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怎样才能学习好?这是家长们关注的话题。现在,大多数家长明白,想要孩子学习好,最关键的是孩子要“学会学习”。家长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呢?这里有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一、培养孩子兴趣,养成学习习惯。
家长要千方百计地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往往是从一个问题、一门课程逐步扩展的。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家长就可乘势引导孩子树立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其现在的主要责任就是学习。有了责任意识,这时在引导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而然地会内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家长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自觉”学习是很难奏效的。
二、启发孩子思考,掌握学习方法。
教人与鱼不如教人与渔。孩子自觉了,学习就成了平常事,且在学习中还会产生新的乐趣。帮助孩子解答在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这不是家长的责任,也不是家长力所能及的。而启发孩子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是家长应尽力而为的事。什么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简言之,就是在学习时能思考,思考每个知识的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因为这种思考,能帮助孩子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就会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预习的、复习的、听课的、背记的、思考的、解题的、考试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学习就游刃有余了,学习也不再成为孩子的难事了。
三、帮助孩子学会使用工具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认识到自己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才能积极主动地在家庭教育方面开展自我教育呢?
仅仅有“教育好孩子”的愿望还不够
应该说,绝大多数家长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也想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但是,培养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次次痛苦的失败经历使家长们首先明白了:培养孩子,仅仅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
有个孩子,不论是学习还是品德,各方面都表现得不好,却有一条让人羡慕的名牌皮带。有一次,我和他的家长推心置腹地交谈时,问道:“你的家庭经济情况并不好,为什么给孩子买这么贵重的皮带?”孩子的父亲回答:“我不能让我的孩子比别人差。别人有的,我的孩子也得有!”我又进一步问他:“那,别的孩子学习、品德都好,你在这方面为什么不让你的孩子也有啊?”没想到,他的回答是:“给孩子一个好皮带,只要有钱,就能做到。可是让孩子学习、品德也好,我就不知道怎么办……”
我听到他的回答,沉默良久。是啊!买一条名牌皮带的愿望容易实现,而教育好孩子,仅仅有愿望就不够了,因为家庭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当今父母的素质不论是理想的、不理想的,都是过去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而其中的解决之道关键在于家长的自我教育。
仅仅满足于我“在教育”也不成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良好愿望的水平上,而是在负责任地教育孩子,有时候还十分辛苦。遗憾的是,得到的效果和付出的努力并不成正比。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家长没有经验,又往往把家庭教育看得很简单,认为教育子女无非就是让他们学好不学坏;至于教育方法,则是“老一辈怎么教育我的,我就‘照方抓药’”。其实,老一辈的教育,有对的也有错的,完全照搬就非常危险。
比如,有一次,一位教师要处理一个学生动手打人的问题,就把家长请来商议。没想到,这位家长一进办公室就挥手给孩子一个响亮的耳光,边打边吼:“我在家怎么教育你的!”“是谁教会了你打人?”
可见,这位家长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他虽然也想教育好孩子,但正是自己爱动手打人的行为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习惯于用拳头解决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能满足于“我在教育”,而是要组织起来,共同学习,相互探讨,自觉提高教育水平。比如,很多家长在网上自发组建QQ群讨论孩子的成长问题,这是个好现象。
进一步理解“身教重于言教”
“身教重于言教”这句话,几乎没有家长不知道,但是,为什么相当多的家长事实上做不到呢?这里有更深层次的历史原因。
绝大多数家长虽然重视教育,但由于中国过去的家庭教育认识是建筑在“长者恒为师”“没有不是的家长,只有不对的孩子”理念的基础上,这使家长产生了一种错觉:孩子的任务就是听,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长的任务自然就是“说”。
所以,现在相当多的家长仍然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说”,就是“训话”。我就多次看到有的家长正襟危坐,滔滔不绝地对孩子讲“道德、理想、追求”,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他们好像认为,通过说教将各种道理反反复复地说给孩子听,就是完成教育任务了。
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是全方位的信息和整体性的教育,与其说他们的教育是来自家长的“说”,不如说是来自看家长怎样“做”。比如,一位家长经常对孩子说要诚实,孩子只是知道“诚实”这个口头概念,真正理解这个概念就要看身边家长的行动。如果家长躺在被窝里睡懒觉,却在电话里告诉单位领导:“我正在路上,遇到堵车了。”这时候,家长的诚实教育肯定等于零,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孩子还会把“诚实”经常挂在嘴上,却心安理得地去做不诚实的事情。
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有高标准要求,但却忘了“身教重于言教”这个关键。
成功的身教来自家长的自我教育
有的家长虽然很想做好家庭教育,也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但是总把力量用在要求孩子改变而不是自己的改变上。
记得一次开家长座谈会,一位妈妈为孩子总是在看《西游记》《水浒传》这些课外书而烦恼不已,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作文指导》一类的学习书。于是,大家就帮她分析:你看,这些书都是古典文学名著,孩子从中可以吸收各种知识,通过潜移默化,对写作文也会有帮助的。有的孩子不爱看课外书,家长还着急呢。
从那以后,这位妈妈有了变化,她不但支持孩子读课外书,而且亲自买课外书,和孩子一起读,有时候还一起讨论。孩子变得非常愉快,不用躲着母亲偷偷读书了,从此完成作业也比较自觉了。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各方面都有进步。再开家长会的时候,大家请她谈谈教子经验,她说的很简单明确:“我变了,孩子就变了。”
每一位家长,如果想获得成功的“身教”效果,首先必须培养自己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即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家长自身才可能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带来的不仅是自己的成长,同时也有孩子的进步和家庭的和谐发展。
·读书、看报
读书、看报能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在家庭中传递信息时,父母还要谈谈自己的认识。读书过程中养成划出重点、剪贴感兴趣的文章和记读书笔记等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孩子自然也会喜欢上读书、看报。
·小型家庭智力竞赛
进行竞赛的方法多种多样:必答、选答、抢答;口述、手写、动作;记分、淘汰、小奖品。这项活动还可以针对孩子在学习中的弱点进行,激发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背景。
·家庭辩论活动
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问题是父母和孩子都感兴趣的,但看法未必一样,就此开展辩论活动,各抒己见,也是项不错的活动。如果在家庭中形成讨论、辩论的风气,每个家庭成员的水平都会提高,还能矫正有些父母一人说了算的不民主作风。
·智力型家务劳动
所有的劳动都有明显的智力因素,如:饭,怎样做能节约时间?菜,怎样做才好吃、好看?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拖地板,怎样才能擦干净?等等。在家务劳动中引导家人开动脑筋,大脑必然得到锻炼。
·解决家庭难题
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只要不是必须回避孩子的难题,可让孩子一起参加解决难题,让孩子知道有关情况,听听孩子意见。在孩子参与处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智力,还提高了他的责任意识。
·向孩子请教
父母应有向孩子学习的意识,有些知识父母可以直接以孩子为老师。比如,孩子的英语也学得更好了,父母可以多问问孩子,这样更会提高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发现自己不能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就会很自觉地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难道不比听写、默写更能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吗?
好孩子育儿网整理编辑
在平日里,我会对孩子们说:“老师家里有一个很厉害的望远镜,小朋友在家里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听妈妈的话,老师都能看到。”我还有意识地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更多信息,经过我的情景再现,孩子们对我的“望远镜”开始敬而生畏,不自觉地也会克制自己在家中的行为。于是,“老师的望远镜在看着你呢”这句话也频繁地挂在了妈妈的嘴边,成为了妈妈的“利器”。在妈妈庆幸“望远镜”神奇功能的同时,我却开始了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合适吗?等孩子长大了一些,对“望远镜”有了正确的认知后,我那在孩子们心中的“伟大”形象又会变成怎样?他们会说,“老师就会骗我们”吗?(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幼儿园 陈传芝)
专家视点:
笔者认为,当家长无法“驾驭”孩子时,“望远镜”的使用无可厚非,毕竟,它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但同时,“望远镜”的使用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望远镜”的功能。教师和家长要意识到一点,那就是使用“望远镜”的目的是希望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尤其是我们无法容忍的行为。同时也要意识到,“望远镜”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过于依赖“望远镜”,轻易地、随心所欲地使用,那样的话会使望远镜的功效丧失。正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第二,注意与家长充分沟通交流。诚然,“望远镜”的有效有赖于教师与家长的充分沟通,步调一致,这其实也是家园合作共育的要求所在。一方面,教师要让家长知晓幼儿园对孩子的各项要求,以帮助家长对孩子在家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决定是否动用“望远镜”;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全面、完整地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筛选出那些孩子表现出的需要纠正的行为。如此通力合作,就能保证“望远镜”使用功效的发挥。
第一,要提高幼教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幼教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是幼教者的道德水平,即教师的师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幼教工作者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作用于幼儿的教育手段。师德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和影响是教科书、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幼教者必须提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和完善自身修养。
第二,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设施,电教设备的能力。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发展,幼教工作正在打破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幼儿园已普及了录音机、摄像机、电视机、幻灯片、电脑等。这些设备的使用,可以打破时空对教学内容的限制,把抽象的理论转为直观形象,便于幼儿掌握。因此,现代幼教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使用电教设备的能力。
第三,要抓好幼儿主动劳动的教育。当今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父母和爷爷奶奶过分的娇惯,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一切,不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导致孩子依赖一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要想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转变成为勤劳、勇敢、不怕艰辛的人,就要培养他们自己穿衣、吃饭、洗手、洗脚、洗脸、穿鞋等良好习惯。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幼儿有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级,根据班级的高低,体力的强弱,安排劳动任务。如大班,他们的体力、能力和独立性都增强了,他们劳动的主要内容应是做值日工作、检查工作质量、学会观察一些植物、饲养小动物、制作手工玩具,同时培养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计划性和劳动目的性,通过这些培养来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形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为孩子走向生活,成为社会上合格的劳动者奠定基础;中班的幼儿动作比较灵活,能控制自己、独立性强、能按教师的要求有目的地完成劳动任务,可以培养他们独立穿衣、迅速洗脸、洗手、擦洗课桌椅、简单种植一些花草等劳动,便于培养他们的劳动光荣感和责任感;小班的幼儿体弱,动作不够灵活,对他们的劳动安排应简单、时间要短,教他们慢慢的洗脸、洗手、洗脚、穿衣、自己吃饭。
第四,培养淘气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在幼儿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无意性占上风,特别是那些较“淘气”的孩子,他们的特点就更为突出。他们都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想做个好孩子,做个乖孩子。但是,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自己管不住自己,在各种活动中,常有违规行为的习惯,如果用粗暴的态度批评他们,或者用强制手段去压服他们,是不会达到良好效果的。
第五,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体力上无法胜任很多工作。尤其是当今社会更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没有较好的体格何谈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何谈“小康社会”。因此,要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怎样才能抓好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呢?我认为,应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睡眠习惯、食物营养习惯,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等才能提高。
一、《新朋友,新伙伴》引领孩子走进校园
刚从幼儿园出来,孩子们是怀着渴望与不安的心情跨进小学大门的,他们将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首先碰到的是如何熟悉环境,认识老师和同学,并和新老师、新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学校生活的愉悦。为了使孩子们尽快熟悉老师和同学,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我利用《新朋友,新伙伴》这一课引领孩子们走进校园。
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玩,游戏作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能营造良好的儿童交往的氛围,便于他们主动、积极、愉快的交往。于是,在教学时,我先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游戏。在“手拉手,找朋友”的游戏中,小朋友一边唱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边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小朋友懂得班内的每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同学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见到老师和同学应该主动打招呼,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网小鱼”的游戏中,由八个小朋友搭成鱼网,其他的小朋友装作小鱼穿过网,边做游戏边唱歌“游啊游,游啊游,游到网边快快跑,跑不掉,被逮着,开开心心作介绍”被网到的小鱼就要进行自我介绍:我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喜欢干什么……在这个游戏中,小朋友通过自我介绍,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其他小朋友更多的了解了自己。
通过这样的游戏,孩子们不但熟悉了同学和老师,而且很快就消除了刚进校园的忐忑不安,开始积极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了。
二、《上课了》带领孩子走进校园
一年级的孩子刚来到学校,根本不明白铃声为何物,他们经常把铃声当做音乐,任由上课铃声响了依然在外面玩耍。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明白铃声的含义,了解上课时究竟应该怎样做呢?这时,《上课了》这个主题单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上课时应该怎样做,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我正在给孩子们讲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突然旁边响起了很嘈杂的声音,孩子们竖起耳朵努力去听,依然听不清楚老师讲故事的声音。这时,孩子们的脸上纷纷露出了失望、讨厌等等的表情。我赶紧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很多孩子都表示“太吵了,影响他们听故事”。于是,我马上引导孩子们讨论,怎样才能听得好呢?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一些上课的基本要求就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和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深深地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效果自然比老师的强制灌输、强制要求好得多。
三、《课间十分钟》教会孩子如何休息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课间十分钟不但是让他们休息的十分钟,同时也是让他们探险的十分钟。他们喜欢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地推一下正在下楼梯的同学,他们喜欢抓住这宝贵的十分钟在走廊里和小伙伴一起追追赶赶……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课间玩得开心又安全呢?我决定利用《课间十分钟》这一课,找准教材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
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下课时从学生身边拍摄的录像,通过录像中的片段来层层展开,让学生辨析是非,讨论下课后应该做些什么,在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抓住合理做好课前准备有什么好处、下课后要做好那些课前准备、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应该玩什么样的游戏这几个重点,分组人人参与编儿歌、订规则活动,编好后以小组为单位唱一唱,演一演。接着通过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开展“实话实说”活动,让学生回忆一下,下课“我”在做些什么,“我”做得对吗?最后在下课前几分钟请小朋友想一想,接下来是什么课,你下课后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随着下课的铃声,老师说:“小朋友下课了,你想做什么呢?铃声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铃声的这句话吧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我会整理》教会孩子怎样自理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被“爱”包裹着,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上下学都有家长接送,书包有家长背,书本文具有家长帮忙整理。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入了《我会整理》这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整理产生兴趣,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没有直接的告V孩子们整理东西的方法有几条,而是从孩子们天天都要接触的书包入手,设置了几次整理比赛:1.帮小红妹妹整理书包;2.整理书包大比拼;3.帮书包减肥;4.帮老师找学具;5整理自己的学具;6让图书架更方便。7模拟整理房间比赛;8看录像,评选最棒小当家。
精神感召,你们都是好孩子
眼下的这群孩子实在太难教育了。在家都是被父母宠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了学校,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抗挫折能力也比较差。尽管这批学生已步入初三,但仍有不少人整天漫无目标、松松垮垮,个别学生更是一副看破红尘、一切都无所谓的样子。
经验告诉我,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思想入手,用精神感召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能。对于传统的教育方法,这帮“老战士”见得多了,似乎有了超强的“免疫力”,看来我必须有所创新。几经琢磨,我忽然想到了入党宣誓的场景,铿锵有力的誓言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于是,我立即召集班委开会,经过我们一番酝酿和修改,终于完成了一份代表我们九年级三班精神风貌的班级誓词。
第二天一早,我就带领全班同学迎着朝阳,慷慨激昂地握拳宣誓:“在这庄严的时刻,我用青春的名义宣誓:面对挑战,绝不畏惧;面对挫折,绝不低头;面对失败,绝不放弃;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拼搏进取,实现梦想……”宣誓完毕后,学生们各个露出激动的神情,我赶紧趁热打铁地说:“同学们,请牢记我们的誓词,不管过去做错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们都要把今天作为一个崭新的开始。要始终相信‘改正就是进步,努力就有收获’,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都是好孩子。”
自那日起,全班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好孩子”越来越多。之后,我又采取了“每日寄语”“每周一歌”等一系列活动,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年末被学校授予“优秀班级”的光荣称号,而我也赢得了“精神导师”的美誉。
出谋划策,心会跟爱一起走
中考结束后,看着即将离校的学生依依不舍的神情,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忽然,我有了主意,只要申请一个班级电子邮箱,即使大家分别后,还可以方便联系。于是,在全班的一致同意下,这个班级邮箱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邮箱申请下来不久,我收到了第一封邮件:“安老师,我是玲玲。升入高一刚一个月的我感觉非常不适应,很怀念在初中的日子,真想回到您的身边。这里的英语老师讲课几乎全用英文,而我的英语基础本来就差,每课新学的单词又那么多,学起来非常吃力,您说我该怎么办呢?”这个玲玲,凭着中考时的超常发挥,才勉强被高中录取,这不,麻烦事又来了。我赶紧给她回了邮件:“玲玲,别急!你长大了,不要遇上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建议你多找英语老师交流,告诉他你的学习状况,寻求他的帮助。我对记单词的建议是:把单词放到句子里面强化记忆,既能提高阅读能力,又帮助单词记忆,一举两得。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希望你拿出中考时的勇气和自信来,我相信你能行!”一个月之后,我终于收到她的回复:“安老师,您的方法真管用!现在我上课能专心听讲,对记单词也不再苦恼了,谢谢您!”
读完玲玲的邮件,我刚要长出一口气,竟发现后面还有50多封未读邮件。我随机打开一封:“安老师,最近有个男生总给我写情书,弄得我心里好乱。我知道这会影响学习,可是……”我大惊,这还了得,“多情种”小敏招架不住了。形势危急,我赶紧回信:“小敏,一定要挺住!‘拔慧剑,斩情丝’,一定要记住老师的嘱咐。”
就这样,一封封邮件陪伴着我的学生度过了高中和大学时光,而我这个已经卸任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则如影随形地做着他们的“精神导师”。
价值引领,牵挂你的人是我
很快,我的学生纷纷毕业,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每逢节假日,他们从四面八方到我家相聚成为我最快乐的时光。我与他们一起谈工作、谈生活、谈人生,希望用自己的经历给他们以价值引领,让他们的人生少走弯路。
每次聚会,小健和小亮总会准时出现。然而今年的中秋聚会,他们却意外缺席了。不久,我收到小亮的一封信。原来,小亮在小健的公司里打工,公司已经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最近小亮的老父亲突然病倒,急需用钱。其他的工友们对小健拖欠工资的行为也颇有微词,有人甚至想打官司,将小健告上法庭,但被小亮阻止了。碍于同学情面,小亮迟迟没有采取行动,左右为难之际,他想到了我。我斟酌了一下,在小亮来信的下方写了几句话:“作为企业家,要讲诚信,讲社会责任。拖欠工人工资,对你个人信誉不利,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此事望你三思!”然后将此信寄给了小健。没过几天,我收到了小健的回信:“安老师,对不起,让您牵挂了!最近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紧张。发生拖欠工资现象,我深感内疚。您所言极是,不管多困难,我也一定要先解决工人工资问题。请您放心,我会承担起属于我的那份社会责任!”看着信,我笑了。
2000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爸妈想有个龙年的孩子,我便踩着龙年的末班车来到了中国,本想为爷爷奶奶添龙孙的妈妈,随着护士的一句:“祝贺,是个小龙女!”妈妈有些失望。但是爷爷奶奶都是知识分子,并且又都是党员干部。爷爷奶奶是接受中国提倡男女平等只生一个娃的政策最早的一批人。看着爷爷奶奶毫无重男轻女的观念,妈妈打消了顾虑。
接下来就是对我的教育问题。全家一至通过,不能把我培养成小皇帝。(当时有报到说,独生子女上了小学,老师发煮熟带壳的鸡蛋。孩子竟不知是啥。更不知怎么吃。)爷爷奶奶可以对我疼爱但不可溺爱。妈妈要时刻调整我的成长方针策略。我便在一个充满爱和教育的环境中成长。
我出生后的前几年。妈妈为了让我长大后有一双锐利明亮的好眼睛,电视·电脑和我无缘。我的身边放满了各种幼儿图书和智力玩具。全家人都是我的玩伴和老师,不知不觉中,我把从书里学来的知识用在了生活中。叔叔和阿姨都讲我是个有爱心懂礼貌的好孩子。
因为有不培养小皇帝 的宗旨。我的独立能力很强。
进入幼儿园。妈妈接送我一周。当我认清学校到家的路径后。妈妈便不在接送我上下学(当然是妈妈和老师沟通后)。独立上下学的我是快乐的,在路上我会帮小朋友拾掉在地上的笔或糖块,我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我还会把路边的小花摘下来送给家里劳累的妈妈和奶奶。就这样,我快乐·自由·幸福地度过了我的幼儿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学;引导;培养;实践
【Abstract】In the field research, the attenion raises the student good study way and the study custom, the preliminary academic society observes and the analysis real life with mathematics thinking mode, solves in some daily life problem with mathematics method, but also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 independence, and creativity the aspect and so on the interaction raise, can cause the student to be willing to study and to learn mathematics.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Guidance; Raise; Practice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光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来教学是不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除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以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认识钟表》一课时,先让学生再让学生观察钟表三兄弟的不同长短,后让学生戴上12个数字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