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护理学导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学导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学导论总结

第1篇: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 护理学导论 实验教学

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维权意识的逐步提升,人们不仅要求护士具有高超的专业能力,还要求护士具有高水平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护理学导论》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介绍了护理学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但课程理论性强,较为枯燥晦涩,如果仅采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僵化,也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满足人们对于护士日益提高的要求,在《护理学导论》实验课中我们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角色扮演法的意义

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为模仿和行为替代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教学模式[1]。它是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学习自主性为动力的一种教学模式。Riera[2]等认为,角色扮演法可以减轻学生的焦虑感,增强信心;当学生理解所处的情况、所扮演的角色、想要咨询的问题及被问到的问题、他们应该给出的答复后,可以更专业地处理问题以及主动倾听(通过对语言、姿势、行为及环境的关注)。

2 角色扮演法的步骤

2.1 情境设计

由于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尚未接触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情境设计要求能够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色,又相对容易扮演。教师设计了8种情境供学生选择,并在实验课前一个月把情境分发给学生。情境设计包括沟通类、问题解决类、应变类三种类型,角色涉及患者、患者家属、患者朋友、母亲、女儿、同学、护士长、护士等,要求每位学生至少扮演一个角色,并在表演过程中体现出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的层次、沟通的技巧、人物间的矛盾关系[3]。

2.2 情境准备

学生拿到情境后,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由班长进行协调、统计,并将名单上报。根据情境的复杂程度,每小组人数在3~8人不等,每人至少扮演一个角色。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集体讨论情境发展方向、剧本、台词等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视频拍摄。

2.3 课堂表演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境拍摄、剪辑等工作,课上直接放映视频资料,与大家一同观赏。还有部分同学课前准备成熟,课上自带服装、椅子、食物等道具进行表演。

每组表演时间在5min~10min之间。学生充分利用语言以及声音、语调、语速等非语言形式进行沟通。

2.4 学生评价

表演结束后,每小组派一位学生代表先进行自评,谈谈自己对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感受,评价自己小组的表演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有哪些收获或领悟;同时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中值得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2.5 教师评价

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强调本节课涉及的重点理论知识,并从学生仪表、情节设计的完整性、逻辑性、真实性、沟通技巧的运用、沟通的有效性、表演的投入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关怀教育,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

3 课堂效果

课堂上学生采用了播放视频或者现场表演的方式,不管哪种方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大大提高,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观点、积极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处理角色之间矛盾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整体护理观。

4 讨论

《护理学导论》中涉及部分默会知识,即指不具有可以加以明确化的规则和逻辑,虽不可言喻,但人们拥有或可以被培养出默会能力来理解它[5]。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将默会知识外化,加深对于默会知识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教师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不可估量的,即使相同的情境也可演绎出多种不同的结局。马芳[4]指出,关怀的能力以及关怀的范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发展起来。教师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进行换位思考,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迫学”转变为“我要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的护理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英.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7):548-549.

[2]Riera JM,Cibanal JL,Mora MP. Using role playing in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in nursing: assessment of students[J].Texto Contexto Enferm, Florianópolis,2010,19(4): 618-26.

[3]张文榕.角色扮演测评技术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7):135-136.

第2篇: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护理礼仪课程教学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水平。护理礼仪教育是适应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护理礼仪》是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般在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有的医学院校将《护理礼仪》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来教学,而有的医学院校护理礼仪的内容只是在《护理学基础》或《护理学导论》中涉及。根据我校教学大纲的安排,护理礼仪内容在《护理学导论》中重点讲授。护理礼仪在我校虽然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但是我们十分重视护理礼仪的教学,现将笔者在护士礼仪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在护理礼仪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如在讲解“仪态礼仪”时,可以将站姿、走姿、坐姿、持病历夹、端治疗盘等标准仪态的图片展示出来,同时将不雅的姿态对比鲜明地展示出来,以加强学生的印象。组织学生观看学校自编自录的《护理礼仪规范》教学视频,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理解和记忆。

二、护理礼仪实训教学与考核

护理礼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将护理礼仪知识正确运用到整个护理程序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只是通过理论教学很难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护理礼仪规范的要求,我们为此开设2个学时的实训课和2个学时的实训考核,在实训课上,指导教师边示教边讲解,学生分组练习,指导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传统的试卷考试方法不适合护理礼仪实训课程的考核。护理礼仪实训考核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即一位教师监考一个学生,考后及时点评。通过点评,教师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加深学生对护理礼仪规范的理解与掌握。实训教学与考核均在形体训练室进行,形体训练室的墙壁设置镜子,学生在四面环绕的镜子中可从各个角度看到自己优美、规范的礼仪举止,及时准确的纠正不良姿态,练习姿态动作的美感、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在护理技术操作实训与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

1.在护理技术操作实训中贯穿护理礼仪

在护理技术操作实训课上,对学生的仪表礼仪、语言礼仪、行为礼仪等严格要求。上实训课之前,老师首先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穿戴护士服、护士帽、护士鞋,学生的头发、指甲等是否符合要求,学生在操作练习中,持病历夹、端治疗盘,推治疗车、下蹲捡拾东西等是否能体现护理礼仪规范。学生能在模拟病房,学会运用恰当的护患沟通技巧,做到操作前解释清楚,操作中正确指导,操作后诚恳的致谢和嘱咐。

2.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

在制定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时,加入护士礼仪的项目分值,如在铺被套法麻醉床考核中,首先检查学生的仪表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扣掉相应的分值,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教育,提高了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情景模拟教学,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在模拟病房里设置真实的情景,学生分角色扮演护士与病人。教师提前准备好情景案例,内容涉及有入院宣教、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后、手术前后、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如一位主班护士,接待一位新入院的病人,要求运用护理礼仪进行接待,并运用规范的语言为其做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学生可自由组合,每组5~6人,对情景案例进行分析,分配角色,如谁扮演病人,谁扮演家属、谁扮演护士等,设置好“台词”,讨论整个步骤,最后表演。在这个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情景剧编写实施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创造力、临床思维判断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强化,也使学生能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所学知识,而且这种有意义的和参与性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便于激发其创造性的火花和评判性思维,增强其今后临床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举办护理礼仪风采大赛

我校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教育的同时,重视学生的礼仪修养,举行隆重的护理礼仪风采大赛,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通过护士礼仪大赛,使同学们“学礼、知礼、讲礼、守礼”,能更加关注护理礼仪,更好地塑造护士职业形像,使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出来,在比赛过程中,无形增加了学生护理礼仪的学习与训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护理礼仪风采大赛,使同学们感悟到护士职业的神圣与责任,在社会生活实践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六、注重护理男学生的教学效果

在讲解护理礼仪内容时,突出一个问题是护理男学生缺乏学习护理礼仪的积极性。这可能与护理专业男生较少和礼仪规范与男生联系不紧密有关。就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改革,无论理论课还是实训课都特别注重男生学习反应,格外强调男护士的标准,角色扮演过程中也请男生参加,从而使男生也对护理礼仪有了学习积极性,甚至踊跃参加护理礼仪风采大赛。

七、结论

通过护理礼仪的学习,不仅规范了学生的礼仪举止,使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而且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使每一位学生在未进入临床实习前就掌握护理礼仪规范,适应了现代医院护理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合乙.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581-582.

[2]王晓莉.寓护理礼仪于《护理学基础》中的教学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2):2749-2750.

[3]梁子丽,毕桂娟,刘雪萍,何国喜.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1):159-160.

第3篇: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思路与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48-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高教[2003]1号)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于2005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制定了《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意见》。根据21世纪我国高职高专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我系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精品课建设工作。

1 学校的发展和长期积累是精品课建设的基础

自建校以来,学校设置了《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并成立了护理学基础教研室。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将我校定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护理专业培养基地,2011年省教育厅又将我校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护理)专业建设点,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校不断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强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校园网设立“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程建设专栏”。

本教学团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护理学基础知识及医学相关知识。坚持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总结教学经验,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幻灯片、自编教学大纲、实训指导及考核评分标准、护理操作流程和同步练习等教学资料。在长期的教学中,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交流、讨论和集体备课等活动。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 教学改革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动力

2007年学校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护理学基础教研室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对我校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革[2]。

2.1 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建设精品课的核心[1] 根据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1.1 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依据我校“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护理学基础课程特点以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认真研究适应岗位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大纲,改革和调整课程结构,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调“必需和够用”,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实践检验,教学研究取得较好效果,并逐步形成了边理论边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

2.1.2 教学方法 在以传统教学为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护理任务、操作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方面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及自主教学法引入课堂,不仅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基本职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操作流程从以往“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分别指导”的传统教学方式,改为“录像教学-提出问题-教师演示-学生回示-师生共同点评-分组练习-考核-比赛-总结”新的教学方式。

2.2 加强实践教学,构建综合性实践课教学体系 实验课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总计140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践84学时,理实比有原来的1:1改为1:1.5。此外,为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及需求,本课程实习前安排2周的护理基本技能复训,共计80学时;安排临床实习40周。在实践教学方面,突出了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的理实一体、校院合作教学模式。转变了“验证性实验”的观念,构建“综合性实验”[2]。例如:王婧,女,21岁,因右下腹剧烈疼痛来门诊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须住院手术治疗。现已送入手术室,请问:当班护士接到住院处通知后应采取何种护理措施?

2.3 改革实践技能考核办法 新的考核指标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实验作业占5%;二是平时实践课考核占25%,三是期末实践考试成绩占70%。以必考项目和抽签考核项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试环节包括物品准备、学生沟通能力、问题的处理能力、操作熟练程度与准确性、操作相关知识等。还将名片案例签应用到技能教学及考核当中。通过反思训练强化技能操作,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应变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技能考核成绩。

2.4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放实训室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实训室,并安排教师轮流辅导,让学生自己选择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操作项目,随时到实训室练习,同时让学生做好实验室开放记录并及时反馈实验室开放意见,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3 师资队伍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关键

本教学团队共13人,承担了我校护理、助产所有专业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平均年龄38岁,均为本科学历,高级职称4人,其中副教授2人,副主任护师2人,讲师7人,助教2人,助理实验师1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知识结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团队。

4 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是建设精品课程的保障

4.1 教材建设 选用我校教师主、参编的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导论》及《基础护理学》。该教材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护理学习需要,且定位准确。根据护士职业岗位需求,按照临床实际操作,编写了与主教材相配套的以项目为导向的校内辅助教材《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及考核评分标准》、《基础护理同步练习》、《基础护理实训报告》等实训教材,达到优秀教材全面配套,教学与岗位一体化实训。

4.2 教学资源 自编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实训指导、实训报告、考核标准、同步练习、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案例等。建立了护理学基础试题库,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师生可上网查询及下载共享的资源,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学校于2007年投资近千万元建成校内护理实训中心,该中心共分三个功能区域即:模拟母婴病区、模拟护理病区及专科护理实训区。其中,模拟护理病区仿照医院住院病区设置有护理站、治疗室、抢救室、ICU病房、普通病房及基础护理实训室、阶梯示教室,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并配备有高级护理模拟人、多功能病床、洗胃机、人工呼吸机、膜式吸痰器、高级导尿模型、皮下、肌肉及静脉注射模型、婴儿头皮静脉输液模型、中心吸氧装置等,基本满足了本课程校内实践教学需要。

5 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

5.1 随着学校的发展,护理专业生源的增加,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教学设备需进一步加强。

5.2 积极引进高学历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5.3 重视产学结合,加强与行业合作,密切关注临床动态,使教学内容贴近临床护理发展,使之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代创新性。

5.4 关注全国范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充分考虑护士执业的技能需要,强调“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5.5 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研究,努力开展科研及教研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护理;临床护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67-02

根据多数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进程的安排,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主要包括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包括皮肤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眼耳鼻喉科护理学、康复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保证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完成的前提,也是护理专业学生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护理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如何高效地完成以上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教学方法是体现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结合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本着注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体现师生互动作用的前提,本文就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及实施过程探讨如下。

一、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可知,这组课程是护生的必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由于其专业性较强,内容抽象,理解掌握相对困难,单纯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临床护理课程相关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根据临床护理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的不同内容、课堂学习目标、院校自身及护生特点,护理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课堂讲授法。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将备课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加以理解并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单纯的理论讲授会让学生感觉临床护理课程抽象、枯燥,理论和实践脱节,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将案例引入课堂,并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把案例与所学疾病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氛围与临床更加贴近。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目前疾病谱的变化及临床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大纲中的重点讲授内容及学生自学内容,有效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如妇产科护理学中的辅助生育技术及护理内容由以前的自学改为课堂重点讲授,而在传染病护理学中的伤寒内容由重点讲授改为学生自学。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ning,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目前,该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该教学法更适用于小班教学(班级人数在30人左右)。如在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这一内容学习中,教师可根据该内容的教学目标及临床实际,设计1个病例,病例中准确陈述孕妇的基本资料和主诉,可以提出的问题如下。①对于该孕妇,如何获得其相关的主、客观资料?②通过体格检查,你能发现哪些体征?③该孕妇目前存在什么健康问题?④如果她向你询问怀孕后有什么改变,如何应对这些改变,你该如何解释?⑤如何安排日常饮食及活动等。教师提前一周把案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按照每组8~10个人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为回答上述问题,实行组内分工,通过教材、网络或图书馆各种途径查找案例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什么妊娠,妊娠的生理过程,妊娠期母体的变化有哪些,孕妇的饮食指导、活动要求等。这个过程教师也可以参与,通过协调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4~8学时的时间,由各小组推选的代表汇报本组案例讨论的结果,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及评价。

3.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学习已成为护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所讲授课程中选择4~6个可能涉及多学科的讨论题目,如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讨论,这一题目涉及了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医疗制度等多方面内容,学生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进行分工,通过多种途径(网络、文献、和肿瘤患者进行直接交流等)查找资料,然后多次进行讨论,分析、整理资料,方可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课程刚开始,授课教师就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6~8人,将讨论题目分发给每组学生,小组学生按照讨论课的安排,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学习课程相关知识,并将学习、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讨论课(一般为2学时)上,各学习小组的代表向全体学生和教师汇报学习讨论结果,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质疑,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予总结及点评。

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Role Playing Teaching,RPT)是美国精神病学家于1960年创建的一种社会心理技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在课堂角色扮演中,让学生在想象的真实环境中扮演真实的角色,演出该角色的真实行为。具体做法是:让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表演结束其他同学给出反馈信息,角色扮演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表演结束,学生可以针对角色扮演这一经历进行讨论。在使用该教学法时,最好为表演的学生全程录像,以便于她们在学习结束后分析和评价自己行为。

5.经验学习法。经验学习法是指学习那些来自于经验的知识和结果,其主要是通过“自己做”完成学习,并不是通过自己阅读或听他人讲述学习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例子解释该教学法的实施。例1,在心脏复苏这个内容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心脏复苏的过程,可以帮助其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操作及在紧急情况下所需的行为。例2,选择和课堂内容有关的临床真实病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制定护理计划,将其与临床真正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和讨论。

总之,在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根据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随时纠正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彦芳,王景伟.高职高专护理《健康评估》的教学方法探讨[J].全科护理,2011,9(4A):926.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3]郑修霞.护理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0.

第5篇: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施秀玲

(德保县中医院 广西 德保 533700)

【摘 要】目的:为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种需求,促进患者健康,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方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结合医院实际,在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注重夯实基础护理。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8%,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1]。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质量不仅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护理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提高基础护理水平,具体措施及体会如下:

1 转化思想,强化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的意识

实行临床护士岗位责任制,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伤病员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依旧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规范护士的服务语言及行为,引导护士进行新的服务变革,以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拓展了基础护理内容,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我为患者做什么”的服务意识,关爱人的健康,提供温馨的服务,施行亲人般的护理,从洗脸、梳头,到洗脚等患者不能自己完成的生活护理,都由我们亲手去做,护士所做的最基础的护理,并不是如许多人认为的那么低下,而是满足了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护士不再只是重视打针、发药,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 完善护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修订陪视管理制度,增加护理员工作流程,

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分解到各班次工作流程,将人性化护理服务、专业化健康宣教、康复指导、和谐的护患沟通渗透到每天的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2]。

3 完善基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保证基础护理质量

以护理部为主,成立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多个专项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吸痰、超声雾化、皮肤护理、导尿、灌肠、洗胃、护理文件书写、“三基”理论等,各科室成立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领导和骨干护士组成,负责全院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方法的制订修改,督查总结反馈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科室质控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小组长组成,各专项小组负责本项目的质量指导,培训考核,各质控组织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形式活动,并记载活动情况和考核成绩。

4 重视护理业务学习与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

4.1实践“三基”,夯实护理理论基础 以理论指导临床,理论测试全院组织每年测试一次,参与率 100%,各个科室每周组织至少一次业务学习,每周晨会 10 min,口头提问护理理论,专科知识,全院每月组织 1 次护理业务学习学习基础护理新技术,新知识、学科发展等,入院三年之内的新职工护理部每季度组织理论测试,不定期对高年资护理进行理论测试。

4.2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实践技能 基础护理操作由各专项管理小组和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监督、考核,全院护士包括护士长每年都参加护理部规定的操作考核并达标,护理部每月从各科室抽查人员进行操作考核并达标,科室考核由各质控小组负责监督。

4.3 重视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减小水平差距 随着我院的发展,3年来我院所招聘的新职工基本上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所以对新护士安排1个月的岗前培训,重点以有关护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观察病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职业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沟通技巧和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培训为主,培训完毕统一组织测试并达标。

5 主要体会

5.1 政府支持,制度改革,增加收费项目,提升护理人员的价值 基础护理的落实需要政府对医疗制度改革,推行医院无陪护制度,实行护理三级等级管理,注重医院床位与护士配备,注重护士分层次使用,加大护士准入制度的力度,培养高素质、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患者的报销比例,卫生主管部门在确立医疗服务物价、收费项目上应尽可能使开展的医疗服务都有收费项目体现,并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改变逐步调整医疗收费标准,要考虑到护理服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应根据技术难度,劳动强度和所消耗的时间制订服务价格,同时应根据社会总体物价变化情况进行调控,使护理劳务费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

5.2 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病情观察水平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桥梁,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汇报给医生,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护士实施基础护理可以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可以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故应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的道德水平,做好基础护理。

5.3 深化基础护理内涵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难度可能低于手术的配合,专科护理等技术,但对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危重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都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第一线的每个护士,无论学历,职称如何,基础护理的技能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基础护理是其他护理的基础,与其他治疗一样重要,并可以成为其他治疗的基础,对于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

5.4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意识,护理结果标准化 有的护士认为基础护理可做,可不做,做好了,只是外观上好看,做不好,对患者的影响不大,因此检查时做得好,不检查时能敷衍则敷衍,基础护理流于形式,临床上应征询患者的意见以判断基础护理的好坏,在日常工作中总结每一项基础护理的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基础护理水平。

5.5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道德情操 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够深入患者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热情周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摘要】PBL教学法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PBL新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比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法要好,效果要明显。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PBL新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PBL教学法;讲授法;实验

前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护理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动手能力比较高的外科护理更是如此。相对于以往的护理教育,21世纪的护理教育注重培养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而这些知识的灌输并不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能满足的,因此必须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促进外科护理教学更好更快发展。护生外科护理临床见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步阶段,可以说对护生的整个成长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有研究表明,护生虽然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够初步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却难以与病人沟通,缺少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此,我们尝试在临床见习带教中将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强调以护生为主体,以一份完整的病例为蓝本,教师为指导,旨在不断提高实习护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及临床思维能力,最终达到真正提高临床见习的效果。

一 PBL新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实践应用

(一)见习护生准备:带教老师需要在见习课前一周选择本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病例,根据教学大纲重难点要求,设置相关的问题。要求设置的问题不能过于抽象和难理解,必须与疾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有关,然后将病例和问题一同发给见习护生,供他们提前准备。带教老师将所有的见习护生按照每8人~10人见习护生为一组分成若干组,根据所给病例及相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复习所学过的重要的理论知识,查阅相关知识的参考书籍及各类文献,做好笔记或提纲,为讨论、发言做准备。

(二)组织见习:安排各个见习护生进入科室后,首先先由带教老师介绍本科室的情况,主要是病人的基本情况,给见习护生制定相关的学习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选病例有针对性的下到病房,安排见习护生直接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病情,并亲自动手实施相关的基本操作。

(三)见结:见习护生见习完后,需要各小组轮流汇报在见习护生在自己见习的病房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之前老师所提出的学习问题、对临床病情判断及临床护理措施相关的问题,见习护生通过自身学习的感受和临床见习课的体验提出见解,持有不同看法和观点的见习护生可以当场反驳,其他同组人员互相补充,老师只在见习护生出错和疑惑时才给予正确引导,在不断的讨论和补充的基础上,最后由老师做总结性发言,解答疑难问题,提出外科临床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强化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四)完成作业:见习护生通过整个外科临床系统的见习过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各组见习护生针对不同的病例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护理计划,作为作业上交,需要注意的是,此次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同时要求带教老师认真对待此次作业,公平合理地给出合适的分数,不得出现主观方面的偏见,确保公平公正。

二 PBL新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

实践证明,在外科护理临床见习中应用PBL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可以获得明显优于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效果,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一)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这句话提示了带教老师在课上应该多触及学生的心灵,应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带教老师要通过新型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充分调动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教和学相辅相成,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调动其积极性, 最终才能达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完美统一,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教老师要以病例为蓝本,多向学生介绍病人情况,多看病例,了解病史,以问题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外科护理临床见习,通过启动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由被动地灌输变成主动地吸取,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同时带教老师要注重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往见习护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黑板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

(二)理论联系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学风。加强学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加强学风建设,一要重视学习理论,二要正确把握实际,三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眼于解决问题。因此在此次研究中,带教老师要把“提高护生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教育见习护生认真见习, 在护生见习前,因为学生刚学完相关知识的理论知识,所以对某一疾病的具体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等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因为他们毕竟没有经过现实的考察,所以他们的认识还缺少实际的联系,容易造成一种护生不能从实际出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象。而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新教学方法能够让见习护生先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主要是病史,然后带教老师要指导见习护生带着各种问题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做到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护理程序。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进而比较容易提高了学习效果,最后达到了使知识的记忆、理解更加深刻和牢固的这种理想效果。

(三)增强相互协作能力: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起“主导”“导演”作用。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的学习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带教老师要努力提高与各个见习护生沟通的能力,这种沟通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合,继而达到一种学习的融洽氛围,利于带教老师和见习学生的共同进步,本次论文研究要求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经过小组成员查阅文献、相互讨论和互相协作,集中所有见习护生的智慧,使实验组见习护生能够在见习过程遇到问题的时候体会到互相的合作当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整个系统的见习教学环节中,见习护生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断地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发现在外科护理中存在当中的问题;然后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并且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断地完善外科护理计划,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充实自己的护理知识。通过师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极大的促进教学相长。在合作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形成了双向反馈的模式。教师能从合作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点拨、引导,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在整个系统的见习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这就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操作经验外,还必须具备心理、语言、人文等各种相关的素质,所以应不断的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培养更多的新型护理人才而不断的完善自我。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平庸的教师,无视教育的伟大和自身的使命,只会照本宣科,不思进取,不信学生有创新潜能,不会发现学生创新的火花,只会用冷眼,教鞭摧残创造幼芽;新型教师有较强的创造意识,用创造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潜能,以人为本,培养学生主体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教师应树立新的学生观,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特征,使传统形态的“说教”变为学习者思维形态的感悟,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完备性。教师应不求人人语数优秀,必求每生各科合格,做到让每生有所长,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处理好“减负”与全面负责的关系。帮助学生立志、乐学、慎思、立志是学习的动力;乐学可以使学生持之心恒,坚持不懈,慎思能使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处理好师生、教学的辨证关系。做到转化有决心,提高有信心,思想要关心,辅导要耐心,对学生有爱心,以朋友的真诚去拨动学生的心弦。

参考文献

[1] 汤华清、何飞舟等,多种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教育,2003,1(1):16.

[2] 郑小霞、孙 红,影响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若干因素讨论,护理学杂志,2002,17(8);576-578.

[3] 赵莉萍.以问题设计引导教学讨论在《内科护理学》中的运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84-85.

[4] 袁爱华,张宏玉,张彩虹,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护理见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护理杂志,2008,25(4):71-72.

[5] 黄春云.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见习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6):38-39.

[6] 唐健宏,赵连柱.“问题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3):47-48.

[7] 刘芳,王雅青,于红虹.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3C):824-825.

第7篇: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初探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合理性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实质是中医护理理念。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疫论》等中,多方面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整体护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整体观。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生理功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是辨证论治。传统护理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色彩。儒道释养生护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谐的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总结了中医学中整体辩证施护的特色,形成中医护理学治疗和护理不分、预防与护理不分、养生与护理不分的特点。中国传统护理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体的人,强调辩证协调护理,对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质上现代护理理念以整体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辩证和谐的养生观是相通的。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掀开了现代护理学的历史。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理念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先进护理理念。

在生物医学模式统治时期,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的观念,未能对人的心里、精神和价值、尊严给与充分的关注。

二十世纪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自主性、权益性及价值意义。目前,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护理技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整体人的辩证和谐的生命价值。

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应融合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的辩证和谐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现代护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权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补,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信仰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在维护人的健康权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构建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护理理念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要求更加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使护理理念中的人性化护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成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尊重,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将会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从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观。“以人为本”是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和关注的思想。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发展方向就是要重新认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服务。

整体护理观。整体护理观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科学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充分展示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的原则。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辩证施护观。辩证施护观是根据每一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的不同护理。因人施护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心理和精神状态、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时制宜护理是根据四时气候,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依法施护观。整体护理是程序护理、规范护理、责任与权利护理,也就是法治护理。依法施护观就是护士依法办事,依法护理,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保证病人生命和健康权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

和谐施护观。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施护观要求医学、药学、护理学和谐发展;临床、社区、家庭护理和谐发展;传统护理和西方现代护理融合发展;技术护理和人性关怀协调发展;医护患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道施护观。人道施护观就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强调尊重个体的生命本身,尊重和爱护他人,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关心人的幸福。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护理。人道主义精神应贯穿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环节,包括临终关怀护理。

循证施护观。循证护理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它是一种“遵循证据的护理”,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经验护理,从而有效推进护理专业独立健康发展。

理念创新观。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护理理念的要求,理念创新的任务较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大胆吸收、融合和借鉴中西方人文护理理念的合理因素,适时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护理理念,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实施整体护理是护理改革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内在动力,辩证施护是科学方法,依法施护是制度保障,和谐施护是必要条件,人道施护是道德要求,循证施护是技术要求,理念创新是先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第8篇: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全人类所共有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缺乏它引起疾病,有了它免于疾病,恢复它治愈疾病[1]。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疾病之一,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以抢救缺血心肌,减少梗死范围,心肌梗死本身有急、危、重的特点,患者急性期心前区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有濒死感,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孤独、悲观,都影响着疾病的进展,因此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护理很重要,现将应用马斯洛需要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本科室2005年4月~2005年8月20例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用马斯洛需要论的护理,男12例,女8例,年龄45~83岁,平均68.52岁。

2 护理

2.1 生理的需要

是维持人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缺乏它人便无法生存,包括氧气、避免疼痛、食物、排泄、休息和活动等。

2.1.1 绝对卧床休息

给予4~6L/min氧气单鼻管吸氧,遵医嘱给予杜冷丁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h后再注射1次。

2.1.2 饮食

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下降,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差,且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或心排出量降低、组织灌流不足有关,所以急性期应禁食,经静脉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和能量。

2.1.3 排泄

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必须保持大便通畅,指导锻炼在床上排便,反复强调便秘的危害,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做低压灌肠。

2.1.4 休息与活动

心肌梗死患者,需要休息也需要活动制度,现代康复模式认为,早期适量活动不仅不会使病情恶化,反而有利于心脏康复[2]。具体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CCU病房监护,一切日常生活起居由护士协助,健康服务员每日帮助患者床上翻身、被动活动、按摩下肢及旋转伸展足部。本组20例患者平均2天自诉症状减轻、精神状态好转,无静脉血栓及便秘等并发症。

2.2 安全的需要

充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内心动向,多陪伴于患者身边,做任何检查操作前应解释到位,且操作时态度和蔼,动作轻柔迅速,有条不紊,技术娴熟,给患者一种信任感,消除心理上的不安,同时保证病室环境整洁、安静、抢救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功能良好备用状态、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给予患者身体上的保障。

2.3 爱与归属的需要

患者由于病情重、精神脆弱,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因限制探陪远离家人,孤独感同时滋生,因此对爱的需要更多、更强烈,应通过触摸、抚慰等肢体语言,耐心与他们交流,每次进病房时主动问好,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病情变化,安慰及鼓励患者,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式的温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产生被爱与归属感[3]。

2.4 自尊的需要

患者担心不能再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尤其自己在家中和社会的地位受影响,笔者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摸清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充分重视并加以满足,让家属定时探望,主动与其单位联系,请领导予以关爱照顾,产生受重视感,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不要直接呼其姓名或床号,尽量少暴露患者,尊重患者自尊。

2.5 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尽快能自理活动,在患者活动范围内,鼓励患者从事部分生活自理和运动,以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向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预后的确切信息,强调正面效果,以增进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3 总结

马斯洛需要论实质就是人类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健康成正比,护理就是满足和维护患者各种需要,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需要能否满足,对于心肌梗死的病程进展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我们发现患者某些潜在的易被忽略的心理问题,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做好需要式护理,避免和减少了心肌梗死后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将马斯洛需要论与整体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相结合,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1 徐淑秀.护理学导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42.

第9篇:护理学导论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护患沟通; 急诊护理; 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Emergency Care/KANG Yue,WANG Y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0):089-09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people increasingly close attention to health,on disease prevention,treatment,care more demanding.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is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nurse in the nursing work and service established,and to maintain joint health and promote healthy communication.The primary basis for decision of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is no nurse patient disputes,and 80% of the nurse patient disputes are caused by poor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bstacles.In emergency,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medical staff contact time is short,also no time to establish a good trust,so that they a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every subtle link,therefore,the more I think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emergency nursing work easily overlooked and it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Key words】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Emergency care; Import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Chongqing Beibe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ongqing 4007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0.030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为患者创造和谐、安全、支持性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尽快恢复或保持良好的心态[1]。本人从事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十多年,把一些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

1 护患沟通形式

完整的信息表达在传递、交流过程中是由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沟通共同完成的。

1.1 语言沟通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符号。语言交际是人类社会必须也不能离开的一种活动,人们利用它在平等的、自然的、和谐的交往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经验的传授和行为的协调[2]。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沟通是门艺术,也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金钥匙,语言可刺激患者的情绪反应。在护患沟通中,护理用语应通俗、清晰、明了,选择对方能理解的词语;谈话中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医学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疾病治疗护理中的相关问题,对有些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应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生动的例子或比喻,反复讲解,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沟通的目的[3]。应注意礼貌用语,避免粗俗的土话,护理用语也应体现伦理意义,富有情感性、道德性、亲切性、规范性。沟通中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效果,才能恰当地表达善良的愿望,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尊重患者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及人格,对患者说话时语气要温和、诚恳,并尽量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4]。护士的每句话都会作用于患者,良言会让患者心情舒畅,恶语会把患者伤害。因此,加强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在护理过程中体现人性化关怀,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指伴随着沟通的一些非语言行为,非语言的沟通传达包括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行为比语言行为更真实,它更趋于自发和难以掩饰。工作中巧妙运用表情、倾听、眼神、仪表、姿态等与患者进行沟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更多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变化等相关信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样一句话可以由于不同的眼神、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肢体动作而表达不同的含义和效果。护士应格外注意自己的非语言,也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性信息,特别是焦虑的流露,应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出来。把非语言沟通技巧应用到护患交流中,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感觉有缺陷的患者,如老年或听力障碍患者,则应更多使用这种非语言性沟通方式。

2 护患沟通的技巧

作为急诊护士,不仅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博学、负责、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加强职业道德和内涵气质的修养,更应该学习人际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只有具备了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修养、精湛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沟通能力,才能有理有据、应对自如[5]。良好的沟通是缓解护患关系紧张的有效途径。急诊护理工作大部分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作为急诊护士,应充分认识到将沟通落实到工作中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理念。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是以患者为中心,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更是护患沟通的前提,丰富的专业知识是获得信任的关键。沟通时护士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使用文明服务用语,赋予同情心,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沟通时护士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使用文明服务用语,赋予同情心,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急诊工作中接触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必须了解各地的风俗民情,对老百姓用通俗朴实的语言,对有知识学问的人,有其他兴趣爱好的人,要用渊博的知识和他们交流,达成共识,这样患者才会信任护理人员,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护患关系[6]。护患沟通中掌握10个要点,具体如下。

(1)称呼的讲究:称呼语是护患沟通的起点。称呼得体会给患者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要根据患者身份、职业、年龄等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力求恰当[7-8]。(2)1 min介绍:态度要诚恳。1 min的时间虽短,却足以给人完美的印象。(3)交谈技巧:交谈是人际交往中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4)倾听技巧:护士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获得较全面的信息,让患者讲完话,不急于下结论。(5)提问的技巧:问题要有针对性、避免哪壶不开提哪壶、开门见山、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6)告知技巧:目的明确。(7)安慰技巧:应用积极的言语,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安慰方法。(8)幽默的技巧:运用幽默魅力,制造轻松氛围。(9)说服技巧:从对方利益出发,让对方理解,尊重病患。(10)化阻力为助力的技巧:妥善处理,调动积极性。

3 具有娴熟的技能和全面的知识

一个学识全面、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能让患者感到你是一个素质较高、有责任心的人,值得信赖。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的前沿,是一个高风险、责任重的地方,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多,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急诊医学跨多专业,它具有综合性、紧急性、协作性,因此护理人员需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技能。这就要求护士在实践中应不断学习,充实和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和整体水平,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到技能娴熟、反应敏捷、动作有条不紊,确保复杂的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

4 护患沟通中的法律问题

护患间的法律关系是国家保护每个公民正当权益的体现,从事护理工作的每位护理人员应熟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注意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护患沟通中,遵守伦理规则,保护患者的隐私和秘密;在为患者提供知情权时,应注意保护性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及心理素质区别对待,以免发生意外和纠纷。

由此可见,在护患关系中,可出现沟通的各种层次,但重要的是让患者在感到最舒适的层次时进行沟通,护士应经常评估自己的沟通方式,以达到有效的沟通效果。良好的护患沟通不仅有利于进行正常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及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而且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满足患者的需求[9-10]。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对健康更加重视,因此,对医疗服务业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模式体提出了挑战,护理工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护患间的沟通也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急诊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应增强道德观念,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慧君.浅谈护理服务中护患沟通技能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209-210.

[2]李继平.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教程[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

[3]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

[4]郑绪莲.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2):74,77.

[5]冯国珍.护患沟通在护患纠纷中的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72-173.

[6]李雪峰,胡春欢,张琦.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5):66-67.

[7]邵淑琴,李玲芳,张迎福.护理文化在医院发簪战略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7,15(2):21-22,29.

[8]刘惠玲,程瑞芝.浅论情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2,17(1):60-61.

[9]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