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设计手绘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效果图;表现技能;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电脑技能
工科学生由于长期以来注重培养的是逻辑思维,因此养成了理性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条理化。缺乏艺术学科所要求的形象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不够,求新求异的创新能力不强。并且由于相对缺乏的美学知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欠缺的、不全面的,因此需要在低年级增补开设美术类基础课程,并随后开设效果图表现课程,以期能够达到通过手绘自如表现设计,提升美学修养,培养对形态的审美把握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特别是效果图课程实质上承载着专业基础课与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所有内涵。它是工业设计交流的语言,是传递设计思想的工具。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表现技能,而实际应该是一们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不能将其仅仅作为一门简单的技能课程来对待。
工业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很强。一般来说,其教学的目的主要也是为实践服务的。效果图在工业设计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这是直接影响其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的问题。工业设计是依据市场需求对工业产品进行预想的开发设计。它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消费者的分析,对预想的工业产品从形态、色彩、材料、构造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设计,使产品既具有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具有审美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理想的工业设计使产品最终能实现人--产品--环境的协调。生产的投入是巨大的,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效果图就肩负着最初的这种评价重任(后期的评价还有模型、样机、虚拟现实等),所以效果图就应该具有能充分体现出新产品的设计理念的效用,体现出新产品在使用功能上的创新性和在满足精神功能上的审美性。那么效果图就不单纯只是一种表现手段,效果图的教学训练也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如何能让效果图教学为工业设计的本质服务,奠定学生作为未来设计师应具有的良好的素质基础才应该是教学的目的。效果图既体现着设计者对产品的感性形象思维,同时也反映着设计者理性的逻辑思维,他承载着产品的审美主体角色,也肩负着形态创造、工程分析乃至市场前景的重任。传统的手绘效果图教学训练中只强调了准确的造型能力,甚至还只是停留在对已有产品的一种模仿,显然是不够的。在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应该扩展眼、脑、手及其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能力以及在产品造型设计上的具体运用。眼的训练培养学生对产品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即培养视觉的认识能力、辨别判断能力以及对产品信息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产品形态审美特征的把握能力;手的训练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对技能的掌握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视觉信息的传达能力;脑的训练既要培养对产品的分析、理解和富于理智的认知能力,又要培养感性的直观感受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意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手绘效果图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眼、脑、手三位一体的协作与配合,达到对产品形态的直观感受能力、造型分析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需要强调的是在效果图教学中还要强调对与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外界相关的信息资源,无论在表现和内容上的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服装设计、特别是前卫的相关时尚设计都可以扩展设计的思维,这样在在效果图教学中才能贯穿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训练。
二、手绘效果图教学中创新、审美能力的培养
1、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精神是当代社会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当代教育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一大特点。设计系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仅仅只满足于做一位制图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设计师,这是设计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效果图的教学训练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技能表现层面,要在技能练习中贯穿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际上设计手绘草图是一种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这种图示思维的方式本来就具有创造思维的特点。
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其《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阐述道:“视觉乃是思维的一种最基本的工具”,“艺术乃是一种视觉形式,而视觉形式又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媒介”。视觉的思维帮助我们通过图示进行思维、进行创造。
图示思维方式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交互过程,其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维和分析,设计者把大脑中抽象的思维活动通过图形使之延伸到可视的纸面等媒介上、并逐渐具体化,从而能够通过视觉图形很直观的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点。正著名画家德加所说:“SKETCH”是一种发现行为。徒手草图是运用图示的形式来发现思维的活动,即是用图示来发现问题,这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在设计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设计的开始阶段,运用徒手草图的方式,把一些模糊的、不确定的想法从抽象的头脑思维中延伸出来,将其图示化,这样便于在最初的发散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中通过图示这种直观的形象来发现问题,敏锐的把设计过程中随机的、偶发的灵感抓住,捕捉具有创新的思维火花,一步一步再实现对设计要求的不断趋近。“这样一些绘画式的再现,是抽象思维活动的适宜的工具,因而能把它们代表的那些思维活动的某些方面展示出来”(鲁道夫·阿恩海姆语)。而且设计徒手草图的随意性、自由性、不确定性也很符合设计初级构思阶段设计思维的模糊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意味浓厚的构思阶段不能象操作电脑一样,保持精确的数据概念,不能够用明确和肯定的点、线、面来图示,而是要有思维的余地,要有想象的空间,让模糊的概念通过不确定的图示相互之间产生火花的碰撞,从而捕捉到新的灵感,创造出意想之外的新的概念来。
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来讲,手绘效果草图训练理论上讲可以界定为两个阶段(实践中这两个阶段是相互穿插而形成螺旋式的上升趋势)。第一阶段培养学生对产品造型的基本表现能力,这也是图示思维的介入点,使工科学生从习惯性的逻辑思维转向设计性的图示思维。通过对产品形态的分析研究与再现,训练学生如何通过图形来真实地反映视觉形态,并将这视觉形态通过手眼的协调转化为二维画面的能力。通过反复的对形象的观察、分析、记忆、加工、勾画,训练眼、脑、手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达到图示再现的目的。这是图示思维的基础,是基本的技能,也是设计的基础。而另一方面,针对设计专业来说,大量对现成的具体对象的描绘可能反而会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专业进行效果草图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能力,作为后一阶段,更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造型、理解造型进一步发展到创造造型的能力,是对形态创造这一基本设计理念的导入,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扫除技能和思维上的障碍。头脑里的思维通过手的自由勾画,显现在纸面上,利用这种图示的方式帮助发现问题,而所勾画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作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具体再完善。可见,手绘设计草图是一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通过视觉思维帮助训练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不应该太在乎于画面效果,而注重于观察、发现、思索以及综合运用能力。手绘设计草图的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及发现问题,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视觉思维的方法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手绘效果图训练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徒手效果图训练在提高审美能力方面主要表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于产品本身的设计美感的把握。效果图的目的在于充分的表达预想设计的产品,是设计者向外传递自己的设计思想的桥梁。工业设计要求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又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性精神需求,特别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人们对于产品的审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设计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设计美感。效果图上反映产品的设计美感包括造型美、色彩美和材质美等几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表现图画面本身的构图审美了,也应该作为效果图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训练,特别对于工科学生来讲,其接受审美训练的时间可能就不够,而如果能在训练技能时注重一些美感的训练,可以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比如素描、色彩、构成等),在潜然默化中提高对设计美感的把握。而且在画面的构图中,产品的设计美感也是构成设计画面美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两者在效果图中就已经相互融合在一起了。因此效果图的训练中可以贯穿提高设计者的综合审美能力的内容。
在训练中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处理,画面的用色、布局、整体氛围;注重产品的美感形式,线条的曲直,线与线、面与面的交接、转折关系,产品整体氛围的营造等。在训练的临摹阶段应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形式感好,美感强,有设计意味的作品来练习,用审美的眼光来分析这些好的设计是如何通过点、线、面,形、色、质来表达的。例如对形式美感的把握应用均衡、对称、对比、协调、呼应、渐变、韵律、节奏等的处理方法;将产品分成几个视图来平面化,在平面化的视图上运用形式美原则来处理造型,在此基础上再分析产品的空间关系,处理好构成产品的各元素空间构成是否协调具有美感。更重要的是要去感受,效果图的训练应该提高我们对美的敏锐的感觉能力,作业练习时自己的作品会不会令自己感动是不应该忽视的,只有感动了自己才可能去感动别人,才能达到传情达意的目的。我们临摹只是为了学习,但并不能成为目的,更多的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去感受美,发现美,捕捉美再运用到具体的训练中,这才是新鲜的、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启发我们的设计原创力。
三、关于计算机与手绘技能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迅速普及。各高校纷纷利用计算机来从事设计教学,电脑技术的确给设计及设计教学带来了许多帮助,也能够帮助设计师从许多烦琐的具体制作中解放出来,在设计制作方式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电脑不是“一切”,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包含的是一种精确的理性的逻辑思维,与设计要求的感性的美学思维是不一样的。它还无法替代我们的大脑从事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电脑只能是我们进行设计的高科技手段。并且从技术层面讲,电脑也还没有发展到徒手这般的自由和灵活,而设计手绘草图通过训练脑—眼—手—图形快速的互动,可以抓住嘘间的思维灵感,而创造的火花有时是寻间即逝的,等到用电脑来表达时思维的火花已经流失。“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勒?柯布西埃语)。电脑还做不到这一切。手绘是设计师创意来源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师和设计师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在现阶段,电脑和手绘也不存在谁更重要的问题,只是在不同阶段的两个工具。对于一个设计,手绘在前期的构思阶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到后期的精确表现就可以依靠计算机了。
有个设计师说的一段话很直观的说明了手绘和电脑在设计中的关系。“当我在电脑前呆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拿起我的速写本,乱画。无论在哪,等车,排队,无聊的时候,......我总把我天马行空的思绪搬到本子上。然后在又回到电脑前......”
中国著名设计教育家张福昌教授有感于此曾指出,“要处理好现代手段和基本功的关系(这里的基本功指的就是扎实的手绘能力)。国外已有办全部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设计专业。无可置疑,计算机是很重要的设计工具;但是无论计算机如何先进,尚不能代替人的创造和感觉。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以前,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会有碍于创造和感性的训练。”计算机也只是一种工具,就如同传统的笔和纸。在计算机还不能达到如同纸和笔一样的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的时候,徒手的效果图训练还是不可或缺的。实践也证明,出色的手绘草图能力是国内外许多优秀设计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谭平著,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
如果在有限的学时内,依旧采取该教育方法,会让学生进入一个又一个的误区。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通常会盲目崇拜那些表现风格强烈、个人风格明显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对学生基本功的掌握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忽略规范的作图步骤和工具的合理使用。学生对独特风格的追求会导致过分重视画面效果,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技法试验,而忽视设计思维的形成。另外,由于手绘表现类课程属于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类基础课,课程在讲授时,学生尚没有接受过产品设计的训练,所以手绘表现与产品设计是割裂的。课程设置的脱节导致学生在本阶段并不清楚手绘表现的应用目的和作用,学生会沿袭素描和色彩课程的作业习惯,追求“精益求精”的好作品,过分沉浸于细节的精细表现和质感的极度仿真。在传统绘画教育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这一作业习惯经常会采取鼓励的措施。而随着计算机三维软件与渲染软件的智能化发展,精细效果图的绘制手段已经完成了由手绘到计算机绘制的升级,这一误区导致了手绘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重心的错误偏移。
(二)学生学习现状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生源一般为零美术基础的理科高考生,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强,发散思维和图形创意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大学以后,素描和色彩的基础性课程通常会让工科学生产生畏难和困惑的情绪,学生对绘画课程的目的不明确,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在大一学年同时开设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与手绘基础课学习内容相距甚远,学生无法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将学到的造型、透视、色彩等知识转化为审美素养学以致用。在手绘教学中,教师沿袭的是“写生—临摹”的传统绘画教育方法,特点是轻理论、重实践;教师讲得少、学生画得多。这种方法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讲,能够循序渐进提高手绘能力,但是对零基础的工科生,经常会产生“临摹会画,自己画不会;一个角度会画,换个角度不会”等现象[2]。在大二年级的产品设计快速表现和手绘精细效果图技法课程中,学生开始学习较为精细的产品表现图手绘方式,由于前期学习经验的积累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开始追求难度较高的手绘方式;而在手绘学习中遇到挫折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认为自己缺乏艺术天赋,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工业设计专业。还有些学生觉得学好计算机建模就可以代替手绘,在以后的产品设计活动中,直接将头脑中的设计构思进行建模,否认手绘的必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手绘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下降,导致在以后的考研和求职中遇到挫折。
二、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目前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必须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才能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走出一条适合培养工科工业设计人才的教学创新之路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日益智能化与普及化,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普遍具有较完善的建模与渲染能力,工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胜一筹。但是,手绘表现依然在产品设计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产品设计初期设计思路形成的过程中,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既能提高设计创新的效率,又能大大拓宽设计思维的广度,帮助设计师提出更完善的设计方案。正因为如此,对工科学生而言,手绘表现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加重视,手绘课程的重心应转移至对学生造型感受力和创新实现能力的培养上。如果将表现技法视为手绘表现课程的基本要求,那么造型感受力和创新实现能力就分别是手绘表现课程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要求,也正是该课程的重点改革方向[3]。作为第二层要求的造型感受能力将影响到学生在产品设计造型尺度、形态韵律等方面的审美水平,需要长时间的作品阅读和创作积累才能形成,对初拿画笔的工科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如何有效提高工科学生的造型感受力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创新实现能力是指将头脑中的创新概念用合理的方式将其外化表现,并充分体现出其功能、使用环境、使用人群、材料、结构等信息的一种综合表达能力,包括设计创新能力、设计分析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现能力是手绘表现课程的核心目标,也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二)变革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探索与分析,结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针对工科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手绘表现课程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进行改革才能有效实现创新型工业设计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内容如下。
1.临摹讲解与具体分析模仿结合。
临摹优秀的手绘表现作品是提升手绘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传统的“写生—临摹”教育方法忽略了对被临摹作品的分析和讲解,造成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被临摹作品的形态美感和造型意识,甚至对绘画方式都不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在临摹之前对优秀作品的设计概念、功能结构、形态美感和绘制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被临摹作品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完成作品的临摹工作之后,教师要促使学生对该作品的造型尺度和色彩搭配进行分析和模仿,由简入繁,使学生摆脱过度临摹带来的依赖感,培养学生的造型感受力和设计分析能力。
2.写生与拆解结合。
对工科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产品实物进行拆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产品爆炸图的绘制方式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日用产品和小家电进行拆解,让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产品的结构、功能与产品造型的关系,并对产品结构爆炸图进行写生绘制,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拆解写生环节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产品的内部结构进行再设计,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创新实现能力。3.课题与实践结合。单纯的产品效果图临摹与绘制会让学生认为效果图和美术作品一样,只需重视画面效果即可,忽略手绘表现在产品设计实践中的真正作用,造成手绘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脱节。因此,在手绘表现课程中,应当导入实践课题与手绘作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手绘表现是产品设计的通用语言,贯穿于产品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如在设计实践的头脑风暴环节,需要应用手绘概念草图来表达设计思路;在方案确定时需要绘制产品设计提案效果图;在与结构工程师沟通时,需要绘制产品拆解爆炸效果图、结构手绘图、运动机构手绘图来进行有效的视觉交流。
4.设计与答辩结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前进,提升课堂质量适应时代工业设计的需求。引导学生正视计算机表现与手绘关系。让学生体会手绘对瞬时间捕捉设计创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兴趣。为产品设计创意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工业设计;产品表现技法;教学改革;手绘;激励式教学
产品表现技法是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客户之间沟通的工具之一,可以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具象图形。贯穿工业设计师的整个设计生涯,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时代不停发展,关于产品表现技法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停改革来适应时代需求。
1工业设计产品技法表现课程的现状
产品表现技法课程在国内从开创到现如今也有几十年了,初期设计师或者教师都是美术出身或绘画专业转设计,故对画面感要求高,出现盲目临摹,呆板,工具制图,一个又一个误区。因此教学效果不明显。使的教学效果十分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专业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画面效果,技法表现,从而忽视了本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草图手绘是将设计师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一种思考,而不是单纯的绘画。21世纪是一个课件大爆发的时代,整个社会被无数电脑制图软件,手机app占据着主流。短短数年电脑制图软件已更新数代,从数据化“呆板”的工程制图到现在“傻瓜”智能式,学生越来越依赖电脑制图,并开始质疑产品技法的训练的必要性?甚至有人认为手绘正慢慢向艺术靠近,渐渐束之高阁。从而退出设计历史舞台。设计公司研究现状分析:上述状况是人们大都只看到光鲜的结果,忽略过程造成的。当学生真正走进设计公司进行商业设计实战的时候,就会发现设计师大部分时间花在纸与笔上,而非电脑制图上。产品表现在设计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将设计师早期初步存在脑海的想法,通过手绘可视化展现,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在此期间的头脑风暴,初步探讨,推敲及深入阶段。它是设计师之间,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最直接便捷的方法。
2工业设计产品技法表现课程改革思路
2.1善用交互式和鼓励式教学方法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亲自示范,然后给出大量图片让其按照临摹练习。学生往往局限于对产品造型的“单纯输出”,不会进行创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手脑协调统一。大量的基本练习达到的作用是手的协调性,同时在绘画过程中强调设计思维的创造达到脑的训练。在这过程教师角色需要不停转换。初期是示范、中期是引导和指挥、后期作为总设计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设计思维的开发与表达。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并且将其作品贴在墙上,每一位同学都要来讲解自己作品。每周不记名投票(参考我是歌手投票方式),由同学们评选出创意、表现最好的前三位同学。同时教师要进行讲评。这样既能达到互动效果,又锻炼了学生沟通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注重营造教学氛围,灵活贴近时尚的教学模式
物竞天择,竞争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器。教师要把竞争意识带入课程,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体会、自己去评判。每周评出三个周最佳,大家把自己作品贴在教室的软墙壁上。每个学生都把所有作品看一遍,按照评判要求来评审。选出最好的三个。包括创意思维、设计表达效果、表达方式等。让学生自己看到自身不足之处,看到别人的长处。通过角色互换,学生从评审的角度来思考作品,无形中发挥其积极主观能动性。而且大家互相交流沟通,又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这种模式既打破了常规教学的呆板,又能活跃课堂氛围,紧跟时跟脚步,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3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有些学生对于产品的表现只是单一的临摹,没有真正的去对产品形态进行研究,导致后期3维建模制作的时候理解不了线条转变和结构转化之间的关系。掌握不了形体穿插结构。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绘画之前的动手思考能力,主动表达产品。可以将现有产品给予学生拆解,了解产品的形态结构,摆脱图片的局限。达到真正理解产品形态、产品构造。改变机械的绘图方式。
2.4培养学生的设计逻辑思维能力
设计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表现。通过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简单的艺术表现,因此整体的设计思维逻辑性很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表现。并进行workshop主题性的工作坊。着重整个设计创作过程的思维逻辑。知道为什么而设计,设计什么,为谁而设计,如何使用,怎样使用,产品定位。让学生了解产品形态结构。
2.5实际案例研究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战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整个设计程序过程,从二维到三维的表现。教师引导学生从构思草图开始,到对产品结构的形态与材质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三维表现时要参考二维的尺寸和材质。能够直观交代细节。为日后专业的学习和进入设计公司打下基础。要迎合市场需求。这样的设计才不会是象牙塔里的空谈。
3结语
随着设计的飞速发展,教学需要不停的改革,以来适应当代工业设计需求。对工业设计产品技法表现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以上几点进行了改革,虽有些许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还需要继续研究与探索加以实践,以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方式。
作者:唐亮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秦波.浅谈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3(21).
[2]张恒国.马克笔工业产品设计表现技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艾森.产品设计手绘技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4]梁韵.旅游产品开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5(02).
正确处理软件应用和设计的关系,才能让软件为设计服务。在Photoshop软件的实际教学中应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针对专业特点、针对学生情况、针对软件特点,构建合理的、完善的任务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掌握软件的精髓,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并能在学习其他软件时具备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Photoshop;工业设计;设计思想;任务体系;创新设计
工业设计是一门科学技术和美学艺术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为工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一、工业设计信息化时展
创新是工业设计的灵魂,产品的创新设计活动是一个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过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支持进行的设计活动为工业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并在市场上寻找到更多契机。本文主要从Photoshop软件分析其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由Adobe系统公司开发的Photoshop是现代比较流行的图像处理设计软件。平面软件的开设是对工业设计学生的美学、设计思维、审美能力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是表达设计思想、展示设计效果的一种工具。对该课程的教学不能无目的、死板化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工业设计的特点和软件的特点等多方面的汇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Photoshop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1、工科院校工业设计学生特点
工科院校工业设计的学生在大学入校时是对工业设计毫无概念的,对专业的认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高考以前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艺术基础薄弱;在没有接受思维训练的基情况下,学生缺乏一定的从制造到创造的设计思维。以上是从学生薄弱环节来说,从优势来说,工科院校学习环境下的工业设计学生具备充足的理性思维能力;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充满了对专业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此时需要有效的引导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学习认可。
2、Photoshop的软件特点
Photoshop是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应用范围广阔,可应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制作、效果图后期处理等不同领域。相对于三维软件来说,Photoshop的难度适中,通过一定的案例引导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Photoshop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工业设计是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学科。除了需要具备强大的设计思维能力,还需要能将设计思维图形化的能力。在产品初期创意阶段,设计草图能够快速捕捉学生的创意灵感,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手绘能力,而通过Photoshop结合数位板等媒介物可以增加学生的设计草图表达方法和效果,Photoshop可以快速编辑材质、随意调换视角并反复修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手绘方式的局限性,因此,通过手绘方式和Photoshop草图的相互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表现出前期的设计想法;另外,在创意阶段通过Photoshop除了制作方案的平面效果外,还能够综合利用软件的各个工具制作产品渲染图,节省了前期利用三维软件造型的时间;Photoshop能根据产品的三维效果图,相应的绘制出产品的三视图,以此完善前期产品的整体效果展示,传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想。根据软件特点,除了在设计前期阶段会运用到Photoshop以外,在后期也能发挥Photoshop强大的功能。当利用三维软件创建出三维模型并经过渲染所得的效果图,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节省渲染的时间,往往可以利用Photoshop进行修改调整,该软件在众多平面软件中对于图像的处理功能是占很大优势的,因此可以对效果图进行处理并添加很多视觉效果。同时,也可在最终效果图成形后,利用软件制作版式设计,以此展示最终效果。可见,Photoshop软件在工业设计的整个设计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能够更好的辅助设计的实施。
三、教学过程中任务体系构建
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理性的工具和设计传达的手段,设计效果的呈现最关键还是需要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对软件的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软件的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对于软件中的每一个工具是如何使用的是了解的,但是当想要表达自己的创意时却不能综合的应用每一个工具,难以创造出具有欣赏价值和美感的作品,这时就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与学生自身特点有关,由于学生大多是在低年级的状态下学习该课程,所以学生对于设计软件还不甚了解,也没接触过多的工业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缺少一定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另外主要和教学教材有关,目前的一些Photoshop教学教材大多采用的是由浅入深、由基本知识到基本操作到实例应用的逻辑关系,但是对于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是较少的;最后主要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很重要的关系,老师在教学中不单只是对工具的介绍,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构建一个合理的任务体系,让学生在掌握软件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运用软件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并且在学习其他软件时能够有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通过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效果展示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创新灵感;其次,在教学中提供优秀设计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发现美、分析美、体会美、运用美,提高审美能力;另外,对于软件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工具命令的学习,而应是对软件的系统化学习。每一个软件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其操作的模式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掌握软件的特点和在作图时的思维模式,综合应用工具达到设计效果;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盲目的按照老师的流程操作,而应建立学生思考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能用什么方法完成等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举一反三,避免思维的局限性,同时以问题设置的方式训练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注重不同软件的协同设计,让学生在面对其它软件时能够有效应对相互的区别,能自主的思考和学习。计算机软件是技术上的辅助设备,而真正实现设计的是设计师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掌握软件的各个方面的基础上,教学中应更强调的是正确的设计思维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技术发挥其最大作用,实现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谢玓,Photoshop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2]傅军,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教学的思考[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9).
[3]彭迪,工科工业设计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商业文化,2011.07.
关键词:工业设计;速写;教学
一 工业设计专业速写教学实践现状
(1)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在课程进行中,笔者发现自己设计的课程内容不能达到引导、增加兴趣、开阔眼界的教学目的,例如学生不知道画些什么、为什么而画、画这些能用到什么地方。笔者不断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好的解决方法,发现这与自己所受的传统教育背景有关。过去的教学长期以来都比较注重传承性,特别是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少有创新,长此以往,导致所授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逐渐脱节。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教师再次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才是学生感兴趣的。
(2)课时偏少,难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由于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不断增多,产品设计速写以及一些基础课程的课时量不断减少,这样就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在短时间内完成课程任务,达到课程目的也成了教师授课最大的难题。我们都知道,传统的产品设计速写课程都是通过大量的手绘训练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速写的技巧,但现在设计学院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甚至不了解基本的透视原理,或者从未使用过手绘草图的一些常用工具。短期的课堂训练难以达到课程要求的效果,只有在课堂上多作分析与讲解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加练习才能有所提高。例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这样做能使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从而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获得更快的进步。
(3)快餐式行业环境对教学实施的影响
当传统产品设计教育遇到快餐式的中国产品设计,当所有的设计环节都变得简单而粗糙,当国内设计师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解决国外设计师花费几年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刚刚选择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当然会怀疑产品设计速写的重要性到底还剩下多少?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是否值得?事实上,产品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更是非常值得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产品设计当然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设计方案初期,头脑中的设计灵感能否正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是决定设计方案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我的想法和灵感很多,但眼前的设计方案并不是我想要的或与最初的想法有很大偏差,说不出自己想说的话等类似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不强,不能对自己设计的产品形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盲目的乱打乱撞,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因此,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产品设计速写的重要性也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4)教师的主观经验导致的教学局限性
教师的主观经验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特别是对刚刚进入专业课学习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一般而言,一个老师对某一类产品很感兴趣,并且也专长于此类产品手绘,通常就会更愿意以此作为教学重点,因为这样教起来游刃有余,但这并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情况、专业培养方向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而不是局限于教师的主观经验当中,这也要求教师对自己专业技能和专业眼界要广泛涉猎,不仅要“专”,还要“博”。
二 工业设计专业速写的教改探索
(1)课程内容要体现产品设计专业的特性
产品设计速写应该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而不是简单的美术教育中速写课程的专业化,产品设计专业有其独特的专业属性,应该发挥产品设计速写快速、生动的记录创意想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快速练习,例如在课上出几个简单的设计题目,让学生用头脑风暴法构想设计创意,再用快速、简单的表现技法表达出设计方案的中心内容,这样的练习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画出很多设计方案草图,“服务于设计”是产品设计速写训练的根本目的。
(2)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同其他课程一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对教师有一种依赖,他们想获取很多知识但又不愿付出太多劳动,要鼓励他们去探索、钻研,这样得来的知识往往记忆更深刻也更有针对性。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他们互相学习,把课堂内容最大化。
(3)教学训练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承接性
产品设计速写既要尊重传统教学模式所倚重的方法和内容,还应该侧重对产品的深入解读和了解。针对课时短的现状,把以往在课上通过量的积累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课上每做一个练习都能大致了解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设计过程,从尝试理解设计师的最初设计灵感到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揣摩每个设计师独特的设计语言和表达方式,再到体会产品中蕴含的文化甚至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企业的历史,然后再尝试用产品速写的形式去再现这些内容。这样的教学训练,丰富而专业性极强的课堂内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结合适量的课下练习与讨论,教学效果同样令人满意;
三 结语
目前国内很多设计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产品设计,这也正是我国产品设计如此落后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始终要随着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行业转型产生的变化而改变,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改革;设计类专业
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其他行业领域的深度介入,工业设计的手段和内容都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带来了全新的方式和理念,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形式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近年来,人们已经清晰地认识到CAID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工业设计步入信息化、智能化所采取的必要手段,也是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现代制造业殊作用的必要条件。与传统的工业设计相比,CAID在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涉及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CG)、人工智能技术(AI)、虚拟现实技术(VR)、敏捷制造、优化设计、模糊技术、人机工程等许多信息技术领域,是一门综合的交叉性学科。CAID以工业设计知识为主体,以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为辅助工具,实现产品形态、色彩、宜人性设计和美学原则的量化描述,从而设计出更加实用、经济、美观、宜人和创新的新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正是由于CAID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目前全国高校中几乎所有的工业设计专业都非常重视学生CAID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开设了相应的课程,编写出版了相关的教材,取得了丰富教学成果,一些院校的CAID课程还建设成为了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课程。
二、目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的现状与不足
介于CAID具有前述的特点,目前各个高等院校在其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工业设计的本科教学)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正式出版的教材内容也各有侧重,这为该课程的讲授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迷茫。总结起来,目前的CAID课程大致有以下这样一些问题:1.CAID的概念被放得太大,以至于在教学中把许多学科领域的内容都纳入其中,导致课程知识面宽而不精、内容庞杂,对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比如有的把并行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内容都放到CAID的课程教学里面,使课程体系过于庞大、课程内容不能有效地聚焦到工业设计的重点问题,从而导致涉及知识面过于广泛、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降低等问题,在实际授课时难以操作和实施。2.把CAID的概念理解得过窄,课程内容仅停留在产品外观形态设计的层面,只教授学生如何构建产品的外形和视觉效果。这样的教学其实只注重培养学生在产品美学方面的计算机设计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在产品研究、概念创新、结构设计、产品装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割裂了产品设计的完整流程,使学生难以适应和融入今后实际产品开发的团队协作中。3.由于课程中要涉及多个软件使用的讲解,大部分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软件各个功能和命令的解释和介绍,缺乏以实际的产品设计问题作为学习向导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都基本掌握了软件基本功能和命令使用,但遇到实际的设计问题仍然感到不知所措。4.在教学方式上通常采用课堂讲授+上机练习的形式,虽然能够及时对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进行训练和加深理解,但是缺乏专业和系统的课外知识技能扩展的资源和途径,也没有小组讨论和课程汇报的环节,使学生只能自行去相关软件学习网站的论坛上去交流提问,不能有效地提升专业设计能力。
三、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内容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状,我们对CAID课程内容改革的教学理念是:突破传统设计专业课程中分部讲解的模式,让学生能够从产品开发设计的全过程出发,利用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题讲授、网络自主学习、优秀案例分析、实际动手操作以及互动讨论等环节,掌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在产品概念设计、数字化建模、数字化装配、数字化评价、数字化制造以及数字化信息交换等方面的应用知识和技能。 通过我们的分析研究,一个完整的工业设计开发过程包括以下的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以及目前对应可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具如上图所示:针对于上述的设计流程,我们在其中的主要环节上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的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深入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了该课程以后就能够在工业设计的主要环节中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实际的创新设计工作。具体的课程改革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1.课程内容的改革(1)调查研究阶段此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收集资料、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工作,以进行产品的竞品分析、绘制卡片分类表格、功能结构流程等,采用的计算机辅助手段主要集中在数据归档、分析与处理。因此这个阶段的CAID各种主要是采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以及数据库等软件来进行相关工作。(2)设计分析阶段此阶段工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前期调查的结果基础上,对产品的功能、结构、使用方式以及形态色彩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明确的设计目标和方向。在这个阶段,常常需要理清各种想法和进行思维发散,以获得今后创新设计的大致方向,也是工业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目前业界主要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设计思维的整理与分析,作为团队和个人开展头脑风暴的有效方法。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是使思维清晰化,因此在确定产品概念前与头脑思考相关的活动都可以尝试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来解决。我们在此阶段通过学习MindManager软件来帮助学生掌握开展思维导图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产品设计中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头脑风暴的效率和质量。(3)概念设计阶段工业设计师此时的任务是在前期头脑风暴得到的各种创新概念的基础上,迅速地将各种设计创意形象化,把各种新鲜的概念和想法变为具体、有形的设计方案。此时要求设计师能够快速、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传统的设计方式常用方法就是手绘草图,即利用铅笔、针管笔、马克笔等工具在纸上迅速绘制出设计师头脑中的产品概念。作为CAID课程,我们采用Autodesk公司的SketchBook Desig-ner软件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手绘能力。该软件是一款矢量与像素混合编辑的绘图软件,充分利用了两种图形图像绘制模式的优点,高效地绘制出高质量的产品概念手绘方案。(4)详细设计、结构设计及样机制作阶段当设计概念经过认真的评估以后就需要将之进行深化,利用合适的三维设计工具对产品进行详细设计。在这个阶段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工业设计应该是产品的整体设计,绝不仅仅是产品外观造型的设计,而且应该和后续的工程设计进行很好的数据对接。所以在设计软件的选择上除了要具备创建复杂外形的能力,还要能够构建产品的内部结构、添加标准件、方便修改尺寸大小、计算各种物理信息等,还要为接下来的运动分析、动力学分析和模具设计等工作提供数据接口,因此目前很多CAID课程中讲授的Rhino、3DSMax等软件显然不能达到上述的要求。在我们的CAID课程中采用了法国达索公司的SolidWorks软件作为进行详细设计的主要工具。它具备非常强大的实体造型功能,可以完整描述实体全部的点、线、面、体的拓扑信息,还能够实现消隐、剖切、有限元分析、数控加工、光照及纹处理,以及外形计算等各种处理和操作。同时它的曲面设计功能也非常强大,具备完整的NURBS曲面设计能力,而且还能够快速实现实体与曲面的转换。它在参数化设计上的突出能力可使产品的立体模型和设计图随着某些结构尺寸的修改而自动修改。Solid-Works允许在设计阶段就可以把很多后续环节要使用的有关信息放到数据库中,便于实现并行工程设计,使设计绘图、计算分析、工艺性审查到数控加工等后续环节工作顺利完成。在2016版以后,达索公司推出了SolidWorks Visualize可以实现照片级的实时渲染效果。SolidWorks软件简单易学、界面友好,非常适合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时,相比其他同类的软件而言,SolidWorks软件的价格较低,经济性比较突出,在国外众多的设计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2.课程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改革除了在上述教学内容进行的改革,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传统的软件教学基本上是针对软件本身的学习,主要介绍软件各个模块的主要命令和功能。而我们在教学上主要采取了基于项目和问题的教学方式进行,将知识体系打散为一个个简单具体、有较强针对性的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活性。比如在设计分析阶段,我们让学生使用学习的头脑风暴软件工具绘制了以“照明工具”为核心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学会如何将抽象的创新思维具体化;又如在详细设计的曲面造型模块,我们提出了“如何从曲面转换为实体”的问题,借此介绍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我们将课程内容进行了分解,形成了相应的知识点并制作了数量较多的教学视频,连同教案等资料一同放在课程的教学网站上,方便学生利用自己平时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堂上,我们除了讲解重点的知识内容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外,还专门安排了小组讨论和汇报的环节,让学生们有机会在老师和全体同学面前讲述自己小组的设计概念和使用的技术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提高工业设计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总结
关键词:工业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育;产品设计
(一)大学教育的职业化传统和责任
城市社会学家LewisMumford在他那本关于城市历史演变的社会文化学巨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谈到,大学的前身大概是行业公会。那些在黑暗中世纪完成初步财富积累的工商业主们以资助学校、建立老年人和孤儿收容所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安定。12世纪时行业公会的名称就是拉丁文universitas,指的是由一些有知识和技艺的人组成的传授技艺的联合体。和行业公会一样,后来出现的大学,目的也是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准备基础条件,同时制定出这一职业应共同遵从的规则。随着知识的整合与科系的细分,大学的功能上升到文化的贮存、传播、交流、创造、发展高度。即便如此,大学可以脱离直接的社会责任,通过师徒之间的直接交往,对文化遗产重新严格评价,并继承和创新[1]。可见在大学发展伊始,职业培养就是其根本职能,当前国家所倡导的高等院校应用型改革[2],正是大学传统责任在新的社会技术文化背景下之重拾与发展。
(二)工业设计实践教育的师资与资源困境
在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以设计手段增加产品附加值已经成为政府、产业界和学界的共识[3]。在如此环境下,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内各个层次的高校普遍开设,导致很多院校的师资和教学资源都参差不齐。不少专业教师是刚从研究型高校走出来,习惯了论文和实验的硕博士,可能已经远离设计实践有一段时间,却要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即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面对扩招背景下数量众多的学生,往往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
(三)工业设计实践环节与行业需求的脱节滞后
工业设计作为一个紧扣市场潮流和科技前言的行业,从业者对时尚审美和技术更新有较高认同感,于是市面上很多软硬件新产品的创新都为工业设计行业的工作方式带来变革。基于手绘屏手绘板等设备的绘图软件,可以完成草图到三维模型之间无缝过渡;3D打印机的使用,使设计师可以直观看到自己造型构想的空间实物。而学校里由于经费和师资局限,还在用10年前的设计工具和流程组织实践教学,相对滞后。工业设计的工作从纵向看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充分考虑用户需求、风格喜好和技术创新,而现有以设计专业毕业生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势必在教学中回避不熟悉的技术理论,于是设计实践沦为无法实施的社会行为思考。那些习惯以概念和表达技巧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学生,在面对实际设计议题时往往会在不切实际和无从下手之间游走。那些初入职场的毕业生,以及在经历过行业实习的高年级学生,往往对学校实践教学的价值产生质疑。实践与行业的脱节,职业技能教育的师徒传统缺失,如何在现有师资和教学资源下思考出路,是工业设计专业在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巨大挑战。为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探讨工业设计毕业生职场状况,并结合蒙氏教育的理论经由教学实验,尝试跨年级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设计行业现状与跨年级教育
(一)工业设计行业能力的经验养成
据美国劳工署统计2012年美国工业设计行业状况,在所的该行业工作手册中标明,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9点:1)访谈确定客户需求2)研究产品实际用户及可能的使用方式3)绘制方案构想的草图4)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方案的虚拟模型5)制作方案的原型机6)协调材料及生产成本,确定制造要求7)与其他专业一起评估概念实现的合理性8)评估产品的安全、外观、及功能,以确定设计是否务实9)向客户表述设计方案并展示原型[4]。国内工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大致也是如此,只是服务代工企业较多,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少了些用户调查和原型的制作,更多侧重造型改良。由上可见工业设计师的工作能力需要不断地从实务中累积经验而来,不是大学4年可以完全学会的。韩国学者早在2003就认为,学校的设计教育对于设计师在设计实务上的帮助有限,设计师进入公司之后还需2到3年的再教育[5]。
(二)工业设计毕业生的职场困境及解决手段
基于工业设计行业的能力养成特性,刚毕业缺少实务经验的工业设计师,很难独力完成设计工作[6],导致工业设计毕业生在职场初期备感压力[7],这也是该专业毕业生大量转行的重要原因。工业设计毕业生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和技术知识的欠缺、设计经验的不足、方案表达缺乏说服力或自信、无法独立作业[8]。设计行业往往在方案执行过程中,依靠资深设计师的指导和示范来完成新人的职场培训,通过会议交流、知识分享、师徒制互助、讨论聊天等形式,将实务经验传授给行业新人,这也是实习生和行业新人的主要学习模式[7]。
(三)跨年级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
设计公司里新员工职业养成往往需要依赖资深设计师的指导和提携。可见在设计行业中,对新近毕业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有一定要求,而这也是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生存的重要因素。通过跨年级的方式展开实践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相互成长。而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理念,倡导以混龄的方式,为幼儿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通过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生活,让孩子在观察和模仿中习得社会的适应性,掌握生活的自主能力[9]。如果说幼儿的混龄教育有助其获得生活经验,不同层次设计师的共同工作有助于设计经验的传递和养成,那么工业设计课程设计中的跨年级探索就是将产品设计的行业组织形式在实践教学中模拟。通过上述文献讨论,以年级混合方式来组织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在教育理论、学生能力的职业化培养和工业设计的行业实务特点三个方面都有切实基础和依据。
二、产品设计课程设计跨年级尝试
(一)实践教学尝试
以本人所任教的宁波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为对象,所开设的产品设计系列课程设计为内容,实施年级混合的实践教学尝试。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产品设计系列课程是该专业核心教学环节,学生在课程中积累的理论知识及掌握的专业技能是日后就业升学的基础和保障。课程涵盖产品实现相关的功能形式、材料工艺、市场定位、行业法规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系统综合地思考造型语义、行为认知、消费心理、人机工程等优化产品的设计方向;要求学生运用草图构思细化、实物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展现设计概念。与产品设计系列课程教学紧密关联的是该系列课程的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一样,该课程设计分为三次实践,分别在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之后的当学期末完成。课程由多位老师分别承担,依序分别是:产品设计1程序与方法、产品设计2功能与形式、产品设计3整合与创新的课堂教学,该系列课程所对应的实践教学任务分别为课程设计1、2、3。由于课堂教学进程安排原因,课程设计教学会有大三、大四两个年级同时进行,分别完成课程设计1和课程设计3的实践环节。在实际操作中,秋季学期的实践将两个年级混合分组,共同完成。学生在第5学期与高一级同学共同完成一次课程设计,第6学期独立完成一次课程设计,第7学期与低一级同学共同完成一次课程设计,具体进度安排与实施流程如(图1、图2)所示。
(二)教学效果反馈
在已经完成的2014年冬季的课程设计中,11级和12级的同学混合分组,布置一个半开放的实践题目:以“十四面体”为造型基础完成更具体产品的设计方案。以6位同学为一组,大三、大四各3名,各组确定一个主题,每个组员完成一个方案。附录表1是学生完成的设计作业节选。从学生对于实践之后的访谈反馈中了解,如此跨年级的实践模式使学生加强了年级间的联系。低年级的同学在与学长姐沟通中获得了成长,有助于明确之后在表达技巧上训练和在设计知识上的进一步积累,高年级的同学在与学弟妹共处中需要表现出优于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知识储备,会在实践中投入更大的精力,他们尽可能将比低年级同学多一年的学习积累在方案中显现。两个年级同学都已经完成了工业设计专业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掌握了产品设计必要的专业技能,且对产品设计相关软件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锻炼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形成产品设计相关的能力体系。在实践中经历概念构思、信息整理、草图协调、软件模拟、效果展示、方案表述的产品设计完整流程,以老带新的分组方式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在此过程中,除了各项专业知识的整理协调之外,对于学生的概念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版式设计等专业技能有了系统全面的提升。
三、分析讨论
设计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不同人的思维碰撞,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在面对新的团队成员时更容易呈现参与热情,高年级同学在混合团队中对自己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而他们在实习中获取的行业经验及积累的专业知识对于低年级同学也有指导和促进作用。这种基于环境教学理念的课程设计在有以下3各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知识能力的同龄人传递
通过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可以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欠缺和不足,不论是大三还是大四的学生都能在讨论交流中获得有益的专业知识和有用的专业技能,不同年级同学间兄长式的交流氛围,相较于老师不易接近的权威,更易于沟通[10]。从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业设计行业的学习机制来看,良好的沟通是在工作岗位能够胜任的重要能力[7]。
(二)教学资源的合理补偿
课程设计期间,教师面对两个年级数名学生,无法在过程中逐一指导,高年级的学生在设计构思和表达技巧上相对于低年级同学有更多积累,可通过互助方式帮助低年级同学展开构思,而大四同学本身在启发别人过程中也能触动自己思考,教师只要对实践的任务布置和成果评价进行把关,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去收集资料、构思创作、相互启发。
(三)学习风气的历届延续
工业设计大四的学生已经有实习的经历,已经对自己的职业也有了一定规划,今后无论是继续求学还是职场就业,都已处在实质的准备阶段。跨年级的实践过程,有助于相关信息的分享交流,也能帮助大三的学生思考他们的学习和规划。结论设计教育横向跨学科已经形成普遍共识,各种要求多专业配置的学科竞赛和设计训练营都在实务上强化学生对工业设计学科交叉性的理解。在工业设计研究生教育中,从事产品设计的实验室一般都有机械、电子、计算机背景的师资和学生一起协作。设计学博士教育中,跨年级开课是节约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纵向链接的常见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跨年级的探索,旨在训练学生交流互助的协作能力和设计过程的信息沟通技巧,以助于学生更为顺畅地面对职场。
作者:姜超 高晨晖 王波波 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易斯•芒福德.宋俊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中国日报中文网.2015,用应用的方式推进应用型转型[EB/OL].,搜索时间:2015年10月13日
[3]林荣泰,王铭显.台湾设计产业发展现况与愿景之探讨[J].艺术学报:表演类(革新版),2008,(82):49-70.
[4]U.S.BureauofLaborStatistics,2012,OccupationalOutlookHandbook,2012-13Edition,IndustrialDesigners[EB/OL].bls.gov/ooh/Arts-and-Design/Industrial-designers.htm#tab-2,搜索时间:2015年10月14日
[5]Sohn,J.Y.,Eune,J.H.Studyondevelopingintegratedre-educationprogramfordesignersinindustry[C].InProceedingsofthe6thAsianDesignInternationalConference,Tsukuba,Japan,2003.
[6]许言、张文智、杨耿贤.新进设计师招募方式与工作表现对设计教育的意涵[J].国际艺术教育学刊,2007,5(1):93-109.
[7]游万来,杨敏英,罗士孟.台湾初任工业设计师的工作与适应情形研究[J].设计学报,2014,19(1):43-66.
[8]Yang,M.Y.,You,M.,Guo,C.Y.,&Chou,Y.P.Asurveyofindustrialdesigngraduates’employment[J].DesignPrinciplesandPractices:AnInternationalJournal,2009,3(4):1-14.
目前我国大陆私立院校设立的工业设计专业规模数量非常惊人,但从质量上看却不怎么理想。与有政府资助的公立院校相比,私立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开办时间短,发展缓慢,专业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渐渐暴露出来;专业的开设也呈现多样化,有设立在建筑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也有设立在机械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第一,缺乏专业特色。大陆私立院校与台湾私立院校相比,在师资、设备、实验场地、学生作品质量上均存在差距,专业培养目标较为模糊,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无论是机械工程学院下的工业设计专业还是设计学院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均套用同样的培养目标,引入同等领域的师资,同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利用、依靠自身学院的优势资源,不接地气,没有因材施教,实验场地和设备相当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设计氛围,学生在学习上缺少积极性。第二,实验室建设滞后。基础模型制作室和模型机加工实验室设备的完善是保证学生制作模型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学生比赛、专题设计、毕业设计作品都需要设备和场地的支持。专业的性质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大陆私立院校的实践设备和场地还是较为缺乏。我国私立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成立较晚,由于是民办高校,不像公办大学那样可以获得政府的资助,收取的学费要上缴一部分给其挂靠的上一级高校或企业,资金非常有限。另外,私立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认识不足,不愿意投入资金和设备,特别是在机械、建筑、计算机专业下的工业设计专业,经常被当成附属专业,资金和设备大部分拨给主干专业,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实验室条件不理想、教学实践环节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使得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难成体系,导致学生理论丰富而实践能力差的状况。在很多高校中,经常由于采购部门领导对专业性质认识不足,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只是产品外观的设计,让学生看图片就可以了,不予批准购买设备,但实际上学生设计的不仅是外观,还有内部的构造,而且学生必须通过设备和场地制作、加工出模型。另外,由于一些实验设备比较贵,没有充分开放给学生使用,很多只是作为对外参观的摆设,利用率很低,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缺乏实验场地和设备导致学生无法制作模型,在外委托代工对于学生来说费用太高。因此,大陆私立院校在各种大赛中获奖的数量、级别与公立院校有较大差距。第三,教师结构不合理。很多民办高校设立在比较偏远的郊区,交通和交流很不方便,一些具有扎实基础和实战经验条件的教师不愿意到私立学校。另外,由于学校管理和教师招聘程序的不严格,一些教师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进入教师岗位,导致本来已经不甚出色的师资队伍雪上加霜,很多时候就变成以往不是从事工业设计专业的人员上讲台向学生传授知识,由于没有实战经验,所以也难以开展横向和纵向项目,教学质量很难有质的提升。现有的很多私立院校教师结构都很不合理,严重阻碍专业的发展。
2台湾私立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现状
第一,台湾私立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现有台湾私立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专业课程实行导师制和工作室制,学生的大部分课程都需要做出实物模型,学生的设计作品经过草图、设计图、三维建模后要到专业的工厂车间去制作实物模型,制作实物模型时有实验教师的指导,好让学生能顺利做出自己想要的造型,整个设计流程学生必须自己过一遍。有些私立院校还建设了完善的金工、琉璃、木竹、陶艺工作室,让学生能接触不同的材料和传统工艺。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专业的工业设计师。第二,台湾私立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特点: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工业设计的最主要两个环节是设计构思和设计表现,如何把涉及人文、历史、社会、市场等诸多因素的设计构思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有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术(如材料技术、成型技术等),工作室制就是让学生掌握这类艺术表现手法和技术。工作室根据每种工艺进行材料和设备的规划,雇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使用设备和理解材料的特性。现在很多学生的问题不是在设计创意,而是在怎样把设计创意实现上,工厂车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设备,还提供了一个互动和沟通的场所,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工作室就像是企业工作环境的一个缩影,让学生能提早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
3两岸私立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之比较
3.1生源比较
两岸私立院校的学生来源不一样,大陆的学生分成理科生和美术生,理科生通过高考进入理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手绘和审美比较弱,形象思维不行,但逻辑思维比较强,对结构、机构的理解比较好。而美术生也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但要加考美术科目,所以文化课分数可以降低,很多成绩一般的理科生会通过社会上一些美术培训机构在考前进行短时间的应试培训进入艺术类院校。两类学生大部分在进入大学前对工业设计并不了解,更没有在设计公司的工作经验,以至于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没有制定一个学习方向和目标,进入大学后也就没有学习动力,很多学生入学后才知道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学习手绘,对绘画没兴趣的学生纷纷转专业,部分转不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没有从事工业设计行业。台湾私立院校的学生很多已经在高中或职中学过美术、绘画以及上过一些工艺课程,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他们在进入专业前已对工业设计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3.2实践课程比较
工业设计专业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大陆私立院校的生产实习课程从形式到内容都缺乏明确的要求,很多签订了实习基地的企业考虑到安全问题和工厂管理问题都只能让学生进行参观,学生没有办法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动手学到实际知识,教师在制定实习课程计划时没有明确定量和考核要求,所以大部分私立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生产实习这门课程只能是走形式、走过场,没办法满足实习课程的要求。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是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但由于私立院校工业设计学科缺乏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和实验指导教师,加上学生对制作模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模型表现能力比较弱。台湾私立院校强调学生以实物模型表现为主,也可以通过3D打印机把缩小模型打印出来进行产品形态细节的推敲,与团队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台湾私立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也有能力参与导师的实际项目。在生产实习方面,台湾私立院校也没有做得很好,大多要求学生在假期自己找实习单位或把实习单位介绍给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老师进行监管,最后让学生提交由企业或设计公司开出的实习证明进行考核,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院校不能直接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可以通过走关系的方式拿到实习证明,院校很难对学生进行考核,最后也保证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在学生毕业设计方面,对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把控,台湾私立院校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必须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因为台湾的招聘会是在学生毕业后才开始,时间上不会跟台湾的招聘会有冲突。另外,台湾私立院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采取严格的考核制度,例如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生活产品设计系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4次中期检查,每次检查均有严格的要求以及需要达到的指标,由于学生必须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所以教师也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
3.3教师素质比较
大陆私立院校工业设计教师普遍是从学校到学校,特别是个别教师通过走关系进入高校,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就算有也只是一两年的工作时间,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能力,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很多老师没有利用课外时间提升自己,只能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个别教师甚至把已经过时了的设计理念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对教师能力和专业的不信任,进一步凸显出工业设计教育的弊端。在专业建设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台湾私立院校工业设计的专业教师是公开招聘的,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聘任程序严格,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要求毕业后至少有5年以上本专业和实践经历才能进入校园站上讲台。这样的教师有丰富的专业背景,比较宽广的学科知识,能成为专业中的主力军。由于大陆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台湾的很多工厂需要迁移到大陆,很多经验丰富和高学历的在企人员为了家庭留在了台湾,他们很多都加入到了教育行业的队伍中,成为了工业设计教育业的主力军。因此,现在台湾私立院校不缺高素质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师。
4结语
关键词:实践教学;工业设计;项目化;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李博(1981-),女,黑龙江海伦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杨洪泽(1975-),男,吉林四平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度重点课程“手绘产品效果图技法”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75-02
工业设计是一个对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具体的产品实物,要完成设计创新实质化的转变。在高等院校工业设计的课程体系中,一般采用以理论讲解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技能为主的“课程设计”模式。如设计方法学、工业设计概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属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开设于大一和大二学年,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设计”模式通常开设于大三和大四学年,分为多个主题性设计实践单元,目的是通过对某设计项目的完成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与理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制造”的崛起,各种企业和设计公司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每年都会输出大量的工业设计毕业生。但是,用人单位对这些专门人才却并不满意,集中反映的问题有:“学校学习的课程内容与社会脱节”,“纸上谈兵的多,刻苦钻研的少”,“只会画效果图,不懂生产环节”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颇多弊病,或轻视实践,或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孤立,无法满足工业设计专业交叉学科的特性。[1]对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在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导入“项目化”教学理念可以较好地解决问题。
所谓“项目化”,就是在实践教学阶段引进一个实际的设计项目,按照企业或设计公司真实的设计流程,紧密联系产品开发各个方面及环节,缩短开发时间,深度挖掘产品价值,完成设计任务。相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项目化实践教学不局限于以课题项目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辅助、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有利于学生对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适应,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2]
在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和教学阶段,详细制定项目内容和实施方法,使项目内容能够和教学大纲吻合[3],和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匹配,可以按照四种方法来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
一、依托国内外工业设计大赛
据调查,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在大二年级已经开始了一些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如设计方法学、产品形态设计、人机工程学等。这些课程已经让学生对产品设计的要素、原则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手绘效果图和模型制作的学习,也拥有一定的计算机三维建模能力。在这样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已经初步具备了参加设计大赛的能力,教师可以挑选一些设计题目较明确、设计要求与现阶段学生能力相符的大赛作为设计项目导入实践教学。
图1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的设计作品,以“美的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作为项目内容。学生在完成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具有较高的热情,能够按照项目的内容进行各项工作,从项目初期的市场调研、思路拓展到设计中期的建模、绘图、设计后期的模型制作和结构分析都能有计划、有步骤地自觉进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项目进行中,学生和指导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不间断地设计探讨,让学生无论是理论、技法还是设计思想都有明显的提升,对设计程序有了更完善的了解,对本专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参加设计大赛能形成一个热烈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环境,教学相长,也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增加就业的机会。
二、“校企合作”横向课题
“校企合作”即在教学实践中,高校将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引入,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借鉴至教学实践中,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结合自身的理论基础进行项目的设计工作,企业派出代表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判,提出指导意见,从而完成项目。将“校企合作”项目化教学实践开展较好的国内高校为数不多,浙江工业大学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浙江工业大学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基地,校方与多家企业代表共同制定了“以产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遵从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思想,强调市场导向与商业设计流程,寻找工业设计本科教学学术性、艺术性、实践性、应用性、商业性之间的平衡点。这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早地融入到社会实践的进程中,逐步转变了以往以自我审美意愿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用理论来促进实践,形成良好的知识循环。
在浙江工业大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成功的前提下,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也在大三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导入企业真实项目的尝试。图2为学生为国内某医疗器械企业欲推出的“脑部治疗仪”做的设计方案。在项目进行中,学生从最初设计合同的签订到设计方案的制定与设计方案的修改、实施,一直与企业代表不断沟通。企业代表从生产企业的角度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出了人机工程学、消费心理学、模具开发、制造工艺、价格工程等多方面的修改意见,让学生对专业有了更全面更实际的认识。设计项目完成之后,企业对学生完成的多组方案进行了样机制作和方案评估,最优方案得到了批量生产,并进入了市场销售环节。这种完整的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效果图中做设计,在车间做设计,在市场做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了解如何兼顾与平衡顾客的人性需求、企业的生产目的、市场的商业门槛,这种实际感触远远超过了在课堂上老师讲授的“设计准则”。
三、专家领队“workshop”
所谓“workshop”,是指在集中的时间地点内参与者在专家的带领下对项目主题进行密集的、深入的探讨,并付诸实践的创新工作坊。这种项目形式可以视项目主题的不同导入各个年级的实践教学,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设计思想更深刻。江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是国内进行“workshop”项目制的先驱者,多次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合办workshop,效果显著。项目结束后作品都在国内举办大型汇报展览,让人叹服。
2011年5月,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Craig Vogel教授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师生联合举办的“Integrate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Workshop”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举行。此次workshop由系列交流讲座及“创造突破性产品设计”工作坊课程组成,教师和学生在历时一周的workshop中体会颇多,专家团队为参与者注入许多新的理念,教师扩展了教学思路,学生学到了创新方法。
四、多专业合作完成综合性课题
工业设计的过程涉及到较多的专业领域,如材料的应用、结构工艺性、加工设备条件、价值工程、人机工程以及审美心理、消费行为、市场推广等都要综合考虑。优秀的产品设计师要从方案构思到加工制造再到市场投放的全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所以企业里的设计工作通常是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来完成,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知识体系互为支撑、相互配合,完成项目设计。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低年级起有意识地让学生分组讨论、组内分工,共同完成一个设计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到了大四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就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导入一个综合性的设计项目,根据内容挑选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设计团队,合作完成设计项目。
同济大学设计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多次采取这种多专业合作的模式来完成综合性的设计课题。如一套咖啡厅的整体设计项目,设计团队由建筑学系、环境艺术系、工业设计系、艺术设计系学生组成,分别负责咖啡厅的建筑外观、内部装饰、产品摆设和VI部分,经过团队的协作最终就可以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其他高等院校也可以借鉴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比如由工业设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等专业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就可以完成一件产品从造型到结构,再到模具制造和样机生产的全过程。对于参加项目的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讲,这种团队协作完成综合性设计项目的体验都会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五、结论
“工业设计”最显著的特点是创新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意义重大,教师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很难与学科的发展实时同步。以“项目化”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与企业、与其他学科建立跨领域的协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本文提出的四种项目化实践教学方法可以将各个领域最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学术理念引进课堂,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项目操作成为更加全面的高技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卫伟.设计教学中如何运用项目制[J].美术与设计,2010,(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