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化学校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院校 项目体验式教学 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53-01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上课积极性低、教学效果差等情况,结合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过程提出分组项目体验式教学方法,为提升课程进行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借鉴。该方法的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该方法还能够避免从头到尾都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每次上课都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来进行,让学生有所期待,提高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一、相关概念
本文主要针对体验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进行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灵活的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1)项目体验式教学:是根据不同课程制定不同的上课方式并分组体验教学的过程,实现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到老师安排项目任务、小组协作完成并形成具体任务方案汇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2)体验式教学:是根据学生本身的特征分析和发展的实际规律,结合实际的情景模拟,再现体验式过程,让学生能够在该情境中体验教学内容,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方式称为体验式教学。
(3)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的项目来组织教学,将教学的过程通过项目的形式来展现和进行。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小而全的知识点和组织内容。
二、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特通过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在讲解过程中,通过总结汇总,共提炼出以下十种上课组织方式,具体内容如下(以管理学课程内容为例):①管理学概论:竞争性分组并安排本学期体验任务。②管理理论的形成:管理人物生平:以微话剧形式开场。③管理计划:策略性参与游戏(ERP规划游戏)。④管理预测之一:世界杯之百度预测。⑤管理预测之二:“迷宫探索”游戏的决策分析。⑥管理活动组织:由小组安排上课方式。⑦管理活动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性格测验”。⑧管理中的领导:领导理论相关的微辩论赛。⑨管理与激励:竞争性回答问题,优胜组奖励。⑩管理活动之控制:“王石的故事”。
根据以往上课经验,即便某一种上课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长时间使用一种上课方式来调动大家积极性难免捉襟见肘。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需要进行一次项目模拟公司分组。项目分组以男女生组合、各班级组合(针对合堂班级)、人数要求为依据进行班级项目分组,自行推选出小组负责人。各小组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以企业运营为背景的评价模式,具体内容框架包括:板书评价、课堂气氛评价、汇报内容评价等,并根据小组情况,制定模拟公司名称、口号和价值观。
为保证上课效果,需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其中,辅助指导整个过程的进行。另外,在小组成员进行汇报时,由老师、同学共同根据其准备材料的完善程度、讲解清晰度、汇报效果等进行评价。
三、效果对比分析
根据项目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所带的6个班级进行测试,其中包括电子商务专业4个班级,物流专业1个班级,国际商务专业1个班级。在排除课程及年级因素影响下,统计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下,班级旷课、睡觉、玩手机的比例明显下降,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通过对209名同学的上课表现进行调研,根据统计结果发现,传统上课方式过程中,平均旷课比例为8.00%,平均睡觉比例为10.67%,平均玩手机比例为17.33%。而基于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的上课过程中平均旷课比例为3.55%,平均睡觉比例为1.44%,平均玩手机人数比例为3.83%。对比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杜绝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方面都明显好于传统的上课方式。
根据效果对比分析不难发现,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在项目体验式课程进行中,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成员分工,每个小组成T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在参与过程中能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于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四、总结
本文结合职业院校教学实践过程,针对《管理学》教学过程提出小组项目体验式教学方法,在上课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小组模拟公司组织架构汇总形成策划、设计方案并进行汇报,由教师进行实际指导,并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在教学实践中,以6个班级进行测试,其中项目体验式教学方式在上课出勤情况、学生上课睡觉情况、上课玩手机情况等方面都明显好于普通教学方式的班级。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YJ201520)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洁,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现代交际・2016年7月
积极推进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
陈洁 何髑 张炯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8)
摘要:高校学籍管理是一项持久、深入、细致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数越来越多,学籍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加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推进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数字化 高校 学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54-0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日渐增加。学籍管理作为教育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明确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形成一套高效、精准、节约的数字化学籍管理手段。
一、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完善
当前,社会对于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但是,我国许多高校没有出台相应的数字化学籍管理制度,依然采用传统的纸质学籍管理制度,这种传统的制度与工作实际不符,形同虚设,并且会导致实际的学籍管理工作“有规不能依”,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此外,学籍规章制度应紧跟时代步伐,体现社会特点。针对体现时代特征的新生现象,学校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应该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工作。
(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长期以来,有很多学籍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重在管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把学生当作服务对象。而随着新形势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拥有正常的学籍状态、并能随时查看自己的学籍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另外,在校生的学籍将延续到学生毕业后的学历认证,这可以有效杜绝学历造假现象。因此,数字化的学籍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三)管理渠道不够畅通
各高校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学籍管理工作往往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员,而是一些教师或辅导员在兼职做学籍管理的工作,这就导致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经常变动,这会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多问题。学籍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各种学籍问题更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才会懂得如何处理,管理人员如果经常变动,都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各种阻碍。
二、推行数字化的高校学籍管理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在高校全面推行数字化的学籍管理显得势在必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把握:
(一)实现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无论技术还是管理的创新发展,首当其冲的都应当是观念的进步。高校要推进数字化的学籍管理,首先要强化“数字化”观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高校的学籍管理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将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和新思路不断应用到学籍管理上来。当然,相关的领导干部应起到榜样的作用,要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所有的工作人员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高校学籍管理的数字化进程。
(二)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由于高校学籍管理人员往往是一些教师或辅导员兼职担任,这些人群的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受过专门的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错,会大大降低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尽量选择计算机技能较强的人员负责学籍管理,在工作中能使用简单的计算机编程技术,这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在此基础上,定期对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普及政策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技术方法,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技术、责、理念的全方位提升,从而为全面推进数字化的学籍管理打好基础。
(三)完善数字化学籍管理系统
2004年,教育部出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借助网络实现了高等教育学籍及学历证书的电子注册制度,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这对全国的高等学校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高校应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平台,建立科学完善可用的校内学籍管理系统,并和教育部的平台实现对接,以此来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化学籍管理系统。
三、结论
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持久、深入而又细致的工作,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数字化学籍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精准,才能为新时代人才的培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区教育中心任务,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以查促改,重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督导检查,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教育重点任务落实,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强化师德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装备使用效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通过“省检”。
三、领导小组
组长:赵会昌 副组长:梁航久 杨述强 成员:许国鹏 龚复伟 刘新强 杨政泽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推进开展“五项整治”工作,加强指导,抓好落实,及时协调解决整治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情况
在家政策的扶持下,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经验均衡发展国家验收,我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了一个
新台阶,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1.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6127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440平方米,现有17个教学班,81名教职工,574名学生。学校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进一步的打算:我校将加大器材室、功能教室及体育场地的建设力度,管好用好这些功能室,尽快投入使用,为农村薄弱学校提供最基本的办学条件,把农村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总之,学校改造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一定会齐心协力,不断完善,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高质量、高品味的一流标准化学校。
二、教育信息化工作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及教育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重视抓好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好了以下二方面工作:
(1)开展普及型培训。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人人能够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老师们基本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育资源与网上通邮。
(2)开展学科整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推进课改实践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
平发展,通过培训和参加活动双管齐下,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们利用甘肃教师学苑以及优质课活动,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2.正视现实状况,明确努力方向
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变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学校工作是多元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是其中一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水平,我们现有的水平离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评估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违规补课收费及师德师风问题
(一)学校收费情况自查
1.我校严格执行《中小学财务制度》,经费使用合理,报账及时规范。
2.我校认真落实学校收费政策,严格按照 “两免一补”的要求,除按规定向住宿学生收取伙食费费外,没有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3.我校各班严格按照学校公布的收费标准、项目进行收费,无私立、乱定标准收费现象。
(二)征订教辅材料情况
1.我校从学校领导小组着手,严格要求,不擅自订购各类学习资料、复习资料以及各类试卷,没有强制师生订阅各类报刊图书、不允许各类机构和个人入校推销教学资料和设备等。
2.学校与家委会实时互动沟通,家长和教师互相监督,不征订各类教辅资料和书籍。
(三)教师有偿补课行为
1.学校没有举办各种名目的学习班、补习班、“提高班”、“超常班”等;
2.学校教师没有私自组织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的行为。没有参与社会办学机构或其他个人组织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有偿补课;每位教师都签订了责任书。
(四)严禁教师向家长收受礼品
学校专门制定了《双湾中学禁止教师有偿补课及违规收受礼品管理制度》,每学期开学,都要在教师会议上专门学习,以学校制度形式严禁教师利用节假日收受学生或家长礼品,在家长会上,也向广大家长大力宣传,禁止家长向教师送礼品。
(五)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及规定的情况
我校极为重视此次“教育乱收费”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为了严格遵守上级有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使我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严肃化。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政策精神和有关规定,严肃纪律,学校领导经常召开教师会议,反复强调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收费的文件精神,做到每位教师心中有警戒,不触高压线。
2.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位。校长负总责,总务处具体负责清查核对工作,实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要求全校各部门、各位教师严格执行规定,不得违反,且强调违反必究的原则。
3.公示制:每学期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介绍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师基本要求,公布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监督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社会、学生、家长的监督。
四、学生减负工作
我严格落实国家对小学生减负工作要求,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1.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小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不提前到校,不延长在校时间。
2.控制学生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日作业总量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日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我们加强了作业管理,提高训练质效,作业做到了“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编、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我校本学期实行作业监督员制度,有效的控制了各班家庭作业总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支持;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合作互助。信息技术支持是一种由网络、计算机等多种媒体组合的,通过多种通道快捷传递信息的环境,它为学生的交流和协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英语协作学习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课堂协作学习的模式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技术支持的环境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最适合协作英语学习的环境之一。
(1)问题解决型协作。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学生通过多种互动方式进行。如学生如果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又害怕自己的想法遭到同学异议。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局域网、电子邮件、QQ等聊天工具与老师进行实时的互动,共同设计、实施、完成某项任务。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展示教育教学内容,创建一个充满问题的环境,教师传授知识方式更加灵活,从而促进了学习者的概念理解学习和认知策略学习。
(2)协商讨论式协作。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讨论是协作学习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但是一个班同学的思路都大同小异,这时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发地就某个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既可以自主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源 ,也可以通过 BBS、MSN、QQ、留言板、网络社区等途径用英语交流,向同伴及其他网络用户寻求帮助。
(3)竞争式协作。如教师要讲授以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负责设计,提出问题,安排小组 ,分配任务,协调小组间竞争关系以及对成果进行评估等。每个小组的学生可根据任务需要自主进行分工,通过合作、讨论达到问题解决。而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Blog留言等方式来公布任务的解决进度及相应激励措施来促进小组间的竞争。
(4)共享式协作。网络上有各种英语学习网站 ,如英语之声等 ,以及各种音视频材料。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 ,通告各自的任务进展 ,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彼此间的互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笔者对自己所带班级进行研究。
(1)明确任务。这一阶段是整个方法的关键。教师根据一定的前测信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创设问题情景。教师首先制定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任务进行探究协作学习。
(2)小组计划。①问题分解:研究的任务包括哪些内容,需要做哪些工作。将一个大任务细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子任务,制定出小组的工作计划安排、规则。②任务分配:给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分配具体的任务。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组内其他成员以及整个小组的目标,熟知自己及小组成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③协作环境: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
(3)协作研究。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①收集资料、获取信息。②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③在小组内成果。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分析、运用和处理,教师需提供给学生必要的使用方法。
(4)汇报成果。各协作小组汇报本组任务完成的最终结果、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每一位成员在本次协作学习中作出的贡献。
1 主题介绍
团队成果展示的主题是:构建优秀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以团队论坛的形式展示了团队教师在“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合作互助”的模式下,就《如何指导话题作文》进行了教学研究的全过程。我们要透过它印证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团队学习模式灵活多样,有个人自学、专题讲座、案例授课、教学论坛等。如果没有这些,也不会有“个性展示,思维碰撞”时的精彩纷呈。我们旨在用这样的一个缩影说明我校通过构建优秀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 思路介绍
以如何构建优秀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以方法介绍为核心和重点,以语文组学习型团队论坛《如何指导话题作文》的视频作为佐证材料进行具体汇报。
3 主要内容
3.1 环节介绍:①构建学习型团队的意义、目标;②构建学习型团队的具体做法;③构建学习型团队取得的收获。
3.2 主要内容。
3.2.1 构建学习型团队的意义、目标: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学习在经济社会中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育只能为个人创造“贯穿一生”的教育条件,但不能为其提供“管用一世”的知识和能力,那种单靠传统学校教育的一次性“充电”,然后永远“放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学习不再是人生中某个时期的一种经历,而是将伴随人一生的主题。拥有知识并善于不断学习,将成为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保证。当今的继续教育首先要更新教师观念,应该把教师终身学习作为教育目标,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服务,让教师率先踏入学习型社会。基于以上认识和思考,我校以构建学习型团队为依托,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为教师自愿、平等、合作学习提供了宽阔而自由的平台,使教师在团队的氛围和影响下,在有序、渐进的过程中,学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学习型团队强调的是教师的自我超越,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使教师能够真正抓住教育的精髓,主动自觉地进行实践和反思,把已有的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读书、研究的习惯,视学习是生活、是工作、是责任,视学习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走向专业发展的新天地。所以说,学习型团队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2.2 构建学习型团队的具体做法。
3.2.2.1 强化团队研修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学习型团队建设是以学习为共同的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团队加强研修学习:首先,团队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研修计划,借助书籍、网络等载体有针对性地自学。对所学知识注重积累与运用。及时记载学习随感,记录学习笔记,形成个人学习专项记录手册(即随感集、反思集、积累集)。其次,建立团队BBS论坛,让教师在互动中开阔视野。教师将教育教学中的经验、难点与困惑发送到团队BBS论坛进行探讨与交流,及时解决问题,有效促进教学工作。
通过这一模式的学习研修,团队营造了一个积极学习、持续学习、全员学习、互动学习的环境。为教师创造提供了一个民主、平等、多向沟通的良好氛围,为多方面提升教师的学习力、创造力、竞争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师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2 搭建团队活动平台,生成教师教学智慧。①加强备课研究,凸显集体智慧。在备课上,我们强调结合学科特点和年级特点采用以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专家引领和个人创造相结合、专题研究和合作共建相结合的方式备课研究,研究解决教师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个人能力和集体智慧得以彰显。②进行互动研讨,解决教学困惑。 以团队为载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按照“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拟定教师自己开展的问题研究。各个团队组长负责汇总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抓住集中的问题,建立学校校本研修教师问题库,使组建的教师问题库符合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要求以团队为单位开展教学论坛、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活动。大家所看到的视频材料,就是我校语文组团队解决问题库中一个教学问题的论坛,这支团队在哈市中小学教师岗位练兵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团队。这只是团队研讨活动的一个侧面,类似于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都开展多次。我们视“教师研讨”是教师信息的场、独家之言的集中地、课改视角的展现点、辩论交流的承载间。利用研讨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困惑,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③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间团队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发展。追求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归根结底都要回到课堂中来,追求课堂的精彩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因此,我校也积极开展以下四种课例研究,以具体的课堂实例让教师共享经验,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团队骨干“引领课”:团队内骨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新一轮课改有其独到的领悟,具有学科“引领”的作用。每学期我校都开展骨干教师“引领课”活动。按照“骨干教师上课——说课——反思——团队内评课——现场互动交流——总结”六个环节进行。骨干教师们充满活力与智慧的课堂,真诚及朴实的说课,教师们热烈的互动交流,评课教师客观及充满感情的评价,校领导高瞻远瞩的期望,可以使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深感振奋。从中感悟“骨干引领”式的课例培训,感受到了骨干教师的魅力,找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
团队教师“互助课”:同年组、同学科教师结成共同体,他们的教学环境和对象最接近,可借鉴学习的东西最具体,因此也是教师发展与成长最基本的土壤。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互相备课、听课、评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团队教学“研讨课”: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实践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在各团队中开展“研讨课”活动,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多轮”等形式的交流、讨论与反思,使课标提倡的先进理念与教学经验提升为实践行为,并内化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青年教师“汇报课”: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以团队为依托、以课堂为阵地,边学习,边实践,边演练,边提高,每年都有侧重地开展一次教学汇报活动,老教师要全面点评,青年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切磋,为实现“一年入门、两年独立、三年成熟”的培养目标,搭建成长的平台。
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是学习型团队建设的重点,这种运用“行动教育”研究法开展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我校有多名教师在市、区级教学大赛中获奖,也在不同学科中涌现出了一批小有名气的教师。
3.2.2.3 加强团队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强化学习型团队建设必须以理论为指导,以课题为支撑。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边干边学,带着新一轮课改与和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以课题拉动培训才能使团队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我校以课例研究为切入点,以学习型团队为依托,运用“行动教育”研究法,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研究,科学地关注教师的理念与行为的变化,在行动中提升专业素质。目前,我校各团队承担的市、区的“十五”科研课题都已结题,省、市、区级的“十一五”科研课题已进入验收阶段。
加强学生课外科研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1)本科生实行科研导师制。由学生自愿组成科研小组,聘请有科研经验的专业教师指导。自行选题,确定研究内容,设计技术路线、撰写正式格式的标书,聘请专家论证其可行性。按照正式科研工作程序,进行实验工作,并要求将其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写出论文,力争公开发表。每年选报本科生科研导师,平均录取率达到71.12%,有80%以上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课外科研活动。(2)中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对本科阶段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一次综合考察,也是个性化、系统化实验教学的延续。我校制定了一套从选题—申报—定题—实习—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的完整规定。(3)利用开放和多元的学科科技竞赛为学生提升课外综合设计创新能力提供平台。相关科技竞赛有“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新苗”计划等。(4)学校每年设立学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具有一定创新点的学生课题。学生通过课题设计、答辩等环节,获得院级或校级科研课题经费。
开设前沿课程
开设了前沿理论课程,内容新颖,反映学科动态及最新成果。比如开设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新产品开发概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另外,还定期请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做专题讲座,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设计能力。在本科中后期阶段开设科研方法、科研设计或中药科研性实验等课程,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由科研能力强、创新意识敏锐的教师授课,重点讲述中医药科研思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
建立现代化学生实验室改进落后的实验手段,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不断引进现代技术,使学生能够接受现代实验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科科研水平。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利用学校教师的科研设备与学术队伍的人才优势,将学校内部、省级科研实验室及教师科研实验室作为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使优秀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使其创新性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在新药研究和校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国内一些知名的科研院所、医药企业和三甲医院共建26所校外实践基地,如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这些实习基地指导力量较强,项目丰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几年,还陆续和省内较大药市或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中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既为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操作训练及科研活动提供了实验场所,同时也为学员进行自主实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通过聘用校外科研导师,聘用科研导师助理,扩大师资队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选报导师热情日益高涨,导师的资源非常紧张。导师不得不指导更多本科生,最多的一位指导了48个本科生,指导质量不佳的状况提醒我们必须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对此,我院开展了科研导师制又一新的尝试,即“校外科研导师”聘请试点工作。充分利用行业资源,聘请了省、市药检所、研究所、科研单位和在杭知名医药企业的药学类专家,担任我院本科生校外科研导师。为充分发挥研究生“助学、助教、助管”的“三助”功能,同时加强本科生与导师的桥梁建设,我院又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尝试,即研究生充任“科研导师助理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使导师和本科生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充分发挥了导师制整体优势。此外,研究生可以通过自身的科研精神来感染本科生,从而激发起本科生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培养出更多专业过硬、思想先进的科研后备人才。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参与科研导师制工作的过程与目标管理,特制订了“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参与科研导师制的考核办法”。
加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创业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创新能力是创业主体在从事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加强中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重新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了KAB(大学生创业教育)、SYB(创办你的企业)和大学生执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选配富有创新实践经验和创业能力的各类人才,包括专业教师、专利发明者、知名企业产品研发人员、成功企业家、社会各界创业成功人士等,担任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并在校内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较好的锻炼平台。
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校开设了“远志大讲堂”,邀请两院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讲座。同时,每年都由科研处牵头举办“科技学术讲座月”等。为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学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校青年教师协会、研究生会等团体,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及研究生seminar(专题讨论会)等活动,以及“百草课堂”之科研系列讲座、“百草杯”中草药识别大赛和实验技能大赛、时珍文化节暨重点资助项目推广答辩会、优秀结题论文答辩会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按照正式科研工作程序,进行实验工作,并要求将其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写出论文,力争公开发表。每年选报本科生科研导师,平均录取率达到71.12%,有80%以上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课外科研活动。中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对本科阶段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一次综合考察,也是个性化、系统化实验教学的延续。我校制定了一套从选题—申报—定题—实习—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的完整规定。利用开放和多元的学科科技竞赛为学生提升课外综合设计创新能力提供平台。相关科技竞赛有“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新苗”计划等。学校每年设立学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具有一定创新点的学生课题。学生通过课题设计、答辩等环节,获得院级或校级科研课题经费。开设前沿课程开设了前沿理论课程,内容新颖,反映学科动态及最新成果。比如开设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新产品开发概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另外,还定期请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做专题讲座,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设计能力。在本科中后期阶段开设科研方法、科研设计或中药科研性实验等课程,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由科研能力强、创新意识敏锐的教师授课,重点讲述中医药科研思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
建立现代化学生实验室改进落后的实验手段,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不断引进现代技术,使学生能够接受现代实验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科科研水平。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利用学校教师的科研设备与学术队伍的人才优势,将学校内部、省级科研实验室及教师科研实验室作为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使优秀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使其创新性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在新药研究和校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国内一些知名的科研院所、医药企业和三甲医院共建26所校外实践基地,如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这些实习基地指导力量较强,项目丰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几年,还陆续和省内较大药市或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中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既为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操作训练及科研活动提供了实验场所,同时也为学员进行自主实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通过聘用校外科研导师,聘用科研导师助理,扩大师资队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选报导师热情日益高涨,导师的资源非常紧张。导师不得不指导更多本科生,最多的一位指导了48个本科生,指导质量不佳的状况提醒我们必须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对此,我院开展了科研导师制又一新的尝试,即“校外科研导师”聘请试点工作。充分利用行业资源,聘请了省、市药检所、研究所、科研单位和在杭知名医药企业的药学类专家,担任我院本科生校外科研导师。为充分发挥研究生“助学、助教、助管”的“三助”功能,同时加强本科生与导师的桥梁建设,我院又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尝试,即研究生充任“科研导师助理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使导师和本科生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充分发挥了导师制整体优势。此外,研究生可以通过自身的科研精神来感染本科生,从而激发起本科生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培养出更多专业过硬、思想先进的科研后备人才。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参与科研导师制工作的过程与目标管理,特制订了“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参与科研导师制的考核办法”。加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创新能力是创业主体在从事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加强中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重新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了KAB(大学生创业教育)、SYB(创办你的企业)和大学生执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选配富有创新实践经验和创业能力的各类人才,包括专业教师、专利发明者、知名企业产品研发人员、成功企业家、社会各界创业成功人士等,担任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并在校内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较好的锻炼平台。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9-02
高校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类、动物科学类、农学类等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时间在大二的第一学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报考生命科学类研究生的必考专业课。但是,生物化学课程理论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庞大、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教师课堂讲授内容较多,学生不易听懂、也记不住[1]。所以,用生动的语言、板书、教学思路去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则是制胜的关键[2]。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改进授课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些经验[3]。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极构建网络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在高等学校的理论课教学中,多媒体应用越来越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进及多媒体教室的增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理论课程的网络化进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们大多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同时还组织编制了一批优秀的教学软件和课件,丰富了教学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发适宜生物化学的网络教学资源,构建本门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4]。利用多媒体并结合网络进行感性材料教学,扩大了教学信息量,集音像、图形、文本、动画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抽象的概念,避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长时间抽象讲述而学生收获甚微的现象[2]。
二、互动式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
互动式教学的特色是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学习情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为课堂中教学的参与者,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产生互动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解答与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5]。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能够激励学生勤奋思考、大胆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纳入到平时的考核成绩中,这样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动力,同时也有了学习的压力,学生为了能在课堂上参与到讨论中,必然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扩大了知识面。通过课堂互动式教学,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6]。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体验到教师给予的尊重和信任,无形之中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及时的信息交流也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利于课堂教学进程的调节。
三、设计研讨专题,进行探究式教学
传统意义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科研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在部分章节内容的讲授方式上进行探究式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7]。在生物化学的部分章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研讨的专题,要求学生按照兴趣选择研讨的专题,5~8个人组成自主学习小组。学生选定研讨专题后,教师指导学生查找检索相关专题的文献知识点,制作多媒体讲稿,并在班级内针对每个专题进行交流汇报、答疑并讨论。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演讲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量的教学素材和实践经验。学生参与到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和观点的形成,真正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形成理性批判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一种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育模式。
四、提高实验课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实验教学的。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又是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必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在提高实验教学学时的同时,还应该及时更新实验的内容,调整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在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上,也应该进行改革。改变单一的由报告单赋分的方式,通过课堂考勤及表现、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口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实验技能的考核。另外,还应该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学校应该加大对开放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在课余的时间里,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独立实验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内容复杂但重要,为了能让学生对学习复杂的知识有兴趣,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本进行因材施教,使单一的课堂“填鸭式”讲授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转变,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增加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时间,并针对课程内容设定学生自主研讨的课题,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网络课堂,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要将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师本身的素质紧密结合,及时观察和检测学生接受的程度,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抽象,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随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松华,孙玉军,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06):137-138.
[2]于永红.怎样使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更生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2):122-123.
[3]李燕,李建宁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5):479-480.
[4]王应红.开发“生物化学”网络课程的重要意义[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9):9-12.
[5]陆红玲,唐彦萍.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2):148-150.
[6]杨志伟,张玮玮等.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生命的化学,2013,33(1):105-108.
1 初步印象
wanganui HigSohool为当地的热点学校,规模大、声誉好、学生多。
1.班级人数。不超过25人,包括听课教师在内如果超过25人,教师有权拒绝上课,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不能保证学生的利益,家长们也会提出异议的。
2.在校时间。学生早上9:00到校,下午3:00放学(在校时间为六小时,包括学生午饭时间1小时),每天5节课,每节课70分钟(便于进行大的专题性知识的学习或者是实践活动的开展),放学后学生们或做运动或参加各种团体活动。
3.专用教室。任课教师在固定的教室等待学生来上课。科学教室即实验室,教室的周边依墙而建的是实验台,台上水管、水池、燃气管道接口一应俱全(这更接近生活实际)。教室四周的墙壁上都贴满了招贴画式的学生作业、标语等,极尽渲染氛围的功能。课桌摆放很随意,U型、秧田型、可以随意拉动,学生也没有固定的位置。
4.自由“跑课”。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课,并按照所选科目到规定教室上课,全校几乎所有学生的课表都是不同的,以至于课间十分钟满校园看到的都是抱着书包急匆匆赶路的学生。
2 课堂见闻
“以学生为中心”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如果仅用一两节课的见闻,恐怕会以偏概全,以下以教学专题为例简述课堂见闻。
2.1 围绕主题,自主学习
拓展性内容的学习,主要采用教师简介或者直接给出提纲,余下的就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制作海报、汇报交流、测试反馈等方式自主学习。
以八年级科学“能量”的学习为例。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第一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将每一种能量的用途、来源的等都配合课件进行了介绍。课件采用的是彩色幻灯片,以实物图片为主,配合少量文字说明(国内实物投影仪已成为了现代化教学的标志了),板书也是文字配上简笔画组成。讲授过程中,不断穿行学生们的练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一节70分钟的课,知识容量远比我们国内45分钟课堂少的多,作业也很别致,每组学生制作一张4开大的招贴画,用于介绍某种能源以及其用途。如以风能为主题,介绍它的发展前景、局限,现有设备等。教师将制作要求及可以参考的网址和部分材料打印下发给每位学生。以后的三节课,教师都不再讲课,而是指导学生到图书馆、电脑房,搜集、打印、摘抄制作作业所需资料,图书馆、电脑房也都配有复印机、打印机,管理人员也都非常热心的帮助学生完成资料的搜集,科学教室甚至还有自己的专用机房。招贴画上的制作可以是打印、剪贴制作的,也可以手工书写,海报还特别讲究图文并茂,色彩搭配,作业完成后就由教师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第四节课学生分组汇报。
再如磁现象的学习。教师上课首先提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下发一份问题清单、一份阅读材料,学生自己阅读,并将问题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材料包含了有关磁现象的来历、磁化、磁的用途、地磁场等,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教师并不讲解。下课前教师将所有学生做的作业,收齐批改,当堂反馈,就结束了,跟踪了几节课也未见教师再重复以上内容。可见,学生自学能学会的教师根本不会去讲,与此相比,我们是不是对学生太不放心了。
感悟:
(1)没有作业要带回家。就连课堂笔记本都是放在教室里的。学生所有的作业均是利用上课时间完成的,只有少数学生在复习考试前,会带笔记本回家复习。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属于自己,才会有创新和质量的保证。
(2)细节是质量的保障。学生做作业所需要的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常用工具每个教室都有,学生的书包里背的只是午餐和一些学生的私人物品。对比一下,国内学生所需的这些工具是自备的,学生们要么在需要用的时候带大量的工具到学校,要么就是在家里因找不齐工具而拖延了做作业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工具并不是常用,凑合着交差也就见怪不怪了。制作招贴画这样的作业,我们总是布置学生课后去做,而学生的课后时间却几乎让书面作业或者是兴趣班占满了,很多学生课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是没有保障的。
(3)学生搜集、整理、制作展示的能力很强。不紧电脑技术好,能够熟练的搜索到想要的资源,节选自己喜欢的资源制作成幻灯片以便于汇报,或打印出来制作海报;到图书馆查阅、节选、复印的一系列工作都很熟练,看来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这才是一种真正的能力,未来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会检索真正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是我们最应具备的能力。而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们要求学生们记忆的东西太多,而记忆总是有遗忘的,学会了怎样获取知识,才能在未来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4)团队意识的培养。课桌排列形态是根据小组人数调整摆放形态,有的大型作业规定必须由三至五人集体完成,这就使得小组合作成了自然地需求。教师根本不用刻意培养小组合作的方式方法,任务驱动式使学生在自由结合的小组里自然的实现合作、贡献、分享。
(5)教科书是公用的,不能在上面写画,一般也不能带回家,需要使用的时候,学生就在教室的书架上取,下课后放回原处,学生们自己没有课本,因此上课时的笔记记得非常详细,字迹工整。(近两年开始,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每人一本,一些学科的教科书也已经开始循环使用了。)
现在国内科学教育的理念和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的理念相差不大,但在实践中,我们的科学教育却没有做到位。这是我们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当然我们可不能照搬照抄,那样校长不找你的麻烦,学生家长也会找你的麻烦的。
2.2 亲历科学,在做中学
实验性内容的学习,无论大小,主要是学生动手实验,分析讨论。真的做到了不在乎结果,只在乎历程。
以“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实验探究为例。课堂上教师首先复习讲解了能量转化的知识,介绍了一粒花生米燃烧会释放多少热能。(我们讲花生燃烧会放出多少能量,一般是直接告诉学生有多少焦耳的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要求学生记忆或者参考而已,因为毕竟是实用价值不大,当然也有些教材上有此实验设计。)而这节课教师及学生的实验态度都非常认真,大家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设计,做实验。教师给每组配备了一个软瓶塞,瓶塞上插了一根针,开始实验时,教师发给学生半粒花生米插在针尖上。试管中盛有10 mL的水,用温度计测出初温,将燃气灯接在教室墙壁上的燃气管道上之后点燃,再引燃花生米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花生米燃烧冒出巨大的黑烟,很快将试管熏黑(直接揭示了燃料的不充分燃烧问题),直至花生米燃烧完毕,再测量水的末温,算出温差,利用以前学过的“10 mL水每上升1摄氏度需要27 J的热量”(注明不是计算公式),计算出这半粒花生的化学能转化
而成的热能。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数据,由于各组花生米大小不同,燃烧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水的末温也不相同,同学们在分析各组数据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能量转化的理解,更近一步认识到了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问题。
“眼睛及其成像原理”的学习:第一节课首先利用视频介绍各种动物及人类的眼睛;进而一步步介绍解剖眼睛的过程,眼睛内每一个组织的作用,通过眼睛的光路图,用水袋模拟晶状体形状的变化讲解近视眼的矫正等,视频资料都是眼球的解剖图,而不是动画,虽然有些血淋淋的感觉,但给人以真实感,录像制作得非常清晰到位。第二节课就是学生分组解剖眼睛,每组一只牛的眼睛,按照上节课看过的录像,解剖眼睛,并找到相应的光学部位,当我也跟学生一起解剖出晶状体时,还是有了不小的震撼。
感悟
(1)实验无论大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复习、实验、分析、讨论、练习、消化,不赶教学进度,一切以学生为主。花生米实验虽小,但形象生动,给了学生更多的直观感觉,更大大缩短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
(2)燃气管道在我国只是居民家中的专利,还没有实验室配备这种设施。我们实验室的加热设备依然是酒精灯为主,学生在家里无法重复实验室里的操作,无疑将实验和生活隔离开来。
2.3 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几乎每一节课都有学生活动,这也是从小学一直沿用的行动教学法的延续。
如:简单机械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幻灯片花了约半节课的时间讲解完了简单机械的基本组成。接下来的不是练习题,而是教师出示的塑料积木搭成的手推车、吊车、坦克等,通电展示其运行功能后,每一组一盒不同的塑料积木和图纸,要求组装一个自己喜欢的机械。不做不知道,以为搭积木还不是小孩子的事情,做了才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既有各种齿轮的咬合问题,又有轴承的固定问题,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缺少小零件或者组装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向老师申请帮助,老师会立刻过来提供帮助的,小组通力合作群策群力才能装配成功。接通电源展示给同学们看自己的劳动成果,那份自豪感就油然而生了。通过机械的组装,真正理解机械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真正见到齿轮和轴承的配合是怎样使机械运作起来的。下课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将所有器件全部拆卸完毕,放回到盒子里规定的地方,再归还给教师。
再如循环系统的教学活动则为,由5个学生分别扮演循环系统中的各个器官,老师扮演运输氧的红血球,依次走过扮演心脏、肺等各个器官的学生那里,学生出示写有在本器官中需要交换物质的卡片,教师演示一次之后,由另5个学生一起演示,学生们在整个教室内奔跑着,叫嚣着,由慢至快,兴趣盎然。
讲完心脏是怎样工作的之后,组织全班一起到教室外面测量漫步后、慢跑后、快跑后的心率,并且将所测数据绘制成图表。
另外还设有紧密联系生活、社会的综合课程,如技能课木工、电工、烹饪、缝纫都是真刀实枪的操作,课堂如车间,操作工具应有尽有,作品决不追求精细,但全是生活中的实物。在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组织严密的课堂……但所作的一切都能最大限度的帮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提高!
感悟
(1)几乎是每节科学课的最后都有一个活动,除了以上的活动还有按照消化系统走飞行棋;物体的颜色一课中的活动是让学生在本子上以“how we see”为主题用水彩笔画出树木的颜色。组织这些活动时,学生们大多都能按照要求去做,看来是经常使用。这样的课我们国内也上,比如测速度,可是由于人多,难以组织,也由于对考试的作用不大,一般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才这样上课。
(2)教师在教授每一个新的概念出现时,都有相应的练习题出现,用刚刚学习的专业名词做填空、填图、填词游戏等,用于辨析新老概念的区别。新的专业名词出现,都配有专门的抄写练习,利于学生掌握。这也对我们做了很好的启示,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们写专业名词出现错别字,不能只是一味的责怪学生,而是我们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没有预设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前预防,等学生出错后再去抱怨和订正就会事倍功半,还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受挫感。
(3)教师在展示学生成品的时候,高高举起,充满着赞赏和肯定。肢体语言夸张而丰富,学生们举手的时候也是充满自信的高高举起。我们游学的学生,从开始时不敢举手,到最后乐在其中,真是环境育人。
2.4 随时测评,调整教学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随时应用不同形式的检测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采取有效的调控手段因人施教。每次至少有两个水平的测试卷各一张,按次序做答。学生在答案卷上做答,试卷上不允许写任何字迹,试卷要循环使用。题目多是举例说明和分析题,机械记忆性题目几乎没有。可见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在测验中就得到了贯彻。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主灵活地掌握教学的节奏,并更多地关注个体学习而经常开展因材施教。
2.5 良好习惯,成就未来
(1)叫出学生的名字是一种尊重。师生不熟悉时,教师会叫学生用废旧的纸盒制作姓名牌摆在桌子上,以方便课堂交流,直至彼此熟悉。
(2)重视肢体语言的训练和培养。有系统的戏剧课程,从小就开始训练,也就不奇怪老外的表情、肢体语言那么丰富了。人生就是一个表演的舞台,需要很好的表达自己,而我们的学生们太缺乏这种训练,久而久之肢体的表达能力逐渐下降。
(3)博物馆里有学生制作的画册,供他人参观。有介绍自己的家人的,历史的、爱好的、标本的等等,制作精美。做这样的画册,需要的知识更多,收集材料、制作标本、设计版面、色彩搭配、内容的确定等等,能够做好这样的作业才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能力。
(4)作业材料可以从宣传材料上经常性的剪贴使用。外出时教师都会提醒学生注意搜集一些广告宣传、场馆介绍等资料。
现将本年度的教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立足我校发展的实际,以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学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一)搞好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校本培训要做到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除了学习新课标外还组织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优秀课例,争创学习型教师和学习型学校。
2、继续抓好全员性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组织微机管理员对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操作的集体培训,鼓励大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使教学更直观化、有效化,从而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步伐。
3、通过学校培训,努力培养骨干教师
鼓励和精心培养年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基本功、创新课竞赛及“教学能手”评选,通过培养,参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素质。
(二)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常规管理
(1)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要求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上课。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不加重课业负担。每天按时认真全批全改作业,不体罚与变向体罚学生。另外还要加强晨读与晚自习的利用率。
(2)听课指导
对教师备课、上课情况采取与教研组长一同经常深入班级推门听课指导的方式及时了解,并及时评课指导,对存在的个别问题要跟踪指导。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拿到议会日程来讲,加以强调,并加强管理。
(3)常规检查
开学初对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检查指导,具体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
2、提高教学质量
(1)周测。语、数、英三门学科实现“语言积累”“计算能力”“口语应用”周周清。“语言积累”以课内巩固与课外积累为主,达到随进度巩固的同时,丰富语言积累、运用的目的。教务处和教研组长负责测试,每周公布一次成绩。
(2)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几天,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在我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不同的发展,着力做好尖子生、学困生以及特长生的辅导工作。每位辅导教师都要按课外活动安排表上好辅导课,并做好辅导计划、记录、总结。抓实尖子生(全班人数的30%)的辅导。为盟“希望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基础。达到提高个体发展,促进整体素质,实现优劣兼顾,提高整体教学成绩的目标。使我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培养人才的摇篮。
(3)从本学期开始实行月考制度。教务处在每个月的月底,按实际进度出题,组织考试、批卷、登分做质量分析,严肃考风考纪。不断完善月考制度,提高月考的实际效率。使之真正起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带动整年度的教学的作用。
(三)精心组织教研组的活动
1、开学初与教研组长一同推门听所用老师的课,并通过探讨、研究某一种学科中存在的较普通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再研究教研组活动,使教研活动有内容,有目的性,有主题性。活动形式上,以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形式,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的同时促进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教务处根据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四、五年级作文指导的教研活动。
(四)搞好校本教研工作
请旗、盟两级教研员听课、评课、指导、调研、梳理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确立教研组的校本教研课题.每个人有自己的课题,个人课题为教研组课题的子课题,并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课题,做好阶段性的总结。总之校本教研从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并在教学中得以解决。与此同时研究实施盟级课题,使校本教研与盟级课题成为我校教研的主流。
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1、制定工作计划
2、推门听课、交流、指导
3、组织月考
四月份:1、深入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讨论指导
2、组织学习多媒体实用知识
3、确立教研组和个人的课题
五月份:1、开展“四、五年级作文指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2、抽查教辅材料
3、期中考试
六月份:1、积累展示课比赛
2、年级教学工作检查
3、组织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