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微课案例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浪潮中,信息技术逐渐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工作。在进入信息时代后,如何高效处理一系列数据、信息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渐显现,需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与质量,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微课概述
微课属于精短视频,是指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视频的核心形式准确记录某一知识点,详细讲解全过程。通常情况下,视频播放时间在5~10分钟。也就是说时间短是微课的显著特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等,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微课内容单一,教师以某一知识点、技能目标等为基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这些视频,准确理解新的知识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微课资源容量并不大,师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观看,甚至可以下载观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在微课作用下,课堂教学环节得以优化,能进一步延伸、补充课堂教学,确保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应用实践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极强,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了好奇。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不能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否则将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在小学三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章节内容,全方位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科学设计、制作并使用微课。以“认识键盘”为例,学生可以根据微课所提供的步骤自行操作,完成教师在微课中设置的作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引导者等角色,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讲解教学重点、难点,适当点拨学生,有效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准确把握新的知识点,使其能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在微课作用下,教师得以解放,而学生也置身在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有利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
微课是一种针对性特别强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特征,优化利用微课优势,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研究的重要平台,充分显现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以“文件与文件夹操作”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资料包中的微课自主学习相关知识――都是一些关于“文件与文件夹操作”的方法。学生需要一一观看这些视频,还要亲自进行操作,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再次观看对应的视频,重新操作,直到准确掌握新知识点为止,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这样可以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好铺垫。对于发放任务单形式来说,体现了任务驱动理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探究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任务的时候,教师要坚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置的任务要有坡度,要符合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促使他们都能提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逐渐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优化利用多项功能,比如,快进、暂停,观看相关的视频片段,自主操作,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初识‘画图’软件”为例,在学习相关章节内容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边看边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在微课作用下,教师要全方位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各方面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以
此促进他们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一、彰显独特性,体现创新性
教案设计的风格特征和内容特点展现了教师教课的独特性,所以教师在准备教案时,要突出自己教课风格,并将自己的风格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渐接受自己的教学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的方式也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遵循自己的风格。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时,课后有一个“奇妙的剪纸”活动,教师在这个课题中可以鼓励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将“轴对称”与“剪纸”相结合,要求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想象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剪纸的形式把自己想表达的图形展现出来。学生们常常会想出“楼房”、“苹果”、“鸡蛋”、“松树”等这些自然界和生活中本身存在的事物,为了表现教师个性化的授课方式和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首先突破学生脑海中传统的想象,比如可以将“楼房”和“松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之后用剪纸呈现出来。教师在给学生呈现自己的作品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出更多“组合型”图形,通过剪纸展现给同学们。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彰显了他们思维的个性,剪纸的活动也体现了他们自主实践、自我创作的精神。
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教师教案设计内容表现出来。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学习《圆》时,教师在教案中可以设置一项关于用“圆”来绘画图形的活动。学生通过对“圆”的数学概念的了解,会根据自己的审美绘制出各种样式的图案,这样既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和想象力,又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提升。这种教案设计就迎合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素质教育的规律,开拓了学生思维,也促进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变单一为整体,系统地教学
教案设计得体恰当与否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学习而言,更是对学生知识运用、师生交流、同学互动、课后实践等一系列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言。所以教师教学不能单一地讲授教材知识,而是要将知识内容结构、课堂互动、学生掌握情况、课后解决问题的效率等环节包含在内,而这些环节的设置也体现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对“统计”这个概念可以通过班集体这个整体举例来解释说明,把班级作为一个样本,男生和女生分别作为统计对象,通过条形统计图的形式来把班级总人数、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表现出来。这种方式充分地运用了学生这个整体,对“统计”的数学概念通过实际的样本进行了解释,在统计计算过程中也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带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在这样生趣轻松的环境中学生也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课堂学习,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老师与学生搭成的和谐的关系也有助于课下师生之前的交流和讨论,带动了学生学习欲望和热情。所以这样一个整体、系统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综合实力,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发展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种结果对于整个教学体系来说,也着重体现了系统化的特点。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意识
数学的学习在小学阶段而言,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的生活技能。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独自地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对“正比例”和“反比例”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在对其定义的时候切记不要按照书本的文字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解释,而是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比如“正比例”:人类的毛发长短与时间成正比,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毛发也会持续生长;又比如“反比例”:气温和海拔成反比,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教师通过举例来向学生说明其定义更能让学生轻松易懂,而后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常态事物来向学生提问所列举的两项事物成什么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联系发展的观念意识。这些环节过后,教师还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生活中的例子,哪些属于正比例关系、哪些属于反比例关系,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生活、分析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价值观。
1、进一步搞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2、继续抓好学生的计算,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3、加强平时课堂的教学研究,真正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4、开展好市立项课题的研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一)进一步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1、年级备课组长写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度表,第三周星期二上交数学科组。
2、备课写教案。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做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备课包括备学生情况、备教材、备教师用书、备教案等,用好课本和教师用书。老教师可备在课本上,三位新教师要求写开学初的15个左右课时的教案。
3、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要求。
(1)一至六年级以完成课本习题(作业本)和学校统发的《学习辅导》练习册为主,要求学生作业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无乱涂乱画现象,保持封面封底完整、整洁。学校不允许购买第二本练习册。
(2)批改要求:①练习册每一课时都要有批改,但可以选择重点批改这一课时中的某几大题。
(3)教师批改要及时,重视作业的反馈、评讲和学生订正,使作业能真正起到巩固知识,内化能力的有效手段。
(4)检查落实:本学期以不定期抽查作业为主,重点检查学生书写、学生订正情况,教师批改次数、批改是否规范、是否及时,批改是否认真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充分利用好中午午训15分钟时间。可结合新课内容进行一些练习,也可以进行口算、计算训练。两个班的科任要培养好值日班干部,布置好午训学习内容,使午训时间学习有序,安静,有效。
5、帮扶学困生计划和措施。(1)要制定计划和措施;(2)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袋,跟踪帮扶学困生,抓出成效。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准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准时参加科组会议,并做好各种记录。
7、用好教具,尽能力自制教具,用好教学课件,教学投影仪,提高课堂效率。
8、本学期数学科组教研会议时间为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时间,请有课的教师在开学初与其他科任调好课,准时参加。
9、本学年数学备课组长。
一年级:赵小英老师;二年级:蔡伟玲老师;三年级:刘淑珍老师;
四年级:叶林强老师;五年级:蔡鹊英老师;六年级:周美好老师。
10、备课组长要做好本年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的跟踪落实,做好单元测验的跟踪反馈,做好教学资料的有效利用,以及单元试卷、教具和教学用书的使用和保管。
11、以老带新,师徒对结一帮一活动。
一年级:庄美妆老师——张丽娜老师,二年级:蔡伟玲老师——陈英英老师,四年级:叶林强老师——赖慧豪老师。
(二)、通过各种有效教科研活动,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1.组织上好以“高效课堂”研究为抓手的校级公开课、示范课。
本学期由低年级庄美妆老师,中年级刘淑珍老师、高年级唐巧凤老师各上一节校级示范课。从师生的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等等方面,对构建高效课堂进行研究。
2.开展市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3.继续学习观摩国家级、省级比赛获奖优质课录像。本学期争取开展一至二次此项活动。
4. 随堂听课活动。本学期教导处和科组会继续加强推门听课和评课,促进课堂教学真实、高效。每一位教师要有一本听课记录本。科任老师要经常进行互听课、评课活动,特别是同年级之间,要互相多听课、评课。
5.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培训学习。本学期要进行一至二次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和学习。
(三)、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活动,促进两率的提高
本学期每个年级将继续举行学生计算能力比赛活动。
一至二年级举行口算比赛,三至六年级举行计算能力比赛。年级之间交叉出试题,交叉评卷,出题老师要依标靠本,严密、认真出好题,并做好试题保密工作。
每个年级设计算比赛成绩优秀奖,奖励成绩前四十名左右的学生(一年级六十名左右、二年级五十名左右),与绩效奖金不挂勾,只奖励学生。每个年级设平均分奖,奖励年级前两名,一、二年级奖励前三名,与绩效奖金挂勾。
科任老师要做到:(1)重视学生平时的口算、计算的训练;(2)利用午训时间多练计算,过好计算关;(3)加强学困生的计算训练和辅导。
(四)、积极参加镇、市、省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
1.镇小学数学教研组将在本学期举行三、四、五年级计算能力比赛,具体要求按下发通知执行。相关数学科任要积极准备,平时加强口算、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积极参加镇举行的数学说课比赛活动。为了培养青年教师,本学期科组决定选派蔡伟玲老师参加本次镇的说课比赛。并由李国夫副校长、叶林强老师、刘淑珍老师、周美好老师、熊兴涛老师组成一个指导团队,对蔡老师进行指导帮助。
3.微课制作培训和比赛。
如,备课教案的检查就存在类似问题。一是看课时,以数量论质量;二是看篇幅,以长短论质量;三是看教案要点,简单地浏览一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等要素,以格式论质量……走马观花后,草草地在教师的备课本上打个等级,签个日期,盖个公章就完事了。
检查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师“照抄”参考书上的教案而不加理解;“下载”网络教案而不加筛选;找人代抄(写)教案而不知羞愧;更有甚者,先上课后补教案以应付检查……凡此种种,只见教案不见教师,只有教法没有学法,教案与教学严重脱节,使教案成为费力不讨好的累赘。
我们针对教师备课的实际,把检查的重点放在教案的质量上,主要看教案是否真实有用,并采用写评语的方式给教师提建议、提要求,促使教师认真备课,用心备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案例一:冉亚妮老师备课《给予树》(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她这样安排教学流程:通读课文发现问题(教案预设了12个问题)再读课文思考问题(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从金吉娅的做法里,我们体会到……)讲读课文解决问题……
检查教案后,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
教学设计不错,既抓住了重点,又体现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如果抓住课文后的【口语交流】(作业2)“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小练笔】(作业4)“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金吉娅)的话。”将“读、说、写”有机地融入你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冉老师根据评语提示,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后来她用这个教学设计参加全县组织的小语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了一等奖。
案例二:“元、角、分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一课,陈晓玲老师备课时,这样确立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
教学目标紧紧扣住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材的把握上,你下了真功夫!其实,认识“人民币”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写评语前,已拿元、角、分的钞票试验过,21个小学二册的学生,无一不认识)。你的第二个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学科育人”的德育价值,但是,对二册小学生来说可能显得空洞了些,是不是改成“帮助小学生学会买卖、学会花钱”更好一些。
陈老师根据评语提示,重新确立了教学目标,并根据新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超市(模拟)购物体验在买与卖的体验中发现“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制)超市实践(看谁最会买最会卖),从而达成“学会花钱”的育人目标。后来这堂课代表开县参加全重庆的赛课活动,获得了全市第三名。
案例三:付老师备课一直“认真”,课还没上几周,教案就写了好几本,提前备完了后面的好多课时。仔细一看,发现他的教案多数是抄写的。检查后,我不露声色地在他的备课本上写道:“超前备课是一个教师尽职尽责的表现,也是‘运筹帷幄’,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的付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下个月我要向全校教师推荐你的做法,并号召全体教师都来向你学习。”
数日后,再次检查他的教案,再也找不到“抄写”的痕迹了,而且卷面愈发的整洁,内容愈发的充实。我们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付家柔老师备课教案展”,号召全校教师向他学习。
从那以后,付老师总是提前写好教案,主动送给领导检查。我们也尽量挤出时间给他的教案写评语提建议,并不时地挑选一些优秀教案推荐给其他老师。在教案与评语的互动中,付老师进步很快,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而且成了县内有名的学科骨干。
给教案写评语,不用太多,三言两语,注重激励,几句赞赏的话,几句温婉的提示,几条善意的建议,教师也乐意接受。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创新探讨
当今时代,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是从小学抓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应该体现这一点,学生接受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因为,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所指定的课堂任务应该适应学生课堂表现,根据他们的反馈以制定合理的方案. 作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适应学生发展的所采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跟着教师的节奏得到共同进步.
一、重视问题教学情境,紧抓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
针对小学生,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要解决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对于培养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更为重要.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小学生对于问题的感性认识要远远大于理性认识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 同样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把握方法. 课堂教学之初,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刚开始上数学课就已经能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互动探究精神. 随着教学的进行,每一堂课应体现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教学主旨是一样的.
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内容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教学工具的引导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度量,平移等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探究的情境中.
二、开展任务探究式教学,创设教学与学习的新思维
任务驱动学习,不仅强调任务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现实意义,同时更加强调如何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特别是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 因为教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同时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成功的体验. 开展的探究式教学,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把握学习的方向,融入到教学新思维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授课教师可以将创新性教案引入课堂,也可以将互动抢答的方式引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三年级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可以通过开展互动抢答等方式展开教学,通过提问抢答、现场验算等方式,丰富学生课堂内容之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开启反思新模式,提高学生教学参与性
小学生一般对于图形非常的敏感,学生在完成一个数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而是通过自己能够想得到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完成一个数学任务. 比如在教学中采用课堂内外互助学习,分组讨论与探究的模式让学生探讨全方位的问题,教师辅以教导. 教师在创设课堂授课方式的时候,就可以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地利用起来,以引导他们的抽象但又感性的思维. 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而反思的新模式能让学生不断增加思维的训练.
例如,对于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师可提供三角形板、教学积木等工具,开展有效的互助学习,将多边形面积转化为规则的图形再计算,在教学方面主要采取改革教学内容和采取以实践为出发点增加教学内容.
四、更新教学评价方法,让小学生实现参与新互动
关于具有真实性任务的学习评价,教学和评价必须着眼于学生完成完整、真实任务的能力. 同时这也说明了,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的结论,可能更重要的是要评价学生是如何获得结论的过程.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一般可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以不断改善教学方案,多角度开展教学评价. 教师教授与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最直接的方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确认其实施的有效性,坚持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课堂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提出创新性问题.
例如,在整个教学课程进行到二分之一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学科讨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教师也对学生提出合理要求,主动参与课堂等. 通过这种阶段性的师生评价,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智力开发创造优越的条件.
五、开展探索性引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必然重要,但也应切实抓好课外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 课外教学并不是课后也要上课而是要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使其课后也能像课堂上一样高效地学习,自主对知识进行探索,这样就能发挥课后对课堂的延续作用. 基础性教学比如小学数学一般上下两节课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密切联系,当一节数学课将要结束时针对课堂或者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设问,但不作答复,当做是探索性的问题,既可以总结当节课的内容又可以启发学生产生学习下一节的兴趣,为上好下一节课创造条件. 例如,在讲“圆柱和圆锥”的时候,课堂的教学是有限的,授课教师可将知识拓展到课外,比如,“结合所学知识,同学们努力发现在生活中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能否举例说明这些图形的特点或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要求学生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准备自己的实例并讲解出来.
总 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参与型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既要做到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发展,也要满足教学需求,为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提供最适宜的基础.
【参考文献】
2003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为了交流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和经验,在宿迁举办了全省第一届小学数学优课评比暨观摩活动。我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有幸被推为第一学段的选手,代表南通市参加省里的这次优课评比。对我来讲,这既是机会,又是挑战。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我叩问自己:你能在全省数学教师面前上好这堂课吗?你能把握课堂的即时生成,并将它巧妙地转化成教学资源吗?你能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很好地诠释情境教育的理念吗?……
当无数个自问萦绕在脑中的时候,我只能摇头,因为我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学校数学智囊团的生家琦、顾文彬、关勇、顾娟、季雪荣等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顾虑,纷纷宽慰我说:“小施,你是通过层层角逐选的,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通过这次历练,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会对情境教育的认识更加地深刻。再说还有我们做你的坚强后盾,不用怕!”导师们的鼓励如涓涓细流流淌进我的心田,让我紧张的心情得到了稍许的释怀。
离正式比赛只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记得那一次我选择的参赛课题是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周长》。这是一堂教学概念课,教材中虽然没有出现抽象的周长定义,但是它很重视周长概念的建构,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这与情境教育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情境数学非常注重让儿童在优化的情境中感受、探究、体验、发现、表达和操作。那我如何才能让这一系列的活动在一个融合的情境中进行和生成呢?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设计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把儿童不断地带入一个又一个的“最近发展区”呢?
在这段日子里,导师们一直陪伴着我,虽然他们也有自己班级的教学任务,也有学校繁忙的行政工作,但是他们从不抱怨,总是妥善安排好自己手头的工作,来到我身边。从课题的确定,教材的解读,到学情的分析,教案的设计……他们不厌其烦,面对面地示范,手把手地教,无数次地坐下来和我聊课,一遍又一遍地听我试教。他们试图透过磨课,让我领悟情境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方式,并以此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和运用。
磨课的过程中,导师们也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记得当时导师们和我创设的数学情境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人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游南通为串线,让孩子们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但是在课的导入部分,生家琦老师和顾文彬老师的意见发生了分歧。顾文彬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大头儿子妈妈给小头爸爸量腰围做裤子入手来引入周长。而生家琦老师觉得“周长”是针对平面图形而言的,如果用这样的事例导入,学生可能很难把它抽象成平面进行理解,增加了周长认识的难度。她认为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创设父子俩游南通濠河(濠河正好是绕老城区一周)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数学问题的提出:“濠河是南通的象征,听说濠河风景管理处的叔叔为了要把濠河装扮得更美丽,打算沿濠河每隔10米装一盏射灯(出示射灯画面),他们需要准备多少盏灯呢?”引导学生转换思维的视角,从数学的角度产生“先要知道濠河有多长”的问题,从而引出“周长”。两位导师截然不同的意见让我犯难了。选谁或不选谁,他们会有想法吗?我犹豫了。令我感动的是他们似乎看出了我的顾虑,笑着对我说:“小施,一切从效果出发,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点子,我们不会介意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大度与和谐,我的教学设计在吸纳导师理念精髓的同时,也融合进了自己的思想。
我是1989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尽管在师范里也学习过“数学教材教法”但毕竟没有实践经验作支撑,对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堂好课”缺乏感性的认识。为了让自己尽快站稳讲台,熟悉最基本的数学教学规律,学校里只要有数学教研课我就主动去听,不仅听上课的全过程,还留意其他听课老师对这堂课的评价。经常听听,也就听出一些门道来。在众多听课教师的评语中,“过程讲得真清楚”、“例题分析得真透彻”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句子,用类似这样的话语来评价上课的教师似乎是较高层面的肯定。因此,理所当然,“讲清楚”成为了我最初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那时候,“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一思想根植于广大数学教师的心中,老师们都比较重视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如何把书上的例题通过“复习铺垫--例题分析--巩固练习”等几个环节清晰地“教”给学生,大家都觉得只有老师讲得清楚,学生才学得明白。于是,在课堂上巧妙设计铺垫,详细分析例题,指导学生按时完成书上配套练习便成为了我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流程。至于数学课上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怎样的训练内容是高效的,我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在课堂上,我很少问及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而更多的是问学生:你们听懂了没有有时看着学生似懂非懂的表情,我也曾经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但由于当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够,加之大环境的影响,也很难说出所以然。
现在看来,如果在教学中仅仅考虑教师“教”的成分而忽略学生“学”的成分,显然是很不全面甚至是有悖教育规律的,学习主体积极地思维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的教学状态。 数学课不能讲得“太清楚”,直至1994年我赴成都聆听了《现代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张天孝教授的报告,才让我对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堂好课什么样的教师是一名好的数学教师的看法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张教授的一席话语出惊人:我建议数学老师不要讲得太清楚看似一句有悖常理的话,却道出了教学的真谛,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和思考。的确,老师如果讲得太清楚,势必减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困难,从而“解除”了学生思考的任务,当学生的大脑无法经常性地获得一定强度的刺激时,他们思维水平提升的速度就会变慢,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现在看来,尽管当时《数学课程标准》尚未出台,但是张教授的观点无疑是超前的,与当前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理念是相通的。也正是这一次报告,让我第一次对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了充分的认识。此次成都之行,我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首次“觉醒”,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教学,将“思维训练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策略”成为了我研究的重点。于是,在教学中,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换位思考,哪些东西我该讲,哪些东西留给学生讲?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些问题经常在我脑海里徘徊。一段时间的尝试以后。我的数学课堂渐渐“热闹”起来,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听数学”变为愿意主动“说数学”,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思维过程的暴露也正好反映出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更有利于我进行教学的调整,我明显地感觉到我的教学正逐步贴近学生的需要,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发散思维水平得到了有力的提升。挖掘数学课的“数学味”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著名特级教师林群的两堂数学课让我印象深刻,每次听课之后我都有很大的感触与收获。1996年,我代表九九沟县参加了全国现代小学数学评优课比赛,林群老师在担任评委之余,为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清晰地记得林老师的开场白仅是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式:25-13=?,继而让学生思考25-1.3=?。就是这样两道最基本的算式带出了“要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计算规律,并渗透了“要将个位上的一个1转化为十个十分之一之后才能减”的转化思想。教学的起点很低,而教学的终点却很高,高就高在林老师抓住了最本质的内容展开教学,并帮助学生沟通整数计算、小数计算和分数计算的本质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整堂课中没有复杂的媒体,只有简洁的点拨;没有新奇的活动,只有朴素的训练,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将数学课堂演绎得很有深度,“实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风格在她的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这次的学习,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那就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一定要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同类性质数学问题中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基于这种角度的教学设计才是居高临下的,这样的数学课才更有“数学味”,才更具“深度”。于是,我找来了小学阶段全套数学教材,沉下心来仔细地研究单元的划分,将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教学的重点进行梳理,分析它们本质的联系与差异。在这一阶段,构建“深入浅出的数学课堂”是我力争实现的目标。
第二次聆听林老师的教学是在2005年,当时正值新课改实施的第三年,林群老师应邀在成都市进行示范教学。在那个阶段,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却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尤其是对数学实践活动课该怎么上,大家还都心存疑惑。林老师上的“包装中的学问”为我们及时地开启了一扇窗。透过林老师的课堂,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推进,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并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另一方面,学生合作的经验、表达的经验通过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逐步地积累,学生学习的兴趣空前的高涨。林老师短短40分钟的引领又使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新认识--“所谓过程的教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而是更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我终于知道了,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模仿,比较,反思,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不断缩短着与名师的差距,跳出自己看自己。
以学校和教导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质量的调研与监控,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研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100%。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
1、聚焦疑难、研读课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明确主题、突出重点、扎实开展教师素养提升活动。
3、构筑平台、严格要求、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注重评价、加强指导、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5、加强“小数学家”培养。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以会“理解新教材、处理新教材、教好新教材”为研究目标,落实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本学期继续推行备出优质课,实用课。教师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严格杜绝“只带一本书进教室”,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完善教案的各环节。组织定期检查教案。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并有批改记录。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班教师要有组织地搞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注重“情商”的教育,做到措施得力,成果显著。
5、考核:改进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新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6、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0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三)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结合各级教研活动,35周岁以下老师至少上一节优质公开教学。
2、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并作好反馈工作。
3、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知道,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坚持科学育人,同时凝聚整个教研组的力量,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工作职责:
1.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为老师们学习、交流、提高创设一个良好的研讨氛围,提供一个的研讨平台。
2.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学期初制定好工作计划,使整个教研活动制度化、系统化,使每次教研活动有记录有总结;学期末做好工作总结,真正为全组教师服。
5.完成学校交办的其它工作,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1.发挥教研群体作用,提高教研实效,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 积极开展学校教研组活动,每周星期四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做到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做到新的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教研活动经常化。根据教研组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教研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结合本学期推广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论交流,促使每位老师上好“常态课”。
(2)教研活动专题化。针对教研组的具体问题,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实际中的薄弱环节,研讨在实际教学中的解决办法,集思广益、交流探讨,促使广大参与教师有所收获。
(3)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本着以“在借鉴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在发展中完善”的学习方针,教师要多问、多听、多看,写好记录及反思,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
2.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适量,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协助教导处不定时深入课堂检查“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尤其是备课质量、作业批改的情况检查。
5.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习与教学工作经验。
四、各月主要活动及具体安排:
三月份:
1.配合学校教研计划进行上学期期末调研质量分析。
2.各数学科任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3.听、评五年级数学课。
4.听、评六年级数学课。
四月份:
1.听评四年级数学课。
2.听评三年级数学课。
3.配合教导处检查教案及学生作业。
4.听评二年级数学课。
五月份:
1.听评一年级数学课。
2.学生作业评比、优秀作业展览。
3.检查学生数学作业。
4.检查本学科教案。
六月份:
1.学习优秀随笔。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误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09-01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知识的传输,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方法的形成都要以课堂40分钟为依托。笔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有很多机会听取全县各级数学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观摩课或研讨课,在上一学年,几十节数学课听下来我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现列举出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多照搬、少变化
在笔者上一学年的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同学校的两名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内容时,无论是教学环节安排,还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分毫不差。都是以谜语“没嘴会说,没脚能走,发出指令,人人遵守”引出“闹钟”,从而展开新课教学。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更是“不谋而合”。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崛起,从城市走进了城镇、乡村,从办公室走进了普通家庭。但是不可否认,网络资源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的,所有人都可以任意上传资源,网络的只能传播,不能甄选,这就需要老师们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精选能为自己所用的教学资源。
要想有完美的课堂,备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怎样才能在备课过程中提高自身对教材的认识,从而提升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进行:①读教本,尝试理解编者意图、确立教学任务。②读教学参考书,更透彻的理解编者意图、确立教学任务,纠正初读教本时的偏差。③根据学情自主书写教案。④查阅借鉴。在自己书写教案的过程中,有知识点或个别语言处理不好时,在此环节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查漏补缺。照此步骤,才能不受网络资源的限制,使网络切实为自身服务,从而展现务实的、有思想的、多姿多彩的课堂。
二、近生活、远数学
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出现了这样一幕:教师出示题目:国庆节就要到了,三(1)班同学打算买一些彩纸装饰教室,一盒彩纸5元钱,64元可以买几盒彩纸?
生1:64÷5=12(盒)……4 (元),可以买13盒彩纸。
师: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生2:余的4元不够买一盒彩纸,所以只能买12盒。
师:生1,你接受他的意见吗?
生1点点头。这时生3把手高高的举起来,迫不及待的要发表意见,教师提问了生3。
生3:老师,我认为也能买13盒,讲讲价,老板可以答应的!
教师楞了一下,评价道:这位同学你很会持家!
生3高兴地坐下了。
新课标强调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诚然,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各种各类生活现象的高度概括,现在很多教师走进了“生活化”的误区,不能正确处理生活的“多变”与数学的“严谨”,就如上例,在生活中64元买13盒5元的彩纸确实可能发生,但这是生活,不是数学,离开了这个场景,64÷5=13是不可能发生的。
三、为趣味、失本味
在《百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环节:
你能根据下面的成语写出百分数吗?
百发百中十全十美 百里挑一 一知半解十拿九稳,学生兴趣盎然,分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百发百中--100%、十全十美--100%、百里挑一--1%、一知半解--50%、十拿九稳―90%。
世界的任何知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我们能体会简单的数字带给我们的意境之美,这是语文与数学的联系;在认识万以内的数时,让学生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写一写长江的长度,这是数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让学生研究一下当圆柱从斜木上滚下时,所滚的长度与斜木的角度之间的关系,这是数学与物理科学之间的联系。
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学科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就如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