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国故事范文

民国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国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国故事

第1篇:民国故事范文

(一)股票市场的发展揭示着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向

事实上,股票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投资者之所以会投资于股票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股票市场有财富效应,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的机会。投资者购买股票能够通过股票价格的上涨,分享高风险投资带来的高收益。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迅速筹集到大笔本是闲散的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

而且,股票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投资决策、管理水平、经营业绩较为客观的评价,会对公司管理层产生一定的监督压力。朝阳产业、高科技产业的高市盈率会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同一产业内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差异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评估,公司的股票价格随着不尽如人意报表的公布而下跌,这些都是投资者迫使企业管理层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绩效的一种市场压力。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

由此,股票市场发展是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股推动力量,是经济发展潜力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

(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股票市场的发展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为了调节固定投资规模使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政府不可避免地将出台一些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些政策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对股市走势构成影响。

2007年,为了遏制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无论是央行、银监会还是政府相应的部门,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强制经济降温的调控措施。如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缩信贷;银监会则要求商业银行对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没有按规定程序审批的项目,停发新的贷款;国务院则要求各地清理检查2003年以来的土地占用情况;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控制出台涨价项目等。这些政策推出后,不仅掀起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巨大波澜,而且很快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股票市场的决定作用。

二、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相互背离的探讨

尤其是在2007年尾和2008年初,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相互背离的情况最为清楚。虽然股票市场和国民经济有上述密切的关系,但是在我国总会出现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背离的情况。综其原因,应从一下几方面去分析:

(一)我国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如今,多个上市公司似乎远远代表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一些上市公司目前已成为了本行业的龙头,但是,这一“样本”还不到足够大。而且,上市公司中主要还是国有企业,而作为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中坚力量的民营企业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只有当不断增长的上市公司在各自的行业中不仅仅是龙头地位而且还能够起到群龙之首作用的情况下,它们才能扮演整个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角色。只有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它才会更贴近国民经济,两者的相互作用才会更直接、更有力。

(二)证券市场中存在某些计划因素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相关联的。因此,证券市场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前,虽然也是社会化大生产,但实行的不是商品经济而是计划经济,因此只能取消证券交易行为和证券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逐步地成长起来。但是由于我国至今还不能说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而是伴随有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因此,现阶段的我国证券市场也就无法完全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一些人为的因素必然会夹杂其中,这些人为的因素中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因素包括了对证券市场的期冀和愿望,客观因素则是通过对其他市场的命令和指挥来影响着证券市场,带有计划色彩的政策性的证券市场也就由此产生。这种计划的色彩其表现形式不一定是直截了当或裸的,但它的影响力度却是不容忽视的。

(三)股票市场中各种违规行为的广泛存在

我国过去十多年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这样的一个时期,由于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不可避免地给各种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在各种投机行为广泛存在的情况下,这个市场已经变得十分混乱,造成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巨大经济损失,

而且由于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致使人们对股票市场的公平性产生了极大怀疑。而且这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很容易地通过互联网这一便利的渠道收集到很多关于股市和上市公司的信息,这就使得原来那种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违规行为或者是一些不加证实的谣言更加容易广泛传播。在这样一个获取信息成本越来越低的社会里,违规行为的广泛存在,而管理当局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得人们容易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个市场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第2篇:民国故事范文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 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故事已初步形成,并与七夕习俗相结合。

孟姜女的传说起源于《左传》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遵守礼法的记载,后来加上《檀弓》的齐庄公袭莒于夺,杞良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是故事的雏型。汉 刘向《列女传》(四)记:齐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筑长城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可知这个传说在唐代已盛行,但孟仲姿和杞良,在传说中已改名为孟姜女和范喜良。

梁祝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记载了梁、祝二人尝同学”、同冢”的故事。晚唐张读的《宣宝志》有较详细的记载。到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又增加了英台不解带,梁山伯生疑和化蝶的情节。

第3篇:民国故事范文

奶奶的家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小城。解放前,奶奶家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后来因为历史原因,家道没落,万倾良田,最终只留下了薄薄的几亩,到后来,连奶奶这样曾经的千金小姐,也不得不下田更作。

秋天,是丰收的时候。不过,一大家子人指着那几亩田过日子,实在是艰难。所以,奶奶家里的男丁基本都外出干活了,家里只有奶奶和二个妹妹。那年,奶奶也不过十多岁的年纪,她并没有享受几年家里的福,因为是老大,奶奶身上的担子很重。照顾两个妹妹,还有下田干活。

那一天,和平时有些不同。下了好多天的雨了,地里全是稀泥,给收获带来了一些不便。奶奶很早就下地了,天气还是阴沉沉的,好像又将会到来一场暴雨。奶奶急急忙忙的在地里收割玉米,却突然发现有一块地很是奇怪。一大片金色把地圈成了一个直径约一米左右的圆形,中间微微有些往下凹,奇怪的是,却没有积水。色彩是那么明亮,比奶奶刚收下来的玉米还要亮。奶奶觉得很是奇怪,于是回家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住在不远处的大伯。

大伯一听也很好奇,于是第二天便拿着锄头来到了这块金色的土地前。大伯一看,就乐了,对奶奶说,估计这地方是不是有什么宝贝,要不怎么会这么不同呢?于是提起锄头便往下挖。土被挖开,里面居然也是金色的。挖了不到半米,忽然从地里钻出一条蛇来!大伯和奶奶吓了一跳,大伯伦起锄头就冲那条蛇砍也下去。蛇一下子窜回坑里,身子盘成一团,仰着头,一动也不动的看着大伯和奶奶。这一下,他们才把这条蛇看清楚。

这是一条金黄色的小蛇。身体很细,大约就是女人的大姆指那么粗,但是却将近一米长。浑身仿佛还泛着柔和的金黄色的光芒。最为奇特的是,小蛇的脑袋上,长着两个成圆柱形的肉状物,看起,就像是长了两只角一样!小蛇并不攻击奶奶和大伯,只是一动不动的盯着他们看。大伯一看清小蛇的模样,叹了一口气,放下了锄头,拉着奶奶转身就走了。走出很远,奶奶回头看,那只小蛇还在看着他们。

回家以后,大伯才告诉奶奶:刚才那只哪是蛇啊!那就是一只小龙啊!此地靠近长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只小龙居然跑到地里来了,幸亏没有伤着它,要不我们就大难临头了。

奶奶趁大伯走后,又悄悄的回到地里,却发现那个金色的土坑还在,那只小蛇却不见踪影。

奶奶说,她其实并不相信那是一只什么小龙,不过,那条蛇的样子,真的很奇特。特别是头上的两个肉包,看起来真的跟角一样!

第4篇:民国故事范文

它还和前不久文化圈的一桩大新闻有点关系:老舍先生的作品《四世同堂》时隔多年又更新了!在风云变幻的1951年断了连载,已经写完的手稿在“”中散轶,从此这本现代文学名著就成了残本。唯一的补救线索是这本书经过浦爱德翻译,曾在美国出了英文节译本,但因为是“节译本”,出版社删改了很多,所以再译回来依然和原著会有不小距离。直到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先生在美国找到了浦爱德译《四世同堂》原稿并且回译为中文,我们才终于将可以通过这一曲折的路径,窥看这本原著的完整而貌。

所以,这两件事怎么就有了关系?除了它们都与老北京有关,还在于这个故事正是赵武平先生在美国寻访老舍遗文时,偶然得到的“意外之喜”。

好像总是能在海外钩沉打捞出一些珍贵的历史碎片,尘封已久,刹那鲜活,提示我们一些已经消失的东西。

故事的女主角叫玛丽安-坎农,她在1934年来中国,在北平小住了几个月,在艺术与文字上都颇有禀赋的她在这期间还学会了使用毛笔和中国画的笔法,除了国籍不合,简直太适合被冠以“民国才女”的头衔。

城里城外,她画了大量的速写。回到美国后,她打定主意,要为令人激动的北平生活留下某种形式的记录。

她想到了一个人物形象,决定用一个住在北京郊外的中国小男孩三宝的视角,写下他第一次进北平城遇到的一切新鲜事。除了文字,她还用稚拙的笔墨,配上了四十多幅生动有趣的速写插画,就这样完成了一本给孩子看的小书《三宝北平奇遇记》。

而书中的画与文字,实际记下的是玛丽安自己在北平时的见闻。玛丽安笔下的北平和《骆驼祥子》中的北平正是同一时期。“不过,相对于祥子的悲剧,三宝的奇遇,更似一曲浪漫的抒情牧歌。”赵武平老师这样说。

来北平时的玛丽安,只有22岁;1939年《三宝北平奇遇记》出版的时候,她还不足27岁。而如今,玛丽安已经104岁了。2016年春天,她为这本终于将要在中国出版的小书写了序言,序言中说:“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我想,这本小书里的内容,差不多可以成为一份历史记录。我担心,老北平所有那些我熟悉的美妙氛围,胡同,土房,市声,还有日常生活,都久已消失了。”

她记忆中的老北平当然已经消失了。但是这本时隔七十多年又“回到”中国的小书,让我们又从另一个视角回望了那段岁月里的这座老城。

所以,玛丽安是谁?她为什么会在1934年来到北平?这又是一个精彩故事了。

玛丽安有一位姐姐,中文名叫费慰梅。而她的姐夫也同样有一个中文名,叫费正清。这两个名字,应该很多人都熟悉。

费正清(John King Fair bank)是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中国研究巨擘,在中文世界,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也都是极具分量的著作。他的夫人费慰梅(Wilma Canon),即威尔玛・坎农,是研究中国艺术和建筑的学者,还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他们1932年来到中国研习中国文化,与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妻是好友。

1946年,老舍和接受邀请,赴美访学。而费慰梅当时是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中国处的第一位雇员,正是协助老舍和出访的直接经办人。这是赵武平在美国查看有关她的档案文件的缘起。正是费正清与费慰梅的女儿,告诉赵武平,她母亲的妹妹玛丽安,曾在北平与费氏夫妇生活过五个月,还写了一本给孩子们看的《三宝北平奇遇记》,并把这本书的英文版寄给了他。

1934年,刚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的玛丽安,去了遥远的中国看望姐姐。当时费慰梅与费正清结婚不久,费正清还在写他牛津大学的论文,钻研中国海关史。

到了北平,她看到“古城虽说破旧,却仍焕发着中世纪的辉煌;城里人的生活,几乎还和几百年前一个样”。

他们住在胡同中的院子里。“每天清晨,金发高个的约翰(即费正清),明智地穿上蓝色厚棉袍,冒着冬天的严寒,隐身到院子一侧他的书房里。他刻苦攻读着不好对付的中文。我的姐姐威尔玛,是一个艺术史研究者,她在另外一个小窄间里,专注于复原唐朝的摹拓。”而玛丽安则在朝向院子的厨房间,随着一位邓先生上中国国画课。

他们一家人确实都很了不起。她们的父亲沃尔特・布拉德福・坎农,是著名的医学教授和生理学家,通行的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法。就是他学生时代的发明。1935年,他曾在北平协和医学院短期讲学,抗战爆发后在美国积极参与募捐活动,组织赈济流亡中国难民。

而她们的母H也很了不起,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写过八部长篇小说,也是一位积极的女权运动改革家。他们二人热爱运动和旅行,富有冒险精神。1901年,蒙大拿州一座从未有人登过的冰川山峰,因为他们在蜜月期间的首次登顶,而被美国地质调查局更名为坎农峰。

本文摘自《新京报书评周刊》

第5篇:民国故事范文

孝义剪纸植根于生活之中,现代生活又赋予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新的表现形式,如今每逢岁时节令、婚丧嫁娶或礼仪庆典,处处可见剪纸的痕迹。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双巧手,简单几步,彰显着剪纸艺人的功底,述说着两千年的文化。省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郭润芝,用手中的剪刀,将“孝义”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世代相传传下来的民间技艺

1962年,郭润芝出生在孝义市西辛镇高塘坂村,自幼受母亲张丁香的熏陶与指导,加上她的天赋与努力,吸取多方营养,丰富知识、启发灵感,剪纸艺术不断升华,作品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郭润芝从小就喜欢看母亲铰花花,时间久了,她拿起剪刀也能剪。“那个年代过大年,家家户户门窗上都要贴些寓意来年家财兴旺、子孙满堂、粮食丰收、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望的图案。看到这些好看的图案,回家我就偷偷学着剪。”郭润芝如是说。

谈起这段记忆,郭润芝显得有些兴奋。她说,那时她母亲剪出的图案,村里的婶子、大娘都会争着要。她们拿回去用针线钉在红纸上,然后用剪刀照着花样铰出来,图案复制就能刺绣了。那个时候她还很小,出去碰到哪位大婶剪纸,她就跪在跟前盯着看,一看就是半天。

郭润芝从小兴趣爱好广泛,不仅仅是剪纸,面塑、刺绣、布艺等她都十分擅长。“我特别喜欢这些民间艺术,小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国家能重视这个,把它当作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她说。一般小型的剪纸作品,郭润芝喜欢徒手行剪,不用画草稿,拿起一张红纸,随心所欲地将自己身边的生活剪之刀下,农耕收打,碾米磨面,驾车驭马,挑水背柴,养鸡喂猪,纺线织布,缝衣做饭,等等,无不烙上她热爱生活的印痕,又折射出乡村淳朴厚道的民风。在我们采访间隙,郭润芝现场拿起一张红纸即兴而剪,没有画草稿,只是凭借自己对剪纸这项技术的娴熟技艺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一会儿工夫便展现出来。

剪下生花剪出来的民间故事

郭润芝从小耳濡目染,从单纯的个人喜好到成为省级传承人,四十多年来,出自她手中的作品足有上千幅。她的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将孝义的民间故事传说融入剪纸中,展现的不仅是精美的剪纸艺术,还有浓厚的孝义文化气息。在孝义市流传很久的“张四姐下凡崔家庄”“崔锦龙求子许愿”“二十四孝”等民间故事传说,都成为她剪纸创作的素材。曾在第二届国际剪纸大展中获得国际名奖的大型连环画“郑兴孝母”和“义虎救樵夫”,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至孝至义的感人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孝义的由来。

不仅如此,2015年,郭润芝历时三个多月创作的一幅长2.3米、宽0.8米,题为“铭记国难珍惜和平”的大型剪纸作品,展现了40余个形象生动的人物。作品前半部分体现的是“七七”时,中国官兵奋勇杀敌的故事,再现了当年浴血奋战的场景;后半部分讲述的是抗战胜利后,人民群众喜庆欢乐、安享太平的情景。“我把抗战时期的一些故事通过剪纸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向人们讲述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让广大群众在欣赏剪纸艺术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铭记历史中奋勇前进,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希望他们具有爱国情怀,不忘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郭润芝说。

2016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猴年新春,郭润芝创作了一幅巨型《金猴送宝》的新春团花剪纸作品,寓意全国人民猴年大吉、幸福圆满。这幅直径达2米的巨型剪纸从设计创作到完成,足足用了郭润芝两个多月的时间。作品虽以猴为主,但其构思巧妙,剪工精细,十分逼真。

在郭润芝的独特构思下,作品融入了很多象征吉祥的传统元素。整幅作品涵盖了蛇盘兔、猴子吹号、喜鹊登梅等八个吉祥故事,寓意“蛇盘兔必定富、猴子吹号做什么什么好、喜鹊登梅喜上眉梢”等故事。

作品外轮廓讲的是富贵不断头,幸福的日子永长久,剪了一圈富贵纹,最外面的图案是蝴蝶闹瓜、瓜闹梅花,讲究的是过了大年马上起家之意。此幅作品生动活泼、惟妙惟肖,给中国人传统隆重的春节平添了很多年味儿。郭润芝的作品不仅多次在国内外巡展并获奖,而且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有关报刊选编。

为了创作这幅剪纸团花,郭润芝近两个月时间里每天都要剪十个小时以上,早上从八点剪到中午一点半,下午从两点多剪到晚上七点多,一天下来双腿都难以弯曲,累得眼睛也经常流泪。

“我剪这么大个团花,就是希望能引起人们对剪纸艺术的热爱。”郭润芝说,原来当地逢年过节、搬家、结婚,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既丢掉了剪纸技艺,也淡忘了这一习俗。即便是贴,由于价格关系,人们更青睐市场上机器制作的窗花。

源源不断断不了的传承文化

郭润芝于2008年、2010年相继成为吕梁市级、山西省级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人,从一开始的兴趣爱好,到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郭润芝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因为这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传统的孝义剪纸寄托了广大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来自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为了保留这份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郭润芝一方面尽可能贴近生活,将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展现出来,还原艺术的本身;另一方面不断融入时展的元素,大胆采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其更有生命力。

也正是凭借这份爱和执着,郭润芝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项古老的技艺。尽管如此,但我们依然能从郭老师的眼中看到失落。“国家重视是希望这项传统技艺能薪火相传,可惜的是现在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去学这些技艺”。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激励郭润芝要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的决心。“我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如果不是国家重视,剪纸这门技艺估计也会断了传承,所以我觉得很幸运。中华民族几千年有很多了不起的艺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爱我们的传统艺术,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她说。

凭着对剪纸艺术的挚爱和一份强烈的责任感,为能让这项传统技艺薪火相传,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项古老的技艺。从2005年起,郭润芝孜孜以求,东奔西走,传授剪纸技艺。多年来,尽管身体越来越差,她仍坚持传艺,就是不希望这门手艺断了传承。在孝义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艺术传习所常年为成年人免费办班,星期天和节假日在家为中小学生授课;2008-2010年下乡走村培训,西辛庄镇、梧桐镇各村,以及城郊封家峪、贾家庄、樊家庄等村都留下她的足迹;2010-2015年赴白壁关初中、府东街小学授艺。先后累计培训成人和学生近千人,相继培养了李俊梅、赵金莲、王钟、田大雨等一批批剪纸新秀。

郭润芝始终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队伍中的一名主力。她热爱生活,对剪纸艺术充满旺盛的激情,她的剪纸涉及民俗事象、故事传说和吉祥图谱等多个方面,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比赛和交流,获得数十项奖项。加之,她长期从事剪纸艺术的研究与辅导,以孝义市文化馆为主阵地,并且坚持下乡深入农村,为孝义剪纸艺术的薪火相传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样,她的剪纸作品思想更加源远博大,艺术更加精湛纯熟,充满深情厚意,既是对生活的记录,更是对生活的赞歌。郭润芝孜孜以求,不遗余力,无私奉献,传承剪纸事业。用剪纸述说两千年文化,凝聚民众力量,激励民众斗志,助力效益构建和谐社会强大的文化支撑。

传承人档案:

郭润芝,女,1962年出生在山西省孝义市西辛镇高塘坂村。中国剪纸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剪纸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文艺家协会理事、大师、山西省工艺美术理事、山西省剪纸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孝义市剪纸协会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比赛和交流,获得数十项奖项,而且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有关报刊选编。

其中,1992年,剪纸《十二生肖》童鞋图案被四川报纸刊登;

1993年,剪纸《玄空椅回娘家》被四川报纸选登;

1994年,剪纸《花鸟团花》参加山西省文化厅剪纸决赛,获三等奖;

1997年,剪纸《刘胡兰传奇》被吕梁地区文化局评为一等奖;

1998年,剪纸《郑兴娶妻》四连环参加中国剪纸协会中国美术馆展出活动,获二等奖;

2001年,剪纸《八虎壶》参加南京市国际剪纸艺术展,获银奖;

2002年,剪纸《发家致富》参加中国文艺家倍加华夏剪纸展,获铜奖;

2003年,剪纸《其乐融融》参加中国西部剪纸艺术展,获银奖;

2005年,剪纸《玄空椅回娘家》参加中国书画院剪纸艺术展,获金奖;同年,剪纸《奔小康》参加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剪纸展获三等奖;

2006年,剪纸《女孩是个宝》参加山西省人口教育中心剪纸展获三等奖;同年,剪纸《中秋节》参加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剪纸展获二等奖;

2007年,剪纸《和谐家园》参加武汉第二届国际博览剪纸展,获铜奖;同年,剪纸《二棍鸟的传说》四连环画参加山西省文化厅大同广灵第三届国际剪纸展获铜奖;同年,剪纸《一道丰盛的晚餐》获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授予的二等奖;

2008年,剪纸《二十四孝》参加宁夏文化厅第四届国际剪纸艺术展获铜奖;

2009年9月,《郑兴孝母》十幅连环画参加江苏省文化厅金坛第五届国际剪纸展获银奖;同年11月,《郑兴孝母》十幅连环画参加山西省文化厅和教育厅剪纸艺术展,获一等奖;同年农民画《传艺》参加山西省文化厅农民画展,获银奖;

2010年3月,剪纸《郑兴孝母》《义虎救樵》两幅连环画参加吕梁地区宣传部剪纸艺术展,获金奖;

2012年,剪纸作品《开锁锁》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3周年牡丹杯・吉祥中国艺术赛,获金奖;

2013年,剪纸《姑裤鸟的传说》参加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活动,被中国革命革命博物馆收藏。

第6篇:民国故事范文

 

关键词:审美心理;情感体验;天人合一;音乐品位;心灵境界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处于“百家争鸣”境况之中的古代艺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成熟期。以《诗经》为代表的春秋时期的音乐,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趋向,展示着决定民族艺术的民族审美心理世界。

一、民族审美心理流变的历程

在音乐领域美学所涉及的问题是音乐的价值问题。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部体系完备的音乐理论著述——《乐记》;进而,乐律理论方面的“三分损益法”问世,加之孔子所编纂的歌辞集《诗经》,标志着古代音乐艺术从自发走向了自觉阶段,为此后中国的音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和创作的物质借鉴。中国近现代学界趋向一致地认为:“中国古代最早形成自觉并真正走向成熟的艺术是音乐。”它为华夏艺术的民族化,即民族审美心理的对象化,其中包括欣赏的习惯、口味、评价的标准等勾勒了草蛇灰线。

《诗经》中,以“风”为纲目的庶民百姓音乐,流丽婉转,多繁音促节,直率地表达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美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朴实美。以“雅”为纲目的奴隶主阶级享用的音乐,其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氛围。其乐舞阵容浩大,乐器穿透力强劲,给人以崇高、壮丽、恬静美的感受,显示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吕氏春秋》)的统治者心目中的社会现实。以“颂”为纲目的宗庙祭祀的乐舞,节奏沉郁,声调悠长,彰显了远古图腾崇拜的遗风和神秘的宗教象征美的特征。

这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既是儒化音乐的确立期,也是俗化音乐的滥觞期。

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宫廷乐舞除继承“颂”的传统外,又融入了佛教音乐的色彩,社会整体的审美趣味,则向“天人合一”的方向倾斜。以乐琴、相和声、商清乐为特色,或借景抒情,或寄情山水,或状物寓意,显示出人l生和自然的和谐美。

隋唐时期,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社会审美心理要求音乐革新的呼声日高,音乐艺术顺应时代做出了反馈。其时,以歌舞大曲最具特色,有着一种朝气勃勃的宏阔气度和兼收并蓄的博怀。它广泛吸收了国外和异域的音乐所长,其中包括印度音乐和草原民族的马背音乐以及西域的胡声音乐,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富丽堂皇,“异”彩纷呈。继而,这种融合多元文化的音乐艺术,又重新传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沿着丝绸之路远播海外,显示出大气凛然的阳刚之美和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走向。“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自居易用诗歌所描绘的大唐宫廷乐舞,显现出盛唐音乐繁荣景象之一隅。

宋元时期的音乐,融入了更多民间审美情趣,并涌现出一批自由度曲的作家。北宋统一中国之后,工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市民阶层力量壮大,适合城市人民生活需要的音乐以及新的音乐形式应运而生。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新的器乐纷纭出现,并涌现出一批以音乐为生的专业艺人,使音乐走向一个新的境界。元代时期,政治黑暗,人分四等,职分十级。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备受压抑,其地位序列是“八九儒十丐”。在这种严酷的环境和卑微的心理状态下,迫使广大艺术家更多地和民间接近,把满腔的悲愤倾注于音乐创作之中。这一时期的杂剧和说唱艺术在民间迅速发展,更多地表现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悲剧色彩。席勒说:“悲剧作品使观众情感上产生痛苦,可是在理智或者道德上,却使人产生。”

明清时期,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从封建的母体中逐渐显露出雏形,“两种文化”(列宁语)尖锐对立。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文化和代表下层人民民主愿望的新文化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因此,这一时期底层阶级的大众音乐也趋向多元化和多样化,以多种风格见长的俗音乐,呈现出在继承与发展中的错落美。

二、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的内在机制

1.以“中和美”来展示内在体验的世界

美学这个词是从希腊文转化而来的,其原意是领悟,特别是凭着感觉,即察觉、感受这些内在体验的词派生出来的。因此,它的内涵涉及的是感官方面的体悟,而不是理性方面的概念。艺术家的美学观,不仅表现在他们的艺术观中,也体现在他们对社会和大自然的认识上。中国古代艺术家的美学观,主要是以伦理学和哲学的辩证统一,艺术哲学和艺术心理学相辅相成的方法去考察和研究艺术现象的。他们尤为重视人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把人的情感看做是艺术的特质。中国古人的世界正是建立在情感体验基础上的,情感体验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中国古代艺术就是在这样的世界中形成与发展的。所以,古代艺术作品是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存在方式,艺术的、社会的理性内容,凝结于审美心理形式之中。

我国古人崇尚美与真、美与善的统一,认为美可以辨别事物的真伪,可以提高道德的修养,怡情养性。他们提倡:“情须合理,声须有度,欲须有节。”儒家倡导恬静淡雅的“中和”之美。何为中和?不偏不倚谓之中,不奇不正谓之和。道家宣扬“法天贵真”的自然美,在师法大自然中寻求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真谛。于是,“和为贵”、“天人合一”,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性格之特征,心理之追求,也成为艺术家审美之理想。于是,在音乐上就产生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平沙落雁》,赞美祖国山河壮丽的《夕阳箫鼓》,讴歌大自然万物复苏的《阳春白雪》,以及追求内在和谐和外在自由的《酒狂》等等。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李泽厚称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是审美型的文化。即音乐感受、情感体验是中华文化的原创力,这就和西方源自犹太教——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划开了界线。西方世界重理性,重思维,强调的是艺术对现实的再现及其认识作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古希腊艺术强调的是人和命运(自然)的抗争。人尽管有着健全的理智,强健的体魄,超人的气度,但最终还是被大自然所征服。他们称这种宿命为“命运”,古希腊悲剧于是被称做“命运悲剧”,并产生了三大悲剧家以及弗洛伊德称之为“里程碑式”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这种审美情趣遂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基调。直到近代西方交响乐中,仍在出现人和命运抗争的作品,但这种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8世纪以来,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老庄文化的影响,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潮。伏尔泰改编了中国戏剧《赵氏孤儿);卢梭大声疾呼“返回自然”,“做自然人”;拜伦创作了一系列“东方叙事诗”;别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的亲姊妹”;高尔基说,“美是未来的伦理学”……一个中国文化世界化,世界文化中国化的新的文艺复兴运动正在酝酿之中,其本质是追求“道法自然”的“中和之美”。

第7篇:民国故事范文

【关键词】汇率 股价 协整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汇率是外汇市场的价格, 代表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 股价指数是股票市场的价格, 是反映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加大, 人民币可兑换进程和股票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作为两个主要金融子市场价格的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在股权分置改革和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变动与股市价格的变动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因果关系,不论是对股市走势的判断,还是对政府政策调整的解读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一、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2005年7月21日至2015年12月28日的汇率与股价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分析汇率与股价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判断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1)协整检验:根据统计数据,上阵指数在零假设r≥1时,统计量为16.15,5%临界值为15.49;上阵指数零假设r=0时,统计量为2.01,5%临界值为3.84。该结论表明,人民币汇率和上证指数长期来说, 保持着一致性均衡关系。

(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是由预测的角度来定义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假设两变量X与Y,当对Y进行预测时,除了使用Y过去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外,若再加上X过去的数据,会使得Y的预测更为准确,则称X为Y的格兰杰原因(X Granger cause Y) ;相应地,当对X进行预测时,除了使用X过去数据外,若再加上Y过去的数据,会使得X的预测更为准确,则称Y为X的格兰杰原因( Y Granger cause X) ;若X与Y两变量同时互为因果关系,则称X与Y具有回馈( feedback) 关系。

在完成协整分析后,汇率中间价与上证指数之间都存在这长期协整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本文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EViews软件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得到如下结论:上证A股指数和上证B股指数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之间具有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会引起上证A、B股指数的变动,但这两个指数的变动并不会引起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二、结果讨论

根据经济学理论,汇率和股票价格间应当存在长期的影响关系,但在本文对我国汇率和股价之间关系的研究所得出的实证结论中,这一长期关系并不显著。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1)股票市场方面,股价形成机制不合理,信息含量低,不能反映人们对于上市公司各种风险暴露的预期。第一,我国的市场具有高度的不完全性,缺乏完善的机制和足够的金融工具。第二,中国股市有明显的“政策市”现象,市场行情大起大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介入,可以推动股市的发展,但是不连贯一致或者过度的政府干预却破坏了市场的稳定。第三,中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普遍不高,上市公司由于国有企业改制等历史原因,存在股权分置现象。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比重占到70%左右,缺乏流动性,使同股同权的原则无法得到体现,并造成产权不清晰、国有股长期处于“一股独大”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市场发展。第四,在中国股票市场中,曾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80%的投资者为个体投资者。大量个体投资者素质不高,不能在合理预期的基础上做出独立的投资决策,甚至缺乏基本的投资知识。市场的投机性过重,市盈率、换手率居高不下、价格大幅波动、庄家操纵等因素,使中国股市成为一个高度投机性的市场。在这样一种过度投机的股价形成机制中,很难期望股价对汇率的波动做出理性的调整。

(2)外汇市场方面,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减少了外汇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联系的管道,汇率并不完全反映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供求,而是管理多于浮动,企业利润的汇率风险基本由国家统一承担。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虽然减少了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但是却没办法在短期内减少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的程度,这几年来,汇率给人的印象仍是管理过多,浮动过少,政府主导了外汇市场的供与求,进行了频繁的调控,从而由市场供求竞价形成汇率的机制形同虚设。因为在这种体制下,不论国家公布的基准汇率还是指定银行的挂牌汇率,都不过是政府单方面决定的汇率,它并不是经常项目下私人外汇进出形成的,不能真正的全反映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供求。尤其是汇率只在银行同业市场生成,可能成为一种官方控制的高估汇率。因此,我国目前人民币也并非真正市场化的汇率,它轻易不“浮动”,那么汇率与股价在长期内的间接联动关系也就不显著了。

三、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只是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上阵A、B股票价格指数之间的联动关系,为了更准确具体的反映出汇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所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应将股票分为进口公司的股票与出口公司的股票,分别对这两种股票价格进行研究。若在更长期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研究,同时将本研究扩展到某些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 相信结论会有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何菊香.汇率变动对股票价格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1995,(6).

[2]赵蓓文.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的相互影响及其在中国的不完全传递[J].世界经济,1998,(1).

[3]陈然方.论汇率与股价的相互作用和影响[J]. 财经理论与实践,1999,(2).

第8篇:民国故事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股市 股票价格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汇率对资源在全世界的配置起著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一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牵动著业洲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神经。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增长,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稳步增加,种种迹象都表明人民币升值存在很大的空间。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引起人们的思考。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以及汇改的进行,两个市场之问的相关关系逐渐显现出来,Johansen协整检验长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港币汇率与上证综合指数之问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一、中外学者关于汇率波动与股价变动关系的研究

国外学者关于汇率波动与股票价格变动的关系在很早以前便已经开始研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证分析上,国外对这一关系的研究都已经很广泛。从他们的研究结果来看,他们大多数是认同汇率与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关性。当然,同样存在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不存在必然联系。Downburst and Fisher(1980)认为,汇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取决于流量模型。他的观点是:货币的变化将会带来一些列的变化,包括国家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个国家的贸易均衡以及一个国家的真是产出。基于这些影响,是的汇率变化影响一个公司的现金流和股。

Agawam(1981)认为,从长期来看,美元的价格变化影响着股票市场的回报率。slink在1987年发现,股票收益率与实际汇率之间存在一种弱的正相关关系,证券市场的繁荣,会使得汇率发生变化。Bahmani 0kooce在1992年提出,从美国经验来看,股票市场和汇率市场存在一种相互的因果关系。BartovandBodnor在1994年提出,美元汇率变化无法解释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变化情况,美元汇率甚至从研究可以看出,美元汇率的变化滞后性与股票收益率呈现负相关联系。

从我国的研究情况来看,对汇率变化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起步比较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张碧琼、李越在2002年运用ARDL模型对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的汇率的调整,与我国深圳,上海股市中A股股价的辩护以及香港恒生指数之间的变化存在比较长期的关系。根据陈雁云、何维达在2006年的研究可以看出,人民币价格的变化与股价之问存在一种反向关系,他们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对汇率与股价逐日数据进行Arch检验而得到的。周梅在2007年建立相关模型。搜集股市2005年7月21日―2007年2月28日之间的月度数据建立模型,得到的结论是: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上证股市指数就会上升20.80546个百分点。李长清、王春生在1999年的研究结论得出:汇率变动与股票市场的价值波动之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二、数据与分析

(一)数据选取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沪深A股市场具有代表性的5大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分指数、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指数来代表我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人民币汇率的标准是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股指数据和汇率的变化标准以逐日数据为准。本次数据的总量为1225组。出于减少异方差的目的,本文的所有数据都将被取自然对数,记各变量分别为INSZ,INSC,IN50,INl80,IN300和INEX。

从数据将来源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人民币对港币汇率数据来自我国央行官方网站,上证综合指数来自大智慧股票行情分析软件。本文采用日度数据,选取的数据区问为2005年07月21日汇率改革启动以来至2010年7月30日。

(二)实证研究与结果

1.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是指检验序列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因为存在单位根就是非平稳时问序列了.单位根就是指单位根过程,可以证明,序列中存在单位中过程就不平稳,会使回归分析中存在伪回归。本文我们首先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的我方法是ADF检验,检验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INSZ、INSC、INS0、IN180、IN300、INEX均为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所以,所有变量均属于I(1),即是一阶单整的。

2.协整检验

在目前宏观经济计量分析中,Granger(1987)所提出的协整方法已成为了分析非平稳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最主要工具之一,且通过线性误差修正模型(EcM)刻画了经济变量之间的线性调整机制,这就是所谓的线性协整方法。近年来,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交易成本和政策反应的经济分析中,传统的线性协整分析已不再是合适的分析方法,鉴于此Balk和Fomby(1997)提出了所谓的阈值协整(Threshold Cointegraion)方法,它刻画了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线性调整机制。如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由于交易费用、交易政策等因素会导致股价的非对称调整;国家的货币政策由于制度方面的原因也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非对称调整行为。因此值协整方法论是分析这类经济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阈值协整是对Granger(1987)提出的用来描述经济变量之间长期关系的协整概念的至关重要发展。协整检验可以检验两个时问序列中问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同阶单整的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所以上述A股指数变量和汇率变量均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办法通常使用Johansen检验和E―G两步法,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下表二所示:

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上证50指数、上证180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均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存在协整关系,由此可以知道他们之问存在长期的联系。

3.格兰杰检验

格兰杰指出,如果两个变量之问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它们存在一个以上的因果关系。本文分别对5个A股指数变量和汇率做Granger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三。

表三格兰杰检验结果

从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INSZ、INSC、IN50、INl80、IN300均是INEX的格兰杰原因,INEX也是INSZ、INSC、IN50、INl80、IN300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可以看出股票价格与汇率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第9篇:民国故事范文

关键词:民间故事;动画艺术;叙事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84-02

一、当代动画艺术与传统民间故事的关系

(一)国产动画中的现实困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一个需要持续发展的阶段,文化导向往往容易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影响。在动画产业中,欧美、日韩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动画渐渐被公众忽视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渐渐失去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失掉了本土市场和观众群体。这看似是市场的因素所导致,但究其内在原因是我国的动画创作过于依赖模仿欧美和日韩模式,逐流他人风格并套搬套用,缺乏创新。动画片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也是一种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留下了一颗颗珍珠般的优美动听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加上剪纸、水墨画、皮影、泥人等民间传统艺术,为中国动画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这些传统的民间故事与艺术表现形式是我们进行构造内容和设计角色的起点。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代的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和设计理念相结合,可以塑造出寓意丰富且具有多元化风格的动画作品。

这是国产动画片创造性的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振兴动画产业的关键所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却不能紧随经济一体化,而要多元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融汇、切磋、交流,才会产生异彩纷呈的文化多元化的光辉前景。尽管当今动画产业的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不能丢失。因此如何将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融入到动画角色创作之中,成为中国动画艺术走出低谷的捷径和出路。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与动画故事相结合,既受到观众欢迎并受到艺术感染,又能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内涵。于是向世界推介中国的民族动画成为了国产动画产业的重中之重。

(二)经典动画片对民间故事的吸收

1.国外经典动画片对民间故事的吸收

美、日动画片无论在制作技术上还是人物设计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他们对动画素材的发掘点不一样。欧美风格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趋于“国际化”,日、韩风格更偏重表现本民族文化。我们如果一味地追求欧美范儿的“国际化”并不能体现自身的优势,而且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一个忽视和埋没。而近些年来美、日等动漫大国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吸收精华,并由此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如美国改变自中国经典故事的《花木兰》、《功夫熊猫》,在美国本土以及中国市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可见国产动画片的根基在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美国动画产业主要由梦工厂和迪士尼两大集团出品,二者竞争十分激烈。近期,迪士尼公司发行的皮克斯的一部新作《勇敢传说》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这部动画片的主题、3D技术和教化功能,而是由此引出美国是怎样从民间文化中提取营养的。这部影片用一个关于“呢喃精灵”的传说来作为情节的发展线索,为我们展现了苏格兰魔幻史诗的风采。导演皮克斯的灵感来源于苏格兰的奇幻传说“呢喃精灵”,制片组亲自探寻了那神秘的高地,迸发出不少好点子。

比如剧照中展示的呢喃精灵,在片中它们是悬浮着窃窃私语,传说能引领人改变命运的幽灵,实际上却是苏格兰高地沼气池中的磷火,其自燃时会闪烁出幽蓝的微光。工作人员将这种自然现象进行艺术加工,就使之变身成片中指引梅莉达公主前行的神秘呢喃精灵。由此可见,美国凭借其高超纯熟的制作技术,广泛采集各国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并从中汲取营养。这并不影响其“国际化”的路线,反而对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是一个提升。

2.国内经典动画片对民间故事的吸收

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早期动画经典作品,至今留在观众的回忆之中。像《哪吒闹海》、《大闹天宫》、《葫芦娃》、《田螺姑娘》、《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早期国产动画片有了强大的民族文化作支撑,又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真正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沃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下面我们就以动画片《田螺姑娘》为例,来说明中国动画片创作是如何把经典的民间故事搬上银屏的。

首先,我们从史料来入手。就目前所知,螺女型故事最早的记录,载于西晋・束皙所撰的《发蒙记》一书,后又经过历朝历代的文人对民间故事的记录和改编:依次出现在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南朝・梁文人任防撰成的《述异记》,南朝宋人彭城刘敬叔编写的《异苑》,唐代皇甫氏撰的《原化记》,宋人洪迈所撰志怪小说集《夷坚志》,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撰写的《情史》等等。在民间调查中“田螺姑娘”的故事可是口口相传于浙江一带的。浙江省民间故事集成桐庐县卷《螺蛳精的故事》、鄞县卷本《田螺姑娘》、德清县卷《田螺姑娘》、《绍兴故事与歌谣》中所载录的《扑扑扑依娘田螺壳,金金金依娘田螺精》等一系列的地方故事集中都有对当地民间故事的记载。

其次,对于《田螺姑娘》这一民间传说各地都有带有自身地方烙印的版本,但是无论细节上有多少变化,在大致情节上是相通的。这也为动画片的改编提供了一个范本,依照故事梗概加入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和色彩设计,就形成了留在我们童年记忆中的动画片《田螺姑娘》了。

可见,传统的国内动画片对中国民间故事的吸收为我们当代动画传媒做出了很好的引路和探索。当代动画技术日益发达、尤其是3D技术站在了时尚潮流的最前沿。我们国内的动画制作者、设计者们要想实现创新与传统的结合,突破美日韩动画对中国动画业发展的限制,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动画设计。

二、如何将民间故事融入到当代动画艺术中

(一)从民间故事中取材

日本著名漫画家宫崎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日韩三国的动画只要将自己的艺术传统表露出很少的一部分,就能让世界惊叹不已。”宫崎骇的这句话恰恰指出了动画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关系。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虽然没有欧美国家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也没有日本动画片的新颖求变,但是中华民族留传下来的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就是国产动画的素材来源。上文已经提到,动画片的主要受众为少年儿童,其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必须得到充分体现。而民间文学中的传说、寓言、笑话、故事在古代也多是由长者讲授给孩子们的,也不乏劝善除恶、歌颂人类美好精神家园的篇章。如教导人们知恩图报的动物感恩型故事,教导人们孝敬老人的虎口救母型故事、董永行孝型故事、孝媳善报型故事,还有培养人坚毅性格的铁杵磨针型故事等。这些素材都可以成为当代动画片中的部分素材和线索。我们只是关注中国传统艺术与动画制作的关系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去思考怎样才能很好地将这些传统的故事素材融入到现代动画创作中,找到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创作在思维模式和表达方法上的契合点,塑造出符合民族性的新颖的角色造型,在延续中国民族文化中审美内涵的同时还能够顺应现代审美潮流,形成民族化、时代化、个性化的动画角色造型风格,更好地为动画产业的提升而服务。

(二)吸收民间故事精髓,剔除糟粕

在吸收民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讲求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民间文化,它不只具有积极的、向上的价值导向,还会存有封建迷信、因果报应、低俗的一面。所以当我们将其引入到相待动画创作中时,要细心挖掘、择取,不能将其不见分辨地全部套搬套用。

而且,我们不仅从自身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还应该借鉴美、日、韩等发达的动画产业国家的经验。 动画片承担着某种文化功能,要有一为教育,二为娱乐的功能。一部好的动画片在这两方面是兼得的,也就是说教育宣传和娱乐休闲功能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潜移默化的让受众从心灵和情感获得认可。比如美国文化的特点是文艺性、开放性、多元性以及包容性,与其相适应的美国动画艺术也就充满了创新、反叛和对传统的挑战。不仅如此,从《狮子王》、《海底总动员》、《冰河世纪》、《勇敢传说》等多部优秀动画片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动画在倡导主流价值(勇敢、坚强、亲情、友情、爱情)的同时还具有着夸张、稚气、个性和卡通的动画形象。这正好符合了孩子们天真、活拨、好奇的性格特征。因此,中国动画片的制作要立足本民族文化,还要吸收发达动画产业国家的优点,这样才能使自身得以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鸣鸣.影视动画的叙事艺术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大学,2008.

[2]贺宝勋,马颖峰.国内教育动画的现状与反思[M].中国电化教育,2009.

[3]金昱.对中国动画发展的思考[M].戏剧艺术,2006.

[4]娄淑芬.动画片如何将故事[M].消费导刊,2008.

[5]李笑缘.动画短片的叙事艺术研究[M].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