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高一化学必修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化学必修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1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含答案

必修二第4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见图,合成它的单体为(

)

A.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全氟异戊二烯

2、如图所示为人类使用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这个先后顺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3、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9.2

g

Cu,反应中转移0.6

mol电子

4、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就是将煤隔绝空气在高温条件下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的过程

B.煤的液化就是将煤转化成甲醇、乙醇等液态物质的过程

C.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下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D.石油通过催化裂化或裂解,可以获得碳原子数较少的轻质油

5、当前我国环保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

)

A.金属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中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6、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

④将所得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操作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C.第④步电解时会产生氯气

D.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7、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8、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上述反应在原理上最相似的反应是(

)

A.2NaBr+Cl2===Br2+2NaCl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3S+2H2O

D.Cl2+H2O===HCl+HClO

9、下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10、如图所示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煤发生了化学变化

B.液体X的pH>7,Y是一种黑色黏稠状液体

C.气体Z易燃,可还原CuO,也可使溴水褪色

D.横玻璃管中产生浓的白烟

11、除去海水提溴得到的液溴中溶有的少量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KI溶液

B.通入溴蒸气

C.加氢氧化钠溶液

D.加入适量的溴化钠溶液

【答案】D

12、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选用不同方法冶炼不同金属的主要依据是

(

)

A.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B.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C.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

D.金属熔点的高低

13、某课外小组将海带的灰烬浸泡后过滤,得到澄清的滤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你认为能证明灼烧海带的灰烬中含有碘元素的是(

)

A.取适量滤液,蒸干,观察是否有紫色固体生成

B.取适量滤液,加入苯,振荡、静置,苯层无色,证明不含碘元素

C.取适量滤液,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不含碘元素

D.取适量滤液,加入酸化的H2O2,再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证明含有碘元素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为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还缺________。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氧化铁换成氧化镁,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热反应的用途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酸雨形成的原理之一可表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三个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SO2中硫元素显+4价,它可以降低到0价,利用这一性质可在工厂的烟道气中通入合适的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除去SO2,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4)雨水的pH

mol·L-1,则这次降雨____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5)火力发电厂燃烧的煤中含有大量的硫,其排出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的SO2气体,在英国已进行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降低地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高烟囱的建造,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

①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少用煤作燃料

B.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C.燃料脱硫

D.把工厂迁移到农村

E.开发新能源

②请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建高烟囱的方法________(填“可取”或“不可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春)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4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含答案

必修二第4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见图,合成它的单体为(

)

A.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全氟异戊二烯

【答案】B

2、如图所示为人类使用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这个先后顺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答案】 D

3、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9.2

g

Cu,反应中转移0.6

mol电子

【答案】 B

4、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就是将煤隔绝空气在高温条件下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的过程

B.煤的液化就是将煤转化成甲醇、乙醇等液态物质的过程

C.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下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D.石油通过催化裂化或裂解,可以获得碳原子数较少的轻质油

【答案】 C

5、当前我国环保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

)

A.金属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中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答案】 C

6、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

④将所得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操作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C.第④步电解时会产生氯气

D.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答案】D

7、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答案】 B

8、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上述反应在原理上最相似的反应是(

)

A.2NaBr+Cl2===Br2+2NaCl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3S+2H2O

D.Cl2+H2O===HCl+HClO

【答案】 C

9、下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答案】 C

10、如图所示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煤发生了化学变化

B.液体X的pH>7,Y是一种黑色黏稠状液体

C.气体Z易燃,可还原CuO,也可使溴水褪色

D.横玻璃管中产生浓的白烟

【答案】 D

11、除去海水提溴得到的液溴中溶有的少量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KI溶液

B.通入溴蒸气

C.加氢氧化钠溶液

D.加入适量的溴化钠溶液

【答案】D

12、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选用不同方法冶炼不同金属的主要依据是

(

)

A.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B.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C.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

D.金属熔点的高低

【答案】 C

13、某课外小组将海带的灰烬浸泡后过滤,得到澄清的滤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你认为能证明灼烧海带的灰烬中含有碘元素的是(

)

A.取适量滤液,蒸干,观察是否有紫色固体生成

B.取适量滤液,加入苯,振荡、静置,苯层无色,证明不含碘元素

C.取适量滤液,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不含碘元素

D.取适量滤液,加入酸化的H2O2,再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证明含有碘元素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为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还缺________。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氧化铁换成氧化镁,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热反应的用途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镁条和氯酸钾 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长度约10

cm的镁条,上端弯曲,将氯酸钾放在镁条的周围,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条

(2)不能 镁比铝活泼,铝不能置换镁

(3)用于焊接钢轨;冶炼某些熔点高的金属

解析 解答本题要理解铝热反应的实质、具体实验过程和实验中各物质的作用。

15、酸雨形成的原理之一可表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三个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SO2中硫元素显+4价,它可以降低到0价,利用这一性质可在工厂的烟道气中通入合适的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除去SO2,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4)雨水的pH

mol·L-1,则这次降雨____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5)火力发电厂燃烧的煤中含有大量的硫,其排出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的SO2气体,在英国已进行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降低地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高烟囱的建造,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

①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少用煤作燃料

B.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C.燃料脱硫

D.把工厂迁移到农村

E.开发新能源

②请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建高烟囱的方法________(填“可取”或“不可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O2 SO3

(2)③

(3)还原剂

(4)是

(5)①A、C、E

②不可取 没有减少SO2的排放量

解析:(1)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为

故A为SO2,B为SO3。

(2)以上三个反应中,反应③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SO2中硫元素显+4价,由SO2S的反应中,SO2作氧化剂,故需加入还原剂。

(4)雨水中c(H+)=2c(H2SO4)=2×5×10-5

=10-4(mol·L-1),

pH=-lgc(H+)=-lg10-4=4

故该次降雨为酸雨。

第2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关键词:科学素养;有效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同时为学生学习化学选修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与初中化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在中学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强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例如,在进行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书写CaO与盐酸,CO2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最后让学生通过书写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巩固.再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化合价的有关知识,分析反应2Na+Cl2=2NaCl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再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最后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45“问题解决”进行巩固.

二、正确处理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高中化学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仅是高中化学课程整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内容的处理上要严格控制知识的深广度,不要一步到位.例如,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在化学1专题1第一单元中仅要求学生能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1专题2第一单元中则要求学生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能分析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能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再如,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在化学2中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影响结果,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用有效理论、过渡状态理论进行解释.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中学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化学1专题3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总结出铝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的两性,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于是我们调整了教学顺序,先学习了氧化铝及氢氧化铝的性质,再学习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这样不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加深了对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的理解.

四、有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常见的教学方式有直观教学、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资料查阅、多媒体的应用等多种.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烃分子结构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构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甲苯等常见烃分子的球棍模型,通过单键的旋转,让学生观察分子中原子的共线、共面情况,这样不但降低了难度,而且加深了对烃分子结构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再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我让学生利用所给实验仪器和用品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不但知道通过原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及这种转化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而且体验了探究的过程,强化了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清楚看到通电前后阴阳离子在溶液中的运动、在电极上的放电及电子在导线中的流动情况,不但加深了对氯气生产原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倡导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中学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总之,我们在进行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由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基础教育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 刘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2001. 

[2] 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2006.6

第3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1 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防止盲目拓展知识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目_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高一化学教材是依照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编排的,教材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

当然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实施化学教学时要适当注意教学的弹性要求。所谓弹性要求就是教学中在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好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基础上,有条件的结合学生实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弹性增补,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弹性教学前提是首先要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作适当的拓展,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过难,而且拓展也不能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2 正确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要重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

3 正确处理好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关系,防止出现弱化学生实验的现象

高一化学必修课程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没有像旧教材那样在教材后面安排专门的学生实验,要知道新课标不是对学生实验弱化了,而是对学生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对教材中有关实验栏目要进行深入研究,要确定好教材中哪些实验适合教师演示,哪些实验适合学生做,教师演示过的实验要适合学生做也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做一遍,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4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1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3至7班共5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兼106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和***老师、***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杨健敏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杨**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杨健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组由詹海东老师负责,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具备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能力。每周五第8节为上为上课时间,内容包括化学兴趣指引及学法指导、离子反应专项练习、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实验专项练习、基本计算专项练习、阿氏定律及其应用专项练习等。**和陈银珠老师负责高一化学的兴趣组活动,每周三第8节为活动时间,主要进行了:变色温度计、晴雨花、制叶脉书签、化学仪器介绍、暖袋和冰袋的制备等,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化学科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我们科组的教师,在化学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教改、教学科研、加强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力量、中青年教师锻炼与培养、优秀生培训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坚持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深刻体会学校教研处的《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精神的基础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端正的教学态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共同提高化学科的教学质量。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校对高二学生进行了选科分班,化学课有十个班为必修,针对我校学生的状况,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5位教师根据本学期期初的备课组计划,共同努力,用心开展工作,在狠抓教学常规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各方面工作到达了预期的结果,备课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课程安排:

  选修班《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班《化学选修2》全册、必修1复习。

  2、群众备课: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进行群众备课,一齐讨论教学资料与教学方法及技巧,利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个备课组老师的业务素质和潜力,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到实处。同时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课堂外的补充练习,固定学生实验时光,抓教学常规,采用以老带新,使全组教师共同进步。

  (1)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感情交流,帮忙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狠抓听课效率和作业质量两个关键点,坚持有效教学。

  (2)利用晚自习做好学生的答疑工作,进行有效盯人。

  (3)针对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策略,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准确性训练和技巧性训练;中等基础的学生紧跟老师,落实好课堂和作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光群众进行答疑和辅导,在最基本知识的落实上狠下功夫;

  3、组织好相关训练

  (1)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个性关注重点知识的落实状况;精心布置每日作业,做到精讲精练。

  (2)利用好每周五的化学限时训练时光,对选修班学生进行训练,着重考察学生一周来所学知识的掌握。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同时出好课后的补充练习,要求每小节资料分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进行巩固加强。

  (3)组织好单元过关题,月考题的命题工作。认真分析阶段性测试的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训练资料,辅导范围和方式。

  4、组织教师开好公开课,听课之后要相互交流意见,到达共同提高的目的。

  (1)本学期共组织过10次备课组内听课、评课活动。

  (2)根据学校要求教师汇报课各2节。

  除了组内用心开展听课与评课活动外,我们组内教师还十分珍惜校外的学习机会,常派组内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听课活动,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全组教师不断进步。

  5、重视本组教师教科研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老师共同参与了《化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专题研究,撰写论文六篇。李顺友老师撰写论文《深挖隐性规律潜能,强化科学方法训练》获区论文评选一等奖,个人课题《在化学习题教学中强化科学方法训练的探究教学模式研究》获区个人课题一等奖。

  6、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开展环境保护教学,使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3   

  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四个班的教学。现已完成了计划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一年,我还特别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由于我们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我平时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而且及时的把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部分利用晚自习抄给学生,而且利用上课前几分钟进行测验。

第5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关键词: 苏教版高一化学实验 优点 缺点 建议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浙江实施已经有两年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然而然地将其与人教版教材比较,发现苏教版教材有很多的优点,但也存在很多的缺点。我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苏教版高一化学实验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一、苏教版高一化学实验的优点

(一)实验图像优点多。

苏教版教材的颜色更丰富,不再是人教版教材中的黑、白、粉红三色调,多数图片都是实物拍摄,比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就添加了6张图。用图片比较生动直观,适合传递具体、形象的事物,增强了教材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具有启发和教育功能,尤其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美的感受,有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而且图片能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实验的正确现象与规范操作,比如部分焰色反应(特别是钾)在高中实验室很难做出一个理想的效果,而新教材增加了图片,使学生通过课本上的实验图片更直观地了解现象。

(二)实验数目、种类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旧版高中高一化学教材中实验共有38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共有8个,另外还有5个选做实验(由于实验条件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学校没有涉及);新教材高一化学必修1共有实验51个,其中观察与思考(演示实验)有27个,活动与探究(学生实验)有24个。(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0个实验,其中观察与思考3个,活动与探究7个。(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20个实验,其中观察与思考10个,活动与探究10个。(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7个实验,其中观察与思考2个,活动与探究5个。(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14个实验,其中观察与思考12个,活动与探究2个。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也是以探究为中心,还增设了学生实验设计方案课题,我们通过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化学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的研究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旧教材很少涉及实验的探究性,大都是教师的演示性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大打折扣,课堂上学生就好像是观众,看着教师在讲台上表演,表演到精彩部分的时候给点喝彩和欢呼,整个实验做下来,学生丝毫感觉不到实验的乐趣,只能瞪大眼,干着急。在新教材中,实验已经成为课堂的主导,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不足,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从实验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究,学生的潜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得以挖掘。

(四)实验编排更合理,效果更明显。

在旧教材中学生实验基本上是在学习完新课知识后,以巩固知识、验证性质为目的安排设置的。学生一般是在学完本章知识以后再去做这些实验。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实验结果就一定要符合所学的知识点。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和书上不同的现象,学生就会认为是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而不去深入地探索实验与理论不符的地方。教师也无从发现实验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改进实验,从而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已经学过这些知识点,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不再感觉到新鲜和陌生,因此就没有了成就感,从而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做实验的兴趣。而在新教材中实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从实验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探究物质的性质,学生的潜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得以挖掘和体现。

(五)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新教材对部分实验做了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比如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旧教材用电解槽,而电解槽透明度不高,学生难以观察到现象;新教材用U型管代替了电解槽,使学生很容易观察到铜和氯气的产生。

(六)部分实验注重了环保意识。

随着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大课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技能、探索化学奥秘的场所。然而,化学实验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污染源。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保护我们的地球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新教材部分实验体现了这个原则。比如必修1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将阳极产生的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的实验装置中也添加了尾气处理装置。

二、苏教版高一化学实验的缺点

(一)环保意识并没有全面贯彻。

新教材的绝大部分实验都没贯彻环保观念。比如在电解实验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将阳极产生的氯气用氢氧化钠吸收,但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就没有尾气处理装置,而且生成的氯气未作任何处理,直接逸散到空气中,对学生可能会造成危害,并污染环境。有关氯、溴、碘的实验都没有考虑挥发造成的危害。再如铜和浓硝酸的实验中,由于采用是开放的装置,二氧化氮易泄露污染环境和危及师生健康。理论上可用封闭的装置来完成实验,防止二氧化氮外泄,从而控制污染。但多少学校有封闭的装置?即使该学校有封闭的装置,如果多位教师同时上这一课该如何解决?在现实中又有多少教师会使用封闭的装置呢?

(二)该改的没改。

新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和旧教材完全相同,并没有对旧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改进。比如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在使用旧教材时练习中很多题目会讲到用一个倒置漏斗防止尾气处理的倒吸问题,但新教材的实验依然没有改进。又如潮湿氯气的漂白作用,新教材中的图片和旧教材一样用鲜花做实验材料,但鲜花被漂白的速度非常慢,我们做该实验一般都是前一天处理鲜花,而且鲜花也不能完全被漂白(课本中的图中的鲜花也没有完全被漂白)。再如钠的性质实验中将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燃烧,结果只在石棉网上看到黑糊糊的一块斑,很难看到黄色的过氧化钠产生。如果将该实验改成:把钠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燃烧,这样燃烧的过程学生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并且燃烧后生成的过氧化钠有一部分粘在玻璃管上,学生可以较好地观察到它的颜色。或者把钠放在坩埚里加热效果也不错。

(三)莫名其妙的更改。

新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更改让教师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必修2中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旧教材中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但新教材将该实验中的无水乙醇浸入50℃的热水中,教师都不明白课本这样更改的目的,而且这使实验变得繁琐,结果不少教师上课做实验时依然采用老教材的实验。部分教师猜测这样改的目的是使乙醛挥发,使气味的变化更加明显。但通过实验对比发现这样更改作用并不明显,因为乙醇的气味把乙醛的气味给盖住了。希望编者以后改进实验时最好在教参中加以说明。

(四)失败的改进。

新教材中部分实验的更改是完全失败的,更改的结果是使实验无法实现。比如氯气的性质实验2,旧教材将金属钠放在玻璃燃烧匙中加热再放入氯气中。该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但缺点是玻璃匙很多学校都没有,因为这个原因新教材对该实验做了改动。新教材描述的是先在集气瓶中放一团玻璃棉,再将两小块钠放在玻璃棉上,立即通入氯气,结果根本就没反应。一开始我们以为是自己的原因使该实验无法实现,但后来在我市的一次公开课上我们询问了其他学校的教师,发现没有一个学校能将该实验现象做出来。这就明显地说明该实验的更改有问题,而且玻璃棉到底是什么,大家也不清楚。旧教材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实验装置图,比较繁琐,而新教材中改成了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改动后的实验操作简便,但在布条的选择上有困难,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根据实际操作结果来看,布条的褪色也不明显。

三、几点建议

(1)新教材是完全建立在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对于一位只有几年教龄的教师来说使用新教材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我建议编者能从新教师的角度出发,对课本的实验中的描叙尽量详细,即使由于版面的原因课本不能很详细地描述,也要在教参中说明。

(2)对于一些实验希望编者从普通学校的普通实验室出发,实验设计时尽量做到仪器要求简单、设备要求简单,并能统一提供实验材料,以减轻教师负担(比如布条的问题)。

(3)2009的新教材和最初的新教材比较有部分改动,说明编者发现了新教材存在缺点,而发现缺点并能改正缺点的最佳人选就是教师,所以希望编者在改编时能向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征求意见,使新教材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程正福.苯酚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设计[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3,(02).

第6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课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学生是否有能力自学或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知识点。因此选取难度较小的课题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课题主要分为“文字阅读型”(知识点少,理解难度小的课题。学生通过倒置教学法阅读,查资料图片很容易掌握其知识点,做题正确率高,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初级探索型”(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但通过阅读可以进行初步探索解题,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文字阅读型”可选取以下课题: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爱护水资源》、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自然的分类》、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四章《化学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基本营养物质》等;“初级探索型”可选取以下课题:初中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当然,也可以选择某个课题中的一个部分作为倒置教学的内容。

二、选取适度的自学作业

凡事有目的才有方向性,同理,在布置自学作业时,可挑选本课题所需掌握知识的巩固题目(题目可以选出基础性和提高性两个层次)。这样的作业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看书总结做题,既指导学生自学又能使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后有的放矢。例如九年级化学课题《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就可布置课后第1、3、4题作为作业,作业从常用燃料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常见燃料的化学方程式、理想的燃料、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有层次地考查本课题知识,学生能很快理清思路,掌握新知识。

三、采用赏识而公正的方法评价作业

第7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人教版高一上册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①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特点;

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检验方法;

③蔗糖的水解反应及水解产物的检验

三、教学方式:问题解决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小组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新课引入: 同学们中午都吃些什么? 米饭、面条、蔬菜、肉、鸡蛋 以拉家常方式引入课题,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环节一:三大营养物质的组成特点 提出问题:根据表3-3思考讨论如下问题:①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上有什么共性;你能说出它们的类别?②糖类各代表物的分子式有何特点?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③分析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有何特点?④通过以上分析你对哪些物质属于糖类有何认识?

⑤油和脂在组成上有何区别?⑥如何鉴别它们?检验?

小组热烈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糖有个基本的认识,

环节二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分组实验,记录现象,总结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检验 自己动手,让学生在做中学

环节三水解反应(共性) 蔗糖水解教师边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油脂的水解较复杂,由酯化反应的特点----水解反应---油脂水解的产物----两种环境下产物的差异---皂化反应

蛋白质水解产物----各种氨基酸

观察、记录、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自主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存在与应用 阅读、讨论 了解常识,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表达能力

环节五课堂小结 见板书 特出重点,形成知识体系

环节六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一、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共性和属类

都含C、H、O 三种元素 都是烃的衍生物,其中油脂属于酯类

2.分类与同分异构现象

二、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鉴别方法)

(一)特征反应(特性)

1.葡萄糖①新制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医学上用于诊断糖尿病

②银镜反应 制镜工业,热水胆瓶镀银(还原性糖或者-CHO的检验方法)

2.淀粉—常温下淀粉遇碘(I2)变蓝

3. 蛋白质 ①颜色反应 ②灼烧

(二).水解反应 (共性)

①单糖不水解,二塘、多糖水解产物是单糖

②油脂酸性、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③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

看了高一上册化学基本营养物质教案的人还看:

1.高一化学教程视频:硫和氮的氧化物

2.高一上册语文我的四季教案

3.高一上册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

4.高一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5.高一化学氨教学设计

6.高一上册语文诗经两首教案

第8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案例一】乙醛或葡萄糖溶液与新制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只要有教过高中化学的教师都会注意到,当我们演示化学实验时,不管是化学成绩如何的学生,都会提起极大的兴趣,睁大好奇的眼睛观察着实验进程,特别是银镜反应实验,学生的兴趣极高。根据我们多年教学经验看,做银镜实验时,如果反应条件不妥当,溶液配制不合理,经常导致实验失败或现象不直观,现在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提供一个更好、更快演示银镜实验的方法,不需要加热,效果良好且节约药品,成功率极高。

【新实验方案】1.配制银氨溶液步骤:

(1)在一个容量瓶内加水300毫升。

(2)分别称取硝酸银5克和氢氧化钠3克各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加水50毫升,立刻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3)用量筒量取10毫升浓氨水加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振荡澄清后,倒入容量瓶内,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往容量瓶内加水直至刻度线,摇匀备用。说明:若外界环境温度较高,则氢氧化钠用量略少,而浓氨水略多。2.。配制还原性(即含有醛基)溶液:称取葡萄糖粉10克,放入烧杯里,加水150毫升搅拌溶解即可或配制5%乙醛溶液,备用。

上述两种溶液配制完成后,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倒入2毫升银氨溶液,再用胶头滴管滴入2滴还原性溶液,不需要加热,静置片刻,试管内壁就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这样快速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对于含有醛基的物质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可让教师做演示实验简练多了。

【案例二】有关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探究:苏教版的高一化学必修1—关于演示“萃取”的实验。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看,如果教师在做“萃取”实验时,若能将溴和碘的萃取一起做,效果会更好,会让同学们相信,合适的“萃取剂”确实可以将某些溶质从它的原溶液中提取出来。而且溴和碘在有机溶剂(如苯或四氯化碳)中呈现出的鲜艳的色彩,可用于鉴定Br2和I2的存在,为后面的卤素教学带来方便。

【课本原实验】已知四氯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常用作溶剂。请完成下列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毫升溴水,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1毫升四氯化碳(CCl4),振荡,静置。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现象:液体出现分层,且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橙红色。

原因解释:溴极易溶于四氯化碳中,CCl4将溴单质从溴水中“萃取”出来,而呈现出特殊的橙红色。

可是这样的实验只能让学生看到溴在四氯化碳(CCl4)中能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他物质可不可以呢,这样有的学生产生了质疑。为了消除这个疑问,我们可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实验方案稍作改进。

【新实验方案】取四支干净的试管,分别给试管编号:A、B、C、D。在A、B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溴水,在C、D试管中加入2毫升碘水,再向A、C试管中各滴加1毫升四氯化碳(CCl4),振荡,静置。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现象:A、C试管都出现分层,且都是上层接近无色。但在A试管的下层显橙红色,而在C试管的下层显紫红色。

通过这样对比,可以让学生知道,Br2和I2都极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溶剂中,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利用这一点,可以鉴定Br2和I2的存在。

【案例三】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由于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盐类的水解,课本原实验只能验证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验证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并且没有比较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我认为,既然做了这个实验,可同时把NaHCO3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也做了,何况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二者的酸碱性强弱的比较,还有NaHCO3溶液的弱碱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很多,可以适当介绍,例如:被蜜蜂、蚂蚁等蛰了,可以用NaHCO3的水溶液擦洗叮咬处,这样可以减轻疼痛。通过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二者的性质及用途,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把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拉近了。下面对比一下课本原实验与新实验的方案。

【课本原实验】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值。

【新实验方案】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于pH试纸上,并用标准比色卡对照两种溶液的pH值,从而比较两溶液的碱性强弱。

现象:在沾有Na2CO3溶液的pH试纸颜色较深一些,而在沾有NaHCO3溶液的pH试纸颜色较浅一些,但两种溶液都呈碱性。通过实验说明了,在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前者pH大,碱性强一些,而后者pH小一些,碱性较弱一些。这样也为以后盐类的水解的学习作了铺垫。

【案例四】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可同时兼做两个对比实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钠与CuSO4溶液反应。

第9篇:高一化学必修一范文

一、加强高一新生基础的了解,是搞好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的前提

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延伸,显然,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为基础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注意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衔接,教师要全面了解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及其教学要求,以系统地、准确地构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要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处理好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关系

现在化学七本教材(必修2本,选修5本),该如何选用,我省均有明确规定,包括文、理科学生在学完必修一二后,该选学哪些模块,也有详细说明。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才能开发学生的智能。

三、变被动为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过去的师本教育认为:“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权威,教师的认识规律就是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实践的核心。实际上不同的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应该有不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但不管怎样,自主性是前提,是内在动力,是教学中培养的重点,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彻底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治学态度。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新教材中,编者取消了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而设计了大量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史话”“科学视野”“实践活动”等栏目,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尽量发挥学生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老师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收获比我们一讲到底的方式要大得多,而且这种收获也是全方位的。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热门标签