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性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如果要想系统的学习心理学(高校教材):《普通心理学》(最基础的,也是心理学入门书籍)、《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个性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等。
2、只是想了解心理学有关知识推荐:《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郑全全等著)、《心理卫生》(广西教育李丹著)、《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北师大高玉祥著)、《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
3、想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而不是教材,更多是感兴趣可以选择:《身体语言密码》、《道德告诫》(萨德)、《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解开你人格的秘密》(张同延、张涵诗)《一个找回自我的心》(克利福德比尔斯)《灵魂的黑夜》(托马斯摩尔)、《心理学与生活》。
4、想对一些心理疾病了解与治疗的书:《心理咨询与辅导》(陶来恒主编)、《心理测量学》、《心理障碍临床手册》、《异常心理学》等。
(来源:文章屋网 )
艾伦・朗格=L
P:在你的学术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专念(Mindfulness),能解释一下它吗?
L:在我的研究中,专念是指有意识的思考,它伴随洞察新事物这一行为而产生。
人们以为他们掌握了那些无意识中习得的内容,但事物瞬息万变,从不同的角度看也各不相同。所以,毫无例外,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准则。我们提倡人们放开自我去感知对信息的多重理解。
比如,如果你问一加一等于几,人们觉得答案是二。但二不是绝对答案。如果是把一团口香糖和另一团揉在一起,一加一等于一。所以,事实上我们并不了解那些我们自以为知道的事。当我们处于不确定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变得专注和留神。如果是从未去过美国的中国人要去美国,他们会期望于见到无数新鲜事物,并会聚精会神地观察。但事实上,中国的所有事物也是新的,因为万物时刻在变化。当你捕捉到新事物,它会把你置于此刻的情境中,让你充分利用机会去了解它。同时,你能规避尚未发生的危险。
P:你研究的“专念”与佛教中的“正念”有什么异同?
L:如果一个人过着我所研究的“专念”式生活,他会展现出和佛教紧密相关的价值观和行动。在大多数方面,两者是一致的。它们本质上是抵达同一个目的地的不同方式。相当于,你能坐船去美国,也能坐飞机去,不管是哪种方式,你到达的是同一个地方。佛教冥想是引向后冥想式正念的手段。比起冥想,我们所研究的专念更为直接、立刻,但无关好坏。
P:专念的最大作用在哪儿?
L:我超过35年的研究清晰地表明,专念象征性地、同时也事实上地让人更有生气。在鼓励人们更专注后,他们变得更快乐,更健康,更慷慨,也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几乎万事都变得更好。践行专念后,人们会发现你更加有魅力。事实上,我认为专注是超凡魅力的本质。不仅有利于内省和人际交流,专念还能影响我们生产的事物。
我们做过一个实验,让交响乐队用他们平时的常规方式弹奏古典音乐,但一半的人专注地演奏,一半的人机械地演奏。我们把声音录下来,放给对实验不知情的人听,结果他们绝大多数都更喜欢演奏专注的曲子。我们还找人专注或随意地写文章、画画,然后把作品给其他人看,结果同样是压倒式地喜欢创作专注的作品。
P:你主张活在当下,你个人的时空感是怎样的?
L:专念能拓宽文化所制约的空间界限,使人在创造奇特空间的过程中探索人与环境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是专注的,在那个片刻,他会有一个对万事万物的宏大视角。当你活在片刻的当下,你对时间没有感知,你就在那存在着,不会有被时间束缚的感觉。至于空间感,我不知道。也许当你专注时,你没有搭建起时空感。
P:你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衰老,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个被社会化的概念?
L:是的,我认为衰老是一种思维模式。要不是在年轻的时候,我们被教育说年老意味着时间的失去,在老年阶段我们也许还可以继续体验成长。人们还把年老和衰弱混为一谈。事实上,我们能摆脱疾病的干扰,活得长久且富有效率。越专注,这越可能实现。在我看来,我们应该专注于时间本身而不是年龄。越是觉得自己老了,越是把自己推向衰老。
P:你是一位唯物主义者吗?
L:我认为,生活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构建的产物。人们构建它,创造出类别,然后假装这些类别独立于人类而存在。这些社会化构建的类别严重地束缚了我们。衰老就是其中一个类别。在实验中,当我们把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装置成他们年轻时熟悉的环境,他们的视力、听觉、记忆力和体力都改善了,他们也随之变得年轻。大多数被人们放置在自己身上的约束都是无意识的,人们只要敢于质疑就能突破。
P:社交媒体的风靡会不会让人“专念”更加困难?
L:在我看来,不管你做什么,你都可能专注或者不专注,所以我并不认为社交媒体会分散我们的专注力。
之前有人告诉我说,人们应该都把智能手机收好,回到现实生活中与人交际。我个人的感觉是,如果每个人都有机会选择玩智能手机还是和一位热情的、支持你的、有趣的人交谈,我想每个人都会选后者。所以我反而觉得社交媒体是人们用来提升自我的好机会,可以借此变得更有趣,更受爱戴,赢取人心,而不是一味地责怪手机。而且,对于那些因为残疾而经常被拒绝的人来说,社交媒体的角色很重要。事实上,社交媒体能帮助我们每个人找到归属感。
P:你曾说,“减少歧视最好的方法是增加识别力”。如何理解?
L:我的意思是,鉴于观察是专念的精髓,善于观察是一件善事。但不好的是,你为所观察到的事物做出是好是坏的评判。评判在你的脑袋中,而不在你所评判的事物中。但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是认为,好的事物总是吸引我们去得到它们,而坏的事物我们要想尽办法去避免。当你意识到这点时,你可以对你头脑中的世界进行回应而不是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反应。只要我们愿意重新思考,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坏的事物几乎都可以被重新定义为机会或财富。同样的,人们觉得工作压力大,但压力是来自我们对工作的看法,而不是工作本身。所以,去观察、去增加识别力是专念的,而去负面地评判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是失念的。
P:通常认为,中国是集体主义社会,西方是个人主义社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比西方人更难“专念”?因为他们需要更多地考虑自身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自身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L:我不这么认为。环境在变,群体在变,个体也在变。人们关注这些不可确定性时就会变得专注,而和文化规范无关。只要认识到群体也是可以变化的,认识到群体应该对变化开放,你还是能在群体中保持专注。我觉得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样能做到专注。
P:所以这和文化无关?
L:是的。在某些文化中,人们需要服从于权威,只能执行命令,不能关注到正在发生什么。但是,你仍然可以在体系内部观察细小的变化,不用离开体制也能做到专注。比如,如果我们必须完成某项任务,而且我们每个人的完成方式都如出一辙,但就算这样,我们仍然可以创造出一些细小的差异。即便是行军队伍也不例外,我们仍然有机会去观察我们正在做的事,去决定稍微多抬一点腿还是少抬。只要我们活在当下,我们就可以对任何在做的事进行创新,而不是像机器一样。
P:你既是学者、作家,也是画家、网球运动员,一个人如何在保持精力的同时淋漓尽致地发挥潜能和天赋?
L:喔,这是个好问题。事实证明,专念是聚集能量,而不是消耗能量。当你感觉最为愉悦时,你可能在观望或正在运动,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是全身心投入的,也就是说你是十分专注的。正是由于观察,我们产生了参与感,并因此充满能量,感到快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建议人们应该一直保持专注。它不会耗尽,它会一直补充能量。
P:2015年最遗憾的一件事?
L:遗憾的事太多,很难选出一件最遗憾的。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要是全世界能有更多的人追求专念,那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就指日可待。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兴趣差异;性格差异;智能差异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广大教师正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我也正在不断地探索、尝试着,我认为,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
新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是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由以前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探究性发展。
所谓“天底下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是说事物之间存在差异。学生亦然。因此,教师在实施课程目标时,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调整对自主学习方式的设计、引导。那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主要应该注意哪些因素呢?
1 根据兴趣的差异,给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探究的空间
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优先给予注意,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浓厚的兴趣,能使思维更敏捷,学习效率更高,能更好的实现自主地发展。中学生的兴趣已有一定指向性,有些人对文学感兴趣,有些人对绘画感兴趣,有些人对体育感兴趣。实施相同的课程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兴趣,而以一种统一的方式活动,那么,感兴趣的会主动探索,效果可能极佳,但不感兴趣的则兴味索然,效果则一定差。有时听教师报怨某些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敷衍了事,或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学习内容或方式缺乏兴趣。教师在设计自主活动时应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自由探究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爱或擅长的方式表达,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也可以用彩笔描绘,也可以和小组同学(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这样学生人人参与,合作探究,并提供机会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教学效果很好。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上,更应考虑这一点,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探究,使各类学生都有内容可想,也才会创造出更精美的图案。
2 根据性格的差异,恰当搭配,相互融合影响,取长补短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表现为比较稳定的、习惯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学生已形成一定的性格特征,但又能通过实践加以改变。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已形成的性格更能突出地表现出来,它们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教学目标实施。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好静,胆小,不爱讨论交流而各自为阵,但它们又往往善于思考、富于想象。性格外向的学生好动,爱表现自己,敢于发言,积极参与活动,但有时又常马马虎虎,不求甚解。把他们适当搭配,教师适时引导,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就会有互补的改变。如在上“这个游戏公平吗?”时,我考虑到这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有些学生对游戏比较熟悉,为了激发全班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我倡导学生主动上台给我们讲述他熟悉的游戏,一位平时就很大胆的男生主动走上讲台,他平时就很爱观察事物,作文水平也高,加上口齿伶俐,表情丰富,同学们听后不由自主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还听见有些同学小声地称赞不已。此时,受到他的感染和,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也敢举手发言啦,并且把他所熟悉的游戏分析的淋漓尽致,其他同学听的津津有味,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3 根据智能的差异,调配好学生听课、思考、笔记、练习的时间
(一)Riding的基础维度模型
通过分析30多种认知和学习模型,Riding等人提出信息处理、反馈的两种基础维度:整体-分析和语言-形象维度。整体分析维度代表着个体处理信息的方式:整体的处理或是部分的处理。分析型:逻辑的、汇聚的、批判式的。整体型:扩张的、无限制的、发散的、创造性的。言语-形象思维,描述个体是以言语的方式还是以形象的方式处理信息。Riding指出,大部分的学习风格模型只是集中于描述学习风格的某一方面。这些风格可以归纳到整体-分析维度和言语-形象维度。这两个维度相互独立,相互之间并不影响;一个形象型学习风格的人,可以是整体型,也可以是分析型。
(二)认知中心、学习中心、人格中心三种趋向
基于斯腾伯格理论和研究,Rayner等人学习风格建立在人格中心、认知中心、学习中心三个趋向的框架之中。认知中心趋向集中于个体在认知和知觉上的差异性。认知中心倾向试图整合Riding等人的整体-分析和言语-形象原则。学习中心趋向是一种新的概念,它关注的是教育情景的设置。如学习的最佳时间、温度、灯光、是否单独学习。人格模型得到了较少的讨论。
二、学习风格理论
学习风格的理论综合地囊括了典型的学习风格。并不侧重于某一单一的理论和模型,而是希望提供多个视角,可以发现不同模型间在研究和实践中的重叠之处。本文并不是要总结出一个理想的模型,而是通过比较,来拓宽研究的视野,促进教育工作者更好的研究和实践。
(一)Witkin的场独立/场依存理论
场独立/场依存理论强调人的一种对任务特性选择的能力,类似于空间智力。这种能力与问题解决存在密切关系。一些教育心理学家还认为,这种场的空间智力,与人的自我感有结构上的关系。场独立学习者的特征是以内在的体系作为参考对象,以自我目标为驱动来构建其学习策略。而场依存学习者的特征是,以外在的体系为参考对象,以表现目标为驱动,有接受指导的需要和与其他学习者互动的愿望。两种不同的特征,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学习倾向和学习结果。
(二)Pask的整体———序列风格
Pask等人发现两组采用不同学习进程的学习者,最后两组达到了同样水平的理解。序列组采用的是一步一步地渐进式学习,每一步到下一步都只处理很少一部分的信息,从而逐渐地理解。整体型学习者从一开始利用全部的信息,通过观察数据的趋向和模型,达到理解程度。序列型学习者通过确认一系列独立的主题,并集中于他们之间的联系,但是整体型学习者从整体来观察任务。Pask这样概括序列和整体两种特征的关系:序列型学习者,逻辑线性的程序思考,关注范围狭窄,容易导致缺乏一种全局的视角。整体型学习者,过度宽阔的视角,可能导致基于不完全信息和分析上的草率的决定。
(三)Gergorc的制图理论
Gergorc发现了四种不同的可识别的行为:抽象、具体、随机和连续。这些倾向的结合组成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尽管这些倾向是先天存在的,个体需要这些功能发挥出来。四个学习风格分别是,具体连续性,特点是按部就班,根据感觉学习;具体随机型,特点试误、直觉的、独立倾向的学习;抽象连续型,特点是分析、逻辑、听觉型倾向的学习;抽象随机型特点是整体的、视觉化的、实验的、非结构式的学习。
(四)其他理论和模型
冲动型—反省型理论,个体在匆匆扫描完一遍题目后,做出快速的回应,被称为冲动型,在作出最终决定前,反复斟酌各种可能性,被称为“反省型”。聚合型风格和发散型风格,聚合型风格是从信息集合中找出一种正确的答案,发散型风格是发现同时存在的可能性答案来解决某一问题。听觉—视觉的认知风格,是一种依靠于何种表征加工信息的能力;卡夫曼的同化—探索型理论,认为个体在解决问题时,会用熟悉的方法还是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倾向。
三、评价
【关键词】 肺结核; 咯血; 心理护理;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5-0086-02
近年来,肺结核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有数据表明,1/3以上的肺结核患者伴有咯血症状[1]。咯血作为肺结核最严重的症状,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冲击,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2]。笔者所在医院自2013年起研究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12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常规护理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2±3.1)岁;心理护理组56例,男33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9±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常规护理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常规护理:(1)保持病房安静,适当开窗通风;(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适当翻身,避免压疮,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3)咯血时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并嘱咐患者采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的通畅;(4)嘱咐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主要为:(1)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2)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负面情绪表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尽量安慰患者;(3)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耐心向患者解释,消除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减少患者的对于疾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5 d后,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心理评分结果。同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比较两组调查结果。
1.3 焦虑抑郁评分
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心理评分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评分结果[3]。
1.4 患者满意度调查
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以80~100分为特别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者为不满意。总满意=特别满意+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7.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焦虑和抑郁心理评分结果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评分,两组评分均优于护理前,而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相比较,心理护理组患者心理状况更好(P
2.2 患者满意度调查
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调查,心理护理组的总满意率为96.4%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的87.5%(P
3 讨论
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症状之一,常常引起严重后果。大量咯血(>500 ml/d)患者,血液会进入其呼吸道,影响患者呼吸,严重者造成患者窒息,甚至死亡。咯血不但使患者出现生理上的痛苦,还会在心理上影响患者。伴有咯血的肺结核患者常常出现负面情绪,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最常见的就是焦虑和抑郁[4]。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防止和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中,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优于护理前,说明在经过护理后患者负性心理有效减少。心理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心理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情绪,其效果明显较常规护理好(P
综上所述,针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满意,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发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更能贴近患者心理的护理方式,在对肺结核咯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巧红,翁女莹,刘向丽.优质护理对外科护患关系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29):6445-6446.
[2]李胜南.心理护理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9):71-72.
[3]陈小霞,唐玲,肖帆.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围术期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2159-2161.
【关键词】个性化 教学风格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24-01
舍勒说过:“个性是精神行动的一个层级式的个序架构,这一架构表达了无限精神的一个一次性的个体的自我积聚,客观世界的本质结构也相干根于这一无限精神之中。”这说明“个性”化是教学最基本的特点,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塑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一、什么是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
什么是“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内涵又是什么?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把握、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的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个性特征乃至人格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体,也标志着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成熟。
教学艺术个性化是教学风格的核心。所以,教学个性化的内涵应该是,教师个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性格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教学艺术自然是个性化的,唯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才能有教学艺术独特性。因此,需要凸显教学艺术的个性化的价值,把其置于重要的地位。
个性化教学风格是一种相对稳定教学状态。它并不是指一切的“教风”,只有在教学领域里善于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摸索教学规律的教师,才能形成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追求,才能将个性化教学风格打磨成型,从而推进自身教学艺术的境界。
二、教师为什么要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师为什么要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新课改追求个性化教学风格。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对教育的共性十分强调,然而却忽视了教育的个性,特别是忽视了对教师个性化风格的要求。一旦教师缺少了个性化教学风格,也就不存在教育的创造性。当前,新课程实行一标多本,这就给教师个人留下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因此,实行个性教学自然就是历史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个性化教学也是新课改“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的要求。新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发展、是人个性的发展。为此,就需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出绚丽多彩的人格。这就需要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师,为此,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自我提升,勇于创新,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功效来看,个性化的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历史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目标,以新课程内容为媒介,以学生探究学习为策略,力求教师教的个性化与学生学的个性化相协调、相统一。因此,历史学科的个性化教学是必需的。
三、教师该如何培养个性化教学风格
个性化教学风格绝对不是教师个人面壁苦修就可以塑造的,它应该是学校与教师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首先,学校要为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塑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离不开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而这宽松氛围的营造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素质。如果学校领导过于关注业绩,总把眼光盯着升学率,就别指望领导会很好地对此加以支持和引导,甚至于还会挫伤教师个人对个性化教学风格追求的积极性,这又怎么可能利于教师个性化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反之,如果学校领导开明、有长远目光,能够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把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作为提高全校教学水平的抓手而进行倡导和鼓励,就会出现教师大胆实践、创新、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改变教学评价机制,把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成效的一个根本性指标。毋庸违言,教学评价机制是推动教学工作的强力杠杆,只要运用得好就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增加形成教学风格这一考核条款,必定能更好地引导教师自觉地发挥教学的创造性,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其次,教师个人要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
歌德曾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记录。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了宽广而雄厚的个人修养基础,方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需要多下一些功夫,所谓“处处留意皆风景”,唯有平时点滴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基础是学习,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加以反思和提炼。课前,要制订明确详实且具有操作性的目标,课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要思考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有哪些环节存在不足,又哪些环节是成功的,甚至是意外收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切切实实的日复一日地去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此时必定会有欣喜地发现,教师个性化的风格是那么地绚丽多彩。
最后,教师个人要善于归纳、总结教学规律。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只有在教学领域里善于总结经验、摸索教学规律的教师,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格和方法,只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就都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要各用所长,亦能殊途同归,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改革教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1-02
1 教而有备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护生和老师都获益匪浅。这不单单要求老师备课充分,还要求护生对书本的预习,通过预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另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前先熟悉好教学内容,将自己无法弄懂的内容圈出,以待课间提问,这样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知识和培养其自学能力;老师应该尽多典型案例讲解,分配好有针对性讲和泛讲,调整好预期授课的时间分配,这样,师生之间可以更好的交流与融入,教学效果也更上一层楼。
将护理教学年制分层次,中专、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这三种学制,细化后又包括初中毕业起点和高中毕业起点。学制层次及教学基础的不同,决定护生对理论知识操作的掌握深度,这些教师在备课时也要考虑到。另外护士资格证考试对护生来讲是一个难关,新护士条例颁发,分数线的设置和生试的范围扩大只能对护生造成心理压力。有目的性的教学无疑是对护生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对提高护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了很大改善。护生有备而学,兴趣而学真是教师创造新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2 教无定法
2.1 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基护教学中,教学手段要灵活,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内容和特点灵活选择方面加大力度。不能一味的墨守成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是也不能毫无章法,无规矩不成方圆。密切留意与学生的互动:在每次实验教学结束前都予以总结及抽查,并让学生自述该项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操作步骤,加深其印象,这对掌握一项操作起到了很好的巩固记忆作用。教学操作中严于律己,做到操作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及三查七对操作原则。在分组练习时巡回查看,对操作有误的学生及时予以指导,绝不允许有学生经过操作学习后还无法掌握的现象发生。在教授学生操作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学生专业理念,让她他们养成严谨慎独和吃苦耐劳的品格。教学上一般采用的是示教—分组练习—指导—小结模式,但这些模式不要固化,需要经常改变,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比如让护生先试着操作一次,由其他学生讨论指出问题,并就此予以指导;或者加入竞赛机制,让护生更有动力反复的练习操作;再或者由一个护生口述一遍操作流程后,由另一护生立刻按此操作一遍,由此鼓励了护生的自主能动性。上述种种迹象表明,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理论教学应以培养护生的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为主,实验教学则是主要培养护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教师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听课等方式仅仅只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方法的一种模式,却无法彼此完全吸收融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其个性化教学更会锦上添花。教师的形象魅力、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衣着打扮等都会让学生对待学习和专业的态度产生负面影响。言谈举止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语言技巧,决定一堂课的与否生动,更是对教师才华风度的展示,让学生敬而爱之。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内在天然气质的流露,体现在善良关爱、宽容公正方面,对护生来说更是吸引其投入听课的保证,不能受心理作用对护生加入负面教学。这样教学就会大打折扣。
3 教有所获
3.1 教师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备案可以搜集大量的信息,增加不少的阅历,可以对新形势下护理学改革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在日常授课中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各式各样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增加了教课的趣味性,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是一个老师最想看到的。
3.2 护生的收获一堂堂生动的课结束后,要明白掌握教学内容,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备课和授课并不仅是使护生掌握教学内容,最终还是为了使护生学完本堂课后,能深化思考提出疑问,理论实际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真正的消化吸收并升华进入自己的知识储库。对于将来的临床实践而言,这些理论知识将会成为护生认识问题的基础,但并不会成为护生展开另辟蹊径的思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世界在发展,护理也同样需要发展。理论随着科学的进步很可能被,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所以我们不该将知识生硬的塞给学生,而要让她们有选择性的接受并延伸。护生的最大收获便在于在创新求学意识的基础上,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4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改革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应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不能通过一次分数的高低就决定孩子的未来。那样只能会使学生怕考试,应负考试,根本不能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主体应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等的共同参与。师生们对课程的评价是检验课程的有效性;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检验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标准;而社会评价是检验学生对社会的适应度;同行专家评价是从教育、心理角度检验课程的科学性。评价的方式一般有自评、相互、老师,先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再由教师进行抽查性检查评价。设计评价的量表,有量化的标准,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
5 结语
对从事教学基护理论的教师们来说,要做到教学思维的创新,吸收新的理论知识,谨记有教无类,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要做到培养提高护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索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9).
[2] 周小菊,董小萍.寓人文素质教育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2011(6).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要学科,是培养管理型人才的基础学科。管理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的管理、国家的管理、团队的管理等等,都离不开管理学的理论支持。在社会发展相当迅猛的今天,要想让经济成为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动力,主要靠有效的管理,其次就是科技的支持。因此,管理学已经成为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为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服务。
1.管理学的实践性较强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管理学中没有亘古不变的管理定律,具体的问题应该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因此,单凭学好课本上的管理学理论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将实践融入管理教学中才能从根本上掌握一门科学。管理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管理经验,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因情定因,做到活学活用,因此,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2.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
首先,管理的宗旨是通过有效方法的将各种资源进行分配和利用,争取以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另外,管理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是通过对被管理者和其他条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管理的价值也是通过被管理者的价值而体现出来的。管理是一个过程化现象,不像普通的商品,生产出来、销售出去就能换取一定的商业价值,管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
3.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管理学是人类所有学科中较为复杂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了人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分配关系。管理学兼具了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工程学等知识,是这些知识融合而成的学科。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管理者需要用不同的知识进行管理,因此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4.管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近几十年的时间,管理学的历史还很短,在经验的积累上还不太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管理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管理学也正处于转型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管理学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二、我国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各个高校的管理学教学环境都设立在课堂中,并且多数的情况下,限制在理论讲授的形式和内容中,缺少知识的突破和形式的创新,顶多是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情境教学,但是学生们同样没有真正的将理论知识进一步的运用。因此,在管理学课堂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特别严重。教师主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讲述了一遍,即使里面穿插案例分析,也是那些经典的老案例,对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缺少指导意义,对具体的实践活动没有多大的帮助。而且教师以及学校都没有给学生安排管理实践的机会,以至于学生的经验都是从课本上得来的,缺少时代特征。
2.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落后
现在的大学课堂依然是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法,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不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以至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并且现在的教学评价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评价模式,以分数判断一个学生的成绩好坏,评价过于死板和形式化,不能准确的评估学生发展情况。
3.教材建设落后
管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国内外各大企业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的变更,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原有的老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无法跟上时展的脚步。但是我国的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的严重性,有的意识到了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改善这个情况。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成就感。
4.案例教学较少
案例教学是讲授教学的补充,在无法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的时候,案例教学是增加学生管理经验的最好办法。但是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限制,许多教师在案例的收集及分析方面做得不到位,以至于给学生提供的案例分析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管理经验的需要。
三、新形势下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新的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新的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宗旨是,不仅要创新教材、完善教材,并且对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环节进行改良。
1.科学编制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学大纲应该跟着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变更,尤其是像管理学这种发展型的学科,需要不定时的增加或删减教学内容,以达到与时展情况的匹配。科学的教学大纲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应该将教学大纲的科学性编制放在教学改革的首位。教学大纲的编制应该秉持与时俱进,增加实践的比重,增加范例教学、以及课外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2.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管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科学的实用的教材作用下,学生才会学到更加科学的知识,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帮助。教材的建设应该借助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管理上的经验,并结合时代的大背景,对企业的管理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规定的教材之外,开设辅助教材,将自己平时收集的材料进行汇总,把其中较好的内容装订成册,给学生们传阅。在一定的积累以后,进过学校教研组,甚至是有相关教育部门的大讨论,将优秀的教材内容在更大的范围内传阅。
3.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教学方法的好坏,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教学方法与学生的适应程度。比如说,较为活跃的班级,教师应该增加课堂教学的严格程度,在他们积极思考的同时,要强调思维的严密性,切忌在过于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忽视系统教学的重要性。相反在沉闷的课堂中,应该用生动有趣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调换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让学生讲,教师听。
4.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出示小黑板)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亭亭玉立花仙子,喜欢生活水中央,爱穿白色粉红衣,常常坐在绿船上。”(荷花)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师:请同学们观看录像,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
生:(齐说)小莲蓬
师: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
三﹑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把你们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组内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师板书:挨挨挤挤)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在火车上。
生: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在广场上,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好多的人挨挨挤挤的,原来他们在看打狗。(众人大笑)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幽默笑话。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荷叶视图)
生:我觉得这句也写得很好“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因为…… 因为……(学生说不出来,气氛有点紧张)
师:觉得它就是写得好,没有理由,是吗?哦,你喜欢它是不须要理由的!
师: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师板书:冒)
师:那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生:慢慢的长出来的。
生:不对,应该是很快的长出来,一下子长出来的意思。
生:老师,我们刚才不是说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吗!所以荷花就在荷叶的之间长出来了!
师:(鼓掌)你说的太棒了!正是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所以白荷花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了!你们还可以换上哪些词呢?
生:探出来
生:像小草一样,从泥士中钻出来。
生:荷叶已经在那展示自己的碧绿的衣裳了,荷花也赶紧探出头来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鼓掌)
师:还有觉得好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老师觉得你正像那迷人的荷花一样。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很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就像人吃得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用手比画了一下肚子,引得老师发笑)
师:那这里是形容花骨朵儿快要-----
生:快要绽放了。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段)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那这一池荷花是哪位画家的作品?(生想了一会,忽然有一个学生低声的说大自然)
师:刚才老师好像已经听到了一个学生说对了,这位画家是谁?
生:大自然(很多学生一齐说)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画面,不光我们陶醉了,好多好多的小动物也陶醉了,他们纷纷跑来跟荷花说话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读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会有哪些小动物来跟荷花什么?(鼓励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小动物会来跟荷花说话?
生1:我想到了小蜜蜂。
(老师发给小蜜蜂头饰并请这位同学找到自己的伙伴做荷花与荷花对话)
生2:荷花姐姐,你真美啊,我能在你的身上采蜜吗?
生3:当然可以。
生4:我是小蜻蜓(戴上头饰并找到荷花伙伴)荷花姐姐,我清早飞行时,闻到了你的清香,可真快乐……
生5:我是小鱼儿(老师发给头饰并让他找荷花朋友)荷花仙子,我昨夜睡觉时,梦见我也变成荷花啦!
生6(扮荷花):真的吗?那我们可以永远在一起啦!
生7:我是小蝴蝶……
4﹑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五﹑总结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继续阅读积累赞美荷花的诗词或文章,利用班队课开个“赏荷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