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竞争情报范文

竞争情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竞争情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竞争情报

第1篇:竞争情报范文

[关键词] 竞争情报 经济 企业

一、竞争情报概念及企业竞争情报产生

竞争情报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研究工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但在此之前,竞争情报活动早已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存在了。对竞争情报的概念,联合国工发组织对其的解释是:“对一个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中的任何变化,包括技术的、经济的,以及政治的因素等,都可能对企业的利益及其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能通过‘阅读’早期的预警信号,发现并预知这些可能的变化,就可以利用所剩的时间,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开威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这种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正愈来愈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间经济竞争的激烈前所未有,已超越意识形态,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格局,成为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成为民族生存的首要问题。在这样多因素、复杂、剧烈的竞争环境中,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并获得有利的产销条件,相互间必然会发生争夺、较量及对抗。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充分研究竞争形式、掌握竞争对手情报、制定正当的竞争战略,这样“竞争情报”就在全球化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应运而生。

二、对企业竞争情报的分析

企业在参与竞争前最需要明确的就是竞争目标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要清楚自己期待从竞争中得到什么。竞争目标是企业所需要的对象,它复杂多变,内容丰富,需要企业透过表象看本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才能正确把握自身的竞争需求。因此,企业明确自身竞争目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制定竞争目标的过程。此外,企业对自身竞争目标的分析还可以起到矫正的作用。当在分析时发现自己的竞争目标不利于最终的获得时,就会重新明确竞争目标以对今后的竞争行为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这种对竞争目标的人为调控,可以使自身的付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确定了竞争目标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考虑该竞争目标是否具有为之去投入的价值,即是否值得去竞争,参与对该目标的争夺给自身或社会带来的是好处还是坏处,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如利大于弊,就值得;反之,就没有必要去参与竞争。总之,企业在参加竞争前,要选择对自身或社会有益处、有价值的竞争目标去竞争。

明确了竞争目标及其具有的竞争价值后,企业还要考虑自己是否有可能得到这样的目标。参与竞争总希望能够获胜,如果一点希望也没有,这样的竞争最好避免参加。企业是否有可能获得竞争目标取决于企业自己是否具有得到这样目标的能力、竞争对手的实力,以及企业竞争开展的环境和氛围。

1.对企业自身能力的分析

从企业竞争行为的本质上说,无非就是护卫和争夺。护卫是对已获得的竞争目标的保护和捍卫,或是对已取得优势的保持。争夺是对护卫的否定,指从护卫者手中夺取竞争目标或优势。两者相辅相成,没有争夺就不需要护卫,有了护卫才需要争夺。

2.对竞争对手实力的分析

企业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确定所有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将如何进行竞争,将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包括竞争对手对自己竞争方案的可能反应。此外,了解竞争对手的素质(包括群体士气、群体凝聚力、企业规范、企业结构、企业文化等)很重要,因为它是标志对手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不同的素质特点会产生不同的竞争策略,了解后就可针对不同素质的竞争对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另外,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对手,企业还应对竞争对手领导者的经历、兴趣、爱好、习惯、信仰、忌讳等都有所了解,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对竞争环境和气氛的分析

市场中竞争者的数量是多是少,是决定企业是否应进入的主要依据。如果较少,则表明竞争不足,进入能够有利可图;如果较多,则表明市场趋于饱和,处于竞争过度的状态,这时进入就可能会对自己不利。

每一个企业在市场中总处于一定位置,不同的位置对竞争胜败具有不同的影响。如果位置有利则容易取胜,反之则不易。因此,在参与竞争前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分析进入该市场后是否能够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企业自己在竞争场中的声誉和地位同时也受到外界因素,尤其是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整体影响,消费者往往倾向于将对某一企业的印象扩展为对同行业所有企业的整体印象。

4.竞争损益分析

竞争效益:按表现形态分,竞争效益分为近期效益和潜在效益:近期效益看得见,摸得着,直接表现为竞争成果如利润的增加。潜在效益是潜藏于竞争中,在今后才能显现出来。如某企业的竞争策略之一是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在这过程中,近期利润的增加必然不明显,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但这不应妨碍企业做出参与竞争的决策,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这样,竞争才能持续顺利地开展下去,企业才不会被飞速发展的科技所淘汰,更新换代所带来的潜在效益实际上是巨大的,早晚会使企业受益。反之,如果企业目光短浅,只顾近期效益,久而久之,必难以承受激烈竞争的全方位震荡。

竞争效用:首先,竞争效用使不同单位的损益进行比较成为可能;其次,竞争效用更能如实刻画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第三,竞争效用提供了一种综合评价的方法:利用竞争效用来刻画竞争结局是企业在考虑了所处环境、竞争性质、对未来预见和自身需要等各种因素后,对于利益或损失的一种综合感觉和评价。现代企业竞争目标往往涉及到多种利益因素,不再仅仅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包括从控制环境污染到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从扩大市场占有串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等一系列的利益目标。此时,用单一的某项效益值显然不能全面概括竞争目标,如能将这些利益综合成一个数值来表述,使得竞争目标更为明确,更具有可比性,显然是方便和必要的,而竞争效用恰好能满足这个要求。

三、企业竞争情报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竞争,是一种你死我活的竞争,即竞争是高度对抗性的,俗话说“商战如战场”。按理,企业之间特别是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方式进行的,使用更高明的竞争手段击败竞争对手,获取品牌优势,控制供应商,紧紧抓住顾客,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但今天我们在讨论企业之间的关系时却认为:企业必须听取顾客的意见,与供应商协调好关系,组织好自己的团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时甚至还必须包括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人们现在已认识到企业之间如果只有你死我活的战争关系,那么就很少会有真正的胜利者。例如美国航空业在1990年~1993年进行的价格战,其损失的利润要比从莱特兄弟建立航空业以来全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还要多;再如前些年我国彩电业所进行的价格战,其状况空前惨烈,但其结果还是两败俱伤,给各彩电企业都留下了惨痛的回忆。

由此看来,企业之间的关系应是战争与和平的综合体,这种合作与竞争的结合,具体和生动地表现出现代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合作竞争的存在基础――互补性,无论是对产业或企业,都显得相当重要。

合作竞争的竞争理论将使得竞争情报不仅应着眼于对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信息的搜集、分析,还必须要弄清楚谁是企业的互益者,了解企业间的互补性之所在。如果我们通过竞争情报理论给合作竞争情报下一个定义,则可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主体为保持竞争优势而联合其他一个或几个竞争主体,在彼此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将自己已有的情报和双方所获得的其他同行的相关情报进行分折加工,以获得自己所需的竞争情报,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建华:企业生存的第四种理由.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彭靖里:论我国实施“企业竞争情报示范工程”的现状及其策略.情报杂志,2003

[3]何坤振:现代企业竞争与竞争情报的开发利用.情报学报2001年第2期

[4]谢新洲: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的实态调查(上).情报学报2001年第3期

[5]仲超生:谈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淮阴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6]朱战备:企业竞争情报活动研究.情报学报2001年第2期

第2篇:竞争情报范文

【摘要题】企业信息建设

【关键词】知识管理/竞争情报/优劣势分析/隐性知识

【正文】

1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内涵

目前,就国内范围来说,竞争情报的定义多种多样。中国竞争情报研究会(SocietyofCompetitiveIntelligenceofChina,简称SCIC)对竞争情报的定义是:一个组织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做出反应,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即获取环境信息并与之适应的能力,也就是情报能力和对策能力。竞争情报是通过搜集、分析与决策等一系列对信息、对知识管理的过程,把分散的信息转化为相互关联的系统知识。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情报的研究。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有关显性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的信息为情报部门所获取,并通过情报人员的加工、整理和综合分析,以提交决策部门。竞争情报活动使得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解除企业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有利于企业针对显性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展开相应的知识创新和决策制定。

知识管理是指一种致力于将组织的智力资源——记录型信息和员工头脑中的智慧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和新价值的信息管理策略与理论。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系统化、组织化的管理,实现企业内知识转化、知识共享,进而达到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重视对知识进行识别、提取、综合、应用、存储和共享,将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发掘,为它们提供沟通转化的渠道。从而通过提升整体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信息量的剧增使企业难于在信息的海洋中及时、准确地得到信息,所有这些因素都加速了竞争情报的冲击,迫使其快速发展。而以知识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知识经济正成为这个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登上了社会发展的舞台。虽然它们在侧重点、操作步骤和实现方法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无论在产生基础、内容,还是对象上,都存在着重大的关联性。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知识管理还是竞争情报,都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确认识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关系,寻找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激励绩效,将是关系到企业能否迅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1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关联性

(1)二者产生的基础和目标一致。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以信息为依托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竞争情报是企业为在市场上赢得优势所搜集并经分析与加工的信息。知识管理是对企业中的知识、信息进行管理。它们都是以企业作为行为的主体,都是以信息和知识作为基础,都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的目标。竞争情报产生知识,知识管理管理知识,两者对知识的产生、吸收、使用和消费整个流程形成了一个合理并且交叉的有效渠道。

(2)二者以企业为媒介和契机。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以企业作为发挥的平台,在同一个舞台上发挥着不尽相同的作用。企业也是引发它们的媒介。如果没有企业的需求和推动,二者将不会如此迅速地被推上展示的舞台。

(3)二者都与信息管理技术相关。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在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没有信息管理技术中的理论和技术作为支撑,两者不可能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和发挥。

(4)二者都是对企业中的信息、人和组织为关注点。竞争情报系统由三大网络组成:组织网络、人际网络和信息网络。而知识管理也是针对人、组织和信息这三方面进行管理和提升。

(5)二者的相互促进。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并不是单独地发挥作用。竞争情报系统是知识的生产和增值。竞争情报的某些结果只有通过知识管理的途径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竞争情报所收集的信息和知识可以作为知识管理系统中的一种知识积淀、知识储备和知识更新。而知识管理过程对员工的培养,将会使员工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对企业竞争情报活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维方法上的改进。因为最有价值的竞争情报产品只有通过有能力、有经验的高级情报工作人员才能综合提取和归纳出来。

2.2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相异性

(1)两者针对知识和信息的不同方面。竞争情报将信息转化为有用的情报的过程,是对无序信息的一种提升。它所关注的是供应商、顾客、行业中竞争对手、外部环境和市场,信息收集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一种管理,对内部环境的一种优化。它的管理对象是知识,关注的是知识的获取、转换、传播、共享和创新。知识永远是它的核心,信息收集范围相对集中,其他的一切都是作为一种工具和原料。从整体上看,竞争情报系统是企业整个知识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方面。

(2)两者的速率不同。竞争情报是以企业某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为重点,有目标地进行战略和战术活动,目的是对自身和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和调整,使企业自身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竞争优势。可见其阶段性明显,反应迅速,时效性很强,速度相对很快。知识管理的节奏相对缓慢,它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可视的效果。它是伴随着企业发展而发展,是服务于企业长远战略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其阶段性不明显,绩效只有在长期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3)两者的最终受众不同。竞争情报首先反映参与市场竞争的同类经济组织或商品的准确的信息,或者说是关于竞争对手和竞争产品的信息;第二,它是将初始信息转化为相关的、精确实用的战略知识的过程,也是进行一系列类比、评估、分析和内容重组的结果。所以它是为企业决策层出谋划策,其某些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建议等等,都是提交给决策层。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的一种浓缩,是对企业所有知识的吸收、消化、传播和创新,其目标是应用于企业自身全体员工,一旦形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被企业内部人员所共享。

(4)两者的机构和方法不同。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有各自的实施人员和体系。竞争情报工作是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人员在企业其他工作人员的初始工作之下承担的工作。在竞争情报中,存在着像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定标比超和层次法等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的思想,主要与企业中的各种资源管理相关,本身融合着管理学、法律、经济学中的很多思想和方法,是对管理知识的继承和发扬。

由上可见,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并不是简单的包含与融合的问题。这是两种理念的相互碰撞,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当概念上升到理念层次的时候,其边界性和边缘性已经很难界定和区分。

3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的融合

3.1两者的系统互补性和融合性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发展的大潮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调整自身,这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知识需求和知识消费,同时也需要对知识进行管理,那么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理念的结合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之间既相融,又相互涵盖,并且存在着良好的互动,由于自身的关联性,使得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通过下图可以清晰地查看企业竞争情报过程与企业知识管理之间的协调与融合。首先,将企业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只是知道其中一部分的功能,如管理功能、生产功能等等。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处于主动地位,运用各种信息搜集的方式和方法,收集竞争对手的购置、生产、销售及其他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就作为了系统的输入内容输入到企业本身这个灰色系统中。输入的信息经过情报人员的加工、整理和分析,最终转变为企业可以综合利用的情报。以上过程由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发挥着主要功能。但是,由于情报的分散性和无序性,在没有良好的应用系统作为吸收辅助下,情报吸收比率将不会令人满意,不被充分利用的情报就是在浪费资源。基于这种情况,知识管理的作用将转向明显。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建立企业机制骨架,改善企业信息系统的吸收和消化,提高吸收效率及深度,将分析后的情报内化到员工的认知结构、企业的工作流程,改善企业员工的知识状态,形成企业的专有知识和专有技能,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形成最终产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将对开始的信息收集和竞争情报发生作用的主要方向进行影响。

由此可见,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本身就是一种融合。上图只是将两者的协调与合作粗略化表示,它们不再有严格的分界,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缺一不可。这样形成的不断完善的系统才能拥有治理资源上的优势,并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形成新的竞争力、生产力和竞争策略,在竞争中击败对手。

3.2两者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融合

好的基础才有好的建筑。这正是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协调与合作的一种优势。

知识是技术的源泉和基础。知识在积累和企业内部释放的过程中,将会给企业带来实力,而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受益最多的武器。

企业发展从起步阶段,就在不断地寻求着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知识管理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知识的挖掘和管理,从内部各个层面渗透知识,建立专有认知结构和特定工作流程,以学习型特性来从本体上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知识管理正是一种可以从企业内部和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手段,属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范畴,与竞争情报不同。企业能从本质上打好基础,这对企业不只是一时的效果,而是关系到企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长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赢得整体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其发展需要精确规划和长期的实施。这就需要企业的各种资源与知识管理充分衔接与合作。在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的支持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才能更好地完善其搜集、分析,准确抓住环境变化,完成自身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研究,将更加准确的情报送交企业高层,辅助决策。

3.3两者在企业内部构建中的合作

企业的竞争情报体系不断将外部信息源提供的信息转化为情报在企业内部加以消化,企业内部的竞争情报体系也要全力运转。企业内的这些竞争情报源给企业提供了丰厚的营养和积淀,使得企业中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构建一个以人为主导,以技术为手段,以信息、情报、知识和智慧的联合应用为本,能够集体共享和交流的学习网络,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力。

人才是知识创造、存在和运用的主体,无论是在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中都是最活跃和主动的因素。不同的人员水平和管理层次构成了企业现有的结构,也使企业有了明显的实力层和分工。这些处于不同位置的职能群体不仅产生的情报不同、技术不同、所配和和应用的知识管理方法也不相同。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构建表格、数据库等学习网络框架,可以促进员工将自己所得、所想的隐性知识全部或是大部分贡献出来,将自己的知识发现和知识总结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企业知识库。这种分散的知识和信息的数据库化、有效的信息和知识传递,为竞争情报系统提供了另一种资源,可以从这些分散的贴近竞争对手的专家型知识中发掘出更加隐含的情报。因为任何一个小的信息都有可能会成为企业竞争情报的一个新的突破点,推动企业的成长。

企业中“人”的因素是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两种理念融合的一个典型范例。二者的合作,将建立一种集信息、情报、知识管理和共享于一体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史千里.建立知识管理战略应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经济论坛,2005.13

[2]秦铁辉,舒文芳,晏创业.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关系浅析./book/n2250.pdf

[3]竞争情报的定义.[2004-04-09]./aboutCI/index.htm

[4]韩毅,杨晓琼.企业竞争情报中的知识管理.情报杂志,2001(2)

[5]/53237.html

[6]/absoft/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22

[7]柯克·W·M·泰森著,竞争情报完全指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陈春颖,熊佩琼.竞争情报的知识管理实现方法.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4)

[9]黄蕾.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组织整合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

[10]张玲.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现代企业发展的两个加速器.晋图学刊,2005(1)

[11]/absoft/Article/ArficleShow.asp?ArticleID=22

第3篇:竞争情报范文

无疑竞争情报(Competitiveintelligence,简称CI)面临着专业和市场的困境,当网络上至今仍涌现着“情报人才需求见涨,缺口达:【O万”的报道0时,竞争情报专业学生却面临着研究和就业的双重困惑,同时竞争情报行业市场表现亦不尽如人意,如张左之先生所言,业界对竞争情报的讨论也由从之前的“竞争情报是皇帝的新衣”到如今“竞争情报是不是穷途末路了”,竞争情报行业市场的弱景气状态让每一个竞争情报的热情投入者无奈、尴尬;然而无奈之余,业界对竞争情报的价值也有一种共识,调查显示企业对CI需求正在增大,在科研项目方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㈣和社科基金项目0支持,在实践方面有湖南和深圳官方主导开展的竞争情报工程圆。对于困境,CI专家陈飓先生认为CI:其实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意识和伴随这种意识的技能和行为方式,情报学术界、企业和媒体传播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口们,中国的情报界与企业界有着巨大的鸿沟,专家学者们的情报理想并未:得到企业的认同。在困惑和价值的正面认知面前,CI教育人员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培养意识、消除困惑、跨越鸿沟呢?笔者认为竞争情报通识教育是一个突破口,尤其对将要直面市场竞争的普通大学生来说,培养CI意识和技能将有更大的现实需要,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2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定义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可是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n¨。一个普遍的认识是,通识教育本身是一种“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CI通识教育是指区别于传统的将CI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它是以CI为教学内容的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CI通识教育不是以系统的教育培养专门的C1人员,虽然它不以功利性和实用性为目的,但是在效果上却有极大的实用性,可以培养和提升学习者未来在一个复杂的市场中的灵便性和竞争性。

3竞争情报通识教育开展的原因和价值

倡导开展CI通识教育是笔者作为CI推崇者和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以及C1研究与实践困境下的一种思考和选择。目前有学者从CI普及教育是教育面向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需要、是CI学科发展需要和大学生就业及实现个人发展需要三方面论述了CI普及教育的必要性。笔者从解决专业教育困境、行业困境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拓展三方面论述CI通识教育开展的原因和价值,以求在CI通识教育作用的认知上达到共识。

3.1解决CI教育和研究困境,培养Cl素养通识人才

目前我国的CI教育分为专业教育和普及型教育两种,前者是CI专业人才培养和学术发展的主流;后者则由图书馆文献检索老师担任,以选修课或融入“文献检索”课程的形式存在。专业教育目前在学术界处于主导地位,普及型教育尚未受到学界重视,属于文献检索教师的自我探索。但与专业教育处于支配地位不相符的是,专业CI教育培养学生在就业上面临尴尬,毕业工作之后少有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㈣,不利于CI的长远推广;在研究方面目前大都局限于对CI作理论的学术研究,概论性、介绍性的研究多,而具体、深入的研究少,研究与应用出现失衡,这样必然导致一些研究成果视野狭窄,缺乏深度,失去了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扪。有研究建议引入C1人员参与CI教育,或者让教师亲自深入工商企业,既利于研究又利于教学创新,而这些建议在操作上面临一些困难。CI通识教育以普通大学生为对象,避免了专业教育的就业和研究问题,同时满足实践中对专业知识和情报素养的双重要求,此外,如陈飕所言,CI其实不是一种知识体系们,情报是一种逻辑推断而不是科学研究0,因此在专业CI教育体系外开展通识教育,使各专业的人才都具备有CI素养,将CI教育的重点从挖掘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c1人才转向开发具有CI素养的社会人才,是CI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3.2破解行业难题,拓展CI融入实践的途径

CI市场的低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深圳cI协会的调查显示企业家对所谓的专业C1人员并无太大的兴趣,如果说CI在我国成功推广的标志不在于出现多少研究成果,而在于能否让广大企业决策者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话,显然现状不容乐观。CI行业的现状表现出了企业决策者对专业C1人员经济效益的价值判断。如果说专业C1人员的成效无法评估,那么具有CI素质的其他工作人员显然不存在成本效益问题。通过CI通识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在自身工作中践行cI价值,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还可以从应用的角度更好地传播CI,是cI融人实践的可行途径,同时这些具备CI素质的人员将来步入决策者位置,对CI推广也有很大的帮助。

3.3有效充实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

当前高校进行的信息素养教育延续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统,是以学术性信息的获取为主要目的,偏重学术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与市场经济背景下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多元化不适应,与现实生活和工作实践有一定距离,很难达到新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本身的要求和目的。CI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情报利用能力,学会应付市场经济变化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CI课程在高校中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工科学生都非常受欢迎口∞。C1教育在国外也有面向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还有面向成人的培训教育,甚至在中学生中进行CI普及教育印,作为传统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拓展,C1通识教育以提高竞争力为导向,建立以信息分析和利用为中心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受教育者市场经济社会的应变能力,是真正提升竞争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4竞争情报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没有文献明确提出CI通识教育,但在研究和实践上,已有研究者提倡并实践面向所有学生开展cI教育。如刘军跃等在工科专业开展了CI普及教育n、陆丹晨等在高职院校开展了cI普及教育n钔、师忠凯等在理工科院校通过公选课的形式普及cI教育0,河北省部分理工科院校在科技文献检索课中融入了2—4课时的CI讲座、也有一些院校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开课㈨,黄贵宁等在财经院校开展CI教育探新㈣、孙华等在职业技术院校开展CI教育、刘洪在中医药高校开展CI教育用于指导大学生就业㈣,CI通识教育有着现实可行性。目前高校开展普及性CI教育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图书馆,CI专业老师很少介入到通识教育之中;开展的方式主要通过CI选修课、讲座和改革传统文检课教学内容并引入CI教学内容㈣的方式;教学内容上各校不一,但主要以C1概述、CI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和处理技术、企业CI系统介绍、CI前沿和热点等传统专业cI教育内容为主;在效果方面,虽然无法定量评判,但CI通识教育本身还是受到师生的欢迎,学生选课踊跃,效果良好,某校CI课程选修报名人数超过1200人㈣。研究发现理工科的学生具备了CI知识技能之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容易受到企业重视阻。一项针对职业技术学院CI普及教育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认为,比较以往,自己的就业优势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说明CI课程在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上作用明显¨。与此同时,在目前的CI普及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师资匮乏、教育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合适教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方面的问题口。除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CI通识教育存在一个亟待讨论和解决的基本问题——CI专业学界的支撑和推动。从前述CI普及教育实践可以看出,CI通识教育有着良好的可行基础和效果,但为何没有受到更多重视呢?这与专业学界未将视角投入到CI通识教育有关,作为一种导向,主流专业研究人员的态度和看法有着较强的示范和指引效应,同时,专业研究人员对CI通识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也有利于解决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材、教学内容等操作层面的问题,而这些都不是基层CI通识教育人员有能力单独解决的。专业教研人员的投入:和研究是未来CI通识教育取得普遍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5建议与对策

5.1CI专业研究人员参与支持

CI专业研究人员应该从专业、职业和;,亍业使命的角度出发对CI通识教育进行积极的关注和参与,cI通识教育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有效开展,专业研究人员和CI通识教育实践人员应该协作起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解决通识教育中存在的教学方式、案例建设、教学效果评价等现实问题,这对于同行之间借鉴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CI通识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5.2多途径充实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制约CI通识教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就现实而言,高校以CI为研究方向或对CI感兴趣的图书馆员必然成为高校CI通识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他们有能力、有条件承担起这样的任务,目前已有的CI普及教育即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在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在高校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情报教育功能,引进具有CI背景的人才开展CI通识教育,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在师生中的影响力和价值;此外,专业CI教研人员也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通识教育,作为专家为图书馆员提供经验并推广。

5.3完善改革教学内容

传统CI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过于专业,如对c1系统等内容的传授,这些对cI通识教育不太合适,过于理论、专业的内容也无法引起普通受众的兴趣。从CI是一种意识和伴随这种意识的技能和行为这一理念出发,CI通识教育教学内容应该注重情报意识的培养,注重实践和案例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使普通受众在生活细节中培养CI意识,在案例和理论的结合中掌握CI技能。CI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虽然是以现行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但应该考虑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对非专业人员的适用性、实用性,改革CI通识教学内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这将决定CI通识教育的成败。

5.4编写Cl通识教材

CI通识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均与专业教育不同,而市场目前未见面向普通大众的CI通识教材面世,为了使CI通识教育从个别机构的探索推向全面普及,适合的通识教材必不可少。CI专家学者在认真调研基础上,与有开展CI通识教育经验的人员合作,编写满足通识教育需要的cI教材,这对推广CI通识教育意义重大。

第4篇:竞争情报范文

[关键词] 竞争情报;现状;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 F720

[文献标识码] B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随着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美国许多王牌企业在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前纷纷败北。后经美国企业界和经济学家认真研究,发现日本企业在激烈的商战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从政府到企业都对竞争情报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对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企业技术竞争、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活动以及政府制定竞争政策和行业规则的实践中,并很快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企业中广泛应用。据统计研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95%的企业都建立了竞争情报系统,开展了竞争情报工作。由此可见竞争情报已成为企业生存的第四要素,即人才、资金、技术和竞争情报,并已成为企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有力工具。因而竞争情报不仅是企业的一项工作、一种能力,还是企业的一大战略,是企业逐鹿市场、抢占市场、以智取胜的基本战略。

一、竞争情报涵义及我国发展背景

竞争情报就是通过对特定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销售趋向、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市场占有率及资信状况等情报的收集、分析研究,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协助企业拟定战胜竞争对手的策略,使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情报包括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分析和竞争策略分析。

企业竞争情报能力是指为企业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建立在竞争情报系统和竞争情报价值链基础,通过协调整合企业资源和能力,实现竞争情报的价值增值功能,为企业经营、管理与战略决策提供智能支持,促进企业整体能力和核心能力的提升,进而帮助企业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现代竞争情报是在情报和竞争理论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在现代信息的推动下,适应全球性经济竞争和企业对正当合法的情报活动的需求而产生并迅速风靡全球的。

我国情报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积极引进现代竞争情报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嫁接于情报研究实践。目前,我国已形成全国性竞争情报网络,不少省市情报所已开展竞争情报研究,为推进我国竞争情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标志着中国情报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更直接、更有效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服务。竞争情报在中国的发展也为长期局限于科技领域的情报研究机构开辟了进入市场经济的通道,从而使情报机构更好地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更好地介入政府和企业的科学决策,竞争情报已经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竞争情报的特征

竞争情报研究是为企业的决策服务的,因为要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国际市场,所研究的领域包括企业发展策略、发展趋向、技术、市场、经营管理等。因此竞争情报的特征有很多,如目的性、实用性、系统性、持续性、客观性等,但与传统的科技情报或普通的经济情报相比,竞争情报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强烈对抗性

竞争实际上就意味着某种对抗。它是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中产生的,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产物,是直接为企业发展提供情报服务的,没有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没有竞争情报。由于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存在着某种利益上的冲突,而竞争情报又具有很高的价值,能为权利人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权利人通常不会将有价值的信息请以释放到外界。竞争情报的获取不可能是由竞争对手主动给予的,而往往是在竞争对手不知道、不协助,甚至是反对的情况下通过其他合法的渠道获得的。在激烈的竞争中,竞争情报人员,不但要竭尽全力采取各种方法搜集、分析、获得对方的敏感情报,而且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本企业的秘密信息,防范竞争对手的情报刺探,防止竞争对手通过隐蔽的竞争情报手段获得自己的敏感情报。因此,竞争情报具有强烈的对抗性。

(二)高度谋略性

竞争情报的价值不在于简单的信息收集和加工,更注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力求透过数据和信息看清其背后隐藏的真实情况,以勾画出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的全面图景。在这一过程中,竞争情报的分析研究工作成为其过程的关键环节。竞争情报分析人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搬用,也无法沿用传统的、常规的、重复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因为竞争情报分析的对象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外部竞争环境。因此,在竞争情报分析过程中,竞争情报分析员要融入较多的智力活动,包括分析推理、审时度势、战略分析、创新性思维、超前预测等。正因此,也有人将竞争情报称为“信息+智力”的融智工程。通过思维创新发现新效用、创造知识的新概念、产生管理新理念,把握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了解竞争环境的机会与威胁,产生利于决策的情报,并且有效加以应用。竞争情报活动是把分散的有关竞争对手或竞争环境的信息、资料转化为相互联系的、准确的、可以使用的知识的分析工程,这些经过分析处理的情报知识能够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清楚地了解有关竞争对手的地位、绩效、能力和行动策略,大大降低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不确定性,提高决策的准确率,并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竞争情报概念的引入,可以说为传统的企业情报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它将使传统的企业情报工作从死的资料管理向围绕企业经营目标而进行的活情报的收集分析方向拓展,从一般性的日常情报管理系统向突出“竞争性情报收集分析功能”的“智能性”情报系统方向拓展,提高其智力参与程度,以更有价值的情报产品为企业决策服务。

(三)高度保密性和隐蔽性

竞争情报活动主要针对竞争对手而展开,在针对竞争对手和其他竞争者的信息搜集和情报研究中,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情报搜集人员主要搜集经济、技术、产品等竞争者相互敏感和相互保密的信息。它是在竞争对手不知道,不协助甚至反对的情况下进行的,经济利益的冲突决定了竞争对手之间是互不协作、互相封锁、相互隐蔽。因此竞争情报具有高度隐蔽性和保密性。也正因此,企业不但要对本企业所进行的竞争情报活动进行保密,同时也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本企业的秘密信息,以防止竞争对手窃密或通过隐蔽的竞争情报手段获得。

(四)绝对的合法性

竞争情报采集的手段灵活多样,文献收集、现场收集,甚至隐蔽收集,不让竞争对手察觉,但一切围绕对手展开的竞争情报活动必须是合法的、正当的。竞争情报不是商业间谍,它强调企业伦理、职业道德,禁止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是在合法前提下进行的,不允许采用欺诈、胁迫等一切不正当手段获取情报,手段不正当的情报活动不属于竞争情报的范围。据调查,企业通过合法途径可获得其想要得到的情报的95%,因此,现代企业在开展竞争情报时,都要采用合法手段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同时要千万百计保守自身秘密。

(五)预测性与增值性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竞争情报要解决的不是现实问题,而是解决长远问题和战略问题,利用竞争情报的目的是为决策服务,为把握未来服务。它要求广泛收集关于竞争态势、行业发展、行业性质和竞争者的信息,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企业的未来形势,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所以,竞争情报具有较强的预见性与前瞻性。

竞争情报与传统的信息积累和情报研究结果相比,它是一个智力增值的过程,通常需要竞争情报人员在信息原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加工和提炼,形成用以指导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战略方案,它会给企业带来全新的、极高的价值增值。世界各地的许多企业青睐竞争情报,世界500强企业争先设置相应的研究机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竞争情报成果能带来增值效益。

三、竞争情报的作用

竞争情报对企业增强在技术、管理、创新、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目的就是把握企业外部坏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和智力资源帮助企业制定出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长期的、总体和全局的谋划和对策,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机会和威胁,能够揭示竞争对手的策略,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企业的生存机会。

(一)企业危机预警

危机预警是竞争情报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通过对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的连续跟中和实时分析预测,及时洞悉政治、经济、社会、市场中潜在的威胁或机遇,为企业制定应对策略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使企业避免遭受突然袭击或坐失良机。

(二)决策支持

竞争情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智囊系统,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它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并购、投资、竞争领域选择、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战略决策具有积极作用,利用竞争情报能提高企业主管决策的成功率,减少决策失误。

(三)发现市场机会

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控,可以帮助管理者与决策层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竞争情报研究就是通过对市场结构、市场需求变化、市场法规、竞争对手的销售渠道、策略、宣传、网络、服务等因素的调查、分析、综合市场需求等为开拓市场提供参考。

(四)监测竞争对手

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有其核心能力,同时也有薄弱的环节,只有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市里,监视竞争对手的每一步行动,预测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策略,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制定出切实有力的竞争策略,减少经营和投资风险,才能使自己在整个行业竞争中处于有利或合适的位置。竞争情报可以及时发现对手薄弱环节或漏洞,以便在恰当的时机采取积极地竞争策略,打击对手。

(五)提供学习系统

竞争情报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地接触新思想、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避免思想僵化。在收集和分析竞争对手情报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了解和舒淇相当多的经营管理基本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员工学习新的知识、快速增长管理经验的最佳资料,能够激活企业员工所拥有的知识、促进新思想、新方法的交流等。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于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所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化,企业所需配置的资源要素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竞争情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工具,企业应充分认识竞争情报的重要性,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竞争情报,才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先机,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司有和,等.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竞争情报范文

关键词:技术竞争情报 专利战略 技术创新 专利情报

技术创新在增强国家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一般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的策略,依据国际协定构筑技术壁垒,运用专利战略取得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市场份额高、追踪主流技术、没有专利积累的企业,常因技术竞争情报缺乏或不了解发达国家的专利战略而屡遭挫折。基于此,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迫切需要开展技术竞争情报工作,把握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和专利技术前沿,运用专利战略确定研发项目和产品开发的优先次序,以期规避研发风险和谋求竞争优势。

一、技术竞争情报与专利情报

技术竞争情报是特定的组织或机构为了获取技术竞争优势,对有关外部技术机会、威胁和发展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由此形成有关技术本身、技术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战略的分析产品,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管理的过程,它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①技术竞争情报的涵义囊括了以下方面:关注对象是机构外部的科技发展机会与威胁,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态势;主要手段是对竞争性技术情报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目标是通过完整的信息分析过程形成辅助决策的情报产品;战略目的是影响竞争者在博弈中优劣地位转变;时效性是技术竞争情报的生命。②

技术竞争情报源于学术论文、专利文献和技术标准等,其中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情报源。经测算,有效运用专利信息可缩短研发时间60%,节省研究经费40%。③专利情报是在大量相关专利基础上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获得的。它可以发现专利分布规律与发展趋势,辅助企业或国家制定专利战略,是技术竞争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竞争情报工作人员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反馈,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开发、转让以及专利申请,构筑有利于国家或企业发展的专利战略。

二、国外企业的专利战略

目前,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不再是关税壁垒,而是技术壁垒,而技术壁垒的支撑点就是专利。④我国加入WTO后,涉外专利侵权事件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从打火机到剃须刀,从彩电到DVD,从摩托车到汽车,从电信设备到数码相机。国外企业利用技术壁垒,收取巨额专利许可使用费,使国内企业损失惨重,丧失竞争优势。⑤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以技术竞争情报理念为基础的专利竞争战略。

国外政府或企业的专利战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以技术联盟为依托,设定标准、制定规则、竖起“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沿着产品发展方向,在中国大规模申请专利,提前设置“路障”,控制专利制高点。据统计,在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跨国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占到80%以上,从而形成专利包围态势。⑥二是利用中国企业专利意识缺乏的机会,抢注中国企业的专利,阻止中国知名产品与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态势。三是注重专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培育,并伺机提讼,获得巨额专利使用费,借鸡生蛋,坐收渔翁之利。四是将涉及专利、版权、商标、专有技术的诸多要素打包成“商业秘密”,用扩大概念外延的办法“圈住对方”,向中国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五是以联盟、集团形式向中国企业进行诉讼索赔,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施压;利用国内企业缺乏联盟协作机制之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等。

三、技术竞争中的专利情报分析

专利情报分析是统计学、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信息科学的交叉应用领域,是以科学技术信息、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信息科学前沿技术为手段,对专利及其相关的科技活动进行动态监视、测量、分析与表达。专利分析的基础是专利情报源,主要来自专利文献数据库、网站、技术博客,乃至大学、实验室、行业贸易协会和主管机构等。技术竞争环境中的专利情报分析,主要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情报分析为侧重点:首先是技术竞争分析,通过分析竞争对手或该技术领域的全部专利,确定竞争对手的技术性竞争优势或劣势;其次是产品领域和市场监督,通过跟踪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领域及范围等状况,发现竞争对手动向、技术开发及竞争性加入;第三是整合分析专利情报,预测竞争对手未来技术战略趋势。⑦

从专利战略角度而言,专利情报分析可以辅助专利战略定位:通过对专利国家分布情况的分析确定采取专利进攻战略还是专利防御战略;通过对专利权人情况的分析确定采取竞争战略还是合作战略;通过对专利申请时间的分析确定专利技术生命周期;通过对核心专利技术的分析选择专利战略目标等。

四、基于技术竞争情报的专利战略

(一)专利战略框架与专利政策

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为基本内容的技术壁垒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议)中被合法化,而技术壁垒借助专利战略越来越显示出比关税壁垒更大的杀伤力,因此,笔者认为应立足于技术竞争情报体系,构建国家技术竞争情报专利战略(如图1),完善专利战略预警机制,适时、适度、适量地调整国家和企业层面的专利策略,应对专利侵权诉讼或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国家专利政策调整应当以国家专利战略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家技术竞争情报体系为基础。⑧专利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完善国家竞争情报体系基础上,培育专利咨询公司、专利中介机构和专利行业协会,整合资源,培养人才,深化专利服务;加强反垄断立法,利用反垄断法制裁滥用专利的非法垄断行为对国外企业的专利垄断行为提讼,合理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制定共同开发政策,利用国外企业急于打入国内市场的动机采用“伙伴开发计划”,鼓励国外企业向本国进行技术转让,真正实现“市场换技术”;⑨以国家科技情报机构为基础建设国家专利预警平台,完善专利情报收集、分析和预警机制。

(二)非平衡多维专利战略

以专利技术开发为主导,推行专利非平衡发展战略:在有一定科技优势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不大的领域,尤其是新兴领域要积极实行基础专利优先的核心专利战略,掌握该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积极进行专利布局;而在比较成熟的但重要的技术领域,要实行“曲线”专利战略,即技术改良专利战略与收购核心专利技术并行的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而在一些非常成熟的技术领域,应鼓励实施“以小制大”的专利战略。

以专利技术开发为核心,推行多维专利战略。(1)专利技术转让战略。企业在技术引进要利用专利技术情报掌握所引进技术的法律状态,采取相应的专利申请或专利诉讼策略。(2)专利申请战略。根据技术竞争情报确定是否申请专利,是否马上申请专利,是否申请国际专利的竞争态势。(3)专利诉讼战略。国际上专利权的确认都是以司法终审为最终决定的,因此并非通过专利局审查的专利就是毫无疑问的,企业在被控专利侵权后应当立即做出专利侵权的鉴定与分析,掌握相关的专利情报,运用各种抗辩手段积极对抗原告的诉讼。

五、结语

专利是一种战略性的企业资源,企业充分挖掘、利用专利优势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创新等方式形成技术情报优势,并结合国际通行的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构成了对技术市场的合法垄断。目前,我国继日本、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三大发明专利受理国,已经处于专利战略竞争的核心。因此,积极开展基于专利的技术竞争情报活动,搜集和分析专利技术情报,制定依托国家竞争情报体系的专利战略,将是夺取国际贸易竞争主导权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①刘细文. 技术竞争情报的演化与发展[J]. 图书情报工作.2008.10

②柯贤能. 基于创新过程的技术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框架构建[D].2007.12

③夏文龙. 专利对产业界的价值[J].智慧财产权管理.1998.16:20―21

④吴秀贞,全毅.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6.2

⑤卢振举. 跨国公司在我国专利战略的运用及启示[B/OL].ipo.dicp.省略/down/51.pdf 2009.8

⑥吴秀贞,全毅.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6.2

⑦陈凤娟,邵波.技术竞争情报及其在专利分析中的应用[DB/OL].省略.cn 2009

⑧陶翔. 国家竞争情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第1版:156―212

第6篇:竞争情报范文

关键词:竞争情报 SWOT模型 BCG矩阵

中图分类号: G25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3-0087-07

在竞争情报分析中,SWOT模型和BCG矩阵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然而,在竞争情报实践中,长期以来,SWOT模型和BCG矩阵一直被当作两个孤立的竞争情报分析工具,很少会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文对SWOT模型和BCG矩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在竞争情报分析中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为企业竞争情报人员的分析决策提供参考。

1 竞争情报分析中的SWOT模型与BCG矩阵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争情报是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等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竞争市场中,做出有效的竞争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 。SWOT模型与BCG矩阵,能够提高竞争情报分析的效率,完善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都是竞争情报分析的重要工具。

1.1 SWOT的特性

SWOT分析模型是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企业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秉承“使优势和机会最大化,劣势和威胁最小化”的原则,从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国外学者认为:“SWOT模型是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基本中介模型”[2]。内部因素包括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因素包括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是指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可以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W代表劣势(Weakness),是指使企业处于劣势的内部因素;O代表机遇(Opportunity),是指企业外部的一些能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发展机会;T代表威胁(Threat),是指企业外部会对企业竞争地位造成威胁的因素。

SWOT模型通过对这些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整合匹配,相应地形成了四种企业发展战略: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见图1)。

(1)S-O战略。一种增长性战略,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利用外部环境的机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企业的一种理想竞争状态。此时,企业应该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

(2)W-O战略。一种扭转型战略,即通过捕捉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来克服企业的内部劣势,甚至可能将企业内部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虽然企业外部存在一些发展机遇,但是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弱点阻碍了企业对这些机遇的利用,所以,企业要增加投资,扭转企业内部薄弱的状况,迎合外部机遇。

(3)S-T战略。一种多元化战略,即利用企业内部优势来减轻或避免外部环境威胁。当企业外部面临威胁的时候,企业内部的优势也许得不到发挥,甚至会被减弱。因此,此时企业要充分利用自己内部的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以克服外部威胁。

(4)W-T战略。一种防御型战略,即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此时,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内有劣势,外有威胁,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对于严重的企业弱点问题,可以考虑放弃其发展,以节省企业的资源。

SWOT模型对于分析企业自身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掌握企业竞争的基本情况。SWOT模型用于竞争情报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专注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采用SWOT模型进行竞争情报分析时,不能仅仅简单地考虑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而是要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企业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对于企业的内部劣势,应该尽可能地将它们转化为企业的内部优势。同样,对于企业的外部威胁,应该尽可能地将它们转化成企业的外部机遇。此外,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也应该与最优化企业的潜力相匹配[5]。确定企业内部资源的可用和缺乏,推断出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此制定能将企业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相匹配的发展战略,从而创造新的竞争能力。当然,在发展企业优势和能力的时候,不能忽略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市场的竞争是动态的竞争,竞争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其中,市场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等。对外部环境分析之后,能够确定外部市场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它们是对企业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在一起,帮助企业专注于自身的优势,最小化薄弱环节,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机遇、避免外部威胁,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2)分析结果的客观性有限。采用SWOT模型进行竞争情报分析时,要判断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但是,应当注意,进行这些判断工作的是企业的竞争情报人员,而他们的判断能力必然会受到自身素质的影响,因此,难免会带有主观性[6]。而分析结果的主观性也许会导致随之形成的竞争战略的误差,最终影响企业的决策。为此,企业可以挑选几名竞争情报分析人才,成立一个SWOT分析小组,多人同时分析,最后综合他们的分析结果,以增大SWOT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3)忽略了企业的主动性。企业可以以主动寻找新的资源的方式来创造企业所需的机遇,而SWOT模型只强调企业现有资源和能力的匹配和机遇,而忽略了这一点[7] 。由于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而会拥有不同的优势,因而也拥有不同的机遇,SWOT模型也考虑到企业资源优势与环境因素相匹配的情况。但是,企业获得一定的新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机遇,企业可以通过主动寻找新的资源,为企业去争取外部有利的机遇,这是SWOT模型没有考虑或较少考虑到的。

(4)分割了企业的四种因素。SWOT模型所考虑到的因素有限,并将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割开了,只看到了内部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这些因素,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内部资源的机遇与威胁这些因素,其分析结果最终都会左右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因此,在利用SWOT分析模型时,应该确保同时考虑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此外,在对企业自身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可以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发现一些新的机遇和威胁,以提高SWOT模型分析的有效性。

1.2 BCG矩阵的特性

BCG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BCG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它是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企业分配资源和进行产品管理与战略管理[8]。BCG矩阵以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企业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产品实力,从而判断出企业各个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竞争力,并以此为企业产品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根据。

BCG矩阵按照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的高低将企业的产品类型划分为以下四种:明星产品、问题产品、现金牛产品和落水狗产品(见图2)。

(1)明星产品(stars)。即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都较高的产品。这类产品一般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市场竞争力,所以,对于此类产品,企业应该加大投资,促进该类产品的大力发展,以提高其市场份额,巩固其竞争地位。

(2)问题产品(question marks)。即市场增长率较高,但相对市场份额较低的产品。这类产品市场竞争地位不错,发展前景比较好,但它的市场份额较少,缺乏竞争力。因此对于此类产品,应该就实际情况考虑其发展策略。例如,对较有发展前途、能够向明星产品转化的产品,可以重点投资,以增加其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对于没有发展前途的产品,可以考虑慢慢地减少投资,甚至放弃该类产品的发展。

(3)现金牛产品(cash cow)。即市场增长率较低,但相对市场份额较高的产品。这类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它的现金收入远大于投资,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对于这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维持战略,即保持它的相对市场份额,使其能够不断地为其他产品提供充足的资金。但对于一些无法保持其相对市场份额的现金牛产品,企业可以减少投资,并尽可能地从它们身上榨取现金,以期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更大的利润。

(4)落水狗产品(dogs)。即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都较低的产品。这类产品正处于衰退期,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竞争力都很弱。对于此类没有发展前途的产品,企业应该采取放弃策略。

BCG矩阵是企业进行产品组合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企业的产品类型,并据此制定企业产品的发展战略。BCG矩阵用于竞争情报分析时具有以下特点:

(1)合理分配企业资源。BCG矩阵按照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的高低来划分企业的产品类型,并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制定不同的产品发展战略,从而集中企业资源,提高企业在优势产品上的竞争能力。BCG矩阵能够使企业的管理人员以战略眼光来看待企业各类产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不同的产品类型,根据其内外优势、劣势的不同,来决定是否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目的在于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尽可能地将它们投入到能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产品上,并及时放弃无利可图的产品。

(2)忽略了各类产品之间的联系。BCG将企业的所有产品划分为四大类,并将这四大类产品单独看待,但实际上,企业各类产品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10]。比如,我们对落水狗产品经常采用放弃战略,但值得注意的是,落水狗产品也可能与其他产品之间存在联系,如果放弃落水狗产品,就可能影响其他产品的发展。

(3)各类产品难以准确划分。BCG矩阵按照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将企业产品划分为四大类,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准确地计算各个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11]。由于市场是动态变化的,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也会随之不断变化,所以也就没办法对企业的各类产品做出准确的划分。因此,在企业实践中,应该不断地对企业各类产品进行分析,确定各个产品在当前时间所处的产品象限,从而对其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4) BCG不适合于小企业。矩阵更加适合于大企业,而不太适合于小企业。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原因,长远看往往只有问题产品和落水狗产品,而没有明星产品和现金牛产品。但是,这并不表示小企业就完全没有利润可图。首先,小企业可以找到一个产品特定的细分市场,由于该市场太小,大企业一般没有兴趣。因此,在这个几乎没有竞争的环境下,小企业可以轻松获胜。此外,虽然从整个市场上看,小企业的产品是问题产品和落水狗产品,但对于小企业自身来说,它或许就是明星产品或现金牛产品[12]。所以,许多小企业仍然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2 竞争情报SWOT模型与BCG矩阵的联系

尽管SWOT模型和BCG矩阵是两种不同的竞争情报分析工具,但它们之间是有许多的联系的。对SWOT模型和BCG矩阵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这两种工具为竞争情报的分析过程服务。

2.1 四种战略对应于四个象限

SWOT模型所形成的四种竞争战略与BCG矩阵的四个象限是对应的(见表1):即S-O战略对应于第一象限的明星产品、W-O战略对应于第二象限的问题产品、S-T战略对应于第四象限的现金牛产品、W-T战略对应于第三象限的落水狗产品。

(1)S-O战略与明星产品对应。对于企业的明星产品,其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都较高,这是从问题产品继续加大投资发展而来的,未来有可能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产品,为企业提供现金流[13]。但是,企业的竞争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企业的明星产品未必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因此,企业应该选择增长型的竞争战略,即S-O战略,继续加大投资,增强其相对市场份额,充分发挥内部资源优势,才能保持或赢得竞争优势,从而打败竞争对手,获取竞争的胜利。

(2)W-O战略与问题产品对应。企业问题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较低,内部劣势显现,竞争力较弱,但它在外部环境中的市场增长率较高,有一定的竞争地位,因此很有发展前景。所以,对于企业的问题产品,企业可以选择一个扭转型的战略,即利用外部环境中的竞争地位的优势,来克服它内部竞争力不足的缺陷。一般来说,问题产品是企业的新产品,因此为了提高其竞争力,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而增加它的相对市场份额,以达到从问题产品到明星产品转化的目的。当然,对于完全没有竞争力的问题产品,企业应该选择放弃投资。

(3)S-T战略与现金牛产品对应。现金牛产品是企业资金的保障,如果企业没有现金牛产品,那就说明企业当前缺乏现金的来源。现金牛产品的市场增长率低,相对市场份额高。对于此类产品,企业应该选择S-T战略,即利用自己的内部产品相对市场份额高的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来克服其外部市场增长率低的威胁,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4)W-T战略与落水狗产品对应。落水狗产品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末尾时段,它的竞争地位低,竞争力不强,也就是说,它内无竞争优势,外却存在竞争威胁,整个产品处于生死存亡的非常时期。因此,对于此类产品,企业应选择一种防御策略,即放弃没有前途的落水狗产品,以此减少企业的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从而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总之,企业竞争情报SWOT模型所形成的四种竞争战略和BCG矩阵的四个象限是相互对应的。BCG矩阵中的明星产品,其内部优势大于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大于外部威胁,对应于SWOT模型中的S-O战略;BCG矩阵中的问题产品,其内部劣势大于内部优势,外部机遇大于外部威胁,对应于SWOT模型中的W-O战略;BCG矩阵中的现金牛产品,其内部优势大于内部劣势,外部威胁大于外部机遇,对应于SWOT模型中的S-T战略;BCG矩阵中的现金牛产品,其内部劣势大于内部优势,外部威胁大于外部机遇,对应于SWOT模型中的W-T战略。

2.2 企业战略与资源结合

竞争情报SWOT模型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的一般步骤是:第一,分析内部资源的状况,掌握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列出几个关键的优势和劣势因素,一般不多于8个;第二,分析外部环境的状况,把握企业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列出几个关键的机遇和威胁因素,同样一般也不多于8个;第三,将这些关键因素根据其对企业竞争的重要性程度列入表中,构建SWOT矩阵[14] 。

企业内部资源包括:企业人才资源、企业的流动资金、企业的商业信用、企业的生产技术等;企业的外部资源包括企业的客户、企业的供应商、产品的市场需求等。在竞争情报分析中应用SWOT模型,就是要根据上述步骤对企业的这些内外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地搜集、处理和分析,帮助形成相应的竞争情报战略,从而将企业内外资源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使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克服自身劣势的同时,及时抓住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回避威胁,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以利用SWOT模型分析企业的人才资源为例,如果企业内部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在企业人才资源方面,其内部资源优势大于内部资源劣势;如果企业内部缺乏人才,那么在企业人才资源方面,其内部资源优势则小于内部资源劣势。同样,如果竞争对手拥有很多人才,则相当于企业外部的威胁较大;如果竞争对手缺乏人才,则相当于企业外部的机遇较大。结合这些不同的资源状况,有助于企业制定不同的竞争战略。

BCG矩阵中的两个指标是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等于比较期市场销售量与前期市场销售量的比值减去一;相对市场份额等于企业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同行业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之比[15]。企业将BCG矩阵应用于竞争情报过程的步骤一般为:第一,计算各个产品的这两个指标值;第二,根据计算的结果确定企业各个产品在BCG矩阵图中的位置,即属于四类产品的哪一种;第三,确定企业产品的发展战略。

企业在确定采用哪种战略时,要考虑本身的资源状况,包括企业的现金流、客户资源、产品创新技术等。根据企业这些资源状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产品竞争战略。例如,当利用BCG矩阵分析企业的客户资源时,如果企业产品的客户资源增加,也就是说,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则有利于提高其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如果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则会导致该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的减少。这些变动都关系到企业产品的类别划分,从而影响到该产品的竞争战略的制定。

由此可知,SWOT模型和BCG矩阵在用于竞争情报分析时,都会在考虑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企业竞争策略。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将企业的战略和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竞争情报分析,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3 竞争战略的相似性

SWOT模型和BCG矩阵在用于竞争情报分析时,最后都形成四种竞争战略。正如上文所述,SWOT模型形成的四种发展战略分别是:增长型的S-O战略、扭转型的W-O战略、多元化的S-T战略以及防御型的W-T战略。而BCG矩阵将企业的产品分为四类之后,也相应地形成了四种战略:成长战略、维持战略、收获战略和放弃战略[16]。成长战略一般用于明星产品和有发展前途的问题产品,使他们向现金牛产品转化;维持策略一般用于成熟的现金牛产品,以保持其市场份额,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收获战略一般适用于处境不佳的现金牛产品,以最大限度地从中榨取现金,为企业带来利润;放弃策略一般适用于没有发展前途的问题产品和落水狗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对企业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价值,所以不必浪费企业的资源。

SWOT模型用于竞争情报分析时所形成的竞争战略与BCG矩阵用于企业产品分类后所形成的竞争战略是类似的。

(1)对于企业内部具有优势,同时外部具有机遇的竞争情况,例如,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都高的时候,企业可采用发展战略,加大投资,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来扩大企业内部的优势,提升其竞争力,如明星产品。

(2)对于企业内部具有优势,外部具有威胁的竞争情况,企业可采取多元化战略,以抵御外部风险,例如,对于企业的现金牛产品,它的相对市场份额高而市场增长率低,也就是说,它虽然具有强竞争力的优势,但其竞争对位不高。对于成熟的现金牛产品,可以采取维持战略,继续投资,维持或增强它竞争力强的优势,以此弥补它竞争地位不高的劣势。对于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现金牛产品,可以采取收获战略,即尽量压缩投资,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榨取更多的现金,用以支持其他产品的发展。

(3)对于企业内部具有劣势且外部具有优势的竞争情况,企业应当采用扭转战略。例如,对于相对市场份额较低、市场增长率高的产品,企业可以利用其外部竞争地位高的机遇来扭转其内部竞争力弱的劣势,以增强其相对市场份额,将其内部劣势转化为内部优势,以便迎合外部市场增长率高的竞争机遇。

(4)对于企业内部具有劣势且外部具有威胁的竞争情况,一般采取的是放弃策略;例如,企业的落水狗产品,它的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都低,既没有竞争力,也没有竞争地位,对这种毫无发展前途的产品,企业可以放弃投资,收回成本而把资金用于更有发展前途的产品身上,实现资金流的良性循环。

2.4 作为SWOT模型分析结果的BCG矩阵

BCG矩阵中相对市场份额的高低相当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或劣势,而BCG矩阵中的市场增长率的高低也就相当于是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遇或威胁(见图3)。

(1)明星产品。该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利用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强的内部优势和市场竞争地位高的外部机遇,这类产品是企业长期发展和获利的机会所在。对于此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SWOT模型中的S-O战略,即要积极加大投资,提高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地位,巩固其竞争优势,这与BCG矩阵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2)问题产品。该类产品具有较低的相对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市场增长率,利用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弱的内部劣势和市场竞争地位高的外部机遇。也就是说,这类产品面临着较大的市场机会,但却缺乏竞争力。对于此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SWOT模型中的W-O战略,即利用市场增长率高的外部机遇来克服相对市场份额低的内部劣势,这与BCG矩阵的扭转战略相一致。

(3)现金牛产品。该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和较低市场增长率,利用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高的内部优势和市场地位低的外部威胁。也就是说,这类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却缺乏市场竞争地位。对于此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SWOT模型中的S-T战略,即充分利用自己的竞争力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以克服企业外部竞争地位不强的威胁。现金牛产品是企业的现金来源,它要利用其产生的现金,为企业的其他产品进行投资,这与BCG矩阵的收获战略或维持战略相一致。

(4)落水狗产品。该类产品具有较低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利用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弱的内部劣势和市场地位低的外部威胁。此类产品一般处于保本或者亏本的状态,很难为企业带来利润收入。对于此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SWOT模型中的W-T战略,即对于这种既无内部优势,也无外部机遇,没有什么可发展的潜力的产品,企业可以考虑放弃它的发展,这与BCG矩阵的放弃战略相一致。

由此可见,BCG矩阵其实就是企业竞争情报利用SWOT模型分析的结果。

3 竞争情报SWOT模型与BCG矩阵的区别

作为两种分析方法或工具,SWOT模型和BCG矩阵用于竞争情报时,除了有上述联系之外,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见图4)。找出SWOT模型和BCG矩阵之间的区别,有利于更好地区分它们在竞争情报分析中的特点和作用,从而能在最合适的环境下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是使用SWOT模型,还是使用BCG矩阵,抑或把两者结合起来,为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提供支持。

(1)影响因素不同。SWOT模型在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时,是从企业内外环境来考虑问题的,因此,竞争情报SWOT模型的分析结果所形成的四种战略是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的。具体来说,SWOT模型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而BCG矩阵在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时,是从两个因素来考虑问题的,这两个因素分别是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具体来说,BCG矩阵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量、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同行业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

(2)侧重点不同。由于SWOT模型是通过对外部环境分析得出企业的机遇和威胁,对内部资源的分析得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形成企业的发展战略。所以,SWOT模型在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时,其主要的侧重点是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即如何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对比来形成有效的发展战略的,为企业的有效决策提供保障。而BCG矩阵是根据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将企业的产品分为四类,以此来思考企业产品的发展战略的。所以,BCG矩阵在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时,其主要的侧重点是企业资源的配置问题,即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类产品当中,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3)涉及范围不同。企业利用SWOT模型进行竞争情报分析时,是在综合考虑整个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整个竞争市场上的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因此,SWOT模型反映的是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状况,涉及到企业所有的产品、技术、资金、品牌形象等各个范围。而企业利用BCG矩阵进行竞争情报分析时,只是单独地反映企业多种产品各自的竞争力和竞争地位,涉及到的范围只包括企业的有形资产,而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更多地关注。

(4)定位取向不同。利用SWOT模型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企业的整体现状有个正确的把握,从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竞争情报SWOT模型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定位。而BCG矩阵主要是分析各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竞争力,从而制定各类产品的发展战略及其组合发展结构。所以,BCG矩阵主要是考虑如何将有限的企业资源分配到各类产品中,以帮助企业获得最大收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因此,BCG矩阵主要着眼于产品的市场定位。

5 结语

本文在比较SWOT模型和BCG矩阵的基础上,分析了SWOT模型和BCG矩阵在用于竞争情报分析中的联系,并从它们的影响因素、侧重点、涉及范围、定位取向四个方面阐述它们的区别。通过对这两个工具的比较研究,明确了它们各自的功能,以便应用它们为企业服务,挖掘企业的潜力,把握市场机遇,从而制定高效的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持。当然,任何一种竞争情报分析工具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帮助企业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企业竞争情报分析过程中,应当把多个分析工具结合起来使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参考文献:

[1]佟慧敏.浅析企业竞争情报的保护[J].情报探索,2003,(2):53-55.

[2]Ilari Karppi,Merja Kokkonen,Kaisa L?hteenm?ki-Smith.SWOT-analysis as a basis for regional strategies[J].Nordregio Working Paper,2001,(4):28.

[3]彭靖里等.SWOT分析方法在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案例[J].情报杂志,2005,(7):16-18.

[4]李星,谢武.基于SWOT的竞争态势模糊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2):127-128.

[5]J.J.Bolton,D.V.Robertson-Andersson,D.Shuuluka etal.Growing Ulva (Chlorophyta) in integrated systems as a commercial crop for abalone feed in South Africa: a SWOT analysis [J].J.Appl.Phycol.,2009,(21):577-580.

[6]申.浅谈应用SWOT、波士顿矩阵和通用矩阵分析选择企业战略[J].知识经济,2009,(9):76.

[7]郗新明. SWOT分析应用[J].经济师,2010,(4):258-259.

[8]Adrian Ioana,Vasile Mirea,Cezar Bǎlescu.Analysis of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materials industry using the BCG matrix method[J].Amfiteatru Economic,2009,11(26):270.

[9]李海滨,王琼海.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的局限、修正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205-207.

[10]刘学剑.浅谈应用SWOT、波士顿矩阵和通用矩阵分析选择企业战略[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8,(12):52-56.

[11]张永杰,柴博.对企业几种战略分析工具应用的比较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3(4):28-31.

[12]易世志.浅析波士顿矩阵法的局限[J].商业研究,2005,(16):105-108.

[13]杨春静,刘颖璇.试论竞争情报中的分析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6):114-116.

[14]Chris Pearce.Ten steps to carrying out a SWOT analysis[J].nursing management,2007,14(2):25.

第7篇:竞争情报范文

关键词:竞争情报;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企业战略;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121-02

企业竞争日趋加剧,使竞争情报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只有迅速捕捉环境变化的信息,充分了解竞争对手,全面把握竞争态势,准确预测市场变化,才能确定和调整自己的竞争战略,保持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一、竞争情报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案例分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公司大举进军美国市场,曾一度使大量的美国企业陷入困境。1965年,Motorola公司进入彩色电视机市场,并于1967年推出了第一台美国制造的全晶体管电视机。但在日本竞争者强大的竞争压力下,1974年,Motorola公司不得不退出了电视机市场,并将其电视机生产业务全部转卖给了日本公司。

20世纪80年代中期,Motorola公司将注意力转向了解日本公司。Motorola的高级管理层开始将自己的运作方式从根本上与日本企业相比较,通过这一过程,他们熟悉了日本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次品水平标准,通过与日本业内最好的公司相比较,Motorola公司发现自己的生产能力必须提高,同时他们做出“生产出超过日本标准的产品”的新的战略目标。今天,Motorola的年销售额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产品能够能够迅速进入每一个目标市场。Motorola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电子产品市场中脱颖而出,正是由于其能够准确地发现自身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与劣势,并不断地通过全球性竞争情报分析来进行自我提高与完善的结果。

二、竞争情报概念

(一)竞争情报的定义

竞争情报是21世纪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工具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一般是指竞争主体为保持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一切有关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的情报,诸如原料的产地和价格、技术设备和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市场范围、营销方法等。此外,还包括环境要素,诸如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

(二)竞争情报的特点

1.强烈的针对性:竞争情报活动的目的和目标非常明显,为了取得对市场竞争的主动权,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进行“有的放矢”、“知己知彼”的情报研究,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协助企业制定战胜竞争对手的

战略。

2.绝对的隐蔽性:竞争情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研究经济、技术、产品等竞争者敏感和互相保密的内容。

3.强烈的对抗性:竞争情报产生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经济利益的冲突性决定了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内容和过程具有对抗性质。

4.较强的谋略性:竞争情报的研究通过创新性思维发现信息的新效用,创造出知识新概念,产生管理新理念,智谋的运用竞争情报研究方法才能产生有利于决策的谋略型竞争情报。

5.可信的前瞻性:企业利用竞争情报的目的是为商业活动服务,所以要求所提供的竞争情报必须具有前瞻性。

6.有效的增值性:经过整合和智能化后的产品是增值的知识产品,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竞争情报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竞争情报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智囊袋:竞争情报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科学化是每一个企业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企业的决策过程,其实就是对竞争情报的搜集、分析、处理,排除在环境认识上的错误,把握时机,看清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并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方案的过程。

2.竞争情报是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带头兵。企业只有把营销决策建立在竞争情报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了解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量和周期,把握该产品的市场价值和技术含量,了解竞争对手的实力等有关信息,从而确定新产品营销的切入点。

3.竞争情报是技术创新的参谋。竞争情报通过对世界科技发展、相关产品技术水平、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能力、竞争对手技术能力分析、研究和通过对未来市场的超前预测,帮助企业选择最佳的增值环节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推新产品,新服务,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三、竞争情报的获取途径

(一)互联网

通过互联网获取竞争情报常用的途径包括:

1.企业网站。竞争情报工作常从监测竞争对手的网页开始。通过定期监测对手的网站,可了解其经营管理活动、产品升级换代、人员招聘等信息。

2.商业网站。阿里巴巴、慧聪商情、环球资源等商业网站,可以全方位地提供全球及地区性的各类商业信息。

3.政府、行业协会的网站。如国家商务部网站,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的有关国家、地区、行业或商务方面最新、最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4.通过网络媒体、网上论坛等获取竞争者信息。

5.利用搜索引擎,谷哥、百度等浏览信息服务站点,其中包括专业竞争情报协会、咨询公司或信息公司在网上提供的竞争情报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

(二)公开资料

企业要善于从公开资料中发现线索,找到相应的情报

信息。

1.企业名录和企业年鉴。它们所提供的如企业规模、产品、产量、销量、市场份额等信息,有助于初步确定竞争对手,了解其一般情况。

2.报纸和杂志。尤其是行业报纸、专业期刊,集中了行业方面的企业动态、竞争态势、市场状况等信息,是了解行业竞争态势的重要窗口。

3.产品样本。产品样本是对定型产品的型号、技术规格、原理性能、技术参数所作的具体介绍,也附有结构图和产品说明书,直观性强、数据多,是了解产品、掌握市场情况的重要信息源。

4.上市公司年报。年度报告几乎囊括了所有可以作为商业秘密的企业财务、客户、人事等信息,不仅有数量指标,还有质量指标供分析时参考。

5.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既是技术文件又是法律文件,有助于监视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活动,也为本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提供重要信息源。

(三)竞争对手企业内部

在竞争对手的各种简报、报刊上,经常会刊登公司的新闻。竞争对手的员工通过各种渠道,也有意或无意地掌握了一些信息。尤其是研发、市场等部门的员工,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四)会议、展览

企业通过参与各种会议或者参加各种产品展销会、洽谈会等,可以获得参展公司有关产品说明和技术资料等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源是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人才信息的最好机会。

(五)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竞争情报源,有时可以通过员工个人的人际关系可以廉价得到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特别是一些临界情报和零情报。因此,培养员工的情报意识,建立全员情报调查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在向全体员工灌输情报搜集意识、情报辨别常识的前提下,切实抓好各类搜集来的情报的综合与分析工作,并对有功人员及时做出各种奖励。实践证明,具有全员情报意识的企业员工,在为企业搜集各种有用情报方面,往往有高度的自觉性。企业高层领导要重视并保护员工的这种热情,并使这些情报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

信息时代,企业必须注重情报信息工作,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工作模式和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通过企业外部信息源\内部信息机构获取需要的竞争情报,并对其收集的关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的最新变化等方面情况进行深层次研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商场战争中领先一步。

参考文献

[1] 邱均平,张蕊.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效益评价分析[J].情报科学,2004,(6).

[2] 陈峰,梁战平.构建竞争优势:竞争情报与企业战略管理的互动与融合[J].情报学报,2003,(5).

[3] 高诚.浅析企业竞争情报在现代商战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

[4] 王琦,张旭.中国企业竞争情报现状调查[N].中国信息报,2008.

第8篇:竞争情报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竞争情报整合集成信息知识情报转化战略管理

[分类号]F715 TP3

1 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关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相继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和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正在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和管理工具,成为现代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已成为现代组织管理者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也日益活跃。

然而,无论是在KM和CI的学术研究,还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无论是学术研究人员,还是KM和CI的推广者和实践者,都会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和困惑: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和阵营,彼此之间应如何看待对方?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KM和CI的活动应如何协调?是有你无我、有我无你呢,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是相辅相成、共存发展?

在笔者的研究和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研究KM的学者和实践者与研究cI的学者和实践者之间互不搭界、自说自话,彼此对对方的领域和工作并不太了解,也很少关注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交叉和交流,从而造成了这两者事实上的对立与隔离。以笔者参加中国竞争情报分会多次年会为例,很少有人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结合问题,而KM领域的研讨会也往往如此。而现实情况则是:组织的信息管理活动涉及到多个方面和层面,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不可能只关注KM或只关注cI,需要考虑到各种信息活动及信息系统的有机整合和协同集成。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KM和CI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两者的作用,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而要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要从这两者的定义人手。

1.1 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定义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有近50种之多,学者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公认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适应性、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对组织的知识资产及相关事物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对于竞争情报,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包昌火研究员和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的定义。包昌火研究员认为:竞争情报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情报和谋略。SCIP的定义为:竞争情报是对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通过合法的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和目的的信息。

从以上KM和CI的定义可看出,它们的确不是一回事。总体而言,CI主要解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与竞争战略方面的问题,侧重于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将竞争信息转化为情报和谋略,基本目标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情报和技术;知识管理侧重于对内部知识的发掘和创造,注重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企业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基本目标是为企业建立知识交流的平台和方法。

1.2 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异同

关于CI与KM的异同方面,很多学者已经进行过探讨。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两者在知识的收集、组织与利用等活动环节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收集:两者都注重使用所有可资利用的资源。但KM主要侧重于在组织内部挖掘知识,CI则在组织的内外部来全方位地搜集信息。

・组织:KM重在编目与建档,其目标是提升检索与协作能力,促进知识共享与重复利用。而CI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竞争策略,提供决策参考和指导行动。

・使用:KM重在传播,CI重在行动。知识通过行动变为情报,行动进而影响战略决策和战略及战术行动的执行。CI通过实施和行动,提升了知识利用的水平。

通过对KM的深入考察,我们还发现:①传统的KM定义过于狭隘。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合作资本、竞争性知识也应成为管理的核心。②KM在知识收集、共享和存储方面做得很好,但在知识利用和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上还远远不够,而这正是知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③KM侧重于对已有知识的采集,坐等知识被创造出来后才去采集和组织知识;而cI则是以任务为导向,先确定知识缺口,然后展开行动并填平缺口。④KM一般更多侧重于现有知识的挖掘和共享,不太考虑对知识资产的保护。这可能会为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大开绿灯。

1.3 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会发现,KM系统只能完成组织为谋划未来所需的一部分工作。它们捕捉、组织和传播知识,为知识创新创造条件。而cI系统则为知识转变为可供行动的情报提供了路径。它们对组织的倡议和外部环境做出反应,并能够提供情报、方案和对策。将KM和CI结合起来,则可以将知识转化为活化的情报,从而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因此,笔者认为,KM与cI之间,在理论研究上、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上,不应是互不相干、单独存在的关系,也不完全是相互包含、相互替代的关系,而应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换句话说,KM与CI不是“or”,而是"and”的关系:一方面,CI的有些东西可以加入到KM中。CI推动KM过程从被动地收集知识转变到积极的情报分析,有助于将知识及时转变成为活化的情报从而提高知识的力量;另一方面,KM为cI创造了情报源泉,让cI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情报分析而不是信息检索上。因此,两者的互补可以更好地提升组织的战略能力。

2 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整合

2.1 整合的路径与方法是问题的关键

既然KM与cI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那么它们就应从以往的相互对立隔离走向互动融合。将KM系统与CI实践相结合,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情报,进而指导行动,最终提升组织的战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集成和整合?如何平衡组织中KM与CI活动?KM与CI整合的路径是什么?集成和整合的策略是什么?

刚开始时,KM与CI都是在各自领域和学术团体中独自展开研究与实践,直到20世纪末才有学者将cI与KM结合起来研究。近年来,国内也有多位学

者展开探讨和讨论,并提出了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如基于KM的思想或理念构建CI工作模型/平台/系统/组织/流程;在KM中利用CI方法来提高绩效;建立知识库、知识网络、知识社区、知识地图;CI与KM系统的整合共建及流程的整合协调等。秦铁辉教授是国内对KM与CI关系论述最为深刻独到的学者之一,他较早就深入分析和探讨KM与CI的关系,还明确提出要建立CI与KM互动双赢的和谐机制,并从企业的组织架构、文化、技术系统以及沟通渠道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论述。此外,刘丽提出了用知识价值链理论对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进行整合研究的理论构想。

这些研究工作,为KM与CI的整合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法措施。但遗憾的是,虽然在理论上KM与CI应当整合集成的观点已经得到认可,但在实践中操作起来却并非易事。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具体的执行者,无论是KM领域还是cI领域,如何找到两者结合的平衡点,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并将组织开展KM与CI的风险最小化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论指导。

2.2 一种新的整合路径

对此,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整合方法。其要点可简要概括为:以战略保护系数(SPFS)及其策略框架为基础,以“国家一行业一组织”三层分析框架为流程来确定组织的SPF值,全面评估和平衡KM和CI的风险,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知识资产开发和保护政策,同时辅以影子团队作为组织机制,从而实现两者的集成和整合。

2.2.1 知识管理风险与竞争情报风险 由于组织中同时存在着知识管理风险和竞争情报风险,而且两者逆向而行(见图1),这为组织的管理者制定知识战略以及开展活动增加了难度。因此,组织在制定知识战略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两种风险,争取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从而使得cI和KM的整体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又能充分发挥这两者的优势和长处。

2.2.2 战略保护系数(sPF)的引入为了平衡KM风险与cI风险,本文引入战略保护系数(strategic Protec-tion Factor,SPF)的概念。SPF显示了公司整体的知识状况和风险状况以及在开发知识资产管理战略时所面临的挑战。根据KM风险和CI风险的四种组合方式,组织可以大致确定出其对应的SPF值,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知识开发和保护措施。

通过SPF,决策者可以识别他们面临的相关风险,更好地平衡内外部的协作,开展情报和反情报活动,以最优的方式来开发知识资产,从而使KM和cl的整体风险最小化。

2.2.3 SPFs分析框架那么,如何确定组织SPF的具体数值,进而明确组织在知识战略上所面临的综合风险呢?为此,可以从国家、行业和组织(企业)这三个层面来分析,每个层面里又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具体变量。SPF的分析框架如表2所示:

通过在“国家、行业和组织”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全面系统地分析KM风险与CI风险的组合关系,然后再确定出相应的SPF值,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知识资产的开发和保护政策。

在分析过程中,每个组织或企业需要仔细考量自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关键在于要找到与本企业密切相关的变量,并分析它们的可能影响。

“国家一行业一企业”的三层分析框架为企业确定SPF并进而实现KM与CI的结合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2.2.4 KM与cI结合的组织机制――影子团队影子团队(shadow Team)是由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的情报小组。他们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分析和模拟竞争对手的战略决策和竞争活动,并及时做出反应,为高层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影子团队是实现KM与CI融合的有效机制。通过影子团队和CI系统的配合机制,可以使KM系统变得更加有效,使组织内部的知识资产和外部信息相结合,面向组织的战略决策开展分析和研究,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活化的、可指导行动的情报,为组织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进而保证组织更好地利用知识资产建立起持久的竞争优势。

3 结语

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子在其《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这既是指导战争的普通规律,也是情报工作的指南。笔者个人的理解:知识管理就是解决“知己”的问题,就是要发掘和管理组织自身的知识资产,练好组织的内功,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而竞争情报就是解决“知彼”的问题,就是要了解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将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结合起来,就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形篇》中还说道:“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意思是说:从前善于作战的人,总是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主动权在自己,敌人暴露其弱点造成被我战胜的时机的主动权在敌人。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为自己造成一定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不能使敌人造成一定被我战胜的时机。如果拿KM和CI的理念来分析,也就是说,KM就是使组织自身变得强大从而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手段,而竞争情报就是发现和捕捉对手弱点、等待对手被我战胜的时机,从而为组织创造战胜敌人和对手的手段。

当前所谓的竞争,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组织内部资源的竞争,具体涉及到组织的核心资源――知识资本的独特性、知识资本的创造与组合、知识资本的开发利用,知识资本的审计与评估等等,而这些正是知识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管理是其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组织外部市场的竞争,具体涉及到企业战略、金融财务,价值链、市场营销、产品线、品牌培育、客户关系管理等等,而这些正是竞争情报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竞争情报是其关键所在。

第9篇:竞争情报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竞争情报;LED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扶持重点,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高门槛、高风险、高投资等特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战略决策和产业规划急需情报资源的支撑。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已充分证明,竞争情报和产业竞争情报可以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市场、技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战略情报,提高决策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建立和强化竞争优势。2014年10月,国务院的《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等科技信息服务列为重点目标,使产业竞争情报服务的作用愈加凸显。目前,扬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作为地方公益性公共情报服务机构,将开展产业竞争情报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并结合扬州市的重点产业开展了大胆实践和有益探索。在实际工作中,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平台建设的课题选择、理论与方法应用、技术实现、服务产品和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本论述以扬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LED产业为例,探讨了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情报服务平台的构建方法,以期为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国内外竞争情报与产业竞争情报的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1.1.1理论研究竞争情报(CompetitiveIntelligence,简称CI)始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成立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和迈克尔•波特教授发表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等系列著作,是竞争情报发展的重要标志[1-2]。SCIP认为竞争情报是一种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分析和传播有关经营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的准确、相关、具体、及时、前瞻性以及可操作性的情报[1]。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外竞争情报研究已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工作方法和实践领域[3],“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网络外部性”等主题则成为研究的新方向和热点[4]。国外虽未明确提出产业竞争情报面向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情报服务平台研究*———以扬州市LED产业为例卜焕林(扬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0)摘要:介绍了竞争情报和产业竞争情报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建立面向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情报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初步构建了一个以扬州市LED产业内企业群体和政府部门为服务对象的产业情报服务平台,并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功能定位、基本架构和服务方式。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竞争情报;的概念,但他们已从社会情报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中,涉及和体现相关理念[5]。1.1.2实践目前,竞争情报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和大多数大型企业都设立了专门机构,从事竞争情报管理与利用工作,并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信息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3]。在产业竞争情报的实践方面,日本科技振兴机构、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加拿大魁北克省竞争情报中心、法国企业国际化促进署、德国工业研究联合会、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机构均在政府支持下,开展和提供类似产业竞争情报性质的服务[5-6]。美国小企业发展中心计划(SBDC)、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科研联合体(SEMATECH)和法国洛林大区地区经济情报体系的运作模式是国外产业竞争情报服务的典型代表[7]。

1.2国内研究进展

1.2.1理论研究我国的竞争情报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94年1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竞争情报正规化发展的开端[8]。此次会议正式将竞争情报定义为: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9]。此后,以包昌火等为代表的研究人员群体深入开展了竞争情报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0]。始于2009年的产业竞争情报[11]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产业竞争情报是以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特定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为目的,关于产业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应对性情报。其主要特点是以产业链中的群体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由行业协会、科技情报机构、专业咨询机构等第三方机构所开展的一系列满足产业内群体企业需求的竞争情报活动[5]。目前,我国学者在产业竞争情报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等领域取得一批研究成果,产业竞争情报理论方法的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12]。1.2.2实践我国产业竞争情报的实践要早于相关理论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上海科技情报所缪其浩等开展的“上海轿车工业竞争环境监视系统”的课题研究[8],此后一些省市区(比如北京市、云南省、湖南省)的竞争情报示范工程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9]。近年来,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平台成为研究热点,山西、重庆和广东等省市的大数据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平台相继投入使用[13],但面向地方特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情报服务平台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

2扬州市LED产业竞争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

2.1平台的功能定位

扬州市LED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平台是以产业内企业群体和政府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提高扬州市LED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可持续整体竞争优势为目标的公益性竞争情报服务平台。该平台将重点关注市场动态、专利布局、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产业竞争格局、政策规划以及日亚化学、亿光、三安光电等LED产业链上下游的龙头企业。

2.2平台的基本架构

扬州市LED产业竞争情报服务平台的工作流程为:情报的规划/定向情报搜集情报的存储与预处理情报分析研究情报产品与服务[14]。该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功能模块[15]。产业竞争情报采集模块。该模块由情报需求采集子模块和情报搜索子模块组成。情报需求采集子模块主要是由企业和政府通过网络平台提交情报需求,经人工干预后录入情报需求数据库。情报搜索子模块则由分别基于信息网络和人际网络[16]的情报采集单元组成,采用合法方式,获取目标对象的公开和非公开信息。产业竞争情报存储与分析模块。该模块的情报存储单元负责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清洗、过滤、去噪、标引、分类和序化,建立分布式数据仓库[17]。情报分析单元则是基于Hadoo架构,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数据的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关联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形成产业竞争情报服务产品[17]。产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块。该模块由情报传播单元、评价与反馈单元组成。情报传播单元可分别通过网站、数据库、手机报、微信公众号、简报、纸质刊物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将产业竞争情报传递给企业群体和政府部门。评价与反馈单元接收用户的使用评价和反馈意见,促进平台的自我优化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2.3平台的服务方式

平台的服务主体:由扬州市科技情报所、南大扬州光电研究院、江苏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相关政府部门等组成。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竞争情报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企业中设立竞争情报联络员,将所在企业各部门及内部员工通过信息网络和人际网络等渠道合法获取的情报,汇集和提交到平台。另外,该平台还将聘请LED、情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数据分析领域的专家,为平台的建设、运行和服务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咨询。平台的经费来源: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经费,一方面自于政府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来自于为单个企业提供特定课题研究、技术咨询和培训等个性化服务的收费,确保平台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续运行。平台的服务方式:该平台提供的是准公共服务产品[18],服务对象限于扬州市LED产业全体企业和政府部门,产业竞争情报服务产品需按一定规则在内部传递和交流。例如,产业内的企业需输入账号、密码才能登入网络服务平台,获取竞争情报服务产品。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