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维生素b12范文

维生素b12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维生素b12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维生素b12范文

维生素b12在产生大量健康血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前还有研究表明维生素B12还可以具有帮助缓减疲劳、帮助集中注意力以及帮助记忆的功能。但是,维生素B12难以被肠道吸收,我们每日维持健康需要的维生素B12摄入量很低,但是很少有食物富含这种维生素(红肉和内脏是主要来源)。

为何中国人要用粮食做主食

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东亚人群在自然演化中,基因突变更偏向于使脑部变得更大,而在欧洲或者非洲人群中,并未发现这一现象。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在血液循环中容易通过“脑血屏障”进入到脑组织,而且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就是人可以正常呼吸的情况下,转化为能量时的代谢产物,只是水和二氧化碳,对大脑来说,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清洁能源”,而葡萄糖,主要来自于粮食和糖。

人类的另外两种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肪,它们来自鱼肉蛋奶和各种油脂,不仅分子大,不易透过“脑血屏障”,在吸收之后,还要先转化成葡萄糖,再给身体供能,这样多出的环节,就比葡萄糖产生的垃圾要多,而对于大脑这个最精密器官来说,保持洁净是至关重要的。

在物种进化中,葡萄糖逐渐变成了大脑能量的唯一来源,中国人“五谷为养”的饮食习惯,和中国人高于欧美人的脑容量,其实是互为因果的,很难说是因为脑容量大而更需要五谷,还是因为多吃了五谷,而增大了脑容量。

为啥有人65岁后迅速老化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最新的研究显示,部分65岁人的大脑中出现了一种基因变异,它会加速老年人大脑老化的速度,甚至可以导致这些人的大脑比同龄人衰老12岁,而这种衰老也会作用于人们的外表,所以看起来更显老相。研究人员说,一直到65岁,该基因似乎才开始影响大脑老化。在这之前,大家的情况都大同小异,而在这之后,会有一些目前还不太明确的压力突然出现。如果你出现这些遗传变异,就会加速大脑老化并增加脑部疾病的易感性。

多喝酸奶伤记忆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给一组小鼠摄入健康饮食,一组摄入高糖高脂饮食,然后给它们补充相同剂量的酸奶。结果显示,喂食高糖高脂饮食的小鼠补充酸奶后,有效改变了肠道菌群构成,改善了大脑功能,记忆更好。但对于健康饮食的小鼠,额外补充的酸奶对消化道内微生物环境没什么影响,反而有损记忆。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玛格丽特?莫里斯教授建议,酸奶虽好,但正常人没有必要每天摄入过多酸奶。以250克~500克为宜。

第2篇:维生素b12范文

维生素b12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猕猴挑、香蕉等。

维生素B12是相当特别的维生素,蔬菜中几乎完全找不到,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肉类中,植物中的大豆以及一些草药也含有维生素B12。维生素B12也是唯一含矿物质的维生素,因含钴而呈红色,又称红色维生素,是少数有色的维生素。

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又叫钴胺素,是一种含有3价钴的多环系化合物,4个还原的吡咯环连在一起变成为1个咕啉大环(与卟啉相似),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维生素B12为红色结晶粉末,无嗅无味,微溶于水和乙醇,在pH值4.5~5.0弱酸条件下最稳定,强酸(pH2)或碱性溶液中分解,遇热可有一定程度破坏。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维生素B12,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B12是唯一的一种需要一种肠道分泌物(内源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的维生素,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防止恶性贫血,防止大脑神经受到破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维生素b12范文

维生素B12发酵液过滤方式

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cobalamin),是一类含有钴的咕啉类化合物总称。它是人体组织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维生素,参与人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等。

1实验背景

目前维生素B12生产工艺采取的是:生物发酵,发酵液经过酸化、高温水解释放后过滤分离,滤液经过大孔树脂吸附除去有机杂质,解析液加氰转化,再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除去无机盐离子后结晶获得成品。

而维生素B12发酵液具有粘度大、杂质多等特点。过滤分离过程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以及成品质量。除去物料状态,絮凝剂等影响因素外,过滤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生产工艺中主要采用的过滤方式有板框压滤、超滤膜过滤和陶瓷膜过滤等。本文从设备处理效率、能耗、滤液性质等方面对这几种过滤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2实验方法

实验中分别使用板框压滤机(过滤面积0.6);板式超滤膜过滤机(过滤面积0.6,膜孔径50000分子量);陶瓷膜过滤机(过滤面积0.38,膜孔径50纳米),以及与其匹配的给料离心泵,过滤进料压力均调整为0.4MP。

发酵液经水解释放,用1%的聚合氯化铝进行絮凝后,分别用以上三种设备过滤,再使用1.5倍进料量的无盐水顶洗。通过计量给料量、滤液体积、过滤时间以及测定进料和滤液中维生素B12的浓度计算三种设备过滤过程的物料收率、过滤速率和能耗,以反映该种设备的过滤效率。

为检测过滤分离效果,分别测定三种滤液的消光度值,氨氮含量和COD值来表征其滤液中蛋白以及色素等大分子杂质的含量。测定消光度时为避免高浓度溶液中的光散射,获得较准确的值,分别将滤液稀释50倍。

3实验结果及分析

3.1通过实验记录数据计算得出三种设备过滤过程的物料收率、过滤速率及能耗,实验结果见表1。由表1两组实验数据可看出,实验过程中板框压滤和板式超滤膜过滤的滤速较高,而板框压滤的能耗和物料收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过滤方式。

3.2通过分别对所收集滤液的COD值,氨氮含量,和消光度的检测来表征该过滤方式的过滤分离效果,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实验数据可看出,通过板框压滤机和板式超滤膜所过滤出的滤液,COD值、氨氮含量和消光度明显低于陶瓷膜过滤机所过滤的滤液,即滤液中大分子杂质含量更低,过滤分离效果较好。

4结论

通过实验对比,证明维生素B12发酵液过滤处理过程中,使用板框压滤机,具有能耗低、滤速快、收率高、过滤分离效果好等优势。同时板框压滤所产生的固体滤饼与其他两种方式的液态滤渣相比更易处理。综合考虑得出:板框压滤更适用于维生素B12发酵液的过滤分离过程。

参考文献:

[1]Raux E, Shuber H L, Warren M J.Cell Mol Life Sci, 2000(57):1880-1893.

[2]曾碧榕,何旭,夏海平,等.维生素B12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质,2003,34(8):421-424.

[3]王晓静,张晓涛,赵强,等.VB-12发酵液过滤特性研究及分离优化[J].化学工程.2007,35(4):30-33.

第4篇:维生素b12范文

【关键词】脑梗塞 叶酸 维生素B12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214-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ebral infarctionand and serum folk acid as well as serum vitamin B12.

Departewnt Neurology,theHospitalof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serum falic acid as well as vitamin B12.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folic acid and vitamin B12 in 7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28 nomal controls were measured bv radioimmunoassay.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erum folic acid and vitamin B12 sigrfifieandy decreased in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P

【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Folic acid Vitamin B12

研究表明,高半胱氨酸血症可增加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和周围血液病变的危险性[1],作为半胱氨酸代谢辅酶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为此,我们对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脑梗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脑梗死组:我院2000年9月至2005年6月住院脑梗死患者76例,其中男50例,女26例,年龄45~80岁,平均61.5岁,均为发病1周内人院患者,经头颅CT或MRI确诊。脑栓塞、贫血、肝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疾病患者不入选。

对照组:年龄、性别与脑卒中组相匹配的非脑血管疾病人群共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60岁,贫血、肝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疾病患者不入选。

1.2 方法 人院后次晨6时,空腹肘静脉采血2 ml,分离血清在-20℃下保存,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放免药盒为美国DPC产品,按药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用上海日环仪器一厂生产的SN-682型放免γ计数器测定。本院参考值:叶酸>3.0 mg/L,维生素B12 180~914 ng/L。

1.3 统计学处理 各种数据均以x±s标准差表示,用SPSS软件对数据做差异显著性检测,采用t检验。

2 结果

表一 两组对象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变化

两组对象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变化见表1所示。由表1可见,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清叶酸水平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腩卒中发病的一个独、上危险因素[1-4]。同型半胱氨酸(Hey)源于蛋氨酸的脱甲基作用,有学者提出[5],高半胱氨酸血症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或功能改变,同时引起单核细胞中组织因子的RNA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必需成分,并且叶酸水平与Hey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叶酸缺乏时不仅因缺少原料导致Hey的再甲基化反应受阻,而且叶酸缺乏还会影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甲基四氧叶酸的生成,使Hey水甲明显升高。Vemeulen等[6]报道,长期口服叶酸加维生素B12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本组资料表明,脑梗死组患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国内邓美英等[7]学者提出脑梗死患者Hey浓度高于同龄健康人,Hey浓度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与维生素B12水平相关性不显著的结论有差别。两者差异可能与本研究在设计上排除了脑梗死病变的常见危险因子有关。据Penix[8]报道,维生素B12水平的缺乏引起Heg水平的升高,导致动脉硬化,最终引起脑卒中,提出它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们推测,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影响半胱氨酸代谢起作用,作用机制如下: (1)半胱氨酸的氧化可产生氧和羟自由基,损害脑血管内皮细胞,而且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这两个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易导致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的发生; (2)半胱氨酸和它的代谢产物可以强化凝血因子V产生,降低C反应蛋白的作用,促进血栓形成。临床上老年人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缺乏难以发现,因此,建立老年人血清叶酸和维生索B12的正常值和监测脑血管危险因素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对于早期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治疗、预后、预测及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Markris M.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thrombosis. Clin lab Haematol,2000,22:133―143

[2]张均.肺梗死与血清叶酸浓度的关系.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8:40―42

[3]George N,Nelch,Jodeph loscalzo. Homoeysteine and atherothrotrdlosis. N Engl J Med,1998,338:1042.

[4]SaccoRL.Roberts JK,JacobsBS. Homoeyster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an epidemiological Stot,"in evolu―tion Neuroepidemiology,1998,17:167―173.

[5]Kbyajuria A,Houston DS.Inductiun of momocyte tissue fac?tor expzession by homoeysteine: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rombosis,Blood,2000.96:966―972

[6]Vermeulen EG,Stehouwer CD,TwJsh JW,el a1.Effect of homocysterlne―lowering treatment with folic acid plus rite-min B6 on progression of subclinical atheroseleros Js:a ran―domissel,placebo―controlled trial.1ancet,2000, 355:517―522

第5篇:维生素b12范文

关键词 叶酸 维生素B12 复方丹参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占10%~30%[1]本文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或)不典型增生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复方丹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或)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消化专科的门诊及住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56例,男110例,女46例,年龄36~70岁,平均63岁;经Olympus GIF-XQ230电子胃镜诊断,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上海)规定标准[2],在病理组织学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①非典型增生轻度或以上者;②萎缩加肠化达中度或以上者;③萎缩达重度以上者。156例随机分为二组各78例,Ⅰ组为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奥美拉唑胶囊治疗;Ⅱ组为治疗组分别给予叶酸、维生素B12、复方丹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用药方法及观察指标:治疗组给予叶酸片20mg,1次/日顿服;维生素B12注射剂0.5mg,每周肌注1次。复方丹参片口服,2片/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猴头菌片口服,3片/次,3次/日,奥美拉唑胶囊20mg,口服1次/日。连续用药3个月为10疗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查胃镜,并在胃窦前后壁及胃小弯、胃体前后壁分别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服药期间每2周对病人进行消化 专科门诊复诊,记录上腹部疼痛、暖气、饱胀、嘈杂症状的变化。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萎缩性改变基本消失或仅有浅表性胃炎改变,固有腺无腺体萎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②有效: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未见血管纹,固有腺无腺体萎缩,临床症状明显减轻。③好转:胃镜下灰白区范围缩小,血管纹减少,固有腺腺体萎缩减轻或范围缩小,临床症状轻度改善。④无效:内镜及病理检查和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近期痊愈+显效+好转作为有效病例总数,据此计算总有效率。

数据处理:用SPSS11.5软件包,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和病理组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2。

讨 论

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已有资料[3]显示CAG的癌变率为0.2%,轻度异型增生为2.5%~11%,中度异型增生为4%~35%,重度异型增生为10%~83%,肠上皮化生为1.99%。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变,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不仅可以逆转腺体的萎缩,甚至可使不完全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逆转。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组治疗12周后,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缓解率为:上腹痛93.8%(61/65),嗳气94.4%(68/72),饱胀90.9%(50/55),嘈杂88.8%(47/53);对黏膜萎缩总有效率73.1%(57/78),肠腺化生总有效率75.8%(25/33),非典型增生总有效率76.2%(16/21)。对照组对临床症状缓解率为:上腹痛30.6%(19/62),嗳气30.7%(23/75),饱胀28.8%(15/52),嘈杂27.8%(10/36);对黏膜萎缩总有效率20.5%(16/78),肠腺化生总有效率16.7%(5/30),非典型增生总有效率12.5%(2/16)。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缓解率、病理学改变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叶酸、维生素B12、复方丹参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消化不良症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肠化、非典型增生在组织学上有 显著的逆转作用,与国外学者的报道相仿[4]。

胃黏膜的萎缩、肠化和非典型增生其发生机理可能是内因子的缺乏引起维生素B12等的吸收障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贫血,加重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的演变,逐渐转变为慢性炎症的基质,成为诱导细胞变化的起始条件[5]。叶酸为基因损伤时修复所必需的物质,它在阻抑细胞凋亡及基因突变中起重要作用。当胃黏膜受损伤时,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联合应用可阻抑细胞的突变并予以逆转。

最新研究表明[6],复方丹参能抑制肿瘤生长,增强免疫力,其有效成分丹参酮类有着广泛的菲醌结构,是细胞毒作用的基础,其中菲环结构与DNA分子相结合,可调节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诱导其凋亡;而呋喃环、醌类结构可产生自由基,引起DNA损害,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

总之,叶酸、维生素B12、复方丹参联合干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或)不典型增生,其疗效可靠,且安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萎缩胃黏膜、可逆转肠化和(或)不典型增生,无明显毒副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凯,唐志鹏,郑丰杰,等.胃黏膜肠化生的逆转性问题[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140-144.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上海).中华消化杂志,2007,1(27):45-49.

3 王亮升.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组织及形态学研究近况[J].现代医院,2005,5(2):29-31.

4 甘凉,葛来安,黄海彬,等.中医药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及展望.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病杂志,1996,4(3):189.

第6篇:维生素b12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加维生素B12联合湿热敷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PICC置管后致静脉炎4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观察组采用硫酸镁加维生素B12联合湿热敷,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PICC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硫酸镁加维生素B12联合湿热敷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效果明显。

关键词 :硫酸镁;维生素B12;静脉炎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75

作者单位:230002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肿瘤科

徐丽萍:女,本科,主管护师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为患者提供了一条留置时间长、安全、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长期化疗患者,使用PICC可避免药物对静脉及皮肤的损伤[1]。但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影响患者静脉治疗。我院采用硫酸镁加维生素B12联合湿热敷治疗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PICC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17~83岁,平均(56.35±15.61)岁。入组标准:(1)因肿瘤化疗初次置管者。(2)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导管型号均为7617405。(3)留置时间10 d~11个月。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用25%硫酸镁10 ml浸润纱布,湿敷于患处,湿敷4 h,每日2次。观察组根据静脉炎程度加维生素B12。静脉炎1级和2级用25%硫酸镁10 ml加维生素B12(0.5 mg/ml)1 ml浸润纱布,湿敷于患处,湿敷4 h,每日2次。静脉炎3级用25%硫酸镁10 ml加维生素B12 2 ml浸润纱布,湿敷于患处,湿敷4 h,每日2次。两组为保温均用保鲜膜包裹,外敷热毛巾。同时抬高患者上肢,嘱患者勤做握拳动作。

1.3评价标准[2]治愈:局部皮肤红、肿、痛、灼热症状及顺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显效:用药后灼热、疼痛消失,红肿消退面积≥80%;有效:用药后灼热、疼痛减轻、红肿消退面积<80%,条索状红线变浅,未完全消失;无效:治疗后以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症状加重。治疗后连续观察7 d,显效、有效、无效均为未愈。观察两组疗效及治愈时间。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治愈时间比较(表2)

3讨论

3.1机械性静脉炎产生的原因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5.15%,常发生于穿刺后5~7 d[3]。静脉炎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置管操作因素和导管材质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手套上滑石粉附着在导管上随穿刺进入静脉后对静脉造成刺激等。材质硬的导管带来血管内膜深度损伤后亦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225%硫酸镁加维生素B12湿热敷有效治疗机械性静脉炎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既往有应用33%硫酸镁湿敷[4]、50%硫酸镁湿敷配合其他药物及光照治疗[5]等报道,但疗效均不够满意。本研究采用25%硫酸镁加维生素B12湿热敷联合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疗效达95.00%。其机理为25%硫酸镁为高渗性溶液,硫酸镁中Mg2+,SO2-4均为强极性物质,根据生理学中单纯扩散的原理,硫酸镁利用浓度梯度差能吸收渗透局部组织间的水分,从而使渗透局部组织缩小;镁离子能使毛细血管扩张,而热敷也使毛细血管扩张,从而能增强纠正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两者同时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扩张血管、消炎去肿,增加疗效。维生素B12为红色澄明液体,无臭、无味,具有较强的引湿性。维生素B12能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血管痉挛、闭塞状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维生素B12经受损部位吸收后直接作用于游离神经末梢,抑制痛感觉传入冲动,发挥显著地外周及中枢镇痛作用。维生素B12在联合25%硫酸镁湿热敷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时,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此法使用方便有效,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丽丽,李丹,侯彩妍,等.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9):4043-4045.

[2]沈焕云,吴丹.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8):107-108.

[3]张晓菊,陆箴琦,戴宏琴,等.超声导引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入与盲穿置管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42-45.

[4]张金桃,夏辉,刘春红,等.33%硫酸镁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21):1-2.

[5]高惠宁,郑守华,上官志毅.硫酸镁湿热敷联合氦氖激光照射治疗PICC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4):301-302.

第7篇:维生素b12范文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叶酸 维生素B12

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09-0402-03

脑梗死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已知的危险因素外,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ey水平受遗传、营养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Hey的代谢过程与叶酸和维生素B12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脑梗死患者中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变化,探讨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后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从而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组为2008年6月至12月由上海市公利医院神经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共90例,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5.3±8.1岁。所有病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排除合并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和意识不清者。对照组为同期接受本院体检中心常规体检的中、老年志愿者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63.1±10.2岁,对照组经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资料具可比性。所有受试者近期内均未服用左旋多巴、茶碱、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抗氧化剂及抗癫痫药物,并排除严重营养不良、酗酒、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

1.2 方法

血清总Hey水平测定:所有受试者于清晨空腹抽取周围静脉血3~4 mL,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北京九强金斯尔公司提供的试剂及质控品,采用循环酶法测定。

高Hey血症的诊断标准:高于15/μ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6~29μmol/L为轻度,30~100μmol/L为中度,>100μmol/L为重度。

干预方法: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给予叶酸5 mg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BIz(弥可保)1.0 mg静滴,每日1次;10~14 d后改为0.5 mg口服,每日3次。4wk后复查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高Hcy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

从表1中看出,病例组中高Hey血症者达52.2%,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7%(p<0.001)。

2.2 病例组和对照组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

表2显示,病例组血清Hey水平为18,72±8.25 txmol/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1,56±4,21μmol/L(p<0.01);病例组血清叶酸水平7.59±4.52 ng/mL,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2.25±3.23 ng/mL(p<0.01);病例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359.15±186.72 pg/mL,与对照组有极明显差异(p<0.0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脑梗死患者经维生素B12干预前后血清Hcy水平的变化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在接受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4 wk后,复查结果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较治疗前有极显著降低(p<0.01)。

3 讨论

第8篇:维生素b12范文

[关键词] 维生素B12;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慢性糜烂性唇炎

[中图分类号] R97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a)-059-01

慢性唇炎是一种病因不明、无全身疾病的唇部炎症性疾病。慢性糜烂性唇炎是其中的一种,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本院门诊2003年1月~2009年1月采用维生素B12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慢性糜烂性唇炎6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9年1月,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慢性糜烂性唇炎患者6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4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0 d,最长3年;以下唇发病为主的38例,累及上、下唇的26例;所有患者均无全身性疾病,近半个月来未做任何治疗。

1.2 治疗方法

在治疗之前,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以及有无药物过敏史,去除一切可能的致病因素。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用5 ml注射器吸取维生素B12 1 mg(0.5 mg/ml)和2%盐酸利多卡因2 ml,混匀后在病损区基底部注射,多个病损可点状注射,注射完毕,稍加压迫即可,注射完之后,患者口唇周围可能有胀麻水肿感,一般几小时后即可自行消失。每周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同时糜烂面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每天3次,糜烂面愈合后停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应用上述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唇部糜烂面愈合的程度及疼痛的变化情况并随访半年。

2 结果

本组64例慢性糜烂性唇炎患者中,59例患者经用维生素B12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治疗1个疗程后,唇部病损完全愈合,愈合区黏膜光滑,弹性好,颜色正常,自觉症状消失。另外5例患者,经治疗1个疗程后,唇部病损区2/3以上愈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用该方法治疗1~2周后痊愈。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经随访半年,疗效稳定,未出现复发现象。

3 讨论

慢性糜烂性唇炎病因不明,可能与某些温度变化、化学、机械性长期持续刺激因素有关,例如烟酒嗜好、烫食、舔唇、咬舌等不良习惯,多见于高原寒冷地区或气候干燥季节,与精神因素有关。

慢性糜烂性唇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唇红部糜烂剥脱、有炎性渗出物,形成黄色薄痂,或出血后凝结为血痂,或继发感染后脓性分泌物结为脓痂,有明显疼痛感。可暂时愈合,但常复发[1]。慢性糜烂性唇炎病理表现为黏膜上皮角化不全或过角化,有剥脱性缺损,上皮内细胞排列正常或有水肿,固有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引发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由于病因不明,又无全身症状,临床上多采用局部治疗的方法。维生素B12对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它通过加强白、核酸合成的环节来改善神经纤维的代谢功能,对受损的神经,可恢复髓鞘的完整性,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此外维生素B12还可以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和神经纤维的再生,增强神经组织对致病因子的抵抗能力,在疾病的早期即可控制症状,若维持治疗数周或数月,疗效更好[2]。利多卡因是,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加入利多卡因可以缓解炎症的疼痛及注射时的疼痛。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所含活性成分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它是一种多肽类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皮肤与黏膜创面修复过程中的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的增殖,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细胞再上皮化,加速创面愈合[3]。该药无任何异味,无刺激性,使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慢性糜烂性唇炎以往的治疗主要是局部湿敷,应用抗生素或者激素,但容易引起唇部硬结,虽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很难痊愈且容易复发。

综上所述,维生素B12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用于慢性糜烂性唇炎的治疗,可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更有效地缓解患者唇部疼痛和充血糜烂的症状,加速上皮修复,促进糜烂面愈合[4]。由于其局部用药,保证了局部药物的剂量和浓度,疗效高、见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操作较简便,并且取材容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粘膜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9.

[2]魏昕,李秉琦,周学东.制霉菌素与地塞米松糊剂联合治疗OLP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9):568-569.

[3]付小平,孙同柱,王亚平,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面修复效应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9,13(5):278-282.

第9篇:维生素b12范文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19-02

轻度认知障碍(MCI)主要是指介于阿尔茨海默病(AD)和正常衰老之间的一种临床症状[1]。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能够预防或者延缓患者发生AD。我院对收治的MCI患者进行研究,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MCI患者,为2008年5月――2010年5月期间收治。男100例,女60例;年龄在56-88岁之间,平均为(68.0±3.0)岁;患者均确诊为MCI。中学文化150例,大学文化10例。选择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的156例作为此次的对照组,其中男98例,女58例;年龄在56-86岁之间,平均为(67.5±3.5)岁;中学文化146例,大学文化10例。从MCI组中选择高Hcy血症患者94例,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知情自愿原则将这些患者是否接受叶酸和维生素B12分组为治疗组(48例)和非治疗组(46例);其中治疗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在57-86岁之间,平均为(68.5±2.5)岁;MMSE(简易智能精神量表)评分(25.50±1.20)分;中学文化40例,大学文化8例。非治疗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在56-87岁之间,平均为(67.9±3.0)岁;MMSE评分(25.49±1.23)分;中学文化42例,大学文化4例。比较这几组之间的性别和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MCI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Hcy和叶酸以及维生素B12水平的检测。

血浆Hcy水平测定:被检者在清晨空腹情况下,采集其周围静脉血液5.0ml,放置在抗凝试管中,在温度为4℃的环境下进行离心处理,转速:3000r/min,时间:10min。在分离出血浆标本之后,将其放置在-70℃的环境进行保存。

仪器:AbbottAxym system全自动分析仪。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血浆Hcy进行测定,质量控制则采用雅培公司所提供的Hcy标准样品来进行对比,同时进行稳定性检验[2]。高Hcy血症的标准:>15μmol/L。

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对血浆叶酸和维生素B12进行测定。对治疗前后的患者采用MMSE进行评分。

对治疗组和非治疗组都口服维生素E0.1g,1次/d,一共治疗4周,其中治疗组,给患者加用叶酸5.0mg,3次/d,同时进行肌肉注射维生素B12500ug,每隔1d进行一次,一共治疗4周。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在MCI组中,血浆Hcy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经研究,MCI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大约有50.0%的患者转化为AD,AD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和病程的增加而增加[3]。所以对MCI患者进行一定的干预,能够有效地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但是目前MCI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Hcy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脑血管疾病发生中的作用。高水平Hcy是脑血管疾病的又一独立风险因子,可引起脑血管病变,从而使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而后者极易导致AD。在脑老化中的作用。高水平Hcy可导致内皮素功能异常,使一氧化氮活性减低,氧应激增加,加速脑老化。在神经毒性中的作用。高水平Hcy可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强β淀粉样蛋白变性,促进谷氨酸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加拿大健康和老年研究中心(CSHA)的调查表明,MCI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为5%,MCI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尤其在65-84岁老年人中MCI所占比率最高,血管性认知损害的高发病率[4]。相对可干预性等特点决定了对其早期认识,早期发现的必要性。

在此次的研究中,MCI组患者血浆Hcy水平要明显升高,但是与以往的结果一致。Hcy含有一致含硫氨基酸,其是蛋氨酸代谢的一种中间产物,同时也是一种能量代谢和多种需甲基化反应的中间产物。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时,会使得Hcy在人体内产生蓄积,进而出现高Hcy血症症状。此外,在MCI组中,与健康人群相关,其的叶酸和维生素B12出现下降,对高Hcy患者采用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之后,其的Hcy水平出现下降,然而却与患者的年龄没有关系。

以上研究说明,对于MCI患者来说,其血浆Hcy出现升高,然而叶酸和维生素B12则能够有效地使得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出现下降,但是,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却不能进行有效的改善,这可能是与患者的遗传因素有关。由于此次研究的病例比较少,同时随访时间也比较短,对于叶酸和维生素B12对高Hcy血症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文娟,吴俊,高荣,潘宁丰,陈晗,刘海燕.叶酸对老年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2,06:507-510.

[2] 于怀成,石小晶,杨文军,张春荣,李霜梅.叶酸、甲钴胺与尼莫地平合用对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05:708-70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