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包服务范文

三包服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包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包服务

第1篇:三包服务范文

日前,《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关于太阳能热水器售后服务的消费投诉层出不穷,特别是在产品的主销地农村市场上,太阳能热水器服务无人问津、服务乱收费、承诺不兑现等情况层出不穷。

产品未进三包目录

一位来自浙江的太阳能企业高管私下抱怨,“太阳能企业没有资格谈售后服务,现在这一领域也谈不上服务体系,服务网点基本空白,完全是谁卖谁装谁服务。由于没有三包法的限制,一些企业承诺根本不兑现,还有不少企业只生产不销售不服务。”

“这一行业的服务乱,乱得让你无法想象,不是企业不兑现,而是整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游戏规则。如果大企业不作为、国家不完善法规,太阳能企业服务迟早要出大问题。”一位来自青岛的太阳能企业人士发出了这样的担忧。

目前,我国对于产品的三包规定,主要是按照《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相关内容实施。这一规定对于所有涉及商品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均有强制性约束作用。目前,电视机、冰箱等大家电以及燃气热水器、微波炉、吸尘器等小家电,均要遵守国家三包规定,为消费者提供“整机1年,关键部件3年”免费服务。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实施三包的部分商品目录》中,并未发现太阳能热水器的身影。

于2009年实施的国家“家电下乡”政策,太阳能热水器也被纳入其中。不过,记者在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招标文件中看到,投标企业对于售后服务,参照国家关于家电产品的三包规定,整机保修一年及以上,关键部件[水箱、太阳集热管(器)、支架等]保修三年及以上。

江苏益邦律师事务所王书  律师则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国家通过家电下乡政策,对中标的太阳能热水器售后服务明确规定了三包内容,但对于未中标的,此前已卖给农村用户的太阳能产品,其服务又应该如何保证?没有统一的法规规定,很容易在市场上引发服务扯皮、推诿等情况。”

市场习惯引发服务无体系

近年来,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售后服务包修时间、服务项目以及收费等内容规定,一直以企业的自行承诺为主,产品安装、维修等服务则由经销商负责实施。目前,包括太阳雨、四季沐歌、海尔、太阳宝、同济阳光、桑乐等大企业均参照国家三包规定。不过,《中国企业报》记者还了解到,不少太阳能企业为了减少费用投入,实现短期利益收入,通过“一票到底”的操作模式,将产品的安装、服务全部交给商家,转嫁责任。

据悉,由于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面向三四级县镇村消费者,与传统家电相比,其从上市销售一开始就没有建立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体系,而是直接由分散在各个县城和乡镇上的经销商负责安装维修,这直接引发了太阳能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让很多厂家很难将资源和精力投入服务,也缺乏对服务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最终,由于行业内的企业和品牌数量多达几千,产品质量和企业实力参差不齐,行业规范不具备强制性,不少企业承诺的5年、10年免费包修无法兑现。同时,由于商家不受厂家直接管理,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往往将厂家承诺的免费项目变收费服务,甚至乱收费,维修服务质量也无法保障,甚至以厂家倒闭为由拒绝服务。

近两年来,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背景下,许多太阳能企业围绕产品价格、市场促销展开了同质化竞争,却鲜有企业有实力、有资源开打服务战,与传统家电企业的服务营销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2篇:三包服务范文

我一如既往地迷路,打电话给“游民帮”每个成员求助,“嘟嘟”忙音……还是忙音,终于有一个接了。到处都在施工,我迎着扬尘步行了一站地,在锦秋国际大厦的东边发现了知春轩。门脸简陋得我不敢置信,站在门前15秒深呼吸预备打道回府,心里咒骂这群人把我从南三环忽悠到北五环,就为这么个破地儿。幸好,我没走。

三道硬菜,辣得你魂飞九天外

如果说浓厚口味是湘菜的枝干,那么香辣就是它的灵魂。凡是进了陌生馆子,再一头雾水的食客也知道让服务小妹介绍“你家的特色菜”。在这里,湘菜的看家菜,你不能错过这三道――农家焖鱼、口味虾和湘之驴。

不要小看和青辣椒共同焖制的草鱼,大片的姜蒜去除了河鱼的腥土味儿,开锅后一股清香。

这道菜卖的就是融合一体的辣椒和水产的清新鲜香味儿,可别迫不及待地甩袖狂吃,先闻一闻,让馥郁芬芳的鱼香滋润鼻腔和喉咙。所以如果你刚好感冒,不如病愈再来,免去心头一份不平。鱼肉口感黏稠、鲜嫩,是湘菜中相对清淡的做法,但浓汁强化了口味,决不会委屈你的味蕾。

吃口味虾的心情,好像10年前我在十渡准备蹦极前的纠结。不尝试肯定后悔,尝试了没准更后悔,哈哈,可如果不刺激谁还有兴趣追求呢?于是我决定挑战湖南人心目中有辣椒皇帝之称的黄辣椒。口味虾,是知春轩唯一的用黄辣椒挑起口味脊梁的菜。为了顾及多数人的口味,很多湘菜馆甚至把黄辣椒拒之门外。这是一种钻心的湿辣,不同于川菜的麻辣,赣菜的干辣和贵州菜的酸辣。干烧的黄辣椒成全了眼前的二十几条虾,它们会比近来KFC热推的那七只身材丰满、个头匀称的虾堡虾更令你终身难忘。一个减肥专家说:“当饥饿成为享受,你就能瘦了。”而我要说:“当热辣已经让大脑空白,你就领略香辣的精华了。”所以,不妨试试,但个人安危,我不能保全哦!

“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这是老板推荐我湘之驴的理由。可我通常给了耳朵不给脑子,还没等老板走远就冲朋友惨叫:“他说什么?天上的人肉?太残暴了!”朋友给了我两个大白眼:“是你的大脑太残暴了,总丢下你不管。”……好吧,灰溜溜地等着上菜,速度很快,一干锅的驴肉上了。还在“龙肉”和“人肉”间狐疑的我被驴肉敲醒了大脑。口感鲜嫩至极,囫囵吞枣是最要不得的,驴肉是越嚼越香,比牛肉嫩,比羊肉鲜,比猪肉,我想陆地之上,恐怕再无其他了。

不能错过的“黄汤”

茶油土鸡值得一提。剁碎的土鸡块浸透了茶子的油香味、小米椒的酸口辣儿和调味料的甜咸。绝对适合口味儿重的食客。除了小米椒,满满一碗都是土鸡块,不等开吃心里就是实惠的满足。这道菜是老板自创的,别家湘菜馆八成吃不到。说到独家,决不能落下火鱼火锅。

还有一个不能错过它的理由――这是“游民帮”成员鼎力推荐的。

平时我们说鱼汤、高汤奶白色才算上品,逼着厨师掺奶调色还应说为了提鲜。眼前这锅鱼汤汁却不走寻常路,黄澄澄的好似咖喱。以貌取物的时代过去了,不用等开锅,就可以尝试了,我只能用“特别鲜、特别鲜、特别鲜”来形容,兴许是我词穷了,没有土腥味,没有油腻味,只有浓郁的鲫鱼鲜。含在口中,用舌尖戏弄,丝质柔滑。用这样的汤汁涮刚刚还活蹦乱跳的鲜鱼,美味十足。这道菜可以免辣,不像茶油土鸡,我问“不辣行吗?”“不行。”“少辣行吗?”“要不您别点这个了。” 喝汤吧,滋补+滋味,都是上乘。

他家的小炒系列也很值得尝试,其中不少混杂了老干妈调味料的浓郁口感,干锅小炒肉、酸萝卜炒肚丝、铁板腊肉、酸芋头炒牛肉丝、土匪猪肝等。老板说他家一定是北京最地道的湘菜馆不是没有凭证,除了之前提到的几道硬菜,小炒类的配料也很精心地地方化。熏干是从湖南运来的,酸萝卜和酸芋头也按湖南人的土法儿腌制。

老板现在不愁客源,口味好,自然朋客满堂。他也想开家大点的店,“怎么也得70平啊。”可连这20平方米的店面都是他朋友托朋友才盘下的。

因为离北京电影制片厂比较近,店内的湘式摆设引得不少人来拍片。“马上要上映的一个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来这儿拍了很多镜头呢!”老板说得骄傲,我看出他的可爱。我问店里为什么挂着像,他说:“崇拜他啊,而且他是我们那地方的杰出代表!”呵呵,可爱吧?

至于这儿的菜价有多便宜,我和两个朋友有段对话,其中一人是“游民帮”的。

我忽悠着:“巨便宜,100块钱够四个壮汉吃。”

朋友瞠目结舌:“啊?”

“游民帮”看似低调:“也没那么便宜,不过3个人53块钱搞定而已。”

……

所以,招徕一群朋友,不必顾虑腰包,尽管饥餐渴饮!

推荐菜色: 农家焖鱼、活鱼火锅、湘之驴、干锅小炒肉

第3篇:三包服务范文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培训班于2003年11月22-24日在三亚举办。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雷鹏主持了此次培训班并致开幕词。

本期培训班共有来自21个省、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的有关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及经办机构的80余名负责人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陈金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医保处处长熊先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医保室主任关志强,江苏省镇江市医疗保险局局长林枫,广西省柳州市劳动局副局长刘芳,福建省泉州市医疗保险中心副主任庄国阳,协和医院专家李包罗、刘爱民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培训班授课和点评。西安杨森公司副总裁沈如林先生也出席了培训班并作了有关新药开发的报告。

这次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培训班,是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由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和PSB国际管理学院签署的《中国医疗保险管理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的内容之一。这个合作项目除得到劳动保障部有关司局,特别是医疗保险司和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的大力支持外,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

第4篇:三包服务范文

朱旭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政策过程理论、思想库与专家参与、转型与公共治理。

主要著作:《The Rise of Think Tanks in China》、《政策变迁中的专家参与》、《中国思想库》等。

矫其原,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硕士研究生。

摘要 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外包属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一种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在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掀起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政府的潮流,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然而,在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运行机制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笔者也发现了政府开展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实例。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动力从本质上来自于政府面对的外部压力。在中国,地方政府间存在着经济绩效和晋升机遇方面的竞争。引入新公共管理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打造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地方政府。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 地方政府竞争 公共服务外包 第三方中介组织

公共服务以及公共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理论和现实议题。201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问题。会议表示,要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则明确提出,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从理论上讲,公共服务外包属于“新公共管理”的范畴。如何理解中国政府的公共服务外包改革?在政府向社会开展公共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存在什么动力和阻力?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在与西方相关新公共管理理论对话的基础上,发展了竞争驱动型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解释性理论,并以天津市和平区的公共服务改革经验为案例,分析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推动第三方中介机构公共服务外包改革的过程。

从理论上讲,公共服务外包属于“新公共管理”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重塑政府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理论在当代西方公共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凸显出其主导范式的地位。最近十多年以来,一些学者对能否将新公共管理引入中国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欧文・休斯认为,尽管新公共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困难,但是在中国存在着以新公共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的可能性。(Hughes, 1998: 1)国内支持者也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发展新公共管理而进一步实现政府治理与政府服务的现代化。(陈振明,2000;张成福、党秀云,1995;张成福,1999)但是,反对者则认为,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背景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中国还不具备进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条件。(周春生等,2002)在西方成熟的官僚制国家中,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来自于选民对政府官僚机构的日益庞大、运行效率低下的不满,以及对随之而来的财政危机的抗议。但是,中国政府所遭遇的困境则是官僚制的不成熟。中国仍然不得不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而逐步完善集中控制系统,并促使初步发展的管理结构进一步理性化。(Hood, 1995; Ocampo, 2000)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如何健全完善现代官僚制才是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了积极成果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因为官僚制发展程度的差异而不能够在中国进行复制。(Hood, 1995)

笔者无意介入上述新公共管理是否适用于中国的理论上的争论。事实上,新公共管理式的改革已经在中国某些地区出现。笔者调研发现,自2008年起,天津市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实行了行政审批服务的第三方中介组织外包制度,这项举措就暗含了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因此,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在行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新公共管理为什么会在中国出现?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政府新公共管理改革在什么地区更容易出现?中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给中国政府到底带来了什么?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选民对政府官僚机构的不满为动因的新公共管理浪潮不同,中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是由地方政府间竞争压力所引起的。为此,本文通过探讨和平区进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因与条件,试图回答新公共管理在中国出现的动因、条件和效果。

新公共管理的兴起

在欧洲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思想起源于对官僚制的批判,并致力于将市场机制引入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管理。正如许多学者所批评的,官僚制严格的等级制结构和规章制度,导致官僚组织的僵化和效率低下(奥斯本,2006:72);非人格化的组织架构缺乏对人的尊重,企图通过对人的严格控制实现组织效率(登哈特,2004:152,158);缺乏对公众的需求偏好的考量,对不同需求的反应日益变得毫无区别(奥斯特罗姆,1999:71)。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行政事务与公共服务,官僚机构依靠不断膨胀来弥补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但由此又导致了财政危机与公众抗议。(休斯,2001:219;奥斯特罗姆,1999:67;奥斯本,2006:12~13;登哈特,2004:14)“新公共管理”就是在欧洲追求行政现代化的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以管理主义的角度批判,推崇私营机构的管理技术,认为分权、放松规制、委托等是改革效率低下的公共部门的有效方法,这已经成为指导欧洲各国行政改革的主要原则。(Kelly, 1998; Lynn, 1998; Box, 2001; Kaboolian, 1998; Ocampo, 2000)例如,最早进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英国政府,从撒切尔夫人执政开始,就以“最佳价值”(Best Value)为核心原则,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模式为公众提供高品质服务。(Martin, 2000)有助于公共管理者反思长期存在的公共管理者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政治进程、责任建构等问题,修复“失败的治理”(failures of governance)。(Kaboolian, 1998)

选民对官僚机构膨胀和行政效率低下的抗议,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部分选民要求政府缩减行政开支,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的水平;而部分选民对政府的能力失去信心。(奥斯本,2006:序1)在选民压力的作用下,政府不得不启动改革,通过在政府内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行政效率、解决由于官僚制膨胀引发的财政危机与信任危机,从而重新获得选民的支持。

怀疑论者认为,在一个既缺乏成熟的官僚制又没有民主选举制的国家不可能存在新公共管理。这一论调其实是对新公共管理改革动因的一种误解。没有选举,不一定就没有促进政府改革的外部压力;而没有官僚制的僵化问题,也会有组织效率低下的问题。所以将官僚制和民主制作为新公共管理动力基础的判断是错误的。中国虽然不搞西方的民主选举,但是地方政府间存在着竞争压力。(Li and Zhou, 2005; Oi, 1992; Qian, 1995)政府行政部门虽然不存在官僚制僵化引发的效率低下问题,但却存在着因为官僚制不健全所引起的腐败与权力滥用的问题,这些同样导致行政效率的低下。(Guo, 2008)

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指标的中国地方官员人事体系,决定了地方政府间存在着竞争关系。中央或上级政府根据经济绩效决定下级地方政府官员的任命。(Chan,2004;周黎安,2010;张恒龙、陈宪,2006;Li, Hongbin and Li-An Zhou,2005)地方政府在接受上级政府统一领导的体制下,以“地方政府公司”的方式充分发挥着经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Oi, 1992)其中,吸引投资是地方政府创造GDP和财政收入的重要形式。因此,地方政府除了在土地、税收和人才政策等方面吸引投资外,还需要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地方GDP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竞争随之而来的晋升机遇。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存在着因腐败与权力滥用引发的行政效率低下问题。正如一些学者所批评的,在中国改革进程中,中央政府权力下放的同时,问责制的水平较低,公民参与水平较低,导致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Tomas Larsson, 2006)同时,中国官僚制的不成熟和司法体系的不健全,容易出现权力滥用与权力腐败的问题。(Rocca, 1992)

中国的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方向

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提供的行政审批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内容,是近年来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2004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级研究班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概念。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审批改革成为政府从经济管理转向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关键改革。

近年来,企业注册数量和注册金额均呈现高比率增长,“行政审批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行政审批业务流程涉及到多个部门,这些部门设置有复杂的审核项目。个别部门利用职权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衍生出“吃、拿、卡、要”①的权力腐败问题。前来办理审批业务的企业不熟悉审批制度与审批流程,也不清楚各部门的材料要求与详尽规章,而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 “一次性告知”在执法过程中难以落到实处。这就导致了企业办理困难。通常,企业注册业务的行政审批流程要持续一个月至一个半月。②

在中央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则指导下,各个地方政府采纳了很多新的改革方案与改革理念,这就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地方试点工程。中国改革的特点是以“试点”(experimental points)工程为开端,然后汲取成功经验,开展“由点到面”(proceeding from point to surface)的大范围改革。(韩博天,2010)各地政府积极发挥能动性,改革创新行政审批服务,表1列举了一些较为突出的改革措施与经验③。

各地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都遵循由淮南市政务中心最早提出的“两集中、两到位”的原则,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推进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这些市、区的行政审批服务改革都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改革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改革的措施是缺乏监管力度的对内监管或缺乏监管职权的平级监管,难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预防腐败的问题。其次,这些改革是在增加行政成本与扩大行政编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暂时解决了行政审批服务的速度问题,但是没能解决政府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的问题,难以建立起长效运行机制。

天津市和平区于2007年进行了“全程领办”与“全程日志”的行政审批改革。不同于其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改革,天津市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是符合新公共管理特点的制度创新,是一种新公共管理式的公共服务外包。有学者定义公共服务外包,是政府更多地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非营利组织来生产和递送服务。(Jing Yijia, 2008)与此不同,笔者定义公共服务外包,是政府通过引入专业领域的组织来生产和提供服务。这种公共服务外包的形式,与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政府改革路径一致。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的第三方中介组织外包制度,动用政府财政资金,将一些税务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财务事务所引入政府公共服务,利用专业私营机构提供高效低耗服务的特性,完善政府的行政审批服务,提升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我们在调研中获悉,这一系列改革的目的十分明确,是为了提速行政审批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有效促进招商引资。

天津市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改革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中心,是天津市党政机关所在地,也是全市的政治、商贸、金融和信息中心。区域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万。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始终名列市内六区前茅,商业网点密度全市聚首,商品零售额居全市第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开始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进而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天津市滨海新区开放后,以更优厚的投资条件与更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滨海新区的增长总值占到了天津全市的一半,成为带动天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天津中心城区的招商引资的力度、经济发展速度等各个方面难以取得竞争优势,出现“空洞化”的趋势,和平区领导对此倍感压力。

因为存在着“行政审批难”问题,在审批体制外出现了行政审批代办行业。行政审批代办行业是随同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设立而形成的,由一些财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等相关公司组成,主要是通过为企业代办营业执照并提供后续的财税服务而盈利,以相对专业的审批申请和手续办理为企业节约了办理审批业务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但这一体制外行政审批行业缺乏基本的运营规范,在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门前和中心大厅内招揽生意,导致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大厅的办公秩序混乱。行业内部存在着不良竞争,甚至为竞争客户出现了为小企业垫资注册等违规违法行为。④尽管如此,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仍然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与管理。

为了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在继承过去经验的同时,发展了很多新的举措。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采用“三段式改革创新” ,不断推出新方法、新思路、新举措,逐步深化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与效能。而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行政许可服务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了保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契机,成为提高行政效率与效能的新平台。

一站式服务。2004年,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天津市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在改革的第一阶段,通过“一站式服务”制度为前来和平区投资、发展的各类企业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并为涉及行政审批的各个主要部门设置服务窗口。各个部门派工作人员进驻大厅,在各自窗口负责解答相关的行政审批问题、提供咨询帮助。对比改革前的情况,前来办理审批业务的企业不用再往返于部门之间咨询各个环节的审批事项,在审批大厅就可以一次性获取所有部门的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咨询服务,有利于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与各个行政审批部门形成完整衔接、相互配合、联合服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而实现行政审批提速。⑤ “一站式服务”试图解决由多方原因造成的“行政审批难”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

虽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仍有一些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一站式服务”要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设置开放式窗口服务,这就需要中心配备大量的办事人员解答前来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申请人的各种问题。但是行政编制的限制和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办事人员配备不足,严重影响着行政审批的效率和服务满意度。因此,“一站式服务”没能彻底解决行政人员短缺、行政审批服务冗繁低效等问题。改革的预期效果难以完全达成。由于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的流程复杂性问题与低效率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大中型注册企业仍然会选择体制外的行政审批代办行业提供服务。

全程领办。2007年6月1日起,天津市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开始施行“全程领办”制度。和平区政府与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致力于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专业服务,决定将行政审批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引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由代办中介组织协助政府提供专业化的行政审批服务,为企业新注册手续及变更手续,提供免费的“全程领办”服务。解决了一站式服务没能彻底解决行政人员短缺、行政审批服务冗繁低效等问题。

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在众多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中选择出较好的五家⑥,入驻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二楼大厅“领办服务区”,将行政审批体制外行业改革纳入到体制内运营。“全程领办”范围包括企业新注册手续和企业变更手续(不含个体)。“全程领办”过程中,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填写表格、领办所有手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查名核准后,只需要按照“一次性告知单”的要求据实提供所有材料,行政审批全程业务都由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负责办理。

在“全程领办”实施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代办率不高、中介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采取了应对措施。第三方中介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代办业务的其他渠道谋求利润,影响了中介组织和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出于对服务质量和办理责任的考量,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将100元每件的报酬提升为200元,统一将登记注册的企业分配给代办中介领办,从而解决了由于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社会认可度低、企业有戒备心理而回避“全程领办”的问题。并且通过签订“委托协议书”,明确中心与代办中介组织、代办中介组织与企业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规范“全程领办”的工作机制。同时,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还组织执法部门对代办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代办中介组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水准。此外,中心制定了相关制度有效地对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进行规范与管理:如果任何一家代办中介组织遭到一次服务投诉,将被勒令要求更换工作人员;如果任何一家代办中介组织遭到两次服务投诉,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会撤换这家代办中介,改选其他代办中介进驻中心服务。⑦

这一阶段的“全程领办”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与实践意义。第一,为企业彻底解决了“行政审批难”问题。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因为熟悉行政审批制度与办理程序,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审批服务,减少企业的多次递件,减少反复,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率与行政审批服务的质量。第二,全程领办不收取任何费用的规定,不仅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更是从根本上杜绝了乱收费问题。第三,有利于整顿行政审批代办行业无序竞争、无规范经营的状况。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设计了择优录用、定期培训、时效考核、定制淘汰的管理制度,采用竞争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对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的监督与管理。第四,相应减轻了行政审批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量。代办中介组织提供的完整材料与专业申请,为行政审批各个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全程日志。“全程领办”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监督与管理问题。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对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的监督与管理缺乏制度的规范与保障,因此很难做到对第三方代办中介组织服务水平及工作情况的规范管理与有效监督。同时,在“全程领办”改革中,难以再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个别行政审批部门,会消极怠工甚至抵制改革。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对参与行政审批的各个部门在“全程领办”改革中的工作情况难以进行监督和管理,行政审批改革的预期效果难以达到。

在“全程领办”实施一段时间后,为了全面把握行政审批全过程,全程监督领办质量,和平区建立了审批“全程日志”的制度。“全程日志”规定要详细记录每项审批的工作环节和窗口人员“一次性告知”的情况。通过日志的记录,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可以查找判断出各个工作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窗口人员的服务水平及工作状况;以此促进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最终达到促进审批提速、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全程日志”制度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有利于遏制权力寻租腐败问题。这一阶段的改革创新不仅保障了前两个阶段改革经验的可持续发展,也促使行政审批制度步入操作顺畅、协调有序、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良性循环。目前,新注册企业在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申请行政审批,从原来的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大幅度缩短到2至3天即可完成全部行政审批流程。办事效率的提高吸引了更多企业选择在和平区投资。

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三段式改革创新”通过提高审批效率,实现了地区招商引资的稳步增长,提高了和平区相对竞争力。从表2可以看出,自2007年下半年和平区实施改革以来,企业通过第三方中介代办进行注册的比率逐年增加。到了2009年已达到100%。即使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招商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和平区注册企业数量仍然保持逐年稳步增长。

改革中展现出新公共管理的特性,不仅有效地应对了其他地方政府改革中没能很好处理或解决的问题,并且切实通过行政服务创新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这次改革中的新公共管理特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新公共管理式的外包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在和平区的行政审批服务改革中,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供专业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突破了以往政府垄断供给的低效低质的困境。第二,实现审批和监管相分离。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通过“全程日志”监管代办中介组织,同时通过中介组织对参与审批的各个部门进行监管,是一种高效的“双层监管体制”,能有效遏制腐败、预防腐败。第三,强调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分工,转变了政府职能。政府以完善服务供给为目标,从原来的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公共服务提供的责任监管者。

结论

中国的地方政府间存在着竞争压力迫使他们进行效率改革。中国地方政府间长期为招商引资、GDP增长与税收、以及随之而来的晋升机遇而相互竞争有限的资源。因此,地方政府间的相互竞争成为政府开展新公共管理式的服务改革的动因。在和平区的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实行公共服务外包改革的目的并不为了降低成本,而是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政府模式与发展环境,从而吸引更多企业选择该地区进行投资。

中国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新公共管理改革在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的地区更容易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条件已经相对成熟,并且呈现出逐步趋同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对招商引资的作用就逐步凸显出来。此时,地方政府更有可能实行新公共管理式的改革。因此,本文并不是主张在全中国推广新公共管理改革,而是强调新公共管理在中国某些地方得到较成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在中国出现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往关于新公共管理的适用条件的理论探讨,是学者们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官僚制与公民社会的发展情况而提出的。但是,本文发现,官僚制的僵化和选举政治体制并不是新公共管理产生的必要条件。事实上,政府存在着外部竞争压力是政府选择进行新公共管理改革的真正动力。而民主选举对政府决策者的影响只是外部压力在西方国家的特殊表现。天津市和平区行政审批改革的案例,证实中国地方政府已经出现了新公共管理改革。新公共管理改革是政府基于理性选择和公共选择的结果。新公共管理在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成绩效水平、满足公民需求方面具有优势(Kelly, 1998)。这些都值得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和完善政府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参考与借鉴。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70973058;本文初稿曾在第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上宣读)

注释

在对重庆九龙坡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和天津市南开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访谈调研中,两个部门的负责人都介绍了行政审批中存在的腐败情况。

参考文件《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115号)、《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服务再提速的实施意见》(津政发[2010]5号)。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辽宁省大连市行政许可中心、重庆九龙坡区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三部分材料来自访谈。

通过访谈天津市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获取相关信息。

“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简介”,天津市和平区行政审批服务网,http:///xzspWeb/zxgk_zxjj.jsp。

“天津市万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天信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天津市荣业会计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运泰来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市天通税务师事务所”。

通过访谈天津市和平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介组织工作人员获取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澳]欧文・休斯(2001):《公共管理导论》,彭和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1999):《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2006):《改革政府》,周敦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2004):《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德]韩博天(2010):“通过实验制定政策: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第3期。

包雅钧(2006):“从天津市南开区‘超时默许’机制看行政审批创新”,《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陈振明(2000):“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史本山、陈蛇(2001):“改善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软科学》,第4期。

张成福、党秀云(1995):“中国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发展与变革”,《行政论坛》,第4期。

张成福(1999):“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府再造:基本战略的选择”,《教学与研究》,第7期。

张恒龙、陈宪(2006):“财政竞争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6期。

周春生、黄红华(2002):“‘新公共管理’与中国公共管理的理论建设”,《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周黎安(2010):“官员晋升锦标赛与竞争冲动”,《人民论坛》,第5期。

周黎安(2007):“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第7期。

Box, Richard C., Gary S. Marshall, B. J. Reed and Christine M. Reed (2001),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Substantive Democrac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1(5): 608-619.

Chan, Hon S. (2004), "Cadre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China: The Nomenklatura System, 1990-1998", The China Quarterly 179: 703-734.

Guo, Yong, 2008, "How does Economic Transition Breed Corruption?", China Economic Journal 1 (2): 227-236.

Hood, Christopher (1995), "Contemporary Public Management: A New Global Paradigm?",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10(2):104-117.

Hughes, Owens E. (1998),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An Introduction, London: Macmillan Press.

Jing, Yijia (2008), "Outsourcing in China: An Exploratory Assess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28(2): 119-128.

Kaboolian, Linda (1998),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Challenging the Boundaries of the Management vs. Administration Debat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8(3): 189-193.

Kelly, Rita Mae (1998), "An Inclusive Democratic Polity,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ies, a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8(3): 201-208.

Larsson, Tomas (2006), "Reform, corruption, and growth: Why corruption is more devastating in Russia than in China", 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 39(2): 265-281.

Li, Hongbin and Li-An Zhou (2005), "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9-10): 1743-1762.

Lynn, Laurence E. (1998),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How to Transform a Theme into a Legac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8(3): 231-237.

Martin, Steve (2000), "Implementing 'Best Value': Local Public Services in Transi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78(1): 209-227.

Ocampo, Romeo B. (2000), "Model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Asi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2(1): 248-255.

Oi, Jean C. (1992), "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Foundations of Lacal State Corporatism", World Politics 45(1): 99-126.

Qian, Yingyi (1995), "Federalism, Chinese Style: The Political Basis for Economic Success in China", World Politics 48(1): 50-81.

第5篇:三包服务范文

一、农村金融服务基本情况

截至2012年6末,全县农村信用社提供农业贷款***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万元,涉及农户***家,占贷款总额的***%。以上数据说明,农户贷款占比低,对三农经济的支持力度亟待加强。全县银行业金融各项贷款***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万元,农业贷款占比***%。真正支持农村农户的贷款占比为***%。农村信用社服务品种单一,信贷服务缺乏创新,资产抵押登记收费过高,贷款方式有待简化,同时,农村信用社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支持乏力。

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发展失调,整个金融服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

从现有农村现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情况来看,表现极不平衡。银行机构发展较为迅速,保险机构发展相对滞后,证券机构整体发展缓慢,典当机构、信托机构发展严重不足,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不充分。为中低端客户服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力量薄弱,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金融支持。这些机构失调的现状,成为三农经济大发展的束缚与阻碍。

(二)渠道狭窄,投融资体系没有培育起来

得到投融资体系的支持,是农村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壮大的基本金融需求。在开创多渠道投融资方式、引进与设立风险投资公司、设立小额贷款机构与村镇银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规范与探索民间金融和互助融资、完善企业投融资体系等方面有所不足,融资难问题依然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目前,农村现有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很好体现投融资的调节作用。

(三)不讲信用,金融生态环境不理想

一些贷户欠贷不还,甚至有意思赖着不还。有的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信用社放贷,造成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社会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金融债权诉讼存在执行难现象,金融司法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担保体系不完善,产权制度亟待完善,产权需进一步明晰;信用评级、信用奖惩、信用文化不够健全。

(四)自身限制,农村金融机构形不成良性发展

现阶段,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导致一部分农信社资本规模较小。同时,具有大额资金的存款客户或出于更好的合作关系,或出于更便利和全面的服务,偏向选择农业银行这样的大型银行,甚至是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客观上制约了农信社存款的增长。此外,农信社虽然已经大部分实现了省内异地存取和跨行服务,但暂时还无法做到全国范围的异地存取和跨行服务,这也成为很多客户放弃选择农信社服务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与建议

(一)抓住历史机遇,创新经营理念

目前,国家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新的改革试点方案陆续出台,可以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创新的宽松空间正在形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在经营环境和市场前景上创新整体经营理念,抢抓机遇,讲求成本,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把金融创新提升到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地位。因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一定要创新经营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真正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办成农民的银行,切实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帮助县域经济实现腾飞、增加社会效益的同时,管控好信贷风险,实现农村商业银行自身效益,达到社农双赢。在信贷支农上,要从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大农业转变,努力去发现、培育、开创新的支农平台;从支持传统农民向支持现代农民转变,合理引导农民现代化思想观念,摆脱传统劣习;从支持传统农村向支持新农村转变,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现代化,大力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工作。

(二)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投融资体系

首先,拓展银行融资产品。通过买卖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强信贷资产运作,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其次,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探索建立股权交易市场,为企业搭建股权交易平台,促进股权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扶持股权投资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引导产业资本及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投融资领域。第三、发挥保险资金融通功能。积极引导保险企业在强化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培育市民保险意识,努力挖掘保险市场潜力,继续完善原有险种,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以参与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支持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产权制度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后,其产权关系应严格按照政企分开和谁出资、谁拥有的原则,实行一级法人管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根据股权结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可按照合作制的原则,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比照股份制的原则和做法,实行股份合作制;对股份制改造有困难而又适合搞合作制的,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合作制。通过深化改革,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真正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的作用和重要的参与者的发展定位。

第6篇:三包服务范文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长相互匹配。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启动疾病应急救助试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机制,严肃查处重大安全事故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重特大事故下降16.9%。重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婴幼儿奶粉质量按照药品管理办法严格监管,努力让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过去一年政府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不断探索与完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财政、金融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宏观调控难度增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就业结构性矛盾较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养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依然较多,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二、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关于经济增长。……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要,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关于价格水平。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我们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农业连年增产,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进出口调节能力较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不少,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做好物价调控,切实防止对群众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三、2014年重点工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

(三)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

……

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

(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

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强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增加对粮油猪等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扶持牛羊肉生产。发挥深松整地对增产的促进作用,今年启动1亿亩试点。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不管财力多么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700多亿元,支持引水调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重点项目。各地要加强中小型水利项目建设,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抓紧培育一批重要优良品种,研发推广一批新型高效农业机械。完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危房260万户,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空心村”问题。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抓紧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农牧林场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农村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五)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六)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改进与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实行国家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重视科普工作和科学精神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重大人才工程,鼓励建立研发人员报酬与市场业绩挂钩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七)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

……

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

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县,覆盖农村5亿人口。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一定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

……

(八)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

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

人命关天,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要绷紧。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九)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

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

第7篇:三包服务范文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人身保险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村人身保险是发挥保险功能作用的需要

近年来,党和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大又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部署,各级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支农惠农政策。全省人身保险业积极拓展农村业务,努力为农民提供健康、养老、意外等保险保障,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应该看到,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农民潜在的保险需求相比,人身保险业的作用发挥还极为有限,保险在农村的渗透率和认知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需要保险业有更大作为。人身保险业应该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研究探索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民生活、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保险服务,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服务“三农”、服务和谐社会构建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发展农村人身保险是实现城乡保险市场统筹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城市人身保险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而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发展不足,主要表现为保险公司网点少、适应农民需求的产品缺乏、服务不到位等。当前,随着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推行,农民生活显著改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利用保险手段分散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求增加,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人身保险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实现城乡两个市场统筹发展。

(三)发展农村人身保险是提高保险覆盖面和渗透率的需要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保险功能作用的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对保险业更为重视,利用保险机制服务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保险业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从行业自身来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是典型农业大省。全省辖13个市,下设19个县级市、47个县、68个市辖区,总人口为3 82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 765万人,占总人口的46.19%。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 31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1 7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84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农村对保险的认识再度提升,农民对人身保险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为黑龙江省分公司大力发展农村人身保险提供了客观现实基础。

二、围绕服务“三农”积极开展农村人寿保险开展农村人寿保险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农村人寿保险机制,稳定农民预期,促进农民的生产型消费

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特点是,农民的生产型消费在整个消费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消费的相当部分是用于购买农用生产资料。从扩大内需的角度看,这种生产型消费直接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扩张,对于扩大农业再生产、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通过农村人寿保险机制,有助于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信贷对于农业的支持,有效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农村急需的小额信贷缺乏必要的风险保障,影响了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造成贷款难的问题。许多农民虽然有投资和消费意愿,但由于担心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而不敢投入资金。通过保险这一机制,构建资金保障链,把重要的种植业、养殖业品种纳入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并为农民提供养老、健康、意外保险保障等制度安排。在灾害发生后,使农民及时获得足额的经济补偿,快速恢复生产生活,不断扩大农业再生产,同时又可以优化农村信贷环境,保障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持续信贷支持。

(三)通过农村人寿保险机制,加大对农村保障的投入力度,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

我国城乡差距不仅反映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方面,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关分析表明,公共服务因素在城乡收入差距中的影响为30%~40%。对农村保障进行投入,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近年来,中央抓住农民最关心的生产和生活保障问题,加大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业保险的实施力度,农村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的现象有所缓解。应在此基础上,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建立起稳定的、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加大对农民保障项目的投入,努力使农民贫有所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灾有所救,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三、保险业服务“三农”必须把握好如下五个方面

(一)建立协调合作平台

完善农民保险保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稳定的问题上,更需要政府的组织和推动。 在推动农村保险业发展中,当前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政府和保险公司建立沟通协调平台和机制,把农村保险业的发展纳入政府的工作规划中,加强对保险业的关注和指导,推荐群众口碑好、评选表彰一批保险村、保险镇、保险县、保险标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农村服务网点和保险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二)创新保险宣传方式

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群众保险意识中, 保险公司要加大宣传投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保险公司在产品宣传中,可以将保险宣传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邀请名师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客户联谊会,密切公司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增强客户对风险保障的认识。

(三)狠抓优质诚信服务

诚信服务是赢得农民信任和支持的根本保证。在开发农村市场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的原则,设身处地地为农民服务,切实做好宣传、承保、续收、理赔、给付等服务工作。同时,加强对保险从业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农民保险利益。保险公司不仅要全面完善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设施和环境建设,大力推行中国保监会倡导的寿险柜面标准化服务,还要不断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社会各界对保险业的信任度。

(四)强化从业队伍管理

农村保险营销员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上展业难度大,队伍稳定性差,宣传服务工作不足,直接影响到群众对保险的认同感和对保险行业的信任度。因此,强化对农村营销员的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在壮大营销员队伍的时候,要把好素质关,实行常规化的教育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法纪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营销管理制度,严格对从业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营销员展业行为。同时,大力发展驻村营销员,加强对农村营销员的工作支持,提升他们在当地群众的良好形象,并且在激励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8篇:三包服务范文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健康、完整的金融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投入是资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现有金融体系在为农村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农村金融机构退位,服务功能弱化。由于农村经济货币程度较低,农村金融赖以生存的微观经济基础脆弱,正规金融因农村的比较弱势而选择“自我纠正”,国有商业银行大量退出农村市场,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农村金融出现“空洞化”和边缘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对农业发展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其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农发行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太窄,主要负责粮棉油收购、储运等环节的资金提供,农业发展急需的其他贷款业务基本没有涉足,在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将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问题,没有真正起到支持农业开发的作用。其次,农业银行支农功能“边缘化”。随着农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分散性、波动性、长期性”向背离,农业银行将农业资金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商业并举,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使得贷款业务逐渐离“农”。再次,农村信用社支农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较好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体制所限,其资金供给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存在“农信难为农”的严重问题。

2.信贷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农民很难取得贷款。为防范贷款风险,面对农村贷款规定较为苛刻的条件。大部分农民贷款因提供不出相应的质押、抵押及不动产等担保而与农贷失之交臂;另外,由于农村贷款期限、结构、金额等方面设计与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不相适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业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周期长,而现实的贷款产品金额偏小,期限一般为1年,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信息不对称;此外,浮动贷款利率制度使农民承受能力严重受挫。实行浮动利率制度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处于垄断地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对贷款一律实行上浮,在相当程度上加重了农户的利息负担。

3.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较差,金融生态断裂。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差,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考察其财务状况和信贷条件较为困难,同时贷款需求总体缺少有效的担保、抵押,使农业地区需求量大、亟须支持的大额农户、个体公商户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小城镇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难以形成需求。另外,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处于零散分布状况。

4.民间借贷缺乏规范,金融风险加大。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良莠不齐,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和农村金融风险。由于对民间借贷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和正确引导,其风险、隐患日益凸现,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呈上升态势,间接殃及社会稳定;另外,民间借贷不规范,无借据、合同,缺乏担保,隐蔽性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坑蒙拐骗在所难免,甚至引发刑事案件;民间借贷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风险集中,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此外,影响金融宏观调控。民间借贷活动在高利率的吸引下,易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金融机构,加大现金“体外循环”,造成金融信息失真,干扰央行对社会信贷总量的监测。民间借贷投向具有一定的趋利性、盲目性,资金流向与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不能配套,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效果不佳。

5.农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障碍。农业保险机构运行障碍主要表现有:保险基金规模较小,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商业性保险项目界定模糊,农业险种划分及其保费标准正在探索中,理赔及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滞后,贴农、为农保险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规模偏小,经营行为不规范;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关系不顺,行业自律以及监管不到位,风险及补赔机制尚不健全。

二、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现行农村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地进行变革和创新,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户、乡村企业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特点,积极构建以合作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有机结合的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

第9篇:三包服务范文

“红快服务”自2002年成立至今,秉持专业发展理念,在改变消费电子服务行业混乱、分散格局,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力前行。近两年来,“红快服务”在总裁陈斌的带领下,明确“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这一宗旨,大力推动服务产业的全方位战略转型,并取得显著成效。无论是在思维模式突破、组织架构变革和服务供应链建设方面,还是在服务产品创新、专业团队建设和服务标准设定等方面,“红快服务”都在行业内起到了示范作用。尤其突出的是,“红快服务”智慧型供应链体系在2011年逐步成形,依托与各大品牌厂商、合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软件服务商之间建立起无缝服务对接,在终端服务市场的优势非常明显。

如今的“红快服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由300多家服务网点组成的连锁服务格局,拥有3000多名获得专业认证并不断接受专业培训的工程师和管理精英,通过国家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苹果、佳能、惠普、宏、戴尔、华硕、海尔等众多IT厂商专业维修资质授权,形成了多位一体的快速响应与专业服务保障机制,能够根据大众和行业客户的不同服务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产品,深得市场好评。

在全方位创新发展的同时,陈斌指出,“红快服务”在2011年下半年明确了成为“4S级IT服务站”的目标,致力于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快速(Speedy)、便捷(Simplified)、专业(Specialized)、优质(Sophisticated)”消费类电子服务。“红快服务”率先在业内做出“全社会全品类服务承诺”:无论是在哪里购买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无论是电脑、手机、数码相机还是摄像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红快服务”寻求帮助。“红快服务”提出并兑现这一承诺,是消费类电子服务行业的一面崭新的旗帜,是企业对“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这一服务理念的真实践行。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