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年级观察日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审题指南针: 观察日记题材多,范围广,聪明的你可以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可以写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写周围动人的事迹等等。简单地说,就是将我们平时写人、记事、状物的文章写成日记形式。那么,写观察日记要注意什么呢?首先,内容要真实,所见所闻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其次,观察要细致,叙述才能具体,要对事物的声音、色彩、形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作细致的观察。观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观而不察,视而不见,见而不想,很多生动的素材都发现不了。 再次,选材要精,中心才能突出,围绕一个内容、一件事、一种情景、一点感受写,有详有略。第四,想象合理,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合理的想象,写出新鲜感。可以写四季的美景、气候变化的特点。怎么样,说了这么多,观察日记你会写了吗?那就赶快试试吧!
佳作展示台:
观察日记——我家的鹦鹉
郭思源 指导老师:陈群利
(一) 鹦鹉生蛋了
昨天,我打完乒乓球回到家里,意外地发现虎皮鹦鹉生了一个蛋,长约2厘米,小小的椭圆形状,颜色白里透粉,我把它称为“粉白蛋”。可惜那个蛋碎了,我伤心地哭了起来。
我发现鹦鹉妈妈生了蛋以后比以前安静多了,它躲在温暖的小窝里,仿佛在说:“我做妈妈了,好高兴啊!”
我的虎皮鹦鹉喜欢吃小米、青菜、苹果,但是,它们最喜欢吃的还是小米。喝水的时候它们会把头先伸进水里叼一下,然后再抬起头咽下去。
今天,我发现它们又生了一个蛋,那个蛋也碎了。于是,我伤心地问爸爸:“爸爸,鹦鹉为什么会把它们的蛋给扔出窝外?”“因为它们受到我们的惊吓,所以才会把蛋扔出窝外。”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我的虎皮鹦鹉。我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又长又细的尾巴,聆听它们那悦耳的歌声,学习的疲劳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二) 惊心动魄的一刻
今天,我回到家里像往常一样去看我的虎皮鹦鹉。可是,我刚上楼,就发现虎皮鹦鹉居然逃出笼子,飞到雌鸟的笼子上,我连忙叫妈妈把楼上所有的门窗全部关上,以防虎皮鹦鹉飞走。
妈妈拿了一块毛巾,让我把虎皮鹦鹉用干毛巾盖住,然后抓住它。我轻轻地走到虎皮鹦鹉跟前,谁知虎皮鹦鹉突然腾空飞起,吓得我连连叫着:“啊……啊……”我对妈妈说:“妈妈,这次该轮到你去抓了。”妈妈也试了一下,也没抓到。虎皮鹦鹉又飞进了书房里,妈妈说:“如果让虎皮鹦鹉飞到被子上,那就不好啦!”我和妈妈急忙跑进书房,可是虎皮鹦鹉看见我们,又飞出了书房,害得我们跑了好几次。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笼子的门打开,让妈妈把虎皮鹦鹉赶进笼子。果然,还是我的办法管用,虎皮鹦鹉真的被赶进笼子了,我又赶快把笼子的门关上。哦,我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爸爸回来后,我问爸爸雄鹦鹉为什么会逃出笼子,爸爸说:“因为雌鸟在小窝里孵蛋,我们就把它们分开了,雄鸟有可能想雌鸟了,就逃出笼子飞到雌鸟的笼子上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孵化出来了,而且还给雌鸟带来好吃的东西呢。”
(三) 鹦鹉和它的蛋
今天,我回到家里,惊讶地发现虎皮鹦鹉又生了一个蛋,蛋粉粉的,又有点白白的,我很喜欢。爸爸说:“这个蛋恐怕孵不出来了。”“为什么?”我连忙问道。“因为雌鸟和雄鸟分开的时间太长了。”爸爸又说道:“要不我给你煮来了吃吧。”“啊?”我无奈地说,“好吧。”
爸爸先把锅子放进水里洗了一下,然后在锅子里加点水,再把蛋放进锅里,煮大约4~6分钟就可以吃了,不过要小心,很烫的哦!
开始吃了,爸爸先帮我小心翼翼地剥掉蛋壳,让我吃一口,我就尝了一下。虽然味道跟鸡蛋差不多,但是,世界上吃过虎皮鹦鹉蛋的人恐怕只有我。当听见爸爸这么说的时候,我兴奋不已。虽然我吃掉了一个蛋,但是我希望正在孵的蛋能孵出小鹦鹉来。
彩笔头点睛: 说句实话,老师还没怎么接触过鹦鹉这种可爱的动物,更没有吃过虎皮鹦鹉蛋,但是看了小作者的观察日记,我感觉呀,这些可爱的鹦鹉、有趣的小事,就好像是自己家发生的一样。看得出,小作者是一个观察细致的聪明孩子,你生动形象的叙述,很好地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出了内心的感情,而且文中能够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真棒!(李白)
第一步:观察入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给我的作文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学生之所以下笔难,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因此,在二、三年级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虽然社会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阵地,但小学生已开始涉足社会生活。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来摄取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镜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是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和情感家园。我们把学生的观察点引向家庭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加深对自己家庭的认知、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直接丰富其作文素材,这样才能引发其写作真情。
2.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体验和乐趣,也是构成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可谓“玩兴”正浓,可又不得不开始涉足比较紧张的“应试”生活,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由此也引发出许多故事,给他们启迪,更令他们珍惜。学生犹如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每过一年,年轮就会多一圈,只要学生善观察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紧张激烈的比赛、师生的交往和同学间的情谊等,那么,那一圈圈的年轮将满载学生的喜怒哀乐。
3.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故事上演,学生无论是行走街头、驻足店前,还是漫步公园、落座车上,都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形形的事情。这些事有的蕴藏着真、善、美,也有的折射出假、恶、丑。学生随时随地留意并记下这些事情,在习作时便可信手拈来。还有,生活既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只观察是不够的,还得引导学生思考,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概括和提炼,只有这样,才能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找到写作之源。只要学生成为有心之人,就能从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地去发现和搜集写作素材。
第二步:日记起步
学生不仅要把观察到的素材记在脑中,更重要的是形之于文――学会书面表达。写日记能把观察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习作四》中开始涉及写日记。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日记的内容和格式。我在网上下载了各种题材的日记发给学生,并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使学生认识到写日记就是用笔记下一天中发生的事及自己的见闻或感受等,即把心灵轨迹用文字描绘出来。然后我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写日记。最后再用评价激趣。对学生日记的评价不宜过高,重在鼓励,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导三年级的学生写日记切忌操之过急,既要做到循序渐进,又要持之以恒。
第三步:童话激趣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这话在我女儿身上得到了验证。记得女儿上三年级时,也怕写作文,每次叫她练笔,她只喜欢写童话。我也不难为她,后来她练得多了,竟不怕写作文了。此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可以用编写童话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不错,实践证明,童话确实是一把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
1.给学生讲童话故事,引导学生看童话,让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不仅有虚拟的主人公,还有丰富的想象,且能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2.借助实物引导学生编童话。在学生二年级看图写话的基础上,开始时可借助图片、动画、音响等编写童话故事。
3.让学生联系生活创作童话。学生练得多了,就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过的,经过整理、取舍、组织,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创造力也是无限的。
第四步:阅读伴行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积累语言的指导。阅读与写作是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透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加紧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词库量才会丰富,说话或写作文时才具灵活性。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在阅读训练中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效果才是显著的。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如果读写分离,就会两败俱伤。如在上《蜜蜂》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蚂蚁觅食、蜘蛛织网等。后来在教学本单元的作文《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在《蜜蜂》这篇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听闻的奇趣―实验或亲身观察的发现―结果及原理―从中受到的启示”运用到这篇文章中,这样,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都比较轻松。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迁移运用,写起作文来就轻松自如了。
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中国自古推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因为人不能什么事情都亲身去体验,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空白,充实人的生活。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仅占20%,而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而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记忆的最佳阶段,若我们注重对他们阅读兴趣的激发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将会受益终身。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说明阅读对写作大有裨益。因此,我常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寄小读者》《童年》《狼王梦》《三国演义》、名人传记、故事会、小学生语文报等,因为这类书刊经过了长久时间的考验,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积淀,有利于把学生引进文学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它们能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作文 起步教学 策略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1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更是其中的难点。在学校一次以作文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部分教师反映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太难教了,笔者今年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对此问题也深有感触。学生平时习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很是让人头疼,有的学生写作无话可说,每次习作都三言两句,没有具体内容;有的学生作文却是流水账,没有主次和详略,没有重点,句子混乱不通顺,错别字多。针对以上情况,我多方查找资料学习,请教有经验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探究了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和办法。
一、 激发兴趣,勤于观察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对作文感兴趣。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乐于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作文教学会轻松很多。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做起:
首先,教会学生观察。会观察事物才能认识事物。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不熟悉,就让他们就去写,他们就会无话可写。学生只有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才能对事物有真实的、详细的了解,写作时才能有话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对事物的真实生动的反映。因此,教学生写作的第一步先教会他们观察,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要让学生注意有顺序地观察,在观察中思考,能抓住事物的关键。其次,让学生写自己经历的事情,如课堂精彩的一幕,运动会的竞赛场面,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写下来。这些事情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他们会有切身的体会,也更愿意去写,写起来也兴致盎然。
二、 读写结合,多读多练
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从鲁迅先生对写作的认识可以看出,作文别无其他捷径,唯有多读多写。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简单明白地告诉我们写作的唯一秘诀是多读勤练。多读才能从书中汲取养分,才能够吸收思想和积累语言。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特别是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童话故事、世界名著,让他们在经典中徜徉,在名著中熏陶。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学生慢慢会尝试把读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这时,学校规定的作文已经不能满足他们表达的需要,教师可以坚持让学生写日记,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所感所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多读多练。
三、 以说,说写结合
三年级作文是从低年级写话的基础上起步,而低年级写话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说和写都是一种表达的方式,说是用嘴来表达,写是用手把自己要说的话表达出来,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学三年级学生识字量和词汇量不是很丰富,“说”对他们来说比较容易,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要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上当众说的能力。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能批评,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教师可以提示。课堂上还可以进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说”的活动,如轮流讲小故事,关于某主题的即兴演讲,通过各种措施和活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重点上好“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课上教会学生怎样去倾听,怎样文明地表达,学会和别人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说的目的是为了写,学生写的习作也能以读的方式呈现出来。读的过程学生再次品味自己的作文,在读中享受写的快乐,在读中发现写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愿意把习作读给别人听,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样的要求在教材中也有体现,即每一个单元的习作都有把习作读给别人听的相关要求。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说与写的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我口说我心”,进而达到“我手写我口”的目的。
四、 教给技巧,指导修改
有人说,对于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给学生的条条框框太多,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所以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之前我很少讲,等习作批完之后再统一进行讲评,从实际的教学来看,这种方式对于刚起步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效果不明显。因为学生面对布置的习作题目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师要在学生写作文之前,针对不同的习作主题给学生讲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如怎么开头,中间如何具体描写,后面怎样结尾,段落中间怎样过渡。这样的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给方法技巧并不是框住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的渠道,就像小孩刚学习走路,需要大人的搀扶。
作文除了在学生习作前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外,还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在完成初稿时,反复读,在读中修改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语句,删除繁冗的内容,自己找不出修改的地方,再让别人帮忙修改,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的修改中避免错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 以评促教,树立自信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入门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15-01
小学生进入到三四年级的学习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及作文,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是一件很枯燥、很作难的事,有的同学一提作文就大脑空白一片,无话可说,有的同学是有话要讲,却不知从何说起,有的则是说来说去不知自己所云。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迈好写作的第一步呢,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出如下的做法,归纳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切磋。
1 提前进入角色
虽说是从小学三年级起才会有专项的作文训练,但做为一个有前瞻性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一二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准备工作。如在学拼音和组词时就开始教学生把学到的字词放到句子中去说;然后学词语时遇到几个相关联的词语,就教学生说一段话将词语连缀起来;当班上有什么新鲜事、突发事件时,教师让学生把这件事说一说,议一议……这些做法,就是在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地在练习口语表达了。说,是写的伴侣,会说才会写。教给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写作,不要指望他们一下子迈上台阶,我们教师要学会俯下身来,将陡峭的阶梯变得缓一些,让孩子们迈出的小碎步一点一点跃进,则轻轻松松为写作打好了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有及早入手的意识,就能轻松带领学生跨入写作的门槛。例如,在学习了写北京奥运会的内容后,时隔几年,伦敦奥运会又举办了,当时我们所练习的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在这次写奥运会时就正好可以成功运用了。
2 密切联系生活
学生们之所以觉得写作无从下手,是因为缺少生活发现和生活体验。因此,教师要多带领学生体验生活,多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为写作之炊备好米。以三年级学生的写作为例,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观察,但是,身处二点一线生活的小学生,每天就接触这一点点外界信息,他们怎么会写出生动的作文呢?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多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并且在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上布置一些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结合写作的,可以是结合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结合生活中的节假日、新闻事件等的。如在母亲节就让孩子送给妈妈一句祝福的话,然后把过程记录下来,这就为以后写作准备好了素材。生活是个万花筒,但这份美丽需要你去观察才能体会得到。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先做好写作的前期工作,那就是观察与体验。例如,作文课上恰逢秋雨沙沙之时,老师就有准备地在课间引导学生去观察秋雨的特色,秋雨带给人们的感觉。如果一场瑞雪降落,老师要及时地让放学回家的孩子们好好观察一下雪花的样子,下雪后的美丽景致以及感受一下雪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欢乐。这样的写作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孩子们会有感而发,易于形成作文。
3 重视阅读积累
我们的写作素材,除了第一手的亲身体验资料,还可以从平日的阅读中去寻找。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写作时必然是无从下笔,如果阅读积累贫乏,写作时必会腹空笔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是现实生活,一是阅读积累。所以,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这也是为写作作的铺垫,正所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只有当学生的头脑中有所积累时,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好文章。我们要大力提倡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扩宽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语言文字,又可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引发写作欲望。所以我们要把小学生的阅读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同时借助家长的协助与督促。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做好素材积累工作。我们要求三年级的学生要准备好一个积累本,从不同的方面去积累好词好句好文,既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来积累,写下文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来积累,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由于日记的内容最贴近生活,自己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如张张照片存留在本子上,每每写作文,翻看一下,也许就找到了写作的璞玉。比如:我们开过一次有意义的班会,或是组织学生看完一次表演后,就让学生把所见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久而久之,使写作有米下炊。如果结合上自己的阅读,把生活艺术化,那将会呈现出更好的文章来。
4 培养阅评能力
也许每一个学生不一定是好的作家,但每一个学生都有鉴赏家的天赋。所以,当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不必每人每篇都面面俱到地讲评到,这对于大班教学而言是不切实际的,无形之中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批阅不同水平的十几本作文后便基本可以掌握学生的情况了,剩下的就可以发动学生去互评。学生作文互评,不仅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锻炼了学生的阅评能力,这对写作也是一种促进。试想,学生通过阅评其它同学的作文,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对比就在眼前,他们会明确地知道好的文章好在哪儿,不足的文章差在哪儿,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激发出他取长补短的学习之心,让阅评的学生能够通过对他人的评价来促进自身的提高。
5 表扬激励为主
一、我校开展长周期观察活动的现状
经过前期调查,我发现我校三年级科学教学学生长周期观察活动开展的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教材编排不合理
每个长周期观察活动的内容教材编排得过于紧扣,如果按教材编排的顺序开展教学,相应的观察活动根本不能真正开展。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二课《种植我们的植物》,第三课《我们先看到了根》,第四课《种子变成了幼苗》,第五课《茎越长越高》,第六课《开花了,结果了》。假如按教材编排的顺序教学,只要三个多星期这几课的内容就教完了,而凤仙花的种子从播种到结果不可能三个多星期就能完成。另外从时间上说,第一单元学期刚开始,才二月份,气温还很低,不适合播种。
(二)环境因素
课外开展观察活动,存在着很多困难。一是材料难找,比如养蚕需要的桑叶很难找到;二是家长不支持,觉得在家里种植植物,养小动物太脏,占用大量课外时间,影响其它功课学习。
(三)学生因素
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动手能力不强。平时可以说连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干,更别说让他们养蚕、种花。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凭他们自己的力量,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外,三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学科学,还不善记录,在我曾教过的几个班级中,有些学生把蚕养到了最后产卵,但反馈发现,有详细记录的却没有一人。
(四)教师因素
对于养蚕、种植凤仙花等长周期观察活动,很多教师自己也觉得烦,从来没有亲自去做过。教师不亲历其中,就不知道其中的奥秘。教师心里没底,就不能有效指导学生活动,无法解决学生观察中遇到的问题,那么也就无法对学生作出相应的指导。并且在布置任务时往往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困难估计不足,过于随意,结果常常是学生不能完成。对学生的课外实验,没有一个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不管学生做得如何,都不了了之,难以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促进学生长周期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一)寻求家长的帮助
长周期观察活动需要在课外展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家长认识到科学课中观察活动的意义。平时跟家长多沟通,利用电话、短信、家长会等,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知道科学、认识科学、重视科学。学期一开始利用校信通给学生家长发了短信,告诉家长本学期开始有了《科学》这门学科,并指出《科学》的重要性,引起家长对本学科的关注。在三年级上册教学《植物的叶》、《蜗牛》、《蚯蚓》、《蚂蚁》等课时,提前短信通知家长,让家长帮学生一起准备材料。通过准备材料,使家长感受对教师对这门课的重视,让家长也投入到《科学》这门课来。有了平时的基础,下学期让学生种植凤仙花、养蚕等让家长配合支持就容易得多。
(二)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中“选择一棵树或一棵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让学生一个月观察一次,时间太长,学生很容易忘记,效果很差。教学时,我让学生学生每个星期观察一次,观察时间安排在星期天,把它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星期一汇报,这样学生都不会忘记。一个月下来,学生也能明显感受到植物发生的变化,效果很好。
(三)加强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课堂内外起着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在长周期观察活动中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1.教师亲历观察活动
观察蜗牛、蚯蚓等短周期活动,教师课前必须亲自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观察。同样,在让学生进行种植凤仙花和养蚕活动时,教师要亲自参与,这样一方面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的意义,促进活动顺利进行。
2.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短周期观察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在学生开展长周期观察活动之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方法和观察要点,帮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设计简单易填的观察记录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如凤仙花种子、蚕卵、放大镜、温度计等由教师统一提供。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力量来克服困难,例如养蚕时让容易找到桑叶的同学为找不到的同学提供一些桑叶。
3.加强对学生记录的指导
有了相应的记录单,教学时教师加强对学生记录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填写,如何画图,怎样用照片来记录,观察日记写作的要点,要求做到简洁明了,提醒学生什么时候该记录了,逐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
(四)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小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短周期观察活动也很难自始至终认真观察,课外观察活动更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及时反馈,积极评价可以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随时随地做到对学生的关注,给予积极的评价。
1999年,河北省清退临时代课教师。那时,我所在县的农村小学,仅临时代课教师就有近2000名。这一清退,学校的日子真的是很不好过了。县城许多学校存在超编的问题。下面的农村学校缺遍怎么办?没别的办法,城里的老师到农村去支教。我所在的实验小学,一下子走了32位老师。一下子,学校教师空前紧张起来。身为副校长的我和两名教导主任,不得不重拾教鞭,担班上课了。
中年级的教材我熟悉,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我整整研究了两年,上课的话,我几乎不用怎么费时间再研究教材。于是,我挑了到三年级任一个班的语文课,从1999年的12月一直教到2000年的7月。
这一段时间里,是我工作相当紧张的一个阶段。每天,我只能用总计半天的时间来负责这个班的教学(基本上是每天上两节课,然后处理作业、学生的读书笔记、日记)。
三年级,使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按照过去的做法,我是要按照系列训练点来一点一点地进行教学的。但是,因为特殊的时期,我不能按照自己过去的系列来进行了——很多时候,我甚至不能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我不能将全部精力都投放到这个班级的教学当中。去开会了,回来的时候,学生已经放学了,有时候,学校的一些日常的教育活动,经常是我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学生的学习问题。
但是,在作文起步阶段,我不能给学生造成损失呀?最要紧的是作文。作文怎么办?这是需要时间的。我把着力点放到了课上。好在,自己有些经验。因此,在开始的那一段时间,我主要采用了“素描”的方式。
上课了,我搬来一盆花,把高高的讲桌搬到在教室当中,将盆花放在讲桌上,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指导学生表述。通过观察和表述的实践,引导学生体会如何细致、有序、抓住重点来观察事物。然后,在从教室找几盆花,引导学生对比,通过比较来抓住事物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从教师种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草,按照教师指导的样子,自己观察、练习说,最后写下来。
关键词:习作评价 个性化 长句练写
一、关注学生学情起点,习作现状堪忧
1.现状描述
三年级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起步阶段的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然而看似简单的作文要求,对学生来说却困难非凡。我调查了自己班级学生的状况,他们的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写作思路打不开,经常是无话可说,或者是重复嗦,内容也缺乏新鲜感。而且层次不清,段落不明,叙述事情总写不具体。第二,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第三,手法不灵活,平铺直叙,遣词造句能力差,缺乏想象力,写出来的不是“流水账文”,就是“裹脚布文”。第四,不善于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缺乏写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2.原因分析
来自学生:(一)缺乏阅读,语言组织能力差。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处于中下游的学生缺乏阅读能力和静心思考的能力。因为缺乏阅读,缺乏积累,识字量有限,脑海中又没有好的词汇、语句,一旦到写作的时候,文章不够流畅,提笔既是无奈。加上应付了事的态度,原地踏步者居多。(二)缺乏生活经验,写作立意不高。学生生活空间小,找不到可以让他乐于去写的材料,同时没有学会从观察生活中积累材料。纵使有新奇的事情发生,他们缺少一双去发现美的眼睛。面对一件事情的描述往往平铺直叙,没有重点、缺乏新意。(三)缺乏技巧,写作的基本功差。这些学生有时候虽然观察了,但是因为没有写作的经验,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从何入手。同时,三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会用抽象、美好、感性的词语来进行描述,才导致作文写得短,枯燥无味,写不具体。
来自老师:(一)不断调整老师,缺少系统的作文指导理念。由于现在学校经常对老师进行分段式承包教学,把老师分为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年段,所以往往低段经验丰富的老师经常带一、二年级,而高段的老师经常带五、六年级,但作文教学需要系统性,新接手的老师往往不能很快了解一个班级的作文水平,更不用说马上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了。(二)狠抓学科知识,缺乏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中下学生往往在平时的语文知识方面就相对薄弱,每天要完成相应的作业都比较苦难,老师往往容易顾此失彼,淡化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实践。(三)教师有待提高,缺乏指导作文的能力。作文之所以成为孩子的难点,说明了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难以突破的瓶颈。很多老师自己会写优美的文章,却不知道如何去指导学生书写,于是应付了事,读读范文就把一个单元的大作文指导过去了。所以学生作文难,是老师缺乏指导能力造成的。
二、紧跟课本要求,课内外随机练写
1.注重课内外教学,结合长句练写
因为平时教学任务比较重,加上减负高效课堂的创设,需要我们老师能因地制宜,在最合理的时间内,利用平时的小练笔和每单元的大作文,课内课外随机引导学生进行练写长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好的句型、好的段落,我便进行随机分析、学习,及时让学生进行小练笔。结合几乎每课一次的小练笔和每单元一次的大作文,都在精心修改中提升。在班级管理中,我都注重对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比如一日班长每天对全班情况进行长句小结。值日轮流班长必须在老师的小黑板上写一句话感言,让全班同学分享。充分利用课上,课外资源,让学生抄写好的句段,积累语言素材。
2、强化每日一句,巩固长句练写
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日记本,每天少则一句话,多则好几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及时记录,并用上好词、好句。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日记不仅是好的素材,更是练笔的最佳手段。相信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下,一定会有更多精彩。
三、重视习作评价,师生互动批改
新课标第二学段习作中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这就要求老师给学生互改的机会,修改的过程,既是对别人的帮助,更是一种自我提升。老师最终再进行批改和点评,真正让评价环节落实到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教师单独点评,指出优劣
教师评点,在写作训练活动中,我注重捕捉学生写作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做好日常考查记载,评价等级向评价对象公开。对学生作文中写得特别精彩的地方进行专评和推介。本本作文本都坚持精批。
2.指导学生点评,合作共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互评自评,要求作业本有分数、评语和修改内容。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最后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为自评,小组评,加之教师画龙点睛的点评,以此更加激励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及评价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直接体验,留给学生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所以,学生作文能力明显提高。
3.每周一次全班点评,颁奖奖励
每到周五,我都把午读当做“日记诺贝尔”的评选时间,把孩子一周来记录的话语进行展示。细致回顾,并由学生做主,评选出一些别出新裁的奖项。学生写的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坚持天天写。如:周恰恰写路上救了一只流浪狗,被孩子们评为“爱心奖”。李思源妈妈疲惫下班还要给自己检查作业,被孩子评为“感动奖”。还有孩子把“日记诺贝尔”评选写进日记里呢!
4.适时的积分奖励,让点评充满收获
关键词:起步作文;教学方法;小学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23-0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写作”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而三年级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始“习作”的起步年级。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奠定写作基础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这里试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满怀信心地学习时,他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让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持久的兴趣更能激发人的发明创造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倘若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而教师硬逼着去写,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对起步作文的教学当务之急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写作能力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因此,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而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可的事情”。②由浅入深,遵循教学规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切忌人拔高,以致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如具体地可以从写话入手,从片断作文入手,从创设情境入手,等等。③重视写作评价,鼓励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有被人理解、承认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这种愿望更为强烈,也更易于在成功的尝试中接受他人的教导。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句或三五个好词。
二、模仿入手,让学生有规可循
学书法要临帖,学绘画要临摹,学演戏要模拟,同样,写作离不开模仿。模仿不等于抄袭,而是学习与借鉴。许多名家学习写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如冰心就曾经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的好句子。”而巴金少年时期就诵读了《古文观止》,他说,从中可以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对于刚开始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如何作文可谓是一张白纸。这就更需要从模仿入手,通过实例让学生含英咀华,深悟道理,逐步掌握技法,提高作文质量。
入选教材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作为教师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提示,明白本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名家作品的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精彩片断和遣词造句等进行适当的模仿。如《珍珠鸟》、《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也可以指定某一个同学作模特,让其他同学来描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当然,模仿不等于抄袭,其最终目的在于创新。所谓“熟能生巧”,就是在“适当模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而对于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来说,他的作文必定思路开阔、构思精巧和富有创造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之成为中年级学生表象来源的渠道之一。为此,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运用语言和运用音乐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生动的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习作“用玩具编写童话”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四、广博阅读与积累,厚积薄发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小学生年纪小,接触社会少,生活阅历浅,直接来自生活的素材毕竟有限,这样课外阅读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如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定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阅读过程中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一旦作文,就可以应付自如,下笔如注,摆脱过去作文“临渴而掘井”的局面。
教材是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应当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提倡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经典尽可能地印在学生的脑海。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教材单元后均列出许多需要掌握的词语,“语文园地”还有精美的词句,都要求学生掌握。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和成语接龙等趣味横生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如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2020-2021学年度第 一学期期末)
学校
王冠小学
年级
三年级语文
学科
本次
监测
情况
120分分析
考生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低分率
38
86.46
76.32
13.16
10.53
100分分析
考生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低分率
38
70.04
76.32
7.9
10.53
传统文化分析
10分
9分
8分
7分
5-6分
26人
3人
5人
2人
2人
书写分分析
10分
8分
6分
4分
7人
12人
15人
4人
出现的问题
1、全班38人,书写分8-10分只有19人,占比50%。整体书写较差。
2、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
4、学生阅读能力不高。
5、答题习惯有待于加强。
6、学生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改进 措施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日而形成的,需通过长期的训练与严格要求才能达到,我们教师应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准确领会课标精神,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要注意学科间的整合,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地语文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内化语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加强书写。
三年级是小学生的转型期,书写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但是从三年级的监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字迹潦草、歪歪扭扭,胡乱涂鸦,书写不规范。所以以后要在学生书写上下功夫,让学生天天练、日日练,并设立奖惩机制,加强学生兴趣,让学生愿写、会写。
2、加强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从答题情况来看,多数学生的卷面整洁,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下一步在平常的教学监测中要严格的训练,培养学生仔细审题、静心阅读,关注生活、坚持练笔,认真书写、细致严谨,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刻苦钻研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加强语文积累。
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它的基础在于有厚实的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的积累,生活和思想的积累等等。没有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空中楼阁”,理解和感悟就失去了基础。
4、紧抓课内外阅读不放松。
切实抓好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为了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应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并让学生养成习惯,把预习中不理解的内容做上记号,以便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解决。要教给阅读方法,学会抓关键词句阅读,学会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思考、读后做批注、读后会质疑,学会提炼、归纳、概括,学会积累、运用、表达;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切实把课外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是创造。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阅读吸收与阅读表达紧密结合,在写作教学中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并引导学生平时积累习作素材,随时督促学生动笔写一点日记、随笔、读书笔记等,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培养写作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