键词:汽车金融;汽车金融公司;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
一:与商业银行业务的比较分析
国外汽车金融公司进驻中国,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这要归于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相比,它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1)与母公司利益关联度强。汽车金融公司是汽车制造商附属的财务公司,具有成熟运作的经验和风险控制体系,因而能够为消费者、经销商和生产厂商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它们与母公司是一个利益共同体[8],因此在追逐利润的同时,能够配合母公司进行灵活的资金运作,支持母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
(2)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优势。汽车服务是一个技术业,在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时,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知识。汽车公司自己组建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通过厂商、经销商对汽车用户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及时获取有关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服务网络,而对于汽车本身的技术又可以得到汽车厂商的大力支持。而且国外大的汽车金融公司具有几十年在国外开展汽车金融服务的历史,在管理、市场营销、客户资源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一套标准化的业务操作系统。因此,从客户、厂商、自身三个方面来讲都具有技术方面的优势。
(3)贷款手续简单且首付比例低。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较便捷和简单,审批手续较简单,购车者能较早拿到车子。例如,广州安骅与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时,先录入顾客名单,24小时内批复顾客申请,3日至4日内就能办完贷款业务,整体上说,整个贷款流程只需一周。银行方面,由于要对顾客进行审批,过程较为反复,通常需要两三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称,多数银行目前规定最低首付款为全车售价的40%,贷款年限一般为三年,但对于优质客户首付可以降低到全车价格的30%,贷款年限可以到五年,最长不超过五年。而汽车金融公司在贷款比例的要求上显得较为宽松,对于批准贷款的客户一般首付为全车款的30%,还款年限为三年,一些汽车金融公司对于信誉度较好的客户可以承诺首付款为全车售价的20%,贷款年限最多也可延长到五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购车者的资金压力。
(4)无需担保公司的介入。商业银行在进行发放汽车贷款时,消费者要提供不动产抵押,或者寻找担保公司或有一定资质的经销商担保。即便如此,银行对车贷的发放也是慎之又慎。担保公司的介入必然加大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这使得有能力购车的消费者只能持币观望。而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购车者提供担保公证,只要其信誉良好,并且能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就可获得批准办理贷款购车。
二: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与竞争
对汽车金融公司来说,在资金方面上相对有限,而商业银行资金雄厚,能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还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拓展业务。在新《办法》出台前,大众汽车金融早就有意在上海增设业务网点,但碍于“汽车金融公司不得在注册地之外开设分公司”的规定而迟迟未能如愿。工商银行在网点数量方面的优势恐怕也是大众汽车金融将其作为首选合作伙伴的原因之一。而对商业银行来说,和汽车金融公司的合作,不仅保住了汽车信贷这块肥肉,而且风险压力大大的降低了。近来,从宝马和招商银行、沃尔沃和深圳发展银行、标致雪铁龙和中国银行的合作可以看出,汽车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合作趋势加大。
汽车贷款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开始了一场利率价格战。目前车贷成本的主要形式是手续费支出和贷款利息两种。央行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招商和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重点发展车贷。其中,信用卡分期付款则采用手续费的形式,实行前端付款,1年期分期付款的手续费为车贷总额的3.5%,而银行1年期车贷利率为5.31%。以10万元车贷为例,1年期信用卡分期付款需前端一次性支付手续费3500元,而银行个人贷款由于每月还款减少贷款本金,所以年支付利息费用总额仅为2899.53元。如果客户再考虑提前还款,银行贷款的后续利息就无需再支出,但信用卡的手续费支出是不予退还的。
汽车金融公司此前的车贷利率在10%左右,但面对银行凶猛的车贷攻势,多家汽车金融公司干脆推出“零利率”来应对。丰田汽车金融公司表示,在年底前推出车贷零利率,要求是首付达到30%。而上海大众也在10月底前推出车贷享受零利率并免手续费的金融优惠政策。但据悉,汽车金融公司推出的“零利率”更像是噱头,考虑到资金成本,汽车金融公司往往将享受“零利率”范围限定在个别车型,而且贷款期限只有1年。例如:丰田汽车金融只对雅力士车弄实行“零利率”,上海大众也限定在斯柯达晶锐。这就可以使销售量得以提高,而且把期限限定在1年,可以使资金流动性加大,使汽车金融公司在“零利率”上还可以盈利。
可见,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三:保险公司与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保险业务上的比较分析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保险市场是很有潜力的。现阶段保险公司在汽车保险业务上具有优势。
(1)车保险业务的垄断性。现阶段,我国的法律规定,汽车保险业务只能由专营保险全部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具有垄断性。而根据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只能开展汽车保险业务。
(2)保险品种多网点多且分布广。保险公司不仅办理汽车保险业务,还办理其他业务如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再保险,建立的网点多,分布十分广泛。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发展时间短,又受到法律限制,因此网点少。
(3)专业的保险人员。保险公司专营保险业务,对保险人员的要求高,必须有保险销售、核保、理赔、精算、理财等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这是汽车金融公司所不具有的。
(4)资金优势与商业银行一样。保险公司发展历史悠久,融资渠道多,因此在资金方面相对充裕。而汽车金融公司处于成长期,积累的资金较少,这使得其在开展一些业务时,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从金字塔尖跌下
十多年来,中国汽车金融宛如大海中航行的一条船,在风雨中颠簸,几经周折、几经沉浮。国内车贷业务自1998年推出后,先是风光无限,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猛增。2002年汽车信贷一片火爆,建行成立汽车金融服务中心仅两个月,个人汽车贷款余额就已经突破1亿元。而交行当年的成绩是,汽车信贷完成“几个亿”的增长,比2001年翻了两番。据统计,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在刚起步的1998年为4亿元,2003年各商业银行的汽车贷款余额突破1,800亿元。
然而进入2004年后,如遇急刹车,车市一下子进入下行通道,汽车金融市场也从金字塔尖跌入谷底。当年的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国内几大商业银行输得一败涂地,在汽车信贷业务中积累了大量坏账。
就在中国汽车金融市场遭遇急刹车之际,跨国“汽车金融公司”却高调登场。2004年8月,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4年9月,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挂牌;2004年12月,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进入中国汽车金融市场。
当时,大部分人都相信,新的法律法规加上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带来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将使得中国汽车金融业从此走上快车道。然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并没能取得人们所预想的业绩,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开业后一个月内,只有100多个贷款协议。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让这些雄心壮志的外国汽车金融公司大失所望,当时,大众汽车金融表示,“春天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早。”
十年来,中国汽车金融在曲折中缓行。截至目前,虽然国内已有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不同股权形式的汽车金融公司18家,其中不乏响当当的企业――通用、福特、丰田、大众,但狭窄的融资渠道和营利渠道,以及并不明朗的市场前景,令中国汽车金融业仍然在十字路口徘徊。
刚出炉的民生金融银行“2012~2013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显示:中国汽车消费金融在2013年的增长,依然没有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占有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刚起步的水平,市场渗透不足15%,与美国近70%的市场渗透力相比,差距悬殊。
诸多“藩篱”挡道
上汽通用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文国表示,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金融行业催生了大量的融资需求,虽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发展很快,但商业银行仍然是中国汽车信贷的主体,占据2/3以上的信贷余额;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较多,汽车信贷仅仅是其中一项业务,并不被重视。更为严重的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的只是获得存贷款的利差,不能保证对汽车企业持续和稳定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行业发展。
“我国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导致汽车金融公司在推广汽车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表示,他认为还存在消费者承贷能力低,金融领域行政垄断,法律体制、社会保证不完善等问题。而贷款门槛过高及手续复杂、产品单一等金融服务机构本身的不足,也影响到汽车金融业务的拓展。
业内人士指出,没有市场化的金融管理体制,就不会有完善、成熟的汽车金融服务业。目前,我国还是政府计划性很强的金融管理体制,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体制还不适应市场的需求,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才刚刚起步,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还未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严重制约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市场已历经百年,而中国自主品牌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由于缺乏经验,往往鲜有作为。一家国内汽车金融公司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显示,全行业截至2007年才首次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当年全国汽车金融公司盈利仅1,647万元,不少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只有上汽通用汽车金融一家连续九年盈利。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在汽车金融服务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2011年比亚迪与法国设备租赁总公司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未能顺利成立,原因是双方对业务的风险判断存在分歧。国内汽车金融业务在2000年后逐渐繁荣,但由于监管不力和信用机制缺失,造成大量坏账死账。此外,中国消费者仍不习惯通过贷款购买汽车等大型商品,这意味着,短期内汽车金融服务的市场仍然有限。而环保压力正促使更多城市减少车牌发放,也会挤压消费者对汽车金融的需求。如此看来,要拆除限制汽车金融发展的“藩篱”,使汽车业融入金融圈,还需较长时间磨合。
路在何方?
一方面是利润渐微的车市,另一方面是潜力无限,但业务相对落后的汽车金融市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车市,如何才能迎来汽车金融的春天?
业内人士认为,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大力发展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体的中国汽车金融产业。通过市场良性竞争和建立行业合作交流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汽车金融产业,最有利于我国汽车金融业的理性发展。近年来,自主品牌也在向汽车金融方面渗透,建立汽车金融公司。通过市场的良性竞争,互相促进和提升,加速行业的转型与跨越,汽车金融公司将成为汽车金融市场一股强大的力量。
针对汽车金融在中国发展存在的问题,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科瑞爵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为客户提供丰富的“整体出行方案”。
所谓“整体出行方案”,就是汽车金融要由过去单一提供融资服务,发展为多种服务业态,刺激并支持汽车销售,包括汽车金融、保险、延期保修、售后服务、二手车置换等多项服务。科瑞爵表示,“我们着眼于用户使用成本,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使其在汽车生活的每个环节上都能享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
这一点得到了业界呼应。宝马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总监刘军介绍,宝马金融与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及太平洋产险共同签署了保险业务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业务覆盖所有客户群体,包括现金客户及贷款客户。沈阳鑫通集团董事长杨伟平指出:汽车金融业务的服务产品已经由以前的单一产品变成现在多样的产品,它不仅能提升经销商的售后利润,也能挽留客户,将客户变成经销商的忠诚客户。
[关键词]汽车金融风险控制战略联盟
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关于知识和行动的不对称性。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一般是由公司自己承担的,所以专业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对客户资信调查都是非常严格的。有的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客户资讯评估系统”,从而对客户进行筛选,按还款能力的强弱对客户采取不同的按揭政策,有效地缓解了车贷风险的发生。但是商业银行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对贷前、贷后及贷中的管理,只是简单的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种做法对于降低银行的风险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最终导致了2003年保险公司的退市。
一、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主体分析
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市场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各类企业纷纷加入其中。具体说来,主要有如下服务机构:汽车制造商、商业银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经销商、保险公司。目前在我国市场上提供汽车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商二种。
商业银行一度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的汽车贷款和金融服务业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到2003年年底,全部金融机构提供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达1700.06亿元,比年初增长620.14亿元。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45亿元,占85%,股份制商业银行206亿元,占12%,城市商业银行45.9亿元,占2.7%;财务公司5.1亿元,占0.3%。但是截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金融机构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1833亿元,而呆坏账近1000亿元,坏账率有40%左右。而在北京,坏账率更高达50%以上。各大银行陆续停止或者提高了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门槛,汽车信贷萎缩。直到2006年随着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开通,银行凭借其密集的网络优势和充足的资金是银行汽车信贷的优势所在。汽车信贷业务也逐渐回升。总体来说,现阶段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银行。
二、我国汽车金融风险控制中存的在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领域主体的银行在汽车金融风险的控制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汽车金融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控制不到位
银行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之初,通过采取财产抵押、质押、保险公司担保等贷款担保形式,银行认为贷款万无一失。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行纷纷降低贷款条件。由于贷款客户分散,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缺乏应有的审查,也没有做到贷后跟踪监测,因此造成贷款客户良莠不齐,这些都为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而且汽车消费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占有很小的比重,不是其主业,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催收不及时,只管贷不管收,加重了汽车贷款的风险。
2.银行缺乏对汽车经销商的制约,使得经销商将风险转嫁到银行
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中,银行和汽车经销商的关系只是基于资金供求基础上的商业合作关系,银行为到经销商处购车的客户提供贷款,促进汽车销售。经销商在贷款客户提供物质担保的基础上,为汽车消费贷款提供全保证担保,这种合作应该是双赢的合作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商业关系存在责任不对称,风险分担不平衡。银行提供资金承担了资金损失的风险,相反经销商借助银行贷款促进汽车销售,对其有利,不存在风险。其虽然提供贷款保证,但这种保证通常只是一般贷款保证,是在贷款人落实物质担保之后附加的信用保证。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汽车消费贷款设定的物的担保价值肯定要超过贷款金额,但在执行时却存在许多障碍,不能及时变现,因此可以说经销商的保证责任通常形同虚设。转加之银行对经销商缺乏强有力的制约,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银行的利益,与客户串通办理假按揭、降低购车首付比例等,这样经销商就把业务风险全部转嫁给了银行,形成银行汽车信贷的高风险。
3.银行汽车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产业链短
银行办理的汽车金融业务仅局限于汽车消费贷款,赚取利息收入,不仅造成收入单一,而且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无法及时了解贷款客户的基本经济变化情况。银行汽车消费贷款是一项独立的资金服务业务,提供贷款以后除客户按时归还本息外,基本与客户断绝了联系,对客户、担保人等在贷款期间经营状况、经济情况的变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对出现的贷款风险不能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4.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漏洞
当前银行在贷款管理中普遍实行“审贷分离”的原则,即:贷款业务人员负责考察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和抵押担保落实情况,将考察结果和意见呈报给贷款审查委员会或部门负责人,其本身没有贷款的权利,最终决定发放贷款的是贷审会或部门负责人。表面看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加强了贷款的安全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了解情况的业务人员没有放款权利,有决定权的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在贷款责任上,由于最终决定权在贷审会,不仅损害了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减轻了其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业务人员只管放款,不管风险的消极态度;贷款出现风险时相互推脱责任,最终结果是责、权不统一;分工明确,但责任不清,而且由于这一机制手续比较繁琐,在执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不良贷款比例却居高不下。
三、建立战略联盟、共同防范汽车金融风险
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经销商的协作。汽车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经销商任何一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化解其中的风险,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只有通过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共同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认真调查,确认其是否具有《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规定的资信资格,防范贷款风险。汽车金融服务的各机构间应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合力,全力打击信用不良客户。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间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将违约严重的客户列入“黑名单”,并互通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切实防范一车多贷、一人多车多贷现象的发生。另外,必要时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还要取得车辆管理部门的配合,认真办理车辆抵押手续。
近日,深圳的曾先生高兴地告诉他的朋友新车宝马到手了。据了解,他先在某商业银行办理了分期消费信用卡用做购车首付款刷卡,然后利用车行以旧换新的政策享受按揭贴息。他说,宝马本身有汽车金融的服务,以旧换新购车还能抵商业银行一个点左右的利息,“整体算下来省一万元左右。”无独有偶,北京的高女士也喜悦地和同事分享,她最近通过贷款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
《投资者报》记者调查发现,曾先生和高女士买车的故事,折射出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逐渐被开发壮大的事实。数据也可以佐证这一观点,《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显示,2001年~2014年,国内汽车信贷市场规模由436亿元增长14倍至6596亿元。
报告指出,随着国内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汽车金融市场日趋多样化的参与者加入争夺蛋糕,伴随着个人征信体系的完善以及汽车金融行业的政策利好等,汽车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丰富。
正如融金所始人孙明达所言,目前国内汽车金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零售消费信贷以及经销商库存融资两方面,未来汽车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还需要向全产业链拓展。
事实上,很多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也看重了汽车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投入力量进行开发,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也让大众在面对车的那些事儿时,少一些捉襟见肘的尴尬。
贷款买车哪家强
汽车金融市场越来越被重视,单就贷款买车来说,众多的贷款渠道也为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选择困难”。银行贷款、汽车金融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到底哪家的产品更好、服务更完善?《投资者报》记者对比发现,单从利率上看,银行的贷款产品目前仍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者的加入,这些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消费者若选择银行进行贷款,以农业银行为例,其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贷款利率均不相同,费率分别为4.5%、8%和10%,工商银行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利率则分别为3.9%~5%、6.9%~8%和12%,建设银行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利率分别为4%、8%和12%,中国银行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利率分别为3.9%~5%、8%和12%。
据悉,银行办理汽车贷款的另一个途径为汽车分期,例如农业银行推出的“信用卡汽车分期支付”,首付三成,12期手续费为3.5%,24期手续费为7%。不过,不同银行的信用卡分期费率都有差异,总得来看,一般12期(一年)的分期费率在3%~5%之间,24期(二年)在4%~8%之间,36期在9%~12%之间。
此外,记者了解到,小贷公司也加入了汽车金融市场的争夺战。据媒体报道,小贷公司的汽车贷款相对于银行而言,利率较高,普遍月息在0.8%左右,年化利率在9.0%以上,以此计算,贷款10万元买车、一年期限,向小贷公司借钱要比找银行多支付大约5000元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低利率虽然诱人,但并非人人都可以申请得到。事实上,银行的批贷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的材料繁多,诸如身份证、户籍证明、本地房产证明、购车合同等相关证明都是必须准备的材料。
据某银行工作人员介绍,银行在贷款时,还会对贷款人的资质严加筛选,逾期多次或者其他征信记录存在污点,借款人都不能获得贷款,有的地方甚至对购车人的户籍加以限制。在首付方面,银行一律要求三成首付。
相比之下,专业的汽车金融公司有更多细微的优势。据记者了解,在促销活动期间,从4S店购车并申请相关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还能有额外的车价优惠,上文的曾先生就因以旧换新省下1万元左右。或者,部分车型会有额外补贴,算下来购车成本比银行贷款还能便宜一些,具体补贴比例要看活动车型而定。每家汽车金融公司对于母品牌的车型几乎都有或多或少的优惠。
另一方面,每家汽车金融公司对于旗下品牌车型,贷款后提车速度大约为一周左右,而银行由于批贷时间较长以及流程问题,购车人提车往往要等待一个月左右。此外,对于购车人的审核,汽车金融公司的标准也较为宽松,并不对购车人的户籍等做出硬性要求。
汽车金融的发展可谓是百花齐放,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然而,尽管从商业银行到汽车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各方纷纷加入汽车金融市场的竞争之中,但是一直到2015年,国内汽车金融的渗透率仅达到30%,与国外70%~80%的渗透率相比尚有差距。据德勤中国预测,到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达到50%,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万亿元,这一领域将有更多创新的机构、产品与服务等相继推出。
二手车服务崛起
2004到2014十年间,汽车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到目前为止,由银监会批准成立的有25家。与此同时,国内开始有主机厂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介入,经过2011年到现在五年时间的大量推广,目前国内已经有3000多个拥有牌照的融资租赁公司,正在从事零售汽车金融业务。然而,包括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为主流的汽车金融服务主体,均以新车为主,二手车领域的汽车金融服务一直稍显落后。
反观发达国家,二手车的金融渗透率与新车所差无几。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多家金融科技机构将目光瞄准汽车金融的服务之上,尤其是二手车领域的金融服务。
美利车金融总裁李明昊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二手车是非常典型的非标产品,其服务链条较长,交易过程需要经过车况鉴定、估值、过户等流程,并且基本是‘一车一况、一车一价’,因此我国二手车市场是一个重资产、重服务落地的市场。”
盈灿咨询测算预计,2016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总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1万亿元,到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总规模可达到1.85万亿元。汽车市场中,二手车市场的增长态势不容忽视: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预测,到2020年,新车与二手车交易比例有望达到1:1,汽车市场也将从“新增需求”转化为“置换需求”。
万亿市场,金融科技公司将如何入手呢?以美利车金融为例,据记者了解,H上线两年的美利车金融,已完成了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布局:目前该平台已经组建了逾千人的线下服务团队,与全国3000~4000家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因为美利车金融获得了京东金融的A轮投资,因此,用户不仅能够在通过汽车经销商的推荐,享受到美利车金融的汽车分期服务,也能够从京东金融汽车白条页面,进入“美利车金融”的申请入口,提交分期消费申请。截至目前,该平台累计帮助10万名购车者获得了他们的爱车,累计放款金额超55亿元。
近日获得3.6亿B轮融资的第1车贷也是以二手车商贷款起家的。该平台为车商、汽车整车物流商以及汽车租赁公司等提供授信额度在5万到5000万不等,还款时间为1个月到24个月不等的贷款产品。目前第1车贷已经覆盖全国30个省份、80个城市,与全国70%以上的中大型二手车商建立合作,覆盖中国二手车交易总额的6%,2016年放贷总额超过120亿元。
由于我国二手车市场起步晚,行业内鱼龙混杂,诚信问题、规范经营问题、跨区域流通问题等突出;同时,鉴定评估人才缺失、第三方评估机构较少等困扰着二手车行业的发展。报告称,目前监管法规逐渐到位,行业运营规范化,促进了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制造业信息处处长李伟利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拐点。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将保持10%~15%的中速增长;发展重心逐渐从前端向以二手车、汽车金融为主的后市场转移。
汽车租赁新蓝海
罗兰贝格数据显示,中国租车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9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340亿元,预计到2018年将攀升至580亿元。车队数量则从2008年的10万辆增至2013年36.9万辆,预计2018年将增长至77.9万辆。而直到2012年,中国租车渗透率仅为0.4%,汽车租赁公司车队租赁渗透率不到10%;在德国、法国等成熟市场,每年近50%的汽车租赁公司车辆会以租赁形式出售。
花生好车董事长陈鹏云意识到这一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与利润空间,于是他专注开拓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花生好车将车辆型号限定在几款性价比较高的畅销A级车,为每辆车购买价值百万的各种保险,消费者可以零首付、20%首付、50%首付直租。汽车直租模式,租赁公司还可以赚取汽车批发零售差价、保险返点等。
关键词:汽车金融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厂商 汽车经销商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轨道。自2009年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有效刺激了汽车消费市场,在1.6L以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节能惠民工程等政策的促进下,我国汽车行业以大大超过世界的水平飞速增长,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在全球经济形势一片萧条,国际主要汽车品牌在欧美战场纷纷败退之时,中国市场却为全世界带来一丝希望。在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同时,广大消费者对高质量的汽车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汽车厂商围绕提升服务质量的竞争也已展开,而我们所关注的汽车金融行业正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部份,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
汽车工业在国外己有百年历史。人们在回顾、品味这段历史长河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汽车工业的辉煌和车轮民族的富足,而忽视了在这世纪百年、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背后,有一个无名英雄――汽车金融服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当时“甲壳虫”在美国的滞销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著名的“五马克信贷”的出笼,就没有今天“天下无双”的汽车帝国和世界顶级水平的德国汽车产业;如果没有福特汽车信贷公司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证券化的方式融通源源不断的资金之流,也就没有今天如日中天的汽车工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有了汽车金融服务,才有了今天如此繁荣的汽车工业;也正是有了汽车金融服务,才有了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对汽车销售的增长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也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要真正理解汽车工业,必须首先理解汽车金融;要真正发展汽车工业,必须首先发展汽车金融。国内外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己经清晰揭示了这一点。中国过去二十年间一直在试图走一条脱离汽车金融,单线发展汽车工业的路子,结果众所周知。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我们才逐渐认识到,汽车金融是汽车工业的领航者,汽车金融是启动社会消费的重要钥匙之一。
目前,尽管我国汽车金融业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但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体系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汽车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专业汽车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汽车金融制度安排不合理,汽车金融市场渗透率滞后等。应通过从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汽车金融机构体系,坚持汽车金融服务企业发展的专业定位,构建汽车金融服务信用体系,改善汽车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有汽车金融企业等措施,来构建适应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需要的新型汽车金融体系。
■二、 中国汽车金融业的发展
在中国汽车金融尚处萌芽阶段,汽车金融公司所开展的业务集中于经销商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这两个项目。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的融资行为主要通过银行和汽车公司的财务公司或金融等机构。
经销商融资业务成为近几年来帮助中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工具之一。经销商融资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汽车品牌经销商能力的强弱, 如果一个品牌的大多数经销商不具备稳定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可能无法正常的进行产品的流通,进而造成库存结构数量不合理,销售能力发挥不充分等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最终造成的结果便是销量下滑,市场占有率降低,市场品牌美誉度下降。可以说经销商融资和一个汽车品牌的经营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汽车品牌力强,能够支撑经销商更容易获得融资需求,当然,该经销商也必须要提供足够的担保或抵押。经销商融资能力强,也能更好地对品牌进行经营,在赢利的同时,反哺品牌影响力和汽车品牌共同成长。
市场上的汽车经销商大多分为两类,拥有较强集团背景的投资者。这类企业大多采用企业内部融资,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公司或凭借和银行业良好的合作关系。采取商业银票的方式来进行日常资金的划拨,满足运营要求,以达成集团内部资金使用成本的最优化。但绝大多数经销商是以个体投资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并不具备很强的社会背景,资本能力也相对薄弱。他们在和银行最初的合作过程中,往往由于不具备良好的信用评级而难以轻易地获得大额的融资。即便有的能够获得一些融资额度的,也在后续追加申请和还款释放额度的过程中遇到种种的不便。于是他们想到了通过厂家融资这一渠道。而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厂商也在为这一类合作伙伴融资的不稳定性而犯愁,投资方的合作意愿很强,但往往由于资金的不到位而影响了双方在市场的推广速度和影响力。投资者在汽车厂家拥有一定的信任度,但这些信用却无法转化为其在向银行申请融资的额度。于是在二十一世纪初,一种流通于汽车制造厂商,银行和经销商之间的三方承兑便出现了,这类银票由厂方提供信用为投资者作担保,从而解决投资者融资困难的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当时的汽车行业经销商运营中。
随着经销商数量的上升,汽车销量的增加,以及所需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主机厂意识到这种合作模式的风险正在不断地扩大,决定停止对经销商的信用支持模式。从而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和经销商合作的严谨的融资模式。其实在这个阶段之前,经销商和厂家的直接融资合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销商通过向厂家抵押和担保,而获得一定额度的商票,但随着规模的扩大,汽车制造厂商也考虑到了对融资这项业务的独立和整合。于是,中国汽车金融历史上著名的通用金融公司,大众金融公司等等便因此相继诞生了。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又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取代《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 对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汽车金融作为一种特定的产业金融,从根本上改善了汽车产业的资金循环,使汽车产业的资金循环突破了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并逐步演变为依托及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金融工具。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尽快解决制约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完善有关汽车金融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汽车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首先,要从观念上同世界接轨,与时俱进地推进汽车金融业的理论及实践发展。理解汽车金融的重要意义基于两个方向:第一,如何理解汽车金融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用汽车金融服务来诱导和启动庞大的个人储蓄,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稳定,持续,快速地发展,支持国民经济的较高速持续增长。第二,如何利用汽车金融消费信贷对产业盈利能力做出贡献。汽车金融服务有助于建立“汽车消费主导型”的市场格局,不仅有助于发挥用好中国汽车存量资产,而且反哺于汽车金融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其次,我国各金融机构要为汽车金融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如目前比较流行的“零利率”及“先付一半”等根据消费者习惯所提供的产品组合,丰富产品类别和支付手段。这几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金融行业也较前几年产生了质的飞跃。但目前汽车消费中仅有20%-30%的业务是通过融资贷款的方式来购买的,这与国际上70%的水平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反映了我国汽车金融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所提供服务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