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口头表达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头表达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一、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朗读背诵除了具有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记忆的作用以外,还能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并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增加词汇量,学到多种多样的句式,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训练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例如集体诵读、个别朗读、接力诵读、分角朗读、小组朗读,或教师朗读,学生随读。

集体朗读可以为个人朗读创造条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朗读较好的学生,以便树立典型,带动全班。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让学生倾听录音朗读,以便学生模仿和提高。

二、口头复述

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特别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连贯的说话技能和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的说话能力。

(一)复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详细复述,即按课文的顺序作清楚、明白、连贯的复述。详细复述不一定要作全部课文的复述,教师可指定学生复述某一段落。

第二,简要复述,即按照课文的顺序,删去那些次要的解释性或描写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东西来复述。

第三,创造性复述。它不仅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而且要求在复述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见解。这种复述应该鼓励学生多引用原文,以便丰富学生的词汇,学习课文的句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复述前可以要求学生编写复述提纲。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复述的层次和重点,做到清楚而有条理的复述。下面是一个学生编写的“小弗郎士赶到课堂”以后看到的情形的复述提纲:

1.平常上课前的情形;

2.今天一切都安安静静的;

3.韩麦尔先生穿上了礼服,镇上的人也来了;

4.韩麦尔先生柔和而严肃地宣布了最后一课;

5.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要求学生详细复述的练习,应该在分析了课文内容,编好复述提纲以后再进行,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对人物的思想性格还没有深刻地领会,就要求学生详细地复述,这种说话训练的价值是不大的。

三、描述插图

图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人的魅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激动。优美的插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生的观察多是细致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样结合课文内容的看图说话,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明显的教学成效。

四、课堂讨论

利用一定的教学时机,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大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育,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种课堂讨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带有辩论性的全班讨论,二是富有探讨性的小组讨论。

先说全班性的讨论。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祝福》的时候,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几个讨论题:

1.小说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特别是多次写她的眼睛,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2.对祥林嫂被迫再嫁时的表现应该怎样理解?

3.究竟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4.为什么说祥林披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讨论的问题,再次认真地独立阅读课文,准备好讨论提纲,参加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就必须认真地从对比中注意三次肖像描写的区别和多次描写眼睛的特征,从而由人物的外部描绘去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便从分析归纳中明确自己的看法。

再说说小组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有时是随机应变的临时讨论,有时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讨论。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拿到批改的作文以后,往往只是看看分数就往书包里一塞,至于文章哪些地方修改了,怎样修改的,并不重视。这一事实说明教师的精心批改在一定条件下是无效劳动。怎样把无效劳动变为有效劳动,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呢?可以寻求的途径是:把学生组成评改小组。每次作文以后,学生先在小组交换阅读作文,然后大家讨论评改,并把集体评改的意见写在作文后面,最后交给老师批阅。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一般都比较高,都能评长论短,各抒己见。它说明了适当地组织讨论,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才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组织课堂讨论要适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提出的讨论题必须富有思考价值,能够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2.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线索,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机。

3.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把握讨论中心,引导学生讨论。

4.要注意学生口语的纯洁性。要纠正学生说话不连贯或带口头禅的毛病。

五、口头作文

第2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一、消除障碍,营造表达的氛围

爱说、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但由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学生主体地位丧失,胆怯心理大大压抑了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同时,他们因为担心表达不当,害怕被其他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所以变得沉默寡言了。要想解放学生的嘴巴,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表达氛围,清除学生的表达心理障碍。教师不应该以绝对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课堂气氛是轻松的、自主的。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我们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比如说“你真勇敢,你的表达很清楚,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等。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的言语表现欲望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口头表达的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小组合作,增加表达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之初,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小组合作的批评之声日渐激烈,令很多教师在迷惘与彷徨中拿不定主意。笔者认为,不应该将小组合作一棍打死,尤其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中,小组合作有着独特的作用:它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口头表达机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好让他们参与口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在很多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只是少数尖子生独占鳌头,绝大多数学生充当了听众。这种“满足少数、忽视多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都让学生上台表演,每个人平均还不到一分钟,怎么办呢?小组合作的形式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小组内,人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时空,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互助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平时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而小组讨论给他们的口头表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创设情境,构建表达的平台

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语文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转贴于 情境之一:表演课本剧。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课本剧表演,再现课文情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语文实践活动。表演课本剧不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而是通过表演再现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而且学生编排演出活动,也是进行口头表达的好机会。如在表演《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通过子明与公仪休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内心敬佩公仪休的清正廉洁。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境之二:开展辩论会。

笔者曾围绕“上网”这一话题组织学生展开争论。坚持“弊大于利”的学生组成了反方,竭力反对上网。他们认为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既影响学习,又影响休息,还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他们的意见遭到一些“网民”组成的正方的反驳。正方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他们“现身说法”,证明那些没有意志力的同学才会沉迷于玩游戏,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查阅资料。网上信息包罗万象,它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小学生上网,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话匣子打开了,学生们妙语连珠、针锋相对。这是笔者班上一场很成功的辩论会,在这场辩论中,学生品尝到了畅所欲言的喜悦,感悟到了成长的美丽。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关键是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行。

四、体验生活,拓宽表达的空间

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课堂并非进行口头表达的唯一场所,在课堂之外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或细微的影响。

第3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关键词】提高认识; 说话活动; 表现习惯

培养学生敏锐、细致、全面、准确进行口头表达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好语文,适应将来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要求。

因此,在“小语”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教师提高认识,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前提

处于基础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强调书面语言的训练、忽视语言训练的倾向,应该将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相提并论。

语文教育心理学表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心里过程,但是这两个心里过程是互相沟通的。口头表达对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口述要比书面表达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教师应正确、全面地理解作为训练,不应只限于书面训练,还应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

目前,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听、说的途径来传授知识的。学生听力健全,才能接受和理解教师的知识,然后通过说,表达自己理解的内容。学生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上下功夫。

2 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2.1 表达阅读体会: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体会。

2.2 表达见解: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欲望,当学生个体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在讨论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2.3 表达观察结果: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人物、并把观察结果说出来。

2.4 表达生活:小学生写作素材来自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让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和语言积淀,进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2.5 表达想象: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养成良好的表现习惯,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表现”是人向客观显示自己的存在,是人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愿望,尤其是当这种表现成功地受到老师的赞扬时,学生更是喜上心头。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我,养成敢于发问、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在众人前讲话等习惯,克服懦弱、自卑、胆怯等不良心理。那么,教师在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表现习惯呢?

3.1 注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会表现”: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一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不失良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口头表达训练,使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情。

第4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48-01

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勇于提问,合理猜想,积极讨论、分析,言必有据的推理。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层次性,即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有层次地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综合性。它不可能独立地存在和发展,而与记忆、理解、推理及空间想象等能力互相渗透,互相支持。这说明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不能离开其他能力孤立地进行。

目前,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旧的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导致学生数学口头表达就是教师提问,学生言必有据的推理回答。缺少问题探索过程,没有提问意识,缺少创新精神;习惯于教师的知识灌输,缺少合理的猜想。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挤掉了学生积极讨论、分析的过程,被教师的讲解取而代之。过分强调了言必有据的推理,导致学生不敢说,说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切实很有意义。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节内容时,有这样一道计算题:在RtABC中,∠C=90°,AC=8,BC=6,求此三角形的外心O与内心I的距离。先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景:第一层次,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求呢?(单纯地解决问题)第二层次,你能用几种方法来求?它们体现了一些什么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及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的点拨,得出了很多解法:如综合法、分析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第三个层次,你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吗?(培养创新能力)。经过学生小组探索,确有一些令人兴奋的结果,有的联想到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设点C为原点,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平面,由题意可得点O坐标(3,4),点I (2,2),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得OI的长。这一过程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第四个层次,归纳小结,由各组自己归纳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或数学思想方法等,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鼓励或加以完善。第五个层次变式训练:在ABC中,AB=AC=5,BC=6,求此三角形的外心O与内心I的距离(其层次与上面类似)。从而达到口头表达的目的,当然这只是一种基本的策略,而真正要解决上述问题应注意: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学生数学口头表达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根据教学需要,及时进行角色的转换,由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转变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师生之间成为新知识的共同学习者,探索者和倾听者。作为教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尽可能减少统一要求,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理解学生,特别表扬敢于发言的差生。让学生有足够表现和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和机会,促使学生亲历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去行动、去讨论,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在这种民主、宽容、和谐的环境中,学生说数学能力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萌发,显现。

二、发散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数学口头表达的教学

今日的数学不再仅仅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作准备,数学口头表达能力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具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根据教材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具有可研究的开放性问题是实施教学内容开放,发展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三角形全等教学中,探索图形全等、线段、角相等、线段与线段之间位置关系,面积等,解决的问题越多越好。又例如,设计“无问题”练习,即只有已知条件,而无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判断用所学的知识可以从这些已知中推断出哪些结论。这样能使每一个学生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无论程度如何,学生说出一些结论,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不至于学生问题无头说起,讨论也可以由浅入深。

三、开放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口头表达的教学实践

教学没有绝对好和绝对坏的方法,适应特定的创新需要,适应学生特定发展就是好方法。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必须能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扩大他们对学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因在提倡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的同时,加强对研究法、发明法、小组讲座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并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多种教学方法最优化组合。逐步使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课堂讨论,学生解释,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正确理解数学语言,准确使用数学语言

第5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结合实际教学中的经验,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成长的特点,我们应该制订科学的培训体系,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即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会说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转变课堂角色,纠正学习态度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成功地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如耐心、幽默、亲和力等,而且要明确自己和学生的角色――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在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里,学生能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语言交流。

其次,要做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示范者、引导者、激发者、促进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和组织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口语中不正确、不规范的语音、语调、语速和句法结构都是学生理解的障碍。

再次,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单一强调书面练习而忽视口语训练,直接导致了“哑巴英语”的产生。因此,教师应努力走出为应试而学习英语的误区,明确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经常和学生讨论英语口语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英语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对他们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积极性。

二、注重情感渗透,鼓励主动表达

在英语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各自性格的差异,往往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同时,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心理变化,学生怕丢面子、害羞的思想比较严重,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自我否定意识的产生。因此,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开口、敢于表现自己。为了达到这个初级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教学相长的意识。我们的教学要实行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平等地与自己讨论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鼓舞、去激励学生大胆开口。

其次,我们要有欣赏的意识,要用我们的慧眼去观察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多给学生微笑以示肯定和赞许,我们更要通过多表扬,多树典型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第三,要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要适度引导学生自觉“对外开放”,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一切的意识,要积极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引导他们消除自己的恐惧心理,消除怕被别人笑话的顾虑,进而自觉、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三、增加语言输入,强化实践运用

语言是交流工具,说是传达交流信息的手段。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并且非说不可。因此,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善说”。

1.利用视听材料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口语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教师在给学生最优化的“输入”之后,要积极鼓励“输出”,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通过听力的训练,学生可记下重点,并进行讨论整理,把听到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然后发给学生书面材料,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修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技能的综合训练。

2.借助专题材料进行口语发言训练

第6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一鸣惊人的过去

家有一女儿,不是神童,却常常有着普通孩子的“一鸣惊人”。刚刚两周岁的她看着残缺的月亮,着急地说:“妈妈,不好了!天上的那只碗摔破了!”看见挤出的长条的牙膏,乐滋滋地叫道:“妈妈,我也会做拉面了!”入园后,她的“妙语”更“惊人”。 笔者在组装刚拆洗的电风扇,手忙脚乱的,她对正在一旁玩电脑游戏的家长说:“爸爸,怎么不与妈妈合作呢?”作为刚执教过《学会合作》的语文老师,笔者惊愕地追问:“嘿!丫头,什么叫‘合作’呀?”“哈哈,合作就是两个人一起做呀!”说完歪着脑袋又补充,“还要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她会说:“奶奶,请你帮个忙!老师说的‘要互相帮助’!”而她老奶奶让她办点小事,她会振振有辞地说:“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奶奶原话反驳,她狡辩:“可老师说的是‘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呀!你是大人,怎么能要小朋友帮忙呢?”老奶奶无奈却乐呵呵地“自己动手”。

审视现实:“一字千金”

在现在的课堂上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景:老师提问后,课堂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学生举手,在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中,常常是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教室里。这是我国教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一种课堂氛围。应该说,这种现象的存在成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巨大障碍。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沉默”的呢?华中师范大学的闫旭蕾将这种“沉默课堂”归于一种教育方式的“必然产物”,并具体阐述了三方面的原因:①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套上精神枷锁。在课堂上学生不敢寻求独立性,不敢向教师提出冒尖的问题打破课堂教学平静顺利发展的局面。②讲授教学法从心理上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老师讲授的时间越长,学生被动接受、缺少表达的时间也越长。③学生课堂中的挫败体验,增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进行。疲于应试的教与学,便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只重“文”而忽视“语”的现象。有时学生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发言的机会,但有些教师对学生口头表达的闪光点缺乏热情和肯定。若学生口头表达中出现缺点问题,不合老师的意,就用眼神和其他肢体语言阻止学生“口若悬河”地说下去。学生在这一次次的“特殊关爱”中颓尽了表达欲望,学会了察言观色,体会到了“言多必失”,逐渐信奉“沉默是金”!这些“沉默课堂”的现象严重阻碍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锻炼。

追求理想:一气呵成

多么希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沿着儿时的道路继续发展呀!让他们能用一句生动的话打动别人,能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的道路总是很崎岖,然而只要有目标、有正确的方法,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1.创设表达的情境。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学生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学生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课上,二是课外。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 ”。但这里讲的“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说”与“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复述、讨论、辩论等形式的比例。例如,教《落花生》时,孙双金老师设置了“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你愿意做个苹果式的人还是花生式的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外的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主要放手让学生以组、班、团、少先队、学校等为单位,组织演讲比赛、模拟采访、模拟谈判、模拟电话,进行即兴表演、讲故事、读报、辩论、社会调查等系列活动。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严密策划,精心组织,认真引导。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必然会对语言做一番斟酌、取舍、连缀、组装工作,这就自然而然地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这类活动的开展,能调动学生锻炼口才的积极性,入情入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给予自由表达的权利。马克思说:“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切自由的基础。”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学生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插话: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强,自控能力差,有了自己的想法马上就要说出来。因此,插话正表明了学生在认真听积极想,是灵感的一种表达,是顿悟、创造性飞跃的一种表现,教师不可简单地斥止,而要聆听、警示、引导、尊重。

争论: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有效地缎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标新:别林斯基说:“学生如果把教师作为一个范本而不作对手,那他就永远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很少有唯一的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在“标新”思维中组织语言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思想。

失言:犯错是孩子的权利。如果对叙述的错误总是加以训斥惩罚,那么学生就会为了不犯错,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或干脆停止对学习的探究而免开尊口。帮助学生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比惩罚更重要,找到起因对他的发展是又一个新起点。

3.增强表达的底蕴。

(1)丰富生活经验。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学生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学生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应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在与学生相处中,笔者发现,凡学生亲身经历的或亲手做的事,说起来总是那么绘声绘色,感情真挚。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动手,充分让学生手、脑、口并用,边做边说。如组织学生植树,在学生亲手劳作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步骤地说出劳动过程,最后让学生想象绿树成阴、大树成林的美景,产生喜悦之情,增强表达欲望。还可以组织各种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外出旅游等丰富学生的生活。

第7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关键词:想说;敢说;爱说;多说;善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67-01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语文就是语言。因此,除课堂效果外,还应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系统的口语训练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走出成功的第一步是至关重要的,怎样让低年级的学生踏出良好的第一步呢?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让他们跟着你进入话题。人们常言兴趣是一人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是产生动机的主观原因,是使所从事活动获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小学生因年龄特征都具有炫耀的心理,对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总是“津津乐道”,作为教师不仅不能视之为“骄傲自满”,而应当循序善诱,抓住这一时机,鼓励学生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使他们把想说的话能大胆地说出来。

二、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敢说”

让学生敢说,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前提所在。学生往往在公共场合不敢说话,主要是一个心理障碍问题,既一个“怕”字,怕万一说错,老师批评,同学嘲笑,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性格内向,她们往往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不得场”,最怕回答老师的提问,为了消除说话的胆怯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完善,甚至不正确,也不要紧。注意观察发现其长处,并加以引导,给予鼓励。如在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中,当我提出请由同学们读一个句子时,一位学生犹豫再三,终于举起了右手。我微笑着请她朗读,他站了起来,也许是过于紧张,在众多师生的面前,尽管她努力地张了几次嘴,却是一个字也没能吐出来。学生红着脸望着我,我走到她身边,抚摸着她的肩鼓励说:“别紧张,深一口气,老师相信你能读好。”孩子挺感激地望了我一眼,通过努力,她终于取得了成功。

三、寓教于乐,让学生爱说

学生“想说、敢说”了,还要“爱说”,要让她们体会到“想说、敢说、爱说”的乐趣。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小学生有爱玩好动的天性,让她们在娱乐活动中学到知识,学会谈话,低年级的学生平时喜欢玩游戏,教师在他们游戏时,让他们讲故事、背诗、唱歌、跳舞等,玩得高兴,说话的欲望也就激发了。还可以成立歌唱小组,故事爱好兴趣组,开始报名的可能不多,后来他们发觉到兴趣小组好玩,又能听故事,参加的人就会越来越来多,最后达到全员参与,在多次锻炼后,学生的表达欲望就会越来越强,说话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方法,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提高说话的技巧。

同时,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也离不开语言的积累,教师要提倡学生平时多摘抄一些格言、谚语之类活生生的材料,以利于学生“活学活用”。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

小学生说话的机会其实很多很多,课堂中课堂外到外都存在,有时想让他们不说也不行,但这些说话大都是“无序”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是要给学生创造不乱说话的机会,让学生既要说,又要承担“说”的压力。比如条理清楚,内容要丰富,语言要流畅等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每天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几分的演讲,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用几句话说清楚,吐字要清晰,态度要大方。久而久之,学生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并且要说好。通过这样长其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得到较大的提高,习作水平也可随之提高。

五、传授说话技巧,让学生善说

第8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教学内容

一、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意义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目的的一种能力。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有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更是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是在职场上推销自己,还是在市场上推销产品、技术、服务,都对人才的口头表达能力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缺乏口头表达能力,即使有精湛的技能,也会因为不懂得恰当交流,使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面对处处有竞争、时时有挑战的当今社会,口才的高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部分人的成败。

我国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高中的应试语文教育,对学生重视读写多,而口头表达少,在教育的第一线,我们经常深感入校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合格的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培养大学生积极思索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大学生的个人之需、社会之需、时代之需。口才作为大学生走向市场和在市场中拼搏的必备素质,日益显现出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从口头表达基本训练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演讲口才训练、辩论口才训练,进而通过面试、销售、谈判、服务语言等实用口才训练来达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是一门以素质能力教育为目标,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旨在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技能训练,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语言技巧,具有专业所需的演讲与口语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应变能力。具体有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口头表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口头表达方式和方法。

3.素质目标: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继续学习,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交际的素质与修养。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在我校是航空服务、酒店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培养口语技能的公共课,同时对其他专业学生开放选修。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作为高等院校大学新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高等院校特色,对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从理论入手,侧重于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阅读、写作、交际等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根据高等院校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需求和将来的就业要求,有所选择地设计了态势语训练、朗读训练、口头表达方式训练、演讲口才训练、辩论口才训练、面试口才训练、销售口才训练、谈判口才训练及服务业口才训练等内容,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其中演讲口才训练、辩论口才训练是为了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而设计的,面试口才训练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求职需要所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销售口才训练、谈判口才训练及服务业口才训练课程内容是根据学生未来可能的职业岗位需求与现代企业发展趋势所设计的。

(一)教学内容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充分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将来实际工作中各环节突出需要的口才知识,适应素质培养方案的需求,经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在内容上划分为七大模块,每个大模块下有若干子项目,具体如下图1。

图1 《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图

具体教学重难点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二)教材选取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针对高职高专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按照文中上述构想,编写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一书,编写中始终贯彻“轻理论讲解,重实际训练”的指导思想,同时参考了大量资料,从中提取精华编写而成。此书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除了本院,也被湖北开放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他兄弟职业院校采用。

(三)考核内容与方法

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平时表现情况,课堂内教学实训成绩,期末口试成绩,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的额外加分。

1.平时考察。重平时考查,占总成绩的50%,其中到课率、作业占20%。

2.平时训练。占30%。强调“三要原则”,即“上课要到堂(考勤约束),训练要参与(记录激励),参与要质量(评估促进)”。

3.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表现良好的酌情加5―10分,总分不超过100分。

4.期末综合考查。期末考查成绩占50%,采用口试的形式,内容为演讲。每人演讲时间应为3分钟。每位同学必须参加口试,否则考查成绩计0分。

三、结语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和前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以《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等课程教学实践为主要支撑,申报并获得了201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0402)。

参考文献:

[1]陶晓辉,苗邯军.口头表达能力训练[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

[2]陈翰武.演讲与口才[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刘晓航.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4]邹远.情景口才技巧与素材全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5]肖守琴.《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2010,(2).

第9篇:口头表达能力范文

利用;5分钟;表达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于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已成为一种共识,而且更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所以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七条:“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表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第九条:“学会演讲,做到观点分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的发言,恰当的应对和辩驳。朗读文学作品,能精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然而,榆林十中的高中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社会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普通话发音不准;口齿不清,语速不当;支离破碎,缺乏条理;词汇贫乏,表意不清;不能借助非语言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口语交际不主动、不大方;惯说脏话;盲目使用流行语;唯我独尊,不使用礼貌用语等方面。

针对上述症状,本人受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的启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对策。

1.确立5分钟口语表达训练意识,克服口语表达障碍

上高中以来,学生课业负担重,课时紧,经常集中的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可能性太小。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要探索一条既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又可以持续的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途径。那么,我觉得每天课前5分钟的口语表达训练正符合这一要求。这一训练,既是对学生个体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学生群体口语表达意识的强化;既是一次对学生具体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又可以帮助学生掘开主动表达的堤坝;既可以让学生体验自我超越,表现自我的成就感,又可以为教师带来口语表达教学最鲜活的资料。对利用5分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认识,师生要达成共识。

高中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经常遇到的是胆怯、自卑、自傲等心理障碍。克服口语表达中的胆怯、自卑和自傲等心理障碍。根本在于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估价自己。同时,还要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行有意识的口语表达实践。在实践中摆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位置,逐步形成健康的交际心理。同时,心理素质是可以训练的,如果训练方法得当,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克服紧张情绪、稳定心理的方法。心理训练的要领,在于找出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方法。比如,同陌生人、名人、异谈时出现紧张心理,可用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加以调控。可以作这样的暗示:大家都是人,有什么好紧张的。也许他(她)正想同我交谈而难以启齿呢。我做了充分准备,比他(她)有利,交谈一定能成功。这样一想,可以帮助克服紧张心理。

克服自卑、自傲心理的方法。一些教师、企业家、律师、演讲家在出去讲课,演讲或参加社交活动时,先对着大镜子修饰一下自己的容貌,然后自信地凝视着自己的形象大声说几遍:你今天一定成功!最后精神焕发地跨出家门。这种做法说来可笑。其实是一种自我暗示。自我肯定的潜意识会帮助你克服自卑与胆怯,增强信心。

如果在比赛中发现有强大对手,决不要盲目自卑:“我的普通话、风度都不及他,我多么无能呀!”而应该这样想:“他能这样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许开始还不如我呢。”这种避开现实的差距,通过联想找出双方共同点的方法,人称暗示方法也叫联想求同法。

2.制定榆林十中高中生三年课前5分钟口语表达教学计划

现代社会,好学普通话是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第一步。在农村学生占多数的这个大环境中,普通话的提高又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所以对普通话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而对于口语表达的训练可以在高中各个阶段有重点,有计划的进行。

高一阶段。高一是培养高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起点,学生来自各个学校,口语表达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入学后要进行摸底,依据摸底结果确定教学目标。本年段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去与人交流。不在于说好,而在于肯说。

前测:每名学生在事先不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为时三分钟的自我介绍,教师进行研究,同时可让学生评点改进。

第一轮:自我介绍

目的:使学生克服紧张心理,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内容:每名学生可事先准备好,但要脱稿面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内容自定。学生间可进行评论,教师评论以鼓励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形式:水平较低的同学能简单介绍即可;中等同学语言要流畅,中心明确;表达水平较高的学生在介绍是则要求有新意,讲求层次性,形式不拘一格,语言要生动。

第二轮:即席发言

目的:学生能较好地组织语言,部分学生要提高临场应对能力。

内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校园话题。

形式:教师与科代表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指定40道——50道题目,学生在课堂上抽签作即席发言。程度较低的学生由本人提出可提前一天抽题;中等学生可提前十分钟抽题,水平较高的学生当堂抽题。即席发言后,场下同学可就当天的话题向发言的同学提问,场上、场下进行交流。之后,教师讲评,以鼓励为主,但要指出存在的问题。

要求:学生对所讲论题有一定的认识,能围绕中心选材、组材。语言表达要有条理性,尽量生动,能和场下同学做适当交流。

高二阶段。高二在高一训练的基础上,要求进行口语交流时要有明确的说话目的,能很好地把说话内容表出来;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语言有形象性、层次性、逻辑性。本年段重点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创造思维的训练。

第一轮:评论

目的: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强化分析,评判是非的能力,语言力求准确、简练。

内容:名人名言、时尚观点、道德理念。

形式:由教师当堂出话题(话题可事先由科代表向学生征集,亦可由教师提出,经整理确定),一名学生主评,其他学生辅助,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允许有不同见解。

要求:学生在阐释观点时语言要规范,力求准确、简练;阐释角度力求新颖;能旁征博引;要有适当的体态语。

第二轮:合作创作

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内容:可以是社会生活题材,也可以是校园话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体裁可以是小说,可以是纪实文学,也可以是戏曲。

形式:讲故事。学生合作创作。第一名学生在讲述结束时必须留下悬念,留待下一名学生续讲。由四名学生(前后两桌)组成一组,结束后由五人共同补充、修改成文。

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故事有连续性;讲述生动,有感人情节;思路新,有独到见解。

高三阶段。高三锻炼学生的考场作文能力

第一轮:口头作文

目的:培养学生的口头作文和考场作文快速构思的能力;

内容:可以是近十年高考作文或模拟考试作文话题。

形式:说思路。学生前五分钟抽题,5分钟构思,5分钟口述题目、结构、所用材料以及题记、开头、结尾的写法,然后由老师点评并介绍满分作文的构思。

要求:题目新颖,层次清晰,内容充实,题记有意味,开头、结尾精彩

第二轮:佳作欣赏

目的: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

内容:中学生作文,字数8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