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辩论题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辩论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运用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断改革,辩论教学模式的引入为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一条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下面对辩论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
一、辩论教学模式概述
辩论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和学生针对教学中的某一内容,以问题为纽带开展讨论、分析、辩驳并且获取真知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方法中实现了从选择辩论题目到辩论题目的呈现、搜集相关信息、进行质疑辩论、感悟反思,最后到揭示相关辩题的一个思维过程。
1.辩论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辩论的问题贯穿于辩论教学全过程
首先,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假设性或者是有争议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其次,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展开分析、辩论并且要提出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辩论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提出新的问题。
2.辩论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通过辩论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通过辩论能够使学生的听力得到锻炼
通过辩论,学生不但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要反驳对方的观点。这就对学生的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辩论的过程中,实现了听力的提高。
(二)通过辩论实现大学英语的动态教学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我国英语教学缺乏应有的交流机会,有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很难做到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导致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欠缺,而辩论恰恰能有效解决这一教学中的死角,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口讲英语的机会。
(三)开展辩论式教学适应教学大纲的需求
新课改之后,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更加注重口语教学,并且教材内容呈现多样性的提点,教学选材内容的丰富化,使之更加适合辩论教学模式的开展。
二、辩论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辩论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运用这一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合理的选择辩论题目,并且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同时参照辩论教学的程序来开展教学。
1.挖掘教材中适用于辩论教学的知识及问题
教师在选择辩论教学的论题时,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确定论题,使之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具有适当的难度。选题时要以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辩论,同时照顾中下游学生的接受能力。
2.科学合理的进行学生分组
教师在开展辩论式教学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要做到在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然后,由学生抽取辩题,分为正、反双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搜集,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有效辩论。
3.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
在开展辩论式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学生提前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查询的网站、相关的参考文献等。除此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和分类卡片,使用工具书等,以有利于辩论教学活动的开展。
4.开展有效的辩论交流活动
这一环节是辩论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环节。我们进行辩论式教学模式主要就是为了加强口语交际的练习,因此在辩论的过程中并不指定特定的辩论选手。在正反两个分队中,给每个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口语的锻炼,从而有效的保证学生参与的广泛性。
5.老师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
在辩论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总结和点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辩论教学模式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因此,在辩论结束之后,教师应当对辩论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指正,提高学生词汇、语法和语音使用的准确性。为了能够使评论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运用录音机进行实时的记录,或者在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标注,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
总之,通过辩论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和听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有效促进了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提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娄玉霞.论3P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以英国外语课堂教学与徐州工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1).
一是课堂讨论可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二是课堂讨论可巩固和加深语言知识的记忆;三是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能力;四是课堂讨论能够促进教学相长,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一、英语课堂讨论的类型
英语课堂讨论的类型,可以根据讨论题目的不同及难易程度,根据师生的准备情况及讨论目的具体选择。但归纳起来,英语课堂讨论最常用的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课堂议论式讨论
课堂议论式讨论,是教师为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或在讲课中遇到容易争议的问题,由教师提出来(或有时由学生提出来),大家即席发表意见、讨论的方式。它属于一种无形之中的集体讨论。这种方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每出现一个语言点,采取议论式讨论效果要比教师的“独白”好得多。例如在高二(上)reading部分的课文中“poetry also calls up all the colours,feelings,experiences and curious images of a dream world”这句话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call up”这一词组的意义,学生会根据上下文了解到“call up”表示“使人想起”,然后让学生讨论英语中与它意义相近的表示法及含“call”的动词短语,学生会分别说出:意义相近的表示法:remindof sth,含“call”的短语:call on/call at/call in/call for……。然后教师可提供说明这些词组用法的一些例句,让学生分别翻译(可英译汉,也可汉译英),并写在练习本上。
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专心致志,主动学习,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组分散式讨论
这种方式适合于中心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可依据情况分为二人一组、四人一组或前后座位的多人一组等。
英语教科书中安排了许多小组讨论的主题。例如两人一组(work in pairs),若干人一组(work in groups)的讨论,这些讨论多安排在“speaking”部分和“pre_reading”部分。
(三)分角色讨论
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对各种角色有着清楚的认识,以及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言行,使学生认识到扮演不同角色所应具有的不同的观点,从而引发争论,达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例如高二(上)第9单元speaking部分要求学生分别扮演:a business man(商人)/a scientist(科学家)/an environmentalist(环境保护主义者)/a local citizen(地方市民)。从各自的立场出发,讨论是否该燃烧煤的问题。学生此时就知道,作为商人和环保主义者是必然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这样,辩论由此展开,学生既积极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积极地处在角色中思维,这样既训练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有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谁重谁轻的清醒认识。
(四)填表式讨论
填表式讨论,是让学生以阅读教材的内容为依据,在教师设计或书中所给的表格中的问题引导下,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强化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意念。例如高二(上)第2单元post_reading部分的第3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作出判断,再按要求填写表格。
二、组织课堂讨论的设计原理
(一)利用教科书中的讨论题目
高中英语教材中围绕这一单元的标题及阅读课文的话题安排了在“warming_up”,“speaking”,“pre_reading”,“post_reading”部分的讨论。通过这几部分的讨论,学生对这一单元标题下的内容可以有个大概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过的词汇、句型进行讨论,进行有目的交流,这样使学生巩固和加深了对语言知识点的记忆,增强了运用这些知识点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弄清学生对有关话题了解的程度,从而提出更多的、适当的问题,自由的讨论会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的兴趣,有时还会猜测出课文所要描述的内容。这样的讨论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复习和运用所学语言的机会,也是提高他们言语技能的有效方法。
(二)教师依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设计讨论题目
教学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而“材”不单指教学的对象,也指教学的材料。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教材适于不同的学生。因此,在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所编排的讨论题目未必适合所有的学生,对于英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可设计相对简单的讨论题目,而有着较强运用语言能力的学生,他们并不满足于课本上设计的题目,此时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主观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讨论题目。
这种讨论题目的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着分别的认识,并让学生自愿加入到各个讨论题目中进行积极的语言活动。虽然这种设计会占据教师一定的时间,但却会是受学生欢迎,效果也会明显不同。
(三)正确选择课堂讨论方式
选择任何方式组织讨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应根据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课文中的pre_reading和post_reading一般采取分散式讨论,而课堂语言知识性问题一般采用课堂议论式讨论,而对于一些填表式的题目,则采用填表式讨论,当然,具体采用什么方式由教师灵活掌握,操作时要讲求科学性。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把自己单纯看作传递信息的源泉,而应是充当一个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大量参与使用语言的学习活动的,为学生学习使用语言创造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辩论这种教学手段,对促进学生听说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很有作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个人表现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积极地鼓励学生去参与,但是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自身紧张等诸多因素,真正提供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就选择了沉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英语辩论赛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通过比赛,锻炼了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参赛学生受益匪浅。但是真正能够辩论这种教学手段引入课堂的老师并不多。
在教学中用辩论进行英语教学有很多优点,因为辩论不单纯是语言的表达,它还是对学生逻辑思辩、心理素质、知识结构等整体知识水平的考察。传统课本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往往几届学生用的都是同一本教材,与时代难免有些脱节。而辩论自然就会有辩题,它的题目往往是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克隆的合法性”、“出国留学”、“广告利弊”、“勤工俭学”、“网络安全”、“恋爱观”、“黄金周问题”、“假冒伪劣”等等。由于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同学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很多参加了英语辩论准备的同学都感叹平日对政治时事关注太少,一上阵才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严重失衡。
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须要了解辩题所要讨论的实事问题,并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辩论内容资料的查找,以及辩论素材的分析,辩论小组的共同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辩题自然有正反方组成,辩手不但要了解自己一方,更要了解对方。在准备辩题的过程中,通常要做一些文字上的准备,内容都是关于辩题所讨论的要点。整理过程中,学生就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有了充分的准备再加上互动的语言环境,学生自然会由被动变主动。摆脱了学生在普通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要么不会,要么不知道要说什么的尴尬。只剩下被动单倾听,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辩论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有效引导者的角色转变。辩题的选择对于课程的能否顺利进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辩题太简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太难不利于辩论的展开。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要选取合适的辩题,尽量将辩论题目有效地和教材内容结合在一起,订出教学计划并提前将任务布置到分配好的辩论小组。学生在正式辩论课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学生就会有备而来,再加上教师耐心引导,必定能够建立起一个更轻松,更积极的语言环境,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他的观点、例证必然受到另一方学生强有力的攻击。如果是普通的课堂,学生可能会由于胆怯和惊慌,采取躲避和拒绝问题的态度。但是如果是以辩论的形式,为了自己所在的团队,参与同学必须鼓起自信和勇气,控制自己,把精力集中到问题上,并组织思路,进行反驳。随着辩论的深入,学生会很投入,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时紧张、害羞、怕出错的想法都会随之消失。英语辩论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在这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学生要想取得辩论的优胜,首先就要认真地倾听,找错,快速搜寻有用信息,合理组织语言,做出有力反驳。学生在互相配合的过程中,相互照应,取长补短,取得胜利,团队合作精神便在此演练中培养而成,学生学习英语学习能力,创造英语学习机会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辩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就辩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指导,并将正反方的观点进行比较,总结出精华,这样有利于学生借鉴。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比如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适当调整辩论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另外对于辩题的理解可能会出现观念上的偏差,学生思维上混乱,甚至可能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倒错。这就要求教师在总结讲评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透过现象本质,分清是非。教师应对辩论技巧、英语口语运用能力、思维逻辑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讲解评判,并向学生阐明辩论的胜方只代表他们辩论技术和能力的优胜,而不代表真理的方向和价值取向。辩论的形式也可以不断变化,比如“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所采取的议会制辩论形式,即模拟实行议会制国家政府讨论议案的方式,由正反方进行辩论。采用这种“议会制”的辩论形式,不仅能使赛事评判更具科学性,对参赛选手的语言能力、知识储备、思维敏锐度等综合素质进行了更为全面和真实的考核,还能通过比赛形式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 结合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操纵者,向学生灌输知识,控制课堂活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过分依赖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减弱。因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2007年7月27日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集体学习,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倍受关注,它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能力,能调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创造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2001)在小组中,学生共同讨论学习内容,相互帮助理解学习材料,相互鼓励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重要标准。合作学习包括5个基本要素:相互依赖、个体责任感、小组交流、社交技巧和小组合作、小组内部自我评价。
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
1.解决了大班教学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都是以大班教学为主,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堂活动比较难开展,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讲授,学生很难有机会发言和交流。使用合作学习模式,可把大班分化为若干小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言、相互帮助,通过英语语言交际不断接触正确的语言形式,同时对自己使用的语言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发现错误并纠正,促进共同发展。另外,有很多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时会很不自然,很难发挥,但是在小组里,只面对几位同学时却很自然,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传统的课堂缺少让学生回答问题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用英语回答和交流,提高了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实现了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各种真实情景和场合中。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注重的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在真实的情景和场合中使用英语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其英语学习方式。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能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采用的评定方法是以小组为整体进行评分,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减少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焦虑。而且因为合作学习采用多次评分方式,避免了一次考试定成绩的传统方式,减少了学生对考试的害怕和焦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为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小组的成绩是各成员成绩的重要依据,只有小组取得好成绩,成员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紧密合作、相互帮助以帮助小组取得好成绩,这就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外语教学中的,Henri Holec在他的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提出了自主学习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他指出学习者自主就是学习者在学习中“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1991年,Little指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与其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一种心理关系,是学习者超然的批判反思、自我决策和独立行为的能力”。国内学者束定芳先生则把自主学习归纳为三个方面:态度、能力和环境,也就是学习者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学习者有独立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能力和学习策略,学习者有大量的机会锻炼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也不同,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就表现为自我确定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自我制定学习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
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接收知识,而是探索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摸索和体会英语知识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利用学习资料和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的。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掌握英语知识。另外,因为我国大学普遍扩招,班级的学生人数多,英语课堂大多是大班教学,学习任务重、时间短,因此学生很难仅仅通过课堂学习就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还要靠课后的自我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是相互联系的,合作学习能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宽松、能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当学生感到焦虑时,他们通常会采用低效的学习策略,甚至拒绝学习,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和交流中反思已学习的知识以及自己的弱点,推动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针对性地改正或弥补不足之处,在下一次合作学习中避免错误再次出现,并取得一定进步。自主学习促进了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开展,这就形成了“合作―自主―合作”的良性循环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促进了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又推动了合作学习。因此把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结合起来,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反思已学知识,培养其英语的各项技能。
“合作―自主”学习模式有很多种形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模式,在活跃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动性,促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小组调查法。
小组调查法是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方法。由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给每个小组提出课题,由小组组长把课题细分为几个小题目,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由各小组成员先各自收集材料,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和交流,最后以报告的形式向全班汇报小组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例如,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How to Celebrate Holidays”(如何庆祝节日)这一单元时,要求全班对中美的一些重要节日进行调查,分成3―5人小组,每组安排一个节日,要求调查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及影响等内容,各组长再把任务落实到个人;各组员在课后进行调查,可通过网络、杂志、书籍查找资料,还可进行访谈了解情况;收集好材料后由其中一名组员作成PPT幻灯片;在课堂上各组派1―2名组员向全班展示并介绍PPT及调查的结果。
2.小组辩论。
教师给出一个辩论题,将小组成员分为正方和反方,根据辩论题先由各组员自行准备,然后各小组进行小组辩论。例如,在教授《全新版大学英语》“Cloning”(克隆)这一单元后,教师提出了一个辩论题目:“是否应该允许克隆人类”,把全班分为6人小组,正反方各3名,先由各组员准备自己的辩论内容,10分钟后在小组内进行小组辩论,15分钟后,选出8―10名表现突出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在愉快的氛围中,充分锻炼了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3.结对子。
结对子这种学习方法简单易行,是课堂上常用的学习法。通常由教师提出问题,先由学生自行思考,独立寻找答案,然后与周围同学结对子组成两人或三人小组共同讨论,交换意见,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地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在一起。
4.小组游戏竞赛法。
先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行学习,然后组成若干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同一小组的学生与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竞争,为自己的小组争取分数,在学习记忆词汇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事先自主学习若干词汇,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赛。例如,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的“Animal Intelligence”这一单元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并记下所学过的关于动物的词汇,然后把全班分为若干小组,由组长收集组员所记下的词汇,并写到黑板上,比赛哪一组的词汇最多,写出词汇最多的小组能获得加分。
5.拼接法。
拼接法是由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而成的。教师把班级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并且把任务分割为片段,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其中一部分,然后把分在不同小组而学习任务相同的学生集中起来,讨论自己学习的结果和感受,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小组把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教给其他同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用。例如,在学习课文时,教师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同一组的学生各选一部分进行自主学习,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重点词汇和结构,然后各组学习同样内容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相互讨论并交流学习的内容,接着学生回到自己的小组,向其他同学教授自己学习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要自己能学习,还能把自己所学的内容教授给其他同学,这能促进学生更仔细认真地学习所布置的任务,避免在教学时出现错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应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在精读课讲解课文时,可结对子讨论课文内容和难点,在学习记忆词汇时可用小组游戏竞赛法帮助学生记忆,在口语活动中可使用小组辩论和结对子等方法。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诸多矛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但是只要我们充分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交际和自主学习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Little,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
[3]李荫华,王德明,夏国佐,余建中.全新版大学英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商务英语 实用性 分组教学 现代化教学 词汇积累
商务英语教学在学校中已经日渐普及,但教学方法并不是很系统,因而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因而我们作为专业教学老师应当注重分析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为学校、国家培养大批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新的教学要求下,我们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真正的变为课堂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应对有关的专业问题。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适当开展有关的分组教学与辩论等英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英语沟通与使用平台
我们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时应当针对商务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质展开有关的英语教学,其中讨论、辩论等模式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英语应用空间。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想学生锻炼英语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因为在学生日常交流中没有一个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更应当为学生建立这样一个英语学习的课堂,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在课堂上建立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某一英语课题进行有关的讨论,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一个班上的学生都是商务英语专业的,针对这一专业方面沟通起来更为便捷。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辩论题目“Wether sending e-mails is more efficient than making phone calls in business communication.”这种英语辩论课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商务英语交流的空间,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渠道。学生在对这一话题进行辩论与探讨时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组织能力与英语词汇量。这种课堂的辩论也有助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无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商务英语学习的热情也相对的提高了。分组教学与辩论式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的从如何使用英语着手进行学习,而不是为了应试,这种教学更具有实用性。
二、我们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培养专业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也摆脱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向更为多元化发展。我们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时也应当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更好的呈现课堂教学。由于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它即贴近生活又脱离生活。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商务英语专业也炙手可热,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又因为其专业性的限制学生对其了解的并不是很形象、具体。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商务英语。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查询一些外国企业的有关企业文化等的相关视频,并将这些相关视频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视频展示的同时,会出现有关行业的专业名词以及语言使用技巧,这种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商务英语知识的使用,同时一定程度的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三、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商务英语学习中要注重专业词汇
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因而我们在教学时更为强调的是专业词汇的掌握而非语法技巧。并不是语法技巧不重要,而是学生在早期的语言学习中对英语语法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句子结构方面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强调的是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学生对专业词汇的积累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专业性质的原因,词汇的积累是必要的。学生在以往的英语学习中积累的词汇往往是日常用语,这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不够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词汇的积累过程。
例如,针对经济制度这一方面我们可以适当的做归纳、总结,将“socialist?economy?社会主义经济、capitalist?economy?资本主义经济、collective?economy?集体经济、planned?economy计划经济”这类词汇进行整理,并分类记忆。这种分类记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同时可以使词汇的记忆更为系统、不容易混淆。
商务英语教学要有针对性,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商务英语的教学特点出发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课堂学习。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同时为学生建立适当的教学情境,进行相关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应用所积累的英语词汇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地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于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去,培养优秀的商务英语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洋.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教育模式探究[D].海外英语(中旬刊),2010,(8).
[2]刘亚兰.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5).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渗透;文化意识;探讨
随着中西文化碰撞的不断加强,国际之间的交往也变得日益密切。因此,高中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最佳时期,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文化渗透意识,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的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提升文化知识克服文化障碍,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英语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文化意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同时也是文化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文化背景渗透的重要性。教师应将语言和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并在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文化和相应背景的知识补充,培养学生重视文化渗透意识,提升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鉴别能力和敏感性,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升。以下是对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背景知识,渗透文化意识重要性,提出的几点建议:第一,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相关历史知识。第二,教师应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英语词汇文化。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语言国家的节日文化和。
例如,教师在讲到《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的英语)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课前先查阅相关的资料之后,课前引导学生:“为什么全球有很多国家的语言都是英语?”“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在说英语?”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出英国的历史:“因为英国在两三百年前,曾经是最强大的帝国,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号称‘日不落帝国’。在二战以前,很多国家都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之后,英国便开始推广英语,使英语成为世界上最通用的一种语言。然后,在世界第二次大战后,大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但是很多国家依然保留着说英语的习惯,尤其是美国,美国逐渐建立起头号强国的地位,加强了英语普及的速度。”这些历史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的起源文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现在的发展,为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了文化的全球化,又因为很的国家都在讲英语,而英语本身又简单通俗,因此,很多人开始学说英语,然后英语就开始逐渐遍布全球。”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一些英语词汇渗透,如:学生在做到一些练习时,见到“a white lie”这个短语时不太理解,学生会想“white”是白色的,“lie”是说谎,难道谎言还有颜色吗?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解释:“a white lie其实是善意的谎言的意思。因为,在西方白色被人们认为是春节的象征,所以你们看西方的婚纱就是白色的,所以谎言带上了纯洁的修饰就是没有恶意的谎言,就是善意的谎言了。同理,老师考考大家,用心险恶的谎言应该是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回答:“black lie”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西方文化的背景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遇到不能理解的内容时,可以课下查查这些内容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如:节日文化、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逐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积累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文化意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将书面的教学知识内容有机的结合,为学生呈现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同时,给予学生以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教师的所讲的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积累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可以:首先,教师课前可以为学生导入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知识背景的视频。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西方的文化小故事,然后在课后让学生为大家讲述。
例如:教师在讲到《The Olympic Games》(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查阅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知识。然后课前引导学生:“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奥运会都有什么项目?”提出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奥运会起源的有关文化背景的视频,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插入相关的图片,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频,使学生了解插入图片的背景。如:教师在课件中插入奥运五环旗,教师可以用音频为学生播放:“奥运五环颜色为蓝、黄、黑、绿、红,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也表达着全世界的运动员的公正、坦率的比赛,并在比赛中团结友谊,互帮互助。”用这样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可以让课堂不那么死气沉沉,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课后,教师可以教学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英文歌曲。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准备一些西方文化的小知识,或是小歌曲之类的在下课前几分钟跟老师和其他同学分享,逐渐积累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为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课堂的时间是短暂的,所以,想在课堂短短的四十多分钟里就积累到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不够的。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多阅读、多了解、多积累。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教师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1.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在教室为学生播放英文电影,让学生直观的从电影中感受到国外与国内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等存在的差异。2.教师可以根据与英语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为题,为学生设置辩论题目,并举办英语辩论比赛。3.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4.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剧本,排练一场英语话剧或是小品。
例如,教师在讲到《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的节日)这以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辩论题目“我们应不应该过西方的节日?”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就会认为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自己国家的节日才对,而有的同学会认为元旦节圣诞节之类的节日在我国也很流行,并且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利于国家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好组,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组织语言,然后为学生主持一场辩论赛。另外,教师也可以以同种形式为学生举办一些演讲比赛小品比赛等,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不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伊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5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中,要树立人本主义教育观,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发展人的个性,开发其潜能。教师切不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教学中要严守主体教育理论。要以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灵活地运用英语为目的,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协调统一起来,使学生高效地学好英语。
第二,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在课堂。课堂的所有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输入和输出,通过读、听给予学生的部分活动称为“输入”,学生以说、写方式产出的部分活动称为“输出”。按照认知规律,课堂上的输入、输出活动还可以分为“粗略输入精细输入训练式输出交际式输出”。传统教学环节中,往往只有“精细输入”和“训练式输出”两个环节,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输灌。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四环节”输入、输出的渐进方式,反映在课堂上的过程即为表象呈现、深入呈现、操做演练、产生效应。
第三,向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要素质。
一堂成功的外语课就是看教师是否让学生置身于运用语言的环境中去。如果说上课时老师要准备一桶水的话,那么外语课堂上教师就要准备一池水,并把学生“拉下水”。课堂素质化要求外语教学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即让学生在欢愉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由“学会”到“学好”到“会学”,让学生学习产生质的飞跃,也是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这就要依赖于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环境不仅包括课堂的布置、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更着重体现在“用语言做事情”。课前会话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活动环节,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舞台,也是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课前会话应注意要有目的性、要有针对性、要有系统性、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会话的形式是多样的,常使用的有PairWork与GroupWork.会话题材由学生自行决定,会话内容由学生自行编造,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从简单的生活题材到综合性再到专题性,从模拟性到运用再到创新,阶梯式训练。例如:教七年级时,从简单的生活话题和结合课本所学的内容,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教八年级时就进入综合题材,比如打电话、道歉、问路、谈论兴趣爱好等;到九年级时就进入更详细、更具体的专题内容,一般由老师指定,学生自行创设。每一节课都安排两组进行会话表演,会话要求:1.题材必须由自己选择和编造;2.语音要清晰,语句要通顺、自然;3.表演要生动、形象,配合默契,并有一定的观赏性和启发性;4.声音适度,会话连贯;5.在上课之前务必准备好,并将题目写在黑板上。会话表演结束后,老师还要对会话作简单的点评,并给他们打一个分数,把分数和题目登入设制好的表格内。这样,一来可以跟踪学生的口语成绩,二来能引起他们高度重视和激发他们不断进取。教学中,也可以引发话题或挑起争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辩论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又能使学生调动一切积极手段去再现知识、选词、组句、构成篇章等,更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放式课堂讨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率很高。此类活动不是以话题引出讨论,而是由讨论引出不同的决定。这类讨论要尽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推理、判断、作出不同的决定。课堂分组辩论和开放式讨论较适用于高年级。教学特别强调过程管理,它是一门科学,既控制着过程,又依赖于过程的优化组合。教师抓好各教学环节的优化整合,就可以创造性地发挥各种方法,优化配置各类活动。要做到合理配置,必须活动层次明显,梯度符合认识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全体学生都要有机会参与,活动形式多样,及时根据反馈调整时间和顺序。
关键词:静态预设;教学意外;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095-5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26
在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或多或少的有这样一种感受,教案备得很详细很充分,但在上课的时候却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其实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虽然有一定的‘预设性’,但却主要是‘生成的’”(葛炳芳,2007)。从这点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教学生成的重要性。教学生成是指教师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有价值的、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计划,顺应学生的问题或想法而展开教学。它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突出教师教学的个性和创造性,追求学生的主体性(卢莉,2006)。
1 . 教学静态预设是教学动态生成的铺垫
教学预设即细致的备课。备课应考虑到教材、学生、条件等诸多因素,关注“教师、学习者、课程、课堂活动、教材之间的互动”(Richards,2002)。现在新课程对教学预设的要求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1 . 1 未雨绸缪,预设学生可能犯的错误
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中有些错误是可以预设的。教师可以提前预设这些错误,通过对学生会出现这种错误的动机进行分析,并列举相关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论证,从而避免学生在下次犯同样的错误。笔者在讲解练习之前预设了这样一个错误:在做题过程当中学生容易出现思维定势。
例如:The day he was looking forward _____ in the end.
A. to coming B. come
C. to came D. to come
这道题预设学生会选A,因为学生记住了短语look forward to something/doing something的用法,所以许多同学选了A。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分析句子的结构。在分析原因之后老师再多举几个例子,效果就更好。
1 . 2 早作准备,预设学生可能有的想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候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和标新立异的构思。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前进行预设,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于这些想法进行合适的评价与拓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的生动和丰富。在人教版教材Module 3 Unit 4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这样一道讨论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go to space?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预设学生会产生如外星人、嫦娥之类的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不管怎样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有利于学生大胆的想象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1 . 3 提前干预,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而重点和难点恰恰是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对学生学习困难的预设,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作相应的调整,从而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1 . 4 事先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的“意外”
这里的教学“意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与教学无关的一些语言与活动。比如说在英语课堂中较为常见的答非所问,听力弱的学生听不懂或误解老师的提问。上课时做小动作、开小差、看课外书等这些意外在课堂上屡见不鲜。提前预设有助于教师能处变不惊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 课堂教学意外是教学动态生成的源泉
教师除了能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以外,还要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进行课堂的生成教学(沈倩,2006)。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将意外与预设相联系,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不少专家将课堂意外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外界环境干扰型、学生课堂分心型、学生恶作剧型、教师教学失误型和师生思考偏差型。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案例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 . 1 急中生智,适时地利用课堂意外
在教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一课出现了这样一个意外。课上有一位男同学开小差,看着窗外,正好透过窗户可以看见操场上的体育活动。于是就有下面的一段对话。
T: What are you doing?
S: … (A bit afraid, just keep silent)
T: You are enjoying others’ playing basketball?
S: Yes. (The whole classroom rocking with laughter)
T: Is it attractive? Do you want to join them?(Keep calm, not angry)
S: Yes. (The whole classroom rocking with laughter again)
T: OK. The scenery outside is really beautiful. After class you can play basketball with your classmates and enjoy it freely. But now you should be attentive. (Write down some words on Bb: scenery / scenic spot / spot)
这个单元正好有一个生词spot,老师急中生智,巧妙机智地利用意外教给学生生词的用法并加以拓展,使课堂意外转化成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进行很自然的教学过渡,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2 . 2 妙笔生花,恰当地利用学生错误的提示
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教师不能一味地讨厌和惧怕学生的错误,我们要知道错误也是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生的错误,教师不但可以发现学生所学知识的不足,还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错误也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策略以及教学理念的一种检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在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能有所警觉。比如案例:阅读理解练习分析
Flying Saucers
................................................................................................................
“They have come to look at us,” they say.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ried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se objects.
................................................................................................................
48.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ried to ______.
A. look for the flying objects
B. know where the objects come from
C. learn more about UFOs
D. report more about UFOs
这个题目选A的同学最多,而正确答案是C。这道题是细节题,看似简单,但容易出错。解题的关键是上文中的“The American government tried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se objects.”这个细节学生都能找到,但还是做错了。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仔细地理解句意。老师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的指导,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以后做题的时候更细心、更认真。
2 . 3 现身说法,坦然地利用教师的失误
有人说,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我们在一味强调学生错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也会出现失误。虽然教师失误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教师如果在平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那么就能利用自己的失误适当进行“借题发挥”,从而做到由“弊”转向“利”。这种教学动态生成的课堂氛围必然是民主的、平等的和有效的。笔者在一次听课中有这么一个案例,教师在分析题目时出现了这么一个失误:
案例:Is this the factory _______ your mother worked?
答案应填where或in which,但是老师却填了which。个别成绩优秀的同学可能发觉到了答案的错误,在下面小声议论。这时老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马上加以说明和改正。接着,老师又举了几个容易混淆的句子,从而使学生对这种题目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①:Is this the school (which / that) you visited last week?
例②:Is this school the one (which / that) you visited last week?
例③:Is this the factory (which / that) your mother worked in?
2 . 4 移花接木,巧妙地利用生活常识
生活是一门学问。生活是一位好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鉴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辅助教学。因此,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有利于形成课内课外学习的一体化的动态生成式教学。
案例:完形填空练习分析
Tears went out of my eyes when I talked to my parents on the phone. What were they doing when I 1 them? This is what I want to know most. I had supper at five in the dining room. There is no need for me to cook and wash the dishes. 2 , now it is the 3 time for my parents. Dad works from seven in the morning to nine in the evening.
这篇完形讲述的是作者想念自己的父母,给父母打电话时的心理活动。在讲述这篇完形之前,笔者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Question 1: When a person sheds tears, what possibly happened to him?
Questions 2: If you call them up, what will you talk to them?
(Let Ss express their ideas freely.)
Questions 3: Why did the author shed tears when she talked to her parents?
Questions 4: What did the author talk to her parents?(导入文章、寻找细节)
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这篇文章,其中问题1和2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对平时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做切入口,有利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完成这篇完形填空。
3 . 教学课堂是教学动态生成的实施
3 . 1 模拟现场,创设情境进行生成
创设教学情境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种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情境是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状态及所形成的氛围的具体体现(汪萍,2001)。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能在情境交流中使学生习得和使用英语,变抽象为形象,生成出许多“意外”和“精彩”。常见的情境创设形式有游戏、对话、竞赛、课本剧、辩论赛、演讲等。在Module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一课中笔者设置了以下两种情境教学。
教学活动一:采访(An interview)(课内进行)
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活动,找一名学生扮演记者,对戏剧中的人物分别进行采访。教学步骤如下:(1) Teacher gives the instructions. (2) Students brainstorm some questions and answers. (3) Students practice the interviews. (4) Students make presentations.
教学活动二:短剧表演(Acting a short play)(课后准备)
将班级分成四大组,每组准备一个短剧,组员自己选择角色以及对白的创作与修改,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学步骤如下:(1) Choosing the roles (2) Creating the monologue. (3) Preparing the stage property (4) Giving performances (5) Making suitable assessment.
3 . 2 课内课外,摸索探究进行生成
探究中充满了生成,生成又赋予了探究新的内涵。探究是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程晓堂、高洪德,2006)。
3.2.1 课内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实际与上课内容联系起来,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课堂充满活力,也引发一系列生成的教学资源。例如,在Module 1 Unit 2 Healthy eating的warming-up这个环节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大家的实际进行探究。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 lunch / supper?
Why are you strong / weak / fat / thin?
Do you think you are eating a balanced diet?
3.2.2 课外活动
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求知欲,因此,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才能真正形成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阅读文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和日常生活有关的广告类文章。教师就布置了一个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收集各种产品的英语广告(slogan)和产品的英文说明,例如:食品、服装、电器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3 . 3 更新理念,对比反思进行生成
教师要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课堂和评估教学效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熊川武,2006)。这里笔者以Module 3中的一个教学环节为例在课堂教学后的反思对第二堂课进行生成性教学。笔者第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3 . 4 丰富角色,互助互动进行生成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互动是指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有效的互动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
3.4.1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互动是英语课堂中惯用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试用学生问教师答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以后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打下了基础。
3.4.2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1)学生分组讨论。这是小范围的生生互动。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产生讨论的兴趣,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也才会有话可说,并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技巧。在Module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的阅读教学中笔者结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讨论题:What can we do to prepare for the 2008 Olympic Games as a university student in Beijing / a mayor of Beijing city / a foreigner in China / an athlete / a coach...?
(2)举行辩论会。这是大范围的生生互动。就所读文章的某一观点作为辩题,让学生自由组合,现场发挥,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真实的交际需求,激发他们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欲望。仍然以Module 2 Unit 2的阅读教学为例,在文章分析完之后,笔者设置了一个辩论会的主题让学生课后准备,第二天的教学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正方:It is worthwhile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for a country.反方:It is not worthwhile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for a country.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事先准备得比较充分,各方唇枪舌战不分上下,涌现出许多绝妙的观点和想法。课堂上互动的气氛非常热烈,下课铃声响时学生们都意犹未尽。
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教师都要注意提高其有效性。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很有可能是教师开始没有预想到的,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资源来生成新的教学材料,这样使得学生有一种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感。其次,教师要把握好“导”的技术。教师是主导,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教师“导”的水平,特别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太慢和太快的教学进度是不适合的。
总之,关注教学生成,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上来。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灵活机敏地处理一些事件,幽默含蓄地扭转尴尬局面,就能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教学生成。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更加的精彩。
参考文献
葛炳芳.英语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7(6).
来继红.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2).
卢莉.初中英语课堂的生成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5).
沈倩.开发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3).
汪萍.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池州师专学报,2001(4).
关键词:口语练习 话轮转换系统 设计 实施 评估
一、引言
英语课堂上由于教学方法或所学教材的原因,少数学生发言次数过多,而大多数学生保持沉默,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兴趣。会话要求至少两人参与,更重要的是参与者须“轮流”发言,即话轮转换系统受到干扰或非常规进行。学生为什么出现此行为?如果他们认为课堂英语口语练习很重要且必须,那么问题就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很可能是由于教师所布置的口语练习任务设计不当,因而导致口语练习话轮中断。为此,作者分析教师、学生、练习任务设计及课堂组织等相关因素,设计了问卷调查,从学生那里找出确切原因,且尽量确保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与同事及学生进行了讨论,提出假设:通过设计良好的口语练习及对话轮转换系统成功管理,可以实现合理的话轮分配,活跃课堂气氛,控制活动及时间分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后,我们设计了课堂口语实验计划,形成一个合理的口语演练话轮转换系统,验证假设,总结实验情况。
二、文献综述
话轮是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话轮转换”(Sacks 1974, Levinson 1983)源于会话分析理论。Sacks, H. , E. A. Schegloff, , & G.. Jefferson在 《最简单的话轮转换组织系统》中提出话轮转换规则:除了目光交流和身体指向外,话轮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他们还提出著名的SSJ话轮转换系统,即:当前发言者可以选择下一个发言者;如果当前发言者不选择下一个发言者,下一个发言者可以“自荐”;如果没有其他参与者发言,当前发言者可以继续发言。这些规则成为本研究的依据。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交际法已广泛被接受(Richards & Rodgers, 1986: 68)。在课堂上,小组活动(包括两人组)减少了让学生迅速应答的压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练习的机会( Long, 1990; Cook, 1991),与传统的教师主讲的教学方法相比,它创造了一种更有益的语言学习环境,而不会使学生对只学习“优雅而完美的文章” 感到乏味,容易走神(Long, 1990)。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要比在教师主讲的教学方法中说得更多(Pica & Doughty, 1985), 并且话轮更多(Long etc., 1976)。教师可以在话轮转换策略的指导下灵活运用一对一练习,小组练习或角色扮演等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话轮转换的技能,获得会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李悦娥等 2001)
综上所述,合理的话轮转换分配与适当的课堂口语练习相结合,可以活跃口语课堂。
三、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探索合理的话轮转换系统,使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课堂活动。验证假设:通过设计良好的口语练习及对话轮转换系统的成功管理,实现合理的话轮分配。
2.实验对象及方法:受试者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每班64人。以四周的口语练习为例来说明以话题为主线的课堂口语任务设计,每周用教学笔记、日记、后续问卷调查记录学生的反应及教师的观察。
3.设计原则: ①课堂活动的合理安排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活跃口语课堂的关键。丰富的课堂活动能激起学生的交流欲望。②学生的情感因素:为避免某些学生害怕犯错误或故意炫耀,教师提醒他们,口语学习是一个合作性的而非竞争性的过程,大家应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来提高口语。③教师的指导:在口语课堂上,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而非主导者。学生应对自己的口语练习任务负责。
4.口语练习架构:①两人组和多人小组活动:根据Long和Cook的观点,小组活动可减轻学生对问题做出快速回应的压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大一学生具有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只是缺少必要的信心、勇气和机会。将学生分成两人组或多人小组,他们将较易克服障碍,积极参与,轮流完成交流目的。②课前准备:教师提供大量真实有趣的相关资料,包括一些词汇、话题、示范对话和短文,让学生能课前准备、组织表达,课堂踊跃发言,避免课上紧张,害怕在同学面前犯错误。③活动设计多样化:小组活动、辩论、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有趣的循序渐进的课堂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所有练习任务,轮流练习口语。④信息反馈:教师课上讲解难点、提供建议、监督活动进展状况,更重要的是,给予正确评价,指正错误,引导学生更多互动、练习表达。
四、实验实施
1.第一周,对子购物口语练习。学生分别扮顾客询问商品、扮售货员介绍商品,再交换角色。
说明(10分钟):教师说明情境,提示对话,列出练习短语。然后讲解举列,让学生复述,增强对短语的理解。教师还介绍相关商品名称、价格或购物中常用短语。监控 (25分钟):学生对子练习时,教师巡视监督、给予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正常轮流练习。反馈(10分钟):教师总结练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表扬优秀发言和进步者。
2.第二周,小组活动讲故事:他是英雄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给情节讲述故事,其中一个人开始讲时,其他小组成员根据情节接连造一个句子,依次轮流直到完成整个故事。每组指定一个组长,每个学生都参加,可提前做准备。
说明(10分钟): 反馈教师将学生随意分成3-5人小组,每组选出组长;教师解释故事情节、提供故事发展的线索;介绍与故事相关的单词或短语。监控(25分钟): 学生讲述故事时,教师巡视监督,确保顺利轮流讲述。教师帮助有困难继续讲下去者。反馈(10分钟): 学生讲完整个故事后,教师总评学生的表现,更正相关语言错误,并表扬优秀者。
3.第三周,分角色表演半音符。将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根据所给情境表演短剧里的角色,讲出台词,必要时可使用身势语。课前设计台词,课上更好地完成角色表演。
4.第四周,就给定的话题辩论:兼职对学生有益吗?学生做课前准备:写下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辩论的理由,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可以留一点时间自由辩论。说明(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3人小组,教师公布辩论题目,向学生介绍相关单词或短语,每两个小组就支持和反对的观点进行辩论。辩论是一种练习口语交流的方式,不是争吵,更不是要探究哪种观点更可取。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言。监控(25分钟): 教师监督巡视、指导有困难继续辩论者,且不帮助辩论能力较差的一组。辩论结果并不重要,教师关注的是话轮转换。反馈(10分钟): 每组辩论完后,教师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表扬优秀发言者。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教师教学日记中记录下的课堂观察数据。实验后话轮转换变得相对均衡,大多数学生比以前更爱发言,一些过于活跃的学生发言时间受到限制。
2.实验前后的话轮分配数据比较(图略) 。实验前的64份问卷调查中,52.94%学生的发言时间约为1分钟,约23.53% 的学生发言时间约为3分钟;约8.82%的学生发言时间超过5分钟,发言次数过多,且时间过长。实验后,没有发言机会的学生比例已由原来的14.71%下降到2.94%,发言超过5分钟的学生比例从8.82%下降到了0,大多数学生能讲得更多了。
3.实验前后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比较图略):(1)实验前20.59%的学生认为练好口语非常困难,之后降至11.76%;之前47.06%的学生认为练好口语困难,之后降至35.29%。(2)实验前认为英语口语难度一般的学生占23.53%,之后升至38.24%;之前8.82%的学生认为练好口语容易,之后为14.71%;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认为英语口语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六、讨论与评估
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问题合理;用解析法、原因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头脑风暴讨论法等全面分析问题;假设的提出,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实验是调查研究性的,作者设计问卷调查研究了问题的现状,设计课堂活动,话轮转换系统严格与口语练习研究结合,实施步骤详细,可操作性强,实验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亲自参与教学实验,用观察法、教学日记、问卷调查等方法搜集了足够的数据分析结果,实验所得结果证明假设是正确的:通过设计良好的口语练习及对话轮转换系统成功管理,可以实现合理的话轮分配,合理的话轮转换系统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语活动。
本研究只是个简单的尝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持之以恒用充足的时间继续验证。同时,学生小组活动练习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减弱,依赖他人的意识增强;教师设计的话题如果脱离实际、交际可持续性差,会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对学生口语练习监控、指导不力,课堂会变成聊天、自习。
七、结论
全面实施本研究后,最初的状况得到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轮流发言了。作者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①少数过于活跃的学生得到了控制,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可以课上轮流发言了。②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课前做准备,话轮分配可以顺利地进行。③大多数学生对所给新活动任务能够做出积极反应,只有少数几个没有被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
[1].Donn Byrne.1987.Techniques for Classroom Interaction [M]. Longman Inc.
[2].Jermy Harmer.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 Longman Inc.
[3].Levinson, S.C. 1983. Pragmatics [M]. Cambridge: CUP.
[4].Mary Underwood.1987. Effective Class Management [M]. Longman Inc.
[5].Sacks, H. E. A. Schegloff & G. Jefferson.1974.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M].
[6].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