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学习交流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交流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交流总结

第1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一、统观全局,工作认识更加全面

以前在分公司的时候,我对办公室的工作认识有偏颇,认为办公室工作主要是倾向于文字,无非就是全、半年总结、会议记录、文件传达、宣传报道,而且这些工作异少同多,根本谈不上与时俱进。到了市公司以后,方才明白办公室并非我想象的那样闲人聚居,而是分工精细,各司其职的机要部门。我也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到了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的三大职能;认识到了办公室的协调作用和综合能力;认识到了“办公室工作无小事”这句话的重要含义。综合部的天然属性考验并锻炼着每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及和谐能力是办公室人员必备的四种能力。就目前我所接触的工作来看,信息核稿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首先,文字基础要扎实。要准确把握现代汉语使用规范,准确理解发稿人之意图,准确识别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的概念;其次,知识全面很重要。分公司的信息来源于各专业部门和区县分公司,涉及领域众多,所以信息编辑人务必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升素质,对部门的某些专业术语、营销术语等也要有所掌握;第三,责任意识要牢固。为保证会议精神、决策指示、通知安排、业务往来等的及时传达,信息编辑人员务必要时刻关注各部门的最新动态,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然而信息编辑只是文字处理能力的一个方面。优秀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是一个“多面手”,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公司几位前辈在这方面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能写文章、能办会议、能独立承担会议主持,这便是办公室人员应该努力达到的境界。

二、着手细微,学习知识更加自觉

凡事不亲自经历便不能知晓其中的学问,要做好一个合格的文职工作,非下苦功夫不可。交流期间我也倾向于学习秘书方面的知识,主要有:

1、认真研读公文写作规范,公文写作不同于风花雪月的抒情散文,它更注重内容和语言。所以我认为,公文写作关键要有内容,有材料。材料需要我们从经验里去发掘,去归纳,而分析整合材料的工具则是专业知识。

2、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核稿的程序,学习了信息的修改,学习了会场的布置,学习了会议准备。特别是在经历了年度工作会后,让我深刻体会到会议准备不可不细致入微。布置会场,座次安排,会议资料的准备、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都要反复思考,务必要让参会者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得到更多的附加价值。

3、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由于现在负责公司内部信息的报道,所以在工作之余我大量的研读文章报刊,只是很多“硬骨头”,啃起来还是颇费气力,归根结底还是底子不够扎实,悟性不够高的缘故。无论如何还是要继续下去的,“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我想可能每个非天才型人物成器之前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三、放眼长远,奋斗目标更加明确

第2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我毕业于山东省的一所高中,在高考中我获得了646分的总分:汉语文123,数学125,英语130,理综合268。各科成绩相对比较平均,因为我平时就注重对各科目的均衡。有个木桶理论:木桶能装下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根木条,而是最短的那根。所以均衡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比较重要的,下面简单说一下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学习方法。

学习的内容笼统讲分记忆型知识和理解应用型知识,针对这两种内容学习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1对记忆型的内容,需要尊重记忆规律,养成好的记忆习惯。

记忆曲线如下图所示:

从"记"到"忆"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

有很多人在学习文科内容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2理解运用型的知识注重练习及总结。

理科大多数是理解运用型的知识。这类知识的难点存在于运用方面,一个同学即使把整个数学课本一字不差背诵下来,让其考一份简单的试题,他也很可能得不了高分。

湖北、山东、河北的考生往往能考出高分成绩,有的年份本科线能达到580分。这些省的考生在理科方面练习的量是很大的,据了解,有的地方仅正规的高考模拟就有十四次,高一、高二平均每门课都有三个以上的练习册,每个单元都有两次测试题。有人反对题海战术,说要跳出题海掌握技巧,但是你若不在题海里奋斗一下,你怎么能跳出题海呢?

当然,做完题后的总结是很重要的,每次考完试后将自己的错题写在错题本上,没事的时候拿出来好好看一下,每个期末将错题本整理一下,按照类别归纳分类,特别是那些错过几次的地方,写在纸条上放在口袋里随时提醒自己。

高中三年,就是奋斗的三年,若是不敢下决心拼搏一次,那么让自己成为年级前列的想法都是空谈。

3心态和生活细节也很重要

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影响自己的心情,例如同学吵架闹矛盾,或是老师批评了几句便情绪低落。差距就是在一点一滴中拉大的,你若是每个月都有几天不在状态不想学习,放在整个高中来看,相当于有五分之一的高中生涯别人在学习而你在胡思乱想。虽然这种差距不是平时能看出来的,但是它确实存在。

第3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关键词】把握;职高对口升学;语文复习;六个阶段

一切为了高考,这是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拓展办学层次,探索实施中高职衔接举办对口升学班的根本目标。笔者带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对口升学班,并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在对近三年对口升学、普通高考《考纲》和高考试卷的分析中了解到高考的材料在书外,知识点、考点在教材,重在考察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分析、归纳、鉴赏、综合运用的能力。考什么已经了然于胸,方向明确,在组织学生的语文复习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主要把握好六个阶段组织复习工作。

1. 研究分析,确立总复习阶段,提高高考针对性,准备时间为一个月

1.1 重新审视学生。经过两年的职业高中学习之后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把握学生的变化,为高考前复习提供指导复习计划的依据;重新审视学生成绩,通过中考文化课成绩与高中文化课成绩的变化曲线的比较,通过在高中阶段每一次考试文化课、专业课成绩的起伏轨迹,找准学生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运用、写作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依据学生智力发展空间,提出分层次学生各阶段复习达到的基本要求。

1.2 整合职业学校语文科的知识系统,做到源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由于职业学校的教材版本不同,编写意图不同,教材的知识系统构建难以统一,不像普高教材一样知识体系完整统一,衔接完整。因此笔者利用空余时间对所教的语文教材进行知识点梳理,建立字词句、编章结构、应用文与作文为序的复习体系,这样条理清晰,知识点不遗漏。

1.3 研读考纲,做到复习目的明确。通过对近几年对口升学语文《考纲》学习、试题的分析,掌握基本的考点,包括常考点、易考点、必考点。同时分析考点出现的题型可能。在制定复习计划时注意落实到具体的复习归纳、联系之中。

2. 回归课本,以巩固基础知识为重点是总复习的第二阶段

尽管高考语文试题不会出现教材、练习卷的原题,选材均来自教材外,教材仍是语文复习最现成、最重要的资料。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是可以从课本的复习中获得的。语文基础模块、拓展模块的4本书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复习材料,用时大约3个月。建立复习内容的知识板块,复习内容以高考《考纲》、试题衔接,涉及字音、字形、字义、实词虚词、病句、修辞、句式、单复句、文学常识、文章结构、主旨和表达方式等。复习方式为读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对课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文,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尽量多诵读,多默写、多感悟,以便把握规范的字音、词句和语法,领会文章的立意选材和谋篇布局的技法。背诵课文(段落)要求过背诵关、默写关。讲授中根据复习篇目的教学重点突出其知识点,让学生多思考领会。我在复习别提醒学生注意当前复习内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目的在于一方面使学生根据自身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过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点的分值大小来确定自己的主攻复习对象,避免本末倒置。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起不随便丢分、防止过失性失分的意识,重视自己薄弱环节的巩固和提高。在这一阶段中,我还根据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增补了字词句的补充练习等资料,提供给学生平时识记,巩固基础。通过2——3次的测试评析之后视学生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3. 专题复习为难点,查漏补缺是总复习第三阶段

语文知识专题复习安排在第二阶段,为时大约2个月。各专题的复习时间是依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在分析了学生的月考情况后,我查找出学生各知识点存在的问题,知识点混淆,知识系统不清或没有建立。因此将第一阶段准备的知识按照《考纲》归纳成一个一个的独立系统,按照系统进行复习。复习时不是简单归纳成知识系统的“炒陈饭”,而是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建立知识系统,查漏补缺,把有限的课时用在这一方面,让学生多见、多训练。待一个专题过关之后在接着下一个专题,这样开始很慢,后来速度加快,效果不减,学生掌握程度高。如“仿写句式”,学生能仿写,但立意、文采欠佳。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先列举了几例高考试题中的仿写句式试题,让学生观察与思考,评析高考参考答案,旨在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将句式、修辞、连贯和表现手法及写作等考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综合性”试题的代表,须予以高度重视。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使仿写高分句式的方法:一是注意要仿写句子形式上的特点,包括句子的语气、基本结构、各分句之间的关系、肯定句还是否定句(或多重否定)、关联词语,语体、修辞方法以及表现手法。二是注意要仿写句子内容上的特点,分清是议论性句子的仿写还是描写性句子的仿写。明确议论性句子的仿写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把握材料的共性,注重内容的合理性。描写性句子的仿写注意语言、意境、情感的协调一致,语言表达与修辞的结合,注意内容的合理性。学生了解了仿写句式的一般方法后,我再组织他们进行仿写练习,并及时评议。总结仿写句式的注意事项:要正确理解试题中的显性和隐性的要求,看清句式的特点和句子间的关系,所写句子要和提供的语言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体。最后,再进行巩固练习。复习“仿写句式”专题花了几个课时,效果不错,学生的畏难情绪被克服了,完成本考点试题的方法也大体明了了,仿写的句式大都像模像样。

4. 强化作文训练是第四阶段的复习中要弥补的平时学生语文基础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差,写出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冗杂:记叙文缺乏必要的描写、修辞,不生动形象;议论文没有应有的论据,缺乏说服力;应用文格式不规范、找不到错误的地方也就无从修改,过失性失分多。面对学生这种读书少、知识面窄、作文素材积累贫乏作文占分值大的问题,笔者从新生进校就开始,利用班主任工作之便,在晚上读报时间的前时段都让学生先说话或诵读书报,每天晚上两位学生,按学号轮流,人人参与。学生所讲读内容不限。利用班费购买名家名著、杂志报刊等建立语言角,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写作中生活素材;重视平时练习:日记、周记、片段练习、小作文不停地写,互相评阅讨论修改。在总复习阶段主要进行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写作修改的技巧指导、训练,将月考中的高分文章在班上展示,让学生知道的高分在那些点,这样才能得高分。总复习时间用20天,按照体裁格式、练习要领进行复习,强调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清晰。

5. 综合测试,适应性考试为第五阶段。时间在2周之内

在前面四个阶段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一次规范的综合性、适应性考试,目的在于诊断学生通过系统复习之后掌握知识点、考点的情况和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存在的知识复习盲区,通过同学科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提出下一阶段补救措施;同时按照高考考试的要求,从安检、熟悉考场、了解考场指令、考试作答要求、考风考纪教育等流程进行熟悉,以“把考试当做高考,把高考当做考试”作为学生心理疏导的释放压力要求。通过适应性考试很好地帮助学生适应考试、适应考场环境。

6. 自由复习、教师释疑、心理疏导、考法指导为第六阶段,时间在10天左右

第4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得到关注,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所面对的重中之重,而“问题导学”的教育方式恰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探讨“问题导学”的核心问题,力求为推广“问题导学”教学方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方式,核心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的发现问题、提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成为了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教师希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

“问题导学”是建立在问题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开动脑筋,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自主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而转变成学生自主性学习,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问题导学”教学方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教师应重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进行。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对所教知识进行预习,熟悉课本内容,通过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关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能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预习情况结合书本,调整上课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场景,采取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思考结果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所学知识,还增强了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必直接提供答案,而应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学生得出明确结论后,教师的任务便是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帮学生分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课下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

在允许的条件下,应在课后进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从教师的角度,也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总结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谈一下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知识是没有理解的,结合以往所学,提出新的问题,供教师和同学课下交流。教师在总结会上可以对课堂内容再次提问,有助于学生的第二次记忆,这样对课堂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总结的方式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以往单纯靠教师授课,因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学习效率。

(四)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教师开展“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关注“问题导学”的运用,还要注重“问题导学”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后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评价帮助自身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可以采取调查问卷或者交流的方式,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问题导学”的想法,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二、“问题导学”的核心问题

(一)注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就应做好预习工作,就是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因为通过先思考再学习,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而不仅仅是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所以教师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着重培养。举例来说,在进行“方程”内容的学习之前,教师要求学习提前预习,并根据书本内容提出三至四个相关问题,在学生提完相关问题后,教师负责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思考结果,并对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方式使得课堂内容有侧重点,对于同学们都不理解的问题重点讲解,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已经学会的简单跳过,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被动学习,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无法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差。而“问题导学”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方式则要与以往不同,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作为课堂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每个学生的喜好、性格、知识面的不同,所以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对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想法,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欠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补充调整。

(三)注重学生的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等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总结,对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相当于二次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的时候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总结课本所学知识的时候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描述的时候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综合性人才。

(四)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教学方法成败的标准,因此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的反馈意见,对于教师完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结语

“问题导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模式,提升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惠芳.问题导学:开展“对话式教学”应然之道[J].上海教育科研,2013(08)

第5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任务;协作;表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69-01英语阅读是建立在理解感知和互动探究基础上的一种语言表达和综合运用,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有效融合。教师结合学习难点,围绕创设任务、共同探究、总结反思与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学习的同时活化理解感知,有助于学生紧扣阅读理解重点不断优化、整合方法,形成更为敏锐的语言感知。因此,以任务驱动为引导,注重合作探究与互动对话,把握问题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利于学生在有效发现理解空白和认知误区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调整阅读学习思维方法,深化语篇理解和综合应用。教师围绕学生理解的千差万别,主动创设相应的话题任务,引导他们在主动探究中增强感知,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借助难点活创任务,精准“引导”

依据阅读素材内容,准确找出难点,通过多元化的任务话题引导学生灵活探知,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有效地探究。围绕难点创设任务,能使学生有更多实践运用的机会,让他们在接受引导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开阔认知视野,丰富感知思维。利用重点活创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便于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更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主动探学。如,在译林版(下同)七年级下册Unit 1 Dream homes Reading“Home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中,根据“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居住地”的学习目标、掌握“in the centre of”“share sth. with sb.”等难点,让学生针对理解创设相应的任务,建议学生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homes around the world”“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heir home”“What is your dream home like”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策略方法。同时,围绕学习认知难点,给学生创设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不同问题的启迪引导下主动活化理解,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方法。再如,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认知难点,鼓励他们就“Do you find special homes in the world”进行主动介绍表达,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协作交流,利于他们在主动展现中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创设应在结合学生的认知难点中查找相应的问题,给他们提供更多富有指导意义的学习思维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指导他们从相应的质疑点中找出相应的内容,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整体理解感知提出相应的想法。还应该引导学生以任务探究为基础,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阅读理解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学习探知更有目标性和方向感,便于他们丰富理解感知的方法。

二、围绕不同探究任务,支持“协作”

学生的千差万别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关键,也是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必要依据。围绕学生的差异,引导他们进行沟通交流,能使学生在沟通过程中更加带着激情和主动性融入课堂。创设不同的探究任务,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都有探学交流的载体,更能使课堂教学富有深度和动感,使得生生、师生协作更加轻松自如。围绕学生的差异创设各不相同的任务,让他们在有针对性的选择中找到学习探究的支撑点,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things Reading“The ghost in the park”的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Millie、Amy在公园中的对话,围绕“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深入感知语篇表达主题的基础上产生更多的认知体验。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就“What happened in the park”“Do you think there are ghosts in the world”等问题进行自由交流,让他们在对话中有更多探学的机会。教师可按照学生表达水平的差异,鼓励他们真实交流,帮助他们在大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积极探究。

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性,突出任务的差别化,便于学生在积极互动探知的过程中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把握重点进行主动探知交流。在创设思考话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体现区别性,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面对问题,主动调整学习方法。还应该多引导学生自愿选择,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实力大胆交流,让他们在协作中形成团队探究精神,帮助他们在自觉接受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运用的能力和自信心。

三、总结反思自创任务,激发“潜能”

紧扣阅读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多总结,引导学生根据话题交流进行探究和反思,让他们在二次反思的过程中感知新的疑点,更能使阅读教学具有趣味性。学生通过总结反思,能产生更多的思维灵感,产生更多奇思妙想。引导学生总结反思阅读理解,鼓励他们在自我创设的过程中找到学习关键点,利于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 Reading“Best friends”的任务指导中,根据学生在总结反思中的不同反馈,建议他们就“Why do we make good friends?”“What do we learn from good friends?”等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反思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从而获得情感和品德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可要求他们就“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my good friend”进行主动演讲表达,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表达的欲望。

依据阅读总结任务,教师应在围绕学生整体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探索和尝试,引导他们拓展延伸。教师应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方法,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口无遮拦”的过程中自由想象。教师还应多给学生自我归纳的机会,鼓励他们针对各自的学习疑难问题自我创设相应的任务,让他们在大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激发学习的潜能。

四、拓展延伸巧借任务,鼓励“实践”

任务学习运用是学生围绕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拓展延伸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使他们根据任务进行主动思考,深化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语用技能。借助任务进行拓展延伸,能使学生在相互对白的过程中更加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教师运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延伸任务学习,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环境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Reading“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的任务运用中,建议学生围绕“How do we have interviews”进行采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活化任务,引导他们就医生、患者、采访者等不同角色,围绕“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poor people”“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interview”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进行互动,让他们在交流中增强理解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活动是一个拓展学习的过程,能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丰富视野。

教师注重任务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在相互探究和对白的过程中增强理解的认知趋同感,有利于引导他们在积极参学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师应关注任务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鼓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相互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使学生的认知思维更具多样性和差异性。

五、结束语

总之,围绕任务优化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深受启发和主动尝试中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有利于他们主动融入课堂。围绕课堂教学要求,突出任务的前置性引导,帮助学生在互动探究和协作交流中生成语言感知,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不断丰富感思体验,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从而获得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金晓艳.返璞归真话“任务”――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新课程研究,2013(03).

第6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一

班主任是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要一环,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抓好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xx学校于12月6日在致远楼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有5位班主任代表,徐瑞丽、李文、顾雯、马福刚等,他们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作了精彩深入、热情洋溢的发言。他们一方面总结了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切身感受,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成败得失;深刻剖析了班主任老师的责任、作用和影响,同时,就“怎样加强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怎样提高班级做事和学习的”等问题作了精彩发言。交流会上,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反思总结,每一位与会者都深有感触,收获甚大。各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作了经验介绍,大家积极畅谈把一些宝贵的经验以交流的形式互相沟涌,传递学习,彼此受益匪浅。

此次交流会,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共享管理的好方法、好经验的目的,诠释了新时期现代教师的教育智慧。陈启平校长对此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亲自作了重要总结,并提出了教师间要相互积极学习各自的优秀经验,取长补短,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

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二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是一个班级的“家长”。为了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广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共同分享班级管理的好方法,好经验。20xx年11月10日下午,我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五年级一班举行。邀请了水泉教育管理中心张主任及郝副主任参加了会议,各班班主任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第7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在基层,学生重基础课轻常识课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常识课的历史课教学举步维艰。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打造高效、务实的历史课堂,变“强迫学习”为“自主参与”,真正地落实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是摆在每一位历史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自主学习,自我获取

明确的目标是学习的动力,而动力又来源于对目标的兴趣。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中,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导入框”、观看影视视屏、讲故事、猜谜语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通读课文,捕捉有用的信息并把它们画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把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目标读书、读图、分析思考,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例如,在教授《秦的统一》这一课时,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作为教学目标,“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贡献?”“为巩固秦朝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他为什么要修万里长城?”指导学生从读、画、理三方面入手。“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使学生对本课产生初步印象,精读是对本文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反复品味;“画”是在读的基础上,快速画出必要的信息,即以上三个问题在书本上的表述要点;“理”是把已知的知识和解决了的问题脉络理清,以备交流发言。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上,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自主阅读、思考、探索,都会不同程度地获取知识,这就培养了自学习惯和能力。但教师要特别注意消除学生依赖心理,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往往会因为优生抢先回答问题而“坐享其成”,这就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自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

二、合作交流,自我完善

小组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它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收益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都赖于小组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在此环节上要根据学生的自学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巧设交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依据课本的教学目标,笔者设置了以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为核心的辐射提纲,采用层层剥笋式突破重难点。从学生感兴趣的秦始皇为什么以“始皇”自称和为什么修万里长城说起,引导课堂大讨论、大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变以往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生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以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之目的,并使整个课堂变成一个互动、促动、主动交流的群言堂。学生勇于开口,想说就说,自然兴趣盎然,进而达到对历史课的会学、乐学、爱学。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鼓励学困生发言,又要注意引导优生克服霸言症,多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合作的方法。

三、总结归纳,自主提高

知识需要总结归纳,学习也需要总结归纳,在交流的同时,通过总结归纳这种方式,学生就可以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教师边引导学生交流,边板书要点,与学生一起把本节课教学目标逐个明晰化。此外,还可以进行学法归纳,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在获取知识时所用的方法,尤其是思维活跃的优生的学法,可使其他学生有所借鉴,这样既教了学生知识,又教了学生学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这一环节中,教者要结合一定的实际问题,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思想感情的升华。

四、反馈测评,自主检测

第8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关键词: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策略性特征;群体差异;适应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 2015) 06-0102-06【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6.016

引言

近年来,学习科学与认知科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表明适应性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学习者模型(Leamer Model)是构建网络环境下适应性学习系统的核心要素。与传统学习相比,尽管网络学习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差异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适应性学习是难以实现的。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以学习风格为突破口,对完善学习者模型,实现网络环境下适应性学习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有关网络学习风格与学习者策略性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较为罕见。策略性特征是学习者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获取信息、将其内化为知识、进而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关键作用,且具有可教性。这就意味着构建网络环境下动态的策略性特征数据库,对完善学习者模型、实现网络环境下适应性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学习风格为基础,从群体差异分析的视角对学习风格与策略性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以期为学习者模型的完善及基于学习风格的适应性教与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 研究参数界定

1 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学习者感知、理解、加工信息的个体技巧与特殊偏好的集合。通过对已有学习风格模型及其应用的比较分析,本研究认为Felder-Silverman学习风格模型(FSLM)对学习风格的描述最为详细,且内部结构设计的独特性与完整性有利于对学习群体进行聚类,进而实现群体意义上适应性学习系统的构建。此外,该模型在适应性网络学习的研究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也就是说开展基于FSLM的研究能够增强研究结论的应用与参考价值。鉴于此,本研究选取FSLSM作为学习群体划分的依据。

2 策略性特征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对网络学习策略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网络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实现网络学习系统的平衡,依据相关学习环境,结合自身特征,在对网络学习系统进行不断调节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可行的程序、规则、方法和技巧。其中,网络学习系统的平衡包括主客体间平衡和主体内部平衡一一主客体间平衡是指学习者与学习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内部平衡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所谓策略性特征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而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意识水平,是衡量学习者网络学习能力、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有关学习策略类型的划分存在诸多不同的见解。本研究以王迎等对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温斯坦对网络学习策略的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网络学习的新特点,将策略性特征划分为信息素养策略、反思总结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合作交流策略与自我调节策略。

二 研究方法

l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依托,选取2013年上学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2936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涵盖16个学院、19个专业,涉及文科、理工科以及艺术类三大学科类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采取电子问卷的形式通过网络课程对所有学习者予以发放,最终回收问卷2762份,回收率94.05%;经筛选,共保留有效问卷2639份,有效率95.55%。其中,从学历层面来看,该研究对象以在校本科生为主(93.5%),在职硕士和4+2+1硕士所占比例分别为5.6%、0.9%;从性别层面来看,该研究对象以女生为主(71%);从学科类别来看,该研究对象以理工类学习群体为主(52.4%),文科类与艺术类学习群体所占比例分别为34.5%、13.1%。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网络学习风格量表、网络学习策略性特征量表为获取研究数据的主要工具。网络学习风格量表是在FSLM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实际进行改编,包括信息感知风格、信息输入风格、信息理解风格与信息加工风格四个维度;网络学习策略量表主要以王迎等构建的远程学习者特征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新特征,对温斯坦网络学习策略量表和王迎等编写的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量表进行改编和自编,最终该量表整体及各维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46、0775、0.814、0.828、0.787、0.791,且内部一致性能够满足研究要求。

网络学习策略量表结构效度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吴明隆的研究结果:当样本观察数足够大时,整体模型适配度的判断不应仅以卡方值或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作为判断准则,其他适配度指标的作用将愈显重要。因此,网络学习策略量表的结构效度亦能满足研究要求。

三 群体差异分析

网络学习风格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信息感知维度,直觉型、均衡型、感悟型学习群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7.4%、57. 1%、l5.5%;信息输入维度,言语型、均衡型、视觉型学习群体所占比例分别是12.7%、19.2%、68.1%;信息理解维度,综合型、均衡型、序列型学习群体所占比例分别是36.4%、47.g%、15.7%;信息加工维度,沉思型、均衡型、活跃型学习群体所占比例分别是3l.9%、38.6%、29.5%。各维度中的“均衡型”为计算值处于其他两种学习风格之间灰色过渡区域的学习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未形成明确的学习风格或兼具另外两种学习风格的特点。

1 信息感知维度

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显示该部分研究数据方差齐性检验假设不成立,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后宜采用Dunnett's T3(3)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信息感知维度,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信息素养策略以及自我调节策略在直觉型、均衡型、感悟型学习群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合作交流策略在直觉型、均衡型、感悟型学习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感悟型学习群体合作交流策略水平均显著高于直觉型与均衡型学习群体。

2 信息输入维度

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显示该部分研究数据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信息素养策略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后宜采用Scheffe(C)方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合作交流策略、自我调节策略的方差齐性假设不成立,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宜采用Dunnett's T3(3)方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在此基础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各项策略性特征在言语型、均衡型、视觉型学习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均衡型、视觉型学习群体的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信息素养策略、自我调节策略水平均显著高于言语型学习群体;均衡型学习群体合作交流策略的水平显著高于言语型学习群体。

3 信息理解维度

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显示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信息素养策略、合作交流策略、自我调节策略的方差齐性假设不成立,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后宜采用Dunnett's T3(3)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在此基础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信息理解维度,除信息素养策略以外,其他策略性特征在综合型、均衡型、序列型学习群体间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序列型学习群体在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合作交流策略、自我调节策略显著强于均衡型学习群体,序列型学习群体在合作交流策略、自我调节策略方面均显著高于综合型学习群体。

4 信息加工维度

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显示所有策略性特征方差齐性的假设成立,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后宜采用Scheffe(C)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知:所有策略性特征在活跃型、均衡型、沉思型学习群体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活跃型学习群体的所有策略性特征均值均显著高于沉思型、均衡型学习群体,均衡型学习群体均值显著高于沉思型学习群体。

四 研究结论

在对各部分研究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的基础上,结合上述数据分析的结果,本研究从群体差异性特征与群体相似性特征两方面着手对上述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归纳结果分别如表6和图1所示。注:n.s表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表6可知:信息感知维度,感悟型学习群体合作交流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直觉型与均衡型学习群体,其他各项策略性特征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均值近似相等;信息输入维度,言语型学习群体策略性特征的各方面均值普遍较低,其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信息素养策略以及自我调节策略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均衡型与视觉型学习群体,而该学习群体合作交流策略的水平也显著低于均衡型学习群体;信息理解维度,序列型学习群各项策略性特征均值普遍较高,其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合作交流策略、自我调节策略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均衡型学习群体,而合作交流策略、自我调节策略的水平也显著高于综合型学习群体;信息加工维度,各项策略性特征水平由高到低依序为活跃型学习群体、均衡型学习群体、沉思型学习群体,且彼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从图1可知,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群体间策略性特征的相似特征主要集中表现为各项策略性特征的水平强弱次序一致,即学习风格各维度的学习群体策略性特征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信息素养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反思总结策略、自我调节策略和合作交流策略。

第9篇:学习交流总结范文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 合理应用

教育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至于怎么改,可成百家之言,而当今比较成功的有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模式;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等等,这些成功的范例不一而论,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现在还有老师满堂灌,不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当然也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

一、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的含义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它的特点是学生自行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是积极主动的。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学习目标的互学习。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就是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进行试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现情感与态度,其特点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收集事实、证据后分析处理信息,形成解释并对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价;通过表达与交流修正和完善解释。

自主学习方式是学习过程中相对于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而言的,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和独自学习而言,是一种有组织的学习形式。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形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1、学习小组的组建 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原有的结构体制,把原来自然的学习小组变成学生自行组建的学习小组。当然在组建过程中教师要把好关,把不同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平衡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推进,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学习效果。小组组建后由小组成员共同、自主的选出组长和记录员。组长负责召集组员,组织小组活动,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等,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成员交流后对问题达成的见解,然后小组成员分批次轮流表述自己小组的意见。

2、课文在教学中的处理 语文课有自己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文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阅读,必须让他们反复的读,独处韵味来,读出感情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文读书以后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小组讨论后确定学习重点,学习过程中找出学习难点,结束时提出学习疑问,最后形成书面的学习心得。教师再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单元目标的要求来订正和补充。

3、质疑课文 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目标对课文进行质疑,在质疑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质疑的范围有大致的圈定,不能让学生天马行空,并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有效的指导,当然各种文体的指导要区别对待,应从文体特点,文章特色,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指导。质疑环节是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的第一步,在这一步中学生自然而然的、独立自主的理解、体验、吸收、摄取课文所蕴含的人事景物、概念语义、思想意义、情感态度等,这样,学生自主的多次接触课文,从课文中质疑,从课文中感悟。质疑可以是学生单独进行,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避免质疑问题的重复。

4、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是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接触,学生对课文质疑而得的问题,来源于课文和课程资源。讨论交流的范围局限于质疑提出的问题和学习要求。如果说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那么讨论交流就是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再现。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给出意向性的指导,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规范”的结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①对课堂情况的调控,因为部分学生会乘机心猿意马的乱弹闲谈,还有部分学生会心不在焉的干其他事,这是教师就要适时的提醒、纠正。②讨论交流的时间调控,这要根据课堂密度和课堂节奏来确定小组成员的用时,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人都有发言的时间,所以课堂时间有教师调控会比较恰当。

讨论交流后,教师收集学习小组的信息和有价值的问题,以备总结时讲解和评价,并把收集到的信息展示给全体同学,让各小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可让各小组相互比较,形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