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抹灰实训总结范文

抹灰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抹灰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抹灰实训总结

第1篇:抹灰实训总结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fuzzy mathematics theory,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cal training. A new train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is set up which is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hus students' motivation can be improved.

关键词: 模糊数学;模糊综合评判法;施工实训

Key words: fuzzy mathematic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practical construction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46-02

作者简介:赵朋伟(1990-),男,河南安阳人,郑州华信学院10级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在读本科生;李志鹏(1985-),男,河南南阳人,郑州华信学院讲师,土木工程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

0 引言

建筑施工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项重要的操作技能训练。很多施工单位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招人时也比较看重学生的实训成绩。因此,合理科学地进行施工实训成绩的评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施工实训过程的特点,实训成绩的评定并没有严密的评判标准。本文基于模糊数学对学生施工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施工实训成绩的评定提供一种比较科学客观有效的方法。

1 影响实训成绩的评定指标

1.1 学生实训期间的出勤情况 我校土建专业学生的施工实训时间视专业不同一般设为一周或两周,在有限的时间要按时完成规定的多项任务,每个学生的按时参加是完成实训任务的时间保障。因此,将学生实训期间的出勤情况作为评定成绩的一项指标,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

1.2 实训成果的精度 学生实训成果的精度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将其作为评定成绩的一项指标,可以督促学生严格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完成实训任务。尽管精度是评定施工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考虑到学生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施工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因此,该项指标在成绩的评定过程中所占权重不应过大,否则很容易造成小组成员为了单纯的追求精度而忽略小组每个成员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1.3 实训资料的整理 实训资料包括实训周记和实训总结。实训周记是每个学生实训成果的结晶,实训周记中数据记录的规范性、数据计算的正确性均能在一定程度反映该组实训情况。实训报告是每个学生对实训过程的总结,包括实训内容以及实训体会。根据以往的情况可以看出尽管每个学生的报告大同小异,但从其报告的字体、内容、实训体会上却能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实训收获是不太一样的。

1.4 实训操作考核 每次实训时,我们选择学生以后会经常用到的项目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我们选取砌筑工、模板工、钢筋工和抹灰工等作为考核项目。考核时,学生通过抽签决定选择项目,教师从学生完成的时间、熟练程度、操作方法的正确性以及操作成果的精度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这一指标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公正性的重要指标,可以考虑适当赋予较大权重。

1.5 学生对施工工具的爱护情况 考虑到以往实训过程中总有小组发生工具损坏或工具丢失的情况,将此项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工具的好习惯,减少工具损坏或丢失的现象发生。

2 施工实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实训成绩评定涉及众多指标,且相互影响和制约。模糊数学法是应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对多因素的制约关系进行数学化的抽象,建立一个反映其本质特征和动态过程的理想化评价模式。所以本文提出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实训成绩进行评定。

2.1 确定实训成绩评定指标体系的内容和权重系数

评判指标体系因素集U={U1,U2,U3,U4,U5},其中,U1为出勤情况;U2为施工成果精度;U3为实训资料;U4为工具操作考核;U5为学生对施工工具的爱护情况。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模糊化,结果见表1~表5。

评判指标权重的原则是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来确定的。根据多年经验分析将各项评判指标权重确定如下:P1=0.1;P2=0.2;P3=0.2;P4=0.4;P5=0.1。即模糊权集合指标:P=(P1,P2,P3,P4,P5)=(0.1,0.2,0.2,0.4,0.1)。

2.2 确定评定标准,见表6。

2.3 实训成绩综合评定 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对实训成绩进行综合评定。V=UPT=(U1,U2,U3,U4,U5)(P1,P2,P3,P4,P5)T。以土木专业某年级某班某同学的实训情况为例,根据该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记录该生的实训情况,见表7。根据表7可知评价指标集U=(1,1,0.8,0.8,1),故可求得V=UPT=0.84。根据表6可知该生实训成绩可评定为良。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施工实训过程的特点,合理分析了影响实训成绩的各种因素,基于模糊数学的原理,提出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测量实训成绩加以评定。此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主观性、片面性的弊端,科学合理地给出实训成绩,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第2版.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抹灰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学分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015-01

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大多是以面向施工一线技术岗位就业为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施工一线技术岗位则要求建筑工程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当前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则都以培养学生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对接为最终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就成为所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及全部任务。

根据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各自实训条件,各个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都会根据本专业开设课程所对应的岗位能力目标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用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并不是每个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都落到了实处。有相当一部分都将实践教学最终培养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目标不能实现。

当然,这样的现状并不是说明各高职院校要求不够严格,也不是说某位教师责任性不强,究其根源,主要是没有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制度。要培养与施工一线技术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对接的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则必须根据现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现有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现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多数以男生为主。这些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时,高考成绩一般都只是高出各高职学院录取分数线10分到30分。因此,他们的理论学习基础以及理论学习方法都不是十分出色,并且,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均相对较弱。相反,这样的学生,其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却十分浓厚。这样的学生,在实践教学期间,如果没有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及标准,他们则会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作业为目标,对于个人技能的熟练掌握就会放松,更有甚者在实践教学期间放松自我约束,逃课、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

现有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都是以学年制进行教学,每学期开设相应专业课程,每门课程大多都设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内容。理论课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实践课程则由相应的专业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予以考核。最终,根据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平时表现、实践考核成绩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本门课程是否合格。这样的考核体系,对于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的高职学生而言,则显得有些欠缺。

针对这样的学情,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到导向教学法,即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操作―检验校正―总结评价五步实施实践教学。例如:在理论教学部分完成信息收集的主要部分,留有一定的课外信息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在实训前夕,应使用一定的学时制定实训计划。在初期,学生应在教师的参与下制定计划,到后期学生掌握此工作流程并具有了相对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独立制定计划,然后交老师审查;确定计划无误后,做出决定进行实际操作;检验校正时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参与,互相检查;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评价,让学生清楚此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进而为下一此实训积累经验。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工作能力,为学生技能与工作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提供最有效的保障。

针对现有教学体制改革,首先应该明确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在学生综合考评中予以凸显。并且和理论笔试考核相同,设置相应的补考、清考环节。其次,打破原有的课程总体学分制的束缚,将原有的课程学分一分为二,理论考核合格取得理论学习学分,实践技能考核合格取得实践学习学分。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考核以30%―40%的比例,分解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当中去,从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和实践学习成绩中体现。最后,实践教学考核应制定明确的考核目标及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这样,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练习就会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目标也能落到实处,从而完成既定的人才技能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的。

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教学认为,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在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第二,深入国家大、中型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公司等企业,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当然也不可忽视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岗位,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块。第三,注重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双证制”,加强职业能力考核。在加大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双证制”,即在获取文化素质证书(含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的前提下,学生毕业前还应获取土建施工员、土建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和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建筑技能上岗证书。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能够顶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39-40.

第3篇:抹灰实训总结范文

这个阶段主要在学习过程的第一年实施,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加上一些社会上建筑实践类的讲座,配合一些短暂的社会实习、实训,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掌握课程学习的基本任务、目标,提升学生对于建筑施工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快速的进入到专业环境学习的氛围职工。通过对学生建筑制图、建筑基本材料、建筑建设基础等理论知识的教学,组织学生对于各门课程学习后的实践工作,理论加实践,更好的配合应用,以上也就是第一学期基本的学习任务及内容。墙体的抹灰以及贴磁砖的教学工作主要安排在在第二学期中学习,让学生根据《建材试验手册》,选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课程,选修建筑原材料的检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识别建筑工程项目所用材料状况,这个可以运用分组教学的模式开展,每个班级分成不同的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之间相互激励学习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最终学生也掌握了建筑材料的检测知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学好建筑知识的关键之一就是会识图、制图,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建筑施工的制图过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识图,弄清掌握建筑各个结构,各部分受力情况。做到每周必须画一张建筑施工图纸,然后进行考核评判,选出样图进行班级内展览,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到学期末暑假时间可以组织安排学生到一些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技能专业知识的现场实践工作,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2建筑施工专业实践能力强化培养

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二年进行,这一年主要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项目预算、项目工程资料、CAD制图、建筑材料、建筑电焊、建筑水暖、建筑扎钢筋等课程[2]。其中建筑预算和建筑结构设计者两门专业课要进行配合软件教学同时开展,因为设计要与实际的需求相结合,只顾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进行动手操作实践是不可行的,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跟上建筑设计目前的最新发展步伐。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我们还需要安排,框架的整体设计,依据编排的设计步骤及主要过程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设计方法。CAD制图、建筑施工以及建筑测量等课程的实践操作,可以先进行一些专业测量仪器的训练工作,如放样、水平仪、全站仪、经纬仪的使用,从而让学生从识别基本的仪器开始,逐渐深入了解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这一年的实践实习可以安排学生到施工场地进行建筑项目道路测量、建筑桩基、建筑砌筑等方面的实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理论加实践,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建筑施工专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修满之后,组织安排学生到建筑施工岗位进行工作实习,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在工作实习过程中自我总结问题,弥补不足,让学生毕业之后更好的与所需工作岗位无缝衔接。最终学生学满完成,达到学校学习任务要求,颁发毕业证书,走向工作岗位[3]。

4结语

第4篇:抹灰实训总结范文

一、准确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

准确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是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我校对中专生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进行了重新定位。主要表现在:1.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即一线的管理者和劳动者。2.以能力为本位,贯彻“够用为度,按需施教”的原则,不再追求各个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继续进修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现阶段市场需求,工民建专业主要培养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其覆盖的职业岗位有材料试验工、木工、砖瓦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油漆工、防水工、测量放线工、架子工等职业操作岗位的工作和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工程监理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突出中专生岗位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为此,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适时调整选用新教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适时选用国家版新教材。同时,注重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注意吸纳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2002、2003级中专生选用了国家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新教材。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2+1”分段模块教学模式。将三年教学分为两段,前两年左右为公共教学阶段,完成文化基础、公共专业课及基本专业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部为实践教学阶段,按专门化方向分流,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强化训练。既可以按单一岗位形成不同专门化方向,也可由两个或几个岗位组合专门化方向。

3.全面推行“两证一书”毕业标准。“两证一书”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衡量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标志。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之中,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及专业的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两种职业资格证书。近几年,我校学生在毕业时要求既能达到中等学校学历教育水平,又能达到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同时还要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4.按能力本位要求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按能力本位要求,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相同和不同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构建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时,体现职业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就业前培训的思想,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综合化课程。

5.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校工民建专业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以《建筑制图》、《建筑结构》等理论教学为主,取而代之的是以《建筑施工》课程为核心展开教学,增加《建筑施工》课程课时量,同时将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普遍运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采用的新型材料和高效设备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增设工程监理方面、工程质量检验方法等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市场、企业的需要。教师要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从而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尤其要增加与施工技术相关内容的信息量,通过观摩录像及多媒体教学片,了解各种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技术和现场管理方法,为实训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我校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

1.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着重做好领导班子、教师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工作。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我校着重做好领导班子、教师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全校上下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中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业率才能相应提高,也才能带动学校竞争能力、办学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校品牌,把学校做大做强。

2.注重加强教师培训,适应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我校不断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第5篇:抹灰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 高职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职业岗位分析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以实践教学活动为途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实践方法与学生的沟通,实现知识的传授,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所以,在教学中选用适宜的实践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

关键字:工程造价 实践教学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Abstrac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st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should follow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 by the career as the goal, the professional position analysis as the basis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system; With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core,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ies as the way.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er through the proper practic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with students, and realize the knowledge, 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guide and help. So,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selection i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mportant, is fundamenta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key measures.

Key word: engineering cost practice teaching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ourse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建设发展需要,以及通过跟踪毕业生的成长轨迹以及大量造价员岗位调研,高职高专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具备管理学、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造价理论、方法和手段, 具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工程造价实践教学,还不能和用人单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很好的衔接,因此深化办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工程造价课程设置与造价员岗位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的实践教学在各个高校已势在必行。针对此问题,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一、实践教学体系要科学合理适用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制订实践课程体系时应根据“理论够用,实践突出”的原则,在教学大纲中体现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要围绕以“造价员”岗位能力为核心,调整形成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运作与管理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要求更加衔接,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

(1)实践课程开设要有针对性。经过对造价员岗位深入调研,工程造价员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两大模块,其中:基本能力包括预结算、合同、招投标等基本操作能力;职业能力课程包括:经营管理能力、实践拓展综合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实践课程要以应用性为目的,根据造价员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应引入合同、工程索赔、预结算等实际工程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组成课程教学内容,着力体现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学生学什么做什么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

(2)实践课程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实施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在以项目实施为导向,以工程计价过程任务为驱动,以实训为手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而球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在课程引入和理论方面由主要是教师讲解引导外,后期则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相互探讨,解决问题这样一条主线进行。

例如,对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突出技能培养,以“用”促学。参观工地材料室,教师的任务从传统的以讲解知识为中心转向设计、策划和指导为中心。对建筑构造课程,采用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现场参观,通过现场教学既增加了学生对工程结构的感性认识,又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动手砌砖、抹灰、开挖基坑,让他们了解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切实感受到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采用项目导向型案例教学法,将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综合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专项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贯彻到实际工程的计算上来,并同时进行工程量计价软件的操作应用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采用亲验式教学法,进行情境模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如临其境。如招投标的模拟、合同谈判的模拟,教师先提出一般性问题,再提出特殊情况下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讨论结果,提交报告单,请具有典型性的小组代表作答,最后教师就小组不同意见进行点评。

(3)实践课程要坚持“边学边练”、学练同步的教学观念

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情景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构建相关知识。鉴于教学周期性较长,一个项目的实施和训练往往持续较长时间,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把一个战线较长的项目浓缩成自己的认知成果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点,应通过较多小典型案例来增加印象,之后在进入具体项目的训练,在完成这些训练后,应及时回顾、复习、总结之前训练过的内容,并使之得到强化。

(4)实践课程要注重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以解决课堂教学局限性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虚拟”、“仿真”手段使学生获得感官认识,抽象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通过三维效果图等方式展示建筑物的立体形象,钢筋在结构物中的布置形式等,图文并茂,简单易懂,让学生从死板的图纸脱离出来。同时还可以将预算编制的全过程直观的演示,使学生能很快的掌握预算编制办法。

(5)实践课程教学要灵活应变,及时更新

工程造价由于在不断的发展,各种新知识也不断的在更新补充,如新的11版《钢筋平法》的出台,新的建筑行业文件的颁布,都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时代和社会接轨,与法律与规范一致才能保证其先进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观部门、造价站、企业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获得最新资讯,灵活机动的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以造价相关证书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教育是持续的、不间断的,学生不但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问题,还面临着工作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此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证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是比较关心的。在知道它的价值后,往往会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职业资格证书为阶段性目标的教学方式,是受学生欢迎的,而且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预算员证书,毕业一年半左右大部分都可获得造价员证书,培养学生更长远的目标则是未来“造价工程师”。

三、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职业技能大赛有院级项目,省级项目,更不乏国家级项目,不少比赛项目已形成定期举办的制度赛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技能大赛。不但可以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检阅学生计价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识图技能和手算操作以及利用软件技术解决计价实际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可加强校际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竞技舞台,提升相互间的竞争意识。此外,可拓宽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领域,实现良性互动。

四、拓宽实习渠道,增加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通过实习,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把课堂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复习课堂知识,还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社会,对公司、工作岗位、学习内容有更客观的了解,并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个判断。同时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发现自身能力和知识的欠缺,成为今后求职的优势。另一方面,实习单位也可以通过实习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将来是否留用、优先聘用等提供一些参考。

五、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树立实践榜样

在工程造价实践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掌握工程造价理论,具备较高的预算编制水平,熟练应用多媒体和其他先进教学手段,不断的了解工程造价改革的成果,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学校方面要对教师实践技能加强培养,同时教师自己应积极走出去,到企业中开展工作,一来保证自己的造价专业知识与社会不脱节,二来能将在企业的其他资信带到课堂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应当在理想信念、学识水平、认知能力、个性情趣等方面加强修养,渗透和激烈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应解.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2郑现菊.现代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初探.《魅力中国》2009年第4期

3赵秀云. 初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与专业定位.《职业教育研究》2011 年03期

第6篇:抹灰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措施,PDCA环。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含义

自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来,该理论逐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范应用。尤其是在需要大批量生产的行业中,例如手机、电脑行业等。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该理论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管控的结果,保证产品品质具有很高的有效性。

建筑行业的产品作为多方(施工方、建设方、供货方等)协同作业的结果,具有影响因素多,质量隐蔽性强等特点,对于其质量的控制一直是个难点。长久以来很多专家学者试图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到建筑行业中,以提高建筑产品的品质。作为建设方的一名工程师,本人试图将该理论在“上海海航大厦”项目中的应用加以总结,对于符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部分予以阐述说明,对于没有体现该理论的部分以本人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理解加以补充,来阐述该理论在把控并提升建筑作品质量方面的实际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全面”一层含义就是该理论应该贯穿于产品的市场研究、研制、设计、制订标准、制订工艺、采购、配备设备与工装、加工制造、工序控制、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在一个建筑作品的形成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也必然应该贯穿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细化设计、施工、维护等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囿于岗位限制,本文着重讲述了在施工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应用,对其他阶段仅略有涉及。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要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有三点:“全面”一词首先是相对于统计质量控制中的“统计”而言。也就是说要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单靠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是很不够的,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从而更全面地去解决质量问题。其次,“全面”还相对于制造过程而言。产品质量有个生产、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市场研究、研制、设计、制订标准、制订工艺、采购、配备设备与工装、加工制造、工序控制、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他们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最终的质量水准。仅仅局限于只对制造过程实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再次,质量应当是“最经济的水平”与“充 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完美统一,离开经济效益和质量成本区谈质量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三.上海海航大厦项目概况

“上海海航大厦”项目用地位于浦东新区,地块东至浦明路,南至规划的1-11,1-12地块,西至沿黄浦江规划公共绿地,北至1-8地块,距东方明珠直线距离约3km,距世博会址直线距离约1.5km。占据一线江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不可复制性。总建筑面积为87943 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50234.5 m2,地下总建筑面积37708.5 m2。建筑高度为89.33m,其中主楼地上20层,裙房地上5层,地下室3层。本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是海航集团在上海的总部办公楼,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海航集团的品牌影响力。

四. 全面质量管理在工程中的运用

对于上海航海大厦项目进行质量把控的制度、措施等有很多,综合起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该工程,公司非常重视,要求项目部按照海航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起针对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该体系为基础,进行产品质量控制,进而保证每个生产环节都严格按照体系要求进行生产、改进、持续改进。

组织结构:工程实施中,项目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了如下组织机构,项目部以建设方项目组为核心,下设各专业工程小组,与项目其余各参与方协调工作。项目部向上可直接与公司管理层沟通,便于信息的上行下达。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按照(图1所示)组织架构对工程质量做了管控。

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的基本运转方式是PDCA循环管理方式。这种循环管理不仅存在于各个专业小组中,也存在于建设方项目组中,还存在于整个公司内部。在建设方要求下,在项目部其余参与方的质量控制中也有体现。整个项目组就是通过这种循环管理的模式达到阶梯式上升,并循环前进。下面举例说明单个循环过程:

a. 开工后,按照项目质量目标提出工程质量目标计划;组织项目参与方全员了解该计划,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b. 该质量目标计划的实现方法和保证措施应体现在施工方案中,并由施工方施工人员依照方案实施;

c. 要求施工单位加强自检;监理单位落实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并合理运用各种监理手段来加强对施工结果的检查;

d. 对施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并讲这些改进意见并入下次循环。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体系的顺利运行,公司提供了充足的专项资金、必要的设备、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另外还在每周各方项目例会中设立质量分析专题。这一切都为质量控制体系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证。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就是为了把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影响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可归结为:人,机,料,法,环。任何一个因素出了差错,则势必会影响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中,项目部要求各方,尤其是施工方严格控制各个因素,保证工程质量。

“人”是质量保障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管理中的难点。贯穿整个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也是目前所有管理理论中讨论的重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人包括所有参与方的人员,像设计方人员、建设方人员、施工方人员、勘查方人员、监理方人员等。毋庸置疑,其中设计人员和施工方人员的管理是质量管理对“人”的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方人员包括现场的管理人员和现场的施工人员。在“上海海航大厦”项目中,通过以下各方面保证对“人”的要求。

1.具有一定的资质和专业经验。

本项目的设计单位是GMP和中森。GMP负责本项目的设计人员是“德国注册建筑师”、中森负责本项目的设计人员是“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包项目经理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总包的技术负责人为工程师。监理方项目总监为工程师资质。另外,施工单位殊工种操作人员要求有上岗证并经考核合格才可上岗。

2.岗前培训

a.要求施工企业对现场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培训制度。

b.开工前技术交底,逐层安全交底;

c.每半年一次的消防演练;

3.合理的组织结构。

“机”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设备、工具等辅助生产用具。生产中,设备的是否正常运作,工具的好坏都是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的又一个要素。好的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对设备的控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设备的选型和数量:设备选型与施工组织设计相适应,设备数量与施工进度网络图相适应。

2. 设备的布局与安装:设备的布局要合理,尽量减少二次搬运。一些特殊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例如起重设备,需要具备专门资质的公司来承接和实施。

3. 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设备的维护和校准需要按照设备自身的使用频率和需求来决定,要按时维护。

4. 设备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手册来进行设备的使用。

5. 设备的校准:要按照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定期对设备做校准。

“料”指物料,配件、原辅料、涂装材料等产品用料。合格、及时的物料保障是施工品质基础。对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应从采购开始,历经运输、进场存储、入库出库等各个环节。

1. 物料的采购:采购的物料需要满足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要求,且符合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对物料的采购进货时期应按照项目进度计划来定。应根据项目物资保证计划来执行。尤其对于水泥等容易受潮的关键材料,太长的存储期对产品的品质不利。

2. 物料的检验:进场检验非常重要。一般先检查“三证”齐全,然后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做检查。并对产品性能做抽检。对涉及主体结构、防水保温的关键材料要做现场见证取样检验。对各分包商经业主、监理、总包认定的材料,采取样品“封样”制度,待大量施工材料进场后鉴别。不合乎原样品质量的材料退货处理。

3. 物料的贮存:针对存储的材料不一样,要按照要求分门别类的贮存。入库出库要及时填写物料入库、认领单。

4. 物料的使用: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尽量杜绝物料浪费现象。

“法”是指法则。具体指生产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措施、进度计划、生产记录、检验标准、质量标准、各种岗位职责、管理规程、标准操作规程、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他们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按照规程操作,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的一个条件。

“环”指环境。生产环境是质量保证的重要部分。建筑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例如温度、湿度等有严格要求。例如有如下等规定。混凝土浇筑不能在温度最高的时候浇筑,雨雪天气混凝土不得施工等要求。装修工程中的刷浆、饰面和花饰工程及高级的抹灰、溶剂型混色涂料工程不应在低于5摄氏度气温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保证施工质量。

根据施工进度的不同,施工质量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种。施工开始前的质量控制属于事前控制,主要控制措施是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各种管理制度,配备各种检测设备,并编制检验计划。进行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工作,并根据该工程特点确立施工流程、工艺及方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属于事中控制,主要控制措施是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控制结果,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并促进各方及时解决。具体包括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等。施工完成后进行的质量控制属于事后控制,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主要是主要整理各种文档资料,便于后续对工程的保养与维护。

五.总结

综上所述,要在建筑行业中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升产品品质,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从人员上保证,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并保证人员专业资质;再次,要有合理、良好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分别采取适宜的措施,并按照正确的体系来循序渐进,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另外,要保证质量体系在实际生产中得到有效地实施,必须做到领导起头,全员参与,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统一的质量目标。而且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方针,只有长期稳定的运行质量体系才能使该体系确实有效地作用于产品质量,且体系本身也能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 桑德霍姆. 全面质量管理.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09

【2】 龚益鸣. 质量管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11

【3】 陈铁华.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及应用实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5

【4】 W.爱德华兹.戴明. 戴明论质量管理. 海南出版社. 2003,7

【5】 石强,朱仕友. 全面质量管理实操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4

【6】 盛一芳,李晓良.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实训.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