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一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大一信息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一信息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一信息技术总结

第1篇:大一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信息可视化 信息图解 信息发掘 终端用户

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57-03

1 引言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每天海量的信息通过网络媒体过滤并传播着,互联网引发的信息爆炸将人们带入了“大数据时代”。一组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大数据―方面造成了用户每天接收的信息“过载”,面临如何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困扰;另―方面,如何利用海量信息对相关领域做出准确的总结与预测使企业与组织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两类“终端用户”,从“信息图解”与“信息发掘”两个方面分别对信息可视化的价值以及运用进行探索。

2 信息可视化的基本含义

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本文所指的信息“可视化”不只把信息停留在“可见”的范畴,它更多的是指把复杂的、不够直观的、模糊的―甚至难以理解的信息变得通俗易懂,把隐藏在信息中的内在规律表达出来,便于进一步的传播、沟通以及研究。信息可视化是网络信息时展的必然产物,是以人类惯于接受的图形、图像――辅之以信息处理技术,将复杂或抽象的对象通过形象化、模拟化、仿真化、现实化等手法表现出来的―种技术,它与“实验法”、“数学建模”、“仿真”―样,是人类在探索自然、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帮助人类理解、分析、模拟的―种新方法。

3 信息可视化的“终端用户”分类

信息可视化的“终端用户”是指经过“可视化”处理过的信息最后呈现的对象,即受众人群。视觉信息与语言文字信息一样,有高语境与低语境之分,针对不同的终端用户须采取不同的可视化方式。所以,对终端用户的判断有助于找到便于他们理解信息的视角。另外,不同的受众人群阅读信息的目的也不一样。这两点都决定了信息可视化所要沟通的内容以及方式选择的不同。因此,本文按照终端用户阅读信息图的主要目的将用户分为两类:普通用户与专业用户,如表1。

普通用户,此类用户具有普遍性、广泛性、非专业性的特点。他们通过信息图以了解某―知识、新闻资讯为主,并且用户个体之间就信息图想要传达的信息的初始了解程度参差不齐。这类用户中―部分是主动获取知识和资讯,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被动接受信息,并且在获取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带有偶然性和随机性。专业用户,是指专门从事学术、科研或在企业、组织中处于决策层的人群。他们对信息的背景信息已经非常了解,并且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他们往往通过信息图洞察隐藏在其背后的模式或规律,挖掘出新的有用的信息。如图1,针对同―数据信息的两个版本,普通用户会更青睐右边生动、刺激的可视化形式,而专业用户则会选择左边客观、冷静的可视化形式。

4 基于终端用户的信息可视化分类

基于以上终端用户的分类,本文将信息可视化分为以图解为目的的“信息图解”类与以发掘为目的的“信息发掘”类,如表2。并着重从基本含义、视觉语言、生成方式、功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四个方面对比阐述和分析。

4-1 以“图解”为目的的“信息图解”类

4-1-1 基本含义

信息严重“过载”,导致用户对单条信息的沉浸时间过短,并且很难快速鉴别与获取有效信息。“信息图解”侧重于帮助普通大众缩短获取某一信息的时间,帮助他们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鉴别有效信息与快速理解信息,实现“一读即懂”。本文中的“信息图解”是指设计者针对内容复杂、难以形象表述的信息,先进行充分理解、系统梳理、提取内核,再将其视觉化,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形简单清晰地向终端用户呈现出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生成的图形被称为“信息图解”。

4-1-2 视觉语言

“信息图解”类信息可视化以吸引和便于普通大众理解为目标,其表达效果要求尽可能生动、直观。因此其视觉语言较为丰富,包含狭义的图解、图形与表格、统计图、地图、图形符号等类型。“信息图解”往往是对多种视觉语言的综合利用。

4-1-3 生成方式

多为人为自绘,一般手绘或借助电脑等设备。

4-1-4 功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这类由多种视觉语言组织在一起的“信息图解”类信息图更像是通过视觉来讲一个故事,被广泛应用于“知识普及”、“新闻报道”以及“内容营销”等领域。

(1)“信息图解”的生动性与引导性。如图2描述了牙齿从健康到牙龈萎缩到引发牙周炎的整个过程。倘若是采用文字表述则需要对每一个位置信息、变化信息进行大量的描述,并且由于医学词汇过于专业,不仅不便于用户理解,更会导致用户失去耐心而放弃对该条信息的阅读。然而,终端用户在看到这样一幅清晰的运用视觉化形式呈现的过程信息图时,首先可以立马做出判断――这是否是我需要了解的信息;其次,由于图中从左至右把牙龈萎缩的样子描绘了出来,终端用户可以很轻松、快速地弄明白整个过程并且对比自己目前的牙齿健康状况,甚至可以根据信息图解知道该采取怎样的护齿措施。这样的信息图就很好地达到了“信息沟通”的目的,并且对用户具有引导性,被广泛运用于“知识普及”领域中。

(2)“信息图解”的直观性与趣味性。自媒体崛起的时代,新闻媒体为获得更好的关注、理解与记忆,往往采用“信息图解”的方式――将抽象的数据具象化,通过信息萃取与精华提炼的方式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进行深加工与创新。如图3,图4。“图形/符号+数据十文字”的方式增强了新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信息图解”的故事性与共享性。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会化媒体语境使信息更容易通过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的分享而扩散。企业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经常将“信息图解”广泛应用于内容营销中。很多行销人员认为,即使用户最后不购买任何自己的产品,依然有其重要价值――他们有一天可能会推荐该品牌给朋友或家庭成员甚至在网络上以个人身份分享该品牌内容。因此,企业往往依靠通过内容和渠道组合“信息图解”来讲自己的品牌故事――包括品牌的历史、发展等,以吸引消费者、并维护与消费者的关系。

4-2 以“发掘”为目的的“信息发掘”类

如果说“信息图解”类信息可视化侧重于为普通大众讲故事,那么“信息发掘”类的信息可视化则侧重于为专业人群解释数据,用最简便的方式揭示数据背后的内在规律和关联,从而用于发现问题,甚至解决问题。

4-2-1 基本含义

伴随着各种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进入人和物高度关联的、高度依赖的时代,大量信息和轨迹被记录。大量的用户信息产生:比如位置、生活信息等数据,社交网络用户生成内容(如:音频、文本信息、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时代产生的这些海量数据如果不能被合理利用便是无用的。另―方面,数据之间的关系、其中隐含的规律和发展趋势等等都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群极其需要的。“信息发掘”类的信息可视化就是为了揭示、归纳复杂数据背后的内在模式、关联和结构――从大量抽象数据中发现有用信息,通过艺术性的图示创造性地反映信息,把隐藏在可视化对象深处和彼此之间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4-2-2 视觉语言

视觉语言:点、直线、曲线、简单形状(方形、圆形、扇形等)。简单的基本图形元素更有利于终端用户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数据关系”的发掘上。

4-2-3 生成方式

更多是由计算机的算法生成。

4-2-4 功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信息发掘”类信息类可视化更多的是服务于“专业人群”,他们与信息传达者有着较为接近的语境,相比“信息图解”类的生动形象,“信息发掘”类信息可视化更侧重数据的客观表达与分析,是为庞大的未知领域绘制图形,使复杂繁多的数据集以易懂易读的形式应用于相对专业的领域,如商业、自然科学等领域。

(1)“信息发掘”的规律性与预测性。“信息发掘”类的信息可视化是通过对人和物的轨迹的记录,揭示出信息的规律性,从中预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这样的特点,“信息发掘”类信息可视化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如帮助企业更精准地找到目标用户,降低营销成本,提高销售率;帮助决策人员从“信息发掘”类信息图中获取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等。

(2)“信息发掘”的动态性与时效性。各种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广阔的互动和参与平台。用户的参与和运动使计算机生成的“信息发掘”类可视化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及时反映数据变化的同时对突发状况的发生进行及时预警。如图5.为36小时内Twitter用户旅行情况的信息图,以“刚刚抵达”为关键词检索推文,标出该用户抵达地点以及该用户Twitter账户显示的归属地,两者之间连线,形成了这幅旅行地图团,为相关的企业和组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3)“信息发掘”的相关性与整体性。面对繁多而复杂的问题时,将不同的轨迹信息叠加起来整体分析,发掘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对自然界“万象和谐,多元一体”印证的有效工具。因此,“信息发掘”类信息可视化还可被应用于很多复杂的研究中,如医学、动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